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2025-0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知实习的目的及意义(推荐10篇)

认知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篇1

实习任务: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通过组织学生到本专业水利教学实习基地现场参观水库和灌区,了解水库的组成部分和类型及其功能,领悟灌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如灌区水利工程的作用、渠系的整体布局等);了解灌区工程的组成及功能(如水源工程、渠系、田间工程等);了解灌区渠道、水工建筑物的类型、作用和特点以及灌区的管理方式等。

实习意义:

通过对实习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学习,可以提高学习对本专业真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学习兴趣和增强专业自豪感,为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实习对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加强劳动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习报告书写要求

1、严格按照学校教务处实习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书写。书写报告格式见附件2。

2、按时提交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自己对专业知识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3、报告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若有雷同,后果自负。

认知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篇2

从历年钢琴考级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不少家长和考生及一部分教师对考级的目的和意义还存在模糊认识, 如不及时引导, 则考级活动的社会效益必将受到影响。

钢琴考级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评价、规范社会教学, 促进我国业余钢琴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重视音乐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 面对着数以万计的琴童和钢琴爱好者, 我们的钢琴师资队伍远远跟不上需要, 一些不具备任教条件者也加入到钢琴师资队伍中来;部分专业教师未对业余钢琴教学给予重视, 未能按要求把握教学质量。这些因素使得业余钢琴教学很不规范, 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普遍不重视基本功训练, 不讲究弹奏方法, 不恪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不懂音乐的分句和语气, 不理解音乐的性质, 不会表达音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钢琴考级的内容包括基本练习, 练习曲、复调作品及中、外乐曲四个部分, 并大致按普通学生经过一年的正常学习可晋升一级的原则, 将这四部分有机的结合, 循级而上。这就要求每位考生在平时练习中必须练习这些内容, 缺一不可。通过考级来规范社会音乐艺术教育, 提高社会音乐教育水平。

考级活动有利于加强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管理, 提高教师的社

回去收藏、留念。

(4) 组织适合各类观众的定时讲解, 以讲解员热情、细致的解说, 使观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藏品。

(5) 通过博物馆的网站搜索、图书资料的查阅, 为观众提供查询资料的途径, 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的内容、欣赏展品, 培养和引导观众学习、研究的兴趣。

五、讲解员应通过高质量的讲解引领观众了解博物馆, 享受博物馆

(1) 免费开放以后, 观众数量大大增加, 他们来自社会不同的领域, 面对复杂的受众群体, 讲解员应“以人为本”尊重观众、理解观众、爱护观众, 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地为观众服务。

(2) 观众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参观目的等各不相同, 讲解员必须因人施讲, 才能达到最好的讲解效果。比如, 给少年儿童讲解时, 讲解员要用浅显的语言讲解, 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给青少年学生讲解时, 要注意与教科书结合, 启发学生的思考;给外地游客讲解时, 不仅要介绍陈列展览, 还要适当地说说本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只有针对性的讲解, 才能得到观众的满意。

(3) 每个博物馆讲解员都应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确定自己深入研究的领域, 不能千篇一律, 这样才能给常来的观众更多不同的感受和启发。

六、做好观众的协调和引导工作

(1) 面对有可能出现的观众人数过多的情况, 博物馆应在保安、引导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 更重要的是合理地调配各个时段的人流量, 可以建立预约制度, 请需要前来参观的个人和团体提前预约时间。

(2) 观众参观博物馆是一个学习知识、享受艺术的过程, 会责任感和教学水平。目前, 从事钢琴业余教学者难以统计, 对社会上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钢琴教师如何管理是一个难题。过去, 广大学琴者往往只能靠自己的教师评价判别自身学习的优劣和演奏水平。遇到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 可能得到符合实际的评价;如果教师的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 则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的评价就可能相差甚远, 因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通过考级, 由一个较具权威的专家班子对考生进行客观地评估, 检验教师教学水平, 鉴定孩子的学习成果, 使考生 (及家长) 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让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能及时了解问题的症结。作为教师也将在考级中经受检验, 并通过考生成绩的反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以对社会、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从事钢琴教学工作。

考级活动还将激发少年儿童学习钢琴的热情,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钢琴是件很难学习的乐器, 不下一番苦功是难以掌握的。而当今在学的少年儿童在繁重的功课压力下, 又确实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因此, 要让孩子在钢琴上每天坚持练习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是极不容易的。如果不能激发其应有的兴趣, 仅靠家长的压力, 练琴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考级活动引导琴童循序渐进, 激励他们努力达到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这对于广大有进取心的少年儿童来说, 无疑是个鞭策。然而, 作为琴童的家长, 却不可将考级当作迫使孩子练琴的一种手段, 更不能在考级活动中对孩子施加各种精神压力, 否则, 效果将适得其反。

需要一个安静、优美、文明的环境, 面对观众在博物馆内不恰当的行为, 博物馆要通过美好环境的营造、工作人员以身作责的榜样、礼貌地提示、适当的导览等方式, 引导观众约束自己的行为, 融入到展厅的氛围中, 从展览和活动中找到乐趣。

七、博物馆应主动积极地进行宣传

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 通过广告、访谈、专题片、举办活动等手段, 让公众了解博物馆。例如:加拿大的皇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博物馆从英国大都会博物馆租借藏品, 举办了一个关于埃及文物的展览, 他们通过电视、报纸大力宣传, 围绕展览举办夏令营、讲座, 展出埃及书法, 每周五晚都有埃及之星文娱活动, 展示埃及人的日常生活。该展览的展期为140天, 观众人数达到47万人。活动共投资440万加元, 其中借展费180万美元, 宣传费100万加元, 其余为制作等费用, 最终获得利润140万加元。对于这个成功的展览运作, 该博物馆花费在宣传上的经费和精力是相当大的。由此可见, 宣传对于博物馆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总之, 免费开放并不是博物馆不收费了, 等着观众自己上门, 而是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 转变公众对博物馆的态度, 让人们真正找到博物馆在生活中的位置, 逐渐养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 将对博物馆的好奇转变为对博物馆的喜爱与支持。

参考书目:

(1) 《抓机遇解难题促发展——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回顾与展望》, 《中国文物报》2010年1月27日, 第13期, 第5版

(2) 《来自枫叶之国的思考——加拿大博物馆考察纪行》, 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

认知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篇3

关键词:认知词汇语义学  原型理论  范畴化

原型理论最初于20世纪70年代发源于认知心理学,一经提出便被词汇语义学吸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原型理论中的“原型”指的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这个参照点会不断辐射,即由一个“词”辐射出一个“词网”,形成一个“原型范畴”。我们可以利用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的“理想认知模型”来举例,从而分析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是怎样运用的。[1]

一、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

认知语义学是莱考夫、J.R.罗斯等人与乔姆斯基分道扬镳后催生的新型语义学分支。它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坚持语义规则是句法生成的前提,肯定了词汇意义在句子中的首要作用。在不同情境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词语有各自的见解,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知词汇学、认知语义学和词汇语义学的三重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人们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我们将这种三重研究称为认知词汇语义学。认知词汇语义学是这三门学科的交集,当词汇、语义被冠以认知之名,我们就必须在认知语言学的大背景下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原型理论是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理论”针锋相对的一种新型范畴性质理论。经典理论认为,每种范畴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员标准,符合所有标准的都是该范畴的成员,且地位相同,不符合任一标准的都排斥在此范畴以外。但事实上,范畴与范畴之间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总会有交叉的地方,或者通过几个环节形成的锁链串联起来。原型理论则是范畴的抽象观,尤其当它进入认知语言学后,它将亚里士多德口中具体的范畴标准抽象成了认知的参照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原型”是某一范畴中的一个特例。例如,“杯子”这个词的意思是“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细,一般容积不大”[2],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所有这样的器具都叫作“杯子”,无论它是酒盅、烧杯或高脚杯。所以,“杯子”就是原型,杯子(指代某一符合杯子定义的器具)是“杯子”这个认知语义范畴的一个特例。这样的说法多少含有一些哲学思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直接去研究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运用。

二、原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运用

自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施提出原型理论至今仅有35个年头,但该理论已涉猎了心理学、数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综合罗施、莱考夫、泰勒、恩格勒等学者的理论,可以说,原型理论在语言学中应用更多。[3]它与语言学中的前沿学科——认知语言学相关联,在认知语言学的背景下,与词汇语义学相融合。

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原型”这一概念是词义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第二,原型的本质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反映是词义的模糊性;第三,原型的词义范畴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对原型词义的扩展。

(一)原型:词义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

词义范畴化是指将某一词义所包含的所有特征形成一个范畴,各个成员依据自己具有属于这个范畴的特征的多寡,来确定自己在范畴内部的位置。位置越靠近中心,即属于这个范畴的特征越多,则越有典型性;位置越在边缘,即属于这个范畴的特征越少,则越具非典型性。词义范畴中心的那个点则视为原型词义,具备这个范畴内的所有特征。原型词义是生成其它非原型词义的根基,是认知其它非原型词义的本源。将词义范畴化,就是将无数词语划分到各个不同词义范畴的圆圈内,形成可分析性的组合的一种方法,原型词义就是这些圆圈的圆心,处于非常核心的位置。

从罗施对“鸟”这个范畴的实验结果来看,“鸟”是原型,“知更鸟”是与原型最接近的成员,“鸽子”“麻雀”是较高典型性成员,“企鹅”“鸵鸟”则处在边缘位置,是较低典型性成员。从词义上讲,“鸟”一词的概念是“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4]。根据这一概念,“知更鸟”和“鸽子”“麻雀”应是在“鸟”这一范畴内属同一位置级别的。但欧美学者认为“知更鸟”是最高典型性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认知差异对词义理解的影响。因为知更鸟是英国国鸟,是欧洲最常见的、也是欧洲人最喜欢的一种鸟,所以,罗施才认为知更鸟是“鸟”这一范畴中具有最高典型性的成员。然而在词典中,“知更鸟”一词的定义是,“它的大小与麻雀相仿”。这也说明在不同认知背景下,原型的确立会有相应的变化。

(二)原型本质:词义的模糊性

1896年,俄罗斯语言学家波科罗夫斯基在提出“语义学”这一术语时曾指出,“事物在现实中的联系决定了相应词语在语言中的联系。研究一个词的意义,必须也要研究它的同义词,特别是属于相同的现象范围内的同义词。”[5]这段话颇具前瞻性地概括了词义范畴化对研究词义的作用,也涉及到了一些词义场理论。词义场理论认为,各个词语的意义聚合在一起便会形成许多意义的“场”,这些词义场又聚合成若干更大的词义场。词义场即为词义的范畴,这些范畴虽然各不相同,但边界却是模糊的,两个或几个相邻的场的范畴相互重叠和渗透。

处于词义范畴中心位置的原型也是模糊的。举例来说,“水果”一词是水果范畴的原型,苹果、鸭梨、水蜜桃等词都是这一词义范畴的成员。同理,我们还有蔬菜范畴、肉类范畴、粮食范畴。食物范畴的词义原型自然是“食物(可以吃的东西)”,但它蕴含极广,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实物成为它的载体。所以,原型词义的本质属性在于抽象的模糊性。原型的本质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反映即为词义的模糊性。

(三)原型范畴化:词义的扩展

原型的词义范畴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对原型词义的扩展。原型如同范畴圈内的圆心,词义扩展就是从圆心开始向四周辐射,由近到远,辐射出更多与原型具有一定相同特征的词,从而形成一个“词网”。词网的密度,即原型辐射出的词的总数,是不确定的,因为千千万万的人的认知是迥然不同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数据库的建立使统计某一词义范畴的成员总数成为可能。例如: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建立的“情感词汇”数据库,就利用计算机的统计功能很好地应用到了词汇数据统计中,统计出表示7种大类情感和20种小类情感的词汇及数万词汇。[6]但词汇具有生成性,随着人们的认知不断变化,相信这个数据库也会不断扩展,以适应人类主观认知的不断变化。

某一词义范畴内部的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家族相似性”的意思是在一个范畴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在一起。“词义不能孤立于相关的背景知识,词义不仅仅包括了最基本的概念内核,百科知识也是词义的一部分;词义的扩展也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构成一个原型范畴。”我们可以用莱考夫的理论对“聚丛模型”的阐释间接说明原型范畴化。例如“母亲”这个词,按照经典理论,应该是词典里的释义:“①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②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③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7]。但根据“聚丛模型”研究,“母亲”是一个复杂的范畴,由若干个单独的认知模型组合而成,并辐射出以下主要词义:“①产儿义:生育孩子的人;②遗传义:提供遗传物质的人;③养育义:养育和培养孩子的人;④婚嫁义:父亲的妻子;⑤家系义:血缘关系最近的女性长辈;⑥比喻义:养育人等的某一事物”,其中不仅有指“人”的含义,也有指“物”的含义,因而就涉及到了“比喻”这一概念。如果谈及比喻,那么被称之为“母亲”的事物就更多了,可以产生“祖国母亲”“大海母亲”“地球母亲”等无数与上述意义擦边的短语。莱考夫还提出,“真正的”母亲的身份也是模糊的,如“我是养子,不知道我的真正母亲是谁”“我不是个会抚养孩子的人,我根本不能当任何孩子的母亲”“我的遗传母亲将卵子植入我真正母亲的子宫,然后我的遗传母亲就去世了”。这些说法未必是刻意模拟的事实,在世界上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么“真正的”母亲的意义就更加难以捉摸了。可见从不同认知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理解。最后,莱考夫做了一个奇怪却有趣的模型:“我有四个真正的母亲:一个是捐献结我基因的女子,一个是生我的女子,一个是养育我长大的女人,一个是我父亲现在的妻子。”[8]虽然“母亲”这个词义范畴内部的成员互异,但人们总希望找到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成员来概括整个范畴,所以每一部词典都是将一个多义词的首要几个义项列出,其他扩展的词义需要我们自己在认知过程中慢慢理解和掌握。

三、结语

词汇语义研究的趋势是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独立于语境之外走向依赖语境、从描写走向阐释。原型理论是一个动态化的理论,它不仅有动态的辐射、依赖语境的认知,也有涵盖词义的功能。这一理论符合词汇语义研究的趋势,是认知词汇语义学的核心。究其本因,在于原型理论同时也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近20门学科中有所应用,它为语言学带来的价值不在于它自己本身,而在于它汲取了其他学科的精华,并将之带入语言学。原则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未来认知词汇语义学的研究中,原型理论将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德克·克拉茨(DirkGeeraerts).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M].李

葆嘉、司联合、李炯英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4][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李葆嘉.词汇语义学史论的壮丽风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3,(1).

[6]陈建美,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语法的情感词汇自动获取[J].智

能系统学报,2009,(2).

[8]乔治·莱考夫.女人火与危险事物[M].梁玉玲译.台湾:桂冠图

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

大学生实习报告实习目的及意义 篇4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

1、进一步加深并运用己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训练实际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体现,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更快地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2、熟悉现代企业技术工作人员应具有的管理技能、实践操作技能,提高技术水平。

3、体验社会生活,培养组织性、纪律性,增强劳动观念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二、实习任务

1、了解实习单位员工数量,人才结构比例,配置等情况---写实习单位概况。

2、了解实习单位生产部门的组织管理结构及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写实习单位概况。

3、了解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技术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等---写单位规章制度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4、仔细阅读与本专业相关设备的使用、保养说明书,了解各项参数指标,熟悉该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实习单位设备状况。

5、了解本专业知识在实习单位的应用情况。熟悉所在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写习周记。

6、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按照企业要求初步形成职业能力和初步养成职业素养---写实习周记。

土木工程认知实习目的与要求 篇5

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一次预演。

认识实习学生是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土木工程建造的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在实习前已学完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地基与基础》,《土木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在实习中应深入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认真实习,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完成实习指导人(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要求为:

1,通过实习了解建筑构造,结构体系及特点;了解某些新建筑,新结构,新施工工艺,新材料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2,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典型土木工程的单位或分部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了解拟定典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方法。

3,通过现场实习了解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对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施工成本的控制,生产要素的管理有所了解。

4,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广大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多作贡献的思想。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有所了解。了解现行的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的标准。

二、实习内容

1,看懂实习工程对象的建筑,结构施工图;

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特点等,提出个人对设计图纸的见解。

2,参加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完成下列的1~2项);

①参与拟定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主要承重结构施工方法,屋面工程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并独立完成部分工作。当已有施工方案时,可通过熟悉方案并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个人见解。

②参与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平面图,当已有此两种资料时,可通过了解编制方法,执行情况和现场管理等提出个人见解。

③完成单项作业设计工作(模板配板设计,土方工程施工设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设计,构件预制与安装工程施工设计及装修工程施工设计等)。

④参加或熟悉施工预算的编制。

⑤参加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拟定。

3,学习1~2个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操作要点,主要机具设备及用途,质量要求以及本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设想等;

4,了解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了解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了解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

5,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现代施工管理方法等的应用,了解施工与管理的新规范;

6,参与现场组织的图纸会审,技术交流,学术讨论会,工作例会,技术革新,现场的质量检查与安全管理等;

7,了解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各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职责;

认知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篇6

同时, 中央也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明确要求, 通过5年努力, 基本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执法监管能力显著增强, 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 并且把产地环境和投入品源头治理、农业标准化生产, 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发展, 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建立溯源体系。

为了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增强安全意识, 满足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需求, 增强消费信心, 着力加强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本文探讨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的目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1 现状问题

目前,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地区差异和农产品生产的特殊性, 各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水平差参不齐, 采集的信息类型千差万别, 采用的技术手段各有特色。近年来, 重庆已经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到议事日程, 从系统建设和社会需求等方面作了大量摸底调研工作, 但总体来看, 还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1 缺乏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 多种追溯系统未能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其目的就是要实现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整个食品链上的信息共享、有效传递, 通过客观的记录生产关键过程, 才能清晰地界定责任, 较好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市场都在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建立并实施了不同的追溯查询系统, 在一定区域实现了农产品的追溯管理。但各系统之间互不兼容的问题非常严重, 这不但不利于消费者查询, 也不利于政府部门的实时监管, 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整体而言, 呈现出碎片化状态, 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 有必要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分中心, 制订相应的信息接口标准, 整合现有的追溯信息, 以解决信息链条断层的问题。

1.2 缺乏追溯软硬件配置, 实施主体建设运行成本难以通过市场消化

要实现追溯信息化管理, 实施主体必须进行追溯管理软件的开发, 业务流程的梳理, 管理制度的制订, 技术人员的培训, 过程信息的采集, 以及服务器、路由器、办公电脑、打印机、贴标机等专用设备的采购。此外, 企业、合作社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来满足追溯系统的运行。目前, 我国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公共品属性, 初期的平台搭建和示范应用由政府组织并承担初期建设成本, 开发通用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信息采集终端, 免费提供给实施主体。特别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尚未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市场优质优价的机制也未形成的情况下, 如果完全由企业投入并维护运行追溯系统, 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1.3 缺乏信息服务平台, 社会参与度低, 制约追溯体系可持续发展

当前,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 开发设计统一的追溯系统平台是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企业和合作社, 为其提供信息化手段, 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控制能力。然而相关利益主体缺乏参与意愿, 使得追溯系统推广应用举步维艰。

(1) 由于记录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 地方监管部门难以作为跟踪执法依据。 (2) 加入追溯系统的企业或合作社既增加负担, 又未能落得优质优价的回报, 甚至还要承担追究责任的风险。 (3) 消费者缺乏对追溯产品的了解, 有的甚至根本没听说过追溯。因此, 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建立权威的信息服务平台, 对全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为不同主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吸引社会广泛参与。特别是要与政府其他项目相结合, 将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管理作为各类项目支持的前提条件。

2 建设目的和意义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紧密融合, 通过管理流程再造, 技术与体制机制创新, 是推进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问题的现实需要。

2.1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

目前, 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 农业生产由注重数量、保障供给向更加注重质量、保障卫生和安全转变, 由注重阶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供给机制转变, 由丰富“菜篮子”向净化“菜篮子”转变。同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菜篮子”产品供给的充裕, 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 具体是指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 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 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 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就要从产地环境和投入品开始, 对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市场流通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和追溯, 形成从生产到消费、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追溯链条。因此, 加强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 既是从“产出来”方面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提升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律管控能力, 推进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又是从“管出来”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需要。

2.2 促进农产品质量追溯协同工作的需要

目前,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管理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 也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更是落实责任追究的重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 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监管部门间的协同能力, 以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的上下对接能力,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和指挥能力。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 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间的数据通路, 真正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 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精细化分工。

2.3 助力政府扶持名优农产品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 政府能够对纳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内的名优农产品进行推广, 帮助提升名优农产品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诚信形象。政府推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名优企业的农产品竞争力, 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2.4 统一打造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众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需要

项目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监管部门的追溯数据资源, 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全信息档案, 通过公众服务网站、移动终端、查询终端等方式, 打造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众服务平台, 为普通消费者提供直观、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服务, 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 依托于各个监管部门间的协同工作, 以及监管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其中,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资源需要依靠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大数据中心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整合和应用。建设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大数据中心, 不仅能够整合各个监管部门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资源, 同时也是建设企业诚信体系和公众服务平台的基础。

2.5 涉农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

2014年6月, 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加快推行重点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2014年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 与本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 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涉农企业诚信体系不仅是农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商贸流通领域诚信体系的建设内容之一。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大数据中心, 整合涉农企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企业工商信息、商贸流通信息, 采用诚信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评估和考核, 形成涉农企业的诚信评价体系。

2.6 建立市场对农产品的认定标准及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工作, 一方面保障政府监管工作可以有效的落实, 另一方面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减少企业的负担, 从而让企业自发地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意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可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认可, 落实政府监管职能和追溯职能, 此外在认证中与HACCP规范及欧盟GS1标准相结合, 从源头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牌优势。

2.7 提高监管效率和节省监管成本的需要

应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可突破传统监管模式,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工作方式, 并应用信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的监管, 对农产品企业生产总体状况的监管、农资投入品及供应商的监管起到事前防范, 对生产过程的档案记录、采收记录、检测记录、交易记录、认证记录起到事中监管, 对屠宰记录、加工记录、销售记录的监管做好事后追踪, 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全面保障了监管的有效性。应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打破信息壁垒, 构建信息通道, 使得监督执法过程更加及时、准确, 并做到质量可预警、源头可追溯的需要, 全面提高监督执法的效率。

3 建设目标

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总体建设目标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与传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紧密融合, 通过管理流程再造, 技术与体制机制创新, 建设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保障公众消费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服务“三农”;最终将重庆市打造成为全国示范作用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典范。

具体目标是: (1) 实现全市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全程监控、产品检验检测合格上市、产地准出的信息化管理。 (2) 实现农产品生产档案化管理, 通过唯一的追溯码, 实现为每个农产品建立“身份证”, 生产者、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产品的投入品、生产档案、检测结果、生产和加工等信息。 (3) 实时监控农产品安全情况, 检测数据通过中心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和制表处理, 为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持;将各个检测点的农产品检测数据通过数据中心共享, 实现分析决策、风险评估及预警。 (4)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决策, 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高效快捷的风险预警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5) 以短信、语言、因特网为载体的信息查询系统, 实现农产品信息的通联互查, 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6) 建立市、区 (县) 统一平台, 两级使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及农业质量安全展示工作平台。 (7) 实现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在追溯模式、业务流程、编码规则和信息采集等技术标准上的对接统一。

4 实现途径

4.1 建设思路

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J2EE技术、地理信息技术, 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建设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包含软、硬件部分) , 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民增收, 服务“三农”。

因系统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不同行业, 考虑到系统实现的复杂度、难度和成本等因素, 系统建设遵循逐个开发、逐步完善的思路, 分为以下3个阶段建设。

第一阶段:实现种植业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第二阶段:实现畜牧业、渔业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第三阶段:在第一、第二阶段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综合农资领域和农产品终端储运销售领域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设, 最终将重庆市打造成为具有全国示范作用和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典范。

4.2 技术路线

4.2.1 采用顶层设计方法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 统揽全局, 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 以集中有效资源, 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顶层设计必须自顶向下地将战略目标有效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层层贯彻实施, 并通过工作部署、跟踪、监测、评价、调整、反馈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 确保各项工作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参见图1。

4.2.2 利用顶层设计的优势

顶层设计固然有很多优点, 但是顶层设计也不是万能的, 不是适用于任何地方和场景的, 例如:具体的数据整合工作, 受到现有业务系统建设情况和数据资源情况限制, 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归纳的设计方法, 以重庆市农委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及其所产生的数据为基础, 尽可能地收集现有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 在对现有数据情况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数据整合方案进行数据整合工作。

在应用系统设计上运用“资源化”的方法, 把不同的业务对象、业务实体、业务元素等数据化, 以便使用元数据体系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和业务的规范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

4.2.3 实现“多层次”同步建设

“一体化设计”思路目标包含4个层面:一体化决策、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服务。4个层面分别针对不同层面用户提供各自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在“一体化设计”和“数据+服务”独立建设的思路下, 数据与各个应用服务是独立建设、互不影响的。由于有独立的农业数据资源体系作为基础, 4个层面的相关应用可以独立建设、同步建设。在业务系统建设期间, 数据不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多层次”同步建设在保证能为基层业务提供服务的前提下, 既能为管理层提供管理支撑、安全核查等功能, 又能通过决策层应用系统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 指导行业未来发展。“多层次”同步建设有效地节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时间, 提升了信息化建设效率, 能让农委和社会各界更快地体验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4.3 系统功能

登录系统结构参见图2, 数据传输和监控管理系统结构参见图3。

4.3.1 关键技术要求

(1) 采用顶层设计方法, 构建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统一平台, 支撑区/县、乡镇多层级使用, 实现市内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跨区域、零距离查询的创新业务模式。

(2) 以“数据+服务”的设计思路进行系统构架, 支撑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报表、业务流程配置等灵活便捷的业务需求。

(3) 采用Linux+X86、oracle11g、C/S结构、本地隔离等技术, 保障追溯管理平台高效、顺畅运行, 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开放性和拓展性。

4.3.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政府监管平台

(1) 企业 (专合社) 监控管理子系统:录入、管理辖区内所有企业 (专合社) 的基本信息、地理信息、农产品信息、加工信息、仓储信息、销售信息等。

(2) 产品监控管理子系统:涵盖辖区内所有已获得、正在申请、已提交申报材料的“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该农产品的名称、生产数量、包装规格、销售去向、证书编号、认证期限等。

(3) 农产品基地监控管理子系统:涵盖辖区内所有农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信息、地块信息、认证信息及农事活动信息等。

(4) 农事活动监控管理子系统:涵盖企业各项农事活动的完整记录, 要求可提供视频监控接口, 实时掌握企业 (专合社) 生产状况, 对不规范的农事活动及时整改。

(5) 生产加工监控管理子系统:记录产品初级加工各个流程及各道工序的实施人员及实施时间。

(6) 投入品监控管理子系统:记录投入品基本信息 (名称、规格、有效成分) 、来源 (生产厂家、经销商) 、库存、领取和使用情况。

(7) 产地证明管理子系统:为品牌农产品提供产地证明, 包含产地、证书编号、生产数量、标志使用人等。

(8) 预警报警监控管理子系统:涵盖禁用、限用农药目录及上千种常规农药使用限量, 及时对使用禁、限用农药和超剂量使用常规农药的行为进行预警报警。

4.3.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企业管理平台

(1) 基地地块管理子系统:记录企业所属的基地地块信息、认证信息及环境监测情况。

(2) 农事活动记录管理子系统:针对不同企业定制适宜的农事活动记录表, 可通过手持机等快捷设备进行信息录入。

(3) 生产加工活动管理子系统:针对不同企业定制适宜的生产加工活动记录表。

(4) 原料半成品管理子系统:记录企业原料、半成品原料投入情况。

(5) 产品追溯综合管理子系统:记录产品生产批次信息, 并综合“农事活动记录管理子系统、生产加工活动管理子系统、原料半成品管理子系统”的信息对产品进行溯源管理。

(6) 进销存管理子系统:记录农业投入品 (农药、肥料及其他农资, 农具) 和其他物资的进货渠道、进货量、领取情况、库存, 农产品的生产数量、销售数量及库存等。

(7) 仓储物流管理子系统:记录产品的仓储物流信息。

销售信息管理子系统:管理产品销售价格、销售去向等, 为企业提供长线价格行情数据分析。

(8) 投入品管理子系统:记录生产活动中投入品使用状况, 依托后台系统预警报警功能, 正确合理使用投入品。

(9) 投诉信息管理子系统:处理消费者投诉信息, 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将投诉问题反映到政府平台。

4.3.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查询平台

(1) 手机短信查询:消费者将追溯码数字编写成短信发送到指定端口, 即可收到短信查询内容。

(2) 手机微信查询:通过智能手机安装的微信客户端, 消费者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追溯码即可查询产品的相关信息。

(3) 互联网查询网站:消费者登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 输入追溯码查询出产品详细信息。

4.3.5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共享平台

(1) 采集、整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所涉及的所有数据, 包括数据汇总、交换、清洗、和深加工子系统,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专题数据库, 并提供多种数据分析报表。

(2) 满足数据互联互通要求, 提供硬件及外部系统数据接口。

5 服务对象

5.1 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负责录入每一批次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础信息, 同时针对每批次的农产品按照质监部门的要求, 进行抽样检测并上传检测数据。

5.2 农委质量安全监管部门

农委监管部门对大户、企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投入品、生产加工环境、生产加工操作需要进行监管, 定期对企业使用的农产品原料、投入品进行抽查。按时审核企业填报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和企业上传的农产品抽样检测数据。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5.3 商委质量安全监管部门

针对进入到市场流通领域的农产品, 商委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需要监测其流通渠道、农产品的流向以及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销售时间是否在其质保期内。

5.4 食药监局监管部门

需要掌握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仓储物流到商贸销售环节的所有信息, 对农委和商委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进行审核和监管, 及时响应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5.5 工商局企业信息管理部门

提供涉农企业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基本信息, 涉农企业在工商局登记备案的奖惩信息, 提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 协助食药监监管部门对涉农企业进行监管和追责。

5.6 消费者

男女之爱的目的和意义 篇7

有时候,我和红外出上班或办事,晚上回家,啾啾看见我们,笑得那样欢。分别了一整天,别后重逢,她真正是惊喜,是由衷的喜悦。你会感到,在这一整天里,她不知怎样想念你呢。

那些日子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啾啾看我的神情。她眼中的会心的笑,如朵朵鲜花盛开在我的草地上,把我的心装饰成了一座春天的花园。

让我回到第八个月啾啾喊我爸爸的那一天。那是一个下午,她仰躺在大床上,看着我,下嘴唇略朝里收,试图发声。我和红听得真切,她在发出几声pa的清辅音之后,響亮地喊出了“爸爸”。她始终看着我,越喊越清晰,越喊越响亮,越喊越连贯,“爸爸爸爸”地喊个不停。我抱起她,她依然喊了又喊,并且拿眼睛看我,完完全全是有意识的。有时候,“爸爸”的前面带着ha的音,听起来像是喊“好爸爸”。她喊了总有一二十声吧,真是“喊”出来的,一连串响亮的爆发。

我的激动和感动无可形容,我哭了。

红说,自从喊了爸爸后,啾啾与我更亲了。我说,也许吧,有了一种新的沟通。红说,她不嫉妒,她为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意而感动。

一个孩子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唤做爸爸和妈妈,这呼唤出的第一声,在我看来,其神圣性丝毫不亚于教堂里的婚礼。

一个男人使一个女人受孕,似乎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可是,仔细想想,这个孕育出来的小生命,是多么漫长而复杂的因果关系的一个产物,它的基因中交织着多少不可思议的巧遇,包含了多少神秘的因缘。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上帝在掷骰子罢了。不错,但是,每掷一次骰子,都是排除了其余无数可能性而只确认了一种可能性,亘古岁月中一次次的排除和确认,岂不使得这最终的确认更具有了一种命定的性质?在大自然的生命谱系档案中,这一对父母与这一个孩子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定了,时候一到,这一页就会翻开。

让我换一种方式来说:一个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一个灵魂的投胎。在基督教的天国里,或者在佛教的六道中,有无数的灵魂在飞翔或轮回,偏偏这一个灵魂来投胎了。这一个灵魂原可以借无数对男女的生育行为投胎,偏偏选中了你们这一对。父母和孩子的联系,在生物的意义上是血缘,在宗教的意义上是灵魂的约会。在超越时空的那个世界里,这一个男人、这一个女人、这一个孩子原本都是灵魂,无所谓夫妻和亲子,却仿佛一直在相互寻找,相约了来到这个时空的世界,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组成了一个亲密的家,然后又将必不可免地彼此失散。每念及此,我心中充满敬畏、感动和忧伤,备感亲情的珍贵。

啾啾出生后不久,有一天,红对啾啾说:“我怎么会当你妈妈的呀?”又转过脸对我说:“啾啾怎么会选中我当她的妈妈的?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感谢啾啾。”

我说:“这是你想过的最深刻的哲学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啾啾在4岁时有一个解答。她问妈妈:“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妈妈说是。她又问:“爸爸也不认识你吧?”妈妈仍说是。她接着编起了故事:“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

护理实习目的和意义 篇8

高级护理专业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的一门专业课程。 高级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医院中,护理人员按技术职务可分为初级技术职务:护士、护师;中级技术职务:主管护师;高级技术职务: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等三个层次。高级护理专业培养的便是护师。

一、实习的目的

(1) 实习是专业教育的必经之路,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措施。通过实习,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际工作水平,为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打好基础。

(3) 培养医学生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学会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事物,判断是非;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实习的意义

建筑专业实习目的和意义 篇9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更多实习相关文书请点击:实习目的

相关阅读推荐:

施工实习目的

电机实习目的

认知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篇10

摘 要: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不仅符合贯彻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和提高军事人才军事职业能力与现代化水平的客观形势要求,也反映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人类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点尤其在教育目的理论中深刻体现出来。

关键词:教育目的;军事职业教育;军事人才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四总部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军事职业教育成为我军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深入贯彻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提高军事人才的军事职业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军事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不仅符合上述客观形势的要求,也反映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人类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点尤其在教育目的理论中深刻体现出来。

一、教育目的理论概览及其根本取向

教育目的是“人们关于教育对象应有教养的预想”,任何一种类型或层次的教育,都要或明或暗地规定、设想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规格和要求,也即拥有其教育目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目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论述,如个人和人格取向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在于使受教育者顺应本性的自然发展,注重完整人格的陶冶,使人天赋的内在力量得到充分的表现,在身心、知能、道德、审美等各方面实现全面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等。他们的学说都深刻地指出,教育不可以偏离人的内在、全面和均衡的发展需要。文化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目的是实现客观文化价值在个体的内化,并进而实现文化的传递和创新。其中20世纪的永恒主义教育学说认为教育“是要引起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教育要传达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经典的知识和价值由于其在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理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最重要内容。生活和道德取向的教育理论,如19世纪的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阶段,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主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赫尔巴特则认为,教育应“借助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能明辨善恶,陶冶意志,养成去恶从善的品德”。他们的观点为后来职业教育的兴起以及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强调,提供了理论依据。至于社会和政治取向教育目的理论,很多思想家都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乃至政治的需要,而且传统习惯和官方意向也大都倾向于这一点。如我国著名典籍《学记》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宋代朱熹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己伦焉”,表面上看是一种道德取向的教育目的,其实是放置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列中,最终服务于政治和社会。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坚决否定“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取向,因为“我们必须献身于某一项特定而有限的任务”,所以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一类教育目的理论,合理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状况对教育活动的限定和要求,为防止教育目的过于偏向“个人”一端起到了平衡作用。

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其实在于人的发展。之所以不同理论给出了不同取向,正是因为人的发展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多方面的不同要求。

(一)个体人格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要求

个人和人格取向的教育目的学说,正确指出了教育必须要首先注重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所谓人格,即人的规格,教育学上可视为方方面面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都不可放弃人格的协调全面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尤其重视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使职业教育也不可能完全无视人格基础和发展潜力而片面追求职业技能,只不过可以通过建立工作技能“附着点”的方式,实现个体人格的拓展和深化。

(二)社会化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化程度即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文化、价值、生活、道德、政治等,归根结底都是社会存在物,它们所代表的教育目的取向都是不同程度的社会化取向。所以强调人的发展,绝不能忽略社会内容,反而要强调社会要求。反过来讲,教育诉诸社会要求,却并不排斥个人发展。

(三)人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要求

人的发展呈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可能更多地适用于某个或某些教育目的取向。在特定的初始阶段,出于构造基础和拓展潜能的要求,人格全面发展的取向占主导地位;然后为了适应社会分工和治理的要求,社会化某一方面(如特定的技能要求)的取向就更重要;再后,指向专业精深的教育目的就应该与通用的取向融合,谋求人的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的发展

社会存在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因此,人的发展与特定的职业发展相脱离是不可想象的。这样,教育一旦进入职业准备和职业发展阶段,就应该把人的发展与职业发展统筹结合起来考虑,通过职业发展来促进人的发展,在人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职业生涯的进步。

二、人的发展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形式——军事人才成长

教育目的理论对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研究论述,具有从宏观上匡正和规范教育活动的作用,能确保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行为符合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使教育活动相关人“形成自觉运用教育目的指导教育行为的意识”。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是人的发展,而军事人才成长既是人的发展的一个形式或表现,也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要全面考察军事人才成长,就需要放在人的发展的总体背景下进行。

(一)军事人才成长路线要与人的发展路线重合

许多学者对人一生的发展作了研究,提出了观点多样的生命历程理论,指明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一般来讲,人在青年期和成年期要经历一个先是获得较全面的知识积累、然后在专业上趋于成熟、最后实现充分专业化的过程。军人的职业成长主要发生在这个阶段,为此,其成长路线的设计应充分尊重这一时期的特点,使人的一般发展路线在军事人才成长中得到体现。当然,军人职业自有其特殊性,其成长要反映出他对不断上升的战争行动等级和复杂性的理解、把握和参与能力。而实际上,这种能力恰恰也是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并持续整合相关知识、能力的具体表现。

(二)军事人才的培养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美国国会军事教育专门委员会报告曾指出,“战略家成长的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天资、阅历和教育”。军人的成长发展一方面要在实践中进行,还要有赖于恰当的专门教育。首先,这种教育设置的时机要适应人在军事职业发展中的阶段特点,使教育行为发生在成长提高的关键时期。其次,内容上也要符合不同阶段的需要,兼顾当下实际能力的生成和今后发展潜力的建构。最后,教育也要适当超出形成单纯职业能力的需要,为军人作为人的终生和谐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军事职业发展和教育促进军人作为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通过职业发展来实现,职业发展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如美军的研究生教育有三个目的:一是满足军官受高层次教育的需要;二是提高军官岗位任职能力;三是满足终身职业发展需要;四是作为军队保留人才的手段。这种思路体现了在军事教育体系中对人的发展的较为充分的考虑,没有把眼光片面集中在职业本位,展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自觉意识。

三、军事职业教育与军事人才成长的实现

“人是战争的最终决胜因素”,这句话不仅说明要把军事人才培养放在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还说明军事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促进和保证人(军人)的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以提高现代军事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在职培养新机制,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推动军人全员全时全域学习,具有完善军事教育体系格局、促进军事人才全面持续成长的重大意义。

(一)军事职业教育在层级式军事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融合作用

军事教育必须服务于战争需要,因此构建军事教育体系的关键外部制约因素是作战力量使用的要求,或者说特定战争行动等级的要求。由于战争的三个主要级别是战术、战役和战略,军事人才培养也就相应地设置三个等级,分别是按兵种设置、学习战术的初级军事教育,按军种设置、学习战役的中级军事教育和各军种联合设置、学习战略的高级军事教育。这种军事教育体系构架的设计是促进作为军官的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战术到战役再到战略,这是一个军官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专业成熟和精深的必然路径。这样的军事教育体系与作战、服役经历一起,为军人职业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上升通道,我军已有的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共同构成的军队院校体系正是按这样的理念设计的。然而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及部队的岗位实践虽然各自在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都难以有效贯通和统领军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所有教育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应做的并不是重构原有教育体系,而是补充和添加,使各层级的进校培训通过在职的远程教育学习相互连接起来,融合成为整体,成为一个覆盖军人职业生涯全程、与军人成长路径并行不断线的终身教育体系,而这正是军事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所在。这既是对军人个人发展负责,也是对确保军队在特定行动等级上有效形成战斗力负责,是用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

(二)军事职业教育灵活适应军事人才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军事人才成长发展的阶段特点,一方面与其在成长路线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在军队任职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要体现人在追求专业精深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共性特征。以军官为例,任命前的生长军官要接受基本的高等教育,通过宽口径的通识性培养,形成基本的学习、思维、创新能力和军事素养,为军官职业和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知识能力基础。其后,为适应初级任职的要求,获得职业发展良好起点,初级任职教育注重特定岗位的针对性,助其形成任职初期迅速上手的能力。经过一段时期实践,军官对部队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作战训练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产生了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思考,随后的中、高级任职教育就要同时兼顾高一级的岗位指向性、军事学科学术性和相关外围学科广泛而深刻的理解,使军官的实际工作经验结构化、体系化,促使其思维向战役和战略层面跃升。

可以说,上述思路在军事教育体系设计中得到了广泛遵循,具有理论上无可置疑的科学性;然而实践中其问题则在于,各层级体制化教育培训对军事人才成长阶段特点的判断是总体性、一般化的,很难全面考量并尊重军事人才个体成长的特殊性与个别需求,那么这种军事教育对人才成长阶段特点的适应就很可能是比较“僵硬”的。而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对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的补充,以自主学习、远程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主,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符合教育体系构架对军事人才成长特点的整体判断,又灵活适应军人个体和具体工作对学习教育提出的独特要求,从而实现军事教育体系的整体“柔韧性”,把教育目的和人的发展取向进一步充分体现了出来。

(三)军事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形成

“职业军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激发战略思维的形成”。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军事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以培养战略思维为核心的;二是军官任命前的高等教育和任命后的初、中级职业军事教育,尽管不以战略思维的形成为重点,但也要兼顾战略思维潜能的培养。战略是战争行动的最高等级,也是一种思想,是立足国家安全和军事发展的高度来理解和执行军事使命的能力。在我军新型的管理指挥体制下,具有战略思维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愈加重要。为了达到培养各级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目标,军事教育各层级都应当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和丰富性,但限于时间、内容弹性等客观条件,一般难以做到。而军事职业教育正由于其灵活性,在各个阶段把恰当的战略思维内容充实进去却是可能也可行的。而且也正是通过军事职业教育把战略思维贯穿到军事人才培养全程,军事教育体系才从完整意义上构成了一种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因为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战略是一种把尽可能全面的相关要素整合进思维过程的宽广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发展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包括军事教育在内的任何教育活动,要避免人的片面、单向度发展,尽管有专业化的重点,也要提供受教育者适当的知识视野和背景。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美]赫钦斯.普通教育[G]//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法]涂尔干.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G]//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普通论与专业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6]熊川武等.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美国第100界国会军事教育专门委员会报告.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编译,2008.

[8]马立峰,卢伟.全军军事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理论骨干集训材料汇编[C].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上一篇:电商中心部门职能下一篇:岳麓版五四运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