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的教学设计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华少年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中华少年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分析:

《中华少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这是一首诗,适合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目标。课后,结合综合性学习,让学自主查阅爱国主义方面的歌曲、诗歌、故事、散文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谈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深化情感,从而积淀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分析:

这是一群六年级的小学生,各个方面都累积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字词学习的能力,可以放手自学,在课堂上不必集中学习字词,可以在配套作业的完成中落实这一环节。在朗读方面,大部分同学都不怎么乐意来读了,读只不过是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而已,所以需要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和作者产生共鸣,让他们进入诗歌情境,为了抒发内心某种感受而读书,这一点应是本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采取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3、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进入诗歌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情感的宣泄而朗读。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文中出现的事物或事件的相关资料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激发感情

1、播放《我的中国心》,学生欣赏。

2、作为一个中华的少年,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这颗中国心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自由谈感受)

江山如此多娇,作为他的儿女,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感到自豪,就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通读课文

1、自由朗读文中的几个章节

(课前已让学生预习了课文,相信他们已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文中的生字词也已基本过关,选择性地朗读几个章节,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是自己不甚理解的段落,还可以是自己读着感觉最好的段落,充分肯定孩子的学习自主性。)

(三)解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第1、2、3、4小节 四人小组交流资料,并完成助学作业。练习朗读指定的小节。学生汇报展示。

(全班4个大组,每一大组各准备一小节的朗读,3分钟时间准备。各抽查一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指出优缺点,以便学习和改进。)

2、学习第5节 全班一起学习交流

(对于祖国苦难的历程,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南京大屠杀,诗中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较陌生,选择全班交流形式。)

(1)解读句子:

句一: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躯体,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展示所搜集的相关资料

句二: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雄师从噩梦中奋起。

“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代表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句三:“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春天的故事”又代表了哪个重要历史事件?为何要加双引号?(2)朗读训练

3、学习第6、7节

这是中华少年的誓言,让我们把我们的决心融入到朗读中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轮读,学生齐读,(直接让学生朗读,作为一种“誓言”,相信学生定能将它读得铿锵有力,信心百倍。多朗读几遍,他们的这种决心也会一次比一次坚定。)

4、学习第8节,总结全诗 来一场师生PK

(安排了过多的朗读,还真怕学生读得腻烦了,来一场师生间的比赛:全班一起上,老师一个人。应该会提升朗读兴趣,胜也好,败也好,双赢。)

(四)激情朗读课文

1、欣赏视频朗诵《中华少年》

2、配乐朗诵《中华少年》

(五)课后延伸

1、上网再去听一听看一看《中华少年》朗诵视频。

2、学唱《春天的故事》,感受歌曲的内容。

3、自由组合,准备这首诗的班级朗诵比赛。教学媒体的运用说明:

这是一首诗歌,重在朗读。常规的教学中,只能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学生以老师为基准,他们读的也许只是在尽量向老师靠拢而已。而一些抽象性的东西,更是无法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这些都不是问题。在导入阶段,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了一系列祖国的风光图片,这些图片大多与文章的内容有关,在学生欣赏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展示图片的同时,我配上《长江之歌》的背景音乐,我相信殷秀梅一定会让孩子们激情澎湃,顿生无限自豪之感。在这样的感觉基调上,课文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分段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老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性地利用幻灯提示,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和点拨。在课堂的结尾部分,给学生展示一段朗读视频,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朗读训练,但朗读效果总有些放不开。在此,我给了他们一个范本,让他们有了一个自己与他人的对比的平台,看了这段视频朗读之后,再进行一次配乐朗诵,学生应该会将自己全部的感情倾泻而出。我觉得这节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解决的最大最有效的问题就是学生感情的激发,朗读训练最可怕的就是无感而发,感情不真实,读出来只会让人觉得做作,夸张。只要有了真情实感,朗读时才能进入到那个情境中去,读出来的效果才能似行云流水,真情流露。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六年级的水平,这个重点的落实没有难度,刚开始的一段富有激情的歌曲,已能激起孩子们的爱国情感,之后的视频朗诵更是把这种感情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在小组的相互交流之中,以及老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之中,同学们了解到了我们祖国的过去,它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艰难的民族历程。教学难点是进入诗歌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情感的宣泄而朗读。这一难点的突破,因为有了一段激情澎湃的视频朗诵,变得轻而易举。所以,感谢这段视频,感谢发布这段视频的有心人。

自评反思:

因为这是一首诗歌,我得注意把握诗歌教学的特点。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于是,在设计此课时,我主要采用以诵读领会诗的内容、体验诗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而不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教学中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中华少年的教学设计 篇2

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助推下, 大陆沉寂多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始升温,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也日趋频繁。近年来, 通过国台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就举办了多次大陆古籍书展、大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巡展、两岸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观摩、传统文化教材编写与引进等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如何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价值体系, 如何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 传统文化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建设, 等等, 正成为海峡两岸教育界同仁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有幸组织并参加了“海峡两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季”活动, 对如何有效实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充分发挥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建立科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它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思想、行为处世准则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青少年至关重要。尽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已为多数有识之士接受, 但由于受认识水平、基础教育“功利化”倾向、升学压力和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影响, 许多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场所, 学校不仅具有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功能, 更应承担起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重任。充分发挥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是有效实施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

1.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 保证一定的授课时数

经典国学篇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规范的课堂教学是实现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篇目的保障。教师通过对经典国学著作的解读, 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吸收的思维习惯和思想方法,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敬畏感, 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的自豪感。长期以来, 大陆对传统文化进课堂没有硬性规定, 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位置。2014年教育部下发的《纲要》从战略高度阐释了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 在教学环节中渗透相关内容。但从目前情况看, 大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语文及其他人文学科课程来体现, 没有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并对其融入教材的权重也无明确要求和考核标准, 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台湾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国文课来实现的, 其《语文课程纲要》中明确将“体认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国文课约占在校学习时间的30%, 随着年级增长逐步加大文言文比重。与大陆不同的是, 台湾地区高中阶段安排有“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科目, 属于必修科目, 并统一使用《中华文化基本教材》, 这是台湾地区高中阶段长期使用的一本国学教材。从两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看, 明确经典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和内容比重, 尽快将其纳入主修科目, 保证一定的授课时数, 是有效实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

2.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在参访台湾地区几所中学时发现, 他们特别注重利用社团活动和主题活动等方式,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中华文化之美, 体会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从而真正领悟和认同传统文化, 践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已有100 多年历史的台湾建国中学有79个学生社团, 其中国乐社、民俗记忆社、社会科学班、人文社会自由班等都是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社团, 传统文化的元素渗透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 从而实现其多元、自主、精致、创新的育人目标。对外合作交流是台中二中开放办学的一大亮点, 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去国外游学和交流, 通过与不同国别、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的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情怀, 促其成长为具有民族情怀与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基隆百福国中以科学、系统的阅读活动为抓手, 将国文教学计划融入阅读活动中, 带动全校各科教学和师生阅读能力提升, 如通过“阅读游台湾”主题阅读, 让学生感受台湾多样性文化和人情之美, 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屏东县陆兴高中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采用翻转课堂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生涯发展结合起来, 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陆这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是一所公办国际学校, 国际化是学校的重要特色, 他们在国际化办学和交流活动中特别注重对学生“根”的意识培养, 提出了“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的办学目标, 因为他们坚信:只有有了“根”, 国际化才“立得住”。广州市增城新康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 他们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 通过日常践行、课程融合、活动渗透等方式,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师生、家长、社区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 实现了其“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

3.利用区域文化教育资源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传统文化与地域关系密切, 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地域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两岸这方面都有一些很好的做法。以河南省历史教学为例,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中原大地上数千年来涌现出众多影响中国历史的名家大儒, 楚国的老子、战国的惠施、秦代的李斯、西汉的贾谊、三国的阮籍、唐代的韩愈, 不胜枚举。将这些厚重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名人选入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 增强了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热情。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小学利用避暑山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避暑山庄文化为背景, 开发出富有园林文化、历史文化和诗词文化特点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台湾地区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有益探索。台北金华国民中学在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优势, 采用“融入”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成效显著。除课堂融入外, 还有艺术融入、生活融入、家庭融入等贴近生活的各种实践活动, 延伸和拓展了课堂所学的知识, 使学生在“融入”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提升、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加大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培养、培训工作的力度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工作, 它对教授者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教授者的学识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两岸中小学, 尤其是中学阶段, 普遍存在优质师资匮乏问题, 缺少学贯中西、文化底蕴深厚的学者型国学教师。目前大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相关课程多由语文教师和其他人文学科教师教授, 还有一些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经典著作储备不足的非传统文化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很难担负起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加强传统文化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 是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

1.建立一支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和课程体系, 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师范院校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加大在职传统文化相关学科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的力度,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传统文化教育优质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把这项工作放到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 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纳入教师培训总体规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等教师培训活动中。通过各级培训, 帮助教师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关系, 帮助他们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教育要求。

3.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比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三观”的养成, 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所有环节中。将其纳入教师资格考试, 旨在激励教师学习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4.借助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可采用专兼职结合的办法, 聘请高校、社科院所和文化机构中的国学专家为客座教授, 定期给教师授课。

还可结合成功案例, 组织教师参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成效突出的学校, 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三、高品质教材是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根本

教材是课程最重要的载体, 构建科学的传统文化教材体系是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教材, 它承载着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多重功能。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最优秀的部分甄选出来, 如何针对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设计出相应的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 这对教材编写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 大陆除地方教育部门和出版机构组织编写的传统文化教材外, 没有统一规划教材, 还有许多学校自编校本教材, 但教材水平不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庞杂, 教材编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确定符合《纲要》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纲要》明确指出, 新时期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 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 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 培育理想人格, 提升政治素养。编写者在确定传统文化教材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时应紧扣《纲要》要求, 在知识学习和情感培养方面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针对不同学段孩子的认知水平, 深入研究, 反复论证, 以确定每一册、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以北师大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 该教材在编写时紧扣《纲要》中对初高中学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具体要求,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 在单元主题及导语、选篇设问、栏目设计等方面均体现了《纲要》要求, 兼顾了学生接受和实际教学的渐进性特点, 体现了 “ 盈科而后进” 的学习规律。

2.确定符合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编写架构和编写体例

传统的国学教材和读本大多是对历代国学名篇的解读, 缺乏对青少年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解读和引导, 尤其缺乏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时代价值理念内容的摒弃。遴选和提炼适用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 是教材架构的重点和难点。目前, 同类教材一般都采用史论的思路, 这种架构较为系统、清晰, 便于传授。但从另一方面讲, 青少年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更要成为传统文化的体验者和践行者, 所以加强教材的互动和实践环节非常必要。比如, 以单元主题下组合选文的方式, 通过“导语”“提示”“思考”“链接”“诵读”等引导性、互动性、扩展性板块设计, 既保证了教材体系的完整性, 又体现出文化形态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3.确定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选篇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庞杂, 卷帙浩繁, 许多古代的文化形态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需要加以摒弃或改造。甄选出既符合《纲要》要求, 又能体现传统文化特征且难度适宜的经典篇目, 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 选篇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材内容质量的高下, 体现出编写者的专业水平。当下, 一些自编国学教材中存在原搬古文、不加取舍的现象, 非常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在文化多元时代, 编写者应站在更为宽广的文化背景下, 将符合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养成要求和认知特点的经典文章遴选出来, 这样才能触及现代教育的育人本质。

4.确定由不同学术背景组成的编写团队

专业化的编写团队是保证高品质教材的首要条件。中华传统文化形态多样, 构成复杂, 彼此关联,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精华, 甄选出哪些是要“学”的内容, 这就要求编写者既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 发掘出符合当代价值要求的“优秀”部分, 又要了解和把握当代文化价值理念, 这对编写者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笔者策划并参编的北师大版面向全国职业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编写团队囊括古典文学、文献学、训诂学、民俗学、文化学和出版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 他们以不同学科的视角论证了教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 确保了教材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系统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索适合青少年道德养成和认知规律的教育方式和实施途径, 是海峡两岸教育工作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2-25.

[2]石中英.关于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师, 2015 (1) .

中华少年游中华 篇3

我的河南陕西之行开始了。今天一大早我就从床上爬起来,吃完饭,全家人首先向河南出发啦。跟我一起去领略那儿的美好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古韵吧!

第一站 河南省博物馆

河南省博物馆声名远播,来到郑州自然要去看一看,博物馆可真大呀,陈列了从夏商春秋战国到汉唐盛世时期的工具、兵器、装饰品……好多好多价值连城的宝贝,看得我眼花缭乱,最让我难忘的是楚国的一组蚁鼻钱,还有最早的骨针,最早的用骨头做的笛子,每一件宝物都记录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历史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发现、学习的东西。

第二站 少林寺

少林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也是我们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有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名叫《少林寺》,里面表现的少林武功真让人叹为观止,谁看完后都会霍霍哈哈的打起拳踢起脚来,恨不得自己拥有一身少林武功,我当然也有这样的梦想。

这次来到河南,少林寺也是我最期待去的地方,来到少林寺,在寺门的两边,排列着高大的树木,不同的是每棵树干上都有很多深深的手指大小的坑,我抚摸着那一个个又圆又深的坑,怎么也想不到它们的由来,导游姐姐告诉我,这可是少林武僧练一指禅留下来的痕迹,天啊,这得练多少次才能磨出这么多深坑啊,看来练好一身的武功真需要勤学苦练。后来我又看到一排排练功房,透过窗口,我看到地上坑坑洼洼,不用问,这肯定是练功时,用脚踩出的痕迹!

我边走边看,每个练功的痕迹都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一边佩服这些武僧们将这些宝贵的武术发扬光大,振我们中华的威风!一边为我们国家拥有这样的宝贵少林武术感到骄傲!

第三站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建造于我国20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它之所以闻名天下,是因为在崇山峻岭的石壁上雕刻着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佛像。大的雕满整个山的侧面,小的只有1厘米大小,还有在一个山洞里居然就容纳了大约上千座的佛,被称为千佛洞。站在绵延千米的佛像山的对面,我不由的为这个世界八大奇迹而震惊,更为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赞叹!

第四站 云台山

今天的行程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到云台山,丛山峻岭连绵起伏,既雄伟又壮观!云台山其中最闻名的当属红石峡,那里每一片石头都是红色的,像红玛瑙一样,非常光滑,与它相伴的是像银河一样的瀑布,这些瀑布有的像长龙气势磅礴、有的像小蛇蜿蜒流畅在石缝里、还有的像银丝挂在石壁的青苔上、还有像珠帘…… 真是美不胜收!

红石峡又幽静又凉爽,这里没有汽车的声音,只有哗啦、哗啦的河流声和清脆的鸟鸣声,真是人间仙境。

今天艳阳高照,天气很热,但是我们旅游的兴致一点都没减。我们来到了茱萸峰,刚走入山门,就看见一尊古代人的雕像,导游姐姐说:“这是大诗人王维的雕像,因为他写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有一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句中所说的‘登高处’指的就是这座山峰。人们为了纪念王维,于是在山门处塑造了一座他的雕像,以此来纪念王维。”

开始爬山喽,导游一声令下,队友就向山上攀登,我看着陡峭的石阶心里直发颤,但我还是像‘飞毛腿导弹’一样,不顾一切地就冲了上去,跑在了最前头,我气喘吁吁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爬,路上,我看到过蛇不像蛇、蜥蜴不像蜥蜴的东西在吃一只大蜗牛。路上,我看到根长在石头上的奇怪的植物;路上,我看到色彩斑斓的蝴蝶;路上,我看到风景不断变得更广阔更壮美。这些惊喜激励我继续前进,向风景更美更壮观的地方迈进……

终于,我和导游姐姐最早到达了峰顶,导游姐姐告诉我,这座峰高1297.6米,我往下一看,哇!我们真像在云海中的一座小岛上,前、后、左、右、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绿岛令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我沉醉在这如花的风景里。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导游姐姐催促我们快点下山啦,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壮观而又美丽的茱萸峰。

第五站 秦始皇陵

今天一天过得特别恐怖,不是陵就是墓。我看到了中国第一位皇帝,也称为始皇帝的秦始皇的规模巨大的陵墓,有保卫他的兵马俑、有殉葬的墓群、大量金银财宝…… 在这么多年前,我们的古代人民就有那么高的聪明才智。

第六站 兵马俑

进入博物馆,只见整齐的“兵马俑”方阵,就像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在等待检阅!士兵们上身穿着盔甲,下身穿着紧口裤,他们站在战马前方,好像正准备随时接受命令出击。将军们戴着燕尾式的帽子,一脸的严肃,好像正在谋划着下一场战斗,弓箭手们单膝跪地,正在搭弓射箭!武士们手握宝剑,虎视眈眈!

这些在泥土中埋了两千多年的勇士们,不仅保卫着他们的主人,还记载了我们伟大中国人民在两千多年前就拥有的伟大智慧的结晶,实在让人惊叹不已,不愧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第七站 张家界

张家界因为它的山水奇绝而闻名天下,最受人热爱的著名奇幻电影《阿凡达》就有很多奇妙的世界就在张家界取景。也因此张家界让更多的国家认识了它。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像一个神奇的魔幻世界,座座山峰拔地而起,插入云霄,他们一座挨着一座,有的像被斧头削过、有的像棒槌、有的像宝剑……每一座山峰都是那么独特,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我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壮美!

旅游不仅能饱览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会让我们饱尝到中华美食。我们伟大祖国的美景我看在眼里,美丽中华,我爱你!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篇4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朗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朗读,加深对诗歌的体会。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读通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大声读,把诗读流畅,初步了解文只一些词句的含义,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2)同桌交流朗读。

(3)分角色朗读,可四人合作读,也可全班分角色朗读。

(4)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节。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3)读后谈体会。

第一节: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你由这些词语产生哪些联想?

第二节: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你人生的启迪,借助诗歌的表达来说一说。分角色浪读第二节。

第三.四节:这两节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给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注意诗歌的用典。

第5~8节:涉及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句。

3.朗读升华。

(1)自由朗读全诗,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这首诗的体会。

(2)分角色朗读。推荐四位同学表演朗读,入情入境地感受诗句的情感。

(3)组合.排练诗朗诵。

三.课堂小结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大全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让学生能够亲临其境的感受诗歌中对祖国满腔的热爱与赞美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课文里的景物描写,使得学生对祖国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为身为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诗句中的所有描写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课前准备:

让同学们各自回家通过各种途径(报纸书籍、电视电脑或让父母讲述),了解我们的祖国,并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资料啦!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个比赛,看谁最能流利地把你所知道的表达出来。讲得好的同学,大家将会给他最热烈的掌声!

2、从大家的谈话当中我们都了解,祖国正在飞速的发展,而我们可以自豪的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华少年!”引出课题。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四)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⑴ 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⑵ 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

(五)、读美,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3、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七)、板书: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篇6

《中华少年》是一篇现代诗歌,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新视角赞美了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还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本文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的情感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抽象的情感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来体会情感,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想。

一、成功之处:PPT课件做得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随机回答跳跃进行,不受现实课堂的限制,能在课堂当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过程当中,能比较好地注意到学生的课堂动态,而不是一味地自己讲自己的。教态相比较之前而言,有比较明显的进步,比较大方自然。在课堂指令方面,表达比较清晰,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课堂指令做好笔记和标注。

二、不足之处:作为一个新的教师,我的经验还是不足的,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没能很好地结合学情,只想着让学生多发表意见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程度,面对8班那群不那么积极主动的学生,我需要做的应该是一步步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急着让他们自行发表意见。

其次,我没能好好地利用做好的课件。最后,我没能在规定的课时内把教学重点落实,课堂上的朗读所花的时间过少了。

三、启示:

1、要根据学情来决定教学方法,在主动积极、各方面能力稍强的班级上,老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讲话时间,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而在积极性不高、各方面能力稍弱的班级上,老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学好课文。

2、在课堂上不仅仅要讲课,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更改教学方案。

中华少年的教学设计 篇7

活动期间,华裔青少年志愿者学习了书法、国画、武术、汉语等中国文化课程,参观了扬州市“华人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宝应博物馆、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朱方伯公家祠等文博景点,游览了宝应生态湿地公园,走访了宝应鲁垛镇的乱针绣产业园……大家纷纷表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让自己了解了宝应的历史发展和名人事迹,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國式的高中生活,也在宝应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深厚的友谊。

还有不少华裔青少年志愿者对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和朱氏家祠蕴含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虽然生活在国外,但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也会经常给我们讲中国优秀文化和名人故事,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我们非常了解和尊敬,他的爱国精神也一直感染着我们。”

扬州市侨办主任朱路跃称,此次活动开辟了中美中学生间文化交流的新途径,希望志愿者们认真总结学习成果,记住扬州宝应和推动中美文化交流的伟人们,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发展。(宝应外侨办)

(责编 陈 啸)

上一篇:我的女生同学作文下一篇:医院2012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