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制度(精选8篇)

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篇1

浅议如何构建金融期货投资风险管理制度

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金融期货投资则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国际市场中的价格或汇率等风险,但过度的期货投资有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地损失。所以构建有效地金融期货投资管理制度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建金融期货投资风险管理制度,我们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前者的基础上构建面向衍生工具业务的风险识别和应对的政策及程序。通过对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制定出一套基于企业的特殊环境的风险管控机制。再次就是要加强信息交流和人员沟通,使公司有一套适合的系统来获取、处理、解决及报告相关信息,以达到监督期货投资的目的。最后就是要对金融期货投资实行全面持续监督,以保障系统报告的完整性。

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篇2

一、保证金制度

众所周知,期货交易属于杠杆交易,以小搏大,我国股指期货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如何正确地确定最低保证金比例则是该制度的核心,根据《风险管理办法》规定,目前股指期货最低保证金比例为10%,而1995年,我国开展国债期货交易时交易保证金比例仅仅为1%[2],可见,现行办法较以前更能正视我国金融市场的现实及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恶炒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该办法进一步指出,在期货交易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或中金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调整交易保证金标准:一是期货交易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以下简称“单边市”);二是遇国家法定长假;三是交易所认为市场风险明显变化;四是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情形。这就为应付突发事件提供了监管的弹性空间,尤其在合约交割月份以及机构串谋操纵市场行情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武器。比如,一般在合约交割月份,处于仓位亏损的机构会有操纵期货行情的内在冲动,为了防止其滥用杠杆效应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交易所可以临时决定提高保证金比例要求,甚至要求全额交纳保证金,提高交易门槛,增加操纵市场的难度。

二、价格限制制度

根据《风险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股指期货设涨跌停限制,为±10%,这与我国当前的股票市场的涨跌停限制相适应。不仅如此,股指期货行情在出现单边市之前,还有其特有的防止行情“过热”的利器——熔断制度。

什么是熔断制度?这是借用了电工学的一个概念,就是用电器在电流过载时,电流回路中的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从而对电器起到保护作用。借用于此,是因为我们的股指期货也需要很好的保护,其运行机制不能被过度投机的热潮所“烧毁”。熔断制度的具体内容是:股指期货合约的熔断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并且期货合约以熔断价格或者涨跌停板价格申报的,成交撮合首先实行“平仓优先”的原则,其次才是“时间优先”的原则。这一原则特别重要,因为在出现单边市时,为了防止过度投机的风险,交易所鼓励尽早平仓、了结离场,做到让损失方及时“脱身”成为可能,防止单边倒的恶炒造成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就不能再套用股票市场平时进行交易撮合的“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规则,即原则上不鼓励“趁火打劫”,顺势再开新仓。这就为股指期货行情的及时矫正与复位提供了有利的规则支持。回顾历史,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风波出现之时,当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没有推出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致使“3·27”国债期货的价格波动幅度大大超出了保证金水平,导致当时的市场投资者顷刻间血本无归,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被推向了破产的边缘,因此价格限制制度是一个稳健成熟市场进行风险控制不可或缺的制度。

三、持仓限额制度

所谓持仓限额制度就是指单一客户持有一个合约的单边合计数量上限。在《风险管理办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定呢?这是因为期货和股票的“发行”机理不一,本质上有着天壤之别。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代表投资权益的凭证,其数量一般受制于股份公司资本规模的限制,尤其我国股票市场目前不允许做空,必须先买入股票现货才能卖出,而股票现货在现实中受制于流通盘的大小,不可能无限量供应上市。相反,期货的本质是一张尚待履行的合约,市场上的合约可以有多少张呢?理论上的答案是:无穷多。这是因为合约的产生可以由合同双方(即期货多空双方)无限缔结(即“创造”),这就使得操纵市场的可能性可以在理论上无限连续放大。

期货交易的投机者还必须在合约到期前进行平仓买卖,而不能像股票那样可以无限期持有(除非上市公司破产倒闭退出流通市场),即先期作多头者必须进行平仓,而先期作空头者必须进行回补,才能了断自身的合约义务。在此其间,市场信心一旦受机构操纵而动摇,出现恐慌,就会出现“多杀多”或“空杀空”的局面,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市场“雪崩”,这种现象所造成的效应是让大多数小型期货投资者始料不及,仓惶平仓,无形当中更给机构投资者操纵市场的方向提供了助推的合力。因此,这就要求市场监管者必须加强对于机构投资者或大户的持仓限额控制。至少在我国现阶段股指期货刚刚推出,应当做出这种规定。

回顾“3·27”国债期货事件,至今仍然历历在目,1995年2月23日,前期已经陷入绝境的国债期货空头为了操纵市场,在收市前8分钟打出了105 69 172口的卖盘(一口为两万元面值),将“3.27”国债期货的价格从151.3元打低至147.5元的收市价,短短8分钟成为惊心动魄的8分钟,使得本来处于盈利地位的多头顷刻间血本无归,从“天堂”掉进“地狱”[3]。如此的期货市场已经丧失了价格发现的功能,蜕变为一个比拼资金实力的角力场。有鉴于此,《风险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同一客户在不同会员处开仓交易,其对某一合约的单边持仓合计不得超出该客户的持仓限额(确定为600张上限)。

四、大户持仓报告制度

交易所实行大户持仓报告制度。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公布持仓报告标准。会员或者客户某一合约持仓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持仓报告标准的,会员或者客户应当向交易所报告。客户未报告的,会员应当向交易所报告。

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1)《大户持仓报告表》,内容包括会员名称、会员号、客户名称和客户号、合约代码、持仓量、交易保证金、可动用资金等;(2)资金来源说明;(3)法人客户的实际控制人资料;(4)开户材料及当日结算单据;(5)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持仓报告制度在美国各大期货交易所,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纽约商品交易所(NYBOT)被广泛采用,这一报告制度在一定程度将大户的“行踪”置于市场监控者的视野,便于对其交易目的随时跟踪调查,同时也尽可能地限制其违法操作。

五、强行平仓制度

强行平仓是指交易所按照有关规定对会员、客户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为了提前阻止会员或客户的交易风险,防范交易所今后的赔偿风险,有必要对于出现下列情形的会员或客户进行强制平仓,主要有:(1)结算会员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零,且未能在规定时限内补足;(2)客户、从事自营业务的交易会员持仓超出持仓限额标准,且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平仓;(3)因违规、违约受到交易所强行平仓处罚;(4)根据交易所的紧急措施应予强行平仓;(5)其他应予强行平仓的情形。

强制平仓的程序是由会员在开市后第一节交易时间内先自行平仓,若会员未在规定时限内执行完毕,由交易所再强制执行。若因价格涨跌停板限制或者其他市场原因,无法在当日完成全部强行平仓的,交易所根据当日结算结果,对该会员做出相应处理。《风险管理办法》做这样的规定既体现了强行平仓制度鼓励自觉防范风险的精神,同时又体现了法规本身的严肃性和惩处性。在此笔者建议,为避免强行平仓的发生,投资者应当遵循“近月、轻仓、止损”三大原则,谨慎入市。

六、强制减仓制度

强制减仓制度是指交易所将当日以涨跌停板价格申报的未成交平仓报单,以当日涨跌停板价格与该合约净持仓盈利客户按照持仓比例自动撮合成交。此政策可以看作是交易所为了避免强行平仓造成更大损失的一个“缓冲政策”,提前破除金融期货交易中因单边行情而连续累积的风险,其通俗的原则表述是“赢者少赢,亏者少亏”,即让亏损者能够有空隙提早止损出局,减少行情发展的振幅,尤其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呈现散户格局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防止机构大户“挟仓”,对散户实行“关门打狗”的套利作法[4]。

七、结算担保金制度

交易所实行结算担保金制度。结算担保金是指由结算会员依交易所规定缴存的,用于应对结算会员违约风险的共同担保资金,结算担保金被公认为金融期货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屏障。由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和两大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于2006年9月8日,其在制度设计上充分借鉴了国际期货市场的成熟经验,相比较现有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可以说是进行了制度上的升级——采用了结算联保制度。

根据非违约结算会员需承担的金额上限规定又将结算联保制度分为“有限联保”和“无限联保”两种形式。有限联保是指当出现违约结算会员的结算担保金无法弥补损失时,结算会员以其缴纳的结算担保金总额作为赔偿上限,而无限联保则需要结算会员对动用所有前期缴纳的结算担保金总额后的不足部分继续进行分摊。现行《管理办法》中选择的模式是有限联保,这样做正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大部分期货公司实力不强的具体困难。当然我国选择将非违约会员结算担保金放在前面的结算顺序,有利于增强交易所的抗风险能力。目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结算担保金的赔付顺序上基本与台湾、LCH的类似,这一辩证的规制思路体现了《风险管理办法》制定的科学性。

八、风险警示制度

所谓风险警示制度是指当交易所认为必要时,可以分别或者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如监管谈话、要求报告、发出《风险警示函》、公开谴责等形式对有关投资者或会员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进行劝诫或者进行风险提醒。这些多样化的风险前端管理措施将使得交易所对于风险的控制更加人性化,既照顾了交易所与结算会员、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原先“监管与被监管”的博弈关系变得信息公开,协调畅通,又做到了变事后惩罚为事前的窗口性指导,从而将风险、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这些都是《风险管理办法》的一大进步。

总体来看,《风险管理办法》的制定处处渗透着规则制定者对于今后陆续推出的金融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的良苦用心,这对于我国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但是作为一个还有待于实践加以检验的法规,笔者从理论上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好以下几个方面规则。

1. 要完善逐笔盯市、单笔最高限额制度的设计

由于股指期货交易的放大效应特点,即使仅仅一个交易日的时间,也可能股指期货市场已倒转乾坤,等到日末,结算风险已经变为巨大的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交易所无法以静态的保证金和前一日结算价格来控制当日的动态波动,必须实行逐笔盯市制度,目前计算机数据处理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为我们实现逐笔盯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同时,还要配合执行单笔最高限额制度,即交易所对单笔较大的申报进行实时监控,并实时加以风险警示、监管谈话或者强制进行减仓,这对于制止机构大户扰乱市场秩序,单边挟仓,减少我国股指期货波动的风险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2. 持仓限额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且应做好相关配套监管规定

现阶段,由于我国有关监管部门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手段上还缺乏一定的可控性,因此采取了持仓限额制度,对于“600张”上限的规定标准是否合理还有待实践验证,并且这一制度能否贯彻落实更是关键,要防止风险管理制度落空。

笔者认为要落实好持仓限额制度,必须要切实维护好“一户一码”制度,因此股指期货的开户登记制度将成为整个市场风险监管的起点,必须要进行细化和强化,推行“实名制”,杜绝“出借账户”现象,更要防止伪造开户证明。特别是自然人投资者的监管手段更要规划周详,从而避免出现类似2007年股市中最牛散户“刘芳”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要对于出借股指账户的责任人进行严惩,甚至做出市场禁入的限制。

此外,还要对“套期保值”额度申请的审核制度进行落实,要强化审核程序,加强事后跟踪,防止心怀叵测的机构打着“套期保值”之名,大行操纵股指期货市场之实。

3. 大户持仓报告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必须进一步明确

《风险管理办法》对于大户的定性不够明确,会给实际操作中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究竟持有多少合约数量属于大户没有界定清楚,并且股指期货市场上的大户的概念都是随时间而消亡和变化的,如何动态地去把握和锁定这个概念,还需要《风险管理办法》在实际股指期货开展中去加以明确和规范。

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S].2007-06-27.

[2]陈胜权,陈跃,辛灵梅.股指期货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296.

[3]陈胜权,陈跃,辛灵梅.股指期货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288-290.

浅谈金融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 篇3

摘要:金融期货在期货交易中占很大比重,做为投资交易的一种,金融期货也具有其自身的风险类别,针对风险的危害性及如何规避,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建议,对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出具有效措施。

关键词金融期货交易风险管理规避控制

金融期货交易在外汇期货交易推出市场后品种不断增加,并相继上市。几十年的时间内,金融期货及其衍生品也在不断推新,保持良好的势头,其交易额在资本市场的总交易额中占到极大比重。金融交易有着避险、投机等功能,但作为一种交易方式,也存在着风险性,需要得到投资者的重视,并且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和规避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一、金融期货的概念

金融期货是近几十年新兴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指的是在交易所内交易双方对某个特定日期按照约定的价格交易一定数量的金融产品或是其衍生品进行买卖的一种合约,其中的金融工具可以是传统的股票、债券等,也可以是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这种期货合约的出现及发展是以普通商品期货为基础的。金融期货自出现以来迅速发展,凭借规避投资风险,提供投机机会等功效在期货交易市场占据很大比重。

二、不可忽略的金融期货风险

金融期货因其可以有效规避金融现货的交易风险,因而吸引了很多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目光。拥有一个品种丰富、体制健全的市场是做好风险管理,提升投资成功率的保障。因而,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和各种期货品种都蓄势待发,它们的出现可以很好地弥补资本市场的缺陷,从而使资本市场更加完善。

但是在金融期货获得广阔发展天地的同时,一些金融专家却提出金融期货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工具其本身并无风险的理论,认为风险的产生限于规则的不完善,这种理论的提出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投资金融期货的判断,缺少对交易风险控制的重视,长此以往,期货市场的稳定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期货专家的上述观点实际是极其错误的,金融期货交易的确是管理风险的工具,但其规避的只是现货交易市场的风险,例如股票、债券、外汇等,且产生的只是转移、分散的作用,并不能将风险完全消除。其实金融期货交易还会产生自身的价格方面、结算方面、还有信用方面的风险。且实际上金融期货交易比金融现货交易存在更大的风险,当然也会带来更高的利润或造成更大的亏损,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所有投资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三、金融期货风险的特性

1、放大风险及产生连锁反应

金融期货交易不同于现货交易,在买卖时需缴纳保证金,保证金制度的实施会带来撬动地球的力量,实际看到的是为数不多的交易额,到合约到期时就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反转,其中的投机性很强,无形中加剧了交易风险。

2、属于虚拟性交易

金融期货及其衍生品在交易中并无实物参与,单凭一纸合约,如同网络中的虚拟游戏、虚拟活动,不参与实体经济的运行,会制造出更大的经济泡沫。虚拟交易实际并无现金参与,因而缺乏流动性,假如将这种虚拟交易投入实际的现金运转中,必然带来更大的风险。

3、风险源种类多、分布广

期货交易并非由一方决定,而是交易双方的互相选择,交易环境也瞬息万变,例如买方出现投资转向或者期货不能如期而至,都会带来风险。交易的每个细小环节都可能成为形成风险的主导因素,广泛而丰富的风险源头使投资者不得不多加谨慎。

4、国际游资偏好及投机性增强

对于希望通过期货为资金保值的投资者来说,金融期货是用来规避风险并使利润保持稳定的工具,而国际资本却将金融期货当做是一种投机工具。如此一来,金融期货及其衍生品会受到国际游资的巨大冲击,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

四、金融期货风险的种类

1、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是金融期货交易风险中最主要的一种风险表现。由于现货交易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例如利率或是汇率发生较大的变动就会造成现货交易中的损失,这对于追求资金保值的投资者来说是一种不小的风险,因而投资者会转向期货交易以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对于投机者来说,利润的获取正是在杠杆作用下依靠价格涨落实现的,假如投机者和图利者在买卖方向上选择错误的话,就会造成亏损,如果巨大的价格波动致使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受挫,那么破产的结局就在所难免。他们同时承担了被保值者规避掉的现货交易风险和期货交易中产生的价格风险,风险累加,亏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2、操作或管理风险

自然和人为的过失都会造成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属不可控因素,一旦发生,损失必须由投资者承担。人为方面包括管理疏漏和交易员失误等,这些在日常经营中都有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交易机构就不得不面对损失的风险。

3、信用风险

如果金融期货交易价格上涨,而投机者和图利者不愿在交纳保证金后继续追加,也不愿及时补仓,那么作为卖方就会将合约强制性地纳入抵消损失的交易中。但这种对冲方式往往无法补救所有亏损,成交困難也随着出现。这时经纪商就承担了金融期货交易中的风险。不履行合约作为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是价格风险进一步恶化的结果。

4、流动风险

金融期货出现的时间短,发展还不够成熟,缺少必要的广度和深度。一旦有突发情况,金融期货交易就会丧失变现能力,如果强制变现,就要承担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5、结算风险

信用风险形成后使经济商成为被动的承担者,造成经纪商资金周转不灵,资产总数低于负债总量,在期货合约到期时很难结算,这就成就了结算风险。信用风险的普遍出现使得结算风险产生,情况严重是,经纪商会出现资金流动困难的情况,交易被迫终止,而经纪商也会在资不抵债的困境中走向破产。

6、法律风险

金融期货交易中形成的合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不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假如对方遭遇破产,丧失偿还能力,也无法根据合约来要求依法进行判决,由此而成的法律风险使基本的偿还得不到保障。

五、控制风险的措施

1、提高期货交易风险意识,加强行业自律

在交易中,投资参与者必须对金融期货交易存在的风险有所认识,不能只看到其在现货交易中的规避风险之功能,在期货交易中并不适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对风险度量、风险限额、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开展考量,这是意识提高的表现;另外行业自律也十分必要,这是投资参与者的权益保障,也能使金融期货市场更加公开、透明。

2、建立会员制,成立交易清算机构

建立起完善的会员制度,让参与交易的买家、经纪商都成为结算会员,清算机构要负责对其中会员期货合约的清算。这就要求清算机构的成立和完善,建立独立的结算机构十分必要,它是金融期货交易管理的核心。在交易中,该机构无需负责交易者和经纪商以及经纪商之间的合约签署。清算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买方,作用是控制信用风险,将交易和结算分开对待。清算机构应该是独立的,只有作为旁观者,才能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推行好结算制度。实际上,金融期货交易的风险主要就在清算方面,这就要求清算机构在风险压力之下建立起严谨的制度,用以防范交易风险。在制度的管理下,合约的顺利履行、保证金的有效管理、结算的质量和速度都将有所保障,减少对交易参与者的影响。现今银行在经济大环境下的转型为建立独立清算机构奠定基础,为金融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建立风险监控系统

风险监控系统需要随时监测交易中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情况,对可能造成风险的交易行为及时指正,这种合理监控可以有效地避免结算及信用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是监控系统策略得当的体现。

4、完善保证金制度,交易者之间的保证金交由清算机构来规定和收取

保证金的作用在于支付交易所和经纪人的佣金及弥补平仓时的亏损,起到降低交易风险的作用。以交易者的持仓量、品种的价格变动来确定初始保证金水平,而当期货交易量加大或价格大幅浮动时,则需追加变动保证金,如果情况危急,,也可随时追加。如果能够建立起金融期货信息分析体统,进行可靠的数据分析,就可以更好地确定保证金的数额,从而降低风险。

5、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法律法规

现今针对期货交易风险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交易中投机者的比例远高于保值者,会使市场处于过度投机的状态,因而需要相应法规保障保值者的权益,培养大量的保值者。在获得权益的同时,会员应履行法定义务,不可私下对冲、挪用资金等。建立法律责任,迫于法律的威慑作用,交易者会严格自律,达到控制风险的作用。

结束语:

金融期货交易中风险与利润共存,投机者为追求利润往往忽视其中的风险,根据金融市场情况,控制风险的措施应该得到重视和实行,这样才能建立起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金融期货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沛英.股指期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武汉金融.2009(01).

[2]苑德军.论金融创新风险的监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06).

[3]王晗,李朋林.论我国股指期货的特殊风险及其防范.商业时代.2011(02).

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风险控制制度中的保证金制度对于连续涨跌停的情况规定,第二个涨停板的上涨幅度及对应的交易保证金比例分别为()。

A.6%,8% B.4%,5% C.6%,10% D.10%,10% 2.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强制减仓制度规定的执行价格是()。

A.强制减仓的价格为该合约第N+2个交易日的涨(跌)停板价

B.强制减仓的价格为该合约第N+3个交易日的涨(跌)停板价

C.强制减仓的价格为该合约第N+4个交易日的涨(跌)停板价

D.强制减仓的价格为该合约第N+1个交易日的涨(跌)停板价

二、多项选择题

3.下列选项中属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全流程风控中的事中风险监控措施有()。

A.保证金制度

B.异常情况处理

C.大户报告

D.风险警示

4.按照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风险警示制度规定,下列情形中可能会进行谈话了解情况的有()。

A.期货价格出现异常变动

B.会员资金变化较大

C.会员或客户交易行为异常

D.会员或客户持仓变化较大

5.下列关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市场风险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技术部负责处理技术风险

B.事业部负责现货市场和交割风险

C.监察部负责市场风险总体评估以及风险相关处置措施

D.结算部负责资金结算风险

6.下列选项中属于交易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有()。

A.交易前风控

B.保证金制度

C.限仓制度

D.涨跌停板

7.下列选项中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强行平仓制度中规定的触发条件的是()。

A.客户的持仓出现大额亏损时

B.会员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零,并未能在规定时限内补足的

C.非期货公司会员和客户持仓量超出其限仓规定的

D.其他应予强行平仓的

三、判断题

8.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强制减仓制度规定的分配原则:客户单位净持仓盈利大于零的客户的所有投机持仓以及客户单位净持仓盈利大于或等于第N+2个交易日结算价的6%的保值持仓都列入平仓范围。()

正确

错误

9.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风险管理体系是涉及开户、交易、结算、交割各个环节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正确

错误

10.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风险控制制度中的保证金制度对于连续涨跌停的情况规定,第三个连续涨停板的上涨幅度为10%及对应的交易保证金比例为合约价值的20%。()

正确

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发挥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促进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会员、客户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从事套期保值业务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套期保值额度的申请与审批

第三条 交易所实行套期保值额度审批制度。客户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的,应当向其开户的会员申报,会员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向交易所办理申请手续。

会员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的,直接向交易所办理申请手续。

第四条 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者客户,应当填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额度申请(审批)表》,并向交易所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自然人客户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会员或者法人客户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以及近2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二)近6个月的现货交易情况;

(三)申请人的套期保值交易方案;

(四)申请人历史套期保值交易情况说明;

(五)会员对申请人材料真实性的核实声明;

(六)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 套期保值额度由交易所根据套期保值申请人的现货市场交易情况、资信状况和市场情况审批。

第六条 交易所在受理套期保值额度申请后5个交易日内完成审批,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符合套期保值条件的,通知其准予办理;

(二)不符合套期保值条件的,通知其不予办理;

(三)相关申请材料不足的,通知申请人补充申请材料。

交易所应当将套期保值的审批结果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七条 套期保值额度自获批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有效期内可以重复使用。获批套期保值额度可以在多个月份合约使用,各合约同一方向套期保值持仓合计不得超过该方向获批的套期保值额度。

第八条 在某一合约最后10个交易日内获批的新增套期保值额度不得在该合约上使用。

第九条 交易所有权根据市场情况对套期保值额度进行调整。

第十条 申请人需要调整套期保值额度时,应当及时向交易所提出书面变更申请。调整后的套期保值额度自获批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

第三章 套期保值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交易所对申请人的有关经营状况、资信情况及期货、现货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查,会员及相关客户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

交易所有权要求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申请人报告现货、期货交易情况。

第十二条 交易所对会员或者客户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会员或者客户套期保值期货持仓超过其相应的现货资产配比要求的,交易所有权要求其限期调整;逾期未进行调整或者调整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交易所有权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必要时可以采取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

第十四条 会员或者客户各合约同一方向套期保值持仓合计超过该方向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应当在下一交易日第一节交易结束前自行调整;逾期未进行调整或者调整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交易所有权对其采取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

第十五条 会员或者客户应当在不迟于套期保值额度有效期到期前5个交易日向交易所申请新的套期保值额度;逾期未申请的,会员或者客户应当在套期保值额度有效期到期前对套期保值持仓进行平仓;逾期不平仓的,交易所有权对其采取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

第十六条 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者客户在套期保值额度内频繁进行开平仓交易的,交易所有权对其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

第十七条 会员或者客户在进行套期保值申请和交易时,存在欺诈或者违反交易所规定的其他行为的,交易所有权不受理其套期保值申请、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将其已建立的相关套期保值持仓予以部分或者全部强行平仓,并按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交易所按照本办法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交易所负责解释。

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篇6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指导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期货业协会章程》、《期货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等自律规则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期货公司应当在充分评估自身业务优势、人才储备、风险控制能力等条件和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审慎设立风险管理公司开展业务试点工作。

第三条 风险管理公司可以开展以下试点业务:

(一)基差贸易;

(二)仓单服务;

(三)合作套保;

(四)场外衍生品业务;

(五)做市业务;

(六)其他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业务。

风险管理公司开展试点业务,应当按照各项交易的业务实质

的指导和监督,并与相关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建立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章 试点备案

第十一条 期货公司备案风险管理公司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备案时最近一次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级不低于B类B级;

(二)最近3年未受到监管机构或者行政、司法机关的处罚,以及行业自律组织的纪律惩戒;

(三)备案时期货公司净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最近6个月各项风险监管指标符合规定,且设立风险管理公司后各项风险监管指标符合规定;

(四)具有良好风险管理、合规运作能力和记录;

(五)期货公司持有风险管理公司的股权比例应当持续不低于51%且不得让渡控制权;

(六)协会根据审慎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风险管理公司开展风险管理服务业务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清晰的决策与授权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具备与试点业务相匹配的资本实力,实缴货币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

(三)具备与试点业务相匹配的营业场所、专业人员、技术

受到监管机构或者行政、司法机关的处罚,以及行业自律组织的纪律惩戒;

(三)第二家风险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

第十五条 期货公司申请设立第二家风险管理公司,除满足第十四条规定外,还应当向协会提交以下备案材料:

(一)期货公司关于多家风险管理公司战略规划、业务定位及业务隔离的承诺;

(二)期货公司关于多家风险管理公司的制度安排,包括但不限于业务、人员、信息、场地等隔离制度及相关利益冲突防范措施等。

期货公司不得设立2家(不含本数)以上风险管理公司。

第十六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在工商登记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提交以下备案材料:

(一)风险管理公司自律承诺书;

(二)风险管理公司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名称、住所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

(三)风险管理公司股权结构图,包括持有公司5%(含)以上股权的出资人名册及其出资额、出资方式和出资比例说明,以及出资人之间的关联关系说明;

(四)风险管理公司人员信息,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

(五)风险管理公司章程及管理制度;

(六)风险管理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七)协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备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

备案符合条件且材料完备、符合规定的,协会自受理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材料不完备或不符合规定的,协会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期货公司或风险管理公司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经补正符合条件且材料完备、符合规定的,协会自受理补正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仍不完备或不符合规定的,协会自受理补正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期货公司或风险管理公司出具终止备案通知,3个月内不再受理该公司相同备案申请。

第三章 业务规范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客户资信评估制度,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和评估。

第二十一条 风险管理公司向客户提供证券期货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应当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和不同等级的服务、产品实行差异化的适当性管理,将适当的服务和产品提供给适当的客户,向客户充分揭示业务和产品风险。

第二十二条 风险管理公司不得与金融机构或自然人客户开展合作套保业务,不得与自然人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

第二十三条 风险管理公司可以认可母公司对同一客户所进行的投资者适当性评估和分类结果,但应留存全部评估、分类文档备查。

(六)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毁损交易信息;

(七)违反账户实名制要求,使用他人证券、期货账户,或将自有证券、期货账户出借或授权给他人使用;

(八)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和自律管理规则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 风险管理公司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不得存在以下行为:

(一)为客户提供融资或变相融资服务;

(二)收取超过履约保障需要的保证金;

(三)依照客户指令使用保证金;

(四)为非标资产规避监管行为提供服务或便利;

(五)中国证监会及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 风险管理公司开展合作套保业务,需满足以下要求:

(一)保值标的与客户现货经营相关;

(二)合作套保合同应当明确套保目的及解决方案、品种、规模、期限、账户、出资、风险控制等条款。

第四章 内部控制

第三十一条 期货公司应当认真履行股东职责,加强对风险管理公司及其下属机构的管理,督促其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建立和落实对上述制度的有效性评估机

纠纷,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第三十七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制定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业务决策与授权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岗位的职责。

第三十八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建立与其业务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补充机制,严格控制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和现货的净头寸风险敞口,防止风险过度集中,保持财务稳健。

第三十九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建立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定期进行压力测试,有效监测监控经营风险。

第四十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建立由业务和产品设计、销售、交易执行、合规、风险控制、财务等相关部门或人员共同参与的创新业务和产品的内部审核、风险评估及决策机制,对新业务或新产品的合规性、客户适当性要求、销售原则、风险程度等进行全面审核与评估。

第四十一条 风险管理公司与期货公司、受同一期货公司控制的风险管理公司在业务、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应当严格分开,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第四十二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公司经营危机处臵与恢复方案,包括危机发生后的风险控制和损失承担制度,确保当其陷入实质性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时,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传递,快速有序地恢复正常经营或者关闭部分或全部业务,确保客户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第四十三条 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加强人员管

第四十九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防止因不当激励导致工作人员忽视风险、片面追求短期业绩,损害公司利益或扰乱市场秩序。

第五章 信息报送与披露

第五十条 期货公司应当于协会通过风险管理公司备案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在本公司网站对风险管理公司名称、住所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备案试点业务和期货账户开立情况进行公示。

第五十一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于每月度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的内容与格式向协会报送月度经营数据和财务报表。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于每结束后4个月内向协会报送加盖风险管理公司公章的报告,包括运营情况、自律规则执行及内部制度执行情况以及经审计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第五十二条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与格式向协会备案相关业务协议和产品并报告其交易信息。

第五十三条 风险管理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协会报告:

(一)设立或终止分公司等分支机构;

(二)进行重大股权投资或并购活动;

(三)发生重大债务违约或者发生大额赔偿责任;

(四)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

管理公司及其下属机构和相关人员应予以配合。

第五十五条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及其下属机构和工作人员开展试点业务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及相关自律规则的,由协会依照相关自律规则进行处理。

涉嫌违反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协会移交中国证监会或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第五十六条 风险管理公司及其下属机构和工作人员开展试点业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协会对风险管理公司作出书面警示、约见高管谈话的批评警示或训诫、公开谴责的纪律惩戒: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未按照要求备案报告或备案报告材料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规定,未按照要求建立或执行相关制度;

(三)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存在人员违规兼职;

(四)违反本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规定,未按照要求进行信息报告和披露。

第五十七条 风险管理公司及其下属机构和工作人员开展试点业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协会责令

任人员作出训诫、公开谴责、暂停或撤销从业资格的纪律惩戒。

第六十条 协会对期货公司及其从业人员、风险管理公司作出的纪律惩戒,报告中国证监会并抄报期货公司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相关单位,在协会网站或相关媒体上公布,并记入协会行业信息管理平台及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子公司,是指由一家期货公司控股比例持续不低于51%且拥有控制权的,根据《公司法》设立的以开展风险管理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基差贸易,是指风险管理公司以确定价格或以点价、均价等方式提供报价并与客户进行现货交易的业务行为。

(三)仓单服务,是指风险管理公司以商品现货仓单串换、仓单质押、约定购回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行为。

上述仓单是指以实物商品为标的标准仓单、仓储物流企业出具的普通仓单、可转让提单等提货凭证或货权凭证。

(四)合作套保,是指为规避客户现货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风险管理公司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服务,以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价格风险的业务行为。

(五)场外衍生品业务,是指风险管理公司根据与交易对手达成的协议直接进行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业务行为。

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篇7

期货是指买卖双方通过事先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按照双方所商定的交易条件进行交易的一种商品买卖行为。期货交易是相对于现货交易来说的, 现货交易存在一定的价格风险, 在买卖合同签订后, 若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动, 交易者无法避免价格风险;现货交易大多数是一对一交易, 交易的价格只能反应市场上的局部信息, 致使价格信息不能完全反应, 而期货市场则可以避免这些缺陷。

金融期货是一种派生的金融工具, 它的产生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市场上的风险结构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得外汇市场急剧膨胀, 这种形式使各部门对于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十分敏感。汇率风险加大, 是因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固定汇率制度被浮动汇率制度取而代之,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各国政府对汇率不加固定, 任凭外汇市场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决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例, 中央银行不承担维持汇率的义务。利率的急剧波动,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 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调节滞涨局面, 由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货币主义, 利率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稳定汇率的工具。在上述背景下, 世界上第一张金融期货合约在1972年于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推出, 标志着金融期货交易的开始。目前, 金融期货交易已占整个期货市场交易量的80%以上。

金融期货是指以各种金融工具或者金融商品 (如外汇、债券、存款证、股价指数等) 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方式。按照标的物进行划分金融期货一般分为三类: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货币期货是指期货合约以汇率为标的物, 货币期货是适应各国从事对外贸易和金融业务的需要而产生的, 目的在于规避汇率风险, 目前国际上货币期货合约交易所涉及的货币主要有英镑、美元、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以及欧洲货币单位等;利率期货是指期货合约以利率为标的物, 一般来说, 利率期货根据标的物的期限长短可以分为短期利率期货 (资金利率期货) 和长期利率期货 (资本利率期货) 两大类, 资金利率市场是买卖标准化的短期信用工具的市场, 如各种期限的商业票据期货、国库券期货等, 而资本利率期货其标的物为长期信用工具, 如中、长期国债;股票指数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买卖基础的金融期货, 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的价格在未来某一特定的时间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协定。

二、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分析

企业投资生产后能否取得预期的投资效益, 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也就是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通常来讲, 风险一般划分为商业风险、文化风险、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 其中各项风险又分支成众多小的风险分类, 如商业风险又可以细分成资产风险、自然风险、信誉风险、价格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本文中主要分析商业风险中的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及外汇风险, 这在次贷危机后, 发生汇率的大幅震荡、股票价格指数大幅下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等背景下, 研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意义巨大。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 同参与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风险, 以及由于政治因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若企业没有参与国际活动, 其面临的风险又可以称之为政策性风险, 即国内政策变化对其企业经营产生的风险。若一个跨国企业或者存在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对方国家的政治变动或政策性变动会影响对方国家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和汇率的稳定, 进而影响到企业能否按时收回应收账款和收回账款兑换成本币的数额。政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风险和外汇风险的产生。

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 使得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 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者可能性, 这种风险是纯粹的商业风险与投机商业风险在财务上的综合反映。如利率的上浮或者下调, 引起支付利息的变化及其融资成本的改变, 汇率的变化使其收汇时存在损失的可能性等都造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货币之间的相互兑换和折算中, 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 致使有关国际金融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 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又可以划分为交易风险、结算风险和经营风险, 在文中所指的外汇风险指结算风险。

三、通过金融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企业行为分析

随着次贷危机余波的蔓延, 国内及国外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在面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是否第二次探底的疑问下, 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政策、措施和金融工具来避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的形式具体解析企业规避风险的行为。

1、运用金融期货与短期投融资中的企业行为

假设存在某企业于八月份锁定一张100万美元, 90天预期十月份交易的商业票据借款的成本, 目前商业票据的贴现率为10%, 若企业预感到十月份利率上升, 则公司可以卖出到期值约97.7万美元的90天期的十一月份短期国库券期货, 期货合约的折扣率约为9%, 假如十月份的利率上升, 企业可以以10.5%的贴现率卖出商业票据, 同时买入100万美元的短期国库券的期货合约对冲先前的期货交易, 折扣率为9.3%。若不进行套期保值, 借款的利息成本约为26541美元, 进行套期保值后盈利了758美元, 使得成本降低到25783美元, 实现了短期融资成本的降低。以上介绍的是金融期货对短期资本成本保值的情况, 同时金融期货对于企业现存的投资和未来投资的收益率保值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已用于投资的短期资金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 若企业人员已卖出期货合约, 然后采取对冲操作, 就可以将期货交易盈余用于部分抵消投资损失。

2、运用套期保值于长期融资中的企业行为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长期债券可以为企业获取长期的资金来源, 长期融资的风险主要是证券出售前股票和债券价格无法预期的下跌, 通过卖出期货合约, 则可以避免上述现象。假如某企业预计于5月1号发行金额为100万人民币的债券, 期限7年, 现时公司债券的利率为11%, 由于预期到利率上升, 企业卖出10份利率为10.4%的六月国库券期货来保值, 若利率真实上升, 可以提早债券的发行时间, 如定于4月1号, 在三十天内, 公司债券的利率上升到12%, 国库券期货的利率也上升至11.01%, 则抛售期货的收益可以使得新发行债券的成本低于11%。股票的发行与债券基本相同, 企业可以运用股票期货指数防范股票价格不可预计的变动, 可以通过卖出股票期货合约来减少股票价值损失的风险, 同时期货合约的交易数量取决于这一证券对期货合同基础的指数的敏感性。但是, 无论是发行债券还是股票都不能保证现货市场的收益与损失将通过期货交易确定无疑地被抵消。从某种意义上说, 金融期货抵消了一个企业负债和股票融资成本不可预计的变动, 减小了风险波动的范围, 从而为防范公司错误估计资本成本提供了保值。若对资本成本的估计有很大的把握, 则经理们就更愿意增大公司的规模, 就这一点来说, 期货减小了盈余的变化幅度, 减少了投资者对公司资本成本的风险贴水。

3、运用套期保值于收付汇的企业行为

套期保值也称之为“对冲”, 即在外汇市场上经由期货合同现行买进和卖出未来外汇期货, 已被到期时有确定数额的外汇支付对方 (或者确定数额的本币被收到) ;或者经由外汇现货市场先行借入外币, 将其兑换成本国货币存入银行, 但本身预计的外汇到期时再予以归还。“对冲”是以一项抵消性的安排来减少风险, 使某一外汇合约所失去的, 能由另一抵消性合约收汇。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的种类很多, 有买入、卖出和交叉套期保值, 如在2008年下半年, 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快, 中国的出口商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外汇风险。假如中国出口商出口美国货物, 美元计价, 货物金额100万美元, 结算方式为D/P after 90days, 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8人民币, 则中国企业可以收到800万人民币, 若三个月后人民币升值, 预计汇率为1美元=7.5人民币, 则相应收汇的人民币金额减少, 为减少最终收到人民币金额的损失, 就可以采取卖出套期保值的方式, 卖出远期美元期货合约, 假如当时合约价为1美元=7.8人民币, 则到期时买入美元可赚30万人民币, 减少原来50万的人民币收汇损失至20万。

四、结论

当企业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货币政策, 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剧烈波动, 企业就必须通过金融市场操作来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及收益的损失。本文分析了金融期货的相关概念, 并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说明了利率与汇率变动的根源, 并介绍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三种风险, 在接下来的企业行为激励的分析中, 结合案例的形式分析企业运用金融期货降低短期和长期融资成本, 提高资金收益率的措施及减少收付汇时的损失。但是, 企业运用金融期货市场规避风险, 只能减少风险的损失程度, 不能完全避免损失。如何能够有效避免损失, 这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孙雪梅: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 2008 (8) .

[2]贾小雨:企业如何通过金融期货市场规避风险[J].新财经, 2006 (3) .

[3]王华兰:新汇率机制下出口企业规避风险的对策[J].学术交流, 2008 (12) .

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期货公司;衍生品;风险管理

一、前言

期货公司衍生品业务的创新及风险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因为,有效降低期货产品的风险,直接影响投资者对期货产品的信任度。目前,我国期货公司的衍生品种类繁多,在产品的创新上,已经可以满足投资者的部分需求,而从全面的角度进行考虑,目前期货公司的衍生品,仍有可以进步的空间。

二、衍生品业务的发展过程

1.衍生品业务的创新

首先,在了解期货行业衍生品业务的创新之前,应该先了解期货衍生品的功能及作用。期货衍生品的主要作用是方便投资者有更多渠道对期货进行投资,而衍生品的功能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增加投资者的经济收益,确保投资者经济利益良性增长。因此,随着期货衍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国家对期货衍生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在政策的驱动下,期货行业的衍生品进行了变革和创新,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国家相关政策,使期货衍生品创造出来的价值,呈现出利益最大化的态势;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衍生品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认可,对期货衍生品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很多具有创新意味的衍生品应运而生。所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衍生品业务的创新,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2.衍生品业务的风险管理

随着衍生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形成了对立的态势。因此,为了使投资者对期货衍生品更有信心。目前,很多降低期货业务风险的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其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从规范市场运作的角度出发,降低期货衍生品的风险,能够有效控制行业的膨胀发展,抑制行业金融问题的形成。杜绝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目前市场环境进行利益炒作,夸大金融衍生品的收益率,从客户的投资风险中赚取大额利润,以此来满足个人需求。导致行业的名誉受损,影响行业发展。其次,从投资者的利益角度出发,强制性降低期货衍生品的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财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消期货衍生品能够使投资者一夜暴富的想法。使投资者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投资期货的利与弊。

三、衍生品业务创新及风险管理遇到的问题

1.创新遇到的问题

期货衍生品的创新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与传统产品相比,新型产品更加注重营销定位,但是,在营销定位环节上,由于期货公司过度宣传盈利特性,继而忽视了市场和行业的实际需求,使很多投资者对创新的理解出现了差异化,认为所谓的创新产品不过是一种宣传炒作而已,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利益。其次,在业务体系创新方面,与过去相比,期货衍生品在业务体系创新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尤其是经济业务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使很多个人投资者获得了利益。但是,从市场整体运作进行考虑,经济业务营销模式的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投资者的结构,不过从目前来看,对于那些机构投资者来说,仍然需要时间来适应市场,还不能从现有的市场中获取实际利益。

2.风险管理遇到的问题

在风险管理方面,由于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很多投资者在市场利好的情况时,会大批的涌入期货市场内。而在市场中,经常会有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说法,使投资者相信风险和收益之间具有某种联系而不可避免。事实上,期货的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等方式进行管控,那些所谓的风险与收益的联系,只是一种营销说辞而已,却给投资者造成误导,否认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期货衍生品风险管理市场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市场本身需求不足。由于需求量不断加大,很多人为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会利用期货投资的短期效益对期货进行风险说。

四、完善衍生品业务创新及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在衍生品创新方面,应该将衍生品的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尤其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应该以品种可复制性的增强,作为产品创新的理念,使期货衍生品在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中独具优势。而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对市场内衍生品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的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期货知识,对衍生品进行投资上的选择,并以此来降低投资的风险,使那些市场内的风险假说不攻自破。最后,应该结合国家对期货行业颁布的现有政策,使产品创新方面、风险管理方面,能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制定,确保行业平稳有效的发展。

五、结论

为了确保期货公司衍生品业务创新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期货公司应该结合市场需求,满足投资者的实际需要,对期货衍生品进行质量上的变革。以此来增加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确保国家政策能够配合市场,从真正意义上满足投资者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博.我国期货公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3:53-56.

[2]曹晓军.商品指数及其衍生品将推动期货公司业务创新[J].中国有色金属,2014,23:62-63.

上一篇:歌咏比赛开幕式致辞下一篇:小学生看图作文:假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