一年级期中成绩分析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期中成绩分析(共10篇)

一年级期中成绩分析 篇1

一、班里同学成绩概况:

本班38名同学,考试时间共60分钟,试卷总分是100分。全部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

本班语文考试及格率100%,优秀率100%,数学及格率100%,优秀率97%。语文平均分96,数学平均分97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和数学期中试卷试卷难易适中,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大多是平时练过、做过的题型,从学生答卷来看,90%以上的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干净。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较好。大多数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认识了一些基本笔画,对所学的生字能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但有四个同学拼音标调不准确,一个同学(王依蕊)对看图列式题的数量关系理解的不好。具体分析如下:

语文方面:第一题是默写韵母,所有同学都能默写对,但个别同学书写不规范。第二题是考察韵母遇见qx时两点省略,而分开时就要把两点加上,有同学没有记准确。看拼音写词语和给词语写拼音题做得较好。反义词也做得较好。按文内容填空是我们第一次做这样的题型,很多孩子没有明白,而没有按照原文填。

数学方面:看图填数、比较大小和计算题,学生做的比较好。根据图填空题,对于“左右”也能分清,但出现几个同学对“前后”分不清,以为7的前面是8,后面到6看图列式题,对于有大括号的知道是问“一共有多少个”,而没有大括号时,就分不清加法还是减法。有一个同学错得较多。

三、改进措施

.虽然拼音学完了,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渗透拼音教学,努力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汉语拼音。要不断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尽量做到新知与旧知两不误。同时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3、在数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如运算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期中成绩分析 篇2

近年来,随着在校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参加期中考试的考生数量不断刷新历史性记录;而考场教室、监考人员等并未同步增长,这对考务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根据近三年第一学期我校期中考试基础数据的对比,分析我校期中考务安排的基本特征,并对我校期中考试考务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一、近三年期中考试概况

(一)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于2008年11月3日(周一)和4日(周二)进行。每天四场,两天共考八场,安排考试32门,考场398间次、监考811人次。考生16390人次、涉及7973人,占学生数的53.98%。考5门的45人、考4门的206人、3门的2222人、2门的3175人、1门的2325人。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以往课程不及格重修的考生1868人次、涉及1476人,占考生数的18.51%,重修生考试涉及课程27种;考5门重修课的2人、考4门重修课的4人、考3门重修课的41人、考2门重修课的290人、考1门重修课的1139人。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398间次考场中,有247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1]。

(二)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于2009年11月9日(周一)和10日(周二)进行。每天四场,两天共考八场,安排考试32门,考场380间次、监考800人次。考生16630人次、涉及8211人,占学生数的53.36%。考8门的1人、考6门的3人、考5门的45人、考4门的221人、3门的2179人、2门的3196人、1门的2566人。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以往课程不及格本学期重修的考生1846人次、涉及1440人,占考生人数的17.54%,重修生考试涉及课程28种。考6门重修课的1人、考5门重修课的3人、考4门重修课的7人、考3门重修课的46人、考2门重修课的276人、考1门重修课的1107人。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380间次考场中,有239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2]。

(三)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于2010年11月8日(周一)和9日(周二)进行。每天四场,两天共考八场,安排考试38门,考场395间次、监考841人次。考生17548人次、涉及8372人,占学生数的53.26%。考8门的1人、考7门的7人、考6门的8人、考5门的54人、考4门的282人、3门的2457人、2门的3290人、1门的2273人。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以往课程不及格本学期重修的,总共1939人次、涉及1440人,占考生人数的17.20%,重修生考试涉及课程33种。考6门重修课的2人、考5门重修课的5人、考4门重修课的25人、考3门重修课的51人、考2门重修课的292人、考1门重修课的1065人。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395间次考场中,有261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

二、近三年期中考试基础数据变化的趋势

(一)数量增加的基础数据。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很多基础数据的数量在增加,按增幅加快和增幅减缓,可分为两类。

1. 增幅加快的数据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基础数据的数量增加,且增幅加快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考生人次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6390人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6630人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7548人次。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比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次增加了1.46%,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比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增加5.52%;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比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次累计增加了7.07%。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次在不但增加,而且增幅在加大。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

(2)考4门及4门以上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5门的45人、考4门的206人、考3门的2222人、考2门的3175人、考1门的2325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8门的1人、考6门的3人、考5门的45人、考4门的221人、考3门的2179人、考2门的3196人、考1门的2566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8门的1人、考7门的7人、考6门的8人、考5门的54人、考4门的282人、考3门的2457人、考2门的3290人、考1门的2273人。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4门及4门以上的考生,虽总体只占3.56%,比例很低,但已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的占考生数3.15%上升到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4.20%。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4门及4门以上的考生数占全部考生数之比在不断增加,且增速还在加快。

按《培养计划》,每学期的期中考试,考生最多只考3门(96.44%的考生最多只考3门);之所以出现考4门及4门以上,全都由于重修所致,“4门及4门以上的考生数占全部考生数之比在不断增加,且增速还在加快”表明重修考生在增加,且增幅在加大。

(3)平均每个重修考生考重修课的门次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5门重修课的2人、考4门重修课的4人、考3门重修课的41人、考2门重修课的290人、考1门重修课的1139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6门重修课的1人、考5门重修课的3人、考4门重修课的7人、考3门重修课的46人、考2门重修课的276人、考1门重修课的1107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6门重修课的2人、考5门重修课的5人、考4门重修课的25人、考3门重修课的51人、考2门重修课的292人、考1门重修课的1065人。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平均每个重修考生考的重修课门次在增加,且增幅在加大。即平均每个重修生,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的重修课不止1门,重修课越积越多、一人重修多门的现象在加剧,且增幅还在加大。

(4)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占全部重修考生之比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虽总体只占4.29%,比例很低;但已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的占重修考生数3.18%上升到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5.76%。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数占全部重修考生数之比在不断增加,且增速还在加快。即少数重修生重修的课越积越多,一人重修3门及3门以上,且这部分重修生所占比例还在增加。

(5)停课班级腾出的教室用作考场的数量占考场总数之比。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398间次考场中,有247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的380间次考场中,有239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395间次考场中,有261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所用考场中,一、二年级本科和一年级专科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教室的比例不断增加,且增幅愈加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新生班级不断增加。“停课考试班级腾出教室的比例增加”也就意味着直接能用作考场的空教室越来越少,期中考试的考场不得不大量套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根源在于教室资源紧张。

2. 增幅减缓的数据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基础数据的数量虽然增加,但也有指标增幅减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考生人数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7973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8211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8372人。

按人数统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比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数增加了2.99%,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比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数增加了1.96%,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比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数累计增加5.00%。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数虽在增加,但增幅在逐步减缓。主要原因同样是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人次和人数都在增长,之所以人次增幅加大,而人数虽增但增幅减缓主要是由于:不同专业期中考试考的门次不同,一般工科专业期中都考3门,而管理类只考2门。近年来,虽然考生人数总体增幅在逐步减缓,但随着“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相继实施,我校工科新专业、工科专业招生数在增加,由于工科考生每次要多考1门,也就促成了期中考试考生人次增幅加大的现象。

(2)平均每间考场容纳的考生人数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6390人次、考场共398间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6630人次、考场共380间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7548人次、考场共395间次。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平均每间考场容纳的考生人数增加”主要得益于我们优化了教学楼16间教室的座位排列方式,在不增加教室座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室内走道宽度,扩大考生容量:每间考场每场就能多容纳9名考生。

上述数据表明:尽管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平均每间考场容纳的考生人数在增加,但由于考场总数有限,期中考试期间三、四年级本科和二、三年级专科还在照常上课,部分大教室还要上课,能用作考场的大教室已十分有限。如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能用作考场的大教室将更为紧张。

(3)平均每位监考教师负责监考的考生数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监考811人次、考生16390人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监考800人次、考生16630人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监考841人次、考生17548人次。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平均每位监考教师负责监考的考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增幅正在放缓。

每位监考教师平均监考的考生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在近三年排考时,采用了《运筹学》中“规划求解”方法,优化配置考场,合理降低监考人数。增幅放缓主要因为考场总数有限,期中考试期间部分大教室还要上课,能用作考场的大教室十分紧张;如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用作考场的大教室将更为紧张,期中考试平均每位监考教师负责监考的考生数量可能不增反减,也就意味着将要安排更多的监考。

(二)数量减少的基础数据。

1. 重修考生人数占全部考生数之比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重修考生占考生数的18.51%;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重修考生占考生人数的17.54%;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重修考生占考生人数的17.20%。

2. 重修考生人次占全部考生人次之比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考的重修课共1868人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考的重修课共1846人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考的重修课共1939人次。

上述数据表明:无论按人次,还是按人数统计,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重修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在逐渐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三、期中考试基础数据变化呈现的特征

(一)每位考生期中考试的门次正在增加。

“考生人次”增幅加快,而“考生人数”增幅减缓,以及“考4门及4门以上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增幅加快、“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占全部重修考生之比”增幅加快,这些指标都表明了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呈现出每位考生要考的课的门次正在增加的趋势。

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 工科专业新生增幅较大

不同专业期中考试考的门次不同,一般工科专业期中都考3门,而管理类只考2门。近年来,随着“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相继实施,我校工科新专业、工科专业招生数增幅都较大;由于工科考生每次要多考1门,也就增加了每位考生平均要考的课的门次数。

2. 重修生同时有多门课需重修

平均每个重修考生要考的重修课门次在增加。平均每个重修考生一学期重修不止1门,重修课越积越多、一人要同时重修多门、屡修不过的现象也增加了每位考生平均要考的课的门次数。

(二)新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考生人次”和“考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停课班级腾出的教室用作考场的数量占考场总数之比”增幅加大,这些现象都表明近三年新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新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方面为期中考试安排能腾出更多的教室,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有更多的考生要参加期中考试。而且,新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也就意味着如果教室总数不增,2—3年后期中考试时,高年级正常上课要占更多的教室,能用作考场的教室将更为紧张。

(三)教室不足将制约期中考试的正常进行。

“考试所用考场中,一、二年级本科和一年级专科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教室的比例不断增加”,也就意味着直接能用作考场的空教室越来越少,期中考试的考场不得不大量套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教室。

“平均每间考场容纳的考生人数”、“平均每位监考教师负责监考的考生数”虽有增加,但增幅减缓,这些现象表明教室数量,尤其是能坐较多考生的大教室的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期中考试安排的资源瓶颈。

尽管目前在安排考场时,我们已采用《运筹学》中规划求解的方法,尽量优化考场配置、合理降低监考人数,但如考场,特别是大教室的数量不是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同比增加,今后在安排《高等数学㈠》、《大学英语综合㈠》等人数众多的考试时,将有越来越多的考生不得不被排在小教室中;同样的考生数量,监考数将急剧增加,监考的矛盾将愈加突出;教室资源的制约将集中在监考问题上,可能诱发矛盾。

四、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监考职责,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考试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监考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职责。

以往个别教职员工错误地认为“考试是考的这门课的教师的事,和其他系(教研室)、其他老师都无关”,“只有班主任(导师)才要监考,其他老师都不该监考”。各学院(中心/部)必须纠正这些错误观念,正确对待监考工作。监考绝非院办一个部门的事,要动员全院上下共同参与。

(二)积极拓展考场资源。

按现有期中考试的安排方式,根据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的增幅,预计三年后,《高等数学㈠》、《大学英语综合(一)》等考生众多的课,在安排期中考试时,可能有部分考生不得不被排在小教室内考,这也就意味着,监考数量将急剧增加,使得教室资源不足的矛盾集中在监考问题上爆发。

为防止矛盾激化,提出以下建议。

1. 必须增加教室数量,为考场安排拓展新的空间。

2. 通过调整现有教学楼教室内座位分布的方式,提升教室容纳考生的数量。

3. 在考场紧张时,适当考虑动用大型报告厅安排部分考试。

(三)多管齐下,共同督促重修生提高学习效率。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4门及4门以上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占全部重修考生之比”增幅加快,“平均每个重修考生考的重修课门次在增加,且增幅在加大”,以及“重修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在逐渐下降”都表明:重修课更集中到了少部分学生身上。结合近年来重修课教学检查发现的问题,发现部分学生同时多门课不及格,且屡次重修均因逃课最终始终未过。

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学生和学院必须多管齐下,共同督促重修生提高学习效率。

1. 授课教师要严格考勤、要敢于、并善于管好纪律,同时要积极与重修生所在学院联系,共同督促。

2. 开课学院要经常汇总重修课教师反映的情况,及时与学生所在学院联系,共同商讨对策。

3. 学生所在的学院和班主任要及时联系授课教师,要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提醒、激励。

4. 重修学生本身更应端正态度、改进方法,积极补缺补差,缩小差距、增强效果。

(四)挖足潜力,继续坚持各项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举措。

在考场资源紧张的客观条件尚未明显改变前,继续坚持将一、二年级本科和一年级专科停课班级所空出教室用作考场;继续坚持用《运筹学》中规划求解的方法进行优化,合理降低监考人数;继续坚持优化教学楼部分教室的座位排列方式,在不增加教室座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室内走道宽度,扩大每间考场每场容纳考生的数量:通过一系列举措,向管理求效益,极尽所能,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能。

期中考试作为检验与反馈阶段性教学成效的一项重要举措,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受制于教室资源、监考教师数量的客观限制,加之近年来考生数量持续攀升,时至今日仍能坚持的高校已所剩无几。我们要动员各方力量,提升管理水平,积极拓展资源,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反馈渠道,使期中考试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情况通报[Z].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简报, 2008, (11) :1.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情况通报[Z].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简报, 2009, (11) :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3

1. 8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0个十是()。

2. 5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4. 99是( )位数,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至少要( )个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6.在12、9、39、41、36、80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比39大得多的数是(),比39小一些的数是()。

7.

8. 5元=( )角7角9分=( )分

9.80元=( )元( )角

1元-6角=( )角=()分

1元2角+8角=()角=()元

二、计算园(15+8=23分)

1.

2.赛一赛。

三、百花园(25分)

1.送回家。(8分)

3538-85880+5 66-659

13-69733+70 1元99分

2元9角2.90元 1元3角-4角1元

2.填填画画。(12分)

(1)蜻蜓在桃子的( )面,蚂蚁在桃子的( )面。

(2)小草在蚂蚁的( )面,花在蚂蚁的( )面。

(3)把 左边的圈起来,给桃子右边的 画个“√”。

3.修补墙壁。(5分)

四、生活园(28分)

1.看图列式计算。(8分)

2.啄木鸟今天可能捉了几条虫?(在正确答案的下面画“√”。3分)

3.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5分)

举重队获得了几枚金牌?

4.

(1)买一盆比买一便宜多少元?

(2)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智慧园(做对加10分)

七年级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4

班主任:肖小艳 一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55人,其中男生有29人,女生有26人,本次月考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55人。二 本次月考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这次语文,数学和外语这三科成绩的满分均为120分。语文班级平均分为90.12,最高分为107.5分,最低分为62分,及格率为94.5%;英语班级平均分为79.47分,最高分为113分,最低分为20分,60分以下有12个人,及格率为61.8%;数学班级平均分为83.16,最高分为118分,最低分为22分,及格率为72.7%。

语文班级平均分与三班班级平均分相比,差1.8分;数学与三班班级平均分相比,差1.89分;英语相差1.28分,因此综合三科平均分来看,这次英语成绩考试平均分较月考有进步,在三科中排为第一。三.三科年级排名情况

全年级前20名共有7个学生,月考人数有5个;20-50名有4个;50-100名有7个;因此前一百名中共有18名学生;100-150名有10个;150-200名有17个;200名以后共有10个学生。其他名次段人数基本无变化。四. 存在的问题

班级学生成绩两级分化比较大,有部分好学生,但差生人数众多,部分学生属于特差生,比如:魏强,周文君,杨名博,朱学彬,王贵超,张嘉轩等,这些学生不仅学习特差而且纪律性不强,学习习惯极差,学习困难非常大。叶欣,孟令怡,廖海彤,王韦达,李雅婷,赵志铭,赵兴鹏等这些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反应很慢,学习困难也很大,但这些同学平时纪律还可以。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有7个左右,成绩中等的学生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成绩都偏差。即使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科,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后进生数量不少,问题突出。后进生程度比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通过平时的英语教学和与家长的沟通,我发现,七年级二班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很差,有十多个学生在小学就属于英语困难户。为此,我也和部分小学英语老师进行询问,得知二班个别孩子在小学就已经成绩不计入总成绩,其中周文君同学英语程度极差,基本上所学知识全部为零,英语什么也不会。从这次期中考试来看,我们班的英语优秀率上升,但不及格人数基本变化不大,其中低分段的人数众多,72分为及格线,不及格人数为17人,而且60分以下有12人,48分以下有5人。

五. 下一个阶段工作思路

1、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部分学生在考试后表现出许多浮躁情绪,每次考试都有学生的成绩出现明显的波动,对于这些学生都要认真分析他们考试成绩,对他们的成绩变化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时常要关注这些学生,研讨其成绩发生波动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教育转化他们。

2、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会找到起点。对学困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少批评。也要求学生加强自律,班委加强管理监督。

3、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复习策略的指导把方法指导、强制管理与教育疏导结合,突出学习方法指导及学生心理疏导,把班级的学风建设、常规纪律作为工作的重心。

4、树立“教学成功在课堂、质量在课后、关键在管理”的质量意识观,注重落实。布置作业一定检查,一定完成;考试结束,一定讲评;抓学生知识点掌握中的疑点、难点、反复点。

5、作为班主任,与任课老师要多交流,商讨,共同抓好本班的学科成绩,一起帮助学生确定一个目标,找到最佳发展区。教育学生,与科任教师多沟通多反馈,尽可能多辅导多交流,同学中组成学习小组,取长补短。

6、要利用家校、电话、家访等各种手段与家长多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八年级英语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5

杨树兴

期中考试结束了,从两个班整体成绩分析,153班学生英语基础较扎实,学习积极性还比较高,而150班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是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太差,做题能力不高,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结合学生成绩和试卷,作具体分析:在听力部分,优秀学生一般都是18分以上,甚至要求22左右,部分同学对对话和短文听力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有的干脆就不听,随便写上答案。应针对个别情况,在今后的听力训练中加强练习和训练。

单项选择仍然一大部分同学并不能很完美的答题,这说明基础的词法、句法、短语、句型,学生掌握不是很熟练。所学的动词时态部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每节课重点基础知识的检验,严格把好每一节课。阅读理解部分学生答题比较好些,不过,主要是阅读内容较简单,今后要进一步继续鼓励学生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书面表达一题,少部分学生分数为零,主要在于平时不注意积累好词佳句,考试时无话可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于句子语句不很简练,语篇较为啰嗦,汉语式的英语,不会用英语来思维,来理解和表达。整篇文章抓不住重点,从而影响整体作文效果。在今后的书面表达训练中,要从以上出现的问题着手,提高这两部分部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一年级期中成绩分析 篇6

2008—200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半期已过,现就这次期中考试的班级情况和两个月以来班级管理、班级状况总结一下。

一、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我班目前有59位学生,其中女生26位,男生33位。两个月下来之后,我们班学生整体表现不错,基本上能做到上课发言积极,课后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在这次期中考试中七科总分排名年级第一。

进入年级前四十名的同学有11人:张祖雯(3名)马雨(15名)田理想(22名)张宇(23名)申晓(28名)黄莹(27名)陈诗梦(31名)张海超(32名)薛娟(34名)蔺楚彬(35名)虎丛(36名)。

比较优秀的学生:1.张祖雯(年级第3名)2.马雨(年级第15名)3.田理想(年级第22名)4.张宇(年级第23名)

5.申晓(年级第28名)5.黄莹(年级第27名)7.陈诗梦(年级第31名)8.张海超(年级第32名)9.薛娟(年级第34名)

10.蔺楚彬(年级第35名)

10.虎丛(年级第36名)12.朱明慧(年级第39名)13.郭坤鹏(年级第42名)14.朱亚南(年级第47名)15.朱留慧(年级第48名)

进步之星:张祖雯(进步9名)田理想(进步17名)张宇(进步23名)黄莹(进步16名)张海超(进步11名)王世坤(进步11名)

张田乐(进步16名)程伟科(进步10名)孙天罡(进步15名)李广辉(进步12名)

这次考试从学科来看,三大主课语文第一、数学第二、英语第三、和月考语文第一、数学第一、英语第一对比有所退步;四门小课头政治第一、历史第二、生物第一、地理第一、还算不错;年级前十名我班占一个,年级前五十名我班占15个。

从以上述来看,班上整体成绩位于年级前列,但尖子生不突出,在年级中没有一席之地,培优转差要加大力度。

二、班级管理

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是增强学生的初中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最佳时期。在班级管理中,我紧紧围绕这三方面作以下工作。以制度约束人,以考核激励人。

开学不久,组建班委会,在班委会的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了班规,规范了自习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和作业要求,制定值日生职责。每天的值日班干部作详实记载,作为考核每位学生行为的依据,一星期一汇总,评比出行为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对于记录次数过多的学生要书面检讨。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规范学生的行为,课间疯狂打闹基本杜绝,课堂纪律越来越好,仔细能够安静下来自觉完成作业。开好“两会”,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班会是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了解的好机会,每次班会我不是一言堂,而是围绕主题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结合学校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家长会是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生互相交流的了解的好机会。在九月份,根据学校安排,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七年级特点和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如何与老师、孩子进行沟通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如何监督学生的家庭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这次家长会,使学生的家庭作业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良好的班风的形成。这次家长开后,很多家长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每次都在孩子的作业本签字。

班会和家长会只是一个载体,通过举办这些形式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对学生起着潜默移化作用,比一味训斥、说教更有说服力。及时与学科老师沟通,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经常征求任课老师意见,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任课老师也主动对班级管理提出宝贵的意见。吕淑娥老师对班级管理很有经验,给班级管理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对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应准备一个与家长的沟通的联系簿,将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汇报。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作业质量不好时,及时建议召开家长会。刘丽老师当发现早自习让学生打扫卫生对自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及时建议将打扫卫生的时间移到早读后;当发现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喜欢凑在一起讲话时,及时建议将这几个学生调开。当然,在班级的管理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跟班不太及时,班级的卫生区的打扫督促不力,与学生交心不多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改进的地方。

三、班级学生现状与对策

由于每次月考取得成绩不错,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加上在这次期中考试班级也取得好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自豪感,所以就目前来看,班风、学风是很好的。但这种势头是否持续多久,是值得思考的和努力的。同时,这种良好的局面背后也隐藏一些隐患。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水平可分为四类:学习基础很好又具有一定的资质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取精神,而这些学学生是以后所谓“特优生”,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有特优生的潜质,而无特优生的素质。她们是;:张祖雯 马雨关志清 蔺楚彬 郭坤鹏 等。对这些学生要严格要求、施加压力、确定高目标。学习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取精神,但潜质不很优秀的学生有陈诗梦 刘慧 黄莹 朱明慧 靳可等,对于这些学生重在能力的培养,由于这些学生往往自觉性较强,但有畏难心理,所以要求他们多做些难题,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目前学习成绩不很突出,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还有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她们是:肖迪 王顺 罗家乐 高琼 薛娟等。这类学生要教以学法,多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重在督促、检查,施加压力,限时限量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类学生就是所谓的“学困生”和“双差生”。其中“学困生”有:孙天罡 刘世启 李银川闫琪等,对他们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讽刺、多督促、多辅导,决不能放弃不管。“双差生”有:刘超 张鹏 长宝龙等,对他们,经常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

虽然这次期中考试取得好的成绩,但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靠老师督导得力,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并不是很强。这样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很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所以在这目前好的势头下,要因势利导,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友爱、奋力拼搏、不怕吃苦、勇夺第一”的精神,让全班共同进步。具体措施如下:

让学生自愿结成“一帮一”对子,组成互助学习小组,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共同取得进步。

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自己对课堂、课间、作业、值日提出具体的要求。

举行一次学法交流会,促成每个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

四 对任课教师的建议由于七年级是起始年级,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后续学习前提条件,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会给以后的教学带很大的隐患,缩小差生面,杜绝出现低分。2 共同关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本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小课头的老师在课堂要加大管理力度和督促力度,不能迁就。双休的作业必须有家长签字,请督导检查。

期中质量调研班级情况的分析

我班语文成绩平均89.31分,数学平均88.85分,英语81.77分。跟同年级比,语文与年级组平均分比高3.01分,数学与年级组平均分比高1.08分,英语与年级组平均高2.7分。

从这次期中测试,班上的学习情况看:

1、优生不多。语文优秀率还可以,达到了74.36%,数学达到了53.85%,也是不行,只达到了一半。英语优秀率只有14人,我认为所谓的优生就是指考试成绩三门功课均达到90分以上,可我们班三门功课达到90分的只有11人,看得出这十一名同学,都比较不错,但部分同学偏科严重,还有同学到目前阶段,努力还是不够,上升势头不明显,或者停滞不前。

2、中等生多,缺乏学习攀比精神。我班本次期中考试中等生达到了50%,数目多,向上发展机会大。但部分中等学生安于现状,学习上自我满足感较强,把作业做完就认为自己已经按照老师的标准去学习了。这种错误的思想不但使他们成绩上不去,而且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误区,长此以往,学生会被“懒”字所害,造成知识结构不清晰,基础不牢固,容易在考试中失分。

3、后进生数量不少,问题突出。后进生不是差生,班上一些后进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上课听讲容易走神,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家庭作业每人辅导,又不会自查,导致成绩越来越错。

今后的措施:

1、应细心、重点地培养学生审题、听题的能力。多培养学生做题方面的素质,养成好习惯。

2、要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训练基础题。抓住难、重点多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要吸取工作中的教训,与其他任课老师共同协作,共抓差生,利用家校,家访多与家长沟通,老师和家庭共同努力,提高学生每门功课的学习成绩。

4、良好的班风决定班级各方面的成绩,多与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学生上课表现,多督促学生完成当天各科作业。

一年级期中成绩分析 篇7

一、关于整体试卷成绩

本次语文期中检测的命题,从总体情况上看,题量适当,注重基础知识、积累运用的考查,又检测了学生的阅读和写话能力。试题题型比较丰富,覆盖面比较广,重视基础性、灵活性、拓展性,难度适中。所以通过本次期中检测,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同时对教师日常教学情况有很好的反馈。

二、全镇测试成绩分析:

全镇小学三年级共有11个教学班,其中5各班级平均80分以上,五个班级70以上。总体上看,这次考试成绩比以前有了进步,这也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找对了方向、找准了关键,学生能够学会学好教材知识,师生较好地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同时,个别班级成绩落后,需要进步努力,搞好班级教学和学生学习管理。

二、本次检测中成绩得分分析:

1、从学生的试卷看: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卷面比以前有进步,书写字迹比较工整清楚,卷面较干净整洁。成绩上普遍有所提高,而且优秀率增加。

2、从教师的试卷分析看:每位教师都能根据本次成绩数据统计,并按要求对优势分析、问题分析、改进措施等也做了相应的反馈。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做到有方法、有措施、有效果、有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学生普遍在阅读题上丢分较多,表现出学生缺乏对文章正确的理解,完整、准确的表达。

2、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欠缺。本次检测中我们在交流中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涂抹严重,字迹潦草;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

3、知识体系的纵向联系和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不断强化。从学生试卷暴露出的错题现象,卷面分析停留在只是就题论题的浅层、表面的找原因上,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就是没有与日常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体系的联系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无法真正为今后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性和高效性做后续的跟进改进措施。

四、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1、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继续夯实语文双基。要求会写的必须会写,会背的必须会背,必要时候对学生进行重点语段的默写。

2、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成长。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紧紧围绕年段教学重点,把握好单元主题、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出符合班情、学情的教学方案,克服课堂的随意性,不上无准备的课。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精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要加强集体备课,实现优势资源互补。

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篇8

一题考查学生对声母表的掌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写对,有少数学生还背不下来,书写不规范,老师应课下指导。<

二题考查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把握情况,整体认读音节学生把握不准,老师应重点指导。

三题考查学生对射线音节的把握情况,“j、q、x”方面的射线音节把握不准,老师应重点讲解“j、q、x”后面只跟“ü ”,并且后跟ü,并且把“ü”眼挖去。

四、五题考查学生对音节的把握,四题的玉米图、竹笋图学生看不清,其他音节把握较好。

六题考查学生对识字,文中生字的掌握情况,一类字大部分会写,二类字有的学生不会写,老师要引导学生写。

七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笔画的掌握情况,学生出错的较多,老师应加强学生基本笔画的指导。

八题考查学生对背诵课文的掌握情况,由于还未到进度,学生出错的较多,老师应加快教学进度。

在对本套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认为需要在改进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需要重视: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当务之急。

从某种意义上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习惯所起的作用绝对大于一时一地所取得的考试成绩,而且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非浅。

2.积累——语文课不可关闭的窗口

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教丰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时候可以积累,许多体式、结构、佳篇,似蜜蜂采蜜,广收博取。因此,作为教师,应清楚的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篇9

整张试卷所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它不仅考查了我们这半学期所学习的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人民币的知识,还包括了上学期所学习数图形,及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这些内容,对概念考查较少,对知识理解运用掌握考查较多。

一、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平均分为 74分,其中最高分学生成绩是92分。总体来说,成绩不太理想。

第一题:填一填。有4道小题,学生回答正确率在98%以上,主要考查了学生是否能够对数的知识灵活运用。尤其第7小题要求学生找规律填数,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出规律。因而学生失分较少。

第三题:比比谁的眼力好,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完成的都很好。

第四题:小蝌蚪找妈妈连一连。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失误较少,正确率很高。

二、试卷特点及典型错例分析

1、第一题:填一填中的10小题猜一猜我是几?失分较多,从这道试题可以看出平时的练习中拓展还不够,有些学生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题型;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 1、2、3、8小题:都是考察数的组成与意义。错因:极个别学生对两位数的意义及数位没有掌握好导致失分

第 5小题:个别学生对整十数的相邻数没有掌握了。

第 6小题中的 6元5角-5角=()角=()元 第9小题:一张100元可以换()张20元;可以换()张2元;还可以换()张50元

错因:个别学生不会换算,对名数间的改写没掌握。

2、轻松选择。选择题考查学生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书中只是简单的碰到过,所以平时我们练习时也没作重点再说学生不太理解,但相应的练习是有的。还是错的比较多,这些以后需要改进。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样的知识还要多加的练习。

3、直接写出得数

学生基本没问题。只有个别学生粗心或智力差引起错误。

4、解决问题

错因:1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够举一反三 2是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认真思考。

3是题目的呈现形式太抽象,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4是题目较难理解,文字叙述绕口。

这一部分共有两大题,一是看图列式,从结果看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错,看来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学的不够扎实,还要多加的练习,第7题前两题主要是考

查学生求总数和一部数,学生做的也不够好,第3题是购物活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计算的马虎

学生对口算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我们一直在对学生的口算上进行训练,但仍有一些孩子的口算不过关,主要表现在计算马虎,有的是错将加法当减法做或减法当加法做,说明平时在对学生写作业的认真,仔细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还非常需要加强。

2、对解决问题中逆向思考的问题不会解决

由于在上学期我们在刚开始教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时候总是在引导孩子将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拿走了,去掉了等都是用减法计算,所以孩子在解决逆向思考的问题的时候总还是习惯性的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这个观念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的更正,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改变。

3、卷面不够整洁。本次考试卷面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书写质量不够好,教师要在平时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四、反思与对策

1、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实施开放教学,淡化模式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3、注重分层教学,促进整体优化,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加强实践活动,强化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仔细、书写规范、勤于思考、乐学善问等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覆盖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的知识点,共6大题。分为概念理解、计算能力、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具体题型为填空题、计算题、操作题和应用题。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主、客观试题设置合理,既富有综合性,又不乏灵活性。

本试卷通过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本册上半部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动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总体来说,试题难易适中,设计合理。

一、成绩分析:

二年级有 17 人参加考试,总分 1332 分,平均成绩为

78分,优秀率为35.5%,二、试卷特点及典型错例分析

1、填空部分:第1题,考查的是除法的意义,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得分率较高。第2题难度较大,失误较多。

2、计算部分:总的来说学生全对的还是大多数,只有个别学生有错。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正确的计算。

3、操作题部分:错误最多的是第1题,尽管考查的是画,但部分学生忘记画,因此失分也较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抽象思维。

4、解决问题部分: 得分较多的是第2、4两题。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掌握一般,失分最多的是第1题, 学生出错的较高,说明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审题的能力欠佳。在今后教学还需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指导。

5、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找规律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6、判断对错 这个题目很简单,只有5个小题,有大部分学生因为粗心,不认真审题出错了。

三、存在的问题:

1、弱势群体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他们的判断题、应用题,主要原因学生在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3、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不够。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数量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习惯方面还欠缺优生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太好,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四、反思与对策:

1、计算教学从算理分析到实际计算要扎实,部分后进生老师要不遗余力地教会计算方法,力求会正确计算。

2、要十分重视书本上的每一个例题和习题,老师要善于研究这些题目,要学会分门别类。

3、老师首先要学会用抽象和逆向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应拘泥于一个题目,一个类型,一份试卷,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迁移,教给学生分析题目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变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进行解题,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逻辑能力。平时练习的设计多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此外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使全班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10

在本次的期中考试中,一年级的试卷内容丰富,题目形式多样。也更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半学期以来的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且选取了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从心里对考试没有了抵触的情绪,而是作为一次和自己交流的一种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

一、成绩分析:

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7%。

二、试卷题目难易分析:

试卷难易程度总体适中,基础题考核面全,呈现的基础性强,后半部分应用题,稍有偏难。

三、考试情况分析:

1、计算题完成较好,正确率为98%以上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认知水平,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

2、应用题上失分。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强,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

3、学生没有落题、丢题现象。

从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和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大部分小朋友都有所进步。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平时练习当中我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上一篇:政治教学反思下一篇:英文求职信的专业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