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探究(通用9篇)
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巧用预习稿,人人实践;把握课堂,积极实践;开放课堂,创新实践。其次,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展各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再次,在学科渗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是关键,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是关键。而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缺少的往往就是实践。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极佳途径。那么,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在教育中要建立大语文观,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学习的双翅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在课前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巧妙引导,在课后拓展延伸,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1.巧用预习稿,人人实践
从低年段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集全体之力编制了预习稿,在学习新课之前发给学生,使学生预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自已学会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查找相关资料等等。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给孩子们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有的给大家讲述关于作者的资料,有的给大家描述作者的写作背景,有的说自己自学的收获,有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还有的向大家推荐学习生字的好办法,同学们还可以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虽然只有五分钟时间,但是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很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更重要的是这五分钟锻炼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如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等等。2.把握课堂,积极实践
(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
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语文课上成形式多样的课堂,比如把丰富的表演、朗诵、演讲、讨论等形式穿插进课堂,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实践。如在讲学一些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例如学了《将相和》,我就相机让学生进行“负荊请罪”的表演。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经历了人物内心的体验。令我惊奇的是,学生依据文本又跳出文本,跳出作者的语言。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语言,加上逼真的动作、神态,仿佛他们就是廉颇和蔺相如。
再如,对于一些写得比较优美的文章,可以进行朗诵或背诵的比赛。如《桂林山水》、《荷花》、《草原的早晨》等。这些文章文笔清新优美,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文析字、朗读背诵,不仅有美的享受、情的陶冶,而且自我表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在逐渐增强。
《赤壁之战》一文,火攻部分是学生学习时兴趣最浓厚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常规,把小记者采访引进课堂。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周瑜、曹操、黄盖),另一名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是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如:“黄盖先生,你写信给曹操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真要投靠曹操?”“曹丞相,你为人一向是谨慎稳重,这次却惨遭失败,你能给我们说说失败的原因吗?”一时间,问的是妙语连珠,答的是精彩纷呈,而听的则是点头称赞。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想象丰富了,课文重点迎刃而解了。课内实践活动的形式还有很多,诸如:辩论、模拟导游、模仿主持人„„我们要立足教材、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不拘一格地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利用好《口语交际》,进行实践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是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良好契机。《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该注重课前的实践。如《春天里的发现》,先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寻找春天,去真正地发现春天。《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先让孩子们留意身边的人,发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然后去用心地做一件好事,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再如《夸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这样在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另外,课堂中我们还要注重创设情境。如《夸家乡》,课堂中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如《奇妙的动物世界》让学生们扮演自己了解、喜欢的小动物,举行“动物联欢会”,每人都来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互相交流。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孩子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3.开放课堂,创新实践
(1)课内延伸,开展拓展性阅读。
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应把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到课本以外的世界。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向课外延伸。每周可以布置主题阅读。如课内学了《忆铁人》、《黄继光》等课文,就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英雄的故事,利用班队课组织交流。再如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利用语文活动课,进行古诗文大比拼。活动中进行诗歌教学的主题构建,开展主题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如:不同季节背写不同季节的诗,写雨的诗,写风的诗等。还可以从诗人入手,比赛谁对这位诗人写的诗背的多。
(2)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年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然后自己再来设计出新的广告语。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让他们去搜集邮票,介绍邮票,有兴趣的还开始了集邮活动。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允许和别人合作完成,尤其是低年段,提倡和父母亲一起完成,这样,也能使父母能够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再如我校各班的“小明星镜框”,就是搞个人专辑展出。把“小明星镜框”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从选作品到设计板面,张贴作品,展出风采,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发挥自主性,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实践作业,学生学到不少,能力提高不少,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除了在语文课上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我们还开展了各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1.拓展教材的活动课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材给我们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老师要善于开发教材和拓展教材,这儿的拓展指的是有效拓展,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拓展。比如上完《猫》这节课,布置学生回家拍下小动物的一些有趣照片,并为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一句话,一段话都可以,第二天再到学校里进行交流评比。这样的拓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与教材密切联系,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2.主题性活动课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还设计了各种主题的班队活动课、演讲比赛、新闻发布会等等。比如:我校本学期举办的“课堂常规三字经”比赛,母亲节时开展的“我和妈妈的故事”摄影大赛,为贫困地区儿童捐书,“阅读经典、古诗文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3.学生自行设计的活动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把实践的权力交给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课要经历从低年段教师扶着学生实践,到中段教师对学生实践的半扶半放,最后到高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实践的过程。我校由五(3)班学生设计的“玩转悠悠球”、五(5)班学生设计的“谁是环保小卫士”、六(4)班学生设计的“百变舞会”等活动课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
语文实践能力广泛运用于一切学科中,也广泛运用于一切生活细节中,所以开展各项课外活动时,教师们给学生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班级新鲜事、读书、看报、听广播、运动会感想、谈心交流日记„„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在学科渗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把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1.体育课
以往的体育课,学生是行动多过语言。而且,语文和体育是两门毫不相干的课程。现在,我校的体育课不但是学生肢体展示的天堂,而且还是学生思维活动和语言展示的源泉。一场精彩的篮球赛刚刚结束,一场激烈的演说即将开始。老师给出一个题目:精彩的一瞬间。学生分小组讨论,刚才篮球场上最精彩的一瞬间是什么?通过讨论合作修改,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说。这样的体育课难道不是语文实践的源泉吗? 2.音乐课
音乐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听完一段音乐,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完《丰收》这一首歌,让学生合作演一演丰收的场面;跳完一支舞蹈,写下一首赞美的诗„„这些都是我们音乐老师在课堂中渗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3.美术课
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边朗读边想像画面,这些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的。这说明了语文和画的密切关系,所以美术课上就少不了语文实践,给画取个好题目,给画配上一首诗,给画编个小故事,办个班级小画展„„这些,都是美术和语文实践结下的不解之缘。4.数学课
《只有一个地球》中,让学生计算陆地的面积,从而更进一步体会“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明白环境保护已是迫在眉睫。
我们以语文教材为点,以各学科知识为面,以课程整合为方法,努力做到各科相互渗透,知识综合教学,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开发和人格的不断完善。
四、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活动的设计应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现象。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最有效的。
1.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如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时,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一系列的活动。(1)学会欣赏:
学做小小摄影师,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艺术节中的闪光处,感受艺术,陶冶情操;(2)学会体验:
学做小小艺术家,在参与艺术节的活动中,积极体验艺术带来的情感;(3)学会交流:
学做小小记者,采访艺术节中涌现的小小艺术家;(4)学会感悟:
上一节以“畅谈艺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再如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开展说家乡、唱家乡、画家乡、颂家乡的活动。2.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给父母洗一次脚,烧一次饭,画一张画,唱一首歌等。或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他们当一天的妈妈、爸爸,计划一天的衣、食、住、行,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进行一些征文比赛。再如可指导学生在家中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观察 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特性,并查找相关书籍或文章,写观察日记。
3.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可围绕专题,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深入大社会,开展感受家乡变化的参观活动、察看家乡环保情况的调查活动、体验社会文明的采访活动、了解社会用语的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专题报道、调查报告或建议文案,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可模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栏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焦点为人们所关注,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而这些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实践,活动,认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加大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力度, 对各学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在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讨, 提高了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就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 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形成了一定的理性认识。
一、要在经历过程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像其它数学课一样, 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 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注重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地调动已有知识及学习经验, 在过程中感受数学方法、思想, 发现数学规律,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区别于其他数学课, 在一节课中, 它没有固定的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有待于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来, 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学习同一内容, 更不能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学生的发现作为知识点, 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这一课, 教学目标是:
1. 了解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 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 教师首先让学生能够知道解决比赛场次类似的问题可以用画图法、连线法、列表法等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遇到复杂问题能够主动地从简单问题入手去寻找规律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达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通过有效数学思考,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 所以我们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我们日常的数学课相比, 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 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 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 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 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形势上热热闹闹, 人人看似都能积极参与, 让数学活动课丢失了数学味, 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意义。如某教师在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时, 就重点设计了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七巧板时, 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数学思考:
1. 观察七巧板, 说一说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 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分小组整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然后向全班汇报。
3. 利用七巧板, 移动一块或两块, 成为另一种图形。
4. 解决由七巧板组成的图案的面积问题, 一是解决香港第34
届数学竞赛会标的面积 (给出用字母表示的一个图形的面积, 算出整个会标的面积) ;二是给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 求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
在这四个有层次的活动中, 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面积知识、分数知识主动地应用其中, 而且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较难问题时有了一定的策略, 让学生始终在活动中不断地思考, 而且使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地提升, 实现了日常数学课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
在数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 延伸的空间比较深, 学生活动的范畴比大, 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 这些因素就为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名著、著名数学猜想、数学史料等。如教师在设计《七巧板》时, 可让学生收集七巧板的来历在课上做交流, 了解宴几图与七巧板的关系;在设计《比赛场次》时, 最后环节向大家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到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 把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 再解决就容易了。
通过有目的地在课中渗透数学文化, 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与此同时也丰富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四、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的实践性作业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 因此我们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同时, 还应该大胆地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这项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 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 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样的, 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五、及时中肯的教学评价——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催化剂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 学生创新思维展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学生学习个性方式化程度很高,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地应变, 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及集体性评价。如你的这种想法与数学家的想法相同, 你的发现很有研究价值, 把你的设想继续探究下去, 会有新的发现的, 这个小组的分工很科学, 研究很深入等。
教学评价, 可以激励学生快乐学习,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拔动学生内心情感, 启发学生相互借鉴, 体现教师教学机智。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 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催化剂。
六、有效地整合数学素材, 不断拓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课的类型很单一,主要是讲读课。由于课类型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的类型应该是多样的,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课。如以感知为目的的预习课,以理解为目的的讲读课,以理解、欣赏作品和积累为目的的朗读欣赏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口语交际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课,以发展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为目的的综合实践探究课等。
什么是综合实践探究课?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小学生能否上好综合实践探究课?怎样上好综合实践探究课?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综合实践探究课教学的意义
语文综合实践探究课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题目,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这种综合实践探究课和讲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及一些逻辑系统的材料,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地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由资料的研究而一步一步获得结果,是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二、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课要探究的问题非常广泛,但主要应结合课内学习进行。
(1)结合语文课的探究题
一般有几类课题:①对某一作家的作品的研究;②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研究。③对诗歌的研究;④对某些成语的研究等等。
(2)结合其他课的探究题
語文综合实践探究课的题目可以和各科联系。如,和音乐联系,可以研究音乐家的传记及作品等;和科学课联系,可以研究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等。总之,和各学科联系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读写能力和探索精神。
2.搜集资料
(1)必须掌握资料,研究不能凭空去想,一定要有根有据地说明问题。如果是研究作品,就应该以作品为主。
(2)资料来源。获取资料的途径可以通过观察、阅读书报和杂志、访问、回忆等,平时语文课和各科学习的内容会成为丰富的资料宝库。
3.分析、综合材料,得到结论
材料到手不能马上使用,必须先了解材料内容要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摘录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部分,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要点,得出结论。学生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在语文课内经常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及比较研究方法。
4.写出研究报告
写研究报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写报告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资料、分析资料过程中随时记下学习结果,最后把学习结果加以概括,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研究报告。
三、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要求
综合实践探究课主要是学生独立进行研究,但教师必须进行认真指导。
1.综合实践探究课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开始时,一学期做一次,教师要多给予一些指导,使其成功,感到有收获,增强信心,提高探究兴趣,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探究课打下基础。
2.教师要出好研究题目
题目要小型多样,难易程度可以不同。提倡学生自己拟题,但学生选题时要适当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使学生选的题目适合自己的能力。
3.综合实践探究课要把重点放在研究过程上
必须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真正活动起来,每一步都要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提高研究能力。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必要时给予指导。
4.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积累资料
如剪报、记读书笔记、记书报索引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提出研究课题。
黄思川
一、活动目标定
从历年农村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农村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设计了“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的探究活动。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家庭用电与农业用电的事实,常见的触电现象,并加以归纳分类,寻找农村用电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归纳出当前农村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二、探究过程
调查家庭配电线路结构,调查农村安全用电隐患,发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三、进行实验
主要活动过程如下:
1.调查收集资料阶段
利用一周的时间,统计自己家及邻居家所用的电器种类,调查家庭配电线路结构;利用一周的时间,利用两周的时间,调查农村安全用电隐患。
(1)调查家庭配电线路结构是单回路,还是多回路。
旧的配电线路,负载功率小,所有插座和灯具均接在同一回路中,称为单回路配电线路,这种简单的配电线路常明敷在墙面上。
目前各种家用电器大量涌入家庭,负载功率大增,单回路小负载功率配电线路已不合实用。现已采用较大负载功率的多回路配电线路,有两个分支回路,一个分支回路供照明用电,由一个断路器单独控制;另一个分支回路供插座用电。接插座的用电设备发生故障,不会影响照明用电。还有的空调机和洗手间插座分别单独成一回路,形成多回路(四回路或更多)配电线路,所有户内配电线路已不再采用明敷,而采用钢管或塑料管在墙、地、天花板内暗敷。
(2)调查家庭配电线路中的电能表、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
现在家庭电路中用的电能表大体上有三种型式:a.传统的感应式电能表;b.预付费电能表;c.电子式电能表。
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有老式的闸刀开关和熔断器(俗称保险盒),还有新式的小型断路器(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对以上两项调查还可以做些分析,分析新旧的比例,以及城乡的差异。
2.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安全用电知识阶段
通过教师讲解、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查询、请教专家、请教电工师傅等途径学习安全用电知识。初步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其中包括电能表,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保护措施,如闸刀开关和断路器(空气开关)、熔断器(保险盒)、漏电保护器;保护接地措施的应用及其作用。
三、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为何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我们可以通过万用表、装有水的茶杯来进行实验探究,首先将万用表拨到R×10k挡,测你手指的电阻(两表笔相距3cm);然后将手指沾水浸湿,稍微擦拭以后,再测手指电阻;最后用万用表测茶杯中水的电阻。边实验边把数据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实验完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找课本,查资料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特别是绝缘体在安全方面的运用。了解地线的作用。
四、分析与论证
1.总结出农村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2.系统地了解“家庭电路与农村安全用电”的知识。
3.宣传“农村安全用电”问题的重要性。一定要把安全用电问题放在首位,为提高全民的安全用电意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目标的核心就是“探究”。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去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能够主动地、自主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式”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探究式”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萨奇曼(R.Suchman)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他坚信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鲜物,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资源。
(一)创设情境体验,激发探究欲望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可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能鼓励学生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之间的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个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性可供选择时,即形成情景,如果情景与学生过去已经获得的知识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就产生了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教师要常与学生一起有意识地关注各类型的疑点,由“问题情景”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教师要及时指出探究中的难点、疑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宽松的氛围,为学生留有提出假设、研讨方案、沉思默想、操作讨论的时间与空间,支持他们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验证。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譬如在《馒头的制作》这部分内容时,面对又大又松软的馒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馒头在制作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制作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设计制作方案,再自己动手去实施方案,对于疑难问题可以和小组内其他同学讨论。这样在问题的情景下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思维的主动性并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二)利用合作探究,重视探究过程
以发展探究能力为目标的综合实践课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构建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很高。这种环境既要具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又要成为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平台,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着“问题意识”的“研究性”的过程。这种师生之间的“合作性”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互相吸引的、深入的,而不是基于教师权威的慑服力的、被动的、机械的。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从而让大家达成共识。这一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要对探究有困难的同学给予辅导和帮助。综合实践课上许多内容是很容易进行合作交流的,因为很多内容学生单靠自己无法完成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共同探究的意识。譬如:《制作干花工艺品》时,从设计图到最后完成这个设计图形成一件美丽的艺术品,单靠一个人在一节课内是很难完成的,这需要几位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不可能不去和别人交流。而要为了完成一件漂亮的作品,这个交流往往是在自发的情况下进行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养成探究习惯
这一阶段既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出思路。这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同时要组织巩固性练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果,巩固学习的成果,把知识建构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譬如在《钩针针法》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会基本的针法后可以让学生回家给自己的母亲钩织一个帽子,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探究的成果。
1.形体语言的评价。即教师的动作、表情评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有的时候坚起大姆指,有时食指与中指打个“V”。形式简单,作用不小。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师生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口头语言的评价。注重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获取更多的成功找回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开放性,语言也可以适当夸张。一位女学生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在那节综合实践课上,内向的我终于鼓足勇气,举起了手,老师叫我的名字,我真高兴,急切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突然由于紧张又忘记了要回答的内容。真担心老师会批评我。可是,老师微笑着对我说:‘别着急,想一想。’我紧缩的心放开了,片刻后,我流利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说:‘很好’。我真要感谢老师给予我的尊重、信任和鼓励。”
3.实物评价。如小红花、喜报、加星行动等,给学生实际生活中能见到的东西。
白庄小学张淑华
一、教学内容:中国结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结的起源,特点及其文化。
2、欣赏不同种类的中国结,了解其不同的寓意。
3、学会编织中国结中的两种结:平结和吉祥结。
4、通过中国结的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提高对中国文化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动手编织平结和吉祥结。
2、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对身边的结做一个了解。
2、准备好编织中国结需要的绳子。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条红领巾,请一名学生把红领巾戴上。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各种结。如:头上的蝴蝶结、鞋带打的结、腰带上的结等等。
2、教师出示一个漂亮的结。
教师:同学们,这个节结漂亮吗?
学生:漂亮!教师:那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结吗? 出示本课的课题《中国结》
二、教授与中国结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结。
1、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出中国结的起源,中国结的特点以及中国结文化。
2、出示不同种类的中国结让学生先欣赏。随后呈现出每种中国结的寓意。蝴蝶结:福在眼前,富运迭至;
福字结:福气满堂,神星高照; 鱼结:年年富足,吉庆有余;
寿字结:人寿年丰,寿比南山; 藻井结:方正平整,井然有序;
双喜结:喜上加喜,双喜临门; 盘长结:相依相随,永无终止;
磐结:吉庆祥瑞,普天同庆; 同心结:恩爱情深,永结同心
戟结:前程似锦,升官晋级; 祥云结:吉祥如意,祈保平安;
平安结:一生如意,岁岁平安
三、教授如何编织中国结。
1、出示平结的图片及其相关的介绍,如特点,由来。
2、多媒体上呈现出平结编织过程的图片,让学生先照着编织,教师巡视一一讲解。
3、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吉祥结的编织。吉祥结要比平结稍难些,所以教师可以先做示范慢慢教。
4、出示一些学生编结的中国结,好坏做一下比较,并总结编织中国结需要注意的要点。
四、总结。
1.欣赏许多由各种中国结编结出来的工艺品,让学生了解凡事都要从基础做起。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吸引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活动。我说明活动的背景及具体目标, 让学生培育一颗种子宝宝, 悉心呵护他们, 观察种子的萌芽, 了解种子的习性。学生一听自己动手培育种子, 充当园丁角色养护种子, 都对这次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探究欲望被激发, 并且都跃跃欲试地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 这就是成功的开始。
二、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 我努力设计接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动,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究未知科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不同种子种植方法的研究, 明确种植时的注意事项及时开展“帮扶会”, 对种子成长的印痕择优在学校墙报里展出等等。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活动, 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科学的乐趣, 形成内驱力主动探究, 持续探究下去, 从而完成这个复杂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加强实验跟踪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按新课程标准要求, 发挥引导者和鼓励者的作用,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高效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带领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探究, 逐步实现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 将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步骤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 查阅资料, 确定小课题
活动的主题确定以后, 先组织学生们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习性, 怎么识别, 它们都有什么不同, 等等。
随后, 我和学生们针对活动主题“种子的萌芽”又一次展开了认真的讨论。最后, 我们确定以6个小课题作为研究的内容: (1) 观察植物的种; (2) 种植植物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3) 观察植物的根; (4) 植物的光合作用; (5) 植物的茎的作用; (6) 花和果实。
(二) 确定组员, 制定活动计划
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 纷纷推选出了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学作为领头羊, 很快成立了6个小课题研究小组。为了保证课题实施操作有序, 方法科学, 我要求各个课题组都根据自己的小课题内容制订了相应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 收集植物的种子
让学生回家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老师也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从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上进行区分。
(二) 种植的方法
老师每人发一粒玉米的种子, 讲清楚要求:每名学生自备透明的玻璃杯子, 或把矿泉水瓶子上半截裁剪掉, 把种植容器的内壁垫上几层纸巾, 放进适量的带有营养液的土壤, 尽可能让纸巾贴住容器杯壁。把玉米等植物种子放在容器中间, 可以多放一些数量的种子, 增加种子发芽率, 然后培上足够的土壤把种子覆盖上。再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 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学生回家独立完成种植任务, 并总结出播种时的注意事项。
(三) 观察植物的根
我们种植的是玉米, 所以我们统一观察玉米的根, 可举行照片展示会、评比出哪颗种子长势最好。有的同学还种植了豌豆、黄豆、花生、蒜等等, 所以我们还可以观察各种植物的根。让同学扮演教师角色给全班同学讲解植物的根。
(四) 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学生提出疑问:植物怎么呼吸, 呼出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习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一番自主观察探究, 最后明白了, 家里为什么都爱养花, 不仅带来芬芳, 也带来空气的净化, 主要原因就是在光合作用下, 植物吸收二氧化炭, 释放氧气。
(五) 植物的茎的作用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探究实验:将芹菜放在红色钢笔水中, 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得出结论———水和无机盐的输导是由茎的导管完成的。让学生把向日葵、核桃的茎切断, 就看到液体从伤口处流出的现象, 这就是根压的作用。根压使溶液进入导管, 并在导管里沿管壁上升。有机物的输导是由茎的筛管来完成的。
(六) 花和果实
花儿的“三宝”就是:鲜艳的色彩、浓郁的气味、香甜的蜜汁。如果是玉米种子结的果实是玉米。
(七) 进行养护、观察和记录
学生们对各自种植的种子每两天浇一次水, 做好养护工作。同时做好观察和记录, 每日每周将每盆的长势拍摄下来, 随时记录在册。例如, 学生观察后记录:当种子萌发时, 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 同时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给胚根、胚芽和胚轴, 随后, 胚根发育, 突出种皮, 形成根, 从而固定植物体, 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随着胚轴的伸长露出地面。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阶段
(一) 准备阶段
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种植植物观察植物成长, 观察期间需要做好看护、观察和记录等多项日常工作。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 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 从芽出土开始, 每周还应测量一次植株的高度, 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 并记在观察记录表上。
1.指导学生填写植株生长的记录单;2.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茎的记录单;3.指导学生填写观察根的记录单;4.指导学生进行绘画, 从种子种到土里到出土到长成幼苗的过程。
(二) 汇报交流
各小组汇报研究取得的成果所填写的记录单。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1.植物照片展览。将各小组拍摄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照片在班级进行展示。
2.研究报告和玉米资料展。将各小课题组撰写的研究报告和收集的有关玉米的资料在班级展出。
3.将长高的玉米摆放在班级的窗台上等地方供老师和同学们观赏。有条件的学校可将玉米苗移植到校园的种植园内, 让它们长高, 开花结果。
四、通过科学实验,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小学科学实验需要学生合作交流, 共同探究, 观察交流才会更具体、更全面、更细致。因此,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分配小组长, 分工不同, 相互帮助, 相互督促, 共同完成种子种植、观察、记录、分享。在实验中, 小组内学生团结合作, 动手实验, 共同感受科学的力量, 增强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也使实验过程更顺畅, 达到实验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 通过这次学生独立种植, 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即《种子的萌芽》的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增强动手能力, 提升学生生活体验度, 收获获取知识的乐趣, 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在做中学、学中乐。
摘要:本文通过一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种子的萌芽》, 详细阐述了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一些方式和手段,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课,综合实践,主动探究意识,种子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关键词】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地方开发课程,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它的实质是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是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重视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摒弃被动、单一、封闭的陈旧方式,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只有当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时,学生的活动才能获得意义之源。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学期我在进行《奇思妙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同样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奇思妙想的事物,很好的激发了血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在这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指导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关心社会,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注重学社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明显的体现的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越强,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在每一个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的活动实施,课题有了,我们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研究呢?经过一周时间的思考、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内容组成研究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活动,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如课题《奇思妙想》活动分三个阶段来进:第一阶段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及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阶段我们奇思妙想―设想未来。第三阶段准备“21世纪奇思妙想成果论坛交流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我,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实践、体验收获的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图片、表演、作品等。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辩证思考。例如:在《奇思妙想》这个活动前,会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本组特点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收集和整理活动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工,每个人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在时间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如果让学生上网查找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对照图片看它奇在哪里?妙在何处?然后自己设想未来什么样的?
在这以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教学中的一个参与者。学生的是认识的主体、实践主体和发现主体的。我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大胆的探索,我坚持做到一人为本,以学生为“先”,让学生先想,先看,先讲,先做,真正做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
三、注重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反思是更值得关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与创新意识。如在“奇思妙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课上,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奇思妙想的绘画,宣读自己设想未来的文章,展示自己的小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当你看到一幅幅漂亮的奇思妙想的图画,当我们听到绘声绘色奇思妙想的文章,当我们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小制作,你会深切感受到,将探究、体验与想象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是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四、注重优化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关注小学生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和指责,而是一门艺术,她的力量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她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自信心、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在活动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调动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与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己反思、自我该进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下一次的探究实践活动。
综和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一门富有挑战新的课程,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生动丰富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重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康敏:《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师素质提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2(4)。
生命系于千钧一发DD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为伤病着提供有效救护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赢得时间意味着留住生命。走进急救知识天地,掌握更多急救自救方法,让脆弱的生命坚强起来。
一、问题与思考:
1.同学们活泼好动,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受到伤害。校园生活中,你曾亲身经历或目睹其他同学受到哪些伤害?
2.遇到这些伤害,你该怎样急救呢?
二、实践与活动:
活动一:校园急救大搜索
1.校园中发生的意外伤害还有很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更多的急救知识。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
生:我上网搜查资料??
生:我想向校医咨询??
生:我到图书馆查阅图书??
生:我妈妈是护士,我回家请教她??
2.交流搜集到的急救知识。
【你知道吗?】
眼进沙子急救:
当沙子随风飞入眼内时,千万不要用手或手绢揉擦眼睛,这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容易使异物嵌入眼内组织而难以取出。这时你应该请老师或同学帮忙:用两个手指头捏住上眼皮,轻轻向前提起,救助者像眼内轻吹,刺激眼睛流泪,将沙尘冲出。
擦伤急救:
玩耍、奔跑不慎摔倒后,常造成胳膊、膝关节等处皮肤擦伤,表现为伤处疼痛,表皮略红肿,有小血珠渗出。此时可用干净的清水将表皮的污物冲洗干净,然后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擦伤处表面。擦伤无需包扎只要保持局部干燥即可。
鼻腔出血急救:
鼻出血是很常的现象,特别是在气候干燥的季节,鼻出血的现象更多。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冷敷法,二是压迫法,预防鼻出血,要多饮水,多吃荠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桔、橙子、苹果等水果,因为维生素C有止血功能。
崴脚(扭伤)急救:
(1)立即脱下鞋子,举起伤脚。(2)迅速冷敷。用冷水毛巾或冰袋放在伤部。(3)固定。冷敷后用弹力绷带扎紧扭伤部位。(4)将伤部抬高,减轻疼痛并保持安静。(5)经过24小时,肿胀和疼痛过后,没有发现骨折征象,可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血肿及时吸收。
活动主题:我是小小急救员
1.分组模拟眼进沙子、鼻腔出血、崴脚、擦伤、中暑等意外伤害情景。面对这些意外伤害,你将如何进行急救呢?
2.分组模拟后分组汇报。
三、研究与讨论:
1.当遭受到意外伤害时,除了需要正确的急救,较为严重的情况还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叫救护车。你知道急救电话吗?该怎样拨打呢?
2.学生分组研究讨论。
(怎样拨打“120”急救电话:通话一般采用急救中心询问,求救者回答的方式。拨打急救电话时,一定要冷静说明你的详细地址、联系人、需要急救者的年龄、性别、姓名、既往病史及发病的简单过程和病人现状。)
3.分组模拟拨打急救电话的情景。
四、收获与总结:
1.你知道烧伤该如何处理吗?说说烧伤处理的步骤。
2.把你了解的校园自救常识,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五、拓展与创新:
校园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当发生火灾或地震或其他意外灾害时,需要紧急逃生到安全地带,你知道怎样进行逃生吗,逃生应该注意什么?请你为学校设计最佳逃生方案,注意和你身边的同学多交流。
活动主题:自制贺卡
活动目标:
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活动重点:
1.学生能迅速准确地认识各种比较常见的贺卡。
2.使学生通过自制教师贺卡了解并且学会一般简单贺卡的制作方法。
活动准备 :
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问题与思考
发现、提出问题。
【小学综合实践探究】推荐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07-07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12-11
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12-15
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6-15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7-16
小学综合实践调研报告10-18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9-1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11-04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11-06
小学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试卷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