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2课时安排(共10篇)
编制:曹美玲
审核:潘新水
使用:2014年4月25日
班别:
姓名:
第5章 第3节 人类遗传病(第2课时)
教学案
【旧知检测】
1、人类遗传病中的唇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愚型、抗维生素D佝偻病分别属于()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②多基因遗传病
③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
④性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考点呈现】(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2)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尝试练】
3、目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1)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①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对是否患有 作出诊断。②分析遗传的。③推算出后代的。④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进行 等。
(2)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以及 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1)人类基因组:指人类DNA所携带的全部。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________,解读其中包含的____________。3)人类基因组计划于 年正式启动,年测序任务已顺利完成。参与这项计划的国家有、、、、和。【巩固练】
5、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亲属中有生过先天性畸型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 C.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 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
6、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
A.违反社会伦理道德
B.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增大
C.后代必然患遗传病
D.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拓展练】
7、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用A或a表示)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该致病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下图表示细胞中该基因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1 页(共 3 页)小榄中学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案
编制:曹美玲
审核:潘新水
使用:2014年4月25日
(1)图中过程①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_______的间期;催化过程②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细胞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图中______________(结构)的合成。
(2)该病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色盲的孩子,请回答(色盲基因用b代表):
①这对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②该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
③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④如果该女性再度怀孕,医生会建议她进行______________,以确定胎儿是否会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病。【课堂检测】
8、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测序工作是指测定
()A.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B.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D.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9、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等于某种遗传病的发病人数占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的百分率 B.根据调查的数据,就能确定各种遗传病的类型和发病的根本原因 C.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D.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10、人类的染色体组和人类的基因组的研究对象各包括哪些染色体?()①46条染色体
②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染色体+Y染色体
③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 ④44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课后练习】
11、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发病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选择多基因遗传病作为调查对象 B.选择具有某种遗传病的家族作为调查对象 C.选择发病率较高的高血压病作为调查对象 D.选择尽可能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12、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 2 页(共 3 页)小榄中学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案
编制:曹美玲
审核:潘新水
使用:2014年4月25日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B.2003年,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已圆满完成 C.HGP表明基因之间确实存在人种的差异
D.HGP表明人的体细胞中约有基因3.0一3.5万个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4、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 A.单基因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D.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15、以下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产生的进步性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将加深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使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B.人们将可以利用基因图谱将各种遗传病对号入座,有针对性地制造基因药物,对症下药
C.人们将可以根据易读的人类基因组图谱中的DNA来预测人的性状,随着个人遗传资料库的建立,必将给人们的升学、就业、保险、婚姻带来极大方便D.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征,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促进人类健康
16、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A.21三体综合征 B.苯丙酮尿症
C.白化病 D.红绿色盲
18、下图是一多指病人的系统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D和d所控制,请据图回答:
(1)该病的致病基因一定是_______________性的。(2)Ⅱ3的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__________号个体。(3)写出Ⅲ1 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4)Ⅲ3是杂合体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
(5)如果Ⅲ2和Ⅲ3近亲结婚,生出多指孩子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___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 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性, 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予以加强。一是确保少先队活动的时间。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 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其中, 小学1-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小学3年级至初中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二是科学设计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将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体验性活动, 努力增强少先队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通知》要求, 各地要加强少先队活动组织领导、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少先队活动基地建设, 为少先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具体考点及其分布
(二)试题特点
1.试题结构及相关字数的变化
2016年的全国卷Ⅰ生物试题结构继续沿袭往年的形式,但试题的总字数、答题空格数及答案总字数都发生了变化。试题的总字数有所增加;答题空格数虽然减少但分析原因或理由等表述性空格数增加,导致答案的总字数明显增多;图表2个,变化不大,维持在近几年1—3个的平均水平。这种变化体现了新高考对考生的快速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和组织语言进行书写表达等能力的考查。
2.三个必修模块所占比例的变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6年必修模块的赋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必修3权重的减幅和必修2权重的增幅均非常大。新一轮课改后必修3将成为选修模块,必修1和必修2仍为必修模块。2016年生物试题赋分比例的显著变化是否为了体现新教材模块的编排体系呢?
3.突显生物学的实验科学特点
第3题和第39题第(2)小题考查了实验操作步骤;第30题考查了实验结论;第32题第(2)小题考查了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预测;第29题、第31题第(1)小题、第32题第(1)小题和第39题第(3)小题考查了对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和评价。高比例、全方位地对实验进行考查,突显了生物学的实验科学特点。
4.考查双基和主干知识,增强学科内的综合性
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仍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主要内容依然集中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遗传、调节、微生物培养和基因工程等几个主干知识,发生变化的是非选择题没有再考生态部分的内容,选考题中没有再考查必修模块的内容。学科内的综合更加巧妙,如第6题把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与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结合起来考查;第29题对dATP、ATP和DNA的分子组成及其合成与分解过程进行了比较考查;第30题探究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时考查了生物变异的类型;第31题考查了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过程涉及的胞吞和胞吐。
5.注重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第1、2题均涉及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选择题第5题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工程相结合考查;第6、31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免疫与肿瘤关系,对在考生中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升健康意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29题考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第39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第40题考查生物科学前沿技术基因工程,对考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二、对新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的建议
(一)研究纲领性文件和真题,把握备考方向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研究好这3个文件可减少复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备考的质量。重视研究全国高考命题中心组命制的高考生物试题。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
(三)几个基本复习策略
1.用好教材,落实双基
考生要做到:①整体理解教材,抓住新课程3个模块重点介绍的3类科学方法,即模块1的观察与实验(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模块2的假说—演绎法(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模块3的系统分析建立模型(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②深入钻研教材,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栏目多,应特别关注教材中的《本节聚焦》和《本章小结》;③灵活运用和适当拓展教材,注重知识的整合、科学方法的渗透,对于高频考点要进行适当拓展;④回归教材、读透教材,归纳整理,储备答案。
2.建构理性思维模型
①利用系统分析法使学科知识结构化,如《分子与细胞》突出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条主线: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②利用逻辑思维法寻找规律,突破难题,如遗传推理题、调节过程题、实验设计与分析题等。
3.建构小专题复习
小专题复习要突出“专”字。“专”字有两层含义:一是重点专题重点突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二是专攻薄弱,做100道题,不如找漏洞,集中精力解决困惑的问题和疑难杂症。不要每个专题平均使力、面面俱到。
(四)考生高考生物失分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1.对核心概念、原理及过程记忆不清,理解不透,从而不能准确答题。
对策:提高课堂听讲效率;利用读书时间加强对核心概念、原理及过程的理解记忆;做好易错小专题的反思总结。
2.审题能力不足,不能从题干和选项中获取关键、有效的信息,答非所问。
对策:审题时要尽量做到慢、稳、准,避免发生重复审题。审题时要特别关注四点:①生物材料(常规的或特殊的);②考查内容;③考查条件;④试题要求。卷面上所有小括号内备注的内容同样属于关键信息。
3.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较差,不能准确建立因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策:经常练习使用变量分析法解答问题,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干扰变量)。准确建立因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4.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要点不全。
对策:平常练习中要分情况、分对象说明;呈现答案时思维不要跳跃,要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5.答题格式不规范,用词不够专业,笔误、别字现象明显。
对策:总结常见题型的答题格式;研究考题或真题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在答卷上把多写的删掉、把漏写的补上);对核心概念和专业术语要读、记、写相结合。
6.心理紧张发挥失常
2.溶液的稀释规律
稀释前后:①溶质的总质量,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填不变或改变)。设稀释前某溶液浓度为c1,体积为V1,密度为ρ1,质量分数为w1;稀释后某溶液浓度为c2,体积为V2,密度为ρ2,质量分数为w2;则有:c1V1=,V1ρ1w1=.-3-33.用密度为D g·cmL,质量分数为n%的盐酸,配成体积比为1∶4的盐酸(密度为d g·cmL),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0Dnd10Dnd-1mol·LB. mol·L-1 36.5(D+4)(D+4)
10Dn10Dnd mol·L-1D. mol·L-1 182.5182.5C.
1.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VdMV+2 240 mol/LB.1 000VdMV+2 240 mol/L
C.1 000 VdMMV+2 240 mol/LD.MV224(V+01d)mol/L
答案B
2.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 g,取V4 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答案125a36V mol·L
3.一定量的14%的氢氧化钾溶液,若将其蒸发掉100 g水后,其质量分数为28%,体积为125 mL,则浓缩后的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2 mol/LB.4 mol/L
C.5 mol/LD.625 mol/L
答案B
1.有关定义式的计算(1)注意溶液中各量间的关系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V溶质的物质的量÷cB×cB溶液的体积×ρ÷ρ溶液的质量。(2)注意物质的量与质量、气体体积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n=mM=VVm=NNA。2.有关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计算原理:稀释和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1)对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m1·w1=m2·w2(m表示质量,w表示质量分数)。(2)对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1·V1=c2·V2(V1、V2的体积单位一致即可)(3)对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混合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总V总=c1V1+c2V2(c1V1和c2V2分别是混合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c总V总是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V总可由两溶液的质量和及混合溶液的密度来求)。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c(B)=溶质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w
(B)=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100%二者之间要进行换算,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溶液的密度已知,因为溶质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可通过n=mM换算,而溶液的质量与体积要换算只能通过密度,具体转换关系如下:
1.100 mL 03 mol/L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2-4物质的量浓度为(忽略两溶液混合时由于渗透而引起的体积变化)()
A.020 mol/LB.025 mol/L
C.04 mol/LD.05 mol/L
答案C
2.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液中含氢氧化钠质量为m 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S=w100-w×100 g
(2)25mV mol/L(3)025 dw mol/L(4)4cd%
3.将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448 L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800 mol·L-1
【例3】(2006·全国Ⅰ·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2-4)=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解析要确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一定注意溶质的组成情况,如1 mol·L-1的NaCl溶液中,c(Na+)=1 mol·L-1,c(Cl-)=1 mol·L-1,而1 mol·L-1的MgCl2中,c(Mg2+)=1 mol·L-1,c(Cl-)=2 mol·L-1。溶液本身的浓度与所取该种溶液体积的大小无关,如取1 mol·L-1的NaCl溶液100 mL和500 mL,其中的各种微粒浓度均相同,但微粒数目却是不同的,因为微粒的多少由溶液体积和微粒浓度的乘积决定,即n=V·c。根据电解溶液中电荷守恒有:c(H+)+c(K+)+3c(Al3+)=2c(SO2-4),所以有
c(K+)=2c(SO2-4)-c(H+)-3c(Al3+)=2×08 mol·L-1-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答案C
8.将标准状况下的V L HCl(气)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ρ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000Vρ22 400+365V mol/L
B.Vρ22 400 mol/L
C.Vρ22 400+365V mol/L
D.V224 mol/L
1.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余弦定理;3.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2.余弦定理;3.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3.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学习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余弦定理;
2.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预习提纲】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第 5 页~第6 页)
1.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所夹的角,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完全确定?
2.如何用已知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来表示第三条边.3.教材中给出了用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的方法,体现了向量在解决三角形度量问题中的作用.另外思考用坐标法和三角法如何证明余弦定理.4.讨论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之间的联系.5.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阅读例3).【基础练习】
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0,边长精确到0.1cm):
0(1)a=2.7cm, b=3.6cm, C=82.2;
(2)b=12.9cm, c=15.4cm, A=42.30.【典型例题】
例1 在ABC中, a=2, b=4, C=1200,求c边的长.例2 在ABC中,已知b=5, c
A=300求a、B、C及面积S.变式: 在ABC中,已知a=8,c=
41),面积s,解此三角形.必修51.1.2余弦定理(学案)(第1课时)
11.在ABC中,若C为钝角,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a2+b2> c2(B)a2+b2 2-2根,2cos(A+B)=1.(1)求角C的度数;(2)求AB的长.x+2=0的两 1.已知a,b, c是ABC中∠A, ∠B,∠C的对边, S是ABC的面积,若a=4,b=5,S =5,求c的长度.必修51.1.2 余弦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 能证明余弦定理, 了解可以从向量、解析法和三角法等多种途径证明余弦定理.2.了解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联系.3.能够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重点】: 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 证明余弦定理, 并能应用它解三角形.【难点】: 余弦定理的证明.【预习提纲】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第 5页~第6页) 1.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所夹的角,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完全确定?(完全确定) 2.如何用已知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来表示第三条边(a2=b2+c2-2bccosA,22222 2b=a+c-2accosB,c=a+b-2abcosC.) 3.教材中给出了用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的方法,体现了向量在解决三角形度量问题中的作用.另外思考用坐标法和三角法如何证明余弦定理.证法1(向量法):见教材.证法2(解析法):如图,以A点为原点,以ABC的边AB,所在直线为x轴,以过A与AB垂直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0),C(bcosA,bsinA),B(c,0),由连点间的距离公式得:BC2(bcosAc)2(bsinA0)2,即 abcosA2bccosAcbsinA 所以 abc2bccosA,同理可证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证法3(三角法):提示:先分锐角,钝角两种情况。过C作CDAB(或其延长线)于D,则CD=bsinA,然后求出BD,在RtABC中,用勾股定理得 222 BCCDBD,化简即可.4.讨论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之间的联系.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5.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阅读例3).【基础练习】 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0,边长精确到0.1cm):(1)a=2.7cm, b=3.6cm, C=82.20; (2)b=12.9cm, c=15.4cm, A=42.3.解:(1)A≈43.50, B≈58.20,c≈4.2cm;(2)a≈10.5cm, B≈55.80, C≈0 81.9.【典型例题】 例1 在ABC中, a=2, b=4, C=1200,求c边的长.【审题要津】 由条件知可直接用余弦定理求解.解:由余弦定理,得 22222)=28, c=a+b-2abcosC=2+4-2ⅹ2ⅹ4ⅹ(-12 ∴c =2【方法总结】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可直接用余弦定理求解 例2在ABC中,已知b=5, c,A=30求a、B、C及面积s.【审题要津】根据已知条件,可用余弦定理求a,然后可用正弦定理求角B和C,面积用 S= cbsinA求解.解: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A=25, ∴a=5.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a 12,∴B=300, C=1800-A-B=1200 .Sabc absinC【方法总结】(1)解三角形时往往同时用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一般地,使用正弦定理求角时,有时要讨论解的个数问题.变式: 在ABC中,已知a=8,c=4 1),面积S .解:由正弦定理,得S acsinB,即B=60,或B120(舍),由余弦定理,得 00 b=a+c-2accosB =84 1284 1 96,∴b,cosA bca 2bc 222 ,A45.C180AB180456075.0000 1.在ABC中,若C为钝角,下列结论成立的是(B).222222 (A)a+b> c(B)a+b 解: 由余弦定理,得c=a+b-2abcosC=1+1-2ⅹ1ⅹ1ⅹ(-1)=3, 2 ∴c =3.在ABC中, a=3, b=4, c,求最大角.解: 显然C最大,由cab2abcosC,得cosC abc 2ab 222 3437234 1 2,∴C=1200.4.在ABC中, BC=a,AC=b,且a,b是方程x-2 x+2=0的两 根,2cos(A+B)=1.(1)求角C的度数;(2)求AB的长.由根与系数关系知abab2, ,C120, 又2cosab1,cosC12 222 c=a+b-2abcosC=ab2ab2abcosC=12-4-4× =10,C 1.已知a,b, c是ABC中∠A, ∠B,∠C的对边, S是ABC的面积,若a=4,b=5,S =5求c的长度.12 解:由SabsinC,得 = 45sinC,所以sinC ,∵C为三角形的内 角,∴C60或C120,当C60时,cab2abcosC45245cos60 21,∴C 00 当C120时,222220 cab2abcosC45245cos120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到陶,以经商致富,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战国时期自由商人大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工商食官政策被打破 ③官府的支持与扶植 A.①②③ C.②③ B.①② D.①③ 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③。答案:B 2.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通宵达旦的夜市 解析:东汉时的市是由政府严格管理的贸易场所。B、C、D三项则是宋代以后出现的。答案:A 3.“朝奉”本为官员,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解析:中国古代具有重农抑商、歧视商人的观念。从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看,这本质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商人仍然受到朝廷的歧视和压制。 答案:B 4.“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不能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是()A.商人众多 B.商业繁荣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C.农村破败,土地荒芜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唐代商业发展的状况。与农村经济破败无关。答案:C 5.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诸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路程要览》《天下路程》一类的书籍。这类书籍大量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治局势的稳定 C.抑商政策的松动 B.商业的发展 D.交通运输的发展 解析:这类书籍的名称反映出其主要内容是“商程”和“路程”,很明显这些内容是商业发展而导致的。 答案:B 6.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A.机器工业 C.农业 B.官营手工业 D.商业 解析:材料体现的中心含义是“重本抑末”,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因此这里的“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答案:C 7.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发财做官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解析:商人把钱用来买田臵地,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答案:C 8.《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 解析: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舍本逐末,贤者所非”,可知对商业的压制和对农业的重视,其他三个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18分)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 000万两白银,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由材料可知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第(2)问,由“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可知出现了行会,由“飞钱”“纸币”“会票”“票号”和“钱庄”的钱票等可知出现异地汇兑的业务;第(3)问,由材料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并未能抑制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商人;第(4)问,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 1.(2014·大连高一检测)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某全国政协委员指出,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为此,他指出,推进水资源费改税工作十分必要且紧迫。推动水资源“费改税”主要着眼于税收的()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多样性 【解析】选C。推动水资源“费改税”主要是为了避免乱收费,因为税收具有固定性,征收对象、税率等都以税法的形式固定下来,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与题意不符;D项不是税收的基本特征。2.(2014·泰安高一检测)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的,表现为()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③三者性质相同,密不可分 ④三者统一于税法,缺一不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税收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联系。①②④是对税收三个基本特征关系的正确认识,故选D。③表述错误,三者的性质是有区别的。 3.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或特征是()A.税收是由税务机关征收的 B.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特征 C.税收是根据税法征收的 D.税收是国家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解析】选B。本题是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识记即可。 4.(2014·益阳高一检测)对右边漫画中的行为进行依法制裁,说明税收具有()A.强制性 C.固定性 B.无偿性 D.返还性 【解析】选A。税收的基本特征都是对国家和纳税人双方的约束。强制性要求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否则就要追究法律责任。图中行为是偷税和骗税现象,对其依法制裁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特征。选A。 5.(2014·枣庄高一检测)某批发公司2014年4月份购进彩电1 000台,购入价200万元,彩电销售总收入 【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规定性,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材料主旨强调通过纳税可以诱发纳税人对国家和税款使用的关切。D项本身表述错误,税收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是国家的具体职能部门,而非纳税人。 2.下边漫画中老板的行为属于() A.偷税 B.欠税 C.骗税 D.抗税 【解析】选A。漫画中老板的行为是偷税行为,故选A。 3.(2014·衡水高一检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减除费用(个税起征点)由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同时调整了税率。对此,正确的认识是()①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利润减少→投资过热得到抑制 ②个税起征点提高→收入分配更趋公平→社会更加和谐 ③个税起征点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增强→出国留学费用降低 ④个税起征点提高→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个税是对个人的收入征收的一种税,个税起征点提高与企业的利润没有直接的关系,①说法错误。个税起征点提高和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没有关系,排除③。 4.“国是篱笆税是桩,拆了桩子篱散光。你添饭来我加桩,国富民强世代昌。”这条税收短信启示我们()A.税的征收是法律规定的 B.税收具有无偿性的基本特征 C.税收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 D.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解析】选D。短信的内容主要表达的是税收的重要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依法纳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选D。短信表达内容与税收的特征是没有关系的,因此,不选A、B、C。 第一步,说明“是什么”。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性质、作用)。概括时要有意识地向相关的知识点上靠,但设问中(或材料中)已有明确表述的,则这一步可以省略。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即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设问中所描述现象出现的原因。这一部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原因或现实原因;另一方面是现实意义。 精品 教案 试卷 课时作业22 氯离子的检验和卤族元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Cl-、Br-、I-的半径依次减小 C.HCl、HBr、HI的水溶液的酸性依次增强 D.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答案:B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密封 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解析:B项,除了氯气外,其他的如臭氧等也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C项,应该是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碘单质;D项,不能排除-SO24的干扰。 答案: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混合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一定是氯水 B.某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Cl- C.氟气通入NaCl溶液中,一定有氢氟酸和O2生成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D.纯净的H2可以在O2中安静地燃烧,但H2不能在Cl2中燃烧 答案:C 4.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质的量是原溶液中的I-的物质的量的()A.1/ 2B.1/3 C.1/4 解析:n(Cl-)- 34,要使溶 2,则通入Cl2的物 D.1/8 n(Br-) n(I-)=2 34,要使n(Cl-) n(Br)n(I-)=432,n(Br-)不变,通入Cl2,使Cl2+2I-===2Cl-+I2,n(I-)减少2,n(Cl-)增加2,则反应后n(I-)为原n(I-)的1/2,n(Cl2)为原n(I-)的1/4。 答案:C 5.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将剩余残渣蒸干灼烧,最后留下的物质为()A.NaCl和NaBr的混合物 C.NaCl B.NaCl和I2 D.NaCl、Br2和I2 解析:卤素间发生置换反应后生成NaCl、I2、Br2,在加热时溴挥发,灼烧时碘升华,最后只剩NaCl固体。 答案:C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加CCl4呈现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B.凡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为蓝色的气体一定是Cl2 C.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Ag+ D.氢氟酸是弱酸,但会腐蚀玻璃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解析:I-不溶于CCl4,只有转化成I2才可溶;能使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不一定是Cl2,还有O3、NO2、Br2(g)等;SO24也符合C选项。 答案:D --+7.某溶液中含有HCO- 3、F、Cl和Na,若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l2,溶液里上述四种离子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A.HCO-C.Cl- B.F- D.Na+ 解析:通入足量Cl2后,溶液中含有HCl、HClO、Cl2分子,HCO-3能跟HCl反应,F-与H+生成弱酸HF;Cl-增加,Na+浓度基本不变。 答案:D 8.某无色溶液中含有:①Na+ ②Ba2+ ③Cl- ④Br- -2-⑤SO23 ⑥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已知SO23水解溶液显碱性,-并且能被Cl2氧化生成SO24)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⑥ -2+2-解析:步骤①说明溶液中存在SO2,Ba与SO33不能共存,所以无Ba2+,而溶液中有阴离子就必须存在阳离子,故溶液中必定存在Na+。步骤②可证明溶液中存在Br-。步骤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2-2-有SO24,因为SO4可能来自于SO3的氧化。步骤④也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l-,因为滤液中的Cl-可能来自于步骤②中的氯水。 答案:A 9.将13.4 g KBr和KCl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通入过量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11.18 g固体,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32C.131 B. 123 D.11解析:方法一:设原混合物中KBr、K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KBr)、n(KCl)。 n(KBr)×119 g·mol-1+n(KCl)×74.5 g·mol-1=13.4 g① 2KBr+Cl2===2KCl+Br2 生成的n(KCl)=n(KBr)[n(KBr)+n(KCl)]×74.5g·mol-1=11.18 g② 联立①②解得:n(KBr)=0.05 mol,n(KCl)=0.1 mol 故n(K+)n(Cl-)n(Br-)=321,选A。 方法二:(守恒解法)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即n(K+)=n(Cl-)+n(Br-),故答案为A。 答案:A 10.有Na2CO3、AgNO3、BaCl2、HCl和NH4NO3五瓶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支试管,每支试管分别装入上述一种溶液,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有三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B.全部没有明显现象时,则后加入的是NH4NO3 C.一支试管出现气泡,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HCl溶液 D.若只有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BaCl2溶液 解析:A正确,因为AgNO3溶液与Na2CO3、BaCl2、HCl均有白色沉淀,和NH4NO3溶液不反应;B正确,NH4NO3和上述溶液均不反应;C错误,盐酸加入后,Na2CO3溶液出现气泡,AgNO3溶液出现沉淀,其他没有现象;D正确,加入BaCl2溶液,则Na2CO3、AgNO3两种溶液产生沉淀。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20分)(1)A、B、C、D、E五个集气瓶中分别充满了Cl2、O2、H2、HCl、HBr五种气体中的一种。其中:A瓶中的气体是黄绿色;D和A中的气体混合见光会爆炸;B和A中的气体混合后在瓶壁上出现橙红色液滴;将E瓶的瓶盖打开,在潮湿空气中会出现白雾。根据以上现象判断各瓶气体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①反应物中,溴元素被氧化________; ②反应物中,溴元素被还原________; ③反应物中,溴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应物中,溴元素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________。(3)将以下各实验所需的试剂写在空格中: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后的试管中,残留的黑色物质,可用________加热洗涤。 ②做碘升华实验后的烧瓶壁上的碘,可用________洗涤。③欲在烧瓶中制取HI气体,可用碘化钾固体和________一起共热即可。欲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可让气体通过________洗涤。 ④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碘化钾要除去,方法是将其溶于水后,滴入足量________充分反应,再加入________振荡、静置分层、分液,最后将上层水溶液蒸干即得纯氯化钾。 答案:(1)Cl2 HBr O2 H2 HCl(2)①Cl2+2KBr===2KCl+Br2 △②Br2+H2=====2HBr ③Br2+2NaOH===NaBr+NaBrO+H2O ④AgNO3+HBr===AgBr↓+HNO3(3)①浓盐酸 ②酒精 ③浓H3PO4 饱和食盐水(或水)④氯水 四氯化碳 12.(22分)根据实验步骤的图示回答。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已知(1)D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的盐溶液;(2)固体氯化物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制得氯化氢,同时生成硫酸盐。 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②中,每转移1mol e-,有________mol________被氧化。解析: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不溶于稀HNO3的沉淀C,A中含有Cl-,C一定是AgCl;B遇淀粉试液生成蓝色物质,B一定是I2;D、E中一定有氯元素、碘元素;由已知(2)得无色晶体为氯化物,F为HCl,HCl与G加热得E,则G为MnO2,E为Cl2;由已知(1)得D为KI,则A为KCl。 答案:KCl I2 AgCl KI Cl2 HCl MnO2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①2KCl(s)+H2SO4(浓)=====K2SO4+2HCl↑ ④KCl+AgNO3===AgCl↓+KNO3 1 HCl 13.(8分)已知A为某钠盐的水溶液,无色且呈中性。B为一种黑色固体,常用作实验室制O2的催化剂,具有强氧化性。D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根据下述框图步骤和现象回答问题: (1)写出A、B、C、D、E、F、G、X2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提示可以推知,A为NaI,D为AgI,B为MnO2,黄绿色气体C为Cl2。Cl2与NaI反应后可以生成I2,即E为I2。I2与NaOH的反应类似于Cl2与NaOH的反应,产物为NaI和NaIO(即为F)。Cl2可将FeCl2氧化成FeCl3(即为G)。中学阶段常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见的红棕色液体单质只有Br2,故X2为Br2,进而推知NaX为NaBr。正确书写出方程式之后,按照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电子转移情况,搭建线桥,标明要点,注意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即可。 答案:(1)A:NaI;B:MnO2;C:Cl2;D:AgI;E:I2;F:NaIO;G:FeCl3;X2:Br2 wx.jtyjy.com 教学设计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系?该公式有什么适用条件? 点拨:阿伏加应用对象是任何气体,条件是温度、压强和体积都相同、结论是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也即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等于气体摩尔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乘积。标况适用于气体 探究:德罗定律的要点是什么?应用对象是什么?规定什么条件?有什么结论? 应用对象是任何气体,条件是温度、压强和体积都相同、结论是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也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什么? V1/V2=n1/n2 例题: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占有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 Cl2 ②N2 ③H2 ④CO2 ⑤O2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控制和选择,通过准备的思考问题合理的引导,使本节课突出了重点,较好地控制了课堂节奏,在知识的给予上,注意推理演绎、归纳总结思想的渗透,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复习以及知识的迁移。本节课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十一、参考答案 例题:③、②、⑤、④、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修姱(kuà) 鸷鸟(zhì) ..B.偭(miǎn)规矩 侘傺(chà)(chì) ...C.芰荷(qì) . 蕙襄..D.謇朝谇(jiǎn suì) 溘死(hè) ...【答案】 B 2.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掩涕 规矩 返顾 芳菲 B.浩荡 侘傺 杂揉 芰荷 C.峨眉 鸷鸟 陆离 嗑死 D.工巧 兰皋 芙蓉 太息 【解析】 A项,反顾;B项,杂糅;C项,蛾眉,溘死。【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B.忳郁邑余侘傺兮 C.佩缤纷其繁饰兮 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解析】 A项中“错”通“措”;B项中“郁邑”通“郁悒”;D项中“离”通“罹”。【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B.何方圜之能周兮(合).忍尤而攘诟(忍受侮辱)..C.伏清白以死直兮(佩服).及行迷之未远(趁着).D.苟余情其信芳(只要).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解析】 伏:守、保持。【答案】 C 兰皋(gāo).谣诼(zhuó).揽茝chǎi 延伫(zhù).【解析】 A项,“姱”应为“kuā”;C项,“芰”应为“jì”;D项,“溘”应为“k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C.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A项,“民生”句中指“百姓的生活”;B项,“流亡”句中指“遭受放逐或突然死去”;C项,“改错”句中指“改变措施”。 【答案】 D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长余佩之陆离 .C.哀民生之多艰 .用作动词;D项,厚: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B [能力提升层次B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涉 江 屈 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粖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7.诗中“重华”是指古代贤君虞舜的名字。诗人为什么要与重华游仙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步余马于兰皋兮 .D.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A项,长: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步:名词用作动词;C项,哀:形容词 【解析】 屈原的理想、德行是不容于世的,而其追求又是执着的,故常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来寄托。 【答案】 与重华(古代贤君虞舜)游仙宫,寄托自己的心志,表明理想的远大及对“美政”的执着追求。 8.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B.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C.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D.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解析】 A项,余幼/好此/奇服兮;C项,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D项,幽独/处乎/山中。 【答案】 B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叙写屈原从鄂渚(湖北)到溆浦(湖南)的一段行程。行程从渡江开始,故题名为涉江。 B.诗人自幼到老都好“奇服”,表明诗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品质,象征他的与众不同。 C.诗歌第四段列举古代贤士的种种不幸遭遇,抒发悲愤,表现不愿同流合污,将遵守正道,决不妥协的精神。 D.全诗叙事历历如见,抒情真挚深沉、激情澎湃,议论则合理警策,想象丰富,表现了诗人愤世嫉俗、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眷恋国土的爱国情感。 【解析】 B项,“奇服”比喻不同于世俗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答案】 B 10.最后一段,是全诗的总结,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涉江》是屈原晚年放逐江南时所作的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抒情诗,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答第二问时,要结合时代背景。 【答案】 运用对比和比喻,痛斥了楚国朝政的混乱和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诗人不可遏抑的悲愤之情。 【参考译文】 我从小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年纪老了这种爱好仍然没有衰减。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之冠。披挂着夜晚发光的明珠,佩戴着珍贵的美玉。社会混浊没有人了解我,我却正在大步驰骋义无反顾。用青龙驾车,两边配上白龙,我同重华一道去游玉树的园圃。登上昆仑山吃那玉树的花,我要跟天地一样长寿,跟日月一样光华。我为楚国没有人了解我而悲伤,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江。 登上鄂渚我回头眺望,在秋冬余下的寒风中叹息惆怅。让我的马走上山冈,让我的车来到方林停放。我乘着篷窗船上溯沅水,船夫们一齐摇桨击水前行。船慢腾腾地不肯向前,在回旋的水流中停滞不进。清晨从枉渚出发,晚上歇宿在辰阳。只要我心地正直,放逐在僻远的地方又有何妨? 进入溆浦我又迟疑不决,迷失方向不知该往哪里去。深邃的树林幽远昏暗,这可是猿猴的住处;山岭高峻遮住了太阳,山下阴暗不明而且多雨;霰雪纷纷扬扬地无边无际,浓云密布,好像连接着屋宇。 可怜我一生毫无乐趣,寂寞孤独地居住在山里。我不能改变心意去附和世俗,当然会忧愁痛苦终身不得意。接舆装疯剃去头发,桑扈走路时赤身露体。忠诚的人不一定被任用,贤能的人不一定得到职位。伍子胥遭到灾殃,比干被剁成肉泥。整个前代都是这样,我对现在的人又何必埋怨责备?我将遵守正道而毫不犹豫,本来会终身一再陷入黑暗的境地。 乱曰:高尚的鸾鸟和凤凰,一天天地离得更远;渺小的燕雀和乌鹊,把巢筑在殿堂和庭院。芳香的露申和辛夷,死在草木丛杂的深林;腥的臊的一齐用上,芳香的不能靠近。阴和阳颠倒了位置,我生活的时代不合适。怀抱着忠信却这样失意惆怅,我将要飘然远走他乡。 [语言表达层次C ]11.在下面横线上续写恰当的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贯通、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楚大夫沉吟泽畔,在叩问苍天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选择了孤独,纵然不被世人理解,终不随其波逐其流。孤独,丰富了人生的内涵,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续写能力。答题时,一要注意句式特点,二要注意内容上的连贯。此外,前面例句中用了名句,续写时也要注意。 【答案】 陶渊明饮酒田园,在安详自乐中选择了一份孤独,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太白游玩山水,在如画的江山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比其他软件,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PK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解析】 空格处所填的答案必须是对后文内容的概括,作答时,要从语句中挑选出重要词语,然后加以整理组合,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语音发送便捷(或语音的快捷性)用户真实私密有用(或用户的真实性)功能更实用(或功能的实用性)13.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另选一个对象,阐释加线句子所蕴含的道理。 “唯有埋头,乃能出头。”急于出人头地的话,除了自寻烦恼之外,不会真正得到什么。就像一只蝴蝶,要想美丽如画,它的蛹就必须要经过地表下漆黑炼狱般的生活。如果不肯接受被压抑的痛苦,展翅欲飞之时,就是它的美丽终结之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所给例句前句打比方,用条件关系的复句来表达,后一句用假设关系的形式来说明,作答时,要注意这一点。 【生物必修2课时安排】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12-13 化学必修1教案第2课时02-11 生物必修二教学目标07-23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01-29 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10-12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11-27 必修一高中生物组卷12-29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01-19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01-24 生物必修二说课稿02-05生物必修2课时安排 篇6
生物必修2课时安排 篇7
生物必修2课时安排 篇8
生物必修2课时安排 篇9
生物必修2课时安排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