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推荐9篇)

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 篇1

为维护儿童健康,全面落实国家消除麻疹行动计划、降低乙肝发病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安徽省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本

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在乡政府组织领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同、按照职责范围,分工负责。切实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及协调、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和乙肝疫苗补种任务圆满完成。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乡政府成立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乙肝疫苗补种工作领导组,乡政府副乡长许令军任组长,潘家宏、施发明任副组长。乡中心校、乡卫生院、县公安局派出所、乡财政所、乡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领导组织。

乡卫生院:负责制订强化免疫和补种技术实施方案,保证疫苗和耗材的供给,利用预防接种门诊和指定的临时接种点,组织专业人员实施接种,开展接种质量监督和评价,加强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做好与各部门的衔接和协调工作。

乡中心学校:负责组织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向学生发放预防接种宣传单和“接种通知单”。主动开展在校学生的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工作,协助乡卫生院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县公安局派出所:积极配合乡政府、村民委员会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积极应对接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依法、及时、妥善处置与疫苗接种有关的突发事件。

乡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乙肝疫苗补种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

各村民委员会:负责做好非在校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乙肝疫苗补种的宣传,以及发放接种通知单,摸底调查等工作。

三、工作任务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对象为全乡范围内所有8月龄至5周岁(即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包括上述年龄范围内的我乡居住和流动人口儿童,无论既往免疫史及麻疹患病史,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均免费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全乡统一接种时间为2010年9月11日至20日。(具体时间、地点安排见附表)

乙肝疫苗补种对象为199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未按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3剂次接种的儿童。以及未完成补种的儿童,按规定程序补种。全乡统一接种时间为2010年9月11日至20日。(具体时间、地点安排见附表)

四、工作要求

㈠提高思想认识,确保完成接种任务。本次强化免疫工作,是一次政府组织的强化免疫活动。目标儿童数量众多,时间较紧,摸底和接种任务较重。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要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㈡广泛宣传发动、引导社会参与。各有关单位、各村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上门动员、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认真做好适龄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和动员儿童家长参与这项工作。

㈢认真做好摸底登记工作。各村、乡直各单位要切实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居家等适龄儿童摸底登记工作,特别要做好散居儿童、流动人口较多居住地适龄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在校学生、托幼机构儿童摸底登记以学校、托幼机构的学生花名册为准。非在校儿童摸底登记由各村组织逐户进行登记。全乡统一规定两苗接种摸底登记工作于2010年9月10日前完成,准确掌握接种对象。

㈣精心组织实施、防范接种异常反应。乡卫生院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精心组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确保接种安全有效。并做好对参加活动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规范接种。且要加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一旦出现疑似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要迅速果断处理,避免发生不稳定因素。

㈤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接种工作顺利开展。乡卫生院、中心校和乡政府要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准备及实施情况进行全程检查指导。要深入基层实际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次强化免疫活动,上级财政已安排经费补助接种单位,因此,严禁在本次强化免疫工作中对接种儿童及监护人收取任何费用。

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 篇2

1 疫苗种类

动物疫苗即以动物为接种对象的疫苗, 总体可分为传统疫苗和生物技术疫苗两大类。 传统疫苗目前应用最广泛, 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 生物技术疫苗包括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合成肽、抗独特型疫苗等, 该类疫苗目前使用有限。以下主要介绍传统疫苗中的活疫苗、灭活疫苗及多价疫苗。

1.1 活疫苗 (1) 弱毒疫苗, 是对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 但仍保存有良好免疫源性的毒株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而制备的疫苗, 该种疫苗优点是免疫效果好、免疫期长, 对种母代动物接种可使子代获得被动免疫, 目前使用最多, 但在使用中应注意有出现异种微生物或同种强毒污染的危险, 经人工接种途径可能人为地传播该种疫病。 (2) 异源疫苗, 指用不同微生物菌 (毒) 株制备的疫苗, 接种后能使动物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 如兔纤维瘤病毒疫苗能使其抵抗兔黏液瘤病; 或用同一种中的某型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 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 如牛、羊接种猪型布氏杆菌弱毒菌苗后, 能使牛、羊获得牛型和羊型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力。

1.2 灭活疫苗又称死苗, 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微生物, 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良好免疫源性而制成的疫苗, 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接种后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 故使用剂量大、免疫期较短, 需加入佐剂。优点在于研制周期短、使用安全、易保存、性能稳定; 缺点是免疫效果次于活疫苗, 注射次数多、副反应稍大、成本较高。 主要有油佐剂和氢氧化铝疫苗, 如猪瘟结晶紫疫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

1.3 多价疫苗指用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 (毒) 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 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等。

2 动物疫苗的免疫接种

2.1免疫途径免疫途径有滴鼻、点眼、刺种、注射、饮水和气雾等。应根据疫苗类型、疫病特点及免疫程序来选择接种途径。死苗、类毒素和亚单位苗不能经消化道, 应采取肌肉或皮下注射, 选择活动少的易于注射的部位, 如颈部皮下、禽胸部肌肉。禽类滴鼻和点眼免疫仅用于接种弱毒疫苗效果较好;饮水免疫最方便适用于大型鸡群, 不适合初次免疫;刺种适用于某些弱毒苗, 如鸡痘苗;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可采用注射刺种和注射免疫, 效果确实;气雾免疫不仅可诱导产生循环抗体, 也可产生黏膜局部免疫力, 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 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2.2畜禽疫病的免疫程序各养殖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 没有固定模式。应考虑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 以动物种类、年龄、饲养水平、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类型及性质、免疫途径、血清学抗体监测等各方面因素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选择制定最佳又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

3 影响动物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免疫应答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受诸多因素影响, 要充分考虑并尽量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因素有: (1) 遗传; (2) 营养状况; (3) 环境因素; (4) 疫苗质量与运输条件、保存稀释方法、操作不当及剂量不足; (5) 接种途径与免疫程序; (6) 病原的血清型与变异; (7) 疫病对免疫的影响; (8) 母体抗原; (9) 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干扰作用, 注意同时免疫两种或多种弱毒疫苗, 可能会产生干扰现象。

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篇3

评价云南省西畴县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与常规免疫效果。方法 对云南省西畴县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与2002-2009常规免疫效果及前后同期麻疹疫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畴2008-11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8.69 %;2002-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96.56%。2002-2005年年均发病率为6.53/10万,2008年发病率为 2.78 /10万,2009年无麻疹病例报告。结论

西畴县麻疹免疫高接种率较高,强化免疫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

云南省西畴县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前,麻疹发病率很高,自1953年有资料记载以来,西畴县疫情汇编(1953-1990)记载麻疹发病最多的是1957年,发病数2887例,发病率2310.40 /10万,死亡率为198.50 /10万,病死率8.6%,麻疹死亡数占当年传染病死亡总数的84.35%(248/294),自20世纪80年代全面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但进入90年代后麻疹发病有所回升,发病率波动在0.17 /10万 ~ 13.11 /10万,为控制麻疹发病,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西畴县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于2008-11-10/20与全省同步开展了一次强化免疫活动,现将免疫效果评价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数据来源于全县10个乡(镇)强化免疫统计报表及常规免疫报表;督导资料来自现场督导,麻疹病例2002-2009年麻疹专报系统及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1];人口资料来自西畴县统计局的统计年鉴。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 结果

2.1 实施结果

2.1.1 强化免疫接种率 全县应种目标儿童数为50339人,比摸底调查人数多2549人,实际接种 49679人,报告接种率为98.69%,其中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10%(10479/10682)、98.85%(39200/39657)见表1。

点村寨进行快速督导评估。对3个乡(镇)调查目标儿童151名,实际接种151人,调查接种率为100%,其中农村入户、学校、市场调查接种率均为100 %,以乡为单位分别达到95%以上,免疫史不详1人,见表2。

2.1.2 强化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发生情况

发生2例,1例为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偶合急性肾小球肾炎,另1例为过敏性紫癜,已治疗痊愈。

2.2 2002-2009年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常规免疫2006-2007年每年达6次以上,2008-2009年每年均达12次常规免疫冷链运转工作及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及补种工作,维持每年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2002-2009年MV报告接种率为96.56%,接种率最高为2008年98.01%,接种率最低为2002年94.56%,接种率最高乡(镇)为兴街97.75%,最低的乡(镇)为蚌谷95.47%),见表3。

2.3 麻疹发病情况

2002-2009年报告麻疹病例 73例,其中2003年出现2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生在西洒镇瓦厂村10 例和鸡街乡王家塘村45 例,罹患率分别为0.57%(10/1765)和2.90%(5/1552)。暴发疫情占当年呼道总发病数的41.34 %(74/179),病例主要发生 2~15岁人群,学生48例,散居儿童7例。2002-2005年共发病65例,年均发病率为6.53/10万,2006年发病率为 0.43/10万,2007年无麻疹病例报告,2008年发病率为 2.78 /10万,2009年无麻疹病例报告,见表4。讨论

保持高免疫覆盖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MV是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首要措施。为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儿童中必须保持高免疫覆盖率和成人中建立牢固的血清抗体[3],即儿童常规免疫二针次基础免疫接种率≧95%[4];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是减少和消除易感人群,降低麻疹传播的机会。因此,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易感者,保护儿童健康。根据该县麻疹流行特点,疫情监测,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2008年与全省同步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通过实施强化免疫麻疹病例明显减少,2009年无麻疹病例报告,今后根据实际继续开展MV强化免疫,这样既能减少易感人群积累,又能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确保和国家同步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采取应急措施,控制疫情蔓延:2003年发生的2起麻疹暴发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

猪疫苗免疫操作的细节管理 篇4

猪疫苗免疫操作的细节管理

春季是猪病的高发期,搞好春季猪场的免疫预防工作,是猪场春季安全防疫,确保猪场饲养安全的关键。今天静静特意为大家请来了执业兽医师李元格老师,就猪疫苗免疫操作的细节管理方面的问题:

1、猪常见疫苗的种类;

2、猪疫苗免疫之细节管理;

3、疫苗免疫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快来一起学习吧!

猪注射疫苗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给猪注射疫苗本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但是如果没有做好防疫工作,很可能会给猪场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在此建议广大养猪户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细节:

细节之一:灭活苗使用应注意

1、用量较大,需多次接种。后备母猪和育肥猪用灭活苗时,都属于首次注射,必须两次以上,才可能有足够的免疫力。

2、产生免疫保护力时间较长(需7-14天)。不能用于紧急接种,如发生传染病,应结合高免血清的使用。

细节之二:弱毒苗使用注意事项

1、有些疫苗毒株不稳定存在返祖、返强的可能。目前我国还没有弱毒活苗毒株返强的报道。但在丹麦发现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活疫苗弱毒株返强的报道。

2、疫苗中可能污染其它病原。无形的传播,所以在使用猪瘟疫苗时,正常猪群建议使用细胞苗。

3、抗体水平不太整齐。或高或低,在猪瘟抗体监测时很明显。

细节之三:免疫剂量不准

过少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过多容易产生免疫麻痹。

细节之四:母源抗体的影响

经常发现,仔猪21日龄注射猪瘟疫苗后,在保育阶段检测抗体,往往有部分猪的抗体指数不够,这是因为母源抗体与疫苗抗原中和的缘故;但由于不同个体母源抗体高低不同,注射疫苗的时间也就难于确定,不论哺乳阶段什么时间注射都会有一部分猪抗体不足。

建议:产房和保育加强管理,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到保育后确认抗体降到很低时注射疫苗,这样更确实。

细节之五:初产母猪的影响

初产母猪产死胎木乃伊比例明显大于经产母猪,初产母猪所产仔猪黄痢发生的比例也要高得多,主要原因是疫苗免疫不到位或是初产母猪的特殊性造成的;特别是繁殖类疫苗多是首次注射,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在作抗体检测时,发现初产母猪的抗体指数明显低于经产母猪,这样,初产母猪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也就低于相同日龄的其它仔猪。我曾想过初产母猪在产前三十天左右再次注射一次猪瘟疫苗,这样可增加初生仔猪的抗体指数,可能和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更接近,便于以后注苗时统一进行。

细节之六:疾病的影响

资料上明确过猪在发病期间不能注射疫苗,因这时的猪处于应激状态,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实际上许多猪场都没有按这个要求去做,有的是不懂,有的是为了 省事(因未注苗的猪需要记耳号,会影响其它疫苗的注射计划等),这样这些病弱猪将是受危协最大的群体。我们曾对一些猪场的弱小仔猪进行剖检,不少猪有明显 的猪瘟感染迹象(肾脏、喉头、膀胱等有出血点,回盲口附近有纽扣状溃疡等),这就需要怀疑这些猪在注苗时是不是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

细节之七:注射部位

疫苗稀释后,失效很快,而遇到高温影响更大。疫苗注射时多要求肌肉注射,是因为肌肉吸收快,疫苗很快进入血液,而如果注射到皮下,吸收减慢,效力降低,而如果注射进脂肪,吸收就更慢了,大部分疫苗将失去作用,也就相当于注射剂量不足。生产上给猪注苗时,多采用飞针为主,如果没有足够的熟练程度,没有高明的技 术,注射部位很难准确,同一天注射同样剂量,也会出现抗体指数不一的情况。一些猪场强调,仔猪注苗时要抱起,后备猪要用保定器固定后注射,是有道理的。

细节之八:疫苗的保存期

一些疫苗都有明确的有效期限,但这也是有前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如冻干苗需在零下十五度以下,油苗多在2-8℃恒温保存。生产上,许多因素将改变保存 环境,如长途运输,开箱取苗,停电等,每一次都会大大缩短疫苗的有效期。所以除尽可能防止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在使用临近失效期的疫苗时,应适当加大剂量,以补充贮存时所引起的部分损失。

近几年来,使用的“猪瘟细胞培养活疫苗”,它稀释后的降解速度加快,有效时间缩短,即稀释后,在气温15℃以下的6小时内用完,15℃-27℃应在3小时内用完。有的资料要求稀释后两小时内使用。

细节之九:疫苗的保护力

世上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更很少一针就能终身免疫的疫苗,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工艺不同,保护力也有差别。选择疫苗时,要选择可靠性大的疫苗种类和厂家,即使是最好厂家的疫苗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保护,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所以建议各猪场应进行定期的抗体监测,以便更好掌控猪场的免疫情况。

细节之十:应激与免疫抑制

猪在处于应激时免疫力会降低,在免疫系统受侵害时免疫力也会降低。如果猪场出现园环病毒和蓝耳病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以前所做的免疫效果大大降低,常发生 做过免疫的猪发病。所以在猪处于应激时或有上述两种病毒感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或药物预防,以防继发感染引起更大的损失。

细节之十一:稀释液和佐剂的影响

用蒸馏水或凉开水等做稀释液时,疫苗中的细胞、活病毒或活细菌就会加速它的崩解或灭活,尤其是病毒大多存在于细胞中,细胞遇到这种渗透压不同的稀释液时会遭到破坏,致使病毒粒子被暴露而加速疫苗的失效。

国外疫苗价格比国内的贵,是因为佐剂不同;佐剂的影响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说我们前几年使用伪狂犬灭活苗时,经常发现猪颈部起脓包;使用口蹄疫I号苗时,过敏的猪很多;这些都是佐剂不好的缘故。好的佐剂,使疫苗的作用很好发挥,但不好的佐剂,可能使疫苗没有作用。

细节之十二:超前免疫

许多猪场给初生仔猪进行超前免疫,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超免效果不理想,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

1、能否做到仔猪生后及时放进保温箱,如果有几窝猪同时产仔时,或是几个猪舍同时产仔时,而接产员只有一人怎么办?

2、疫苗要求稀释后两小内使用;夜班人员有没有机会两小时去冰箱内取一次疫苗?他们是否愿意这么麻烦?如果是提前将疫苗放到产房,在常温下,疫苗是否会降低效果?

3、能否做到每头仔猪出生后做标记,与产仔记录上相符?

4、能否做到有专门的超免仔猪箱,因为许多产仔保温箱封闭并不严实,仔猪饿后可能挤出来。

5、能否做到到时间后及时将仔猪放出吃初乳?否则将推迟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的时间,降低其抗病能力。

6、能否做到抗体监测?监测的时间定在什么时候?如果定在哺乳期间,与母源抗体混合,难以确定是母源抗体起作用,还是超免起作用;如果定在断奶后一周时间效果会好些,因此时的母源抗体基本消失,能测出的抗体是只能超免产生的。

如果注意了上面的细节,超免是可以成功的。

细节之十三:抗体监测

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篇5

2011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来源 课 件 w w 5 K j.o M 2 2011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xx区医院根据区疾控中心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好此项工作,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通过共同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布署关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此项活动实施过程中,领导深入疫苗强化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精心组织,为开展好此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活动顺利开展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根据xx区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保障宣传培训、冷链运转、摸底调查、督导与评估及接种。

三、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参加强化免疫活动相关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强化免疫目标人群,时间工作指标,宣传动员方法,目标人群摸底登记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等。

四、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我院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疫苗质量,本次强化免疫所需的脊灰疫苗由区疾控中心统一供应,配备了各种冷藏设备,以保证疫苗在-4—-20℃的条件下运输和储存。按照要求做好疫苗保存记录和领发记录,全部疫苗必须保证按规定贮运,保证了疫苗的质量。

五、宣传形式各样化,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针对此项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如告家长通知书、宣传单、横幅、墙报及其他。各级领导亲自参加此项宣传活动,积极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向公众宣传强化免疫的目的和意义,使公众了解脊灰的危害与预防。

六、认真贯彻落实《2011黑龙江省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的技术方案》要求,开展逐门逐户进行调查接种对象,并登记入册,并填写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通知单,全辖区内目标应接种人群摸底数 人,现将完成实接种人数 人,拒绝接种 0 人,禁忌症 0 人,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9 %。

七、督导

疾控中心对我院的接种分别派督导员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立即解决。

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并制定脊灰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方案,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

九、接种率快速评估

对xx辖区内的2008年1月1日后出生的儿童进行快速评估,抽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取90名儿童,接种率达100%,未有发现漏种儿童。

十、主要存在问题

1、流动儿童不定期外出和返回,给这次强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十一、下一步工作建议

继续进行对辖区内的适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对流动儿童有漏种的进行及时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平凉市2009—2011年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后, 各级疫苗计划、发放、登记和记录资料, 冷链监测和运转资料, 市级历次免疫规划督导检查意见书和督导检查总结。

1.2 研究方法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和入户检查的方法对全市7县 (区) 疾控中心、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疫苗和冷链管理进行了394次督导检查, 对历次督导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工作标准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甘肃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2 结果

2.1 免疫规划疫苗下发运转情况

我省于2008年底开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在原有“5苗防7病”的基础上, 将甲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平凉市辖7县 (区) 102个乡镇, 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 529个行政村, 有乡级接种门诊127个, 村级接种点1 599个, 计免覆盖人数229万人, 15岁以下儿童38.4万人, 年新增计免儿童2.8万人。2009—2011年, 疫苗下发和冷链运转情况见表1。

2.2 基层冷链设备配备使用管理情况

7县 (区) 有4个县疾控中心配备了冷库, 占57.1%, 均能正常使用;县、乡、村3级现有低温冰箱 (冰柜) 163台, 正常使用117台, 使用率71.8%;常温冰箱 (冰柜) 247台, 正常使用170台, 使用率68.8%;普通冰箱 (包括村级小冰箱) 1 629台, 正常使用1 559台, 使用率95.7%;冷藏箱44个, 正常使用24个, 使用率54.5%;冷藏包1 824个, 正常使用1 166个, 使用率63.9%。

2.3 基层疫苗和冷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09—2011年, 市疾控中心共督导县区级疾控中心12次,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70次, 乡镇卫生院186次, 村卫生所126次。督导表明, 县、乡、村3级防疫机构和大部分接种单位能严格按照疫苗管理规范进行冷链管理, 保证了疫苗的效价。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见表2) 。

3 讨论

3.1 基层免疫规划疫苗和冷链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

对于疫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区也进行过一定的分析探讨[1~3], 但未见全面报道。我们经过连续3年督导检查, 发现基层单位疫苗和冷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394次督导中, 共发现疫苗和冷链管理问题6类170次。这些问题按机构分, 县级疾控中心4次 (2.4%) , 县以上医疗机构18次 (10.6%) , 乡镇卫生院115次 (67.6%) , 村卫生所33次 (19.4%) 。出现问题最多的是乡镇卫生院, 主要原因是个别乡镇卫生院领导对免疫规划工作不够重视, 防疫专干身兼数职, 岗位变更频繁, 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免疫规划工作上,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业务学习抓得不紧。其次是村卫生所, 主要原因是乡镇卫生院的培训不够扎实, 加之个别村医年龄偏大, 工作主动性不强, 因而疫苗管理和接种知识欠缺。

这些问题按项目分, 疫苗出入库记录不及时34次 (20%) , 账苗不符50次 (29.4%) , 专项疫苗无专账16次 (9.4%) , 无运转单或填写不规范10次 (5.9%) , 冷链设备温度监测不及时32次 (18.8%) , 疫苗冷藏不规范28次 (16.5%) 。疫苗冷藏不规范的原因除了部分冷藏设备年久失修, 有的冰箱没有温度计或温度计损坏外, 主要还是个别冷链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不清楚冷藏设备温度是否符合疫苗储存要求, 没有尽到监测义务;同时, 也存在个别管理人员在疫苗专用冰箱中储存其他物品, 或未将过期疫苗及时上交报损, 同有效疫苗混杂存放的现象。账苗不符的主要原因是疫苗管理人员对特殊人群疫苗接种项目实施方案理解不透, 在工作开展初期未建立专账, 不能做到日清月结所致。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乡至村进行冷链运转时, 运转时间登记不清, 致使疫苗记账日期混乱以及个别村医不按时限要求给儿童接种疫苗, 疫苗在村级放置时间延长等原因。其他问题实际上均是由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所致。

3.2 关于加强基层免疫规划疫苗和冷链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我市基层单位疫苗和冷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辖区工作实际, 我们认为, 亟待加强以下3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更新冷链设备。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省级加大了各级冷链设备的补充, 冷链设备短缺的情况有所缓解, 但由于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增多、冷链设备陆续报损等原因, 造成基层的冷链设备明显不能满足工作需求, 比如县级没有冷链运输车, 有的县尚无冷库, 乡级的冰箱、冰柜等必须储藏设备也相对不足, 村级的老旧冷藏包亟待更新。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疫苗管理知识培训, 近年来, 省、市、县各级举办了不少针对基层免疫规划知识的培训班, 但从培训效果上来看, 明显有“重种轻管”的现象, 即重视了接种程序要求和操作方法的培训, 而忽视了疫苗管理知识, 比如如何才能保证疫苗账物相符, 如何才能保证冷链设备正常运转, 如何才能确保疫苗效价等。为此, 市、县、乡各级医疗机构今后要把疫苗管理知识的培训作为免疫规划知识培训的重点, 从规范疫苗管理意识入手, 下工夫解决疫苗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 尤其是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职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 大力推行责任追究和失职问责制度, 督促各级免疫规划人员努力工作, 全面落实疫苗管理规定。各乡镇卫生院均要成立公共卫生科, 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能, 稳定专业技术队伍, 指定专人从事疫苗管理和运转工作;院领导要切实加强对疫苗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 确保疫苗规范管理。

关键词:基层免疫规划,疫苗,冷链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寒青, 凌罗亚, 徐旭卿, 等.浙江省免疫规划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杂志, 2009, 15 (1) :65-67.

[2]黄群艳, 徐影, 张建新, 等.2009年桂林市免疫规划综合评估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01, 17 (4) :202-206.

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 篇7

为有效控制麻疹疫情、降低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预防托幼机构和学校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病例的发生,保护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根据上级会议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在2010年在我乡范围内开展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乙肝补种,新生儿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接种工作,我做好此次工作特制定不本实施方案。

一. 目标人群、时间安排工作指标

1、麻疹疫苗强化:

8月龄——4周岁(200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

2、乙肝疫苗普种:

全乡9岁——13岁(1997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无论既往乙肝免疫史,凡无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无乙肝病史,一律按照0、1、6免疫程序,免费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

3、补种乙肝疫苗对象:

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儿童,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接种3剂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按规定程序补足3针。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儿童,视为未接种,徐接种3剂次。

4、查验预防接种证对象

2010年所有新入托、入园儿童(包括私立幼儿园)

2010年小学一年级所有入学新生及转学生(包括私立学校、打工子弟学校)

二. 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8月29日~8月30日

摸底时间:9月1日~9月5日 现场接种:

麻疹、9月11日~9月20日。

乙肝、2010年9月21日——9月30日为第一针接种时间

2010年10月21日——10月30日为第二针接种时间

2011年3月21日——3月30日为第三针接种时间

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在我乡范围,对2010年所有新入托、入园儿童,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凡无接种证儿童者,要进行补证;未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者,要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免费进行补种疫苗。

三. 组织措施和职责分工 王店卫生院、中心学校联合成立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补种乙肝疫苗个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技术知道和异常处置小组”。乡卫生院负责订制工作实施方案和人员培训工作,保证疫苗、耗材、表格供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接种开展接种质量监督和评价,做好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的处置。各村卫生室应深入学校、幼托机构,帮助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指导疫苗补种摸底登记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应补种疫苗的儿童摸底、登记、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宣传动员工作,向学生发放相关通知,组织学生或家长带儿童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疫苗接种,整理相关资料,配合卫生部门做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四. 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确保完成接种任务。本次工作覆盖面广,目标儿童数量众多,时间紧任务重。各级部门充分认识本次工作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行组织,分工责任,高质量完成任务。

2.广泛宣传发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广播等媒体,采取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单和接种告知书,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免疫规划工作的目的,意义,认真做好适龄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健康促进工作。

3.认真摸底登记,防止适龄儿童漏种。切实做好学校,托幼机构,适龄儿童摸底登记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免疫规划基础薄弱,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适龄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在校学生摸底工作由学校承担,非在校学生由村防疫员逐户进行摸底。

4.规范操作,避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对接种人员岗前培训,凡未取得预防接种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接种工作买药进行组织疫苗接种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规范接种。要制定操作性强、处置有力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救治的器材和药品准备要工作,加强异常反应监测力度,一旦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要迅速果断处理,避免产生不稳定因素。

五. 接种点设置和相关物质配备

1.麻疹疫苗强化、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可跟当地情况设立临时接种点,新增的接种点要设置等候、登记、接种、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告知等。接种人员不得深入班级巡回接种。

2.每个接种点至少配备5——6名以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其中1名组织人员、1——2名登记人员、2名有资质的卫生接种人员、1名临床医生(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人员着装整齐。

3.每个接种点必须配备有接种、安全注射、消毒、体检器械和急救药品)。4.每个接种点必须配备规范的疫苗冷链设备确保疫苗效价,并有消毒桶和垃圾桶,确保使用过的所有一次性注射器全部回收销毁。

5.严禁在本次工作中对受种儿童及其监护人收取任何费用。

六. 督导加强检查

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 篇8

为消除免疫空白,巩固常规免疫基础,确保无脊灰状态,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全面加强我县规范化预防接种工作,按照卫生局的统一布置,结合我乡实际情况,2012年3月8日—17日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对于: 8月龄—17月龄儿童查漏补种麻风1剂次 18月龄—6岁儿童查漏补种麻腮风疫苗 7岁—不满15岁儿童查漏补种麻疹疫苗

其他疫苗按查漏补种

(一)高度重视,克服困难: 我们防疫组人员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此项工做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把这次查漏补种工作作为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动员了各村卫生室人员全面进行拉网式查漏,排查率达到了100%

(二)认真执行方案:

并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各项相关工作,制订了计划和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掌握相关信息,重点是流动儿童进行摸底。

(三)接种工作:

1、严格标准,确保疫苗质量安全,疫苗在运输、注射过程中、严格掌握疫苗温度。

2、规范程序、应急处理、为保证好预防接种实施的安全性,我防保组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进行操作,对所有常规基础免疫,疫苗都严格掌握了接种禁忌,接种部位、接种方法、接种剂量、对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应急处置准备,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接种反应、接种做到了一人、一针、一管。

(四)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本次查漏工作,充分贯彻了执行上级的要求,使我辖区的儿童的免疫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总结了良好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使今后在工作中不断运用和提高,为全县的卫生防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 篇9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PCV-2),类型,免疫,频次,效果,生产性能

猪圆环病毒2 型(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 2) 是已知的感染哺乳动物最小的DNA病毒之一,其非折叠病毒粒子直径为12 ~ 23 nm[1]。目前,全球已鉴定PCV - 2 有5 种基因型: PCV - 2a、PCV - 2b、PCV - 2c、PCV - 2d和PCV - 2e[2,3]。PCV - 2 感染猪只后可导致产生圆环病毒病( PCVD) /圆环病毒相关疾病( PCVAD) ,如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 PRDC) 、猪肾病皮炎综合征( PNDS) 和增生性坏死性肺炎( PNP) 等疾病[4]。PMWS的最早报道见于1991 年加拿大农场仔猪感染,此后PCV - 2 感染猪只在其他国家也有相应报道。2001 年,郎洪武等[5]在我国首次从猪群中分离得到PCV - 2。由于PCV - 2 感染猪群可引起免疫抑制,继发或并发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有消毒和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PCV - 2 的风险,但PCV - 2 疫苗是控制PCVD/PCVAD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2007 年,PCV - 2 疫苗首先在国外上市,而我国在2010 年推广应用PCV - 2 疫苗,目前市场使用的PCV - 2 疫苗类型主要有进口基因工程疫苗及国产SH株、LG株、DBN - SX07 株、WH株、ZJ / C株等全病毒灭活疫苗。为了更好探索PCV - 2 疫苗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本研究以进口疫苗和两种主要国产疫苗的免疫频次对猪生产性能、防病情况和猪血清PCV - 2 抗体等指标的影响开展田间试验,为研制合理的PCV - 2 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动物

仔猪由襄阳市某规模化猪场提供,该猪场为PCV - 2 型阳性场。 随机选取14 日龄、体重为( 4. 10 ± 0. 15) kg的“杜 × 长 × 大”仔猪180 头,备用。

1. 2 疫苗

3 种PCV - 2 型灭活疫苗,分别是进口疫苗1( 基因工程疫苗) 、国产疫苗1( SH株) 、国产疫苗2( LG株) ,由湖北瑞通畜牧有限公司提供。

1. 3 主要试剂

PCV - 2 型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深圳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CV - 2 型PCR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

1. 4 主要仪器

酶标仪( 型号为GF - M2000) ,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型号为FTC - 3000) ,加拿大Funglyn Biotech公司生产。

1. 5 疫苗安全性预试验

选择14 日龄仔猪12 头,随机分为3 组,每组4头,分别注射进口疫苗1、国产疫苗1、国产疫苗2 各2 m L,分2 点注射,观察1 周,所有试验猪发育良好,精神状态、食欲正常,有一过性肿胀,无其他异常反应,说明疫苗免疫安全,可开展后续试验。

1. 6 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将180 头仔猪随机均分为6 组,依次为进口疫苗1 免疫组( 1 组) 、国产疫苗1 单针免疫组( 2 组) 、国产疫苗1 双针免疫组( 3 组) 、国产疫苗2 单针免疫组( 4 组) 、国产疫苗2 双针免疫组( 5 组) 和对照组。进口疫苗1 免疫组在仔猪14 日龄时注射1 m L疫苗; 国产疫苗1 和2 单针免疫组14 日龄时注射2 m L疫苗;国产疫苗1 和2 双针免疫组14 日龄时注射1 m L疫苗,28 日龄时再注射1 m L疫苗; 对照组14,25 日龄时注射1 m L生理盐水。每组30 头仔猪,每组确保有同窝猪1 ~ 2 头,并用耳标号对所有仔猪进行编号。

所有试验仔猪在21 日龄时断奶,断奶前同窝不同组的仔猪混合饲养,断奶后相同试验组仔猪集中饲养,10 头/栏。各试验组除疫苗免疫存在差异外,其他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等均保持一致。

1. 7 样本的采集与检测

1.7.1血清的采集

分别在14,28,41,120日龄时于仔猪前腔静脉采集血样5 mL,将血样平放静置30 min,待血清析出后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进行抗体检测。

1.7.2组织样本的采集

对淘汰猪只进行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采集肺脏、脾脏和淋巴组织对疑似感染的猪只采集血样。采集的组织样本用于PCR检测。

1. 8 临床观察

每日观察猪群精神状态、采食状况是否异常,记录仔猪在试验期间的发病情况,如咳嗽、喘气、消瘦、死亡等指标。

1. 9 生产性能的测定

记录各组仔猪14,60,90,120 日龄的体重以及饲料消耗量、发病情况、残次猪数、死亡情况,计算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计算公式: 平均日增重= ( 试验末试验猪体重- 试验初试验猪体重) / 试验天数; 饲料转化率( 料肉比) = 试验猪采食饲料总量/试验猪总增重。

1. 10 统计学分析

通过Excel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应用SAS9. 2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邓肯氏检验法进行组间的多重比较,P < 0. 05 表示差异显著,P < 0. 01 表示差异极显著。应用U检验比较试验期间的增重变异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2. 1 PCV - 2 疫苗类型和免疫频次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表1)

由表1 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14,60 日龄时各组仔猪体重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1 ~ 5 组90 日龄仔猪体重分别为42. 2,40. 7,42. 1,40. 1,41. 8 kg,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1 组、3 组和5 组120 日龄仔猪体重分别为56. 9,56. 6,55. 8 kg,显著高于对照组、2 组和4 组( P < 0. 05) 。1 组、3 组和5 组仔猪的料肉比分别为2. 76,2. 76,2. 87,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和4 组( P < 0. 05) 。

2. 2 PCV - 2 疫苗类型和免疫频次对仔猪发病和成活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2 和图1)

注: * 表示在整个试验阶段,1 头猪只发病1 次记录为1 头次。

由表2 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1 组、3 组和5 组仔猪的发病率分别为7. 4% 、7. 1% 和8. 0% ,显著低于2 组和4 组( P < 0. 05) ,且各试验仔猪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1) 。1 组、3 组、5 组仔猪的死亡率分别为6. 7% 、3. 3% 和6. 7% ,低于4 组( 13. 3% ) 和对照组( 20. 0% ) ,差异显著( P < 0. 05)2 组仔猪死亡率( 10. 0% )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5) ,显著高于3 组( P < 0. 05 ) 。1 ~ 5 组PCV - 2阳性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1) ,且1 组、2 组、4组、5 组PCV - 2 阳性率极显著高于3 组( P < 0. 01) 。从各组仔猪发病情况来看,进口疫苗免疫组、国产疫苗1 和2 双针免疫组能够显著降低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及PCV - 2 感染,国产疫苗1 和2 单针免疫组防控疾病的效果较差。

2. 3 PCV - 2 疫苗类型和免疫频次对仔猪血清PCV- 2 抗体水平的影响( 结果见表3)

由表3 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14 日龄时,各组仔猪血清PCV - 2 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 P > 0. 05) ;28 日龄时,1 ~ 5 组仔猪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5) ,1 组显著高于2 ~ 5 组( P < 0. 05) ,2 组、3 组、4 组、5 组间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41 日龄时,1 ~ 5 组仔猪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5 ) ,1组、3 组、5 组显著高于2 组和4 组( P < 0. 05) ; 120 日龄时,1 组、3 组、5 组育肥猪PCV - 2 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5) ,而2 组、4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 0. 05) 。在120 日龄,1 组、3 组、5 组抗体水平相当,且各组与41 日龄时的抗体水平比较变化不大,而2 组、4 组抗体水平相对于41 日龄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抗体水平接近,这可能是这两组猪只PCV - 2 疫苗保护不足,后期感染了PCV - 2 野毒引起抗体水平增强。

3 讨论

3. 1 PCV - 2 的防控形势

猪感染PCV - 2 最早发生在1962 年,PMWS的典型组织学损伤与PCV - 2 抗原在1985 年被鉴定[6]。除澳大利亚未有PCV - 2 感染外,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非洲等五大洲饲养的猪均被诊断出PMWS[7,8]。我国所有地区均受到PCV - 2 的感染[8],因此猪PCV - 2 的有效防控尤为重要。早在2009 年我国引进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 美国) 公司的PCV - 2 疫苗,此后我国许多高校( 如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 和研究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研发了PCV - 2 疫苗。然而猪场PCV - 2 的防控形势仍很严峻,熊江林等[9]对鄂西北地区47 家规模猪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CV - 2 阳性率为80. 4% 。

3. 2 PCV - 2 免疫对猪健康状况的影响

本试验中PCV - 2 疫苗能降低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及PCV - 2 感染率,国产疫苗1 和2 双针免疫和进口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国产疫苗1 和2 的单针免疫。沈庆炜[10]和赵建乐等[11]研究发现,PCV - 2 疫苗可降低仔猪PCV - 2 发病率,提高保育和育肥阶段的生产水平。本试验中28 日龄对照组仔猪PCV - 2 抗体水平达到强阳性水平,这可能是哺乳后期仔猪血清中母源PCV - 2 抗体耗尽,感染PCV - 2 野毒产生的抗体。沈庆炜[10]和赵建乐等[11]研究发现,未免疫PCV - 2 疫苗的仔猪在21 日龄时感染PCV - 2。

3. 3 PCV - 2 免疫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中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均能显著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且国产疫苗1 和2 双针免疫组对生产性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国产疫苗单针免疫组。沈庆炜[10]研究发现,仔猪注射PCV - 2 疫苗可以提高其生产性能,但PCV - 2 疫苗免疫次数并未影响猪的生产性能,这可能与本研究的免疫时间和所用疫苗类型有关。

4 结论

使用国产疫苗1 和2 在14 日龄时进行首免,间隔14 d后二免,得到的免疫效果与进口疫苗14 日龄时单针免疫的效果相当,免疫PCV - 2 疫苗后可提高猪群PCV - 2 抗体水平、降低猪群PCV - 2 发病率,从而提升猪群的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RODRIGUEZ-CARIO C,SEGALS J.Ultrastructural ndings in lymph nodes from pigs suffering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postweaning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J].Vet Pathol,2009,46(4):729-735.

[2]CORTEY M,OLVERA A,GRAU-ROMA L,et al.Further comments on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genotype definition and nomenclature[J].Vet Microbiol,2011,149(3/4):522-523.

[3]SEGALS J,KEKARAINEN T,CORTEY M.The natural history of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From an inoffensive virus to a devastating swine disease[J].Vet Microbiol,2013,165(1/2):13-20.

[4]SEGALS J.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infections:Clinical signs,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diagnosis[J].Virus Res,2012,164(1/2):10-19.

[5]郎洪武,王力,张广川,等.猪圆环病毒分离鉴定及猪断奶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的诊断[J].中国兽医科技,2001,31(3):3-6.

[6]JACOBSEN B,KRUEGER L,SEELIGER F,et al.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occurrence of porcine circovirus 2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entities in Northern Germany[J].Vet Microbiol,2009,138(1/2):27-33.

[7]ALLAN G M,ELLIS J A.Porcine circoviruses:a review[J].J Vet Diagn Invest,2000,12(1):3-14.

[8]GRAU-ROMA L,FRAILE L,SEGALS J.Recent 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causedby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J].Vet J,2011(187):23-32.

[9]熊江林,周华林,李军,等.鄂西北地区猪Ⅱ型圆环病毒血清学调查[J].陕西农业科学,2009(1):27-28.

[10]沈庆炜.不同猪圆环病毒Ⅱ型灭活疫苗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2):26-27.

上一篇:逃离读后感下一篇:电影观后感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