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法存在的问题

2025-0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府采购法存在的问题

政府采购法存在的问题 篇1

目前,我县政府采购工作已全面推行“采管”分离,财政局采购办负责履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能,集中采购由采购人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代理采购,并采取网上报名、资格后审等新的措施,推进我县政府采购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但在政府采购的源头、过程、收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当前政府采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未编制合理的政府采购预算。目前,县财政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各单位也无部门采购预算,而是由有采购项目的单位根据需要临时申报采购计划并提出项目资金预算,再填写“东乡县政府采购项目报批表”报县财政局采购办批复同意,采购单位提出的资金预算往往未经认真审核即被定为招标控制价,增大了财政资金用于政府采购的随意性,临时采购、即审即购的行为给采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如计生委的PVC地塑采购项目招标,未经认真审核,预算控制

价150元/平方米明显高于市场价。

2、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无资质。在我县参与政府采购业务的代理机构都是从抚州市财政局确定的七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库中随机抽取确定的,都具有政府采购代理资质,但在参与东乡县政府采购活动中,大部分代理机构委派人员均无相应的个人从业资质证书,有的甚至不是该代理机构正式员工,其专业素质差,业务水平低,在代理采购业务时频繁出错,严重影响了东乡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究其原因,全市政府采购业务均由以上七家代理机构进行,而代理机构具有相应从业资质的人员又少,为不影响该公司政府采购代理业务而委派无资质人员或非公司员工参与我县政府采购项目。

3、未建立县级政府采购“技术专家库”。对于金额较大的政府采购项目,采取到市财政局采购评审专家库中现场抽取的方式确定评委。对于金额较小的采购项目则是由县监察局、政府采购办、采购单位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人员在开标前共同决定从相关单位临时通知几名业务熟悉的人员作为评委参与评标,出现了评审时“专家不专”的问题,影响了评标的公平、公正。究其

原因,一是我县尚未建立“技术专家库”;二是政府采购项目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本县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专家较少。

4、政府采购竞争性不强。一是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投标的供应商较少。虽然各个政府采购项目均在政府采购和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上公开发布,但参与投标的供应商少,有的只有1-2家而直接标,如三中课桌、办公桌椅、电网扇采购,办公自动化没有协议等采购项目;有的项目有3-4家参与投标报价,但个别供应商投标文件由于资质或技术等原因作废而导致项目供应商报价异常接近,有同标、串标嫌疑,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政府采购项目金额较少,外地供应商对参与投标缺乏兴趣。二是本地有资质的供应商相对较少且未及时获取政府采购招投标信息。三是本地供应商为中标而联系几家有资质的供应商参与投标进行围标、串标,以接近控制价价格中标。

5、政府采购验收不到位。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的责任主体是采购单位,而部分采购单位职责缺失,存在重采购结果轻履约验收的现象,一些供应商为降低供货成本以次充好,采购单位在验收时未严把质量关,不但浪费采购资金,也损害了政府采购声誉。

二、对存在问题意见及建议

1、规范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采购的源头,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好坏直接影响政府采购的效益和规范程度。政府采购办应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要求各采购单位及时做好全年采购计划,详细制定采购项目,资金数额和构成,采购数量和标准,切实编制好年初政府采购预算。采购一经批复须严格执行,对无采购预算或超预算的,财政不于支付采购资金。再者,应完善政府采购报批备案制,由监察审计等部门在项目告知后两个工作日内对采购单位编制的采购预算进行审核修正,尽可能使招标控制价更科学合理。涉及重点工程的采购项目,由重点办牵头,监察、审计等部门审核确定。

2、严格代理人员准入。经财政部门批准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今后在参与东乡县政府采购活动时,其人员必须出示本人与该代理机构的劳动关系证明书原件和国家注册采购师资格认证书原件,以杜绝非代理机构人

员和无采购资质人员代理政府采购业务的问题,提升代理服务水平和采购质量。

3、考核评定代理机构。对代理机构进行跟踪考核,由县监察局、政府采购办、交易中心以及招标人和投标人对代理机构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半年一次考核打分,排位倒数第一的,暂停其在东乡开展政府采购代理业务资格一年。

4、两库建设不断完善。要提高我县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必须建立“技术专家库”以解决评评委的来源问题,才能科学合理的评标,必须建立“供应商库”以解决政府采购招标供应商偏少的问题。建议由县政府采购办负责两库建设,尽快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库”,使信誉好,有能力的供应商加入到政府采购中,促进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在今年年底前建立“技术专家库”,向县直各单位、团体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征询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并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后纳入县“技术专家库”。

5、尝试引入竞争机制。对金额较大,利润较高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除按正常程序网上发布公告通知供

应商投标外,建议由县监察局、政府采购办、采购单位分别秘密邀请一两家有资质的供应商参与投标,防止投标供应商在开标前获悉其他投标人信息而围标串标。

6、建立验收管理制度。严格把关,责任到人,由采购单位牵头,政府采购办参与对每个政府采购项目履约情况进行验收,对采购货物的质量、数量、价格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签字验收,并将验收资料整理归档。对专业性较强,金额较大的项目,还应成立履约验收专家组参与验收,涉及重点工程项目的,应由县监察局、重点办派员共同参与验收。

政府采购法存在的问题 篇2

1 政府采购招投标概述

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为了履行自身承担的自责, 提供各类公共服务, 利用财政资金从市场上采购各种物质、服务、工程的行为。从上述定义来看, 政府采购的对象主要是物质、工程、服务三大类, 采购资金是财政资金, 采购的目的是维持运转、提供各类公共服务。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 经过多年的发展, 政府采购制度越来越完善、政府采购规模不断膨胀、采购范围不断扩大、采购形式日趋多元化。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2012年政府采购金额接近1.4万亿人民币, 政府采购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采购的作用也越来越彰显, 政府采购在宏观经济调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证实以及凸显。招投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模式之一, 政府采购法将常用的招投标界定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几种形式, 招投标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公开的招投标是政府采购的一种主流模式, 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 可以实现政府采购资金效率提升的目的。

2 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采购招投标正处于一个发展完善的阶段, 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当前影响政府采购招投标效果的诸多问题归纳如下。

2.1 招投标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规范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的法律主要是《政府采购法》以及《招标投标法》, 这两部法律为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范, 但是应该看到, 这两部法律本身对于政府采购招投标的规范并非十分完善, 存在一些法律漏洞, 这给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的失范提供了法律空子。同时目前政府投资工程并不是真正的企业法人, 对于政府工程招投标中, 更多的依靠道德而不是法律来对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人员进行约束, 缺少法律的约束就很有可能发生对招投标进行干预的情况。

2.2 招标机构设置不合理

从政府采购机构的现有设置情况来看, 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招标由建设主管部门下属招标办负责, 工程货物采购由财政主管部门下属的采购办负责, 同时涉及跨部门的两个单位。很多时候这两个单位在信息共享、工作配合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的地方, 由此就会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进度。与此同时, 招投标机构设置中没有考虑到权责的合理划分, 导致政府采购招投标部门存在权利过于集中, 缺少监督, 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对于招投标机构的监督职责无法充分发挥, 由此影响到了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招投标流程存在漏洞

从招投标的流程方面来看, 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存在很多的漏洞, 在确定招标方案环节, 一些采购单位利用法律层面的模糊将标的进行分解, 又或者将公开招标变更为邀请招标或者竞争性谈判等逃避招标。在招标公告环节, 采购代理机构在信息发布方面做手脚, 要么信息公开范围有所选择, 要么选择公开媒体不规范。在评标环节, 主要问题在于评标规则不科学, 对评标专家的管理以及使用不完善等, 这都会影响到招投标的效果。

2.4 政府采购人才队伍建设不力

政府采购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跨学科综合性工作, 需要工作人员具有经济、法律、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 但政府采购规模增长迅速。当前政府采购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力的情况, 对于采购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不足, 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面, 还是在人才引进力度方面都远远赶不上政府采购工作开展的需要, 由此导致相关专业人才极度匮乏。调查发现, 目前很多政府采购从业人员都缺少此项工作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 评标专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由此导致胜任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大大的影响到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规范政府采购的具体策略

针对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立足于我国政府采购的实际情况, 按照政府采购相关法律的规定, 本文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3.1 完善招投标法规规范

针对当前政府采购招投标相关法规不完善的情况, 政府需要进一步的细化相关法律, 减少法律的模糊与弹性, 举例而言, 招投标法规定必须要进行招投标的有涉及到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工程需要进行招投标, 而何为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却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明确规定, 增加了法律的弹性空间, 也为招投标的失范埋下隐患, 类似的问题都要通过法律的完善来加以解决。

3.2 合理设置招投标机构

随着政府采购金额的不断增加, 政府采购招投标的工作量也是越来越大, 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 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招投标机构, 来相互配合完成招投标工作。政府在成立采购招投标的专门机构, 合理划分机构的责任, 加强不同机构相互配合的同时强化对招投标机构的监督。

3.3 完善政府采购规则设计

政府采购流程漏洞使得政府采购的效率、质量, 以及公平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政府要完善规则设计, 针对当前政府采购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出台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堵住各种潜在漏洞, 实现招投标的公开透明, 杜绝各种暗箱操作。例如:细化专家专业类别, 严守专家入库条件, 确保专家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长期无法参与评标的专家予以清除出库。考虑异地专家资源共享, 推行远程电子化评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和性价比法评标的, 将报价部分单独密封, 待商务技术评分结束后再拆封报价文件。

3.4 加强招投标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常态化以及规范化, 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在引进以及培养两个方面不断发力, 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招投标专业人才, 为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在人才的引进层面, 政府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严格招聘标准, 从外部引进一批素质能力卓越的招投标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加大投入, 创新人才培养形式, 实现整个招投标人才队伍能力提升。

4 结语

在政府采购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 招投标是确保政府采购效率、公平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开展, 通过在法律、机构、流程、人才等方面不断努力, 实现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

摘要:政府采购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其在调控宏观经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活跃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 公开招投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 利用好招投标这一手段可以确保政府采购效率、公平、质量, 避免采购腐败、资金使用低效等问题。本文对政府采购招投标的内涵进行全面的阐述, 并针对当前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 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规范政府采购招投标的具体策略, 以期为确保招投标这一手段在政府采购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进而实现政府采购的目的, 带来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政府采购,招投标,问题,规范

参考文献

[1]卢晓青.我国政府采购招投标的监管[J].投资与合作, 2011 (12) .

[2]王天忠.探析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7) .

县级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篇3

一、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制度建设滞后,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政府采购法》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未出台,《政府采购法》只是一个框架,对具体的采购行为,未做明确的规定。政府采购的范围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政府采购法》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整部法律对工程的规范仅此一语带过,对工程采购的预算资金、采购方式、采购程序等绝口不提,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直接将工程二字去掉。县(区)一级政府采购在执行中缺乏法律依据,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尺度。

(二)采购活动中评审专家作用不突出。要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必须建立“技术”专家库来解决评委的来源,由专家评委合理地评标,现在县(区)一级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在招标中也能够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充分尊重各位专家的意见,采购监督管机构和执行机构不干涉评标活动,由评审专家小组推荐中标人,但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县(区)级采购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货物类,招标的工程和服务一般也比较简单,因此在公开招标中,可能分析的技术比较少,尤其是型号固定且有限的几种品牌。在评标中可由评审专家商讨的余地就非常有限了。例如单一来源采购或询价采购,评审专家除了对各供应商的资质和货物的真假质疑外,基本上不再需要提出技术性指导,聘请评审专家的意义就失去了。由于县(区)级地方财力紧张,临时预算较多,采购规模较小,询价次数较多,从经济意义上和效率上讲不可能每次询价都聘请专家来提供服务。而《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实际操作中不能为1万元以下的低价采购,而聘请几个专家,况且聘请专家的成太高。

(三)政府采购信息披露不尽人意。政府采购之所以被称为“阳光工程”,就在于它最基本的一点“公开”,为统一规范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的发布行为,财政部制定了《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基层信息披露不尽人意,由于时间紧急,采购规模较小,公开招标等客观原因,县(区)级招标信息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公布。综合考虑售后服务因素,规模不是很大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人都愿意选择本地的供应商。

(四)政府采购效率难以体现。《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这条规定就审批权限而言,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审批权限不切实际。一是地、市、州以下的县(区)级采购人由于采购方式改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经当地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更符合客观实际。有些采购项目,由于时间及资金等原因,实行公开招标满足不了采购人的需求,当地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却无权过问,采购人要“舍近求远”地请求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无形中给采购人增添麻烦,既不利于节约采购成本,也有损政府采购形象。二是增加了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工作量,逐层审批,有“弃简就繁”之嫌, 有碍于政府采购服务质量的提高,延长了采购周期,满足不了采购人的需求。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应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尽快出台政府采购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工作,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办法和规定,对政府采购工作做出详细、全面便于县(区)级操作的实施细则,使政府采购工作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二)在整个招标过程中充分利用评审专家的专业知识,对于评审专家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评标中发挥其知识技术的优势,而且在制作标书的过程中就应该邀请他们给予科学的指导,明确技术指标,这样为以后在评标中对各供应商的投标书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评标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询价采购中对于小批量的需求,可以聘请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作为长期顾问,对于价格变化不大,采购次数频繁的可以协议供货制度。

(三)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进行政府采购信息的公布。首先我们必须要求采购人严格按采购预算执行,有预算也必须提前一个月上报采购申请,以满足公开招标在时间上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次招标,无论是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还是询价采购都可以在相关的媒体上刊登相应的采购信息,为节省政府采购开支,优先免费在《中国财政报》杂志上发布公告,充分利用市、区政府网络进行宣传,提高招标的透明度,热忱邀请各地合格供应商参与投标,公布中标结果,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让每次招标活动都在透明、公开、公平的环境下进行。

(四)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

随着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的逐步规范和深化,应该考虑在确保财政支出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以满足高效、便捷的采购要求。建议将《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特殊情况需要采购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更改为“获得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更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同时采购中心在具体组织实施时,要增强服务意识,强调时间效率,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采购人的合理要求,以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高度规范,从而推动政府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采购法存在的问题 篇4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开始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政府采购法推行10年,其采购规模也增长了10倍,2011年全国政府采购资金突破1万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0%,规模效应得以显现,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政府采购规模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政府采购工作还处在规范完善阶段,近来年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延伸审计调查,发现在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审计监督也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亟待加强。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分析。

一、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对政府采购行为实施审计监督,是政府采购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审计监督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审计法、政府采购法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 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 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各当事人有关政府采购活动,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而政府采购对采购方式而言,改变的只是对商品或劳务的购买形式,并未改变采购资金的性质,它仍然是一种财政资金,政府采购行为仍然是一种财政支出行为。既然如此,政府采购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理所当然地要依法接受审计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一方面可以促进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从源头上杜绝公共采购活动中的暗箱操作行为,防止腐败,促进廉政,有利于维护政府形象

(二)开展审计监督有是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政府采购实质上是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搭建的一个交易平台,其基本要求是充分体现公开、公平竞争,通过公平竞争实现同质同价,质高价优的目的,同时以公开方式和严格程序保证采购结果客观公正,防止暗箱操作产生腐败行为和暴利现象。审计监督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据有关资料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政府采购计划资金51816万元,实际采购支出46972万元,节约资金4844万元,资金节约率平均在9.35%,效果较为显著。

(三)开展审计监督是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保证政府 采购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各地都在探索中不断推进,尽管采购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诸如机构设臵、人员培训及业务素质问题、各项管理制度和实施操作规范的建立完善问题、采购当事人对法定采购方式、采购程序的认知及贯彻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以及建立长效的监督体系和机制,法律监督、业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协调配合问题等。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加之巨额的政府采购支出和复杂的政府采购活动过程,都需要审计监督的跟进,以维护采购当事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府采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政府采购审计监督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的改革仍然处在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的阶段,正因为如此,对其进行审计监督,同样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政府采购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由于市县乡大量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少,经费支出规模小,一部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形成,岗位职责不明晰,没有建立采购管理的内控制度,实际运行中往往是单位领导直接指派某个内部机构的人员具体办理采购事务,既是当事人又是监督者,程序简化,监督缺失,管理存在漏洞,容易出现问题,也给审计监督带来困难。

(二)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一是一些部门、单位管理人 员观念陈旧,不学习政府采购法规制度、不研究采购政策程序,认识模糊,盲目乱干,造成未经审批擅自采购、不按程序违规采购现象发生。二是规避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以时间紧迫、专业性强、供应商少等种种理由,该公开招标采购的要求非招标采购,该政府集中采购的要求部门集中采购或者分散采购,甚至拆解整体项目,搞化整为零,同类项目一年内重复采购。三是不按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程序实施采购,方法简单,程序粗放,政府采购的三公(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得不到落实,采购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引起供应商投诉质疑,导致采购失败。四是对供应商的监管流于形式,导致一些采购项目出现质次价高或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三)实施政府采购审计中审计人员面临诸多困难。面对政府采购支出的迅速增加,采购范围的日渐扩大以及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日趋复杂,以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评价政府采购开支是否合理,有效,程序是否合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的政府采购内控制度并且使用先进的绩效审计的方法,来监督政府采购活动是否建立了公开和公正的竞争机制,并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没有一个公认可适用的操作规范或者准则。目前能评价政府采购绩效的指标体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监督方法上也是注重形式,看是否参加了政府采购,并非对采购过程关键环节进行实质性审查,采购当事人各方也并没有足够重视审计监督的存在,所以审计对政府采购活动的 监督也只是初步的或者浅层次的。此外,一些采购项目专业性很强,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性具体措施,仅靠审计部门现有的人员及专业知识是不能适应对这一工作进行监督的需要。如目前普遍存在的招标文件有的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通过构筑技术壁垒排挤其他品牌,破坏公平的竞争环境等这些问题,短期内审计监督部门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四)政府采购监管部门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采购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工作质量的精细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监管和操作的从业人员所具备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与之相适应。目前,市县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和采购执行机构缺还乏具有较高水准的组织管理大规模政府采购项目的业务人员,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也缺乏既熟悉政府采购政策业务又懂商业贸易、工程咨询、质量控制、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性能、技术参数等技术人员,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益。

三、完善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采购过程的全程审计监督,逐步探索向绩效审计转变。对采购过程的全程审计监督主要包括:采购预算审计,采购程序审计,采购管理审计,采购效益审计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采购预算审计包括预算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进行周密计划,;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采购 程序的审计包括采购计划是否得到有关部门批准;采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不同采购方式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要求实施采购;;采购管理的审计包括是否从计划的制定到产品的验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财务部门对采购的管理是否从资金的支付延伸到使用环节;资产账目是否及时登记;采购效益的审计包括是否实现货币价值最大化,财产物资的利用是否充分、有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这四个方面综合反映了政府采购的绩效情况,所以审计监督也要逐步探索向绩效审计转变,以促进政府采购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政府采购效能。

(二)突出审计重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针对政府采购活动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应突出以下重点:一是要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采购执行机构、采购人、供应商、中介代理机构都纳入审计监督的范围;二是要加强对重点行业政府采购和重要工程项目、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对应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采购而采取其他方式逃避政府采购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三是把政府采购审计情况列入“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之中,及时向各级政府和人大报告,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向深层次发展。

。(三)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在履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责方面,采购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政府采购监管)、行政监察及审计机关都有体现各自 职能的监督检查职责。监督的内容包括采购预算、采购计划是否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编报,并经有关机关批准;采购活动是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是否存在无计划、超计划采购的行为;政府采购资金筹集、支付和管理是否合规合法;;是否严格执行了省级政府制定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采购方式的确定是否符合法定情形;采购程序是否合规合法(包括采购信息公开,专家评审制度落实、投诉质疑答复处理、采购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等);重大采购项目现场监督制度的落实、参与采购公职人员的廉政履职情况等方面。一方面各监督机构要各尽其责,认真履行职责,形成相互配合、监督有力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保证政府采购活动规范有序运行,实现“阳光”采购。另一方面,要尽量协调好各监督部门的关系,按照统一、效能的原则, 既要发挥职能作用,又要避免重复监督,既不要缺位也不能越位,切实做好政府采购监督工作。

(四)克服政府采购审计中审计人员面临的瓶颈问题。一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加快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的制定工作步伐,同时,建立一个能够指导审计活动的公认可接受的绩效标准,使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评价做到有据可依,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二是要解决违规处罚难的问题,政府采购法规定的违规处罚条款,相对于不断发展的政府采购活动,操作性不够,特别是对采购单位违规问题的处罚条款较粗,缺乏针对性,而审计发现问题也往往是事后,造成整改难,处罚难,只能是警告或者搞“下 不为例”,起不到惩戒的作用。在国家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出台之前,可借鉴其他地方政府成熟的管理办法,加大对违规采购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提高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五)重视审计监督人员的能力培养。政府采购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涉及到政治、经济、市场营销、经济法规等多方面知识,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作为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者,对其素质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熟悉预算法、合同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建筑、设备、质量等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采购程序和谈判技巧,还要有较高的审核各类采购文件的能力。为此,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通过举办学习班、鼓励岗位自学等方法,促进审计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政府技术采购的原因、作用及问题 篇5

第一,技术创新具有公共性和正外部性

技术创新具有公共性。首先,创新者缺乏知识的独占性。如果创新者把创新知识隐藏起来,其成果就难以被承认,达不到价值的实现;一旦将创新知识公开就会被传播为公共知识。其次,创新知识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而且其他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更为重要的是,创新知识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即知识产品的社会效益一般要大于该产品给创新者带来的私人效益。因此,在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知识产品事实上就成为公共产品。在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也只是在一个时段内降低知识产品的外溢性。…Reinganum和Spence认为,当在一定的产业中研究和开发的外溢效应增长时,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激励就削弱。因此外溢性越大,对从事研究与开发投资的激励就越弱。技术创新的外溢性是有积极作用的,一项新技术产生的社会收益往往大于私人收益:技术创新的外溢性虽然会伤害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但却有益于全社会。因此政府需要在考虑社会收益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外溢性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之间进行权衡,兼顾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经济论文)以便实现理想的社会产出。

第二.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技术创新是一项探索性的事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安沃・沙赫认为,研究与开发项目实施者同其资助者之间的信息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限制了对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资助,“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成功保守住了秘密,但为项目筹集资金却需要对外发布重要的信息,结果使许多项目因缺乏资助而终止。研究与开发产出市场存在的不对称信息也限制了研究与开发公司获取许可交易收益的能力”。

第三,战略性关键技术的创新往往需要大规模投资

政府采购法存在的问题 篇6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工作,我们开发了“怀柔区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即以政府采购监督与管理的信息化替代目前手工填报的工作方式,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区将实施网上政府采购,现将有关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一、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怀柔区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协议采购管理系统、项目采购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

(一)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集中采购目录、协议供货商、商品信息、采购代理机构等内容,由怀柔区政府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采购办”)负责维护。

(二)协议采购管理系统

1、协议采购是指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部分通用类项目,事先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统一确定中标供应商及中标产品的价格和服务条件,并以协议书的形式固定,各预算单位在协议范围内自主选择中标供应商及其中标产品的一种采购形式。协议采购按照采购办每年制定的《怀柔区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执行。

2、我区协议采购类型有:办公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办公家具、办公用品、会议、景区、车辆维修、车辆保险、车辆购置。

3、办公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办公家具协议采购流程,由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验收结算三个环节组成。

采购申请环节: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项目情况,填制采购申请和附件(“怀柔区协议采购供货通知单”),自行确定协议供货商品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和供应商。

采购合同环节:采购申请审批后,预算单位将政府采购合同以附件形式上传到系统中,附件应为Word文档,文档名称及合同名称格式为“单位名称”+“项目名称”。

验收结算环节:预算单位填制并审核“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同时将《政府采购合同》正本一式两份,以及预算单位盖章的《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和《怀柔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各一份,报采购办;“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经采购办审核后,自动转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由财政局主管科室对标记“采购办已审核”字样的“怀柔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进行审核。

目前,办公设备协议采购还没有同市财政局商品库联网,预算单位可以通过北京市政府采购网(http://)查询中标商品、价格,联网后的管理方式另行通知。

4、办公用品、政府采购会议、政府采购景区、车辆维修、车辆保险、车辆购置协议采购流程,只有验收结算环节,验收结算完成后自动转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由财政局主管科室对标记“采购办已审核”字样的“怀柔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进行审核。验收结算环节所需备案文件,暂按照现

行规定执行。由于车辆维修、车辆保险的业务单一,涉及单位范围广泛,为减轻预算单位负担,车辆维修和车辆保险的结算暂由采购办代录完成。

(三)项目采购管理系统

1、项目采购是指各预算单位在区采购办办理采购立项,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委托采购代理机构进行的政府采购项目。

2、项目采购流程由采购申请、招标采购、采购合同、验收结算四个环节组成。

采购申请环节: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项目情况,填制采购申请和技术需求,报采购办审批。技术需求要以附件形式上传到系统中,附件应为Word或Excel文档,采用“单位名称”+“项目名称”的文档名称格式。属于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的,预算单位需将采购申请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两份报采购办,经采购办审批后,送怀柔区建设委员会招投标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招标采购环节:采购申请审批完成后,预算单位与采购代理机构签定《委托代理协议》,采购代理机构负责上传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更正信息、中标公告等,采购办负责监督、管理。

采购合同环节:预算单位将政府采购合同以附件形式上传到系统中,附件应为Word文档,文档名称及合同名称格式为“单位名称”+“项目名称”。

验收结算环节:预算单位填制并审核“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同时将《政府采购合同》正本一式两份,以

及预算单位盖章的《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和《怀柔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各一份,报采购办;“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经采购办审核后,自动转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由财政局主管科室对标记“采购办已审核”字样的“怀柔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进行审核。

二、政府采购指标管理

政府采购资金实行指标管理,即预算单位的采购申请必须在有政府采购指标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政府采购指标的管理由财政主管科室负责,由预算单位向主管科室申请。

年终政府采购指标结余的处理。属于区财政预算安排或追加的资金,对于车辆维修、车辆保险、车辆购置采购项目完成后年终剩余指标做调减处理;办公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办公家具、办公用品等其他政府采购结余指标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属于市财政追加的政府采购指标年终结余按照市财政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市财政直接支付政府采购资金(仅指由区财政招标采购)

在指标管理、采购申请、招标采购、采购合同、验收结算方面与上述政府采购项目网上采购方式基本一致,但在资金拨付时需在“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备注中注明“市直接支付,不拨款”字样,并将《政府采购合同》正本一式三份,预算单位盖章的《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一式两份,《北京市怀柔区(县)市拨专款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一式三份报采购办。

四、未联网预算单位的政府采购项目管理

未联网预算单位的政府采购项目暂按照现行规定执行,采购信息由采购办代录入系统中。

五、回退、银行退票和超(错)拨资金退回财政的管理

(一)销审和回退

在未送银行之前发生差错的,如需要在支付系统中调整的,与现有模式一致,逐级销审;如需要在政府采购系统中调整的,由主管科室经办人直接回退到采购系统预算单位经办人或采购办代录入人。

(二)银行退票

发生银行退票时,直接退到预算单位经办人或采购办代录入人,采购办依据国库科提供的“预算拨款凭证”和“特种转帐贷方凭证”复印件,通知预算单位经办人或采购办代录入人重新填制单据,同时需要在备注中注明“银行退票”字样。

(三)超(错)拨资金退回财政

发生超(错)拨资金时,由采购办在采购系统中填制金额为负,支出科目及其他内容与原“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一致的“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同时需要在备注中注明“某某单位超拨或错拨退款”字样。对于错拨资金,还需由采购办在采购系统中填制金额为正的“怀柔区政府采购验收结算书”,审核后自动转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由财政局主管科室对标记“采购办已审核”字样的“怀柔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进行审核。

六、其他要求

(一)各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全力支持

实行网上政府采购是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体现,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客观需要。为此,各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全力配合与支持,确保我区网上政府采购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各单位要严格按规定时限办理相关手续

网上政府采购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单位互相配合、协同完成,因此各单位都要严格按规定的时限在网上办理相关手续。基层预算单位要按要求在网上及时、完整、准确地提交政府采购信息;主管单位要及时在网上审批所属预算单位的申请;采购代理机构要及时在网上反映采购信息;财政部门要及时在网上完成有关审批和监管工作。

(三)在执行过程中如与之前所发管理办法、通知不一致处,以本通知为准。

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是我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迈出的第一步,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完善和不可预见的问题。希望各单位在执行中积极配合,对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有关工作建议,及时向采购办反馈。

政府采购法存在的问题 篇7

大家知道,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特别是1994年进行的财税体制 (分税制) 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 由于种种原区, 以往改革主要是围绕调整分配关系进行的, 基本没有触及资金缴拨方式和财政支出管理方式, 暴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因此, 改革财政支出管理体制, 成为了新时期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 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改革预算编制方法, 实行部门预算。二是建立以财政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三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就是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规范政府各单位的采购程序和采购方式, 强化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 政府采购改革发展历程和成就

1.1 发展历程。

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时间不长, 但进展很快, 经历了研究探索、试点初创、由试点初创转向全面推行直到全面推行四大阶段:

1.1.1 探索阶段 (1996—1998.7)

这一阶段主要研究、学习、探索, 同时在上海、深圳先行试点。

1.1.2 初创阶段 (1998.7—2000.6)

一是通过报纸、电台等各种途径宣传政府采购制度;二是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印发了《政府采购管暂行办法》, 对政府采购管理作了全面规定;三是抓机构组织建设, 各地在财政部领导下, 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和集中采购机构, 对推动政府采购制度起到了重要组织作用;四是大力推进试点工作, 99年财政部召开了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 会同监察局、审计署制定了《关于2000年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工作的意见》, 有力地推进了试点工作。同年, 全国人大将政府采购法列入了九届人大立法规划。

1.1.3 全面推行阶段 (2000.6—2002.12)

一是以整章建制为突破口, 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从制度上、管理上和操作上规范采购行为;二是建立了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等管理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透明度建设。在指定《中国财经报》为宣传媒体的基础上, 开办了“中国政府采购网”和《中国政府采购》杂志, 形成厂报纸、网络和杂志“三位一体”的政府采购宣传体系;四是在2002年研究制定了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方案, 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1.1.4 全面实施阶段 (2003.1.1—)

以政府采购法从2003.1.1起实施为标志,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由试点阶段进入了全面推行阶段, 全国政府采购工作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1.2 重大意义。

从微观方面的意义看:一是降低采购成本, 节约采购资金, 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10%。二是规范了具体单个采购人的行为, 强化政府对支出管理的水平。从宏观方面意义看:一是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政策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实现对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宏观调控和示范作用。比如, 可以通过购买国货来体现国家对国内企业和民族产业的保护政策;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政府采购规模, 来影响或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从社会方面的意义看:一是加强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二是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三是推动并实现政府消费行为市场化。

1.3 显著成效。

1.3.1 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1) 实现制度创新,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规体系。 (2) 初步构建了政府的监督管理体系。 (3) 透明度建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 政府采购机构和队伍建设日益加强。

1.3.2 丰硕成果。

(1) 全面推行。 (2) 采购规模快速增长。 (3) 采购范围不断拓宽。 (4) 政府采购实施措施更加完善。 (5) 政府采购制度逐步得到社会认可。

1.3.3 政府采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1) 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平均节约率为10%左右。 (2) 规范了采购行为。 (3) 促进了公平竞争, 对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导向作用。 (4) 有效地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 (5) 在保护国内仓业、支持民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6) 为我国政府参加对外谈判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政府采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采购机构、队伍不健全。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要求, 政府采购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应分开设立。而绝大部分地力都设立了政府采购办公室或政府采购中心, 既是政府采购工作管理者, 又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执行者, 即人们常说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使人们对“阳光下的采购”存在疑义。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由于受各方条件所限, 政府采购的效应很难发挥出来。如采购队伍人员有限, 采购办一般只有3—4人, 且业务素质不高。作为代理政府采购机关职能的中介机构发育也不完善, 不仅是一些技术含量较好的项目, 就是一些普通的采购项目, 也找不到符合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因受条件、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难以建立专家库, 不易组成评标委员会。机构的不健全, 不仅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质量、效益, 也使采购工作本身具有的公正性也打了折扣。

2.2 供应市场发育不健全, 采购规模小, 政府采购固有的竞争和效益无法发挥。

一是我国县以下的大多数属农村地区, 这里山高路陟、交通不便, 农业生产落后, 工业基础薄弱, 经济不发达, 这都限制了采购市场的发展, 并且这里的商品品种单一, 标准不高, 选择余地不大, 在采购过程中, 不少的采购项目找不到合适供应商, 束缚了政府采购的发展。二是采购规模小、零星。由于地理条件、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有影响的供应商大都不愿参加竟争、投标, 这就使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

2.3 一些政府公共经费少, 政府采购可有可无。

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就是一个吃饭的财政, 广大教师工资有时都不能按时到位, 公用经费少得可怜, 实行政府采购意义不大。另一种观点认为:资金困难影响了采购的发展, 采购单位因为资金有限, 采购物品时, 一般都是买一落千丈半赊一半, 缓解了资金调度矛盾。实行政府采购现金结帐, 使原本赊置的购买行为无法实施, 影响了工作开展。

3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促进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

3.1 以《政府采购法》为依托, 实行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分设,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3.1.1 机构与人员相对分离。

作为政府采购管理主体, 其组成人员主要为政府公务员;作为政府采购执行主体, 其性质属于非盈利性的由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其组成人员为专业技术人员。

3.1.2 工作职责分离。

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府采购行政政策, 规章和各项制度, 编制和下达本级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政府采购资金;组织政府采购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受理政府采购投诉、监督和促进政府采购行为和规范化。

政府采购执行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核定的采购计划和采购方式, 组织具体采购计划的实施;根据政府采购部门和单位的委托, 组织具体采购计划的实施, 根据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授权, 实施一些具体采购事务的日常管理。集中采购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保证各项采购活动的规范化, 并自觉接受同级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3.2 完善采购办法, 构建上下联动的采购操作平台, 弥补各级政府采购的缺陷。

有些地方政府采购由于受市场发育不全、规模小等因素的影响, 限制了采购中心采购运作范围, 对于采购单位所需的采购标的, 本地区不能满足, 采购办应向上一级采购办的定点供应商采购, 享受上一级采购单位应享受的优惠待遇, 以弥补本级采购的不足。对于采购单位需求, 但本地区没有的技术含量较高的物品, 可登录市采购办网站进行询价采购。

3.3 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要灵活多样, 扩大影响, 吸引供应商的参与意识。

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要协调、合理, 不要太集中, 也不要太分散, 集中要有度, 放开要有控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要有个渐进过程。

一是对于一些采购项目较大, 涉及采购单位较多的争议比较大的项目, 应实行公开招标采购, 选择供应商, 选择的数量应保持在3—5家以激发、提高供应商的服务意识。二是对采购单位所需零星的产品, 可依托前采购办的政府采购网实行网上询价采购。三是对工程采购可委托代理机构委托采购, 对于标的数额较大的, 司通过报纸、电视台及网络向全国发布公布, 这样既可以广泛地吸引供应商, 又可以宣传本地区的政府采购的力度, 扩大影响。四是对采购单位财力有限一时资金能以兑现的, 采购单位资金打入政府采购专户、由采购中心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到期, 由采购中心按计划、分步骤给供应商付款, 这样就避免过去采购单位买一半赊一半, 供应商随意加价加息等不良倾向, 降低了采购成本。

3.4 加大宣传《政府采购法》的力度, 转变思想观点, 增强采购意识,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

实行政府采购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资金, 它是一场重大的分配体制改革和分配格局的调整, 它不仅涉及到地方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划分, 而且还涉及到一些同志的权力利益。一些部门打着“专项”的名义向财政要钱, 把这些钱作为招待费和其他非正常开支, 有些人从加油、汽车维修、保险之中捞好处费等, 实现政府集中采购后能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它从各个环节上杜绝了“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的不良现象。

4 结束语

政府采购法存在的问题 篇8

(三)规范的运行体系是手段

一是规范流程,强化运作。依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各地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等,结合各地情况制定《政府采购操作规程》,明确采购机构、采购单位、资金管理部门、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并实行相互牵制制度。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部门预算——编制采购计划——审核采购计划——制订实施方案——实施采购——签订采购合同——组织验收——支付资金,每一个环节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细化工作流程,从项目申报、信息发布、供应商资质审查、评标定标到签订合同、提交验收申请等程序作出细致厘定,明确负责人,并在网上发布,让采购人、内部人员、供应商都清楚具体程序流程,便于接受监督。

二是规范行为,强化管理。明确岗位分工,严禁串岗、代理,建立健全工作规章制度,形成小册子;完善考核激勵机制,预防采购风险。

上一篇:课堂管理方法与艺术下一篇:技术专业毕业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