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会议推介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领导会议推介(共4篇)

市领导会议推介 篇1

同志们:

今天能够参加林甸县美名商标推介新闻发布会议,感到林甸县政府、工商局对美名商标创建工作非常重视,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刚才,----就全县创建商标品牌工作做了很好的讲话,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按照县政府领导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以下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仅是商标或服务的重要识别标志,而且是重要的知识产权。它作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在经济生活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这和人们消费习惯日渐成熟,对品牌需求更加强烈的趋向是一致的。立足品牌兴县、商标兴企、商标富农的基本思路,实施和推进“商标战略”,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得力举措,对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对促进贸易、引导消费、鼓励创新、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庆市工商局今年在全市县区开展“美名商标”评创活动,对我们商标持有企业来说是个机遇,这次会议上推荐的九家“美名商标”如果获得成功,就为下一步创建市“知名商标”奠定了基础,我们市局对获得县“美名商标”的企业,在申报市“知名商标”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宣传发动,强化意识。从大庆商标发展使用情况来看,我感到林甸县商标发展使用在全市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特别是日月星商标成为国家驰名商标,填补了我市驰名商标的空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林甸县工商局的指导服务,得益于企业对创建商标品牌的培育和重视。刚才,县领导就宣传发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做了详细的安排和要求。我们各乡镇、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商标品牌意识,结合实际搞好创建县“美名商标”的宣传发动,县工商局要充分利用我们监管执法网络建设的优势,充分利用每个重大纪念性节日,开展不拘一格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启发和引导上下功夫,通过座谈会、展示会、研讨会以及实例讲解等形式,让广大企业认识商标品牌的重要性,激发其参与的自觉性。工商部门要深入企业指导商标工作,解决企业商标注册及创建县“美名商标”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要引导企业加强商标管理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制定商标发展规划,把策划、推动、发展商标作为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问题加以解决;要引导企业学会科学经营商标,让企业像经营有形资产一样经营商标无形资产,扩大商标使用范围和提高知名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引导企业大力宣传自己的商标,从而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第三,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自身监管能力和水平,努力形成宣传发动和培训教育双管齐下,工商监管与社会参与双轮驱 2

动的良好格局,把发展使用商标品牌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因势利导,优化服务。一是县工商局要紧紧依靠政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吃透、用足政府关于实施品牌战略的有关政策精神。制定商标发展规划和引导扶持政策,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落实部门责任和任务。二是要在进一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要切合实际制定分期分批的工作目标,要把“引导、培育、发展”的工作量化到每个工商所,建立完善责任考核机制,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坚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方法。三是县工商局商标科要根据目标进度,把跟踪服务、上门服务贯穿到服务的全过程,要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基本要求把培育发展的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市领导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2

今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今年以来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刚才,会议分别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区安全、环保、消防、建筑等方面的情况,对今后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狠抓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立足居安思危,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和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重点工作,狠抓关键环节,强化协调配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与上级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安全生产方面,少数企业潜在隐患较多,个别企业仍存在麻痹松懈思想,突出问题和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安全标准化工作推进缓慢;环境保护方面,部分企业治污意识淡薄,治污能力建设和投入滞后,全区环境监测能力和执法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方面,企业消防投入、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筑领域方面,建设工程的体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大,工程安全隐患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开发区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二、立足事故防范,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一要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加快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步伐,按照全省统一标准,建成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对事故隐患实施动态有效监管,及时进行安全生产预警预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精心排查,深入整改。排查要认真,要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整治要坚决,凡是能够整改的隐患,要立即整改;对于一时整改不了的,要限期整改;对于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要果断采取措施。成果要巩固,要坚持回头看,夯实整治效果,实现长治久安。安监部门要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及时整改隐患,必要时进行通报。二要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部门要紧紧围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抓紧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要把专项整治同隐患排查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跟踪督促整改。三要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安全“三同时”工作。督促企业全面开展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各行业(领域)率先建成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今年年底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要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化,区管委会将严格按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奖惩办法(试行)》实施奖惩:在20xx年9月30日前提出验收申请,并在20xx年12月31日前获得上级安监部门验收的企业,区安监局按照以下标准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一级达标企业奖励1.5万元,二级达标企业奖励1万元,三级达标企业奖励5000元;在20xx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标准化创建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由安监部门处以1万元的罚款,并一律停产整顿。四要狠抓“打非治违”工作。要把“打非治违”作为日常安全监管的重点,以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为重点,加强联合执法,严格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三、立足持续发展,切实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监察力度

一要加大项目管理力度。一是把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二是开展建设项目执法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三是继续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对已审批的项目,把服务贯穿于项目审批工作中的全过程,帮助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督促其落实“三同时”制度;四是对建设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从项目的前期环评到审批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专人负责。二要加大现场监察力度。一是增加检查频次,对污水处理厂和重点企业加强监管,实行错时执法制,强化突击检查;二是逐步健全监管组织网络,明确区、镇、村(社区)、企业分管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建立举报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三是多措并举,重点督办。坚持现场检查与在线监控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等级预警”,对重复超标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对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对突出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三要加大问题整改力度。环保部门要持续跟踪执法,对排查出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理,凡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依法责令停产并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凡“三同时”未验收的,符合条件的从快验收,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限期内仍未完成整改的,依法予以经济处罚。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企业的废水、废气等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正常运行,废水、废气经有效处理后确保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规范处置。四要加大环保处罚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实行“十必查”制度。对长期以来群众投诉和反映的环境热点问题,以及通过环保专项行动、企业环境风险及专项执法检查、企业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整治等活动查处的违法企业,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高限处罚,绝不手软。

市领导人社工作会议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市 “ 两会 ” 和全省人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 20xx年全市人社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 20xx年任务。市委、市政府对人社工作非常重视,会前,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胡功民同志听取人社工作汇报,会上,又印发了胡书记书面讲话材料,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20xx年是全市人社系统 “ 创新提升年 ” ,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创新导向、问题导向和激励导向,抓重点、推改革,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新提升,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服务发展更有作为。 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5.2 万人,组织 59 名海归专家来荆考察,选拔 “ 中国农谷好手艺 ” 技能精英 60 人,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家,引进产业高端人才 31 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突破 3.8 亿元,为全市创新创业注入了新活力。 二是保障民生更有起色。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制,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试点,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形成“ 四制一评 ” 工资保障新机制,社会保障卡发行达到 180 万张,全市参保人员突破200 万人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双双提高,为全市民生改善提供了新保障。 三是规范管理更有力度。 开展公务员法执行情况检查,大规模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集中整治机关事业单位 “ 吃空饷 ” 问题,统一全市津贴补贴范围和标准,完成军转干部安置和解困工作,为全市人事改革书写了新 篇章。 四是创先争优更有成效。 荣获国家级表彰奖励 3 个,纳入国家、省试点工作 3 项,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经验 3 次,承办全省现场会 3 次,对上争取资金近15 亿元,评选出年度十大创新项目,传播了人社好声音,展现了人社好面貌。

成绩来之不易,凝聚各方智慧,浸润无数汗水。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各位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全体人社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旧岁已展千重锦,来日更须百尺竿。今年是 “ 十三五 ” 开局之年,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们在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今年全市人社工作的基本思路 ,就是要围绕 “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 ” 主线,继续坚持 “ 创新提升 ”总基调,深入实施 “ 七大工程 ” ,着力打造就业创业领地、全民社保福地、人才工作高地、规范管理阵地、和谐劳动关系家园,为我市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湖北新兴增长极、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围绕实施“ 创新提升工程 ” 这个主题,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把握形势,坚定信念,凝聚“创新提升”共识

适应经济新常态,加速转型发展,人社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 “ 创新 ” 作为第一发展理念,推动各项工作提升。

(一)“供给侧改革”催生工作思路创新。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此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国务院已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了布置。我们通过对就业市场和企业改革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劳动力供给要素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从全国就业市场供求看,许多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岗位虚位以待,而又有许多缺少技能、年龄偏大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岗位,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在去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和处置 “ 僵尸企业 ” 后,又将面临岗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调整人才供给结构,如何解决岗位不足问题,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需要我们谋划新的思路,找到新的出路。

(二)“互联网+ ”驱动服务手段创新。 20 年前,我们在阅报找工作; 15 年前,在手工记账缴社保; 10 年前,医保卡只能本地住院使用; 5 年前,只有 1/4 城乡居民参保。如今,互联网 + 迅猛发展,从 P2P 到 O2O ,从无纸化到云计算,从网盘到云端,几乎完全颠覆了过去的工作模式,传统服务相形见绌,失去了亲民指数,迫使我们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改进服务方式。如何实现数据大协同、大共享,如何变传统的一厅、一窗为一网、一号(账号),如何足不出户实现信息即时查询,如何用手机完成微就业、微招工等等,是互联网 + 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也是服务对象的新期待。

(三)群众“获得感”倒逼人社改革创新。 “ 获得感 ” 是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衡量指标。近年来,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大病医疗费二次报销,慢性病门诊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连续 11 年上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接连增长等,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 “ 获得感 ”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公平享有改革成果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天差地远,公务员与工人、企业管理人员与职工的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之间资源分配不合理、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比较突出,让部分群众产生了实在的 “ 落差感 ” 。 “ 落差感 ” 与 “ 获得感 ” 的较量,迫使我们必须加快改革进程,提供更加公平的制度、更加健全的机制、更加均等的服务。

(四)“法治”建设要求管理效能创新。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如何确保选人用人公平公正,如何提升干部履职尽责效能;在劳动关系调和中,如何公正判定工伤赔偿,如何治理拖欠工资行为,如何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处置 “ 僵尸企业 ” 中平稳处理劳动关系,既需要精确、合理的法律法规知识支撑,更需要严谨、高效的综合施治措施,才能将变异的管理规范化,将复杂的方式简单化,才能真正做到公正执法、高效管理。

新形势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充满新期待。正是基于对新形势的分析,对新要求的把握,我们决定在去年的基础上,深入实施 “ 创新提升工程 ” ,持续打造荆门人社升级版。全市上下必须朝着一个目标,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韧劲,共同把人民幸福的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突出重点,履职尽责,实施“创新提升”工程

今年的工作要点已在会上印发,希望大家认真研究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七个方面工作:

(一)精准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 坚持少一点传统、多一点创新,从四个方面主动应对就业创业新形态。一是开发应用 “ 就业 O2O” 产品。 要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借力 “ 互联网 + ” 新技术,打造 “ 掌上就业荆门 ” 品牌,年内要开发荆门就业网手机版、 “ 荆门就业创业 ” 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平台三个产品,并在全市推广应用。二是探索实施就业创业扶贫。与精准扶贫对接,启动 “ 就业创业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 。通过 “ 四个一批 ” ,即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联络企业对接一批、自主创业扶持一批、技能培训转移一批等手段,帮助农村困难家庭实现就业创业脱贫。三是积极应对用工新变化。要充分利用好失业保险结余基金,增加 “ 稳就业 ” 资金规模,做好去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和处置 “ 僵尸企业 ” 中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四是全力扶助大众创业。在全市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创业平台,通过政策扶持孵化一批创业典型。探索 “ 互联网 + ” 创业培训新模式,建立面向各类群体的创业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催生一批创客。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机制,探索改进反担保方式。

(二)加快实施全民社保覆盖工程。 社保改革事关民生福祉,社会关注度高,今年要加快推进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按照全 省统一安排,稳步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力争年底全面完成。各地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好,把实施工作做细,注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确保顺利实施。同时,继续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二是推进 “ 荆门医保模式 ” 建设。 争取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国家试点,推进大病保险全覆盖,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资源,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 380 元提高到420 元,推进惠民医保建设。三是深化电子社保建设。运用 “ 互联网 + ” 开发网上服务,推进网上申报、网上异地转移、网上资格认证、网上属地化管理和网上支付等,将社保卡功能应用拓展到目录中 80% 以上项目,打造名副其实的电子社保示范城市。四是加强基金安全保障。综合运用预防、监督和查处手段,开展社保基金安全专项检查和安全评估,推进非现场监督体系建设,拓展阳光医保智能监控,加强医保定点服务协议管理,开展社保 “ 反欺诈 ” 专项行动,确保基金安全。

(三)着力实施精英人才引领工程。 人才培养要更多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才供给结构是关键。为此,我们将今年的人才工作重心调整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来,在全市实施 “113” 高端人才计划。一是引进 100 名产业高端人才。 围绕全市七大支柱产业发展,编制紧缺人才目录,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引进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和经营人才,提高引才质量。二是引进 100 名硕士学历企业人才。 积极参与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开展招硕引博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为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引进一批专业对口的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三是培育 3000 名以上高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要根据七大支柱产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招生与招工对接。各培训机构要建立定向培养机制,主动围绕支柱产业抓培训,做到 “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就开展什么技术培训 ” 。企业要为高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

(四)综合实施公务员培优工程。 公务员能力素质高低,影响行政效率,事关政府形象。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必须综合实施能力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分类改革。今年中央要出台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我们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研究,有序推进。二是推进双职并行。实施 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是一项从下至上推行、普惠公务员的德政工程,今年要在县以下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切实破难攻坚,力争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三是推进教育培训。贯彻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研究制定《 20xx- 年荆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扩大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人事干部能力提升培训范围,将公务员培训与年度考核挂钩,未按规定参加培训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优。四是推进考录遴选。精心组织好 20xx年行政机关公务员考录和遴选工作,实施综合素质考察,切实将优秀人才选拔进公务员队伍。

(五)深入实施规范管理升级工程。 健全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一是完善事业岗位管理办法。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及人员聘用制度,适应调整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修订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人员聘岗条件,尽快出台《荆门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实施意见》。二是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面推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积极运用省级考务平台,规避命题、制卷、阅卷风险,制定公开招聘工作流程,及时回应招聘环节各方舆论,确保招聘公开、公平、公正,提升公开招聘的社会公信力。三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要按照全省、全市统一部署,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发放办法,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六)全面实施和谐家园创建工程。 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家园。一是探索工资支付失信惩戒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 “ 四制一评 ” 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借助互联网 + 技术,与金融、公共资源监管、住建等部门,建立劳动保障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更好地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侵权问题。二是加强劳动保障日常监察。贯彻新修订的劳务派遣规定,以社会保险扩面稽核为重点,广泛开展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规专项检查,集中整治行业用工突出问题。三是推进劳动仲裁标准化建设。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劳资矛盾激增局面,加强仲裁院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调解仲裁办案系统,扩大基层调解组织覆盖面,探索法律援助工作站有效运行模式,畅通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

(七)坚定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服务能力彰显部门形象。 20xx年,全市人社部门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抓好三大基础建设,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推进项目建设。 “ 十三五 ” 时期,国家、省安排了一些事业发展项目,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劳务品牌大师工作室、信息化建设等,各地各单位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一批国家、省和本地政府投资的项目,用项目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功能。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就业创业、社保经办、人才服务等业务与互联网 + 广泛融合,不仅要实现“ 一卡通行、一库尽收、一网到底 ” ,还要实现在掌中了解信息,在家中办理业务,在圈中实现就业,在卡中实行通行,切实发挥信息化在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中的作用。三是推进窗口建设。按照硬件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化、队伍专业化要求,建设市、县两级人社服务窗口。加快推进国家级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力争为全市作示范,在业内有影响。

三、强化担当,优化管理,筑牢“创新提升”保障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必须谋划科学的管理办法,激活人社干部 “ 勇担当、敢作为 ” 的精神状态,提升 “ 善担当、会作为 ” 的能力本领。

(一)完善考评制,抓履责提效。 职责就是使命,在职必要担责。要运用积分制理念和方法,强化对履职尽责的考评。一要精准确责。三定方案赋予什么职责,上级部门布置什么任务,今年重点落实什么工作,必须心中有杆秤,责任划到人,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二要精干履责。责任部门要对照任务清单,画出路线图,列出时间表,积极开展 “ 四争 ” 活动,通过争办现场会、争创试验区、争抢发言席、争上主媒体,促进工作落到实处,持续提升工作质效。三要精细考责。要加强工作目标实施的过程管理,年底进行量化考评,对考评结果充分运用。

(二)勤练基本功,抓学习提能。 履职担当,能力为基。提升能力,关键在学。要坚持做到 “ 三勤 ” :一是思想要勤解放。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要按照市委要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牢固树立 “ 十破十立 ” 新理念,以开阔的视野、超前的见识、前瞻的思维,推进思想大解放、工作大发展。二是知识要勤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笃学、慎思、明辩、敏行,努力把自己磨炼成政策高手、技术能手、服务好手。三是工作要勤历练。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引导年轻干部到基层单位、关键岗位锻炼,注重在窗口一线、经济一线、农村一线培养干部。

(三)持续在路上,抓作风提神。 好作风能塑造好形象,创造好效益。要紧跟中央、省、市对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守住思想底线,敬畏纪律红线。一要把铁一般的信仰作为人生的指南针。信仰是精神之 “ 钙 ” ,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之深入骨髓、融入血脉、铭刻于心。二是要把铁一般的信念作为思想的总开关。永远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增强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大局意识,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三要把铁一般的纪律作为前行的红绿灯。要始终将纪律挺在前,自觉遵守《准则》和《条例》,在作风建设上绝不松劲,在遵守纪律上绝不含糊,在律己用权上绝不任性。四要把铁一般的担当作为工作的动力。 “ 为官避事平生耻 ” 。要以 “ 三严三实 ” 要求谋事创业,在改革发展面前履职担责、敢作敢为,在急难险重面前克难攻坚、冲锋陷阵,坚决做到 “ 清廉为官、事业有为 ” 。

(四)念好四字诀,抓文化提质。 好的文化如沐春风,能沁人心脾。我们要以 “ 四在人社 ” 为载体,深入开展 “ 两学一做 ” 活动。 “ 四在人社 ” 要产生 “ 聚光 ” 效应,必须在培育内涵上下功夫。一要培育 “ 爱 ” 的文化。 爱在人社勤奉献,一声问候,一杯暖茶,为农民工讨回一笔工资,为服务对象加一回班,这些 “ 爱” 是一股暖流,需要我们用真心传导。二要培育 “ 实 ” 的文化。 实在人社转作风,任务执行彻底,为基层办实事,工作埋头苦干,这种 “ 实 ” 是一种品格,需要我们用行动阐释。三要培育 “ 严 ” 的文化。 严在人社树形象,依法决策,照章办事,遵规守纪,这种 “ 严 ” 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用意志坚守。四要培育 “ 优” 的文化。 优在人社创佳绩,创新特色,破解难题,赢得认可,这些 “ 优 ” 是一种果实,需要我们用双手栽培。

市领导会议推介 篇4

(2008年6月19日)

杨 军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是对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这一重要部署的再动员、再深化。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海洋经济战略和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同志;市直各部门、市属有关企事业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有关单位、大专院校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县委(工委)书记,区县长(管委会主任)、分管区县长(管委副主任)和各沿海乡镇街道的党委书记。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王志远同志,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王局长是一位“老海洋”,是我国海洋经济领域的著名专家,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还担任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报副理事长、中国大洋协

—1— 会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等兼职,著有《渤黄海区域海洋管理》、《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渤海环境经济研究》等专著,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王局长对海洋事业情有独钟,对日照海洋经济发展情有独钟。今天,王局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充分体现了王局长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王志远局长为我们作报告。会议进行第二项,交流发言:先请岚山区政府发言; 请市海洋与渔业局发言; 请日照港(集团)公司发言。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效为同志讲话。

┈┄

刚才,王志远局长为我们作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全球、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全面阐述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意义;用前瞻和战略的眼光,深刻分析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任务;紧密结合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富指导性、针对性。听了之后,感到眼界更宽、思路更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这对我们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各级各部门要认

—2— 真学习、深入领会,用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根据会议安排,岚山区、市海洋渔业局和日照港集团也作了很好的发言。效为同志对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效为同志的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增强海洋经济意识问题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经济的载体、交流的通道、资源的宝库,是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我市最可利用并能持续做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增创新的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任务,在抓好海洋渔业发展的同时,以港口下放为契机,努力建设大港口、发展临海大工业、开拓大腹地、搞活大物流,不断丰富海洋经济内涵,提升海洋经济层次,全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海洋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管理不断加强。海洋经济特别是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其增加值(不包括临港工业)已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5.4%,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彰显了日照优势与特色,在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战略定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全国全省及沿海先进

—3— 城市相比,与日照拥有的海洋资源优势相比,与省委、省政府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要求相比,我市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海洋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仅为青岛的31%、烟台的40%、威海的39%,传统海洋渔业仍居主导地位;海洋科技力量比较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健全;海域使用比较粗放,海洋生态和环境问题开始显现,海洋环境保护任务紧迫;海洋经济意识不强,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投入力度不足。如何变挑战为机遇、变差距为优势,把海洋经济培育成为我市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和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需要各级认真研究。

要看到,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适应海洋时代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世纪,为了抢占海洋时代的新优势,世界大国纷纷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本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以海洋科技飞速发展和临港经济迅速崛起为标志,海洋经济开发的深度、广度和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谁对海洋经济认识深刻,具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谁就会在激烈的海洋经济发展竞争中占领先机、争得主动。

要看到,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日照因港而立、依海而兴,海

—4— 洋生态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同时日照处在“一桥(新亚欧大陆桥)、一环(环黄海经济圈)、一极(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的重要一极)、一线(从天津到上海这一沿海港口岸线)”的节点上,发展海洋经济的空间十分宽广、条件得天独厚。可以说,我市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战略优势,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蓝色资源和资本”。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开发海洋,陆海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借力国际、服务陆桥、面向鲁南、融入一体、接轨青岛,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增创新的发展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海洋文化,加快培育海洋文明,推进滨海文化名城建设;有利于促进就业、人民富裕和和财政增收。

要看到,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我们既有发展基础和独特资源,也有后发优势和重大机遇。日照是全国和整个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后发地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难得机遇。近几年全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今后大规模开发建设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港口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提供了强力支撑;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黄金海岸已经成为我市区

—5— 位、港口、资源等各种优势的汇集区,也是日照加快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沿区;省委、省政府对日照发展高度重视,实施“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加快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支持日照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鲁南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晋煤外运出海大通道、大造船基地、大型钢铁精品基地等,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总之,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事关日照的改革开放、创新优势、综合实力,事关日照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海洋经济强,则日照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坚持以大海的气魄,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推动全市海洋经济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二、关于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把握的几项原则

现代意义上的海洋经济已不再是单一的水体经济,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体系,是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是海陆一体化经济,是创新型、开放型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各级要准确把握海洋经济的新变化、新特征,认真遵循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势,努力实现港口、产业、城市、陆海、生态“五位一体”、互动发展。

一是要规划先行、科学开发。实现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首先要抓住规划这个“龙头”,决不能“多个龙王闹海”,—6— 各顾各发展。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市发展优势的基础上,要坚持用前瞻性、战略性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并尽快争取审批新一轮港口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实施重点海域和岸线的开发与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临海产业区规划、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水淡化发展规划等一批海洋经济专项规划,努力形成科学、完整、配套的规划体系。要注重把临港工业特别是钢铁精品基地等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相配套,与港口规划建设相对接,努力以一流的规划指导一流的建设,确保合理布局、重点突破、有序开发。

二是要发挥优势、陆海联动。要引导全市各级牢固树立现代海洋观,增强全社会的海洋经济意识,在推进港城一体、港带一体、港桥一体的同时,大力推进陆海一体化,把海洋资源在“港、渔、景、涂、能”方面的优势,与陆域经济在产业、市场、资金、科技、人才和机制方面的优势对接起来,大力推动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生产力联动布局、基础设施联动建设、生态环境联动保护治理,充分利用海域和陆域两种资源、两种优势,实现陆海共同发展。要把各区县都纳入到海洋经济的整体框架中来,积极鼓励临港产业重点配套项目向县域布局、向内陆延伸。各区县都要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主动地融入到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认真研究落实

—7— 借助港口、海洋加快发展的思路、政策和措施,形成陆海联动、港城联动、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要统筹兼顾、优化结构。要进一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节能降耗、自主创新和环境保护,加快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向港口物流、临港产业要规模,向远洋捕捞、精品养殖、精深加工要效益,向海洋工业、海洋科技、海洋服务业和新兴海洋产业挖潜力,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尽快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海洋规划和陆域规划相协调,沿海产业与城市功能相衔接,海域水产养殖与陆域水产品加工流通相配套,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海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是要市场主导、扩大开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海域产权改革,依法规范海域使用权,提高海域利用效率。要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字号大企业的合作,积极吸引鼓励民营企业、社会资本进入海洋经济领域。要把海洋优势与开放优势结合起来,全面加快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海洋产业对外经贸

—8— 交流与合作范围,着力做好日韩产业转移与我市海洋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文章,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提高海洋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三、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工作重点

根据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结合日照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和“双轮驱动”,坚持“港城一体化、港带一体化、港桥一体化、陆海一体化”,以规划为先导,以港口为依托,以对外开放、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为突破口,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构建以综合枢纽港口、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技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为主的海洋产业体系,努力把日照建设成为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竞争优势突出、研发能力较强、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市。

(一)以实施新一轮港口总体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港口。港口是我市实施“港口立市”战略,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港口战略地位和加强港口规划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出台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快港口建设

—9— 步伐,千方百计提高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一要自觉把港口建设放在全球全国全省和鲁南经济带大的格局中去谋划。坚持“港城一体化、港带一体化、港桥一体化、陆海一体化”,认真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积极落实新一轮港口总体规划,并将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功能与港口规划建设全面对接,真正实现“城以港兴、港为城用、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加快规划建设钢铁、石油、煤炭、粮油、木材、集装箱等大宗物流项目,积极培育港口新的增长点。二要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港口功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争引大集团、大企业和社会各方资金投资日照港建设经营,重点发展深水泊位、专业码头和集装箱泊位,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石臼、岚山专用疏港路、新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枣临岚铁路(高速公路)、日连盐铁路、日黄铁路、日潍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实施,形成向内陆经济腹地辐射的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网络;紧紧围绕大型钢铁精品基地和石化基地的规划建设,以大宗散货、集装箱、原油运输和现代物流等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现有港口资源,合理规划物流布局,拓展港口物流功能,确保到2010年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均达到2亿吨,远景深水泊位达到253个,吞吐量达到6亿吨。三要积极优化港口货源结构,提高港口综合效益。在注重吞吐量增长的同时,要重视调整港口

—10— 货源结构,发展中高端运输和高效益货种,尤其要加强与青岛港的合作,扩大集装箱的运输比重。同时,加快在鲁南经济带、沿陆桥城市设立“无水港”,进一步开拓腹地市场;积极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提高港口管理水平;抓住国务院批准日照开办口岸签证的机遇,大力发展中韩客箱班轮业务,争取增加班轮密度,促进物流、贸易、旅游同步发展;加快实施“大通关”工程,建立健全电子口岸,提升口岸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向“第三代港口”迈进。

(二)以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和大型钢铁精品基地为依托,加快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并将在我市建设大型钢铁精品基地,这对于培植壮大我市临港工业、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促进港口和城市总体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都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建设大钢基地,决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其影响力也不是短期的,而是从“项目—基地—平台—城市”这样一个渐进和放大的过程,必将从更高水平上优化日照的投资环境,提升日照的综合竞争力。机遇千载难逢,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必须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在更高起点上把全市海洋经济做大做强。

加快推进临海产业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临港工业发展

—11— 新平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鲁南经济带确定的“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的总体框架,充分发挥我市港口、陆域、腹地、能源和水资源等综合优势,坚持集中布局、联合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把临海产业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平台。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建设“两型”社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就业机制等内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将鲁南临海产业区列为国家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争取国家在鲁南临海产业区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鲁南商业银行,把临海产业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吸引外资的密集区、服务鲁南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要大力支持配合山东钢铁集团公司在日照建设大型钢铁精品基地,全方位、全天候搞好服务,积极为项目重组、规划立项、开工建设创造条件。要把大钢基地规划建设与发挥港口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等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机遇搞好产业配套,实现建设一个项目、打造一个基地、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促进城市发展的目标。同时,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继续大力招商引资,全力抓好现代威亚发

—12— 动机二期、亚太森博浆纸二期、华能日照电厂二期、日照造船等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关联配套产业,努力把钢铁、石油化工、能源、浆纸、机械制造、粮油食品加工和修造船等产业做大做强,使临港工业成为拉动全市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导力量。

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要注重发挥港口的开放功能、物流功能,主动顺应现代港口从运输中心经配送中心向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的趋势,依托大港口,面向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大贸易,尽快形成以港口为端点、以内陆物流中心为集散点的综合流通网络。针对我市航运业发展比较滞后的实际,要把现代航运业作为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的重点来抓,加快鲁南(日照)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巩固发展大宗散货运输,推动航运业向现代物流产业转变。要以钢铁精品基地等大企业、大项目为依托,坚持高点起步,尽快对我市现有航运业运力进行整合,创新船舶融资方式,积极探索组建新型航运队伍,创新铁海联运、港港联运模式,扩大海运直通业务,加快推进航运物流载体建设,努力形成区域性的大宗物资集散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要积极发展与港口生产紧密相关的金融保险、信息技术、货运代理和船舶修造等配套服务业,加快培植新的增长点。

—13—

(三)以建设“水上运动之都”为目标,切实提高滨海旅游业发展水平。我市滨海旅游业发展正处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阶段。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把握我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把滨海旅游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产业转型的重点来培育,努力提高滨海旅游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一是把发展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放在重要位置。要加快阳光海岸旅游度假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一批精品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经济、会展经济和游艇经济,不断丰富海上娱乐项目,促进滨海旅游与日照特色文化相融合,拓展滨海旅游内涵,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旅游品位。二是积极提升民俗旅游。要适应新形势,丰富产品内涵,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民俗旅游的档次和水平,努力把民俗旅游做成精品。三是树立海洋大旅游观念,加快整合山海旅游资源。分片分线组合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日照国家森林公园、刘家湾赶海园、五莲山、浮来山等景区景点,完善旅游链条,改善山海旅游出行环境,增强旅游吸引力。要发挥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和世帆赛基地的作用,办好中日韩大帆船比赛、十一届全运会水上项目、2010年中国水上运动会等重大国际国内赛事,同时大力开发大众参与性、娱乐性强的休闲运动和群众性体育运动,不断丰富水上运动之都的内涵,形成水上嘉年华的浓厚氛围。要着力提高宣传

—14— 推介和策划水平,精心组织好茶艺文化展、沙滩节、杜鹃花会等旅游文化节会活动,争取推出1-2个国内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节会品牌,以此吸引市民、游客广泛参与,让日照的旅游一年四季都好戏连台、红红火火。四是重视保护滨海旅游资源。正确处理工业强市和生态建市的关系,切实把蓝天、碧海、金沙滩和沿海防护林带等宝贵资源保护好。

(四)以加快发展现代渔业为重点,着力增强海洋渔业实力。目前,我市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仅占威海的40%,2007年威海市渔业产值达到149亿元,而我市只有48.8亿元。应按照“压缩近海、发展远洋、提升养殖、主攻加工”的思路,积极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一要加快发展远洋渔业。要完善政策,鼓励、扶持有实力的渔业船队、海洋加工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等形式,建设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加快发展远洋捕捞。二要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优势水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全面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和生态立体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加快发展“公司+基地+渔户”产业化经营,促进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有机连接;重点培植水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企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三要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加强对名优特水产

—15— 品地理标志保护,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水产品等认证,培育一批名牌水产品。四要精心培育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岚山安东卫水产城等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扩大辐射服务范围,形成区域性水产品流通中心。

(五)以海洋高新技术为支撑,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从我市实际看,做大海洋新兴产业关键要依托现有资源基础,善于“借船出海”,努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要结合接轨青岛,加强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海洋工程院等国家级、省级海洋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正在推进的国家海水鱼类研究与发展中心、山东黄海岛屿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等项目为平台,积极推进海洋科技研发和合作步伐,不断提升全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新的产业优势。要依托山东洁晶集团、鲁信金禾生化有限公司等现有涉海关联度高的企业,加快海洋化工产业发展;积极引导我市企业与海洋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加快技术研发,并通过上市融资膨胀规模、提高收益。同时,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食品和工程材料、海洋环保技术及设备、海洋能源、海水淡化等新兴领域的深度研发和成果转换,集中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海洋产业。

—16— 要大力发展海洋环保、海洋生态建设及服务于开发海洋资源的服务业。要结合华能电厂、钢铁精品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海水工业循环冷却技术,大力开展海水综合利用。

四、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保障措施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大意义,加强对发展海洋经济的组织领导。市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要积极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调研、规划、调度和推进,统筹研究解决发展战略、规划衔接、岸线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集疏运体系建设、口岸环境优化、物流畅通等实际问题。要发挥市海洋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科学决策咨询。

要强化政策引导,形成发展合力。要制定扶持临港产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切实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调控功能,通过政府贴息、财政补贴等形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海洋产业。要建立远洋渔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充分运用好各项政策,支持

—17— 我市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国家、省海洋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技术产业化研发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积极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组建区域海洋技术研发中心。要大力组织实施海洋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重点支持重大海洋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和海洋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抓好新型渔民培训,为全市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要加强海洋环境管理,积极推进科学用海、集约用海。全面落实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权属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基本制度”,严格把好用海关口,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努力防止小、散、乱和短期行为造成岸线资源的不合理占用与浪费。特别要注意整合海滩资源,抓好北部生态旅游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决不能各自为战、无序开发。要坚持保护和治理相结合,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碧海行动计划,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海洋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海上联合执法机制,维护正常海洋开发秩序。要有效开展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加

—18— 快建设海上应急救助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事件和重大海洋污染事件的能力。

同志们,我市正在深入开展“为抗震救灾献爱心,为发展稳定做贡献”主题活动,各项对口支援建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两手抓”,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努力把抗震救灾激发出的巨大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把机遇转化为动力,把潜力转化为优势,早日把海洋经济做大做强,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保密知识测试题免费下一篇:关于人民检察院年中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