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建设局(精选8篇)
关于印发《2008年度民主评议工作方案》的
通知
各县(市、区)建设(园林、环卫、市政)局、廊坊(燕郊)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2008年度民主评议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廊坊市建设局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民主评议工作 方案 通知
廊坊市建设局办公室 2008年5月20日印
(共印90份)
廊坊市建设局
2008年度民主评议工作方案
(2008年5月20日)
为确保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民主评议活动在我局深入扎实开展,全面提高政风行风水平,按照《廊坊市2008年民主评议工作方案》和省建设厅《2008年全省建设系统行风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各项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服务和谐社会,解决障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参评单位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进位争先、和谐安定、富民强市”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为推动民主评议活动工作的开展,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赵振清(党委书记、局长),负责全局民主评议工作。副组长: 王厚祥(党委副书记)、苏同路(纪委书记),协助组长抓好全局民主评议工作。
成员: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一把手,负责抓好所分管单位、所在单位、科室的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纪检监察室。
领导小组负责全局行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行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局民主评议办公室负责日常督导、检查、落实工作。
三、参评单位
按照市纪委和省建设厅的要求,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参评单位划分为两个组。
第一组:市级中层参评科室
市园林局、环卫局,作为我局中层科室参加全市评议活动,参评情况纳入局系统评议的日常考核。两单位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努力提高中层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在群众满意中层单位中进位争先。
第二组:全市建设局系统参评单位
1、县(市、区)参评单位。各县(市、区)建设(园林、环卫、市政)局、廊坊(燕郊)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力争保持2007年参评成绩,并进位争先。
2、局属窗口单位。市政处、供水总公司、热力总公司、时代广场管理处、建投公司、环路桥收费处、审批中心建设局窗口。其中市供水总公司、热力总公司作为市级窗口单位,要力争保持2007年参评成绩,并进位争先。
3、局机关内设机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科教科、村镇建设科、城建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科、建筑市场科、监察办、公用事业科、公共客运科、节能办、招标办、安监站、质监站、造价站、拆迁办、支油支铁办、档案馆,作为我局内设机构,要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高质量完成各自的政风行风建设任务。
四、评议内容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坚决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验主义、惯性思维。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部门和行业的社会信用度,大力整改本单位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培养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作风,积极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坚决反对、纠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要强力推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和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工作,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权力项目,落实公示制度,规范公开内容,拓展公开领域,创新公开载体,建立健全听证论证、社会公示、社会评议、工作反馈、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市供水总公司、热力总公司等公共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好办事公开工作,局公用事业科要履行好督导职责。
(三)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各单位、各科室要继续完善岗位责任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示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失职追究制、违诺责任追究制,进一步量化机关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堵塞机关管理漏洞,完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以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促进行政效能不断提 高。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立足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优化发展环境,突出解决行政审批中不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等问题,坚持依法行政,继续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
(四)完善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各参评单位要把政风行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认真落实民主评议工作。坚持纠、评、建相结合,狠抓整改,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风行风建设自我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政风行风水平。
五、评议方法
民主评议采用省、市、县三级联动,以组织社会各界群众问卷测评为主,适当结合工作考核的方法。市级中层参评科室的评议单独进行,只开展问卷测评,不进行工作考核。局级参评单位要积极参加阳光服务、百姓热线、承诺践诺、明查暗访、听证质询、自查自纠、集中整改、成果展示等活动。
(一)问卷测评
1、问卷测评数量。全省共发放测评问卷25万份,由省民主评议办公室统一设计(问卷设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类别),省里根据人口分布、社会状况、地域特点确定发放我市约1.5万张,市评议办再根据各地情况发放至县(市、区)。
2、问卷测评主体。按照全省统一要求,问卷测评主体包含社会各阶层。具体是:①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驻军部队;②国有、集体、外资、民营企业;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社区居民;④民主评议办公室聘请的评议代表、各参评系统的服务对象等社会各界、各行业干部群众。
3、问卷测评方法。市、县两级民主评议办公室负责,随机抽样选定参评干部群众,集中组织,现场填答,采用光电读卡仪当场统计、当场公布。县一级组织问卷测评时市民主评议办公室派人指导并统计汇总。实施动态问卷测评,每半年对参评系统进行一次问卷测评,评议结果当场公开,并综合计入全年总评结果。问卷测评要公开接受评议代表、参评系统代表的全程监督。
(二)工作考核
市、县两级评议办建立工作档案,结合经常性工作对参评系统实施考核,考核内容坚持程序简便、内容具体、重点突出、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原则。主要内容为参评系统参与民主评议各项活动情况,解决群众反映问题情况,抓好工作整改和自身建设情况。参评系统要围绕当前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题组织评议代表、参评系统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在本系统召开听证会、质询会、座谈会等,听取群众意见,督促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对于被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的单位和市评议办在明查暗访中发现问题的系统要扣分。各级评议办每半年通报一次工作考核情况,参评系统可随时查阅核对。
(三)结果运用
1、统计方法。市、县联动,加权汇总,得出参评系统的总评结果。问卷测评和工作考核都按百分制计分。具体计算公式是:
市级参评系统满意度:县级所对应的参评系统平均分X 50%+本级问卷测评分X 45%+本级工作考核分X 5%;
县级参评系统满意度:本级问卷测评分X 95%+本级工作考核分X 5%。
2、结果确定。全市参评系统和参评科室根据群众满意度高 低分别排序(参评系统分三类排序,科室不分类别),报经市委常委会议议定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通报全市,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公布。基层所站由所在乡镇党委、政府通报满意度。
实行综合考评有限否决制度。对年度内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出现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问题(全市通报的典型案件)的参评系统,各级实行总评结果有限否决。各级要定期向参评系统反馈评议结果,重要活动结束后要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年底,上级民主评议办公室要汇总下一级的意见、建议,结合本级掌握的情况,向参评系统反馈年度评议情况,以增强其整改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六、评议步骤
民主评议工作自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为一年度,贯穿全年工作始终。
(一)动员部署。3月一5月上旬,各参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部署工作,制定工作方案。5月30日前,各参评单位向局民主评议办公室报送年度工作方案和动员部署情况。
(二)开展活动。5月份,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参评单位都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好承诺内容,通过单位公开栏、建设局网站、上街宣传等途径向社会承诺。
5月份开始,组织开展百姓热线活动。在市电台开播百姓热线,参评单位走进电台直播间,接听群众热线,解答群众问题,市电台对部门解决问题情况跟踪报道。同时,组织开展“纠风进行时”活动,在廊坊日报开设专栏,由参评系统组织科室负责人轮流走进报社直播间,接听热线,解答问题,廊坊日报社对问题 的解决情况跟踪报道,及时宣传。
6月一7月份,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召开政风行风监督员工作会议,组织监督员深入开展明查暗访,查找参评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影响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7月份,市评议办组织开展对参评系统的民主测评,将测评结果记录在档。各县(市、区)参评系统及科室向市评议办报送半年工作总结。
6月一12月份,开展阳光服务活动。创新阳光服务形式,参评单位要采取深入基层、社区、村街和服务对象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阳光服务活动,每季度自行组织开展一次,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向局评议办反馈活动开展及解决问题情况,各县(市、区)要将本地情况汇总后及时报市评议办。
7月一8月份,开展听证质询活动。参评单位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自行组织专项听证质询、阶段性听证质询。
9月一10月份,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参评单位对照年初承诺内容和行风建设工作要求,通过各种形式,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查找本单位、本系统存在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和解决的问题,明确下一步行风建设工作任务。
11月份,开展成果展示活动。总结行风建设工作经验和成果,通过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站等载体,加强对外宣传,展示部门行风建设成果和行业风采。
(三)年终总评。12月份,各级评议办组织年终问卷测评和工作考核。各县(市、区)参评系统及科室向市评议办报送全年工作总结。各参评单位组织和参加活动情况要及时向局民主评议办公室报送书面材料。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体推进。行风是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作风的外在反映,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各参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行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起指导有方、措施得力、监督有效、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抓机关必须抓基层”的要求,实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网络,确保民主评议工作健康发展,整体上水平。
(二)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创新。今年省、市对民主评议工作做了较大改进,第一是确立了“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和谐社会”的活动主题,指导思想更加明确。第二是实施动态的评议和考核。对参评系统每半年组织一次评议记入全年总评结果。评议方法也做改变,市、县两级组织的群众问卷测评占总分的95%,比重加大,减少日常考核权重。第三是年度总评将综合社会各界的群众满意度,向全市通报结果;不再搞表彰活动,不授予任何称号,不搞免评奖励;平时动态评议情况定期公开。第四是加大中层科室的评议力度,将科室的评议结果纳入系统的日常考核。各参评单位要按照市委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要求,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创新民主评议活动方法,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民主评议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作风建设,求真务实。民主评议工作涉及到各个层次的群体、影响到方方面面,工作复杂,任务繁重。各参评单 位要以“群众说好才算好”为标准,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真正扑下身子,把眼睛盯在自身建设上,把功夫下在平时工作上,抓住经济发展的重点,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实实在在地解决一批突出问题,确保民主评议工作取得成效。
(四)探索完善长效机制。各参评单位要探索完善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协调联动机制、政风行风建设自我运行机制、自我监督和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评议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民主评议活动长期深入的开展。
1 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家生态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首先, 生态市创建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市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全市10 个县 (市、区) 、廊坊开发区的生态市 (县) 以及90 个生态乡 (镇) 和3222 个生态村创建。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 全市环境保护、建设能力与水平将显著提高。其次, 生态市创建将有效提升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生态市创建将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解决农村饮用水水质等大量具体工作入手, 全面提升从城市到农村地区的综合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水平和生态保护与建设水平。第三, 生态市创建工作将有效推动污染减排任务完成。随着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城市地区减排潜力正在逐渐收窄, 同时, “十二五”以来, 污染减排指标也由两项 (二氧化硫、COD) 增加到四项 (二氧化硫、COD、氨氮和氮氧化物) , 减排重心正由工业和城镇地区污染防治向工业和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并重转移, 推动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防治畜禽养殖和农村面源污染将是污染减排的重要战场, 是完成“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的重要保障。
2 廊坊市国家生态市建设现状
廊坊市具有良好的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基础。廊坊市成功创建全国第一个全市域ISO14000 国家示范区和全省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又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但是, 国家生态市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该项工作指标体系涉及到全市40 多个部门、10 个县 (市、区) 和廊坊开发区。《廊坊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及全市10 个县 (市、区) 生态县建设规划全部通过人大审议, 并经同级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共24 项, 分为基本条件5 项和建设指标19 项, 现有4 项基本条件和11 项建设指标基本达标, 仍有9 项指标尚不达标。
3 国家生态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制约
一是创建工作指标要求高、任务重、周期长。按照国家生态市创建标准, 国家生态市建设体系基本构成金字塔形创建构架, 即全市80%的县 (含县级市) 建成国家生态县 (27 项考核指标) , 全县80%的乡镇建成国家生态 (乡) 镇 (20 项考核指标) , 全镇80% 的行政村建成省级生态村 (19 项考核指标) 。目前, 全市10 个县 (市、区) 、90 个乡镇、3222 个行政村的生态县、生态乡 (镇) 、生态村创建工作都未能有效实施, 亟待加强。
二是全市整体条件与标准要求差距大。廊坊市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城镇化水平较低, 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 全市大部分乡镇及行政村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垃圾清运系统尚未有效建立, 对照国家标准, 尚未达到生态乡镇、生态村验收达标的基本条件。
4 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4.1 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打造连接城乡、辐射周边的生态亮点
一是优化调整城市规划布局, 明确环境功能分区, 为建设宜业、宜居城市奠定基础。二是实施“退二进三”, 在城市建成区 (含各县城) 鼓励新上三产项目, 不再新批第二产业的项目。三是调节城市生态功能, 建设城市生态屏障。四是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部分污水处理厂建设, 推进城市建成区 (含县城) 内所有医疗垃圾送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安全处置, 积极推进集中供热, 逐步取消分散锅炉。五是深度治理机动车排气、燃煤烟尘、施工扬尘污染, 加快淘汰黄标车。六是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 坚决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 在保护区内严禁新上有污染的项目。七是严控噪声污染。八是建设绿色生态小区, 推广使用绿色节能环保建材、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鼓励小区内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 实现中水回用, 使住宅区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4.2 以创建国家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为载体,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进程, 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彻底解决农村污水污染环境难题。二是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系统建设。三是加快连片区域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四是确保农村集中饮用水安全。五是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大力推动农村沼气、电能、太阳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工程, 大幅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六是大力开展村庄绿化活动。
4.3 建设生态工业区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前途好的“高科技、外向型”的现代制造与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新型环保、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型产业, 稳步提高廊坊工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严格项目准入。将节能和环保审批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程序, 充分发挥节能、环保作为宏观调控的导向和倒逼作用。三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四是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生产设备和技术, 对重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促使企业改进产品的环境性能, 减少产品在制造和使用中对环境的污染。五是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 完善“第三方”运营制度, 实施在线自动监控, 确保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
4.4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壮大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林果花木等有特色、成规模的生态农业体系
一是生态畜禽养殖工程。大力推行清洁养殖, 配套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储存处理设施, 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统一综合利用。二是农田生态环境工程。推广测土施肥等新技术应用, 从源头减少农业生产化肥施用量和流失量, 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作物秸秆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做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工程。四是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廊坊市;政府重视;管理模式
著名学者季羡林说过:“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信息的重要基地。不仅科研工作者离不开它,一般老百姓也离不开它。”可见图书馆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任何人都离不开图书馆。我们每一个城市居民都生活在社区之中,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就能使广大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是紧张而忙碌的现代都市生活所必需的。政府应重视社区图书馆建设。社区图书馆是社区人终身教育的学习站;是社区人学习资源的供应处;是社区人自主学习的导航台;是社区人文化休闲的起居室;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势必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社区文化发展,从而推进整个城市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最终推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河北省廊坊市于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经济不是非常发达,要想建成比较完善的图书馆网络,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挫折。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和不足,笔者认为把握住以下几点,廊坊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一定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政府重视是根本
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组织保证、经费保证、政策保证、机制保证措施,缺一不可,其中财政保证措施最为重要。市、区、街道(镇)三级财政分别拨出“社区图书馆建设基金”,专款专用于社区图书馆建设。市财政拨款主要承担社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根据管理委员会的年度预算下达市图书馆,由市图书馆负责文献的采选、分编加工;区财政拨款主要承担社区图书馆的馆舍、设备等资源建设,根据管理委员会的年度预算下达区图书馆,由区图书馆根据管理委员会的规划设计具体实施建设工作;街道(镇)财政拨款主要承担社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工资费用。管理委员会必须对这些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
二、选择适合廊坊市发展的“多元”管理模式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图书馆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社区图书馆发展成功的国家一般都采取中心分馆制模式,但这种模式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从本市目前的经济实力来看,必须走以“分馆制”为主体,其他模式并存的发展道路。“分馆制”即廊坊市图书馆是整个网络的中心馆,负责网络的规划、组织、指导、督察与协调工作。广阳区、安次区图书馆是这个网络的分中心馆,在中心馆的指导下,负责本区域中各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实施与协调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各社区图书馆是这个网络的节点,承担文献流通与阅读组织等服务功能。市、区、社区三级图书馆形成纵向业务管理的领导关系,上下协调、各负其责,做到“三统一”,即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社区图书馆管理机制。统一规划,即根据本市经济发展状况和社区建设的需要,科学地制定社区图书馆发展计划和实施进程,合理地设置社区图书馆网点,切合实际地预算建设与发展经费,以保证社区图书馆的整体发展。统一组织,即统一组织文献资源、读者服务和读书活动等业务活动。在文献资源组织方面,由中心馆负责实施文献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并根据社区需求对文献资源进行统一配置,既能使书目数据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还能减去各馆重复劳动,缩短图书上架时间;在读者服务组织方面,由中心馆与分中心馆共同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服务程序并组织各社区馆实施,可提高服务质量;在读书活动组织方面,主要是在全市群众性读书活动方面实施统一组织,以达到更佳效果。統一管理,即对社区图书馆的经费、人员和设备等实施统一管理。在经费管理方面,设立“社区图书馆建设基金”,市、区、街道各承担一点经费,在专门的社区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的指导、督察下使用,以确保经费的合理利用;在人员管理方面,由中心馆实施专业教育,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管理水平;在设备管理方面,由中心馆负责对各馆的设备、藏书等资源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采取其他管理模式:如物业承办模式、社区自主模式、个人或企业等独资筹建模式、联合共建模式、网络化建设模式等。
三、狠抓服务质量,建立“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服务职能
“服务”是社区图书馆生存的关键,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那么社区图书馆就形同虚设,成为发展社区文化的摆设。社区图书馆首先是能为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服务,可以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如读书活动、科普活动、百科知识竞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还可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举办各类培训班,为少年儿童提供假期活动场所,使图书馆成为他们的“第二起居室”;其次是为青年人的继续教育和老年人的再学习创造条件。当前社会新科技层出不穷,社会发展迅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年人要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再有21世纪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关心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是十分重要的。社区图书馆是他们消闲和再学习的一个好去处,可以为他们提供特色服务,如举办诗词、国画、书法讲座,使老年人也有再学习的机会。另外,还可以为老年人开展计算机操作培训,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上网聊天,挑战孤独,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第三是信息传递服务,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社区图书馆应发挥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的枢纽作用,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要有:社会信息(提供重大政治、法律、经济、体育、文化、教育等活动的详细情况和资料,当地人民代表、主要官员、群众团体、咨询机构的情况和资料等)、经济信息(承办具有广告性质的产品、技术服务的介绍,编辑印发经济信息资料,举办科技成果发布会等)、生活信息(如提供就业、房地产、医疗、保险、证券、商品、家政、商场预测、天气预报、旅游安排、本地各类交通工具的班次等信息),凡社区居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社区图书馆都可以提供帮助,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信息港”。
参考文献:
[1] 程亚男,谯进华.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研究[J].深图
通讯,2005,(2).
[2] 徐桂兰.图书馆与精神文明建设[J].图书馆论坛,1997,
(1).
[3] 邹华华.关于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战略[J].图书馆杂志,
2004,(5).
[4] 陆承兆.对我国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
关于转发《潍坊市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教管办、市直各学校:
现将《潍坊市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标准》转发给你们,并对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达标验收活动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认真抓好落实。
一、继续开展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达标验收活动。近期,潍坊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继续按照《潍坊市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标准》(见附件)开展达标验收活动。同时,决定从2012年开始,县市区教育局将达标验收情况于每年秋季开学前对达标学校幼儿园通过文件或媒体向社会公布一次。对不达标的学校幼儿园,由县市区教育局上报潍坊市教育局实行挂牌督办,对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整改仍不达标的学校幼儿园进行撤销,并实行问责。
二、今年的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安排。10月21日潍坊教育局工作会议要求今年的达标验收工作要在2011年11月底前完成并向社会公布。请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在去年安全达标验收的基础上,认真按照10月24日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扩大 1
会议要求和《潍坊市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标准》进行自查,自查结束后以教管办、市直学校为单位将达标学校幼儿园名单报市教育局安全稳定科。市教育局将组织责任区督学对申报学校幼儿园进行复查,并将结果对外公布。
三、有关说明。潍坊市教育局起草的《潍坊市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标准》正式文件将以潍坊市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名义签发,目前正在运行当中。市教育局接到后立即下发各教管办、市直各学校。由于今年的达标验收时间紧、任务重,请各教管办、市直各学校先按照《潍坊市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标准》(见附件)执行,确保达标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潍坊市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标准》
动员会主持词
同志们:
现在开会!
为进一步加强对出口人造板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出口人造板质量安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就我市出口人造板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组织动员。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廊坊市政府领导、廊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文安和霸州县市领导、文安和霸州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协会以及人造板生产企业的代表。特别荣幸的是,为召开好这次会议,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周力沛局长和孟东升、白玉良处长莅临会议,指导工作。一会,周局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会议的议程有7项:
第一项是:请文安县县长宋华英同志致辞;
第二项是:请廊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王海民同志讲话;
第三项是:请霸州市副市长胡仁彩同志讲话;
第四项是:由霸州市三利木业公司董事长宋立明同志代表出口人造板生产企业,宣读《诚信自律宣言》;由文安天华密度板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永超同志发言;
第五项是:由廊坊检验检疫局领导同志分别与文安县、霸州市领导同志签订《合作备忘录》;
第六项是:请河北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周力沛同志做重要讲话;
第七项是:请廊坊市委常委、副市长蒋洪江同志做重要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文安县县长宋华英同志致辞;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廊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王海民同志讲话;
接下来,请霸州市副市长胡仁彩同志讲话;
下面,请霸州市三利木业公司董事长宋立明同志代表出口人造板生产企业,宣读《诚信自律宣言》;
请文安县天华密度板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永超同志发言; 会议第五项议程是:由廊坊检验检疫局领导同志分别与文安县、霸州市领导同志签订《合作备忘录》;
大家鼓掌表示祝贺!
下面,用掌声欢迎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周力沛同志做重要讲话;
最后,请廊坊市委常委、副市长蒋洪江同志做动员性
讲话;
同志们,刚才文安、霸州县市领导和企业代表的发言,决心大,干劲足,热情高,措施实,掷地有声,催人奋进。希望大家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以实际行动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真正把承诺的事情变成企业受益的现实成果。今天这次会议的议程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会议时间随短,但主题明确,内涵丰富,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达到了提高认识,鼓舞斗志,增强信心的目的。尤其是周力沛局长和蒋市长的讲话,分析形势站位高,工作部署抓住了要害,保障措施落的实,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上情与下情的有机结合、当前与长远的统筹兼顾,使我们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认识更加明确、定位更加准确、思路更加清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大家一定要学习好、理解好、消化好、落实好。关于会议精神贯彻落实问题,总的要求是行动要快、范围要广、责任要清、措施要实。要做到思想认识上融会贯通,高度统一;精神状态上群情振奋,干劲十足;任务落实上分工具体,责任明确;推进措施上善于创新,注重实效,从而确保示范区建设的扎实稳步开展。
廊国税发„2009‟90号
廊坊市国家税务局
关于印发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纳税服务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
现将《廊坊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六月九日
廊坊市国家税务局
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纳税服务工作 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工作,加强机关服务型建设,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根据省局关于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是税务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改进和加强纳税服务工作,为纳税人提供全面、规范、便捷、经济的纳税服务环境,是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税务机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融洽税收征纳关系的有效途径,是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的迫切需要。
二、纳税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纳税人满意为标准,以科技服务、个性服务、规范服务为重点,完善服务体系,规范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手段,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和层次,促进征纳双-2务信息体系;建立健全纳税服务的具体内容、服务标准、工作方式和岗位责任的纳税服务工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纳税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实现税收管理科学精细,纳税服务科学高效,业务流程规范简便,税收执法公平公正,征纳成本有效降低,社会各界满意度持续提高,征纳双方和谐发展具有廊坊特色的纳税服务新格局。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保障。
(一)建立和完善纳税服务机制,统一纳税服务规范。今年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纳税服务管理机制,强化组织协调。纳税服务工作作为税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税务机关要把纳税服务工作与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市级、各县级局征收管理部门要设定专职人员负责纳税服务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形成一套由市局党组统一领导,征管部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纳税服务管理机制,确保纳税服务工作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
2、建立健全纳税服务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和完善纳税服务制度。按照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规范标准的纳税服务内容、流程和标准,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把纳税服务真正融合于税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细化、-4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大评价考核力度,实现用制度去规范纳税服务工作、用机制去激励纳税服务人员,保障纳税服务的各项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
(4)建立激励和严格责任追究机制,围绕纳税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各种评先选优活动,充分调动国税干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法定服务不作为行为和侵害纳税人权益的执法过错行为实施责任追究,在维护税法公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优化办税服务厅服务模式,巩固和创新纳税服务手段
1、加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在全面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意见》的文件精神基础上,市局要求各县级局对本辖区内办税服务厅硬件环境进行一次全面地检查。按照文件要求统一和规范办税服务厅标识和办税服务厅建设标准,合理设置和布局办税区、各功能分区,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办税服务厅的计算机、办公设施进行升级换代、全面提升办税服务厅的整体视觉效果。
2、拓展办税服务厅功能。在现在办税服务厅功能基础上,在各县级局办税服务厅中,有选择的建立咨询服务区和自助服务区,在咨询服务区,研发多媒体纳税服务咨询系统,方便纳税人自助涉税咨询;在自助服务区,引入纳税人自助办税终端ARM机和互联网,方便纳税人自助办理申报纳税、认证、抄报税、门户网站信息查询等服务功能设施,开辟24小时全天候纳税服务渠道。
建设,市局将根据标杆服务厅的标准,确定2个办税服务厅标杆作为全市办税服务厅的样板。
(三)落实“两个减负”,切实减少征纳双方工作负担
1、简化办税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要进一步优化税务部门内部的工作流程,解决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对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所需资料,实行“一次性”告知;对资料齐全的涉税事项,予以“一次性”办结。对能够即时办结的涉税事项,予以即时办结;对不能够即时办结的涉税事项,实行全程服务并限时办结。按照“办税事项在前台集中,服务在外部延伸,业务在内部流转,质量在后台监控”要求,把税收服务事项拓展到所有纳税人、所有税种、所有涉税事项,实现防伪税控开票系统、认证系统、交叉稽核系统、协查系统、申报纳税系统和发票、会计、统计、纳税评估系统等6个系统的工作联系和信息共享,真正让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享受“一站式”服务。
2、加强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提高工作效率 下半年将适时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纳税服务模式。在市区范围内,选择1-2个有条件的单位作为试点,试点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纳税服务模式,通过国地税联合办证,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深化纳税服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征纳双方成本,提升税务部门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3、优化“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管理及一般纳税人管理相关业务流程”
登记、网上年检、网上申报、网上退税预审、网上认证、网上下载表证单书、网上送税法等服务方式,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2、强化应用短信服务系统,促进信息传递互动
税务机关要加强短信服务系统的应用,利用短信形式向纳税人开展税法和税收政策宣传,开展涉税提醒、催报催缴和涉税事项告知等贴身服务。为纳税人提供实用、及时、丰富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快速传递与反馈,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制定廊坊市国家税务局外部信息采集与交换综合服务平台工作方案,提高纳税人的办税效率和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
实现从现行的廊坊市财税库银横联系统批量扣款和现金支票缴税方式向省局推行的全省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方式的平滑过渡,确保推行工作全面成功,高质量地完成省局的推行工作部署。
逐步实现把“银联”引入办税服务厅,支持划卡缴税;在办税服务厅设立网上申报计算机,安装纳税人自助网上报税系统等多种措施,为纳税人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的纳税服务。
(五)不断加强税法宣传辅导,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1、拓展税法宣传渠道。
要进一步发挥好国税门户网站、短信平台、税法公告等载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应用好国税系统的现有资源,做好对廊坊国税门户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增强网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健全网络系统功能,广泛开展多元化的税收宣传。
2、加强税企联系,加强领导联系户制度。
不定期地邀请纳税人进行座谈,坚持开展领导接待日活动,主动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市局和各县(市、区)局领导联系户制度,深入联系户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征求企业纳税服务需求,为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搞好生产经营出谋划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加强新办业户培训。定期对新注册登记的纳税人进行培训,使纳税人尽快掌握基本的办税知识和办税技能。此外,要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直接对纳税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辅导,提供点对点、面对面个性化的纳税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法为纳税人服务,是税务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国税机关要把纳税服务提高到全局工作的位置来抓,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局、各县级国税机关要建立纳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市、县级国税征管科负责纳税服务具体工作,各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做好纳税服务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形成上下联动,组织保障、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纳税服务工作机制,确保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
在廊坊市第五次党代会上, 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代表四届市委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八大廊坊”的奋斗目标, 即实力廊坊、生态廊坊、智能廊坊、休闲廊坊、商务廊坊、人文廊坊、和谐廊坊、幸福廊坊。“八大廊坊”之间是内在的统一体, 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其中“人文廊坊”建设的提出对于廊坊的城市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人文廊坊”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 “人文廊坊”建设是适应世界城
市人文主义复兴与再生潮流的需要。
城市人文主义在经历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的兴起,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近代功利主义商业城市, 以及《花园城市》的理想之后, 终于在1996年拉开了社会发展与管理模式转向人文时代的序幕。城市人文主义生生灭灭沉沉浮浮, 在21世纪得以真正现实的复兴和再生。此类的发展动态说明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如同19世纪、20世纪以工业技术革命为起点的经济时代一样, 21世纪将进入以环境革命为起点的人文发展时代。“城市即人民”, 当这样的观点渗入城市时, 城市人文主义将得到完全意义的复兴与再生城市的人性化与人道化将使城市能自觉地运用文化以教化为先, 成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核心。“人文廊坊”正是在这种大的世界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二) “人文廊坊”建设是廊坊市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是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做出的战略决择。
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 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如何让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 如何让老百姓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以人为本, 单靠之前的高速GDP增长来衡量是不够的, 关键是要让城市的人文精神面貌来体现。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1年是“十二五”起始之年, 也正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 是廊坊城市建设发展的机遇期, “人文廊坊”建设会更好的为廊坊的经济发展服务, 为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 “人文廊坊”建设这一目标的提出既适应世界历史人文城市建设回归的潮流, 又符合中国当前的历史阶段和时代要求, 是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现实性的城市建设目标。
二、“人文廊坊”建设的内涵
美国城市社会学家R·E·帕克曾说过, 城市决不仅仅是许多单个人的集合体, 也不单单是各种社会设施的聚合体;城市也不只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简单聚集。城市最根本的内涵———城市的核心是人, 城市要符合人性化生存与发展, 具有人文特色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 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 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建设“人文廊坊”, 核心是“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以人为本”贯彻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方面, 使廊坊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品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城市;就是精神文明要上新台阶, 成为有高度文明素养的城市;就是文化教育要高度繁荣, 凸显文化中心特点;就是要社会更加祥和安定, 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人文廊坊”理念的内涵是:“大气、锐气、和气”的廊坊精神成为廊坊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以孕育廊坊主城区地貌特征的龙河、凤河的“龙凤合舞”形象为外在标志, 龙凤文化的城市特色形成。具有历史传承和地域性格的健康文化得到创造性挖掘和大力发展, 面向大北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 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建成内聚合力、外具魅力, 内涵高尚、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
(一) “人文廊坊”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 贯彻这一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设“人文廊坊”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方针贯彻到城市建设、管理、发展之中, 笔者认为, “以人为本”要从下面几个角度体现:
第一, 从执政党、政府、公权力机关的角度, 对待人民群众, 包括人民群众的个人要求, 要有正确的态度, 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真正做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因为他们更需要执政党、政府和其他公权力机关的援助。
第二, 从个人对他人的角度, 同样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单是别人对你怎么样, 也包括你对别人怎么样。每个人都要关心别人, 要以民主、平等、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别人, 尤其是那些在高位者, 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和尊严, 也要尊重别人在不违反法律情况下的多种价值选择。
第三, 个人对社会也要讲以人为本。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 社会是人群集合体, 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对这个集合体负责, 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要讲社会公德, 要对社会作出相应的回报。
(二) “人文廊坊”建设的着重点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人文廊坊”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要再上新台阶, 市民文明素质要有新提高, 志愿活动普及深入, 使廊坊成为有高度文明素养的城市。“人文廊坊”建设要紧紧地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 行为模式:文明用语, 公共场合勿大声讲话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随处抽烟, 不乱扔废弃物, 不随地吐痰, 不乱穿马路等, 衣着整齐;司机文明驾车, 严守道路法规。一个城市的多数市民如果能做到这些极为简单的事, 这个城市就会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城市。
第二, 器物文明:廊坊市的道路、建筑等的建设要突出艺术性, 给人以美感;市政建设整体上既要有实用性, 更要有整体的美感;城市主要街道两侧的主要建筑的外观设计要有艺术家参与, 包括一些标志性建筑或雕塑的建造。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对市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会给到过廊坊的人留下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
第三, 制度文明:任何制度建设都是紧紧围绕着人而展开的, 所以“以人为本”是制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制度设计必须人性化, 制度的实施更需人性化;不仅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有群众参与, 听取群众意见, 规章制度的实施也要因地因人制宜, 人性化执法。
第四, 价值层面:这是“人文廊坊”建设的核心, 是上述诸方面建设的基础。要培养市民具有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观, 乐于助人、互相关爱、热心参与社区、市政、国家、全球化建设, 积极为廊坊市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人总要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生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城市具有人情味, 适宜居住的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之一。
(三) “人文廊坊”建设的亮点是凸显文化中心地位, 构建龙凤文化的城市特色
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城市文化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但历史并未割断, 历史在城市建设空间上不断被物态化和凝固化的同时地域文化方面仍在延续, 如不同城市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民间风俗等体现着城市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承性。
对于廊坊而言, 它是京津之间的走廊, 一条龙河自京城南下, 在廊坊西东折绕呈作臂弯状, 一条凤河在廊坊北南折绕呈作臂弯状, 廊坊这座城就在龙河凤水的怀抱之中, 天公赋予了廊坊龙趋凤随的魅力与张力, 龙凤文化的弘扬恰恰与人文廊坊的精神相得益彰。在中国这个以龙凤文化象征的文化体系中, 同时拥有以龙凤命名河流的城市, 廊坊应该是唯一的, 而同时被首都北京和九河津沽所拥抱的城市, 廊坊也是唯一的。因此, 龙凤之城理应成为廊坊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摘 要:近年来,面对京津冀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人口过度密集、环境污染、垃圾围城、城市内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河北省提出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主打绿色生态牌。廊坊作为经济圈规划中的一个区市,要基于这个平台,利用自身的区位、生态优势,在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指导下,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打造生态廊坊,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经济圈;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生态廊坊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106-02
2013年第一季度,京津廊发生数次严重的雾霾,从而使人们把焦点又一次聚焦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引发了大家对城市发展的思考。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已有悠久的历史。今天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聚集在城市,城市一方面为人类积聚财富、实现美好梦想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消耗着地球大量的资源,排放着大量的垃圾和温室气体,并由此引发了灰霾天气笼罩、垃圾围城、水资源短缺、臭氧减少、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我们脆弱的地球是否能够继续维系旧有城市发展模式。
一、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确廊坊城市转型的理念
廊坊作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一个区市,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主打的就是绿色生态牌,所以今后廊坊的城市发展模式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建设生态廊坊,但什么是真正的生态城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理念和系统性的认识,所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一)我国前期生态城探索缺乏明确的理念和系统性认识
生态城市这个概念是从生态学的观点,把城市看作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而现在的绝大多数生态城市都不符合这个概念[2]。建设生态城市在全球范围内都很热,但多数处于前期阶段,还没有可以参照的蓝本。就我国的情况来说,自从生态城这个理念从国外引入我国后,中国的生态城规划与建设势头之迅猛令世人瞩目。自上海东滩生态城以来,全国已有一百多个名目繁多、大小不等的生态城。但是为数不少的生态城建设停滞甚至夭折,成为地方政府新的包袱。遭遇曲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首要的原因还是没有明确的理念和系统性认识,导致实践运作中概念模糊、内涵不清,最终偏离初衷。
(二)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我国城市转型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独立成篇,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开启了中国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也给我们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根据十八大精神,我们将来的城市发展转型理念就应当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城乡一体化和谐共进状态,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建成“美丽中国”。
(三)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确廊坊城市转型的理念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我国未来城市发展转型的理念,生态廊坊的理念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绿化或低碳,也不是单纯的建设一个新城,而是一个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符合我国未来城市发展转型理念,又体现廊坊特色的一系列发展目标组成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应针对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城乡一体化综合布局,而且要做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城乡协调发展。
二、基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规划,确立生态廊坊发展目标
明确了生态廊坊建设的理念之后,就需要确立具体的发展目标。综合十八大精神和生态廊坊建设理念,再基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要求,生态廊坊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设低碳廊坊、田园廊坊、休闲廊坊、宜居廊坊。
(一)低碳廊坊
按照环首都经济圈规划,要积极承接首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为重点,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廊坊可以此为切入点树立建设低碳廊坊的目标。低碳城市的概念是在“生态城市”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低碳城市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以“减少碳源,增加碳汇”为主要出发点的生态城市类型。低碳城市强调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是低碳理念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是落实生态文明最有力的实践。所以,通过确立低碳廊坊目标,承接首都高新产业,实现廊坊产业升级。
(二)田园廊坊
按照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六大基地空间布局,其中两个基地就是要发展观光农业和绿色有机蔬菜。廊坊可以此为契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确立建设田园廊坊目标,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田园城市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4]。廊坊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建设田园廊坊。在发展观光农业基地、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新农村建设中合并乡镇,建立集中生活区,重新集中整合土地,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城镇化进程。
(三)休闲廊坊
按照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六大基地空间布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首都地区休闲宜居服务水平,规划建立养老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健身康复基地。依托这三个基地建设可以为生态廊坊这个系统工程确立建设休闲廊坊的目标。休闲城市是休闲功能完善,休闲产业高度发达,拥有标准化的城市休闲设施,优美的休闲环境,个性化的休闲服务的城市。构建休闲城市,有利于促进城市功能的全面发展,促进旅游、文化、娱乐、健身、培训、零售、保险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将会对城市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廊坊建设休闲城市有北京这个具有消费需求和能力的客源做支撑。所以,廊坊要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依靠良好植被环境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高水平休闲住区、各种层级的会所、休闲运动俱乐部、养生养老基地,实现廊坊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宜居廊坊
按照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六大基地空间布局,第六个基地就是建设宜居生活基地。廊坊可依此规划确立建设宜居廊坊目标。宜居廊坊强调人们在此居住、工作、生活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宜业城市一般与宜居城市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城市建设中并驾齐驱。
宜居廊坊应当是清新怡人的自然物质环境和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复合体:(1)清新怡人的自然物质环境应具备:第一,怡人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美丽的江河湖泊,茂密的森林,洁净的空气,甘甜的泉水,适宜的气候等。第二,独特的人工环境。主要包括风格独特的建筑物、艺术雕塑,历史遗迹,美丽公园等。第三,完善的设施环境。主要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方便快捷、畅通无阻的交通系统,灾难应急警报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和医疗设施等。(2)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应具备:第一,和谐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便民、高效的行政环境,和睦互助的社区环境,治安良好的生活环境,应保尽保的社保环境等。第二,繁荣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繁荣稳定的经济,充足的就业机会,理想的创业和投资环境,合理的产业规划布局,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巨大的发展潜力等。第三,丰富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完善的文体设施,如博物馆、音乐厅、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等;充足的教育资源,包括中小学、大专院校、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机构、老年大学等;先进的科研基地,如各种研究所、科技园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节、棋艺比赛、书画展览等。建设宜居廊坊就是要构建这两个环境,使人们在享受清新怡人、方便舒适自然环境的同时享受和谐友善、心情舒畅、高尚典雅的人文气息,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基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探索生态廊坊发展之道
明确了理念,确立了目标,接着就该探索怎样实现了。美国有经济学家说,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中国城镇化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任务的艰巨性。因为中国的城市化要面临着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城市发展和乡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和传统产业升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关系到城镇化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也关系到世界经济的繁荣。廊坊作为环首都的城市,认清形势和机会,基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探索生态廊坊发展之道。
(一)宏观层面
1.坚守理念,把握好原则
生态廊坊建设必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把握好总体规划提出的五个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城乡统筹原则;城市与产业互动原则;突出特色原则;近远期相结合原则”[5]。
2.科学做好规划
制定规划要综合考虑到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配合,城市发展和乡村建设的协调。以建设生态廊坊为目标制定廊坊近期、中期、远期规划。
3.做好区域间的协调
生态廊坊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孤军作战,需要周边其他城市的配合[6]。尤其是在自然环境方面,大家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共享一方水土,这就需要做好区域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都相互理解,拿出诚意,达成共识,实现产业与技术的转移。因此,应该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规划、组织、实施、协调、管理、考核生态廊坊的建设。
4.创新体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创新审批、管理、投融资、考评体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把生态廊坊建设目标上升为制度层次,实现有章可依。
(二)微观层面
1.完善设施建设
第一,通信和交通方面尽快实现无缝对接。
第二,按照宜居城市和休闲城市目标对现有设施不断改进,建造功能全、服务优,有特色的生活、休闲设施。
2.转变城乡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要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业方面要通过关、停、并、转,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切实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发展和推广节能技术,实现间接减排效果;以可再生能源等绿色替代能源为重点,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合理调整城市能源结构。交通方面要积极加快淘汰“黄标车”,优化交通方式和构成,实现以步行、非机动车为主导,并与公共交通系统有效衔接的绿色交通结构。建筑方面要在建造时采用低碳技术、使用低碳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有的高能耗、高浪费的生活习惯,提倡循环利用,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公共领域方面要做好绿化和防治污染工作,加大执法监管的力度,改变违法成本低的现状[7]。
其次,创新农业发展机制,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转变高化肥、高农药投入的生产方法,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丰富人文环境
第一,要提高市民素养,培育文明风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使廊坊成为高度文明的城市。
第二,要深挖廊坊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文化传统,比如书画艺术。在这些基础上通过和北京这座文化名城合作打造廊坊高雅、休闲、养生文化,比如,琴棋书画、养花种草、观鸟钓鱼、收藏集邮、品茶论道等。
第三、建造体现地方文化的人文景观,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4.优化产业项目
加大力度策划、宣传,推出环首都“宜居、宜业、休闲、养生、绿色、健康等区域品牌项目,依靠区域协调机制,通过招商引资、举办发展论坛、专项会展等系列活动,多渠道谋求合作,推进廊坊产业的升级,尽快形成与首都产业分工合理、特色各异的产业发展格局。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生态城市的理念顺应廊坊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也符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规划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生态城市在我国实践探索中的经验教训,结合十八大精神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从一个区域的角度试述了建设生态廊坊的理念、目标及路径,期望对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廊坊城镇化建设有点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迅.低碳生态城市:我们共同追求的未来[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4).
[2]曾芳芳.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J].科技广场,2011,(10).
[3]陈明富.“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美丽愿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2)
[4]谢鹏飞.生态城市从理念到现实:来自田园城市运动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1.(6)
[5]河北省环首办.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总体规划[EB/OL].http://www.hsdnews.cn/2011-11/02/content_24039120.htm.
[6]孙洪磊,曹国厂,赵仁伟,张淼淼.打造“环首都生态圈”须破除各自为战[N].经济参考报,2013-03-06(007).
【廊坊市建设局】推荐阅读:
廊坊水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07-14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10-12
潍坊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优化方案10-27
潍坊市人民政府10-16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06-07
202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09-28
潍坊市国家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09-28
潍坊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