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资信证明书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招商银行资信证明书(精选5篇)

招商银行资信证明书 篇1

编号:

签发日期:年

因托我行对其资信状况出具证明书,经确认具体情况如 下:在我行立有结算帐户。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在我行办理的各项业务逾期(垫款)和欠息记录,资金结算方面不良记录,执行结算纪律情况。

证明人声明:

1、我行只向本证明书所指期限内,被证明人在我行偿还贷款及利息、资金结算和执行结算纪律情况的真实性负责。我行对本证明书所指明期间之前或之后上述情况所任何变化不承担责任。

2、本证明书只用于前款特定内容,不得转让,不得作为担保、融资等其它事项的证明。

3、本证明书为正本,只限送往证明接受人,涂改、复印无效。我行对被证明人、证明书接受人运用本资信证明产生的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证明书经我行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方能生效。

5、本证明书的解释权归我行所有。

银行(章)

招商银行资信证明书 篇2

资金存款证明是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出具的用于反映申请人存款账户余额情况的书面证明。银行询证函是银行接受审计事务所、资信评价公司等以申请人的名义, 出具的用于反映申请人在银行的存款、贷款等事项的书面证明。银行询证函按照用途分为审计类银行询证函、验资类银行询证函和其他类银行询证函。为客户开具存款资信证明或询征函是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之一, 也是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途径。

随着银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可以利用信息平台为存款资信证明及询征函的开具提供安全、规范、高效的应用服务。以前海南建行各营业网点存款资信证明的开具和管理依然通过手工完成, 缺乏统一的系统管理和监管手段, 而且由于手续较繁琐, 工作效率低下, 监管不力, 证明的开具只能依赖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造成开证流程不规范。同时为了防范风险, 超出开具权限范围内的资信证明业务, 还需要人工把客户的资料送到省行的多个部门审核, 开具资信证明的成本比较高, 客户等待开具资信证明的时间比较长。在此背景下, 我行开发了存款资信证明业务系统, 解决了资金存款证明业务申报、审批流程,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资信证明的受理、登记、审核、批准和打印的过程, 并免除了二级分支行或分理处把客户资料人工送达省行各部门审核的环节, 减少客户等待时间, 同时完成对资信证明的开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统计、数据提取和报表打印, 极大地提高了前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且大大减少了资信证明业务的运营成本。

二、系统设计

(一) 设计思想

存款资信证明业务系统由以下各部分组成:WEB应用服务子系统、数据库服务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 用户在浏览器里访问系统时, 可选择使用https安全协议访问系统以加强访问系统时的安全性, 防止系统向客户端电脑传输数据时被侦听。本系统设计的性能要求是必须满足建行海南省分行各个网点能同时受理存款证明和询证函业务, 并同时满足审核、打印出证明的要求。为了达到以上要求, 系统的WEB应用服务器采IBM的双CUP至强刀片机系统, 中间件使用高效的JBoss AS 4.2应用服务器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使用Red Hat Developer Studi工具进行开发。

(二) 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存款资信证明业务系统与历史数据平台和短信通平台都有接口, 可从历史数据系统中提取账户信息, 核对账户余额, 也可将需要发送的催办类短信提交给短信通金融服务系统的短信平台, 短信平台再将短信发送给最终用户。

(三) 系统的层次结构关系

存款资信证明业务系统是在海南建行企业网内部使用的业务系统, 它的前端是二级分支行或所属网点柜台, 超权限的涉及到省行国际部、资产保全部、公司业务部、信贷经营部、营运管理部等审批部门, 通过局域网的通信前置和安全系统访问业务数据库, 实现系统的各功能 (如图1所示) 。

三、系统功能介绍

该系统功能可以分为四部分 (如图2所示) 。

(一) 业务处理存款资信证明、询证函模块。

该模块为系统的业务核心模块。可实现根据企业申请, 经过审核申请资料, 按相应的业务规则, 为企业开具资金存款证明、银行询证函;也可根据要求对已开具的资金存款证明、银行询证函进行撤销或挂失后重打。

(二) 统计查询、打印子模块。

统计查询、打印模块实现对企业资金存款证明、银行询证函开具情况的查询、统计、报表打印、数据导出, 对查询权限根据机构级别进行限制, 设置打印配置参数等。

(三)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子系统模块实现系统的管理功能, 如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机构信息管理等功能。

用户管理功能实现系统中用户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和设置角色的功能;角色管理功能实现系统中角色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和为角色设置权限的功能;机构信息管理功能实现机构的增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机构在系统的数据关系为树型关系结构。

(四) 系统备份、故障恢复模块。

系统备份、故障恢复模块实现系统自动定时备份, 系统运行情况的日志记录等;若数据库出现故障可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 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四、系统技术及业务特点

(一) 可靠性。合理设计系统架构, 保证系统具有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 实用性。系统设计实施应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费用, 追求高值的性效比。

(三) 安全性。根据建行核心及业务平台统一的安全策略, 考虑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四) 可扩展性。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 系统可以平滑地扩充和升级, 减少对系统架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

(五) 灵活性。对业务的管理模式、产品功能、产品种类、统计内容等具有灵活的处理能力。

(六) 技术先进性。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相关的技术均要符合总行要求。

(七) 在保护现有投资保证系统整体性能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资源。

五、系统运行效果

通过企业网, 目前全省所有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均可通过该系统办理存款资信证明和询征函的开具业务, 覆盖面达100%。系统投入运行后, 业务量呈上升态势, 系统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化的优势, 主要采用工作流方式, 辅以短信方式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办理, 将开具时间由原来的几天甚至一星期缩短为一至两天即可完成, 大大提高了网点的运营效率。

(二) 规范了开具证明的流程, 加强了开具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提高了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通过本系统与历史数据平台的接口, 每个经办或审批人员均可确认账户信息, 避免或减少了以往因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错误。

(三) 系统提供了统计、查询、生成报表、打印等多种功能, 为各类用户角色的实时监控、查阅、保管存档等提供了方便, 提高了银行的管理水平。

张思永:本土画廊的资信积累 篇3

《东方艺术·大家》:一个成功画廊的重要标志,是推出被市场广泛认可的艺术家,比如你持续在代理的王斐,在你这种推动下,更多人认识了他。

张思永:的确是,这是专业画廊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念,能快速地让一个年轻人进入到一个正常的上升轨道,这里面不是投入多少钱的问题,当然首先是作品好才可以抓住机会,如果作品不行机会显然是抓不住的,这样一描绘,这一信念贯穿了我这十几年的画廊主生涯。虽然我最大的愿望和内心属于自己的地方还是画画,但1999年的时候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画画可以画一辈子,但能把一些比我优秀的画家的市场做好也更有意义。千年时间是现在3818库里面唯一一家还做展览的画廊,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我有一个1500平米的工作室和院子,在五环外还有一个巨型画廊仓库,这都是要用钱的,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混过来的。

彭峰对我的评价是将当代艺术从一线城市引进到二线或者是三线城市,让二线三线城市同等的享受当代艺术的机会,我在6年前把千年时间放到我家乡,4年前放到长沙,三年前我在湖北美院一个小的专家楼里面,做艺术推广,通过教授请湖北本地的人来欣赏美院老师的作品。如何从今天开始做好一个有思想,有生活阅历,有工作历练,有思想深度,有社会见解的画廊主是我考虑的问题。

《东方艺术·大家》:在中国复杂的艺术市场环境中,画廊的生存压力很大,需要独辟蹊径才行,你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的尝试?

张思永:的确是这样子,比如说带学生,比如帮政府做文化顾问,帮文化产业区做艺术策划,给著名艺术家做一些文献方面的整理,在地方大学设奖学金,每一年帮助毕业生和年轻老师办展览,我的社会工作比我个人工作要远远复杂多了,我在做一个复合一点的事情,画画是我最原生的基础,画廊是我工作的构架,我觉得在这里面能找到活力,我服务的人是我日常交往中产生灵感和产生意义的互动平台,我们的教育和艺术家资料文献整理,是面对社会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这些生活方式你终究还是一个小画家,因为我1999年就不想做一个小画家,我今天拿出来的作品是回顾那一段历史,体验那一种生活,向我同时期优秀的艺术家和画廊做一个致敬,也启动了我自己再次回归到艺术家创作队伍的预期。

在1999年以前我也很内向,租地下室租了7年,农村孩子又那么内向,是没有机会的,我想做一个外向型的工作,做一个画廊真是为了打交道,因为那时候圆明园的画家,觉得我人还不错,经常带我参加他们的展览,至少去过60家使馆参加展览活动,在那个圈子里面认识很多作家、音乐人,画廊对我而言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社交平台,我是一个很务实寻求机会的人。

《东方艺术·大家》:许多画廊在压力面前选择了停止,停止可以一时止损,坚持下去就会面临更大考验。

张思永:你总结的非常好,大家都永远想着好的,不愿意想不好的,我有一多半的时间是面对不好的事情,这才让画廊在困难中过来了。798很多画廊很棒,他们不愿意坚持,坚持就意味着赔钱,反正你总是赚过钱,你总有还钱的能力,要不就是贷款,要不就拿画廊做抵押,要不就拍几张作品,要不跟画家商量现在我很紧张大家共同渡过什么的,这都是应对困难的细节,本身都不是最难的,最难就是你想不想做一个品牌画廊,愿意不愿意跟这些艺术家共同成长。

所以我想一个本土小画廊如果在未来三五年还继续下去,而且做得好一点,不完全靠钱,你不看好这个行业就会失去耐性,你的信心不足,亏了一点不愿意再亏了撤出去,这恰恰是我的机会,我觉得我是一个垂钓者,大鱼都钓走了,但是我相信这里面还有大鱼,真正的大鱼潜在最深处,不是普通的诱饵可以诱惑的。潜在的客户,从未采购过艺术品的人是我服务的对象。北京的画廊面对的环境比较复杂,北京画家对于市场比较焦躁,北京的画廊机构都没有做好长期准备,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画家出身来说我没有选择。

《东方艺术·大家》:画廊历史对于一家画廊的影响力和声誉而言是很重要的财富。

银行资信证明 篇4

资信证明没有特别的格式,是一个书面证明材料,由银行出具。是指法人组织的资金和信用,同时还包括法人组织的资格与名誉。

资信证明业务指银行接受客户申请,在银行记录资料的范围内,通过对客户的资金运动记录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对外出具资信证明函件的形式,证明客户信誉状况的一种咨询见证类中间业务。此类证明文件不论以何种名义、形式出具,核心是证明他人拥有某项资产、债权或具有何种程度经济实力等等。

自信证明的办理条件:

需要美国的四(五)级认证,公证员认证、县级认证、州政府认证、(联邦认证)、大使馆认证。

银行资信证明(CredibilityLetter)

________银行香港分行

《客户资信简介函》

兹应我行客户“有限公司”要求对该之资信出具简介如下:

成立日期:年月日

营业地址:香港道号大厦座字楼室:

(旧地址:香港号商业大厦字楼)

组织:有限公司;

董事:先生、女士;

注册资本:港币万元;

实收资本:港币万元;

经营行业:医药原料、化工原料、医制剂;

往来情况:该公司于一九年月日在我行开户,往来情况正常,我行给予该公司有位数字之授信,并有押汇业务经我行叙做,过程满意,对一般正常商业往来可资信赖。

资信证明书

(参考格式)

签发日期:年月日

因委托我行对其资信状况出具证明书,经确认具体情况如下:在我行立有结算帐户。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在我行办理的各项业务逾期(垫款)和欠息记录,资金结算方面不良记录,执行结算纪律情况。

证明人声明:

1、我行只向本证明书所指期限内,被证明人在我行偿还贷款及利息、资金结算和执行结算纪律情况的真实性负责。我行对本证明书所指明日期期间,之前或之后上述情况所任何变化不承担责任。

2、本证明书只用于前款特定内容,不得转让,不得作为担保、融资等其它事项的证明。

3、本证明书为正本,只限送往证明接受人,涂改、复印无效。我行对被证明人、证明书接受人运用本资信证明产生的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本证明书经我行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方能生效。

5、本证明书的解释权归我行所有。

银行(章)

招商银行资信证明书 篇5

关键词:资信评级;法律规制;金融危机;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5-0124-05

资信评级(Credit Rating,也称信用评级、资信评估)是由专业的独立机构或部门,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根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参与信用活动的各类经济主体(包括各类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政府和个人)及各类金融工具(包括债券、股票、基金、商业票据等)的发行主体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对其在特定期间内自主履行其相关经济承诺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以简洁的符号表示其资信等级的活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把资信评级机构推向了风口浪尖,国内外掀起了反思金融危机与资信评级关系的高潮。因此,如何总结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审视中国评级行业的法治状况,发挥其功能优势来保障我国金融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次贷危机暴露出的资信评级监管问题人手,反思我国资信评级发展状况以及法律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美欧规范资信评级机构的立法动向和启示,从而提出完善我国资信评级法律规制的建议,以利于我国的金融法治建设。

一、金融危机凸显资信评级机构急需规范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批判与指责资信评级业运作及监管体制的声音不绝于耳。是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羊”,是兴风作浪还是推波助澜?诚然,把次贷危机全部归罪于资信评级机构有失公允,但谁都不能忽视资信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传导链上充当的是至为关键的“质检员”角色。由于次贷产品属于复杂的结构性融资产品,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其内在价值与风险,因此,资信评级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甚至惟一依据,便成了次贷产品进入资本市场的“通行证”。正是那些被打上“AAA级”标签的抵押债券是整个风险的始作俑者。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大约有75%次贷产品获得AAA的评级,10%得到AA,8%获得A。资信评级机构极大地掩盖了次级债的真实风险,评级失真、利益冲突,对资本市场起到推长助跌的作用,而且资信评级机构在此次次贷危机事件上的反应过于迟缓,没有进行有效地跟踪,危机初露端倪后,又集体迅速大幅下调级别,放大了心理恐慌和市场风险,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周期性波动。

危机爆发之后,人们需要理性地应对与反思。学者们一般认为重要原因是美国对资信评级机构的过分倚重以及对资信评级机构的规制缺失、权责不对称严重失衡,长期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以至在市场竞争和扩张中丧失了独立性和公正性。美国曾有媒体报道戏称,目前世界上存在两大霸权:一是美国,二是标准普尔(三大国际资信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的霸权甚至超过了美国。因此,侧面反映了资信评级机构的权力过大。1975年,美国证监会对资信评级机构实行认证制度,也就是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s),并将这些机构的评级结果用来确定净资本规则下的经纪公司的净资本。随后银行和保险的监管部门等均采纳了美国证监会的认可结果,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评级机构的发展,也奠定了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霸主地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2年向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当时至少有8部联邦法律、47部联邦监管规则、100多部地方性法律和监管规则将NRSRO评级作为监管基准。监管部门对资信评级的过分倚重强化了资信评级机构的“准监管权力”,使原来带有自愿性质的资信评级具有很强的“准强制性”,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前的资信评级业走“市场驱动型”发展道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律监管的状态,政府部门很少对其进行监管。因为美国强调的是“声誉资本”驱动下的市场自律治理理念,评级业的执业规范主要靠评级机构的自律和社会舆论监督来约束,过分依赖自律的行业监管模式,“却没有建立相应的针对资信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与问责机制”。德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迈内克也曾指出:“一个被授予权力的人,总是面临着滥用权力的诱惑,面临着逾越正义和道德界限的诱惑”。所以,应该对任何的权力做必要的限制。法律制度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它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限制和约束人们的权力欲的一个工具。然而,美国资信评级机构在危机爆发之前都缺乏对其的系统性法律规制: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而美国真正较为系统的监管规则——《资信评级机构改革法案》是2006年9月才得到总统签署,至2006年年底才被国会正式批准通过,而此时恰恰处于资信评级机构的监管盲区,这意味着在2006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几乎不存在对于资信评级机构的系统化监管。而且由于1933的债券法案第11条规定NRSRO对结果陈述免责,资信评级机构也一直坚持评级结果受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言论自由的保护而免责。因此,三,大评级机构利益冲突影响评级独立性,缺乏透明度和监管,毫不吝啬地将高达75%的次贷产品评为“3A”级。

二、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及其法律规制上存在的问题

1987年2月国务院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提出了组建资信评级机构的设想,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系统组建了20多家评级机构,我国资信评估机构正式走上历史舞台。20多年来,资信评级机构经历了一个膨胀、清理、整顿、竞争和整合的过程。目前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资信评级、贷款项目评级、企业资信评级、企业债券及短期融资债券资信等级评级、保险及证券公司等级评级等。1997年末人行总行认可了9家评级机构从事全国范围的债券评级资质。2003年,保监会、发改委重新认可了5家评级机构,企业债市场也逐步恢复。2005年,人民银行推出了短期融资券,成为主要的评级市场。2007年8月,证监会开始试点公司债发行,公司债评级市场前景看好。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专业从事资信评级业务的法人机构78家,资信评级专业人员1983人。2006-2007年,评级机构对借款企业主体累计评级8万多笔,担保机构主体评级累计700多笔,债项评级累计779笔,其中短期融资券评级占债项评级比重89.5%;与2006年相比,银行间债券市场债项评级

增长了53.75%。以中诚信、大公和上海远东等为代表的一些独立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独立的资信评级机构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也在相关的法规中确认了评级的重要地位,例如保监会在2003年5月发布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投资的企业债券必须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资信评级机构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更明确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工具都必须经过评级机构的评级,尽管赋予了资信评级结果一定的法律地位,但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资信评级机构发展缺乏法律规范。

在资信评级行业的法律方面,我国内地缺乏统一和专门规范资信评级行业的基础性法规,相关的法律文件只是散见于《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条例》、《贷款通则》、《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及配套的法规规章,除此之外还有证监会、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改委颁布的相关制度规定使用评级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控制金融风险,但权威性系统性的法律规范仍然阙如。尽管已有立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促进了资信评级机构的有序发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缺乏统一性、专门性立法,立法层次低;现行立法之间存在法律冲突和立法空白;已有的法律规定大多比较原则、抽象、操作性不强;缺乏对管理权限和管理程序的明确规定,造成多头监管,缺乏协调。作为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所体现的物质利益关系及其运行机制所要求的规则和秩序必然由法制作保证,因为我国资信评级法治状况上存在的以上诸多不足导致我国“资信评级活动缺乏客观性,资信评级的专业性不强,资信评级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不够,资信评级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差,市场对评级结果反应冷漠,资信评级信息的可信度低”。完善我国资信评级的法律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三、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对资信评级机构的立法动向与启示

在全球蔓延开来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危机,掀起了对资信评级机构批评的狂潮,也引起了人们对资信评级机构监管立法的重新思考。2006年以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更多地运用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相结合的措施,对评级的客观性、可靠性以及评级机构的独立性、评级信息的透明度及其披露等内容提出规范。国际证监会组织也推出了《资信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和《操守准则的基本原则》。2008年6月11日美国证监会举行公开会议,旨在讨论资信评级机构改革方案,从资信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及商业惯例等方面进行规范。2009年4月2日在伦敦落幕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达成了一致意见,即所有的资信评级机构都必须注册,并且纳入金融监管范畴。

从全球立法动向来看,由于秉持理念的不同和具体制度设计上的差异,逐步展现出欧洲和美国两种立法模式。美国SEC于2008年6月和12月提议和批准了一系列相对严格的规定,其中部分规定已颁布实施。主要着眼于:强化竞争机制,调整信用评级现有市场结构;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评级活动的可审核性;保证评级活动的独立性,促使评级结果的公正与客观。在执法手段上偏重于机构自律。美欧给我国很好的借鉴与启示:首先,不能完全抹杀资信评级机构的历史功绩和更不能忽视资信评级机构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经济作用,关键是如何探讨和寻找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促进资信评级优势彰显的法律规范;其次,要加强对利益冲突披露和管理、维护评级过程的透明度、加强非公开信息保护来保障资信评级的公信力和独立性,这在欧美立法中取得一致认可,具有普适性;再次,要考虑如何平衡监管权力与市场自律的博弈,也就是欧洲模式与美国模式的借鉴问题。正如一位经济学者所认为的:“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流动性、信息透明度、定价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基于市场的定价工具根本无法承担起资信评级的功能;而且,国内经信贷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相关监管部门审批或备案认可的评级机构众多,在容量有限的评级市场中充斥着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评级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评级标准和信息质量,根本谈不上信誉资本的积累,短期内也无法营造信誉资本机制有效运作的环境。因此,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美国监管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而欧洲监管模式对于建立中国资信评级业监管体制更具有借鉴意义”。

四、完善我国资信评级机构法律规制的建议

危机催生变革,以金融危机为鉴,吸收各国改革资信评级立法的合理措施,完善我国的资信评级机构立法从而规范和保障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不失为明智之举。针对我国现行立法缺陷,相关立法可采取单行立法与分散立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资信评级规制的共性内容,制定一部《资信评级法》,或授权国务院先行制定《资信评级法条例》,待立法环境成熟后将其上升为法律。同时要清理整顿现行资信评级法律规范,消弭相互之间的冲突与打架现象。《资信评级法》应该定位为统领各类资信评级机构的基本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其中应明确资信评级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组织制度、发展模式、市场准入、行为准则及法律责任等基本内容,形成资信评级机构法律定位清晰、监督管理完善、政策扶持到位、市场竞争平等的良好的法律环境。就其所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当从以下制度上进行具体设计:

1.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市场准入机制方面,通过立法建立规范、透明、统一的评级机构市场准入机制。包括评级机构认可标准、认可程序、评级过程的责任、认可资格的动态管理等相关内容。可以考虑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外部资信评级的资格认定,主要基于客观性、独立性、国际通用性和透明度、信息披露、资源充足性、可信性等六项原则,考察资信评级机构最低资本金、分析师的资格与数量、已有的业务量的大小等;其次,应当详细列明申请机构应提交的证明材料的详细清单。适当提高资信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而且认定标准应随着资信评级市场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

为有效监督资信评级机构,必须建立对评级结果的复审、评价等制度,并建立相应的“退出”制度。在退出制度上,可以规定借鉴国际规定,根据一定期间评级结果达到的违约率,参照评级的稳定性、违约损失率及信用利差等技术指标来考核评级机构的社会公正性和可信度,对违反独立公正的评级原则及信用程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将取消其相应资质。

2.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统一监管标准。针对我国现行监管模式上的弊端,要对资信评级机构的监管权加以明确和创新。建议在将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权限纳入法律范畴的前提下,对资信评级机构进

行牵头统一监管,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险,促进跨部门监管合作,会同其他监管主体制定监管标准,协调各监管机构的行为与理念。

3.加强市场竞争规制。一方面,要防止我国出现像国际评级市场那样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形成垄断霸权,失去竞争活力;另一方面,由于资信评级业存在一定的自然垄断特征,要防止出现恶性竞争降低评级机构对声誉资本的投入,从而阻碍声誉机制发挥积极作用。要平衡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形成一个有序竞争、良性竞争的有利市场环境。

4.进一步规避利益冲突。受评机构付费模式确实存在利益冲突的可能:一方面,评级公司有可能提高信用等级来谋取巨额评估费;另一方面,受评机构有可能通过付款来施加压力以获得更高的评级。一旦规制不当,将丧失其独立性和公正性,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加强对现有或潜在利益冲突的有效管理,要建立评级回避制度、评级人员的薪酬确定机制、评级职业守则的执行监督机制以及其他利益冲突防火墙制度。

5.明确收费机制与模式。规范信用机构的收费并对其加强监管;统一收费标准,使评级费用透明化、标准化;明确规定收费对象、方式、标准。收费方式可考虑集中计算的方式来割断评级机构与被评对象的资金联系。禁止“以级定费”和“评级收买”堵死预先承诺级别、降低收费标准或提高级别同时提高收费等先行行为。维护资信评级的独立性、公正性和资信评级业的声誉。

6.促进行业自律规制与政府监管的衔接互动。建立评级业协会,明确资信评级行业自治组织在监管体系中的职能与法律地位,使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我国在制定信用评价基本法律法规时应明确以下内容:一是信用评价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是“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监管部门应授权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但不能越俎代庖;二是其主要职能是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代表会员和政府与受评方沟通,并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管理、经营、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等;三是其宗旨为促进信用评价机构的规范、健康发展;四是其组织形式主要为会员制;五是其主要职能为制定行业管理制度,包括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执业操守、违规惩诫、信誉评估、进行资信评级组织及人员的评审、认定和后续管理;组织开展同业交流、跨行业协作和市场开拓活动;支持和代表参与诉讼等。

7.强化法律责任规制。法律责任是法律实施的强制性保障,缺乏强制力的法律,最终只能如同“一堆没有点燃的火,一盏没有光亮的灯”。法律规范的内容必须完整,避免出现缺乏法律责任规定的条款。因此,应明确评级不当时的责任机制和不称职时的市场退出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罚机制。资信评级机构应对自己负责评定的企业债券负风险连带责任,对自己在评级过程中的重大遗漏、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对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对资信评级报告不实给交易对手造成损失的,应与借款人承担连带责任,对资信评级报告不实给借款人的个人信誉和商业信誉造成损失的,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8.完善动态跟踪机制。为确保资信评级机构独立、客观、公正的评级立场,保证外部资信评级切实起到揭示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作用,监管部门应定期对资信评级机构的工作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内容可集中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评级程序的规范性透明性、评级机构的组织结构股权结构变动情况。督促资信评级机构建立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与运作机制并实施问责制,防范资信评级业的利益冲突。同时可引入评级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范指南和相关的实务公告,系统建立资信评级行业的职业规范体系。

此外,应进一步强调规制信息披露。“太阳是最好的防腐剂,电灯是最有效的警察”。要明确规定信息披露的主体(评级公司和受评对象)、信息披露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信息披露的范围,明确要求评级机构履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义务,妥善地披露信息来源以及资料收集程序(对非公开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严格保密其掌握的客户信息)、评级机构组织结构、评级流程、评级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标准,评级方法、评级变动、发行人情况、关联关系、评级历史违约率、级别的最新更新时间、评级人员的资质条件及其经历、保护机密资料的政策与执行效果方面的资料等一系列有关的内容来提高其透明度,以便政府和公众进行监督。

五、结语

上一篇:技师个人年度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招商成果展示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