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_经济学原理(下册)_名词解释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曼昆_经济学原理(下册)_名词解释(推荐6篇)

曼昆_经济学原理(下册)_名词解释 篇1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名义GDP:按先期价格评价物品与劳务的生产。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也是指导宏观经济学政策的关键变量)。通货膨胀率: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指数化:根据法律或美元数量的协议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自动调整。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的存量。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债券:一种债务证明书。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责任的证明。股票:企业部分所有权的索取权。

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国民储蓄(储蓄):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中的总收入。私人储蓄: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预算盈余:税收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额。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的短缺。

可贷资金市场: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挤出: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金融学: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的学科。现值:用现行利率生产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未来值: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的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

复利:货币量的累积,比如说银行账户上货币量的累积,即赚得的利息仍留在账户上以赚取未来更多的利息。风险厌恶:不喜欢不确定性。

多元化:通过用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降低风险。企业特有风险:只影响一个公司的风险。市场风险:影响股市上所有公司的风险。

基本面分析:为决定一家公司的价值而对其会计报表和未来前景进行的研究。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信息有效:以理性方式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的有关资产价格的描述。随机行走:一种变量变动的路径是不可预期的。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数。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常失业率。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丧失信心的工人:想工作但已放弃寻找工作的人。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寻找工作:在工人的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失业保险: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政府计划。工会: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集体谈判: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效率工资:企业为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流动性: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货币供给: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部分准备金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者的存款比率。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进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

货币数量论: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数量方程式:方程式M*V=P*Y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美元价值联系在一起。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封闭经济:不与世界上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经济。开放经济: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自由交易的经济。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劳务。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劳务。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贸易余额: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净出口。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的部分。贸易赤字:进口大于出口的部分。贸易平衡:出口等于进口的状况。

资本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升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增加。贬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减少。真实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物品与劳务交换另一国物品与劳务的比率。

购买力平价:一种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汇率理论。贸易政策: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政府政策。资本外逃:一国资产需求大量且突然减少。衰退: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萧条:严重的衰退。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自然产量率: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滞涨: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的时期。

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财政政策: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的确定。

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

自然率假说:认为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终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率的观点。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牺牲率: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篇2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有了重大发展,这就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正反映了这种趋势,曼昆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一国经济,就像适用于研究地心引力或生物进化一样。”可见,曼昆完全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学的作用,正是他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有了我们今天为之倾倒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

在2005年的春天,我终于完整地读完了这本书的英文版。感觉真好!

一:本书的特色

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

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思路非常清晰,逻辑相当严谨。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第一章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全书内容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 自从接触经济学,我就觉得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悄悄发生了改变。而读完曼昆先生的《经济学原理》,我就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地理智和正确,真的,这个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美国,还是正在发展的中国,她们关注最多的是经济,任何新闻媒体也都在聚焦经济。曼昆正是从这些角度来让我重新认识我的专业。我感谢他!

而提到经济学十大原理我更是难以停下我敲键盘的手,虽然这双手比较瘦小,但我还是会完整地抒发我对十大原理的理解。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第一条原理就告诉我们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稀缺性资源。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曼昆在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当个人组成社会时,这时将会面对更多的权衡取舍。《孟子·告子上》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就充分说明了当人在生活中,会面临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穷的。如何抉择,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这种选择是非常科学的。第四条原理将会给一个充分的理由。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 住宿费 生活费 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第十八章中,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比喻小李和小张是一对感情很好的恋人(开始考虑结婚),都是大学刚毕业不久的上班族,如果两人分开住,就得花两份房租。但倘若两人合租就会减少一份房租(假设小张搬过来),此时,对于小李来说,小张住进来的边际成本就为零。两人的同居行为是符合理性人思维的。还有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长时间学习,最后几天的边际收益会下降,这时学校往往会作出放假的决定。这也是有道理的。以上只是单方面考虑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

曼昆在这本书中的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提到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主要是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竞争企业中,并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两方面分析,得出长期中利润最大化的一个一般性规律:在利润最大化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规模不经济,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做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上下册都提到了这个原理,上册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中关于租金控制的一个案例,就是政府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下册的第二十六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中的失业保障谈到有些人因为能获得失业的保障而不愿就业,造成政府沉重的负担。曼昆都是从宏观角度阐述该原理的,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任何一个关注新闻的人都知道最近关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问题引起了中美欧多国商务部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美欧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的做法是损人不利己的。商务部长***在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会谈时表示,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得不偿失。在贸易发展中出现摩擦是难免的,问题是要公正、合理地解决。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品降低了诸多美国消费者的家庭开销;而且在纺织品贸易中,中国企业所获取的利润是很有限的,更多的好处被美国的进口商、零售商所分享。由于美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关系,即使中国纺织品全部退出美国市场,美国也会选择从其他国家进口替代产品,无助于美国自身的就业问题。

其实,在曼昆《经济学原理》中很明确的提出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

第九章的《应用:国际贸易》中我们能完全理解该原理。曼昆在宏观部分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也很详细做出了分析。

不得不承认,我们用的很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手机、电脑、MP3确实得益于发达国家的实力,但他们的腰包也鼓了,我们抵制过国外的进口吗?从来没有。而他们这些穿着印有“MADE IN CHINA”低价T恤的外国佬还大言不惭的对我们的服装叫停,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过分!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如果没有引入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会依然处于什么局面?我想这个问题不用我来回答。市场经济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带来“优胜劣汰”,优胜劣汰驱使人人都会努力。这样,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财富也就创造地更多。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都要配置到竞争性用途中,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价格又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曼昆在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中通过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原理着重谈了此原理。其实,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市场,一切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一切资源都不会合理支配。

但是市场是会失灵的,曼昆问:看不见的手可以阻止造纸市场的企业制造污染吗?他的回答是下面我们要谈的第七条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很明显市场经济并非万能的。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从曼昆的书中,我能感受到曼昆是个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在《经济学原理》第十章《外部性》中,曼昆谈到:政府政策可以潜在的改善市场配置。我觉得每当市场遇到困难或者做错了事,都会求助于政府,此时,市场是个可怜的孩子,政府是个宽容的母亲。比喻外部性问题,“市场”制造的污染“政府”会想办法,通过管制、颁发污染许可证等措施来减少“不懂事孩子”闯下的祸事。这位慈祥的母亲还会经常让你“免费搭便车”。政府在收入分配上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关于这点,曼昆在下册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也有详细说明。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会造成贫富差距,政府这位善良的母亲会通过负所得税、实物转移支付、反贫穷计划等多种手段进行力所能及的弥补。

所以一个有经济学思想的人最适合去做政府公务员。

政府的有所作为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究竟生活水平取决于什么呢?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曼昆在第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等多次提到生产率的概念,曼昆对其的定义是: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量。曼昆引用了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例子,如果克鲁索捕到更多的鱼,那他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与克鲁索一样,一个国家只有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物,它才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我们看到美国在2003年的GDP是109855亿美元,而中国在2003年的GDP是117252亿人民币,显然中国的GDP是低于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是低于美国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生产率,认真研究决定生产率的因素,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货币供给变动会严重的影响经济,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作出货币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第二十七章《货币制度》中曼昆很详细的谈到了“银行与货币供给”。

高通货膨胀必然伴随货币量的高速增长,假设货币量增加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当货币量增加时,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货币量增加的唯一后果是物价上升。但是无论是美联储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都不能完全货币供给,因为家庭存款和商业银行选择的贷款量是它们所不能左右的。因此,在一个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制度中,经济中的货币量部分取决于储户和银行的行为,部分取决于美联储或者中国人民银行之类的中央银行。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就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不言而遇。但是低通货膨胀是否就一定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第三十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中很详细地谈到了两者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就很好的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但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

曼昆是支持菲利普斯曲线的,但不存在持久的权衡取舍。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喻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很高,自然失业率是依然存在的。我认同这种观点。

目前我们国家的就业是个大问题,国企职工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都要配置到竞争性用途中,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价格又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曼昆在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中通过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原理着重谈了此原理。其实,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市场,一切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一切资源都不会合理支配。但是市场是会失灵的,曼昆问:看不见的手可以阻止造纸市场的企业制造污染吗?他的回答是下面我们要谈的第七条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很明显市场经济并非万能的。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从曼昆的书中,我能感受到曼昆是个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在《经济学原理》第十章《外部性》中,曼昆谈到:政府政策可以潜在的改善市场配置。我觉得每当市场遇到困难或者做错了事,都会求助于政府,此时,市场是个可怜的孩子,政府是个宽容的母亲。比喻外部性问题,“市场”制造的污染“政府”会想办法,通过管制、颁发污染许可证等措施来减少“不懂事孩子”闯下的祸事。这位慈祥的母亲还会经常让你“免费搭便车”。

政府在收入分配上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关于这点,曼昆在下册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也有详细说明。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会造成贫富差距,政府这位善良的母亲会通过负所得税、实物转移支付、反贫穷计划等多种手段进行力所能及的弥补。

所以一个有经济学思想的人最适合去做政府公务员。

政府的有所作为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究竟生活水平取决于什么呢?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曼昆在第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等多次提到生产率的概念,曼昆对其的定义是: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量。曼昆引用了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例子,如果克鲁索捕到更多的鱼,那他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与克鲁索一样,一个国家只有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物,它才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我们看到美国在2003年的GDP是109855亿美元,而中国在2003年的GDP是117252亿人民币,显然中国的GDP是低于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是低于美国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生产率,认真研究决定生产率的因素,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货币供给变动会严重的影响经济,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作出货币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第二十七章《货币制度》中曼昆很详细的谈到了“银行与货币供给”。

高通货膨胀必然伴随货币量的高速增长,假设货币量增加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当货币量增加时,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货币量增加的唯一后果是物价上升。但是无论是美联储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都不能完全货币供给,因为家庭存款和商业银行选择的贷款量是它们所不能左右的。因此,在一个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制度中,经济中的货币量部分取决于储户和银行的行为,部分取决于美联储或者中国人民银行之类的中央银行。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就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不言而遇。但是低通货膨胀是否就一定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第三十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中很详细地谈到了两者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就很好的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但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

曼昆是支持菲利普斯曲线的,但不存在持久的权衡取舍。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喻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很高,自然失业率是依然存在的。我认同这种观点。

目前我们国家的就业是个大问题,国企职工的大量下岗,应届毕业生的源源不断,虽然暂时失业率控制的还不错,但以后的问题的确很快就会出现在决策者的面前,我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呢?但我想现在的物价上升是不是政府作出的安排呢?或者暂时失业率的稳定是以猪肉从以前的5元上升到如今的8元?

三:都来读《经济学原理》 曼昆先生有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让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来到中国很多年,曼昆的使命也在中国得到了完成。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继续加入这个行列。也许你的专业与经济无关,但你得生活,生活本身就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啊。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篇3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油、价格听证走过场等种种怪象,笔者认为政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明晰的现代权属关系。针对国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固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术门槛和综合协调要求很高,历史上已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这些行业机构人员冗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通病,不从体制权属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的根本上入手无法治疗历史顽疾。有效的做法是,将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管线、设备、铁轨、采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有,经营权全面向社会挂牌出让,扩大民间财富投资途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水电气、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经营权同产权剥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工,促进市场调节功能的完善,将经营权中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进一步剥离,两权均交由社会化资本去公开运作。同时,制定国家紧急状态物权征用法,在遭遇战争、重大天灾等突发状况下保留国家紧急征用和托管公共资源和战略物资的权力,以保护国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垄断行业权属关系的剥离,虽可以较大节约管理成本,更大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但缺点是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企业往往没有科技发展、升级换代的更新动力,而政府也不会主动去升级设备和更新管网设施等。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设备老化,系统可靠性和运营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按权属关系,应由各级政府编制相关行业的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和发展规划,报送国家审批或备案,设备更新和设施建设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以上规划内容的调整和修编须立法加以规范。同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或单位负责国有固定资产的全天候日常维(养)护管理。

格里高利·曼昆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油、价格听证走过场等种种怪象,笔者认为政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明晰的现代权属关系。针对国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固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术门槛和综合协调要求很高,历史上已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这些行业机构人员冗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通病,不从体制权属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的根本上入手无法治疗历史顽疾。有效的做法是,将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管线、设备、铁轨、采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有,经营权全面向社会挂牌出让,扩大民间财富投资途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水电气、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经营权同产权剥离的基础上,进

一步细化分工,促进市场调节功能的完善,将经营权中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进一步剥离,两权均交由社会化资本去公开运作。同时,制定国家紧急状态物权征用法,在遭遇战争、重大天灾等突发状况下保留国家紧急征用和托管公共资源和战略物资的权力,以保护国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曼昆_经济学原理(下册)_名词解释 篇4

1.2.a.b.c.d.3.See Figure 2-5;the four transactions are shown.Fast food is more distinguishable than steel or wheat, but certainly not as much as novels.Wheat produced by one farmer is complete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wheat produced by another.Steel is a fairly uniform commodity, though some firms produce steel of inferior quality.Novels are each unique, so they are quite distinguishable.Many answers are possible.Figure 2-5

4.a.Figure 2-6 shows a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between guns and butter.It is bowed out because when most of the economy‟s resources are being used to produce butter, the frontier is steep and when most of the economy‟s resources are being used to produce guns, the frontier is very flat.When the economy is producing a lot of guns, workers and machines best suited to making butter are being used to make guns, so each unit of guns given up yields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production of butter;thus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flat.When the economy is producing a lot of butter, workers and machines best suited to making guns are being used to make butter, so each unit of guns given up yields a small increase in the production of butter;thus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steep.b.Point A is impossible for the economy to achieve;it is outside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oint B is feasible but inefficient because it‟s inside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Figure 2-6

d.If both Hawks and Doves reduced their desired quantity of guns by the same amount, the Hawks would get a bigger peace dividend because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much steeper at point H than at point D.As a result, the reduction of a given number of guns, starting at point H, leads to a much larger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butter produced than when starting at point D.5.See Figure 2-7.The shape and position of the frontier depend on how costly it is to maintain a clean environmentthe productiv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industry.Gains in environmental productivity,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a no-emission auto engine, lead to shifts of the production-possibilities frontier, like the shift from PPF1 to PPF2 c.The Hawks might choose a point like H, with many guns and not much butter.The Doves might choose a point like D, with a lot of butter and few guns.shown in the figure.6.a.b.c.d.e.7.a.b.c.Figure 2-7

曼昆_经济学原理(下册)_名词解释 篇5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表见代理:指与无权代理人订立合同的相对人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而与之订立的合同,这类合同无需被代理人追认,就对被代理人有约束力。

不正当竞争行为:指经营者为了争夺市场竞争优势,采用非法的或违反公认的商业习俗和道德的手段和方式,破坏竞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并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竞争行为。

产品秉任:是指产品的经营者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有缺陷,造成消费者、使用者或他人人身、财产的损害而应承担的一种民事赔偿责任。

产品缺陷: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所具有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各种特性。

驰名商标:指那些在市场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且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

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格式条款:指当事人一方事先拟定,并由不特定当事人接受的,具有完整性和定型化的条款。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个人所得税:指对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所得和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但在中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工业产权:是指对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发明创造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在我国,工业产权主要指专利权和商标权。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将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法律责任:指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或侵害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集体合同:指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一方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书面合同。

集体商标:指工商业团体或者其他行业组织依据共同制定的章程进行注册并由全体成员共同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商标。

假冒混同行为:是指经营者采取欺骗手段从事交易,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混淆,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金融:指货币、货币流通、信用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

经济补偿金:指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经营者集中:又称企业合并、企业集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之间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合同等方式,使一个企业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另一个企业。

可撤销合同: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一方行使撤销权而使其归于无效的合同。

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

劳动仲裁: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经当事人申请,由依法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仲栽程序,依法作出裁决的活动。

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以协议,决议或者其他联合方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以其全部财产清偿到期债务,又未能与债务人达成减免或迟延偿还债务的协议,经法院审理,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使债权公平受偿,其余无力偿还的则予免除的法律制度。

破产财产:指从破产宣告至破产程序终止期间,归管理人管理并用于破产分配的破产人的全部财产。

破产费用: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申请后所发生的保证破产程序顺利进行的费用。

企业:指依法成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法律主体资格的盈利性经济组织。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法律制度。

商业银行: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指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不存在与公司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作出独立判断的交易和关系的非全日制工作董事。

申请日: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若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质审查:专利的实质审查指对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

市场支配地位: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进入相关市场的能力的市场地位。

税收: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性地向纳税人无偿征收贷币或实物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务检查: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和扣代缴义务人居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提存:指因债权人的原因,致使债务人无法向其交付标的物时,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部门保管以终止合同的情形。

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约定履行先后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

外商投资企业:指全部或者部分由境外投资者投资,依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违约责任: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的产生是以合同有效为前提,是违反有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消费者组织:指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责者的知情权: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效力未定合同: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生效要件,其效力尚不确定,须经权利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新设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个新公司,参加合并的公司消灭。

信息披露:指证券发行人、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证券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主体,依照证券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将与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有关的重大信息予以披露的制度。

行政性垄断: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竟争的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指经营者利用报刊、影视等宣传媒体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价格等或对服务的质量、方式等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宣传,造成公众误解的行为。

循环经济: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要约:指当事人一方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希望对方接受的意思表示。

依法求偿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中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有限合伙企业:是指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企业。

预期违约:指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表示将不履行合同,或者以其行为表示将不履行合同。

债权人会议:指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并集体行使权利的决议机构,也是人民法院监督下讨论决定破产事宜的最高决策机构。

证明商标: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注册,而由注册人以外的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证券承销:指证券公司根据与发行人之间的协议,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证券发行人代销或包销证券的行为。

证券发行:指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交付证券的行为。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职工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曼昆_经济学原理(下册)_名词解释 篇6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篇一

经济学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管理一个家的人”

在一个家庭面临许多决策时,它必需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回报每个家庭成员得到什么,谁做饭?谁洗衣服?而谁能在晚餐时多得一个甜筒?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

同样,一个社会也面临许多厥词,社会必须要一个人种粮,做衣……一旦社会分配人们去做各种工作,也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动量。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scarcity)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他们向往的最高水平生活。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字节的稀缺资源。多数中,资源是由成千上万家庭和企业共同行为来配置的。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去做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什么,储蓄多少,以及如何将这些储蓄用于投资。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互相交易。例如,经济学家探讨一种物众多的买着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这种物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量。最后经济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而以上这只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一种方面。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样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取舍。

社会棉铃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间的。

效率(efficiency)是指实惠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quit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功公平的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配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时,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比如现在我们共同富裕这个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的分配经济福利政策。某些此类证词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而现在我国GDP数据如此好看就是块大蛋糕,而社会在于权衡取舍的天枰上就倾向于了效率,而稍稍忽视了平等。

另一方面,另一政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证词对于实现更大的平等有好处,但它一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需要的人时候,就减少了他们对于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的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

换句话说,当政府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的本身也就变小了。

或许,我单纯的认为,我们的社会将这两种政策换个位置,相同的权衡取舍,也许能取到更好的效果?去另一个角度增加蛋糕的大小,而我们不应该由于帮助了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那些成功的人。

所以说,认识到生活中的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在了解了他们所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篇二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油、价格听证走过场等种种怪象,笔者认为政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明晰的现代权属关系。针对国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固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术门槛和综合协调要求很高,历史上已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这些行业机构人员冗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通病,不从体制权属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的根本上入手无法治疗历史顽疾。有效的做法是,将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管线、设备、铁轨、采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有,经营权全面向社会挂牌出让,扩大民间财富投资途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水电气、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经营权同产权剥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工,促进市场调节功能的完善,将经营权中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进一步剥离,两权均交由社会化资本去公开运作。同时,制定国家紧急状态物权征用法,在遭遇战争、重大天灾等突发状况下保留国家紧急征用和托管公共资源和战略物资的权力,以保护国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垄断行业权属关系的剥离,虽可以较大节约管理成本,更大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但缺点是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企业往往没有科技发展、升级换代的更新动力,而政府也不会主动去升级设备和更新管网设施等。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设备老化,系统可靠性和运营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按权属关系,应由各级政府编制相关行业的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和发展规划,报送国家审批或备案,设备更新和设施建设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以上规划内容的调整和修编须立法加以规范。同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或单位负责国有固定资产的全天候日常维(养)护管理。

对于金融、电信(固话除外)等其他非自然垄断行业,进一步扩大政府特许经营范围,允许社会资本兴办私人金融、私人电信业务,逐步破除垄断现象,最终完全实现市场化竞争,对于国有和私有企业在政策上实行同等国民待遇。

二、建立严格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作为一名现代自由经济的鼓吹手,曼昆指出政府运营垄断行业的水平低下和无效率,虽然也强调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但其偏重于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的意图明显。由此较易得出“国次民优”的一般结论,笔者认为,其易产生一定的误导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垄断效率低下除了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机制外,另一关键是没有建立责权明晰的激励、问责和考评机制。

民营之所以效率较高,重要的原因是其责权明晰,管理者的责任是为董事会创造利润,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者的任免和收入,责权模式简单而有效。国营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企业责权不明晰,导致没有严格科学的激励和问责机制。首先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在现有的注重裙带和资历的官僚体系下,管理人才很难脱颖而出;其次是管理者只需向上级领导负责,而不需向国家负责。国内人治的特点,企业经营的好坏并不影响管理者的职务和待遇,而在于是否上层领导满意;三是政企职责不分。管理者在决策中需频繁向上请示,政府干扰企业经营现象严重,往往错失市场良机。四是党企职责不分。党务干扰国营企业正常经营情况成为常态,管理者经营手脚很难施展。

针对垄断国企责权弊端,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一)建立国企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科学制定管理者选拔标准,用人面向社会,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对于用人不当,造成国企损失的,从严追究上级用人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二)制定更加统一的合理科学的量化考评制度。由国务院制定垄断国企的业绩考评纲要,国家各行业部委依纲要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考评细则,量化到具体操作,考评业绩同企业管理者任免和待遇直接挂钩,任何垄断企业和地方部门不得随意放宽考评标准。(三)实施异地考评制度。由国务院专门机构牵头,跨区域甚至独立第三方进行业绩考评。尽管可能会增加一定的行政成本,但可有效杜绝地方利益共生的不良考评现象;(四)规范对企业管理者的日常监管。在赋予企业管理者人、财和物管理权的同时,政府委派精通业务的技术干部负责对于企业管理者行为的日常监督,派驻人员参照公务员实施管理,其收入由财政负担而和企业脱钩,同时,对于企业管理者和监督人员实施个人和家庭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

针对社会资本进入传统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政府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实施日常行为监管,坚决维护公众利益。(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由国务院牵头,各行业部门制定企业经营行为准则、合同规范和监督规则,出台细化到数量的考评标准,任何垄断企业和地方部门不得随意放宽标准;(二)实施每半监评制度,重点对企业是否损害公众利益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监评结果直接与企业特许经营权和奖罚相挂钩,监评结果向社会定期公开;(三)对于政府监评人员实施严格的个人和家庭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

三、构建科学的垄断价格管制体系。(一)建立精干、高效、快速、客观的垄断行业价格测算机构。由国务院成立这一机构,直属国务院高层管理,成员由精干的物价、统计、财会、审计等专业人员组成,分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核算三个部门,采集部下设各片区的价格调研队,调研队实施垂直直属,由国库直接拨款运作。分赴各地的调研队第一手现场搜集当地垄断行业的成本数据,这些数据不经地方政府和部门直接汇总至国务院采集部门,交由分析部门进行分析和评估,初步确定各地价格成本,然后初步成本送核算部进行核验,最终确定各地成本,同时,对于信息的详实程度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二)建立将各地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开披露制度。由国务院专门机构直接确定的成本每月度向社会进行公示,信息实施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和更正。(三)本着公平、高效、规范、透明的原则,立法制定垄断行业的价格确定、浮动和调节政策,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的地方价格听证程序,在法律上保障群众的价格话语权。(四)对于金融、电信(非固化)等非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成本核算,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在法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微利空间,以进一步吸纳社会资金,促进行业的竞争发展。(五)《微观经济学分册》表明,自然垄断行业由于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行,合意的价格均衡点将导致企业的负利润。因此,为维持自然垄断企业的正常生存,国家可以考虑将非自然垄断行业的超额税收用于自然垄断零利润状态的财政补贴。另一种解决途径是,自然垄断行业的定价水平向非自然垄断行业看齐,保持价格水平的微利状态,微利部分的超额税收用于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财政补贴。(注:经济学中的利润是指考虑机会成本影响的利润,而非财务专业所指的利润)

综上所述,国内垄断行业的破冰之旅是一场涉及面广、层次较深的系统改革,以上的权属、权责和定价等重要改革内容之间是互相关联,盘根错节,改革的难度颇为艰巨,需要的是管理层的魄力和智慧。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的管理层心中真正放着民众福祉,真正抱有塑造一个民富国强的大国理念,垄断行业的改革进程是虽任重而道不远。问题是,在现有的上层建筑框架内,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篇三

经济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科,大体是因为经济学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我想向大家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点鲜明,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我是在2007年夏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常常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主要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文字驾驭能力,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一些读后体会。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常常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职业人,能够尽可能考虑你的同事、下属和领导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谐。

往大的方面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所在。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未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一篇:怎样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下一篇:技术部月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