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母亲声明

2025-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亲母亲声明

单亲母亲声明 篇1

以20世纪80年代为转折点, 作为家庭小型化趋势代表的核心家庭出现的一种裂变形式——单亲家庭 (高丽娟, 2009)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单亲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

在我国, 单亲母亲家庭成为单亲家庭的主体,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行政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学者的关注。在总结和整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笔者对国内单亲母亲的研究综述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1.立足于单亲母亲的研究, 2.子女抚育问题的研究, 3.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4.文献评述。

二、立足于单亲母亲的研究

立足于单亲母亲的研究主要包括:单亲母亲的社会认可、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再婚、自我成长、就业状况等问题。

1、社会认可

社会认可主要指社会对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接纳程度, 即赋予其合法地位。社会将单亲家庭视为“不合理的”、“不正常的”家庭, 因此单亲家庭常被称为折翼家庭、问题家庭。单亲母亲家庭不仅承担着社会的负面评价, 而且还往往被社会贴上“失败”、“坏女人”等负面标签, 社会的主流思想倾向于谴责离婚妇女, 单亲母亲渴望社会的理解和宽容 (袁继红, 2008) , 社会对单亲母亲的宽容度亟待提升 (唐文军, 1999) 。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指的是从外界或他方获得的帮助。国内学者们普遍认为单亲母亲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不足。离婚后单亲母亲会失去了原丈夫家庭的支持网络, 而社会支持网络的萎缩会造成单亲母亲经济资源的受损, 反过来进一步限制其社会支持网络 (王爱丽, 初智巍, 2009) 。单亲母亲处于经济劣势地位, 更加需要社会支持网络的帮助 (郭砾, 2002;何兰萍、张再生, 2007) 。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水平显示了一个人的健康程度, 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研究表明, 大多数单亲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其中,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女性和职业女性遭受着来自社会歧视和偏见的巨大的精神压力 (马致远、张蓉, 2003) 。经济紧张、不稳定的生活空间、家庭的长期纠纷与变故、多重角色压力已经成为单亲特困母亲长期的压力源 (孙艳艳, 2010) 。

4、再婚问题

再婚问题已经引起学者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这是单亲母亲重新追求婚姻幸福的重要途径。虽然与国外相比, 中国妇女的再婚水平很高 (曾毅、王德明, 1995) , 但是在我国父系文化主导婚姻市场的特点下, 单亲母亲的竞争力不足, 处于下位选择的不利境地 (李洪涛, 2000;杨超, 2010) ;从单亲母亲主体思维的视角, 卞绩 (2003) 也指出单亲母亲对再婚期待的程度低, 她们把生活重心全部放在子女抚育上, 否认再婚的现实性;而在再婚家庭中, 继父与原单亲家庭子女的矛盾关系也成为单亲母亲再婚难的重要因素。

5、自我成长

单亲母亲在生活中会遇到诸多困境, 实现自我成长成为积极应对困境的最佳选择。国内学者对单亲母亲人格发展特点的研究较少, 现有研究既考查其性格的脆弱性, 又考查其性格的抗逆力, 呈现了双向研究的特点。伍娟 (2004) 研究了单亲母亲的脆弱性, 指出其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源于婚姻关系的解体;二是更容易在离婚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三是离异后强烈的挫折感和对婚姻的不信任感;四是母子互动时担心、紧张、忧郁的情绪;五是处于婚姻市场的劣势地位。与之相对, 颜廷芬 (2012) 指出农村单亲母亲抗逆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部分, 同时存在正负两方面的表现。

6、就业状况

单亲父母的就业机会有限, 其就业状况直接关乎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国内现有研究大都将单亲母亲的就业难的现状纳入单亲母亲经济困境的范畴内, 单就其就业状况开展的研究较少。彭凤玲 (2011) 具体分析了城市单亲母亲的就业状况, 指出其就业存在的问题包括:1、再就业难。2、就业信息网络不完善。即使已经有了工作, 单亲母亲也存在职业发展的困境, 双重家庭角色使其失去了很多升迁的机会 (徐安琪, 2003;许艳丽、董维玲2008;李玲2008) 。

综上所述, 国内立足于单亲母亲的研究的特点为:

第一, 强调社会对单亲母亲的认可程度低, 处于社会观念的不利地位。

第二, 单亲母亲处于社会支持的劣势地位, 急需得到社会更多的救助。

第三, 着重分析单亲母亲心理健康不佳的现状, 指明其心理压力大。

第四, 在单亲母亲的再婚问题上, 偏重于问题视角, 强调“再婚难”的现实状况。

第五, 已经开始出现单亲母亲的人格发展的双向研究。

第六, 研究者大多数是在经济困境的框架下研究单亲母亲的就业困境, 缺乏优势视角的介入。

三、子女抚育问题的研究

国内关于单亲母亲家庭子女抚育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养方式、子女教育和子女心理。

1、教养方式的研究

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行为发展影响很大。国内对单亲母亲家庭子女教养方式的研究较少。万敏 (2008) 将单亲母亲抚育孩子的困境归纳为5个方面:1.经济压力, 2.住房困境, 3.工作与抚育孩子的时间冲突, 4.难以获得抚养费和抚育中的力不从心。同时万敏 (2009) 指出城市贫困单亲母亲的子女抚育方式集中表现为权威型和溺爱型:丧偶单亲母亲多采用权威型, 而离异单亲母亲采用溺爱方式教养孩子的居多;并受总体层面、个体层面和双向视角的影响。

2、子女教育的研究

我国单亲母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现状为:第一, 子女教育费用高, 其家庭无力承担;第二, 单亲母亲时间不充足, 无法兼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邵琦, 2012) 。在成长教育方面, 陈钟林、房新枝 (2010) 指出, 在母亲的现实境遇和诉说的影响下, 家庭中的男孩可能发展为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人格发育不健全, 而女孩则可能遭受日后婚姻的不幸甚至离婚;在家庭教育方面, 单亲母亲的个人素质和亲子关系的优劣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 (邵雪玲, 2006) ;在隔代教育方面, 家庭条件好的可能会过度疼爱孩子, 从而纵容其不良行为;而在物质条件较差的家庭, 孩子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以致易形成被弃感和自卑感 (陈钟林、房新枝, 2010) 。

3、子女心理的研究

原有家庭结构的解体和变动将对单亲子女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刘明飞 (2011) 认为“亲情资源的流失影响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育”, 对于单亲母亲家庭而言则主要指的是孩子在父爱缺失的情况下多会形成“偏阴人格”。针对不同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李春华 (2008) 发现初中生单亲子女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心理健康程度高于与父亲一起生活, 而到了高中阶段则正好相反。与此相对, 胡雯洁 (2006) 的研究则表明, 单亲母亲家庭环境下青少年 (明显包括初中和高中) 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与父亲一起生活。

总的来看, 国内对单亲母亲家庭子女抚育问题的研究特点为:

第一, 针对子女教养方式的研究较少, 现有研究主要包括类型研究、抚育子女的困难及影响因素、社会支持等方面;

第二, 现有关于子女教育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成长教育、家庭教育和隔代教育;

第三, 强调单亲母亲家庭结构对子女的负面影响, 缺乏特定阶段对子女成长正面意义的探讨。

四、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国内对单亲母亲家庭进行社会工作介入的研究极少, 现有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单亲母亲自身的介入研究和对其子女的介入研究。相较而言, 后者的研究较多, 而前者则偏重于单亲母亲家庭困境的对策探析。

1、对单亲母亲自身的介入研究

针对单亲母亲面临的诸多困境, 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着手, 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去介入已经成为国内学者们的共识。李亚妮 (2012) 指出要建立单亲母亲家庭档案库和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 并认为这种介入策略有利于单亲家庭困境的缓解。从问题解决的视角, 林岚 (2005) 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促进单亲母亲的自我成长;二是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专业的社会工作支持和社会政策支持两种体系) 。

2、对单亲母亲家庭子女的介入研究

在单亲母亲家庭环境下, 国内学者对其子女进行社会工作介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子女教育研究、个人成长研究和亲子关系研究。

在子女教育方面, 邵琦 (2012) 指出运用个案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分别介入单亲母亲自身和生活环境, 并借此来改善单亲子女的教育现状。在个人成长方面, 管桂翠等 (2011) 构建了“外力推动”与“个体主动”相结合的模式, 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四个维度展开对青少年潜能的挖掘, 消除其无权感, 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在亲子关系方面, 学者们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 如李炯珏便对单亲母亲家庭中的亲子困境进行了个案分析。

总体看来, 国内对社会工作介入单亲母亲家庭的研究特点为:

第一, 相较于针对单亲母亲家庭子女的研究而言, 单亲母亲的相关研究过少;

第二, 学者们往往是从问题视角出发, 研究其困境和自身的不足, 对其优势的分析匮乏。

五、文献评述

国内外的学者对单亲母亲进行了诸多研究, 从各个方面研究了单亲母亲家庭的问题。但是从社会工作的分析视角来看, 现有研究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第一, 分析问题偏于问题视角而较少优势视角的考虑。国内研究大多数将单亲母亲视为弱势群体, 不可否认的是, 单亲母亲有其弱势的一面, 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弱者”“需要帮助”的角色。但是, 现有研究对单亲母亲自身优势的探讨不足。单亲母亲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无论在人格特征还是在承受压力方面, 其都有着很强的抗逆力。本文认为, 引入优势视角, 更有利于发掘单亲母亲的个人潜能。

第二, 关注子女抚育问题而较少关注单亲母亲的自我成长。单亲母亲家庭的子女抚育问题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 已经出现了对其教养方式、子女心理、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研究, 并呼吁政府制定相关的社会政策促进其健康成长。相较而言, 学者们对单亲母亲的个人成长问题的研究较少, 没有给予同等的重视。

第三, 社会工作介入的研究尚需加强。国内学者对社会工作介入单亲母亲家庭的研究寥寥无几。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帮助弱势群体挖掘个人潜能、改善不良现状的专业, 对于单亲母亲家庭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社会工作介入单亲母亲家庭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因此, 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引入优势视角分析单亲母亲这一群体, 增加对单亲母亲自身的研究。运用科学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分析单亲母亲的有关问题, 必将更好地推动单亲母亲的研究, 是未来研究的必然趋势。

摘要:随着单亲家庭数量的不断增多, 针对单亲母亲的研究陆续出现。本文梳理了我国对单亲母亲的研究, 发现国内研究主要包括立足于单亲母亲的研究、单亲母亲家庭中子女抚育问题的研究和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三大方面。引入优势视角, 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对单亲母亲进行研究成为今后研究的必然趋势。

单亲母亲的“临终留言” 篇2

苦尽甘来时,

单亲母亲突遭当头一棒

苦难,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是生命里程中的一丝“点缀”;但对于穆棱市河西乡长兴村的杨丽华来说,却是那难以抹去的人生经历。杨丽华说,她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天天打架,用她的话说,这个缺少温暖的家,让她没有安全感。23岁时,杨丽华嫁给了一个并不了解的临村同姓男人。然而,婚后的她生活得并不幸福。

或许也就是缺少了必要的了解,为他们以后生活埋下了不幸的伏笔。当一天杨丽华发现自己男人竟……这时她已经有了女儿杨洋。

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会好,杨丽华自欺欺人的生活了5年,直到被丈夫一次次伤害弄得生活不下去了她才想到了离婚,但信奉从一而终的父母,却无论如何不让杨丽华离,直到丈夫败尽家业,杨丽华连出嫁的首饰都给当出去时,她才偷偷地离了婚暂住在大姐家。

为了生存,杨丽华开始给别人家种地,用出苦力的方法,挣一些生活的开销。虽然工资不过二、三十块钱,但想想这每一分钱,都是为女儿的将来积攒,杨丽华的嘴角就会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那时的杨丽华就像个陀螺,只要是挣钱的行业,她都会尝试,虽然靠出苦力拼死拼活一个月挣下的钱,不如有钱人几天的生活费,但杨丽华感到知足。因为对比过去结婚那几年朝不保夕的生活,现在是好多了。用杨丽华的话说,虽然苦点累点,但一想到女儿每个学期给自己捧回花花绿绿的奖状,她就感到一丝欣慰,她看到了希望。

但2007年春节刚过,杨丽华突然发现自己时时出现肚子疼的症状,并有便血现象,且越来越重,到了3月的一天,她一宿去卫生间竟达22次,大便里的黑血以及肚子拧劲儿般的疼痛,都让她预感到一丝不祥。在一个朋友的催促下,她决定到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

在牡丹江二院,做完肠镜,大夫把杨丽华的朋友叫到一边,看着她们说话的样子,杨丽华知道情况不妙。

“她只是我的朋友,我们家只我一个人,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大夫撂下诊断,说:“尽快手术,或许还有救!”

“什么意思?”看着远去的大夫,杨丽华问朋友。朋友潸然泪下,“你得了癌症!”

生命无常,女儿这是母亲留给你的嘱托

“你得了癌症!你得了癌症!!!”

这声音一如电影中的话外音,逐渐放大,像振聋发聩的洪钟,震得杨丽华几乎昏厥。她有些绝望,为什么生活对自己这么不公平,但一想到女儿,杨丽华立刻来了精神,她不能这么倒下去。为了女儿,她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她给大姐打了电话。当大姐听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斩钉截铁地说:“小妹,就是卖了姐姐的骨水,也得给你治好病。”

撂下电话,大姐杨丽君像疯了一般向二妹杨丽敏家所在的金山村跑去,当杨丽敏听到晚期癌症几个字时,不觉泪吧嗒吧嗒地落下来。

“姐,小妹,太苦了。我们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救妹妹!”

家里的大白鹅卖了,留着过年吃的猪卖了……除了留够自己的口粮,二姐家已经家徒四壁。

而面对巨额的手术费,卖的不能再卖的大姐,只好把房子押了出去……

当大姐拿着18000元钱和二姐的8700元钱出现在杨丽华面前时,杨丽华痛哭流涕,其实这时的杨丽华比谁都清楚,虽然姐姐们为自己凑足了明天手术的费用,但晚期癌症还是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想着只有11岁的女儿,从今往后,或许就要面对的是一个人独对生活的艰辛和压力。杨丽华在去牡丹江手术的前一天晚上,买了一盘录音带,借了一台录音机,把自己对女儿的牵挂和眷恋,倾诉到这小小方寸之中。

“女儿,我的苦命女儿。妈妈明天就要到牡丹江手术,或许妈妈会平安的回来,或许……”杨丽华哽咽住了,她知道太多的或许对于她无非就是生与死的考验,而对于女儿杨洋又意味着什么呢?她想起了自己苦命的童年和不幸的婚姻。一想到这些,杨丽华再也坚持不住,几乎哭昏在录音机前。

录音机在悄无声息地转动着,半天,杨丽华才从那种状态中清醒过来。“女儿,一旦妈妈不行了,你一定听大姨、二姨的话,好好学习,别像妈似的,吃没文化的苦啊!”

2007年3月8日,这个全世界妇女都过节的日子,杨丽华踏上了去牡丹江手术的路程。

“杨洋,妈妈今天要出一次远门,如果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你……”

“妈——!”

杨洋“哇”地一声,哭出声来,扑到杨丽华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妈妈,我什么都明白,我什么都清楚,妈妈,你一定要挺住,你的宝贝女儿在等你回来!”

杨丽华,双手捧起女儿的脸,轻轻地擦干泪痕,说:“妈妈一定会回来!”

生命无钱买单,

那一段段感人的生死离言

三个小时后,杨丽华被推出了手术室,医生不无严肃地说:“虽然你妹妹闯过手术这一关,但必须进行化疗放疗,彻底消除恶性肿瘤带给你妹妹的伤害,否则……”

两个月后,女儿杨洋再次看见母亲时,哭着扑进了母亲的怀抱。

晚上,杨丽华和女儿睡在了一个被窝,幼小的女儿紧紧地搂住妈妈的脖子,仿佛一松手,母亲就会不见了一样。看着黑夜里女儿那双乌黑乌黑的大眼睛,杨丽华内心里五味杂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的杨丽华已经“弹尽粮绝”,连最起码的生活费都没有,更不用说治疗了。在欠下医院3800元钱后,医院不得不中断了对她的治疗,让她想办法筹钱。而在穆棱市念书的女儿因无钱交食宿费,房东也不断摧款,要杨丽华尽快想办法。

办法,哪还有办法?杨丽华坐在学校门前,泪无声无息地流……

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恰好从校门前走过,当看见杨丽华悲伤的样子,悄然蹲下:“杨洋母亲,你怎么了?”

虽然班主任对杨洋家有所耳闻,但当听到杨丽华亲口介绍时,也不觉倒吸口凉气,这个家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怪不得杨洋……”

班主任这一刻拿出杨洋的一篇作文,念给杨丽华听:

我有一个不幸的家,家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小小的我。

我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这使我从小没有了父亲,使我不像别人家里那样和睦,只有妈妈是我的依靠。

我就像一只不幸的小鸟,想飞却飞不高,每当老师让写作文《我的妈妈》或《我的爸爸》,我都左右为难,因为我没有像别人那样的家庭,有温暖的家庭。

在家里妈妈是我的依靠,每天妈妈都跑东跑西的去打工挣钱,谁知妈妈累的生病了,经过上医院检查,结果妈妈得了癌症,这使我学习退步了。

啊!我不幸的家。

……

听着女儿稚嫩的笔触,抒发着不该是她这个年龄段的悲伧,杨丽华哭得一塌糊涂。

“苍天呀!我该怎么办?”

“去妇联吧。”

杨洋的班主任把杨丽华带到了妇联,当接待她的妇联许立香主席听完杨丽华叙述时,早已是泪流满面。许立香当天找到杨洋寄居的地方,交付了600元住宿费。并把杨洋列为“爱心献春蕾”资助对象,与爱心人士结成救助对子。彻底解决杨洋上学的后顾之忧;当天许主席把杨丽华情况跟市妇联几位同志进行了沟通,于是市妇联干部就积极行动起来,为杨丽华和孩子捐献45件过冬衣物及若干生活必需品。同时许主席电话打到杨丽华所居住的河西乡,与乡领导协调沟通。河西乡给付杨丽华医疗费1000元,并将对她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核实,今年已将其纳入低保对象。

但癌症的不可逆,让杨丽华内心明白,即使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救济,但生命的倒计时依然无法逆转,特别过完春节后,一天比一天痛的感觉,让她明白癌细胞正卷土重来,一步步侵蚀着她。

当一天连吃三片止痛片依然抑制不住自己的病痛时,她觉得该给女儿留下点什么了。女儿今年12岁了,明年的今日或许,想到这,杨丽华打开了录音机。

“女儿,今天是你13岁的生日,在你听这盘录音带时,你的母亲已在天国默默地为你祝福。13岁,如花的年龄,可惜母亲已经不能陪你了。你要好好学习,有困难,就找大姨二姨商量,实在解决不了,你就找政府,政府会管你的。无论如何,你一定不能放弃学业,如果时间允许,女儿,你应该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为将来生活做准备……”

“女儿,今天是你15岁的生日,你已进入了青春期,妈妈虽然不识字,也知道这是女孩最美丽的时期,同时诱惑也多。所以处理好学习和诱惑是你必须解决的问题。妈妈知道你一定会处理好,另外这时你已面临高中和走向社会两种选择,妈妈知道咱家穷,但无论如何你要坚持,念高中,上大学,相信知识一定会改变我们贫穷的面貌……”

“女儿,今天是你18岁的生日,你快考大学了吧?妈妈感到你会有出息……”

一段段留言,一段段情。杨丽华录一段,哭一段;哭一段,录一段……时断时续中,杨丽华仿佛看到女儿带着博士帽向自己走来……

“妈妈,天堂没有欢快的音乐,你看见女儿的博士帽,是不是你一生最美的音符!”

杨丽华幻化中,带泪的腮边,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单亲母亲声明 篇3

单亲家庭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探讨--对两位单亲母亲家庭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

本研究以双性化人格为理论依据,从性别角色的角度研究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两位与单亲母亲共同生活的.女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采用主要概念或主题突出分类的方法进行编码,对父母的性别角色,特别是母亲的性别角色对她们影响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作 者:王伟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刊 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6(5)分类号:B84关键词:单亲家庭 女大学生 双性化人格 性别角色

单亲妈妈岳红:终于学会当母亲 篇4

单亲妈妈的遗憾:没看见女儿一天天长大

虽然时隔二十多年,岳红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女儿考拉快两岁时,自己有一次从合肥拍完戏回到成都家中时的情景:当时考拉正坐在床上,姨妈正给她穿衣服,见岳红回来了,姨妈兴奋地告诉考拉:“你妈妈回来了!”考拉看了看岳红,脸上并没有表露出任何惊喜,只是用成都话淡淡地说了句:“阿姨好。”

女儿竟然叫自己“阿姨”。岳红难过极了,她一把将女儿抱在怀里,对她说:“宝贝,我是妈妈。妈妈带你出去,给你买好吃的,好吗?”然而考拉却抗拒地缩回身子,哭泣着说:“我不去,我不去……”说着挣脱岳红的怀抱,扑到了姨妈的怀里。

那天晚上,考拉坚决拒绝和岳红一起睡。感受着女儿对自己的淡漠,那一夜,岳红失眠了。

岳红1984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并迅速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凭着电影《野山》中“桂兰”一角摘得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当时,她才24岁。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岳红的感情却跌入了谷底。1990年,在女儿考拉五个月时,她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作为一位单亲妈妈,岳红不得不独自抚养女儿,一个人挑起生活的重担。为了给女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她将考拉留在成都由外婆照顾,自己则拼命拍戏赚钱,一走就是几个月。然而这一次,女儿嘴里迸出的“阿姨”二字却深深地刺痛了岳红的心,她暗自做出一个决定: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把女儿接到北京。

终于,在考拉两岁多时,岳红将她带回了北京。一同带来的,还有一直照顾考拉的外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岳红唯有拼命地拍戏,常常一年只能与女儿见上一两次面。渐渐地,考拉习惯了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对妈妈的离开或是回来,她都没有什么反应。岳红偶尔回来,考拉也不叫她妈妈,而是直呼其名:“哎,岳红。”对此,岳红并不介意。对于她来说,不能陪伴在女儿身边看着她一天天长大,是作为母亲最大的憾事。

那时候,岳红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很晚才睡,有时甚至连续熬夜四五天。吃的则是摄制组的盒饭。夜以继日超负荷的工作,致使她的身体严重透支。

2002年初,因为感觉胃部不适,岳红去医院检查,竟被医生诊断为胃癌。突如其来的噩耗,把岳红一下子打懵了,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女儿怎么办?父母怎么办?自己的演艺事业还能继续吗?值得庆幸的是,接下来的手术非常成功,在切除五分之四的胃后,岳红幸运地躲过死神的追击。

终于明白怎么当母亲

自己患癌症时,女儿考拉只有十二岁,因为怕女儿担心,岳红对女儿隐瞒了病情,直到做完手术,快出院了才将这一切告诉考拉。不料这一举动却深深地伤害了考拉,在她看来,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为妈妈分担一些事情了,而妈妈的做法,却让她觉得自己在家里并不重要,从而使得本来就有些疏离的母女关系迅速降至冰点。

带着对母亲的极度不满进入寄宿中学后,考拉和许多孩子一样开始了青春期叛逆。几乎每次岳红拍完戏回到家,都要被老师请到学校,不是考拉和同学打架了,就是在学校捣乱了。岳红想和考拉好好谈谈。但对于她讲的那一番大道理,考拉不仅丝毫听不进去,反而气势汹汹地质问岳红:“你是家长吗?你给我开过家长会吗?学校同学欺负我的时候,你在哪儿?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儿……”

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地在外面拍戏挣钱,女儿却丝毫看不到自己的付出,岳红没好气地说:“我去挣钱啊,我去干活呀,我不去挣钱咱们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风……”然而不等她说完,考拉就打断她的话:“我不需要你挣那么多钱!别人家的妈妈不挣钱,不是也挺好的吗?你看别人家的妈妈,每天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学,多让人羡慕啊……”

那段日子,母女俩几乎一见面就吵架,后来,考拉干脆以转学为借口住到了婶婶家。自此,她不仅不回家,不给妈妈打电话,而且拒绝与妈妈见面。在她看来,既然妈妈不爱她,对她如此失望,那就让她眼不见为净。

荧屏上,岳红塑造了形形色色深入人心的母亲形象,但女儿的离家,却让她沮丧地发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母亲角色竟如此失败。

在与妈妈对峙了近两年之后,考拉终于听从婶婶及其他亲戚的建议,决定回家一趟。得知女儿要回家,岳红激动得难以入眠。

第二天,考拉一进家门,岳红就情不自禁地一把将女儿拉进怀里,深情地说:“宝贝长这么高了,来,让妈妈亲一下,你不知道妈妈多么想你……”说着开始亲吻女儿,脸、眼睛、鼻子、眉毛、头发全亲遍了,在她的怀里,考拉像一只乖巧的小猫。当她终于改口叫了岳红一声妈妈时,岳红愣怔片刻,泪水随即汹涌而出。

那一刻,岳红恍然明白,作为妈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一定要大胆地对孩子表达爱意,经常告诉她,她是怎样优秀,你是如何爱她,怎样在乎她。

母女亲密无间

与女儿关系的缓和,让岳红欣喜若狂。

高中毕业时,考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与此同时,岳红自己的事业在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后,也再攀巅峰。2009年,她凭着在电影《走着瞧》中真实自然的表演再次走上金鸡奖颁奖典礼的领奖台,荣膺“最佳女配角奖”。但看着女儿已成长为一个自立、有主见、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的优秀女孩,岳红内心洋溢的那份喜悦,远远超过自己在事业上获得的任何成就。

2011年6月,考拉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又赴美国纽约攻读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临行前,她陪妈妈度过了四十九岁生日,并在送给妈妈的礼物上附了自己写的一首小诗:答应我一定要幸福,因为有一个人在远处希望你幸福……我要你知道,我永远永远是爱你的……

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里,岳红只有频繁地打电话和女儿沟通。距离并未稀释母女亲情,反而使她们变得亲密无间,很多时候,更是如闺蜜一样。

2014年夏天,考拉留学归来,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母女二人开始各忙各的事业,生活繁忙而精彩。2014年8月,随着电视剧《离婚律师》的热播,在剧中饰演苦情女人“苗锦绣”的岳红因其精湛的演技,再次赢得了观众的一致称赞。

在《离婚律师》热播的同时,岳红已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部电视剧的拍摄。2014年8月底,考拉陪正在上海拍戏的岳红来到剧组,名义上是给妈妈做助理,实际上待了不到半天她就独自离开了,因为片场太热了,没有空调,而且全是蚊子。回到凉爽的房间里,妈妈在片场工作的画面总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触动着她敏感的神经,她内心很清楚,妈妈身体并不好,每天要在外面晒着太阳工作差不多十二个小时,还要戴上假的头套,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忍受着成群的蚊子的追逐……原来,妈妈挣钱如此不易。那一刻,她发现自己从未像现在那样深切地理解并心疼妈妈。

2014年12月初,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考拉站在了《我不是明星》的舞台上,经过几番角逐,凭着出色的才艺顺利入围总决赛。2015年1月5日,在《我不是明星》2014年度总决赛中,岳红特地亲临现场为考拉助阵。接受采访时,提及母亲,考拉说,未来的日子里,自己能做的,就是毫不悭吝地回报给妈妈更多的爱,就像妈妈一直以来倾其所有地爱她一样。听着女儿的肺腑之言,岳红禁不住热泪盈眶。那是一个母亲欣慰、幸福的泪水。

单亲母亲声明 篇5

“受恩”背后是罪孽和屈辱

2006年12月的一天傍晚,于雪娟接到前大姑子王凤琴打来的电话,告诉她,过继到前二姑子王凤兰家的女儿王蕾已经离家出走两天,问是否要报案?于雪娟连夜从哈尔滨赶往加格达奇市。 于雪娟奔波了一上午,终于在女儿的同学家找到孩子。追问离家出走的原因,女儿缄口不答。王风兰、宋宗夫妇告诉于雪娟:“这孩子太不听话了,你赶快把她领走,别让她在加格达奇了。”于雪娟求之不得,当日就带着女儿返回了哈尔滨。

于雪娟在哈尔滨一家个体装修材料商店打工,女儿到来后,她在女儿读书的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楼房,憧憬着和女儿相依为命的生活。但没多久,她发现女儿的月经迟迟不去,于是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医生指责她说:“你这当妈的怎么照看的!这么小的孩子就有性行为了……”于雪娟大惊失色,但医生肯定地告诉她,王蕾有过多次性行为。

回家的路变得异常漫长。于雪娟苦苦询问了大半个晚上,王蕾终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告诉妈妈,从2003年12月开始,她就不断被姑父宋宗蹂躏。 于雪娟一下瘫坐在地上。 2003年,女儿还不满13岁啊!于雪娟不敢相信,孩子的亲姑父宋宗如此禽兽不如。第二天,于雪娟带着女儿踏上加格达奇的火车,她要将糟蹋女儿的宋宗绳之以法。

于雪娟的不幸婚姻

1990年春,于雪娟和同事王军举行了婚礼,1991年底生下女儿王营。之后,夫妻争吵不断。1993年夏,对婚姻彻底失望的于雪娟毅然提出离婚。离婚后,王军要走了女儿的抚养权,却将女儿交给了于雪娟抚养。1997年,于雪娟下岗了,她将女儿托付给父母照看,只身到省城哈尔滨打工。这时,王军也下岗了,投奔到二姐夫宋宗的建筑公司。

宋宗初中毕业后,从建筑包工做起,渐渐发展成拥有数家建筑公司、装饰材料公司的大老板。同王军的二姐王凤兰结婚后,王军的哥哥、姐姐等亲友都相继被其安排进公司工作。这让他在王氏家族中如救世主一般。整个家族的人都对他毕恭毕敬,但宋宗却有着一个无法解决的隐痛——王凤兰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育。 2000年暑假期间,宋宗和王风兰在王军的陪伴下开车赶到数百公里外的碧水镇,以王军要收回监护权为由,强行将王蕾接走。正在哈尔滨打工的于雪娟得知情况后,想要回女儿,母亲李秀艳劝她:“你爸爸刚刚去世,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你又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跟着咱们只能受苦。他们毕竟是孩子的亲姑姑和姑父,也不能给孩子气受。他们想要孩子,就给他们吧!”

失去了女儿,于雪娟感觉自己的心被挖空了。

2001年春节,于雪娟抱着买给女儿的礼物赶到王凤兰家,她想女儿都快想疯了。但王风兰将她挡在门外:“你一个穷打工的妈,能买什么好东西?孩子不想见你!”这怎么可能?于雪娟好言央求,才终于见到女儿。母女相见,王蕾扑到于雪娟怀里,泣不成声。不到5分钟,王凤兰强行将王蕾拉走。于雪娟失魂落魄地回到碧水镇母亲家中,大病一场。从那以后,于雪娟每每想见女儿王蕾,都会被王凤兰和宋宗以种种借口拒绝。

于雪娟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年幼的女儿已经遭此大辱。

2003年12月的一天晚上,王凤兰外出打麻将,宋宗强行和王蕾发生了性关系。事后,宋宗恐吓孩子,如敢告发,他就和王蕾的姑姑离婚,辞掉在公司打工的王蕾的父亲、大姑等人。13岁的王蕾默默忍受着。此后,宋宗一有机会就对王蕾实施强奸。2006年12月,王蕾选择了离家出走。

面对于雪娟的质问,宋宗无耻地说:“我是做了,怎么样?我在老王家就这样霸道!”于雪娟气得当即昏了过去。

酷寒之下,亲友一边倒

在旅店躺了4天,于雪娟恢复了一些体力,带女儿报了案,之后,和女儿返回了哈尔滨。幼小的王蕾宫颈糜烂、附件炎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于雪娟急火攻心,胃病复发,也住进了医院,丢了工作。

2007年腊月三十,于雪娟再次带女儿赶到加格达奇市,盼望着警方将宋宗抓捕归案。办案警员却告诉她找不到宋宗。傍晚,于雪娟带着女儿赶到宋宗家,王军及王蕾的奶奶、大姑等人蜂拥而至,纷纷劝说于雪娟:“事情已经发生了,把他抓起来也挽回不了什么,好歹是亲戚,你就放过他吧!”王蕾的奶奶竟然说:“我一把年纪了,刚过上几天踏实日子,你非要把他抓起来,你是想逼死我啊!”孩子的父亲就像在说别人家的事情,出主意说:“让他给点钱,私了了吧……” 王家众亲友连拉带拽,把于雪娟母女推出了家门。 加格达奇是极寒之地,冬天有零下三四十度,滴水成冰。于雪娟把女儿送到母亲家里,只身返回加格达奇市,每天蹲守在宋宗家楼下。寒风和悲愤如刀子一样,割扎着她的心。

一直等到大年初七,也没有见到宋宗和家人的影子。于雪娟找到前夫王军,气愤地说:“你是孩子的父亲,孩子遭受了这么大的屈辱,难道你一点良心都没有吗?就任由那禽兽不如的东西逍遥法外?”王军先是闷声不语,良久,他哀求于雪娟:“事情都这样了,一大家的人都指望他呢,总不能把大家都逼到死路上去吧……”

于雪娟气得发抖:“你只想着钱、钱、钱,人的尊严呢?正义呢?女儿遭受的屈辱呢?女儿的未来呢?你想过没有?”

初八,于雪娟在母亲的陪伴下带女儿返回哈尔滨。当晚,好友打来电话,告诉她宋宗回家了。于雪娟连夜踏上返回加格达奇的火车,但又扑空了。听人说,宋宗在漠河接了一项工程,于雪娟接着赶往漠河;宋宗又去了北京,她又立刻赶往北京。

偌大的北京城,于雪娟在燕郊一条街道又一条街道、一个建筑工地又一个建筑工地寻找,饿了买个馒头吃,渴了就喝一口自来水。18天后,钱花光了,于雪娟失望地返回哈尔滨。之后,只要手里有点钱,她就进京追凶,但都无果而终。

6月初,于雪娟听说宋宗藏匿在北京杨闸一带,她第5次赶到北京。杨闸地处北京郊区,建筑工地又都是夜间施工。白天,于雪娟找一个车站或者站台,在角落里睡觉,晚上趁工地施工时四处寻找。一天凌晨2点钟,于雪娟在一家工地意外地遇到了前夫王军。她向王军追问宋宗的行踪,王军却只字不语地走开了。又困又饿的于雪娟在一个涵洞里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雷雨大作,雨水灌进涵洞,于雪娟只得蹲在涵洞里,望着瓢泼大雨,泪如雨下。 几天后,王军和王凤琴敲开于雪娟租住的房门,向于雪娟的母亲求情:“别让雪娟在北京找了,让她回来吧,我们带孩子去北京看病,让宋宗给点补偿……”老太太怒不可遏:“你问问自己

的良心,孩子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和伤害,你当父亲的做了什么?!你还是人吗?”王军低下头,反复地说:“我对不起孩子……”

跪求尊严,终于见了青天

于雪娟长期四处追凶,一家人仅靠母亲每个月1200元退休金维持生活。一天晚上,睡在街通道的于雪娟的钱被小偷偷走了。马上要交房租了,于雪娟绝望了,她买来300粒安眠药,全部吞了下去。幸亏被人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昏迷了4天,于雪娟才苏醒过来。

女儿打来电话,哭着说:“妈妈,你回来吧,我不上学了。别的同学都有父母接送,我春夏秋冬只有一个姥姥……”女儿的话句句如针,扎在于雪娟的心头。她哭着向女儿说:“妈妈再也不会做傻事了,妈妈一定坚强,妈妈一定陪着你。”

于雪娟正要回家的时候,突然听到宋宗的行踪。为了赶时间,她找了一辆黑出租。黑出租遭遇车祸,司机当场死亡,汽车着起了火。于雪娟用右拳打破车门玻璃,爬出来之后就昏了过去。两天后,于雪娟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头上、右手和右前臂缠着厚厚的绷带。她急忙拨打母亲的电话,母亲在电话里大哭不止:“王蕾喝药自杀,正在医院抢救……”

一颗心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打击呢?

一口鲜血从于雪娟的口中喷出,她挣扎着坐起身要出院。肇事司机的哥哥拦住她,劝她:伤还没有养好,不能走。于雪娟的泪水像决堤的洪水,她哀求着:“让我回家吧,我的女儿在医院抢救呢,我要回家啊!”肇事司机的哥哥给于雪娟买来火车票,塞给她3000元钱,将她送上了火车:“钱不多,算一点心意吧!希望你女儿平安无事,也希望你能保重。” 之前,王蕾的两个姑姑不停地给王蕾的手机发短信,骂王蕾勾引宋宗。孩子羞愤难当,想一死了之,偷偷喝了农药。 于雪娟赶到医院,女儿已经昏迷整整两天。她跪倒在医院走廊上,放声痛哭。王蕾昏迷4天后,终于睁开了双眼。

王蕾哀求着于雪娟:“妈妈,咱们不告了,咱们斗不过他们。”

此时,于雪娟感觉自己的生命被榨尽最后一丝力气,她就要崩溃了。可是,就这样放弃,那屈辱、伤痛的阴影将笼罩女儿一生,坏人逍遥、嚣张的黑暗势必将侵害女儿一生。她看着女儿,问道:“女儿,我们是死是活?”

“活,我还要考大学,给妈妈买房子买车,给妈妈养老!”“好,妈妈带你一起去讨公道。妈妈不相信,这世上没有青天!”

2008年7月10日,于雪娟和王蕾踏上了通往加格达奇的火车,她要做“最后一搏”。

到达加格达奇市,于雪娟带着女儿开始到各有关部门上访。但回应她的仍是毫无希望。第7天时,于雪娟感觉自己被逼到绝境,悲愤、屈辱,绝望在她内心腾腾燃烧。她问女儿:“妈妈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能做到吗?”

“妈妈,我能。”

那是怎样悲壮的、拼尽生命的最后诘问?于雪娟和王蕾双双跪倒在加格达奇市公安局的办公大厅中,人们迅速围拢过来。于雪娟悲泪哭述女儿遭受禽兽姑父摧残带来的无尽伤痛、自己千里追凶的种种磨难、求证青天的坚定渴望……加格达奇市公安局局长梁志国赶来,将于雪娟母女接进办公室。

做笔录、检查身体……于雪娟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为了证明宋宗罪行而检查女儿的身体,但她清楚,每一次让女儿回忆那段屈辱的记忆,女儿都遭受着重复的伤痛。可是,这是追求正义的代价。

返回哈尔滨后,王蕾马上就要参加升高中考试,于雪娟担心身体虚弱的女儿是否能撑住。王蕾说:“妈妈,我没事,我很坚强,我能行。”王蕾打着点滴坐进了考场。两天的考试终于结束了,当王蕾交完最后一科考卷,就晕倒在考场,被送进了医院。

一切苦难都值得,一切艰辛都值得——2008年9月2日,目送女儿去上学后,于雪娟开始打扫房间,这时,她接到警方打来的电话。于雪娟只听到一句话:“宋宗抓到了。”

久违的阳光从窗口泻落一地,于雪娟坐在地板上,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加格达奇市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判处宋宗有期徒刑12年。

本刊视点

受伤的少女,骄横的罪犯,助纣为虐的父亲,自私冷漠的亲友,麻木不仁的相关部门……在一个少女的心被碾碎的世界里,在她所面对的每一个长夜中,母亲是她唯一的光明。

在电视上,曾见过这样的画面:当幼鸵鸟面临猎豹的袭击时,雄鸵鸟会在第一时间引开猎豹;雌鸵鸟为了迷惑并成功地引开猎豹,会佯装跛足。

人们常说,虎毒不食子;形容一个人多么不堪时,古人还有个成语叫“狗彘不如”。在这个故事中,那位势利而孱头的父亲,就是一位猪狗不如的“食子”者。换言之,如果人不能把自己提升到足够的人性高度,则极容易堕落到低于动物的层面。

故事中的母亲,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人们都有必要来照一照自己的脸。这位母亲似乎也应该归于弱势群体吧,但当她有了战胜邪恶的勇气和信心时,她就是强大的,而这正是人性中最高贵的东西,是鸵鸟母亲做不到的。我想,如果大家都争着以一个满意的价格把自己卖掉;如果面对邪恶时我们都背过脸去;如果一个少女的血泪不再令我们愤怒和自责,则我们便不配拥有正义和青天。

上一篇:服装营销管理下一篇:清明节放假安全教育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