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共10篇)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1

①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②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③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④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⑤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⑥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⑦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⑧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⑨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⑩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1.选文前4句话,作者从两个方面阐明了文学的内涵,试做简要概括。(每条不超过8个字)(2分)①□□□□□□□□②□□□□□□□□

2.仔细阅读选文⑤~ 句,简要概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每条不超过4个字)(3分)

①□□□□②□□□□③□□□□

3.纵观全文,简述“高智商的野蛮人”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有关语段,完成1~5题。(共11分)

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用简明的句子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2分)

须臾()履()行

3.“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诺曼底”号沉没前,哈尔威船长完全能救出自己,但他为什么不自救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摘录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星》一文,完成1~9题。(共22分)

巴金

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 B 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 C 了。

1.本文作者巴金,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散文集《________》等都是他的代表作。(2分)

2.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

A.哀诉赞叹润湿B.哀诉凄切闪亮

C.欣喜凄切润湿D.欣喜赞叹闪亮

3.在我们学过的课文《繁星》中,作者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在这一篇文章中,同样如此。请把这样的句子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领会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回答句后的问题。(6分)

①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他们”是指谁?“安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这”指什么?“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这些眼睛”指什么?“像”在这句中是一个比喻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雇员说“我了解你们”,作者说:“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又说“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维系他们这种理解的,在境遇上的纽带是什么?在感情上的纽带是什么?(各限10个字)(2分)

境遇上________________感情上________________

7.凝望星星,小雇员、老伦蒙和作者的感受相同之处是什么?“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各限10个字)(2分)

相同处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所写的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凌乱。这是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不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作文训练(共30分)

1.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读书生活,抒写读书情趣;可以总结读书经验,介绍读书方法;可以畅谈读书体会,感受读书快乐;可以对读物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也可以进入书中的精彩世界,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对话,领悟人生的真谛。

2.这里的“读书”指课外阅读,包括阅读电子读物和网上阅读。

3.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昧帷谛湍

二、1.海日生残夜。2.潭影空人心。3.折戟沉沙铁未销。4.休将白发唱黄鸡。5.萧萧暮雨子规啼。6.东风不与周郎便。7.竹径通幽处。8.潮平两岸阔。

三、“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删除;“俱”改“聚”;“力求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简化;“对应聘者着重考核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而是不再问毕业的学校”调整语序;“不再问毕业的学校”改“不再过分强调毕业的学校”;“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或删除或修改;“录用”前添加“能否”;“促进”前添加“,”。

四、一类:目标明确、计划周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能人人参与。

二类:目标明确、计划清楚、形式较活、内容具体、大多数参与。

三类:目标不明确、计划笼统、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少数人参加。

五、人口增长过快和过度开发造成资源危机,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下降;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平衡。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1.①表达人类的情感 ②反映人类的历史。2.①增长知识 ②提高修养 ③丰富情感。3.文中“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有一定的知识(学位),但因不阅读文学作品而缺乏修养、缺乏情感的人。

二、1.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2.yúlǚ3.比喻。突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4.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置个人的生死于度外。5.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三、1.李尧棠芾甘《家》《春》《秋》《随想录》2.B3.“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4.①“他们”指“人世间的不幸者”,“安慰”指听取不幸者的哀诉,并同情他们,给他们光明与鼓励。②“这”指老音乐家的眼泪,“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一个暗喻,是指星星给予他的安慰。③“这些眼睛”是指“那些天空美丽的星星”。“像”在这里表示想像,并非表示比喻。5.光明永远在心中,自己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6.同处黑暗之中,感到痛苦和不幸。7.都感到无上的安慰,存在着信心和希望。8.事不相关,但人物境遇相似。9.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2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动物标牌,懂得我们“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主动识字、语言表达等多种自主学习的能

力。

2、懂得生活处处皆语文。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教学准备:创设情景、出示插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星期天,我们来到动物园游玩。小芳和她的爸爸也来了。

(2)听小芳和她的爸爸在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练读“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3)“爸爸”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自由交流)

(4)听了“爸爸”的话,让学生猜猜小芳以后会怎样做的?(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可以学习语文。)

(5)学生自己说说自己以后的打算。

2、教学第二部分。

(1)离开了观察水獭的河边,我们继续往前走。啊!这儿的动物可真多啊!

这些动物你们都认识吗?

(2)学生根据拼音,认读动物标牌。

(3)指名交流,集体认读。

(4)小结:平时要随时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3、教学第三部分。

(1)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有趣!回家后,小芳写了一篇日记。

(2)学生自由读一读小芳写懂得日记。

(3)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起来不顺口。

(4)学生试着修改。

(5)改好后再读一读。

(语病:语句罗嗦,用了太多的“这些小象”,只要用“它们”或去掉。)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好钢笔字

2、熟记八个成语。

3、熟记古诗《风》。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老师的点拨讲解相结合,在大体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有关成语、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学生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练钢笔字的重点。

2、老师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次”、“吟”、“珍”。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比较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次”、“吟”、“珍”都是左右结构;三个字的右边都是撇、捺。

(3)示范描写“次”,提醒学生每个字的右边都有撇和捺,撇要收一点。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写得好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学生背背学过的成语。

(2)请学生说说性怎样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大致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联系每排两个成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难理解的学生查字典,再不理解老师讲解)

(4)部分理解: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于前人。

后继有人:后面继续跟上来,后来继续前头。

(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古诗《风》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及时纠正读音。

(3)理解诗句的意思。

a、学生再读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当风吹过时,会出现什么情景呢? b、结合插图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c、全班交流,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大意。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拓展练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风的诗,没有搜集的,课后收集

三、作业:

1、抄写成语。

2、背诵成语和《风》

板书设计: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学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引入:我们同学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了多年,大家相处非常愉快。当同学为你解决疑难问题时,你是否想过向他们感谢呢?如果还没来得及感谢,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想办法向他当面感谢。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帮助、关心等等。

(2)想想应该怎样感谢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之心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感谢呢?

(3)分小组练说,互动共享。

(4)每组选代表到讲台上说。

3、反馈。

(1)请两位同学表演。

(借给对方学习用品的)

(2)另一小组也请两个同学表演。

(同学摔倒,同学扶他起来的)

(3)自己创设情景表演。

4、老师对同学的表演、对话进行点评,并让学生明白,感谢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感谢。

板书设计:

学会感谢

表达感情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3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ū dú()wēn nuǎn()jī dǎo()cōnɡ mínɡ()jī chǔ()nián jì()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木:()辶:()攵:()纟:()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辫子

一()狂风 一()眼睛

一()照相机 明媚的()

沉重的()新鲜的()

细细的()

四、选词填空。

溺爱 慈爱 敬爱 友爱

1.同学们之间应该团结()。2.我的奶奶非常()。

3.爸爸妈妈不要()自己的孩子。4.我把这束花送给了()的王老师。

五、句子练习。

1.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缩句)2.泥姑娘被一阵透冷的雨点打回来。(改为把字句)

3.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补全下面的句子)除了

以外,。

4.小男孩儿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改为转述句)

六、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代诗人

,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

在 送别好友

,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

2.《走月亮》写的是“我”和阿妈在(季节)的(时间)

(事件)的故事。

3.《难忘的八个字》中的“我”是一个

的孩子,伦纳德夫人在耳语测验的时候,对“我”说的八个字是。

4.世界上的爱很多,有

、、、等。

5.,;人之情,孝父母。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骆 驼 妈 妈

有一个美国旅行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看到这样的一幕: 无人区里有一只母骆驼带着几只小骆驼一路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着干燥的沙子。按照常识,美国人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它们显然渴坏了,几只小骆驼无精打采地走着,在太阳的炙烤下,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

旅行者还发现,小骆驼们紧紧地挨着骆驼妈妈,而母骆驼总是根据不同的方向驱赶孩子们走在她的阴影里。

终于,它们来到一个半月形的泉边,它们停住了,几只小骆驼兴奋异常,打着响鼻。

可是,泉水太浅了,站在高处的几只小骆驼不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把嘴凑到泉水边上去。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她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深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但那只母骆驼却沉入了泉底,再也爬不上岸了。

1.用“ ”画出描写小骆驼非常渴的句子。

2.泉水非常浅,小骆驼够不到的时候,骆驼妈妈是怎样做的? 3.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八、快乐写话。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亲情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亲情一定带给了你很多温暖和感动,回忆一下其中的一件事,写出来吧!

第二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孤独 温暖 击倒 聪明 基础 年纪

二、楼 楼房 运 运载 教 教师 终 终于

三、条 阵 双 架 阳光 泥浆 果实 溪水

四、1.友爱 2.慈爱 3.溺爱 4.敬爱

五、1.水塘抱着月亮。2.一阵透冷的雨点把泥姑娘打回来。

3.家里人 他从不跟别人谈心

4.小男孩儿哭着说,他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六、1.唐 李白 李白 黄鹤楼 孟浩然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秋天 夜晚 走月亮 3.先天性裂唇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4.友爱 敬爱 酷爱 博爱 5.羊跪乳 鸦反哺

七、1.它们显然渴坏了,几只小骆驼无精打采地走着,在太阳的炙烤下,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

2.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她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深潭。3.我觉得母爱非常伟大,我想对骆驼妈妈致以崇高的敬意。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4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一、读一读,连一连。

二、词语火车,比比谁组的词语多。

门 开门 ( ) ( )

头 ( ) ( ) ( )

白 ( ) ( ) ( )

三、看拼音,写字词。

四、比一比,再组词。

五、帮忙找座位,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A.小鸟 B.小虾

C.鼹鼠 D.小狗

1.地底下的泥洞是( )的家。

2.地上垒的小房子是( )的家。

3.半空的树枝是( )的家。

4.池塘里的荷叶下面是( )的家。

六、连词成句。

1.所有的 家 共有 她让 孩子 大大的 一个

2.壮观 非常 仪式 天安门广场 的 升旗

七、快乐阅读。

爸爸、妈妈和我

爸爸像一座大山一样高大,

妈妈像水一样温柔,

我像一条小鱼,

在山和水之间游戏。

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和妈妈,

让爱永远住我家。

1.读儿歌,画图画。

例:爸爸像,妈妈像 ,我像。

2.根据儿歌内容填空。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我爱 ,我爱 和 ,让爱永远。

3.你爱你的家吗?送一个祝福给爸爸或者妈妈吧!

八、看图写话。

小朋友,仔细看图,请你说一说图中有谁,他们去了哪里,是怎样回家的。编个故事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

一、地球—dì qiú 半空—bàn kōng

说话—shuō huà 世界—shì jiè

告诉—ɡào su

二、大门 后门 头部 一头 头发 白天

白云 雪白

三、1.门 广 2.中 生 3.大白

四、小鸟 大马 大人 太阳 白水 百花 开门 共同

五、1. C 2. D 3. A 4. B

六、1.她让所有的孩子共有一个大大的家。

2.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七、1.提示:妈妈像水,我像小鱼。

2.我的家 爸爸 妈妈 住我家

3.我爱我的家。我祝爸爸工作顺利。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5

1、《师恩难忘》

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陶校长的演讲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3、古诗三首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3、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振:震荡。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樾:树阴。意欲:心想。“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答案: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同时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5装满昆虫的衣袋

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6、变色龙

本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动物)。端详变色龙部分主要抓住变色龙(外形怪)、(捕食快)、(变色多)的特点来写的。

总是……无论什么样的天气,他总是第一个到校。

不要……而要……我们不要过分地依赖父母,而要学会独立。《推敲》

(1)“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即时”与“即兴”。“即时”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安静”与“宁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很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嫦娥奔月》 3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支支吾吾 浩浩荡荡

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吞吞吐吐 碧蓝碧蓝: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火红火红

瓦蓝瓦蓝

4、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因为她心地善良,为了老百姓不受苦,自己吃下仙药,升天成仙,忍痛离开了后羿。《伊索寓言》

1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

(1)此时的牧童,只是想捉弄村民,拿他们寻开心,并不是狼真的来了,所以,大叫时一点也不紧张,只是装作害怕而已。

(2)“大叫”说明牧童真的害怕、着急了。此时他非常希望村民赶快来把狼打死。2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

乌鸦在狐狸的花言巧语面前最终失去了警惕,因而上当受骗了;蝉却不是这样,它对狐狸的“赞叹”始终保持警惕,“察觉其中有诈”并且非常机智地用扔下树叶的办法来试探狐狸。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所以没有上当。

13、在大海中永生

我认为用“伴”更好。“拌”意为搅和,搅拌;“伴”指相随,陪伴。“鲜花拌着骨灰”指鲜花和骨灰在一起,意思不错,但缺乏感情,而用“伴”字,指鲜花陪伴着骨灰,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小平同志的崇敬与无限哀思。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是奉献,拿是索取。给别人欢乐,自己也能得到愉快。

艾滋病小斗士

1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因为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2挺不能换成坚持,因为“挺”更能表现恩科西顽强的意志力。

“痛切”不能换成“悲痛”,因为“痛切”一词表达南非总的悲痛和关切的心情,而“悲痛”一词则不能表达出关切的意思。

16、黄山奇松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二、造句:

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8处运用了数字,更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1、发配:遣送,押解,押送。

2、非比他人:不比其他人,与其他人不同。

3、八十万禁军教头:禁军:侍卫皇帝的亲兵。负责教练京城皇帝亲武艺的军官。

4、流配:流放,发配。

5、依草附木:比喻依靠有势力的人。

24、少年王冕

1、不是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而是王冕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故意这么说,好安慰母亲,说明王冕十分孝顺、懂事。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6

1.灵活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挣、洗、恢、复、恩、散、喂等字,还有认读7个生字。

2.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3.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中积累并运用词语,丰富语言,激发写话兴趣。

教学重点:灵活的运用识字方法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决生字。

教学难点:“散、喂、复等字的字形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吧?你们知道吗,有很多很多小动物他们都很通人性,就是你对它好,他也一样会报答你。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这样的小动物——小海豹。请大家打开书第8课(幸运的小海豹)

二、初读课文

1.请你自己认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音节,把字读正确,做到不丢字、不多字。(生自己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你们读了一边课文认识这些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了吗?抽卡片读一读。

3.请你们再读一遍课文,找到你们刚刚读过的生字宝宝,并且用铅笔圈出来。

4.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宝宝呢,你能读准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词语。

海滨 感谢 挣扎 恢复 喂养 依依不舍 救起

你们读的真准!哪个词语你还不理解?(大家讨论词语的意思)

你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快试一试。

5.练习正确朗读。

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正确读课文。

6.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生练习读并扩词。

2.生结合笔顺各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3.交流记字方法。

指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或熟字换偏旁记忆字形。你还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

争——挣 灰——恢 舌——舍 因 ——恩 先——洗

重点:喂,让学生都说一说右下的笔画,不能多一笔“撇”

复,中间的“日”不能写成“目”

散,左边让学生说一说笔画,左下是个变形的“月”

4.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自己描写一个字熟悉笔顺和间架结构。

(2)说说在写的过程中那一笔不好写,自己独立写一个。教师引导观察,修改。

(3)重点范写:喂、散。观察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5.生写字,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读(卡片)生字词语。

2.读词抄写。

五、作业:抄写生字并查字典一字组多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在理解课文中学习两个生字“依、舍”,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依依不舍”“幸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许多动物通人性,懂得保护动物。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简要叙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两个生字“依、舍”,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依依不舍”“幸运”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许多动物通人性,懂得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简要叙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再次读一读认读字词。

海滨 感谢 挣扎 恢复 喂养 依依不舍 救起

2.拿出课堂听写本,听写词语。

挣扎 洗手 恢复 恩人 喂食 散开 幸运

3.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幸运”什么意思?

导入:出示课题:幸运的小海豹 大家齐读课题,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小海豹呢?认真读一读课文你就会找到最正确的答案。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请你认真的读课文,想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小海豹?画下来,读一读。

2.小组里说一说

3.个别发言。个别读一读,用你的语气来表达。

4.海豹伤好后,丽沙把它放回大海,小海豹恋恋不舍。一年后,小海豹居然回到了丽沙的住处,见到丽沙小海豹如何表现?请你读读有关的句子。

5.再此,出示:依依不舍 谁给大家读一读,然后齐读。这个词语中有两个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能自己用的方法记住他们吗?

观察这个词语:依依不舍 有什么特点?(前两个字一样,后两个字不一样)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这样的词语如(洋洋得意、欣欣向荣……)

6.出示最后一句话,“见到丽莎,它抬起前肢,啪啪啪的拍打,嘴里愉快地叫着,好像在感谢救命恩人……”你如果现在就是那只幸运的小海豹,你会对你的救命恩人丽莎说些什么?

7.复述全文。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能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吗?要求:不能背诵课文,而是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教师县师范复述。

8.反问:现在你明白小海豹为什么是幸运的了吧?请你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

除了这只幸运的小海豹通人性,通过课下的调查,你来说说还有那些故事也讲述了小动物是非常通人性的。大家讲一讲,师讲:善人救一灵猴,灵猴救一村的故事

四、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再读一读。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7

1、能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2、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词语并了解其含义,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作出旁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请你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自由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情境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阅读、勾画

4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5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思考、发表见解

6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结果(优美的词语)

交流,作适当记录

2小小组汇报预习题二

交流,讨论

课后学习:

1.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的认识?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8

一、2、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美观。(8分)

táocíyōulǜyǐnbìliándāo

()()()()

róngqiàwūjǐshuòguǒkāngkǎi

()()()()

3、判断下面各句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并把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10分)⑴“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与“他真是没大没小,竟然干儿子打老子的事。”中的“老子”读音相同。()

⑵“他在这一方横行霸道。”中的“横”应读作“héng”。()

⑶群众载歌载舞欢迎人们解放军进城。()

⑷“负隅顽抗”的“负”的意思是“依从,依靠”。()

⑸“他很大气,不会计较这几个钱。”与“这种布的颜色和花样看着很大气”中的“大气”意思一样。()

⑹“世界屋脊”指的是青藏高原。()

⑴⑵⑶

⑷⑸⑹

4、根据要求做答。(8分)

⑴太阳公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仿照句子写一句话)

⑵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造句。

⑶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直接在原句上修改)

⑷()在老师的辛勤培养下,我们这些小树()能长成参天大树。(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回忆读背过的诗文填空。(14分)

⑴ 身为中国人,我们爱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的,黄山、庐山的,长江、黄河的。

⑵爱我中华,,是一家。我知道这个大家族里不仅有汉族,还有、、等少数民族。

⑶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首经典的爱国诗,我会默写写的:

二、阅读美苑。(10+18=28分)

4、默写一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2分)

(二)打开心中的那把锁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而逃生,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挣扎)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英国一个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有意考验他。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结实)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看看能否从铁笼中出去。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不去看他怎样打开锁。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那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精疲力竭、竭尽全力)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老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故弄玄虚,考验了这位大师。门没有上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曾经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他一直苦练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竟然)越过。

其实,只要打开心中的那把锁,便可以突破阻挠,粉碎障碍,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选词填空。(4分)

2、据义写词。(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语。)(2分)

(1)特别打制。()

(2)小镇居民故意将牢门没有上锁,让胡汀尼搞不清其中的缘由,由此考验了这位大师。()

3、用“”划出短文中揭示中心的语句。(2分)

4、认真读短文,完成填空。(5分)

胡汀尼是一位,他的绝活是,然而面对英国某小镇的居民的挑战,他。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但最终他越过了,这是因为。

5、写出你读了短文后,从下列句子的悟出了什么,注意加点的词语。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去。”

。(2分)

6、由胡汀尼的失败,你想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失败了吗?短文中说“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或者你的见闻,对这位一代魔术大师讲讲自己的看法或对他提些建议,可以举个事例谈。

(2分)

三、作文天地。(30分)

题目:我想

提示:

1、也许你想在家接待客人,也许你想去溜冰,也许你想去弹琴,也许……

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二)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与我越来越像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或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或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摇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括号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4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缓减。D.99分引起的**。

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是()。

2、画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2分)

3、结合上下文,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2分)

4、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3分)

孩子的苦恼:____________

“妈妈”的苦恼:

“我”的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下列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恼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6、看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3分)

7、多项选择: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A.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B.针对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

C.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

D.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

E.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

F.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

三、作文天地。(30分)

在生活中,你的父亲(母亲)也许很随和,也许他(她)并不完美,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那么你心目中的父亲(母亲)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如何为父吗?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9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以平实的语言传递了浓浓的师生情,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陶校长的演讲》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陶行知校长对同学们的关怀和爱护,也由此认识了陶行知这样一位关心学生、热爱教育的好校长;习作----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自己的一两件事。

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会有意识地感念教师对自己的教诲,学会感恩。

、《师恩难忘》

一、教材解读

《师恩难忘》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以平实的语言传递着浓浓的师生情。课文记述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本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了“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学校的概况:

1、“我”入学时还“不满六周岁”,懵懵懂懂,暗示教师对“我”的成长有决定的影响。

2、田老师任教的学校“设在一座庙内”,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田老师却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复式班四个年级学生的学习,说明田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3、田老师是“私塾出身”,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这样的学历背景,为什么能“口才、文笔都很好”呢?显然是刻苦自学的结果。这部分课文告诉我们,“我”在不晓事的情形下,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了一段有趣的故事,且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记叙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田老师的神情、行为、言语,而是写“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一是学兄带学弟描红摹纸,可以想见,为了组织好四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田老师颇费心思。二是田老师讲山村故事,故事情节那么清楚,足见给“我”印象之深。三是我听了这个故事后的反应。“入了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几个词语,说明田老师的故事内容非常生动,讲得非常传神。侧面描写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第七自然段中有这样两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我个人认为这就是这篇的关键句。四年中“我”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心田得到点点春雨,这“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我”心中培育起了文学的幼芽,使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由此想开去,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每一年、每一课都是这样,兢兢业业,又富有创造力。一个有着如此文学才华的人,从十七岁起,就把自己的青春和大部分生命贡献给了孩子,真是“师恩”深广!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写“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我”遇到田老师,“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向田老师行礼,同样是“恭恭敬敬”地行礼,四十年前纯粹出于对老师的“恭敬”;四十年后“我”已经是著名作家,用过来人的眼光再看田老师,是满怀着敬意和感激之情行礼的。

当我感念田老师的恩德时,田老师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田老师的话发人深思。我们可以理解为田老师是出于谦虚,不想把作者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自己;更可以理解为田老师确实是“无心插柳”,因为他并没有特别偏爱某一个孩子,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那么工作。无论怎样,都反映了田老师人格的高尚。

最后一段是的中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第一个“树”可以理解为种植、培植,第二个“树”是培育起来的意思。作者引用这个成语说明培养人才非常不容易,赞颂了教师“树人”的功德——“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我终生难忘”一句,作者尊师、敬师、感念师恩的深情跃然纸上。

刘绍棠的作品,语言清新淳朴,富有泥土气息。本文体现了作者的一贯风格,没有大肆渲染,没有大段抒情,甚至没有细致的人物描写,但是读者仍然仿佛能看到田老师可亲的形象,听到田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少许几处议论,是“我”长大后,用成人的眼光回味品评老师的教学而发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刘绍棠,河北通县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二、教学设计《抓关键句,体会师恩》

(一)直奔中心,突出师恩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40年前的一件事。这件事都过去40年了,可作者对田老师仍然记忆犹新。这沉淀了他多少深沉的思念,多少厚重的情谊!这40年来,我最想对田老师说的是什么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二)抓关键句,体会师恩

出示关键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理解“编”和“引人入胜”:用心

辛苦

才华横溢

2、从哪里看出来田老师编的故事引人入胜?学习第6自然段。理解“身临其境”。(推荐讲故事)

3、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快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

(2)还记得那句描写春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上千个故事,就像是文学的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从此,作者喜欢上了文学,是田老师在作者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过渡:这就是田老师,一个把自己的一片心血化成个个故事,点点春雨的老师,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老师。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恩师,久别重逢,那是多么动人的情景啊!

4、引导学生抓住“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出示作者简介:从这份简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引读:然而,这位大文豪在面对田老师时,却仍然——。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名人都非常尊师重教,留下了许多佳话。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毛主席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这样对他的老师徐特立说的:

出示:“我再怎么样,终究是你的学生。”

——毛泽东

我们也把这句话献给那些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们!

2、的确,老师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老师帮我们打开了心灵之窗,是老师帮我们展开了腾飞之翼。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和热爱一起感谢老师!配乐朗诵诗歌《感谢您》。

附:诗歌《感谢您》

感谢您,用善良的心灵牵引我们去迈步,感谢您,用渊博的知识教导我们去学习,感谢您,用开阔的胸襟包容我们的过错,感谢您,用理想的信念引导我们去创新,感谢您……

2、《陶校长的演讲》

一、教材解读

《陶校长的演讲》,是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应该说对于人的终身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这么说,这篇演讲稿是我国现代终身教育的典范。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全心全意办教育,他对待学生、对待教育真可以称得上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这篇演讲稿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校长对我们同学的关怀和爱护,也由此认识了陶行知这样一位关心学生、热爱教育的好校长。

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齐,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演讲稿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这次演讲的主题,希望大家做到“每天四问”。

第2至5自然段,对“每天四问”进行具体的解释,分别要求大家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并分别阐述了为什么要这样问。

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争取在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欣赏】

陶校长在这一段的演讲中,要求我们要有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观念,自觉持久地锻炼,科学合理地生活作息。讲得很朴实,很能打动我们的心,尤其是他把我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很让我们感动。我们确实要好好锻炼,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另外,这一段演讲的语言非常口语化,几乎都是短小的句子,也没有什么深奥的词语,读着,就仿佛在听着一个人在对你讲话一样,句句入耳。

演讲,是在群众集会或者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说明道理、发表讲话。

演讲往往具有真实性和鼓动性两个特点。

真实性,就是说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说的是实在话。比如《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谈的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听众很能够接受。

鼓动性,就是说演讲者必须带有强烈的感情,使演讲具备强大的感召力,使听众听了能够受到鼓舞或者触动。

二、教学设计

(一)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自由阅读课文第二段。比较一下,每一问的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

(先提出“问什么”;回答“为什么问”;最后“提希望”)

2、导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2)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3)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3、扶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设疑:如果说一个人身体健康应排在第一位,那么让你们在后面的“三问”中选一个排到第二位,该是哪个呢?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找到句子:“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体会)同时理解: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二)抓住重点,列表学习、请学生阅读《陶校长的演讲》,请学生说说陶校长重点告诉大家什么。

2、请学生自学课文后填表。如下:

方面

为什么

怎么做

健康

生命之本

持久的锻炼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

学问

前进源泉

专心致志坚韧不拔

工作

打牢基础

认真负责

道德

做人根本

公德私德

学生在填表格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用上这样的比喻:“我们人的健康犹如大树的根部,是大树的生命之本,学问就像雨水养料一样帮助大树健壮的成长,而大树不光吸取养料,还能给人们遮阳,净化环境,就像我们的工作一样要有责任感。”

3、《古诗两首》

(一)《访隐者不遇》

一、教材解读

《访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写,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他曾题诗说自己是“四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里虽然有夸张的意思,却说明贾岛作诗确实是耗费了不少心血。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里,我们不难看出贾岛对这位隐者的羡慕和崇敬,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众生,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二、教学建议、体会诗里平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2、体会诗里朴实中显壮美之处。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这个居住在青松之畔,采药于白云之中的隐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隐者呢?随着作者怅惘失落的目光,我们仿佛看见了一袭布衣的传奇身影,他是那样具有朦胧之美,美得超凡脱俗,美得让我们领悟在功名和红尘之外,还有一种清风白云、古松兰草一样的潇洒人生!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访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

(二)、《所见》

一、教材解读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这一动静结合的有趣的画面。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生活情趣盎然,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但毕竟古诗写作年代久远,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诗情、体会诗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二、教学设计

《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

2、读中悟情,感受捕蝉意趣。

(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

第三版块:拓展延伸,跳出文本

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

单元实践活动:、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语句。

2、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篇10

1.学会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

资料链接

中国地图、帕米尔高原、东海

一、检查预习

从诗的表现形式来看,课文可分几个部分? 第一段():写 第二段():写 第三段():写

二、自学探究

(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下面的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字音和字形。帕米尔高原

景德镇

陶瓷

屋脊

硕果

开拓

淡妆浓抹 2.组内交流:

①互读词语,说说词语意思,把不理解的画出来。②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展示质疑。

(二)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轻声读课文:诗歌第2—6小节围绕哪句话写的,从哪些方面写了祖国的可爱之处? 2.组内交流。3.展示质疑。三 检测反馈

1.听写词语,写正确、写美观哟!

2.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景德镇(zhân zhâng)

屋脊(jī

jǐ)

浓妆(zhuān zhuāng)淡抹

硕(shuò suò)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仿写诗句。2.朗读诗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

一 检查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 自学探究 知“幅员”。

1.自由读第1节,圈圈划划: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

2.全班展示:谈谈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品特色。

1.默读2~6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祖国的迷人可爱? 2.组内选择一个自然段交流:

①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②学着为这段诗再添

一、两句:

我们爱你——

的3.展示质疑。抒情怀。

1.默读第7小节,思考:欣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异域风情,我想对祖国说: 亲爱的祖国,!2.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声。3.全班交流。三 检测反馈

照例子,写词语。

壮丽山河: 黄河、、、中华物产: 鹿茸、、、名胜古迹: 长城、、、古代圣贤: 孔子、、、教学反思:

2、《郑成功》导学案

授课人:

班级

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知识链接:

郑成功的生平事迹 一 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3)练读生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奴役

驻军

兽肉

载歌载舞

慷慨激昂 耙

镰刀

融洽

瞭望

风帆蔽空

负隅顽抗 2指名读课文。

3概括课文重要内容,请写出来。二 自学探究 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 2 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3小组内交流。三 检测反馈 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四处瞭望(liào

liáo)负隅顽抗(ǒu

yú)

奴役(nú

lú)

载歌载舞(zǎi zài)

横行霸道(hãng hâng)

耙子(pá

bà)根据意思写成语,再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将下列词语分成三类,并选一个造句。(1)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2)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3)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4)指大街小巷。()

(5)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6)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顽固抵抗。()贬义词: 褒义词: 中性词: 造句------3 用“望”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括号内。

(1)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

(2)夏天的夜晚,我们常常在门前的空地上()天空中璀璨的星星。(3)站在高山顶上向远处(),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郑成功的历史功绩,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一 预习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 二 自学探究

(一)品读画面,感悟人物形象。1 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

①你读出了哪些画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②选择你感兴趣的画面读读、品品。

2.小组选择其中一个画面交流。

3.全班展示。

(二)走近人物,体味爱国情怀。1.默读课文7—8自然段,思考:

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2.自由汇报。二 检测反馈 1 请你以“我站在郑成功塑像前”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我站在郑成功塑像前,仿佛(看到、听到„„)

心想: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改成反问句)

(2)我们怎么能不收复祖国宝岛台湾呢?(改成陈述句)

(3)谁能说郑成功不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呢?(改成陈述句)

(4)郑成功的家乡是福建南安人。(修改病句)

(5)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功业,歌颂了郑成功的()和()。我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些民族英雄()、()、()。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导学案

授课人

班级

姓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资料链接:

聂耳、冼星海、肖邦的资料 一 预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咏唱

深渊

忧愤

悲愤欲绝

弥留之际

肖邦

蜡烛

巴黎

与世长辞

一腔热血 3 组内读词,交流不理解的词语。4.全班展示。

二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思考:

肖邦在什么情况下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感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全班展示。

三 检测反馈

1.听写词语。

2.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3.正确解释我会选。疾:(1)急速;猛烈。(2)疾病。(3)痛苦。(4)痛恨。疾风()

疾驰()

疾苦()讳疾忌医()近义词供你选。

欺凌(欺瞒

欺压)

郑重(慎重

谨慎)

忧虑(考虑

忧虑)

奔波(奔忙

波动)

填反义词

欺凌---

特殊---

郑重---

流逝---

根据意思写词语。(1)悲痛、愤怒到了极点。()(2)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3)外国,家乡以外的地方。()(4)病重将死的时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品读课文,体会肖邦离开祖国的背景和情感。一 预习检查 朗读课文 二 学习探究

活动一:感受“被迫离开”

1.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肖邦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圈划出关键词句,细细品读。)2.小组交流:

①结合关键词句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感受;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3.全班展示。

活动二:品味“依依惜别”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这段写了哪三个告别的场景?(用小标题概括)

②哪一个场景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细细品读。2.组内交流。3.全班展示。

活动三:品读“日夜思念”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①肖邦用怎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日夜思念”? 圈划出关键词句,甚至是标点,反复地读一读,细细体会。②如果让你给《革命练习曲》填上歌词,你会写什么呢?

2.小组交流:①读读所画词句,谈谈感受。

②派代表读读所填的《革命练习曲》的歌词。

3.全班展示。

活动四:体会“至死不忘”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2.讨论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3.全班展示。三 检测反馈

读句子,回答问题。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上一篇:积木教案下一篇:供电所班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