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400字-弟子规读后感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弟子规有感400字-弟子规读后感(共10篇)

读弟子规有感400字-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尤其体现孝顺父母的句子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的含 义是:在家中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答应,不能慢慢吞吞地回答。父母有事要我们 去做的时候,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 恭恭敬敬地将父母的话听在心里。当我们犯错的时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地听父母 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使他们伤心生气。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带大,我们不能使他们生气,要孝顺他们,他们有事的时候,我 们要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不要跟父母顶嘴,这样是不孝顺父母的行为,父母叫你干什么, 你就得干什么,不能不服从家长的命令,这也是不孝顺家长行为。

读弟子规有感400字-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动, 帮助我们实现幸福人生。近年来, 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 与《弟子规》的最早编著者李毓秀同为山西河东人的李安纲教授, 怀着一颗至诚至爱的学者之心重新编写了这本书。李安纲教授认为, 《弟子规》高度概括、展示了人类个体进入社会所必须装备的道德体系和智慧武器, 并且可以身体力行, 行之有效。

“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孝、悌、谨、信、爱、亲, 文, 这七点是孔子教育学生的要义, 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父母想念儿女就像流水一样, 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 风吹一下, 树叶就动一下, 风不吹, 树叶就不动。这样的描述透露出当代人对人伦关系的的忧心忡忡。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对父母的敬与爱注入我们的整个生命, 让它如流水般绵长?读《弟子规》, 幸福人生从“孝”开始。

李安纲教授编写的、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弟子规》, 是一本薄薄的小书, 但李教授不仅将原文加以注音, 设“句解”阐释每条规矩的意义, 每一篇后设“篇讲”论说全篇大义, 还将三字规矩翻译成七句白话, 几乎把每条规矩的出处都做了明确标注。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但对初读这本书的读者十分有益。这也是该书的一大亮点。

人们知道《弟子规》是清朝人编著的, 便以为书中都是满人的规矩。实际上, 《弟子规》中几乎每一条规矩都源远流长, 早自先秦的《易经》《论语》, 近自清朝的《宋元学案》《传家宝》, 所有的规矩都是数千年来老祖宗的经验。可以说, 《弟子规》是颠扑不破的人生大智慧。

这种理解未免有些片面。也有人把“弟子”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 认为“弟子”就是社会成员, 《弟子规》就是人人须遵之规, 这种说法对“弟子”的概念有了更广泛的理解, 但却过于笼统。李安纲教授的《弟子规》不仅对“弟子”的概念做了深入分析, 还阐明了“弟子”的社会关系, 这是该书的突破点。李教授认为, “弟子”包含“为弟为子为弟子”三个概念, 即弟弟、儿子和弟子, 其中涵盖了弟弟跟哥哥、儿子跟父亲和弟子跟老师三种关系, 这也是基本的社会关系——我们在社会中至少扮演着“弟弟”“儿子”或“弟子”中的一种角色。作为“弟子”, 要时刻谨记老师的教导;作为“儿子”, 要终生孝敬父母;作为“弟弟”, 在家要爱戴兄长, 到了社会要用悌道与四海的兄弟相处。因此, 《弟子规》就是对社会中的我们的规劝和告诫, 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李教授在解读《弟子规》时, 谈古论今, 不仅讲述了规矩的背景故事, 还列举了发生在当下的事件加以解释, 这是该书的创新点。“冬则温, 夏则凊。晨则省, 昏则定”, 这是孝敬父母应该做到的。该书不仅引用了“黄香扇枕温席”和“周文王给父亲请安”的故事, 还讲述了现在社会一对经商的母子学习了《弟子规》, 儿子为母亲洗脚的感人故事。这让我想起一则曾感动过无数人的公益广告:小男孩看着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每天为奶奶洗脚, 也端来满满一盆水, 用稚嫩的声音对母亲说:“妈妈, 洗脚!”孝, 出自天性, 不是矫揉造作。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600字 篇3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

下面,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可以随意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亲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作文600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亲人疼爱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亲人厌恶、讨厌自己,自己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该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难伺候,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小而可以擅为,也不要应为父母的脾气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们更应该以《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读了弟子规后(读弟子规有感) 篇4

当我读到“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经听 父母责 须顺承”我想到了自己,那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那时的我一度迷恋虚拟的网络游戏,每天放学便沉迷在有戏中,无论妈妈怎么说我都听不进去,结果成绩一落千丈。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趁着妈妈出去买菜,打开了电脑,可谓是玩得昏天黑地,连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站在我旁边我都没有发现,关掉电脑去学会习好吗?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我连头也没抬,继续在游戏冲杀。突然,电脑的屏幕一下黑了,是妈妈拔掉了电源,我炸雷般跳起来,冲着妈妈吼道,你干什么?你讨厌,妈妈惊呆了,片刻一记耳光重重的落在我的脸上,我一把推开了妈妈,跑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的甩上了房门,没有想到这个举动激怒了妈妈,她忍耐已久的怒火爆发了,抄起衣服挂劈头向我打来,瞬间我的胳膊,后背挨了好几下,火辣辣的疼痛让我屈服了。我求饶着,妈妈别打了,我错了,我的话音还没有落,妈妈的扬起手停在了半空中,她的身体随之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脸色苍白,手无力的垂在地面上,我被眼前的情景吓傻了,突然间我一下子意识到,妈妈是犯心脏病了,顿时一种死亡的恐惧向我袭来,我疯狂的四处找药,却怎么也找不到,我无助的嚎啕着喊,妈妈药在哪里啊!妈妈用力的睁开眼睛,她的目光示意我她的包里,我飞了过去,哗啦一声,倒出了

所有东西,那瓶妈妈平日吃的救心丸滚落在我的脚边,我迅速的道理一粒,放入妈妈的口中,几分钟过去了,妈妈恢复了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对不起孩子,妈妈没有吓到你吧,你真是勇敢的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我哭着像婴孩一头扎进了妈妈的怀里。

自那次以后,我很少再惹妈妈生气了,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碗,拖地。因为我懂得了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抵不过母爱,所有的幸福都不能缺少母爱的陪伴。我想,幸福的成长是和母亲去采撷每一丝欢乐,每一次成熟,每一次希望,每一缕阳光。母亲润物细无声的爱,无时无刻不滋润着我的心田,母亲用爱的甘霖带给我青春的绿色,送给了我一个七彩的人生。

感谢老师让我们学习弟子规,书中的道理让我明白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儿亲不待”的道理,再回想当初,我真是愧疚极了。古人说“雌鸭尚还哺,羔羊尤跪足。”小乌鸦还会把食物留给父母吃,小羔羊吃奶水后,还会跪着想母亲表示感谢,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不仅要懂得好好学习,诚实守信,还要懂得如何孝顺父母、尊老爱幼。

而现在,古人眼中的孝道整一点点被人遗忘,我希望学习了弟子规能唤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

09级3班

读《弟子规》有感 篇5

江苏邳州四户中学 王奥指导老师 翟秀岭

在我家的书柜上有一本书,名曰《弟子规》,我读了好几遍,但仍爱不释手。并且每次读它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自仁,行有余力,则学文。”的文义三字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子者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人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这是一本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好书。所以,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是唯一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的蒙学书。

《读弟子规》有感 篇6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的首要就是:孝老。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自然理所应当。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首孝悌,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亲近朋友,团结同事。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人做事。曾有一对联说“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孝子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次谨信,是要讲信用,要用博爱之心,要多亲近仁德之人,这些非做不可的事做好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再学文再搞知识的传授和增长见闻觉知。而今虽然我们远离父母,不能在身边尽孝,但我们应竭尽所能,多打电话,父母有任何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其次是努力工作,不让父母担心,拥有自己在事业上的一席之地让父母感到欣慰。工作之余多抽空回家看看父母,面对父母时要存在恭敬之心,表达出我们的关怀和依恋。

健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有伤,贻亲忧,”孝顺父母之道,其次就是锻炼强健的体魄,避免疾病或受伤,而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杜绝不良的嗜欲,都是强健身体,远离疾病伤痛的好办法。有些人深夜不归,好勇斗狠,戕害身心,难免伤病,怎能不让父母担心呢?有了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全的心灵。求取知识学问的丰硕,把自己陶冶成身心健全、性情敦厚的成德之人。

勤学。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让更多的人心变得虚伪和浮燥,为了追求经济上的满足而失去了良心和道德,也失去了心之根本。教育制度自然就变成这样一个训练竞争意识和谋生技能的培训体系,人人志在挣钱,而非志在心灵上的修为。虽然,我们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但是我们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氛围,我们一定要以“静”来做学问,以“俭”来修身。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我们就会成为无所作为的人。这就是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每逢生日,往往举办庆生活动。可是询及他们父母的生日时,往往就瞠目羞赧,支吾以对了。其实,孝顺父母,就必须时时将双亲的年龄记存在心,看到父母的年龄与日俱增,身体一直相当硬朗,做子女的还能承欢膝下,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再说记存父母之年,也令子女忧惧。眼看着双亲渐渐衰老,怎不教人忧虑惧怕呢?所以在自己过生日、庆生之际,我们还是先感谢父母的生养鞠育之恩吧!

读弟子规有感 篇7

“弟子规,圣人训......”当我首次听到孩子们读的时候,我便在默默地想着其中的含义,基于对古文的基础,再加上弟子规本来就通俗易懂,当时我并没觉得多大的意思,多听几次,便觉得里面包含很多哲理,再加上学校的一系列关于传诵经典的活动的开展,去仔细地背诵和默写,更深刻认识到弟子规意味深长。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规》所吸引,这册小小的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他不仅对于我们教师是一种修身养性,而且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是道德形成与规范的好书。

《弟子规》全文分了好几个章节,每个星期孩子们都有两节国学早读课,我看孩子们读得朗朗上口,我也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读久了,不觉得厌,读多了,不觉得烦,而且我们每每读了一遍,我会把书合上,叫孩子们试试背诵,我发现他们很厉害,基本上能背诵到第三节,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悌;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谨。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的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我首当推崇《弟子规》,《弟子规》,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与《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并称古代启蒙教育教材,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中国古典名著博大精深,而古代启蒙教材更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段人们的必读书目,对其为人处世和在成长历程中的经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读弟子规有感 篇8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改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教会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要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百善孝当先”只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的确,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责任,如果不懂得孝敬,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成为有品质的人。《弟子规》的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孝。

我在家里就经常和父母发脾气。

有一次,我在家里玩电脑。妈妈来叫我吃饭,大概是因为正入迷的缘故,我就特别想继续玩下去,我顺口就接到:“马上,马上,一会就来!”过了三四分钟,妈妈又叫我去吃饭,我因贪玩就又说:“马上就好了,再等一分钟。”就这样我一直推了十几二十分钟,都没去吃饭。老妈终于发火了,冲过来就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拉了过去。当初我还很反感妈妈。可后来一想,妈妈也是为了我好嘛,何况是自己不对嘛。《弟子规》中不是教导我们要“父母呼,应勿缓”嘛!

自从读了《弟子规》后,便打算按照弟子规的规范来要求我自己。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儿子。

我一直很困惑一个问题,《弟子规》上说:“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的意思是要先做到孝顺父母,和其他人友爱相处,等做到这几点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就要学习。可是现在呢?两种规范倒了过来,子女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等学习完之后,如果有时间,再来尽孝道。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我们现在做的和《弟子规》上的规范有了很大的出入。这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读弟子规有感 篇9

今年的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弟子规》。起初我在想,这个假期又不能痛快地玩了读后感 ,然而当我拿起妈妈给我买来的《弟子规》时,我简直留恋忘返了。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称尊长,勿呼命;对尊长,勿见能。”它的意思是称呼长辈,要懂礼节,不可直呼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懂得虚心谨慎,不要炫耀才能。我读完以后恍然大悟,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后我一定要尊敬长辈,礼貌对待他人。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女孩,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 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体贴关心父母。象棋我自己,真实感到惭愧,我现在虽然读三年级了,却还事事依赖爸爸妈妈,自己却什么都不干,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想起这些,我不禁脸都红了,以后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 篇10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此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间的秀才。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 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总则六个小标题,每一个都讲述一个道理,每一句都描绘一篇孝敬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动。 有一天,老妈喊我叫我帮她收衣服,我却没有回答。因为我正在玩一个游戏的最后一关,如果放弃了,前面的二十九关都白打了。但当老妈喊到第二遍:“王昕,来帮妈妈收衣服!”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读的《弟子规》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到这,我才二话没说,“嗖”的.一下来到老妈面前,把老妈手中的衣架和钩子抢到手中,收起衣服来。看到老妈一脸开心又无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渐渐笑了起来。我告诉你们,孝敬父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仅父母开心,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也一起来读读《弟子规》,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上一篇:快要退伍感言下一篇:直言不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