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作业-课堂笔记(共7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党的纪律的学习,它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之一,是共产党员前进性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要坚决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严格遵守纪律,首先就是必须遵守政治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最根本就是维护中央的权威,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像我们这样一个有7800万党员的大党,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在执变政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中央的统一领导,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就会成一盘散沙,就会一事无成。
遵守政治纪律,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和方针。这是党和人民最高利益所在。
1、切实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
切实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是使广大入党积极分子自觉做到遵纪守法的思想。因此,要在入党积极分子中深入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增强是一种循序渐进、由量到质的过程。学习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不代表有了法律意识,也不等于学会了依法办事。只有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不断吸收积累升华,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逐步上升为法律意识,形成比较牢固的法制观念。
2、勇敢地同各种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作斗争
在实践中,多数同志是能够自觉做到遵守党纪国法的。但也有个别人违法乱纪,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的还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和处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且主要是这些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不够高,遵纪守法的意识不够强,缺乏高度的组织积纪律性,但是与有些人对违法乱纪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不敢做坚决的斗争,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确立现代教学思想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教育技术的时代性,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党校,思想上应高度重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应用,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加大多媒体软硬件建设的投入。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并非运用了先进的教学媒体就是实现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现代化,党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必须确立现代教学思想,必须明确,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运用是为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创设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它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显示知识内容,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员带进虚拟的世界,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党校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必须按照现代教学思想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课件的运用有助于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确保学员的主体地位,实现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相结合,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
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走入课堂,似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重要了,其实不然,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的要求更高。
比如,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容量较传统教学方式大,这对教师备课有了新的要求,就是必须能够妥善处理和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进度,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既不松散,又不杂乱,既不平铺直叙,又不重点难点移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备课能力。
又如,多媒体教学讲究课件的艺术性,但课件艺术性的表现离不开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更为简洁精炼,倾向于点拨和启发,这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得到提炼和升华。否则,课件制作的艺术性再高也只是一个空壳子和花架子,所以,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只有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才能保证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较多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
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在艺术性上下功夫。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课件的背景颜色,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元素色彩和位置布局,图像、动画和视频的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文字是否与整个课件风格协调等方面。当然,对艺术性的追求绝不是绚丽色彩的变幻,唯美画面的堆砌,声音图像的罗列,更不是多媒体技术的简单炫耀。因为,花里胡哨的表面形式只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误导学员。成功的课件应当始终将学员的注意力牢固地控制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延展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炼掌握各种设计制作技术。
尽管我们可以请内行的同志帮助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如果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课件,或尽可能多地参与设计和编制课件的全过程,所制作出来的课件就会比较适合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使用时就能够做到教态自然,控制自如。
四、讲究使用的实际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能仅仅成为一种形式,而要通过这种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要抓准时机,合理使用。
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创设学习情境。一堂课如果能成功巧妙地开头,就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很快将学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进而激发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员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能够使学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技能。
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是班集体学员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的直接反映。要想最大限度地拓展学员课堂思维,教师就必须为学员创设一个和谐愉悦、新颖刺激的课堂心理环境。在干部培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疑问和悬念,创设出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激发学员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运用多媒体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让学员“跳一跳,够得着”,党员干部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强,但是理论基础参差不齐、认知结构各不相同,这给课堂集中教学带来了困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比较好地实现新知识和不同学习基础之间的过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和节奏。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且信息容量大,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解决教师不能一下子讲清、学员不能马上理解以及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要简洁实用,具可操作性。
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务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其使用主体是教师,因此,课件要便于讲授者操作。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格外注意人机交互性,党校课堂教学课件宜做成线性演播式,以便在教学应用中操作出现错误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按钮的设置既要醒目但又不能干扰整体界面,使用时可进可出、可进可退。
关键词:案例教学;党校;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71-02
案例教学是通过分析一个或几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以集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总结点评等方式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引发学员广泛思考,以增强应对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员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身份思考问题,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在党校主体班次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更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党校培训的目标。
一、案例教学应用于党校课堂的现实意义
党校的职责是宣传党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只有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交流互动,才能更好地影响和教育学员,实现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使命。
1.案例教学实现了教师和学员平等对话、思想碰撞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员为主体,但在目前的党校教学中,更多的还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很少涉及学员如何学,师生互动的机会很少。为了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各级党校都在思考转变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唱主角,师生双方地位平等,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课堂变成教学双方互相启发、共同讨论的互动场所,学员可以向教师提出质疑,教师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强迫学员接受自己的观点,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思想碰撞。
2.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不断充实自我,提高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倾听并回应学员的观点,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互动效果,教师必须对授课过程进行总体规划,对要呈现给学员的案例认真挑选、编写和设计。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引导学员讨论、分析问题,是将自己置身于复杂的、多变的思维活动中,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立场,并根据学员的年龄、职务、职业等特点来预测他们的观点,分析他们的选择可能造成的结果。即使准备的再充分,在课堂上也有可能遇到难以应对的问题和突发情境,需要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才能机智应对。可见,案例教学对师生双方均是有益的。
3.案例教学有助于学员提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校的教学对象是领导干部,他们参加培训是希望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许多还是难以解答的深层次问题,即使是理论水平很高的教师,也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令学员满意的回答,更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党校培训应该教给学员的是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员挖掘自身理论素养和实践体验,分析和解决案例中那些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员通过合作和教师引导,独立或共同做出判断和决策,有利于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他们在现实工作中应对各种新问题和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运用范围广泛,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党校课堂上,其步骤基本上是一致的:选择案例、提问设计、展示案例、课堂讨论、点评案例。
1.选择案例
选择案例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真实性,党校教学中运用的案例要来源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现实工作,不能主观捏造,这样才能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典型性,要紧贴教学目的选择案例,入选的案例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三是广泛性,案例的来源应当是广泛的,可以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收集;案例选择还应该有广泛的共鸣性,使不同经历、年龄、职务、文化水平的人都有话可说、普遍关注。四是时效性,案例要突出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在符合领导干部培训需求的同时保证趣味性和关注度,这样学员才会有讨论的热情。
2.提问设计
问题设计的几个原则:首先,编写问题前要熟悉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教师必须会换位思考,如果不考虑学员是否有兴趣回答、会怎么回答,答案是否有意义,课堂讨论就会不得要领。其次,问题设计应当以矛盾为导向,针对案例中的情节,体现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引发学员思考和争论。最后,难易适度,问题设计要符合党校学员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和思维习惯。问题太深奥或太尖锐,学员会因为没有把握或出于领导干部的谨慎考虑闭口不谈;太浅显学员则会丧失讨论的兴趣。提问设计应该紧扣教学主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最终达到完全分析案例的目的。
3.展示案例
根据案例内容和教学目标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示案例。可以用文字材料展示,即把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关于案例的文字材料发给学员,文字材料应当提前发放并告知预习重点,这种方式适合情节复杂、篇幅较长的案例,如政策讨论、制度执行方面的案例。也可以由教师口述案例,或通过音频、视频展示,这种方式形象生动、画面感强,学员感受更强烈,适合情节相对简单,情感丰富或矛盾冲突明显,能调动学员情绪的案例,如民生、环保、突发事件方面的案例。还可以通过学员表演的方式,即在课堂中组织学员模拟再现案例内容,直接让学员参与到案例的准备过程中,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参与热情,加深对案例的认识理解。
4.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教师应指导学员提前研究案例、查阅相关材料,为课堂讨论打好基础。课堂讨论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安排学员分组讨论并指定组长,每个小组7~10人为宜。为培养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小组讨论要求每位学员都要发言,由组长整合组员观点并达成统一意见后,由组长或者小组代表阐述观点,有不同意见的学员也可以发表见解,时间5~8分钟为宜。接着展开各小组间的多方辩论,通过辩论学员的思路会更开阔,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更多元化,处理问题的信心会更强。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既要注意收集学员的主要观点,尤其是分析问题时的“闪光点”,为点评做准备;还要组织课堂,创设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对发言不积极的学员加以引导,当讨论冷场时打破僵局,脱离主题时及时调整,才能获得最佳讨论效果。
5.点评案例
点评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又分为内容点评和表现点评:内容点评是归纳学员的观点,阐述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分析案例中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表现点评是对学员在讨论中分析是否恰当、观点是否正确、决策依据是否充分、推理逻辑是否严谨、是否有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定。表现点评应当以正面鼓励为主,对积极发言的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予以表扬,对发言不够积极地进行鼓励,以激发学员的参与积极性,达成案例教学的目的。
三、在党校课堂普及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改变了教师独自主导课堂的授课方式,以学员为主体,形式灵活的同时也增加了不确定性,教学难度提高。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增强课堂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主导案例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较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选择、编写案例,充当“编剧”的角色,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捕捉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和选择适合切入点的敏锐性;其次要组织教学,充当“导演”和“主持人”的角色,当课堂讨论出现无人发言、争论过度、偏离主题或学员提出无法回答的尖锐问题等现象时,最考验教师驾驭课堂、临危应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充当“评论员”的角色,如何表达才能在整合学员观点的同时,提出让人回味无穷的独到见解?可见,主导案例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很多党校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进行案例教学的经验不足,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够,被学员牵着鼻子走或让学员问倒的情况时有发生。有能力主导课堂的教师稀缺是制约党校案例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主导案例教学的能力,尽可能多的掌握前沿理论知识,多积累、多思考、多练习,用训练主持人的方法来训练应变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调研、挂职等方式熟悉领导工作,了解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套路;才能在课堂点评时深入浅出、见解独到,真正地驾驭课堂。
2.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提倡案例教学并不等于否定传统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大胆革新和有力补充。党校干部培训是一种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形式,重视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是提高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尽量推广。但案例教学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案例源于现实,往往涉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级别的事例,学员要超越自身生活经验和工作实践分析案例,更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分析能力。案例教学需要基础知识的铺垫,在开设案例式课程之前,先要进行系统的知识讲授。其次,案例教学最大的不足就是非系统性,学员不可能只通过分析案例就得到全面的教育,案例教学还要求有充分的讨论时间,但党校培训内容繁多、课时不足,现阶段用案例教学取代传统教学是不现实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才是提高教学效果之法。
3.关注不活跃的学员,确保每个学员都能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员都得到提升,但教学中往往是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员踊跃发言、收获颇丰;内向保守、能力欠缺的学员很少发言甚至一言不发,整堂课游离于外。真正需要锻炼的人反而得不到锻炼,教学效果甚至比不上传统的满堂灌。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针对这个问题制定应对的方案,注意调动所有学员特别是不活跃学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时进行角色定位,使每位学员都有明确的任务,这样学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还可以检查每个学员的讨论记录及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等并进行成绩评定。尽量确保每个学员都能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案例教学是党校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相切合,有助于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因此,积极推进案例教学在党校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贯彻党校的教育方针。
参考文献:
[1]刘炳香.领导干部案例教学与执政案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2]张志明,刘炳香.中央党校案例教学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3]于莉.案例教学在党校干部培训中的价值与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党的领导主要什么的领导
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3.党是按照什么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4.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5.什么是党的生死存亡问题
党风和联系群众问题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又决定党的命运。
6.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四项基本原则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8.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9.党的处分有
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流党查看开除党籍五种。
10.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几年一次,它的职权是
五年一次一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的报告
二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
三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四修改党的章程
五选举中央委员会
六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1.什么是“三会一课”
所谓“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
1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13.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14.入党誓词的内容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
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5.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6.党员的入党时间和党龄分别从什么时候算起
入党时间通过为预备党员之日预备期一年。党员党龄从预备转正之日算起。
17.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哪几个主要阶段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1、团组织推优
2、通过考察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3、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1-2名培养联系人并指导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
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
1、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思想并参加党校学习
2、联系人与积极分子谈话
3、党支部与联系人对年满一年的积极分子做一次综合考察鉴定
确定发展对象
1、以党小组的形式进行内部考察和交叉考察
2、党支部讨论确定发展对象
3、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预审包括对父母的政审
预审
1、相关材料报送院党总支预审
2、公示发展对象名单
3、预审通过后发给入党志愿书
预备党员接收、审批
1、党支部召开接收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
2、相关材料报送院党总支审查
3、院党总支指派专人与发展对象谈话
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
1、参与党内组织、民主生活会
2、预备党员定期汇报思想
3、考察人与预备党员定期谈话并做好纪录
4、党支部定期分析考察情况
预备党员转正
1、预备期满后一年预备党员提出转正申请书
2、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3、党小组提出意见供支部大会讨论
4、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并作出决议
5、相关材料报送院党总支审批
入党材料归档
18.什么样的党员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
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0.党的十八大召开时间胡锦涛向大会做报告题目大会主题
2012年11月1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论述题
1.什么是正确入党动机你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正确的入党动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第二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三要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觉悟。
第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切实端正入党动机努力做到在思想上首先入党。第二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明确努力方向二是自觉接 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三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第三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争取早日在组织上入党。
安徽省委党校2013届经济管理研究生班
1、邓小平最初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是何时?正式提出在何时?
答:最初提出是在1981年会见查良镛(金庸),正式提出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答:一是关于“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时限划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概念,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找到这条道路的。报告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成就时,也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讲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说明十七大对“当代中国”的时限已有认定。既然有这样的明确区分,讲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就只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是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个宏大的理论体系。就理论而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包括其中,并且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可按照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而区分为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作为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作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自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来,尽管没有对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作明文区分,但这个区分事实上是存在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报告还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十七大报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说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些都是以区分了基础理论和创新理论为前提,存在一个说明两者的关系而讲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界定,正是这个逻辑使然。
三是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这是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理论,而不是本源理论。从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到对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方法论“始于毛”,但实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而制定的一整套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则“成于邓”。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有哪些创新点?
答:创新点表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一国两制;发展非公经济;实行股份制;践行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
5、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第一,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邓小平理论的性质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2)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之主义的新境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形成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固有的国域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理论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二,在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地位
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6、解放思想的定义是什么?有何重要现实意义?
答:定义: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事实就是。
现实意义: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政治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的改革同生产力继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7、如何认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到首要地位,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实现共同富裕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共同富裕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合理差距的存在对于激励劳动者、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社会积极意义,与此同时,应当重视现在由于行业职业、地区发展和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出现越来越异常扩大的问题。
8、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理论有社么突破?
答:这一思想突破了长期以来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论禁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我们党抛弃了“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错误认识,最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我国找到了一条通往繁荣富强的道路。
9、邓小平的法治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在深刻总结“十年**”教育的基础上,提出要以“法制”代替“人治”
初步提出民主与法制的思想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制的范围内活动 权利要受到制约和监督 必须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法制建设
建立一个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的完备的法律体系。这种法律应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司法体制和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司法机关独立独立行使职权,确实保障案件审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0、“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内容是什么?其创新之处有哪些方面? 答: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创新之一:社会主义不仅能够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特殊环境下,特别是在不发达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还可以在一个国家的主要地区作为主题制度首先获得发展、取得胜利;在特别行政区则可以保留原有的资本制度长期不变。
创新之二:在民族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为求国家统一之大同而可存社会制度之不同而小异,国家和平统一可以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的基础上,实行特区高度自治,而未必非要你吃掉我,或者我吃掉你才行。
创新之三: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社会主义作为主体与资本主义特区也同样可以长期并存,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资本主义特区可以以此继续保持繁荣发展,而社会主义主题地区则可以借此利用资本主义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发展生产力。
创新之四:“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法宝,祖国强盛是实现“一国两制”的基础。我们首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前提,但对“台独”势力一意孤行造成严重后果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华民族一定要在新世纪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历史任务。
11、邓小平强调制度问题的重要性是什么?对指导深入开展防腐败斗争有何重要意义?
答:重要性:(1)法制建设同发展民主一样必不可少、同等重要,摆到重要战略位置上
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制保障(3)社会主义法治本质内涵是社会主义民主,根本立足点是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
我国发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权力监督和制约制度缺失,比如领导制度设计、权力分配、权利约束、领导合法性和监督体制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和缺陷。另一方面,腐败成为社会动荡“导火索”的根源可能性很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1、如何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首先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分配制度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等重要问题的认识
其次是创造性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地判断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确定了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方向和目标,探索和思考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的理论概括,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动力的观点。是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要求,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的理论视野。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在理论自觉性和实践主动性上的新高度,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思想品格和价值准则,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怎样理解和把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
答: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含义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中培养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具体包括以下基本内涵: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③严格依法办事。
5、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答:(1)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与任务要求
①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②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①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②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二是要完善民主执政方式。
③关键是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
6、党面临的四大风险、四大考验是什么?
答:(1)“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2)“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些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7、二战以来国际上演进的发展观有哪些?
答:(1)经济增长论。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快工业化的步伐,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2)强调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之上的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3)增长极限论。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其共同特征是呈指数增长,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将达到极限。(4)综合发展观。发展呈“整体的”、“综合的”、“内在的”和“以人为的发展为中心的”。(5)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核心思想为追求增长和自然的和谐,当代人与后代人在环境、消费方面的平等。
8、科学发展观的定位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9、科学发展观的定义,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1)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10、十八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哪些?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进一步作出精辟概括。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达到党的十八大所要求的新高度。
一、要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要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
三、要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要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
11、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是什么?
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2、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哪六个原则?
答:(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制;(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3、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任务要求有那些
答: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②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③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④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⑤提高人民健康水平;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4、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什么? 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5、党的十八大主题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17、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与共同信念有那些? 答:(1)必须坚持人民民主地位——依靠力量;
(2)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任务;(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由之路;(4)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内在要求;(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根本原则;(6)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本质属性;(7)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然选择;(8)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领导核心。
18、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入改革的总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任务: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5)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6)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8)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9)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10)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11)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1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3)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4)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15)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19、习近平是如何概括中国梦的?
答: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得更好。
第一步:学法引路
首先教给学生做作业的方法——做哪些题?语文训练包括字、词、句、篇四个方面的训练。做作业就应围绕字、词、句、篇四个方面进行。
⒈字。字的训练包括字音、字形、字义。
⑴字音。我会注音 (本课生字) ;我会选择正确的字音 (针对本课易读错的字或多音字进行) 。⑵字形。我会写 (看拼音写本课所学的字词) ;我会组词 (形近字或同音字) 。⑶字义。我会选 (根据词语选合适的字义,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适合中高年级做, 低年级不做) 。
2.词。词的训练包括词的书写、理解和运用。
⑴词的书写。我会写 (本课的重点词语) ;我会补充词语 (四字词语、数量词、形容词)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三亚落日》:
A.我能补充四字词语: (美) 妙 (绝) 伦; (赤) 朱 (丹) 彤;毫无 (倦态)
B.我能填上数量词:一 (只) 灯笼;一 (个) 孩童;一 (个) 姿态
C.我能把词语补充得更形象: (红扑扑) 的脸蛋; (敏捷) 的弹跳; (水波不惊) 的优美姿势
⑵词的理解。我会选 (近义词的比较或关联词的运用) 。例如, 野兔听觉 ( ) , 一有风吹草动, 它就 ( ) 地逃走了[敏锐 敏捷]。
⑶词的运用。我会写 (用重点词或关联词写句子) 。
3.句。句的训练包括句式、句型的变换和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我会改 (反问句、陈述句互改, 复句变单句, 改转述句等) 。
4.篇。篇的训练包括课文的掌握和课文的扩写、续写、补写等。
⑴课文的掌握;⑵课文的扩写、续写等 (我能扩写或续写)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展开想象, 写一写40年后, 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
第二步:实践练习
每做一课, 都按以上几步进行练习。在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写作业的能力。训练时要循序渐进, 刚开始不要心急, 教师先领着做, 再扶着做, 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不同的学生可做不同的题,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 不做具体要求。
第三步:评价为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写作业的兴趣, 才能写出优质高效的作业。要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教师评价是最关键的, 成败在此一举。教师要用好评价这只鞭子, 鞭策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业中去。具体做到一课一评价, 每个学生每次作业都要有一个简单的激励性评语。比如, “看到你的进步, 老师真为你高兴”“真不愧是书法家!你写得作业这么棒!”……让所有学生都对写作业有一种成就感, 乐于写作业, 把写作看成是一种展示, 一种享受, 而不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写作业上瘾, 盼望着写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所有学生都能拥有写好作业的金钥匙, 养成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 基础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 自主学习的能力迅速提高, 使学生学习如虎添翼。因而实现了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飞跃,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作业;趣味性;典型性;层次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86-01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继续,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必要途径。同时,《浙江省小学数学修改建议》中也指出: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练习的要求更加严格,课堂作业的设计必须同教学知识相对应,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从课堂作业的反馈中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平时的教学以及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同时研读新课标,我认为课堂作业的编制要做好以下五点:
一、课堂作业编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趣味性
作业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很枯燥、乏味的,很多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开心”作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到底什么样的作业才是所谓的“开心”作业?教师们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这样不仅能提高作业质量,而且还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学完有关对称平移的内容之后,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所学的知识,在作业本中绘制出了各种各样的花边、鱼、动物等美丽的图案。又比如在作业本中出现的一些数学小故事也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带着好奇心,探索在数学王国里,不仅能丰富阅历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增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乐于做数学作业,并把做数学作业成为一种享受。
二、课堂作业编制要抓住课时重难点——典型性
课堂作业的功能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一节课所设计的每个课堂作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圆的周长》第一课时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从中推导出圆的计算公式。但是本节课的操作性要求较高,让学生去理解圆周率这一定义确实难以一时接受,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作业的编制中针对这一难点进行突破,让课堂作业来弥补理解中的缺陷。于是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
1、圆的周长是圆直径的( )倍多一点。
2、圆的周长是圆直径的( )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 )
A、大 B、相等 C、小
通过以上三道练习题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好圆周率的意义,更要明白圆周率是一个定值(它是圆周长除以圆直径的商),在我们小学阶段我们∏取3.14这一近似值方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几道圆周长的计算题,巩固学生对计算公式的掌握。如:
如图所示:圆的半径是6cm,圆的周长是多少?
三、课堂作业编制要顾及学生差异——层次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的思维存在着差异,有些人数量关系处理方面很在行,而有些人在空间与几何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情况,又要补给优生的知识提升,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顾及学生的差异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作业。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教学活动中也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置不一样的问题,而“一刀切”的作业却忽视了这一点。
例如:在上完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题目供学生选择:
1、基础题:(25+125)×4;35×26+65×26;75×39+75
2、提高题:43×99;34×73 +34×46-34×19;102×101
让学生自主选择三题进行解答。大部分的同学都做对了,收获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肯定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地学习数学,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了“加量”,让他们能更好的更加一步的去理解分配率。
以前,教师指定习题,学生统一进行指令性书面练习,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绪“淡化”。现在,在作业设计上,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作业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要设计出难易不同、能滿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的作业,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四、把作业交给学生——学以致用,发散思维、创新的数学作业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诫告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在六年级下总复习阶段对于分数的应用,我是这样设计的:
请用25℅这个百分数,编制一道课堂作业,你会怎么编制?
学生会很乐意去实践,因为教师把课堂作业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将学习到的知识去加以修饰,加以发散,于是会出现教师意料之中的有关分数的6种分数应用类型的出现。如“5的25℅是多少?( )的25℅是4”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教师们不仅改变了“题海战术”、“齐头并进”等传统的作业布置观念,更优化设计一些实而活、精而新,从学生角度出发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同时,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知识在课堂中掌握,技能在作业中体现,激发新的学习动力,发散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扬帆起航。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调优作业质量是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数学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但是有时由于时间不多,教师要学会变通,突出作业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 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江西教育》.2012年30期
[2] 高丽惠.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作业设计[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年
【党校作业-课堂笔记】推荐阅读:
省委党校英语作业09-26
党校研究生作业《现代企业管理专题研究》06-03
用好课堂作业 提高课堂效率10-26
环境设计课堂作业06-29
三上数学课堂作业答案09-13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10-25
大学生党校学习心得,党校小结09-18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创意设计09-28
党校党课总结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