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转变观念工作总结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老师转变观念工作总结(推荐6篇)

小学数学老师转变观念工作总结 篇1

李俊英

开发区堤上营小学 2015年9月18日

目前中国教育正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阶段。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努力地去创新,去寻求发展。习总书记更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做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我认为在新的形式下,要做一名好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长出来的。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寻求发展的首要任务。事实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教师在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种种新的教育观念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很多的教师并没能放弃应试教育的观念。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做一名真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好老师,首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这是让教学活动焕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首要任务。

二、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化

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第一,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是处在辅助的地位。新形势下,教师不能再被动的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的融为一体,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第二,教师应该成学生的促进者。即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这其中包括两方面:首先,教师要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新形势下的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其次,教师要做好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采用的“兴趣”教学、“先学后教”、“分层”教学等教学形式,使学生置身于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由“苦学”变“乐学”,被学生誉为快乐学习法。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及各种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的教学成绩也一直名列同年级前茅。

三、必须做到博学多才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因此,我一直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及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四、必须做到爱生如子

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有位哲人说过:“源于爱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的确,三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成功的教育需要“爱”。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道德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9月10日,清晨,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六年级教室时,同学们突然齐声说到“老师您辛苦了,祝老师节日快乐”,伴着动听的声音,班长手棒一束鲜花徐徐向我走来。。。这是梦吗?这似乎只有在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但这不是梦,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都发生在我眼前。“我们爱您”同学们清脆的声音响彻教室。这是学生对老师崇敬喜爱之情的最真表达。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我激动的说:“我也爱你们。”学生们全体起立鼓掌,一时间,掌声扇动着泪水,泪水浸泡着掌声。。。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每每走在校园里,走在上下学的路上,听到一声:“老师好”、“老师再见”,或是逢年过节时那来自四面八方的一张张贺卡、一句句问候时我都会无比的惬意,我不求回报的付出,却得到了极大的回报。只有爱孩子的老师,才可以得到孩子的爱。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自己高尚师德和点滴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时处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争做一名新形势下的好教师。

作者简介:李俊英,女,现年51岁,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多年从事小学毕业班班主任、数学等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带班级统考成绩一直名列同年级前茅,曾经荣获廊坊市优秀教师、开发区优秀教师、开发区三八红旗手、开发区数学竞赛指导教师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发表的论文、课件、优秀案例等分别荣获省、市、及开发区奖励。

通讯地址: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堤上营小学

邮编

小学数学老师转变观念工作总结 篇2

第一, 目前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 往往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 对新课程改革抱着“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 我们靠边站”的思想, 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中, 拿着新教材, 唱着过去的歌谣。教师教得苦, 学生学得累, 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

第二, 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 不管本地实际, 不研究学生特征, 教学时心中无学生, 满足于是否把教案讲完了, 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 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因此,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 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是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 提升教学水平, 促进专业发展, 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重要手段。

1.小 学教师要及时补充与小学数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数学知识

如果教师缺乏深厚的数学功底, 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因此, 需要通过多渠道地培训让小学数学教师尽快补上这一课。先解决“教得对不对”的问题, 再解决“教得好不好”的问题。一方面,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修养, 以更高的视角看待小学数学的内容, 即“高处着眼”。另一方面,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 教师应以一种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 即“低处着手”。有了“高处着眼”, 才能高屋建瓴, 统揽全局。若没有“低处着手”就不能化繁为简, 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精神更无从谈起。

厚积方能薄发。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虽然相对简单, 但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厚的数学知识、扎实的数学技能和成熟的数学思想。只有这样, 才能以一种宏观的、联系的、发展的观念看待数学, 而不拘泥于局部的、零散的、静态的认识, 才能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理解“数学是什么”、“小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等问题, 才能在教学时信手拈来, 游刃有余。

及时补充与小学数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对数学的每个分支都进行深入研究并不现实, 也无必要, 但对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进行全面了解, 还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以何种高度看待小学数学内容直接决定了能否把课上出“数学味”。其次, 要关注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 当前的发展状况, 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教师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文化至关重要。教师只有了解这些前沿信息, 才能以数学的旺盛生命力和内在魅力吸引学生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2.教师要以自己的立场解读课堂

我们每天的教学实践都是生动、鲜活的, 有成功的欣喜, 也有失败的遗憾。然而, 我们仔细回味、反思过吗? 常见这样的现象:一节公开课之后, 我们常常倾听他人的评说, 继而用他人的声音审视自己的课堂。而对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家常”课, 我们却很少把它作为思考的对象。

就算是评说课堂, 关注较多的也总是“如何教学”, 而较少触及“为何而教”。也就是说, 我们的思考更多地囿于技术层面。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教育技术乃至教育艺术的合法化与精致化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我们进一步叩问教育何以可能的睿智与决心。”

为自己的课堂辩护, 就是对自己的常态课堂进行审视和思考, 以自己的立场全方位地解读自己的实践, 与自己展开真实的对话, 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与迷惘。

3.教学目标要从整体着眼

我们要从整体上着眼, 牢牢把握学科教学总目标, 并以单元目标为依据, 做到简洁、明确, 操作性强, 文字不能太多, 最好结合教学内容写明每一个环节的目标。教师自己对教学目标要“逐字清”, 即对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做到每个字都清楚, 表达方式甚至可以写得像电器的操作说明书一样详细, 便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也便于新手教师的理解。

4.解 题思路 , 可以巧妙嫁接

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理清解题思路, 是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一种解题思路的精髓,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先期渗透给学生, 巧妙嫁接, 使学生在没有正式学习之前, 已经对解题思路有了感性认识, 拿到了开启数学思维的金钥匙。

案例:数学活动课

师:“今天, 我给大家讲《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略) 学生笑了, 听得津津有味, 我话锋一转, 问:“为了得到10万枝箭, 周瑜和孔明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

生:“我觉得周瑜的思路是‘造’, 孔明的思路是‘借’。”

师:“对。遇到问题, 不要总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跑, 要独立思考变更思路, 这就是《草船借箭》给我们的启示。你能用变更思路的方法解决下题吗? ”

小组讨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去相距90千米的B地, 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甲比乙早到3小时。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这道题的三个条件没有明显的关系。然而, 对其中“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也就是说,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的时间里, 甲行走的路程是乙行走路程的3倍。变更思路后, 这道题的难点开始化解, 可以列式为:甲 (9030) ÷3=20 (千米 ) 乙20×3=60 (千米 ) 。本案例在介绍这种解题思路时, 首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 把孔明变造箭为借箭这一转化思想渗透给学生, 再介绍解题思路, 就易如反掌了。

5.创 设情境 , 启发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 使学生进入角色之中, 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受到启迪。

小学数学老师转变观念工作总结 篇3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中若能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大有益的。常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需要一缸水。这句话也强调了备课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备课可以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所花时间的多少都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俗话说“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做好备课环节。基于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善教者学艺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的效果。

二、努力让学生去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成为课堂主人

小学生往往具有其思维的惰性,即使是对相当形象直观的实物或者就是图形,也往往不去思考其实物和图形的特征,最为明显的是观察和思维的严重剥离,没有做到观察为思维进行服务,更没有做到利用思维对观察进行抽象性的提升。在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中,这样的观察是不具任何意义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展开想象,首先是时段上的开足脑筋,提倡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要求学生不要去做不思考就观察的无用功,就像阅读教学中所提倡的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给学生边看边思考带来了便捷。我们可以在白板上呈现完整的静态性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观察思考;我们也可以去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领略动态性的图形,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思考途径,进而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这图形,这样学生的想象则会产生质的飞跃,建立起动态形成基础上的空间观念;我们也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回忆性的想象,像过电影一样。譬如教学相关圆的认识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去闭目想象钟面,思考秒针的滴滴答答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产生了怎样的认识。在学生进行如此丰富而又深刻想象的基础上,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想象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出来,学生的思维得以比较充分地发挥,那空间观念的形成则完全可能是水到渠成和事半功倍。

三、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把课堂还给让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等不成熟,自我控制约束能力也比较的差,上课时听课不够专心。要想维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首先,需要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其中最好的方法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把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化抽象为具体。借助多媒体课件的重现力,把学生和知识融为一体。比如,在研究“组合图形”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把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图形,或者是补割成一个大的图形,方法各样,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们,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学习兴趣更浓,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再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首先,让同学们认识什么是圆。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生活中一些圆的物品的图片,如转盘、摩天轮等等,让学生在直观上对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可以让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圆形的东西,大家一起判断是否可以称之为圆。小学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的数学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为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老师转变观念工作总结 篇4

一 引导学生对数学态度的转变

经历了十二年的数学学习, 每个学生都已形成了相应的数学态度。数学态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心理状态。它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具体说来包括: (1) 数学观, 即对数学学科形成的认识; (2) 数学的情感体验, 即对数学的兴趣; (3) 数学鉴赏及哲学认识。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不同, 即他们的数学教育成长的背景不同, 再加之智力上的微小差异, 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数学态度, 良好的数学态度会促进高等数学的学习, 相反, 不良的数学态度一定会阻碍高等数学的学习。如有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是“数学太难学了”、“数学烦死人了, 我恨数学!”、“没什么感觉, 可是考试老是考数学, 只好认真学。”、“数学好恐怖, 我一见数学就头疼”。对数学的形成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就是逻辑”、“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工具”等。而对数学的鉴赏及哲学认识一般都很低。鼓励积极向上的数学情感, 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数学情感, 避免和减少数学学习焦虑的发生, 并形成较为客观的数学多元认识, 教会他们欣赏数学美并逐渐从哲学层面领悟数学就应该从高等数学第一课开始。

在第一课里我讲到, 无论是什么原因, 可能你现在喜欢或不喜欢数学, 但从这一课开始, 我要通过我的努力让你们都能喜欢数学, 让你们改变对数学的认识。“亲其师, 信其道”, 要想让学生喜欢你, 作为教师除了娴熟的教学技能外, 最重要的是拉近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祥和、自由的课堂氛围。我告诉学生我的任务就是为你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我每节课都会早来晚走,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 包括在课堂上都可以随时打断我提问题。我把我的几个电话号码全告诉给学生, 并强调二十四小时全天候都可以打给我, 我会耐心细致地为你们解答问题的。

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许是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 同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展现你的教学风格。讲完前面的话后, 我说:“大家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 想必每个人对数学都有个认识, 哪位能说说数学是什么?”这时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就是逻辑”、“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工具”……这时, 我说:“同学们回答的真是太好了, 说明这么多年的数学没有白学, 但是, 每个同学回答的又都不够全面, 其实, 让你们回答的全面的确有些难为你们了, 因为这个问题一直是千百年来数学家和哲学家苦苦寻求的答案, 直到现在也没有固定的、唯一的所谓的‘标准答案’,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认识, 因为人们毕竟对它有较为一致的、公认的认识。”于是, 我从恩格斯的定义讲起, 讲了许多大家对数学的定义, 又讲了现在人们把数学看成是一种文化的观点, 并告诉他们这不是一节课就能讲清楚的, 我会在后续的课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逐渐渗透我的观点, 你们也将和我一道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欣赏和分享数学的美, 慢慢体会和感悟数学是什么。

由于第一节课里强化了对数学本身的认识, 在学生思想深处加强了信号, 对他们数学态度的转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同时, 这种从较高层面上认识学科的特点的习惯也会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之中。

二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等数学的特点, 转变思维方式

处于数学学习弱势群体中的学生, 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有一种恐惧感, 我曾访谈过这样的学生, 其中一名同学跟我说:“初等数学我都没学好, 高考数学分很低, 一听高等数学我就打怵”, 这代表很多学生的心态。为此我在第一课中, 很注意讲解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区别与联系, 特别地要说说高等数学的特点, 从而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方式, 顺利入门, 以消除他们的恐惧感。初等数学主要以常量数学为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数、式的运算以及它们之间的恒等变形, 空间中 (平面与立体) 的各种几何元素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高等数学则以变量数学为研究对象, 如微积分主要以函数为研究对象, 它关注的是变化与发展趋势。“初等”与“高等”并非是简单与复杂的关系, 他们在思想方法上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如高等数学中的抽象、概括、公理化, 以及化归、构造、一般化、特殊化等方法在初等数学中比比皆是, 只是高等数学将他们发展了, 高等数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更抽象一些, 但只要掌握了方法,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比如说高等数学一般是“小处着眼”, 它的概念与定义都是从点开始的, 然后过渡到区间和集合上, 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一般也是从点开始的, 知晓了它的规律, 学习就有的放矢了, 接下来就以“邻域”的定义为例, 让学生体会这种从点开始的概念学习。

我们还要告诉学生微积分的基本研究手段与工具是极限, 所以, 一定要把下一节课的极限内容学好, 并强调在高等数学学习中要注意运用辩证思维, 注意体会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曲与直的矛盾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讲到这儿, 我提出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初中和高中的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并指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几个人回答之后, 我总结道:初中的定义是一种描述性定义, 只要知道函数值是否随着变量的增大而增大 (或减少) 就可以了, 通常是通过图形直观观察得到的, 高中则不同, 它是较为严格的定义, 要靠数量计算与推导, 图形直观观察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 代数推导才是可靠的。今后微积分的学习中, 直观描述逐渐减少了, 重要的是代数手段, 我们在微积分学习中一定要转变思维, 但这也并非排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几何理解仍然很重要。接下来以函数的有界性的定义为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精确的代数定义与直观描述性定义之间的区别, 同时也为下一节的数列极限定义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 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中考与高考应试教育的高压下, 六年的数学学习, 也可以说是六年的数学折磨, 让他们习惯了一种学习方式, 课堂上老师大信息量的灌输, 课下学生们在浩瀚无边的题海中苦游, 他们很少看书, 只知道做题;他们很少思考, 只知道模仿和套题型;他们很少提问题, 只知道回答问题;他们很少与他人交流数学, 只知道自己学习;他们很少自己计划和安排学习, 只知道跟住老师, 按老师的既定方针办。不错, 这种学习可能在两考中会取得好成绩, 但这同时也让他们误解了数学学习, 他们会以为高等数学学习也是这样的, 其实, 这种状态很难适应高等数学的学习。现在我们国家非常提倡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 更是首当其冲, 所以, 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整治在应试教育中感染上的不良痼疾, 使他们尽快适应高等数学学习。

在第一课中, 我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会读书。高等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多, 又比较抽象, 它们又是理解定理和推论的前提, 所以, 认真读教材是第一位的, 课前读、课上对比老师的讲解读、课下读, 所谓“三读”。必要时, 还可以读读其他的教材或参考书。特别强调的是, 不要急于做题, 一定要通过读书, 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后再做题。在懂的前提下, 还要进一步思考, 不拘泥于老师与教材, 如教材中的定理证明往往只给出一种, 思考的空间非常大;教材中的应用部分一般写得都比较少, 自己可以结合本专业尝试一下等等。总之, 经常给自己和老师提出问题, 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 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21世纪的人才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大学不同于中小学, 其一, 老师不会总是跟在你的左右, 他们上完课就走了, 辅导答疑也是非常有限的, 光靠老师是不行的;其二, 高等数学课每节课的容量非常大, 作为教师也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讲得都很细致, 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 大学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自主安排时间, 自主制定计划, 预习、章节小结与复习、学期的总复习等, 都要靠自己, 通过一年的高等数学学习, 强化这种习惯, 培养这种能力, 它将对整个大学乃至终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 学会合作学习。数学学习是需要交流与合作的, 它不能看做是个体的智力游戏, 况且, 我们目前的分班是按专业分的, 而不是按高考的数学成绩分的, 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 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民族院校, 数学底子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严重, 在没有分层次教学的条件下, 合作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 我们建议班级要分成学习小组, 制定计划, 互帮互学, 分组时要特别考虑到教育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学生的搭配, 对数学学习的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地关注, 班级的学委和课代表要定期向我汇报, 我也定期地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向他们介绍以往年级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告诉他们, 通过合作学习, 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成绩, 还使他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友谊, 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增长了团队精神, 培养了互助互爱的品性, 特别的, 还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转变观念,打造魅力数学课堂 篇5

首先,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重塑自身形象,贴近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融入你的课堂。上课之前可以先给孩子们讲个简单的故事或是简短的笑话,调节一下上课前学生紧张的气氛。例如,我在讲等式的性质前,先讲了一个故事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学生都熟悉,但是会和什么数学问题有关呢?这样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后面的教学中,有个学生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我立即让该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该生自然不会回答,我于是让另一个会的学生作答,然后面向全体学生问:“一个不会解决课上问题,一个会解决,他们付出的努力能像大象和船上的石头那样互相替换吗?”这样的小风趣不仅顺景顺时地巩固了课上的知识,也潜移默化的教育了学生,收获很好。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项长期工作,如果一节课学生不能融入你的课堂,那么你另可放弃这节课,也不要开始这节课的教学。你可以把这节课作为一节思品课,或是一节音乐课,甚至你可以把这节课改成一次孩子们都喜欢的户外游戏活思品课,或是一节音乐课,甚至你可以把这节课改成一次孩子们都喜欢的户外游戏活动,只要孩子们能融入你的课堂,就是成功的。因为不能因这节课增加孩子们对你的厌恶,留下后患。要及时的与孩子们沟通交流,争取了你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比你去上一节没有舞台的课更有效,这也算是种长期投资吧!

其次,在课堂上要灵活把握老师的角色,甚至互换,也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上“分配率”时,想到以往教学中,学生经常不能正确分配乘数与加数,我在传授完新课后,特意安排了一节巩固课。让学生分小组出题,看哪组能考倒老师,这样在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中,全体学生能自查自纠,顺利突破了难点。由此,我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可以是学生,学生可以是老师。老师可以是演员,学生可以是导演。老师可以是菜市场的老板,学生可以是你的顾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的变化你和孩子们的角色,创设情境,在真实的特定的情境下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抓住每个学生的眼球,更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不光在课堂上可以学到,在生活中可以更多的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最后,老师在课堂上应多运用丰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孩子们对一些时尚流行的用语已经并不陌生了,他们有时欲言又止,却兴趣倍增,你在上课的时候不防可以一试。对于一个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孩子,你可以严中有爱的对他说:你怎就这么抠呢?真是个新时代的周扒皮!对于一个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孩子你最好送他一个破碎的杯子:“人生的杯具!”學生在笑声中认识了这个错误,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在教学交换律时,符号的变化常常是孩子们最容易出错的,但一句话让他们记牢了:换位置了,别忘了带上自己的书包。生动形象的告诉孩子们不要忘记数字前的符号也要变换!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转变成有声有色的生活知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转变观念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篇6

1.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繁冗的、甚至是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感觉到做学习的主人的快乐。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数学课上同样可以激情飞扬,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障碍点,通常以典型例题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点拨,又及时向学生推出变式题型,这对学生突破难点大有帮助。

2.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乐意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另外,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文科知识和数学趣闻,结合教科书,说说数学史上公式、定理等发现过程,讲讲数学史上的难题是如何被解开。例如,学习尺规作图“二等分角”之后,你能用尺规作图“三等分角”吗?同时又举例说,拿破仑也是尺规作图的高手呢。这样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上“三视图”时,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发若干画有“三视图”的纸片,然后分别上讲台演示堆砌出立体图形。

3.让学生有挫折体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让他们感到即使在学生中遇到了困难,也能解决困难,把遇到困難的不快转化为克服困难的快乐。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德在讲到自己成功的奥秘时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现在的学生学习成绩与其智能发展水平并非一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意志力,特别是缺乏自制性和坚持性,导致他们容易在具体事情处理上表现为决心很大,常常信誓旦旦,行动上却又迟疑不决,虎头蛇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设置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从小至大,让学生感受到挫折,使学生尝到越过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一种克服困难后的快乐,最终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不畏困难、遇难而上、不退反进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同时又要让其明白,自己不能顺利地解出此题,是由于哪方面知识的不足造成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自然会提高,对自己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强,对他们获取成功的意志品质培育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不仅是科学语言,而且是市场经济中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会用之去理解、交流和创新。信息时代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大众传递大量信息,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在学习中不拘一格地发挥出创造力以及在问题的探索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取成功的法宝。

上一篇:案例分析大赛方案下一篇: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