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精选10篇)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篇1

摘要:大力培养选拔基层年轻干部,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如何有效把握基层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创设条件促其较快成长进步,为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打造一支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充满朝气的生力军,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课题。我通过分层次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基层年轻干部成长规律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并结合实际对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对策研究

一、当前基层年轻干部队伍素质现状分析

基层年轻干部队伍整体发展不均衡,各基层单位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的层次上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认真冷静地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制约基层年轻干部队伍发展的“瓶颈”除了地方经济相对落后等存在的客观因素影响之外,一些基层年轻干部责任心、进取心不强、贪图享乐、满足现状、怕吃苦碰壁、在其位不谋其事等主观因素作怪,目 1

光短浅,思路不开阔;做事拖沓,决策不果断;私心较重、缺乏号召力,更是导致基层年轻干部队伍整体发展水平失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根源。因此,了解、把握基层年轻干部的真实情况,把好他们的“脉”,是我们治理、培养、使用基层年轻干部必须走好的的关键一步棋。

基层年轻干部的优点和特长:思想观念新,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青春、有活力,干事布满激情;不墨守成规,反叛意识、创新意识强。

基层年轻干部的缺点和不足:一是政治素质不过硬。有的基层年轻干部考虑个人的事过多;有的基层年轻干部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基层干部工作讲条件、讲待遇、计得失,与集体格格不入。二是综合素质不过硬。有的基层年轻干部,平时缺乏沟通,处理工作方法简单,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基层年轻干部好高骛远,工作飘浮。三是业务素质不过硬。有的基层年轻干部不会深入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自己首先对事物就存在熟悉偏激和片面的情况;有的基层年轻干部业务始终上不去,不懂得相关业务知识,在群众中没威信,表现在作风稀拉、执法随意、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

二、当前基层年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入口关进一步严格、规范,新进干部一般都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为基层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此项工作。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层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是高学历人才来源不广,数量不多。近年来,随着工作竞争压力的增大,回县工作的大专以上毕业生逐年增多,一定程度上对本县干部素质补充和提升,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引进人才专业、身份等客观条件限制,数量不足、分布范围不广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二是学业水平有高有低,学历与能力不相对等。一方面,由于大学扩招等政策的稳步实施,中学生受到高等教育的面得到了很大扩展,但是新录用大学毕业干部适应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能力水平与学历高低不相对等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

实践锻炼机制不够健全。随着机构改革政策逐步贯彻落实,各单位编制、岗位设臵限定,基本是一人一岗,岗责相应,大多数基层年轻干部岗位相对固定,一定程度上对干部的轮岗、交流形成制约。

思想观念解放程度不够。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层年轻干部成长的空间、渠道和机会得到了一定的扩充,但由于职位、经验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及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配备、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制约,论资排辈、按年龄排坐次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旧存在。

三、加强基层年轻干部培养的对策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丰富源头活水。一是全面掌握全县空缺岗位及岗位所需学历、专业等基础信息,认真贯彻落实《泽普县引进优秀人才管理办法》,下大力气引进学历较高、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优秀基层年轻干部,充实我县干部队伍。坚决贯彻落实优秀人才奖励鼓励措施,在单位安排、学习深造、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照顾,做到以好的措施引人、用深情关怀留人,确保人才引的进、留的住、用的好。二要探索一般干部交流方式。针对少数乡镇和部门一般干部交流难、工作缺乏积极性等问题,研究出台《泽普县乡镇和部门一般干部交流轮岗办法》,在实行末位淘汰的基础上,对一般干部实行同类乡镇、同行业交流,将优秀人才合理流动到更加重要和关键的岗位重点锻炼,为其提供成长机会,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加强干部培养机制,全面提升素质。一是进一步健全后备干部选拔管理机制。认真执行《泽普县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继续坚持科级后备干部两轮民主推荐、分层培养、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等制度,将优秀基层年轻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加强引导、严格管理,备用结合,建立一支年绩较轻、结构合理、专业齐备的优秀后备干部队伍。二是注重教育培训。把基层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纳入总体规划,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运用电教、讲

党课、办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培训基层年轻干部,增强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建立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各单位共同参与的上下一致、分级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保证培训数量、质量,切实提升基层年轻干部素质。三是创造机会进行实践锻炼。按照《泽普县民主推荐科级后备干部一线锻炼办法》,每年从后备干部库中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基层年轻干部,在县直机关与乡镇、不同工作岗位之间“上培下派”锻炼,把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选派到农村一线、重点项目一线、改制一线、信访维稳和招商引资一线等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经受考验,提高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把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后备干部选调到县级机关和综合部门进行培养锻炼,开阔干部视野,熟悉各方面工作,增强综合素质。

完善干部选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改进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制度,真正做到尊重民意,把群众的测评推荐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全面打破论资排辈思想,充分拓展基层年轻干部成长空间,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度和公信度。进一步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办法,进一步规范程序、便于操作、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健全干部考评体系,把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组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篇2

一、班干部的职位设置

通常有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纪律、学习、生活、劳动、体育、文艺、组织、宣传等委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又设置了资助委员、心理委员及量化考评委员。其实,大部分人都认为,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几个职位是班长、团支部书记、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我觉得,班委会干部只要分工到位、管理到位,每一个岗位都是重要的。不管是哪位干部,如果你给他总领全班事务的权利,都能提高他的工作积极性,锻炼他的综合能力。我个人觉得,不能让他们形成“班长最重要,其他干部次之”的想法。其实,干部都是一样, 地位一样,分工不同,都是为集体服务。

二、班干部的选拔原则

第一,思想品德好放在第一位。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一般人来说只注重看他的成绩,我认为其实不然。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甚至条件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应该更注意的是学生的品德。

第二,德才兼备。挑选班干部不能只挑选那些在学生心中的老好人,德虽然放在第一位,但也要考虑学生的才干,考虑到学生的工作能力。

第三,心中要有数。选拔学生干部不能全靠感觉,在选拔之前要调阅学生的档案,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谁能选,不选谁,心中要有数。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稍微对学生的选举倾向作出一定的引导,使他们选出合选的人选。

第四,民主与集中的统一。班干部民主选举是好事,但是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当民主不能选出最好的结果时,班主任就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选举作出一定的指导,调整选举的结果。

第五,多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学生工作者请教。他们的经验丰富,使自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三、班级干部的选拔形式

第一,任命式。优点是干部的能力强,缺点是干部没有经过学生选举,学生认为老师偏心,会不服从干部的管理。而且部分干部自己并不愿意担任干部,对工作不负责任。不过,这是组织临时班委会最好的办法。

第二,海选式。优点是民主选举,人尽其才;缺点是因组织的无序使得部分优秀学生落选,一些“捣蛋鬼”会借此爬上管理岗位。实践证明,这些学生混上了班干部,只能管个三天半,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三,自荐式。优点是干部责任心强;缺点是有的岗位(如班长)自荐人太多,有的岗位(如卫生委员)可能没有人应征。同时, 起始年级的学生因为对工作难度估计不够,有的当上了干部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欠缺。

第四,推荐式。优点是干部工作能力强;缺点是可能干部自己不愿意做,责任心不强,还经常打退堂鼓,还有一些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因为没有人认识就不能被推荐出来。

特别强调:不管是学生民主选举,还是班长组阁,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在选举之前,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舆论,即符合你心目中的班长人选的,你要适当地在有关场合表扬。其实,只要有利于班级工作,不引起反感,适当的舆论引导是必要的。

其实,我觉得常务班委是主要的,值日是辅助。我们选举班干部,关键是常委班委的选举和任用。这方面,怎么产生,效果如何, 关键是看产生的途径和群众基础,这一点很重要。

四、班干部的培养和任用

在培养班干部工作能力的时候,根据每个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如果他们在工作中有失误或是过错,导致局面很不理想,我会在班上找机会说这是班干部在执行班主任的思路,是班主任工作时没考虑周全。当班干部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当众及时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赏,事后单独找班干部交流,再次明确他做得好的方面,并不断把事情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向他们进行介绍,有时还将他们的不足也很真诚地指出来。尤其是班干部出于公事做错事而班主任没授权时,他们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担心班上同学的不满,更害怕班主任的批评,说他们越权。此时,我一般是先肯定班干部的用心,是为全班着想,是主动开展工作,只不过是工作时由于心急或是考虑不周,力争大家对他们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也就是说,班主任要敢于并善于为班干部承担责任,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干部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在“前线”工作。当然,平时的班干部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从技巧上进行指导,教给他们具体的有效的工作方法。同时,要求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思考,并创造机会让他们独当一面开展工作,让他们从做事的过程中经受锻炼。要注重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壮大骨干队伍。班主任要随时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使每个同学都得到担任干部角色的机会,减轻班干部的负担。

如果中途发现某个班委不胜任,怎么办?可以在班级里设几个监督员、办事员等等,这些岗位的设置视情况而定。如果中途发现某个班委不胜任,我不会把他撤职或者改选,免得伤害到他。可以在他下面设置几个监督员、办事员,把他的工作分解到下面的监督员、办事员。而他就是领导一下这些监督员、办事员,也就成了名义上的领导,并不办事。

如果班长不得力,我觉得还是不要换的好,可以把班长的工作分解给几个副班长做。我的做法是不中途撤换,到下次选举的时候他也有可能选不上,这样就会让不称职的班委成员自然下。

当选班干部,不能认为它占用时间而影响了学习。只要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竞争意识。因此,班主任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选拔和培养班干部,任用好班干部,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成才。

摘要:选拔好的班干部,对班主任来说就是选到了好的助手,对班级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重视班级干部的职位设置、选拔原则、形式及培养任用,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成才。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篇3

一、目前石油企业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解放程度不够,在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上力度不够

目前破格提拔的情况还没有,破格提拔、越级提拔等方面的“风险”做法不敢尝试。主要是在选拔使用年轻干部问题上一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思想障碍,担心提拔年轻干部会挫伤一批资历老的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促其成熟培养力度不够,对年轻干部不放心,怕担风险,不敢把重要岗位和重要工作交给年轻干部,从而导致一些干部在经历了一步一步的台阶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他们已经不再年轻,错过了最佳使用期,影响着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

(二)年轻后备干部的储备不足

一是年轻干部的来源时期断档。从1997年到2005年期间企业招录的员工不足,特别是大学毕业生,造成各基层单位干部培养年龄段的不连续,可选提拔的年轻干部扎堆。客观上导致年轻干部队伍在“源头”上缺乏一定数量较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影响到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和年轻干部的选拔。二是出口不畅流动难。由于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干部不到龄不退休,不犯错误不下岗,能上不能下等问题的存在,致使可以使用的岗位编制数捉襟见肘,影响年轻干部的提拔。

(三)部分年轻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年轻干部知识更新跟不上企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不敢负责、不会负责,遇到难题绕着走,管理和领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年轻干部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扎根一线、干事创业的精神。个别新提拔年轻干部因刚刚走上领导岗位,工作压力较大,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具体的工作当中,学习时间安排较少,主动学习积极性降低,知识更新意识不强。

(四)年轻干部培养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企业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上虽有形成一套培养管理机制,但仍还不够完备,缺乏长远的、具体的操作规范,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是选拔任用后缺乏跟踪问效机制。缺少对新提拔年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状态,能力和业绩相应的考核考评和跟踪问效机制,致使个别干部在工作中过于注重年度目标考核项目,对所抓工作缺乏全局性考虑和长效措施。二是培养链条还存在脱节的问题。年轻干部的培养管理是集培养、选拔、考核、监督、升降、奖惩等多个环节的连续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备用缺乏力度、重提拔轻监管、培养不连续等问题。

二、加强年轻干部选拔管理工作的对策和途径

建议从年轻干部的选拔、管理、使用上寻找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现有有效培养选拔机制基础上,完善“选、育、管、用”等多方面的年轻干部工作机制,并积极充实选拔管理的各种配套机制。

(一) 进一步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机制

1.改进后备干部推荐方式

可以考虑结合年终考核优秀人员情况,由各单位、个人通过各种形式推荐、自荐后备干部人选。在推荐过程中采取由员工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推荐和单位领导班子推荐综合确定本单位的后备干部推荐人选,充分听取各层级员工的意见。

2.坚持考绩和实绩结合,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

可以不定期的方式,在基层范围内组织年轻干部进行业务能力知识考试,按照考试成绩更进一步筛选。在考核考试综合评定的基础上,把预选对象所在单位岗位职责履行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获奖情况结合起来;既看政治素养、德才表现、文化理论、身体心理等基本素质,也看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遵章守纪、工作能力等实际情况。注重把考试结果与考察实绩结合起来,坚持先考后用、不考不用、优者先用、平者缓用的原则,达到考用一致、人尽其才的目的。

(二)拓宽教育培养渠道

1.加强学习培训

对年轻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严格道德品质和作风磨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党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及学校为依托,用3-5年的时间,把年轻干部普遍轮训一遍。

2.实行“传、帮、带”

选择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同志,对年轻干部实行“一对一”结对培养和“传、帮、带”,做到既当好“表率”,又当好“老师”,帮助他们丰富经验、提高能力。

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与1-2名年轻干部结对“传、帮、带”,力求年轻干部接受多位领导干部的培养。要针对年轻干部的专业、工作经历、性格特点等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传、帮、带”内容,及时把握年轻干部的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帮助其掌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和协调能力。

3.实行岗位交流

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缺乏重要岗位和基层锻炼、经历比较单一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岗位轮换,有意识地安排到基层一线进行锻炼,让他们接受多岗位锻炼,使年轻干部在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环境中或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让他们在锻炼中磨练意志、丰富经验、拓宽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年龄偏大的老干部正常退出制度

制定适合于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老干部正常退出刚性机制,根据当前公司有关待遇政策,在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最大化,使年龄偏大的老干部在正常退出后待遇得到保障,同时鼓励年龄偏大的干部主动下来并且发挥“扶上马送一程”作用,做到“退出不退岗”,在培养年轻干部上发挥余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后备年轻干部快速成长起来,真正通过这项机制,实现干部队伍新老动态交替,为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篇4

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主体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群众监督、同级监督和上级监督,但目前这三方面的监督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有的群众监督意识不强,认为选人用人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上级选干部,组织派干部,党管干部,与己无关”;一些基层群众平时很少主动去了解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干部的真实情况,真正监督起来也很困难;有的同志认为反正监督没有多大的权威与实效,不如不监督,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做形式;有的觉得人轻言微,说了白说,“白说不如不说”;有的碍于情面,怕影响班子团结、怕影响与主要领导的关系不便说也不愿说,缺乏监督勇气;上级由于“千里迢迢”,监督不及时,一般都是反映出问题才去调查解决,平时主动监督少。

(二)监督客体的自觉性有待加强

监督客体即被监督对象,主要是负责干部选拔的部门及领导。目前有的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原则性不够强,但权力意识很强,监督意识淡薄,听不进不同意见,对他人或组织的监督具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对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没有把它看成是干部工作原则的具体体现和严格的党内法规,而仅仅看成是一般的过程,甚至感到繁琐,因而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想方设法变通处理,回避监督。比如,有少数领导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走明、暗两条线,明线走程序,暗线则搞“内定”,往往通过“授意”、“暗示”或者“划线定调”,让组织部门以组。

社会的进步,封建专制主义的外在社会形态已不复存在,但由于千百年的积淀,封建专制思想意识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大多数群众缺少独立个性和民主意识,官本位思想仍然非常浓厚。这种背景下,有人认为下级的“官”都是上级的“官”封的,与群众无关;有的认为自己是“一介草民”,人微言轻,位卑不足以言国事,谁上台自己都是“臣民”,因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太关心。二是受“老好人”思想的影响。由于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传统中庸的处世哲学影响,很多干部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普遍采取“宽容”态度,不闻不问,不愿刨根问底,或向上级反映。比如,在研究干部任用方面,有的成员即使有意见,也是息事宁人,不愿说;有的怕跑风漏气,不敢说;有的不坚持原则,不在会上说。由于班子内部缺少互相监督,出现“用了大家不满意的人,会上无人说个‘不’字,提拔不久的干部出了问题,又很难分清责任”的怪现象。

2、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实施监督是民主的体现,民主植根于一定社会历史文化土壤之中,人的素质等因素决定了社会民主意识的强弱和社会成员能否正确行使其民主权利。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处于调整过程,这种状况决定了人民群众在生产组织形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民主政治的参与热情、参与程度和参与效果也大不相同。尤其在现代社会复杂的“关系网”中,有时情大于理,情大于法,有些地方宗族、家族、亲族势力可以左右局面,现实中许多东西是互保互惠式的利益交换,出于权力、关系网的压力和个人利益的需要,许多人选择好人主义以求自保,使用人权监督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二)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开展困难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监督制度必须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预警性、规范性和双向互动性,但目前由于制度“政出多门”,而且多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以致事后监督规定多,事前事中监督规定少;对下监督规定多,对上监督规定少;柔性监督规定多,刚性监督规定少。正是因为制度的不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就出现一些监督的“空档”,比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各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划分不清,对责任人约束力不强,出现问题责任追究的依据不足,查处不力,致使有的地方和部门对选人用人中出现的违纪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助长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又比如,由于现阶段保护举报人的制度不健全,干部在实施监督中一般又要求举报者或反映问题者必须使用真实姓名、身份、单位及联系地址,也造成不少群众不敢反映问题或不敢署名反映问题。

(三)领导体制和执政行为不够规范,造成监督环境不理想

1、领导行为存在偏颇。平时注重发挥班子整体作用不够,过于强调“一把手”的个人作用,加大“一把手”的责任,也加剧了权力向“一把手”集中的倾向,使得许多具体工作对“一把手”产生依赖,进而导致法治思想萎缩、人治思想泛滥,使得一些监督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干部选任机制的影响。目前过多采用委任制,从上到下强调组织意图,使得干部群众认为“官”是上级封的,大大降低了干部群众参与、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积极性。

3、权力运行的制约。下级对上级、同级之间、特别是广大党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本应成为党内监督的主体,但由于体制不顺,没有授权等诸多原因,使得上级党委既是下级的全权领导者、管理者,又是最具权威的监督者,自上而下的监督就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主要形式。这种纵向的监督形式在实际中也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上级的层次越高,与下级的权力距离越远,监督力度就越小,再加上人力物力制约、信息渠道不畅、随机性大和违纪违法隐蔽性等因素,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就更加难了。

4、监督机构职责不明晰。上级组织、同级纪委以及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机构,职能交叉重复,职责权限不清,主客体相互兼容,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监督机构形不成合力,在监督中缺少必要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序上降低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整体效能。

5、行政行为公开性不够。公开是监督的前提,知情是监督的保证,由于干部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而造成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知情的渠道不畅,造成干部群众对党委选人用人的运行情况了解太少,无法监督,干部群众仅仅可以有限范围地参与干部考察和任前公示,其他环节基本不便参与监督。

三、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机制的思考及建议

(一)狠抓《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强化主客体的监督意识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篇5

一、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国网黄山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党组干部管理规定,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立足提高“公平度”、“公正度”、“公开度”促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提升。在省公司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测评中连续多年列各地市公司前列。

1.强化导向,科学管理,立足提高“公平度”促公信度提升。一是强化用人导向。坚持任人为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群众公认、能力实绩、团结协作。二是用资源开发利用理念完善干部任用管理。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出发,追求干部资源和岗位职务资源的最佳匹配,提高“排兵布阵”的精准度。三是以末位提高制代替末位淘汰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对考核排名在后“相对末位”的,客观分析原因,采取教育引导、培训提升、轮岗交流等措施予以改进提高。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做好任职回避交流、任职期满交流和重要岗位轮岗交流。五是加强二线干部管理。积极创造工作环境,让“二线”干部干成事。对因身体、年龄问题等原因不再担任中层干部的同志,有情操作,充分尊重,妥善安排。六是加强干部状态管理。注重对干部精神状态的了解与判断,在发现干部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激情不够、作风建设偏差时,及时预警提醒,严重时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与其谈话交流。

2.规范程序,细化操作,立足提高“公正度”促公信度提升。一是着眼于微观操作层面细化、规范化,坚持实行干部任期届满职务终结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制度。二是解决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如何实现“考得好”和“干得好”的有机统一的问题。提高选拔考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三是坚持把好民主推荐、干部考察、讨论决定三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点关口。

3.落实“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民主,立足提高“公开度”促公信度提升。一是扩大组织考察考核环节中的民主。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坚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干部换届工作引入监察部门和职工代表监督,安排职工代表、有关岗位人员对应聘人员进行民主测评。二是扩大决策任用环节中的民主。班子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不论是确定考察人选,还是聘任人选,班子各成员之间都进行了充分的酝酿、沟通和交流。涉及干部任免事项,坚持落实党委票决制。

二、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难点和不足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程序有待健全规范,在由谁提名、如何提名、提名范围怎样界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致使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统一的制度规范。少数干部素质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不够、干部“天花板”思想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

三、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思考与建议

1.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第一,加强干部选拔的个性化考量。探索创新干部选拔的方法程序,增加个性特征的考察,通过了解干部的个性特征来安排干部的职务任用,力求在安排具体职务时,找到工作岗位与个性的最佳契合点。第二,对具体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经验潜能进行细化分析,通过“才尽其用”使干部更好地发挥才干,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对干部工作价值观的评价。“注重考察干部的德,科学鉴别干部的才”,干部的德、才、绩的评定涉及很多因素,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更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价值观。只有客观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才能更好的把那些德才好的干部选拔上来。

3.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干部任用提名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干部考评、任职资格和后备干部等环节结果的综合运用,又是党委用人决策的依据和前提。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核心是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确保提名人选得到群众公认。要在提名环节上发扬民主、综合分析和正确运用民意结果。把干部初始提名程序规范化,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真正做到“谁推荐,谁负责”。

4.关注并解决干部“天花板”思想问题。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职务层次后,晋升空间便会越来越小,这种状况被形象地称为“天花板”现象。由于在制度安排、岗位设置、任职年龄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干部都可能会在职务晋升上遇到“天花板”。面对“天花板”现象,若干部不能理性应对,就可能会出现心理失衡、工作倦怠等消极心态。解决干部“天花板”思想问题,不仅需要教育引导干部超越“单一价值观”,摆正心态,打破主观“天花板”,而且需要拓宽干部交流任职渠道,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采取“老、中、青”结合配备领导班子等措施。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篇6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谁拥有初始提名权,谁就有提拔干部的权力。在这个阶段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最后选人用人的失败。如何从理性上扩大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将提名决策权前移?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对部分前沿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和探索。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各地在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程度难把握,衡量标准不够明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确定考察对象时,应把**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推荐的结果作为干部初始提名的重要依据。但最后“得票数”不能作为干部初始提名的唯一依据,必须结合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组织部门在综合分析时,很难把握好这个尺度。例如,评价一个干部究竟要有多少群众认同,才算得上群众公认;得票数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干部的群众认可程度和实际能力等。对某一岗位应该选用什么人,不该选用什么人,没有限制性规定,具体操作时不好把握。此外,按照什么比例产生提名人选没有硬性规定,没有操作依据。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程序不够规范,提名环节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也就是先**后提名。现行的提名推荐方式有组织行为,也有个人行为;有正式的书面形式,也有个别领导口头推荐等等。对哪些“组织和人员参与”无具体规定,不同地方的提名方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地方不同的领导之间、同一个领导对不同的职位,甚至同一个领导在不同时期对有关职位的启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实际上是先提名后**,即先提出建议人选,再去征求意见,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可供操作的行为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失察失误责任难追究。提名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导致了提名权的责任主体很难确定,使得推荐者只行使提名权力,却不承担提名责任。对于推荐造成的失察失误责任也很难追究。少数领导干部在干部任用中掺杂个人意志,通过“走程序”的形式实现个人目的,造成“程序上看似中规中矩,实质上体现个人意志”的现象。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深化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但从总体上看,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如:如何提名、怎样提名、提名范围如何界定,在操作层面上还没有制度可循,在操作过程中不好掌握等。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推荐反馈机制,群众只参与了测评、推荐过程,而不知道推荐结果,对**测评和**推荐结果缺欠认真的研究分析。个别地方党委领导干部对**推荐结果,合意的就强调“必须尊重民意”,不合意的就强调“不能简单以票取人”,**推荐结果运用的权威性不足。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社会氛围还不够浓。职位空缺调配信息尚欠明朗化。就传统做法而言,领导职位出现空缺后,组织上考虑进行配备时,对外公开一般都是到**推荐阶段时在目标推荐单位进行小范围公开,其他主体很能难获取信息,限制了其他主体参与的机会,不利于调动其他主体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干部选拔任用群众公认原则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群众提名权不明确,导致群众参与选择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干部选任的准确度,增加了干部选任的风险成本。完善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办法的建议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扩大**,完善程序,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有效避免少数人选人,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化、规范化。

提高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质量的思考 篇7

汤和明

2011年第2期 ——党的建设

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在于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些年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扩大选拔任用干部民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民主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以票取人”、“民意失真”、“拉票贿选”等。如何提高选拔任用干部的民主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党性原则,提高用人制度的执行力。一是要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党性修养,严防少数领导干部在用人上的个人主义。特别是一把手要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带头贯彻执行选人用人规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山头,一碗水端平,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单位的风清气正。二是组织人事干部要当好选人用人的“守门员”。要严格职业操守,恪守公道正派,悉知党的干部选拔方针政策,模范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客观公正向党委(党组)报告选人用人实情。三是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定期分析检查选人用人制度执行情况,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和制度上下功夫,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向,着力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说了算的问题,以民主公开促进公平公正,保证选好人、用好人。

二、提高民主素养,正确引导民意。选准人、用好人关键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民主素质,正确引导民意。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关乎党风民意,决定事业成败。要着重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着重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着重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着重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着重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着重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对那些工作能力强、埋头

苦干、不事张扬、综合素质高、各方面表现好的优秀干部,党组织要加强对其事迹的宣传,让群众平时对其工作业绩有所了解,符合拟任职务条件的,要有意识加以培养引导,放在一定岗位上锻炼,避免群众在推荐时对符合条件人选的表现缺乏了解、民意测评不集中的情况。通过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水平,形成选人用人的良好风气。

三、规范选用程序,真实体现民意。一要科学合理确定参与民主推荐测评的范围。本着增强代表性、知情度和关联度的原则,让“管他的”、“他管的”和“他服务的”对象参加。在具体操作中,应当把测评、评议人选的横向联系单位、服务对象以及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比较了解的同志纳入参与推荐范围,既要保证覆盖面,又要尽可能让更多知情人参与。二要明确岗位条件和人选条件,提高推荐的准确性。要明确空缺职位的特点和条件,让参与推荐者了解要推荐什么样的人,对符合推荐条件的人选能力、素质、个性特点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让参与推荐者准确推荐合适人选,做到人岗相适,减少泛泛而推。三要提高民主推荐的真实性。推荐操作前,要慎密地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推荐时间、范围、地点、方法以及资格条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运筹。对重要部门、重要职位人选的推荐,可打破固定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推荐,多方面了解掌握民意,确保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四要创造宽松环境,让参与者真实地表达意愿。为防止参与投票人员受会场环境的影响,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可采取集中发票、独立填票、分散投票等方法,尽可能为参会人员充分表达自己意愿创造条件;拉开投票人员距离,增强投票人安全感,使他们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自主填投票。

四、综合分析判断,准确鉴别民意。一是组织人事部门要组建结构优良的考察组,对考察组人员进行认真培训,使他们熟悉相关程序和原则,能够全面、真实、准确地评价被考察对象。二是进行延伸考察。在考察内容上延伸,强化对违反科学发展观行为的刚性约束,把绩效目标、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情况,安全生产

情况,群众满意度等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各方面发展。在考察空间上延伸,如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不仅要在内部考核,而且还要延伸到服务对象中去。在考察时间上延伸,不仅考察8小时内,还要考察8小时外。对3年内交流的干部,不仅要考察现单位的工作情况,还要延伸到以前工作单位考察,进行综合评价。三是要认真分析、综合比较。通过“五看”认真分析推荐票数的真实性,即看推荐部门和单位党风是否清正、民风是否淳朴、内部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看参与推荐者的整体素质是否高,能否顾全大局;看参与推荐者对优秀干部的了解程度;看单位领导平时的作风是否扎实,对下属人员要求是否严格,有无宏观驾驭能力;看被推荐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对推荐票数的影响。把得票情况同以往推荐测评、平时掌握了解、年度考核和民意调查等各方面情况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全面衡量,择优选拔,避免使用干部简单以票取人。

五、加强监督约束,规范选用行为。一要建立多维立体监督网络。在监督主体上,要坚持目光向外,拓宽视野,整合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和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及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的力量。在监督方式上,要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人事讨论列席旁听制度,在人事任免讨论时,邀请部分党代表列席党委(党组)会议。在监督制度上,要不断完善保密、保护和激励机制,严厉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证人的行为,让群众放心监督、大胆监督。二要落实责任追究。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坚持“谁提名谁负责,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原则,在民主推荐、考察、酝酿、任用决定的各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内容,规范责任追究形式。三要严防不当竞争。进一步明确违规投票与正常争取民意的界限,制定禁止投票贿选的具体制度和查处办法。凡以钱财交易、请客送礼、承诺回报、封官许愿、搞小团体等方式得票的,应一律视为违纪违规,坚决予以查处。四是规范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制度。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 篇8

用科学民主的机制来选拔任用干部,有效遏止干部选拔中的不正之风,发展党内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2005年12月份以来,殷都区采取“公推票决”的方法,先后两次选拔任用了7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起因

自2000年以来,殷都区采用传统组织选拔、公开选拔、常委会、全委会等额票决等方式选拔了几批干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在具体操作中,这些方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选拔过程透明度不高,易误选“高分低能者”、使“公选专业户”钻了空子,等额票决筛选面小、易流于程序等。所以,如何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选准用好干部,是殷都区着力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去年8月份,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试点意见》,要求各地推进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殷都区被确定为试点县区。去年12月份,殷都区开始筹划运用“公推票决”方法来选拔任用正科级领导干部。对这次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大胆探索和实践,殷都区也曾存在一定思想顾虑,特别是将党委掌握的干部选拔任用权拿出来,在更大范围内让更多的同志参与进去,会不会出现党委

失控的局面?会不会错选了庸才?会不会埋没了那些默默无闻、埋头干事的优秀干部?经过慎重考虑,殷都区决定先拿出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和疾病防控中心主任两个正科级领导职位进行“公推票决”试点。经过民主推荐、素能测评、组织考察、差额票决几个程序,成功选出了两个职位的拟任人选。这两名同志,在工作能力、思想作风、个人素质等方面都是领导和群众公认的。“公推票决”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效解决了以往干部调整中由于透明度不高,领导有压力,干部有议论,群众不理解的弊病,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开辟了一条脱颖而出的通道,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在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办法的基础上,2006年1月,殷都区又对区法制办和四个街道办事处主任等5个重要正科级领导职位再次进行了“公推票决”选拔。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殷都区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公推票决”中的民主推荐、素能测评、组织考察、差额票决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在整个程序上,最大限度地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落实广大干部对选拔工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有效打破了干部选拔任用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1、把好民主推荐关,着力解决干部选用工作中民主发扬不充分、拉票贿选的问题。“公推票决”从一开始就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权”、“初选权”交给群众,广泛发扬民主,充分尊重民意,改变了过去干部提名渠道过窄,视野局限,不能充分体现民意等弊端。一是扩大“参选人”的范围。从报名资格条件上,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的人参与选拔,扩大了组织选人的视野和范围。二是扩大“推荐人”的范围。全区所有四大班子领导及正科职干部共116人参与了推荐投票,扩大了干部选任中的民主。三是增加对“参选人”的推介环节。针对以往“公推票决”中存在的推荐人与参选人互不见面、了解不够等问题,这次选拔中,一方面将参选人基本情况汇编成册,会上印发;另一方面借助音像设备,将参选人的基本情况直观的介绍给推荐人,保证了推荐人能够客观公正、有的放矢进行推荐。四是扩大推荐比例。在民主推荐中,将推荐比例放宽到1:6,给参加推荐的干部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减少了利益相关性的影响。如街道办事处主任参选人中,某位同志一贯工作表现突出,得到全区上下公认,在县级领导和科级干部推选中该同志都以接近满票的绝对优势胜出。但在对推荐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却发现,该同志在很多选票中并不是推荐人的首选,充分证明了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拉票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2、把好素能测评关,着力解决个别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不

高、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为了把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出来,殷都区在面试结构、评委组成、测评打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是优化素能测评内容结构。针对以往公选干部面试中,注重考察参选人的思维、语言、组织协调能力等,而对参选人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了解不够,使一些善于夸夸其谈的人蒙混过关。在这次素能测评中,特意增加了10道客观知识题,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将笔试和面试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更全面地考察参选人的综合素质。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进入最后票决的人选,无论是答辩题还是知识题,得分都比较高。二是扩大评委会成员。在评委会的组成上,采用两套评委的办法。一套评委由市委组织部、兄弟县区及有关单位的15位领导、专家组成,侧重评价参选人的现场表现和素质能力。另一套评委由区委常委、区人大主任、区政协主席等13人组成。在对参选人平时表现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侧重对其综合能力做进一步考察。三是科学公正评分。采取现场打分的办法,汇总分数时,按照5:1的比例,对28名评委的评分,去掉6个最高分、6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得分,最大限度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四是邀请全体区委委员列席,参与旁听。为解决差额票决中,部分区委常委、委员对参选人缺乏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存在盲目投票的问题,殷都区让区委常委来当评委,全体区委委员列席旁听,既给参选

人提供了一个向全体委员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舞台,又给参与票决的领导搭建一个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参选人的平台,为最后的差额票决奠定了良好基础。

3、把好组织考察关,着力解决考察失实、民意失真的问题。为全面客观了解进入考察人选的基本情况,殷都区采用了“双重”考察的办法,即对考察对象所在工作单位表现和所居住社区表现进行双重考察。对工作单位的考察,重在考察其工作表现和思想政治作风表现,在德能勤绩廉及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是否符合任职要求。对居住社区的考察,重在考察其8小时之外的表现,重点了解其是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参加“亮身份、树形象”活动,是否很好地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通过征求社区党组织、周围群众意见,全面了解其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情况。通过“双重”考察,较好避免了考察失实、民意失真的问题。

4、把好差额票决关,着力解决干部选任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公推票决”从开始就把干部选任的“知情权”、“提名权”交给群众,使区委领导从复杂的人情关系网中脱身出来,特别是在差额票决中,从组织部门按1:3的比例提名常委会差额票决,到1:2提交全委会票决,再到全委会票决出最终人选,整个过程严格按程序进行,没有人打招呼或进行引导,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意愿。另外,在第二次公开选

拔中,除了5名最突出的参选人当选以外,还有两名表现较突出的干部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殷都区充分尊重民意,根据两位同志的不同特点,结合工作实际需要进行了合理安排。其中一位转业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阅历经验丰富,安排到涉农办事处任主任;另一位年轻干部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较高,安排到区机关重要岗位任职,充分体现了区委在使用干部上的灵活性与科学性。

三、建议

1、要妥善处理好这种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与传统的组织选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关系,不能搞“一刀切”,对所有干部都采用这种方式选任,而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最适合的方式选拔干部。

2、要进一步总结“公推票决”选拔干部的经验,完善办法,合理确定其适用范围,规定采用这种方式选拔干部占新选拔干部的比例,并运用到日常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中来,逐步实现“公推票决”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长效机制。

如何选拔、培养和任用班干部案例 篇9

作者:周大昌(益阳市南县教育局)

杜丽(益阳市南县浪拔湖中学)

编导:肖芬(益阳市南县浪拔湖中学)

字幕:探究班级管理的高效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是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片以建立班干部轮流值日制为视角,试图给广大班主任工作者以思维启迪……片头呈现:建立班干部轮流值日制

画面1:绚丽多姿的校园,意气风发的教师,朝气蓬勃的学生。画面突出班主任XXX教师和班干部群体。(配乐:愉悦、轻松)

解说:有人(《班主任》杂志原主编王宝祥)说:做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那么,他不算一个完整的好的教师,只能算“半个”教师;他在育人事业中所作的贡献,就有了重要的欠缺;他所体尝到的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幸福,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然而,用心当过班主任的人大多会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工作是良心的工作,是科学的工作,是艺术的工作。

画面2:杜丽老师骑车进入校门,在车棚停车,上楼,进办公室……

解说:对于南县浪拔湖中学的杜丽老师而言,紧张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她担任九年级154班的班主任,31名孩子的学习、生活、爱好都在心头记着,班级事务成了类似杜老师这样的众多中小学班主任心力憔悴的事情。

画面3:班主任杜教师忙得不亦乐乎的情景:

(1)环境卫生的检查:室外,几个学生在打扫,班主任督促、拾拣;室内,班主任亲自洒水、动手摆放卫生工具。

(2)组织纪律的强调:以周会课班主任强调纪律的形式出现。

(3)“两操”的督促:学生做两操时,班主任巡回督促,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

(4)学生纠纷的调解:两学生出现纠纷,愤怒、失去理智的样子,班主任耐心做工作调解。

解说: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必将心力憔悴,焦头烂额。有人调侃地说:“你想„折磨‟一个教师,就让他当班主任;你要抬爱(栽培)一个教师,也让他当班主任。”难道当班主任就不能轻松愉快吗?就不能享受“懒”的艺术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关键是班主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工作的细心人,要寻找科学的“懒”、艺术的“懒”。画面4:班主任杜老师累得精疲力竭,趴在桌子上,目光在房间里移动。学校《行政人员轮流值班安排表》吸引了她,她显得十分兴奋,似乎发现了什么奥妙。(配乐:高兴、惊奇)

解说:要搞好班级工作,光有班主任唱 “独角戏”显然不行,还必须依靠班级的力量跳好“集体舞”。(解说到此处显现字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行政人员轮流值班的方法这块“石头”,不是可以借鉴成为班级管理的一块“宝玉”吗?

画面5:杜老师上网查阅相关班级管理资料,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并读相关管理的书籍,与学校老教师探讨班级管理中建立班干部轮流值日的方法……

解说:心动不如行动,到底要怎样做好班干部轮流值日制度呢?杜老师开始了思索、探究和求证。经过一些时日的准备,《班干部轮流值日制》在她的心中渐渐地清晰、明朗起来。

画面6:显现《班干部轮流值日制》的打印稿与电脑显示画面,既有方案,又有值日表、值日情况登记表。

解说: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由集权制向分权制发展。《班干部轮流值日制》就是借鉴现代经济社会与组织机构管理经验,移植到学校班级管理的一种教育模式,是适应民主、开放的社会的产物。

画面7:上课铃响,班主任召开班团干部、语数英科代表十人会议。班主任说:“同学们,我们快乐班准备尝试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让在座的每位干部都成为小老师……”,并分发《快乐班班干部轮流值日安排表》和《快乐班班干部轮流值日情况登记》。

解说:“自古成功在尝试”,胡适先生的经典之语对班级管理不是很有启示吗?敢于尝试一种全新的班级管理方式,这既需要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同时也是一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责任担当。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处于休眠状态而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那将会创造一道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画面8:杜老师手把手地教,演示干部轮流值日该怎么做。

镜头一:演示怎样做卫生督查。(1)查卫生整洁状况(2)查卫生工具摆放是否整齐

(3)如何分组组织卫生大扫除

镜头二:演示怎样组织就餐。(1)排队入室(2)排队购饭菜(3)餐后清理桌面、地面(4)洗涤餐具后回教室

镜头三:显现校园幽美的风景及部分校园文化设施。(配乐:愉悦、轻松)字幕:方法引导,现场培训。

解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好班干部轮流值日的方法重在培训干部、引导方法。

字幕:校园生活中的班干部轮流值日制

画面9:班干部轮流值日制体现在校园生活中的情景。

镜头一:到校、早读:学生有次序地进校园、教室,督查礼仪(佩戴校徽、衣冠整洁等)学生认真晨读,值日生督促,布置早读任务,公布到校、早读情况,并填写到“班级公示栏”中。

镜头二:卫生检查:学生打扫,值日生督促、检查。

镜头三:两操督促:学生做两操,值日生督促、检查。

镜头四:就餐:学生有次序进入食堂,值日生督促。

镜头五:进出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学生有次序进入,值日生督促。

镜头六:寝室生活:学生在寝室里整理内务,叠被子,将毛巾、桶子、鞋子等摆成一条线,值日生督促,检查。

镜头七:日清周结:班主任指导值日生从哪几个方面作总结,值日生在教室里小结。字幕:校园生活中的班干部轮值。

解说:社会是所大学校,学校是个小社会。班干部轮流值日制给校园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了,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从实践中增长了才干,为学生日后适应社会打下了基础。

字幕:课堂学习中的班干部轮流值日制

画面10:班干部轮流值日制体现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景。

(1)学习小组的搭建与培训:

镜头一:办公室,班主任对六位小组长说:“你们六个是全体同学推选出来的小组长,将军不能没有士兵,你们应根据成绩情况、男女比例、性格差异等去组合好自己的士兵。在学习中,小组长应热情耐心,充分调动每一个组员的积极性……”

教室,班主任说:“请各小组根据这五个要求(黑板上板写:组名、组徽、愿景、口号、组歌)来创建本组的小组文化。”六个学习小组交流,请一个小组展示。(按韩立福教授的模式展示)

镜头二:显现构建小组的结构图,教师培训小组长的画面。

解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搭建学习小组就是集众人之智,取百家之长的明智之举。当学习成为团队的努力而不是一个人孤单的竞赛的时候,学习本身就能取得极大的促进。

(2)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与展示。

解说:只有百花齐放,才有一枝独秀;只有万马奔腾,才有一马当先。小组合作交流让班级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强烈的凝聚力。

(3)学习小组的评价:

镜头一:主持人在黑板上板写:快乐班周总结会

镜头二:小组长代表评价本组

镜头三:班干部总评一周情况

解说: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保证了合作学习是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了社会性技能、解释说明技能、领导技能。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真是一语破的。

字幕:文化生活中的班干部轮流值日制

画面11:班干部轮流值日制体现在文化生活中的情景。

(1)团队活动的安排。

教室里,值日生说:“今天是四月二十八日,我们快乐班五月份的班团活动是这样安排的,活动主题各组自定,活动口号是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活动要求是选定方案,报告班委,开展活动……

解说:余秋雨教授给文化下了一个最简短的定义:“文化,是一种由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团队活动的开展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之一。

(2)拍摄某组开展“认养一盆花,养护一片草”校园公益主题活动。

镜头一:组长组织讨论

镜头二:组长邀请杜老师参加活动的情景

镜头三:师生给花浇水,给花园除杂草

镜头四:小组成员集体宣传“爱护花草,美丽与我同行”

解说:“养花护草” 美化了环境,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同学们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小小的细节,却有大大的内涵,因为人格浓缩在细节里,大爱浓缩在细节里,学校面貌浓缩在细节里。

(3)拍摄某组进入农村,向瓜农调查“西瓜膨大剂”的事件。

镜头一:组员出发

镜头二:拍摄瓜地,与农民大叔聊西瓜膨大剂到底是怎么回事,开心吃西瓜镜头三:学生上网查资料

镜头四:展示调查成果

解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陈腐观念必须摒弃,要把课内延伸到课外,要把教室延伸到田野,让同学们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吧!

画面12:班主任杜老师实施班干部轮流值日制度的喜悦之情(配乐)。

解说:班干部轮流值日,培养了班干部的管理才能,激发了他们的班级荣誉感与责任心,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班级管理的艰辛。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班集体不仅是组织上的统一体,还是精神上的统一体,班干部在为班级服务时,表现了各自独特的精神风貌。

画面13:再现校园新气象(绚丽多姿的校园,学生佩戴绶带在校门处欢迎师生到校的场景,意气风发的教师,朝气蓬勃的学生)(配乐:愉悦、轻松)

解说:班主任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引路人,是班级教学活动的协调者。科学地、艺术地管理好每一个班级,学校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画面14:轮流值日制带来的新气象:班级获得“文明卫生流动红旗”、“先进班集体”、“演讲比赛一等奖”。(配乐:欢快)

画面15:班主任杜老师和班干部、同学们高高兴兴在一起,喜笑颜开,欢歌笑语,喜气洋洋。(配乐:欢快)

解说:构建班组干部轮流值日制度遵循了“学生主体”的教育观与“体验教育”、“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味到“服务他人”的乐趣,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中逐步成长起来,因而具有科学性。《班组干部轮流值日制》还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要在班级构建起班干部轮流值日制,其基本程序为:一是分析好班情,筛选制定出适合本班的轮流值日管理制度;二是做好宣传引导,让全体班级成员接受这种班级自主管理的新理念;三是抓实干部培训,让学生干部知晓具体的操作要领与方法;四是适时指导、纠偏,注重经常地召集学生干部了解工作情况,做到班主任“放权”而不“弃权”;五是及时总结反思,改进工作方式与工作策略,用平和心态对待成长中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工作差错与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文明、和谐的班风才能形成,奋进、团结的班级团队才能打造。

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问题研究 篇10

丁玉标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希望,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全局、关乎未来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我们党始终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事关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想得很深、很远,抓得很紧、很细,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年轻干部。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严肃指出,培养党和人民放心的接班人,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责任。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难以向革命先辈们交代,难以向党和人民交代,就难以保证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不变色。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与时俱进地推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大规模地培训干部,大力提高年轻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建立来自基

“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解放思想,拓宽渠道,不拘一格。我们要从党的事业的大局和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出发,大胆破除妨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思想束缚,坚决抛弃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和凭个人好恶选人等种种陈旧观念和错误做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年轻干部。既要清醒地看到他们的不足和缺点,更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既要看年轻干部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更要看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既要看工作实绩,更要看廉洁、团结和作风方面的情况;既要看平时的表现,更要看关键时刻能否经受住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做到讲台阶不抠台阶、论资历不唯资历、看学历更看能力。要把群众公认贯穿培养选拔的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把在群众中有没有较高威信,多数群众是不是认可和拥护,作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把那些群众公认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有实绩的优秀年轻干部大力选拔起来。

(三)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加强培养教育。年轻干部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同志缺少对党的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的真正了解。因此,要引导教育他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展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完善和改进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形式和方法,采取下派上挂、养其专业思维。二是“党校+基地”模式。在全疆内外建立八大教育培训基地,注重对年轻干部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如:在山东潍坊党校建立培训基地,由当地专家教授讲授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利用援疆资源在龙岩市古田县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基地,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在县内大丰镇万亩机采棉合作社建立培训基地,帮助年轻干部熟悉和掌握新型土地流转形式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三是“党校+实践”模式。坚持把年轻干部培养与岗位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将下派挂职锻炼作为历练干部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基层一线岗位上锻炼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近三年,已选派64名县直机关、部门年轻干部到乡镇、村(场)、社区挂职锻炼,选派4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县信访局挂职,筛选19名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到援疆省市培养。坚持“挂用结合”,即对到乡镇、社区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成熟一批,提拔一批。

(二)强化竞争“储”。注重引入竞争的机制,开辟多种渠道,发现、储备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一是公推公选优秀年轻干部。打破身份、资历、学历等界限,通过广泛推荐、科学比较、综合评价等步骤,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后备干部。对入库年轻干部实行重点培养、跟踪考察,扩大年轻干部选拔基数。二是梯次管理分类培养后备干部。按照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个人能力、岗位需求、结构要求等将后备干部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梯次,实行梯次管理,形成既有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应用型”人才,又有面向中远期的“储备型”人才。按照党群、经济、科教文卫、政法、农林牧等类别,实行分类培养。同时,强化动态管理和跟踪考核,对培养效果不明显、年

求全责备的思想,形成了择优选才机制,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全面畅通选拔年轻干部的渠道。2010年以来,共公开选拔干部2次,公开选拔科级干部15人,其中年轻干部8人。

(五)严格要求“管”。针对年轻干部既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期”,也处于容易犯错的“危险期”,呼图壁县建立严格的教育、管理、约束和奖惩制度体系。一是定期汇报制度。年轻后备干部定期地向单位“一把手”和组织人事部门书面或口头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学习状况,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二是定期谈话制度。县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年轻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给予指导,及时“纠偏”。三是定期考核制度。推行年轻干部常态化考核,每年公开、民主地对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考核意见,存入干部成长档案,并在年轻干部中进行横向比较,为优秀年轻干部的及时发现、快速成长提供条件。

三、年轻干部培养和选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拔年轻干部的视野不宽,渠道不畅。闭关自守,画地为牢是影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主要障碍。过去在选拔干部上,习惯于在熟悉的人中选人,在领导身边选人,在本单位、本系统选人,选人的范围窄小,甚至有时觉得无人可选。

(二)用人观念陈旧,缺乏胆识和气魄。具体表现为:“不放心、不放手、不放宽”这三种心态。不放心,就是担心年轻干部缺少经验,怕一旦用人失误,会造成影响和损失;不放手,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牢固确立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的观念。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胸怀一定要宽广,牢固树立事业至上的观念,确立选人、用人、育人是领导者一种责任的观念,要敢于使用比自己年轻的干部、比自己能干的干部,甚至是反对过自己的干部,只要是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就可以选拔使用。

其次,要用时不我待的心态对待年轻干部。使用干部与高经济建设一样,也有个机遇的问题。用干部要用当其时。一个人的才能发展过程就像一条抛物线,处在上升阶段,特别是发展到“最佳时期”,他的精力最充沛,创造力最强。这时,领导者如果能及时重用就能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获得较高的用人效益。如果错过时机,这个干部就可能会碌碌无为,平平凡凡地过一生,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要有唯恐埋没和耽误人才的惜才、怜才之心。选拔干部要讲台阶、论资历,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必需的,但要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奖历而不唯资历。如果台阶过细过繁,太看重资历,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对看准了的苗子,要加大培养力度,要实行小步快跑的形式,对特别优秀的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

再次,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年轻干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一个干工作的干部也不可能没有失误,用干部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牢固确立“领导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出题目、组织专题调研以及每年一次的虚拟性全县工作思路务虚会,帮助年轻干部想大局、议大事、出思路。把课堂教学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学员对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理论思考的能力,通过经常举办诸如知识经济、社会管理知识、招商引资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一系列双休日专题知识讲座,组织学员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研讨,拓宽年轻干部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既加深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又提高学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每年分期分批安排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高等院校接受培训。

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工作水平。下基层锻炼和多岗位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使年轻干部的加速成长,在实践锻炼上应加大力度。要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特别是环境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推到重大任务第一线去,让他们在现实的风浪中经受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把年轻干部选送到基层去锻炼。坚持每年从县直机关选派一批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适时选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上挂锻炼。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外省、市和援疆省市锻炼。培养他们高层次交流能力及把外地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与县域实际相结合能力。抽

1得失,不顾党和人民利益,甚至以权谋私的人;那些只说不做,弄虚作假,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的人;那些拉拉扯扯,热衷于跑官要官的人;那些无中生有、制造矛盾、吹嘘自己、打击别人的人,决不能选拔到领导岗位,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要坚决调整下来。二是要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全面考察。要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否知人善任,作风民主;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处理复杂矛盾、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否具有担任更高层次领导职务的发展潜力。特别要更加注重对年轻干部德的考察。三是要注重工作实绩。要看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既重视当前,又考虑长远,勤奋工作,注重实效,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四是要坚持群众公认。要看他们能否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否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个别谈话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中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过硬措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任务要落到实处,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有一点硬性要求,要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一是定方案,列名单。即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名单,特别是适合担任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干部名。二是铺台阶、搭梯子。要切实解决目前领导班子中正职年轻干部少的问题,重视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选拔。对于新进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作为一把手人选培养的,应当适当往前排,也可以直接放到副职岗位上。调整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实行进出同步,也可先

3要探索建立直接选用优秀年轻人才的“绿色通道”,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要实行目标管理,把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长效机制来抓。各级党委要按照上级有关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规划要求,定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规划。要根据不同类型班子的特点,着眼优化年龄、文化、专业、气质、智能等方面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要抓住各种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把优秀年轻干部推上领导岗位,做好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工作。班子换届时,优先选配年轻干部;职位空缺时,优先充实年轻干部;班子调整时,优先配备年轻干部;机构改革时,优先安排年轻干部。推荐的任用意向也不要很明确,大范围的无明确目标推荐,力争把优秀人才都网罗进来,成熟的马上可以提拔使用,目前还不适应进班子,但有培养前途的可以列入后备干部队伍。推荐的范围可以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团体(妇女干部、党外干部)、一个群体(80后干部),也可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二是要加大公开选拔干部的力度。公开选拔干部是促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形式,公开选拔干部工作要制度化,常态化;选拔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是一个单位的副职领导干部,也可以对一些部门正职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可以面向更大范围进行公开选拔。三是要加大竞争上岗的力度。通过竞争上岗,可以使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为年轻干部建功立业提供了机遇。要逐步形成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职位竞争上岗制度化。

三是要激活干部队伍,促使干部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经济工作要不断攀登新台阶,干部队伍必须始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介绍下一篇:学校捐款倡议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