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规范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规范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规范 篇1

GB/T 28001-2001

批准日期 2001-11-12 实施日期 2002-01-0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GB/T 28001-2001 1 范围本标准提出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减小因组织的活动而使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b)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c)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d)向外界证实这种符合性; e)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f)自我鉴定和声明符合本标准。本标准中的所有要求意在纳入任何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素。本标准针对的是职业健康安全,而非产品和服务安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3.2 审核audit 见GB/T 19000-2000中3.9.1的定义。3.3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3.4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5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6 事件incident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为“near-miss”。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es”。3.7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 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8 不符合 non-conformance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3.9 目标objectives 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3.10 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OHS)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3.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份,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12 组织organization 见GB/T 19000-2000中3.3.1的定义。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3.13 绩效performance 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注1:绩效测量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测量。注2:“绩效”也可称为“业绩”。3.14 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3.15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3.16 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3.17

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 4.1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4章描述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如图1所示。图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如图2所示。管理评审 审核 职业健康 绩效测量 安全方针 的反馈 策划 图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组织应有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 a)适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b)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 c)包括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组织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d)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e)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 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g)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4.3策划 策划如图3所示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审核 策划 绩效测量 的反馈 实施和运行 图3 策划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这些程序应包含: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提供)。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 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 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4.3.3和4.3.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4.3.3目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 法规和其他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 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相关方的意见。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 a)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4.4实施和运行 实施和运行如图4所示。策划 审核 实施和运行 绩效测量 的反馈检查和纠正措施图4 实施和运行 4.4.1结构和职责 对组织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并予以沟通,以便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的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组织应在最高管理者中指定一名成员(如:某大组织内的董事会或执委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承担特定职责,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确实施,并在组织内所有岗位和运行范围执行各项要求。管理者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组织的管理者代表应有明确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本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b)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以供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表明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对于其工作可能影响工作场

所内职业健康安全的人员,应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训和(或)经历方面,组织应对其能力做出适当的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意识到; 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在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效益; 在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见4.4.7)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培训程序应考虑不同层次的: 职责、能力及文化程度; 风险。4.4.3协商和沟通 组织应具有程序,确保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组织应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员工应: 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 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 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见4.4.1)。4.4.4文件 组织应以适当的媒介(如:纸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描述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b)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注:重要的是,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使文件数量尽可能少。4.4.5文件和资料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以确保: a)文件和资料易于查找; b)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被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c)凡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d)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对出于法规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档案文件和资料予以适当标识。4.4.6运行控制 组织应识别与所认定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组织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进行策划,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执行: a)对于因缺乏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对于组织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建立并保持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d)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以识别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并做出响应,以便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疾病和伤害。组织应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和程序,尤其是在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程序。4.5检查和纠正措施 检查和纠正措施如图5所示。实施和运行 审核 检查和纠正 绩效测量 措施的反馈管理和评审图5 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组织应建立交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程序应规定: 适合组织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的监视; 主动性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事故、疾病、事件1)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 记录充分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结果,以便于后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析。如果绩效测量和监视需要设备,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此类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及其结果的记录。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1)包括3.6注中的“near-miss”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 a)处理和调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b)采取措施减小因事故、事件或不符合而产生的影响; c)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d)确认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这些程序应要求,对于所有拟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为消除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任何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规范 篇2

本刊讯四川移动自贡分公司强化员工关爱、重视员工健康,于2015年启动了职业卫生健康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一年来,公司通过强化检测、公告警示、配备防具、落实责任等,规范执业卫生健康规范化管理,被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

据悉,自贡移动定期邀请市防疫站对公司生产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重点针对检测报告中提及的自苯、噪声和工频电场三项危害,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在油机房、配电房、油库、发电机等公共区域醒目位置,配置了职业健康公告警示牌、危害公告警示牌。同时,根据公司职业危害因素,针对性配置耳罩、防静电服、防尘口罩等职业危害防护用品,预防生产作业对员工造成健康损害。还全面实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制定职业卫生健康管理系列制度、规范,对照《四川省通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细则》,梳理“职业健康”要素要求,结合岗位特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等13个管理规范,确保了制度、职责双到位。

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的体会 篇3

先从重点人群入手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人口比例較多,分布较广,而且他们的健康需求较多。我们通过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入手,给他们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入户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从中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感受国家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的现实意义,逐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争取到了他们的配合、支持和帮助,边服务边建档,大大加快了建档速度,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再通过建档的居民在街坊邻居中进行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惠及到广大居民身上,使居民主动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健康档案的建立。

抓住重点对象

在社区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如栋长、楼长、有文化的、有名气的以及退休干部等,这些居民的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居民,我们把这些居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照顾,通过给这些居民提供各种长期、连续的健康照顾,如老年家访、慢性病家庭管理,给他们免费测血压、血糖,听心肺,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陪聊等服务,来取信于这些重点对象,在这些居民中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确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赢得他们的认可,得到他们的配合,并借助于他们在居民中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周围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使他们对健康档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自愿配合我们建档,促进建档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展建档范围

通过前期的努力,大部分居民已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了认识,再通过定期形式多样的义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使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把居民建档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并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给建档居民发放的优惠卡,优先提供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建档的速度和质量。

加强管理,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人生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等因素,社区居民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在不断变化,健康档案的信息就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我们在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时与居民、居委会等及时沟通,及时核实,及时更新,真正做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给我们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来很大方便。在纸质的档案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和规范实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逐步与医疗保障系统相连接,实现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总之,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健康档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工作人员只有热爱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把健康档案真实的、及时的建立起来,使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郭爱民,主编.全科医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0-121.

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 篇4

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健康体检中心的管理工作,提高健康体检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健康体检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健康体检中心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颁布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保卫、应急疏散和医院感染防控等措施,保障健康体检服务安全、有效地开展。

(二)应当按照登记机关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健康体检服务,原则上不开展临床治疗工作(急救抢救除外)。

(三)健康体检中心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当设置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

(四)应当参与各级健康体检质控中心的各项活动,并接受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质控中心开展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内部质量、安全、服务、技术、财务、治安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理。

二、质量管理

健康体检中心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符合《健康体检中心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

(二)应当建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制定质量目标,并根据目标要求定期检查。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质量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三)应当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培训、执行、分析及改进记录。

(四)健康体检各项检查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

(五)健康体检至少应当包括健康问卷、临床科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仪器检查内容。健康体检项目宜分为基础体检项目和备选体检项目,受检者可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在医生专业指导下选择适宜的体检项目。

(六)健康体检报告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健康体检报告应当客观、准确、完整,规范使用医学术语,表述准确,语句通顺。

2.健康体检报告应当包括受检者在本机构体检的唯一标识、受检者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史等。

3.质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体检报告质量进行抽检,抽检量不低于3%。

(七)应当制定并落实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使工作人员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能维持与培养的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和记录。

(八)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医疗设备、医疗耗材、放射防护用品、消毒药械和医疗用品等。

三、安全管理

(一)健康体检中心应当具有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如晕针、针刺伤、低血糖、跌倒、心脏骤停、停水、停电、信息系统故障等),并定期开展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和演练。

(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做好受检者信息资料备份保存及隐私保护。

(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做好消防安全管理。

(四)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五)健康体检中心应当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

院感染的风险。

(六)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的基本要求。

(七)应当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进入受检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当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受检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当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当采用一次性耗材。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4.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当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八)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处理。

(九)与就近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签订急危重症受检者处理与转诊协议。

四、监督与管理

(一)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健康体检中心的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监督机构每年现场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其立即整改。

(二)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1.对健康体检中心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情况,调查取证。2.查阅或者复制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资料,釆集、封存样品。

3.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职业卫生告知警示管理规范 篇5

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等法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职业病危害告知是指用人单位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告、培训等方式,使劳动者知晓工作场所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检查结果等的行为。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是指在工作场所中设置的可以提醒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文字说明以及组合使用的标识等。

本规范所指的劳动者包括用人单位的合同制、聘用制、劳务派遣等性质的劳动者。

第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识别分析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将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劳动者,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防治公告栏,并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以及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贮存场所等设置警示标识。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开展职业卫生培训,使劳动者了解警示标识的含义,并针对警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第二章 职业病危害告知

第六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岗位津贴、工伤保险等)等内容。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务派遣人员。格式合同文本内容不完善的,应以合同附件形式签署职业病危害告知书(示例见附件1)。

第八条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规范第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使劳动者知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掌握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方法及相关警示标识的含义,并经书面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公告栏,公布本单位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等内容。

设置在办公区域的公告栏,主要公布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设置在工作场所的公告栏,主要公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健康危害、接触限值、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机构名称等。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要按照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书面告知文件要留档备查。第三章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在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材料(产品)包装、贮存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第十三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工作场所入口处及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或设备附近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一)产生粉尘的工作场所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注意通风”等警示标识,对皮肤有刺激性或经皮肤吸收的粉尘工作场所还应设置“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镜”,产生含有有毒物质的混合性粉(烟)尘的工作场所应设置“戴防尘毒口罩”;

(二)放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电离辐射”等警示标识,在开放性同位素工作场所设置“当心裂变物质”;

(三)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禁止入内”、“当心中毒”、“当心有毒气体”、“必须洗手”、“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镜”、“注意通风”等警示标识,并标明“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警示标识;

(四)能引起职业性灼伤或腐蚀的化学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腐蚀”、“腐蚀性”、“遇湿具有腐蚀性”、“当心灼伤”、“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穿防护鞋”、“戴防护眼镜”、“戴防毒口罩”等警示标识;

(五)产生噪声的工作场所设置“噪声有害”、“戴护耳器”等警示标识;

(六)高温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暑”、“注意高温”、“注意通风”等警示标识;

(七)能引起电光性眼炎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弧光”、“戴防护镜”等警示标识;

(八)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感染”等警示标识;

(九)存在低温作业的工作场所设置“注意低温”、“当心冻伤”等警示标识;

(十)密闭空间作业场所出入口设置“密闭空间作业危险”、“进入需许可”等警示标识;

(十一)产生手传振动的工作场所设置“振动有害”、“使用设备时必须戴防振手套”等警示标识;

(十二)能引起其他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注意XX危害”等警示标识。

第十四条 生产、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生产、使用高毒、剧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线设在生产、使用有毒物品的车间周围外缘不少于30cm处,警示线宽度不少于10cm。

第十五条 开放性放射工作场所监督区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控制区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室外、野外放射工作场所及室外、野外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贮存场所应设置相应警示线。

第十六条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除按本规范第十三条的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外,还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以下简称告知卡,示例见附件2)。

告知卡应当标明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接触限值、防护措施、应急处理及急救电话、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检测时间等。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 1.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 2.存在“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或者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岗位;

3.放射性危害作业岗位。

第十七条 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必须在使用岗位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示例见附件3),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十八条 贮存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材料的场所,应当在入口处和存放处设置“当心中毒”、“当心电离辐射”、“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等警示标识。第十九条 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除按本规范第十三条的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外,还应当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条 为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依法在设备或者材料的包装上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第二十一条 高毒、剧毒物品工作场所应急撤离通道设置“紧急出口”,泄险区启用时应设置“禁止入内”、“禁止停留”等警示标识。

第二十二条 维护和检修装置时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在工作区域设置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第四章 公告栏与警示标识的设置

第二十三条 公告栏应设置在用人单位办公区域、工作场所入口处等方便劳动者观看的醒目位置。告知卡应设置在产生或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附近的醒目位置。

第二十四条 公告栏和告知卡应使用坚固材料制成,尺寸大小应满足内容需要,高度应适合劳动者阅读,内容应字迹清楚、颜色醒目。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多处场所都涉及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在各工作场所入口处均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第二十六条 工作场所内存在多个产生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临近的作业岗位可以共用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和告知卡。

第二十七条 警示标识(不包括警示线)采用坚固耐用、不易变形变质、阻燃的材料制作。有触电危险的工作场所使用绝缘材料。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及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性物质的材料(产品)包装上,可直接粘贴、印刷或者喷涂警示标识。

第二十八条 警示标识设置的位置应具有良好的照明条件。井下警示标识应用反光材料制作。

第二十九条 公告栏、告知卡和警示标识不应设在门窗或可移动的物体上,其前面不得放置妨碍认读的障碍物。

第三十条 多个警示标识在一起设置时,应按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排列。

第三十一条 警示标识的规格要求等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执行。

第五章 公告栏与警示标识的维护更换

第三十二条 公告栏中公告内容发生变动后应及时更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应在收到检测报告之日起7日内更新。

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应在工艺变更完成后7日内补充完善相应的公告内容与警示标识。

第三十三条 告知卡和警示标识应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有破损、变形、变色、图形符号脱落、亮度老化等影响使用的问题时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的要求,完善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档案材料,并将其存放于本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范的行为,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第三十六条 本规范未规定的其他有关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附件:

1.职业病危害告知书示例

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示例

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规范培训小结 篇6

为进一步鼓励村卫生室、服务站使用中医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优势,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8月10日,组织全办事处5个村卫生室、1个服务站及中心公卫科共计19人进行了为期一下午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暨技术规范”知识培训学习。

本次培训共安排了中医体质辩识、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Ⅱ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等六个专题内容。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规范 篇7

(五) 痰湿质

1. 情志调摄

宜多参加社会活动,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宜欣赏激进、振奋的音乐, 如二胡《赛马》等。

2. 饮食调养

宜选用健脾助运、祛湿化痰的食物, 如冬瓜、白萝卜、薏苡仁、赤小豆、荷叶、山楂、生姜、荠菜、紫菜、海带、鲫鱼、鲤鱼、鲈鱼、文蛤等。少食肥、甜、油、黏 (腻) 的食物。

参考食疗方: (1) 荷叶粥:干荷、大米, 具有祛湿降浊的功效, 适合痰湿体质者食用。

(2) 冬瓜海带薏米排骨汤:冬瓜、海带、薏米、猪排骨 (少量) 、生姜, 具有健脾祛湿、化痰消浊的功效, 适合痰湿体质腹部肥满的老年人食用。

3. 起居调摄

居住环境宜干燥, 不宜潮湿, 穿衣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佳, 尽量保持宽松, 有利于汗液蒸发, 祛除体内湿气。

晚上睡觉枕头不宜过高, 防止打鼾加重;早睡早起, 不要过于安逸, 勿贪恋沙发和床榻。

4. 运动保健

坚持长期运动锻炼, 强度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循序渐进。不宜在阴雨季节、天气湿冷的气候条件下运动。

可选择快走、武术以及打羽毛球等, 使松弛的肌肉逐渐变得结实、致密。如果体重过重、膝盖受损, 可选择游泳。

5. 穴位保健

(1) 选穴:丰隆、足三里。

(2) 定位:足三里 (位置见气虚质) 。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 当外踝尖上8寸, 条口外, 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见图6) 。

(3) 操作:采用指揉法 (见平和质) 。

(六) 湿热质

1. 情志调摄

宜稳定情绪, 尽量避免烦恼, 可选择不同形式的兴趣爱好。

宜欣赏曲调悠扬的乐曲, 如古筝《高山流水》等。

注:图中黑点分别为足三里、丰隆穴

2. 饮食调养

宜选用甘寒或苦寒的清利化湿食物, 如绿豆 (芽) 、绿豆糕、绿茶、芹菜、黄瓜、苦瓜、西瓜、冬瓜、薏苡仁、赤小豆、马齿苋、藕等。少食羊肉、动物内脏等肥厚油腻之品, 以及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参考食疗方: (1) 老黄瓜赤小豆煲猪肉汤:老黄瓜、赤小豆、瘦猪肉 (少量) 、陈皮、生姜, 具有清热利湿、理气和中的功效, 适合湿热体质者食用。

(2) 绿豆薏米粥:生薏苡仁、绿豆, 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 适合湿热体质易长疮疖者食用。

3. 起居调摄

居室宜干燥、通风良好, 避免居处潮热, 可在室内用除湿器或空调改善湿、热的环境。选择款式宽松, 透气性好的天然棉、麻、丝质服装。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皮肤病变。

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睡前半小时不宜思考问题、看书、看情节紧张的电视节目, 避免服用兴奋饮料, 不宜吸烟饮酒。保持二便通畅, 防止湿热积聚。

4. 运动保健

宜做中长跑、游泳、各种球类、武术等强度较大的锻炼。夏季应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 经常选择爬山登高, 更有助于祛除湿热。也可做八段锦, 在完成整套动作后将“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加做1~3遍, 每日1遍。

注:图中黑点为阴陵泉穴

注:图中黑点为支沟穴

5. 穴位保健

(1) 选穴:支沟、阴陵泉。

(2) 定位: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 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见图7)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 当胫骨内侧踝后下凹陷处 (见图8) 。

(3) 操作:采用指揉法 (见平和质) 。阴陵泉还可以选择刮痧, 先涂刮痧油, 用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在穴位区域从上往下刮, 以皮肤潮红或出痧点为度。

(七) 血瘀质

1. 情志调摄

遇事宜沉稳, 努力克服浮躁情绪。

宜欣赏流畅抒情的音乐, 如《春江花月夜》等。

2. 饮食调养

宜选用具有调畅气血作用的食物, 如生山楂、醋、玫瑰花、桃仁 (花) 、黑豆、油菜等。少食收涩、寒凉、冰冻之物, 如乌梅、柿子、石榴、苦瓜、花生米, 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油腻食物, 如蛋黄、虾、猪头肉、猪脑、奶酪等。还可少量饮用葡萄酒、糯米甜酒, 有助于促进血液运行, 但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患者不宜饮用。女性月经期间慎用活血类食物。

参考食疗方: (1) 黑豆川芎粥:川芎、黑豆、大米, 具有活血祛瘀功效, 适合血瘀体质者食用。

(2) 红花三七蒸老母鸡:老母鸡、参三七、红花、陈皮, 具有活血行气功效, 适合血瘀体质患有胸痹、痛证者食用。

注:圆中黑点为血海穴

3. 起居调摄

居室宜温暖舒适, 不宜在阴暗、寒冷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生活。衣着宜宽松, 注意保暖, 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贪图安逸, 宜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打麻将、久坐、看电视等。

4. 运动保健

宜进行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 持之以恒。如步行健身法, 或者八段锦, 在完成整套动作后将“左右开弓似射雕”和“背后七颠百病消”加做1~3遍。避免在封闭环境中进行锻炼。锻炼强度视身体情况而定, 不宜进行大强度、大负荷运动, 以防意外。

5. 穴位保健

(1) 选穴:期门、血海。

(2) 定位:期门位于胸部, 当乳头直下, 第6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见图9) 。血海:屈膝, 在大腿内侧, 髌底内侧端上2寸, 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见图10) 。

(3) 操作:采用指揉法 (见平和质) 。

(八) 气郁质

1. 情志调摄

宜乐观开朗, 多与他人相处, 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如心境抑郁不能排解时, 要积极寻找原因, 及时向朋友倾诉。

宜欣赏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乐曲如《金蛇狂舞》等, 还适宜看喜剧、励志剧, 以及轻松愉悦的相声表演。

2. 饮食调养

宜选用具有理气解郁作用的食物, 如黄花菜、菊花、玫瑰花、茉莉花、大麦、金橘、柑橘、柚子等。少食收敛酸涩的食物, 如石榴、乌梅、青梅、杨梅、草莓、杨桃、酸枣、李子、柠檬、南瓜、泡菜等。

参考食疗方: (1) 三花茶:茉莉花、菊花、玫瑰花, 具有行气解郁功效, 适合气郁体质者饮用。

(2) 黄花菜瘦肉汤:黄花菜 (水焯) 、猪瘦肉、生姜, 适量油盐。具有疏肝解郁功效, 适合气郁体质者食用。

3. 起居调摄

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和社交, 防止一人独处时心生凄凉。居室保持安静, 宜宽敞、明亮。平日保持有规律的睡眠, 睡前避免饮用茶、咖啡和可可等饮料。衣着宜柔软、透气、舒适。

4. 运动保健

宜多参加群体性体育运动项目, 坚持做较大强度、较大负荷的“发泄式”锻炼, 如跑步、登山、游泳。也可参与下棋、打牌等娱乐活动, 分散注意力。

5. 穴位保健

(1) 选穴:合谷、太冲穴

(2) 定位:合谷位于手背, 第1、2掌骨间, 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见图11) 。太冲位于足背侧, 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见图12) 。

(3) 操作:采用指揉的方法 (见平和质) 。

(九) 特禀质

1. 情志调摄

过敏体质的人因对过敏原敏感, 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 因此要在尽量避免过敏原的同时, 还应避免紧张情绪。

2. 饮食调养

饮食宜均衡、粗细粮食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 宜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 尽量少食辛辣、腥发食物, 不食含致敏物质的食品, 如蚕豆、白扁豆、羊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辣椒、浓茶、咖啡等。

参考食疗方: (1) 固表粥:乌梅、黄芪、当归、粳米, 具有益气养血脱敏功效, 适合过敏体质易发皮肤过敏者食用。

(2) 黄芪首乌藤炖猪瘦肉:黄芪、首乌藤、猪瘦肉、食盐、葱、生姜、料酒、味精各适量, 具有益气养血、祛风脱敏功效, 适合过敏体质者食用。

3. 起居调摄

起居要有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居室宜通风良好。生活环境中接触的物品如枕头、棉被、床垫、地毯、窗帘、衣橱易附有尘螨, 可引起过敏, 应经常清洗、日晒。外出也要避免处在花粉及粉刷油漆的空气中, 以免刺激而诱发过敏病症。

4. 运动保健

宜进行慢跑、散步等户外活动, 也可选择下棋、瑜伽等室内活动。不宜选择大运动量的活动, 避免春天或季节交替时长时间在野外锻炼。运动时注意避风寒, 如出现哮喘、憋闷的现象应及时停止运动。

5. 穴位保健

(1) 选穴:神阙、曲池。

(2) 定位:神阙位于腹中部, 脐中央 (见图13) 。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当尺泽与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见图14) 。

(3) 操作:神阙采用温和灸 (见气虚质) 。曲池采用指揉法 (见平和质) 。

注:图中黑点为神阙穴

注:图中黑点为曲池穴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规范 篇8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 重要性 科学管理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60-0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导机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在维护群众健康、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患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

居民健康档案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建立的健康信息档案,是反映社区人群健康状况的客观资料。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完善能够帮助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医生准确分析与评估服务群体的健康水平以及家庭和本社区疾病发病情况,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社区卫生诊断,根据社区诊断科学制定适合本社区群众的健康教育干预和疾病防治工作方案,有助于提高群众健康生活保障能力,提高社区卫生医疗资源在保障群众健康方面的作用。

2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首先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所辖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人、低保、残疾等重点人群每年开展一次免费的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居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社区家庭问题和卫生资源等。系统完整的健康档案能为社区医生提供全科医疗,促进有效地配置卫生资源,解决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

2.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

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应遵循逐步完善、资料收集前瞻性、基本项目动态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保密性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健康档案:(1)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2.2 规范管理健康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关于管理病历资料要求,设立健康档案放置的专门场所,健康档案可以按内容分类存放,或以家庭住址或类似人群为单位存放。对具有特殊健康需求的群体以及差异性项目,应在设立常规项目类别的同时增加设置;对于外迁或者死亡的居民健康档案,应根据其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决定存放与否及其存放期限。

2.3 注意健康档案信息保密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能涉及到个人、家庭的隐私问题,因此在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保密工作。医务人员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要强化保管与使用健康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查阅与审核登记制度,医务人员应经过审批和允许后方可查阅,对涉密健康档案信息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必须告知相关隐私信息时必须经患者本人同意。

2.4 强化档案质量考评管理

各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将考核评估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考核中,实施量化考核;应当定期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利用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抽查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全面评估居民健康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使用成效等相关内容,对其中的成功经验及时予以总结推广,对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反馈并督导整改,必要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要将档案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终考核、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并逐步提高服务质量。

3 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措施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健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利用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宣传栏和免费体检等活动为契机和宣传阵地强化宣传工作,让居民明白建立健康档案在健康维护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获得其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任务。

3.2 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

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做法是向居民发放全科医疗就诊卡和健康档案编号,每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后,将其信息及时添加到健康档案中并录入到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准确及时地完善健康档案信息,便于方便快捷地利用和管理健康档案信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定期或不定期与居民开展健康档案信息双向交流活动,以及时更新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3.3 安排专人专岗,提高档案利用成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要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及时收集接诊医务人员接诊患者的医疗信息和健康状况,及时分门别类整理、补充、存储和加工健康档案信息并使之信息化,方便医务人员利用档案信息。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专用软件作用,同步管理纸质档案与数字化档案。

3.4 借助信息系统,强化慢性疾病防治效果

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慢性病管理工作,实现慢性病管理与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的同一性,将患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中实行双重管理,相互配合发挥维护病人健康的作用。

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要根据工作实际分类管理,保证及时更新与便捷管理数据信息,备份重要数据,定期不定期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绿色-健康,黄色-糖尿病,红色-高血压等)封面的形式明显标识文本档案,使健康档案与慢性病社区防治工作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档案工作事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工作的实际成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注重科学管理,切实有效维护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18年广西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学习十九大”考试答案下一篇:异地就医单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