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服务规范(通用8篇)
服务内容
签约居民可享受到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主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5类个性化的服务和优惠措施:
(一)“健康状况早了解”--个人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居民个人健康信息,每年对其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规划,使居民不仅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知道如何自我干预。
(二)“健康信息早知道”--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将健教材料发放到签约家庭,每年不少于1份;及时将健康大课堂和健康教育讲座等健康活动信息和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签约家庭,每年不少于1份。
(三)“分类服务我主动”--根据居民不同健康状况和需求,以慢性病患者为首要服务对象,提供主动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每年不少于4次。
(四)“贴心服务我上门”--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五)“慢病用药可优惠”—对于医疗保险社区目录新增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29种药品,取消个人先行负担的10%费用。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公布,我国慢性病目前确诊患者已达2.6亿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1 030万人的85%,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经验告诉我们,一味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而忽视预防保健和社会卫生服务,将会使医疗费用加剧上涨且健康水平不能明显改善。而创新性地全面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将对该现象有比较显著的改善。
家庭医生制是指通过契约方式,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维护的服务制度。2009年4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提出家庭医生制度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要让我国的老百姓人人享有家庭医生式服务[1],将其作为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庭医生制度不仅在国内大力推行,其也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例如英国、古巴和丹麦等国家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在城乡实行了家庭医生模式并逐渐推广到全国。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其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然而,该制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我国在20世纪后期,家庭医生服务才刚刚兴起,其走过了起步较为艰难并不断认识、再完善和再深化的过程。在当下进一步深化我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关键阶段,继续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及激励机制是不可跳过的必经之路,对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英国、美国和古巴三国独特的家庭医生制度,总结其服务模式、激励机制与相应制度下的优缺点。
2 国外家庭医生模式现状
2.1 英国
2.1.1服务模式。英国国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建立于1948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益医疗服务体系[3]。
英国的初级医疗保健诊所是以全科医生为组成的基层医疗服务团队,根据注册民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及业务开展情况,团队可配备其他如护士、健康随访者、牙医、眼科医生、药剂师和物理治疗师等辅助人员。全科医生首诊、 预约接诊及与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机制是英国NHS的主要特点。注册民众患病时,除非是急诊,否则,必须先到全科医生处就诊,只有在全科医生认为病情严重、确有必要转诊的情况下,患者才可以到医院就诊,医院会把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情况、检查结果和患者出院后需要哪些日常护理及时通报给全科医生[4]。
2.1.2激励机制。英国医疗保健费用实行总额预算和按人头预付制,每年由国家税收支付。全科医生每接受1名注册民众,国家按照84镑/人(年)标准付费(免疫接种费政府另付),每名全科医生可接受注册民众2 000人,该项收入约占全科医生收入的2/3;另按照管理的慢性病患者人数和管理质量得分获取其余收入,该项收入约占全科医生收入的1/3[5]。
2.1.3 (1)NHS模式优点。低投入、高回报。表1显示的是几个典型的以国家卫生服务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国家的卫生费用及健康情况,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出,英国的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最低的,仅为8.4%,而人群的健康状况与其他国家相差不大[3]。(2)预防为主。具有成熟的社区布局,“家庭医生”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乡村, 在城市,基本上步行20分钟就可以找到“家庭诊所”,建立起直拨电话服务系统(NHS Direct),随时提供任何健康服务以及咨询,随着网络普及,这一服务也发展到网络上。(3) 按人头付费的有效支付手段。这种激励机制,可以使医生为了增加自己的盈余而非常注重预防保健工作,尽可能地在社区解决疾病。同时为了避免医生减少服务量或降低服务质量,英国政府允许民众可以在一定时期更换家庭医生的注册。医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才能留住注册民众,继而保证人头费不会流失。
*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英文版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09 and2010》及 WHO 相关数据。*为 2007 年数据;**为 2000—2009 年数据。
2.1.4 NHS模式缺点。(1)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医院节约成本至上。英国有6 000多万人口,而NHS雇员已超过170万人[6]。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2007年英国政府健康支出的比例占政府支出的比例从14.3%上升到15.6%。系统庞大带来巨大的卫生投入以及政府的财政负担,医院为了节省成本,降低服务水平,忽视病人最基本的需求,设备陈旧,医院卫生不合格。(2)卫生机构效率低下,候诊时间过长。医院就诊供求矛盾大,门诊要排长队等候,据英国皇家医学会调查,需要住院的慢性病人中有65.0%的病人至少要等1个月的时间才能入院,30.0%的病人需要等半年,5.0%的病人需要等一年半以上[7]。(3)卫生人员结构不合理,增长比例不平衡。在2007年的“中国改革步入30年”国际研讨会上,英国国际政策网络卫生项目主任菲利普·史蒂文斯介绍,从1999—2005年,NHS医生的人数增加了88.8% ,管理人员增加了62.2% ,所以,管理人员的增长是医生和护士增长速度的3倍[8]。2000年有统计显示, 英国2/3的注册护士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有7.3万名护士的年龄在50~55岁之问。护士行业非常紧缺,NHS秘书长Beverly Malone指出,英国护士人数增长比例的失衡将来会危及英国病人的生命。
2.2 美国
2.2.1服务模式。美国是市场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的代表。家庭医生与护士、药剂师、心理医师、社工人员及财务人员等共同组成团队[9],为注册居民提供服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部门与私营保险保健机构引进以“管理保健组织”为核心的费用控制措施, 现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管理型医疗保健组织属于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紧密结合型的健康保险组织,它将医疗服务提供者组织起来与之签约,形成服务网络,按人头或病种支付供方费用,并以“批发”价格为本地区的自愿参保者提供成套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10]。
2.2.2激励机制。在管理保健下,保险公司代表投保人向医疗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每位参保人自己选择或被分配1名家庭医生,保险公司则按人数将一定比例的保费预付给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除提供医疗服务外,还负责病人转诊的审核批准。对费用控制好的家庭医生,保险公司对其给予经济奖励。同时,保险公司还加强对家庭医生的病案管理,以保证医疗保健的延续性。和英国相比,美国管理保健的“守门人”――家庭医生的经济色彩更加明显[4]。
近年来,部分政府补贴的医疗保险提出了经费预付管理(HMO)的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家庭医生成为核心角色,从机制上成为委托人的健康和保险公司的“ 双重守门人” ,家庭医生的收入在迅速提高。目前家庭医生的收入在从事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中占首位,增加了24.8%[11]。
2.2.3优缺点分析。美国管理型医疗保健制度有以下特点:(1)病员管理。管理人将根据成员所有健康保险的保险责任,制定出最合适而耗费最少的医疗计划。(2)医疗资源利用及医疗行为监督。医疗管理组织派专人对需住院治疗的参保成员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严格监管。(3)尽量院外治疗。医疗管理组织强调非住院治疗,通过缩短住院天数达到节约住院费用的目的。(4)高度重视预防保健。通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定期为成员进行健康体检,使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
根据以上特点,管理型医疗保健制度优点显现,其使得住院率降低,住院天数缩短,门诊利用率增加; 医生对高尖昂贵仪器检查的依赖程度减低,普通检查的利用度也趋向合理,预防保健服务大大增加,病人对费用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总体上,这类健康保险的总支出比传统健康保险约低10%~15%,而卫生服务质量基本上得到了保证[11]。
但这种以商业医疗保险为主、按照市场法则经营的保险制度,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 的等价交换关系。这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制度很难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必须要广,即必须要将最大范围的人员纳入风险池,覆盖不完全就难以保证整个制度达到良好的保障效果[12]。
2.3 古巴
2.3.1服务模式。自1984年起,古巴建立了家庭医生计划 (Family Doctor Program)。一个家庭医生在其生活的社区内负责120个家庭,对负责的家庭人口提供初级的医疗诊治和疾病预防服务,政府会根据各地城乡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发展状况来调配人员,缩小区域差异,使全国基本处于平衡状态[13]。1987年22%的古巴人拥有家庭医生,1990年升至47%,1995年增至95%,2003年达到99.2%。虽然病人有固定的家庭医生,但他也可免费咨询其他医生。截至2009年,45%的医生是家庭医生,每年97%的医学院毕业生充实家庭医生的队伍[14]。
2.3.2激励机制。古巴将医学教育放在首位并采取免费教育的措施迅速充实卫生领域人力资本储备,医疗教育由国家统一管理,通过对教育招生计划设置,使得全国医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水平分布都成为可控因素,为整个卫生体系的管理提供了方便。医科学生免费入学但毕业后要到偏远地区服务两年,这是古巴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输送体系最具特色的部分。这一配套政策有着扩大医务人员队伍和调节区域卫生资源平衡的双重功效[10]。
2.3.3优缺点分析。(1)国家医疗保障,政府预算内列支。 古巴采取以政府预算作为基本融资渠道,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资金来源。首先,它的全民医疗保障是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的体现,保证了卫生资源在贫富之间的平等分配,也有利于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保障与提高。其次,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由国家承担,医务人员工资由国家支付,这样的收入机制弱化了医务人员追逐利润的动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无序上涨。但是,在卫生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医疗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而由于服务是免费提供的,价格不能成为调节供需的中介,分配机制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制度就会逐渐异化,出现一些非货币化的 “交换”(如政治权力的大小和社会关系的远近)来替代货币执行价格职能。古巴的医务人员虽然众多,但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必备资源都很匮乏,社区免费医疗点物质条件极度匮乏,针头和注射器奇缺以至于要清洗后反复使用,因而,卫生资源向政治精英集中以及医务人员优亲厚友等现象在古巴已经十分常见。另外去条件恶劣的免费政所也要排队数小时,医疗效率堪忧。(2)费用控制。在费用控制和对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该体系中的医疗资源形成了一个合理梯形结构,初级医疗保健网最为庞大,投入最多,也最受重视,服务体系通过家庭医生的社区服务实现了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的功能,并通过及时方便的首诊防止小病发展成大病,节约了卫生资源[15]。但由于全民免费医疗,给政府带来巨大财政负担。
3 结论
家庭医生服务给居民带来了便利
签约后,家庭医生会为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制订家庭健康干预计划,为家中65岁以上老人每年做一次体检,为0-3岁的儿童开展体检、发育评价、预防接种指导等,为孕期妇女提供5次孕期指导和2次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系统管理和转诊转介服务等。家庭医生也负责基本医疗服务,由于目前社康中心人手有限,除了急诊、产后访视等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外,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多数还是通过预约家庭医生后到社康中心就诊。但是医生会把手机号告诉签约家庭,签约家庭可以通过电话与家庭医生及时进行咨询和沟通。
居民说
有事就找家庭医生
“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家人再不用为看病发愁了。”刘女士说。家住深圳福田区的刘女士刚刚与碧海云天社康中心的医生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家庭医生将担负起他们一家的健康管理工作。刘女士表示,原来自己和家人不管大病小病,一律都是去大医院,为了能挂上号,常常一大早就要赶去排队,最后得到的服务却很简单,往往是开一堆检查单,几分钟就给打发了。“现在有了家庭医生电话和QQ,遇到健康问题随时可以咨询。”刘女士说。2012年已签约了家庭医生的陶阿姨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她说,以前看病至少要两个人去,一排队就得等很长时间。现在走几分钟的路程就到了社康。每年还有免费体检项目,不用去医院排长队了。家庭医生对她家人的情况非常了解,经常打电话询问她和老伴的身体情况,有健康问题家庭医生都会给予耐心解答,自己也对身体情况有了知情权。有次陶阿姨去开药,医生主动提醒有种药陶阿姨没有开,这让陶阿姨觉得非常贴心。“我自己都没记得那么清楚,他们都还记得,感觉很贴心很温暖。”
医生说
我们是朋友
推行家庭医生服务以来,碧海云天社康中心的莫主任除了在日常的上班时间进行坐诊之外,手机上、QQ上都增加了不少居民联系方式,这些都是跟她签约了的服务对象。莫主任坦言,现在会常接到居民咨询电话短信,加上还要电话回访和上门服务,比之前更忙碌了,但感觉与居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居民的健康档案、家庭成员健康情况,一般接触了几次后,她都能记得很清楚。而她觉得自己不只像是医生,更像是居民的贴心朋友,那些健康问题总会及时提醒大家,而居民也很乐意与她交流,有一些居民每到过节的时候,都会特意来看望她,让她觉得自己和居民成了一家人了。
家庭医生服务难以深入推行
当然,任何新体制的推行,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就比如家庭医生服务,在推行过程中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向前迈了一大步,忧的是,具体执行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而无法深入推行。
01
因素一 居民误解:家庭医生=私人医生
一说到“家庭医生”,大家就想到了国外影片中上门诊疗的私人医生,而在我国,家庭医生概念并不是这样。国外家庭医生,即私人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而我国的家庭医生,是指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更多的是扮演健康“管家”的角色。在深圳,家庭医生以户为单位,与居民签订书面服务协议,为群众提供健康管理和寻医问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未来,家庭医生将逐步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手中有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他们是全科医生,根据居民不同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他们把自己的手机号码交给签约家庭,接听签约居民的电话:他们不仅仅是医生,更是居民的朋友、知己……
02
因素二 居民疑问:签不签约一个样?
越来越多的居民都感受到了家庭医生便民、周到的服务,但在家庭医生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误解。有居民反映,自己签约了家庭医生后感觉跟没有签约差不多,自己也没享受到多少家庭医生的服务。碧海云天社康中心的莫主任给予了解答。
实际上,这种疑问源于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误解。仔细解读《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后不难看出,家庭医生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健康服务、健康服务管理以及转诊转介服务。家庭医生服务项目目前所开展的服务,大部分业务已经包含在医生现有的服务中,只是将现有的服务更加规范化。而签约的最大差别就在于签约家庭拥有家庭医生的手机号码,可以主动跟自己的家庭医生联系,而家庭医生团队也会因应签约家庭的需求主动提供相应的随访和服务。目前一个家庭医生要签约几百户居民,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居民可以主动与家庭医生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总之,在家庭医生心目中,签约居民与一般居民是不一样的,医生会给予更高的关注和更好的服务,在很多服务中,签约居民享有优先权。
03
因素三 社康中心之困,药品不齐全
虽然大部分居民很满意家庭医生,但有时一些居民仍不得不往大医院跑。问题在于:基层医院,缺药。家庭医生刘医生介绍了一个情况,之前他负责的一位老人,需要一种特效药,但在社康中心没有,每次也都得去大医院开药拿药,很麻烦,老人很希望社康中心能有这种药,经常问刘医生什么时候能够有。刘医生每当看到老人那希望的眼神,总是觉得很愧疚。
社区用药相对二级、三级医院,要单一得多,加上经费有限,本来可能有300种药,到月底一些药就‘断档’了,只剩150种。药物是治病的“武器”,医生没了武器,医术再好也力不从心。这也造成了患者从家庭医生身边“流失”。莫主任建议,国家不妨进一步加大投入,增补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价格有适当浮动,老百姓也是能理解的。
04
因素四 家庭医生上门打针输液风险大
80多岁的沈奶奶2009年就签约了家庭医生,她很满意家庭医生的周到细致服务。因为腿脚不方便,有时也会打电话让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她发现家庭医生上门不能注射输液。“我和老伴80多岁了’有次支气管炎要打针,可家庭医生说不能在家打,我们只有去社康了。由于不舒服,走几步路就得停下休息,本来10分钟不到的路程,我们来回花了2小时10分钟。家庭医生如果能够上门打针,多方便我们啊。”
莫主任指出,上门诊疗中输液的风险特别大,万一出现输液反应等情况,在居民家中因为条件不足,难以及时抢救。而且这种行为是《执业医师法》等医疗规范所不允许的,《执业医师法》明确,“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沈奶奶的这种情况有许多居民都有相同的感受,在法律规范的前提下,社康中心一般都不提供上门输液和打针等侵入性治疗。其实,社康中心一般备有轮椅,可以借给居民接送打针输液,方便他们的出行。
05
因素五 家庭医生服务管理体制尚未成熟
作为家庭医生,付出自己的努力,收获了许多居民的感谢和理解,这让他们倍感欣慰。但在推行家庭医生服务的过程,有些情况还需要得到居民的理解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职责规范不明晰
目前家庭医生的主要责任是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跟进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为签约居民提供体检、上门服务。但服务的标准、规范都不明确,希望能有具体的相关规定出台,明确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
◆前期宣传太过,后期宣传不深入
家庭医生服务试点之初,一些媒体太过宣传,让居民们误以为“家庭医生”就是指到病人家里去看病的意思。认为家庭医生随时可以上门治病、打针。当签约之后居民被告知这些项目难以在家实现,导致居民对家庭医生产生不信任和不满。而且由于宣传的持续性不强,有些居民甚至对家庭医生这一概念都不清楚。
建议:加大对家庭医生持续宣传力度的同时做好相应的家庭医生误区解答工作,使居民更清楚地认识家庭医生的工作范围。
◆法规政策下的左右为难
曾经有医生在患者家中因采用急救输液而成为被告的事件在医疗界产生震动。当紧急抢救和相关法律产生分歧的时候,家庭医生究竟该如何选择?莫主任提议,希望国家能明确立法规定家庭医生的职责范围,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
◆人员配置问题
据了解,一般一个社康配备约3-5名家庭医生,每个家庭医生签约几百户家庭,也就是要管理1000-2500名居民。日常健康咨询还能完成,但到体检时,就人手明显不够用了。“社康配备了B超检查仪器,可是我们家庭医生都不会操作,只有等医院的专科医生过来才能安排居民的检查,每次能检查的人数有限,检查不到的就只能等下次了。”家庭医生刘医生说。在家庭医生待遇方面,虽然有所改善,但比起医院医生来有一定的差距,与家庭医生的工作量也不成正比,导致许多家庭医生的流失。
“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行是深圳新医改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加速的老龄化社会日益突出的慢病管理、日常保健等需求意义深远。家庭医生作为政府的一项利民措施,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宣传和支持,将它发扬光大。
特别提醒:家庭医生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服务,主要是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宗旨关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病,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干预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
资料链接
我国家庭医生服务推行状况
深圳:2009年9月,深圳市确定了22家社康中心作为首批家庭医生试点单位。到2012年11月,全市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康中心已经达到267家,占全市社康中心比例超过40%,从事此项服务的家庭医生达996名。
上海:2010年9月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开展了家庭医生制服务改革研究和试点。截至2012年年底,上海市长宁、徐汇、浦东等10个市级试点区,共有1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构建,覆盖2277名家庭医生,签约161万户家庭共374万人。
-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为不断深化社区卫生全科服务理念和深入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加快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我中心按照宁波市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制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于2011年开展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以“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背景
2011年底我中心常住人口为60568人,高血压患者5809人,糖尿病患者1106人,恶性肿瘤患者241人,冠心病、脑卒中患者230人,慢性阻塞性肺炎91人,合计慢性病患者7477人。大量的慢性病患者人数,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 慢性病的防制任务愈加迫切与繁重,慢性病管理工作和建立健康档案成为制约中心公共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成为全街道重要的社会问题与公共卫生问题。一方面是辖区内大量慢病患者需要合理的健康指导,一方面是责任医生被动“硬性”指派服务对象和慢病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对社区医生的技术不放心、不信任。有时会出现医生一头“热”,居民一头“冷”的局面极大挫伤社区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对自身职业价值观产生动摇,导致一部分的公共卫生管理未落到实处。
中心为积极调动社区责任医生和辖区慢病患者的主动性,提出了“签约粉丝”创新性工作思路。通过医生主动通过改善服务态度、提升业务水平来达到吸引“粉丝”的目的,与之签约,构成一个更加和谐紧密的医患关系,方便日后顺利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一、创新内部治理机制,开展综合改革,为全面实施“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搭好桥、铺好路。
早在2010年底,我中心就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将2011年确定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年。明确中心的工作核心由“以经济为中心”转变为“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中心”。创新内部治理机制,完成组织体系重构,建立以全科团队为核心的组织结构。改变原来的“三科一室”组织结构为“全科团队系统、支持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撤销中心全科门诊室及防保科设臵。将社区医疗机构需要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真正下沉到每一个全科团队。另外创新绩效奖金分配,打破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吃大锅饭”的传统,分配上向社区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倾斜,进一步激发了全科团队医生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性。为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服务模式,在中心深入开展以“粉丝”为基础的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实施。中心成立了“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中心全体职工统一思想,掀起“寻找粉丝、吸引粉丝、签约粉丝”的高潮。
(二)、制定方案、质控制度及质控评分表。明确规定“签约粉丝”家庭的数量,质量等指标要求。同时召开团队长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征求中心医务人员的各种建议,对各类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形成和完善方案。
(三)、为更好开展工作,中心定期开展培训,强化社区责任医师及社区护士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工作的业务能力。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提升广大医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2011年10月份举办二期关于“家庭医生制”工作的培训课程;11月份召开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制”知识竞赛。2012年带领中心全科团队长参加全国性的有关“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研修班等。2012年开始,每个月都对全体社区责任医生进行家庭医生制工作培训,不断加深大家对于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的认识。
(四)营造“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氛围,利用多种手段,多条途径,在街道、社区、中心广泛宣传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中心班子多次向街道领导汇报“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工作开展实施情况;联合街道全部社区开展宣传,在2012年6月在白云街道辖区内所有楼道张贴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告知书,做到全覆盖推广;通过横幅、电子屏、展板等形式宣传“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印刷“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手册;召开“粉丝”与家庭医生见面交流会等各类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中心信息化建设,推进“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信息化水平。和金唐公司协商配合,在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中安装家庭医生制电子签约系统和粉丝签约档案核对系统。方便社区责任医生在家庭医生工作中的慢病随访的电子录入及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
(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
质控科每月对责任医生“粉丝”家庭医生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质量控制,总结优点与不足,出具工作小结。同时在中心食堂和质控科墙面张贴“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家庭工作进度服务情况一览表,通报每个月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情况。质控科专管人员根据考核评分表将质控结果量化。质控结果与当月绩效奖金挂钩。
三、稳妥推进、分步实施,有序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
(一)“粉丝”式服务酝酿筹备期
2011年初,中心提出“粉丝”服务的概念,要求中心医务人员要与患者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粉丝”关系。开展“粉丝”式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二)“粉丝”式服务开展慢性病服务实践期
2011年5月开始,每位社区责任医生在一个月内完成50个慢性病粉丝的个体签约工作,按照海曙区慢性病契约式服务的要求开展随访管理工作。共签约924个,极大提升了慢性病随访管理的依从性和管理率。
(三)“粉丝”式家庭医生服务探索试点期
2011年10月开始,每位社区责任医生在年底前完成对前期签约的“50个粉丝”向“50户粉丝家庭”的转变。全面启动“粉丝”式家庭医生制的试点工作。责任医生对“50户粉丝”每月进行随访1次(不限随访方式,但要求真实记录),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检计划、保健措施,提供疾病咨询和健康教育。
(四)“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完善期
2012年开始,中心全面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要求每名社区责任医生在年底前完成200户粉丝家庭的签约工作。粉丝家庭尽量以依从性较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为主,其他人
群为辅。本着自愿的原则,责任医生在辖区范围内,选择愿意接受社区责任医生管理的“粉丝”,双方签订协议,各自遵守协定。通过张贴签约告知书、门诊、社区工作室、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签约工作。工作内容除了对签约家庭的每一位成员的健康档案进行完善以外,还要了解签约家庭的家庭信息、家庭背景调查、家庭评估等情况,每一位责任医生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进一步推进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发展。
中心现有19名责任医生参与“粉丝”式家庭医生制的工作。截至2012年6月底共签约各类“粉丝”家庭1767户,其中有高血压620名,糖尿病130名,冠心病精神病患者等其他慢病患者152人。通过签约粉丝的家庭医生制工作,开展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尤其是慢性病人的随访管理,大大盘活了健康档案,提升了慢病规范管理率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率。2011年6月前白云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54.17%,慢性病规范管理率:高血压为80.31%,糖尿病为79.18%。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70.50%。截至2012年6月白云街道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提升为92.22%,慢性病规范管理率:高血压为85.20%,糖尿病为84.6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82.90%.五、反思不足
(一)、社区责任医生工作量细化及绩效考核问题。
实施家庭医生制工作以来,社区责任医生在开展基本医疗工作任务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主动性大幅提升,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医疗轻公共卫生的局面,使我们在对责任医生实际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尤其是公共卫生工作数量标准化测算上处在摸索阶段,对一些工作的有 5
效工时及绩效考核还在不断调整完善中。
(二)、中心责任医生综合业务能力提升的问题。
社区责任医生对于开展家庭医生制工作的各项内容需要不断学习掌握,尤其是如何把握家庭背景的模式下如何开展医疗服务问题。对于开展“粉丝”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方法形式有待加强。全科团队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网底发挥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功能,全面提升社区责任医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三)、信息化改造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工作量细化后,由于信息化的相对滞后,对于具体工作量的计算任务艰巨。另外各服务对象和内容之间的接口互通有待政策上的解决。
六、下一步关于“粉丝”式家庭医生制工作计划
(一)、对签约户数进行不断扩大和延生。责任医生在与粉丝进行精细化、互动化管理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向200户以上家庭签约,逐步达到签约600户的目标。
(二)、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制工作试点,不断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全科团队运行机制,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不断提升。现责任医生对“粉丝”家庭主要以门诊和电话为主,今后责任医生对每位“粉丝”家庭进行至少每年2-4次的入户随访工作。同时开展家庭医生制“预约式门诊服务”,在中心和服务站开设预约门诊。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重点完善家庭健康档案系统,以实
施动态管理并开展慢病契约式套餐管理,在此基础上,扩大到对其他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电话:388289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是指借鉴先进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开展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管理为主要内容,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
什么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家庭医生团队就是以维护居民健康为目的,主要由全科医师,预防保健科人员、乡村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基层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单位。在团队长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分工协作,更好地整合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内容是什么?
1、“健康状况早了解” 为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每年对其病情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规划。
2、“健康信息早知道” 及时将健教材料发放到签约居民,及时将健康大课堂和健康教育讲座等健康活动信息告知签约居民。
3、“分类服务我主动” 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主动提供电话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
4、“贴心服务我上门” 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5、“转诊服务我提供” 对诊治有困难的慢性病患者为您提供转诊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有什么好处?
好处1 由一点对多点式服务,转变为一对一服务;即个人多项问题,不必再迷茫该就诊哪个科室,只要致电家庭医生,各项问题都会妥善解决。
好处2 多个一对一服务,转变为多点对一点服务,家庭不同成员的健康问题,只要致电家庭医生,就可以多个人的问题在一处通畅办妥。
好处3 可以享受综合、全面、连续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社区护理服务,更可以随时随地咨询,享受便捷、快速转诊。
必须签约才能拥有家庭医生吗?
答:是的。因为只有您签约后,您的家庭医生才能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掌握您及您家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才能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我怎样和家庭医生签约呢,程序复杂吗?
答:不复杂,根据您自身意愿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自由选择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凭身份证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就可以了。
建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电话:3882896 建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电话:3882896
签约后影响自由就医吗?
答:不会的。签约对您来说增加了一个选择,您可以先咨询您的家庭医生,但对您自由就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家庭医生是私人医生吗?
答:不是。家庭医生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按有关规定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般1个家庭医生要服务600-800户签约家庭,所以家庭医生并不是以提供上门和个性化服务为主的私人医生。
签约家庭医生后我打个电话,医生就能上我家来给我看病吗?
答: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不是到居民家里提供服务,是以门诊服务或电话服务为主,上门医疗服务只是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形式中的一种,只对确有行动不便,符合条件者提供。
只能签订一个家庭医生吗?
答:是的。由于家庭医生人员有限,目前我们只能提供一个家庭签约一个家庭医生。
签约那是免费的吗?
答:是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签约是政府行为,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是否可以随时致电签约医生咨询?
答:可以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签约医生为您提供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
家庭医生能否提供急诊急救上门服务?
答:不能提供。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我们建议您首先拨打120或及时到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就诊,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如果和全科医生签约了,是不是我不能去其他医院看病了?
答:不是。实施签约式服务,其实是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这种签约并不是固定你在签约医院看病,签约了也可以到其他医院看病,我们签约的目的主要是医生团队了解你们的健康情况,从预防做起,同时医院或请专家下村、社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时,能通知到你们,每年65岁以上的老人,在册的和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人员进行免费体检,通过了签约服务,医院将您的健康信息录入电子档案系统,将来您只要在区内任何一家医院就诊,医院都能掌握您的健康情况,通过了签约服务,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政策。
建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团队工作制度 为更好的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就医格局的形成,构建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充分发挥全科医师作用,逐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许东卫[2018]36号及许卫基妇[2018]36号精神,结合《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许政办[2017〕5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项目,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年版)》和许医改办[2018]6文件及专业技术服务规范。
二、团队设团队长一名,组织安排开展团队工作,各团队成员按照所辖区域、常住人口、服务功能与任务等情况,分片包干,落实管理责任制。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使用文明用语,做到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的工作服、统一佩戴胸卡、统一出巡诊物品。
三、家庭医生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等人员组成,团队长为第一责任人,为支持的家庭医生小组为社区居民提供契约式服务,履行合同条款,开展分类、分层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追踪随访。
四、在社区设有固定的宣传栏或活动场所,向居民公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人员的姓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接受监督,如有变动及时张贴通知予以公示。
五、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按照要求按时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主动了解签约家庭健康状况,制定健康促进计划,对慢性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重型精神疾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健康干预,开展签约家庭基本医疗服务,及时联系双向转诊服务。
六、制定工作计划和每月工作安排,对工作完成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工作小结、稳步推进,每周周一向团队长汇总上报上周工作情况。根据医院下达任务制定年、月工作计划并有工作总结,按时完成下达各项工作任务,定期召开团队学习,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以上,传达、布置、总结家庭医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流。
七、实行正常诊疗时间,确保预约门诊、咨询、签约等工作的开展,做好服务情况的记录,每天6点钟以前定时对中国家医平台端APP居民提交的签约申请进行通过签约审批并及时准确更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和工作台账。保持手机通畅,24小时开展电话健康咨询服务。
八、外出开会、培训及休假等不能保证正常在岗时,必须向团队长请假,并做好工作交接,对特殊病情的签约患者,要安排上门进行工作交接。
九、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医疗、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要及时向团队长及单位负责人报告,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
十、严格执行卫生院各项规章制度,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街道办、村委会(居委会)开展联络,使其主动配合开展签约工作。
十一、家庭医生自觉接受单位领导和团队长的质控指导、督导和考核。团队每月召开一次家庭医生工作例会,加强家庭医生之间、全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不断相互学习交流工作中好的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
十二、签约办公室每月26日负责对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及各个成员进行本月工作考核,结合签约进度、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估,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奖金挂钩。
十三、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考核结果分划分四个档次,总分100分,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秀,发100%绩效工资,80----89为合格,发80%绩效工资,60-----79为基本合格,发60%的绩效工资,60分以下为不合格,扣发全部绩效工资。
邓庄乡卫生院
关键词:社区健康中心,家庭医生,实践,探索
深圳特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实践体现了特区社区健康中心的社区服务覆盖特点[1]。作为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社区健康中心, 我们探索在服务的组织分工、目标职能、对象及内容确定上均注重因地制宜, 利用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 选择实践路径,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 努力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现将近2年来的试点实践研究汇报如下。
1 社区健康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的设计
1.1 家庭医生服务的对象和内容
新医改提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社区健康中心作为提供服务的基础单元, 面向所有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对待服务需求的共性和个性差异, 从团队特征、合作及协作方式上满足基本医疗服务的差异需求, 内容上明确以全科诊疗及预防为核心门诊多元健康服务为主。
1.2 团队组建
特区社区健康中心遍布深圳, 各社区健康人员以10~20人居多, 试点社区健康中心属中等规模, 建立家庭医生团队如下: (1) 组建4个家庭医生团队 (每组3人, 1名家庭医生加2名护士或1名护士和1名助理) , 遵循社区健康中心的卫生需求分布, 设2组综合性团队, 另2组中, 设1组突出为妇女服务, 设1组突出中医特色防治方法。分组上兼顾方言、地域健康文化差异, 4组团队分别强调医生负责, 组内合作。 (2) 组建若干讨论小组, 方法是从4个小组中任命主题讨论小组牵头人, 横向联系和组织问题讨论会诊, 协商解决家庭医生服务中的各类问题。 (3) 各组均由科室督导, 协调组内合作以及邀请全科与全科、全科与专科多学科的组间协作。 (4) 依靠医院本部双向转诊通道[3]。
1.3 签约质量
英国家庭医生服务成效国际领先, 一位家庭医生平均服务2 000人[4], 达到这样的水平包括了医生全科技能水平和就医环境双方面的要求。从就医环境来看, 目前深圳社区健康中心门诊人次占全市总门诊量的1/3[5], 全科门诊人群不固定。从全科医生转变为家庭医生, 要求通过签约实现居民与医生的稳定联系, 体现分级医疗的特征[6], 其整个过程当循序渐进, 因此试点要求签约人数从20人开始, 每增加一定数量根据服务能力逐渐增加, 以重视签约后服务的持续性, 使数量、质量平衡发展, 因人因地确立签约规模, 使服务水平提升与服务数量增长相互促进。
1.4 发展目标
实现社区健康中心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提升是核心。理论上讲, 家庭医生与居民的长期合作, 可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及遵医行为, 有助于早期诊断, 减少重复检查, 减少次均就诊花费, 节约次均就诊时间, 利于观察治疗效果, 排除影响因素。由此预见, 社区健康中心推行家庭医生服务至少可实现如下目标: (1) 增进医患了解, 降低医疗风险; (2) 节省患者时间和降低花费, 提高患者满意度; (3) 促进医生及团队的学习; (4) 促进社区健康工作绩效提升。
2 社区健康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的对象、内容及实施路径
2.1 对象
特区许多社区居民经济悬殊大, 文化差异明显, 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5], 因而试点将长期居住和医疗保险状况作为考察签约服务的最重要因素。医保首诊绑定, 在社区健康中心的连续服务如年均就诊次数、问题类型以及各团队是否对签约居民的慢性病管理, 对老年、妇女、儿童及其他人群开展相应生命周期的健康干预[7]。
2.2 服务
要求团队开展相应生命周期的保健教育、疾病预防和诊疗、康复等长期持续的医学服务[8]。近2年的实践表明, 影响服务内容的深入和多样化的主要因素为: (1) 医保政策及医疗导向; (2) 医患基本信任关系; (3) 家庭医生团队的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同理心。另外, 社区健康中心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和统一服务规范, 如接诊时日常患者对诊疗、预防、健康教育宣传的流程整合等。家庭医生小组的差异体现在具体处理问题的手段或特长上, 经过锻炼, 社区健康中心逐渐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社区健康门诊诊疗、预防、健康教育为主[9], 随访、下社区宣传或保健为辅的工作方式。
2.3 实施路径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要求改变现实的社区健康工作路径、工作支持方法、质量管理方法、绩效评估方法等[10,11], 均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确定。具体包括: (1) 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岗位职能确定; (2) 学习型小组工作和针对性培训; (3) 明确服务内容落实及考核; (4) 评估服务质量、效率及满意度; (5) 服务问题解决方式途径; (6) 家庭医生团队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统一认识并执行:签约者不享有在社区健康门诊优先看病权;签约者受益在于与医生团队建立的信任关系, 长期关注及帮助, 在节省时间、精力和花费的同时争取健康, 使社区健康中心以实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契机, 促进社区健康中心的品牌和可持续良好发展。
3 成效
3.1 以人为中心的全科医学健康照顾
南园社区健康中心已服务社区15年, 社区关系、居民口碑连年提升。动员签约家庭医生似乎并不太难, 然而, 与各地签约情况类似, 许多人“签而不约”, 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于形式。国际家庭医生服务水平显示, 家庭医生可处理个人70%~90%的健康问题, 并且家庭医生不仅只是看病, 而是看“人”, 做好个人的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 且相互联系[12]。因此, 社区健康中心必须建立新的工作模式, 改变目前门诊看病, 公卫分离的“专科”分工模式, 建立诊疗、预防一体的协同工作模式, 实施以人为中心的全科医学健康照顾。考核近2年签约服务人数共1 595人, 平均年龄42岁, 超过90%首选社区健康中心就诊, 经医生建议后再到医院看病。检验其服务利用情况, 约87.9%的签约者至少每季度利用1次社区健康服务, 73.9%的签约者经常利用社区健康服务。家庭医生小组对所管理的患者做到相应的生命周期照顾, 当考核社区健康六大功能九大服务包模块完成情况时, 各模块的工作并非由专人完成, 相应管理分别由4个家庭医生小组各自对签约者负责。年终检查表明, 家庭医生实践促进了社区健康中心功能的具体深入落实。
3.2 持续自我提升和质量改进机制
家庭医生及团队达到解决个人70%~90%的健康问题, 依靠的是全科知识、技能, 长期练就的观察、沟通能力, 长时间培养的医患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不断提升的健康管理水平以及配套的质量改进督促机制, 实践中, 利用专家咨询, 解析家庭医生小组当下的知识技能、思维、沟通等能力状况, 利用小组讨论开展学习取得了初步良好效果。小组讨论主题和参与人员根据具体工作问题而确定, 经过实践, 随着讨论或学习的内容不断扩增, 社区健康讨论组分组趋于丰富, 3人以上即可成立讨论组, 将发现问题和解决措施付诸实践, 观察效果, 并在社区健康中心进行交流。小组例会或专题讨论会, 每次约15 min~30 min, 每周1~3次不等, 进行病例分析, 学习诊疗技能, 优化工作路径、流程、分工合作, 学习人文沟通、投诉及社会关系处理, 参加院级、区级、市级不同专题的培训汇报、指南的学习和讨论反馈机制等, 从而帮助社区健康中心建立有效的自我质量检查、自我质量改进和自我提升机制。
4 体会
4.1 政府引导, 政策支持
国际经验表明, 有序的分级医疗体系不可能经自由就医自发转化形成, 政府干预引导是必需的[3]。实践中, 患者也常常告诉家庭医生直接挂号找某某“名医”、“专家”的经历, 表明患者就诊常带有相当的迫切性和盲目性。政府引导如通过医保推行社区首诊制[13], 可有效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 促进家庭医生工作, 同时给予社区健康中心积极充实自我, 提升知识、技能, 提高情感理解、沟通等各方面能力。财政支持固然对家庭医生服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其支持力度和可持续性不一, 次于医保政策的影响作用。
4.2 方法得当, 双赢发展
家庭医生服务是新的模式, 效仿各地的同时应注意因地制宜。选择家庭医生服务试点或对象, 宜评价社区健康中心的基础条件, 硬件过关, 服务意识, 社区关系、技能水平及绩效水平都当纳入考虑。选择家庭医生服务路径, 宜考虑是否适合楼道划分、片区划分[14], 或者采取分阶段逐步扩展服务对象, 从医生熟悉的患者开始, 逐渐扩大圈子;落实家庭医生服务, 可预先规定服务内容, 亦可通过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 确定考核要求, 然后鼓励多种试验尝试不同路径及效果, 促进团队能动性, 群策群力, 实践可持续性发展, 提升社区健康中心的综合效益。
4.3 团队学习为主, 选择性利用培训
深圳市各种相关培训很多, 考虑时间成本, 当选择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除此之外, 社区健康中心当建立讨论小组开展团队学习。欧盟国际医学教育组织 (AMEE) 为我们提供的EMSE Course, 帮助我们建立、组织和利用小组讨论来达到最佳效果的学习, 并有效促进了工作改进, 实践操作性很强。国际全科技能中心为我们提供的IGPSTC课程, 为我们示范家庭医学各种专题的病例处置, 示范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 从而为社区健康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实践提供了榜样。
4.4 中医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作用
母mǔ亲qīn节jié快kuài到dào了le,要yào送sònɡ给ɡěi妈mā妈mɑ什shén么me礼lǐ物wù呢ne?做zuò贺hè卡kǎ?太tài没méi新xīn意yì了le。我wǒ正zhènɡ犯fàn愁chóu呢ne,我wǒ们men班bān的de蔡cài忻xīn蓓bèi早zǎo已yǐ把bǎ礼lǐ物wù送sònɡ给ɡěi了le她tā的de妈mā妈mɑ。
你nǐ们men猜cāi猜cɑi,她tā送sònɡ的de是shì什shén么me?我wǒ告ɡào诉su你nǐ,你nǐ怎zěn么me想xiǎnɡ都dōu想xiǎnɡ不bù出chū来lɑi的de!因yīn为wèi,她tā的de礼lǐ物wù既jì不bú是shì贺hè卡kǎ,也yě不bú是shì蛋dàn糕ɡāo,更ɡènɡ不bú是shì一yì幅fú画huà。算suàn了le吧bɑ,我wǒ揭jiē晓xiǎo答dá案àn,是shì她tā的de新xīn发fā明mínɡ——一yì张zhānɡ叫jiào“思sī优yōu乐lè园yuán”的de服fú务wù卡kǎ。
卡kǎ是shì红hónɡ色sè的de,上shànɡ面miàn画huà了le一yí个ɡe小xiǎo女nǚ孩háir儿,就jiù是shì那nà位wèi小xiǎo小xiǎo服fú务wù员yuán——蔡cài忻xīn蓓bèi。那nà张zhānɡ卡kǎ价jià值zhí100元yuán,上shànɡ面miàn有yǒu“消xiāo费fèi规ɡuī则zé”。比bǐ如rú:洗xǐ脚jiǎo一yí次cì扣kòu3元yuán,扫sǎo地dì一yí次cì扣kòu2元yuán,倒dào垃lā圾jī一yí次cì扣kòu1元yuán……妈mā妈mɑ只zhǐ要yào拿ná着zhe这zhè张zhānɡ卡kǎ,随suí时shí可kě以yǐ叫jiào她tā提tí供ɡōnɡ“服fú务wù”。
卡kǎ上shɑnɡ的de钱qián用yònɡ完wán了le怎zěn么me办bàn?不bú用yònɡ担dān心xīn,妈mā妈mɑ只zhǐ要yào做zuò三sān个ɡe鬼ɡuǐ脸liǎn就jiù可kě以yǐ充chōnɡ值zhí100元yuán。
蔡cài忻xīn蓓bèi的de礼lǐ物wù真zhēn有yǒu趣qù,真zhēn好hǎo玩wán,真zhēn神shén奇qí!我wǒ也yě想xiǎnɡ送sònɡ妈mā妈mɑ一yí个ɡe意yì想xiǎnɡ不bú到dào的de礼lǐ物wù。是shì什shén么me呢ne?保bǎo密mì!
【家庭医生服务规范】推荐阅读: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小结07-05
家庭医生履约服务宣传11-30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方案09-2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10-08
家庭医生式服务五项服务内容09-20
家庭医生式服务监督计划方案10-30
家庭小医生09-26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09-23
家庭医生情况调查06-02
家庭医生签约情况说明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