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1-4单元)教案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1-4单元)教案(精选4篇)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1-4单元)教案 篇1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浓浓的春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美丽的大自然,从而抒发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鲜花开》是上海市少年歌曲作曲家潘振声所作。2/4拍,大调式。此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词中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欢快飞舞,辛勤劳动,为大自然平添了一份浓浓的春意。引子X XX X X|X X X 0| 歌曲的间奏,使歌曲更加显得儿童化,更加俏皮活泼,突出孩子们在春天里看到万物复苏、百花争妍景象的喜悦心情,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小雨沙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bE大调,全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其中 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除了句末落音不同外,其它三小节完全相同。每个乐句开始时下行的旋律线和紧接着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旋律进行,映衬着一种轻巧、活泼的情绪。演唱时采用中速,注意保持活泼情绪,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应处理的弱一些,以表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春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真聆听《杜鹃圆舞曲》,使学生熟悉作品的旋律后展开想象,能用线条或图画表现自己听到的关于春天到来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和表现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并能大胆、自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教学准备:电钢琴、录音机、歌曲CD盘 教学过程

一、听春天

完整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提问:

1、你喜欢这首乐曲吗?

2、你在乐曲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告诉大家吗?

[乐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景象,婉转的模仿杜鹃的叫声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二、找春天

师:春天,杜鹃快乐地歌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杜鹃给我们报春外,你还能从哪里找到春天?

[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录音,启发学生找春天] 生:花红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听自己的歌声,是否融入了这样的感情?

7、引导学生创编动作表演。

8、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雨沙沙》,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能与他人合作表演<<小雨沙沙>>,从中体验歌曲表演的乐趣。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演欲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学难点:

能自主的创编动作,在表演中表现出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光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春天来了,在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桃花、绿叶、燕子„„ 师:听到了什么?

生:小鸟叽叽喳喳地叫、春雷轰隆隆、小雨沙沙„„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二、歌表演《小雨沙沙》

1、学唱歌词。

师:小朋友们,下面跟老师一起来学习歌词。

(2)师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歌词。方式如下: 师:“小雨、小雨”。生:“沙沙沙、沙沙沙”。

师:“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生:“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2、学唱歌曲

出示《小雨沙沙》的歌词,播放歌曲。(1)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轻唱歌曲。

新年快到了,“乐乐”想去探望远方的好朋友“露露”,做一次快乐的旅行,小朋友帮它想一想,坐什么交通工具好?(学生积极发言)[正好,远方传来一个声音:“呜——”]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的汽笛声)“乐乐”就高兴地乘上火车。小朋友,让我们变成一列火车送“乐乐”去旅行吧。

二、欣赏《火车波尔卡》

1、教师简单介绍乐曲极其背景。

2、初听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

3、复听音乐:请同学随音乐自由动作,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活泼、欢快)

音乐的速度怎样?(快速)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来哼唱旋律,那一种能形象地描绘火车的形象。(播放音乐)(学生仔细聆听,认真发言,教师用表情和身体语言提示音乐)

三、感受波尔卡。

让学生听音乐,用动作来表现,从学生的动作提炼出波尔卡活泼,跳跃的二拍子感觉。

1、拍一拍:突出二拍子的强弱感觉。

2、跳一跳:感受波尔卡音乐。(提示:波尔卡是外国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曲。)

3、小组学生听音乐跳着波尔卡玩“开火车”的游戏。

四、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唱歌《郊游》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节拍和速度的变化创编走、手拉手的动作。

2、会完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郊游》。教学重难点:

1、大胆地运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歌曲CD 电钢琴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

1.完整地聆听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达到轻松地学会歌曲。

2、难点是能用强、弱对比表现歌曲。

教具:歌曲CD 电钢琴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

(一)初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回音好听吗?(生答:好听)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山谷回音真好听》。要怎么样才能唱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现在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二)回音游戏:

1、把教室当做一个大山谷,对着山谷说话,一个同学说话,另一个同学做回音。

2、再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看有没有不同。

3、请同学评价哪个组的同学表演的好?

教师小结:是啊,回音应该比原声要弱一些,而且还是不只一次的重复。

4、老师当原声,学生当回音,一起来做回音游戏。

5、老师唱原声带有旋律的,学生做回音带旋律的。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演唱带回音一段的旋律。

2、分句教唱,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改进。

3、会唱后,找两位同学到前面为大家演唱。

(四)歌曲创编:

1、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谷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同学自由畅谈)

2、分组讨论,让学生试着把自己刚刚想的这些编到歌曲里去,重新创编段新歌词,唱一唱。

3、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4、随音乐把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一遍。

(五)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火车开啦》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有关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欢快、准确的演唱《火车开啦》。

第三单元 从小爱劳动

单元教材分析

《从小爱劳动》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单元。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学生学会唱了一首歌曲,并不代表他就学懂了音乐,如何挖掘音乐潜在的特殊魅力,培养学生内在的音乐修养,才是音乐课的关键。

《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歌,二拍子,F大调。仅用五个音组成,旋律多为级进和三度音程的小跳,节奏简单、有规律,易于演唱和表演。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简洁的音乐乐段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主题,仿佛是勤劳的粉刷匠在快乐的粉刷他的小房子;全曲都采用一样地音型和节奏,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容易背诵。这一课题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赏析小小粉刷匠的勤劳天性,了解粉刷匠工作地过程,培养学生辛勤劳动、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习惯。

《劳动最光荣》是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歌曲生动活泼,儿童情趣有油然而生。通过聆听,让学生想象其欢快的音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因此,乐曲喻为本次大会的内容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沾作为节奏乐器。

乐曲采用D大调。拍,复三部曲式,在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现出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能够创编歌词,创编动作表演,并表现劳动的的主题。

2、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3、通过歌唱,表演等活动,在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的同时,并使他们懂得要力所能及地为家庭做贡献,培养关爱家人,热爱劳动的品德。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

难点: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关爱家人,热爱劳动的品德。教具准备:打击乐器、教学歌曲CD、录音机、动物贴图等。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看动画片《小猫钓鱼》,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初听音乐,整体感知。

导语:“动画片好看吗?其实里边的歌曲更好听,一起听听吧。”

3.通过欣赏《铁匠波尔卡》,感受乐曲强弱的变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能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运用。

教具准备:教学歌曲CD、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童话情景 导入主题

教师以童话故事导入情景,引出音乐主题。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听老师敲的和你们敲的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敲的有节奏。

师: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敲一敲。

(第一次聆听音乐的主题,对小铁匠的主题音乐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再次聆听音乐的主题,学生自己当上了小铁匠,跟着音乐的节奏敲打小凳子,为后面学习音乐主题的节奏做铺垫)

二、参与音乐 记忆主题

1、师: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打铁的节奏!每个小格子里都有一个小铁锤,可是其中有两个小格子就不一样!你发现了吗?

教师出示节奏图,指导学生敲击打铁的节奏。(音乐主题的节奏)

(学生会发现其中有两个小格子里有两个小铁锤,学生自己尝试着敲一敲。)

2、师:你还发现什么不同了? 生:有的格子颜色不同!

师:不同颜色的小格子由不同的小组来完成!

教师指导幼儿分角色分声部合作表演主题音乐的不同节奏型。

(第三次聆听音乐的主题时,幼儿能够一边听音乐一边合作敲击主题音乐的节奏,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3、师:小铁匠说如果能一边唱一边敲就更热闹了!那我们就把这段好听的旋律填上歌词来唱一唱!好不好!

教师出示歌词,指导幼儿练习演唱音乐的主题。(学生学唱音乐主题帮助他们记忆主题音乐的旋律。)

三、倾听感受 对比强弱

1、师:刚才我们演唱的就是小铁匠的主题音乐,现在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看看小铁匠的主题音乐都在哪儿出现的?一共出现了几次?

(第一次完整的聆听音乐的第一部分——单三部曲式,使幼儿能正确梳理音乐的顺序,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

2、师:这两次主题音乐的出现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完整的聆听音乐的第一部分,让幼儿对比两次主题音乐出现时强弱的不同,并能够将强弱的变化运用到节奏中和演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粉刷匠》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歌曲《粉刷匠》,使幼儿能够用活泼、轻松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感受劳动的愉快。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劳动的愉快

教学用具:录音机、CD盘、小帽子、刷子、图片 教学过程:律动

一、讲故事引入主题“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粉刷匠的故事:(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

有一个粉刷匠,他的粉刷本领很强,一天,他来到一间小房子,看到这房子还没有装修,就说:“我要把这新房子刷一下。让它变的更漂亮。于是他开始动手刷了,他先刷了房顶,再刷了墙壁。刷好了。新房子真的变样了变的更漂亮了。可是啊,他一照镜子,发现小鼻子变样了。哈哈。

二、欣赏歌曲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好听吗?”

“老师也觉得好听,所以,我把他编成了一首歌。想听吗? 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三、结合图片欣赏歌曲

老师刚刚的歌里唱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幼儿回答情况,再次边演示图片,边唱歌曲。

四、结合图片让幼儿理解歌词。提问:

1、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怎么样。

2、我要做一件什么事。

3、我先刷了哪里再刷了哪里。

4、结果,我的小鼻子怎么啦。

五、教师扮演粉刷匠(带上帽子)请幼儿跟唱歌曲。

看,老师现在象谁啦?我现在是粉刷匠了,我要边干活边唱歌曲了,你们帮我一起来唱,好吗?

六、唱了歌曲,我更有力气干活了,你们再帮我一起唱好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轻唱,幼儿起立演唱)唱的真好,但是粉刷匠在劳动的时候肯定是很高兴的我们小朋友也要高兴一点来唱这首歌好吗?跟着老师再来一遍。唱的真不错。

欣赏《小天鹅舞曲》这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曲子,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乐曲的故事背景,体验乐曲的故事情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把握乐曲节奏,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教学媒体及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语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听童话故事,今天呀,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精彩的童话故事。大家要不要听呢?

生:要听!

师:那我现在要看一看,看大家有没有做好听故事的准备呢?好了!xxx同学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在认真地看着老师,并且抱臂坐直,表现得很棒!老师对他提出表扬!

师:我要开始喽!!

三、教授新课

1.讲一讲乐曲的童话背景。师:故事的名字叫:《天鹅湖》

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到山上采花,不幸遇到恶魔。恶魔要娶她为妻,遭到她的拒绝,于是恶魔恼羞成怒,用魔法把公主和她的女伴们全部变成了天鹅。她们白天在湖面上游来游去,只有到了深夜,才能上岸显现人形。姑娘们多么希望恢复自由,还原为人啊!但是,只有忠诚不渝的爱情才能战胜魔法。可谁也不知道这些天鹅是姑娘们变的呀!因此,希望渺茫。

这天晚上,齐格弗里德王子在湖边发现了变成人形的奥杰塔公主。奥杰塔向王子倾诉了自己和同伴们的不幸遭遇。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公主和女友们多高兴啊!因为这样就有可能破除魔法,使他们恢复人形,与家人团聚啦!最后,他们齐心协力战胜了恶魔,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播放录音,欣赏乐曲,体验乐曲的故事情感。

师:故事听完了,现在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打开课本,翻到第20页。看着这幅图,结合我们刚刚听到的童话故事,我们来共同欣赏一首非常优美的曲子《小天鹅舞曲》。

师:告诉我这个曲子让你体验到什么样的感情!

师:同意欢快、高兴的情绪情感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师:有没有人认为这是忧伤、或是愤怒的呢?(如果有,为什么呢?)3.欣赏四小天鹅舞蹈。

师:现在我倒是很想看看,那个“小天鹅舞蹈”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啊?

生:想看!

师:原来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呀!那好极了!我们现在就一块来看一看“小天鹅舞蹈”。大家一边看,一边和老师一起为这个舞蹈来和着音乐来打出节奏。要求:轻轻地拍手,要和上音乐,速度均匀。

53、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猫是老鼠的克星,蜻蜓是捉蚊子大王。小猫和蜻蜓的本领真大。

4、谜语不但能够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呢!你们听一听,小朋友们唱的是谁?

5、青蛙有什么本领?谁来说一说。

6、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快乐的歌唱家》

二、学唱歌曲。

1、听范唱

2、用“啦”哼唱。回答问题。

师:第一句中的哪些字听起来象是小青蛙在跳呢? 我们应该怎样来唱?

(我们要唱的象小青蛙跳一样要短、轻、要有弹性。)

3、我们一起唱一唱。

4、老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5、一起学唱第三句。“越唱”两个字在弱位上,要唱的弱一点。

6、把第一段有感情的唱一唱。

7、一起听歌曲,回答老师问题。

(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唱的?有哪些旋律没有唱?)8再听一遍,自学第二段。

9、完整地唱一唱。

10、不同形式演唱。

11、学完了这首歌,我们知道小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请你说一说。

三、节奏练习:

1、导入:小青蛙不仅能吃害虫,还是一个歌唱家呢!小朋友想不想做歌唱家?(想)。小青蛙想考考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几个节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节奏。(略)

3、读一读。

4、老师拍节奏小朋友听写。

5、创想:按要求创编节奏。

四、打击乐器伴奏。

用双响筒、碰铃、铃鼓为歌曲伴奏。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1-4单元)教案 篇2

冀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圈圈乐园》教案

9、圈圈乐园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纸材种类很多,可以进行多种造型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创造的需要。因此,在教材中,按照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习和纸工相关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握不同练习的训练重点。 本课是在学生基本了解了纸材特性,了解和掌握了剪、折、卷等基本造型方法后进行的练习。教师要在本课中对造型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本课的练习提高学生对纸材应用的能力,锻炼手部肌肉群的发展,提高学生手的精细制作能力。 本课内容以“圈”为媒介为学生提供了两种创作形式。利用多个大小不同的纸圈组合拼摆,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新形象;在纸圈内粘贴上一个形象,使它成为一个会滚动的玩具。这些创作形式丰富、有趣,会变、能玩,很好地将美术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教学目标: 1. 感受圆形,在造型活动中触发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分析、概括能力。 2. 进行纸工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精细制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验造型活动带来的乐趣。 一、快乐的休验,用纸条制作圆形 1、回忆身边的圆形,引出今天我们就要用纸条来制作圆形的事物。 2、演示纸条变圆形 3、学生尝试 师:现在我们的圆形做好了,五颜六色的,老师还可以把一张纸条进行变化,两种螺旋的制作),如果把刚才制作的两个圆形组合在一起就能变成装饰的圆形。我们还可以通过拉、捏使这个圆形改变形状。有趣吗? 学生们欣赏老师的演示,兴趣很高,一个个脸上部是开心、喜悦的表情。 二、到圈圈乐园作客 我们现在就出发,看看圈圈乐园有哪些有趣的东西。 (播放课件动画,三种纸圈的形成,和各种圈圈形象。学生依次说出纸条形象,蝴蝶、瓢虫、松鼠、小娃娃等。) 三、分析圈圈作品的制作方法 师:为什么这些纸圈组合成的形象,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蝴蝶、瓢虫、松鼠呢? 生:因为这些圈圈做的很象真的东西。 师:同学说的很好,就是因为象真实的事物,所以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什么。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真实的这些形象,看看是怎样用圆形的圈圈表现这些形象的。 (多媒体出示纸圈形象和真实形象的对比图片。) 师:我们发现,用圈圈制作的形象抓住了生活中真实的形象的特点,也就是大的外形,而省略了不重要的部分,比如四肢、变化了花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很象。看来认真观察真的很重要。如果我们不了解生活中事物的样子,我们也做不出生动的作品的。 三、设计自己喜欢的圈圈形象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形的事物,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找吧,看看我们能不能抓住它们的大形,用纸圈把它们表现出来? (欣赏多媒休课件,生活中的圆形形象。) 师: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看到的形象,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用笔画一画它的图形呢?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形象,想一想能不能根据你的设计用纸条制作出来呢? 学生画。教师把优秀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展示讲评。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设计来制作我们班的圈圈乐园,老师看很多同学都着急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吧!! 四、学生制作圈圈作品,教师辅导。 师:同学们看这只小鸟(把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外形简单而有趣,圆形的头和身体,把圆形的眼睛和头连接的很巧妙,鸟的翅膀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多动脑筋,设计出有自己风格的圈圈作品。 师: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胶水的使用,尽量少用,以免弄脏衣服和书桌,还要注意把剪掉的纸屑及时放在书桌旁边的垃圾袋里,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展示学生的圈圈作品。(教师把学生制作好的圈圈作品粘贴到黑板上的圈圈乐园里) 师:同学们看,我们的圈圈乐园多美呀,有可爱的动物有鲜艳的花朵,还有各种生活中的物品。现在谁愿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件作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圈圈乐园有很多精彩的作品,现在同学们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制作的。让同学分享你的快乐。 (学生小组交流。)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圈圈乐园去作了客,还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圈圈作品,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观察生活,你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可以成为我们制作的好参考。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套音乐教案 篇3

课程说明:本单元安排了歌曲《我是一年级小学生》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羽调式。具有动力感的节奏型使歌曲显得轻快、活泼,符合儿童性格特点。歌曲《要做好学生》是一首2/4拍、五声宫调式的歌曲。歌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上举四小节,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在节奏和时值上的扩展。由于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结构短小,旋律采用重复发展手法,歌词简洁明快,一字一音,所以简单易唱,适合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演唱。歌曲《我们来上音乐课》各乐句均为变化重复关系。教学内容

1、听赏《我是一年级小学生》

2、唱歌《要做好学生》 教学目标

1、感受两首儿童歌曲所表达的成为一年级小学生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能够用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自然流畅地演唱歌曲《要做好学生》。教学过程

1、导入。师生问好,介绍自己和音乐课,语言要生动亲切。教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了,现在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简短回答。

教师: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听一听歌中一年级小学生是怎样表达他们愉快心情的。

2、播放歌曲《我是一年级小学生》,学生初听歌曲。

3、让学生说一说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由歌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绪,让学生回答这首歌曲是“愉快活泼的”还是“悲伤的”。可出示代表音乐情绪的“笑脸”和“哭脸”图案,让学生选择。

4、复听歌曲,和着歌曲击掌打节拍,感受歌曲四二拍子欢快活泼的特点。

5、再听歌曲,带领学生模仿几个简单的律动动作,引导学生和着音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歌曲情绪的感受。学生动起来即可。

6、入唱歌教学环节。

教师: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下面老师也给大家唱一首歌,歌的名字叫《要做好学生》。教师弹唱歌曲《要做好学生》,学生初听歌曲。

7、教师:大家喜欢这首歌吗?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吧。

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并用第一拍击掌,第二拍拍膝的方法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8、放录音,边听歌曲边按上述方式打节拍。

9、教师弹奏旋律,师生用“啦”模唱旋律。

10、再放录音,师生一起加词跟唱。

11、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12、歌曲最后四个小节句幅较长,可作为难点反复唱。从歌词内容出发,引导学生用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并进行音乐表现方面的处理。

13、结合歌词进行品德教育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我们来上音乐课》

2、活动《快乐的音乐课堂》 教学目标

1、能够以明快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来上音乐课》

2、了解常见的音乐课堂实践活动,并通过抢答、唱、跳、奏、模仿动作等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学过程

1、导入,参照教科书7页的节奏图谱念歌谣,创设愉悦的情境。

2、复习歌曲《要做好学生》。

3、学唱新歌《我们来上音乐课》

教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歌,歌名叫做《我们来上音乐课》。请大家先来听一遍。

播放《我们来上音乐课》的录音,学生初听歌曲。

4、教师弹唱歌曲,学生复听歌曲,并用击掌的方式打节拍为教师“伴奏”。

5、教师分句弹唱,学生分句跟唱,解决歌曲中不易唱准的难点。如:3 5 6 — 5 6 1—

6、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7、教师:在《我们来上音乐课》这首歌曲中,唱到了同学们可以一起唱歌、跳舞,那么,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上,同学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8页和9页上的图片或录象片段等,让学生说出其他音乐活动。

8、鼓励有歌唱、舞蹈和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表演,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表演或与学生一起合作表演。

9、进行“学一学,猜一猜”的模仿游戏。先请一些同学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或模仿其他音乐活动动作,然后请另外的同学说出这些动作的名称。

10、教师:今天的音乐课大家玩得非常开心,希望同学们都能喜欢我们的音乐课,热爱音乐活动。最后,让我们再来唱一遍《我们来上音乐课》。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示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和自然的声音来歌唱,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信地歌唱,学生都能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完整的演唱歌曲。欣赏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欢快活泼的基本情绪,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编简单的律动动作进行表演,课堂气氛活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课程说明:本单元管弦乐欣赏《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来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又名《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乐曲风格轻松、诙谐,生动刻画了少年和他心爱的小狗在街上散步、嬉戏的形象。歌曲《好朋友》是一首热情欢快、富有童趣的创作歌曲,体现了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情趣。乐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歌曲《同学的名字》是一首4/4拍、单乐段、自然大调式的儿童歌曲,歌曲音域只有七度,前三个乐句由模进的手法发展而成,末乐句旋律是一个下行的音阶式乐句。教学内容

1、唱歌《同学的名字》。

2、活动《新朋友见面会》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同学的名字》。

2、体验四四拍子的节拍特点。

3、学生以音乐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往,能与他人合作边唱边介绍自己。

4、初步认知木鱼、三角铁、双响筒、碰钟、铃鼓、响板、手铃和沙锤等课堂打击乐器,感受和听辩它们的音色。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引领学生口数1、2、3、4,同时做拍手拍肩律动,为学习4/4拍子的歌曲做准备。

2、做上述律动,并按歌曲旋律节奏朗读歌词,询问学生的名字。

3、播放歌曲《同学的名字》,学生初听,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4、复听,轻声跟唱。

5、教师伴奏,学生随琴齐唱,边唱边拍手拍肩,并在教师示意下随时回答自己的名字。

6、师生对唱,也可同桌或分组对唱。

7、过渡环节。以拟人化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几个“乐器朋友”。

8、教师逐个出示相关课堂打击乐器,说出它的名称和音色特点。语言要生动形象。

9、把乐器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敲敲打打,充分探究和体验乐器特点。

10、以“爱护乐器,珍惜友谊”为主题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口哨与小狗》,让学生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要保护动物,热爱生活。

2、能够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

3、能够通过扮演小主人公和小狗,用体态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同学的名字》。

2、播放录有口哨和小狗叫声的录音,并让学生模仿一下。

3、出示乐曲名称《口哨与小狗》,播放乐曲,学生初听,感受乐曲情绪。

4、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听音乐时,联想到了什么画面。如果学生提到了吹口哨的少年,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个小主人公的心情怎样的,是高兴的还是忧伤的?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5、复听。可出示与乐曲内容相关的幻灯片或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6、再听乐曲,要求学生在有口哨吹奏的地方随节拍摆动左手食指,没有口哨吹奏的地方随节拍摆动右手食指,听辩口哨音色,并初步感受音乐结构。

7、分小组讨论小主人公在路上是怎样行走的?小狗又是怎样蹦跳奔跑的?创编小狗奔跑、小主人公行走的各种动作。

8、听音乐,各小组派代表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9、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等内容为题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好朋友》。

2、为歌曲即兴创编歌词并表演。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好朋友》的学习,体验和培养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情感。

2、能够背唱歌曲《好朋友》,并能为歌曲创编歌词。

3、能够随歌曲做简单的表演动作。教学过程

1、以课本插图导入,设问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创设同学互相帮助的友爱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听歌曲,要求学生回答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歌曲旋律是否好听,初步感受歌曲情趣。

3、复听歌曲,师生边听边在小过门和衬词处拍手,节奏可以设计为“ X X”或“XX X”。

4、教师分句教唱,并指导难点。学生仍在小过门和衬词处做拍手动作。

5、完整唱,同时随歌曲两人一组进行表演:在两个小过门处做梳头和扣纽扣的动作;在“团结友爱手拉手”一句,两人拉手举过头顶随节拍摆动;在衬词“嘿”初,第一拍自己拍手,第二拍两人相互击掌。

6、设问:同学之间有没有互相帮助的事情?有没有为大家做好事的同学?试着把它编进歌里去好吗?

7、学生分组讨论,并创编歌词。

8、各组演唱并表演动作,师生共同评议。

9、教师伴奏,各组依次把自编的歌词连起来以接龙的形式唱,教师在曲末“56

5”处提示下一组唱。

10、小结。

教学反思:听赏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初听时,我让学生完整的聆听全曲,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且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小主人和小狗,随音乐自创情景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兴趣很高乐于表现自己。歌曲学唱时采用听唱发进行教学,为了避免单纯听唱的枯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最后让学生即兴创作自己喜欢的歌词进行演唱,还设计了律动进行表演。在活动课中给学生介绍打击乐器时,学生的兴趣很高,都有跃跃欲试的架势。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了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声音特点,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三单元 爱祖国

第一课时

课程说明: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歌曲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心声,而且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不断激励着全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不息。歌曲《亲亲太阳》旋律优美深情,歌词创意独辟蹊径,把五星红旗比作心中的太阳,表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在五星红旗下的幸福生活,由衷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五星红旗和祖国的崇敬之情。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一首2/4拍子五声宫调式的儿童歌曲。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单乐段,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旋律天真质朴、流畅自然,歌词充满童心和幻想,表达了儿童对国旗的热爱之情。歌曲《娃哈哈》是一首羽调式单乐段的儿童歌曲,曲调由每句四个小节的三个乐句构成,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原样重复。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唱歌《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乐情绪,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能够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产生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3、掌握碰铃的演奏方法,能够用碰铃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教学过程

1、初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设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教师简要介绍关于国歌的知识,如:国歌的原名称、词曲作者、何时定为国歌等。

3、复听。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在音乐情绪上的特点。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由学生选择教师给出的选项,如:

1、欢快活泼

2、优美抒情

3、雄壮有力。

4、设问:同学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听到过国歌?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联系实际发言。如:在电视上看到天安门升旗仪式时,在学校举行升旗仪

式时,在中国体育健儿获得世界冠军颁奖时„„当时的心情是庄严、自豪、激动的„„

5、设问:升国旗奏国歌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6、教师:让我们全体起立,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再听录音,可同时播放相关的VCD画面或电脑多媒体课件,也可展示升国旗的图片、幻灯片。

7、教师:升国旗奏国歌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因为国旗和国歌都是祖国的象征。下面,我们将学唱一首赞美国旗的歌:《国旗国旗真美丽》。

8、初听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9、设问:歌词中都唱到了什么?教师可通过对“金星”、“小红云”等词语的解释,向学生介绍国旗图案和相关知识,也可演示关于国旗的图片、幻灯和课件等。

10、师生共同按节奏朗读歌词。

11、复听。师生随音乐即兴做律动。

12、教师弹琴范唱,学生随琴跟教师默唱。

13、教师弹琴带领学生模唱唱名二至三遍。

14、完整演唱歌曲。

15、教师介绍碰铃演奏方法。

16、教师弹琴、学生演奏碰铃或做肢体律动,师生共同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7、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亲亲太阳》 2、活动《娃哈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歌曲《亲亲太阳》对国旗的赞美之情,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音乐特点。

2、能够边唱边表演《娃哈哈》,通过歌声和舞蹈动作表达生活在祖国怀抱里幸福愉快的心情。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听赏一首赞美五星红旗的歌曲,名字就叫《亲亲太阳》 3、初听。

设问:歌曲中的太阳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复听。播放与音乐形象、节奏相吻合的舞蹈画面,通过听觉、视觉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情绪。在这一环节中,如果由教师自编舞蹈并现场表演,效果会更好。

5、师生共同讨论歌曲的音乐情绪。

6、教师:《亲亲太阳》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今天我们还要听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名字叫《娃哈哈》。

7、播放音乐,也同时播放舞蹈画面。师生、边听音乐边击掌拍膝,感受歌曲节拍的特点和欢快的音乐情绪。

8、师生边击掌边按歌曲节奏以轻巧的声音念歌词。

9、教师范唱,学生小声跟唱,并击掌为教师伴奏。

10、分句处理难点。

11、学生演唱《娃哈哈》,教师伴奏。

12、教师:老师跳的好不好?请给我一点鼓励的掌声吧!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跳好吗?

13、教师进行舞蹈动作的分步教学。

14、师生一起随音乐完整表演。

15、学生自由结组进行歌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16、小结。

教学反思:在听赏《国歌》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活实际,能够谈出聆听时的心情和感受,并能够认识到国歌同国旗一样都是祖国的象征。也知道在升国旗奏国歌时自己应该怎样做。接着听到《亲亲太阳》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亲切、深情的音乐风格,并能引起共鸣。在为《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时,由于学生已经在上一节课中认识了打击乐器以及演奏方法,学生能够自己完成歌曲的伴奏,不足的是有些同学在伴奏中的动作有些过大和复杂,影响到歌唱的效果。

第四单元 蹦蹦跳跳

第一课时

课程说明: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是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创作的一首短小的管弦乐曲。这首乐曲是作曲家根据梦境里的故事写成的。乐曲分为三个部分。歌曲《快乐阳光》是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主题歌,是一首写给参赛小歌手的歌,也是献给广大少年儿童的歌。歌曲为自然大调式两段体。歌曲中休止符的使用很有特色,符合儿童演唱的语气和特点,也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跳跳跳》是一首2/4拍子、五声宫调式的儿童歌曲,歌曲共由三个乐句构成,每句四小节,第三乐句是对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和补充。歌曲写的是儿童游戏,充满生活情趣,使学生倍感亲切。旋律轻巧活泼,适合儿童演唱。《大家一起跳起来》是一首旋律极为简洁的歌曲,共由四个乐句构成,后三个乐句都是由第一乐句的旋律元素重复形成的。学生可以边唱边跳,开展音乐活动。

教学内容

1、唱歌《跳跳跳》。

2、听唱《大家一起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活泼的 情绪和轻巧的 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跳跳跳》。

2、能够用自然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跟唱歌曲《大家一起跳起来》。

3、体验24拍34拍的 节拍特点、强弱规律。

4、认识双响筒、三角铁两种常见打击乐器,能用它们为歌曲《跳跳跳》、《大家一起跳起来》伴奏。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跳跳跳》。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拍手、拍肩的律动。

2、复听。感受歌曲欢快的 情绪。听完后可设问:歌中唱的 是什么游戏?你跳过橡皮筋吗?歌曲是欢快的 还是沉重的?

3、教师引领学生随歌曲节奏朗读歌词,同时可继续做拍手、拍肩的律动。

4、跟录音轻声哼唱。

5、教师伴奏,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6、让学生说说橡皮筋的 动作,以游戏经验启发学生用轻巧、活泼的声音唱好歌曲。

7、把乐器双响筒发给学生,看谁能说出名字。

8、自然随意地跟着《跳跳跳》的录音敲打。

9、教师示范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学生在教师的 带领下边唱边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10、播放《大家一起跳起来》音响,教师随音乐做拍手、拍肩的律动,学生跟做。第一拍拍手,第二拍和第三拍拍肩。

11、再放录音,让学生说说这首歌曲和《跳跳跳》有什么不同。教师不必急于指出学生的正误,可对比做两种不同的打节拍方式,对学生加以指导。

12、跟录音轻声哼唱。

13、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14、每人发一个三角铁,让学生回忆乐器的 名称,并探究乐器音色及演奏方法。教师讲解正确的 使用方法。

15、放《大家一起跳起来》录音,学生跟随教师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

2、学习集体舞《大家一起跳起来》的步伐动作。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玩具兵进行曲》,能够配合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玩具兵。

2、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能够发挥想象力,编出符合音乐情绪的小故事。

3、学会《大家一起跳起来》的步伐动作。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跳跳跳》,学生听音乐,并自如地跟唱。

2、复习歌曲《跳跳跳》和《大家一起跳起来》,并边唱边拍手、拍肩。

3、初听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感受乐曲情绪。

4、听后,让学生展开联想,描述一下自己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画面,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5、复听。听完后要求每人根据音乐自编一个小故事。教师挑选几名表现踊跃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6、在学生讲完之后,教师讲述《玩具兵进行曲》所描绘的音乐故事。

7、再完整听一遍,学生分小组模仿玩具兵表演。

8、教授三拍子舞蹈《大家一起跳起来》的基本动作。动作虽然简单,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须反复练习。教师要耐心示范。

9、放《大家一起跳起来》的音乐录音,学生做动作。

10、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快乐阳光》。

2、学习集体舞《大家一起跳起来》。教学目标

1、听赏《快乐阳光》,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充满活力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和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

2、学习集体舞《大家一起跳起来》,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快乐阳光》,感受歌曲的 基本情绪。

2、在音乐伴奏下,教师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3、请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4、复听歌曲,听完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联想,或把想像的 内容画在纸上。

5、再听歌曲。教师提出:同学们要像歌中唱的那样,争做快乐天使、爱心天使、美丽天使,让爱河快乐永在我们身边。

6、复习《大家一起跳起来》的基本舞步。

7、学习队形。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多少以及音乐教室场地大小,决定一起练习还是分小组练习。如果有条件,可到体操房或大操场练习。在学习过程中,请学生注意同学间的配合。

8、教师和学生一起喊节拍做动作。

9、随音乐表演。

10、小结。

教学反思:在教学《玩具兵进行曲》时,我先让学生完整聆听乐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己是玩具兵,并随着音乐进行表演,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效果很好。在学习歌曲《跳跳跳》时通过多次的聆听分句教唱歌词,并结合着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但能够演唱歌曲,还能背唱歌曲。在活动中学生认识了三角铁和双响筒并用他们为歌曲进行伴奏,最后一部分同学伴奏一部分同学跳集体舞,课堂气氛活跃,达到教育目的。

第五单元 安全岛

第一课时

课程说明:歌曲《红绿灯》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采用2/4拍,五声徵调式,为四乐句单乐段曲式结构,歌词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红绿灯在道路交通中的重要作用,易唱易记,形象生动。《交通警察》是一首进行曲速度的儿童歌曲,2/4拍,自然大调式。曲式结构为方整性一段体。全曲共有四个乐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对第一、第二乐句的重复。《马路上的车》是一首选自第五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的新作。歌曲演唱形式为领唱、齐唱。采用2/4拍,五声宫调式,单乐段曲式结构。教学内容

1、唱歌《红绿灯》,念小歌谣。

2、活动《颜色汽车》。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松自然、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红绿灯》,感知四分休止符的作用。

2、认识并掌握打击乐器木鱼的演奏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用双响筒、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为歌曲《红绿灯》伴奏。

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颜色汽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综合性艺术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1、讲几个关于红绿灯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听歌曲《红绿灯》。

2、揭示谜底。设问:歌中唱到了红绿灯是怎样指挥交通的?复听歌曲。

3、教师按歌曲节奏念歌词,并在四分休止符处撞击碰铃。学生随教师做一遍。

4、教师向学生介绍木鱼,并示范演奏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边念歌词边用木鱼在四分休止符处敲击。

5、再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6、教师范唱,学生分别用双响筒、木鱼、碰铃自由为教师伴奏。

7、学生演唱,教师伴奏。教师要及时辅导学生用正确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8、边做律动边念唱教科书25页上的小歌谣,巩固对四分休止符的认识,同时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9、教师:路上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汽车更要遵守交通规则。下面我们就要玩一个叫做《颜色汽车》的游戏,看看哪位同学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司机。

10、随音乐有秩序地进行游戏。

11、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交通警察》

2、听赏《马路上的车》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平稳的行进速度和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交通警察》,能够边唱边做律动。

2、听赏《马路上的车》,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认识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能够边听赏边跟唱齐唱部分。教学过程

1、教师可用设问形式直切教学主题。如:同学们谁知道交通警察叔叔是怎样指挥交通的?谁能模仿指挥交通的动作?学生简单回答并模仿指挥交通的动作。

2、初听歌曲《交通警察》,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和节拍特点。

3、复听歌曲。让学生伴随音乐踏步、行进或指挥交通手势,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

4、教师范唱,学生可自选打击乐器或击掌为教师伴奏。

5、学生跟琴或伴奏带演唱,教师要从歌曲的节奏、音符的时值和演唱的声音等方面进行辅导。

6、导入第二部分听赏歌曲《马路上的车》

初听前,教师可提问学生都见过哪些类型的汽车。学生简单回答。

教师让学生带着“歌中都唱到了哪些汽车?”的设问进行听赏。

7、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赏边跟唱歌曲齐唱部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8、为巩固教学,可让学生分小组边听赏,边跟唱,边表演。

9、小结。

教学反思:在歌曲《红绿灯》的教学中我根据歌词特点创编谜语,用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歌曲中寻找答案,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听的也很认真。在教休止符的时候我带领着孩子通过拍手、拍肩的小游戏进行教学,受到好的效果,避免了直接理论上的说教。听赏乐曲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和认识的汽车,增强趣味性,感受歌曲鲜活生动的音乐形象。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领唱、齐唱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第六单元 动物音乐会

第一课时

课程说明:管弦乐曲《狮王》即《引子与狮王进行曲》,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部作品完成于1886年,用两架钢琴和管弦乐队演奏,乐曲的副标题叫做《大动物园幻想曲》。管弦乐曲《小象》是一首具有爵士风格的乐曲,由美国的亨利.曼仙尼乐队创作并演奏。乐曲的结构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大白象》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单乐段儿童歌曲,自然大调式,3/4拍子。歌曲音域不宽,旋律线呈波浪式起伏,具有较强的律动感和抒情性。《两只老虎》是一首流传广泛、老少皆知的儿童歌谣,自然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八个小节,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小节分别与

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小节原样重复,十分巧妙有趣。歌曲旋律流畅明快,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教学内容

听赏管弦乐曲《狮王》和《小象》。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感受音乐所刻画的动物形象。

2、聆听音乐时,能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情态或体态反应,能够用动作模仿动物,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狮王》。听赏前告诉学生音乐描写的是一种动物,要求学生听完后说一说音乐描写的是哪种动物。

2、讨论乐曲刻画的是什么动物形象,可出示动物图片供学生选择,用以提示。

3、复听乐曲。听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头怎样的狮子,进一步感受音乐形象和气氛。

4、学生讨论狮子形象(威严,脚步沉重、坚定,小动物都很害怕它„„)

5、再听乐曲。可设问:你听到狮子在干什么?是否听到狮子的吼叫声?如果需要,可提示学生音乐用什么方式、在何处表示狮子在吼叫。

6、随音乐表演狮王。

7、初听《小象》。设问: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8、复听乐曲。设问:你感受到的乐曲是欢快活泼的还是舒缓抒情的?是否听到小象的叫声?

9、师生讨论有关象的常识。如:象长得什么样子?吃什么?它的鼻子可以干什么?等等。

10、再听乐曲。学生随音乐表演。

11、比较《狮王》与《小象》在音乐表现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12、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大白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白象》。

2、能用碰铃、双响筒为歌曲《大白象》伴奏,体验3/4拍子的强弱规律。

3、通过歌曲《大白象》的图形谱,培养学生音的高低概念。教学过程

1、以讲歌词中故事的形式导入,或回顾上节课听赏的乐曲《小象》导入。

2、初听歌曲《大白象》,感受歌曲基本音乐情绪,并讨论歌曲的情绪。

3、复听歌曲,边听边体验歌曲节拍。教师可引领学生在第一拍击掌,第二和第三拍用右手食指点左手掌心,或在第一拍用手掌拍课桌,第二和第三拍用指尖

轻扣桌面。

4、教师弹琴范唱,学生用碰钟在每小节第一拍为教师伴奏,并可以小声跟唱。

5、要求学生用手指点着教科书上的图形谱和教师一起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伴奏演唱歌曲。

7、解决演唱音准、节奏、音色、表情等方面的难点。可结合图形谱提示学生音准。

8、完整演唱歌曲。

9、跟教师模唱乐谱。

10、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使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除了使用双响筒之外,还可以用什么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1、各小组分别展示表演,用碰铃、双响筒等打击乐器边奏边唱。师生共同评议。

12、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两只老虎》 教学目标

能够用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两只老虎》,并以音乐游戏的方式创编歌词和短小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两只老虎》,师生共同探讨歌曲的趣味性。

2、复听歌曲,学生即兴随音乐做律动。如:在第一和第二小节,伸出两根手指随节拍左、右摇动;在第三和第四小节,模仿跑的动作;在第五和第六小节,用手指指头部和身后等等。

3、再听歌曲,边做律动,边跟唱。

4、教师伴奏,师生完整演唱歌曲。

5、教师带领学生模唱乐谱。

6、为歌曲填上新的歌词。先请学生听老师为歌曲填的新词。

7、请学生自己为歌曲填词,并自信地唱给大家听。

8、以问答的方式演唱歌曲。

9、师生围坐一圈,以问答接龙的游戏方式演唱和创编歌曲。

10、唱答部分既可以是动物的叫声,也可以是对动物的动态描述。在演唱和创编过程中,如果有的学生唱答不出来,就要到圆圈中央为大家表演这种动物的神态和动作。

11、小结。

教学反思:本单元都是围绕着动物展开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动物。在听赏乐曲时我先出示了几种动物,让学生听音乐后进行选择,学生能够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正确的选择出来。在表演动物是我先让学生说说狮子和象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并模仿它们的叫声,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歌曲《大白象》

教唱时我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并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七单元 睡吧,小宝宝

课程说明:歌曲《美梦歌》是一首单乐段、速度稍慢、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3/4拍子,自然大调式。全曲由六个乐句组成,每句四个小节。词曲紧密结合,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甜蜜梦境,抒发了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摇篮曲》是一首根据童谣谱写的儿童歌曲,3/4拍子,自然大调式。歌曲为单乐段结构,由五个乐句组成,每四个小节为一乐句。歌曲形象地描绘了乌鸦、喜鹊、小猫、小狗、月亮、星星已经睡了,小宝宝也要睡觉了那种安静、恬美的意境。《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3/4拍子,五声宫调式的摇篮曲。全曲只有三个乐句。音乐简洁明快,曲调优美抒情,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温暖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进入梦乡的情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摇篮曲》

2、唱歌《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摇篮曲》,使学生感受歌曲甜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用轻松、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3、进一步体验3/4拍的节拍特点。教学过程

1、初听《摇篮曲》,回答歌曲中描写了哪些小动物,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或用电脑课件放出来。学生可以模仿小动物睡觉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听。教师启发学生跟着歌曲的节拍用手轻轻拍节奏,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感受歌曲的 意境。

3、再听。让学生说说歌曲速度和力度上的特点,并设问:这首歌曲为什么不可太快、太强呀?

4、再听时,请学生用心听辨一下,这句歌词的演唱和别的 地方有什么不一样。

5、最后,全体同学听着音乐,自由选择歌曲中的小动物头饰和教师一起进行表演。

6、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教师让学生听一遍歌曲录音,体会一下这首歌曲和刚才的《摇篮曲》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7、教师进行范唱,学生安静地听,进一步体会歌曲安静、甜美的意境。

8、朗读歌词。方式一:参照教科书38页节奏图示有节奏地朗读,边朗读边按节奏拍手、拍肩或拍腿。方式二: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采用上句接下句的方式朗读。

9、再听歌曲,随录音小声跟唱。熟悉之后,要求学生带着感情连贯、轻柔地歌唱。

10、模唱乐谱。

11、提供碰铃、三角铁等课堂打击乐器,让学生分组尝试为歌曲伴奏。

12、分组展示,边唱边奏。

13、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美梦歌》。

2、活动《宝宝要睡觉了》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美梦歌》,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安宁的意境。

2、能够自信地表演《宝宝要睡觉了》,培养学生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说说做梦时的感受,做过哪些梦,有哪些感想。

2、初听歌曲《美梦歌》。初听之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感想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3、复听。设问:歌曲是快还是慢?声音是大还是轻?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很优美,给人以安静的印象。

4、再听。引导学生边听边自由地做轻柔的律动。用碰铃为歌曲伴奏,体会歌曲舒适、安宁的情绪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5、开展活动《宝宝要睡觉了》。设问:在现实生活中,如有小宝宝要睡觉,你该怎样做?

6、请学生观察教科书39页上的两幅图,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7、听教科书配套音响《宝宝要睡觉了》,让学生说说联想到了什么情景。

8、分组讨论用什么形式表演《宝宝要睡觉了》,然后随音乐分组表演,看哪一组表演最好。

9、小结。

教学反思:听赏歌曲《美梦歌》、《摇篮曲》时,我重点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抒情、摇曳舒缓、轻柔安宁的音乐意境,初步认识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与摇篮曲风格的歌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及表现作用。在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由于歌曲是三拍子的音乐,学生初次接受,所以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节奏特点,也可结合碰铃、三角铁等器乐教学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本单元的歌曲大都具有如诗如画的音乐意境和童话色彩。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拓展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我让学生在听完乐曲以后用线条画出线条画,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八单元 童话小屋

课程说明:歌曲《小青蛙呱呱》是一首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具有民族调式风格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以拟人化的方法刻画了小青蛙的可爱形象,以激发学生

对小青蛙的喜爱之情,唤起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歌曲为2/4拍、商调式。管弦乐曲《啤酒桶与小老鼠》是由五首简短的音乐构成的一个小组曲,乐曲描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歌曲为自然大调式,2/4拍,四个乐句单乐段结构。旋律以级进为主,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歌曲活泼、诙谐、明快,音乐形象惟妙惟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小青蛙呱呱》。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碰铃为歌曲伴奏。

2、懂得爱护小青蛙,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

1、用有关青蛙的谜语或青蛙的图片、录像资料等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说一说小青蛙有什么本领,自然地引入歌词内容。

3、按照歌曲旋律节奏朗读歌词。为了增强趣味性,可以变换采用一领众和、男女分组等方式朗读。

4、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教师引导学生随音乐打节拍。

5、复听歌曲,跟唱每小节第三、第四拍。

6、再听歌曲,边跟唱歌曲,边根据歌词模仿青蛙的各种动作。

7、继续听歌曲,并请那些模仿动作有特色的同学随音乐为大家表演。

8、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9、引导学生用适中的力度演唱歌曲,避免喊唱。注意歌唱时的表情,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用轻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10、介绍响板,示范演奏方法。

11、敲一敲,打一打,为《小青蛙呱呱》伴奏。根据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把握能力和打击乐器不同的音色特点,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提倡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适时加以辅导。

12、以分组表演的形式,边唱歌边演奏,并模仿小青蛙做律动。

13、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啤酒桶与小老鼠》。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和可爱的童话音乐形象,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每段音乐快慢、强弱的变化。

2、能够与同学合作,配合乐曲用简单的动作表演啤酒桶、小老鼠、仙女等童话形象。

教学过程

1、导入。设问:今天我们要听一首乐曲,描写的是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听完后讲一讲啤酒桶和小老鼠在做什么?

2、完整听赏音乐。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联想。师生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合理想象,注意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分段听赏音乐。听每段乐曲前,教师用相关的故事情节加以引导,讲述时要绘声绘色。

4、结合教科书42页上的连环画或教师制作的课件,第二次完整听赏乐曲。

5、再分段听赏乐曲,并要求学生为每段乐曲取一个名字,这是建立再学生对每段音乐形象联想和想象基础上的活动。

6、随音乐表演童话形象。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分头设计表演动作,然后按顺序分别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7、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表演,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2、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教学过程

1、学生随《啤酒桶与小老鼠》中“曲三”音乐尽情跳舞,体会欢快活泼的情绪,激发学习热情。

2、听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学生说说它与《啤酒桶与小老鼠》有什么异同。

3、复听《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师引领学生做拍手、跺脚等形式的律动。

4、从洋娃娃、小熊的神态描述入手,启发学生模仿洋娃娃和小熊动作,创编律动。在这一环节,特别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5、推选学生代表随音乐表演。

6、把啤酒桶和小老鼠编进歌曲演唱。

7、出示动物玩具或玩具图片,启发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编进歌曲中演唱。

8、模仿动物形象,边唱自己创编的歌词边表演。

9、小结。

教学反思:在听赏《啤酒桶与小老鼠》时我先让学生完整的聆听全曲,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和表现的心理,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深入的感受音乐形象。并让学生随着音乐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的感受童话形象。在听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学生反复听赏和跟唱歌曲的基础上按节奏随着歌曲边唱边做体态律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九单元 娃娃乐

课程说明:歌曲《我是中国娃娃》是一首明快、热情、昂扬,充满自豪感的儿童歌曲。自然大调式,2/4拍,二段体。歌曲通过对中国娃娃体貌特征的描述和生活环境的概括,表现了中国娃娃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头娃娃》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自然大调,2/4拍子,为启、承、转、合的四乐句方整性单乐段结构。全曲音域在六度音程以内,第一、第三、和第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简单易学。《我们是祖国的好娃娃》是一首2/4拍、自然大调式、速度适中的一段体歌曲。此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是重复关系的平行乐句,第三个乐句节奏和音域均发生变化,把歌曲推向高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我是中国娃娃》

2、唱歌《大头娃娃》。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我是中国娃娃》自豪、明快、热情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够用自然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头娃娃》。

3、学习手铃的演奏方法,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与同学合作,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师生讨论歌曲音乐情绪的特点。

2、设问。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么,这首歌曲为什么是自豪的、热情的、有力量的呀?我们还是听听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吧!”复听歌曲。

3、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不同肤色的小朋友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说出中国娃娃的体貌特征和作为一名中国娃娃的自豪感。

4、再听歌曲一至二遍,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列队随音乐做律动,感受歌曲的速度和力度。

5、出示大头娃娃道具或播放人们戴大头娃娃道具进行表演的录像。

6、学生在描述大都娃娃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初听歌曲,感受大头娃娃憨态可掬的形象,理解歌词内容。

7、复听。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形象,随音乐轻轻做律动,模仿大头娃娃的动作,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理解音乐形象。

8、教师弹唱,学生跟唱。

9、通过对音乐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唱好特色乐句。

10、完整演唱歌曲。

11、认识打击乐器——手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掌握手铃的演奏方法。

12、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伴奏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13、分组进行表演。可头戴大头娃娃道具,边演、边唱、边奏。

14、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我们是祖国的好娃娃》 教学目标

1、通过歌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综合表演能力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够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是祖国的好娃娃》。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体会音乐情绪,理解歌曲内容。设问:歌里都唱到什么?

2、复听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教师可将星星、鲜花、鱼儿、娃娃的即时贴图片分乐句随音乐粘贴到黑板上。此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去做。

3、再听音乐,做拍手、拍肩体验节拍的律动。

4、学唱歌曲,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音准、节奏和表情方面的难点。

5、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授。

6、随音乐分组表演或集体表演。

7、小结。

教学反思:在听赏《我是中国娃娃》时通过让学生完整的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热情明快的情绪。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听赏,每次听赏设置不同的问题,安排了画画、舞蹈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体会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力。在学唱《大头娃娃》时采用了听唱法,学会以后我通过安排活动让学生用表情和体态语言表现歌曲。

第十单元 过大年

课程说明:歌曲《过新年》是一首具有东北秧歌曲调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情景。歌曲为2/4拍,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新年好》是一首世界各地广为传唱的英国儿童歌曲。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欣鼓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平安夜》是一首著名的圣诞歌曲,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歌曲为自然大调式、6/8拍子。《小拜年》是根据湖南花鼓调改编的少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表现了人们舞狮子、耍龙灯、敲锣打鼓过春节的热闹场面。歌词质朴自然,朗朗上口,特别是模拟锣鼓声的“咚咚呛”,更加增加了红红火火过春节的热烈气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过新年》。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感受过新年时喜庆热烈的情景。

2、探索锣、鼓、镲的音响特色,根据歌曲情绪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并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意识。教学过程

1、初听、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理解歌曲的内容。

2、结合听赏,引导学生回忆过年时的喜庆热闹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过新年的气氛。

3、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中锣、鼓、镲的节奏和声音,拍击时要注意强弱规律。

4、教师伴奏并范唱,学生跟唱。

5、根据歌曲情绪处理第九至第十六小节,从力度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和表现歌曲。

6、引导学生模拟锣、鼓、镲音响为歌曲伴奏。设问:这首歌曲唱的是过年的情境,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如何欢庆新年?哪些打击乐器最能表现热烈喜庆的气氛?

7、引导学生用人声模拟锣、鼓、镲音响,或拍手、拍腿、跺脚、敲桌子等方法模拟。

8、用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模仿锣鼓点为歌曲伴奏。

9、尝试边扭秧歌边表演。

10、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新年好》。

2、听赏《平安夜》。教学目标

1、能够以欢快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新年好》,感受并对比歌曲《新年好》和《平安夜》的情绪,了解外国小朋友过年时的情景。

2、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为《新年好》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师生互动,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各国小朋友过新年时的情景。可展示图片,讲述文字资料或播放相关录像。

2、引入并学习歌曲《新年好》,强调听觉体验,以听唱为主学习歌曲。反复听赏,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随歌曲默唱、哼唱,并学会歌曲。

3、在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

4、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用碰铃、三角铁等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创设音乐文化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对比听赏《新年好》和《平安夜》,感受不同的情绪。

(1)播放二至三遍歌曲《平安夜》的录音。初听:学生谈心中的初步感受。

复听: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歌曲安静祥和的情绪,可随歌声轻轻做动作。再听时,教师可随歌曲《平安夜》的理解。(2)试着用碰铃或三角铁为《平安夜》伴奏。

(3)对比《新年好》与《平安夜》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6、在学唱歌曲《新年好》、听赏《平安夜》的基础上,师生交流:新年是个快

乐的节日。想想看,新年应该怎么过?并对比中外小朋友不同的过年方式。

7、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小拜年》。教学目标

1、对比听赏《过新年》和《小拜年》,感受中国人过年时欢快热闹的场景。

2、探究锣、鼓、镲的音响特点和演奏方法,用锣、鼓、镲为歌曲《小拜年》伴奏。

3、自主创编表演动作,表演《小拜年》。教学过程

1、听赏歌曲《小拜年》,并出示过春节时人们包饺子、扭秧歌、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和耍龙灯等活动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过年是喜庆热闹的气氛。

2、演唱歌曲《过新年》,引导学生对比两首歌在内容、旋律或风格上的异同。《过新年》和《小拜年》分别具有浓郁的南北方地区特色,但表现的都是中国人过年是喜庆热闹的情景。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感受两首的情绪。

3、在对比中学生会发现《小拜年》同样也加入了模拟锣鼓声的“咚呛”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锣、鼓、镲的音响特点和演奏方法。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伴奏谱为歌曲《小拜年》伴奏。

5、师生合作边唱边演奏时,锣、鼓、镲等打击乐器的位置可安排在前奏和歌曲的第九至十二小节。学生可自主创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

6、综合表现。随歌曲《小拜年》录音,分组表演、演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过年啦》。教学目标

1、体验、模仿、创编过年时的各种声音,感受音的长短、强弱。

2、根据生活常识,运用表演、合奏等形式随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过年时热闹欢快的活动场景。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音响,设问: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联想到了什么情景?

2、用人声和各种材料制造声响,表现放鞭炮、敲钟、敲锣和打鼓等各项活动。

3、设问:过年时都看到过哪些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表演。

4、由学生模仿表演包饺子、扭秧歌、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和耍龙灯、贴春联和唱大戏等各种有关过年的活动。

5、综合性表现。在《过新年》、《小拜年》、《春节序曲》等歌曲、乐曲声中,分小组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看哪个小组表演的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1-4单元)教案 篇4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认识“+、-”,会读加减法算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加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提一提,算一算等形式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减法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发现减法表中的简单规律。让学生经理独立思考、比较、自主编题的过程,同学间相互评价,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总课时数:10课时。 课 题:5以内的加法(一)总第22课时 授课时间:11月12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 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 积极参加操作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教学难点: 了解加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1和( ) 2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1和3 2和( )合成4 3可以分成( )和1 4和1合成( ) 复习上一单元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本课所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新授 (一)出示课件,请小朋友观察情景图,并说说同学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 (二)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摆的方法,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三)在小朋友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左边3根小棒红色雪花片、右边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5根小棒。同时板书该加法算式:3+2=5。并教学生认识加号及读法,以及算式的读法。 用小棒来代替图中的内容,更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列加法算式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男女同学的人数提问,列加法算式。 三、算一算 看图列算式。 (一)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二)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1+3= 2+2=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三)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根据图来列加法算式,形象且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四、练一练 (一)先摆一摆,再算出得数。 1+1=□ 2+1=□ 2+3=□ 4+1=□ (二)先画●,再写算式。 5 ●●● 3+□=5 4 ●● 2+□=4 5 ●● 2+□=5 (三)先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填空。(参见教材后的练习题) 1+2=□ 2+3=□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练习,有利于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课题:5以内的加法(二)总第23课时 授课时间:月13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3.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二、知识新授 (一)根据图中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几棵大树、几只兔子、几个兔笼、几个萝卜等,这些物体的颜色、大小、形态等信息,进而提出问题。 (二)根据图中内容提问:有几只兔子?小朋友互相交流、讨论。老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例: 1. 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还可以是3只小兔和2只大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分别可以列式为: 2 + 3 = 5或3 + 2 = 5 2. 4只灰兔和1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可以列式为: 4 + 1 = 5或1 + 4 = 5 。 (三)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计算。老师给予指导。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 三、练一练 (一)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 1 + 3 = □ 3 + 2 = □ 3 + 1 = □ 2 + 3 = □ (二)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2 + 3 = □ 1 + 1 = □ 3 + 2 = □ 2 + 2 = □ (四)出示课件(参见教材),根据图中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练习题由易到难,可以充分看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让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消化。 课 题:5以内的减法 总第24课时 授课时间年11月14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2.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了解减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若干、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观察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可以请两位同学根据情景图上的内容进行表演,并提出问题:小明还有几张?学生可互相交流、讨论做题的方法。 (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用画图来表示,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根据情景图,引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导入本课所要学的新知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三)在小朋友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在5个里面减掉2个,还剩下3个。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列式: 5 C 2 = 3 ┆ 减号 读作: 5减2等于3. 二、算一算 (一)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请学生先仔细观察图并说明图意,再填空。 4 C 1 = □ 3 C 2 = □ (二)请学生先看课件演示或教师示范演示(图像参见教材)再填空。 5 C 3 = □ 5 C 1 = □ 根据图中内容来列式,能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练一练 先用花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4 C 2 = □ 5 C 4 = □ 4 C 3 = □ 用摆雪花片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易于理解和吸收。 四、数学游戏 学生自由组合,两个同学为一组,把数字卡片放到桌上,由一个同学翻卡片,互相说出与这个数字有关的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游戏前可先找一组小朋友进行示范。 活动充满趣味性,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字加减法的练习。 课 题:0的加减法 总第25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5日 教学目标: 1. 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2.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 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课件,看“小猫钓鱼”的动画故事或根据情景图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到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并展开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到? (二)请小朋友说说小猫钓了几条,猫妈妈钓了几条,并提出问题:小猫和猫妈妈一共钓了几条?应该怎样写这个算式? 0 + 3 = 3 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 (三)观察情景图或课件,继续讲故事:“小猫等猫妈妈吃鱼等得着急了,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提问:一共有几条鱼?小猫吃了几条?还剩几条?应该怎样列式? 3 D 3 = 0 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0的含义。 二、练一练 (一)观察情景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根据情景图讲故事,然后根据每幅图的内容列式,算完以后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讨论。 4 C 1 = 3 □ - □ = □ □ - □ = □ □ - □ = □ (二)对号入座。 出示挂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们用线把小动物们和它们应该坐的椅子连起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这样连。 用连线的方式来把算式和得数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三)口算。 2 + 3 = □ 5 C 3 = □ 2 + 2 = □ 4 C 1 =□ 5 C 2 = □ 4 C 3 = □ 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 三、数学游戏 以小组形式两人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在桌上放若干数字卡片,一个小朋友任意抽出两张数字卡片,对方说出算式和得数。 锻炼学生对数字的运用能力,以

上一篇:议论文:生活需要坚持_议论文下一篇:“地税廉洁”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