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锋精神的优秀作文(共12篇)
雷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雷锋出生在湖南长沙望城县简家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雷锋
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在那时,雷锋就把这血海深仇铭记在了心中。雷锋的家人被日军杀害,他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乐役局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雷锋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他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对于雷锋叔叔的牺牲,我们深感痛惜,但是,雷锋叔叔的精神却永存于我们的身边。如在车上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在路上扶行动不方便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平时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不要以为某件好事太小而不做,想要做大的好事,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但也不要以为某件坏事很小就去做它,倘若现在做一些小的坏事,那长大后必定会成为社会的危害。我们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做好事那也是需要发自内心的,而不能因为想要赢得他人的赞扬而去做。
一、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性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蕴涵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丰富内涵,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 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 雷锋精神是一面永放光芒的旗帜。新形势下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是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热情, 倡导文明新风, 提升道德水平, 矫正诚信缺失, 引导大学生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的有效途径; 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奋发向上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活动的调研及相关分析
雷锋精神影响了社会各个阶层, 其中大学生是学习雷锋活动的主体, 大学生的学雷锋活动也最受外界关注。笔者在2012年12月 ~2013年6月, 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辽宁省5所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现综述如下:
1. 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全省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 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鞍山师范学院5所高校的部分师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 目前辽宁省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雷锋精神的学习与实践, 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 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需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 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校园文化, 丰富用雷锋精神育人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笔者走访的几所院校中, 学习雷锋活动大都已形成一定的声势和规模。辽宁是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的故乡, 因此辽宁省各大高校都把学习雷锋传人郭明义作为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大连理工大学把学习雷锋精神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看影视、学理论”的平台, 组织全体新生观看电影《郭明义》, 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定期举行“青春放歌, 志愿飞翔”学习雷锋升旗仪式; 辽宁大学30余名大学生利用暑假深入郭明义工作的鞍钢采矿厂, 与郭明义面对面交流, 组织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辽宁大学分队”, 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校掀起了“践行雷锋精神, 争做当代郭明义”的热潮, 建立了阳光溢鸿儿童村爱心实践基地, 开展“情暖夕阳红”爱心助老工程;东北大学300多名大学生加入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同时, 东北大学依托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势, 以大学生理论社团为载体, 成立“当代雷锋精神研究”社, 通过理论研究和考察学雷锋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等方式, 对“当代雷锋精神”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举办座谈会、邀请学雷锋先进个人等方式,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文化实质、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 从而自觉自发地在学习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东北大学还开展了一系列“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的志愿服务活动, 将学雷锋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
2.“当代大学生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调查问卷的相关分析
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收回有效问卷379份。同时对其中的部分老师进行了详细访谈。
“当代大学生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调查问卷共设置了400份, 其中有效问卷379份, 受众对象全部为大学生, 涉及一本、二本不同类型院校5所。该问卷设计了诸如“您所在的大学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是否丰富”“您最喜欢的、最佳、效果最好的宣传雷锋精神的途径是什么”“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雷锋精神内涵 ( 可以多选) ”等开放式与半开放式问题, 对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及内容进行调研。
数据分析显示:有近六成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学习雷锋精神主题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或一般, 说明学校内部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需要加强, 特别是部分学生提出第二课堂的资源利用率低, 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校外雷锋精神的宣传正在逐步替代老师课堂传授, 认为形式多样化、自由度强的宣传方式应引入对雷锋精神的主题教育中, 反映了在校生从社会角度, 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最基础、最迫切的需求:80%以上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 意味着在经济建设新时期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与价值仍然具有非常高的认可度, 并且认为雷锋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主要依托学校的环境与氛围。问卷中“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雷锋精神内涵”, 被选中的内涵排名分别是: 无私奉献29. 2%、助人为乐28. 7%、艰苦奋斗16. 9%、爱岗敬业12. 7% 、爱国精神9. 3% 、其他精神3. 2% 。有学生提出了勤俭节约等内涵并表示出高度的认同感。
3. 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我们发现, 近年来, 省内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雷锋活动。但同时学雷锋活动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重形式轻内涵、重短期目标轻长期目标”等具体问题, 降低了高校学习雷锋活动的效果。
(1) 高校学雷锋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和有力的管理
高校作为学习雷锋活动的主阵地之一, 在深入学习开展学雷锋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目前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并没有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学习、生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对大学生学雷锋实践活动缺乏具体的机制和目标管理体系, 学雷锋活动缺乏具体的监管考核体系, 导致活动实施的具体要求和效果较难达到。同时, 在对先进典型的培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 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和内容不够丰富
高校学雷锋实践活动主要是以校园为主的劳动服务以及校外的志愿服务活动, 雷锋精神的理论学习没有深入开展, 大学生学雷锋的主体性意识不够强, 在开展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 缺乏有效的形式、新颖的载体及丰富内容, 且雷锋精神的具体内容没有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机地融合,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践效果不显著。
(3) 高校学雷锋活动与社会没有形成合力
对于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学校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但不断丰富的实践活动缺乏一定的场地、资金及人力支持, 且高校与社会力量共同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够, 没有形成合力, 有一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把学雷锋活动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三、高校开展学习雷锋实践活动的思考
通过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实践活动的调研总结出, 高校要将学雷锋活动持久的不断引向深入, 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1. 高校学雷锋活动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高校学雷锋的组织管理机构一旦成立, 学习雷锋活动就有了统一的思想和共识, 就有了具体的目标, 通过学习雷锋活动的全过程及具体活动的精心部署和具体指导, 定期对一个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进行相关的评比及表彰, 形成学习雷锋活动的合力, 确保学校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及实效性, 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雷锋的氛围。
2. 高校学雷锋活动需要丰富的形式、内容及载体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雷锋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 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不断创新形式及内容, 拓展学习实践载体, 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教育作用,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积极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旨的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3. 营造浓郁的学雷锋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的熏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媒体 ( 如校报、网络、广播、橱窗、黑板报等) , 对雷锋精神展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宣传, 及时报道大学生中的好人好事, 组织有关弘扬雷锋精神的座谈和讨论, 与学生进行对话。同时, 高校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用雷锋精神对待教育事业, 以高尚行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舆论导向和言传身教, 来实现创建文明校园, 弘扬雷锋精神的目的。
4.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分的科学评定机制
建立和健全激励、检查考评和评价制度, 加强监督管理, 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促进学雷锋活动的健康发展和深入持久。高校要对学生平时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详实的记载, 对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参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科学、恰当的评价, 并与学生综合素质分的评定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科学的评定机制。在全校学生中贯彻落实, 通过这一机制调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践行雷锋精神。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它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 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新形势下高校应重视对雷锋精神的学习与践行, 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多主体多角度出发, 丰富其形式、内容和载体, 不断探索雷锋精神与培育新一代大学生的内在关系和融合方式, 实现新时期学习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与机制化。
摘要: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精神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提炼、总结与思考,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措施与建议。雷锋精神的传承、践行与发展, 对于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意义重大。践行雷锋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雷锋精神,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黄绍国.论高校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机制的构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雷锋实践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 2012, (8) :116-117.
[2]张振平.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5, (6) :100-102.
[3]喻瑜, 唐瑞, 刘阳岫.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12, (9) :112-113.
这个曾经铭刻在几代青少年心目中的特殊日子,却在当代青年中有着别具时代意味的崭新解读。在今天这个到处充满偶像与粉丝的娱乐时代,雷锋与雷锋精神似乎在某些人眼里已经成为时代的遥远记忆。然而,当更加具有现代精神的志愿者、义工、NGO逐渐兴起的时候,雷锋精神似乎又离我们那么近,告诉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永不会磨灭。
雷锋精神真的远去了吗?也许,这个看似逝去的精神并非远去,而是变换成更多的现代形式走到了每一个青年的身边,焕发着更为长久而闪亮的色彩。雷锋精神,从来都未曾逝去。
当代青年们记忆中的雷锋是个什么样子?他们理解的雷锋精神是什么?本刊编辑部通过在“豆瓣网”上的问卷调查,力图探寻当代青年们眼中的“雷锋的故事”。
1、您知道3月5日是学雷锋日吗?
A、一直都记得38%
B、别人提醒才想起来46%
C、根本就不知道16%
3月5日,一个法定的学雷锋日。2007年的学雷锋日,有重庆媒体发布一则名为《调查发现十岁以下孩子半数茫然》的新闻,新闻中说:全班80名的学生,36%的同学从未读过《雷锋日记》,44%的同学无法正确回答有关雷锋的题词。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80后”们也还能隐约记着雷锋以及学雷锋日,那么“90后”们或者再下一代呢?
2、学雷锋日里您有什么特别的打算吗?
A、没有,平时怎么样还怎么样80.5%
B、有,会想着做件好事12.7%
C、说不好 6.8%
或许,在学雷锋日里更多的青年已经体会不到父辈们在这一天里的激情燃烧了,然而,我们却同样拥有了更多的日子:志愿者日、献血日等等。雷锋精神真的远去了吗?也许,雷锋精神在当下更多变换为更为现代的形式,离我们其实更近了。当代青年仍然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曾经被这句话感动过并仍然感动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雷锋精神的内涵包括(可多选):
A、奉献精神——助人为乐
B、“钉子”精神——刻苦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C、“螺丝钉”精神——在的岗位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D、艰苦奋斗精神
依据权威杂志《求是》的解释,上述四项均是“雷锋精神”的内涵。能够“答对”,换句话说能较全面了解“雷锋精神”的被访者只有12%。看来人们头脑中对“雷锋精神”的内涵缩小了。“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这些当年的热词如今似乎正被当代青年们所淡忘。
4、常给饮水机换水、常替同事代买物品、常帮助同事搬运重物、主动清扫办公室、吃饭主动买单、拣到财物拾金不昧、主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琐碎小事……
1)在你身边是否有人基本符合以上描述
A,从未遇到过24%
B,偶尔遇到56%
C,常常遇到20%
2)你自己是否符合以上描述
A、符合14%
B、基本符合40%
C、基本不符合46%
题目在设置时突出了一个“常”字,常代买物品、常帮忙跑腿做事……这样的描述之下,表示“符合”和“基本符合”的有54%,“基本不符合”的有46%,平分秋色。分析前一半我们可以说——职场、校园有雷锋;分析后一半我们可以说——做一回好事不难,难的是常常做好事。
5、雷锋是你的榜样吗?
A、一直是30%
B、一直不是36%
C、说不好34%
1950年代的学刘文学,1960年代的学雷锋,1980年代的学张海迪,1990年代学赖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一代代人的思想、品德、人生观形成都起了非常重要作用。我们在任何一个革命和建设的阶段都少不了鼓舞人们前进的先进榜样,然而在当下,雷锋似乎正在淡出一些当代青年的内心记忆,亦或正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引领着我们的社会风尚。
6、您觉得学雷锋是否意味着无偿服务?
A、对,学雷锋就应该不收费 32%
B、不太对,要依据具体情况 58%
C、不对,学雷锋不能赔本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雷锋精神有着某些偏执的理解,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应该做完好事只说句“我是雷锋”而不留名、不计成本、单纯付出。从长远来看能做到这样纯粹的能有几人?以这样纯粹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岂不显得有些“不厚道”。现代成熟的志愿者组织对成员、特别是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成员都有相应的补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拥有一份甘于奉献的内心。
7、3月5日这天会有许多企事业单位、学校组织学雷锋集体活动,您对这些活动的看法是:
A、耽误时间和精力,完全没有必要 10%
B、形式主义,实际用处不大 54.5%
C、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雷锋精神,有一定意义 35.5%
选一个日子,挤半天时间,联系一个单位,上门搞搞卫生,修修电器,大家在同一天都做同一件事情,“学雷锋”已经学出了一个“模式”。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这不应该是雷锋精神的本质所在。如何立足时代、因势利导,切实光大雷锋精神,应是有关方面必须直面的新课题。
8、对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些关于雷锋的“八卦”,您怎么看?
A、恶搞英雄,很反感 41.9%
B、把英雄还原成了普通人,挺好的 30.4%
C、爱说什么说什么,无所谓 27.7%
小时候学习的雷锋,是高大全的理想人物,像无瑕疵的画片儿。近两年网上陆续有帖子爆出,类似雷锋有手表、雷锋有女朋友等,有些人会感到心目中那个画片儿形象被“污蔑了”。但换个角度想,戴手表、交女朋友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合乎情理的。但前面冠以雷锋二字就能成焦点,这不是被访者的错,也不是大家的错,问题在于从前的宣传真就把雷锋变成高大全的画片儿了。
9、您还记得第一次接触雷锋精神是通过什么途径吗?
A、父母讲过雷锋的故事18.5%
B、老师的教育60.7%
C、自己看书看电影接触到的20.8%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雷锋叔叔做好事的小人书吗?还记得在小学时集体去看电影《雷锋的故事》吗?小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听父母讲雷锋叔叔的故事, 至今仍是许多“80后”们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10、从接触雷锋精神到现在,您参加过雷锋学习小组或与之有关的活动吗?
A、从没有参加过30.6%
B、很久以前参加过55.8%
C、经常参加13.6%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曾几何时,随着这首激越的歌曲,学习雷锋、饯行雷锋精神巍然成风,进而成为无数青少年的行为准则。而今,随着事易时移,我们是否应对学习雷锋和雷锋精神进行与时俱进的解读?
11、如果让您在某一天突然力行雷锋精神,感觉身边的同事会如何看待您?
A、饱受赞扬 13.5%
B、会被认为做了亏心事 55.8%
C、没有什么变化 30.7%
每个人都会有莫名其妙的从众心理。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名著《乌合之众》中写道,“个人在群体中会丧失理性,没有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传染。”当社会中的个人仅仅关注自身的利益,那么“人人都这样”的从众思维将使得雷锋精神更为难寻。我们渴望着某一天,雷锋精神能沉淀为大众心理,自私自利的行为则成为人人喊打的 “过街老鼠”。
12、您认为雷锋精神如今还有现实意义吗?
A、已经和当下水土不服了 36.7%
B、仍有意义 53.3%
C、不清楚 10%
科技推动生产力,却不能保证社会道德同步前进。所以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更需要自律、自省。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革命浪漫主义被很多人认为与当下的现实主义水火不容,然而,更多的人仍然认同雷锋精神在当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现在所流行的NGO、志愿者、支教等等不都是雷锋精神在当下新的体现吗?
13、对做志愿者、做义工、做NGO的看法是?
A、不愿意参与19.5%
B、愿意一般参与42.5%
C、愿意经常参与38%
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但请别忘了:一个完整的人,是应该懂得爱别人,也能被别人爱的。有80.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志愿活动,这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奉献社会的爱心。由于受访者基本为青年人,所以这也说明了当代青年仍然与前辈一样,有着一颗乐于奉献的炽热情怀。
14、您觉得志愿者、义工、NGO是否是雷锋精神的时代体现?
A、是 12%
B、一定程度上是 58%
C、有很大区别 30%
雷“风”
他是那个困难时代的印记;他是忆苦会上声泪俱下的演讲者;他是荣获各种嘉奖的优秀士兵;他是乐于助人的文明先锋;他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精神支柱„„他,身上还有太多太多的光环。想到他,或许你顿生敬意,或许你觉得他已是我们记忆中的前辈,或许你根本不屑一顾。但只要你能想到他,就证明,他真的是国人皆知,无论老少。他,就是雷锋。
今年,刚刚过去不久的学雷锋日,似乎突然间空前热闹起来。但中心并不是人们极力推崇雷锋精神,而是不知不觉中展开了一场“该不该学雷锋”的社会大辩论。与过去的盲目不同,人们的认识更加理性,以及更多的真实资料的公布于世,使人们真切地感到:雷锋不再是神,而是我们该真实面对的、有血有肉的人。
回想上世纪人们心中的那个雷锋。山一般高大的形象,无私又慷慨的精神,集万千优长于一身,完美无缺,这便是那时人们深信并崇拜的“神化雷锋”。那个完美的雷锋形象与光辉精神,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给了无数人希望与慰藉,支撑他们应对困苦的生活,使人们感受到这世间的温暖和关爱。
如今,我们心中的那个“雷锋叔叔”骤然变成了一个爱笑的、阳光的、善良的年轻军人。他不再高不可攀,那我们是否仍要继续“学雷风”呢?
当然要学,但绝不是盲目地学。雷锋不是神,但他何尝不是个好人,简朴、善良的好人。不要说时过境迁,雷锋精神加以细微转化,将适用于每个时代。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空虚。随处乱停车,家财万贯的人为小事大打出手,人们空虚的心灵太需要关爱滋润、道德良知约束了。
不要把雷锋精神僵化地定格为舍己为人,为人未必要舍己。就像“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坐火车时,你可以目光呆滞地望向窗外,而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好事,何乐不为?给乞丐一点儿你在家中可能随手乱丢的零钱,给流浪猫一点儿你兴许明天会扔掉的食物,在上下班的无聊时间给路人一个微笑,我们会失去什么吗?这些几秒钟就能完成的动作,将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转瞬即逝,但是对于别人,或许会让他过上温饱的一天,让他的这一天充满活力,或许让他感到生活的美好,重燃生活的希望甚至能改变他的命运。我们自己更会收获源自心底的满足与快乐,我们根本没觉得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却在不知不觉中为彼此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我们开车时主动为行人让路,他边走边朝你挥手致谢;当我们买完奶茶,对调奶茶的人说声谢谢,一脸倦容的她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这时,你会发现你获得了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付出了一点点,可它的力量却被千百倍地放大。
我们尽力帮助别人,也不断接受别人的赠与,我们的生活将在纷繁中增添亮色,我们的生命将更有意义。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我们平凡的爱,会使世界变得温暖。好人都是雷锋,都是使社会欣欣向荣的文明力量。
那么,雷“风”——他的作风与精神究竟是什么?它是我们生活中点滴关爱凝成的大爱华章,更是我们的道德良知的体现。雷“风”或许比雷锋本人意义更深,那就让我们做这“风”中棵棵相连的杨柳,将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同学点评
雷锋生平留下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和名言,正如人们流传: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但是他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作比喻,把一个革命者对待同志、对带工作、对带错误思想以及对待敌人的正确态度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它宏扬的是助人为乐、大爱之精神。在助人之时,心里也会感到愉快。而这一精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如,公共汽车上让座、斑马线上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记得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和几份重要的资料去公司开会。一到目的地,也许是时间不够或是下出租车时太匆忙,居然把那几份重要资料和妈妈的钱包都忘了拿。这可把妈妈给快急死了。因为那几份资料对妈妈的公司来说太重要了。正当会议快要开始时,一位跑的满脸通红,连衣服都跑湿了的叔叔气喘吁吁地来到妈妈的公司找到我们原来那位叔叔是通过资料上的公司名称找到我们的,叔叔把资料和钱包交给妈妈,正当妈妈要给叔叔钱时,他说:这只是举手之劳而以。说完就走了。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它宏扬的是敬岗爱业之精神。用现代的说法,叫职业素养。有一天晚上,我的书包落在了教室里。在回校的路上,我突然看见了语文老师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于是我就通过窗缝一看,原来吴老师还在埋头批改我们的作业,这时我才发现吴老师的头发开始花白。我的心一震,原来吴老师为了我们这些祖国的未来花朵,不知操了多少心?吴老师您真是我们心中的活雷锋啊!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
它宏扬的是自律、集体感、进取之精神。就是要自已要严格要求自已;要有团队精神;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吃自助餐,我们点了许多美味佳肴。可一阵龙卷风后还剩一大半时,一位服务员阿姨问我们要不要打包?我大声说:不要,谁还吃剩下的菜啊?小妹妹,勤俭节约可是一种美德哦!爸爸这时说:好的,那就麻烦您帮打一下包。好的,请稍等。爸爸转身又对我说:阿姨说的对,宝贝,你以后做每件事都要严格要求自已。我们离开时,爸爸又在意见薄上高度评价了那位阿姨的做法。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它宏扬的是清正廉洁、知错能改、正义感之精神。要扬善除恶;要不断的反省自已的缺点;要有正义感。有一次,我看见一位叔叔正追一个偷了一位女士钱包的小偷,等他把钱包追回还给那位女士。那位女士要给他钱时,他说:这只是举手之劳而以,人人见了都会这样做的。说完就走了。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一定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这种大爱代代相传,这样才能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为何而活?
我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曾经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文章,在探讨生命的意义是都一致否认了生命意义的存在,而与此同时,无数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著名学者们也都持有类似的观点: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在苦苦思索生命的意义之后也突然发现原来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并因此一度陷入苦恼。现在的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一种观点:生命本身并没有意义,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因此生命就如同一张白纸,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张白纸上谱写不同的乐章,一切不由天定,而由人定,是造化的神奇,才赋予人间丰富的存在,五彩斑斓。
雷锋曾说,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活的更好。这就比如说,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帮助你,让你活的更好,而你同样是为他人,以此类推,便因而成为一种良性循环,每一个人都在为他人服务,并且也都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得人帮助。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它赋予自己生命的意义,他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够尽可能的帮助别人,造福别人,让别人活的更好,同时他也希望人人都能这样福泽于人,如此便是各得所想,天上人间了。
万物苍生皆是相生相克,缘起而生,缘灭而终,若是能在有缘之时予以困境之人一臂之力相助,即使帮助他人度过难关,有事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并且还未将来在自己困境之时得人相助埋下伏笔,而自己却没有任何损失,于人于己,都是皆大欢喜。
但这仅限于在双方利益没有冲突的时候,而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更多的时候,去帮助他人会让我们损失一些东西。比如说,在去上课的途中遇到一个人来想你问路,你出于帮助他人的想法便仔细给他讲,但是讲了很久他还是不懂该怎样走,为了好人做到底,你决定亲自带他去,可是这样一来,你可能上课就要迟到,迟到了就可能会影响你的学习成绩,甚至错过梦寐以求的奖学金的,可是如果不送他去,他又找不到或者会找很久而错过重要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你还会义无返顾的送他去吗?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
在雷锋精神的理论下,我们应该是无私奉献保全他人的。就像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孟那样为了救一个险些被汽车撞倒的小孩而丢了设计图,上班迟到,最终导致应得的奖金没有拿到,策划已久的购房计划也由于缴不清首付而泡汤还赔进了定金。当然生命是无价的,这样的精神可亲可近,我相信,在石小孟看到小孩将要被撞倒而奋不顾身地去就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自己工作、房子这些问题的,因为时间紧急根本来不及考虑。
当然,也有人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成本低于帮助他人后他所获得的利益时,那么这件事就有必要做,反之,则没有。这是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虽过于理性,却也不无道理。但是在这种观点下,人活着的意义就不是为了让别人活的更好了,而应该理解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益,推动全社会的进步。这也是我在这里想要表达的观点。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人,或者是一些人而活,而应该立足于全社会的高度上来考虑,我们每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我们的每一点努力都是在为全人类创造利益,当这种创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文明就有了新的跨越,历史也将翻开新的篇章。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追求的生命终极意义。
2022关于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作文8
阳春三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我们感受春风剔除残冬的余寒、带给我们舒适的温暖时,内心也激荡着一股暖流,它就是雷锋精神。
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每年3月我们都开展一系列活动来纪念雷锋。可是学雷锋就是搞活动吗?
不是,完全不是!
我认为学雷锋是感悟雷锋精神,是把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
学雷锋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敬长尊师、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在学校里,遇到老师问声好;在社会上,老人不便帮一把;替爸妈干些家务,不乱花一分钱。这一声问候、一个善举、一点节约,都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平凡而又伟大。
学雷锋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专心致志、刻苦钻研、锐意进取。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独立完成作业,不马虎;遇到难题,不气馁,有钻劲;泛舟学海,长风破浪,一往无前。这不正是学雷锋吗?
学雷锋就是要我们在工作中吃苦耐劳、敬业爱岗、敢于担当。李文祥淡泊名利,李连成吃亏奉献,李全芳爱岗敬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成绩履行雷锋品格。在值日时不推诿,在劳动时不拈轻怕重,在事故面前不推卸责任;积极劳动,用心劳动,勇于负责。这不就是学雷锋吗?
我认为对雷锋的最好纪念就是:把自己打造成有用的人、高尚的人、爱国的人。
2022关于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作文9
雷锋精神就是帮助人,但通过今日的学习,我觉得不仅如此,雷锋精神还有许多,今日我知道了,要言行一致,这一条许多人只能作到言,作不到行。嘴上说得好,行动上却非常迟钝。
我们要发扬雷锋精神,就先从身边开始,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我和几个同学就自发的开始打扫我们身边的环境,从小区开始,我们套上手套,带上垃圾袋,开始打扫,先打扫草坪,几个一组,分工开始。最难清理的是狗狗的排放物,又脏又臭,我们实在是下不去手了,便搬出了工具——铲子。这下简单多了,一下一个,一下一个,我们一个铲,一个送上垃圾袋,这些垃圾一个比一个调皮,有的在花坛的土中埋一半露一半,有的在灌木丛的中心里,我们几个人恨不得把树杈剪掉去扫里面的垃圾,以此可见,他们的主人可真是“聪明”呀,给他们安在这个如此“安全”的地方,可也难不到我们,费尽力气终于将“逃犯”抓出来。
小区打扫完了,得回家了,一看这楼道中的样子,我们都不忍直视了,垃圾和粘贴了整个楼道的小广告。我们下决心,打扫一下楼道,经过我们好半天的工作,垃圾没有了,可是那满墙的小广告,我们只得再找工具来相助了,这次我们找来了打皮刀,把他们铲下来,我们铲了好久好久。小广告实在是太烦人了,让我们把墙打掉一层皮,才好不容易去掉了他们,回到家我们的手臂酸酸的,但很开心。
让我们将雷锋精神发扬下去吧,让雷锋精神永垂不朽吧。让雷锋永远在我们心中吧。
2022关于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作文10
我所理解的雷锋精神就是乐于助人,但今天徐老师讲完雷锋,我还知道其实雷锋精神还包含了很多内容,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钉子精神这几点,我都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黑暗”,老人摔倒都没有一个人去扶,小孩走丢了,大街旁放声大哭,都没有一个人帮助这个小孩。如果是我一定会扶老大爷起来和帮助小孩找到家长。可是,这些事情也都是在微信中看到了。我帮助不了他们,但是我可以把自己眼前的事做好,就从小事做起——打扫楼道。周日下午我组织小伙伴们打扫小区,打扫楼道需要水、抹布、扫帚,我们一起把灰尘往下扫,不但要认真,还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把灰尘扫到一堆,之后往下扫,我大汗淋淋,坚持一定把楼道扫好,如果这点小事都干不好,我长大还能做些什么大事呢?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把整个楼道扫的很干净,我又用抹布从上到下抹了一遍,这次楼道变得干干净净,看着自己的小黑手,一盆黑水,和干净的楼道,我知道这一个小时的努力没有白费,更体会到了雷锋叔叔的不容易。
1. 1 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1]其内涵至少包含六个方面。
第一,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体现。雷锋精神是雷锋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的理性升华,体现为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认同与践行。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无穷魅力,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成为全党全社会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成果。雷锋精神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产物。雷锋精神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精神,它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又是催动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具体实践。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直观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第四,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度结合的思想结晶,这正是雷锋精神能够立得住、叫得响的根本原因,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的内涵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
第五,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遵循。诚信、敬业、奉献等是雷锋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诚信、敬业、奉献等恰恰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最为深刻的道德基础。雷锋精神的奉献精神不仅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精神不矛盾,相反,恰恰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突出特点。
第六,雷锋精神是致力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雷锋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高潮期,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期、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期,雷锋精神必定强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提升和繁荣期,与中国圆梦同向同步,因而直接注入民族精神,进而化作中国梦的有效支撑,化作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
1. 2 辽宁精神的内涵
“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是新时期 “辽宁精神”[2]。表述精确、全面,符合辽宁实际,体现了辽宁特点。
“天辽地宁”既是对辽宁大地自然状态的描述,也是对辽宁人独特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的生动概括。体现了辽宁人民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和包容多样的宽厚性格。地域辨识度较高,一看就知道说的是辽宁。
“爱国奉献”是贯穿辽宁精神的一条红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辽宁人民都始终以报效祖国、勇于担当的坚定信仰和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生动地诠释着 “爱国奉献”精神。
“诚信务实”体现了辽宁人信守承诺、待人真诚、注重实干、踏踏实实的个性品质和优良作风。“诚信务实”精神是辽宁人始终坚守的立身立业之本,是辽宁人共同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打造 “诚信辽宁”,开展 “承诺践诺” 活动,已成为辽宁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创新争先”是 “辽宁精神”的动力源泉,也是辽宁发展进步的目标和方向。从 “一五”时期艰苦创业赢得 “共和国长子”美誉,到二次创业攻坚克难实现华丽转身,从振兴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到实施 “三大战略”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伟大实践,都始终体现着辽宁人民争创一流、敢于领先的责任与勇气。
2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内在联系
2. 1 两种精神有着共同的基因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都来源于波澜壮阔的建设社会主义实践,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爱国奉献是它们的共同基因。从古至今,爱国奉献都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旗帜。雷锋是党的忠诚战士。他以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他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中,毫无保留地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一切。在辽宁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时期,爱国奉献是全社会的共同信念,是全省人民凝聚力量的纽带。新中国建设初期,辽宁为全国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爱国奉献”的生动体现。 “一五”时期国家156 项重点工程有24 项落户辽宁,全国17% 的原煤、27% 的发电量、60% 的钢均产自辽宁,被誉为 “共和国长子”。当前,应对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辽宁人民不等不靠、不计得失、不畏艰难、负重前行,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再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2. 2 两种精神有着同一种品质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诚信务实是二者共同的品质。雷锋把诚信务实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自觉服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以一颗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岗位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诚信敬业、务实苦干,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务实”精神是辽宁人始终坚守的立身立业之本,是一代代辽宁人求真务实、踏实肯干、务求实效精神的凝练。
2. 3 两种精神体现相同的追求
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创造争优,锐意进取是它们的相同追求。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他把学习作为基本需求,把创新作为重要动力,把争先作为进取追求。“创新争先”精神是辽宁人在改革发展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善于创造、勇于突破的生动写照。60 多年来,一批批辽宁时代先锋,敢于担当、勇于争先,将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铸就起一座座令人景仰的精神丰碑。先后创造出了第一枚国徽、第一台卧式镗床、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等200 多个 “共和国第一”。
3 用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推进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建设
3. 1 要大力学习两种精神
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的核心作用,就在于凝聚起辽宁人民的共同意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有利于焕发干部群众戮力同心、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要大力开展雷锋光辉事迹的学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举办公民道德论坛、道德建设网上谈、道德宣传日等活动,推动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深入人心、植根于群众,让人们从中感受崇高、汲取力量、提升境界。要把新时期“辽宁精神”列入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集中宣讲、报告会等形式不断深化对“辽宁精神”的学习。要把学习两种精神的过程,变为推动精神大振奋、信心大增强、作风大转变的过程,力求通过深入学习,使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辽宁振兴发展的光辉历程和表现出的精神气概,凝聚起再创老工业基地辉煌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力量。
3. 2 要深入宣传和研究两种精神
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是辽宁对外形象展示的两张名片。要通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深入解读新时期两种精神的深刻内涵,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 要利用广告牌匾、电子屏幕、宣传条幅、宣传海报等广泛宣传两种精神; 推出一批践行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的先进典型,推出一批阐释两种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增强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赋予两种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要对各地区、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开展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群众性讨论活动,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关心支持辽宁发展的平台,让干部群众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和激励,从而更加坚定振兴信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建设新辽宁的伟大实线中去。要加大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专题研究,组织社科理论界、党政机关、高校师生、专家学者等不同层面的人,通过座谈、论坛、课题开展等形式,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不断延伸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的时代内涵。
3. 3 要努力践行两种精神
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要把践行两种精神与开展全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两种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 要把践行两种精神与当前开展的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促振兴”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结合起来,树立辽宁崭新形象,提振精神,鼓舞士气,谱写好中国梦的辽宁新篇章。要在全省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爱岗敬业,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践行两种精神,是我们每个辽宁人的光荣职责。作为普通的辽宁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做什么工作,要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力所能及为辽宁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我做起,自觉为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增光添彩,做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的辽宁人。要引导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将两种精神融入日常的行为和活动中去,争做新时期 “辽宁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两种精神一种力量。雷锋精神和辽宁精神散发出的强劲正能量,对于建设新辽宁有重要的指导、引领和鼓舞作用。当前,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希望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践行新时期辽宁精神,扎扎实实地把各项事业建设推向前进,从而实现辽宁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焕斌,张仲国.雷锋精神概论[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
[关键词] 雷锋精神;大爱;真情;行善;责任;奉献;青春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17-1
雷锋,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感召力的文化符号,而且有着超越国界的广泛影响。尽管他逝世已50多年了,尽管世事沧桑,岁月激荡,但他的形象和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始终是我们精神家园中亲切和温暖的一缕阳光。当然,每一代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寻求历史资源,来解读经典和偶像的价值意义的。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雷锋精神又将怎样呈现出,或者说今天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又是什么呢?
一、大爱与真情
这种大爱与真情的形象表达正如雷锋同志所说“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雷锋短暂的一生,始终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洋溢着对社会的感恩真情。所以他时时处处地努力将自己“春天般的温暖”洒向人间,洒向社会;所以他总是亲切地对待他人,以奉献为快乐,以爱国家、爱人民为崇高的追求,这也是雷锋“一贯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最为深厚的内在动力。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弘扬雷锋同志这种
大爱与真情,以克服社会转型时期的浮躁、功利与冷漠,以消除“陌生人社会”的隔阂、无助与歧视,让人人都能沐浴“春天般温暖”。
二、努力行善
做个好人。雷锋同志的一生,是坚持做好事的一生,“坚持做好事不放弃”。雷锋的乐于助人,自觉做好事,站在当代的视角来观察,实际上也就是在主动地积善行德。这一方面是在为构建社会美德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是在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因而雷锋同志做好事的一生,在道德层面上也是实践美德、做一个好人的一生。我们今天学雷锋,就是要在生活的点滴中,积极行善,同时自觉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从而积累社会善意,使春风化雨,共建美好社会。
三、责任与奉献
雷锋同志之所以一贯做好事,之所以对同志抱有春天般的温暖,其间也包含着他始终如一的责任与奉献精神。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岗位?”今天学雷锋,尤其要彰显这种“螺丝钉”般的责任坚守与义无反顾的奉献忠诚;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不仅要问国家给予了我什么,更要问我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和等价交换,那么我们将不会有值得我们崇拜和仰慕的英雄,我们也很难产生仰望星空的激情,而只有令人不安和迷茫的琐碎和庸俗。
四、激扬青春
雷锋的一生很短暂,但却是那样光辉和璀璨。雷锋的故事就像一曲青春的赞歌,他在如此有限的岁月中,创造了那样丰富多彩的内容,成就了如此至淳至美的人生!雷锋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不应虚度,青春是大可作为的,我们理应让青春充满意义。这一点对我们青年人有着特别的启示:因为我们正是青春年华,每一种正能量对我们来说都是成长的方向标。此时纪念雷锋,重温其“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的青春誓词,弘扬雷锋的青春精神,将会培育起一种神圣而圣洁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徐俊明.雷锋精神今昔谈[J].山西政报,2006,(06).
[2]冯远征.雷锋精神永放光芒[J].教育艺术,2008,(05).
[3]李桂艳.90年代雷锋精神遇到的挑战及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4)
[4]王海秋.让雷锋精神回到学生中间[J].河北农业科技,2008,(23).
[5]陈景贵,谢晓平.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1998,(06).
[6]王斌俊.高擎雷锋精神的火炬前进[J].中华魂,2003,(06).
----龙师
雷锋,一个即熟悉而又激励每一个青少年的名字。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先辈们用他们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每一代华夏子孙不断向着中华文明之路前行,而雷锋精神就是近现代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它永远是我们要传承的精神文化。
我们知道,雷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用他不普通的行为所事感动着我们后辈。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我们就永远的把他的名字牢记。雷锋用他年轻而又朝气的精神面貌告诉我们,他为别人做的每一件事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别人的快乐就是他的工作的最好回报。就是他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造就了影响我们几代人的“雷锋”精神。
在世界纷繁的当今社会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科技文明的进步下日益提高。然而,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在今天,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竞争压力,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也可能会让人们的内心生活发生某些变化。如某些人在金钱的诱惑下,产生了“拜金”主义的极端思想,这显然是文明前进过程中的障碍。在工作中,某些企业获工作人员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漠视背后那些昔日人民的和善友爱。显而易见,文明的进步需要让我们全力抵制这些糟粕思想。
现今的社会,雷锋精神的传承依然是当代人必须履行的职责。我们今天的社会之所以美好,正是那些好人好事、人们的和谐与友爱塑造出来的;正是有了郭明义等优秀的个体通过他们的实际友爱行动,把雷锋精神下的大爱送到了那些急切需要社会关注和帮助的人们的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今天社会依然是如此重视关爱他们,不会把他们抛弃;正是这样的慈善行动,把雷锋精神的真谛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为祖国青少年的我们,传承中国的灿烂历史文化,是我们的艰巨而又不可推卸的责任。雷锋精神告诫我们每一个青少年,作为一位优秀的中华儿女,我们那份源自祖辈们的友爱依然是塑造我们自身的有利武器。我们要健康地成长,要有理想前途甚至是能为祖国的文明进步献上一点力量,品行素养仍是我们要经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青少年是在社会的爱护下成长起来的,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会尽我们的力量去回报社会,回报身边的每一个好人。面对那些好人好事,那些为了救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生命的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我们会热泪盈眶,在他们的身上,雷锋精神的踪影显而易见,雷锋的名字深深烙在了每一位青少年的脑海中。
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在文明文化的熏陶下感悟着社会的生活。在培养自己人生观之时,生活中遇到的人情世故无疑是会影响到我们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我们在自身发展同时,在祖国的呵护下,传承雷锋精神就是我们应有的使命。我们是祖国人民的新希望,历史的灿烂辉煌要靠我们去保留与发扬。我们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体,但是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构成的,我们可能只像是一座宏伟大桥中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正因为我们这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坚守自己的岗位,宏伟的大桥才会在暴风雨中挺拔高耸,无坚可摧。
雷锋精神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切实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到,才会有切实的意义。生活中,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有很多,我们的点滴小事会凝聚成无边的大爱,让整个社会变得因爱而温暖。那些急切渴望受到关爱的人们也会因此有了生活的希望。就像在自然灾害中遭遇不幸的人们,正是因为有了像郭明义、志愿者等这样传承雷锋精神的个体或集体把生活的希望带给了他们,他们有了坚强活下去的信心。
在网络新闻中频频热传的词汇:“最美女教师”,“最美妈妈”,“最美……”等词就是当今雷锋精神得以传承并发扬的生动体现。所有的感人事件背后,都有那些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雷锋精神永远是让社会充满爱的伟大力量。雷锋同志虽与我们相隔了50多年,但他的精神财富依然被我们今天的每个人所享用和保存。
雷锋精神不是一个空泛的词语。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去发扬与传承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不应是我们生活中的一股热浪,而该是要陪伴我们世代中华儿女健康成长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一颗小小的“钉子”做起,每一份小小的爱都会给社会带来美好的明天。工作中,雷锋精神的足迹依然存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自己该做的事,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都是雷锋精神赋予我们的光荣。
亲爱的同学们:
春天是一个多梦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希望的季节。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你可曾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也许,听到“雷锋”这个名字,你的心中会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但更多的时候,“学习雷锋好榜样”只是成为众人皆知的一句空口号。
现在,在我们学校的“学雷锋活动”中,让我们把这句口号变成具体的行动吧!因为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应该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在此,团委向全校青年学生发出倡议;
一、在班级中,从小事做起,干好份内的卫生工作,保持教室清洁。
二、在校园中,自觉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并能主动拾起地上垃圾。
三、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见到有损坏公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四、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五、利用休息时间到校外,如敬老院、社区等场所进行服务。
六、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希望全体同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爱我校园的卫生保洁员;人人争当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的环保节能员;人人争当说文明话、做规范事、讲普通话的文明礼仪员;人人争当遵规守纪、讲究公德、爱护公物的诚信好公民;人人争当乐于助人、关心同学、善待他人的助人小雷锋;人人争当敬老爱幼、扶贫济弱、乐于奉献的爱心辅导员;人人争当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自主探究的乐学好学生。让整个校园内人人学雷锋、天天学雷锋、时时有雷锋,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永驻人间。
青年朋友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奉献爱心的活动。而且不仅是在“雷锋日”、“雷锋月”,更要时刻将雷锋精神牢记于心,并付诸于行动。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雷锋精神的火焰就这样在三月被燃旺!雷锋叔叔永远是我们的榜样。看见水龙头没有关紧,主动上前把它拧紧,我们就是“节能小雷锋”;看见地上静静地“躺”着一片纸屑,主动弯腰把它捡起来,我们就是“环保小雷锋”;看见办公室里老师勤劳的身影,主动递上一杯热茶,我们就是“礼仪小雷锋”„„
每年的三月是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高潮,在社会上,校园里到处是学雷锋做好事的氛围。但是三月一过,到了四月,学雷锋的氛围就渐渐淡了。难怪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三月雷锋来,四月雷锋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雷锋月月、天天、时时在我们的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团委、学生科
2012年3月4日
向雷锋学习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人们对雷锋的评价,雷锋就是这么热心的一个人,处处关心别人,帮
助别人,为集体、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他像一团火,走到哪里就把光和热带到哪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留给人们的始终是一个快活、热情、直率、坦诚的印象。他虽然只走过了22个年头的人生旅程,却像神州大地上空划过的一颗流星,尽管短暂,却留下了耀眼的光辉。
四十多年来,雷锋精神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人为建设祖国献出自己的青春。“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成为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实践,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国人的美德。
同学们,我们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雷锋精神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为此,我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第一,学习雷锋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做一个和谐的人。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
学,热情关心老人和生活不便的人,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争当爱心使者。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贡献我们
每个人的微薄力量。
第二,学习雷锋热爱集体的精神。用我们的行动美化校园风貌,共创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使用文明语言,遵守
纪律。不乱丢、不乱吐、不乱扔垃圾废物。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以及公共财产,见到有损坏
公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第三,学习雷锋的敬业精神。在日常学习中,像雷锋那样,有一股挤劲和钻劲,积极钻研科学文化知识,上课专心
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主动及时地完成作业。作业规范、字迹端正,遇到疑难问题向老师请教,争当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好学生。
第四,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乐于奉献的人生
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多读书,读好书,增强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本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不仅是在“雷锋日”,更要时刻将
雷锋精神牢记于心,并付诸于日常行动。让我们树起实干的桅杆,鼓起理想的风帆,在人生的航道上乘风破浪。
初三133班XXX
2012年3月4日
关于保护环境问题的建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地球——人类的母亲,我们生命的摇篮,曾经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她无私的为我们提供各种资源.但是人们却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污染环境,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作为地球村的小公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使我们能在一个干净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因此我向全校少先队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不用一次性筷子,因为快餐筷的材料是树木.
第二:提醒爸爸妈妈买菜时不用塑料方便袋,以减少白色垃圾.第三:我们要节约用水,早晨洗脸时要把水龙头拧小.生活中要学会循环利用水.
第四:照顾好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爱护花草。让我们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
第五、节约用纸,把草稿纸写满,不要只写几个数字就扔掉。
同学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没有了地球,我们无处可去.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地球会重新焕发生机,重新美丽的!
长子六中团校委
2012 年3月4日
校 园 安 全 倡 议 书
亲爱的同学们:
“安全无小事,生命重如山”。作为充满活力,热爱生命的新时代学生,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我们必须重视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校园侵害,提高自护自救能力,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创建安全和谐校园环境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以及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使我们的人身安全不受损害,使我们的菁菁校园更加和谐安定,全体共青团员号召大家坚决做到:
1、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我们应做到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不打架斗殴,不在校园内外发生暴力行为,争做文明的大学生。关心身边同学,留意生活细节,若发现任何不安全因素和隐患,要及时向老师或有关领导报告。
2、遵守寝室管理制度,注意自身和财产安全。不要在宿舍使用“热的快”、电饭锅等违章电器。不要在宿舍内吸烟、点蜡烛,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离开宿舍时要做到随手锁门、锁柜子,管理好个人财物,注意防盗。若在寝室楼内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楼管人员汇报。不要在宿舍里存放过多现金。贵重物品如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要妥善保管,防止失窃。一些重要的证件例如身份证、银行卡等要注意保管,不要放在同一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加强交通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走,遵守交通规章制度,不要走偏远道路,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尽量结伴而行,防止意外发生。
5、各种大型集体活动要由组织单位统一组织申报,严禁以任何形式、任何借口私自组织集体活动,注意人身安全。
6、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坚决杜绝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禁止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网上交友慎重,防止被骗。
7、不要擅自到江河、湖泊游泳,到游泳场所游泳时要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基本的游泳自救方法,防止溺水。
8、在校外就餐时,注意饮食卫生,并切忌酗酒及暴饮暴食,以免因此产生意外。同学们,生命诚可贵,安全责任大。现在就让我们从我做起,提高安全意识,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而共同努力吧!
长子六中学生会
无法回避的是时代背景,“在雷锋的年代,面对翻天覆地的变革,全社会都需要重新找到精神坐标,确立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的现实定位。成立十余年的新中国,面临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三年饥荒、中苏论战、外界封锁——尤需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信念,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因此,承载着新社会价值观的雷锋,才能激起最广泛的共鸣,为年轻的共和国提供心灵的动力。”(见《人民日报》2012年2月28日《向我们时代的行动者致敬》一文。)
这高度概括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历史状况,一是被美欧几个世界强国及追随者包围打压,二是和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及东欧几个共产党小兄弟发生意识形态的斗争,三是国内经济出现了危机,闹饥荒饿死人。
“民以食为天”,儿时经常听人讲起吃不饱饭的生活,70年代上小学还吃过“忆苦饭”。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国家的首都北京,食品供应是最好的,每年春节有“限量”的几斤花生、葵花子、几条黄花鱼(野生的,现在一条活的在南方可以卖到2万元人民币),就这已经让家乡人民无比羡慕,视为在天堂吃皇粮。在那样非常困难的年代,如果没有一个伟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整个社会是要崩溃的,可幸运的是我们挺过来了。
感受雷锋精神,其实不需用太多的东西,一本《雷锋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真实的雷锋。中国特色,50周年自然有一个高潮,特别是出版社,以雷锋为题的书出了不少。“在诠释雷锋精神方面,普及读本表现形式多元,继《雷锋全集》出版后,华文出版社3月5日前将推出《雷锋精神读本》,由《雷锋全集》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有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初中生版、高中生版四版本。而在三联书店3月初推出的《雷锋:1940~1962》中,编者用300张图片还原了这个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士兵,其中包括对雷锋精准的人生职场法则的解密。新华出版社《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也是从职场和教育培训角度入手诠释雷锋精神。社会转型期面对社会的多元价值观,我们如何学雷锋?学雷锋什么?以及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是什么?书中针对这些问题作了思考和解读。”(据《新京报》2012年2月29日。)
策划运作,集中出一批读物,只要有可读性又不太商业化,是件大好的事。可是,大学生看什么,小学生读什么,想办好也是要花一些功夫的,出版业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否则浪费资源不说,还会有负面作用。作家黄亚洲写了部长篇纪实小说《雷锋》,再现了雷锋从旧社会孤儿变化为新时代榜样这一普通人的成长轨迹,将雷锋“去神化”,着力展现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奋斗的不凡人生。我对作家这三点故事构思评说如下:
第一说雷锋的成长。一个贫苦的孤儿,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到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我们感受到的雷锋无比阳光,身心充满了青春活力,这一切都印证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喜的是雷锋爱照相,留下那么多快乐而又纯净的光影。奇的是雷锋还很新潮,敢骑着大摩托车去天安门,敢花44元买一件时尚的皮夹克。据雷锋的战友乔安山讲,雷锋在鞍山矿上一个月有30元的工资,50年代这点钱可以够一大家子吃喝。第二点说作家要“去神化”。其实没有啥意思,雷锋就是精神的高地和道德的楷模,就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传奇,就是一个思想光环的定格。第三说“平凡”。雷锋这个来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社会给予他的机会可能会让现在的80后、90后羡慕——16岁就在政府机关当公务员,18岁在农场开拖拉机,不到一年又支援东北鞍山当工人,19岁过一点又成了战士。在部队的2年8个月,从“平凡”到“伟大”,雷锋似乎是用激情完成了自己22年的生命之路。其实在当下,于公于私无论做什么,我们只要能时时想起雷锋的一句话:“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足矣。
人死了,还能给社会留下“大美”的人还有一个,那就是邓拓。2012年的2月~4月初,中国美术馆在举办“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苏轼的《潇湘竹石图》、沈周的《萱草秋葵图》、唐寅的《湖山一览图》、仇英的《采芝图》、朱耷的《花卉禽兽图屏》、石涛的《江干访友图》、郑燮的《石畔琅玕图》,上起宋元,下至明清,一件件均价值非凡。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大笔杆子,在解放后的十几年间收集了上百幅的历代精品,在世人眼中总是有些不可思议。在文化部供职的北大才女陈向红,盛情邀请几位福州老乡前去欣赏,并特意请北师大一位在这方面有研究的学术达人现场讲解,很遗憾我没有参加。
邓拓是福州人,其父是前清举人,在广西任过知县。1912年2月6日,邓拓出生在福州乌石山的“第一山房”,门口有棵百年古榕。家乡有句俗话:门前有棵大树,必是富贵人家。树旁有清嘉庆年间文人楚麓材的手迹石碑,上面是一首诗:鳞次台高势接天,百年乔木护云烟。休嗟陵谷湮池馆,且喜蓬壶近市廛。花鸟结成风月友,诗书留作子孙田。闲来徙倚层峦上,不尽岚光入翠巅。
邓拓5岁能背古诗,7岁进福州闽侯小学。高中在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这个学校的前身是清代凤池书院,后改为全闽大学堂。17岁离开故乡,到上海考入光华大学。1932年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半年后被父亲营救出苏州监狱。1933年,参加十九路军在福州的“闽变”。后赴开封进河南大学历史系,师从罗章龙、李达、范文澜、邓初民等人。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1936年夏,他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封支队总支队长。1937年夏又被捕,所幸大嫂是开封有名的妇产科医师,认识不少头面人物,在她的积极活动下,一个月后被释放。1937年秋,邓拓到山西五台山八路军115师,见到了聂荣臻,从此走向辉煌。那时,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西方有巨人焉,吾将往从之。”
邓拓后来的事,老北京人应不陌生。抗战中编纂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任新中国《人民日报》的总编辑、社长,在北京市委工作期间写下名篇《燕山夜话》。“文革”开始,邓拓对“极左”思潮进行了顽强斗争,也陷入政治生命的困境,1966年5月17日夜自杀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本应该在这一场大革命中经受到更严峻的考验。遗憾的是我近来旧病都发作了,再拖下去徒然给党和人民增加负担。但是,我的一颗心永远向着敬爱的党,向着敬爱的毛主席。”
邓拓喜欢书画,他说:“解放后,因工作过于紧张,我患有偏头疼,每天发作。读书困难,工作更困难,我不愿浪费时间,于是就把欣赏研究古画,代替读书。哪知越钻越深,兴趣越来越浓。”谈收藏苏东坡的画,他说:“我在一家画店看到苏东坡的这幅潇湘竹石画卷,店员说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认为非真品,价值不大,拒绝收藏。画店觉得作一般处理,很可惜。留在画店,积压资金。不留又怕确为珍品,再遭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自费收购下来。”
1964年,邓拓把他收藏最好的一批古画144件,裱糊好,开列清单,注明年代、作者,无偿捐献给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后来“文革”中,他留下的文物、书籍全部被抄走。文人就是文人,1936年在河南,邓拓用文言文写就20万字《中国救荒史》,193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他将文言文改成语体文,由三联书店重印,不久以后国家就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北京出版社1998年9月重新出版,那一年南方发生大洪水。
邓拓在“绪言”中说:所谓“救荒”就是人们为防止或挽救因灾害而招致社会物质生活破坏的一切防护性活动。他在书的开头就讲:我国灾荒之多,世界罕有,据有文献可考的记载来看,从公元前18世纪,直到公元20世纪的今日,将近4000年间,几乎无年无灾,也几乎无年不荒;西欧学者甚至称我国为“饥荒的国度”(The Land of Famine)。
去年10月回福州,路过乌石山;年底,上五台山;春节,在上海、苏州。这些都是邓拓生活过的地方,什么时候会记起这位乡贤呐。惭愧。
一、传播的重复性与模糊性
讨论雷锋精神的形式意义并非否定其内容意义, 因为虽然其诞生之初的阶级色彩较浓, 但其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是与其从人性角度出发, 强调人性之善, 以“助人”实现人性的圆满有着极大关系, 这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是永恒的, 具有强大力量的。然而雷锋精神的内容并非是传播活动发挥效果的重点, 以下从两个方面论述雷锋精神传播中的信息和内容的有限性。
(一) 传播信息的大量冗余重复
每年3月5日《人民日报》对于雷锋精神相关新闻、信息的传播存在大量的冗余重复, 表现为有关人发言内容的重复、相同事迹报道的重复、同类型活动报道的重复以及宣传用语的重复。这些重复固有加深受众印象的作用, 但是与第二次宏观效果论重新发现媒体能力所提出的社会控制论, 即强调媒介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并成为一种行使社会或政治权力的工具有着显著不同。第二次宏观效果论强调媒介对于社会的全方位笼罩, 其对于同一题材大量重复的报道是加强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 然而对于雷锋精神的重复密集报道显然与这种社会控制差别甚大。第二次宏观效果论强调的是作为整体的媒介机构长时间的集中报道, 而雷锋精神的重复密集报道仅局限于每年中的一天 (3月5日) , 报道角度一致, 报道题材基本限制为两类:一为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于雷锋精神的讨论与发展, 二为部队战士与全国人民学雷锋活动与表彰。其大量的重复报道限制了传播的信息量, 而其集中于一天的报道方式削弱了信息到达的效果, 由此可见, 雷锋精神本身所传达的信息量和到达率都是有限的。
(二) 主体和内涵的易变性
50年来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学习雷锋精神的主体和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学雷锋的主体到底是党、部队战士还是全国人民, 在《人民日报》的宣传中都有过不同的表述, 并且学雷锋的根本与内涵的表述更是几经变化, 没有统一的表述。
1970年3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学习雷锋同志的光辉榜样最根本的就是学习雷锋同志听毛主席的话, 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
1982年3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推动学雷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沈阳、济南、福州、广州部队分别召开大会或经验交流会》:“应当以雷锋同志为榜样, 迅速投身到‘群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去’, 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中去, 为在新时期把部队建设成为经得起真枪实弹和糖衣炮弹考验的钢铁长城而奋发努力。”
1991年3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接见“雷锋团”的讲话》 (江泽民) :“……学习雷锋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学习雷锋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 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根本内容的变化一方面有着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但另一方面, 其易变性也充分说明了内容本质的模棱两可, 不具备稳定性。但是内容的不稳定性却能够保证延续近50年的稳定传播, 可见雷锋精神的传播并不依赖于其内容, 更不可能直接服从于传递的功利性目的。与之相对应的是雷锋精神本身所具备的象征性与仪式性。
二、雷锋精神的符号性与其传播的仪式性
在一种认知体系中, 符号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 政治符号则是为了指称一定的政治观点, 发挥政治功能。政治功能可被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建构权力结构和秩序方面所承担的组织性功能, 体现了象征符号作为技术策略的工具价值。另一类是在为权力体系做合法性论证时所具有的文化性功能, 展现了象征符号作为政治文化产品的人文要素。毫无疑问, “雷锋精神”并拥有政治力量, 具备政治符号功能, 其中以人性为出发点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 契合第二类政治符号所发挥的文化性功能, 而各地此起彼伏的“学雷锋活动”则“铸为群众向往之标志”。
而其传播正是以极强的仪式性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政治文化场域。其所设立的3月5日“学雷锋日”以及已成为“学雷锋日”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是其仪式性的重要标志。而为了实现传播, “雷锋精神”的传播常常要求某种“表演”成分, 通过报道表彰“学雷锋”先进人物的会议、雷锋故事诵读以及报纸所筹集的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创作, 包括诗歌、剪纸作品以及绘画。同时, 近50年雷锋精神的持续报道十分稳定, 进一步维系了符号体系构建的仪式与文化场域的形成。而信仰符号在传说中的形象和释义会不断强化其象征意义。对于信仰符号的释义力量往往来源于其信众而非社会权利者。雷锋精神作为政治符号的内涵同样是在受众的长期反馈中逐渐形成加强的, 这也是在传播过程中其内涵不断变化的内因。
三、雷锋精神的受众效果
研究在中长时间段中的持续传播所带来的受众效果, 无法避免讨论意识形态。同时由于意识形态并非稳定不变, 为了避免得出的结果仅仅是一时一地的事实概述, 传播学者们通常需要绕过曼海姆悖论进行讨论。其主要策略有三种:第一, 把传播看做是一种行为科学, 其目的在于阐明规律;第二, 把传播看做是一种正规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阐明结构;第三, 把传播看做是一种文化科学, 其目的在于阐明意义。在雷锋精神传播的效果研究中, 传者不符合结构研究的条件, 更难以对不同时间段的受众做出准确的效果测量。但是, 在对《人民日报》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后, 可以发现雷锋精神的文化意义则十分清晰。
50年来, 雷锋精神的传播难能可贵地实现了传送者和接受者的内在满足。它所带来的传播效果并非从某种工具性目的出发而得到实践的。雷锋精神无法使传者直接得到政治利益或控制力量, 但是雷锋精神却以共同的政治信仰和情感为基础, 在“庆典式”的集中报道中, 加强了大众的社会共识, 促进了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从而维系了社会的稳定。这种结果是以不确定的方式与大众在接触集中性传播的过程中产生联系, 实质上符合了人类文化的“潜在功能”。
四、作为文化的传播
自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中提出传播的“仪式模式”, 就极大地拓宽了传播学视野。《人民日报》对于雷锋精神的传播符合了这一传播范式, 然而传播的仪式模式 (展现模式) 所涵盖的却是作为整体的传媒机构在长时间对大量事件进行报道所形成的传播模式。因此, 《人民日报》符合了一种“仪式性”的传播, 却并非是“仪式模式”的传播。
而同时, 以文化批评视角来研究传播从来就不是传播学的主流, 但文化因素在传播中的作用不可被低估。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在近50年的传播中如此稳固, 其选择的传播方式固然发挥了作用, 但是根本因素在与其具备人文关怀的出发点, 同时其与时代相结合所形成的政治文化, 超越了政治本身, 具有覆盖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影响力, 不应当作单纯的政治工具来看待。
参考文献
[1] (美) 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丁未 (译) .华夏出版社, 2005.
[2] (荷)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J].崔保国, 李琨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马敏.政治象征符号的工具价值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4.
[4]张生.论汪伪对国民党政治符号的争夺[J].抗日战争研究2005 (2) .
[5]段文艳.符号象征·集体记忆与民众信仰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3) .
【关于雷锋精神的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雷锋的作文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文明校园07-02
关于学雷锋精神的作文10-11
关于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讨论09-28
关于学习雷锋精神演讲稿09-28
关于雷锋的读书心得07-24
雷锋精神的600字作文06-11
雷锋的精神作文700字01-04
关于“学习雷锋活动”的策划书06-26
与雷锋精神的1000字作文01-12
关于雷锋班会的主持词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