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贸企业现状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浙江外贸企业现状(共8篇)

浙江外贸企业现状 篇1

1.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2研究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2.相关理论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外贸竞争力的内涵............................错误!未定义书签。2.2影响外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技术进步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2.2.2宏观经济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2.2.3人力资源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2.2.4外商直接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浙江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良好的区位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3.1.2民营经济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3.1.3政策的大力推动........................错误!未定义书签。3.1.4产业结构的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3.2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外贸呈外延式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3.2.2粗放型外贸发展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3.2.3外贸结构失衡..........................错误!未定义书签。3.2.4外贸劳动力竞争优势较弱,缺乏外贸专业人才错误!未定义书签。

4.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以浙江省为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实现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共同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建立进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基地、出口产业集群错误!未定义书签。4.1.2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错误!未定义书签。4.1.3发展服务贸易..........................错误!未定义书签。4.3加快一般贸易产品升级,增强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4.4注重人才的引进,完善外贸人才培养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4.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5.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2 4.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科技带动贸易发展,转变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长三角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以浙江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让人叹为观止,而长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也极大的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三十年的建设,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发展成国内典型的贸易地区。通过研究出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竞争力发展的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有效的提高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水平,促进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更是水到渠来。所以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对长江三角洲的外贸竞争力的当前状况进行一些科学的分析,并且根据现状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研究,这些举措的提出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篇文章对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总结出了提高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方法。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浙江省;对外贸易;竞争力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自从进入新的世纪,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生产要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国内配置,它突破了国界因素,在全球进行了配置,生产出来的商品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种现状极大地促使国际贸易快速的增长。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迅猛发展,在党和国家人民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国陆陆续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及80年代实施的外贸体质改革,通过这项改革,我国的外贸经济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区,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要力量。浙江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其经济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全国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浙江省的对外贸易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但同时,对外贸易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对外贸易的发展遭遇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之所以称之为严峻的考验那是因为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非传统的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国内出口退税率也越来越低,这对对外贸易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发展条件,因此浙江省的对外贸易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开放型经济中,要想保证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平稳运行并且健康发展就要做到将国家或者地区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协调起来。通过分析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可以看出该国或者该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情况。所以,协调发展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近年来,对外贸易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这方面的研究,我国也不断的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本文对长江三角洲的外贸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浙江省为例进行研究,对浙江省在对外贸易方面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和当前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科学的分析找出促进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方法和措施,为有关部门发展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提供决策依据。

1.2研究意义

在加入到国际世贸组织后,我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增长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也直接的影响到了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如今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潜在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科学的结论,并且根据这些结论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从而在分析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之上,为浙江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与意见,使浙江省相关的部门领导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有据可依。这样对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发展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能够存进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高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竞争力。

2.相关理论概述

2.1外贸竞争力的内涵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国际上就已经开始对外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才开始致力于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由于研究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国际上对外贸竞争力的定义和界定尚未明确。在我国有很多致力于研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学者,他们在一系列的研究后,普遍将外贸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贸易本国产品、产业及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在对本国开放的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国际市场,并因此获得利润的能力。这批学者中的代表人物有程春梅(2004),蒋和平(2010)等。提及竞争力,我们由外贸竞争力就会想到国际竞争力。因此在研究中,有部分学者就会认为外贸竞争力等同于国际竞争力。但是还有部分学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外贸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不等同,外贸竞争力能够最直接的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业或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外贸竞争力只是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是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部分,国际竞争力的范围更为广泛。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者为:韩一波(2007)、喻志军(2009)等。在评价一国产业或者产品的外贸竞争力这个问题上,李玉萍(2006)、田江(2010)等学者提出应该对进出口进行基础性的分析,通过对出口竞争力和出口的比较优势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到外贸竞争力的相关的情况。

2.2影响外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2.2.1技术方面因素

通过技术上的创新不但能够节约成本开销提高收益,而且还能够提高贸易的竞争力并且改善对外贸易的结构。根据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影响,我们将其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国内,弥补国内在技术方面的欠缺,这种办法可以最直接的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第二种情况是,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在进行了高度的专业化的分工后形成产业配套条件,使集群内部协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发展产业集群,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外资对该地区更加感兴趣,当投资商对这块地区有了兴趣之后,那么这块地区对投资商来说就有了吸引力,这就会大大增加投资商投资的几率。第三种情况是,竞争效应。在进出口竞争的过程中,国内的企业和相关的产业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和创新,要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大形势下,要想在这条大河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化压力为动力,不断进步。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已经进入到了知识信息的新时代,和过去的贸易相比,现在的国际贸易已经有了新的变化。现在贸易的主体是以知识为载体的信息产品和劳务,经济的增长是依靠知识或者有效信息这一系列的信息产品,而不再是依靠自然、资本等。在当今世界,各国对于知识和技术的要求普遍提高,对于知识和技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现在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依靠知识要素和信息产品来推动经济的增长。R&D渐渐成为了影响贸易结构变化的因素之一。总而言之,由于浙江省在自主创新方面不够突出,没有拥有核心技术,在技术上比较依赖外部因素,这对浙江省的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有很大的制约成分。2.2.2宏观经济变化的因素

宏观经济在发展情况、环境的变化、贸易政策的变化等方面对对外贸易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贸易政策对一个国家的外贸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不仅对贸易活动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整个贸易行业的竞争力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通过推行这一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与之同时,浙江省的出口贸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是离不开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实力的。我们都知道,要想看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就要去看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GDP。所以,整体经济和出口贸易的作用是相互的。对外贸易可以使本国的闲置资源得以利用,从而使产出增加,将资源在国际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可以增加产出;在和他国进行国际分工的时候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是有积极作用的,简而言之也就是说对外贸易有利于促进国名经济以及贸易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市场的扩大。2.2.3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

人力资源是从人的身上看出来的素质,这种素质囊括了各种知识和能力。不管需要提高哪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是需要一批专业型的人才来为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管理的。在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同时,使资本更具有人性化。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于知识型以及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但是要想造就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培养的,这就导致各国都出现了人才短缺现象。人才短缺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往往人才比物资和金融资本更为稀缺。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有利的优势,虽然我国人口众多,但是我国并没有成为人力资本强国,我国仅仅算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而已,因此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是需要不断努力发展的。2.2.4外商直接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在全球快速蔓延,很多国家都相当重视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如此火热的追捧是由于它对对外贸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促使国家或者地区最快速度融入全球经济当中;优化国家或者地区的出口贸易结构物,变成工业制成品出口;转变进口商品结构,变为生产型进口。自从上个世界90年代发展到现在,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的增加,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益处。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在浙江省的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外国的企业往往利用跨国公司这种形式在浙江省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运行,在此过程中,大量的资金也流入到了浙江省的经济市场中,带动了浙江省的贸易发展。并且在外商投资中,我们也获得了先进的新技术,这对提高浙江省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外商投资企业是通过外溢效应影响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进而影响对外贸易结构的。外溢效应成为跨国公司不自觉向东道国转一让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主要通道,并且通过加工贸易或其他的经济活动,引起技术、设备、人才以及管理的输入。东道国经过引进和学习,逐渐掌握之后,慢慢调整和升级本国的产业结构。同时,东道国对FDI的各项优惠政策,从本质上来讲是资源配置的人为安排,这对于东道国本身的产业结构影响也很大。东道国对于外资的引进方而会有一定的优惠,这些优惠直接影响外资进入的成本以及与东道国当地同类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可能导致该类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的变化,最终影响其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了知识要素以及信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推广,从而也对贸易结构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一下,那就是增加FDI的流入量并不会使当年的出口贸易立即发生变化,这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主要是由外资进入后,从投资建厂到设备引进和员工培训,再到生产产品、出口这一系列过程决定的。

3.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3.1浙江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

3.1.1良好的区位条件

浙江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地理位置也是相当的好。浙江的东部、南部、西部以及北部都与海洋或是发达城市相接,这对浙江的发展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邻近城市的发展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带动浙江省的发展,这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浙江省还具有很好的海外、内河以及陆上交通。良好的区位条件除了为浙江外贸出口企业方便了进出口通道外,也为浙江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3.1.2民营经济的发展

在浙江省人口是比较多的,但是浙江省的土地不够大,资源比较短缺,因此浙江省鼓励人们进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浙江经济的起步、加强和改善依赖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浙江企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很弱,没有权利干涉个体、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阶段,一大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成熟起来。一批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已经长大了。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浙江省的传统产业,也就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浙江省开始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这一举措大大的促进了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发展。虽然浙江的民营企业规模小,但主要集中在浙江东北部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形成了良好的规模,不仅如此,浙江省具有很多专业性的市场使得流通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商品的流通成本大大减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实力。3.1.3产业结构的调整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这20多年间,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但是成效并不是很理想。在80年代初期,浙江实行“以商兴工”政策,鼓励家庭作坊式的小商品生产和出口,在不断的进行资本积累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小企业、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而在80年代中期,浙江省在轻型加工工业方面进一步的进行了发展。在80年代之后,浙江省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来改造传统的产业,充分发挥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的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在和广东地区相比之下,浙江省的产业发展更为自然,起点不是很高,技术也较低,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提升了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打好了产业的基础,使之更为牢固。

3.2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3.2.1外贸呈外延式发展

浙江外贸的发展为外延式粗放型格局,一直以来浙江省相对来说都是重视出口,轻视进口。其中出口主要是以货物贸易出口。浙江初级产品占出口商品比重从2000年13.3%降低到2010年6.3%,工业制成品占出口商品比重从2000年86.7%上升到2010年的93.7%,这一系列的数据都表明浙江省成功的完成了从初级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转变。但如今国际分工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从产品分工转化为要素分工,即体现在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上。由于浙江省的出口企业在品牌、技术、国际销售渠道上的优势不够,缺乏相关的发展,所以浙江省的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得不到主动的发展,并且这些出口企业受国家经济的因素也很大。浙江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加工上。由此可见,浙江目前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通过国际贸易获利是很低的。

3.2.2粗放型外贸发展模式

根据外贸发展的情况来看,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一直是“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并不科学,它对商品的依赖程度过高,并且过分依赖资源和劳动力,其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都是比较低的。因此这种低的结构层次以及低技术水平是难以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据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在浙江省的出口商品中,大部分还是粗加工的产品,很少有高新技术的产品,尽管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量上有了一定的上升,但是它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这说明浙汀省的出口基本上还只是局限在简单加工和组装、较为低效的发展阶段,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力度不强。这样的出口发展模式是不行的,这会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不加快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发展将会令人担忧。3.2.3外贸结构失衡

虽然浙江己经完成了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浙江出口的工业制成品还是主要为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的和初加工或粗加工的资源型产品,高附加值和比较有特色的工业制成品比较少。浙江外贸方式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95%以上,其中一般贸易占75%以上,而一般贸易属于比较低层次的贸易方式,说明浙江的贸易发展方式都是一些低层次的发展方式,浙江的贸易发展不充分,这从侧面角度反映出在对传统产业改造时没有引进和利用好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这就直接的影响了浙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又影响到了浙江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浙江外贸进出口的市场分布也极不平衡,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市场覆盖面小、渠道单一。浙江贸易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占据浙江出口总额的80%以上,浙江贸易进口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占据浙江进口总额的90%左右。3.2.4外贸劳动力竞争优势较弱,缺乏外贸专业人才

浙江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并且增长速度过快导致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而且农村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浙江省也是是全国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专家预测,“人口红利期”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渐向“人口负债期’,转变,浙江将于2022年左右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青年劳动力将出现短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浙江人员素质不高,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我们可以根据外贸从业人员的学历情况可以预测出该外贸企业的人力资本状况。根据问卷调查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大部分外贸企业中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相当少,连40%都不到,甚至有绝大部分人才连大专以上的学历都没有,这就表明外贸方面的人才的学历普遍比较低,这种情况与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状况是不相符合的。并且这种相似的状况也存在于职称问题上,高级职称人数不多,中级和初级职称相对来说较多。随着全球化、国际化不断深入,浙江外贸人才的学历、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

4.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以浙江省为例

4.1对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两者进行系统化的升级

4.1.1对于进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基地和出口产业集群的构建加以重视 完善进出口贸易资金支持体系、对于进出口服务的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建设一些农产品出口基地,列如茶叶、蜂蜜、羽绒、防止服装之类的产品:以及电子机械信息方面技术的培养。良好的政策会更加有利于浙江省外贸结构的发展如同细水长流一般更加的稳定和长久。

4.1.2级要抱有强大的自信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

应该扶持加工贸易的大商品,大企业,:促进轮胎、空调加工贸易商品出口:鼓励铜冶企业的发展和产品升级。通过这种形式就形成了加工贸易链,这样相扣的形式就形成了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的水平。相比其他省份,浙江省的地理优势是不可否认的,能承接下东部产业方向的转移,对于过来来说是一项重大措施,对于浙江省来说也是重大考验。将加工贸易与招商引资工作两者相衔接,实施以良性循环的政策,将各地各类各项开发区作为一座桥梁,吸引外资和其他省份的投资企业在浙江省“落地生根”,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为增加浙江开发区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了确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应该同时加强商务海关之类政府部门的政策协调,提高加工贸易的推广效率。4.1.3服务贸易的发展问题

世界潮流的推动,服务贸易已然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大流,产品竞争已经不再是重点,更多的是推销的服务问题,售后的服务问题,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必然的,想要抓住客源成为了一项重点攻克的研究项目。浙江省对于设计院、工程公司等科研院所应该采取对外开展一些服务的项目,类似是产品的设计,对外界工程的承包,对于科研问题的回答,以此扩大设备及生产线出口。要想带动浙江省的劳务出口,这就需要外经建公司和省建工集团之类的支持与相助,他们的措施能较好的推动对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拓。为了争取浙江省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级的服务外包基地,一是推动浙江省与其他服务外包发展在前领先在前的城市合作,如大连和上海。进行多种形式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二是积极发展旅游,吸引外国的目光,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出口。

4.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科技带动贸易发展,转变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

科技的落后直接影响着浙江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浙江省要想实现科技的进步,需要有资金投入到科技研究方面,如何有资金则是需要吸引国家和外资企业的目光,这样才能对于浙江对外贸易有所支持。创新是支持浙江对外贸易后发优势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求浙江省要培养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且科技附加值高的出口大型企业。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要想完成这种任务,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造:一是将高技术产品与传统产品相结合,在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上加入高新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从而转变浙江原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二是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大规模出口,另外,科技进步也要与时俱进。现如今传统的粗放型对外贸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外贸易的发展,新兴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贸易已经蓬勃的发展起来。充分利用高科技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给各类出口企业高效、快捷、低成本的服务,主要运用电子商务,无纸贸易等新兴贸易方式,发展和拓宽多种类,多层次的外贸发展渠道,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再次,注意引进先进的科技。实践证明,随着先进科技的逐步被引进并广泛应用到实践中去,落后地区的技术落后现象得到很大的改善,科技水平的提高使本地区的对外贸易水平也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因为通过进口贸易,大量的先进科技被引进,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最近的科技,使整个产业链得到升级,产品质量同时得到改进。最终,降低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国际竞争力也提高了,转变了外贸的发展模式,共同促进了对外贸的发展。

4.3加快一般贸易产品升级,增强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

从浙江外贸出口的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占比高达80%以上,与全国相比,浙江一般贸易也处于领先地位,一般贸易对浙江省外贸出口和经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要想不断的增加浙江省的出口经济收益,就需要不断提高其贸易竞争力。对于浙江省一般贸易企业来说应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首先,要想保持和增强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企业就需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和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商品中加入科技含量,提高其科技附加值,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其次,一般贸易企业应在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浙江投资和研发中心的示范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一般贸易的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只有一般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升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浙江省出口产品从才能获得较大提升。最后,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更直接地融入国际分工,鼓励、推动更多的省内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博览会,开发新兴市场以带动一般贸易出口的发展。

4.4注重人才的引进,完善外贸人才培养机制

浙江应努力培养出一支熟练掌握外贸技能和精通国际规则并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外贸人才队伍。高素质的外贸人才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中坚力量,浙江省应该积极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吸引人才,并对引进的人才进行全面的培养,解决浙江省人才匾乏的问题。

对外贸易相关企业在吸纳和培养人才环节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外贸企业在人才的选拔过程中,应从传统思维中摆脱出来,不只是看重应聘者学历,要注重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外贸实际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对精通计算机技术、外语技能突出和商务谈判和营销技巧娴熟的外贸人才给与优先录取的特权,与此同时,科技、信息、法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外贸结构才能日趋平衡,依赖各种类型的人才,形成综合优势,在对外贸易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培养方法上,科研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要双管齐下,有重点的培养。企业培养人才最有效的方法是与学校沟通合作。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培养人才的效率和质量。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提高师资力量的时候,我们需要坚持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教学。将优秀的师资力量注入到新建的学校之中,并且在学习培训、职称评聘等问题上也要采取一些政策来平衡,从而使师资队伍更加稳定。

4.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浙江利用外资存在很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利用外资水平比较低,外资的整体规模不大,外资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资金来源单一,外资企业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高。因此,一个依法办事、诚信高效的投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关键是要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在外商投资方面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这是创造良好外商投资环境的首要条件。我们要形成一种新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多种融资方式,多种融资渠道并存的新格局。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这种新格局呢?我们就必须不断拓宽外资的利用渠道,大胆尝试到国外市场进行融资和吸收资金,不要单单局限在政府借债和外商直接投资这两种方式上。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积极引进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到浙江投资创业。要重点鼓励外资投向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这些主导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中,因为这些产业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外资的合理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外资利用的渠道应该做到多元化,积极的把外资投入到各种企业的重组和并购中,并拓宽外资的投向,浙江的企业也不知该只拘泥于境内,拓宽发展视野,在境外上市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同时,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的规模也是必要的。

5.总结 本文通过对外贸竞争力的理论概述,对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区位条件、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浙江省在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竞争力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引进人才,培养外贸人才;坚持通过科技来推进贸易的发展,采取科技兴贸战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完善力度,促进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以投资促进贸易;加快一般贸易产品升级,增强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希望通过文章对长三角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以浙江为例的研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浙江外贸企业现状 篇2

一、浙江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浙江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平台)一般主要提供信息、物流、通关和金融四大服务板块,具体涵盖政策分析、运输、仓储、保险、口岸、报检、单证、报关、结汇、核销、退税、融资等全流程的外贸操作,但当前全国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并没有一个完全明确的准入规定,一般由企业自行申报并经各省商务主管部门定期分批认定,但没有认定的出口企业理论上也可以先行先试,因为并无明确的准入规定文件。浙江省于2014 年9 月完成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初次审批,共审批通过“12+1”共计13 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其中12家为浙江本土外贸综合服务企业,1 家是指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一达通”浙江子公司。浙江省同时兼有较为完善的外贸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有着众多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传统外贸企业向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再以一体化的外贸服务推进出口生产企业的触网发展,成为传统外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当前浙江省比较有影响力的知名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有一达通、融易通、义乌通、世贸通、浙江中非经贸港等。

(二)当前主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平台)的运作模式

1.平台服务流程

当前主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大体分为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前者基本上是按照进出口流程设计,只是更为标准化、简洁化和互联网化,因为几乎所有平台均有前后端一体化的系统软件支持线上实现交易,后者则主要根据各平台自身优势(主要是资金优势)提供的延伸服务,增值服务是各平台差异化服务的集中体现模块,同时也是其盈利主要来源(或目的),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外贸综合服务出口流程予以介绍:

(1)客户准入审核

按照国税2014 年第13 号文件规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进行退税的前提必须是境内注册的生产企业,因此平台需要对申请服务的客户进行审查,审核其一般纳税人资质、注册情况、生产大致情况等。当然存在部分贸易型客户申请服务的,一般操作是平台主要审核该贸易型客户要求服务的出口订单下实际的生产企业。

(2)客户下单

一般平台支持客户在其系统客户端自助下单,主要是输入出口产品采购、包装、报关通关以及出口货运等相关信息,这里可能就某些特殊类产品存在一些资质限制、海关监管条件的问题,同时贸易型客户需要输入供货生产企业与产品出口信息,即所谓的“双审”环节。

(3)报关出口

在报关环节多数平台并不强制要求由平台完成报关通关或指定报关代理机构,即允许客户自己指定报关代理机构并由其完成报关通关,但前提条件是报关代理机构必须按照平台发送的申报数据报关,同时报关抬头为平台公司。

(4)收汇结算

平台要求凡是由平台报关出口的订单,客户对应的出口收汇必须打入平台公司账户,由平台公司完成外汇核销。平台一般会设置客户资金账户(可能是内部台账式)以方便客户线上自由查询自己的账户可用资金,这一点上一达通的模式最为简便,一达通与中国银行合作,设置了一种基于一个母账户下的虚拟子账户,客户向一达通申请虚拟子账户且可以自行定义户名(一般会命名为客户自己的户名),如此不仅解决了海外采购商对客户更换账户的疑虑,还方便了收汇后的客户认领识别。

(5)申报退税

以平台自己的名义报关收汇的出口订单,对应地该订单的出口退税也将由平台企业申报,平台一般在出口报关、全额收汇且收到生产企业对应的专用增值税票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退税,部分平台企业承诺在上述三个条件满足的三个工作日内垫付退税款(一般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当前根据国税2015年第2号文规定,新办平台企业按照出口退税三类企业规定执行,由于可能涉及大量的函调程序,可能使得其退税周期在6个月以上(持续时间在首票出口退税申报后的一年内)。

(6)增值服务

平台增值服务一般围绕着“融资”主题,如出口信用证融资(买断或不买断)、出口订单押汇、备货融资、仓储(库存)融资乃至一达通推出的“流水贷”及“网商贷高级版”等,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其他个性化服务,这一点笔者将在差异化竞争策略中介绍。

(7)流程小结

平台企业服务的主要节点在于,直接服务对象为生产型企业,报关抬头、收汇核销主体以及退税申报主体必须是平台企业。

2.平台盈利模式

平台必须提高服务的标准化和效率以降低服务供给成本和运营成本,同时充分利用好规模化、集约化带来的议价优势开发盈利点。具体来讲: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理念并通过培训教育传导到客户,尤其是老客户,以此提高服务效率,节约服务成本;同时利用规模优势向出口信用保险、货运代理机构、报关代理机构、资金出借机构等服务供应商议价,乃至向各级政府要求相关财政补贴和政策红利,实质上在政策红利和规模红利方面充当了“高压电源”与“低压设备”之间的“转换器”,当前来看盈利主要来源在于融资利差、服务价差以及政策扶持等。

3.平台间差异化竞争策略

由于平台企业在当前仍属于新兴事物,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外贸代理市场的专业服务提供者,而我国外贸代理由于政策问题、退税问题、法律问题以及传统“熟人”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发展比较滞后,虽然这些制约因素都正在逐步解决,但现阶段平台企业还很难实现高额利润,实际上多数平台企业仍处于亏损投入阶段,因此多数平台都根据自身优势制定自己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如一达通通过补贴迅速扩张规模,利用阿里数据分析与资金优势将一达通打造成一个外贸B2B版的支付宝,以弥补阿里国际站重展示而不重交易的缺憾,也是阿里大数据战略的重要一环;融易通基于海关背景(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为其股东之一)优势正在努力打通跨境邮寄包裹的通关退税环节,一旦解决将带来规模与盈利增长点;义乌通立足市场采购模式走精细化深耕之路,在更长产业链上提供融资物流仓储等服务,同时依托浙江物产整合相关资源打造聚合优势;世贸通依托自身股东背景(宁波海田控股,全国外贸百强企业,旗下有贸易、物流、货运等控股公司),提供整合一体的服务,支持出口订单全流程的可视化跟踪;浙江中非经贸港则对接非洲政府支持项目招投标平台和对非洲投资平台,实现海外项目国内分包合作的前景。

二、平台风险揭示与防范措施

如笔者前文所说,平台其实是规范化的外贸代理,而且是集聚式的外贸代理,集聚了规模的同时也就必然集聚了风险,可以说风险控制管理是平台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规模型运作模式公司的核心管理工作。

(一)退税风险揭示与防范

从近期发生的一些案例来看,利用平台企业进行出口退税骗税的行为已经开始出现,由于平台企业的服务对象地域上具有广而散的特点,出口商品品类跨度较大,订单数量较大且多数金额并不大,这些对平台企业的服务运营成本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导致多数平台企业的操作模式也确实难以防范部分出口退税骗税行为。但平台企业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退税风险防范体系,否则按照当前税务主管部门的监管实践来看,一旦出现退税风险事件,平台企业必定是第一个受影响的企业,即便不说最终责任的承担与否,单只是前期调查期间停止所有出口退税就可能足以拖垮平台企业。

1.以负面清单形式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

平台企业根据税务主管部门公布的骗税高发集中的地区、产品类别、报关关区、目的港乃至海外采购商注册地等数据,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负面清单,比如针对某些地区的某些产品,某地工厂长途运至某报关关区报关等情况不予服务或者谨慎控制,同时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企业的骗税成本,多数平台企业均要求生产工厂通过一般纳税人认证时间满足2年以上,且要求到工厂现场查看生产情况等。

2.建立大货装运查验制度

为避免“四自三不见”情况带来的涉税风险,应首先对出口额或退税额超过一定金额的出口订单建立强制大货装运现场监装跟踪制度(由平台专人或指定当地合作方),对小额出口订单建立随机抽查监装制度(重点在单小但出货极为频繁的客户订单上),对所有出口订单要求提供现场装运作业照片上传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涉税风险。

3.关注客户相关异常情况排查风险

平台公司应关注客户服务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排查确认,比如客户出口量超出准入调研时预估产能的,应到生产企业调研拜访,查看核实其产能运转情况,查看水电费清单、发放工资单、工人社保缴纳清单以及财务资产情况;客户自行安排报关物流且从敏感口岸出口的,应予以排查;客户自身注册资金与业务量不匹配的或客户合作规模增速极快的应予以排查;客户工商登记资料发生变化,如股权变更,股东变更等特殊情况应予以排查;客户为有能力进行自行退税的大型生产企业的,应加强关注等等。

4.防范因为收汇和税票导致的退税风险

退税要求出口报关、全额收汇和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缺一不可。因此需要防范收汇问题导致无法退税而产生损失,要注意的是信用保险即便赔付也因为不算做收汇而导致无法退税,同时注意香港、百慕大、塞舌尔群岛的等境外汇款高危路径带来的风险;另外还要注意生产工厂因破产等原因未缴纳增值税,导致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成为失控发票从而无法退税。

(二)信用风险揭示与防范

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客户信用风险和海外采购商信用风险,基本上是指在客户融资行为下的资金偿付风险,比如信用证不买断情况下,海外采购商逾期不予承付时,即发生海外采购商信用风险,若此时平台要求客户到期支付融资款本息,客户到期未支付的即为客户信用风险。

1.海外采购商信用风险防范

为防范海外采购商信用风险,平台企业均要求融资性订单出口信用保险全覆盖,并且在合同文本中明确规定:客户必须配合平台企业完成信保公司的规范性要求,比如海外采购商真实性验证和验货及收货确认单据等,同时在海外采购商逾期不付时客户必须配合平台公司做好催收工作和信保索赔启动工作。

2.客户信用风险防范

在非买断性融资条件下,平台企业向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时应尽量要求客户提供有效的资产抵押(质押),同时信保覆盖的订单融资应严格控制融资额度,主要是融资比例的设定,比如信保赔付比例为90%,则融资额度应不高于该比例,甚至进一步降低到80%。

(三)其他风险揭示与防范

1.关于产品质量与侵权风险

平台应强化产品质量确认环节,有海外采购商货物指定的第三方检测的,必须取得第三方认可的质量确认单据,没有指定检测的,应要求客户与海外采购商沟通,取得海外采购商自己出具的货物质量确认单据,同时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文本中设置关于产品侵权免责条款及侵权发生后的损失偿付规定。

2.关于法务风险

平台公司应该建立法务管理部门或专门的法务顾问,建立起合法规范的格式合同(订单)文本体系,规定对外一律签署对应的格式合同,有特殊情况需要修改的必须经法务部门或法务顾问审核备案且经审批后方可对外签署。

3.关于政策风险

当前平台企业作为一个新行业,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说明详细的执行政策,因此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乃至各个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因为协调性问题步调并不一致,另外本来新事物也在鼓励先行先试,所以为避免出现可能的政策风险,平台企业应与政府各主管部门保持持续有效的沟通,了解政策实施程度、变动情况等,确保平台企业健康运营。

(四)风险揭示与防范小结

平台公司须将风控管理视作生死存亡的核心工作,在公司架构上设置层次较高且独立运作的风险控制委员会,以在制度上予以保证;其次在公司ERP系统中设置风险节点,保证实时监控;设置独立的部门,在人力上保证风控工作的健康运行;各环节各岗位科学分工,相互协作相互监督,保证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汇总;最后,根据公司情况和经验教训及时更新完善风控管理体系,提高风控管理效率与准确性。

三、对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议

(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平台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如股东背景、资源储备等,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基本上是以适当的规模扩张为先导,待流量适当且稳定后,在有效风控的前提下转化流量,比如将老客户由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化,最后在流量、规模、盈利稳定后考虑利用自身规模与客户优势延伸发展,提高盈利性。

(二)认清风险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

风险防控是平台公司第一要务,建立“学习型”风控管理体系,向自身的错误学习,向客户的错误学习,向其他平台学习,不断完善补充,可以定期组织客户间、行业同行间的学习交流,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三)制度先行“,依规治司”

平台公司的治理需要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应重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而又严密详细的管理制度,凡事依制度执行,避免因人不同和“拍脑袋”的情况。

(四)打造差异化的盈利模式

应该说平台企业的一般性运作模式同质化程度很高,相关产品的定价差异不大,平台的真正价值和未来不在于业务规模本身,而在于对积累的规模和客户的利用上,每个平台都是一个圈层。比如平台企业利用沉淀的数据指导自己的物流仓储服务布局;发现优质客户并投资参股改造升级,再通过IPO上市获益;利用客户优秀的制造能力,打造自有品牌,提高设计研发和渠道营销等。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的出现是我国外贸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前经济转型下政府在外贸行业积极推动的导向行业,同时也是契合我国现阶段外贸市场需求的,它解决了出口产业中小企业参与外贸的门槛和阻碍,降低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交易成本,同时规范了我国外贸参与主体的交易行为,积淀了详细的交易数据,有利于提高我国外贸竞争软实力。

参考文献

[1]苏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出口退税风险控制的探讨.国际商务财会,2015(1).

[2]季湘红,魏涛涛,阮卓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模式比较探析.国际商务财会,2015(12).

浙江外贸企业现状 篇3

不可否认,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仍然风云变幻,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那么,外贸企业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企业对出口市场前景预期如何,企业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支持?“2015年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将为您呈现外贸企业的真实情况。本次调查是由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和德国莱茵T?V集团联合发起并完成的,也是第4次发布此项报告。

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3.63万亿元,同比下降7.3%。7月当月,我国出口额、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8.9%、8.6%。进入2015年,除2月当月出口大幅增长48.9%之外,前5个月其余月份均负增长。6月份出口月度增速终于由负转正,但7月份出口重现负增长(见图1)。由此可见,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企业出口困难并未减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成本上升这一重要因素,上年调查结果显示为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本次调查屈居第2位。另外,企业自身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汇率波动加剧、资金紧张、贸易风险加大及与周边国家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延续到了2015年,继续成为制约企业出口的突出问题(见图2)。

出口最多的地区:北美成第一,新兴市场亮眼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出口最多的地区是北美,选择比例21.5%;其次是欧盟,选择比例20.8%;东盟位列第3位,选择比例为13.5%。排在第4位的日韩,选择比例为11.4%。接着是拉美、非洲和东欧,这几个新兴市场都有不俗的表现(见图3)。本次北美超过欧盟登上第1名的宝座,与2015年美国经济表现好于欧盟有关。欧盟经济仍然纠缠于希腊债务危机,复苏乏力。而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外贸企业继续加码新兴市场。

在企业出口市场预期的调查中,与上年调查结果相似,企业普遍对出口的预期不高。在各市场中,选择“持平”的企业均占到了40%以上。不过,企业对北美、东盟、拉美、非洲及亚洲其他市场预期增长的比例较高,达到30%以上,说明企业对北美及新兴市场出口前景较为乐观。同时,针对欧洲、日韩出口,企业选择“下降”的比例高于其他市场(见图4)。

2015年出口:企业持谨慎乐观态度

在“过去1年企业出口规模和利润情况”调查项中,选择 “规模持平,利润下降”的比例最高,达到20.3%;选择 “规模持平,利润持平” 的比例为17.5%(见图5)。这表明企业经营情况依旧比较困难,具有一定的维持现状的意愿。另外,选择“规模下降,利润下降” 的比例达到17.9%,企业生存确实不易。不过,选择 “规模上升,利润上升”的比例达到19.5%,让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在逆境中寻求突围,并取得了成效。

对于2015年出口规模预期,企业多持谨慎乐观态度。调查显示,企业选择“持平”和“上升”的比例相当,合占74%(见图6)。

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面向约1260家外贸出口企业,其中机电行业企业最多,占28%;其次是轻工行业企业占18%,五矿化工行业企业占15%,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占11%,食品土畜行业企业占8%,医保行业企业占4%,其他行业企业占16%。其中,55%的被调查企业是生产型企业,此外依次是服务型企业、流通型企业及其他,占比分别为24%、19%和2%(见图7、图8)。

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展会和电商受宠

调查显示,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参加展览,选择比例为35.8%。这一方式始终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跨境电商的崛起,电子商务平台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本次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占到32%,相比上年27.7%的比例有所提高(见图9)。除此之外,依托国外大型经销商和境外营销网络这两种传统方式,仍然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渠道。

化解成本压力: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技术改造

当前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背后,是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推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削弱了我国低成本出口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之痛。面对成本上升,企业有什么化解良策?调查显示,19%的企业认为最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接着是选择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方式,比例都为16%;15%的企业希望通过谈判让海外买家分担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见图10)。另外,向上游企业压价、产业转型,以及减少出口、扩大内销等,都是企业化解成本压力的对策。

从调查结果看,企业化解成本压力的主动性继续增强。在国家倡导再造贸易竞争新优势背景下,不少企业行动起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入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队伍中来。

抗击汇率波动:提高出口价格,使用人民币结算

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暴涨暴跌现象。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指出,2014年1月~2015年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9.5%,给外贸出口造成了一定压力。这时候,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显得更迫切。调查显示,25%的企业希望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来化解影响;24%的企业表示希望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比例较上年调查结果提高了4个百分点(见图11)。跨境人民币结算受欢迎程度正在提高。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实现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约占当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25%。另外,有17%的企业选择远期结售汇这种避险工具来实现保值,还有企业通过扩大进口、不接或少接长期订单、缩减出口业务等方式化解汇率风险。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打造自有品牌

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我国企业往往受制于人,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境地。我国企业做代工的经历时日长久,而利润大头常被国际大品牌抽走。当前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或可将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培育自有品牌作为突破口。调查显示,45.4%的企业表示拥有自有品牌出口,这一比例高于上年调查结果5.4个百分点(见图12)。这些企业多集中在机电和轻工行业。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外贸企业过去并不关注品牌,现在开始积极创立自有品牌,特别是一些出口传统优势产品的企业。

希望获得支持:提供海外信息,改善融资环境

调查显示,外贸企业最希望得到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选择比例为22%;改善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紧跟其后,选择比例为21%;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占17%;加强对外宣传,树立中国形象,占16%;关税调整,占15%;支持企业境外投资设厂,占7%;及其他,占2%(见图13)。

进入2015年,从支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发布“一带一路”路线图、自贸区扩容、改进口岸通关服务,到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推进“互联网+”及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国7条”,我国外贸支持政策不断加码。期待这些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外贸企业。

随着稳外贸政策的落地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2015年下半年出口形势有望改善。但从当前更加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来看,实现全年外贸目标困难重重。迎难而上,主动出击,破解阻力,方为上策。

浙江外贸企业现状 篇4

关键词:外贸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现状分析

1保护外贸企业商业秘密的重要性

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可区分为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包括供货来源、销售渠道、客户信息、产品成本、销售价格、利润率、外贸合同与单证、业务往来函电和谈判纪要,公司财务信息、员工薪酬待遇等。其中,最核心的商业秘密就是客户、订单和出口售价。它是外贸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兴衰成败。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间接经济损失。当泄密行为被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维权起诉耗时耗力、成本高昂,巨大损失难以补救,外贸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和利润来源,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长期以来,商战激烈,不少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安全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商业秘密侵权现象屡禁不止,起诉难,维权难,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竞争对手的高薪挖角、公司高层另起炉灶、员工跳槽带走商业秘密和订单“飞单”,已经是常见的泄密现象,迫使企业痛定思痛、严格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商业秘密,防患于未然,是外贸企业理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2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现状分析可将现有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归纳为如下四类:界定、隔离、防范、诉讼。

2.1界定

明确外贸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和范围,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限定保密义务主体,加强员工保密意识,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保密标志、安全存储、密码、加锁等基本防范措施,使其处于明确公认的“商业秘密”状态。这是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第一步,是所有后续保护措施的基础。比如,究竟哪些客户名单有资格成为商业秘密?2.2隔离人员隔离与市场隔离。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人员范围;隔离敏感部门,非经批准不得进入;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内部保密制度。将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相隔离,各司其职,禁止串通;将外销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外销员严格分工负责,比如欧洲市场、北美市场、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等。

网络隔离。组建公司内部因特网,安装安全防护软件,防止外网的黑客攻击和恶意窃取行为。员工对外洽谈业务时必须使用公司邮箱,决不允许使用个人邮箱与客户沟通。所有对外业务洽谈信息,均在服务器上进行备份。禁止单证制作部门的电脑上网,禁用USB接口。

2.3防范

首先,预防公司员工泄密,进行全过程的员工保密管理。聘用员工时,在劳动合同中具体订明保密条款或竞业限制条款,或另签专项保密协议,明确其保密义务、保密期限和违约责任。入职培训时,向员工明确公司商业秘密范围及相关保密制度。员工在职期间,做好商业秘密区域管理和载体管理,比如划定保密区、安装监控设施和防盗系统、严格控制信息储存载体的借用和复制。员工离职后,做好工作交接,及时回收各种涉密文件和物品,支付保密补偿金。

其次,防范竞争对手的“恶意套价”,防范商业间谍和网络黑客的窃密,防范商业交易当事人有意或无意泄密。有时候,竞争对手会假扮为国外客户询价,以套取企业的销售秘密。对此,有三种简单方法可辨别真伪:第一,可查看来电显示是否国际号码;第二,可听其音、辨其文,细查其外语口语是否纯正流畅;第三,可旁敲侧击,试探真伪。比如询问其进口用途或分销流向、假装要去国外登门拜访等。

最后,聘用专业人才,设立专门防护部门,对公司商业秘密进行有效监管。比如编制保密手册,限定员工接触秘密权限,定期的保密培训教育,对员工使用网络行为进行监视,对往来电子邮件进行监督和审查等等。

2.4诉讼

一旦遭遇侵权,可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权。商业秘密没有专门的立法保护,其法律保护条款主要散见于如下国内法和国际公约《: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0条、第25条《,民法》第118条《,刑法》第219条、第220条《,劳动法》第22条、第102条《、公司法》第149条《,合同法》第43条、第112条、第113条、第348条、第350条、第352条《,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4条、第90条《,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十条之二“不正当竞争”条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七节“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护”条款。

3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问题分析上述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防护措施,看似十分有效和完善,实际效果却远不尽如人意。据宁波外贸商会20对400家中等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100%的企业都有过商业秘密被侵害的遭遇,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占到1/3,80%的商业秘密在职工跳槽时被带走,跳槽者多是企业的业务骨干。该商会会长陈伟明说“:飞单、挖客户等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普遍存在,成为严重影响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颗‘毒瘤’,但由于惩治和威慑手段不到位,很多企业经营者感到困惑和无奈。”总结起来,现有的保护措施有如下不足和问题:3.1法律保护不足、司法救济不力没有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分散、不全面,部分条款规定模糊、立案办案难,可操作性差,法律保护不到位。

第一,相关法律规定缺失。比如,在现实中,因为过失而泄露权利人商业秘密、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应该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是否构成过失泄露商业秘密罪?此时,无法可依。

第二,经济损失计算难,经济赔偿责任水平低、不充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侵权所得利润,以及权利人的调查取证费用。现实中,商业秘密侵权导致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计算,所以此时的侵权赔偿额很可能远远无法弥补权利人的经济损失。

第三《,刑法》的相关规定模糊,入罪门槛高,惩戒力度轻。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是“造成重大损失”,一般犯罪的最高刑期只有3年。最高法和最高检20将“重大损失”解释为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这个入罪门槛显然太高,刑期偏短,难以起到广泛有力的震慑和惩戒作用。而且,存在以下司法实践疑难问题:重大损失包括间接经济损失吗?对经济损失认定存在争议怎么办?未发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但严重影响企业长期怎么办?第四,法律诉讼存在着“发现难、取证难、起诉难、判决难、执行难”的现实困境,法律惩治乏力。据《江苏法制报》209月3日报道,近三年来,南京未批捕、起诉一起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

3.2企业保护不力、保护效果差

首先,许多外贸企业缺乏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部门和保护人才,保护意识淡漠,保护制度匮乏、滞后,保护措施不完善、执行不力,信息安全水平低,难以抵御无孔不入、惟利是图的商业间谍、窃密者和泄密者。比如,不少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过保密教育,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许多业务员的涉外应酬多,商业秘密意识差,往往在酒桌上无意或不当地泄密了。再如,许多外贸企业不重视信息安全,系统漏洞多,不足以抵御日益猖獗的木马病毒、黑客攻击等网络犯罪。

其次,外贸企业经营不当、管理不善,也会诱发商业秘密泄密。

在经营方面,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加大了商业秘密的保护难度。在管理方面,公司内斗不止,决策不当,机制僵硬,管理混乱,员工的薪酬待遇低,晋升发展难,工作环境差,凝聚力不强,员工就会离职、跳槽、另立山头,商业秘密就会外泄。

最后,即使有了完美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也存在“执行难”问题。在实践中,外贸企业大都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合同,可是到头来,总是发现它的执行力并不强。所以,再好的制度,再完善的措施,最终也要靠人来执行,谁也不能保证人不出问题。人可能疏忽大意、自私、贪婪、虚荣、恐惧、嫉妒,自制力差,难抵诱惑。比如,员工私下里对外联系、泄密,公司很难察觉、发现和举证。

3.3社会诚信环境差、职业道德与商业伦理尚需加强三聚氰胺、瘦肉精、阿里巴巴的“欺诈门”、紫金矿业的“污染门”、伊利和蒙牛的口水仗、腾讯和奇虎的“3Q大战”,还有其他层出不穷的欺诈、造假、贿赂事件,说明当今的社会诚信环境差,职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水平低,容易诱发商业秘密泄密和窃密行为。况且,如果商业秘密侵权者逍遥法外,大发不义之财,则劣币驱逐良币,不正之风蔓延,商业秘密泄密在所难免。

4改进外贸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的若干建议4.1改进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建议修改和完善法律,严格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应增设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应将民事赔偿责任扩展至权利人所有的经济损失;应增加惩罚性赔偿责任;应降低商业秘密罪的定罪标准,提高刑期和罚金,加大刑事保护力度。另外,商业秘密往往有巨大而难以估量的潜在利益,在遭遇侵权或司法认定时,该利益可能尚未凸显,难以得到司法救济,因此应引入相应的专家小组,进行核算估价。专门针对商业秘密进行的网络犯罪,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应从严从重惩戒。

4.2改进商业秘密的企业保护

建议外贸企业实行“捆绑保护”策略,将企业与员工、客户有效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做到“一条绳、一颗心、一股劲”。

第一,可通过股权投资、融资或分解,实现股权共有、利益共享、相互捆绑。可推行员工持股制,推行与供货工厂、外销客户的企业相互持股制,或者新建合资企业,将彼此的利益牢牢锁定在一起。第二,可用年终奖、利润分红、效率工资、终生员工制、股票期权激励等措施“捆绑”员工。为此,要创造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公平透明的人才激励机制、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第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忠诚度,也能起到类似的捆绑作用。

4.3改进商业秘密的社会保护

建议合力整治、联动维权,多方携手保护商业秘密。外贸企业要高度重视并严格保护商业秘密,加强维权力度;司法机构要严厉打击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商务部应牵头建设外贸行业的官方征信体系,建立侵权者黑名单制度;外贸商会要倡导行业诚信宣言,严惩不法之徒、拒绝歪风邪气;高校要对在校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守法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要增强公民和企业的诚信意识,企业要珍惜自己的声誉,媒体要加强监督批评,营造全社会自觉维护商业秘密的大环境,让侵权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参考文献

[1]屈丽丽.华为商业秘密管理:多层布防[N].中国经营报,-02-24.

[2]陈斌.宁波外贸民企遭遇“挡路虎”[N].中华工商时报,-04-13.

[3]宋世明.为何3年未公诉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N].江苏法制报,2010-09-03.

[4]翟彩娟.保护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J].进出口经理人,2010(9).

浙江外贸企业现状 篇5

胡玲2010级工商管理20100103416

4摘要:私营企业的崛起为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经历了初期的开拓后,许多私营企业也开始着眼于内部管理,向大型企业学习和迈进。然而,在私营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型的同时,由于内部条件和观念意识还不够成熟,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从一个私营企业的案例分析入手,分析我国私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建议,随着市场竞争性的逐渐增强,充分开发,科学管理人力资源能够使之在众多的私营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私营;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现状;对策前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完善,中国当代私营经济也得以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开始登上经济舞台。但纵观中国当代私营经济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私营企业的淘汰率也非常之高,很多企业甚至都来不及在市场上唱响就已经退场,而真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具备竞争实力的私营企业却只有少数部分。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一个企业要想在偌大的市场中实现企业目标,就得以自己的优势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这是一个战略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已被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所关注,然而想要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首先就必须解决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

浙江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坐落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浙江台州,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xx”牌家居生活用品的制造商,其产品采用国际先进工艺的设备通过精心设计而制造,公司拥有员工100名左右,工厂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是一个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年营业额达人民币700万元/年-1000万元/年,该公司总经理由董事长兼任,董事长夫人既监管财务,又负责延伸业务,其各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大都是由其家族成员担任,而这些管理人员中很大部分都没有接收过相关专业指导,管理能力及管理素质都有待提高,以下是2012年7月-9月期间对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所显示的相关案例。

2.1案例一

2012年7月,该公司因发展生产需要,因此向外界招聘车间生产工人数名,后又以生产人员有冗余为由,无故解雇原所在职但操作技术不熟练的员工,事后引发与其被解雇人员具有亲属关系的在职员工不满,最后导致与其被解雇人员具有亲属关系的在职员工同时辞职,致使原生产岗位空缺,公司不得不再次向外界招聘生产工人。在招聘员工时,公司实行的是先上岗,后记录人事档案并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在上岗前也未接触到任何劳动合同中所标注的员工手册以及相关规章制度条款,更没有接受到任何形式的工作培训。

在员工任职期间,基层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争吵事件屡次发生,事发之后,基层管理者不但不寻找问题的缘由所在,反而将员工解雇,招募进新的员工,而员工迫于其上级公司管理 1

者亲戚,又不得不离开。由于此类事件发生频繁,导致一个月内员工普遍流失,真正留下来的员工少之又少,多数人只在任职几天后就离开,有的是无法忍受上级的态度,有的是被上级领导强制解雇,而这些只在职几天就离开的人员没有得到任何薪资。据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现任员工多数为家族成员,余留下的非家族成员工龄最长的也仅仅为两年左右。此外,由于管理职责不明确,该企业管理人员相互之间也存在很大的矛盾冲突。

2.2案例二

2012年8月,台风登陆浙江沿海区域,该公司所在地受其严重影响,为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事发当晚,公司立刻组织员工转移至安全地带,由于事发突然,很多员工由于恐慌不愿离开,而公司管理者却以公司已采取相关措施,若发生任何事故,公司概不负责为由威胁员工转移到安全地带,在台风期间,一名员工因突然停电被困电梯,后紧急救援才得以离开,而公司管理者在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不仅不给予慰问,还对该员工进行了指责,认为其不应在台风期间乘坐电梯,而之前公司并未对此类突发事件做过任何条文规定。

2012年8月中旬,该公司甲乙两员工因生活中的恶劣关系最后导致发生工作纠纷,双方在工作期间发生争吵,甲方欲动手而后被制止,而事后乙方却要求甲方赔偿精神损失费,公司管理者出面调解未果,乙方却以甲方蓄意伤害罪欲将其告到法院,而公司管理者为了不影响公司形象将事情化小,以双方在工作期间发生争吵违反了公司相关规定为由,在甲方未知晓的情况下扣除了甲方的工资,并将其赔偿予乙方,乙方方才罢休,甲方在一个月以后才得知自己工资被扣,而乙方却未损失分毫,事后甲方想要公司给予一个充分的理由,而公司有关管理人员却以推卸责任的态度敷衍甲方,一笔带过。

2.3案例三

浙江xx有限公司对基层员工实行的是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员工工资主要由计件工资、卫生费用、全勤以及相关福利构成,但公司对员工的日计件工资设置了固定的标准总额,这导致员工敢怒不敢言,而员工每月的非几件工资也被变相的进行了扣除,使得多数员工工资始终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难以有上升的空间。此外,公司对员工每日的绩效考核实行的排名制,对考核后日工作产量最低者会给予批评,而对日工作产量最高者,会将其日工资额压制在一个标准工资额之内。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这个私营企业的案例进行研究以及综合分析其他私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可以得出当前我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家族式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制度,裙带关系严重

私营企业业主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与其说它是私营企业,不如说它是家庭化的公司。目前,中国现代私营企业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整个私营企业中,亲情和义气成为了它们的伦理规范。大多数私营企业在用人上有一个观点:“自家人总比外来人可信,把权交给他们放心”,公司总会将亲戚、朋友、邻居、同乡、同学等与企业业主有关系的人员植入企业内部,这就形成了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长夫人兼财务主管的管理局面,即使私营业主重视人才的引进,但企业的核心职位都被内部人员占据了,这不仅使外来人才感到缺乏用武之地,在心理上对这种坚固的家庭壁垒也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此外,这种任人唯亲的用工形式还容易在企业内形成“家族天下”,导致人才对企业缺乏认同感,从而离开企业。更有甚者,企业内部有的部分管理者在员工面前总是狐假虎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来员工的强烈不满。

3.2对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对于这种后崛起的私营企业来说,企业领导者往往将重点都放在了业务发展和盈利上面,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把人看做机器,更 多的是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将人视为一种成本,而不是一种潜在资源,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事实上,私营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好比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前身。

3,3人事法规政策淡漠

在当前我国的私营企业中,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者基本上身兼多职,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来源于家族成员,并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很多都不懂劳动人事政策,也没有相关的劳动人事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唯一的行事准则就是老板的旨意,老板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即使社会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人事法规制度,但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许多私营企业还是按照着自己的方法行事。

3.4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要想利用劳动力市场来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首先企业必须对自己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次,企业必须制定一个关于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并且认识到自己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与未来需求的人力资源状况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且当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与未来需求的人力资源状况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公司如何制定一系列的计划来弥补这种差距,这些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同样适用,而当前人力资源规划在很多私营企业中并没有被引起重视,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很多私营企业在等到用人时才去找人,而事先并没有进行规划,更是缺乏替补计划、招聘计划、培训计划、发展计划等人力资源规划。

3.5人员招聘不规范,缺少岗前培训

大多数私营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多数采用的是现用现招,缺乏规范的招聘流程和招聘计划,在进行招聘前,也没有对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和空缺岗位进行较好的分析,且在招聘时,一般采用的是面试法,而通常仅靠面试是很难测试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的,此外,招聘员的主观性很强,难以避免招聘人员通过自己对应聘人员感觉的好坏来选拔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帮助私营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在进入企业后,许多私营企业并不是很重视员工的岗前培训,单纯的认为培训是一项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而没有考虑到员工的长远发展,因此,多数私营企业员工在没有经过培训甚至在对企业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工作。

3.6绩效管理不够科学

3.6.1绩效评估不够标准化

很多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清晰的职位说明书,也没有关于绩效管理职责的界定,一个管理者经常身兼多职,一个下属通常也由多个人领导,由于岗位职责不分明,容易引起个部门管理者职责上的混淆,也会给员工工作带来困扰。

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虽然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对,但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真正实行起来却并不是很成功,员工对考核的内容和程度也并不了解,考核后的结果对企业的发展及员工都没有多大影响,绩效考核始终只停留在表层面上。

3.6.2绩效管理缺乏严谨性

私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多是受家长式领导风格影响,在对具有裙带关系的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评价标准模糊,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往往凭企业主观的意志和个人喜好设计,且整个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而对普通员工的的绩效评估则过于强调结果。

3.6.3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清楚

很多私营企业将绩效管理看作是对员工的一种工作约束和行为约束,它们通常将绩效评价的结果用于惩戒或解雇绩效低劣的雇员,而并没有真正理解到考核的目的。事实上,科学的绩效考核最终是有助于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

3.7薪资管理不完善

(1)领导者缺乏薪酬管理理念,认为基层员工是一种劳动力成本,价值不高,不必也不能给予高工资。

(2)薪酬调整没有明确的依据,往往直接受命于企业高层领导者。

(3)私营企业不太注重内在薪酬和福利的作用,以为只要支付给员工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薪酬就可以了,福利只被视为一种吸引留住人才的手段,但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3.8片面追求物质薪酬,忽视员工关系管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私营企业的员工流失率非常高,这不仅使企业失去了优秀资源,同时给余留下的企业员工带来了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士气和整个组织的氛围。这是因为很多私营企业的管理者给员工戴上了一层物质薪酬的面具而忽视了对员工关系管理的整体性认识,如工作职责设计不合理,使人难以承受等,同时他们不了解下属的工作状态,不关心下属的生活问题,等到员工关系紧张或者发生冲突时,才感觉到束手无策。由于管理者对基层的实际状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往往只能简单地通过规章条款来进行解决,加上在处理冲突时沟通不足,很轻易导致冲突不断地升级。而事实上,良好的员工关系对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很好的财富。企业就好比行使在海上的大船,而员工就好比海水,既能推动大船前行,稍微不当也有可能使大船倾覆。

3.9忽视劳动者的社会福利保障

多数的私营企业主只顾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而没有考虑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很多私营企业的经营者将社会保险看作是企业的多余开支,因此不愿为企业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即使购买,也只是针对少数部分从事工作危险性特别高的员工。

此外,由于私营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因此很多私营企业员工在入职之前只是将相关资料记入档案,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样员工的劳动权利就很难得到法律保障,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或出现有关劳动报酬的争议,员工将陷于极为不利的境地。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4.1逐步弱化家族式管理

对于一些刚起步的私营企业来说,家族式管理确实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企业业主可以凭借自己的家族人力资本权威,能够在可控制的的约束下,灵活迅速的根据市场情况调配生产要素,抓住一切可能的创新机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一致对外的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取得创业成功。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管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一方面,家族式管理不利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封闭式的经营管理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当前私营企业应逐步弱化家族式管理,企业应培养那些对企业忠诚,长期为企业服务而任劳任怨的员工,还要尽可能杜绝裙带问题的产生,多招纳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外来人员为企业效力,企业用人应该本着“举贤不避亲、无能亲不用”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树立良好领导威望。

4.2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私营企业应更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意识,尽量抛开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理念,人不是一项用于生产的机器,不仅是一种劳动成本,更是一种人力资源,一种存在于企业的潜在价值和力量。在重视人力资源的同时,企业也应加大对相关人事政策法规的认识,适时的建立起一套适应于本企业的人事管理体系。

4.3科学开发管理人力资源

科学开发管理人力资源就得彻底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前,应对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和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状况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规划,进行有效的工作分析,以便在企业需要时能够及时做出实施和调整。

(2)提高招聘人员技能和素质,为企业引进优秀人员严格把关,规范招聘流程,采取有效的招聘方法,筛选出最适合企业的人才。

(3)重视岗前培训,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不仅要注重培训的数量,更要注重培训的质量,帮助员工更好的认清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责任,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

(4)制定明确的绩效计划,制定出合理的绩效考察指标,有效实施绩效考核,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

(5)重视企业的薪酬管理,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落实员工的福利待遇,以此吸引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

(6)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注重“内在薪酬管理”,努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并且相对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给员工搭建一个能拥有愉悦心情和能够尽量施展才华的舞台,体现出企业和老板的人性化管理,帮助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消除员工自身的心里压力,更好地完成企业的目标。

4.4重视员工社会保障

多考虑员工的利益,加强员工的社会保障,维护员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感。

5结束语

在现代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始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人才匮乏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的,每一个成功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即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步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最有效管理手段,因此,私营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尽快建立起适合本企业发展阶段的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的终极目标,并最终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雷蒙德·A·诺伊.《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与优势》(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01)

[2]张一江.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8(07)

[3] 姜明忠.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人网,2012,(04)

[4]田琳.浅析民营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8

外贸客户开发现状分析 篇6

外贸客户开发方式,目前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方式是B2B平台营销(被动式),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第二种方式是参加各种的展会(被动式),如广交会、高交会等;第三种方式是搜索引擎开发(主动式),如用谷歌等搜索引擎找到客户联系方式后取得联系。

现在来分析下3种方式的优劣:

B2B平台是目前外贸商家最集中的一个平台,很多国外客户会来到这类平台上咨询,市场比较集中。但是集中也导致了竞争非常激烈,询盘的质量也是非常的低下;同时国外的客户很多并不是终端的经销商,大多数是中间商,同时咨询多个商家,压价比价相当严重。商家基本上是薄利争取多销!

展会是很多实力比较雄厚的商家青睐的一个方式,因为在展会上能够直接与优质客户面谈,效果比较显著。但是与此同时,参加展会所需要的费用高昂、资源消耗大、时间短暂和参展客户数量有限等缺陷也困扰着大多数商家。今年广交会欧美日韩客户大量减少也让参展商苦不堪言!

搜索引擎开发是目前新兴的方式,主动取得联络能够避开B2B的竞争,获得优质的一对一的询盘,并且由于搜索引擎的特殊性,能够获得庞大的信息量。但是搜索引擎检索出的信息鱼龙混杂,手动的去操作效率非常低下,并且这种方式需要一个量的积累,枯燥又繁琐的方式也不容易长期的坚持!目前最有效的外贸客户开发软件是顶易中国外贸客户开发与跟踪系统。

浙江外贸企业现状 篇7

关键词:浙江,外贸人才,培养模式

1 浙江省外贸人才的总体需求论证

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经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黄金周期, 特别是施行的“新外贸法”, 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 外贸准入门槛大幅降低, 外贸人才需求趋旺。与大幅增长的贸易业务不协调的是, 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新老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叠加”, 无疑将使国际经贸类人才缺额骤增。而作为我国传统外贸大省的浙江, 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逾10万家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从智联招聘网招聘的职位需求看, 贸易人才“仓储”不足, 且不论原有外贸企业为扩大业务而增招人才, 仅以每家新建企业需5~7名外贸专业人员计, 全国就需180~250万人。而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 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5万人左右, 即使15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 也只能培养出不到100万外贸人才尚有100多万人才的缺口。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开放省份较集中的地区, 外贸企业密集, 而高层次的国际贸易人才严重缺乏, 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浙江省是我国的外贸大省之一, 外向型经济发达, 仅宁波市的外向型企业的产值就占宁波市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但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仍停留在靠转手订单维持生产阶段, 无力自行开拓国际市场, 这与以外贸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极不相称, 主要原因是紧缺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

2 浙江省外贸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 外商投资企业多。我们在浙江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区的数家外贸外资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了调研分析。本次调查所涉及的调查范围, 选取了杭州、宁波、温州和义乌四个有代表性的地方。调查结果分析:

2.1 人才需求的总量不断上升, 人才的层次不断升高

在调查的30家企业中, 自2009年起平均每家外贸企业需要新增外贸专业的人才为7.5人, 2010年每家外贸企业预计需要新增外贸专业人才9.5人, 比2009年增加40%, 到了2011年, 每家外贸企业预计需要新增外贸专业人才为14.2人比上年增加40%, 随着企业的增加和国际市场越来越成熟, 专家预测, 今后每年外贸人才的需求都将在30%~50%浮动。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我国外贸产业一定会飞速发展, 这带来了外贸专业人才需求数量上的上升, 但是增加的速度会逐年降低, 趋于平稳。对传统外贸岗位从业技能的要求提升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 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一至六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 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证上岗工作。

在调查的30家企业中, 仅2009年一共需要外贸专业的人才为175人, 其中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为15人, 占8.6%, 本科学历的人才为104人, 占需求人才总数的59.4%, 专科学历的人才为56人, 占需求人才总量的22.2%;2010年, 这30家企业人才需求量为215人, 其中需要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为20人, 占需求的总数量的9.3%, 比上年增加20%, 本科学历的人才为168人, 占需求总数量的78.1%, 比上年增加55%, 专科学历的人才数量为27人, 占需求的总数量的12.5%, 比上年下降20%。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普遍扩招, 高校培养的学生数量和学生的学历层次在不断地上升, 人才市场上有大量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供给, 这使得企业人才需求的层次不断上升。

2.2 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一专多长

在对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注重掌握的知识进行调查中, 我们发现98%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人才应该强化外语, 95%的企业认为应该重点掌握国际贸易实务, 76%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掌握国际贸易法律法规。这说明当今企业对于贸易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外语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贸易的能力, 还应该注意的是, 大多数企业认为贸易人才还应该熟悉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 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贸易活动日趋活跃, 贸易纠纷也不断增加, 这需要外贸人才要具备国际贸易相应地法律法规, 要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在对“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你认为学校应该安排哪些考证培训”这个项目调查时, 62%的企业认为应该具备报关员证书, 48%的企业认为应该具备报检员证书, 32%的企业认为因该具备物流师证书, 这表明当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人才, 要对贸易相关的行业充分了解,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有很强的适应性, 才能为企业贡献更多的利益。从表面上看, 现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发展, 国际贸易企业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业务, 对于相关的业务完全可以委托给他人办理, 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 很多企业更愿意自己的员工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 这样可以更加节约成本, 也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2.3 精通外语和计算机是外贸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外贸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 其中, 外贸企业对于精通英语和计算机的外贸人才更是青睐。在对3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中, 86%的企业都认为自己所需要的外贸人才要精通外语, 尤其是口语要好, 其中对于英语的需求人数最多, 85%的企业都认为自己需要的外贸人才掌握的外语是英语, 只有15%的企业需求其他小语种的外贸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外贸企业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上升, 上年外贸企业对于小语种的人才需求数量只占总人才数量的6.2%, 今年上升到15%, 比去年增加了1倍多, 在众多的小语种中, 阿拉伯语、日语、德语排在前三位。这是由于近年来, 浙江企业加大同中东, 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 更要求应聘人员能够具备掌握相关国家的语言, 这样能促进与其贸易往来。小语种人才更受欢迎是因为外贸地区多元化的表现。

外贸企业对于人才的考虑因素中, 计算机方面也是重要的原因。76%的被调查企业都认为外贸人才要熟悉常见的计算机软件, 比如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用人企业在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方面更加注重应用软件的学习, 而对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不热心, 调查的30家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表示自己所需的人才要能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 仅占总企业数量的10%, 这表明我们高校在培养外贸人才方面要更加注重计算机实用能力的培养

3 基于浙江省外贸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根据浙江省个体和私营企业发达, 外商投资企业多的现状以及现有的办学条件, 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扎实, 具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掌握现代商务操作技术, 熟悉国际经贸法律、规则与惯例, 精通外贸业务的国际经贸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调查数据, 我们认为浙江省外贸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的模式应该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

在浙江万里学院调查后的结果, 发现浙江万里学院的学生入学分数并不高, 但是浙江省悠久的经商历史和全面开放的现状, 涵养了学生们较强的商业观念和经营能力。为发挥学生这个特点, 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 应设置柔性化专业方向模块,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成为有用之才。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模拟教学手段, 使学生直接在实验室局域网上进行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和会计模拟做帐,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理论分析与案例讨论相结合,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围绕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 我们制定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 突出专业核心课程, 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两种工具,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做贸易和解决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将充分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模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等先进教学方法, 利用引进的出口贸易模拟操作软件 (Teach Me Trade) 软件和教育部推荐会计模拟操作软件CAIAS提高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发素质拓展项目, 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 缩短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也缩短学生读书与就业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吴松.WTO与中国教育发展[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2]滕玉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6) .

[3] (美) 亨利.埃兹科维茨, 夏道源译. (荷) 劳埃特.雷德斯多夫编.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浙江外贸企业现状 篇8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6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3.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下降1.6%和4.8%。7月当月,我国出口额、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9%、下降5.7%。与2015年同期进口和出口“双降”相比,2016年7月出口实现增长实属不易。但相比2014年,这一表现仍不尽如人意(见图1)。总体来说,2016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不过,外贸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也让人眼前一亮。3年来,国务院共出台12个促进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文件,以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及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可见国家支持外贸行业的力度和决心。在此推动下,传统贸易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比如自创品牌、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等;跨境电商也开始大展拳脚,为传统外贸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本次调查报告是由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和德国莱茵TUV集团联合发起并完成的,也是第5次发布此项报告。从调查结果看,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仍未缓解,对出口预期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但同时它们主动出击化解困境的信心和动力更足。在此,“2016年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为您呈现外贸企业的真实情况。

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共收到1183家外贸出口企业的反馈。与往年调查结果相比,机电行业企业仍然最多,占30.6%;其次是轻工行业企业占19.1%,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占12.6%,五矿化工行业企业占10.9%,医保行业企业占4.9%,食品土畜行业企业占4.4%,其他行业企业占17.5%(见图2)。其中,55.7%的被调查企业是生产型企业,此外依次是流通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及其他,占比分别为23%、19.7%和1.6%(见图3)。

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及订单减少蝉联榜首

与2015年调查相比,在本次调查中,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及成本上升、自身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仍然排在前3位,其中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占26%,再次蝉联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而与周边国家竞争压力加大、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两个因素,则从上次调查的倒数第4位和倒数第3位分别提升至本次的第4位和第6位。由此可见,我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受到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冲击,同时欧美等市场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壁垒有所增多。另外,汇率波动加剧、资金紧张及贸易风险加大等因素延续到了2016年,继续成为制约企业出口的突出问题,而产业转移和机制体制两个新加入的调查因素则排位靠后(见图4)。

出口最多的地区:北美再拔头筹

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外贸企业出口最多的地区仍是北美,选择比例为22.5%;其次是欧盟,选择比例为19.4%;东盟位列第3位,选择比例均为13.4%(见图5)。与上年调查相比,这3个市场位次没有变化。本次非洲和拉美市场的选择比例越过日韩市场,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5位。而上年排在第4位的日韩,本次下降到第6位。近3年调查结果对比显示,北美占比呈上升趋势,而欧盟则呈下降走势。这与欧盟经济复苏乏力、英国“脱欧”等不无关系。日韩占比下滑与当前市场大氛围相符,特别是政治层面的波动影响到了出口市场。在新兴市场中,近3年东盟和非洲占比稳定,而拉美表现较为跳跃,或与其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有关,比如巴西经济动荡。

在企业出口市场预期的调查中,近3年调查结果对比显示,2016年企业对出口的预期更加谨慎,表现为预期“下降”的企业占比普遍提高,除了欧洲表现较好,其他市场均不理想,比如日韩从30%左右提高到了38皇%;而预期“增长”的企业占比呈下降趋势;选择“持平”的企业占比基本都在40%以上(见图6)。由此可见,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外贸企业对主要出口市场的预期更加悲观。

2016年出口预期:企业态度两极分化

在“过去1年企业出口规模和利润情况”调查项中,与上年选择“规模持平,利润下降”的比例最高不同,本次选择“规模下降,利润下降”的企业最多,占27.9%,其次是“规模上升,利润上升”占19.7%,呈现两极分化走势(见图7)。这意味着一部分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较为严重,而另一部分企业则逆势上扬、表现可圈可点。这与外贸行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密切相关,谁把握住了转型机遇,谁将在未来占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另外,选择“规模持平,利润下降”“规模上升,利润下降”和“规模持平,利润持平”的比例分别为13.1%、11.5%和8.7%。

对于2016年出口规模预期,企业也呈两极分化态度。调查显示,选择规模和利润都“下降”的企业占28.3%,选择规模和利润都“上升”的企业占25.1%(见图8)。总体来说,企业对未来出口预期较为谨慎。

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参展和电商名列前茅

本次调查显示,参加展览仍然是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选择比例为31.7%。随着跨境电商的大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在外贸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本次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占到283%(见图9)。此外,依托国外大型经销商和境外营销网络这两种传统方式占比分别是16.3%和11.3%。这4种主要方式的排序与往年调查结果相同。

化解成本压力:调整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地位凸显

近些年,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一直是压在外贸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我国传统外贸竞争优势丧失,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势不可当,企业面临国际订单减少的困局。在消化出口成本上升的举措方面,本次调查结果与2015年大致相同,排在前5位的仍然是调整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加强管理、通过谈判让海外买家分担和向上游企业压价,企业选择比例分别是21.2%、18.8%、16.7%、10.4%和9.7%(见图10)。其中,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改造占比分别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当前企业更加重视提质增效和创新升级,对提升技术水平更具主动性。

nlc202309082106

企业是否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近几年,跨境电商发展如火如荼,涌现一大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自主平台,同时通过跨境电商实现的出口增速都是在20%以上,其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也不断增加。由此可见,跨境电商对外贸出口的补充作用不可小觑。鉴于此,本次特别加入了这一重要调查项。调查显示,不管是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还是自建平台,企业已开展跨境电商和未开展跨境电商的占比分别是37.7%和623%(见图11)。涉足跨境电商的企业已占到被调查企业的近40%。随着市场的推进,相信未来这一比例还会提高。

打造自有品牌,向产业链中高端要利润

在我国外贸行业黄金发展期,加工贸易功不可没。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成熟且完备,其输出的产品物美价廉,让全球市场受益。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企业逐渐意识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要与国际大品牌竞争,拿到更多利润,必须推出自己的强势品牌。这也成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突破口之一。对比2014-2016年3年的调查结果,选择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比一路上升,分别是40%、45%和47%(见图12),其中不乏出口传统优势产品的企业;还没有打造自主品牌的企业占比则持续下降。

在“自有品牌占出口额的比重”调查项中,选择自有品牌占出口额的比重超过50%的企业最多,占343%,超出我们的预期。选择自有品牌占出口额的比重在40%-50%(含)之间的企业占比也不小,为17.9%。另外,自有品牌占出口额的比重少于10%的企业占比为29.9%(见图13)。

企业希望获得支持:提供海外信息和出口保险支持

本次调查显示,外贸企业最希望得到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选择比例为22.4%;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紧跟其后,占19.6%;改善外贸企业融资环境,选择比例为17.7%;加强对外宣传,树立中国形象,占16.3%;关税调整,占14.6%;支持企业境外投资设厂,占7.8%;其他,占1.5%(见图14)。这一结果与2015年大致相同,仅有“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项由第3位上升到了第2位。2016年,世界局部地区形势更加动荡,汇率波动剧烈,影响企业正常回收货款,由此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有所增加。

近几年,国家出台“一带一路”战略、培育外贸新业态、清理经营性收费及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等多项外贸支持政策,令企业备感振奋,现在政策效用正在逐步显现。外贸行业的持续繁荣不能凭一已之力,而需要靠国家、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各界的共同努力。国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增强信心、主动转型。当前,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希望企业因势而谋、创新升级。

上一篇:教研中心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下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