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精选12篇)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篇1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过去,我们都认为部分孩子的能力较差,经常采取一味迁就的方法,将所有知识细细嚼碎后再喂给他们。这样越是迁就,他们的脑筋就越不肯动。时间长了,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学习套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幼儿从小就了解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从小启迪幼儿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世界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好似没有一张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的不同,其形成的的个体差异也不同。以下我将谈一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扩大幼儿的视眼,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因此: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以下探索: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只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筷子,面油,皮筋等,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例如:“有趣的叶子”、“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钮扣”、“吃草的羊”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游戏却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效果更加。我非常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们和幼儿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那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小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亲自动手试一试,那么效果就明显不同了。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好。

三、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气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找空气时,我为孩子们投放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成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为每个孩子创设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

四、注重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阳和影子”活动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长?又怎样变短?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儿对影子产生了兴趣,教师就带领幼儿做起了“太阳钟”。幼儿相互商量、讨论和试验着,最后发现了身体往与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长,直立或往与太阳相同方向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经过一天的记录,幼儿有了一个能知道时间的“太阳钟”。此后,幼儿通过 自主学习,知道了时间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脸上充满着喜悦之情。其中,我们还发现有两名幼儿合作的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一名幼儿做俯卧撑动作,另一名幼儿在他后面帮他抬起双腿,做成人推小车的姿势,他们大声嚷者:“瞧,这样的影子最最长!”。幼儿在获得类似这样的心理满足的同时,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同时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五、重视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设问引导

幼儿真正主动探索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把自己预想的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问题,适当地多提一些“为什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抛鸡蛋”活动中,教师提问:“如果把鸡蛋从上向下扔,它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它会碎的。”于是教师分别向两个脸盆扔鸡蛋,结果一个鸡蛋碎了,另一个鸡蛋没有碎。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鸡 蛋碎了,另一个不碎呢?”待幼儿议论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个脸盆的不同,幼儿发现鸡蛋落在有毛巾的 脸盆里不碎,因为毛巾软。鸡蛋直接落在坚硬的脸盆里就会碎。然后,教师出示海绵垫、沙堆、碎布、稻草、棉花、石块等,提问:“鸡蛋落在这些物品上会怎么样?为什么?” 最后让幼儿积极地尝试并讲述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易碎的物品在细软且有厚度的材料的保护下,就不易碎。最后 教师提问:“平时人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由于这一活动较多地采用了开放性、启发式提问,因而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探索也更加主动、积极。

六、将游戏做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

科学活动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不像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可以夸大,大胆想象,它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设计课件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是否合理、科学,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求答案。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能在活动前广泛地收集多种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就能自如地在探索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有限,有时单靠教师用图片讲解、幼儿是不能充分理解的,这时,就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在组织幼儿讨论水的用途活动中,可以通过小朋友喝水、农民给蔬菜浇水、大象喝水洗澡、等图片、录象,让幼儿知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水。进一步讨论:如果没有水,那会怎样?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于是组织幼儿再讨论: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喝“纯净水”、“矿泉水”、的人越来越多呢?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呢?启发幼儿说出:不把垃圾、脏东西扔在河里,工厂不能把污水排到河里,洗完手马上关紧水龙头等。在孩子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七、注意做到适时鼓励,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对孩子们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而不是横加指责;尽量不作过多的限制,以免幼儿怕犯错误而产生恐惧心理;注意做到适时鼓励,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幼儿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获得信心。在课上,教师对幼儿的表扬一般是口头表扬,动作、眼神暗示等,现在我们还可在课件中设计表扬的环节,如幼儿回答对某个问题后,电脑中会出现表扬的画面,可以是五角星、小红花,也可以是其它一些东西,这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另外还可加上语音,如你真棒、太好了等,电脑中的表扬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对幼儿也有一种激励作用。

八、小课堂教育与社会大自然结合

过去,我们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常常局限于园内的教育,而忽视与园外科学活动的结合。其实,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离不开大自然和社会连续的活动,不同的渠道,多种方式,多样活动,都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认知能力的提高。

自然界是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所以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在进行“虫虫、虫虫飞”的主题教学时,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进入昆虫世界。让每个孩子都象名侦探柯南一样去发现我们周围有哪些昆虫?这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怎样采集昆虫和饲养昆虫等。孩子似乎天生对各种各样的昆虫感到好奇,他们常常会睁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小动物。走进我们的教室,首先映入在大家眼帘的是孩子们制作的昆虫吊饰,这些有趣的昆虫都是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废旧的物品共同制作的。在活动室外,我们还创设了亲子作业栏,这就给周围环境增添了更温馨的色彩。

此外我们还组织幼儿去公园。这种外出游玩的过程,便是幼儿探索科学的过程。当我们来到那座凉亭时,幼儿就提出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要制造凉亭?凉亭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造这么多的凉亭……。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一点一滴逐渐积累的。

日常生活中,抓住了点点滴滴的机会,在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接受了科学教育。由于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取之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幼儿的周边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有利于各科教学的相互渗透。例如:歌曲演唱《大雷雨》就渗透了自然气象科学的常识,通过歌曲学习,小朋友也了解了雷雨是夏天特有的气象特征之一,是特定的天气温度和湿度造成或引发的自然现象。假如进一步探索,还可以找到雨是怎么形成的秘密。再例如:语言散文诗欣赏〈春姑娘〉,优美的文字和和谐的韵律不仅给孩子带来文学的享受,通过散文欣赏内容的理解,渗透了很多春天季节特征的了解。因此,科学活动的渗透性不局限于科学教育活动,更蕴涵在其他各科教育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专门性活动和渗透性科学活动的交融从形式上丰富了活动的方式,给幼儿更多的接触、了解、探索科学世界的机会。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篇2

所谓的想象,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它主要是把头脑中的一些原有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新的信息。同样,任何创新都是对一些原有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首要步骤。创造的前提就是想象。想象是无所不在的,它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开始各种遐想,享受这一切遐想所带来的美感。想象不仅仅是创造的起源,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在幼儿时期,人们的思维是出于天马行空的状态,这个时期人们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因为在幼儿时期,人们缺乏相应知识经验的限制,所以幼儿的想象力会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样,幼儿天真的想象以及独特的思维总是给人们带来启迪。其实,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位神奇的幻想家。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可以把周围的一切东西进行充分的利用,刺激幼儿的想象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幼儿自由想象,更深入地挖掘幼儿的天真与童趣,扩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2. 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引发 幼儿的创新热情

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喜欢游戏不仅仅是幼儿的天性,同时也为幼儿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情绪始终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个时候的幼儿反应灵敏、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多彩。游戏不仅仅可以刺激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坚强、乐观、自信的良好品质。所以,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来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游戏,使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来获取美术知识,并对美术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的创新中。然而,幼儿在对美的勇敢追求与大胆想象中,不断创新,以最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想法,逐步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通过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幼儿勇于创新与尝试的精神。

3.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幼 儿的创新灵感

与幼儿教育中的其他理性学科不同的是,幼儿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幼儿思想和情感的引导与开发,从而唤起和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融入幼儿自身的情感,感悟为幼儿的美术创造提供了最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当适当注重幼儿情感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有效培养幼儿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始终将幼儿情感的激发作为重点内容,真正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营造一个充满美好幻想和憧憬的审美环境,利用情感教学技巧,达到融情于景,以景激情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感悟和体验美术的美好画面,培养幼儿内心情感对美术画面的感悟能力,引导幼儿与美术所要表达的情境达到共鸣的效果。培养幼儿使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情境来表达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使幼儿的美术创造有感而发,将自身的内心情感融入到美术创作中。

4. 积极评价幼儿美术成果,维护 幼儿的创新自信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树立“过程”大于“结果”的理念,幼儿在美术的创造过程中并无是非对错之分,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维护好幼儿的创造自信心。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不可采用成人的眼光进行机械式的评价,也不能采用老套和机械化的评价标准,教师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采取点评方式,使用探讨的语气与幼儿分析作品如何改进,这样不仅维护了幼儿的自信心,还可促进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的不断进步。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评估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将培养和激发幼儿创新能力作为重点目标。教师应当努力挖掘每个幼儿的成功之处,引导和放飞幼儿的思想,让幼儿的思想插上梦想的翅膀。对于幼儿别出心裁的想象和创作,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努力激发幼儿的创作潜力,给孩子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篇3

我们在使用有些教材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课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我园幼儿难以接触和体验到的事物,而幼儿身边熟悉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丰富的乡土社会文化资源,却极少在教材中体现,不切合我园幼儿的教学实际,更不能充分发挥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在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各类幼儿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并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也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幼儿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基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有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对《纲要》精神的深入学习和不断的理解,我们懂得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挖掘乡土赖以展开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园的本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因此,开发挖掘本乡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课程是我们的出路。

环县是驰名中外的“皮影之乡”、“香包之乡”、“苦荞之乡”,“红色文化”胜地,人文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情皮影,底蕴十足的刺绣、剪纸和香包,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老爷山,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山城堡战役”遗址,有开国元勋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活故居,有以宋塔公园为中心而辐射两翼的东山公园、西山公园,有横贯环县的环江和西滩广场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既然我们有这么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何不好好利用呢?依托环县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在耳闻目睹中亲身了解家乡优秀的地域文化,丰富了教育活动的内容,为幼儿提供尊重、亲近、体验民间文化的机会,从而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也有利于培养县级幼儿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而且使民间传统的、优秀的、适宜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材料得以传承到下一代;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活动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内涵发展,真正构建富有人文精神的幼儿园园本文化特色。

一、合理地挖掘自然人文资源进入课程内容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如我县的东老爷山远近闻名,不但风景美丽,而且有轩辕黄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鸡叫鸣、狐大仙选址、关老爷显灵、林道士成仙的神奇传说,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李富春等领导带领红军长征留下的历史足迹,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带孩子亲自去感受,于是《神奇的东老爷山》主题就产生了,并生成了语言活动《鸡鸣听三省》《美丽的老爷山》《金公鸡叫鸣》《关老爷显灵》;艺术活动:美术《老爷山的曙光坛》《老爷山的柏树》,音乐《欢迎来到老爷山》、音乐游戏《小袋鼠》;社会活动:认知交流《毛主席在山城》,活动区活动《我喜欢的老爷山》;数学活动《五个手指头》《数庙庙》;健康活动《去老爷山》《套圈》《萝卜干品尝会》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这样以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点,通过预设主题和生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各领域间发生联系,并利用适宜的现成的教材改编或自己创编的一些教材构建了本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入课程内容

本土课程的开发讲究灵活性和多样性,资源的开发仅靠教师也是远远不够的,来自社区和家长的各种资源往往可以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经验,又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因此,我们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方式和途径来开发和利用有价值的资源,逐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如我们的家乡——“皮影之乡”,环县皮影戏,是东方魔术般的艺术,是中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于是,我们尝试了“我是皮影艺术家”这个主题,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园多次邀请我县皮影艺人来园表演皮影戏,组织幼儿走进皮影制作公司,参观皮影制作流程,感知家乡皮影的魅力,萌发孩子们喜爱皮影,亲近皮影,热爱家乡的情感;并生成了美工活动《我是皮影雕刻家》《皮影画》《可爱的小皮影》,音乐活动《皮影戏欣赏》《麻黄小调》《快乐皮影人》《俏新娘》《皮影小快板》,语言活动《家乡的皮影》《夸家乡》《家乡的特产》等教育活动。在大班幼儿将要毕业前夕,我们利用邻居“思源实验学校”这个资源,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这个主题,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看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参观小学生的少先队和升旗仪式活动,让幼儿参与到小学生的活动中去等,这些活动将有助于幼儿对小学生角色的认识与了解,向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如我们开展的《走进消防队》主题活动,全体幼儿在老师、家长、校医、保安的陪护下,在交警同志的全程护送中,步行至离幼儿园较近的县消防中队,进行消防安全体验活动。通过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园与社区携起手来,密切配合,合理地挖掘社区的资源,促成我园本土教育资源课程的构建。

三、选择民间传统的儿歌、故事、游戏进入课程内容

环县是个古老的文化县,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流传于老百姓中,有琅琅上口的诗歌,有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有很多好听的传奇故事。我们在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中就注重选择这方面的内容,把这些内容选进我们的课程,运用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如民间情真意切的信天游、耐人寻味的民间小曲、情趣别致的歌谣等,我们就把它用在平常的音乐活动中去,孩子特别喜欢,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弘扬传承了地方文化。我们还开发利用环县传统的民间游戏,引导幼儿主动自由的活动。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篇4

【内容提要】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重翻译分析、背诵默写,忽视了古诗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音乐感强,形象思维丰富,感情色彩浓厚的特点,以致放松了对诗的意境教学,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艺术真谛的感受,束缚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致使古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殆尽。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利用配乐歌唱,编谱乐调,情境感染,更改字词,变换文体,联想类比,编排情景剧,丹青描绘等多种方式,形象、生动、完美地展示了古诗的艺术魅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赏析古诗的能力。【关键词】古诗词 意境 欣赏 体验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目标可以说突出了“欣赏”和“体验”,强调了“积累”和“运用”。但是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行为主义教学仍很有市场。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教师只需要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把客观世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传统课堂上强调古诗词的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诗歌意境的体验和欣赏。诗词的语言美、感觉美、意象美、意境美以及教育任务则被置于脑后,一切丰富多彩、蕴含复杂的艺术形象被抽象化、理性化了,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精粹、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最纯粹的文学样式被异化为通过考试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因此我们应积极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崭新的诗词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对重个体轻合作、重接受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的行为主义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以“立人”为中心,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为此,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创新,效果颇佳。

一、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

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因此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自主体会,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体会声情并茂地去读,毕竟老师的朗读代替不了学生的感悟,在学生的初读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然后再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这样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配乐歌唱,再现古诗词节奏魅力,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古诗词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用来演唱的。

《毛诗序》云:“诗言志,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特有的气息,它所具有的音乐气息是其它体裁文学无法比拟的,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因此声情并茂的诵读还不足以真正展现古诗词节奏魅力,而给古诗词的配乐演唱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再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诗词欣赏真正成为文声并茂的整体。如在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时,配上邓丽君演唱的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轻轻哼唱,一边体味诗词的意境。另外还让学生自己为古诗词编调或者利用现有的乐调填古诗词,让现成曲谱与古诗词“联姻”。使学生在唱中背诵、积累古诗词,在唱中体会古诗词的节奏美、音乐美,领会古诗词穿越时空的魅力。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积累的速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为古诗词谱曲的过程就是理解诗意,体悟诗情,融入情感,进入情境,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为欣赏诗词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当然教学中邓丽君的《淡情幽幽》专辑、杨小林的《绿蓑衣》专辑、林红的《欲去又依依》、《中华少儿古诗歌曲集160首》等都可以作为古诗词教学的音乐手段实施的经典资源。

三、情景感染,为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而古诗词的意境美是一种不可言明、只可意会的感觉,能让人的心灵在一瞬间穿越千百年时光与当年作者的心境重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豪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宏阔······诗人笔下一个个平凡的汉字舞动起来,成为鲜活的画面,这是一种无言的感动。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老师就是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往往还是略知皮毛而不得要领。为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人的情感,古诗词教学的应注重情景的创设,化抽象为形象。而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如在教《清平乐·明月别枝惊鹊》时,我先把一组配有音乐的图景展示给学生:皎洁的月光,广阔的田野,美丽的村庄,静静的树林,惊飞的鸟雀,千啭的蝉鸣,不绝的蛙叫。再让学生看图片描绘情境,此时学生思维像打开了的闸,尽情的叙写,描绘出一片田间丰收时的景象。更有甚者还想像到自己身临其境的 2 情境。接着我让学生为本图片配上一首诗词或写一段画外音,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清平乐·明月别枝惊鹊》,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体悟到了本文优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四、更换字词,深层次体味诗词的意境

诗是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关键的诗词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作更深更广的思考、联想,从而快速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而教学中有时让学生直接体味这些字词时学生的一下难以理解,而采取变换、更替字词的方法就会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多角度更深层次的领悟其意境。如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把“怒号”改为“猛烈”,说“八月秋高风猛烈”,学生会觉得改成“猛烈”不好,因为“怒号”这个词既写出了风的猛烈,又让我们听到了风的声音,更形象一些。还有,“怒号”这个词中的“怒”字用得特别精彩,它用拟人的方式写出了风大。如把“卷”字改为“刮”学生认为“刮”太一般化,什么风也可以说是“刮”、而“卷”字就写出了风是猛烈的。再教龚自珍《己亥杂诗》时把“浩荡离愁白日斜”中的“白日”改成“红日”让学生去体味。学生会想到白日则给人的是凄凉,惆怅之感,而红日给人的是朝气蓬勃的景象,这与本文意境不相符。

五、变换文体,进行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而教学中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而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学习的重要形式——改写或扩写文本。因此教学时我不是进行简单的翻译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指导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把诗词中所描写的东西串成优美的散文、剧本、现代诗等。通过对改变后的文章体会,再对照原诗进行对照品读,对其进行再赏析。学生也就能突破狭窄的诗词意空间,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如在《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就让学生发挥想像描绘诗人送别武判官时的情境,学生想到了边塞大漠冬天早到,大雪纷飞的奇异风光,也描写了将士生活的艰苦,更体会到了好友离别时的惆怅。再如学习杜甫《春望》时,就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扩写,学生联想到安史之乱的情境和作者赤忱的爱国之情以第 一人称的形式把本文扩写成一篇故事完整的记叙文,逼真而又丰富地展现了作者的颠沛流离的悲苦和感时伤怀的心情。

扩写诗词还可以部分扩写,即抓住诗词中的经典句子,发挥想象,创造出新的内容来。比如抓住《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想象出花木兰在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表现其赴沙场杀敌的急切心情和爱国主义精神。

联类比照――联想和想像的另一重要方法。

古诗词鉴赏虽然重在诗歌本身,但不囿于一首,推及其他,联类比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温故而知新,可映衬对比,加深认识,可扩大阅读和拓宽视野。以诗教诗,以诗学诗,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在学生感悟“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就让学生根据情境联想与此意境相同的诗句,学生就会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进一步体会到了诗的空旷意境和诗人惆怅的心情。

六、拓展学习空间,让诗词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因此,我们要拓展诗词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在具体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

1、表演情景剧,逼真再现古诗。如在教《石壕吏》时让学生先课外熟读文本改写成情境剧,然后把他拍成话剧。通过学生的深刻领会,精心策划,积极配合,深情表演,把夜深人静,老翁匆忙逃离,老妪悲伤哭诉,妇女胆怯躲藏,官吏凶狠及家中贫困的情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表演再现了诗中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也跨越时空与诗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悟。

2、动手画画,生动描绘图景。

常言“诗如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另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根据古诗词的这一大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常让学生画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的兴奋,异常的投入。在画《次北固山下》一诗时,学生用绿粉笔画下了青山、绿水,用红粉笔画出了一轮从海面升起的红日,绿水中,一只挂帆小舟顺风飘行,诗人站立船头,仰望北归的大雁„„通过画画,画中描绘的是景,融入的是情,是感悟,也是创造。同时学生根据所画的画进行背诵,并且效果奇好,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方法,教师还可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兴趣的不同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灵活有趣地让学生学古诗词,品味古诗词,陶冶身心,提高素养。真正达到新课标中提出的积累与运用,欣赏与体验。如(1)开展诗词朗诵欣赏,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2)、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多媒体、校园文化节等赏析名篇名句。(3)、引导学生指物诵诗、感怀吟诗、即景背诗。(4)、分门别类编辑古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分门别类的收集一些古诗,并给它们编上醒目的小 标题。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古诗词教学就应着眼于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的进程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分享,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主要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篇5

甘肃省临泽县华强小学:向晓燕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指从语文教材出发,联系生活,走向社会,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发现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所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它让学生打破接受性学习模式,学会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们积极构建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综合性学习这块领域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我们进行了以下三点尝试:

一、在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本人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全班轮流进行,每组轮一人约三分钟上台演讲,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新闻报道、报纸、电视、网络的热门话题、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摘来演讲。通过了几轮的锻炼,同学们的胆量、说话能力,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听记能力、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二、在“创建班级图书角”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阅读写作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我们进行了“创建班级图书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愿捐书,自主制定管理制度,交流读书心得,评选最受欢迎和收益最大的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在搞社会调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人说:“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设法去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学写建议书”时,我们就利用三月份植树造林活动中进行一次“我为环保做„„”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去研究身边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等现象。进行绿色环保、交通安全宣传,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敏感度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道德德育教育

“什么是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该利用我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优势,在信息技术课中开辟出一块德育新天地。下面我谈谈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尝试。

首先,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还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有的同学就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第四,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

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第五,作品评价为学生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在作品评价中,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表述,了解学生的想法,看到学生的创新所在,体验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作品评价对审美教育不容忽视,为学生的德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奇妙的海底世界”时,让学生以海底为主题用金山画王创作一幅图画。评价作品时,出示“评价规则”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座位,以参观的形式,评出自已满意的作品。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规则”(包括参与积极性、作品创作、同学给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作者及作品进行同时的评价。在这里,信息技术与美术进行激烈的碰撞,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在一次次地评价中激起,并通过观察不同的作品,绘画在色彩、搭配中得到了提高,欣赏水平也渐渐得到了提高。

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7

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只有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多种思维方式, 授予其必要的知识、技能, 并以自己的创造性教学影响学生, 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为此, 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带着“问号”上课

外国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曼特曾说过一名颇有哲理的话:“孩子们上学时像个问号, 而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话虽短, 却一言击中了学校教育的弊端。在传统教学中, 老师带有结论性的灌输, 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的自主性, 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鉴于此, 我在美术教学中一再推崇“抛砖引玉”这种观念, 推行“再设计法”, 要求学生不以教师提示的范例为唯一答案。而且我认为,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配角”。比如在教授“服装设计”一节中, 我一改以往大讲特讲的毛病, 以一种简明的语言讲解了服装的结构、设计的关键、挂在黑板上的范画, 也有意识地画些普通的款式。看着学生一脸的不满意, 我认为火候到了, 就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力, 创造出自己喜爱的有个性的独特款式。为了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 我给学生放了一首颇有梦幻色彩的乐曲, 并结合多媒体教具, 播放中外服装大师的作品。在不断的想想、再想想的鼓励声中, 我诱导学生分析、欣赏大师们的杰作, 积极让学生发言, 总结大师们作品的特色, 并以“你会不会设计得更好”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后, 学生始终情绪高涨, 灵感涌出, 结果在全年级产生了数十款别致新颖的设计稿。当我将这些作业在班里整理展示后, 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而教师也受到了启示和震动: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创造力是无限的!

二、让学生“找”而不是“给”

学生到学校来干什么?

———寻找知识。若把知识一股脑地送给学生, 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俗话说:自己种的瓜甜, “知识”这个瓜, 最好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所以,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搭建好学生参与教学的舞台, 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 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比如:在教授“实用美术”这一内容时, 美术字、花边设计和变形图案, 一直是一个比较单调的课题, 学生们学习起来兴趣索然。经过考虑, 我把它设计成收集、编排、观赏、创作四个阶段的课内外结合的课型。教师在其中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而学生则是主动的寻知者。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收集———将你身边各种各样的图纸、糖纸、火柴盒纸、酒瓶等商标收集起来。

编排———将你收集的各类商标、图片, 精选、分类、组合、粘贴在统一的白板纸上。

观赏———将每个学生粘贴的卡纸统一布置在教室内, 组织大家带着问题参观。

创作———通过参观和学习, 每个学生自定一个选题, 创作绘制一幅实用美术图案。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们一下子就钻进了实用美术知识的海洋, 既锻炼了学生鉴赏和选择美术画面的能力, 又考察了学生组合和编排版面的能力, 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 而且还体验了实用美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四个阶段学下来, 收获颇丰。作为教师的我教得“轻松而有成就”, 学生则学得活、学得牢、学得“乐而忘返”。

三、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

初中的学生大多仍未失掉少年儿童的特性, 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到他们的心理特点, 巧妙地加以利用。比如:有的学生在绘画中的毛病, 就是不能充分利用画纸的整个画面, 总是把主体画得过小。如果把他们所画的内容推到纸的一角, 严重的会余出四分之三的空纸, 甚至几次强调后, 仍得不到有效纠正。于是我在学习“立方体平面透视”一节中, 安排了一节命题记忆画, 题目是:我家的电视机。我对同学们讲, 电视有大有小, 尽管有的同学家里的电视不一定就大, 但如果你画的很小, 别人会认为是塑料的小电视玩具。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可笑, 但在学生的心里记得却很深, 因而作业画得小的毛病马上得到了纠正。

四、四十五分钟的效益

每星期一节美术课, 一学期得到保证的美术课时不超过17课时, 加起来也不过12个小时之多。这个时间, 还不及美术专业学校一张素描作业的时间。如此之少的时间里, 需贯彻教学大纲所提到的各项要求, 是很困难的。所以, 我不得不考虑四十五分钟内的效率问题。除了必需的知识讲解外, 我认真钻研教材, 针对学生实际, 作了以点带面的巧妙设计。如在教授“清晰的传达———招贴画”一节中, 按课本的要求是学习一种简单的平面设计, 而实际涉及的知识却很多: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 以及文字、历史、美学等方面。面对此节内容的“不单纯性”, 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 确定一个主题, 如:节约用水、中国奥运。在单纯的技法学习之余进行必要的思想启示与教育, 在美术课中自然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 (如: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中国奥运申办的历程等等) , 即在精选教材的同时扩大美术教学的深度。

其次, 围绕主题进行启发性的技法教学。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欲望, 通过多媒体网络的辅助教学, 传授学生如何利用形象、色彩、构图、文字、形式等因素来进行主题的渲染和烘托。实践证明, 此时的学生能够积极投入, 开动脑筋, 迫不及待地描绘出自己的设计稿。

这虽然是一节课, 却容纳了几节课的内容, 难度增加了, 学生却学得兴致盎然。由被动到主动、由课内到课外, 在完成大纲要求的正常教学内容外, 还懂得很多东西, 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内容, 远远超过一节普通的四十五分钟课程, 我把它称之为“浓缩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落实新课标, 是每个美术教师不容忽视、也是刻不容缓需要探究的课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 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融洽的教学氛围, 精心设计, 巧妙引导,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更多的创造机会, 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英语创新教学;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格林伦对兴趣的调查表明,影响学习成功的因素中兴趣点25%,可见兴趣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形容词,副词和最高级时,我就问一个学生:“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这个学生在班里边找边说:“Wang Xiaoming is ”这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王小明的外号就是“白马王子”。这一问之后,学生个个争着举手,情绪高昂,争着回答另外的问题,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二、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知识的海洋,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导致“淹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摧毁了他们想建立的“成功自我意象”,让其一次次体验“失败”、“低劣”和“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学困生”制定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老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三、优化合理的课堂结构

科学的课堂结构应主次分明,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2.巧妙的导课艺术。3.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4.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例如讲到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我就请学生回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再设情景记忆。A.Put on your coat.B.which one is my coat?C.The blue one is yours?D.Oh,yes,it's mine.Thank you.先提问your、my,再问yours mine的意思,学生容易地回答出来,于是引出新语言项目。

四、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现代社会充满机遇,充满竞争,也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培养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和不怕竞争的性格,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五、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

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难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篇9

广州道小学

齐莉红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需要我们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对传统美术课教学重新审视,改革以往美术教学重技法轻素养,重临摹轻创造的局面,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审美感受,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如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传统美术教学的思路模式及方法手段进行改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做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了解,也有了一些体会,现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美术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更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美术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与被教的关系被看成配合式对话式的关系,既在教学中吸取生态学的原理,顺其自然,尊重自然,人工控制,又促进师生互动,以顺应学生的发展,有序地开发人的潜能。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知识差异的问题。我们要改变因袭的习俗,倡导多元化,因为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会产生新的东西,才会有创造、有发展。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举,“以学生为本”也是改革传统教学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长久而系统的计划,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篇的保持下去。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牲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老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更多的了解学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2、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因为学生幼小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的关注一件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况且,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门众还普遍不重视的学科;愉快和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3、必须有一个长久的影响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和亲睐美术教学。

四、努力营造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积极的情绪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美术老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首先必须以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如果美术老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与常人无异,何以证明美术对人内心感悟的作用,又怎能诱得学生渴望成为象你一样的人。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术教师的言谈必须幽默睿智,举止必须大方得体,装束必须高雅和谐,面貌必须饱满热情,处事必须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老师的不同风采,尽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

其次要学会宽容和等待。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老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以地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亲睐。美术是最具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情感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精神。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

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教学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集声、光、电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保存、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等优势,极大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其中以形象直观的美术教学最为收益。因为多媒体技术真实地多角度地表现美术的形象性、直观性和可塑性。另外,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发扬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潜能,使美术教学从教授传统绘画技法转变为全方位的智力开发,特别是对创造潜意识的开发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篇10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 “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 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在中学美术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尝试教学是察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让这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11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对于美术鉴赏而言,所谓“纸的背面”,是指要循着画面的表层,走进画家的心灵之中,深入作品。当然,能够走到作品隐秘的深处,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启发。

郑板桥,“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和善画竹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在鉴赏郑板桥的《墨竹》时,先向学生介绍郑板桥其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墨竹图》画中修竹数竿,高低错落,挺拔清秀,颇具清爽高洁之精神。用笔遒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石柱挺立,纯用淡墨,虚实相照,妙趣横生,气势骏逸,傲气风骨令人感慨。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郑板桥曾经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花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发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可见,郑板桥的《墨竹》,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基于生活与感受的第二次创造。如果我们不透过“纸”的背面,就体会不到郑板桥先生“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深意。

如果教师经常引领学生用心去鉴赏作品,带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走进作品隐秘身处,走进作者心灵,学生一定会在美术作品的隐秘深处有许多惊喜与收获。

二、巧妙勾连语文教材

如果美术老师善于借助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够与中学语文教材有机对接,那么,师生其中的一些美术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感性,更加到位。

《江山如此多娇》是傅抱石、关山月1959年为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合作的巨幅国画。画中当一轮红日照耀着长城、黄河,沐浴着江南的沃土、喜马拉雅山的积雪,祖国的四季山水“红装素裹,分外妖饶”,体现出“江山如此多娇”。当年的 9月27日,毛泽东为这幅诗意画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并由张正宇放大描摹到画面, 9月29日晩,《江山如此多娇》被正式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关山月的细致柔和和傅抱石的深厚奔放为一体,这幅煌煌巨制庄重典雅,笔墨淋漓,气势磅礴。恢弘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和昂扬向上的主题风貌赢得中国乃至全世界不同文化层次人士的欣赏、赞美。这幅画形象地再现了毛泽东主席的词《沁园春?雪》的磅礴气象,如果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该词作,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在学生审美体验中留下的印痕会更加深刻,让学生在文字与图画之间穿越,一定会相得益彰。

诸如此类的教学勾连点还有很多: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与《华夏意匠——建筑艺术》,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余秋雨的《莫高窟》、梁衡的《晋祠》。《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中的“霍去病墓石刻群”“妙相庄严——宗教雕塑”“晋祠圣母殿侍女”,等等。

如果美术老师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或者主动与语文老师一起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科勾连意识,或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会更加形象、深刻,艺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挖掘深厚人文精神

无论是我国远古时期的彩陶文化,还是敦煌壁画;无论是古希腊的瓶画、雕塑,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都和人及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都隐约跳动着画家的脉搏、闪耀着雕刻家的灵魂(里尔夫)。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感悟美术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郑板桥笔下的兰竹形象更是画家的精神气质形象,他的立根破岩中的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何等的人格力量啊!郑板桥的《风竹图》是典型的以景写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风竹中的枝叶、枯瘦的幼竹既是贫苦百姓的生活境遇写照,又是画家真挚感情的流露。这是竹是兰,亦是人,亦是清官,英雄形象,亦是郑板桥精神画像,这是画,亦是诗。

美术鉴赏就是一个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以及与作品对话、与画家对话的过程。引领学生徜徉在曼妙多彩的美术王国中,赏析作品,感受生活,获得审美体验,这是我们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于档案创新服务的几点尝试 篇12

一、创新服务手段

1. 建立档案馆 (室) 网页, 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随着档案馆 (室) 内部局域网的建立, 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 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 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 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 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 (室) 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 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 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 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 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 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 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 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 方便查询检索;档案馆 (室) 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 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 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 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 建立“电子文件 (档案) 数据管理中心”。

档案馆 (室) 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 建立“电子文件 (档案) 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 (室) , 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 (档案) 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 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 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 内容丰富, 利用率高。

3. 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 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 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 因此, 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 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 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 并在档案馆 (室) 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 档案馆 (室) 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 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 而不需跑到档案馆 (室) , 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 开展在线服务。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 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 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 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 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 让利用者与档案馆 (室) 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 进行信息交流, 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 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 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到档案馆 (室) 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 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 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 提高工作效率, 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 (室) 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 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 (室) 送交现行文件资料, 并要求各级档案馆 (室) 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 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 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

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 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 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 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 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 兴办服务实体, 发展档案产业。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 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 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 (室) 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 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 (室) 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 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 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 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 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 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 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 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 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 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3. 加强横向联合,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上一篇:暑假去医院的社会实践报告通用下一篇:叙事记叙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