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篇1

毕业论文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殡葬市场开放对银河园带来的冲击和思考

指导老师 王 夫 子 系 别 殡 仪 系 班 级 B0532班 姓 名 潘亚红 马永强 王秀英

2008年5月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殡葬市场开放对银河园带来的冲击和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银河园来说,真正感受到了市场化的冲击及其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宣告了其垄断广州殡葬业的地位被打破,如何应对这股冲击并缓解压力,形成一个缓冲机制和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方案,的确是我们每个殡葬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正是基于此考量,本文试图就应对措施作一些可行性探讨。

关键词:殡葬业 市场化 冲击 思考 应对 银河园

改革开放已有将近30年,我国的殡葬行业的环境和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但为了过去殡葬改革的需要,其一直是作为行使部分政府职能的公益性部门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为具有一定市场经营性的殡葬业,殡葬行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行政许可法》正式明确了殡葬用品市场的开放,宣告了殡葬业的竞争已不可避免。而殡仪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益性质(体现在政府定价、承担困难减免及无人认领尸体处理方面)仍保持不变,对于当前殡葬业界来说,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无疑存在巨大压力。如何应对到来的冲击,确实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组成员认为银河园首先要在观念上明确殡葬用品市场放开对其所带来的冲击,然后才是有针对性地下载防毒软件,加强防火墙,诊断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殡葬市场开放对银河园带来的冲击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殡仪馆(包括部分公墓)都是由国家民政部门主办并经营,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其属公益性质,国家对于殡葬服务给予免税的优惠政策并同时严格的价格限制政策。具有公益性质的殡葬事业单位从事的是一项公共产业,它不是一般法人,是一种特殊法人。殡葬事业单位目前的状况表明,它在经营中要求实现的只是平均利润,它的产品(主要是服务)的定位源于政府决策,产品的价格比较稳定,产品的种类也相对较少,产品基本上为社会所必需。

(一)政策的冲击

由于失去国家政策的保护,使殡葬市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行政许可法规定:“不得对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可以设立行政许可事项以外的其它事项设立行政许可;不得设立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立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设立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它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它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以上“四不得”说明,本地区无权自行设置行政许可事项,限制民政以外的经营主体进入殡葬经营领域,实行行业垄断,限制其它地区的商品和服务在本地区销售,实行地方保护已经不存在了。随着行政许可规定的实施,长期在政府保护伞下独得利益的殡葬经营机构,将不得不面临开放的殡葬市场,为争夺殡葬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

(二)经营成本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成本和价格是决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千方百计地为客户降低费用,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企业才能得到强大的发展。作为殡葬行业,它是国家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处于非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广州花都市殡仪馆为例,每年为生活困难的社会群体减免费用30多万元。火化遗体用油,前几年由政府下拨价每吨几百元费用,现火化用油市场价每吨4000多元。成本增长10倍之多,但收取的火化费并没提高多少。还有部分病残老职工的各种福利待遇,多年来对社会优惠的福利政策等多种因素。形成了管理费用过多和福利成本比重过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殡仪馆的竞争力。

(三)丧葬用品市场的竞争受到冲击

对丧葬用品市场上出现的不正常竞争,在这方面的管理上,国家还没有系统的、可操作的法规性文件依据。因此,不少个体从业人员制造假冒伪劣骨灰盒经营销售,开展水晶棺的出租业务,殡仪服务公司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等(如:勾结殡仪馆内部员工,盗窃丧户信息,跟殡仪馆打商品价格战等),给正常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现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个体和私营者分争殡葬利益的现象。除火化尸体、遗体接运、冷藏外,如生产和销售丧葬用品,花圈寿衣店、医院太平间专为丧户提供所谓“一条龙”服务。就广州市的殡葬市场实际情况而言,现有20多家丧葬用品店,分布在市内和殡仪馆、医院附近,殡仪馆早已暗地里开放,很少的丧户到殡仪馆购买寿衣和丧

葬用品,而且殡葬用品的价格已经完全放开,完全由市场规律来调节约束。市场权利的增大和竞争规范的不完善两者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空缺,客观上为不正当的市场经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大爱殡葬服务中心就占据了银河园业务量的5%左右,一个月的业务在90到100件之多。这还不算其他的殡仪服务公司。

市场没开放之前就银河园花圈部的经营状况而言,2005年以前纯利润高达7000多万,丧户都是买鲜花,而殡葬市场开放后丧都以租用鲜花为主,售与租用的价格又有天壤之别。这还没算寿衣、骨灰盒、骨灰盅等丧葬用品,这无疑给银河园的利益构成极大的威胁!

二、银河园应对殡葬市场开放带来的冲击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直面市场挑战

银河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虽有时也面临市场开放的“狼来了”的呼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仍是政府直管下的事业单位。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未曾经受市场风雨的洗礼。部分人甚至存在“未必这么快吧?”、“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等(机会)、靠(政府)、要(政策)等不切实际的幻想。若以这样的状态迎接市场挑战,必定是一败涂地。因此,我组成员认为,要面对殡葬行业市场化、社会化带来的市场挑战,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彻底跳出“事业单位”的光环,坚决摒弃过去那种独家经营、舍我其谁的陈旧观念,将自身当作企业化的市场一员,按市场的运作规则去考虑殡仪馆的经营、发展。明确树立以下观念:第一,市场殡葬的观念,更加注重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殡葬服务需求。如南平市殡仪馆,就有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三

无对象进行火化减免。第二,法制殡葬的观念。经营和服务行为必须遵守殡葬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服务、按章办事,绝不能以方便丧户为由损害殡葬法律法规严肃性,将单位自身的利益凌驾于法律法规上。第三,文明殡葬的观念。切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服务技能的职工队伍,进一步转变服务,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行为,倡导人性化服务,使丧属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同时积极出击,参与市场竞争,与“狼” 共舞。在无法回避的市场风浪中锻炼自己,积累、总结经验。

(二)拓展自身实力,提高风险防范

1、走企业化集团化道路。从目前情况看,银河园仍受制于多年来的事业体制,经营手段呆板等问题,从而难于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益,无法与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正面交锋,想要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游弋确实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市场先入、设备设施齐全、政府和百姓认同等优势,把握机遇,主动出击。通过政体分开,明晰产权,以企业行为运作殡葬服务(有条件时彻底改为企业),使殡仪馆真正成为竞争的主体。引进企业机制及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兼并、扩张(向殡仪服务的上下游及相关行业)、联合,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营等各方面的优势聚集起来,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的产业集团公司,通过改制以及集团成员间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使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发展服务网点,抢占市场先机。殡葬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亦须遵守服务行业的一般规则——就是要尽可能方便市民。在广州这个近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同时又是一个人口老年化的城市[2006年7月份《广州人口报》报道:2034年的广州7个广州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老人(广州常住人口共700多万人,外来人员700多万)]。单靠目前仅5家殡仪馆确实难言“方便”二字。这就给各类中介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而,从目前来讲,我们应充分发挥行业先入的优势,近可能多的布设网点。在方便市民就近办丧、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的同时,无形中压缩了殡仪市场的剩余空间,提高了殡仪市场的进入条件,抢占了市场先机,使我们殡仪馆更具竞争力。有人曾对我国的银行业现状进行过分析,认为除了国有银行的信誉外,星罗棋布的服务网点是其最大的优势。这是后来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所能做到的。就目前情况,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从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投入产出比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采取与社会合作或连锁加盟的方式均是可取的办法。

3、强化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由于社会及历史的原因,我国殡葬业长期处于一种封闭落后的发展状态。与其他行业相比,管理、技术水平低,高素质人才缺乏,以及近年来尽管许多地方的殡葬服务设施、设备日趋现代化,而落后的管理,人才的匮乏却直接制约了殡葬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已成为业界同仁的共识。有鉴于此,上海、广州以及全国许多殡仪馆审时度势,积极引进ISO9001、ISO14001等先进管理体系、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及财务管理制度,整

个行业出现了一片重视人才、重视管理的可喜景象,使殡葬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形象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亦要注意抓好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外引内训,使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得到提高。管理强、业务精、服务佳、设备先、设施齐、素质高使殡仪馆在市场竞争中就有一席之地。

(三)探索发展道路,直面市场竞争

自《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并明确取消殡葬用品生产、销售的前置审批后,许多地方以前处于地下状态的殡葬用品经营正式进入市场与殡仪馆竞争,一时间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像以前基本上殡仪馆一家独大的广州出现了殡葬一条街、小型殡葬超市以至于殡葬礼仪服务公司,直接冲击着以殡葬用品为主要经营收入来源的殡仪馆。面对殡葬用品市场开放后的复杂局面,除了要把握市场先入的先机,及时做强外,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不与私营业主及后来者进行同质化竞争,亦是我们立身发展之路。

1、发展品牌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各地的殡仪馆,特别是一些大型殡仪馆,无论从规模、经验、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在当地百姓以至全国同行中得到认同,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创出了自己的品牌,确立起一定的优胜。这其中,像北京的“八宝山”、上海的“龙华”及广州的“银河园”均为其优秀代表。而这样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任何对手短时间难以做到的。我们在市场竞争时应充分进行宣传、利用;认真加以爱护、珍惜,必要时进行商标注册保护。同时在广州开服务网点时,注意利用品牌效应,建立风格、装饰统一的连

锁服务点(最好面向全社会征集符合品牌理念、创意独到的设计)。这样,在积压对手的经营空间、方便群众的同时,又加深了群众对品牌的认知度。

2、走全方位多元化路线。在任何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中,凡成功商家无不是利用市场规则,分析自身优势,确立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线,从而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日用)消费品市场。百货公司的全方位、综合性、高档化、优质;超市的综合性、低廉价格;专卖店的品牌效应;小型档口低廉、灵活的价格使他们在市场独领风骚。作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验的我们,走全方位、综合性、高档化、优质的路线应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为此,一方面我们在广开服务网点时,可考虑借鉴麦当劳、7—11等知名连锁店的成功经验,全社会广泛征求创意,设计出居于银河园特色、形象鲜明、统一、突出亲情文化的外观和室内布置,增强市民的亲切感和认知度;另一方面,在大型国有殡仪馆本部继续走全方位、大众化服务经营路线的同时,应考虑建立一些高档、豪华、个性化服务的小型殡仪馆。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在为特定群体的服务过程中体现出大型殡仪馆专业化、实力强、信誉好的品牌特征。对于私营小企业主或后来者来说,限于实力和经验,在这方面是无法和我们抗衡的。

殡葬事业的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中的重要一环,适度、有序放开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行政许可法》对殡葬用品的生产、销售前置审批的取消可说是迈出了第一步。这些对我们来说既

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挥优势,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殡葬文化学》王夫子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2、《殡葬管理条理》1997年7月21日

3、《行政许可法 》2004年7月1日

4、《广州市殡葬管理规定》

5、《银河园》杂志2005年第3期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篇2

1 如何理解文化的适应和变迁

文化的本质在于适应, 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不断适应, 积累起来则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的适应又进一步带来文化的变迁。在最初人类相对隔离的时代, 各民族文化的适应, 主要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一个民族的文化适应, 就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对人文环境及外来文化传播的适应。特别是人类发展到今天,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 都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文化冲击, 各民族的文化适应能力, 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文化的适应过程, 在早期更多地表现为自然的适应, 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发明、积累、传承中日渐丰富。在这个时期, 文化的增长是缓慢而且平和的, 人们不断提高着改造自然的能力, 也相应调整自己的精神文化——越来越丰富的语言词汇, 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 以及日益扩大的精神世界。在后期, 文化变迁的频率越来越快, 而文化的适应相应也越来越困难, 特别是对弱小和落后的民族来说, 文化的适应是一种痛苦的新生, 饱含感情的传统文化, 犹如已不合体的旧衣在恋恋不舍中被抛弃, 而狂风暴雨般的外来文化, 不可阻挡地汹涌而来, 容不得细细消化吸收。文化整体中的物质文化总是率先起着变化, 与此相应的精神文化, 却有着一定的滞后期, 造成文化整体上的失调, 生活在这种转型中的人们, 免不了充满迷惑、彷徨, 在无可适从和无可奈何中不能不顺着历史的潮流而变化。

文化适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变迁, 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客观的必然的过程中, 人类许多美好的东西遗失了, 换来的是越来越富裕的生活和失落的情感。文化适应的结果, 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不断丢弃那些过时的死亡的部分, 留下有生命力的适应的部分。在文化进步的同时, 也是传统文化的崩溃和重新组合, 这是一个充满痛苦的新生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 许多挥鞭跃马入驻中原的游牧民族, 一旦陷入农业文化的泥泞, 不得不立即脱掉胡服, 改从汉习。时至今日, 去东北谋生的中原人, 总是想推行祖辈传下来的特有文化, 在自然条件许可的地方, 他们成功了, 草原和森林, 变成了麦田;一旦到了农作物不能再生长的地方, 他们要么退却, 要么不得不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 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也变成了逐水草而居的牧人, 而在语言上、风俗上、宗教信仰上都越来越接近当地的少数民族, 这些都是文化适应的具体事例。

2 如何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挑战

现代生活, 对于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 是一个充满困惑和迷茫的时期, 心归何处?这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共同的难题。我们赖以生存的传统信念, 像一只不牢靠的木筏, 在现代文化的汹涌波涛中, 一块一块地破损。一切都变得体块、太多, 令人眼花缭乱, 来不及做出反应。许多时候, 我们只能像急流中的小木屑, 身不由己地顺流飘荡。

我们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快速变化、令人激动不安而且不要弱者的年代。我们如何在现代化的潮流中, 主动把握民族和个人船舵, 自觉地顺应时代的潮流, 让我们的社会和自己都健康顺利地适应现代化的节奏,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国家正努力走向现代化,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21世纪的挑战,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讨一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和我们自己。只有在理性基础上的选择, 才可能是明智的选择。

对于处在发展相对落后状态中的民族来说, 现代社会更是一个严酷的再生时期。先进的交通、通信设备、强有力的经济、文化渗透, 巨大的政治、军事压力, 使每一个民族都被卷入世界文化圈中, 谁也不能关起门来做香格里拉之梦, 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 你都必须走出桃花源, 让你不喜欢强光的眼睛在阳光下流泪。传统和现代、贫穷和发展、物质和精神, 等等, 太多的时间困扰着所有处在“第三世界”位置上的民族。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利亚人被殖民主义者赶尽杀绝的悲剧, 但愿不再重演。一个民族如何在文化基础上更新发展, 平等地汇入世界文明的大海, 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人类文化的适应及由此带来的变迁, 推动着人类的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各民族文化在互相的交融适应中, 必然出现趋同现象。比如欧洲的经济共同体, 已突破经济联合的职能, 日渐扩大到其他各个方面, 正在形成一个统一的欧洲。万条江河归大海, 这是各民族文化适应的必然结果,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 文化适应带来的文化趋同和更大范围的文化认同,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同化。同化一词有两个不够全面的出发点, 其一是站在发展相对先进民族文化立场上。认为先进民族理所当然地吞噬弱小民族, 带有强大的民族主义色彩;其二是片面注重文化适应的后果, 表面地将趋同理解为相同, 而忽视了适应的过程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我们认为, 一个发展相对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 绝不是先进民族的“同化”成果, 而是相对落后民族文化积极适应的结果。各民族文化在互相的影响和适应中, 不断趋同, 总有一天, 地球上只有地球族存在, 在它的下面, 仍会存在无数的多元文化体。这不会是太遥远的事情。

发展相对先进的民族文化, 是该民族对特定自然和社会的良好适应, 这套文化体系, 是这个民族具有的, 但不是它独有的。两个毫无联系的民族在文化上的共同性, 特别是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相近的两个民族, 这种文化的相近更为明显。同样道理, 在近现代史上, 许多落后的国家成功地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是他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表现出和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但我们并不能说这些国家西化了。日本是现代化国家, 但日本人还是日本人, 日本人并没有、也不可能变成美国人。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的少数民族在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政策下, 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目前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中, 少数民族也受到巨大的外来文化影响, 在社会经济发展上, 大多正处于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新的适应和选择。在这个时候, 要想有效地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的发展, 我们必须要改变简单的物质支持、政策照顾的传统做法, 把重点转移到提高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适应能力上, 让他们的文化传统, 发挥各民族文化上的优势, 在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适应上, 寻求各民族的发展之路。

3 加强文化自觉能力, 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今天的人类中处于激烈的“全球化”过程中, 地球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村庄, 居住在这个村庄里的人们息息相关。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 是文化的多元化, 如果处理不好文化间的互相尊重和学习, 世界必然会因为“文化冲突”而不得安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 在1990年他的80岁生日时提出了“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的观点。在憧憬人类21世纪前景时, 他又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重要概念, 主张弘扬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思想, 来处理21世纪人类可能会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概念, 通过对自己一生学术思想和人生经历的深刻反省, 提出了“文化自觉”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当我们欢欣鼓舞拥抱21世纪到来时, 却迎面遇到了“9·11”的大冲撞, 看到一个因为所谓的“文明冲突”而纷争不断的世界, 更加印证了费孝通先生的远见卓识。

在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上, 一直有所谓“全盘西化”之争。确实, 近代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大规模地引进了许多西方文化。在艰苦的文化引进和消化中, 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但中国的现代化, 必须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任何外来文化, 都不可能根本改变中国文化, 更何况中华民族是具有极大包容力的民族, 今天也不可能被外来文化“化”掉。中国的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 当我们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苦适应之后, 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不仅不会被“西化”, 而且会因此而更加先进, 更具有生命力。

在号称“知识大爆炸”、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的今天, 我们必须着力于提高民族文化的适应能力上, 这应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具有五千年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群体主义基础上强调人伦、团结和稳定, 总体特征是“合和”, 与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 强调自由、民主和进取的西方文化, 具有很大的互补性。面对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 中国文化对人类在21世纪的和平共处, 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不仅有利于中国的良性发展, 对世界的和谐进步, 必将作出独特的贡献。

摘要:文化的本质在于适应和变迁, 文化适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变迁, 是一个充满痛苦的新生过程。在全球化时代, 我们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加强文化自觉能力, 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应对

参考文献

[1]岑明.一个圩镇的经济与文化变迁[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012.

[2]李琳, 刚小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

[3]刘文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失调及其调适[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 (7) .

以积极态度迎接TPP新规则挑战 篇3

影响几何

美国与其他11个亚太国家为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谈判于2015年10月5日宣布顺利结束。TPP谈成对于中国的影响是目前媒体和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TPP对中国的影响有三个层面:第一,TPP达成了很高水平的市场准入协议,大多数商品贸易都瞄准了零关税的目标,尽管在农产品和纺织品等敏感产品上有较长的过渡期,但是全面的市场准入标准将会带来贸易转移效应,即从TPP成员之外的贸易伙伴转向TPP成员,这对于TPP成员的贸易伙伴中未加入TPP的国家而言,是一种损害。正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未加入TPP对我们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于中国有比较大优势的产品出口而言,这部分影响应该不会很大,因为TPP成员国之间,尤其是一些大的成员国之间已经存在FTA,关税水平已经非常低,进一步降低关税的空间很小,能够产生的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都很小。比如,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加坡、秘鲁、智利等都已经有双边或者区域的FTA。

第二,TPP对服务贸易设定了开放的原则,特别对金融服务、电信服务进行了专门的规定,除了一些例外,TPP成员将互相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允许其他成员跨境提供电信服务等。虽然服务业比较敏感,成员国可以用负面清单的形式保留一些措施,但是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市场准入的基本原则对于服务业尚没有完全开放的中国有不少压力,因为这些领域的开放一旦成为趋势,我们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压力将会上升。

第三,TPP在与贸易和投资相关的很多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的新规则,这些规则包括了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劳工标准、竞争原则、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等多方面。由于详细的文本尚未公布,对于每个领域内的相关规制还很难作出精确的判断,但是TPP在这些领域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本身,就说明原来属于各国内部权力的与贸易投资相关的国内规则现在需要进行国际的规范,再也不仅仅是各国的内部事务。这对于中国产生的冲击比前两个方面的影响要大得多。

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决定了TPP对于中国而言不是简单的决定加入与否的问题,而是首先要研究TPP 一系列规则对中国的影响究竟有哪些,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利与弊,然后才能据此做出我们的取舍和应对之策。

中国的应对策略

继续推进中国的区域贸易投资伙伴关系战略。中国与14个经济体签署了双边的FTA,其中12个都是亚太地区的成员,中国要继续推进10+3FTA和RCEP(10+6)谈判。2014年在北京APEC峰会上,中国积极主动倡议开展亚太自贸区(FTAAP)的谈判,中国要继续大力推FTAAP,要让更多的人相信,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带来的经济促进效应会更大。

积极推动与美国以及欧盟正在进行的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争取早日达成协议。与美欧的投资协定谈判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应对TPP在做准备,因为与美国谈判的投资协定的很多内容与TPP规则类似或相关。如果达成双边投资协定,意味着搭建了加入TPP的一个阶梯,也意味着我们向“21世纪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迈进了一大步。

加快国内改革的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为短期的调整阵痛所困扰,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础。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在国际贸易以及其他国际经济交往中保持竞争力是关键的制胜点。无论规则如何调整修改,经济活动的流量和方向取决于比较优势的多寡。我们的企业有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我们的经济增长能够继续提供巨大的市场,TPP一类的区域贸易投资协定就无法将中国排除在外。

(摘自《社会科学报》)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篇4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李娟慧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探讨如何应对中学英语教学新课程的挑战。

关键词:中学 / 英语教学 / 新课程/ 挑战

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象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课改下的新形势,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

迎接挑战 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迎接挑战,超越自我》。

蝶忍住了痛苦,挣脱了蛹的束缚,才有了翩然蓝天的美丽。笋忍住了疼痛,冲破了图的压制,才有了竹挺立天地的身影。梅忍住了寒冷,打破了冬的寂寥,才有了傲霜挺立的感动。

在我们学习生活成长中,会遭遇各种困难,经历种种痛苦。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超越自我,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有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本是两个人,一个在黑暗中觉醒,一个在光明中酣睡。在人生的跑道上,我们要不断地唤醒自己,超越自己。关羽在乡里聚众起兵,纵横天下,无人能敌,而他却在捉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之后,被吕蒙定计活捉斩决。为什么一代名将有如此结局,因为他刚愎自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灵魂在昏睡中稀里糊涂成了别人的刀下鬼,这值得我们深思。

曲乐恒,原辽宁足球队员,因一场车祸导致下肢瘫痪。瞬间,他失去光荣与梦想,一个善于用双脚在绿茵场上创造奇迹的人,余生将属于轮椅,他似乎从此落在了命运的最低点。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几年后,他夺得了全国首届轮椅击剑赛B级男子个人铜奖,尽管他才训练两个月。

张海迪挥笔奋发,用字字珠玑为残疾的阴霾添点点星光;贝多芬同命运抗争,用音符在交响曲激昂的乐曲中传递着希望,他们以昂扬的姿态,超越自我,创造了辉煌,而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的困难仅仅是即将来临的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是检验我们这半学期以来的学习情况,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查漏补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面对啊它,只要在考试后我们能够看到哪怕是一点小的进步,也会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积跬步得以至千里”,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慢慢的积累就会成为很大的进步。俗语里说:只要勇于挑战困难,不管结果如何,自己都已经成功了。

超越自我,就要勇敢的面对过去的失败,承认自己曾经失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相信自己,不要自暴自弃,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

超越自我,脑中应树立大志,无大志者难成千万事。放宽自己的心灵,大胆的去梦想,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远大梦想,并且坚持到底,“采百家之长,成独家之本。”哪怕它是天方夜谭也有可能会成为现实。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因此超越自我还必须要学会积累:积累失败,积累教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请用自己的积累去打败他们吧!

迎接挑战 战胜自我 篇6

迎接挑战 战胜自我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假如你拥有大地,你就成为一个农民;假如你拥有羊群,你就成为一个牧人;假如你拥有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选择的机会,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富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真正的富翁,因为我们还年轻,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拥有许许多多选择的机会。这个礼拜,初三同学将迎来中考;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也将进行升学考试;两个礼拜后,其它年级的同学也即将面对期末考试,这就是机会,这就是挑战。面对机会,面对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人生处在特定的阶段有着特定的使命。求学的阶段,我们的使命就是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我们虽然不需要象古人那样头悬梁,锥刺骨。但是我们哪一个同学不曾挥洒辛勤的汗水?当初我们满怀希望走进宜兴外国语学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坚信:勤奋出天才。我们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坚信:付出总有回报。特别是初三和六年级的同学,今天我们将面对的是人生路上一次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关键时刻唯有一“拼”。俗话说:“人生能有几回搏。” 面对挑战,只有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者才能超越自己。迎接挑战,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是对成功的宣言,对理想的追求,对自我的考验。迎接挑战,就要置身于一种境界,一种勇于攀登不认输、矢志不移不动摇的境界。迎接挑战,要有战胜它的信念,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汇入大海,就应该掀起波浪,掘起泥土,就应该垒成高山,展翅飞翔,就应该搏击风雨,翱翔云霄!面对挑战,每一位考生都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要相信自己,在我们外国语学校老师的辅导教育下的学生,有足够的底气对付任何一种学习上的挑战。第二要沉着、冷静,胆大心细。认真审题,反复检验。结束的信号不响,我们就不能停止检查。第三,考试期间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合理安排,自觉遵守学校纪律,集中精力,认真复习。第四,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一门考试完毕,不要迫不及待找同学对答案,这样会影响大家的考试情绪。优秀的选手,是考一门丢一门,迅速进入下一门学科的复习。第五,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映,老师是你坚强的后盾。

同学们,是雄鹰,就要搏击蓝天;是玫瑰,就要吐露芬芳;是学生,就得面对考场。在宜兴外国语学校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你们将会创造一个个奇迹。最后,祝愿同学们面对挑战,马到功成,梦想成真。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篇7

一、慈善带来的物质支持

每一次重大灾难过后, 一片狼藉、人亡物毁就是灾区的真实写照, 受灾群众流离失所, 遭受失去家人和家园的沉重打击, 心灵受到巨大伤害。面对突然降临的重大自然灾害, 有效缓解由其造成的损失, 安抚受灾群众的心灵, 使灾区群众尽快走出灾难的阴霾, 重新建设受损家园, 社会各方面伸出的援助之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慈善的最大功用就是本着“临危救难”的原则, 充分整合社会上的有效资源, 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和参与到帮助受灾群众中的积极性, 针对灾区的实际, 呼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 为灾区群众家园重建, 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尽可能的提供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 并对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及时组织救援。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慈善在应对重大灾害方面的巨大作用: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北川等地区遭受里氏8.0级地震灾害,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灾害, 造成69142人遇难, 373606人受伤, 17551人失踪, 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人民币。在面对重大洪灾的考验,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慈善更是展现出了巨大价值, 举国上下, 人不分老幼, 地不分南北, 纷纷捐款捐物, 奉献爱心, 支援受灾群众, 港澳同胞、海外华侨也积极参与, 为灾区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援助。慈善可以称为是政府抗灾救灾力量的重要补充,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党与政府的压力, 为灾后重建, 生产、生活恢复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市慈善总会创新募捐形式, 设立项目基金募捐, 市涌现出文明单位献爱心, 慈善助学见真情等感人的事迹。

在应对灾难的斗争中, 慈善发挥出了调动民间力量, 传递了爱心, 充分发挥了全国上下互帮互助的催化剂作用。中华民族一直崇尚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广为流传的口号就是生动概括。慈善作为一个有组织、有方向的民间公益组织, 在应对重大灾害挑战中, 充分发挥了其民间互帮互助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募集赈灾款、赈灾物, 并迅速将其投入到赈灾工作中, 实现社会爱心的传递。

二、慈善产生的精神意义

首先, 灾难过后, 灾区群众流离失所, 承受着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巨大创伤, 慈善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其提供的物质帮助也起到了抚慰灾民心灵的作用, 在精神上为他们医治灾难带来的心理伤痛。使受灾群众重新振作, 重拾信心, 化悲痛为力量, 尽快投入到家园重建的工作中去。

其次, 在面对重大自然灾难的挑战, 慈善也有效的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之心, 举国上下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中华民族一直崇尚着爱国主义传统, 尤其是在面对国家民族利益受到挑战时更是能得以集中体现。当前, 国家政治稳定, 经济稳步前进, 在突发重大灾害面前, 慈善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全国人民情同手足,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义无反顾, 自愿投身于抢险救灾的斗争中去, 捐款捐物, 自觉承担起一个公民的责任, 举国上下, 洋溢着爱国主义之情。

最后, 面对重大灾害的挑战, 慈善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慈善意识, 提升了公民价值观。新中国成立后, 曾因“左”的思想的束缚, 慈善被当作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受到了批判, 一度遭到摒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党中央及各级人民政府对其加以足够重视, 慈善再一次展现出其自身魅力, 但受到经济、人文素质以及法制等不成熟条件的限制, 慈善还未能被全社会所接受, 很多人还不了解慈善, 慈善意识还很淡薄, 每次灾难过后的慈善主要是靠大企业捐赠的支撑, 而应为慈善主力军的广大人民群众自愿参与的意愿还不高, 民众的慈善资源还远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但每次灾难在给我们造成沉重打击的同时, 也极大的促进了社会慈善意识的提高, 普通群众参与慈善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几元、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上万的个人捐款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面对重大灾难的创伤,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团结一心, 共同为抵抗灾难, 重建家园贡献力量, 民众的慈善意识和价值观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灾难面前, 慈善充分开发了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爱的资源, 重新巩固了社会爱的根基, 在全社会广泛弘扬了爱的精神。

摘要: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 总会遭遇诸如地震、台风、洪水、传染病等大大小小的灾害, 每一次大的灾害过后, 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都会遭受重大创伤。近几年来, 我国也先后经历了雪灾、洪水、地震的严重的自然灾害, 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社会各方积极行动, 采取各种措施应对重大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为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恢复受灾地区的家园重建、弥补灾难造成的经济创伤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 慈善给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在此主要立足于物质及精神等层面, 论述慈善在应对重大灾难挑战时所发挥出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慈善,重大灾难,物质支持,精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粉莉:《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基础》, 西北大学, 2008年。

[2]罗明霞:《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我国慈善事业管理制度研究》, 广西大学, 2007年。

[3]徐毅:《中国慈善事业的行政干预机制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 2007年。

增强信心积极应对就业挑战 篇8

本次会议主题是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即面对当前形势,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拓宽就业门路,拓展就业渠道,与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会代表分别就“瞄准就业大方向,拓展就业主渠道,关注就业增长点”、“针对市场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务实就业期望,加强就业指导”以及“围绕任职要求,提升就业能力”等四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会议认为:基层就业空间广阔,高职学生到基层就业大有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和国防建设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国家为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参军入伍制订了配套支持政策。在基层工作岗位上,高职毕业生可以发挥所学,打牢自己的生存基础,通过积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高职院校要及时调整专业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只有紧跟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上狠下工夫,做足文章,培养能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学生,那就永远是市场需要的“香饽饽”。专业调整不是短期应急所为,而是高职教育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具体体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不断开拓创新,捕捉并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帮助毕业生务实就业期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高职学生和家长切实转变观念,务实就业期望,从学会生存做起,先从一线工作找到人生新起点;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和学习能力,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實,在做中学,逐步积累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和社会资源,不断充实知识、提升技能,为将来厚积薄发谋求更大发展和“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创造基础。

指导备考 迎接挑战 篇9

5月15日上午,黎平县教研室罗朝兴主任带领全县各中学数学学科毕业班教师到水口中学指导“中考复习备考”工作。

当天上午第二、三节课,各学科教研员进行推门听课,第四节进行“专题复习座谈会”。会上,先是由该校分管教学的毛成辉副校长汇报水口中学2014年毕业班备考工作。接着,罗朝兴主任就中考专题复习作了指导。罗主任说:后阶段的复习必须以“套题训练”为主,专题复习要做到“一个专题、一个练习、一个收获”;罗主任还特别针对后期的时间安排和复习方式方法做了指导。各教研员做了专题报告和指导。最后,还组织各校教务主任就毕业班数学科老师进行小组讨论,就初三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做分析和如果教授学生答题技巧作指导。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篇10

我们说“世纪英雄”反映了一种新的机制和新的思路正是因为从它身上看到了一线希望。有着雄厚资本和较成熟的商业经验的国内资本的介入,对推动电影经济运作以更规范的市场方式进行无疑应有积极意义。更主要的是在于该公司确定的制片方针是针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并不奢望“御敌于国门之外”,也不是与好莱坞拚资本、比规模打堡垒战,而以低成本、小制作的影片打游击战。靠艺术上独特的创作和与中国观众的贴近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块阵地。这是一条符合中国电影现实的思路。当年中国电影起步时面对的就是市场上占绝对优势的好莱坞电影,人们还是曾打算采用模仿的方式,但是根本无力与外国电影相抗衡,可是郑正秋却以虽然制作相对简陋、但贴近国人生活和欣赏习惯的影片为中国电影打下了最初的一块天地。去年电影市场上最成功的影片之一《我的兄弟姐妹》也是一个很说明问题的例子。这部在制作水准和艺术创新方面都难说突出的影片,却靠着符合普通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的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辅之以有效的商业推广运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年来一再创造中国电影票房神话的冯小刚的《大腕》等一系列影片也是如此,其成功除商业运作外,正在于其确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搔到观众的痒外,产生应有的共鸣。《大腕》虽是一部有海内外背景的资金和人员介入的国际化产品,但其中的某些地方却以荒诞的方式折射着人们生活中常有的体验。

当然,要靠中国特色占领市场的一席之地,并不等于孤芳自赏。许多国产电影存在的问题其实正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远离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情趣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则是远离了世界电影发展潮流、在陈旧的艺术观念和语言上停滞不前。真正要创造广大观众喜爱的作品,还是离不开艺术家们发挥才华和想象力,靠他们艰苦的艺术劳动。否则就是有再出色的推销本领,也不可能真正成功。

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因素可能太多、太复杂了。这篇短文当然难以谈得清楚,然而,艺术才华、对观众的尊重和有效的商业运作机制是一切电影成功的要素。对于今天中国的影视产业来说也是如此。电影和电视所面对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是不同的,所应采取的对策也必然不同。但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从中国影视人的探索中都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他们告诉我们,只要清晰看到机遇,并有信心迎接挑战,我们就有希望赢得生存和发展。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篇11

目前,我们要从各个方面为这个转变做好准备工作。如果我们的思想还被旧角色束缚,还将自身视为追赶者的话,就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何谓“中等收入陷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当一个经济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贫富差距增大,有激发社会混乱的风险。也有人说,中等收入陷阱体现为经济体增长乏力,难以作出新的转变。

这两种说法其实有着内在关联,但我认为,第二个危险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就会在中等收入国家这个等级上裹足不前,国民收入不再普遍提高,将引发贫富差距拉大、消费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甚至爆发。

如果只是解决收入问题,我们不难找到解决的办法: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进行平衡。那么,税收从哪里来?企业。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必然会加大企业的压力。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那将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越来越高的技术含量和效率,促使投资比重进行良性改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持续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要改善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问题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我们作为追赶者时,经济发展主要靠投入的增加。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各种资源的投入增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打破了过去城乡隔绝的状态,促使很多原属于低效农业占有的资源转到高效的城市工业上来。

土地、劳动力、技术的投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占有的比重却比不上资源的投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投资率不高,消费不足已成为这种模式的瓶颈。实际上,以投入换增长的路已经走到尽头,必须要改变。

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竞争者之一,我们的经济还是要增长,继续提高相对偏低的人民生活水平,但这种增长不能靠资本、资源的投入,而要依赖于效率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十二五”的核心任务,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效率。企业怎么提高效率?方向很多,比如要有正确的战略、好的经营模式、有效的管理、技术的进步等等,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重点在于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那么,企业如何主动创新,有能力创新,实现创新呢?我认为,核心问题在于继续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得企业能够有创新的压力、动力和能力。在追赶者时期,我们实际上在这些方面不够重视,今后,在体制、政策上都要做出更多适应我们新的角色的决策。

在“压力”方面,因为我们过去是一个追赶者,所以对于走出去和做出口的企业,主要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措施。在我们角色转变之后,这些措施要作出改变。低汇率政策、出口退税政策,都是针对企业作为追赶者所必须采取的。可是,当角色转换以后,如果不在这方面作出调整,那么企业就没有压力,低附加值的粗放加工就不会减少,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就不会增加。

在“动力”方面,英国经济学家科斯曾讲过,创新最需要的是要使得创新者对社会的贡献和他获得的回报相匹配,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小,激励强度就越大。我们现在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企业创新总是得不到回报,由此扼杀更多企业创新动力,我认为这将是最大的风险。

企业要创新,还必须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支撑。如何具有这种能力,是要认真研究、谨慎行事的。去年以来,中央号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级政府都在支持企业创新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给予了很多物质上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很多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政府不能替代市场,不能靠遏制市场竞争的办法去帮助企业。所以,政府对这种创新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支持和补助,需要认真地研究。如果这种支持和补助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以宽容迎接挑战 篇12

笔者不禁想到房龙《<宽容>序言》里的故事。强强的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他具有很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非常适合作为团队的领导。同时,他又与传统意义上的班干部不一样,更像是一个“漫游者”(房龙笔下一个敢于尝试走出山谷、寻求幸福的人物)。所以,如果先忽略关于“劳动”的讨论,笔者认为我们对于强强的认识应该持宽容的态度,给予他个性与思想发展的空间,对他的表现做出恰当的判断和指导,让学生成长为真正的自己。

房龙在《宽容》一书中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提出所谓宽容是指“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能够耐心公正、不带任何偏见地宽容”。可见,真正的宽容应是首先承认学生个体行为的合理性,允许学生拥有自由的想法和做法的权利,且不带任何偏见地接受,尊重学生的“异己之见”,甚至允许学生有行为的错误和偏颇之处,然后找到教育的契机,给予学生适切的引导,从而真正实现教育促人全面发展的使命。

首先,班主任应该宽容学生独立、自由的思想和见解。古希腊人很早就意识到自由与宽容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创新的基本条件。今天的教育之所以被诟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创新,我们更多地希望学生“听话”“乖巧”,因为这样才能最大化地保障教育的效率。学生偶有“出格”行为,教师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破坏现有的规则。房龙认为不宽容的原因在于惧怕:怕固有的规则被打破,怕权威被挑战。而强强身上恰恰体现了一种独立和自由的精神——一是对班级事务肯动脑筋,且运用管理学中的奖励机制,促使劳动效率提高;二是为班级事务乐于付出,愿意拿出自己的钱来奖励同学。他不用惯常方式来做事,符合时代特征,这样的学生能够跳出的“教育窠臼”。作为教师,怎么可以对此横加批评和指责呢?如果班主任平时没能发现强强身上这些极具价值的“另类表现”,那么这次劳动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其次,班主任应该宽容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大胆创新的勇气和胆识。《〈宽容>序言》中的漫游者一遍遍地冲出无知山谷,最后被作为先驱者来纪念,是因为他不惧惩罚、不惧未知的恐怖,有敢于挑战权威的信念和勇气,最终找到一条在大旱之时的幸福出路。班级同学认可强强的做法,且只有强强在小组内敢于实施奖励,对于班主任的质询,他给予了大胆的有理有据的回应。这种敢于表达自我、坚持自己观点、希望获得自我价值认同的行为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却不能给予他们挑战的土壤,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挑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班主任对强强的这种行为应予以宽容。

其三,班主任应该拥有宽容的底线和原则。宽容不是纵容,不是因学生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就一味只看到学生做法的闪光之处。就案例而言,笔者肯定强强的是他的意识和做法,却并不完全认同他对于“劳动”的理解。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容易受社会观念的影响,这无可厚非。但班主任应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辨识力,努力消除学生思想上的瑕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强对于父母用钱雇佣阿姨做家务的事实,错误地认为劳动就是用脑力或体力换取有偿报酬。对于强强的这种认识,班主任如果仅用工作和学校劳动的区别教育强强,显然说服力不足。所以,班主任可以了解强强家庭成员对阿姨的态度,可以询问强强教授别人轮滑的过程,让强强认清劳动付出后的回报究竟有什么,纠正强强头脑中把劳动和金钱对等的观念。因为,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强强是一个喜欢被肯定、被拥戴的孩子,那么他一定可以感受到劳动,尤其是对别人真心付出后可以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感,这样的精神愉悦不是用金钱与物质所能衡量的。班主任也可以说服强强一起做一个实验——组织一次没有物质奖励条件的大扫除活动或是进行一次公益的志愿服务活动,以此让强强和那些与他观点相似的学生感受纯粹付出所带来的精神满足感,用事实来弥补我们单纯说教的缺憾。

上一篇:师德师风自查整改报告2003 Document下一篇:党支部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本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