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赏析复习提纲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画赏析复习提纲(共5篇)

中国画赏析复习提纲 篇1

(2010.12.6)

一、简答题:

1、简述《洛神赋图卷》的创作时代、作者和艺术价值。

中国东晋时代顾恺之(约344年—405年)

《洛神赋图卷》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题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时与洛水神女相

遇而恋爱,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动人故事.画家把人物的神韵,风姿表达得 惟妙惟肖,这是前无古人的.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后人称这种技法为“高古游丝描”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 造型产生很大影响.是图取材于曹植《洛神赋》,系连续性的神话故事画。《洛神赋》是一首爱情诗篇,作者将其恋人甄氏(后依曹操旨意嫁与植兄 丕)化作可望而不可求的洛水女神。该卷画曹植从京城回东藩路经洛水时遇洛神宓妃的爱情故事,格调缠绵,情节浪漫。全卷共画4段,此处截选绘有马匹和车乘的 第1段《相遇》、第4段《辞别》。

《相遇》画曹植在洛水畔停歇时的情形。画家着力刻划了3匹疲惫的马,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体态动静不一。一卸 套之马暂获自由,猛然就地滚尘,惊的驭手慌忙侧身躲让,一马引颈回望,一马俯首啮草。

《辞别》一改汉代的平视画法,采用俯视角度,开阔了视 野。作者画曹植驾车登程,回首寻望洛神的倩影。5马在乘骑的护卫下奋力拉车向前,其动势与东汉画像砖、石和壁画上的人马极为相似,证实了东晋人马画与东汉 艺术的承接关系。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中勾勒添色的人马画技法意味着人马画已具备了独立成为一种画科的艺术条件。

2、简述《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内容及艺术手法。

顾闳中

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 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 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 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

坊副使李佳明 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向着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第二段集体观舞

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氛热烈而动荡。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 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间息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 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

第四段独自赏乐

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 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 音乐。

第五段依依惜别

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 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 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艺术手法:《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画家在构图上作了精心安排,每段一个情节、一个地点、一个人物组合,每段相对独立,而又统一在一个严密的整体布局当中,繁简相约,虚实相生,富有节奏感,图中三个屏风绝不雷同的处理方法体现了画家巧妙的构思。人物的趋向动势变化丰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态动静相宜,全图之势蓄于画卷之内,紧密而富有张力。第三段景物中安置了一枝烛台,红烛高照,点明了《夜宴图》特定的时间,而并不精心描绘夜色,这种中国传统式的意象表现手法与方式共同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五代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前所未有地发展,顾闳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古代称肖像画为“写真”,“真”就是指对象内在的精神本质,即“神”,具备了高超的写真技巧,对创作人物画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形体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鼓,直到曲终人散,各个不同的场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由此深化了《夜宴图》的内涵。

无论是设色还是用笔,《夜宴图》的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古人善用矿物质颜料作画,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璀璨夺目。《夜宴图》多处采用了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对比强烈,而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古人作画,专尚用笔,在准确地把握了对象的形体特征以后,用笔除了勾画出对象的外在轮廓之外,同时具有表达对象本质的要求,线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元素,在东方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用笔的变化概括起来说是“轻重疾徐,偏正曲直”八个字,实践起来却是千变万化,全凭画家妙悟,自然灵变。《夜宴图》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颇有韵味。人物衣纹组合丰富有变化,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尽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3、简述《写生珍禽图》的创作时代、作者和审美特点。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 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 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 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4、简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时代、作者和文人理想。

元朝黄公望5、6、7、8、简述《六君子图》的创作时代、作者和表现手法。简述《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代、作者和历史价值。简述《庐山高图》的创作时代、作者与寓意。简述《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时代、作者及创作方法。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篇2

根据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应当牢牢抓住以下这些内容。因为今年是首次全国命题,所以很难对命题作出一种有把握的推测,而且对于考生来说,应考的唯一法门就是全面地复习,而不是去盲目地对试题本身进行任何猜测。下面所列的内容基本上是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些基本的要求,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起到一个提示作用,可以对照自己在复习中是否有所遗漏。因为这些知识点中重要内容我在各章的讲课中已经作了较为详尽的讲述,所以在此就不再进行任何展开说明。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一、旧石器文化:

早期: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中期: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等 晚期:山顶洞人

二、新石器文化:

早期:裴李岗、老官台、彭头山文化

中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晚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等

三、古史的传说时代:

1、黄帝和炎帝

2、颛顼和帝喾

3、尧舜禹时期

第二章、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一、夏

1、启与夏王朝的建立

2、少康中兴

3、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

二、商朝

1、商朝的建立

2、盘庚迁殷、武丁中兴

3、商朝的文化:甲骨文和青铜器

三、西周

1、周族的兴起和武王伐纣

2、周公的当政与成康之治

3、宗法制与分封制

4、共和行政(国人暴动)

四、春秋

1、平王东迁

2、春秋五霸

3、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井田制的瓦解、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4、礼崩乐坏与士阶层的兴起

5、老子

6、孔子

五、战国时期

1、商鞅变法

2、郡县制

3、战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铁器和牛耕、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甘石星经、扁鹊

4、百家争鸣:墨子、孟子、荀子、庄子、法家和韩非子 六、一些史学和文学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世本、竹书纪年、楚辞、屈原 第三章、秦汉时期

一、秦

1、秦灭六国

2、秦朝加强统一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3、秦的暴政与灭亡

二、西汉时期

1、刘邦与西汉统治秩序的建立:约法三章、楚汉战争、西汉的统一

2、汉初的修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

3、汉武帝加强集权和维护统一的措施:限制相权、建立中朝、限制缩小和取消诸侯国的势力(推恩令、酎(昼)金夺侯、左官律)、十三州刺史部和司隶校尉、察举制和太学、打击匈奴、开拓西域、盐铁官营、算缗和告缗、均输和平准、三官钱、罢黜百家和独尊儒术。

4、西汉时期的社会与经济:代田法、区田法

5、西汉学术文化:董仲舒、司马迁、经学(今文与古文经学)、文学艺术、科技

6、西汉末年的统治危机和王莽改制

四、东汉时期

1、东汉的建立

2、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

3、东汉的经济与科技:王景治理黄河、崔寔《四民月令》、水排、蔡伦的造纸术、张衡、医学(张仲景、华佗、《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4、班超出使西域

5、东汉的思想和文化:经学(谶纬)、王充、佛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6、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外戚和宦官的轮流专政,累世公卿的官僚集团的出现、党锢之祸。第四章:帝国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三国

1、军阀战争

2、赤壁之战

3、三国鼎立:曹魏(唯才是举、三省制的雏形、九品中正制、屯田)

二、西晋

1、西晋的建立与占田制

2、分封制八王之乱 三、十六国与东晋

1、十六国

2、东晋与门阀制度

3、淝水之战

四、南北朝:

1、南朝与北朝的兴替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3、侯景之乱

五、文化与科学

1、数学:刘徽与祖冲之

2、天文学:《元嘉历》、《大明历》

3、医学:葛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4、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

5、地理学:《水经注》

6、玄学:王弼、何晏、正始之音、郭象等

7、范缜《神灭论》

8、史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沈约《宋书》、常璩(渠)《华阳国志》

9、文学与艺术:建安七子、三草、陶渊明、刘勰的《文心雕龙》、王羲之、顾恺之、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

一、隋

1、隋的建立与统一

2、隋巩固统一的措施:大索貌阅、大运河

3、隋炀帝

二、唐

1、玄武门之变与贞观之治

2、武则天的统治

3、开元盛世

4、均田制与租用调制

5、府兵制

6、三省六部制

7、科举制

8、律令格式

9、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0、唐后期的财政改革:两税法

11、元和中兴

12、宦官专权: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事件)、甘露之变

13、牛李党争

14、黄巢起义、朱温篡唐、五代的更迭、十国、后周的改革

15、隋唐的民族和对外关系:突厥、回纥、吐蕃(松赞干布)、南诏、鉴真、丝绸之路 16文化:《五经正义》、韩愈《原道》、唐诗、刘知几《史通》、杜佑《通典》、阎立本、吴道子、欧阳询、孙思邈、僧一行 第六章:宋辽金元时期

一、北宋

1、宋初的政治制度

2、积贫积弱的局面与士大夫政治

3、庆历新政

4、王安石变法

5、北宋晚期的党争

6、海上之盟与北宋的灭亡

二、辽、西夏的统治与北宋的关系

1、辽的建立与概括

2、宋辽关系(澶渊之盟)

3、西夏与宋德关系

三、南宋

1、南宋建立与金的关系(三次和议:绍兴和议、隆兴和议与嘉定和议)

四、金

1、金的兴起与衰落

2、蒙古灭金

五、元

1、忽必烈

2、行省

3、民族关系:四等人制

六、宋元的社会经济:

1、土地关系

2、社会结构:驱口

3、农业与手工业

4、商业与城市

七、文化

1、理学:洛学、关学、朱熹、陆九渊、鹅湖之会

2、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

3、艺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4、科技:四大发明、沈括、郭守敬〈授时历〉、王桢《农书》 第七章:明清

一、明朝

1、明朝专职集权的高度发展

2、明朝的科举与学校

3、分封与靖难之役

4、漠北与倭寇

5、宦官专政与内阁及明末党争(东林党)

6、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元朝战争、欧洲殖民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

7、明末农民起义

二、清

1、八旗制度

2、清代高压政治

3、平定三藩

4、统一台湾

5、统一漠北和平定新疆

6、管理西藏

7、改土归流

8、天地会、哥老会和白莲教等秘密会社的反清

9、清代政治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理藩院、总督与巡抚、八旗兵与绿营兵、保甲制度、10、清的对外关系:对俄、闭关政策、禁止天主教的传教、英国使臣来华

11、文化:阳明心学、实学思潮、乾嘉学派(惠栋与戴震)、史学(钱大昕、赵翼、王铭盛)、明清小说

12、科学技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史复习的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有了这些知识点的基础,基本上就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个自己基本知识体系。但是仅有这些知识体系,还是不够的,这就像建筑中有了建筑材料还不能等于建成了高楼大厦,所以如何对这些知识点加以融会贯通,抓住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思考,是学习和参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力要求。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占全部卷面分数300分的30%,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就是大概在90分左右。从考试的命题题型看,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和简答题四种类型,个人以为中国古代史出史料分析和简答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有必要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于大家复习。当然,所谓的重要问题的归纳是建立在你牢固掌握了中国古代史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的,最好不要脱离古代史的基本知识体系,而只是去归纳甚至压宝式的复习。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此处所总结的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点和所谓的重要问题,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并不构成任何倾向性的意见,只是为大家的复习提供一个切入点,并不能取代大家对指定教材的阅读。而且,从我个人意见来说,更希望大家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自己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要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和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并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中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并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就说明在考试中将会特别重视学生分析和利用史料的能力。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和分析,这应当是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就中国古代史来说,所谓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宰相制度的变迁:构成宰相权利的要素:议政权和监督百官的权利。

周代:太师、太保、太傅;秦及西汉前期: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汉成帝时: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汉哀帝时: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东汉:太尉、司徒和司空;魏晋以下:录尚书事和尚书令为宰相;

另一个就是这些名义上的宰相权利逐渐被架空,所以三省长官就成为宰相,中书、门下和尚书、唐代又出现了同中书门下和政事堂,宋代的枢密使与参知政事、三司、元代的行中书省,明初废掉宰相,内阁在明中期后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到了清代内阁又成为名义上例行公事,权力归军机处(早期议政王大臣)。

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地被剥夺。

2、中央机构:秦汉时的九卿、御史台、尚书台、西魏的六官体系、隋唐的六部与九寺五监、职事差遣、宋代的三司、元代的行中书省与宣政院、明清的六部制、都察院、理藩院、通政使司等。

3、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十三州部刺史、州郡县三级、侨郡、侨州、坞壁与宗主都护制、三长制、道、路、行省、总督、巡抚、府等。

4、军队:西汉实行征兵制。特点是兵役、劳役合一。男丁一生服役两年,一年在本郡县训练,分兵种,为“正卒”;另一年或入中央军,为“卫士”;或戍边,为“戍卒”。此外,每年在郡县服劳役一月,为“更卒”。东汉废征兵制,改为募兵制。曹魏实行世兵制。北周的府兵制、唐代中期以后募兵制、宋代的禁军与厢兵、明代的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清代的八旗制度和绿营。

5、法律:李悝的《法经》、秦律、汉代《九章律》与律令科比、隋律与唐律和律令格式、大明律与《大诰》,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趋势。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1、土地:井田制、占田制、均田制

2、赋税制度:贡助彻、汉代的算赋与口赋、盐铁官营、均输、告缗与算缗、租庸调、两税法、转运使、方田均税法、明代的粮长制、鱼鳞图册与黄册、一条鞭法、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3、经济发展的趋势:统治中心的东移、经济中心的南移:江南的开发(汉末、南朝、隋唐、宋),治理黄河、大运河、与水利设施和农业技术。

四、重要事件与人物:

1、主要的改革和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商鞅)、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张居正改革。

2、重要人物:秦始皇、刘邦、汉武帝、汉光武帝、曹操、刘裕、隋文帝与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王安石、忽必烈、明太祖、明成祖、张居正、康熙、雍正、乾隆等。

3、所谓的盛世: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元嘉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仁宣之治、康乾盛世。

五、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焚书坑儒、独尊儒术、两汉经学(谶纬、今古文之争)、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乾嘉考据学(朴学)

中国画赏析复习提纲 篇3

一、单选题:10题*2分=20分

二、辨析题:3题*10分=20分

三、材料题:1题*20分=20分(1道材料题)

四、论述题:1题*30分=30分

2010-2011年上《纲要》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p.10-18

基本思路: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则转变为帝

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是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

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p.20-30 基本思路(要求宏观把握):

军事:发动侵略,屠杀中国人民(如旅顺大屠杀);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如沙俄侵占

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如圆明园的破坏);

政治: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如赫德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操纵晚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如天津教案);在中国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如慈禧、袁世凯等)

经济:控制通商口岸(如江海关);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

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如通商口岸广设洋行);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如财政、铁路、金融);

文化:名为传教,实为侵略(如传教士郭士立);制造侵华舆论(如“黄祸论”)。

3、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pp.35-38 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朽性;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又是最根本的原因。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取得反侵略斗争根本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4、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有何表现?pp.38-40

第二章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42-432、什么是洋务运动?有何历史地位?为何无法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pp.46-493、什么是“百日维新”?它为什么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pp.50-56

第三章

1、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影响?P.58

新政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

评价与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2、何谓“三民主义”?如何评价“三民主义”?pp.60-623、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pp.64-66

基本思路: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义”的纲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

4、怎样理解和评价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基本思路:

成功之处: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践了民主共和的方案,并使民主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失败之处: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质的改变;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贯彻下去;社会生活仍呈现出萧条、惨淡的景象。

失败原因及教训:pp.72-7

4第四章

1、何谓“三座大山”?何谓“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p.82、p.91-95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p.98、p.1083、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民大革命?pp.1194、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pp.120-122

基本思路:历史意义: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第二,它扩大了中共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次革命中汲取教训,懂得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准备了条件。

失败原因:客观、主观p.1

21第五章

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那些理论探索?pp.129-130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共采取了哪些土地政策?有何依据和特点?pp.130-131 基本思路:土地政策: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井冈山土地法》,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制定《兴国土地法》,第二个土地法;1931年2月,在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时期总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案: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按人口平分土地,并坚持抽多不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依据和特点: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居首要地位,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因此中共需要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但作为国民党统治基础的地主阶级,中共坚持坚决消灭的方针3、20世纪20、30年代,中共领导人犯了哪些“左”倾错误?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

pp.133-1354、遵义会议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策?有何历史意义?p.136

第六章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p.1472、抗日战争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p.1523、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地位及作用?pp.149-151

基本思路: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解放区战场即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抗战反攻阶段,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仍在继续抗战。但总的来说,由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及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方针,在军事上国民党出现了又一次大溃退,并勾结美国主义抢夺抗战果实。

4、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何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哪些意义、原因及基本经验?pp.164-167

第七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有何新变化?它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有何影响?pp.169-170 基本思路:

(1)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二是打破了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国际格局。

(2)国际新格局对战后中国的影响: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为此美国制定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当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美国力促国共和谈,以期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整个中国;当和谈破裂时,美国帮助蒋介石与中共决战,以期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段扶蒋,中共和中国人民都面临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的严峻考验。

2、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国画赏析复习提纲 篇4

1、为什么说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2、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在文化上对中国进行渗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中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侵略者是哪个国家?

△: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位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主要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P20-P29

`

2、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如何看待“西方对落后地区的殖民统治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近现代文明”的观点?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西方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主要矛盾有哪些?面临的两大使命和任务是什么?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指的是什么?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面临的两大使命和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指的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P16-P17,P82

4、造成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大根源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中国封建主义势力。P11

5、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人民反抗英军侵略并取得了胜利的是哪一次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P31

6、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南京条约p11

7、近代中国人民反对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P35

8、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纷纷起来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被称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谁?其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的人是谁?

△:林则徐;△:严复P38-39 `9、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阶级中出现最晚的是哪一个阶级?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工人阶级;

1、★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外商企业刺激(3)、洋务运动诱导(4)、资本主义萌芽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分布地区: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

4、途径:

(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2)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3)洋务运动创办近代民用企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0、洪秀全在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之前为发动农民而所创立的一个宗教是什么?

△:拜上帝教P42

11、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先后颁布了多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最重要的有哪几部?其中最能体现其社会理想和起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哪一个?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P42 12、1864年,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军事上的全盛转向衰弱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天京事变。P44

1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带集团的团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P45-46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4、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清政府中地主阶级先进分子发起的“自救”运动叫什么?地方官吏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些?

△:洋务运动;△: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P46 15、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的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什么?

△:马关条约。P21

16、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中,主要是通过争取谁的支持来实现的?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P50

17、“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慈禧太后是如何实现重新掌控政权的?

△: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同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P53

18、中国“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P54

19、中国清政府对1904-1905年日俄战争所奉行的立场和政策是什么?

△:1904-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对立”。P57新政 20、1906年,被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实施了千年之久的人才选拔制度叫什么?

△:科举制度。P58 21、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一项旨在虚假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文件是什么?

△:《钦定宪法大纲》P58 2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什么?

△:兴中会P59

23、邹容、陈天华、章太炎等人所发表的重要著作各自有哪些?

△: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和《猛回头》;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P60 2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至“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有哪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次起义?

△:潮州黄岗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武昌起义;影响最大的一次是广州起义。P64

25、集中体现孙中山领导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科学内涵及意义是什么?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P61-62 `

26、为什么称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是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没有为什么,因为中国同盟会本身就不是什么政党,只能说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的最初雏形而已

27、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中国是否应当革命还是改良问题的争论有哪些?

△: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三,要不要社会革命。P62-P63

28、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亲自领导1911年10月发生的武昌起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人物是谁?

△: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黄兴。P64 29、1913年3月,袁世凯为何要派人刺杀国民党的元老――宋教仁?

△:宋教仁在1912年8月,征得孙中山,黄兴的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它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获得了多数席位。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希望此组织以他为首的责任内阁,在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而实际上,当时全部政权都操纵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手里,他们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才将其刺杀。P69 30、武昌起义最终能取得成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却被谁窃取?

△: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起义者的革命积极性和主动性);袁世凯。P65.P68

31、辛亥革命后,产生了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国家是什么?产生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什么?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65-66 32、1915年到1918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什么?在新文化运动中“批孔”,其实际批判对象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实际批判的对象是传统的封建专制,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P97-99

33、为什么“五四运动”能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出现了几个中心?运动后期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 因为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三个中心(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P104-105 34、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什么?又是如何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用其思想指引中国走向解放之路,在中国传播。

△:P101

35、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哪里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早期组织创办的宣传刊物有哪些?

△:上海;《新青年》 P109-110

3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什么?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是谁?第一任总书记又是谁?为什么说中共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1年7月23日;△: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陈独秀为第一任书记;△:因为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P113-115

37、中共一大提出的最高纲领是什么?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什么?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已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P113.P116 38、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其政权性质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

△:是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P123-125

39、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1927年先后发动了哪三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P127 40、、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中共党内出现了哪几次重大“左”倾错误?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P133

41、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

△:P132虽然有美国支持,但国民党政治上孤立、经济崩溃、发动内战失去多数民心,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42、形成国共两党第一、二次合作的时间、形式、特点、政治基础、标志等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在:

1、中共帮助国民党组建省、市地方党部。许多共产党员担任国民党省市级党部负责人。

2、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为革命军队培养造就了一批军政人才。

3、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中共领导了广州沙面罢工和海陆丰农民运动,并且帮助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4、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中共四大以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5、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统一和巩固。

6、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 言,合作的目的是联合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

△:第一次国共合作P117-118;△:第二次国共合作P145-147 `

43、最早确立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事件开始?毛泽东: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三湾改编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出了很大贡献。44、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政权性质是什么? 第一任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毛泽东。P132

45、“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之前,中国军民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进行的抗日斗争有哪些?

△:P144-145冀东农民打游击;学生举行罢课、示威。46、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期间,国民党军队先后组织的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是什么?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P149

47、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实行的抗战路线与国民党有何不同?

△:中共实行的抗战路线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P151

48、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在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其主要针对哪些人的分配?

△: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P156

49、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哪几个战略阶段?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又经历了哪几个战略阶段?

△: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P152;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50、1942年,中共在延安展开的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P162

5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是什么?被这次大会确立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刘少奇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P163 52、1937至1945年,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

△:1945年10月25日为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P164.P166 5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乘专机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的成果就是达成了一个什么协定?

△: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P171 `54、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内民众纷纷主张国内实现和平、要民主、反内战,国民党顽固派却先后暗杀了许多民主进步人士,比如哪些代表性人物? 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 55、1947年6月底,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P175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苏鲁豫皖地区;挺进豫西 56、1948年秋到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先后进行了哪三大决战?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P186 `57、1921年中共成立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国内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中的“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分别指的是什么?

3种建国主张,一是国民党一党执政。二是共产党一党执政。三是多党执政。多党执政是当时民众想要的因为中国战乱已经一个世纪了民众想要和平,但是当时的国民党有美国的支持实力非常强大不想让共产党再次强大的机会。3种政治力量是。一是国民党,二是共产党,三是无党派人士。

`

58、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什么样的一条道路?新在哪里?党在中国革命中克敌致胜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自身的建设

`59、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起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机构是什么?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P189 60、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向社会主义转变过渡时期提出的总路线是什么? △: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P203 61、1953年到1956年底,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转变过渡期间实行的“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性质是什么?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P20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并不彻底,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了文革。P204。。原因:领导人“左”倾错误引导;性质: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矛盾。62、1956年底,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但由于“左”的错误膨胀,导致了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史称什么革命?

△:文化大革命。63、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画赏析复习提纲 篇5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分×5)、简答题(10分×2)、材料题(15分×1)、论述题(20分×2)

名词解释:

钱庄

钱庄是明清时期的一种金融组织。它最初是经营不同货币的兑换,称钱店。大的钱庄在明末时开始经营存放款业务。在北京、上海、汉口、杭州等地均有。鸦片战争后,钱庄主要在上海发展。钱庄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银行。但它不向社会公开办理存放款,他的存款主要来自关系户、熟人,放款亦然。后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旧式封建钱庄慢慢开始具有近代资本主义的性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中国的钱庄在金融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和影响超过银行。

票号

票号,一种旧式金融组织,又称票庄、汇划庄。多为山西人所经营,因此又称为山西票号或“西号”。明末清初首设。票号一般为合股组织,资金比钱庄雄厚,他的主要经营业务是进行地区之间的汇兑,信用工具叫“汇票”或“会票”。票号也从事存放款业务。但不对个人,只对钱庄办理。鸦片战争以后,票号不仅办理私人汇款,而且代理清政府汇解京饷和军协各饷,并收存官款。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它无法收回对官府的放款,受重大打击,相继停业,或改为钱庄和银行。

值百抽五

所谓“值百抽五”,就是征收百分之五的税率。它是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关税中最基本的税率。“值百抽五”最初来自于《中英通商章程》,但由于其所列货物十分有限,以后新增的贸易品名称就一律按值百抽五来定税率。而后来签定的《中英天津条约》,第一次确定进出口海关关税“值百抽五”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征收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以多报少,以大报小,以高报低,实际关税税率远远没有达到5%,只有3—4%,这种税率一直延续到1928年关税自主。

二五减租

所谓“二五减租”,是指粮食收获后,优先提取百分之二十五的粮食给佃农,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五由地主和佃农对半分。“二五减租”是国民党在大陆时期曾提出的土地政策。陈诚主政台湾后,同样推行这一制度,只不过是把名称改成了“三七五减租”。而所谓“三七五减租”,是指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所交地租最多不能超过农业产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且规定此后以1948年产量为标准来收租。所以“二五减租”和“三七五减租”是一个意思。

上海土地章程

《上海土地章程》是由英国驻泸第一任领事巴富尔,根据《南京条约》及其“善后条款”,同当时的上海道台宫慕久于1845年所签订。它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租界——“英租界”,并开始具有英国人专管区域的性质。但清政府仍保留部分主权,是该文件最显著的特点。后来,随着外国侵略的加深,清政府在租界的这些权力也被逐渐排斥,租界逐渐发展成为脱离中国主权的“国中之国”。《上海土地章程》影响重大,被视为租界设立之根本依据。

实银

所谓实银,就是指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客观存在的白银。当时,在全国流通的各种宝银,虽然他们的名称、形式、重量、成色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实有其物,都是流通中现实存在的银货,故如其名。而与实银对应相反的就是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并不存在的虚银。

虚银

所谓虚银,就是指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并不存在的、只是作为一种计算单位并没有实物的银两。由于虚银是一种计算单位,所以,它虽然没有实物,但它却有一定的成色和重量,来作为价值符号和换算依据。例如纹银、漕平银、关平银就是虚银。而与虚银对应相反的就是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客观存在的实银。

纹银

由于白银是冶炼而成的,百分之百的纯银很难得到。而在全国各地铸造的银两中,成色(即含银百分比)又不一样,那么,在各地银两交换时,就要进行换算。在这种换算过程中,有一个通行的成色标准银,叫纹银,或足银,作为全国性的假想标准银,它的成色是93.5374‰,它是作为全国各地不同成色的宝银在使用时折算的依据和标准。各地银两在换算过程中,都折成纹银,然后计算多寡。纹银是一种虚银,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作为一种换算的单位而被接受和使用。

厘金

厘金,创立于咸丰三年,因初定税率为一厘,故名厘金,又称厘捐或厘金税。其按课税品种不同分为四类,其中对社会各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百货厘。厘金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且不限于百分之一,有的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开设厘金税是晚清赋税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但由于其从一开始就是为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镇压太平天国服务的,并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厘金一直起着十分消极的作用。

其他题型:

1935年币制改革(法币政策)

法币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用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该政策实施于1935年11月4日,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一先令二便士半,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法币政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它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背景:①币制改革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各界要求金融币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②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而旧的币制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因此,也成为国民政府的大敌;

③国民政府为了巩固中央的统一,必须进行币制改革,因为地方实力强大的原因,是由于它的经济实力强

大,而地方掌握了货币发行权,是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因此,必须将它破除;

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政治、经济政策、行动,受帝国主义影响。当时,英美日本都在争取对

中国金融和经济的控制,英美对中国的这种既落后又脱离于英美货币体系的旧货币,非常不满,要求改

革,并且同英美货币加强联系;而日本也想把中国货币拉入日元体系。中国要想抗日,就必须依赖英美,在经济上、在货币上就要加入英美集团;

⑤1932年的废两改元,为币制改革铺平了道路。

原因: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11月实施法币政策,是有它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长期紊乱的货币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②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货币的巨大冲击,造成中国白银外流,金融紧缩和经

济萧条,迫使中国必须放弃银本位而谋划新的改革。

③日本的侵略加紧,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必须统一货币并加入英美集团。

内容:①统一货币发行权。中国货币即日起由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三行发行,次年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即所谓的中中交农四大银行,其他银行不准发行。已发行的可继续流通,到哪即日起不准增发。原有货

币逐步掉换成法币,调完为止。

②集中保管法币发行准备金。法币准备金的保管由财政部组织专门委员会负责,由政府同私人银行家共同

组成,委员会监督货币的发行,每月公布一次发行准备金与货币发行的情况、数目。

③白银收归国有。一切公私款项、税收、钱粮均以法币为准,不准使用银元,公私所有银币,由发行委员

会兑换法币,白银作为准备金使用,并公布兑换办法八条。各地所有白银,在三个月内兑换法币完毕。

同时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并延长兑换时间。

④确立法币对外币的汇率。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

士半。法币本身无法定的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银币,但还不能算一种纯纸币制度,而是一种金汇兑本位

制,因为它可以自由买卖外汇。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这是法币的买办性的基本特点。

中国的法币同英镑的汇价发生了固定的联系,说明它已被纳入英镑集团了。

⑤推行新的辅币。辅币即零星小币。规定辅币有两种:镍币和铜币。镍币有20分、10分和5分三种,铜

币有1分、2分和半分三种。

中国封建经济的特点

中国封建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后。它是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力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中国封建经济包括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部分。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主流。自然经济主要表现为小农经济形式,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

而商品经济,由于它受到中国封建经济的主流思想——“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的影响,一直都受到打击。甚至到明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种思想仍然贯彻于政策。

综上,中国封建经济的特点是以“重农抑商”为指导思想,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核心,以自然经济为主流、压制商品经济的一种自给自足、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台湾五六十年代土改经验

国民党到了台湾并反思总结经验以后,就立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国民党在台湾的土地改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这三个阶段也是土地改革的三大措施。

第一阶段即通过三七五减租,在承认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利用政权强行分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保障佃农的利益,使佃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

而第二阶段的“公地放领”和第三阶段的“耕者有其田”,使许多佃农成了自耕农,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受到激励后,更努力劳动,资本投入也在增加,结果是农业生产大幅增长,保证了粮食供应,减缓了战后人口骤增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创造了一个起飞前所需的政策经济稳定的环境。

经过土地改革,台湾原有的地权结构和土地经营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台湾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台湾农业从少数地主占有大多数土地的租佃式经营变成了以自耕农为主的独立分散经营,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经营的灵活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得政府能够更有效地“压挤”农业,把农业创造的剩余用以发展工业。

土地改革的结果,使台湾农业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资本、人力以及市场的作用,为台湾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要素条件。

怎样评价币制改革

就积极方面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 法币政策它不是在中国孤立地进行的,是通过因果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国民党内英美派势力增长的表现,是

国民党对日抗战政策转变的开始。

② 从货币制度本身的发展来看,用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是世界货币发展的趋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果,是货币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

③ 货币改革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它统一了货币,稳定了金融,对工商业的发展起了促

进作用。

而就消极方面而言,过去,我们曾一度对币制改革持完全否定,其根据实际是来自陈伯达的《中国的四大家族》一书。但其所讲的法币的掠夺性也好,垄断性也好,通货膨胀也好,其本身的这种经济属性是它的自然属性,是无可指责的。我们不能因为法币具有这些属性,就因噎废食,忽视信用货币的必然性及其进步作用。只是由于掌握着这种信用货币的政权,他的政治是反动的,腐朽的,才使得信用货币的副作用得以猖獗,国民党政府正是这样。所以,我们应当批判的应当是其政治的反动性,而不是他在经济上为适应历史潮流而进行的改革。

怎样评价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英、美、法、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完成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对原料来源和商品输出市场的强烈需求,使列强之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在利润的驱逐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始全球化,表现为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在此背景下,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

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半殖民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清政府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但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经济上,它掠夺中国财富和资源,造成中国资本主义和重工业的发展困难,并逐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但同时它打破了中国大一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结构,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中国商品阶级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空前的挑战和冲击,开始形成中国近代文化,各种思潮不断涌现。而就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而言,它初期客观上对民族资本主义有刺激作用,同时也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这个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反动性和侵略性,决定了外国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激烈矛盾是不可消除的,这就表现为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排斥、抑制。

综上,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确实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变化,但这是次要的、非根本性的、分主流性的影响。我们既要肯定其正面影响,也必须要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用中国人民的血汗和尸骨堆积着资本主义的文明,这才是近现代历史占主要的、根本性的、主流性的影响。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主义,实事求是看问题。

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所谓“官僚资本主义”,就是指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直接利用国家政权,形成的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一个阶段,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特有的、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其特征是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三者缺一不可。

依据这些特征,官僚资本主要是指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和军阀官僚私人投资的企业。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同时,由于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垄断性和封建性,对民族资本主义不断排挤,民族工业陷入萎缩。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

上一篇:最新幼儿园小班实习工作总结_小班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珍惜的高二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