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名人故事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前三分钟名人故事(精选8篇)

课前三分钟名人故事 篇1

军营里,唯独主帅岳飞没有吃。一个偌大的“萝卜王”摆在那儿。他搔了搔两鬓的华发,心想:老百姓把萝卜全部献给了我们,难道他们真的是不吃萝卜么?于是派了一个士兵前去察看。

不大工夫,这个士兵回来禀报:“元帅呀!我见家家锅里出白气,户户灶里冒炊烟,看来他们吃的并不差啦”!岳飞又问:“那他们究竟吃的是什么”?那士兵张口结舌。岳飞再令两个士兵前去察探。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回来了,这回看见的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元帅容禀,我们打开老百姓的锅盖一看,啊哟——原来老百姓尽用萝卜叶子熬汤喝呢!”这时,岳飞完全明白了百姓们的一番苦心好意。他们让出了这救命的萝卜,正是显示了他们盼望驱除胡虏、一统神州的迫切心愿啊!

课前三分钟名人故事 篇2

教育心理学有个重要观点是“一般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10~30分钟左右”, 这就是为什么一堂课只有40分钟, 中间包括作业时间的缘故。小学阶段的学生, 正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世界, 其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下课后的教室通常跑得一个人也不剩, 他们大多非要满满当当地耍够十分钟。可这样一来, 刚上课的那段时间就更难集中精力来学习。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形象地比喻为通向心灵的“唯一的门户”, 知识的阳光只有通过“注意”这扇“门户”才能照射进来。课前采取种种措施, 把好学生的这道“门户”, 教学自然也能事半功倍。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利用, 则是达成这一要求不错的方法。我针对学生实际, 尝试了一些做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三分钟是知识积累的良好途径

“积沙成塔, 积水为海。”“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河。”这些至理名言无不说明积累的重要意义。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 积累知识是必不可缺的, 长期积累会使一个人变得更聪明, 视野更加的宽广。

对小学生来说积累则更能丰富他们的知识,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每节课前三分钟, 一周五节就是十五分钟。我安排语文科代表组织课前三分钟。每天由科代表安排班内的学生轮流带领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句子, 这位同学领读, 其他学生跟着读两遍并把这些写到一个积累本上。科代表很是乐意, 班里的同学也尝试了当小老师的感觉, 干起来还挺带劲的!全班学生因上课前有了组织者、有了事做, 便自然变乖了。课前再也听不到学生的喧闹声, 传入耳际的是琅琅读书声。

二、课前三分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和我的学生自三年级起便有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约定, 只要不是考试, 写作业, 凡是我的语文课堂, 即便是紧张的备战复习日, 课前3~5分钟必定有一位同学来大声朗读, 或故事, 或散文, 或小诗, 或经典, 或报纸上的一篇习作……只要是内容健康, 能够表现自己的朗读水平, 使自己得到锻炼的都可以。一人朗读, 其余学生则认真倾听, 听后并指出优缺点, 老师做出最后的评价。也因此, 我班的孩子掌握了很多生活中难读易错的字词读音。

就这样, 语文课前多了道亮丽的风景。同学们坚持朗读、评读, 渐渐地, 全班同学的朗读水平提升了。从课堂上的指名朗读中可以觉察到:一是学生爱读了, 二是读准确了, 三是读流利了, 四是读出感情来了。尤其是班内的王楠同学, 平时喜欢贪玩, 偶尔还喜欢恶作剧, 对学习毫无兴趣。我刚接这个班时, 他连学过的课文都无法流利地朗读, 更别说用普通话交流了。上课时, 他回答问题的语言常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现在, 这位同学不仅能流利地、完整地读课文了, 而且课堂语言也规范了, 还能用普通话和同学流利地交流呢!上学期期末成绩也达到了历史最高———85分。望着学生摇头晃脑、锁眉瞪眼的朗读神态, 听着他们字字句句、抑扬顿挫的朗读声, 我深感这段时间来的课前三分钟没有白费。

三、课前三分钟是练胆量、长见识的大好时机

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 都想向同学或老师展示自己的能力, 让人信服。如何才能让这些拘谨胆小的同学流畅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呢?课前三分钟就是最佳契机。

词语读了, 诗文背了, 名篇诵了, 再干啥呢?当然是讲故事、说笑话了。按照规定还是每节课由两名同学分别到台前, 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或笑话。并要求学生一定要精心准备, 不可敷衍了事。平日里胆小的几名同学低下了头, 不敢上台。基于此, 我这次特意强调人人必须登台讲述, 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胆量。班里有个叫高梦婷的女同学, 性格内向, 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 上课回答问题时嘴唇还打哆嗦, 声音低的同桌听起来都费劲。我单独与她谈过几次话, 提出了期望值, 并且给以心理上的开导, 提醒他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平台锻炼自己。第一次上台, 我和同学们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 她激动地看看我, 我点点头, 她的眼神里多了一份自信。他讲的故事虽然不太流利, 但是声音提高了。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现在的高梦婷再也不是坐在角落里的“丑小鸭”了, 而是勇敢大方的“白天鹅”。这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课前三分钟训练 篇3

怀想天空

透过一窗看世界,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进入视野,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博览群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归纳、加工、表达能力。在此,学生对假冒产品慷慨激昂;对星球大战描绘得如痴如醉。有一位同学看了《焦点访谈》后说:“我们在课文中学了‘桥单元’,看到了许多有形的桥,我认为,看‘焦点访谈’也是一座‘桥’,我们从学校走上这座‘桥’,就可以走向生活,认识生活。”精辟的论述。

文章质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语),“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爱因斯坦)。我们通过这个栏目鼓励同学们发现文中有误之处,深层次地去研究课文,促使他们用心、用脑子读书,而不是仅仅用口“念”书。结果不少同学找出文中有病句,指出插图不准确之处。有的同学对文中的语句提出质疑,对段落的编排产生疑问,这种钻研、琢磨、领悟的精神,无疑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真理,真正成为提高语文能力的核动力。

文艺展示

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学生讲故事说笑话表演小品,不拘一格,在开心娱乐的同时更从工整凝练的语言中体会到对联的特点,从幽默大师那里体会到成语的妙用,从耐人寻味的歇后语、谚语、格言、名句中领略中国文字的精彩,从幽默含蓄的相声小品中感受到汉语语言的魅力。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说话能力,丰富了写作素材。

名篇赏析

好的作品生命力最强,那些短小精悍的佳作,更是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于是,这个栏目成了师生美文共欣赏的园地。如朱自清的《匆匆》、余光中的《乡愁》,甚至获奖的歌词《万事如意》、《常回家看看》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自选其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分析文字的优美,构思的精巧,说出自己喜欢的道理,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教师也以身示范,背诵自己欣赏的名家名篇,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北国的大好风光,领略大漠孤烟直的壮阔,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和温馨。

公开日记

日记,它是学生心灵的展示,品格的显现,喜怒哀乐的披露。学生的大作将在这里找到第一批读者和听众。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呼唤,这里有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这里有团结互爱的写照,这里是学生生活、学生心理的浓缩。像《我梦见自己飞上了太空》、《我害怕长大》、《我想对爸爸说说心里话》等佳作均博得同学们经久的掌声,后经修改参加了《语文报》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在这里,讲台成了交心台,学生的心声拓宽了校园生活的话题。

校园新闻

真、假、美、丑最快在这里披露,师生班级荣辱最早在这里发布,它不仅成了每天学校国旗下讲话的第一候选,也成了“班级的焦点访谈”。学生利用课间和周末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收集新闻焦点,例如“青山依旧在,夕阳再度红;携手共创文明校园,坚决杜绝非典;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时代新人;关注伊拉克,维护世界和平”等。从大事到小事,从校园到世界,无不凝聚着每位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由此可让人深思,学生在此所听到的仅仅是一条新闻吗?

虽仅仅是课前短短的三分钟,师生却受到了极大的熏陶和感染,无论从知识还是到心灵,事半功倍,持之以恒,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第一,参加训练的学生显示出极大的活动兴趣和热情,而且均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第二,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三,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全班同学大都能仪表大方、神态自然地站在讲台上,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尽情发挥。第四,锻炼了学生听话的能力,对增进学生灵敏的听觉、快速反应均很有帮助。第五,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储备,积累了写作素材。每位学生都为了自己的台上表现积极准备,博览群书。最后,沟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课前三分钟童话故事 篇4

一天,森林举行了一次比美大赛,孔雀一听这个消息,别提多开心了,它穿着自己最爱的公主裙,来到了舞台所举办的剧场。它看到一条黑乎乎的蚯蚓,得意洋洋地说:“就你这条黑乎乎的小东西,还来参加比美?”

蚯蚓并不以自己的外貌感到伤心。它谦虚地说:“别以为我长得丑,其实,我的用处很大。”该上场了,它们大步流星地上了场,蚯蚓搬一些垃圾上了场,它把垃圾变成了肥料,可孔雀只能开屏。

开始投票了,最终,蚯蚓获得冠军。可孔雀不服气,大声叫嚷:“为什么它获得了冠军,我比它美。”那些评委说:“只有勤劳的人才是真正的美。”

课前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 篇5

大家好,我是xx小学xx班的xxx。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xx年的夏天,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的贫困家庭里,有个小女孩出生了。孩子出生后,亲戚们在那个刚刚诞生了一个新生命的妈妈脸上看到的,除了欣慰,还有一丝丝的愁容。是啊,她的出生,真的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但同时也增加了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的负担。

但是,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放弃。在小女孩两个月大的时候,为了生活,女孩的母亲开始四处打零工,维持家用,照顾孩子生活的重任就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在这个陋巷的小屋里,一家三口相依相伴。

爸爸想给她最温暖的照顾,温饱的生活,可却总会因为生活的贫困而倍感无助。家里买不起奶粉,爸爸就用饼干一点点把她喂大。从她记事起,她就知道爸爸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工作。渐渐地她懂事了,听大人们说,爸爸是因为车祸高位截瘫了,是妈妈守护爸爸两年多,不顾家里人反对嫁给了爸爸。从此,每当听大人们说她妈妈是多么不容易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都会泛起泪花。

普通的妈妈没能给她物质优裕的生活,但却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她什么是爱,什么是无悔的付出,而这些,都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小女孩从小乖巧懂事,非常听话。她从小就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妈妈白天上班时,她就承担起照顾爸爸的责任。每次放学,小女孩总要比别的同学走的更匆忙一些,因为她放心不下家里生活不能自理的爸爸,她要快些回家照顾他。由于女孩的爸爸大小便失禁,每天需要洗很多尿布。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女孩家里没有炉子。她只能在冰冷的凉水中,用柔弱的小手为爸爸一遍遍细心地洗着尿布。爸爸看见她的小手冻得通红,哭着说:“孩子,是爸爸对不起你啊!爸爸以后再也不喝水了,为了爸爸不能冻坏你的小手啊!”女孩却笑了笑说:“只要和爸爸在一起,我从来没觉得冷过。”这是在安慰爸爸,也是自己真实的心声。这个家里,从来不缺少的就是爱的温暖,又怎么会觉得冷呢?

夏天来了,一天傍晚,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哎呀!女孩好像想起了什么事,她连忙拿起一把雨伞跑了出去。原来她想起了妈妈该下班了,妈妈没有带伞。等她接到妈妈时,她的衣服早就湿透了,妈妈心痛地一把把她搂在怀里,亲吻着她的小脸,哭了起来。女孩一边给妈妈擦着眼泪,一边安慰着妈妈说:“妈妈不要哭了,我没事的,我们快点回家吧!您这样爸爸看见了会心疼的。”

还有一次,女孩的爸爸高烧不退,被家人送去了医院,小女孩又心痛又害怕,她伤心的大哭了起来,因为她是多么害怕失去爸爸呀!

小女孩知道,爸爸妈妈不苛求自己出人头地,也从不要求自己去挑起那么多家庭的重担。父母的爱那么温暖宽容,小女孩觉得,唯有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对得起这份朴实的呵护。

于是,她在学校里洒下了无数刻苦学习的身影。她不敢懈怠,因为她身上系着爸爸妈妈的幸福,她身后,是一份厚重的亲情。她不仅努力地学习科学知识,还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她想要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宽慰爸爸妈妈操劳的心灵。而她也真的做到了。

在学校里,她学习刻苦,团结同学,是位好学生。在家里她勤俭节约,体谅父母,是个好孩子。这位小女孩能理解父母的不易,所以她就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其实,这个故事里的女孩就是我自己,我要感谢爸爸妈妈为我全心全意的付出,我也要感谢天下所有为儿女们全心全意付出的爸爸妈妈们!

老师说过,贫寒的生活有时候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那冬天里开放的梅花,就是在苦寒中成长的。我一定会在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我会更懂事,更努力,像一束阳光,明媚地生活,不辜负父母的期待,不忘记老师的叮嘱,我要争取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孝心少年”。

大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励志故事 篇6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五月新郑,大地飞歌,在这个柳絮飞舞、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我很高兴,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作文的题目《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往往追求美丽,什么是真正的美丽呢?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弄到了一吨可能含镭的矿渣,然后在化验室里一锅一锅地进行提炼,经过三年零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找到0.1克镭,而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不幸早逝,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在渐渐的隐退,而且,居里夫人一生也得到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居里夫人看这些财势如粪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什么样的美丽才能永恒?居里夫人的事迹告诉我们,永恒的美可能是俏丽的容颜,可能是成功的光环,也可能是心灵和人格。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在居里夫人生活的掠影中,永恒的美对居里夫人来说,是对科学梦想的追求和不懈努力,更是在荣誉面前的淡定和从容,这是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完美结合,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散发着永久的芳香。

居里夫人,犹如一座美丽的灯塔,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到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生活的海洋。

魅力语文,从课前三分钟开始 篇7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魅力、受欢迎的人, 应该成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目标之一。而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一种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很好训练方式, 它也是人类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 对于演讲, 初中阶段的教材中少有涉及, 只是在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有一个演讲的主题。也只是就演讲提供了几个主题 (微笑面对失败、善待他人、学会合作) , 对于写好演讲稿也只是短短两三百字的介绍, 至于具体怎么演讲, 则是一字未提。而在具体的课文设置上, 很少有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的演讲稿, 以前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也从初中教材中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遗憾。不过幸运的是,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里所说的“课程”不一定是某篇既定的“课文”, 也不一定是某本特定的“教材”, 它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创作者和开发者。在这种理论前提下, 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 自己开发课程资源, 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八条阶段性目标, 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具体做法

1、确定演讲内容。

课前三分钟演讲一般采取了即兴演讲和非即兴演讲相结合的形式。即兴演讲的内容由所有学生学期开始时讨论确定话题, 然后形成话题库, 演讲前由学生抽签决定演讲话题。非即兴演讲的内容则是在演讲前一个星期告之。演讲内容根据学段的不同而不同, 如初一阶段推荐话题偏重于记叙性文体:“童年拾趣”、“我生命中最值得感谢的人”、“最令人感动的故事”、“推荐一本好书”等。初二年级偏向议论型、鉴赏型, 如“答记者问”、“经典电影配音”、“原创作品品评”、“中外优秀诗会展播”、“心灵漫步”、“话题辩论”等。初三年级则会配合中考复习, 如“诚信”、“成功与失败”、“挺起胸膛走路”、“讲究效率就是延长生命”、“享受每一天”、“换个角度看问题”等。为了让学生关注时事, 加强对世界的了解, 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还会安排一些专题性演讲。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抗震救灾的专题演讲,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做好时间安排。

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 没有一种天天坚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 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我把“课前三分钟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 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在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里, “课前演讲”都有明确的计划, 并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演讲内容、开展形式。初一至初二年级四个学期每节课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进行课前演讲, 初三年级主要进行专题性课前演讲, 使演讲得到了充分保证。

3、搭建有效平台。

说的能力能影响写作能力, 但演讲毕竟不是写作, 要想把演讲能力直接转化为写作能力, 就必须给他们搭建一个有效转换的平台。先让每位要参加演讲的学生把演讲的内容事先写出来。然后教师对演讲内容进行面批, 对演讲技巧进行面授。在经过教师的文字指导和演讲指导后再进入课堂, 这样, 效果就更好了。而每周的阅读摘记和随笔也为课前三分钟演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积累, 往往同一个话题内容既读又写, 并为说做了铺垫, 读、写又是说的落实、巩固和延伸。这样的友情链接, 既提高了说的能力, 又培养了读的兴趣, 更提高了写的能力, 还提升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 扩展了分析问题的广度, 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使活动走向深化

学生说话能力有了提高的时候, 一定要及时地把课前演讲向高层次拓展, 以展示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成果, 形成一种动力, 不断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开发说话潜能。

首先, 演讲的当天请演讲人将演讲稿展示到学习园地栏内, 和师生一起分享成果, 并将优秀的演讲稿向相关的报刊、杂志投稿、发表,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还把每个学生的优秀演讲稿汇编成册, 让他们再次回味那些精彩瞬间。

其次, 每次演讲都会请至少一位学生进行精心点评, 说说如何围绕话题选择材料, 如何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 如何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来提高演讲的质量、增强演讲的魅力。

第三, 为了调动全班演讲的积极性, 每过一个阶段, 请全体学生投票, 评选出周冠军、月冠军, 通过十进五、五进三最终评出学期总冠军。并赠上好书一本以资鼓励!适时地开展全年级或全校的演讲比赛, 让“课前演讲”中的姣姣者在更大的舞台中得以锻炼。

5、注重教师指导

教师要对“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内容确定、话题提供、情景创设、组织安排、演讲方法上进行具体的指导, 演讲过程中, 还要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姿态气质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言传身教, 自始至终应把握正确的指引方向, 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不放任自流, 任由学生随意地“演讲”, 让演讲流于形式, 从而锻炼学生的胆量、口才, 发现和点燃学生进步思想的火花, 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几点体会

1、引导学生享受愉悦的阅读。

陆游的诗句“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就是劝勉我们乐读书, 博览群书, 在读书中送走时光而其乐融融。为了创作好的演讲稿, 学生常常为了找到自己最满意、最欣赏、同时又最精彩的名言警句、名人轶事、优美诗句或经典论据, 广纳博采、不辞辛劳, 广泛地搜集书刊报章, 广泛地浏览、查阅, 精心地摘取。学生们快乐地阅读着, 有目标、有选择地阅读, 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有的学生因为喜欢苏轼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就大量地读苏轼的诗文, 以及有关评价苏轼的文章;有的同学因为喜欢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也大量地去翻阅杜甫的诗文以及评介杜甫的文章;有三读《草房子》的;有四读《边城》的;有多读《活着》的……更有关注司马迁的, 偏爱张爱玲的, 不忘莎士比亚的, 敬畏鲁迅的……

我们不断地鼓励, 不断地变换演讲的话题, 切切实实地培养同学们对阅读的真正兴趣, 并从语文课外获得知识。叩开思维的门扉, 就能实现课内外衔接。

2、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没有创意就没有生命力, 要想在众多的课前演讲中脱颖而出显然需要同学们多费一些苦功, 要把同样意思的话表达得好、表达得妙, 首先就必须用心地琢磨:从选择材料, 确定主题, 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 风格样式, 逐项精心构思, 巧于提炼, 层层切磋, 句句推敲, 字字斟酌, 想方设法用最佳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 并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首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写作训练。通过演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只有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思维连缀、情节补充、语言润色、内容改编、主题创新、艺术加工等, 为“课前三分钟演讲”做好充分准备, 打下坚实基础。

有创意的表达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 是语言的艺术。话说得巧、说得到位, 能让人心悦诚服。语言表达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同样意思的话, 这样说与那样说, 效果有时会截然不同。当然, 我们反对“满腹经纶不言语, 胸无点墨却滔滔”, 更反对“嘴尖皮厚腹中空, 胡言乱语弄是非”的说话方式。

3、引导学生总结说话的艺术。

学生课前演讲, 在台上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 又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如何揣摩听众心理, 调动听众注意力, 如果心理紧张, 又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位演讲者必须要面对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如何演讲, 那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与人交涉还会有畏难情绪吗?

演讲归根结底就是一门说话的艺术, 学好了, 学生们就可以登上公众演讲的大雅之堂, 一尝叱咤风云的滋味;踏入社会, 凭三寸不烂之舌找一份人人眼热的工作自非难事;最不济, 学个下乘, 在日常生活中你亦可如鱼得水, 仅靠动动嘴皮子也能把不少琐屑麻烦消弥于无形, 真可谓功在课前, 效在课内。

不过, 一位演讲家曾说过:“永远不能漠视这样一个事实, 演讲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思考。”教师可以教学生讲话的技巧、讲话的侧重点、讲话内容的选择, 至于思考, 便无能为力, 只能赠学生一个忠告:修行如何, 就得靠你自己了。

4、引导学生孕育美好的情感。

“感人心者, 莫乎于情。”我认为, 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教学过程应重于情感的诱发、激励, 善于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 并把一种美好的情感内化于心, 而课前演讲就是这么一种有益的方式。

通过课前演讲, 使学生在投入表达和悉心聆听中, 受到思想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使孩子们的话语变了;“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范文澜) 使孩子们懂得了练笔的重要性;“孝心就是美”使孩子们明白了孝敬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天职;“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 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 (车尔尼雪夫斯基) 使孩子们懂得了毅力于成功的重要;“不要埋怨苍天”使孩子们知晓了不需要去怨天尤人, 全靠自己救自己,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当一个人体验到真正的爱时, 他就会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巨大的道德力量。” (保·瓦西列夫) 更使孩子们懂得了爱的伟大……美好的情感是课前演讲的源泉, 在演讲的土壤中孕育着一道美丽的风景。

课前三分钟的教学尝试 篇8

今日的学生,今后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竞争,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关系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

反思我们的教学,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在课堂上将口语训练与阅读教学或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但阅读教学中的口语训练随机性较大,教师想抽谁就抽谁。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经常抽那些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口语表达差的学生反而长期得不到锻炼;作文教学一学期也才五、六次,用于口语训练的时间也较少,学生参加的人数也是有限的,口语能力没有真正培养起来。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沉默寡言、一声不吭。即使有同学知道答案,回答起来也表现为怯场、语句不完整、结结巴巴、说话没有明确的中心或观点,更不要说表情达意了。这样的口语表达能力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说话能力的形成同其他能力的形成一样,主要靠经常练,循序渐进地练。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堂语文课,学生没有多少机会去阐述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坐享其成的听课习惯养成也就不愿积极发言了,而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怕因说错话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不敢踊跃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原本活跃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换角色,多充当聆听者,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昨天的报纸,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讯、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敢于就教学内容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教材,旁征博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本领。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开展的一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上课之初,围绕一个选定的话题,全班同学一起开口,各说各的,自己做自己的听众。既避免了怯场,又不担心因说不好而遭来同学们的嘲笑,每到此时,课堂上总时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口语训练是一个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和及时的反馈,在具体做法上我是按如下方法操作的:

(1)“话题”由熟悉到生疏。先请每位学生说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话题,如介绍自己过去的学校、老师、同学,自己的父母、亲友或自己的见闻和经历等,学生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再由老师命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话。

(2)集体说话和单独说话相结合。学生不敢说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怯场,我们就要在平常的口语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在集体场合说话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有开口的信心,有了信心学生才敢发言。因为有集体说话的练习,在集体说话后再点名学生单独说话,学生心中已经有了底,说起话来自然流畅。

(3)“话量”由少到多。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没说几句就停止说话,教师要对学生适当鼓励,逐渐增加说话时间,对初一的学生一般把说话时间控制在三分钟比较好。对部分同学,也要注意控制其“长篇大论”,避免一开口就停不住口的情况。

(4)说话训练应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口语训练既要多练,更要巧练。可先就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进行单项训练,在学生说话能力提高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

(5)台下说话和台上说话相结合。学生的单独说话训练,教师要逐步的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训练之初,教师可要求部分口语较强、胆量较大的同学在集体说话之后登上讲台说话,对因胆量小尚不敢登台说话的同学也可只要求其在座位上发言。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部分同学是能够登上讲台说话的。教师应当对学生有信心,多鼓励,千万不要强求。

(6)在仪态方面,则应在一开始就作出明确要求,无论在座位上说还是到讲台上说,都应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速适中,宁可少说一句也要做到这一点,之后则要求他们语调要有起伏顿挫,语言得体简洁,态度大方,姿势端正,并能配以适当的手势和动作,以加强语势,增强感染力。

(7)在训练中应贯彻褒多贬少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更应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要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长期、高效地发挥,使说话得以有序进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实行激励原则,多给学生以鼓励、说话的机会。

(8)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口语交际的训练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只重视一些本身口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

单凭每堂语文课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是不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变换听说训练点。如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听说的方式掌握听话的要求,在课堂上听清楚教师的问题,听清楚同学的回答,同时边听边注意发现疑难,这样听才有效果。也可进行一些模拟听说训练,播放广播,电视录音,让学生速记并加以复述,以训练学生敏捷的反应速度。其他如辩论赛、故事会都是比较好的说话训练形式。

总之,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只要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上一篇:护理工作总结与汇报下一篇:关于开展“执行力提升工程”工作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