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成本分析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精选9篇)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 篇1

—浅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会在成本分析中的重要性

摘 要:浅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会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分析;成本管理;重要性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会是施工管理的重要步骤和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项目收入和成本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和各个要素的组成进行分析,以寻求和探索项目成本的有效降低手段和方法的过程;缺少此项工作,就谈不上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就谈不上成本分析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成本分析的目的及原则项目成本分析,就是充分利用项目部一系列已有的统计资料,将合同预算、施工管理、计划成本与实施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分析项目成本盈亏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寻求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减少不合理损耗,达到降低项目减亏增效的目的;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了解项目部当期的成本运行状态。(2)发现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3)强化管理手段,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成本分析会的根本目的就是找出项目盈亏原因,改善施工管理,为项目最终盈利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从成本分析的角度出发,在成本分析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①实事求是的原则。成本分析的目标是寻找项目盈亏原因,如果蓄意掩盖事实或弄虚作假,则势必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不管是成绩还是失误,都应当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部的真实情况,并用“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②定量分析的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比较,定量分析对成本的评价更精确,更令人信服。因此,在项目成本分析中应该尽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③及时性原则。只有及时召开成本分析会,才能及早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对策,防患于未然,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④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月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成本,不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当月的成本数据。⑤为施工生产管理服务的原则。成本分析不仅是揭露项目管理上的矛盾,而是通过成本分析发现矛盾并查找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为项目部施工生产有序正常进行而服务。项目部需要建立规范的严格的月度成本分析会制度,把月度成本分析会做为总结成本管理经验、改善和深化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一系列成本报表完成后,由财务部长进行收集汇总,然后要经过生产经营副经理审核确认,并把概况信息通报项目经理。项目部成本分析会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专人专项进行分析,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或书面会谈记录,并提交生产经营副经理确认,最后交项目经理审核并存档。成本分析会应要求成本分析小组成员全部参加,项目经理主持会议,每次召开项目经理必须参加。成本分析会的组织成本分析会的准备工作:各业务口负责人,由生产经营副经理组织,每月27日把相关表格准确、及时地填写完毕,并就结果数据形成自己的初步分析,最后交财务部长汇总;汇总后交生产经营副经理审核,并由生产经营副经理把初步分析的结果通报项目经理。在成本分析会上,业务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第一步是项目经理落实上次成本分析会的问题整改情况。第二步是分析本月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月度工程统计分析数据等,此项工作由工程部长负责汇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表的主要意义在于:统计项目是否完成了月进度计划,特别是就未完成情况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落实整改;此项工作将涉及到一系列相关成本数据的统计、计算和分析。月度工程统计分析表的主要意义在于显示项目在本月期间的工程洽商情况。第三步是施工产值完成情况、月度经济洽商统计分析、工程分包统计分析表,由经营部长负责汇报。此两表的主要意义在于项目的对上对下计价核定。第四步是主要消耗材料的用量分析、商品砼用量分析、月度技术洽商统计分析,由技术部长负责汇报。主要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分析表的意义,是依据技术部门提供的材料需求计划,追踪其实际的执行状况;商品混凝土的分析也是着眼于实际与计划的对比分析;月度技术洽商统计分析表主要意义在于显示项目在本月期间的技术洽商情况。第五步是辅助材料、租赁周转材料、自有周转材料、现场和库存材料状况、租赁机械用量分析,均由物资部长负责汇报。第六步是劳务分包分析数据由工程部长负责汇报。第七步是现场经费分析、临设费摊销分析表、试算对比分析表和项目总盈亏分析均由财务部长负责汇报。在业务分析之后,要进行问题落实并提出解决方案。各阶段汇报后,均展开分析探讨。在进行分析说明时,由说明人指出本月存在的问题,如有可能,应针对发现的问题讨论出解决办法并指定相关执行负责人;对不能当时解决的问题由项目经理指定问题负责人,会后由问题负责人进行问题落实并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应于成本分析会后5d内提交项目经理确认,一经确认立即实施。

做好会议记录。每次成本分析会由生产经营副经理指定会议记录人,记录人要记录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负责人等,于第二天形成会议记要,并将会议记要送达相关人员(可设定专用共享文件夹存放,其它人读取)。形成月度成本分析报告。由生产经营副经理在成本分析会之后的1个工作日内,依据本次召开的成本分析结果、会议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形成一份月度成本分析报告,并报项目经理认可。最后此报告和会议记录均由财务部存档。要重视问题的反馈。本月提出的问题应在下次成本分析会上检查落实情况,原则上由项目经理对上次会议的问题进行提问式落实,由问题负责人进行详细说明。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 篇2

1 质量成本管理

对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成木管理是想要保证工程和产品的总成本能够尽可能的降低, 企业的经济效最大化。在对施工企业展开质量成本管理的项目中, 首要的是相关人员必须明确知道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对于建设工程, 其质量目标一般指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 建设工程质量必须满足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 即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当前施行的有关法规、法律、技术标准以及规范等。 (2) 工程质量须要符合合同加以规定的质量要求, 建设工程的修建指标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顾客的要求兴建, 根据顾客的需要来建设工程的功能和使用价值, 所以工程的建设并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在建设工程项目之前应充分掌握该项工程所要求的质量目标。对于制定质量成木管理目标, 应该确保工程项目实现基木质量目标, 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合格、安全可靠。

2 审计控制施工成本

2.1 动态控制全过程的审计

施工企业承接的都是工程项目, 这种产品区别于普通产品的是其既不能拿到市场上出售, 而且其生产都是露天的不能在工厂里生产。而且这种项目的建设需要根据建设单位和地点的改变, 而转换不同的施工现场, 有可能在本地, 也有可能在外省, 而且施工环境和条件都因地而异的。工程项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个个单位工程项目的实现。这就使得施工企业承接的施工项目存在以下特点。

(1) 工程施工点多, 施工线长, 工号存在很强的自主性, 这就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难度。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 一般施工企业不同大小的的施工现场少则数十个多则百个工号, 一个工号最少也得十几人, 多的能达上千人, 使得同一工程的各个小项目之间, 形成相互交错的现象。这也使得施工工程的成本难以控制和预算, 并且施工现场浪费现象屡见不鲜, 导致工程成本一直高出预计成本。

(2) 不同的工程项目各有特点, 不能够通过单一的判断标准来对所有的工程项目做预算成本。列如土建和机加制作的施工成本就有所不同, 即使同属于土建项目或者是机械安装工程, 但是不同的地质构成和机械制作安装要求使得其成本差异也是很大的, 工程项目不能够制定统一的成本评价标准, 这对成本的控制也是很大的难题。

(3) 由于工程施工场所的特别, 导致在工程中会出现不可控制的浪费或者消耗, 导致工程在施工结束后核算经费时会出现各项费用支出与预算计划出入比较大。施工现场经常变化, 施工现场离市区的远近不一定, 施工现场的地下地质情况和埋设物等环境因素有所不同, 即使在工程设计阶段时已经考虑到这种差异性, 但是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 设计之初的估计和工程结束后的实践出入还是非常大, 最明显的是老厂改造工程, 此工程的差异和施工难度更大, 甚至会使得设计变更最后只有改变工程成本, 导致一次包死的责任成本管理对这种工程是不实用的。

通过对上述特点的了解, 我们知道工程成本审计过程必须是动态的。传统的工程竣工后的审计早已不能达到工程成本控制的目的, 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 导致即使发现工程中存在问题, 但是补救时间已经过去, 发现问题但是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已经毫无意义。工程成本审计需要改革, 改革后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将工程的成本控制落实到工程预算开始, 到工程验收全过程的监督审计, 甚至是工程的一个小的单。工程的每种审计都要实际考证核定, 相关的审计人员应该经常深入工地以保证能够熟悉掌握工程情况, 达到确保审计的准确、真实的目的。

2.2 工程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化

(1) 现今的关于施工企业的审计法律法规还存在不足, 所以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必要的。其内容应该针对审计的内容、责任划分、范围与权限等做出详细而且明确规定, 让对工程成本控制进行审计时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将工程成本审计做到规范, 做到完美。

(2) 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 相当于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再管理, 可以尽可能的对企业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减少日常财务管理的错误。所以, 将企业审计做成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将工程审计制度化和程序化。

3 常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

当前, 根据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实践总结的常规内部审计的基本步骤, 主要包括责任审计分工程对项目经理进行经济, 事前审计即评价工程项目方案的可行性, 在审计的过程中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度对签订合同、预算、施工等阶段进行核实并且进行事中审计, 事后审计即在竣工验收结算时审计。审计工程合同阶段, 进行工程合同审计步骤包括为保证工程的合理性对一定金额以上的重要合同, 审查其完整性、合法性和工程的效益性, 并行实施工程节约和减少损失, 针对于限额以下的一般合同, 只在必要时进行验证抽查, 平时只需要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应当审核的要点, 再自行审查。

3.1 工程合同阶段审计

工程合同阶段审计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工程施工相关法律对工程合同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审计, 首先需要审查的是合同订立的主体合格是否, 然后是合同订立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还有合同的内容包括必要的条款的, 合同的内容是否和顾客需要一致, 最后考察工程合同是否具备程序要件等, 以此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合同履行情和合同变更与解除的检查与核实, 并且对审查合同签订后双方履约合约的情况是否存在变更或者解除合约的情况进行跟踪。

3.2 工程预算阶段审计

工程预算阶段审计是指在工程预算阶段, 审计工程在预算阶段所需要完备的相关资料包括大概预算计划书、工程计划任务书以及领导批准立项的需求和有关补充材料。这一阶段的审查重点在于工程的预算是否合理, 工期进度以及工程周期的可行性和主要材料选择的优势。在公司的工程合同中一般均要求在在合同上标明公司工程的收入。总结合同的相关内容, 得出相关人员在此阶段的审计中心是降低成本并且在此前提下达到工程得质量要求, 在次阶段的审计结束以后, 相关人员应根据审计结果对相关文件进行改进。

3.3 工程施工阶段审计

在工程施工审计阶段的审计重点在审核工程预算执行情况, 考察工程建筑实物的工程量与设计图纸相符程度, 如果差异度太大工程的质量就存在问题, 审查施工情况与施工合同的符合情况和基础工程建设程序的合法情况。最后是审核工程施工所用的主要材料以及大型的建筑机械的选购价款等。工程施工过程中按时编报工程审计统计报表并且定期向先关决策、监督人员汇报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 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4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指在竣工结算时, 相关的审计人员应该被要求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和图纸的会审, 最后在接到竣工结算书后, 对工程结算资料进行审计。对于审结算的呈递必须保证的资料有:相关人员签署的竣工验收报告和现场技术经济签证等。针对资料齐全的竣工验收工程, 对其安装工程和道路工程等的结算书应该进行分别审核, 执行专业化的审计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对竣工工程进行核算成木和各项工程的质量等级等。工程竣工结算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进行工程总体评价。参照工程合同约定、分析各工期的工程完成情况等方面, 对工程进行合理评价, 对竣工工程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的解决办法, 提出符合实际的及改进方案,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避免在以后的工程中出现类似问题。

4 结语

综上, 通过对施工企业的审计部门进行了一些可行性的描述, 我们知道了一个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内审, 把这些措施应用到企业内部, 再加以适当的完善, 这样就会使一个企业更好地发展, 为企业的明天提供了一个更可靠地后盾。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 大量施工企业因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而成立。虽然施工企业呈现出的是积极的发展形态, 但是大量的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仍使用传统的审计方式, 这种审计方式的目的是查错防弊, 主要审计方式为财务检查。施工企业的发展传统的审查方式不仅达不到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目的, 而且不能发挥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所以改革审计方式是现下控制工程质量成本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施工企业,审计,质量,成本

参考文献

[1]邢洪锋, 倪翠苹.浅析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8) :56-63.

[2]周国.浅析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成本控制工作[J].齐鲁珠坛, 2011, (03) :856-856.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分析 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 分析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29-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信誉和实力。对外,企业应保证施工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对内,企业应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控制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盈利能力。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此,如何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的项目建设具有建设地点固定性,生产过程程序性,建造项目一次性的特点。所以施工项目一般都工期长,施工企业按照工程项目进行单独核算。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对施工企业发生的实际成本通过预算、控制、核算、分析等一系列特殊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耗费水平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条件下采取有效的管理,不断降低成本,以期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的管理。虽然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因此也获得了一些经济利润,但效果并不明显。要使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达到好的效果,先要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对成本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领导者一味追求产值,把工作重心放在投标、竞标的活动中,一旦把工程项目承揽到,就加紧工期建设,往往忽视了事前成本预算、事中成本控制;盲目地完成产量,以增加投资来实现成本盈利,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通过加强成本管理,能使企业实现最大利润,使企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2.没有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一些企业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没有合理编制施工成本预算,没有制定目标控制成本,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对人工的安排与使用,对材料的采购价格与使用数量、对机械的合理配备与调度、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另外,在施工中不能科学有效地对成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无法利用真实、正确的成本信息对成本加以控制,不能对项目施工中发生的错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企业成本费用降到最低。

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成本意识。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这就要求成本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大多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仍然存在素质不高、信息传递较慢、现代化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成本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成本缺乏真实性,将导致项目成本不能得到很好控制,成本管理工作只能流于形式。

二、强化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1.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完善成本管理组织。在企业内部积极宣传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全体职工的责任成本意识,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降低成本是自己的责任。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项目经理部,任命各个项目部门成本管理的责任人,在给予管理人员一定权限的同时,增强他们成本管理的责任意识,对项目成本管理的业绩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考评,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将有效的成本控制落在实处。

2.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1)在工程项目施工前要编制成本预算,制定合理的目标控制成本。(2)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全面控制。首先,人工费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项目。应根据使用定额计算定额用工量,再根据施工进度和技术要求,合理安排各工种工人的数量,以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减少工时浪费,使人工费成本降到最低。其次,在施工中材料的用量约占工程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对材料费的控制是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材料费的成本控制包括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和材料使用量的控制。在材料采购方面:应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研,然后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择优购料,同时合理确定进货批量、批次和付款方式,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费和资金使用成本。在材料的使用量方面:应严格按照定额用量实行限额领料,如超出限额,要及时分析原因,纠正偏差并实行奖惩制度进行管理。第三,现在施工建设中,施工机械的使用已成为提高施工进度,按期完成施工项目的重要保证。要对各种机械的使用进行合理搭配和调度,减少机械的闲置时间,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此严格控制机械的使用成本。

3.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能力。要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因为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需要进行全员、全过程、全工期、全项目的管理,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来管理,因此要主动地学习新的管理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胜任管理工作,才能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既重要又非常复杂,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便成为每个企业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努力挖掘成本控制潜力,不断总结成本控制经验,使企业在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钱玲玲.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初探.建筑,2011(5)

2.张艳.浅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财经界,2010(1)

(作者单位:太原市辰宇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论文 篇4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内涵

对于会计行业领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对其公认的权威表述。而会计职业判断这一概念则最早出现在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1985年),当时的概念为“会计人员所作出的基于知识、经验的客观财务报告决策过程。该过程应该具备分析性、决策性和会计人员正直的工作态度,它也能影响到他人之于会计职业判断所承担的责任,该过程就称之为职业判断。”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也开始引入并研究会计职业判断,当时财政部就颁布了“两则两制”,希望以此作为节点来深入研究会计职业判断。我国学者就认为,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就应该是会计工作人员;而它的前提应该基于会计相关知识与所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相关经验,也包括客观公正的职业心态;它的客体应该是带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与会计事项;它的限度为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国家经济制度等等;它的本质应该建立在交易处理事项上,以会计所编制的报告、所制定的方法及程序为基础;它具有一定的权衡性、主观性和目标性,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受制约性;最后它的作用应该基于解决交易事项展开,其中就包括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如何确认等等关键内容。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以原则为基本导向,所以当前会计工作中职业判断空间也在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由于企业当前的交易行为与会计事项存在太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素,所以会计职业判断也必须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行为,该行为必须贯穿于会计工作始终[1]。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技术运用分析

工业企业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较强,企业主要通过它来完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成本计算方法选择、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等过程,本文就将对这3项技术运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一)工业企业对成本计算的方法选择

工业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前,要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来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在当前新会计制度下所规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就包括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以及作业成本法。按照新制度中的.第六条规定“企业必须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产品种类以及成本管理要求来确定产品的具体成本核算内容,如果会计政策与估计确定后,则不能随意改变。”同时,工业企业也遵循成本核算中的“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基本原则,通过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成本核算资料来强化成本管理过程,同时全面充分考量成本管理要求。由于工业企业实际状况各不相同,所以必须遵循自身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来选择成本计算方法,要做到基本产品从细、辅助产品从简,找到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成本计算方法。在确定成本计算方法过程中,必须注意成本计算方法应该与定额方法、成本计划方法等等口径相一致。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同行业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相对平衡,所以工业企业必须展开成本考核与成本分析过程,综合全面的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做到对成本计算方法的随时调整。

(二)对成本核算账户的有效设置

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方面非常讲求适应性、效益性与针对性,所以企业要设置哪些账户、哪些为总账账户、哪些为明细账户,这些都会体现在成本核算账户设置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企业成本核算账户会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环节,围绕它们展开企业各项生产产品所发生生产费用的有效核算。具体来讲,工业企业会设置二级账户,它们分别包括了“基本生产成本”与“辅助生产成本”。如果是中小型工业企业,则可以考虑不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只考虑“生产成本”账户并展开成本核算,这也是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内容,特别是工业企业所要求的对企业生产损失的核算与控制过程。为此,工业企业本身还可以增设“停工损失”与“废品损失”两项总账账户,实施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制度,扩大企业之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成本核算空间[2]。

(三)对收益性及资本性支出的有效划分

工业企业应该明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它主要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长短为依据。不过利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可能很难操作,因为企业中某项支出所产生的效益时间长短难以预估。再一方面即使支出效益时间长短可以预估,其计量过程也相对困难,所以这就考验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看他们能否对成本核算内容中的开发支出、利息费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职工薪酬等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处理,能否有效区分资产成本与当期费用。再一方面,要基于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对企业停止资本化时点进行有机判断,主要围绕“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来对该界定划分进行有效判断,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成本核算过程的精细化。会计职业判断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全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例如它对成本信息质量、对技术人员成本核算选择空间的影响等等。为此,工业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充分认识与预估经济环境中的一切不确定因素,为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新华.会计职业判断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19):43-45.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 篇5

一、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

一个建筑项目的开展往往包含多个环节,因此影响建筑成本的因素也不是单方面的,这与市场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因素

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影响建筑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设计理念若是在建筑采用的科学技术、建筑的外观和建筑的环保性能方面要求都比较高,那么该项目的建筑成本也会相应的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环保性的保持都是会增加一定的建筑成本的。而相对应的,若是建筑的设计理念偏向于经济性和适用性,那么建筑成本就会比较低,可以有效的节约建筑成本。另外设计何种建筑方案也影响着建筑成本,采用直接外包或是公开招标来选择施工单位对成本的影响也不同,一般而言,公开招标更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

2.建筑因素

建筑结构和建筑用途的不同,都影响着建筑的施工方式和建筑用料,因而也影响着建筑的成本。同样的建筑面积,比较复杂的建筑结构,例如居民楼或是写字楼,对施工方式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建筑用料也会更加复杂,因此成本也会比较高。而简单的建筑结构例如用于厂房的建筑,施工方式相对简单,而用料也比较少,因而建筑成本也比较低。

3.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当中,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浪费,减少工程返工的概率,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在后期的维护工作中也可以减少许多的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整个工程的效益。4.其它因素除以上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以外,不同的地质条件在施工中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也会给建筑成本带来影响。再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天气因素,也可能会造成工期的延长,从而增加时间成本。以及合作双方的信誉程度、项目参与方是否能良好的配合等,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成本。

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建筑企业在建筑成本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导致建筑成本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当面。

1.成本管理目标不科学

一些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目标的不科学现象,在成本的管理中,企业并没有根据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没有对市场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考察。因而制定的项目成本预算不具有科学性,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有效实行,给成本管理带来的阻碍。

2.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建筑成本的管理包含了建筑项目进行的各个环节,从项目的设计环节到施工再到最后的检测、验收环节都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因此,建筑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的建筑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合理的管理工具。许多建筑的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没有能很好的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手段,很少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用于成本管理中,造成陈本管理的效果不够好。

3.缺乏成本分析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中并不进行有效的建筑成本分析,这主要表现在财务人员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数据统计,因而不能给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这就导致建筑的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企业在进行建筑成本管理中不能进行合理的盈亏分析,致使成本管理无法有效开展。4.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体质,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中各部门的分工以及承担的责任分配不明确,因而有些方面的成本问题会出现无人进行管理的情况。甚至部分企业直接将成本管理全部依赖于财务部门进行,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成本管理的控制方式

1.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目标是成本管理的导向,成本目标的制定需要企业对市场进行良好的调查,对建筑施工材料的价格,市场环境等进行熟悉,然后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成本进行合理运算,保证成本目标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实行。另外目标还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项目的调整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与项目的实施具有一致性。

2.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技术已经逐渐引入建筑行业。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运用于企业的账目管理等方面,在成本管理中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成本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成本进行有效的运算,使建筑成本的制定更加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成本管理中涉及的各部门进行沟通以及责任的分配,并制定相关的考核机制,使成本管理更加方便,从而更有效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3.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制定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依据,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关键数据。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在每一个项目的完成后进行相关的数据总结和整理,然后对项目的盈亏进行分析。分析一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哪些部分的资金使用是合理有效的,哪些环节存在材料和资金的浪费,以及如何操作可以更加有效的节约成本,这些数据和结论对企业在下一个项目的开展中进行成本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得成本目标的制定更加合理,成本的管理更加有效。

4.降低施工材料成本

施工材料的在一个项目的开展中占据着大量的资金比例,降低材料成本可以有效降低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一方面企业要选择合适施工的材料进行采购,根据建筑结构和用途的不同,采购不同的材料的,避免高档的建筑材料用于普通建筑的施工中,浪费材料成本。同时采购部门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对材料的价格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采购过程中要与供应商进行良好的谈判,致力于压缩采购成本。同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会造成工程质量的不过关,返工不仅会浪费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会造成二次使用建筑材料的成本。

5.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对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工作内容、所负责的部分进行详细的界定。同时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从设计到施工到验收进行全方面管理。另外要制定一定的考核机制,对于成本控制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每一个环节出现的资源浪费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促进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监督部门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项目的开展按照预算进行。

四、结语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直接关系着项目的盈利,因此企业要加强建筑成本管理,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各部门相互配合,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志扬 单位:常州天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恩华.浅析如何控制建筑成本[J].科技信息,2011,(3):298.

[2] 肖振东.优化房屋建筑成本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1,(9):129-130.

企业要加强员工离职成本分析 篇6

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 所属栏目:企业裁员安置

企业要加强员工离职成本分析 员工离职成本 , 是指员工离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付出的费用。只有充分认识离职成本的构成 , 了解它的作用 , 才能全面分析裁员的经济收益 , 才能有效地……

企业要加强员工离职成本分析

员工离职成本,是指员工离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付出的费用。只有充分认识离职成本的构成,了解它的作用,才能全面分析裁员的经济收益,才能有效地控制员工离职导致的费用损耗。

上海某机械制造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引进了一套先进设备,协议约定每年租赁费用为360万人民币。预计投入生产后每个月为公司带来100万的利润,设备安装好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

为了使用这套新设备,公司新招录李某和刘某为该设备的工程师,其中李某为海外留学人员,刘某原系某大型国有企业工程师,两人均在机械公司工程部上班,月工资1万元,共同负责新生产线的调试工作。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挥新设备的作用,机械公司特意派李某和刘某前往美国培训了一个月,公司为每人支付了10万人民币的培训费用。出国前公司与每人签定了培训协议,培训协会规定二人回国后须为公司服务5年,5年内离职需递减赔偿培训费用。两人表示同意,在合同上签了字,现已回国6个月。

为加强对该项目的管理,机械公司从澳大利亚聘请了一个生产经理,负责对项目的管理工作。此时,杭州一家同业公司愿意替李某付出培训赔偿费用,并以2倍的薪酬聘请李某,李某决定辞职,以没有中国大陆的管理经验,不适应新的管理方式为由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

如果李某离开公司,设备安装期要推迟两个月,今后两年内公司也可能因此损失10%的利润。公司人事部经理按到离职申请后,认为公司不可能给涨200%的工资,遂在辞职申请上签字表示同意,然后交给了公司总经理由其定夺。

公司总经理收到辞职报告后,认为李某的辞职将给公司带来巨额损失,他计算的李某离职成本如下:

(1)李某离职导致设备延期使用,设备投产一月能带来100万利润,推迟两个月损失200万元;

(2)公司每年租赁费用360万元,两个月的延期生产将导致多支出租赁费共计360×2/12=60万;

(3)培训费可以收回9万;

(4)如果留李某继续使用,其每月工资递增1万,四年半的合同期增加支出的工资总额为(4×12+6)×1=54万。

由上可知,不使用李某公司受到的损失为200+60一9=251万元,继续留用李某公司多支出54万元。

分析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篇7

一、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思想上存在滞后性

由于受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 虽然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同时期的国外发展还是很慢的。 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缺乏实际的应用性, 新的成本管理与旧式的思想无法更好的进行衔接。 不但没有相应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投入反而使企业的资本有所降低浪费。 传统的成本研究只局限在企业的内部,无法形成企业的战略思想,忽视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联系。

(二)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进行创新

企业在对于成本管理方面的理解并不准确。 现阶段国内的企业大多数都只是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企业成本问题, 忽视了企业内部其他方面的成本投入。 成本的管理不是仅仅局限于降低成本的投入,最主要的是通过对于企业成本的节约, 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其他方面的建设中,实现企业资本的最大化收益。 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 通过对企业投入性资本的降低已经不能成为主要的发展企业的手段。

(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于成本管理的方法很落后

企业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对于企业投入的资本降低管理。 一个缺少全面性的科学性的成本管理是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相当的薄弱, 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性成本管理。 在对于成本管理的记录也不清晰,对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进行监督。 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成本考核制度, 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处在危险的境地,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更不能充分的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没有明确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使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不明确

长期以来,受传统经营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都是受财务部门的管理。没有设立专门负责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部门。更没有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落实到相关的部门中去。 而财务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成本意识,只是片面性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对于企业的浪费现象没有响应的进行监督,使企业遭受到了更大的损失。 企业成本管理职能的不明确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

(五)企业在实行成本管理过程中对于资料没有进行全面性的记录

企业中某些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不是很熟练, 导致了在记录企业成本管理数据的记录没有全面性的记载。 有些管理人员更是对材料进行伪造,虚假的成本管理记录,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进程,使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二、企业在成本管理科上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 一)转变经营观念 , 加强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力度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强化成本意识, 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根本上理解成本的本质意义, 减少公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过度浪费,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 减少成本不是单纯上的降低资金的投入, 而是要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 尽可能的提高产出与投入的比例。 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的地位。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但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本管理方法,还要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的发展中, 所以我们不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要积极的进行归纳总结。 对于国外先进的经验要适时的吸收,并为自己所用。 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二)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推动成本电算化的实现

传统的成本管理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的,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成本电算化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 成本电算化能更好的对成本管理进行监督,全面控制成本的预算。 对于企业进行全面的考核,分析成本的组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为更好的实行成本管理电算化,我们要加强企业员工在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引进成本电算化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这样能更好的对企业进行成本的管理。

(三)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应该加大管理权限, 使企业更好的实行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 我国成本管理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管理的范围却在不断的日益扩大。 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来说,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 更是通过扩大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与实际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成本,扩大企业成本的实际管理范围。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企业在对于成本管理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寻求更好的企业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重要问题。成本控制和管理已经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对企业实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浩.试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J].上海财税,2010,(3)

关于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篇8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0引言

成本分析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分析总结工作,它贯穿于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与目标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的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变化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并通过成本分析,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找降低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

1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施工费用按耗费对象归集和分配到一定的工程项目上,便形成了施工项目成本。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分析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施工项目的成本分析,就是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项目成本中的有利偏差的挖潜和不利偏差的纠正);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从账薄、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由此可见,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也是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1.2施工项目成本综合反映了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因为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和浪费、施工效率的高低、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都可以通过施工项目成本表现出来。施工企业在完成施工项目计划、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施工项目成本水平越低,表明其施工项目管理水平越高,经济效益越好。因此,努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单项长期任务。施工项目成本降低意味着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意味着施工企业利润的增长。为了达到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目的,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积极开展项目成本分析工作。

1.3通过项目成本分析,把项目成本与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及经营管理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效益,查明节约或浪费的原因,总结项目成本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逐步认识和掌握项目成本变动的规律,从而促使施工企业科学地预测项目成本变动的趋势,正确地进行项目成本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影响项目成本的不利因素,以达到改善经营管理、降低项目成本消耗、提高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和施工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2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式与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有其特有的方式和方法:

2.1比较法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法的应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2.1.1将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以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完成计划的积极因素和影响计划完成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2.1.2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动态情况,反映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2.1.3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其他项目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2.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单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3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4比率法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2.4.1相关比率。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又互相影响的,因而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

2.4.2构成比率。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以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2.4.3动态比率。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或稳定比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3施工項目成本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成本分析的效果出发,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内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要实事求是。成本分析一定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应用“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要尽可能做到措辞恰当,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不要夸大也不要减小。

3.2要绝对准确。成本分析要充分利用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和有关辅助记录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尽量避免抽象的定性分析。因为定量分析对事物的评价更为精确,更令人信服。

3.3要有时效性。也就是:成本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否则,就有可能贻误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甚至造成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

3.4要做到全面性。在做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时,一定要全面分析,不要漏掉任何对成本有影响的细节,力求使分析结果包括所有可能涉及的方面。

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的分析与管理 篇9

研究认为,第三方物流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成本”,而发挥第三方物流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成本管理”。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就必须对成本进行客观核算。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下,由于没有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核算,导致大部分的物流成本隐藏于水面之下,从而使物流成本严重偏离了实际成本。尽管学者和业界尝试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如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促使企业挖掘节约成本的潜力,但是,所获得的物流成本信息仍然是用金额评价的物流活动的结果。如果不超越物流成本本身,即使再准确的物流成本核算也失去了意义。

作业成本会计系统是由美国学者罗宾·库珀(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S·Kaplan)于1984年创立的。作业成本法的精髓就是作业消耗,其基本原理是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作业成本库,再分别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所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成本计算对象的作业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从诞生开始,就引起了西方管理界和会计界的广泛关注,公开发表的各类学术成果不断增多。20世纪90年代,在英美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及《注册管理会计师杂志》等会计刊物发表的ABC论文数以百计。随后,由于一些公司在应用ABC后又因种种原因放弃使用,理论界对ABC的研究一度趋于冷静,也有人发表文章对ABC的正确性、适用性提出质疑。但是,随着ABC在越来越多的公司、行业应用,特别是ABC应用软件的开发,ABC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自1995年以来,我国便有不少学者和单位致力于ABC的引进与应用,如余绪缨教授、王平心教授、杨烈飙博士、邓为民博士以及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中国会计学会等。西安交通大学的王平心教授在1997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适应先进制造系统的作业会计研究”和1999年承担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中研究了中国企业是否具有实行ABC的条件,中国企业能否应用ABC和怎样应用;王耕、王志庆等人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对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了探讨;武汉理工大学的邓明然教授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做了试点研究,把ABC用于经营决策、成本控制、战略制定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会计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之上的。按照詹姆斯·A·布林逊在《作业会计》一书中的解释,所谓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会计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成本按各个作业进行归集,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直接归集于产品外,制造费用则按作业产生的原因归集到不同的成本池中,然后按作业产生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将成本池中的制造费用向各种成本对象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根本区别表现在: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由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分配;细化了分配标准,由传统的按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多种标准分配,对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的合理分配率。由于细化了分配标准,所以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二、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引起物流管理者感兴趣的原因是:同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只能展示物流成本的大小,这些成本数据在物流管理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尽管有不少企业已经把握了物流成本,却在如何灵活应用这些数据上遇到了难题。这说明,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成本数据在解决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上,在促进物流管理水平提高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虽然作业成本法产生于制造企业,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企业却有很大优势:

(1)物流成本按功能可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和管理费用。这些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又以固定成本的形式出现,因此,物流企业没有直接的、可追溯成本作为合适的分配基础。

(2)物流企业实际上没有或只有很少材料成本——企业主要的短期变动成本,执行单项客户作业所需要的资源波动并不影响对这些资源的短期消耗。因此,如果物流企业按其短期变动成本做出关于服务客户的决策,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3)物流企业要比制造企业更加关注客户的成本和获利情况。物流服务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服务成本依赖于谁提供服务以及何时、何地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达到何种程度等。因此,以作业为基础,按客户计量成本和收入比按产品计量成本和收入能为公司提供更为相关,更有价值的信息。

(4)小批次、个性化服务特点鲜明。物流企业面对众多的客户,每个客户所要求的服务都是不一样的。作业成本法在产品(服务)品种多样、结构复杂、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生产作业的情况下优点突出。

(5)物流过程的可分解性。物流过程虽然复杂,但都可以分解为单独的活动(作业),比如可以把仓储分解为装卸、搬运、验收、加工、补货等,这为物流企业实施作业管理提供了可能。

三、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CostingManagement,简称ACM)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近几年来,作业成本管理在一些先进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成本信息对决策的相关性和作业管理思想的优势。表1是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中的应用情况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业成本管理在国外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深入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决策的各个方面。其中,应用作业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目的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9%,其次是用于成本预算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5%,其他还有用于过程改进、营运评价、产品盈利性分析等目的的。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具有极大的作用:

(1)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较少的资源提供更具获利能力的产品组合。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对产品获利能力进行分析,尽量说服客户使用本企业已成熟的服务项目,减少因客户要求的特别服务而引起的配送计划改变带来的成本上升或努力提高服务价格弥补特种服务的维持费用。

(2)对各种方案进行成本分析,选择成本最低作业。在进行运输决策时,要对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时间、运输成本的预算,运输人员的配备和运输投保等多种方案进行分析选择,在完成同样作业的前提下,选择高效率、低成本的方案。

(3)尽量实现作业共享,减少批次作业成本。运输作业中可利用规模经济的特点,增加装运规模,包括接受运输订单的管理费用、定位运输工具装卸的时间、开票以及设备费用等与商品转移有关的固定费用。固定费用不随装运数量而变化,作业共享可减少每单位运输成本。

(4)消除多余作业环节,减少高成本和无效工序。在搬运装卸作业中必须很好地考虑运输和保管活动的连接和配合,运用信息技术对作业进行有效的调配、控制,尽量减少装卸搬

运的环节和次数,消灭重复、无意义、可有可无的作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避免时间浪费。装卸本身不会提高物品的价值,而且还会因破损、污损等原因降低价值,所以,不必要的搬运和装卸应尽量避免。

(5)合并被划分过细的相关作业。对于那些被划分得过细的,却又关系密切、属性基本相同的作业应予以合并,以便减少成本动因的数目,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实行成本,提高作业过程的总体效率。例如,可将“客户调查作业”、“合作洽谈作业”、“合同签订作业”都合并为客户开发作业。不同作业是否有必要进行合并应视拟合并的各项作业的复杂程度、相互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能否适应管理要求的具体情况而定。

(6)改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的改善是从作业层次上重新设计组织的各项工作,由于作业是组织的基本活动,所以重构作业,也即重构了组织,重构了物流。如果说设计和开发作业成本系统的过程能揭示物流的现状的话,那么改善作业流程便能使物流向更佳状况发展,使物流从“现在是什么样”走向“该怎么样”。

四、结论

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物流成本管理。它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益,为物流企业提供合理的物流服务收费标准。由于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加精确地对成本进行分摊,因而,能够为企业的预算制定、财务报表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全面支持企业的战略规划、客户管理、绩效管理。

上一篇:1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下一篇:照片叙事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