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通用8篇)

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 篇1

摘要: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是高校国防生面对将来第一任职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部队对国防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和地方高校的特点,对高校如何开展国防生心理训练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校国防生;心理训练

高校期间的心理训练是提高国防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防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通过严格的心理训练,大力提高国防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入伍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军队的文化和生活,为他们将来去部队任职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高校国防生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

1.心理训练有利于加快国防生由地方学生向现役军人的角色转换。利用心理训练可以培养国防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作风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和军人必须具备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等优良品格。帮助他们尽快树立起军人意识,实现从普通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角色转变。

2.心理训练有利于增强国防生面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必胜信念。心理训练可以磨练国防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使国防生由内而外真正强大起来。不管遇到什么样情况,都会不畏艰险,充满必胜的信念。

3.心理训练有利于满足国防生部队任职需要。国防生入伍后,必须要树立兵的意识,适应兵的文化,学会兵的生活,那么就需要在高校阶段打好兵的基础。首先,利用心理训练达到使国防生挑战自我,锤炼团队精神的目的。其次,利用心理训练培养国防生对战友的信任感,使自己能更好地融入团队,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4.心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国防生自主创新精神。心理训练使国防生了解到有许多知识是在书本上没有学过的,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做,必须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勇敢地去尝试,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二、高校国防生心理训练的内容

结合现今高校现有的心理训练条件及其特点,可以开展以下心理训练:

1.高校国防生智力品质训练。智力是在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教

育和个人努力,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能力。国防生的智力品质训练,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手段,培养和发展国防生将来去部队任职所必需的良好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表象和想象能力、思维和语言能力等专门品质。

2.高校国防生情绪品质训练。作为未来的指挥员,国防生良好的情绪表现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沉着镇定,不因危险和伤亡而恐惧;不因情况不明而急躁;不因受挫而懊丧;不因敌侮而暴怒;不因眼前的胜利狂喜而失去理智„„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平时的情绪品质训练才能实现。国防生的情绪品质训练,就是通过体验各种可能影响情绪的刺激因素,使他们形成适应部队需要的情绪品质。这种情绪品质具体包括:善于避免和消除恐惧的品质;能够调节和保持良好心境的品质;善于控制激情的品质。

3.高校国防生意志品质训练。意志的主要特征是明确的目的性和通过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因此,开展心理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培养国防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具体包括意志的坚定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使他们具备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能坚决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

4.高校国防生集体心理训练。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其心理品质都会相互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因此,在对国防生进行个体心理训练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加强国防生集体心理训练。因为战斗集体的心理品质水平,并不是个体心理品质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机融合,必须通过一定的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加以完成。集体心理的训练主要可以通过确立国防生共同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纪律观念和服从上级的心理、营造和谐的集体心理氛围等方法来完成。

三、高校国防生心理训练的方法

1.渗透训练法。高校国防生的心理训练既有它相对独立的一面,又有附着于其他训练科目上的一面。因而,心理训练渗透到各项教育训练科目中进行可以成为国防生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是要在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训练,在军事训练中融进心理训练,日常管理中渗透心理训练。

2.心理教育训练法。在高校国防生的心理训练中,有必要让国防生明白心理训练与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充分认识心理训练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想教育,它是思想教育中的一种教育艺术,是完成思想教育任务、实施思想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教育成效的关键。也可以说,心理教育方法是教育艺术在教育训练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展现。因此,对国防生集体进行思想教育的方

法,同样适用于心理训练。

3.系统训练法。对于高校国防生来说,心理训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训练内容。尽管大多数高校国防生已逐步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但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理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迫切需要在心理训练中,有目的的对国防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其主要方法包括知识学习、基础训练、课题训练、实兵演习等。

4.模拟训练法。这是一种既节约又有效的现代化心理训练方法。心理训练必须最大限度地设计和显示出接近于实战的战场环境,把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因素变成预料之中的、熟悉的和习惯的事情,使国防生在平时训练中体验到战斗条件下需要承受的心理负荷,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其主要方法包括模拟景象训练法、模拟讲解结合训练法、模拟战场景观训练法、自我模拟训练法。如果高校不完全具备实施这种训练方法的条件,可以与部队联合进行,最大效能发挥出这种训练方法的作用。

5.野战生存训练法。这是国防生适应性心理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提高国防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的生理适应能力,而且还可以在艰难险恶的困境中磨炼国防生的军人意志,增强国防生的心理耐力。通过让国防生经受恶劣自然条件的熏陶和体验生与死的考验等,锻炼出他们过硬心理素质和野战生存能力。在组织野战生存训练中,一定要从国防生可能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在最困难的环境中锻炼和摔打,设计复杂的训练内容,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真正体现出训练的“野”味来。

四、高校国防生心理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心理训练要有针对性。高校国防生心理训练的针对性应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训练要以初级指挥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是理论准备,还是实践锻炼,其内容始终都要围绕初级指挥员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安排。其次,训练要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国防生心理素质都不同,如果心理训练不以国防生心理的客观差异为基础,训练操作一刀切,将会极大地影响心理训练效果。更有甚者,可能因训练强度超过国防生的承受限度,造成国防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崩溃。所以,心理训练要重视个别差异,在心理测验和实际观察了解的基础上,以国防生现有的心理水平为依据,因材施教。再次,训练还要重视专业性。不但海、陆、空军对人员的心理要求不同,同是海军、陆军或空军,不同岗位,其职业心理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高校国防生各个专业的心理训练也应有所区别,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其胜任将来的工作。

2.心理训练应循序渐进。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其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

如果训练强度超过了个体承受能力,不但达不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还会造成人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崩溃,与训练初衷相悖。所以,心理训练应在国防生现有心理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训练内容的难度和强度,逐步增加国防生体力和心理的负荷,使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更好地提高其心理素质。

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 篇2

1 必要性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 是最好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始终是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命题, 心理素质的加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基础所在。事实证明众多成功的体育教育者, 在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 及时分析、利用学生传达的心理信息来进行体育教学, 这不仅能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也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理论依据

学者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 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适应, 并具有生命的活力, 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学者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保持平静的情绪, 脱敏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我们体育与健身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正是为了唤起学生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从而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下实现完成个人强身健体的最终目的。

3 体育与健身教学中的运用

3.1 运用表象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与改进动作技能

表象训练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是被最广泛应用的心理学训练方法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休因首次提出imagery training一词, 译成中文就是表象训练。定义: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 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者运动情境, 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在表象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中, 表象训练也被称为“视觉化”训练、意想演练或者想象训练等。

经过实验与研究表明, 在七年级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教学中表象训练与常态教学法相结合运用, 比单纯的常态教学法取得效果更佳。在这个实验中, 表象训练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1) 让学生用时5min反复观看视频 (进间单手高手投篮的全过程) 。 (2) 展示技术动作图解。 (3) 教师示范 (有“震撼效应”的示范) 。 (4) 教师引导学生编制动作要领的口诀:一跨大步接球牢, 二跨小步用力跳, 三要翻腕托球举球高, 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 (5) 熟背口诀“二跨”、“二要”后进行常态化教与学。 (6) 在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口中发出“1——2——3”的节拍声来应和要领口诀。 (7) 在分组练习结束时, 教师对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根据口诀进行简短的评价, 以此来不断刺激他们的印象。 (8) 下课后布置观看视频 (配合口诀与节拍) 。整个表象训练目的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把动觉表象和听觉、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从建立动作概念逐步过渡到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经过3课时的练习, 将体能水平、技能水平基本相同的, 用常态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对照班的技评相比较, 发现表象训练与常态教学法相结合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态教学法的效果, 两个男生班 (七年级) 的成绩对照见表1。

实验班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这是考核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多次表象训练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效果 (见表1) 。

3.2 运用系统脱敏法解除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 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 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 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在体育与健身课上, 一些学生对练习难度较大且危险的动作技能易产生恐惧心理, 特别是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较薄弱的学生更是如此。不排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就会产生阻碍作用, 使得动作很难掌握。系统脱敏法对于解除恐惧心理有着明显的作用。例如, 在双杠前摆下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在练习前或练习中出现明显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害怕退部敲杠和杠上坠落导致身体受伤。行为表现统计 (如表2) 。

从统计表上得出结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双杠前摆下的练习中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焦虑与恐惧心理状态。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实验班及时采用系统脱敏法。首先让他反复地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以及同伴练习双杠后摆下的动作, 如果依然有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 就要引导他进行放松, 并使他意识到别的同学能行自己肯定也能完成练习, 还要让这些学生对教师在身旁的保护产生一种信任感, 当其情绪逐步过度到较为平稳时, 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全程保护下尝试支撑摆动练习, 整个过程用语言不断鼓励使其并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练习。随后练习就过渡到前摆下, 在后摆到最高点时教师必须即使给予帮助 (托起下肢使其顺利出杠且能较平稳落地) , 这一步教学环节必须成功, 方能完全消除他的忧虑与恐惧。成功之后教师必须及时组织全体学生来评价这些学生成功在哪里, 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 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 随后的课次就可以脱离教师的帮助, 仅在教师的保护下尝试单独练习了。对照班就是在常规的教学策略下进行重复行的练习任其在心理上的波动。经过3课时的教学, 动作掌握情况如表3。

两组数据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种分层次的练习, 学生的忧虑与恐惧心理逐步消除。系统脱敏法在我们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被广泛运用, 它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身处体育教育第一战线的教师应该很好地运用它,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稳固与提高。

3.3 运用放松训练能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

“放松是通往冠军之路的捷径”, 这句话在体育界已经成为金科玉律的真理。许多学生在参加升学体育测试时, 特别容易产生压抑、紧张的情绪 (心率、血压、呼吸升高) , 并伴随有明显的行为表现, 如面色苍白、乏力颤抖、少言寡语等, 这可能是平时课中放松训练做的不够所导致的。放松训练不但能促使学生心情平静, 消除紧张情绪还可以消除疲劳, 使体力尽快恢复。例如, 在一堂运动量较大的体育与健身课后, 学生感到身心都很疲劳, 或产生肌肉胀痛的感觉。采用放松训练, 可以尽快地消除学生的疲劳感, 使他们能顺利地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练习过程中, 尽量采用启发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暗示性语言及幽默性语言, 让学生在课上和课外自觉悟出道理来。如:“你真棒”、“动作真漂亮”等, 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 同时让学生多进行相互评价, 赋予他们发言的权利, 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由此可见, 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去做, 也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做, 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在各种环境下的技术动作的练习、展示、考核。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根据研究和实践表明上述几种心理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注重学生对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 以此调动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促使了学生的潜能的现实化。

4.2 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互相研究和实践不断积累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还可以通过课堂评价或课后交流, 从而获取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 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别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 帮助学生得到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苗建军.体育教学改革几个认识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9.

[2]邱伟民.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健康成长中[J].河南:新课程杂志社, 2011.

[3]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 篇3

【关键词】军事体育训练  心理训练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08-01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战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方式,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成功运用电子战、心理战等新兴作战方式,全方位对对手进行打击。这就对参战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战争已经不仅仅依靠体能,心理适应能力成为军人能否迅速适应作战环境,尽快进入状态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部队院校的军事体育训练与心理训练之间联系还不密切,基本上仍然是分开进行,军事体育训练仅仅强调体质增强,而心理训练则从医学角度强调军人心理健康、应激能力等,导致训练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本文拟在探索部队院校教育中军事体育训练与心理训练的一体化模式,力争使二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促进现代军事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心理训练融入军事体育训练的必要性

1.适应现阶段应激任务的需要

现代战争已经不同于过去单纯依靠力量和武器装备的传统战争,既是高科技的较量,又是军人心理战的较量,军人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否尽快适应作战环境,成为新时期战争中能否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训练不仅是为了应对战争需要,当前的和平时期,也同样需要军人保持良好精神状态,随时应对非战争时期的任务要求。因此,军事体育训练中,除了锻炼军人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基本技术,更应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正确的面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集体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2.适应军事体育课程的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军队院校中过于强调学员的身体素质,将个体体能、技术训练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而对于军人意志力、团结协作等能力则关注较少,这种训练方式很明显不利于军队团体作战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演练中,个人单独作战的缺点表现的较为突出。心理训练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其通过有目的的设置情境,有意识的引导学员参与到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感与协作能力,并通过良好心理的促进作用,使学员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良好的体能,甚至激发学员更大的潜能。

二、军事体育训练与心理训练一体化模式初探

1.营造良好军事体育训练气氛,形成良好作风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员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学员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面对胜利能坦然面对,谦虚谨慎,面对失败不弃不馁,这些都与训练中能否取得胜利具有密切的联系,对学员来说,也是获益终生的优良品质。而意志品质又与艰苦卓绝的训练密不可分,不通过磨练,学员很难拥有如此坚毅的品质。

为此,军事体育训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训练气氛,和科学正确的健康观念,让学员在训练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宝贵品质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军事体育训练应注意训练量的问题,特别是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更要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以防止学员因为过于劳累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感,心理上,通过有意设置的一些困难场景,让学员在训练过程中磨练意志,面对困境更好的调整情绪,抵御不良刺激的影响。

2.利用课外文娱活动,促进心理健康

军事体育训练的实践性较为明显,并且通常是以群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学员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学员如何处理好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训练过程中,学员除了完成规定的训练项目,也需要来自教员与同伴的关心与支持,尊重与信任,这样才能激发学员的潜力,更好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艰苦的训练之外,教员也应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娱活动,让学员在愉悦的环境中,进一步熟悉伙伴,建立亲密关系,相互扶持与协助,并配合专业心理教员的辅导和启发,让其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质。

3.根据军事体育训练的特点,调节学员情绪

军校在强调学员服从组织,无条件服从集体的同时,也应充分尊重学员的个体发展,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不同的军事体育训练的特点,努力培养学员不同方面的优良品质。如障碍跑可以培养学员大胆果断的性格特点;短跑则有利于学员的爆发力和反应能力的培养;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员集体意识,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永不服输等方面的精神,可见,任何一项军事体育训练都能很好的与心理训练相结合,学校应好好的把握这一点,在设置训练项目的过程中,给予学员以专业指导,促进学员身心健康发展,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文强,马瑞山.谈军校学员心理素质的养成[J].心理健康教育,2001,(17).

[2]裴静芳. 拓展训练融入学校体育的可行性探究[J].体育与科学,2008,29(2).

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 篇4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学校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认识,改进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增强学校国防教育的效果,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课题。

把学生军训工作坚持下去并不断提高质量,是我们深化学校国防教育的一个实际步骤。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我国各地在学生军训工作上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下发,从法律和政策保障上为学生军训工作开辟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学生军训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要求我们在实施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在时间短、课题多、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学生军事训练大纲规定的内容落到实处,需要军地双方科学计划,严密组织,精心施训。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具有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目前,新学年已经开始,让我们认真总结以往学生军训工作的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拉开今年军训的帷幕。

抓好校园国防教育

校园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是国家“五位一体” 国防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和培养期,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国目前在校学生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他们是国家教育的重点对象和现代国防的人才基础。抓好校园国防教育,就抓住了全民国防教育的中心环节,就能为全民国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有力地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校园国防教育是系统接触国防知识的重要渠道,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认真搞好校园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进而扩大全民国防教育的效果,是我们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中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将走进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行列,成为未来战场的战士。校园国防教育要牢固树立为国防培养 “后备军”的意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通过对学生的军事理论教学,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培养其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精神,为赢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使他们掌握未来战争中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以便在祖国需要时为部队输送高技术人才,成为战时扩建、组建部队的骨干,做到寓兵于民,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创造条件。目前,我军主要采取选定国防定向生、征集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入伍等方式,从地方吸收各类人才,这也是世界不少国家采用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根据我国学生基数大的实际,还可在大中专院校与军事对口的专业中,选择学龄长、学业好、热爱国防事业的学生,经过定期的培养锻炼,预任预备役军官和预编预备役士兵,为部队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现代国防已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校园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新型国防观。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大综合安全观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认清国家安全概念内涵的重大变化,全面衡量各要素在国家安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强化对国家安全因素多样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牢固地树立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院校教育的必修课程。要充分发挥高校信息资源优势,把信息化教育作为提高校园国防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加快信息技术与军事课程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根本变革,增强校园国防教育的效果。为此,一方面,要把从事过军事工作的教师分期分批选送到地方高校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有关教师到军事院校进行轮训。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在职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为主,提倡自学成才,将各有所长的教师混合编成教学小组,通过备课、授课等环节,搞好传、帮、带,尽快达到信息化教育对军事教员的素质要求。同时,要搞好教学设施建设,创造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实现由校园网向国家教育网的过渡。全国各高校已普遍建立了学校信息化领导组织,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了建设以多媒体教室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和以校园网络为中心的远程教学环境的步伐。我们应当依托这些信息化教学设施和条件,采取建立军事理论教学网站等方式,使军事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军事理论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如理工学科教学,可结合课程介绍现代兵器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飞机、导弹、潜艇等先进武器的基本原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可适当介绍一些生化武器的性能特点及防护知识等,进一步激发学生认知和研究国防科技的兴趣,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相应军事技能和强烈国防观念的青年学生。

严密组织确保质量

学生军训工作,涉及军队内外、学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要动用枪支弹药和有关器材装备,要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训练保障条件下达到规定的军训标准。正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军地双方的协调与配合,科学制定学生军训教学计划,严格按照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和《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大纲》实施。避免无教学计划搞军训和不按纲施训等现象发生,以增强军训效果,确保军训质量。

学生军训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密组织,不能有丝毫懈怠。尤其在学生军训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多、教官少、保障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显得更加重要。那种把学生军训任务交给部队,学校不主动承担责任;不让学生接触枪支或者取消实弹射击训练等内容的做法,都是对党和国家赋予的这项重要使命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

严格把握学生军训工作的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军训工作制度化的基本要求。学生军训工作的标准,说到底要靠人来把握,组训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学生军训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培养出一支爱岗敬业、勇于进取、业务过硬的教学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军训工作的“瓶颈”问题,才能使把握标准、提高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各地军事机关和地方教育部门应创造必要的条件,如采取参观见学和辅导、交流等形式,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以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标准的目的。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才能承担学生军训任务。提倡军事教师不脱产参加学习、培训,鼓励攻读与专业对口和接近的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和军训教学水平。同时,要适时选拔优秀转业、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加入军事教师的行列。

经过多年部分学校的军训实践,多数人对学生军训工作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但是,认为学生军训就是简单的“走走步、打打枪”;有的领导“想起来过问、忙起来不问”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军训工作的考核评估。国家以及各地应建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基层,检验军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帮助指导,解决问题。以往学生军训中“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应当通过建立健全考核督察机制,尽快加以改变。

读懂军训

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军训活动的开展已被大专院校、高级中学和地方企事业单位所普遍认同,并成为新时期军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军训活动,可以增强参与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

走近军训,融入其中,你会情不自禁地被眼前的场面所震撼。你看———在太阳炙烤的训练场上,部队的教官们正在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一列列整齐的队伍如雕塑般挺立,先前嘈杂无序的人群像是被磁石吸住了一般,各就各位,蓄势待发。豆大的汗珠争先恐后地亲吻着古铜色的脸庞,浸湿了笔直的脊梁,但大家甘愿接受这军阵中的磨炼。你听———在教官的领号声下,从直线加方块的队伍中爆发出的嘹亮口号声、拉歌声此起彼伏,像喷涌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这是我们昂扬奋发、锐不可当的进取精神的体现。

也许有人会说,未来战争中操作键盘将越来越多地代替扣动扳机,面对以电子战、导弹战、网络战为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军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的确,面对充满高技术较量的信息化战争,学生和员工们的军训显得是那样的浅显、简单,但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高技术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仍然是人。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激励人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而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根本动力。军训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军民团结所焕发出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旺盛的战斗力,在经济上又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 篇5

摘要

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150万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万人;已有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2.4万余所,在校学生700余万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万人。如果他们都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更加强大。一旦战争发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满足兵员动员的需要,保证战争的胜利。

军训,对于刚刚迈入大学的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儿时的军训,纯粹是游戏;少年时的军训,仅不过是一种锻炼;大学的军训截然不同,性质也得以升华。长达十二天的大学军训,让我明白的太多太多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军训后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内涵。

一.大学生军训是有法可依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

” 二.大学生军训对国防建设意义

可以说:高等学校的军事训练是作为我们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人才宝库,是军队人才建设重要的厚备力量,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工作对于军队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在国家也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所以大学生入学时的军事训练可以对以后的入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许有人会说,未来战争中操作键盘将越来越多地代替扣动扳机,面对以电子战、导弹战、网络战为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军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的确,面对充满高技术较量的信息化战争,学生和员工们的军训显得是那样的浅显、简单,但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高技术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仍然是人。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激励人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而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根本动力。军训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军民团结所焕发出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旺盛的战斗力,在经济上又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三.当今大学生被赋予的使命

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将走进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行列,成为未来战场的战士。校园国防教育要牢固树立为国防培养 “后备军”的意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通过对学生的军事理论教学,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培养其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精神,为赢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使他们掌握未来战争中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以便在祖国需要时为部队输送高技术人才,成为战时扩建、组建部队的骨干,做到寓兵于民,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创造条件。目前,我军主要采取选定国防定向生、征集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入伍等方式,从地方吸收各类人才,这也是世界不少国家采用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根据我国学生基数大的实际,还可在大中专院校与军事对口的专业中,选择学龄长、学业好、热爱国防事业的学生,经过定期的培养锻炼,预任预备役军官和预编预备役士兵,为部队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

四.我们面临的挑战

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 篇6

按照跳远技术理论与心理学训练原理对青少年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 每天准备活动后用20~30分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前作为对照组, 经过训练后作为实验组。

2 训练方法

(1) 表象训练。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在每次练习之前, 要有意识地、冷静地回忆自己过去在训练或比赛中技术完成最成功、尤其助跑踏跳最准确时的运动表象。每次训练时, 要求学生用运动表象方法在头脑中将助跑节奏模式重新回忆一次生完成下列程序: (1) 用自我暗示的方法, 集中思路, 放松身体; (2) 用运动表象方法在头脑中将助跑节奏模式重新回忆一次 (俗称“过电影”) ; (3) 按照“过电影”的情景, 实际完成助跑节奏模式; (4) 学生练习之后, 在教练帮助下回忆动作完成过程中的运动知觉。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 通过反复练习, 提高肌肉感觉, 最终达到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有所选择, 这样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2) 视觉判断能力的训练。在前一个月训练时为了克服学生的视觉误差, 每次练习前用白石灰画线把踏跳区扩大为起跳板的2~3倍, 使踏跳区明显, 反复训练后逐渐缩小踏跳区直至与踏板区一样大, 并在每次练习之后都要求学生回忆一下踏板准确性情况, 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小视觉造成的误差, 还能起到消除学生注意力过度集中, 避免怕上板、怕犯规的现象发生, 而且可以逐渐提高学生视觉判断能力及助跑踏板准确性。 (3) 助跑的速度感和节奏感的感受敏锐度的训练。当训练进入第6周时为了发展学生速度感和节奏感, 训练时把整个助跑距离分为二个阶段, 并用不同颜色放置3根标志杆 (16步助跑为例) :第一根放在起跑后前6步处, 此阶段为放松的高重心的加速阶段;第二根放在12步处, 作为继续加速和保持速度阶段;第三根放在起跳点, 为进入起跳阶段。不同阶段提出要求, 助跑最后4步时教练员可用掌声刺激运动员加快节奏。学生经过反复练习, 体会节奏感和速度感后撤去标志杆后, 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感觉和默记心中的节奏, 反复进行完整的助跑训练, 不断体会速度感和节奏感。

3 结论分析

实验前后同组跳远踏板准确率的比较分析。

由表1可知, 通过实验前后同组跳远踏板准确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两个组别通过练习, 实验组的踏板准确率为72.77%, 对照组则为61.11%, 实验前后实验组的踏板准确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而实验前后对照组的踏板准确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因此, 实验组的踏板准确性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表象训练、视觉判断能力训练和助跑的速度感和节奏感的感受敏锐度训练的心理训练方法, 对提高青少年跳远助跑准确性有明显作用。

(1) 经过2个半月的教学实验研究表明, 采用心理方法训练的实验组与采用普通方法训练的对照组相比, 实验后的青少年跳远踏板准确性及跳远成绩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因此本实验所采用的表象训练和视觉判断能力训练、助跑的速度感和节奏感的感受敏锐度的心理训练方法对提高青少年跳远助跑准确性和跳远成绩具有显著的效果。 (2) 经过实验研究结果得出: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踏板的准确性方面提高幅度较大, 同时两组在跳远成绩发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3) 青少年经过不长时间的心理专门训练, 就可以较好的感知助跑的节奏和频率。当青少年跳远助跑的准确性能力提高的同时他的跳远成绩也会同步提高, 因此助跑节奏和感知能力的提高, 能更好的发挥他的绝对速度以实现提高跳远成绩的最终目的。

4 建议

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应用初探 篇7

关键词:国防生;依托培养;成长档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99-02

自国家实施依托地方高校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战略决策以来,与部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2010年增至117所。每年依托地方大学培养的军队干部要达到成长干部总数的60%以上。因此,国防生培养在我国强军战略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防生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成为提高依托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期国防生培养对象,催生成长档案体系建立

国防生具有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的双重身份,虽然在高校中接受准军事化训练,但是作为在校大学生,“80末、90后”已成为国防生的主体,新时期大学生道德观念多元化、价值判断趋利化、主体意识个性化、心理素质脆弱化等特点,生活能力不足、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独立、叛逆性强、社会责任和感恩意识较弱等特性或多或少对国防生产生着影响,也给依托培养高校的国防生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国防生依托培养院校应当关注培养对象的需要,把握当前国防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国防生树立和实现军旅生涯目标,并设计可操作性强的载体,配套相应的机制,找到服务国防生成长成才的抓手。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依托培养海军国防生十年以来,走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海军国防生培养模式,打造了我校海军国防生的品牌。同时,多年的国防生培养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国防生培养面临的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个人成长目标模糊,缺乏生涯规划。国防生入校便与校方、军方签订三方协议,毕业以后,从军入伍,授予副连职中尉军衔,成为一名军人,并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由于找不到自己的明确定位,导致部分国防生在大学四年缺乏指导个人成长的奋斗目标,丧失学习、训练动力,没有正确引导自身成才的军人职业生涯规划。

2.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不强。新时期大学生共同的特点是,自我意识强、个性独立、叛逆性强,但是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国防生面临同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大学相对宽松、自主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迷失自我,奋斗目标也日渐模糊。

(二)依托培养高校层面

1.依托高校对国防生培养的针对性不强。目前各个依托培养高校的国防生培养模式不尽相同,尽管部分高校成立了独立学院,建章立制,对国防生进行正规化管理,包括集中住宿、规范一日生活制度、模拟营连(中队、区队)管理、规范化早操、规范化内务、建立学生组织提高国防生管理能力,等等。但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应当与普通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区别开来,从国防生这一群体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内容、目标和手段。

2.对学生综合军政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指导。提高国防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军政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使国防生进入部队以后能够迈好第一步,成为摆在依托培养高校的首要任务。但是各依托高校缺乏权威的指导国防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综合方法。

3.没有为部队提供全面、充分的人才的选拔依据。依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将国防生作为产品被输送到部队。但是高校在位部队提供人才的同时,只提供了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学生档案,并没有为用人单位提供系统、详实的人才第一手资料,来介绍本校毕业国防生的成长情况,为部队提供可靠的用人依据。

针对国防生的特点及国防生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参考一些高校针对大学生制定的“大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决定为国防生制定“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体系,从而进一步规范我校国防生培养工作,提高我校国防生的培养质量。

下面介绍一下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体系建立的一些初步思考。

二、制定国防生成长档案的指导思想

1.内容详实、角度多元。针对我校提出的“五、三、一”国防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防生学习创新、队列指挥、组织协调、沟通交流、文字写作五种能力,思想、心理、身体三个素质和培养一个特长),合理设置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内容,应反映国防生成长过程中多角度、多层面的变化与成绩。

2.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的制定,要体现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内容既要体现共性规定的内容,又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记录国防生个人突出能力。

3.互动交流、讲求实效。首先要促进档案评价与学生个体的反馈互动,真正体现按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其次要促进成长档案与部队需求的互动,真正符合普对用人需求,充分体现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的时效性。

4.抓住主线、体现军味。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的设置,必须以国防生军人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充分体现国防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开发适合提高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的记录体系。

三、国防生成长档案的内容设置

我校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内容的设置,以学校国防生“五、三、一”培养目标相结合,清晰地体现我校国防生依托培养阶段学习、创新、军政训练、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成长轨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部分、综合能力部分、身体素质部分、总结部分共五大部分。分别设计了《国防生学习成绩汇总表》《国防生学习成绩发展趋势图》《国防生参加社会工作情况鉴定表》《国防生体能测试成绩汇总表》《国防生暑期军政训练成绩汇总表》《学年总结》《国防生早操出勤记录汇总表》《国防生内务卫生检查记录表》《国防生荣誉、奖励记录》《国防生违纪记录》和《国防生成长鉴定表》等十一项国防生成长记录表格。以《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为指导,给国防生的自我学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并全方位反应国防生在思念培养过程中队列指挥、组织协调、学习创新、沟通交流和文字写作等方便能力的提高过程。

四、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的管理

首先,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实施细则》规范我校国防生成长档案工作,学生作为档案材料收集的主体,模拟区队干部进行档案整理的指导与督促,专职国防生辅导员负责定期对学生做出评价与考核,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成长档案工作的牵头与内容的核实工作。在学生工作办公室周期性的国防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和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内容录入结束之后,成长档案统一由学院档案室管理。

其次,要定期公示,形成闭环。进一步加强国防生个成长档案内容的定期公示,并建立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制度,真正对学生产生触动、并与家长形成双重管理体系,形成有效地反馈机制,使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工作形成闭环。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制度,首先要积极探索,认真总结,改进形式,充实内涵,注重与学生和部队的沟通,及时更新档案形式,适应新时期部队需求,切实发挥“成长档案”在国防生人才培养使用上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的周期性评价工作,发挥“成长档案”的指导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国防生认清作为一名后备军官的职责和义务,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促进国防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国防生在成长过程中边学边干、锻炼成长,努力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第三、要在积极促进“国防生个人成长档案”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根据国防生成长规律,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长效机制,激励广大国防生自觉提高自身第一任职能力,服务部队基层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敢新,杜俊容.国防生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9.

[2]焦建军.普通高等院校国防生培养模式之比较[J].学理论,2010(14):222.

[3]马博慧.浅论高校国防生的教育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20):274.

[4]王凯.浅谈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J].贵州档案,2003(6):20.

[5]刘莉娟.大学生成长档案构建探究[J].陕西档案,2009(2):22.

[6]章大良,陈浚,陈侃翔,陈皓.80后学生成长成才载体的创新——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9(2):61.

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 篇8

1.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组建的目的

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高等院校的第一门必修课,也是组成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和敏锐的国防意识,是一个国家安全和强大的必要条件。而选拔大学生作为军训教官,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

(1)保证我院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军训成果的有效提高。

(2)为学院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学习优秀、作风硬朗、组织纪律观念强的高素质大学生骨干队伍。把军训教官、学生骨干二者紧密结合,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挖掘大学生的潜力,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校风、学风建设,使学生管理工作能更有效开展。

2.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建立的意义

大学生军训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势,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健康成长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实践证明,军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作风,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国防观念,活跃思维方式。而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的建立,旨在为学校培养一支学习优秀、作风硬朗、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观念强的高素质大学生骨干队伍,并担任大学生军训任务,发掘大学生的潜能,使大学生军训健康、有序、高质量地完成,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的学风、校风得到发扬,新生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良好的国防教育。

3.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的组建及实施过程

3.1条件及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

(2)身体素质好,男生身高1.70m以上,女生身高1.60m以上;能适应高强度训练,无心脑血管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3)学习成绩良好,所有课程的成绩均在及格以上,无旷课、缺勤记录。

(4)有一定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本人自愿,思想端正,敢于接受挑战和鍛炼,吃苦耐劳,服从管理。

3.2训练安排

(1)每天出早操,进行短暂的训练。

(2)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周末的时间进行全天性的军事训练。

(3)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安排军事理论课程,加强国防教育。

(4)通过各项考核成绩合格的队员,暑期进行高强度训练。

(5)新生军训前进行加强训练,并进行最终考核,通过者正式成为军训教官。

3.3选拔方式、原则

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以院“学生处为中心,系部为主体”的原则进行培养,推荐和选拔,由系部完成。各系部按照每级学生总人数6%(无上限)的标准选拔,以男生为主、适当配备部分女生。退役复学学生优先择优编入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

3.4阶段性实施内容

培养共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前期,为确保质量,首先由武警部队派1-2名训练武警,以10天为一单元,定期指导,规范动作,统一标准,由学生处、各系部共同完成实施,第三阶段后期与第四阶段,着力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参观军营、竞技比武以及各项科目强化训练,第五阶段,组织完成新生军训各项工作,第六阶段主要由学生处与各系部对大学生国防训练教育团开展职业指导、干部培训并广泛实践使用。

4.学院的重视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未来发展方向,并纳入我院党委工作报告五年规划之中。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军训领导小组,并建立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组织机构,每年学院统一划拨专项经费,其中包括参训人员的饮食、服装、部队培训费、提供高于聘请部队军训教官的费用进行大力支持。

5.效果和影响

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通过长期的军事训练、理论教学、思想教育,让队员们学会了处理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提高组织指挥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增强自我学习意识,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军训结束后,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习惯和作风,队员们自发组织每天坚持出早操,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其他同学进行晨练,不但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迟到旷课现象大为减少。

学习上,队员们通过训练养成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指导着自己的学习,高标准、高要求的自我管理模式不断促进学习的提高,学习成绩有所进步;工作中,踏实肯干、雷厉风行的作风,快捷的办事效率,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师生的肯定;生活上,良好的作息习惯,整齐的物品摆放,干净的寝室卫生,让宿舍管理员称赞不已。一名教官就是一面旗帜,正因为教官队员有着优秀的表现,让他们不管是在上课时还是在课外,不管是在教室里还是在寝室,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生活中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由点带面地影响其他同学,不断带动学校校风、学风的建设。至今,军训教官在学院各级学生组织任职中,凭着教官队员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办事效率、处事果断、胆识魄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协调化解矛盾能力,让各级学生组织的管理和工作业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还在不断的成熟完善。

我院每届毕业生教官的就业率达到了100%,也正是因为在教官队中的锻炼,让他们的胆量、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在面试的时候可以谈吐自如,更好地展示自己,也因为有着教官队这一段军事训练的经历,得到了单位主考官的青睐,让队员可以顺利通过考核,走向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从单位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到,队员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强的纪律观念,以及爱岗敬业精神得到了单位上下员工的一致认可,也让就业单位看到了我院学生的业务素质,为今后的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义工活动总结专题下一篇:幼儿园“三生教育”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