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单元教学反思(精选11篇)
认识角”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先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角同时将角抽象出来(初步认知角的),接下来摸角(感受角),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造出角(创造角),其次再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找找教室周围的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教师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 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最后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教学想法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用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但学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后来在另一个班我立即作了调整,放手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有的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再出示钟面上两个相差不多的两个角,引导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有的学生借用一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我先用实物剪刀做示范,把剪刀张开,角变大了,合起角变小了,剪刀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变。接着,我把黑板上画的一个角的一条边沿长,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没有变,再把另一条边延长,体会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然后学生思考:如果把两条边缩短呢,这个角的大小会不会变 ?通过演示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还有学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有关,那剪刀的两条边就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表内乘法是小学阶段乘除法运算的第一个认识循环, 它是整个乘除法运算的基础, 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现在的学生对于表内的乘法口诀其实并不陌生, 有的学生的铅笔盒盖上、包书纸上就印有乘法口诀表, 有的学生提前在父母的帮助下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表。 当然, 不排除有学生从来没接触过乘法口诀的可能。 也就是说, 有两点需要提醒教师注意:第一, 要承认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表内乘法结论的事实;第二,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 在这两个事实的前提下, 我们需要进一步结合表内乘法知识结构的特点, 思考可以使学生在什么方面获得认识的提升, 以及如何根据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为了对上述两个问题作出回答, 我们首先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以往的教材在编写表内乘法时, 看重乘法口诀本身的重要作用, 强调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及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忽视了学生在表内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内在需求, 忽视了表内乘法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价值取向下, 表内乘法的教学呈现出学生机械操练、 被动记忆的状态。 尤其是教学此单元的第一课 《认识乘法 》时, 部分学生因之前对乘法口诀有所了解, 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只要一看到乘法算式就立刻说出答案, 从而违背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识乘法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认识 “ 几个几” 连加,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会通过加法计算乘法算式的积。
3.在比较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 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为此,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体会乘法的意义
1.出示2+3+6 2+2+2 5+5+5+5 8+8+8+6 9+2 9+9+ 9+9+9+9 4+4+4+4+4这六个算式。
师:你会把它们按加数的特点分类吗? 跟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分成了几类?
资源:加数相同一类加数不同一类
2.聚焦加数相同的情况, 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例如:2+2+ 2, 3个2相加。
3. 教师说,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写一写, 写一个交流一个。
2个6相加4个5相加7个10相加50个8相加 (制造矛盾) 4.揭题:乘法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 教师需要细致地介绍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5.2+2+2写成乘法算式, 并说理由。
学生练写:5+5+5+5 9+9+9+9+9+9 4+4+4+4+4写完选一题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给一个加法算式, 你有什么好办法写成乘法算式。 (弄清是几个几相加)
设计意图:“几个几”连加是乘法的生长点, 因此学习乘法从“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入手。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连加, 因此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教学, 引起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知注意, 同时把“几个几”相加放到连加的整体知识结构中。
6.提升练习:6×4这个乘法是哪个加法算式变来的? 试着写一写 (2种) 。
9×3如果要你变成加法算式, 你会怎么写? 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很有递进性,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根据情境写乘法算式
1.出示教材上的小鸡兔子图, 学生试着写乘法算式。
交流:小鸡是3只一堆, 有4个3。 兔子是2只一堆, 有3个2。
设计意图: 把对乘法的认识放到一个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教师说几个几,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画图表示。
设计意图:提炼图不一样, 但是算式相同。
3.教师说每堆几个, 有几堆。 学生说是几个几。
4.学生自己画图设计几个几, 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师收集资源。
(资源的收集要有递进性, 注意一幅图可以写出不同算式的资源。 )
学生资源:5×3 1×3 6×3
这个资源不仅可以用小圆或者大圆写乘法算式, 还可以所有的圆写。
补充资源: ★★★★★★一堆的类型, 可以写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 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深入, 使学生结构把握, 整体感悟。 在这里虽然不揭示概念, 但在对比强烈的情境中, 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并悟出。
三、拓展延伸
1.师:黑板上加数不同的情况中还有一个8+8+8+6, 它与其他两个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又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能试着将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8×3+6)
追问:如果我想把6也写进乘法?你会写吗?
提示:如果我们把6也变成8, 这里就有几个8了? 那算式是4×8就对了吗?
(4×8—2)
2.学完今天这节课, 你会算12×2吗?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学生背口诀, 选了这个不能用口诀解决的类型, 如果学生会算得数, 就说明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仔细回味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都避开了让学生说乘法算式得数。 因为, 课前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 如果你要学生说得数, 这部分会背口诀的孩子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一直插嘴, 而忽视了理解几个几的过程。 只有先不让学生说得数, 才能真正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中, 不仅仅是《认识乘法》这一节课需要这样, 其实还有许多课我们都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寻找一条有别于教材编排思路但依然能够殊途同归的新路, 展现新的知识风景, 让学生仍然有“故地重游” 的兴趣。 这条新路应该建筑在学生的新路上,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想展示自己的收获、 想求解自己的困惑、 想运用自己的才能、想交流自己的思想、想增加自己的见识等迫切心理设计教学过程。
摘要:长期在低年段教学, 发现班里的孩子差距很大,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非常丰富,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少得可怜, 所以在课堂中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学前教育丰富的孩子为展示自己的本领, 不断插嘴, 而学前教育少的孩子就直接不发言或者走神。久而久之, 孩子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课堂就变成了几个好孩子的“天下”。为改变这种状况, 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学情, 再根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 作者就《认识乘法》这一案例谈谈想法。
课题 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 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练习
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方向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作业设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数学书长约2()教室的门高2()大米宽约2()10张纸的厚度约1()茶杯高10()一本新华字典厚3()指甲宽6()黑板长约3()旗杆高8()课桌高约6()
2.5厘米=()毫米90厘米=()分米10分米=()米8分米=()厘米
3.小刀长7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毫米;一条绳子长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分米。
4、填一填。(38分)
钟面上有()大格,()个小格,时针走1个大格是()小时,分针走一个大格是()分。
1分=()秒()分=1时1分15秒=()秒 1小时20分=()分90分=()小时()分70秒=()分()秒
我们每天大约睡9()
小学生上一节课是40()
妈妈做菜用了20(),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30()从8:00到10:00,经过了()小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交流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盘。先让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告诉学生,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答:可以放--------盘。
2.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盘,还剩()个。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摆一摆。用12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5个,分成2份,还剩2个。(2)画一画。(3)估一估。如果放1盘,就分掉了5个;如果放2盘,就分掉了10个;如果放3盘,需要15个桃。现在只有12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2个。
(4)用口诀。想12里面最多有几个5。二三得六,12里面最多有2个5,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2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2.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12÷5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12÷5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学生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12÷5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12里面最多有几个3)(2)12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3)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表示什么?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2.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3.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略)4.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如果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角的认识
海门市实验小学 范旭华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征,能直观的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五角星、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猜我画的是什么?(课件中逐步画上,让学生猜。)(1)小鸡。(2)小鸭。(3)角。
2.揭示课题:角的认识。
二、逐步感悟,建构新知 1.认识角。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1)欣赏图片中的角。
(2)仔细观察角,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认识角的顶点和边。(板书)
体会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3)思考这些角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边的长短不同„„
教师及时回应:①有的角两条边叉开得大,有的角两条边叉开得小。
②虽然这些角各有特点,但它们都是角。
2.找生活中的角。(1)找角。(2)指角。
规范指角的方法:先指角的顶点,然后再从顶点出发分别指出两条边。
(3)指三角板上的角。3.画角。
(1)学生说怎么画。(2)教师规范画法。①先画一个顶点。②再画两条边。(直尺)
③最后标上角的符号。(提醒: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指角。)(3)学生默画。
4.加深认识“角的符号”。(1)给刚才的角标上角的符号。(2)用新方法指出五角星中的角。5.创造角。
(1)介绍工具,提出要求。(小棒、剪刀、钉子板、橡皮筋、纸条、图钉、圆形纸)
(2)学生合作,教师巡视。
(3)交流,请一组学生拿着作品到上面展示。(4)小结。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6.比较角的大小。(1)玩活动角。
让活动角动起来,挑四个活动角进行比较。
(2)跟老师比角。
与老师相比,创造更小的角,再创造更大的角。
在争论中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比较钟面上的角。观察法、数格子„„
教学反思:
整节课先比赛,让学生发现一捆一捆的数快,让学生初步感知十个十个数简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以“小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小组内操作、展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体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而教师则是通过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对象而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安排组织了多次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整十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里洋溢着愉悦的学习氛围。
1.注意创设情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2.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思维发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内化所学的知识。
对于在练习中的每一道题,我觉得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先考虑一下,出这一题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要求?这样更有利于我们运用它
3.注重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互相促进提高,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给予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组内充分的合作、讨论与交流,不仅能培养学生有效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见解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赏识,不断优化体验成功。
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有效地保持这种情感,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识字本身是比较枯燥的,没有故事,没有情节,于是教师可以创设“群鸟聚会”,“黄昏锻炼”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进入课堂识字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三、四行的内容在结构上与一、二两行有相似之处,所以我觉得可以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自学,小组交流心得体会,这种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虽然花费学生很多时间,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也会显得很复杂,但学生毕竟在探索,他们的学习能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形成的。
本节课主要通过折正方形、拼三角形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今后深入学习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通过多次修改教学设计,利用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围一围、画一画、找一找、比一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图形,增强了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也让学生初步体验了图形之间的变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认识平面图形。教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这两种图形,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互相合作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试图只作为一名引导者,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亲身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中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解决问题。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总目标
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有余数的除法。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口算整百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10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加、的验算与估算。 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的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常见长度单位的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
3、统计与概率
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数据。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探索并理解千以内数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特点;联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联系对乘、除法的已有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以及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式题;联系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式题,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得数。 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分米和毫米的含义,丰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表示方向的词语,能正确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和简单的行走路线;初步认识角和直角,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
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联系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间关系;以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 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1000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不断增强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按同一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确定的、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结果是多样的,进一步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方法和经验,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所求问题,或根据所求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简单行走路线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测量长度、描述物体位置和简单行走路线、直观比较角的大小、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3)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从典型物体中抽象出角图形、分类整理数据,以及解决其他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使学生通过参与有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作交流的价值和乐趣,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减法、乘法 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 教学时间安排: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认数„„„„„„„„„„„„„„„„„„„„8课时 分米和毫米„„„„„„„„„„„„„„„„„2课时 加法„„„„„„„„„„„„„„„„„„„„10课时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认识方向„„„„„„„„„„„„„„„„„„3课时 减法„„„„„„„„„„„„„„„„„„„„9课时 认识角„„„„„„„„„„„„„„„„„„„2课时 乘法„„„„„„„„„„„„„„„„„„„„16课时 统计„„„„„„„„„„„„„„„„„„„„3课时 期末复习„„„„„„„„„„„„„„„„„„4课时
大预习:
预习教材内容。
亿库教育网
反思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它是在学生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我的教学设计是以旧引新,做好充分的迁移准备,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数量分析。
[2]抓重点,突破难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解法,提高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3]精讲多练,有层次。
[4]联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悟到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学好百分数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了选择题,检验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6]学生的错例能够即使的反馈探索并纠正,如果在探索算法的时候,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讨论,探索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效果会更好些。
如果下次再上这节课,要改进的地方有:
1、讲授新课时,先让学生去讨论问题所表示的含义,再和同桌或四人小组画图研究解决问题方法,再让学生尝试解答,注意发掘有创造性解法。
2、解答后再由学生代表展示、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交流,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3、对于有创造性解法,给予表扬、鼓励。
4、出示一些一题多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辨别能力。这样训练可能效果更棒!
反思三
折扣教学反思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导入学习,把简单、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展示”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还有在拓展环节中,出示有关“商家到底是亏还是挣?或是不亏不挣?”这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再给予评价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2011年3月20日
反思四
纳税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前,先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关纳税的知识。上课伊始,让学生说说有关纳税的知识,但学生知道的却非常少,只知道有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我想这和我们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学生只能了解到这些知识。
但在学习例题时,多数学生都能理解题目的要求,并能正确进行解答。但有个别学生对此题目还是有些晕,不明白上交5%的营业税是什么意思?我就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纳税的知识,让学生理解5%的营业税就是营业额的5%要用来上交给国家,以支持国家的建设,纳税后剩下的营业额就是税后的钱。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灵活地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11年3月25日
反思五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例题上学期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已经有了,这儿只是拓展到了百分数,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中都没有多大的困难。只想简单谈几点——
一:有必要补充几道含有百分数的方程让学生学习解此类方程。主要是让学生灵活转化,是化分数算还是化小数算。昨天参加教材培训时,实小的尹主任提醒——此处可以让学生明白“通常化小数计算”,但是我在教学时常说的一句是“大家灵活计算,只要算得快就行”。二: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是比较烦的,基本上化成小数计算,像今天的两步两问的方程,在求单位“1”的量时要用到小数除法,再求另一个量时,要用到小数乘法,而且大都是含有小数部分的两位小数。因而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多给些时间让学生计算,题目少而精,我今天的补充的题目好像多了些,学生计算紧张,其实今天的题型是很简单的,只有两种(如练一练二题)。
三:是关于本例题的线段图的作用——教参云“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我想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对于这题的数量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因而我觉得这个地方的线段图价值不是太大的,完全可以综合题意轻易地得出数量关系式来。至于表示女生的80%x,前面的例题已经有这样的分析了,学生是掌握的,应该没有必要为了表示女生的而要画线段图来理解,要画也是前节课的知识。
四:是觉得本单元的一些例题由于简单,因而课堂上显得有些空洞,总觉得有些例题可以合起来教学,比如例4和例5就可以,或者把例5作为例4后练习三习题的一个部分,用半练习半例题的形式进行教学。总之,觉得像例5这样的题型,有了前面的一系列基础,已经没有必要再用例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了。
2011年3月31日
反思六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已经会用方程解答和倍、和差问题。那么这节课知识点的生长点在哪儿,新知识的起点又在哪儿呢?细读例题我设计了两个基础训练:一是找单位“1”和说数量关系,二是把例题改成了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新知识的学习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例题的学习围绕“如何画线段图、如何找等量关系式、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展开。
2、三组对比练习,第一组和、差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特点。第二组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对比,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第三次对比明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倍数、分数、百分数,它们在解题思路上是相同的。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单元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教学设计07-18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10-03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0-21
六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学反思 苏教版12-16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11-21
月亮湾 教学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10-18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09-22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生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