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1

为贯彻落实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5月27日,社阳乡召开全体乡村干部大会,简要回顾2010食品药品工作情况,并就做好2011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谈想法、提思路、议措施。

一要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报告,贯彻落实全县食品药品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科学分析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对我乡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各行政村、有关企业单位签订社阳乡食品药品监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部署2011年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并要求各行政村、有关企业单位要开展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把乡、村干部的心思用在保障全乡1.2万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上。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2

在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中,来宾市紧紧依照“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工作机制,严格对照标准和要求,探索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格局,有效地维护了农机安全生产稳定,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截至2013年底止,相继有兴宾、象州、武宣、合山、金秀等5个县 (市、区) 分别获得“全国平 安农机示 范县 (市、区)”殊荣,通过率达83.3%,所占比例居全区第一、全国前列。尤其是2009年3月,全国平安农机工作会暨广西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现场会召开,来宾作为唯一的现场参观点,来自全国、全区的与会代表近350人用一天时间参观了5个典型现场。市人民政府市长、兴宾区人民政府区长分别在会议上介绍了来宾市和兴宾区的经验。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大会上说:“来宾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工作成效

一、“平安农机”实现零伤亡

来宾市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认真抓好拖拉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考试发证、安全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7年来,全市农机安全生产保持没有发生一起农机伤亡事故的好成绩。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年度履职考评连续7年被自治区确定为“优秀”等次,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走在全区的前列。

二、“平安农机”创出经验

在创建活动中,来宾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探索,率先在全区推行了市、县、乡“三级”联责;市、县、乡、村“四级”联防;市、县、乡、村、农机手(农机合作社)“五级”联动机制。兴宾区农机安全生产实行“三员”管理制度、象州县开展“平安农机戏剧走乡进村”文艺演出、武宣县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八个一千”活动、合山市“平安农机整村推进”、金秀县农机手“十户联保”机制建设。每个县形成了抓一个特色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三、“平安农机”成品牌

以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和自治区农机局、安监局的充分肯定为动力,来宾不断争创和打造全国、全区品牌。2010年5月,广西“百万农民”文明交通宣传员行动启动仪式在来宾市象州县隆重举行。2011年5月,来宾市被自治区确定建设成为全区“百万农民”交通宣传示范点。2012年3月,全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暨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来宾召开,农业部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副站长涂志强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来宾的做法。2014年6月,国家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农业部农产品贸易中心主任倪洪兴等到来宾市调研平安农机示范建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主要工作措施及体会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精心组织实施创建活动

来宾市把创建平安农机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具体抓,市、县、乡、村四级共同抓。市人民政府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创建平安农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印发方案,经费上给予支持,把创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和部门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从市到县到乡到村层层签订了创建平安农机工作责任状,做到了领导机构明确、责任任务明确、内容方法明确和标准要求明确。

自治区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来宾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自治区农机局、自治区安监局、公安厅交管局等部门领导多次到来宾市指导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对来宾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给创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有力推动了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市活动的有序稳步发展,是组织实施好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关键。这是来宾市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最大体会。

二、夯实基础,建章立制,建立创建“平安农机”长效机制

(一) 探索建立工作新机制,创新创建工作方法。

如何调动广大农机经营户、拖拉机户主及驾驶人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是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是否取得成效及成效大小的关键。来宾市在创建工作中,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权责利有效结合、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激励约制机制。具体实践:一是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机经营户、拖拉机户主及驾驶人等参加农机合作社,使他们既是合作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又是农机安全责任的共同体,调动他们参与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维护乡、村、屯农机安全生产秩序。二是探索“互联互保、互相监督”机制。如金秀县因地制宜采用“十户联保”有效机制,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的原则,以十户农机户为单位,将住房相邻的居民组成联保单元,并由村民 (有机户) 推选出联保中心户长,负责联保单元成员的分工和日常联络等工作,“十户联保”单位分别和所辖行政村委、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和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农机群众基础工作局面,以保证整个自然屯的平安和谐。

(二)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农机安全监理业务规范。

1.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牌证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牌证业务,落实岗位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管理制度,严把入户关。

2.规范驾驶操作人员考试管理,落实考试工作责任,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试行为,严格执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各科目考试内容与评定标准,严把考试关。

3.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严格执行业务规范,强化责任意识,规范检验行为。

4. 规范农机安全检查行为。按《广西农机安全违法行为处理工作规范》的规定行使职权,不缺位,不越位。积极主动与公安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做到执法标志统一,执法手势规范,文明执法。

5.规范业务档案管理,提高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6. 规范为民服务监理模式。采取“培训考试到乡村,年审检验到村屯,维修服务到田头,宣传动员到农家”流动监理的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三) 完善监管网络,夯实创建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在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中,每个平安农机示范乡 (镇)都建立农机安委会,由乡 (镇)领导、村 委主任分 别担任乡(镇)、村农机安委会主任,村干部、机手代表、小学校长担任村农机安委会领导成员。工作的主要亮点是:一是在每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建立“六有”和“五落实”(“六有”即有领导负责、有共管机制、有必备设施、有人机台帐、有安检宣教、有目标考评;“五落实”即镇、村两级农机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农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宣传阵地落实、为机手服务的各项措施落实) 工作规范。二是建立和完善“三员”(乡镇设有专职农机安全管理员、村级设有农机安全协管员、自然屯设有农机安全监督员) 管理制度。目前全市有专职农机安全员352人、农机安全协管员1792人、农机安全监督员3527人。三是落实基层工作人员待遇。为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各县 (市、区) 从财政划拨了资金用于落实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和自然屯农机安全监督员的待遇,给他们一定的经济补贴,使他们主动做好群众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目前,全市基本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建立了创建工作规范,夯实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基础,建立了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四)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作,形成创建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定期召开1次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交流、通报、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状况。二是明确相关部门创建工作职责。安监部门负责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总体协调,农机部门负责抓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各项工作,公安交警、交通、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各种重大活动,营造平安农机创建浓厚氛围。三是公安、交通、安监、农机等部门加强协作,联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治理农机事故隐患。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创新创建工作方法,建立创建长效机制,是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取得成效的主要抓手。靠制度来保障更可靠、用制度管人管农机更有效。这是来宾市在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实践中的主要体会。

三、加强宣传教育,娱教于乐,提高创建工作的全民参与意识

来宾市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使平安农机不断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几年来,主要开展了“农机安全进乡村、进农户、进学校、进机关、 进社区、 进街道”、“保安全、助奥运、送安全知识下乡”、“农机安全送教下乡”、“六个一”宣传教育等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六个一”活动,深受广大乡村农民群众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来,全市开展现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1100多次,出动人员4500多人次,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宣传资料26万多份,发送农机安全知识短信息、张贴标语和拉挂横幅10万多条,直接受到教育人员达38万人次,创建平安农机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创建平安农机工作应扎根于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农村是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主阵地,农民群众是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宣传教育对提高农民群众农机安全意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娱教于乐,可极快提高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全民参与意识,在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这是来宾市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切身体会。

四、狠抓重点整治,消除隐患,增强创建工作成效

(一) 抓好重大节庆重要农时专项整治。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整治工作力度,抓好春运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庆活动时期和重要农时的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二) 抓好重点路段专项整治。

建立农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抓好农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路段专项整治工作,落实专项经费对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金秀县三角乡农机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路段进行整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隐患排查,落实人盯人、人盯机、人盯路等“三盯”防范措施,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危险路段的整治。

(三) 抓好违法行为集中专项整治。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拖拉机驾驶违法行为,在全市范围内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分阶段持续开展拖拉机违法载人、无牌证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形成对严重违法行为严管重罚的氛围。2006年至今,全市参加路检路查人员达5万多人次,检查拖拉机12万多台次,处理农机违法行为2万多人次,有效地消除农机安全事故隐患。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创建平安农机,首先必须保安全。抓好重点整治,及时排查整改,消除事故隐患,既可巩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局面,又可提升农机系统的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创建工作成效。这是来宾市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一大启示。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3

【关键词】 农村医疗保险 政策倾斜 大病统筹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1. 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历程。除了部分经济发达的富裕农村外,大多数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目前,合作医疗在很多地方陷入低谷,难以重建,这主要是因为财政支持少。据中国统计年鉴载,“政府卫生支出2000年为39.4%,且主要集中在城镇,占80%的中国农民只消费不到20%的卫生服务”。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191个成员国进行的医疗卫生评价中,中国排在较后的位置上。有资料显示,从1999年开始正式实行的社会保障改革,至今已使10895万人受益,其中近65%都是在城镇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享有率仅为12%。尽管1997年农村合作医疗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也仅占全国行政村的17%,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的仅为9 .6%。1997年之后的一个时期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靠“自愿”参加的合作医疗制度又陷入停顿甚至萎缩状态,90%左右失去了医疗保险的农民,由于医疗费用的攀升而无力支付。

2.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原有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 1976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首先,资金来源有限,但支出具有明显的失控现象。其次,干部和村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不平等,是合作医疗难以恢复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收入机制的转变,彻底打破了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基金筹资基础。

2.2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农村人口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患此类病多数会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甚至陷入贫困,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原本可以通过保健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降低,但由于政府在农村的设施和预防工作投资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县级的卫生医疗机构,除县级医院外,还有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以及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机构等,这些机构大多都自成体系,自己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仅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提高了机构的运行成本,因此必须打破部门体制限制,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流动和重新组合。

2.3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重视程度不足,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这就使得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强制性“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扶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难度。

2.4农村医疗缺少保险立法 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因此农村医疗迟迟不能走上正轨。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使得合作医疗不能准确地确定下来,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难以定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容易产生混乱。农村医疗保险立法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要,如果不能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以强制为原则,必然会引起农民反感。

3.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对策

3.1政府的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在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确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家必须从财政上划拨资金,加强对农村医护人员的培训,重点支持乡镇两级卫生机构,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效率。

3.2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醫疗制度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自筹15元。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正在试点推进。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好病,使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取信于民,促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以保障农民健康为根本宗旨,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筹集、合理分配和使用合作医疗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减少因病致贫,达到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的目的。

3.3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筹集资金数额少,集体与政府补助不足的问题,难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应采取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应将经济困难户也纳入到社会保险范围内。为确保社会医疗保险机制有效良性运行又不至于使个人产生极大的负担,首先,中国农民收入很低,农民个人负担社会医疗保险方面应尽量减少,最好控制在每人每年5~10元之间。如果负担过高,农民就不会愿意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那么其社会保障的功能就会丧失。其次,政府投入的部分中,一部分由中央财政投入,另外一部分由地方财政投入,并且可以让部分盈利较好的企业加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如在云南省会泽县的合作医疗中,县政府所负担的7元中有5元是由会泽县小熊猫烟厂负担,这样既能使企业提高知名度,又能使农民减轻负担。

3.4防范医方和患方的道德风险 应当在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计算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的报销比例来避免道德风险。各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性规章应当加以确定,以保证其相对稳定性。

3.5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 人才问题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农民看病最讲究实惠,最大的愿望是就医方便,少花钱,治好病。然而,这种要求与现实条件下所能提供的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是缺乏能够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2003年底,全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6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6%,大专学历的占17 .1%,中专学历的占59.5%,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21.8%,大专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而面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般乡镇卫生院高学历人才微乎其微。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的影响,靠分配、派遣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试图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如“三定”政策,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的政策,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前转正定级提高工资的政策等。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问题必须靠政府组织、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4

——板桥镇信访稳定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板桥镇的信访维稳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稳定,抓稳定必须抓信访”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督办到位,有效预防和控制了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事件的发生,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我镇共接待群众上访事件40余起,受理调解各类民事民间纠纷18起,调解成功18起,结案率100%,全镇无民转刑事件、群体性事件及集体上访事件发生,为构建和谐筑牢了坚实基础,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排查,把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定器”

在全镇范围进行广泛细致地排查,摸清信访隐患,完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班子成员既要认真抓好分管范围内的业务工作,又要负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信访工作,增强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力抓”的工作合力,同时在领导“一岗双责”的基础上,创新领导联动、条块协作机制,促使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一是全员发动,普遍排查。不断按照挂钩部门包村,—1—

村两委包组、小组长包户的“三包”方案,逐户进行走访排查,摸清底数,汇总处理,目前共排查出8件信访隐患案件,主要涉及林权和土地纠纷。二是集中力量,重点清查。对势态恶化迅速,苗头明显的问题和事件,进行专项清查。三是不失时机,个别抽查。在普遍排查的基础上,镇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了定期与不定期地抽查的方式,深入村组个别走访、检查村“两委”的信访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和了解信访的工作情况,确保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二、抓重点,把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直通车”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信访工作一系列部署,切实把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作为根本任务,以“事后解决”“事前防范”为重点,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努力实现信访总量和越级上访“双下降”的目标。工作中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时限要求到位,群众性上访反映的问题,承办人要在一周之内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如反映的问题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须在一月内与上访群众取得联系,并告之处理情况;二是制度措施到位。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居)委会、单位(部门)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并建立重大问题的信息预警制度,重点时段信访信息报告制度和重大信访事件跟

踪制度,使党政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分析问题,针对分析排摸出的不稳定因素采取领导包案制抓好落实;三是监督执行到位。严格信访调查监督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信访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办理,矛盾有人处理。

三、抓关键,把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作为干部群众的“连心桥”

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群众倾听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民心,使党员干部成为群众办事解难的贴心人,集中开展“接访、走访、回访”“三访”活动,变上访为下访,让接访窗口前移,坚持做到反映的信访问题不查清不放过,不解决不放过,有关措施不及时落实不放过,给来访者一个明确的答复。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两个突出”。一是在处理解决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中突出一个“情”字,带着爱民的感情做好群众上访的接待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推诿扯皮,在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时,由于时间长,难度大,我们坚持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能解决的从多方争取资金进行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与之协商制订还款承诺书,赢得理想的解决方案,达到这部分群众的满意;二是在化解调处各类矛盾中突出一个“稳”字,处理群体上访问题时,如果方法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针对不同情况,扩宽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应对上访问题,稳稳当当地解决实际困难。正确处理“法、理、情”的关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依靠法律和政策调解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公正、公道、公开地解决好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巩固好、保持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抓落实,把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助推器”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观念,按照“守土有责”的要求,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掌握信访工作的形势、特点和规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以“法制宣传周”、“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设讲座、办板报、张贴标语、发放书籍,大力宣传《劳动法》、《婚姻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干群法律意识,让广大群众能自觉应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用法律和平理性地解决矛盾纠纷;全力开展以案示法、警示教育活动,加大扫黑除恶、反邪教等警示教育的宣传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广泛开展《信访条例》宣传活动。依托群众工作机构和各党支部的矛盾调处先锋队,各党支部矛盾调处先锋队在广泛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调处方案并及时调处,对于重大疑难问题,由领导亲自包案,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调处解决;为了全面掌握全镇的信

访维稳工作情况,板桥镇还成立定期研究群众工作制度,每月20号召开一次例会,每季度开一次季会,每半年开一次半年工作会,研究全镇矛盾纠纷的调处情况和社会热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对各村(居)委会发生的矛盾纠纷,责成纪委办和群众工作站对调处解决情况进行督查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终工作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各项制度的严格管理下,全镇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在发生前有预防,发生后能及时调处,调处后有汇报总结。群众工作制度的落实,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全镇社会的和谐稳定。

板桥镇群众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调处,老的信访积案在做了信访人大量思想工作后信访人也表示不再非正常上访。近一年来,全镇没有发生一件到市、省、北京的非正常上访事件,各件社会矛盾纠纷都在辖区内得到了化解。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5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迎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拖累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滑进了经济危机的泥潭。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受此影响也有所放缓,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处在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可以说机遇和风险并存。即便如此,我国在“十一五”期间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并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教育、医疗、房价居高不下等矛盾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一切出现在社会管理领域的问题,也必然集中反映到企业里面来,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怎样从思想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不但承担着发展经济、获取利润的投资需求,而且担负着稳定社会的企业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这一论题,做些探索。

一、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点:

如何通过切实有效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企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类矛盾,推进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健康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关系,一直是企业党务工作的重点,目前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1、认识不到位,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在重生产任务,轻思想教育,特别有些生产部门的人员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完成安全生产任务,政治思想工作是党委、党支部和政工部门的事,安全生产任务是“硬指标”,思想政治工作则是“软任务”,可有可无,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来,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只管生产不管思想的现象。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无非就是讲道理、做报告、谈心家访等一套空的东西,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人为割裂开来。

2、开展工作比较被动,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部分企业一些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部门的事,与自己工作没有大多联系,对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支持不够,管政治思想工作不像管生产那么有精力和下功夫。同时,政工干部也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没有广泛发动各部门的党员、团员共同参与,做到齐抓共管,缺乏协调配合,各自为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

3、对新事物缺乏适应能力,造成职工思想波动较大。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原有的管理模式被取代,新的管理制度逐渐建立

1和完善,新的分配方式被广泛采用,可能会造成职工收入差距拉大,这些都引起了职工的高度关注。企业内部的热点问题增多,部分职工的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的不相适应,会造成一些职工心态失去平衡,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在对待企业“三定”的态度上,大部分职工的期望很高,希望得到更多的实惠,也希望通过改革,更好地发挥自我的价值。但也有部分职工存在着既盼望又害怕的心理矛盾,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内部改革上,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因此职工的心理压力很大,面临各种风险和压力,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4、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企业领导以安全生产忙、经营任务重为由,漠视政治学习,放松干部职工对党的路线方针的学习,认为经济工作搞好了,人的思想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用不着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花费人力、物力和精力。他们对政策理解肤浅,领会不深,造成部分干部职工观念淡化、信念动摇,因此使思想政治工作名存实亡,自觉不自觉地对思想政治工作讲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使得一部分领导干部身上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相当突出。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举措

国有企业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新旧矛盾聚集在一起,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地化解企业内部的矛盾,就能推进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反之,如果在困难和矛盾面前犹豫徘徊、举棋不定,不能拿出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甚至用错误的方法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只有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才能建立和谐的企业关系,进而促进形成稳定的社会局面。

1、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增强政工队伍实力。

国有企业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要像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那样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首先,明确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既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次,在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企业业务工作人员要同步配备、同步开展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的业务工作中。把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的人员挑选到政工队伍上来,以增强政工队伍的实力,使政工部门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开展工作;第三,建立大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部分人的专利,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没有旁观者和赋闲人员,在企业内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保障。企业领导班子要做到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领导成员之间尽职而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对企业员工起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2、做好宣传载体建设,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载体作依托。

首先,开展各类评优活动,有效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个人”、“文明班组”等评比活动,每逢“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红旗支部”、“业务标兵”的评比,适当给予获胜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其次,利用教育阵地,以创建学习型班组、职工之家等,引导职工强化学习意识,使职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营造职工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设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专项奖励,完善学习激励机制,组织人员进行专题学习;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远赴外地考察取经,同时举办中层干部理论学习班,邀请党校教授、专家授课,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通过报纸、信息网、有线电视、调频广播、板报等形式,设立读书学习专栏,播报刊载理论辅导文章及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岗位培训、党员冬训、职工轮训等途径,开展送理论下基层、到社区活动,组织专题理论巡回宣讲,开展“三情”教育,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共谋跨越的目的。第三,利用文化娱乐阵地,以办好职工活动中心,职工运动会等为主体,适时地开展好职工文体活动,用活动来组织职工,用活动来团结职工。第四,利用宣传阵地,以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宣传栏等为主体,大力宣传企业的亮点、闪光点。积极围绕公司中心抓好宣传报道工作,制定对外报道奖励办法,组织新闻报道员集体采访学习,加大报纸、网络宣传力度,编发企业内刊,同时推荐优秀文章在公开刊物发表。

3、搭建服务交流平台,切实把群众事情放在心上。

企业职工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会造成不同的文化理念碰撞,加上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往往让他们身心倍感疲惫,严重的就会影响到工作中来。

一是把有关措施和政策向职工交待清楚,认真听取和尊重职工意见,把事关大局的利害关系向职工讲清楚,取得职工的理解,消除他们的疑虑。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开展“送温暖”等活动,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职工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维护好职工的利益,尽力妥善解决职工当前最为关心的工资、福利、绩效考核、奖金分配等实际问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三是要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解职工之所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脚到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上。想职工之所想,在改制中着力解决好职工的人身保险、社会保障等问题;急职工之所急,了解一线职工和生活困难职工的现实情况,重点解决他们的问题,解除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及时解决职工盼望解决和久拖未决的事情。

4、构建预警机制,增强处理问题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老是被动的处理和解决问题,要超前发现、超前处理、超前防范。因此,必须建立预警机制,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党、政、工、团应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了解和掌握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职工的思想动态,通过收集、分析,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对职工中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预先做好风险预测,提前制定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通过实施预警机制对提供信息及问题的分析,促进企业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应急工作措施,明确月度、季度、工作计划和重点,有效防止职工群众群访、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6

区委政研室区司法局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合同逐步进入农村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经济生活领域越来越普遍的契约形式,由于合同签订不规范引发的矛盾纠纷,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我区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普遍推行了农村合同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区各乡镇、街道清理清查农村合同3000余份,修订完善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合同200余份,审查、起草、签订各类合同90份,调解合同纠纷60起,因合同不规范引发的上访事件下降了10%。

一、基本情况

当前,农村稳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因经济纠纷造成的一些集体上访,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对全区三年来农村矛盾纠纷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到,在全区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中有30%是因为没有签订合同或合同签订和管理不规范而引起的。农村合同在管理上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四个缺乏”。一是农村合同签订缺乏公信性。一些村干部在发包项目时搞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引起群众的猜疑和不满。二是缺乏公正性。一些合同条款不全面、权力义务不对等,甚至个别条款与法律相

抵触。合同内容缺乏公正性,极易引发合同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三是农村合同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大部门合同都存放在村委会,经常发生因村级班子的更迭而导致合同丢失,造成一些纠纷因为找不到依据而无法得到解决。四是合同履行缺乏监督性。合同出现纠纷后,各个方面相互推诿,缺乏合同履行的“裁判”。合同纠纷越来越突出,已不单纯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农村的稳定。只有把农村合同管好了,合同纠纷减少了,才能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机构。各乡镇以司法所为依托,组建了农村合同监管中心,主要履行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起草合同、主持签订合同、办理法律见证、协助办理公证、监督合同履行、调解矛盾纠纷等职责。新户乡还在每个行政村选配了一名农村合同协助监督管理员,建立起了覆盖全乡的农村合同监管网络体系,为农村合同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尽快开展好这项工作,各乡镇、街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合同监管的意义、目的和好处,进一步消除了广大农民的顾虑,有效推进了农村合同监管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监管机制。区司法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农村合同监管实施方案》和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工作流程,对监管范围、监管形式、监管程序、监管职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合同监管工作有章可循。各乡镇从实际出发,分别制定

了合同监管中心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和协管员管理规定等一些列规章制度,要求合同监管人员严格按章办事,提供高标准的法律服务。

(三)规范合同签订程序。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对合同签订实行“一条龙”服务。一是由村集体和需要签订合同的村民或企业法人、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由所在村协管员以书面形式把合同意向告知合同监管中心。二是合同监管中心受理后,召集有关单位依法讨论当事人提出的合同意向,并告知当事人签订合同必须具备的条件。三是指派监管员全程参与合同签订活动,解答当事人咨询,起草合同内容,审议合同事项,主持签订仪式,办理见证或公正手续,确保签订程序合法、文本形式完整、内容规范有效。为把各村原来自行签订的合同也纳入乡镇监管,合同监管中心对原有合同进行了收集整理,对不规范的合同特别是存在明显问题的合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按照程序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四)加强合同管理。一是对合同监管中心的合同,实行统一合同文本、统一合同编号、统一分类建档,并按照谁接手、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实行专人管理。二是对村集体或村民要求调阅归档合同的,合同监管中心随时为他们提供调阅服务,让他们及时了解合同的使用情况。三是对合同履行实行跟踪回访,通过电话询问、入户走访等形式,即督促双方当事人按约履行义务,又了解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监管工作的意见。通过跟踪回访,对引

发矛盾纠纷的倾向,积极分析预测,提前做好防范;对出现的矛盾纠纷,及时组织力量依法调节;对调解不成的,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

三、取得的成效

农村合同乡镇监管的实行,为增强农民法律意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增强了农民法律意识。农村合同乡镇监管,要求合同监管员全程参与合同签订活动,他们在指导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办理见证或公证手续的同时,也解答了农民提出的法律咨询,使广大农民掌握了许多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农民在法律方面有不明白的问题、不好处理的事情,都到合同监管中心进行咨询和解决,今年以来各乡镇合同监管中心已接受农民法律咨询370人次。

(二)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通过加强对农村合同的监管,进一步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杜绝了“暗箱操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进一步清理了个别村干部与村民签订的权利义务失衡的“霸王条款”,使合同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

(三)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严格规范的程序,实现了对合同签订活动的有效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农村经济活动,解决

了许多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消除了农村合同中易于产生干群矛盾、引发群众上访的隐患,化解了因合同不规范引发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四、几点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合同乡镇监管工作,对于新形势下维护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区农村合同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仍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不到位、合同监管中心力量薄弱、工作人员业务知识能力不强等各方面的问题。要深入推进农村合同监管工作,必须在不断清理整顿中加强规范,在加强规范中建章立制,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一)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从掌握的情况看,多数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司法知识、农村合同监管知识掌握的不深不透,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农村合同时,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建议由司法局牵头,区农业局配合,采取外出学习考察或聘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为农村合同监管提供人才保障。各乡镇、街道也要对所管辖村的农村合同监管协管员开展专门培训,从监管制度、监管程序、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提高他们做好合同监管工作的能力。

(二)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当前农村合同监管工作,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又不多的问题非常突出,只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是抓好典型带动。每个乡镇(街道)要根据所管辖村综合条件,选择一到两个村做为农村合同监管的典型,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二是不断延伸农村合同监管的范围。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把农村合同监管的服务范围逐步向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延伸,对宅基地使用权、劳务管理、赡养老人、运输、银行信贷等社会事务合同签订纳入监管范围。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7

会议指出,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 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适度扩大总需求, 加强预期引导, 深化创新驱动, 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 稳是大局, 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 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 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 调节好货币闸门, 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 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 着力防控资产泡沫, 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 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扩大开放, 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加强预期引导, 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 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 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 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 导致经济循环不畅, 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 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 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 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 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 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 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 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打破垄断, 健全要素市场, 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 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 提高盈利能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提高潜在增长率。

会议指出, 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总结今年工作, 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 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 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去产能方面, 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 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妥善处置企业债务, 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去库存方面, 要坚持分类调控, 因城因地施策, 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 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去杠杆方面, 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 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 加大股权融资力度, 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 降低企业杠杆率。要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降成本方面, 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 减少审批环节, 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 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补短板方面, 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 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 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 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 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第二,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 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 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严守耕地红线,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第三,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提高质量标准,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 发扬“工匠精神”, 加强品牌建设, 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 加强引进外资工作, 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 提高大企业素质, 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 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第四,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 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既抑制房地产泡沫, 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 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 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 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 提高住宅用地比例, 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 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 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 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同时, 要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要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

会议强调, 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 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 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抓紧编纂民法典, 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 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 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要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 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 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要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 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 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 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议强调,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推进政策协同配套, 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供需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持续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 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8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举措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个别人,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减少社会矛盾。当前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是发展成果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认真解决好这些民生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减少社会矛盾。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9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2.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

4.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5.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6.按照机关作风“四要十不准” 中的要求,“不准拒不履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对服务对象和前来办事的人员不管不问、不理不睬,态度冷漠生硬、傲慢无礼、言语不文明、作风粗暴。”

7.“六五”普法规划中确定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对象包括: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

8.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9.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10

二、云石山乡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实践模式及维稳成效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农村的新变化,推动制度创新、寻求治本之策,以消除不安定因素。而云石山乡在农村基层管理模式上探索实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就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一)云石山乡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实践模式

1、‚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产生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形势的不断变化,云石山乡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服务模式、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乡、村管理服务操作上行政化倾向仍较为明显,习惯于通过条条实行自上而下的层层管理。基层组织很大程度上只从事收费、统计等抽象化、官僚式的管理事务,没有很好地把握基层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不关心和不了解群众的疾苦。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还不够人性化,习惯于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工作方式。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政府与群众沟通欠缺、群众切身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形成干部与群众的情感隔阂,由此使得部分群众对基层政府不拥护、对党员干部不信任、对经济社会发展不支持,进而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重大项目推进。

为了把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人性化的公共管理服务上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从而促进渔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从2007年下半年起,舟山市开始在渔农村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它融合了乡里制、里甲制、保甲制等中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和‚民情日记‛、民情恳谈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党的群众工作的成功做法,并充分运用了‚网格‛和现代数字技术,是三者结合的产物。

2、‚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内容

所谓‚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就是按照‚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这一系统整合,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具体地讲:

(1)实行网格化定位,落实责任区域

根据社区所辖范围、村域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结合各乡镇、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数量,合理设置网格。网格范围大小不搞一刀切,渔农村一般以100—150户为一网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网格都对应相对固定的联系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通过划分网格、明确相应服务团队,努力实现政府管理服务由以往的条条、单向,朝块块、点面结合转变,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避免出现‚真空‛和‚盲区‛。

(2)实行组团式联系,整合服务资源

注重各层面管理服务资源的集中整合,由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和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管理服务团队,并吸收渔农村老干部、优秀联户党员、社区成员中的骨干力量加入,增强服务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同时,注重团队管理服务能力的集中整合,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性格特点等因素,科学配置、优化组合。每支团队都明确正副组长各1名,负责组织日常联系服务、搜集信息、反馈情况等工作。注重团队成员各领域知识的集中培训,加强对团队成员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先进适用技术等知识的经常性教育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处理基层复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组建团队,将乡镇(街道)辖区内各种管理服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科学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的集中优势,提高了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3)实行多元化服务,完善服务体制

建立积极主动的服务体制,将管理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各团队牢牢把握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促进发展这一核心,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蹲点住家、发放联系卡等形式,采用拉家常、道地会、交心谈心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法,积极主动、广泛深入地联系服务群众。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法律法规、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切实关注民生,重点围绕如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如何引导群众创业创新、如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如何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和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谋对策,进一步掌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方式,把政府管理服务程序前置,提高了管理服务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4)实行信息化管理,共享数据平台

运用先进的网格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集服务对象正反两方面信息于一体的信息化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将网格中所有居民的家庭状况、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群团、医疗、教育、土地承包、遵守法纪等信息资料输入信息系统,把分散、孤立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建立数据库,并注重信息的日常收集积累和维护更新,使政府可以动态掌握、全面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提高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动态化水平。还在数字平台开设服务团队成员个人‚民情博客‛,记录团队成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心得体会、难点疑点、意见建议等,促进信息互通、经验共享、困难互帮,提高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维稳成效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它有效地整合了各方面资源,完善了社会防控体系,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夯实了维稳工作的群众基础。它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提升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通过经常性走访联系群众和建立网格化信息管理数据库,使政府对群众信息的掌握更为全面详细,查询信息也更为快速便捷,提高了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如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普陀区迅速启动应急程序,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作用,以网格为单位,通过数据排查、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区内网格系统数据库中的7431名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了上门走访或电话咨询,在第一时间内摸清了全区三周岁以下婴幼儿食用问题奶粉的情况。通过全面有序地做好受‚问题奶粉‛影响小孩的排摸和治疗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减少了重大项目的推进阻力

随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党委、政府与民众有了更好的沟通渠道,增进了彼此的理解。群众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实施的建设项目也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如桃花镇金沙五星级温泉酒店建设,因部分群众不愿意拆迁而进度受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干部深入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设身处地地分析项目开发带来的好处,通过多种方法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并合情合法地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终于用真情和行动感动了群众,统一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使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3、畅通了群众利益的诉求渠道

网格服务组成员经常性深入群众走访联系,嘘寒问暖,了解民情,改变了以往群众有事找政府、围着政府转的状况,进一步畅通了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如白沙乡为更好地倾听民意、视察民情、解决民难,在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着力实行解决问题、每月集中走访、每月工作例会等三项制度;勾山街道开展‚干部听民声、共说连心话‛活动。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更加畅通,也促进了社会稳定。

4、消弭了干部群众的情感对立

通过团队成员经常性的入门串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实打实解决问题,逐步消除了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隔阂,增进了彼此感情,老百姓有什么问题、困难也愿意跟团队成员反映。如截止目前,普陀区各服务团队通过下村走访群众,征集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达1403条,已经解决1164条。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小事,但是一旦得到解决,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通过一件件细微事情的解决,改变了群众当初观望、怀疑的态度,对这项工作比较认可,对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感到很高兴也很配合,干群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三、云石山乡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云石山乡农村探索实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践模式,在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上,给我们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与有益的启示。

(一)云石山乡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创新经验

1、以人性化的服务取代硬性管制来实现社会稳定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最大的成功经验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网格化管理是基础,组团式服务是关键,落脚点在于实实在在地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网格小组成员的走访,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加以解决。这种人性化的服务与硬性管制相比更有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大量事例显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正是通过细细小小、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来赢得民心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的。

2、从被动应付的工作方式转到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以实现危机预警目的

社会稳定离不开高效的危机预警机制。预警,就是以防范为主,超前预测,及早动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每个服务团队所有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走村入户活动。各网格小组成员利用双休日及晚上的休息时间经常性地走访所联系的群众家庭,同群众谈心交流,对困难群众加强了服务工作,对思想不稳定的群众加强了管理和控制,对一些矛盾及时进行介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使基层政府能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处置,在出问题的临界点到来之前就发现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起到了很好的危机预警作用。

3、充分运用现代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来促进高效行政 为实现对社区及群众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和长效化,政府专门开发了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乡镇和街道成立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信息服务中心,负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数据导录等工作。乡镇、街道每一网格中所有居民的家庭状况、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群团、医疗、教育、土地承包等信息都能在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查询,从而便于政府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宅基地审批时,职能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查找群众的家庭住宅情况,直接确定宅基地的面积和建筑面积,而不需要再到现场勘查,极大地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和办事效率。

4、结合多样化的工作载体整合资源优势来实现管理目标近几年来,舟山先后开展了党员联系群众、农村老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党员星级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开展以来,基层政府把这些活动全部融入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和整合各个载体的资源优势,力求做到为民服务更全面、惠民机制更长效。例如在构建网格体系时,由政治性强、素质较好的联户党员来担任小组长,同时,把各小组长开展走访和联系群众工作的情况作为对联户党员工作考核和实施党员星级管理的评定标准。并利用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老干部,来做好政策宣传和释疑解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5、创新服务手段、分层分类解决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推进过程中,基层政府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如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举办‚干部听民声、共说连心话‛活动,以座谈交流、双向互动为主要形式,以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在平时则采用分层分类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对于简单的问题,由网格服务组当场进行答复或解决,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对于群众提出的诸如建房、生育、就业等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来解决的事项,由网格服务组长负责向社区(村)和乡镇有关职能部门联系落实后进行答复;对于各职能部门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由网格服务组长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向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汇报后提出解决办法,并及时回复。对分管领导不能解决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由网格服务组长会同分管领导向乡镇主要领导汇报,经乡镇班子会议研究后提出解决办法。

(二)云石山乡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启示 云石山乡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成功经验对于搞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很多启示意义。我们要搞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下好功夫。

1、崇尚以民为本、强化服务行政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成功在于它充分体现和贯彻了民本理念与服务理念。古人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我们党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确立,到‚三个有利于‛观点的提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经济领域提出的‚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建设上强调‚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提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权利观与亲民政策。这都体现了我们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谐社会,是以民为本的社会。关注民生,服务民众,把心思用在为老百姓排除困难上,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这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正是通过解决一批民生问题,树立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在网格组成员日常走访中,群众总会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要求政府解决,在碰到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时,我们的干部根据自身的能力及时给予帮助。通过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了解其不同的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帮助,使群众把我们干部当作知心朋友,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基层干部只有在内心深处正真确立了民本理念与服务理念才能做到这一点。

2、体察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

建设和谐社会,缓和社会矛盾,关键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具体的行政实践中能否体察民情,顺乎民意,发现矛盾及时处理。由于大量的不稳定因素起源于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也在基层,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必须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通过与公众沟通对话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使政府部门能准确把握基层脉博,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愿望和不满,时刻关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苗头和倾向,提高了政府对外在环境的敏感度。并且‚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对实际问题采取分层分类解决的办法,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就逐级解决,及时给群众一个答复,避免了矛盾纠纷的积压和激化,真正实现‚察民情、解民忧、顺民心、保民安‛。

3、培育公民精神、追求共同治理

上一篇: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工作总结2020下一篇:土木工程个人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