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14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1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

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思品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其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诙谐幽默的思品课是最快乐的,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在《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中,在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后,我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听了这几个故事,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通过讨论,学生们对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照顾老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则小故事,让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语言创设、语音视频创设、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小故事,及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真实事情,体会父母无私的爱。通过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争论、比较中主动积极地学会了新知识。提高了思品课堂的有效教学。

思品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冷落,贬低发展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2

一、教师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主、教师为主”是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 学生只听教师的讲解, 学生自己的头脑好像生锈一样无法思考问题。课堂气氛较差,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 教师怎么讲都没有用。要想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 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在备课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钻研教材。 (2) 以学生为主,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 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事情做出假设, 并做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究。在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善于收集生活中的事例。

二、注重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 教育起源于生活, 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1. 新课导入生活化。

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这样,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 大部分源于现实生活, 但有的仍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有的道德形象让学生有望尘莫及之感。因此, 我们依据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规律和教学实际, 对部分教材进行生活性的转化, 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3. 教学形式生活化。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深受学生的喜爱, 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 教学活动生活化。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 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 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 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活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5. 课后实践生活化。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 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 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

三、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思想品德教师要和学生和谐相处,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关爱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教师平等对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基础、经验等方面理解和宽容学生, 允许学生的失误。

四、以情育人

1.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 找准激情点。

在思想品德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 而且在不同的年级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要求。有些体现得比较明显, 而有些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激情点就是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 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找准激情点, 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 产生动机, 形成信念。

2. 创造情境, 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尤其是青少年情感的产生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联。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 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悲痛的感觉。

3. 积极引导, 体验情感。

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些道德观念, 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 必须借助于情境教学, 产生情感体验, 才能理解和掌握它。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贯穿情感教育的线索, 并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情感体验, 使之与教育要求相适应。

4. 注重实践, 深化情感。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 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 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 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五、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

思想品德课利用多媒体教学, 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材料, 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课件中, 有条理地把文字叙述和图像情景结合起来, 使学生积极参与、探讨, 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六、以实践为标准优化学习评价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应该是通过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 反映出其道德认识。因此, 实行实践化教学, 需要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和优化, 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关心生活和社会程度, 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和对社会的关注等。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3

1、上好“聊天课”。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并且现在学校都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课堂上爱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点题外话,老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我就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针对具体问题再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很多同学告诉我,这样的课应多上几次。

2、上好“小品课”。小品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在初一思想政治课中偶尔上上小品课,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

3、上好“辩论课”。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为了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搞过几场辩论课,同学们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4、上好“讨论课”。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明晰。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某一观点,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有时,以当堂课内容为中心,让学生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说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5、指点学生自己上课。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理解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讲台当小教师把它讲出来,讲前,从选题到组织材料,到讲法,精心指点,讲后认真评价,拾遗补缺,概括总结,这样的教与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分享到自己验证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除此之外,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观看爱国主义录像片、故事会、角色扮演等等,每个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把握。只要我们有的放矢,总会事半功倍的。

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篇4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他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的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修养、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逐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当今的教学改革,从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际,结合初中生的特点,针对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双边关系,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阅读、新授、讨论、训练的四步曲教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阅读

阅读就是通过眼睛这个感官接受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信息是通过眼睛看这条渠道进入人的大脑的。这条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可见,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属文科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且教材内容并不深奥,许多概念、原理等学生读后一般都能理解。一旦不读,那效果就完全不同。真是“书读百遍,词义自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搞好阅读这个环节呢?

设计焦点问题来引导。初中思想品德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从页码上看,最少的四页,最多的九页。重点、难点也都贯穿在其中,如果能反复阅读,重点、难点也能领会,但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内,不但做不到精读,就是反复阅读也不可能,往往只能是泛读,一目三行或许一目十行,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较多的教学内容,并且有一定的阅读效果 ,最好是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如我在 教学修订本初二思想品德,第十课《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义务》第一框,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时,我在基础相同的不同班级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一个班让学生自由阅读八分钟,学生自己找出问题,之后围绕教师的问题回答。另一个班围绕教师设计的焦点问题来阅读,时间仍八分钟,问题是:“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的统一真的那么重要吗?它应包括那些方面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结果:前者时间到,学生能提出问题的很少,并且问题能抓住重点的不多,大部分的学生脑子里仍是一片空白,还没理清头绪。而后者时间到,大部分学生都能切中要害找到答案,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经掌握了近一半。从中不难看出,对于我们没有多媒体教学的穷山村中学,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较多的内容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焦点问题来引读还是较为适宜。

二、新授

新授就是教师把新知识系统地讲解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的新授是否清楚、科学、合理,主要来自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备得好、准备充分,授课效率就高,反之亦然。教师的讲授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时间适当。不少文献资料都提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说归说,真正落实还是不容易。课前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往往把一节课时间大都化在对教材的烦琐讲解上,出现了“连讲几节放一边,考前复习再见面”的错误方法。笔者认为:正确的新授课时限应是本节课的五分之二左右。人的大脑其实就是一部活的机器,也有疲惫的 时候,因此,把握效率最佳的一至二十分钟时间进行新授,远比一节课四十分钟的####讲解,学习效果要好。

2.方法得当。教师在备课时,教什么内容已是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则是教学方法。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笛卡尔也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象瞎子一样盲目摸索”;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得更深刻,“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 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这种才华。”方法问题如此重要,我们教师怎能置之不理呢。就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教师应该进行斟酌。如:新授识记的概念、原理,最好用“读书指导法”和“讲解法”,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新授理解的重点、难点,最好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授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最好用“参观法”和“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的能力。等等。无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在某一次教学中,也不可能只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着教学。归根到底,教无定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5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为此,必须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学;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通俗理解,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取得尽可能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其核心内容应该是“人”,即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更新思想品德课程理念,充分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是课程标准的内在精神,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精神和基本理念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具体化。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先进的思想品德课程理念都来自成功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合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

课程观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观不像旧课程观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与全面发展。新课标思想品德教材版本较多,但都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从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转变,从过去传授文本到学习文本,强调师生对话,注重育人功能和道德学习向道德实践转变。

教师在上课前要专研教材,把握教材主要内容和特点,对教材进行分析加工,合理使用教材资源,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尽量符合学生实际。就现行人教版来说,所选内容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吻合的,按“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编排,内容详实,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好素材,基本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能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

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圈等不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自己收集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素材,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就能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如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七课第二框,其中有一个表格,要求学生收集全班同学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后填入表格,交给学校领导作为参考。这一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科学地认识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全面地了解学生。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水平,要有针对性;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认真的取舍,创造性组织教学内容。所以,作为教师,在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生活背景等。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衡量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标准。

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仍采用过去的传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的话,肯定引起学生的反感,没有多大的教学效果。二要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灵活采用诸如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要根据教材安排,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多媒体动画、表演课本剧、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四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严格要求,教会探究。

参考文献:

[1]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素质教育

教育不仅是促进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关键途径, 注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能够真正实现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建构意义。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实际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这三个角度, 对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一) 在教材之中融入生活信息

教材是指导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向和依据, 因此要想落实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必须重视教材的作用, 在教材的整个编纂过程中需要作者以及相关学者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进行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将教科书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结合, 以此来实现教材的与时俱进。这能够有效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 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小, 因此为了丰富课堂内容, 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进行问题的设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 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 将实际教学与生活经验相融合

生活化教学模式之所以备受广大教师的重视与青睐, 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从学生主体出发, 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活动。初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 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 通过列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并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案例, 能拉近学生与课堂和课本的距离,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二、重视课堂教学组织和形式的生活化

(一) 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式教学是落实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感知具体情境的过程中了解一定的思想政治知识。这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 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之中掌握知识的精髓, 从而更好地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

(二) 注重开展生活化的活动

生活化教学模式以实践为核心, 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完善学生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该科目教学时, 既需注重一定的理论常识, 又需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体验之中加深对思想理论知识的认识, 并将其更好地落实在实践中。首先学校需要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比如有关思想政治常识的知识竞赛活动, 这能充分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则需注重第二课堂的拓展, 通过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教学形式。

三、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一) 注重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出发点, 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但是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之中则需要注重教学评价主体的转变。应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评价的机会和平台, 给予学生和家长更多的话语权, 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对教师的期望。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信息反馈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二) 注重评价的公平公正

教育公平是素质教育和生活化教育的宗旨和原则,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需要教师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业情况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 以此来保障评价的公平公正性。另外教师也需保障评价标准的合理和科学, 既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业状况, 又需要关注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三) 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

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主要是指教师要避免过度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生理状态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变化, 教学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在之前一段时间内的具体表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侧重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结果背后所反映的其他信息。

四、结语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篇7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

一、关注生活实际,抓好教学活动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很好。

1.课前查一查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笔者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课中多参与

游戏是人的天性爱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笔者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3.进入情景,以情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笔者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4.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走创新之路”一课新课导入时,笔者首先投影了以下一段材料: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同时还存在高产值低附加值的经济现象,如一些企业生产的DVD产品,出厂价格35美元,但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13美元,生产成本21美元,企业得到的利润仅为1美元;一只价格75美元的MP3,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21.5美元,生产成本52美元,企业得到利润仅为1.5美元,这一现象被人称为“一美元经济现象”。学生阅读完材料后,让他们思考材料提供的“一美元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

5.开展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讲授“搭起创新的桥梁”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进行创新必须培养求异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认识,笔者便请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比如用6根火柴,搭出4个三角形,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悟到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意义。

总之,广大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e]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8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 李慧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标准建构的基础。我们教学的对象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认识事物比较感性。我们只有将抽象的理论化转为生活常识,才能让他们喜闻乐见。作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以新课标为指导,回归生活,用真实生活来补充、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课程,教给学生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这样既吸引学生,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所学知识,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并力求在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引入案例是一项能有效提高教学有的措施。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们究竟该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

一、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而学生在底下听课或者做笔记的单向传授知识的府谷县2016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上课模式比较单一,没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入,不利用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常常会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倦意而无意去认真听课。

其次,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对课本上的固有知识进行讲述和传授,而很少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不能联系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缺乏一些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实际热点案例,从而会导致学生总是感到很空洞,没有实际的体会,不能有个实际的认识。

再次,传统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往往都是一切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过度看重考试而忽视了人文教育与实际热点的教学,只会让课堂变得十分功,学生就只能在课堂上死读书而无法将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这对学生真正学好和用好初中思想品德是十分不利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适当在教学中补充教学案例

我们都知道,初中思想品德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有着密切联系,他所包含的法律、经济等各项板块的内容都是在向学生传输一个社会生活准则。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要列举一定的案例进行与书本知识的结合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对所学知识有个具体化的认识,做到心中有谱。府谷县2016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例如,在讲到《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时候,我会在课堂上列举一些社会中重大违法犯罪的案件以做反面教材。就拿***违法受贿、滥用职权、泄露国家机密的案例来说,其有力证明了我国反腐败政治的严厉性,也告诫了所有人,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的。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入,学生就能很好的明白课本上有关法律的知识,了解其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列举的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中,能否通过课堂上的一些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成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对这门课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中所列举的实例需要经过慎重选择,要从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一个吸引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很好的激发起学习兴趣,二来还能很好的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使得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得到明显的提升。

例如,在我一般进行案例导入的时候,比较倾向于列举一些简单相对轻松的事例,而不会去选择一些较为沉重的重大事故,如天津的爆炸事件等,因为这样的事例不仅不利于学生情绪的轻松稳定,而且往往会引发学生超出课堂知识讲述范围的思考。而讲一些相对影响较小,可以调侃的案例时就能很好地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很投入到府谷县2016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话题中来。如讲到《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可以适时列举一些网络上的诈骗案例,这个也是学生平时比较关注的,所以就会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思考,有效地保障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导入案例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多采用一些新颖的手段来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多让学生去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他们不但很好的切身参与到课堂上来,还能有助于他们思考的投入程度,他们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例如,当我讲《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节内容时,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关话题的讨论,让他们思考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公平的现象,然后让他们选出小组代表上台讲述一下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好地在讨论对这一问题和现象进行透彻地思考分析,从而有效帮助他们将课本上所学到的内容联系并运用到社会热点案例的解读上来,让他们学以致用。

4案例需要贴近学生生活

除此之外,为了能有效展开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师应在案例的选择上做到贴近生活,而不能与学生的自身认知能力相差太远,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才会有一个深府谷县2016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入的认识,也能找到具体的,自己所熟知的实例来作为参考。

例如,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我在学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四项消费原则的基础上,为学生分别列举相关原则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让他们将理论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本身。

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能只顾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通过案例的对比结合讲解来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学好本学科,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骆思福,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下旬刊,2015(16)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9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有以下四点

一、精选案例。案例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到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案例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不但不必可少,而且还决定着实施效果的好坏。因此,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精致、简练、具体、真实、富有时代感和幽默感,并且适合学生特点,学生比较感兴趣,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设计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能反映时代特色,要有典型性和说服力,难易适中。

(一)直接从课本中选取案例,方便适用。如在教学《享有财产继承权》时我选用课本中的案例:王教授有一儿一女,自己单过。老伴去世后,得到女儿、女婿精心的照料。儿子、儿媳则显得十分冷淡。王教授对于女儿、女婿数年如一日的关爱十分感激,于是立了一份遗嘱,将自己购买、居住的两居室楼房留给女儿,并作了公证。王教授病故后,姐弟俩为继承父亲的遗产发生了争执。姐姐坚持按父亲的遗嘱处理遗产,弟弟不同意,起诉到法院,要求与姐姐均分。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学生就很容易弄清我国继承法的两种继承方式和有效遗嘱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查阅资料收集案例,针对性强。如初二思想品德课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我选的案例是:某消费者夜间到公用电话亭打长途电话,被多收了1.2元。该消费者通过多种途径,均未能解决,最后向人民法院起诉。几经周折,最终胜诉。对此,人们反应不一。有的人认为,“一块二”的官司不值得打。因为既费钱又花精力,只为区区1.2元不值得。1.2元的官司,到底值不值?为什么?学生通过这一案例的讨论分析,既了解了维护权益的途径,又增强了维权意识。

(三)从电视、网络上搜集案例,直观鲜活。还如《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将小品《打工奇遇》片段搬上课堂,学生立即兴致高涨,教师适时点拨:“赵老太打工的酒楼,180元

一杯的“宫廷玉液酒”其实是……80元一盘的“群英荟萃”其实是……”这样,弥补了思想品德课内容、形式单一的缺陷,调动了学生的其它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致。

(四)学生自己编案例,事半功倍。学生自己举得案例比较适合学生口味,能事半功倍在教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时一位学生编了这样一了案例:15岁的留守儿王小新,刚读初三因上课纪律差,不做作业,经常被老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让他辍学随父亲外出打工。但他大多数时间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还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一记者为抢新闻,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及表现在报纸上进行了登载。通过这一案例设计,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轻松的学到知识。

二、呈现案例。这既可在讲授知识之前,也可放到讲授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块知识时呈现,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呈现。常用的呈现方式有:

(一)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分文字案例;

(二)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黑板上;

(三)教师口述或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中的内容;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

(五)利用即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学生自己表演案例;

(六)用活动的形式模拟再现案例,如小品、短剧表演、记者采访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受。

三、分析讨论。要控制好课堂教学中的分析环节,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便于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活性,在互相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入领会和把握,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分析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分析。(1)先快速的阅读一遍案例,了解其大意,然后再仔细阅读一遍,确定案例中哪些材料较为重要。(2)分析案例材料、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练习本上写下关键性内容。(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二)小组合作。具体做法如下:(1)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人数一般以2—4人为宜。

(2)在上述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简介自已所作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3)针对不同的见解及存在的疑难,谈谈自已的见解。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规定时间,以提高效率,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学习和探索。

(三)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各组交流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事例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概括起来,交流方式主要有三种:(1)辩论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能够引起较大争论的问题进行辩论。(2)宣读分析报告式的交流。这种方式让学生扮演主讲人的角色,来接受其他同学的咨询,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推理性的事例。(3)角色扮演式的交流。这种方式让学生模仿事例中的情景,挑选一些学生分别扮演事例中的角色,解决事例中的疑难问题。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情节比较复杂、角色分工较为明确的事例。其实,在全班交流中,经常是两种甚至三种交流方式同时使用。

在分析环节中,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做好笔记,它既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又可在自已发言时,避免重复别人的观点,还可为日后的回顾保留有关的信息。教师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概括、提升,对回答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存在的不足或问题给予弥补。

四、总结指导。一个案例展示讨论之后,一定把案例体现的观点、规则、规范落到实处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反思提炼,向更深层次思考。在讨论中学生提出的想法有的客观正确,有的幼稚偏激。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加以引导、点拨,做认真细致的总结。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重难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时还需要对案例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当然这既不是标准答案,也不是大家发言的简单罗列,而是使教师自己的分析在合乎逻辑的情况下,能有所创新,让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认识能进一步扩展、升华。同时让学生在方法论方面再受启迪和提高。教学实践中应经常在案例课后布置学生写相关的小论文。

实施案例教学法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要典型。不是越多越好,注重要精,切合教学目标。围绕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材。问题本身有较强的思考性,最好有一个两难情景,可引起学生深入思考。

(二)展示案例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案例展示以后,还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问题,如讲未成年人保护,我们还可以设置正反两方面的问题。以多种方式如图片、文字材料、音频材料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到有变化。

(三)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归纳,一个案例展示讨论之后,一定把案例体现的观点、规则、规范落到实处,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

反思提炼,向更深层次思考。把自己得出的观点做好笔记。可用多种方式总结,如矫正性总结、纲要信号性总结、强调性总结、激励性总结等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篇10

思想品德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和时代感,因此,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注意把握好时代脉搏,用自己的感情、品德与个性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与他们心灵交融。只有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只有与学生平等相待,才能和他们融为一体,只有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正确地去引导他们走在时代的前沿。

政治学科枯燥乏味,很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旦把握不好,必然是人微言轻。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核心,进行人性化实施,才能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1.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让我们教学顺应形势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教学生懂得尊重和信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2. 把握好知识的要点。结合时政努力拓展学生知识面,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参与国际国内大事的讨论,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只有把课堂教学、时政教育、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虽然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思想品德课,但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却十分热衷。如何才能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民主意识、表现欲望越来越突出,他们对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需要我们提供合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我们可以设定“时事评论员”,针对本周内国际国内大事发表自己看法。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机会,又能使学生敞开心灵之窗说出心里话。此时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以学生思路的开拓者和引导者的身份,给以适当的点拨,这样十分有利于帮助学生弄清事实真伪,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

二、结合思维特点,创设生活情境

思想品德教学归根结底是思想教育。初中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受到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时候很难抵制外界的不良诱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导,充分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生活实例,帮助他们学会明辨是非,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或者采取模拟现场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体验人间的真情,感悟生活的美好。

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思想品德教育脱离了社会生活,教育的效果很难得以实现。故此,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正确地去引导,还应该带领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这对于学生公德心、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素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在于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培育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宗旨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和谐统一,让他们成长为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住热点焦点,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指导自己的行动,真正实现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篇11

一、用罗森格效应创造奇迹

“罗森格效应”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格尔和雅各布森的一项心理实验。他们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是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研究者发现入选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未入选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更强,与教师相处更加融洽。研究表明,教师的强烈期望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人格健全和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更多地担当了育人的重任,思想政治课老师对罗森格效应的应用更要烂熟于心,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的教育创造更多的奇迹。尤其是对班上的差生,教师决不可有丝毫的歧视,应千方百计用赞美、信任和期待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斗志,帮助他们不断进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90%。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用欣赏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学生,用聪慧的眼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信任的灯去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我校地处县城,但收的学生多半是近郊农村的。农村学生不爱回答问题,课堂非常沉闷,这是老师普遍头痛的事情。思想政治课抽象乏味,学生更不爱回答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学中,我除了运用其他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还特别研究了罗森格效应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比如与生活联系紧密相对简单的问题我鼓励差点的学生回答,告诉他一定能够答好,并鼓动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差生开始腼腼腆腆、语无伦次,但多锻炼几次后,他们就从容了、流畅了,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变得有条理有深度。然后课上或课下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表扬,差生转变特大。离生活远相对难点的问题,我鼓励学生举手回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差生都踊跃举手,优生就更不敢落后了。去年,有一个学生毕业时送我108颗幸运星,打开一看,全都写着同一句话:“老师,您创造了一个奇迹!”

二、用鲶鱼效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沙丁鱼被捕捞后很容易死去,渔民们每次捕鱼,就有意识地在鱼舱中放上几条鲶鱼,让沙丁鱼紧张,不停游动,就可以避免沙丁鱼窒息死亡。这种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群体是没有竞争力的,教学时也需要培养几条鲶鱼,为学习营造一个适度紧张的氛围,激活竞争机制,增强竞争意识,让“比、学、赶、超”成为学生学习常态。在班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时事知识抢答赛、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口中学会知识,提升能力。比如,教学《合作与竞争》一框,教材中有一则“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人合作的材料”,多数学生看后得出结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与人合作”,可有几个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有些事不需要与人合作也会成功,其中一个优生列举了大作家莫言没和人合作仍然获诺贝尔奖的事例反驳大家。先前许多学生都没有深入思考,这下可好了,一听都认为有道理,随声附和。为了明确结论,让大家心服口服,我组织两方学生辩论。经过一番激战,最后少数学生舌战群儒,缜密地分析了莫言的作品虽是他独自完成的,但他的作品是借鉴和创新别人笔法的结果,是出版商出版的,是别人把它翻译成多国文字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他的成功离不开与人的合作。结论明晰了,学生们心服口服,明显感觉到部分学生的进步。问题本来可到此结束了,但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的一个关键:经过辩论后你有什么感受?问题一抛,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要和优秀学生比肩,后来居上。这一刻,我才笑了。

三、用刺猬法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刺猬法则源于一则寓言:两只刺猬由于寒冷而挤到一起,可因为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只好离开一段距离。可因为实在寒冷,无法抵御,它们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于扎到对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刺猬法则”,其实质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师生之间必须要有良好的关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但师生关系太近,学生毕竟是爱犯错的,容易给教育教学带来尴尬。比如我刚教书的时候,一心只想和学生搞好关系,交真心朋友。可不久,一个和我关系很铁的学生上课睡觉,我管又怕他说我不给面子;不管又无法向其他学生交代,我好左右为难。最后思索再三,还是下定决心批评了他,可以后他就和我疏远了。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我好困惑。突然有一天,在一本书上读到刺猬的寓言故事,我才恍然大悟,师生之间不能太过亲近,应有一段心理距离,叫“亲密有间”。

后来我本着“刺猬法则”和学生交往,很好地把师生感情定位在“亲密有间”上,果然教学顺畅了许多。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师生共舞的大舞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这些年轻的心灵,让心理效应为他们的人生搭建起飞的平台。

参考文献

[2]杨彩虹.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内江科技, 2006.02.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篇12

江陵县资市中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提高学生教学质量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的新难题。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构建初中思想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是势在必行。

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指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在老师教与学生学这方面对教师和学生有新的含义。.一、构建思想高效品德课堂要求教师改变教与学的模式。

高效课堂是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是双方共同努力完成。教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要不断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传统教学教师注重传授课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做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是传授课本知识,而是通过教师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同时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能力提高。

教师要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学生感觉知识枯燥,再加上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又比较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情境,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新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如采用图片、游戏、表格、多媒体等直观、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材,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将时事政治的材料,现实生活材料运用多样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来,效果更加明显。这样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淡化教师传统的精心讲解,鼓励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认识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看一次考试分数。教师应通过书面考试、考评、鼓励、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记录等方式,灵活地评价学生,充分体现评价的指导性、激励性、尊重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地自学、合作、探究。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二、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建立起真正教学相长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是学生,教师仅担当教书的职责,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知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彼此孤立、机械,教师只有通过考试、作业检查学生,体现不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导致教师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学生为识记知识而被动听。为了应试考试只有加重负担,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打造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转换彼此的角色,做到该为师时做教师,该为“生”时做学生;学生做到该为生时做学生,该为“师”时当老师。彼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地转换角色,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在理论知识的预设环节让学生大胆搜集信息,互相交流;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生成,师生共同求知,教师教学生,学生教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交流。这样的师生关系很显然既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共同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环境的模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需解放学生,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一起合作、探究。为此,师生要共同创设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也能为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提供有效支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形式能有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多项互动的交流,增加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交往和互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如在讲解《身边的诱惑》的有关知识时,我就事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到同学中去采访身边的诱惑,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分组交流、展示,大胆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操作,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参与社会实践,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觉这样的课堂很轻松有趣。可见,师生创设探究合作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才能搞好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我想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就一定能够实现。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创新教学 篇13

一、课堂上角色互换, 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大多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戏”, 学生在台下“听戏”。教师的表演结束, 课堂的内容也就结束了。这样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主导着, 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记, 长期下来, 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 一心等着教师讲解, 这对学生的学习很不利。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 是枯燥、没有活力的课堂, 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烦, 因而很难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所以, 教师在教学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 一定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当中。

创新的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应该学会角色互换, 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适应不同性格的学生,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敢于挑战教师的答案。教师不再是“演戏”, 而是指导学生这群“演员”来演好教学这场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其中, 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 这样就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现在的社会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学生接触到电子产品和网络的机会也多了, 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契机, 让学生课后去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 并整理写出书面的材料, 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指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并对这些知识详细讲解, 针对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代表性的思考题, 让学生在课后加强训练。

因此, 创新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自己去主动思考、总结和创新。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营造创新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开心学习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指出:学科的教学要将学科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通过课堂看世界。教师要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以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为踏板, 去探索更多的教学内容, 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探索教学内容的来源和去向, 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注重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如今的教学则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锻炼学习的技能。教师应该创造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 所营造的创新教学情境, 得立足于课堂的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 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切入点, 或者借助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以视频、音乐和图片的形式, 来导入教学内容。另外, 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品或讲故事的形式再现教学内容, 这样的创新情境, 能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创新课堂同时也是充满魅力的, 不再像过去那样枯燥乏味, 学生的思想情感也会得到很好的表达, 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改善, 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的质量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贯彻。

三、革新传统的教学手段, 让色彩走进课堂

如今的社会, 科技高速发展, 信息的传播也变得更加快捷, 这对广大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新教学理念的提出, 引起了思想品德教学上很多大的改革, 新课改的教学宗旨是教师引导学生, 让其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 这就确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展现出来有利于学习的相关因素, 来促使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先进的设备开始走进课堂, 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使得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学生、黑板、课本之间的互动, 而是课堂上增加了很多色彩, 不再是先前单调的颜色。运用这些教学设备, 可使一些教学内容以视频、音频、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 其理解和接受能力也能得到加强。这样的教学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因而更能吸引学生, 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高效理解, 学生学习的氛围变得多彩, 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 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调动。

现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广泛, 教师可以通过浏览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 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这样通过查询一些最新的科技和时政信息, 学生的搜索信息与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就会更加地了解这个社会, 增加对社会的洞察力, 以便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视野也更为开阔,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浅谈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14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实际生活;教学创新

一、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回归现实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门很注重人文素养的学科,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传统的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书本回归实际成为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以后更好地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要注意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回归实际,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有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知识来引导实践的开展,用实践来检验知识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注入新的课堂元素

现在的学生都是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白纸黑字,对于信息化的追求变得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注入新的课堂元素,不断创新课堂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以此满足对于信息化的要求和完善知识储备的需要。

在讲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设备来进行课文的讲解和展示。比如,在进行九年级的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教学时,我会先让同学们了解一遍课本知识,然后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视频,用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大团结的景象,培养爱国情操。用饱满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书本中蕴含的深刻思想,融入到这种学习的氛围中,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必需手段。它能够更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的知识。

三、运用小组交流这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思想品德教材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教学不再只是学习书本中的简单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索课本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感受书中所要揭示的深刻内涵,了解这本书的用意何在,这也是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要求。所以思想品德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加深对于教材的理解,用生动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于课本内在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同学们协作的意识,在互相激励的讨论中提高对书本内容知识的领悟能力。

例如,学习“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一章节时,我会先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所包含的几层内容,再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一遍。为了激发同学们共同学习的热情,我就让同学们自己发挥聪明才智,把这一章的内容编排成一个小剧本,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以自己对课本的领会去营造一个“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氛围,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故事。

这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極大的激发,学习热情高涨。同学们出于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到新鲜和好奇的心理,积极地加入到小组故事的表演和学习中,探讨长辈和晚辈各自应该充当的角色。同学们各就各位,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扮演“父母”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其健康成长。扮演“孩子”的同学要用合适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让“父母”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同学们的表演极其丰富多彩,真实地还原了家庭中人物的内心,真正达到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效果。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会尊敬长辈、孝敬老人都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这样的课堂气氛很自然很活跃,帮助学生开启了智慧的大门,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运用小组交流这一教学方式去开展教学,是增强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教学的真实目的。

四、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老师所起的作用

在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很注重让学生发挥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自由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在我看来,这并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发挥,老师在课堂上就似乎充当了可有可无的角色,教学中的弊端就有可能暴露出来。这些孩子受年龄和人生阅历的限制,所掌握的知识点和见解难免会有不全面的地方,如果不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就容易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候,老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把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更要充当孩子的引航灯,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与学生积极交流,不仅是受同学们欢迎的好老师,更是孩子们的朋友,真正起到作为思想品德老师应有的作用。

总之,思想品德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把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把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真正结合起来,发挥思想品德真正的作用,唤起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创新中促教学,促进教学水平实现新跨越。

上一篇: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技巧下一篇:惊喜不断的儿童节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