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精选7篇)
在高三学生的复习备考中,压力大的呼声不绝于耳,再加上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和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到更为广泛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实际上解决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教师,特别是学生自己的协作和完善。
一、高三学生在冲刺阶段压力过大的原因
原因之一:学生自己的过高期望
一些本已竭尽全力才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快速进步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害怕失败;同时,对生活中的坎坷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当学习稍有退步或生活中稍有挫折就感到力不从心、迷失自我。
原因之二:家长的过高期望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有的父母以过分的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送上牛奶、荷包蛋,跑前跑后,关心备至。当学生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原本不轻松的心里又要载上一份沉甸甸的亲情,即“温柔”的压力。
原因之三:学校考试的排名
通过考试成绩的排队,可以了解彼此间的差距。同时,排名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成绩较好的学生害怕自己稍不注意,其他的同学会超过自己;成绩较差及考试失利的学生则无异于雪上加霜。
原因之四:学习计划难完成许多学生到了高三,特别是在冲刺阶段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的同学甚至细到每天的所有课外时间(除睡眠外),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科有不确定的作业量,还有一些学科临时要占用课外时间进行测验,这样往往会导致计划严密的同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当自己的成绩一时不能如愿时,就会感到焦虑、心烦等。
原因之五:同学关系的疏远
高三阶段由于学习时间长、压力大,集体活动很少开展,有时自己遇到困难,很想向同学请教,但看到同学忙碌的身影又不忍心打扰。同学之间不再象过去那样随和、融洽,取而代之的是漠不关心。加上经常排名次等外在不良刺激,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不少学生感到人际关系冷漠。这种阴暗的心理让他们很自责:“我怎么变得这么坏,自己没学好,还巴不得别人也学不好。”
二、指导策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但压力太大,使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同样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你不妨试试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之一:欲胜人,先胜己
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1)要正确看待自己。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否定自己。(2)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3)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应赶快找原因,改变方法,调整期望值。(4)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倾诉的方式,也更可以看到自己有哪些成功或不如意的地方,提醒自己要正确对待;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经常担心的弱势,写出针锋相对的“自信训练词”,如:“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评测,远远不能反映我的全部价值”等。
策略之二: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处在高考期间的学生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同龄人在一起时,哪怕是发发牢骚,也会在心理上获得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对考试也是有好处的。人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如果有人不断地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将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句关心、鼓励的话,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人必须为组内其他成员写一段鼓励的话语。
策略之三:师生之间结对交流
在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信任和崇拜的老师。如果发动这些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效果将非常理想。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采取高三师生结对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与自己信任的老师结对,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在老师的指引下,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消除不良心理,调整复习备考状态,让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之中。
策略之四:老师、家长、学生“唱同一首歌”
心理学上讲的“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而解决“不安”的办法首先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其次是家长要接受现实,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更不能认为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息,即使考不上大学,自己所学知识将来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同时,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与家长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和掌握一些辅导的技巧。家长、学生和教师只有对高考有个共同的正确认识,才能使学生少一些心理负担,多几分轻松和自信。策略之五:不以模拟战绩论英雄
模拟考试成绩虽然对考生预测高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此论英雄,更不能因此断定高考的成败。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成绩上,对即将到来的正式高考就很不利。况且考试分数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命题动机、内容侧重方面、试题总量和难度、教师的教学及自己的复习程度等。另外,模拟分数高也不能盲目乐观,过去我们总把失败当“瘟疫”,其实,成功时受到的压力有时并不比失败轻多少。所以,最好是把考试作为仅是一次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不是一考定“终生”。
策略之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睿智的庄子也有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当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的时候, 他的技艺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当他拿黄金做赌注的时候, 他则往往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
就是说, 当对某件事情过于重视时, 心理就会紧张;而一紧张, 往往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动作失调等不良反应。也就是说由于做事过度用力或对某种得失过于倚重, 反而会将平时轻松可以做的事情弄糟了。
普遍存在心理紧张, 害怕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 心理压力太大。造成高考的心理紧张的因素很多, 大致有:文化因素:中国文化对躯体状况是过分强调的, 如《孝经》中说:“身体发夫,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 我们的父母们倾向于过分注重和保护子女的身体, 而有意无意地抹杀了他们的意志, 易产生对父母的依赖。长期的依赖心理, 对个性的培养十分不利, 遇事易产生紧张、焦虑及不适。攀比、虚荣、好面子: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但也有少部分人出现攀比、好面子的心态, 特别是高三学生更为突出。家庭因素: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 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 较易满足子女们的要求, 淡化了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磨练, 逐渐形成无忧无虑、易于伸手的习惯。父母的个性特征对子女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争强好胜、又看不起他人、攀比、嫉妒、偏激等。社会因素:许多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 可是为了孩子能上大学, 倾囊而出, 使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感到如不好好学习, 就对不起父母, 反而踏不下心来学习。同时, 排名次、争高低, 使学生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 难免不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因素:人格素质较弱, 某些特性的偏异或过分突出, 如胆小, 依赖、易嫉妒、易记仇、固执、偏激等, 出现考前紧张焦虑者多。其社会适应能力差, 处事应变能力不足, 独立思考能力弱等人格特征也难很好地适应考试过程, 更不易接受失败的结果。
帮助学生超越自我, 促进学生挑战极限。对学生情况, 采取面对面的单个的具体分析,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找准自己的出发点, 确定切合实际的彼岸, 确立超飞的平台。经常找他们谈心, 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薄弱点,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当然, 这些工作全靠班主任去做是不够的, 还要任课老师的密切配合。
一、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 与任课教师共同确定转化对象
为转化点及转化对象的层次, 每次考试完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成绩进行列表排队, 重点把前30名贴别是临界的踩线生的成绩单独加整理, 并将这些学生逐一与任课老师交流, 必须搞清楚三个问题:一是真差还是偶尔失手;二是主要差在知识结构的哪一部分和哪一层次;三是某科差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找出症结,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要求相应学科教师对这部分学生施以特别教育, 课堂上要对这部分学生检查提问, 注意观察在课堂上的表现, 课后跟踪给予个别辅导。
二、班主任协调各任课老师确定每一个转化对象的转化方案, 逐个制订, 确保每次考试都有提高
自古考场多冤魂。只有以一颗平常的心, 才能做到随遇而安, 成功时不轻狂, 失败时不沮丧气馁, 不心灰意冷。冷静处事, 是为人的素质体现, 也是情感的睿智反映。韩信肯受胯下之辱, 非但不是怯弱, 恰恰体现了他个人的冷静。即使受辱仍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 何况只是高考。
当你面对高考, 找个最舒服的位置躺着或者靠着, 闭上眼睛, 让全身放松, 开始在心中默默地把之前的成功体验像放电影似的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遍, 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与喜悦之中, 充分体会那种身心愉快的感觉;然后再慢慢地睁开眼睛, 对着镜子, 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也可以慢慢地深深地吸气, 屏住数秒钟, 然后慢慢地呼气, 如此反复5~6次。同时, 想像宽阔的草原和海面等美好宽阔的场面, 每天可训练3~4次。
关键词:正确 心态 眼光 思想
十一年苦读,经过小学的基础学习、初中的强化训练,经过不亚于高考的中考升学考试,终于到了高中,两年中接受了知识,也承受了各方面的压力,苦苦熬到了高三,云开日出。眼看学习的苦日子快结束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学生有了厌学、烦躁、自暴自弃的想法,最终影响高考时的正常发挥,十二年的付出成为“南柯一梦”。作为高三任课老师,我觉得我们不但要看重学生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用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高考,下面我想结合工作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让学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成绩
升入高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头脑想法单一,属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类型,面对任何事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这属于学生自身的一种心理强迫症。这种学生一般在校生活比较沉闷,死啃书本及练习,面对每一个问题都是停步不前,稳打稳算。同时,他们面对任何问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失败总是会想“为什么会丢分,为什么没有进步,为什么......”因此,特别看重大大小小的每一次测试,成绩一旦好就会为自己制定新的目标,成绩如果下降就会钻进牛角尖,会进自我身体或思想的折磨,一旦想法误入歧途,反而会害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这种情况很多,有的学生甚至于一次或几次失败后完全放弃了,有的学生甚至于因为一些其他事情并存二选择了轻生。所以,作为教师,在抓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能正确面对每一次测试,帮助他们认识这些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和不现实之处。成绩好是对这段学习情况的肯定,成绩不好说明还有许多没有掌握的地方,我们应该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的不足。而不应该和自己较劲,避免陷入到情绪障碍中去。教师要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的成绩,帮助学生迈过自己内心为自己设置的那个壕沟。
二、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位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生的真谛就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教育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作为教师,我可以理解为: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名牌大学是每一个高中生的奋斗目标。但是,每一年身边进入知名大学的学生又有几个。因此,对于有潜力的学生可以这样考虑,但是对于成绩中下的学生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理,减小高三学习压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现有的优势,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加强自己的特长训练,外加自己的努力目标一般会达到,并且事实证明,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适应能力反而高于他人。
三、让学生用清醒的头脑考虑未来的目标
每一个人都要明白:现在的社会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落脚点。高三学生更加应该明白并认识这个道理,这不是作为旁人否定某个学生的价值,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清醒的头脑和眼光看待这一切的。高考状元、榜眼,没有一个人不梦寐以求。尤其到了高三,学生大脑中除了吃饭,也许只会剩下一片题海,对睡眠都会忽略,严重的睡眠不足已经是现在学生的职业病,整天头脑发昏,甚至于有的只会先看教师再翻书本,如同机器,只知道要考个好成绩,却不会换个角度去想,考试失利怎么办?难道拿上成绩才要考虑这一切吗?作为教师,我让学生明白古代战术高明的将军在攻占某地时首先会想好退路在哪里?这样才能做到保存实力,学习也是一样,我的未来理想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现有的成绩,保持头脑有清醒的想法,确定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人云亦云,混沌终日。
四、让学生用辩证的思想看待身边的一切
在高三,由于成绩差,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厌学心理,整天趴在书桌上无所事事,混日子,还没有高考自己已经放弃一切。他们的想法我能理解和感受,同在屋檐下苦读三年,最终的出路却是不一样的,心里不好受。这是高三学生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成绩好的日日笙歌,成绩差的以至于落考的则是夜夜泣泪,有的干脆放弃职高或复读,而是直接融入到了社会。英国科学家培德若特说过一句话:“最高的享受是完成别人认为你完不成的事情。”我让学生正确认识高考的意义,这只是对自己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检测,是人生中要迈出的第一步。成绩只是一方面,欲胜人,先胜己。面对成绩如果连自己都战胜不了,已经投降了,那么最终一事无成,如果能在低成绩下学得好技术,在工作中突破他人突破不了的难题,我们还是最棒的。这实际上让学生站在不同的高度用辩证的思想看待身边的一切,包括自己不尽如人意的成绩,给学生成长的动力和空间,消除考试压力。
参考文献:
[1]蒋薇美.开启心灵的钥匙[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2]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郑立平,张乐华.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心理压力主要是表现在总的来说对社会及生活竞争方面的三个压力,心理压力也就是精神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多了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心理压力的,会削弱人的一些免疫系统从外界的一些致病因素。
1.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
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奋斗目标要合理,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但向最好处努力。
2.换位思考认同法。
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试试换位思考。
3.音乐与生理保健法。
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些优美的音乐,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4.推移时间遗忘法。
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成长迅速,无论形体、机能还是身体素质都有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上也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变化。但也应该认识到,多数中学生的心理不稳定,变化大,还处于未成熟期,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带来一些心理问题。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重视的。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压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教师的责任。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如社会竞争氛围的影响,父母、老师对升学的期望,学习成绩的压力以及同学之间的攀比等,都足以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相应的心理压力。内因主要是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与外界的实际要求之间的矛盾,如急欲做好某件事,以显示成人感,但结果事与愿违,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还有心理的不成熟带来种种的心理波动,形成心理压力。例如在处理事情上感情用事,易冲动,失败后又经受不起挫折等。
中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长久地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努力缓解压力,保持心态的平衡。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呢?下面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学会自我排解。采取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然后重新投入学习和生活。比如遇到十分伤心的事,索性大哭一场,将郁闷发泄出来,感觉就会好受一些。
找人倾诉烦恼。有了困惑、痛苦等压力,可以找亲朋好友或同学倾诉,听听别人的见解,通过交流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有人说“一个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这话确实有道理。转移消解压力。在一件事情上失败,短期内又无法改变时,可以通过其它活动来弥补不能实现的愿望,或者转移注意力,让压力在其他活动中得到释放。如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使自己获得愉快的心情,压力就会逐渐消解。
不作过分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必然压力重重。中学生应该建立悦纳自己的健康人生态度,树立适度的奋斗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健康。专心致志做事。一个人同时面对多件事情时,容易形成巨大的压力。中学生要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以免弄得身心疲惫不堪。积极面对现实。遇到打击时,与其沉浸于痛苦中不能自拔,不如勇敢地承认现实。控制好自己的个人情绪,积极寻找对策,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取得满意的效果。
高三生成绩下降后家长该如何帮孩子变压力为动力
而对高三家长来说,“高三家长”这四个字的分量,相信我们不说,你们早已经感受到。其实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家长来说,高三必定是承受压力前行的一年。但说实话,压力有时候是把双刃剑,是一种身体力量的唤醒,一味地减压,或者是不敢高声语,或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利用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让压力成为激励孩子不断前行、实现理想的最佳动力源呢?
先来看两个例子:
事例一:“没关系”等于“不相信”
西西是个文静又努力的女孩子,在学习上一直不需要父母太操心。进入高三后,也保持着较好的学习状态。
西西一直住宿,父母觉得西西自己很要求上进,多和女儿沟通也要花费时间,所以亲子间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
第一次模拟考试西西的成绩不理想,压力陡增,心情很沮丧。考后放假,父母问到模拟考试的情况时,西西情绪低落地说:“没考好……可能都上不了本科。”
父母听完如临大敌,西爸很着急:“那怎么办?”
西妈想安慰女儿,直接说:“没关系,不行就考专科吧,专科也有很多不错的学校。”
听了爸妈这番话,西西顿时又生气又难过:这就给我定性了,我就只能上专科吗?
回到学校后,西西赌气不愿接父母的电话,复习状态也大受影响。
她说自己以前的学习状态很好,每天都很充实很自信。
但自从父母那样说之后,就找不到学习状态了。
在跟心理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西西仍忍不住流泪抱怨,本来自己没考好,压力就很大,心情也很烦了,父母怎么可以这样给自己定性,为什么父母不相信自己。
而西西的父母知道原委后,也是满腹无奈:其实孩子考砸了,我们心里也很急,看她那么辛苦也心疼,不知道该怎么说,不是怕她压力太大为了安慰她才那样说的嘛。
案例分析
高考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对于考生的心理状态肯定是会产生影响的。如果考后成绩不理想,考生不能合理地面对这种情况,就容易在压力下一蹶不振,这时家长要给予孩子合适的帮助。
西西父母的做法本意是想缓解孩子的压力,结果反而导致亲子间的误会,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状态。
孩子考砸了,家长说“没关系”是为了安慰,可是对于一直绷着劲儿在辛苦学习的高三学生来说,能没关系吗?甚至在孩子心里,没考好有大关系。
家长的一句“没关系”就等于“不相信”,孩子觉得家长不相信自己;建议孩子“考专科”,其实家长自己心里也未必是真心这样想的,在孩子听来,更等于是直接否定了她,否定了她之前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让孩子怎么接受呢?
这种情况下,家长合适的做法,首先是理解孩子心里的感受,多关注孩子的情绪,不要用干巴巴的“没关系”“我相信你”“你很聪明的,没问题的”这类话简单地“敷衍”孩子。
其次要引导孩子理性地看待成绩的起伏,认识到在高考前需要经历多次考试,成绩有波动也是很正常的,而高考前出现问题反而应该是好事,能帮助自己及时发现知识的薄弱点,不把问题带到高考考场。引导孩子这样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把注意力转入查漏补缺的学习中。
家长遇到此类问题,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这次没考好很难过……(这里可以有一些肢体语言,如抱抱孩子、拉着孩子的手等),你一直都很努力,妈妈都看到了。
不过妈妈觉得这次没考好也是一件好事,那些错的题不正好提醒你哪些知识还有盲点、还需要巩固吗?这样可以让你在高考前把知识复习得更扎实。
考试已经过去了,现在好好地分析一下试卷,看看具体是哪些原因失掉的分数。
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相信我们的女儿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这次考试变为成功的垫脚石。”
事例二:帮助孩子制定目标
文凯进入高三后,主动把一颗爱玩好玩的心收了起来。他很用功,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稳定。
文凯自己心里时常会后悔高一高二时玩得太多了,没好好学习,导致基础不扎实。
看到周围的同学埋头苦读稳步前进,他心里也憋着一股劲,但又不知道该往哪处使,感觉压力一天比一天大,情绪也越来越容易暴躁。
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为孩子主动努力的行动感到欣喜,同时也很心疼和着急,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
在老师的建议下,他们找了个合适的时机,跟文凯进行了推心置腹地沟通:
肯定了孩子进高三以来的努力付出,引导孩子客观正确地分析了自己的实力,并根据孩子几次考试的成绩,共同确定了一个合适的努力目标。
经过这样的分析和确定,文凯觉得对自己接下来的努力方向非常清晰,也充满了动力,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踏实朝目标前进。
最后的结果皆大欢喜,文凯正常发挥,进入了理想的学校。
案例分析
一个明确具体的“跳一跳能够到”的学习目标,对考生复习备考的状态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事实上,很多高三考生对于自己的目标并不是十分清晰,有时甚至出现班里很多学生扎堆把同一所大学定为目标的情况,他们既对自己的目标大学不甚了解,也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到底适合制定怎样的目标,导致所谓的目标只是凭感觉而定,并不能从中感受到明确的动力。
而老师一般都要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也难以做到特别细化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合适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目标、管理目标,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孩子调整状态实现高考目标,也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规划有所帮助。
建议家长可以先跟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各科学习状态及成绩,听取老师的意见。同时也搜集相关大学相关专业的信息,然后和孩子沟通,一起制订适合孩子的个性化目标。
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的目标,孩子才会愿意为之努力奋斗。
对孩子自己提出一些过于好高骛远的目标,家长要讲究策略,与孩子探讨,分析目标的不当之处,帮助孩子调整。目标确立后,当孩子的状态有所偏离时,家长也要及时地提醒和督促孩子。
以上是高三家长帮助孩子的两个具体事例。
每个考生、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帮助孩子化压力为动力,除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家长自身的状态。
过好自己的生活,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自身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对孩子是最具影响力的。
首先,家长自己对高考也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高考确实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重要一步,但它绝不是全部,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大学文凭要重要。
若家长能淡然处之、信任孩子,这份平静淡定也会传递给孩子。
其次,家长要尽量保持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没有必要做刻意的安排,比如放下自己的工作全职照顾孩子。
家长的心愿可以理解,但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些孩子会产生“父母为我做了那么多,我要是考不好怎么办”的想法,加重心理负担。
有些孩子觉得自己是处在“监视”之下,从而产生逆反情绪,影响学习状态。
有时家长可能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很大的压力,其实这正好也是言传身教的一个好机会。
让孩子看到父母在工作压力下的努力和自信,和孩子互相加油打气,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强大的榜样激励力量。
多听少说,积极暗示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在持续的高强度学习及压力下,孩子有时心烦气燥,产生情绪的波动是正常的。
有时孩子可能会说气话,比如“觉得烦、累、不想考了、考上了又怎样”之类的话。
很多时候,孩子这样说其实就是一种发泄。家长不必太过较真,不妨先让孩子宣泄情绪。
家长以一个宽容允许的心态,多听孩子说话,鼓励孩子说心里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也许并不能帮孩子解决什么具体事情,但家长认真倾听的态度一方面帮助孩子调节情绪,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他们把压力化为动力。
家长也可以用乐观的情绪和正能量的语言,适时拍拍孩子的肩膀、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关爱的眼神,或者给孩子写一些温情鼓励的话语等多种方式,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理解和支持中笑对压力。
合理安排,避免过度
家长在给孩子做生活安排时,尽量维持孩子原来的生活环境和规律。
比如饮食方面可以适当给孩子增加营养,但不要过于隆重,显得刻意,一则扰乱孩子正常的饮食习惯,二则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也不要刻意为孩子营造过于安静的环境,如果孩子晚睡,家长不要夜夜“陪读”,这些都会徒增孩子的压力。
家长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动,如陪孩子一起散步,聊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帮助孩子“暂停”、充电,不断以更好的状态重新投入学习中。
总之不管做什么,家长的关心要适可而止,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又能安心学习。
最后,家长要安心地、全心地做好家长的角色,这与自己是否有高学历、是否知识广博等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对于孩子来说,有家长深深的爱和信任在那里,就已经是最好最重要的帮助。
掌握这5种方法轻松克服高三偏科现象
今年高考中,一位同学理综考了278分,但是因为英语不及格,最终虽总分达了一本线但却未被一本院校录取,令人扼腕叹息。
这种在高中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偏科,一直以来都令很多学生头痛不已。
偏科,是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对于要参加高考的高中生来讲,偏科现象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
那么,面对高中生中频频出现的偏科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从根源分析。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偏差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比如说一次考试出了意外或者是一段知识学习得不好。但如果一个学生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此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在发现真性偏科时,我们要认真分析造成偏科的原因。偏科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学生偏科,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提高了该科的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他对该科的喜爱,形成了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第二种情况:学生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某些方面的能力长期未得到培养,形成了相对先天弱势,在面对新增的或者是难度增加的科目时,就表现出力不从心,成绩迟迟上不去。
再次,针对上述的所描述的偏科现象,我们要端正态度,摆好心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尤其是针对真性偏科的现象,更要制定长期规划,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将弱势科目转变为自己的优势科目。
在这里针对高中偏科现象提出几种应对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防止偏科更深一步的发展,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才导致偏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或由于一时成绩不理想,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信心而导致偏科。其实,每个人的成功和能力都是在经过努力后得到的,不能认为自己偏科理所应当,也不能认为就无药可救。相反,要细心发现自己在弱势学科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兴趣和自信。
第二、笨鸟先飞。高中的知识学习是一个掌握规律和方法的过程。所以要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一点一滴的学习。知识就是通过不断的量的累积,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质的变化的。例如:长期坚持预习,在预习中就可以了解到大部分的基础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把知识点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和归纳。
第三、循环记忆。针对文科类科目的学习,在日常学习中,要养成循环记忆的好习惯。例如,每周可以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遵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但能够提高学习记忆力,还能够树立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第四、积极引导。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讲解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所以要敢于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提问。若遇到因为对老师喜好或厌恶而导致偏科时,建议及早做心理疏导,避免事后后悔。
第五、若因为相对先天弱势的原因导致的偏科,这不仅仅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更要找到相应的老师进行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导。
关键词:高三英语,减轻学生压力,教学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分担应试压力
1. 复习讲练课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复习阶段, 课堂常常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要么昏昏欲睡, 要么自行其是。其实, 看似枯燥的复习课也可以变得活力十足。我采取的措施是,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首先提前分配给各小组不同任务, 每小组负责总结两个单元的复习要点, 小组成员内部明确分工, 有人负责搜集资料, 有人负责课前板书等, 然后负责讲解的成员带领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课后, 由其他小组进行打分和评价。实施过程中, 每组都精心准备, 暗中较劲, 争取比上一个小组更好, 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 学生在尊重相互的劳动成果的前提下, 进行了有效复习。同时, 复习课都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彰显出课堂生命的活力。
2. 阅读课的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课上的合作, 主要体现在课前的预习作业或者课后的巩固任务方面。比如, 在接触Unit 5 Inside advertising这篇阅读文章前, 我要求小组分工合作, 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英文广告或者广告中的英文词汇进行汇总, 以广告用语为主题进行学习。同学们通过井然有序的运作, 将广告用语进行精细加工、制作。最终, 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了解到了很多词汇的广告用法和象征意义, 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讲评课的小组合作学习
大多数由教师所“垄断”的讲评课中, 教师对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精心地评讲, 学生则不停地忙于做笔记, 讲评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着“效益优先, 经济节俭”的目的, 我分解课堂时间, 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合作, 讨论解决试卷中单项、完型、阅读中的疑惑。从组内讨论到组别间借鉴, 再到教师指点, 学生能很好地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根据不同的题型, 阶段性地让小组根据做题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教师的讲解总结出各类题的解题技巧, 并结合典型例子给全班同学进行示范, 随后让同学选择出最适合自己, 收益最高的一种方法来。交流和讨论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巧和能力及对知识的巩固, 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人教版高三英语课本共两大模块, 涉及到生活、旅行、文学、艺术等学生愿意关注的不同主题。根据不同课文话题, 结合班级学生特点,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 在学习Unit 5 Enjoying novels时, 可以结合文章分析学习外语所涉及的内容和成功外语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观念和使用的学习策略, 为他们的未来的深入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学习选修模块10中Unit 4Learning efficiently时, 可以进行适当拓展, 比如从兴趣、能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方面帮助学生理智分析升学和就业时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除了上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外, 我还开展了两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英语课, 即, 以英语作为课堂语言的专项心智拓展活动课和考试心理指导课。
案例:专项心智拓展活动记录———苹果树的故事
社会、学校和家庭为高三学生开设的很多绿色通道使一些学生颇有优越感, 于是, 他们似乎有些忘乎所以, 视别人尤其是父母的关怀备至为理所当然。其实, 这种情绪反而不利于形成学生成熟的备考心理, 应该让他们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和周围的环境, 教育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疏于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所以, 在高考前一个月, 也是母亲节到来之前, 我给学生上了一节特殊的阅读活动课。阅读材料为西尔弗斯坦 (Shel silverstein) 的文章The Giving Tree (爱心树) 。作者以简单利落的线条, 为各个年龄的读者讲述了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 创造了一则关于施与受、爱与被爱的寓言。
下面是这堂活动课的课堂实录:
步骤一:从阅读文章开始
设计目的:以英语课堂自然的教学行为作为切入点, 产生自然的效果, 不给学生以任何心理准备, 可以避免某些学生的抵触心理。
1. 快速阅读, 掌握大意
上课伊始, 分发给每位学生一份没有标题的配图英语阅读文章, 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快速浏览完毕, 并给文章拟定一个最合适的标题。阅读完毕, 将不同学生的标题列出, 请同学们讨论哪个标题更好、更合适。
2. 细致阅读, 把握细节
教师给出原文的标题, 询问大家giving tree里的giving是何用意。学生纷纷发言, 表达自己的看法。接着,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 从细节上寻找出苹果树无条件地送给小男孩哪些礼物。
3. 深度体会, 扩展延伸
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苹果树和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可以映射出人类社会关系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其实, 苹果树和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很多种关系, 有读者普遍接受的母亲对孩子无怨无悔付出的母子关系, 也可以是朋友之间无私帮助的友谊关系, 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奉献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让学生跳出文章本身, 用心去思索和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步骤二:跳出文章, 反思自我
1.在静默中反思自我
以轻音乐为背景, 给出学生几分钟时间, 请大家安静地思考自己和小男孩之间, 身边的人和苹果树之间有无相似的故事。然后请部分同学发言, 谈谈刚才静思时的感触。
2.反思之后的行动
此时, 背负着社会、家族、学校和自身种种压力的学生却在这一时刻有着深深的愧疚, 发言时大量使用shame, regret, sorry, lose face等词语。为避免这种悲伤的情绪漫延太久, 教师适时总结学生的发言, 以鼓励为主。接着, 借助生活体会———What life is about is to give;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 receive, 教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 作为儿女、学生、朋友, 他们怎样去给予 (give) 。讨论完毕,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苹果型纸片和一棵类似插图中的苹果树, 将自己可以为父母、班级、朋友所做的costless (不用金钱去买的) 事情, 以关键词的方式写在苹果上, 然后签上自己的姓名, 所有的同学写完之后, 将自己的苹果粘在那棵大苹果树上, 在教室里张贴。
设计说明:张贴于墙上的苹果树, 虽看起来有些稚气, 但会提醒着学生自觉地按照自己写下的承诺去兑现, 同时能让同学们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氛围。每个人留言内容的公开, 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相监督的班级氛围。
课后反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学生的言行和举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同学间的交往更加平和。在班级中时不时会有不留姓名的学生的默默奉献, 平日里特别脆弱的几个女生在学习上更是铆足了干劲。班级面貌发生了积极的改变。这是在紧张、焦躁的高三期末复习中难得一见的。
三、课外活动辅助减轻心理压力
除了上述所提英语课堂教学之外, 还可以采取其他的各种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 旨在减轻学生英语学习和高考压力。
1. 活动的理论支持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必须关心人的尊严的价值, 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强调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生。人本主义者对教育目标的看法:人本主义者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 是培养积极愉快, 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学习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是: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时, 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作为切入点, 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 使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不再畏惧, 而是充满了期待, 让学生在趣味和轻松的活动中学习英语知识, 同时培养出乐观积极的心态。
2. 具体实施活动
高三, 不代表和课外活动绝缘。英语学科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不仅能舒缓高三学生紧张的情绪, 更可以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增加课堂活力。所以, 在高三不同阶段, 我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放些英文片。比如, 《春风化雨》《圣拉尔夫》《我是山姆》《丑女贝蒂》等。这些英文片以励志为主, 看完之后, 给他们留下思索的空间, 思考人生的意义, 激发学习的动机。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耗时较多, 所以, 有时候我会选择CNN等录制的记录短片, 有对华裔著名人物成功之路的介绍, 比如大钢琴家马友友和他的丝绸之路计划;也有一些专题篇, 比如英语国家主要节日的介绍等。更多时候, 我会播放精心挑选的英语歌曲, 把歌词挖空后, 以填空的方式进行听力练习, 在听力结束后, 选择两三个好的句型或词组进行讲解和练习。类似的听力活动很受同学们欢迎, 使他们轻轻松松地学到了英语知识, 并且记忆非常深刻。其他的英语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很多。比如, 各学习小组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各出一期英语报纸, 在班级内部张贴、传阅, 最终进行评比;举办英语圣诞晚会, 进行各组或个人英语方面特长展示;课前小组限时英语演讲;每周的英语要闻回顾, 英语文化全接触等等。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培养了兴趣, 建立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潜移默化地起到了缓解学生压力, 辅助高三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陈振华.《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4.
[3]陈家麟等.《高中心理教育指导》.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高三生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推荐阅读:
护士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演讲稿10-18
女性如何调整职场压力10-15
应届生如何自我介绍09-24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06-24
如何教学生写导游的07-01
大学毕业应届生如何制作优秀的简历09-21
如何处理学生谈恋爱的问题09-23
高三化学如何复习10-31
高三物理如何快速提高10-11
如何克服演讲紧张心理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