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一种美食说明文作文(精选10篇)
那是一个繁星撒满天的晚上,拖着疲惫身躯的我走在从辅导班回家的路上。途中遇到了一家卖炒花生的小店,由于没带钱的缘故,只好站在外面向里望去。这时炒花生的香味已经吸引了好多上班族,他们排出了长龙般的队伍。买到的人一脸幸福,有的一抓一把放进嘴里;有的一粒一粒斯文地送进嘴里;还有的先将花生抛向空中,再用口袋般的大嘴把它收进嘴里消灭掉。看着他们津津有味的吃相,我的口水已流出三千尺远了。再摸着空空如也的口袋,继续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一回到家,就用暴雷般的声音嚷着也要吃花生,还好我家有个“厨王”,他在网上看了一遍炒花生的做法,就学会了,没一会炒花生就出锅了。当炒花生散发的丝丝香味飘过来的那一刻,我心中暗暗发誓:“我爱上他了。”那一颗颗泛着光亮的花生,犹如披着雪花般的外衣,是那么美丽动人。再用手轻轻触摸,那粒粒花生彷佛还透着微弱的生命气息——微微发热,而且花生壳还油滑油滑的。用鼻子闻一闻,那一颗颗花生发出香喷喷味道,在香味中还微微夹杂着焦糊味。我发誓,这是我闻过最香的气味。好了,接下来让我的胃宝宝开开眼吧!我用筷子夹住一颗花生,慢慢地放进嘴里,用舌头翻滚着花生,接着一咬,只听“咔嚓一声”,花生碎了,然后被吞了进去。这个花生又香又脆,让我回味无穷。
过了好一会儿,爷爷拎着大包小包回来了,我赶紧跑过去帮忙,我仔细看袋子里的菜,都是我爱吃的:水灵灵的青菜,红红的羊肉,还有明虾,牛肉等等,我被这些美味给吸引进了厨房。为了能早些吃上这些美食,我自告奋勇地帮奶奶洗菜。洗好了菜,我就回到了大厅和哥哥一起玩。过了一会儿,一阵阵香气从厨房里飘了出来,钻进了我们的鼻子里,我急切地等着爷爷喊我们吃饭。
“开饭了!”爷爷一声令下,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盛了一碗饭,走到餐桌前。最先吸引我的当然是火锅了,上面漂浮着红彤彤的辣油,白嫩嫩的大白菜,大片的牛肉更加诱人,我舔了舔嘴唇,快速地从里面捞了一块牛肉出来,往嘴一塞,嗯,真香!可是我马上又皱起了眉,啊,好辣呀!
我的目光,马上就转向了金灿灿的明虾,它们整齐地排着队,仿佛在对我说:“快来吃我呀,快呀!”我忍不住了,连忙夹起一只虾,快速剥除了虾壳,放进嘴里。呀,真鲜,简直太美味了!
就在我回味无穷的时候,终于,今天的主菜---羊肉上场了。圆圆的盘子底部放了一些洋葱,五颜六色的辣椒围绕四周,一团白花花的生面上,还立着一朵花呢,顾不得欣赏了。我马上夹了一块,“啊呜啊呜”地吃了起来,羊肉非常的香,外焦里嫩,不一会儿,我就把它给消灭得差不多了。
这是一种瑶家人只有在过年时节才做的特色小吃。年后走亲访友,瑶家人大多都拿着几盘果条作礼,互赠给亲友品尝自己的手艺。
“果条”这个名字,是根据瑶话音译而来,大概类似北方的“馃子”。实际上这两者的做法也类似,都是高温油炸而成,只不过北方馃子的原材料是面粉,而果条则是由大米磨成粉做成。
果条的.形状看起来像小时候妈妈纳的千层底儿。据说,果条正是依照瑶族人民的板鞋的形状制作的,寓意是亲友之间要多走动、多联络,是亲情和友情的象征。
果条颜色金黄,吃起来香脆可口,若是配以另一种瑶族特色小吃——油茶,那就是瑶家人在劳作之余一种很好的享受了。除了直接吃之外,把果条煮着吃,也别有风味。把果条拆散,放水里烧开,加入自家种的鲜嫩蒜苗,就是一顿软糯香甜的大餐了。
做果条可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整个家族的人一起动手参与才能完成。记忆中的农村生活,每到年关时,大家就忙起来,洗净大面的匾箩,拿出专用的大锅,浸泡好芝麻,买好白砂糖,把少则几斤多则几十斤的籼米糯米浸泡后磨成粉,然后各家就开始陆续做果条。
但果条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的。
首先,和面就是一个体力活,一般由家族里的男人来负责。和面的时候,先把所有面粉分到几个大匾箩中,然后先取一小份面粉,多放开水,充分揉开,作为母本,然后把母本分作几份,分到各个大匾箩中,几人同时进行揉面。各个匾箩中,面粉和白糖充分混合,在母本的黏合作用下,逐步加入开水,最终把所有面粉揉成一团。揉好的面团如果一时还用不到,则需要用湿棉布覆盖,以免失水变干。
这中间需要注意开水要慢慢加,千万不能一下子加多了,加多了水则会导致面团太软,无法盘果条。还要注意加了糖的粉,会越揉越软,所以水一定要慢慢加。有些新手往往就是揉面这步做不好,有时候把所有米粉用完了,还是太软,导致还得再去打粉,这样一来就耽搁了工序,最后导致天黑了还完不成。
和面考验体力,而盘果条和炸果条则是一个技术活。我所知道的,盘果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取一团面,做成厚度均匀的大饼,然后在饼的两面都撒上芝麻,再用剪刀螺旋式的把大饼剪成条状,最后拼接为一盘果条。另外一种是直接取面团一边搓成均匀的长条状,滚上芝麻,一边盘成螺纹圈,最终捏合为一盘果条。由于后一种方法比较省事,而且做出来的“果条头”(黏合部分)比较小,所以现在大多是用这种方法。
这边在盘果条,那边就可以烧油锅准备炸果条了。盘好的果条,盘得再漂亮,最终的成品还得看油炸这个环节。如果技术不到家,那么果条可能在锅里就散了,或炸出来的果条不平整,歪歪扭扭的不好看。油锅烧好之后,两手捏住果条头,轻轻的放进油锅,在炸的过程中还可以用夹子调整变形的果条,最终保证炸出来的果条都是平整的。最近几年,都采用那种大的平底锅,放浅浅一层油,这样果条不容易变形。一般来说,刚放进锅的果条是沉底的,熟了之后就会浮起来。
经此流程,果条就做成了。但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把果条做得好吃的。好吃的果条,酥脆得当,甜度合适,芝麻迸香;不好吃的果条,会硬得啃酸了大牙。
小笼包的样子很特别。它像一座小巧玲珑的宝塔,又似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还如同一个可爱的胖娃娃,“它”的头上还有许多条纹,有趣极了。刚出笼的小笼包还在不停地冒着热气,上面还有一滴滴小水珠,看起来还真的像一个刚从澡堂里出来冒着汗珠的小胖子呢!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小笼包,会发现包着馅料的面皮薄得如纱一般,好像是透明的,还能够看到里面米黄色的汤汁和酱红色的肉馅呢!
其实做小笼包并不难,只要把面团用擀面杖不停地挤压、揉搓,让面团变成薄薄的面皮,然后把面皮放在左手的手掌心上,右手捏住面皮的四周,慢慢地向上挤压,左手也随着慢慢旋转。记住,一定要做出小笼包边上那特有的条纹哦!然后将小笼包放入蒸笼中蒸制,20分钟后,一笼色香味俱全的小笼包就做好了,我们就可以美美地品尝它们了。
记住,吃小笼包要用筷子轻轻地夹起,不然里面的汤汁会全部流出来,你就品尝不到小笼包的精华—美味的汤汁了。许多人都会先在小笼包上轻轻地咬一个小口子,然后把里面的汤汁慢慢吮吸进口中,再连皮带肉全部吃掉。而我则有些与众不同了,我首先也是先咬开个口子,慢慢地吸吮那鲜味十足的汤汁,然后再把里面的肉取出来,一口一口慢慢地吃下去,最后再把那薄薄的皮蘸着醋细细地吃下去,一边吃一边回味着刚才汤汁的鲜香和馅料的可口。
传说清嘉庆三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柳州粮食短缺,百姓饥苦难耐。暴雨使竹笋迅速生长,田螺也随之遍布田间,百姓忍不住饥饿,只好无奈地将田螺和竹笋混合在一起煮来吃,笋酸脆,螺肉鲜,人们发现竟异常地好吃。有人突发奇想,将米粉和田螺、竹笋一起煮,煮好后,酸辣的味道扑鼻而来,让人止不住流口水,尝了后,米粉吸收汤的辣,笋又酸爽又脆口,汤底浓,一下子让人食欲大增,简直是“绝妙之作”。慢慢地,螺蛳粉的名气越来越大,它凭借着又酸又辣的味道深受许多人喜爱。
螺蛳粉,不仅味道好,还做法简单。
做螺蛳粉只需三步:一是将水烧开;二是将调料、螺肉及其它小料放入锅中;三是等汤弄好,再将米粉放入锅中,闷几分钟,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螺蛳粉就被做出来。现在随着人们更爱吃美食,便把螺蛳粉做成便捷的一包包,吃起来也更方便。
也许,别人对螺蛳粉的印象是酸臭好吃或者味道重而油腻,但对于我来说,它是香喷喷的,特别的一种味道。小的时候,每次去到集市,总能远远地就闻到螺蛳粉的香味,它几乎飘荡于整条街。那时我与妈妈必吃一碗螺蛳粉,记得当时店里总是挤满了人,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米粉很嫩,很嫩,汤很浓,很浓……螺蛳粉的香气飘满整个广西,粉怎么卷也没有断,如同在告诫我们:“未来,我们要走的路远且长,现在的酸,现在的辣,算什么呢?”
螺蛳粉就像我的童年,承载着我许多回忆;也像幸福符,让家乡人幸福美满。
烧饼是我们缙云的一大小吃。在我们这个小镇上,几乎每走几十米就有一个烧饼摊。烧饼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先和好面,取一小团压成圆薄片,再上肉馅后,用五指把面片四周一收,接着用擀面杖擀圆,然后在表面抹上一层糖油,撒上几颗芝麻,最后贴在特制的饼桶里烤上三五分钟,一个香喷喷的烧饼就做成了。
拿到烧饼可不要急着吃,可先观饼姿,圆圆的饼白里带黄;后闻饼香,在香味中还有丝丝甜味,让人垂涎三尺;最后咬上一口,霉干菜香、肉香、葱香热腾腾地一齐冒出来,顿时令你陶醉。
烧饼的味道十分鲜美,如果同时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那就更惬意了。
馄饨和烧饼一样,也是我们缙云的一个风味小吃。馄饨的制作简不简单,得看你的手巧不巧了。首先要在薄如纸的馄饨皮中填入一点点肉,用手一捏,筷子一点,再将其包住,一个馄饨就做好了。要想吃上一碗美味的馄饨,何时下锅可是很重要的哦,一定要等锅内的水沸腾的时候下馄饨,一般十几秒钟后馄饨就会往上浮,像在水面上开了一朵朵小白花。聪明的缙云人在汤里再调上紫菜、虾米、小葱等,那味道简直鲜美无比。
除了烧饼和馄饨外,我们缙云还有麻鸭、土爽面、麻糍等小吃,它们在缙云人的努力下,盛名远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你有机会来缙云,一定要记得品尝哦!
土豆饼不仅好吃,而且卖相也好。一个个圆滚滚、金灿灿的土豆饼整齐地摆在盘中,就像一个个黄澄澄的小太阳。凑过去闻一下——嗬!一股子浓郁的土豆味扑面而来,使人胃口大开,真想风卷残云般地把这些土豆饼全都吃完。
土豆饼这道日常小点心不仅美味,而且制作方法也非常的容易:先将土豆洗干净,把皮削掉,将土豆炖熟,捣成土豆泥,然后加入淀粉,揉成一个又一个的面团,再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在里面包肉馅或是不包,包好肉馅后,不要犹豫,将其压扁,最后再把这些生的土豆饼放进油锅里,炸至两面金黄,表皮变得酥脆后,就可以捞上来了。于是,一锅散发着腾腾热气的土豆饼就做好啦~
吃土豆饼的时候,我喜欢先咬一大口,然后再细细地品。最外层的皮,非常的酥脆,极品;外皮里面那一层的土豆很软,软趴趴的,但是一点都不影响口感。我满足地咀嚼着,然后在纸上这么写着。有时,我还喜欢把土豆饼咬出不同的形状——“上弦月”、“下弦月”……随后再一口吞掉。
有一天,我在吃自己做的土豆饼的时候,由于那土豆饼已经放了一个上午——对,就是凉透了,那外皮完全软掉了,然后我吃到了外皮内的那块肉馅。我突然瞪大了眼睛,在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不可置信地喃喃自语:“我的天哪……好咸……肯定是我盐放多了吧,有点齁……”说完,我迅速地拿起旁边装满水的水杯,“咕嘟咕嘟”地把水全部喝完,因为,实在是太咸了。
说说这个酸味,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没错!柠檬,酸不溜叽,吃起来并不好吃。如果不小心吃到一口,咝……嘴唇直发出一种特别特别难忘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你直闭眼;过后,嘴唇还会隐隐作痛。
说说这个甜味,应该是每个小孩子都最喜欢的味道。说到甜想到的必定是糖,吃一口,甜味能滋润到我的心田。夹杂着酸味的甜,像番茄酱,相信有很多小孩也喜欢,酸酸甜甜的。
说说这个苦味,我想到了中药,喝一口,苦得让人呕吐。不过中药不是可以吃的食物,苦瓜是有苦味的食物,也并不好吃。想想太苦会让人那么难受,那越王夫差卧薪尝胆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啊?我想,越王夫差肯定吐过无数次。
说说辣的这个味道,至今都不敢想象。不过我就很喜欢挑战极限,有好几次我辣得嘴巴里像有团火在烧,辣得舌头直发麻,连喝了五六杯水。
再说说咸的味道,是不是想到了一种调味料,没错,是我们每日都吃的盐。记得小时候偷偷吃过一口盐,咸得让我在地上打滚,那种感觉让我永远无法忘记。
最后我要说说许多人都不喜欢的味道——臭。臭这个味道很难和美食联系起来,但说到臭豆腐、榴莲,都是闻起来臭臭的,可吃起来是不是特别的香?
那里有羊肉串、糖葫芦、竹筒饭、菠萝蜜……我一见嘴就馋了,更别说闻和吃了。妈妈给我买了竹筒饭吃,果然好吃,吃完了还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有的店商叫着喊着,有的放广播,还有的放着动听的音乐跳着舞来吸引客人……特别是有几家,那音乐真可谓震耳欲聋!在那里很自然,很轻松地跳着舞,有时甩甩手,有时扭扭头,音乐时时变化,顾客来是他们就做一个伸手的动作,像是在欢迎客人的到来,还边跳舞边说话,他们手脚配合得非常好,还可以边烤羊肉串,让人看了觉得很有生气,实在是太有趣了。要是我的话,非把羊肉串烤焦了不可。他们的服装也很好看,一看就知道是少数民族的衣服。
这还有最大水果之王——菠萝蜜,我以前吃过这种水果,像菠萝一样,但比菠萝多了个“大肚子”,果肉很小却很多,棕色的籽像小石头一样圆圆的。
在全国,八宝饭中独树一帜的是荆州聚珍园餐馆的招牌名菜。八宝饭还有一段相关的传说呢!相传八宝饭为清末慈禧太后御厨萧代所创制。当年御厨萧代因此深受慈禧太后的厚爱。后来八国联军打入中国,慈禧太后逃出京城,萧代也就携带此饭的配方逃难来到荆州。在当地乡亲们的帮助下,被“聚珍园”老板留用传授技艺。从此八宝饭便从“聚珍园”名播四方,是荆州—“聚珍园”传统名菜。百余年来,虽然时代更叠,然八宝饭御膳风味不减,人称“御膳八宝”。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来了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说:“要跟我做八宝饭吃。”我说:“妈妈我来帮你吧!”妈妈笑着对我说:“你可不要跟我‘忙中添乱’哦!”“不会了”!我自信的说。开始做八宝饭了。我站在妈妈身旁,妈妈把做八宝饭的材料拿了出来,准备洗干净。我一把夺过,说:“我会,这个我来吧。”可是我一心急,准备往水池里倒结果,有一大部分散在了外面。我非常惊讶,心想:不会吧?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干不好,该不会被妈妈说对了我只会“忙中添乱”了吧!我看看妈妈,妈妈并无责怪的说:“倒的时候不能心急,要看准了,把袋子的头全放在水池里,在倒,这样就不会散出来了。”我听了点了点头。便与妈妈把地上的材料全捡了起来,放在了池子里。洗好了,妈妈吧八宝饭放在了电饭煲里。过了一会,香喷喷的八宝饭便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