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共11篇)

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1

东沈小学

林喜山

一、说教材: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爱相关,学习《给予是快乐的》,旨在让孩子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情感目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三、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由浅入深地引

领学生走进情感世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呢?

2、揭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ǐyǔ 理解词义)。

3、解释题意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二)、初读课文

提初读要求,抓人物,说主要内容。

出示句子: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提出疑问:保罗和这个男孩及他的弟弟只认识了短短的一天,三人却在一起过了难忘的圣诞夜。男孩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保罗又是怎样一步步懂得“给予是快乐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经历“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突现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导行作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1、以保罗看到的、听到的为线索,引出描写男孩的几句句子。看到的:圣诞节前一夜,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听到的:可是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从保罗看到的、听到的这个侧面,从而去揣摩男孩的心里活动,这中间设计了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读好男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并且以两个“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保罗以为——”进一步猜测男孩的想法,引入到事件的第二部分。

2、第十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弟弟的出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男孩带来的意外。学生也像保罗一样,经历了一个从误解到理解的过程。同样,以听,以看为契机,去体会男孩的这份给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去感悟和体会,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3、句子: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设计意图】将难忘与快乐联系起来,他们三个人中,你觉得谁最快乐?学生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保罗、男孩、男孩的弟弟三人的难忘,体会他们因给予而得到的快乐,学生的情感同时升温。

(四)、拓展升华,深化主题

1.那么你曾有过给予是快乐的经历吗?

说一说。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写一写:曾经,因为_________我快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说、写这两方面进行训练,从生活中进一步深刻地体悟“给予是快乐的”。最后浓缩成一首小诗,让感悟升华,让情感积淀。

(五)总结全文

是啊,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时能体会到给予的快乐,也许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颗慷慨的爱心。只要能做到奉献与付出,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别人一份关爱,一份帮助,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份真正的快乐。付出往往比获得更愉快。我们课后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给,永远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整堂课基本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能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思路也很清晰。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

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并进行了引读,以保罗看到的、听到的为线索,引出描写男孩的几句句子,让学生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阅读后,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

其次,课堂上的交流很多,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现其情感的变化,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没有体现到位。

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2

“爱”的真谛是“奉献”,但就个人内心而言,爱其实是一种心理需要,是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境界。在“爱”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常常被困于固有的“道德标杆”的层面,而很少涉及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层面,因而往往陷于空洞说教,教育效果不理想。陈晓秋老师在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体悟“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的内心需要,其教学目标的定位恰如其分,教学效果也将印刻在学生内心深处,这样的教育是文本与人本有机结合的教育。

我个人一直信奉:内容决定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与文本的解读总是第一位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永远是第二位的。本次研讨会正值暑假,拉萨的三年级学生尚未接触四(上)册课本,对实验教材的本课内容不曾了解。陈晓秋老师巧妙地顺应课文内容的一波三折、出人意料之处,采用补白激趣、填空促思的教学方法,注重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甚至让学生确定课文题目,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书、思考,营造了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互对话的生动课堂氛围。可谓适时利用教育时机,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作为略读课文的教学,该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读文质量“精”。在课堂时间配比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克服“生怕学生学不懂”的“为人师”心态,减少教师可有可无的讲解,主要作学习方法的指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读更贵在“精”,读悟结合,读有所获。

第二,课堂结构“简”。围绕主题,除却细枝末节的琐碎问题,找寻人文教育与语文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展开语文学习与训练。课堂结构主线明确,板块清晰。

第三,拓展阅读“宽”。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囿于课文的学习,而应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生发拓展新的学习内容。拓展的内容和形式很多:可以是人文主题的延伸,可以是情节内容的补充,可以是作家作品的赏读,也可以是语言训练的强化……以求拓宽视野和思维,把握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作文:给予是快乐的 篇3

这一天,我跟爸爸妈妈提议,去外婆家过周末。爸妈欣然同意。外婆家的四周都是农田,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但唯一缺少的就是人气。那里居住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外婆家旁边,还有一座低矮的房子是新造的。里面住着一位与外婆年纪相当的老太太。我想她肯定倍感孤单吧。于是,我就迈开步到她家看望她。在我和她的多次沟通后,我知道了老太太是个哑巴。她的家人白天都出去上班,到晚上才会回来。于是,她常常一个人在家。老太太没事时,为了贴补家用,会拿些手工产品来做,我有时就帮她做一点。她烧水进屋拿柴时,我帮她看火。甚至吃饭时也要搬着椅子到外面陪着她吃。不知不觉中,我似乎像老太太的亲孙女一样陪她吃饭,跟她聊天。她虽然说不出话来,只能发出一点声音,但我还是费力而有耐心地理解她的意思。

和老奶奶在一起,我感到非常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因为从老奶奶身上得到了什么,而是一种有点莫名其妙但又幸福的快乐。

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4

进了游乐园后,弟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从来也没见过这么美的地方。五彩的霓虹灯掩映着普蓝色的天空,草丛中的照明灯把游乐场照得如白昼一般。游乐场里的游乐设备也十分齐全,有过山车、有秋千、还有旋转木马……

弟弟一瘸一拐地走到了旋转木马旁,保罗见了,把他抱上其中一匹小马,把小男孩抱上了旁边的一匹红色的小马。旋转木马启动了,弟弟欢快地叫着:“好哎!好哎!”随着旋转木马欢快的音乐,兄弟两人的脸上露出幸福的表情。

渐渐的,旋转木马停止了,可是他们还沉醉在刚才的快乐时光中。保罗轻轻地叫醒了他们:“该玩下一个项目了,咱们走吧!”兄弟两人下了旋转木马,来到了刺激的过山车。

他们坐上了一个座位。“嘟——”列车开动了,它沿着铁轨飞快地跑着。“啊!前面有一个大圆圈。”弟弟有些怕了,小男孩也有些惊恐,可列车却沿着铁轨继续开着。他们紧紧地捂住了双眼,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睁开,可是大圆圈却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小男孩和弟弟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着了地,他们欢呼道:“万岁!万岁!”

出了游乐场,保罗便带着小男孩和弟弟来到了一座山上,小男孩疑惑地问:“我们要去哪儿?”保罗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不久,他们便来到了一座小屋,而保罗摇身一变,变成了圣诞老人,他对小男孩说:“孩子,你的爱心感染了我,我送给你一个礼物。”说罢,圣诞老人拿起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递给他,并说:“一定要回到家里才能打开哦!”说完,圣诞老人嘴里念着咒语,一眨眼的功夫,他们就回到了家里。小男孩连忙拆开礼物,一辆崭新的红色小汽车模型展现在他的眼前,他嘴里呵呵地笑,心里像灌了一瓶蜂蜜一样甜。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篇5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其次,没有太多注重朗读的地方而是,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朗读训练重点没有体现到位。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 篇6

1、通过学习课文,能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读课题)

2、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理解,甚至于别人的一个温暖的鼓励,心情就会很快乐,而“给予”就意味着付出、失去,那课题为什么还说给予是快乐的呢?给予是不是真的让人快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初探

老师提出自读要求:这篇课文中谁给予了谁?他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写一写划一划。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精读探究

1、指名说说课文中谁给予谁?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对保罗的给予(板书:哥哥——保罗)

相机出示:“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学生自读,体会保罗的心情

(2)保罗哥哥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哥哥给保罗快乐,所以他也快乐)

(3)朗读体会体会保罗的快乐的心情。

▲小男孩对弟弟的给予(板书: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说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1)先抓住“为什么保罗会惊讶”?带出第3节(出示),理解吃惊,为什么会吃惊(是吃惊保罗有这样一个好哥哥)读出吃惊的样子。体会保罗认为他希望什么?(相机出示第4节前半段话)

(2)然后再来读第5节,现在保罗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3)在读中想象出他说这句话时的美好心愿。小男孩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4)进一步体会保罗吃惊的原因:为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5)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罗哥哥送了保罗一辆汽车以后所产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说“我希望……”时的快乐的感觉)

(过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将来给予弟弟新轿车的希望,而且还要把这种希望亲自带给了他的弟弟,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他的这种给予。)

相机出示:

不一会儿,他背着……返回来了。他……那些好东西了!”

(1)学生读 ,从他的话语中,你感觉到什么?(希望送给弟弟汽车,让他 快乐,美好的愿望)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从他的举动中你感觉到什么?(对弟弟的的关心和爱)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乐吗?现在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快乐?(板书:给别人关爱)

(不仅是许下一个愿望,送轿车,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给他残疾的弟弟送去关爱,送去温暖,是最快乐的)

(4)读好这一段话。读出小男孩对弟弟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保罗对小男孩与弟弟的给予(板书: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过渡 :课文中还有谁给予谁?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保罗有没有给予谁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保罗下了车,……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你认为保罗这时快乐吗?为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体会各人心中的快乐)

四、总结深化

1、齐读最后一节

2、联系板书说说课文中的给予及快乐。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你就会感到快乐)

4、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再送给大家巴金爷爷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出示,读一读)

5、这些话说得多好啊,与给予是快乐的是同一个意思,你能根据你对“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也写写你们的格言吗,要注意从你们的语言中体现出给予是快乐的。(配乐,学生在情境中写,交流,实物投影出示,朗读)

6、教师总结,深情地读“给予是快乐的”

五、课外延伸

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不需要用笔,但需要用心灵去完成的作业,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给别人关爱

保罗哥哥——保罗——小男孩——弟弟

楼上的备课不错,以情感体验为主线,情感熏陶味特浓。

我们的思路是:以“给予、快乐”为主线,想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人物之间的给予,明白他们为什么感到给予是快乐的,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大家看看是否可行。

自主探究,体现个性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现学生阅读的自主化与个性化。

一、抓住关键,引发探究欲望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关键是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在课堂开始阶段,我让学生针对文末的一句对课文起到总结作用的关键句:“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指导学生好好读读,引导学生对这句话提最想知道的问题:一是保罗是怎样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二是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或给予是快乐的应该怎么理解?然后以这两个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弄清整个经过,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

二、联系语境,探究词句意蕴由于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到具体的语言,在对语言的品读中注意里面的一些关键词句,在与具体语言的对话中,探究这些词句的意蕴。如在课文第三到第五小节中,有两个近义词:“吃惊”和“惊讶”,我在课堂中就让学生反复地品读,想想这里的两个词语分别指的是什么,意在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探究意思相同的词的不同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个部分的内容。

三、设身处地,探究人物内心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篇7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教材。主要讲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夕与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从一开始的误解至最后的理解的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表达,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片断】

师:那确实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在那里保罗、小男孩及弟弟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让我们再来找一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投影:

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的哥哥因为送给弟弟一辆汽车作为圣诞礼物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和兄弟两个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感到快乐。

生:小男孩因为帮助弟弟实现了美好的心愿而感到快乐。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非常精彩。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投影: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雨天里帮助一个没有带雨具的同学回家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汽车上为带小孩的阿姨让座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放学路上帮一位老爷爷推车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帮妈妈干家务活而感到快乐!

师: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案例反思】

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在学生的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使之慢慢滋生起来,强壮起来。在语文教材中有多少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文章,如《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等等。它们不仅陶冶着孩子,也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用教师自身的美好人性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唯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我很欣赏一位老师教学《说一说〈西游记〉》中的课堂评价:

生: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专门打妖怪。

师:真好,有了本领应该为民除害,做有意义的事情。

生:老师,我喜欢沙和尚,因为他很老实,不像孙悟空和猪八戒那样调皮。

师:看来人忠厚老实也是一种品质,我们这个社会就需要一批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白龙马原来是条小龙,他把唐僧的马给吃了,后来知道错了,就变成了马给唐僧骑。

师:哦,知错就改,将功补过,多么好的一种品质!

小学五年级作文:给予是快乐的 篇8

这是一个傍晚,天快黑了,我的爸爸开着车往我家乡开去。突然,我往前一看,发现了三个人和三辆自行车,其中有人举着牌子,上面写着:我们需要帮助。我叫爸爸停下了车,我下车走了过去问他们:“你们怎么了,是不是有困难?”其中一人说他们几人是从义乌骑行过来的,钱用完了,迫不得已才向大家借钱的。我打量了一下他的着装,耐克上衣,LEEP冲锋裤,耐克跑鞋。另一个人上来说:“我们都一个早晨没吃饭了。”我又仔细打量了一下他,发现他身穿LEEP冲锋衣和冲锋裤,穿着耐克登山鞋。然后我回到了车上和我爸爸讨论了下,决定给他们一百块钱。等我们走的时候,他们一直热情的和我说再见!再见!我坐在车上想:要是以后我也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我以后出去骑车一定要小心!

当我到家时,我发现夕阳映着茶花的笑脸,使人的心情特别快乐!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 篇9

生(齐):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的姓是木字旁,大家猜一猜我会姓什么呢?

生:姓林。(师摇头)

生:姓杜(师笑了笑没吭声)

生:姓材吗?

师:百家姓里有这个姓吗?(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生:是不是姓杨?

师:猜得非常正确。大家能亲切地叫我一声吗?

生(齐):杨老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比一比,谁最会猜!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内容吗?(不知道)

大家认真地看老师写课题。(板:给予)

师:这个词会读吗?

(生齐读:给(jǐ)予)

师:什么意思?(生答:给)它的反义词是?(生答:索取)

师:当你把你的东西,把你的帮助,把你的热情给别人时,你的心情怎样?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有一次考试,我的同桌钢笔没水了,我就将钢笔里的水挤一半给他。我还记得他当时说了一句:“钢笔水中见真情啊!”现在想想心里满开心的。

生:有一次,我们村张大爷用车拖粮食。在上坡的时候,我发现他很吃力,于是我就上去帮他,张大爷还夸我是个小雷锋,当时我心里美滋滋的。

师:所以说给予是快乐的!(板书:是快乐的)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24课,标出课文的1、2、3小节。下面请自由地读课文1至3节,争取读正确、流利。(生自由读)

师:读好了吗?这部分有两个生字认识吗?请大家仔细地看老师书写这两个字。(板:诞、轿)(边写边说)写字就要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请大家伸出右手的食指书空。(齐读)

师:谁愿意把这部分读给大家听,老师最喜欢有自信的同学,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生:(读)“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辆新轿车,是他哥哥送给他……天哪!我希望……”

生:他读得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流利。

生:他基本上达到正确、流利,只有这个字他读错了“瞪(dèng)”读成“dēng”。

师:你听得真仔细,是位善于倾听的孩子。(指刚才读书的同学)请你把这个词再读一遍。(生读)

师:还有谁愿意读?(指名读)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生:(再次朗读刚才的部分1—3节)。

生:他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有感情。

生:他的声音浑厚,我很喜欢听。

师:读了这部分大家知道了什么?

生:保罗的哥哥在圣诞节前送给他一辆新车,小男孩看见后非常羡慕他。

师:从什么地方看出小男孩非常羡慕他?

生:从他的话里面“天哪!我希望……”可以看出。

师:请大家猜一猜小男孩希望什么呢?

生:小男孩也希望在圣诞节别人也能送一份礼物给他。

生:他希望也能拥有这么一辆新轿车。

生:他希望保罗带他去兜兜风。

生:他希望自己的哥哥也能像保罗的哥哥的那样送一件圣诞节礼物给自己。

生:他希望坐保罗的车回家。

生:他希望保罗将这辆车送给自己。(众笑)

师:你们说你们猜对了吗?请大家接着读课文4至8节。先请大家迅速地标出自然段4到8节。下面请大家自由地读这部分,争取把它读正确,读流利。(生自由读)

师:读完没有?(生:读完了)这次谁愿意主动要求读。请你读,大家仔细听他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生:(读)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师:评价一下吧!

生:他有一个字读错了,就是“转过身”中的“转zhuǎn”不读“zhuàn”,其它的都很好!

生:我想对他提一个小小建议,读书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还要注意停顿。

师:刚才两位同学听得非常认真,评价也很到位。

师:这部分还有一个生字“兜”,看老师写,你们书空。(师指衣兜)看,这叫——(生:衣兜);再看,(师又用手帕兜着几支粉笔)这就叫——(生:兜着);那文中的“兜”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绕一圈,转一圈。

师:谁还愿意读,争取机会。好,你来读。

生:(朗读刚才的内容4至8节)。

师:读了这部分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同保罗一样以为小男孩也希望有这样的哥哥,原来不是的。

生(笑得合不拢嘴):我猜对了他是想让保罗送他回家。

生:不是的,课文第8节告诉我们车开了一段路后,小男孩才转过身来对保罗说让他把车开到家门口。从小男孩眼里闪着亮光,我猜他想请保罗到他家坐坐。

师:你真是一位细心的孩子。现在再让大家猜猜看,小男孩为什么叫保罗把车停在他家门口呢?他心里想什么呢?你来猜。

生:我想小男孩觉得坐这车很舒服,他也希望他的家人也能坐一坐。

生:他是想让他的哥哥看一看这辆车,让他哥哥也买一辆送给他。

师:还有吗?(生无语)小男孩究竟想什么呢?请大家接着读课文,读完了就知道了。

(生自由读课文9至13节)

师:我觉得大家读书一次比一次读得好,一次比一次有信心。我想问:谁敢自信地站起来说我是咱们班读书读得最好的?(无人举手)自信是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它是成功的基石。谁来读?好,你来!其他同学认真听哪些地方读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生:(读)保罗笑了,这回他知道这小男孩想干什么了,这个小男孩想……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众生鼓掌)

生:他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能有感情。

师:我发现他还有一个地方了不起,这部分里有一个生字“炫”(师书写炫),刚才我很担心他字音读不准,没想到他读得非常正确,能带领大家读一遍吗?(生齐读炫)

师:还有谁想试一试的?你来读。

生:(朗读刚才部分)

师:还有谁特别想读的?(多数同学举手)想读的就站起来,没站起来的什么时候有信心了,也可以站起来读。(生开始读,有坐着的同学陆续站起来,最后全班同学都站起来。)

师:读了这部分,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生:知道了小男孩要送给他一辆新车。

师:小男孩就是想送给他弟弟一辆新车吗?请大家认真读小男孩对他弟弟说的话。这段话比较长,请大家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地方把它划出来。

生:(读)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

师:小男孩不仅要给他弟弟一辆新车,而且还要给他弟弟带来一生的快乐。给别人带去欢乐自己也是快乐的。所以说——(生齐读课题)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读全文,把它读正确、流利,如果有感情更好。(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或几节来读。

生:我想读第11节。“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儿,他背着……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

生:我和同桌想读1、2、3节。“保罗在圣诞节前夕……天哪!我希望……”

生:我想读全文。

师:内容太长了,时间不允许,你就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节,好吗?

生:那就4到8节吧!“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众生举手要求读书)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读。这样吧,我们将留到下一节来读。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上四个生字,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提醒你的学生注意什么呢?

生:我想提醒大家写“诞”时,注意它的右边先写“ ”,再写“廴”部。

生:我也想提醒大家这个字,就是它的右边撇下面不是“止”,而是“ ”。

生:我要提醒大家写“兜”时,注意写上面部分要先中间后两边,“儿”要写得舒展。

生:写“轿”时,“车”字旁要先写竖再写提,注意左窄右宽。

生:写“炫”要注意左窄右宽,“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师:下面就请大家做书后第2题,描红一个,临写一个。(生书写)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和猜想,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知道了给别人带去快乐自己也快乐。同时还学习了4个生字。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表现非常出色。课后请同学们[做到以下两点:(小黑板出示)你来读。

生:1、认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争取做到有感情。2、把自己的感想、体会或不理解的在自己有感触的地方留有笔迹,下节课交流。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篇10

(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 广州海珠 510000)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其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圣诞节”“饶有兴趣”“富裕”“羡慕“神气”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里活动。

4.研读课文,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内心,感受快乐的真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并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教学难点]

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课件、与“给予”相关的生活见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快乐”,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

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是快乐的,受到表扬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成课题)请大家读课题。

2.给予是什么意思?(给别人什么?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

3.给予是快乐的,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快乐?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本113页,自由读一读预习导读,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那些要求。(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这些词语你读准确了吗?(出示词语认读)

3.反馈交流不懂词语

①出示词语“圣诞节”“饶有兴趣”“富裕”“羡慕“神气”“饶有兴趣”很感兴趣。

②读了课文,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写了谁?(板书保罗 小男孩),谁对谁饶有兴趣?为什么?

③接下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提供句式一个男孩非常喜欢保罗的新车,保罗请男孩(),男孩要求保罗(),男孩背出()来看保罗的新车。保罗请男孩及男孩的弟弟()。保罗体会到()。

试着说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抓文中“意外“,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1.这篇课文非常感人,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或者保罗感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用铅笔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1)第一个让你意外的是什么?(投影出示)(4、5自然段)自由练读对话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①说说为什么这话让你感到意外?(抓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②“这样的哥哥”指的是怎样的哥哥?

填空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没想到男孩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③ “我希望有这样的哥哥”和“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有什么区别吗?

④是呀!我们被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板书 不是索取 而是给予)的美好心灵感动了。

⑤如果你是保罗,当时听了这样的话会怎么想?

⑥让我们一起朗读2到5自然段。(师读描写保罗的话、生读描写小男孩的话)

(2)第二次让你意外的又是什么?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①说说为什么这话让你感到意外?(我觉得这里让我感到很意想不到,保罗怎么会邀请一个陌生人与他一起兜风呢?)说明保罗被男孩的语言给感动了,被小男孩的精神感染了。)你从哪里知道保罗被感动?(抓住“吃惊 不由自主”谈体会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②师小结保罗确实被男孩心想他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意外?

(3)第三次意外(读第8、9、10.11自然段,试着填空)

快速浏览8到11段,想想应该怎么填保罗以为男孩(),没想到男孩()。

(4)(显示哥哥说的话)重点指导读男孩对弟弟说的话。

教师引读小男孩指着保罗的车,亲切地对残疾的弟弟说“―――――――――――。”小男孩指着暂新的汽车,满怀深情地对残疾的弟弟说“―――――――――。”小男孩指着暂新的汽车,自豪地对深爱的弟弟说“―――――――――。”多么疼爱弟弟的小男孩,你觉得小男孩送给弟弟的只是一?v汽车的梦想吗?他是想告诉弟弟什么?(要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要弟弟相信只要有他,弟弟就会有幸福。)此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哥哥?(出色的哥哥,他知道给予别人能让别人和自己得到快乐,他是个善良的人。很爱自己的弟弟,很自信……)当学生讲到自信的时候,让学生讲讲从哪里知道?(联系家不富裕)

(5)如此关爱弟弟的小男孩不但感动了我们,而且再一次感动文中的主人公保罗。(板书感动)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齐读,请说说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保罗再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2.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心灵多么美好的小男孩呀!)

3.指板书当听到男孩对自己的弟弟说的话后,保罗终于知道小男孩不是炫耀而是关爱(板书不是炫耀而是关爱),所以被男孩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板书震撼)

4.再读句子

四、拓展延伸

1.这确实是一个难忘夜晚,特殊的夜晚,在那里他们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让我们来找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保罗的哥哥因为送给保罗一辆新车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让弟弟亲眼看到圣诞节之夜的风光或者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惊喜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或者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了。

2.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给予”是指什么?(相机板书奉献、帮助、关怀、关爱……)

3.明白了课文中人物都给予了别人帮助而感到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4.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115页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然后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5.今天我向大家推荐几篇相关的文章,课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体会。(投影)推荐篇目①《给,永远比拿愉快》――蒋风(中国)②《感恩之心》――林润翰(中国)③《乞 丐 》――[俄] 屠格涅夫

6.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实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坌摹?…它也许是物质的,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给予、奉献,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布置作业

1.尝试给予别人一句关怀、一次援助,哪怕是一个笑容,并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交流。

2.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他们去哪了?回去想一想,我们下节课一起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小男孩 保罗

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感动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震撼

教后反思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的对话?下面就本课教学谈几点实践体会。

1.整体感知,仔细品味,理解句子涵意

课文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作者较多地记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保罗的心理活动。文章内涵的意思就在这些句子中。因此能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体会保罗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这篇课文的难点。

保罗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夜晚,为什么“难忘”?

这是课后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散性。同学们要经过想像,想像那兜圈的情景,体会小男孩和弟弟的欢乐;体会保罗那天的心情。

2.深研题目,理解文章中心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篇11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交流。

上一篇:假如人人都有一双翅膀作文下一篇:艺术教育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