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安全教育试题(共7篇)
班级: 姓名: 质量等级: 书写等级:
一、填一填
1、()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生理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
2、移动电器时,必须先断开()。
3、不能用()触摸电器,不用()擦拭电器。
4、使用燃气器具时,应先开启(),然后开启()开关;关闭时应先关闭灶具开关,再关闭燃气开关。
5、不要擅自()、()、()、()燃气管道和设施。
6、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沉迷网络,不但会严重影响学习,还会对我们的()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7、(),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很大的伤害。
8、从我做起,保护()。
9、微波炉启动后,应离开炉体()以上。
10、不能长时间观看()。
二、判断对错
1、遭遇抢劫必要时要舍弃财物,千万不能硬拼。()
2、语言暴力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伤害。()
3、高年级的同学经常欺负我,我不敢告诉老师。()
4、我的好友被别人欺负了,我要帮他出气。()
5、五年级的小胖经常进入高档店铺进行消费。()
三、拓展延伸。
1、若遇到抢劫、绑架、敲诈勒索的坏人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与自救的办法呢?
2、什么是生物入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长治市市区32所小学中选取28所小学作为参与学校(排除1所特殊学校,2所离市区较远的学校和1所不愿意参加的学校),从每个参与学校5年级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将28所学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个班。从每个班随机选取最多10名学生及其2名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如符合家庭数不足10个,可选取符合条件的学生和1名家长参与。学生入选标准:与至少2名家长共同进餐(单亲家庭除外);与家长平均每周午饭、晚饭在家吃饭的频率均不少于5次;长治市常住人口。排除标准:痴呆、有严重精神疾病;有语言障碍、表达不清楚;家人单独为其做饭者。家长入选标准:每个家庭分别选择男、女性家长各1名(单亲家庭除外);若家中符合条件的只有男性或女性,则选择2名同性。与学生共同进餐的次数平均每周午饭、晚饭不少于5次。排除标准:有严重疾病或行动不便;正处于怀孕或者哺乳期的女性;从外面买饭在家吃的次数平均每周午饭、晚饭超过3次。如符合条件家庭数不足10个,则选取符合条件的学生和1名家长参加。
共选取小学生279名(其中1所学校符合条件学生有9名),平均年龄(10.11±0.49)岁。家长553名(其中有5组家庭只有1名家长参与调查),其中对照组275名,平均年龄(43.61±11.81)岁;实验组278名,平均年龄(43.50±12.52)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1,P=0.288)。健康教育后两组共有22人失访,干预组9人,其中儿童2人,成人7人;对照组13人,其中儿童3人,成人10人。两组间儿童和家长的失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调查对象在性别、学历分布上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方法
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就餐情况、盐与健康相关知识、生活习惯和疾病史等。基线调查采取入户的方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健康教育在干预组的14个班中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老师进行,每2周1次,共8次,为期4个月。教育内容包括:吃盐多的危害、减盐方法、减盐妙招等,并通过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家庭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健康教育期间发放减盐宣传册、画报和习题等让学生带给家长,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结束后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终末调查,学生如有失访,则其家长退出调查,调查方法和内容同基线调查。
1.3 质量控制
在正式调查前首先选取2所学校进行预调查,发现问卷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健康教育老师为长治医学院专职教师,调查开始前健康教育老师和调查员均进行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整理核对后,建立EpiData3.0数据库,数据经双录入后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和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前2组学生和家长的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见表1。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或报告率/%;*P<0.05,**P<0.01;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1。
2.2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和对照组食盐相关知识和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的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对照组提高(P值均<0.05),使用过低钠盐的家庭也比对照组提高(χ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8,P>0.05)。见表1。
2.3 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前后食盐相关知识和饮食习惯改变情况
健康教育前后干预组的学生和家长均在食盐推荐摄入量的认知上有提高(χ2值分别为176.16,108.57,P值均<0.01),学生对吃盐多对身体有害的认识也提高(χ2=33.375,P<0.01),食用低钠盐的家长从1.80%上升到26.60%(χ2=6.822,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并没改变(χ2=2.786,P=0.248)。
3 讨论
我国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国家,也是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人群盐摄入量过高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减盐行动来控制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负担[3,4]。
儿童期食盐摄入量高是儿童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易导致成年期高血压[5,6]。李子一等[7]调查显示,我国3~12岁儿童盐的摄入量为6.5~13.0 g,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中(食盐推荐摄入量6 g,儿童应酌情降低)相比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和家长健康教育前的食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偏低,与成都市[8]、北京市[9]调查结果相似。仍然有家长认为吃盐多无害,90%以上的家长不知道中国营养学会食盐推荐摄入量,95%以上的家庭没用过低钠盐。这种食盐知识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家庭的减盐行动。
本研究以“小手拉大手”为主题,借助学校平台,通过对小学生的减盐教育来实现对其家庭的减盐干预。结合我国小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对教师的依从性很好,并且选取高年级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向家长正确的传达知识同时起到监督作用。通过学校“小手拉大手”的减盐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减盐知识和意识,干预组比对照组有了显著改善,干预组健康教育前后也有显著改变。另一方面学生的食盐摄入量与家庭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10]。
有研究显示,低钠盐的使用是通过减少钠的摄入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之一[11]。本研究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有26.60%的家长使用低钠盐,远超过对照组和干预组健康教育前。在外就餐是食盐摄入不可忽视的途径,占食盐摄入量的14%[12]。由于干预时间短和家长的工作性质等使得在外就餐情况在健康教育前后无显著差异。
总的来看,“小手拉大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的起到通过小学生来影响家长的减盐知识、意识和行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变家庭食盐与健康知识和行为的作用,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9—12月,对长治市市区28所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减盐健康教育,从每所学校五年级各随机选取1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小学生进行4个月的学校减盐健康教育,并要求其将盐对健康影响的知识传递给家长,并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同时在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10个家庭包括1名小学生和2名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健康教育前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04,0.094,P值均>0.05);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8,P>0.05)。经过学校的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1),低钠盐的使用率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χ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8,P>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减盐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食盐知识知晓率,但饮食行为的改变仍需要持续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巩固。
关键词:盐类,健康教育,知识,行为,学生
参考文献
[1]GROUP I C,GAUCI A A,LAASER U.Intersalt: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electrolyte excretion and blood pressure:results for 24 hour urinary sol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J].BMJ,1988,297(6644):319-328.
[2]王陇德.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5.
[3]颜力,李妍,武阳丰.减盐防控高血压:中国人群的证据及应对策略建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2):1192.
[4]毕振强,梁晓峰,马吉祥,等.遏制高血压危害减盐行动势在必行[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4-6.
[5]LIANG Y,MI J.Pubertal hypertension is a strong predictor for the risk of adult hypertension[J].Biomed Environ Sci,2011,24(5):459-466.
[6]DELMIS J.Effect of diet and salt intak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cta Med Croatica,2010,64(2):111-114.
[7]李子一,张雅蓉,王金子,等.中国3~12岁儿童膳食种类及摄入量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9):78-82.
[8]冯敏,李晓辉,梅丽敏,等.成都市中小学生食盐摄入知识态度行为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9):1401-1403.
[9]申同洋,马迎华,张普洪,等.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油盐知识及饮食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32-933.
[10]冯月明,梁新新,朱文丽,等.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37-39.
[11]游凯,张月,王静雷.北京市顺义区居民低钠盐和限盐工具使用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0):1448-1449.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的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他干过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了双保险锁。
1.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相信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写出第一次眨眼和第二次眨眼的用意。
4.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理解。
5.小说倒数第2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姓名:分数:
一、填空
1.碘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儿童缺乏碘会影响(),成人缺碘会导致()。
2.补碘的原则:()、()、()、()。
3.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和坚定的()。
4.我国古代经典《周易》从效法自然的立场出发,提出(“”)。
5.人的一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6.青春期可分为()、()、()3期,每期可持续()年。
7.在青春期阶段加强体育锻炼,不能但能促进(),还可以使我们的体型()。
8.青春期还要注意合理营养,避免营养()和营养()的情况出现。
9.脑震荡是一种脑损伤,是在头部受打击或撞击后,发生了()意识障碍。
10.菌痢、伤寒的传播途径是:粪便--()--()。
1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因某些原因导致()、()突然停止者的重要措施,常用于对()、()、()、()()突然发作者等的急救。
二、判断
1.人工呼吸时一定要保持呼吸道畅通。()
2.对脑震荡患者,千万不能摇晃或拍打。()
3.青春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只有首先学会生活自理,才能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5.有恒心、有毅力、不依赖外力,靠自己把事情办好,这是自信的表表。()
6.自信、自强对每个希望成功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7.预防碘缺乏病,人人有责。()
8.缺碘会引起智力低下,严重缺碘会造成呆傻等残疾。()
9.孟子说:“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0.若遇烦心事,可与父母或者老师交流谈心。()
三、简答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规定:驾驶()、()车必须年满12周岁。
2、生活中的隐形污染包括:()、()、()、()等。
3、长期的观察研究表明;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征兆的,这些征兆主要有:()、()、()等。
4、地震时()、()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5、震后救人,力求()、()、()、()的原则。
6、家庭急救三原则:()、()、()。
7、学会面对烦恼可以这样做:()、()、()、()。
8、常见的灾害有;()、()、()、()、()、()。
二、选择题。
1、骑自行车应该在()上骑。
A人行道
B盲人道
C行车道
2、下列关于网络游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玩电子游戏不超过2小时。
B随意点击网页上跳出来的带诱惑力的页面。C星期天到网吧玩游戏。
D随意把自己的信息、密码告诉网友。
3、油锅着火时,我们应该()。
A向锅内浇水 B迅速拿锅盖盖住油锅 C开窗通风
4、电熨斗、电吹风用完后,应()。
A待冷却后再拔开关 B迅速收起来放进包装盒里。
C及时将电源切断,并放置在不燃的机座上,待余热散尽后,再收存起来。
5、当你的头部受伤,出血过多时应()。
A马上跑去医院,让医生包扎 B扬起头部止血
C迅速用无菌纱布或洗净布压迫止血,出血较多时用手按压约15分钟止血。
三、判断题
1、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4周岁。()
2、行人可以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3、滑冰的时候身上不要带硬器,以免摔倒时划伤自己。()
4、冰雪环境中活动应提前活动手部或足部,如搓手、跺脚等()
5、冻伤部位恢复后,要消毒患部并包扎起来,送往医院治疗。()
6、患者呼吸停止时,应将气道开放,进行人工呼吸。若脉搏停止跳动,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7、咳嗽或打喷嚏时不必掩住口鼻,但要勤洗手,经常用酒精为日用品消毒。()
四、简答题。
1、地震中救人的原则和方法?
四年级安全教育检测题 学校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乘车时不得携第一文库网带( )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 )物品。
2、移动电器时,必须先断开( )。
3、安全使用煤气,注意灶前连接胶管只有( )个月的使用期限。
4、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 )被人碰到的地方。
5、乘坐轿车、面包车时,有安全带的要系好安全带;乘坐摩托车时,要戴好(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符号填到括号里)
1、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 )
A、赶快去端油锅。 B、用锅盖盖灭。 C、用水浇 。
2、火警电话是:( )
A、110 B、119 C、122
3、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信号是:( )
A、红灯亮 B、绿灯亮 C、绿灯闪烁
4、未满( )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A、8 B、12 C、16 5、在火灾现场,未成年人要坚持的原则是:( )
A、先救火再逃生 B、先逃生 C、边救火边逃生
6、遇到陌生人给你食物,你应该怎么办?( )
A、接过来就吃 B、出于礼貌,不好意思不吃 C、拒绝接受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在没有画人行横道的公路上,乘车人下车后横过公路时应该从车的后方横过公路。(
2、行人在横过道路时,要一站、二看、三通过。( )
3、小学生放学在道路上列队通行时,每横列的同学不得超过2人。( )
4、不跟陌生人走,警惕和陌生人说话。( )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
张利英
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 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 也不是刻在铜表上, 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言下之意, 法律法规的制定固然重要, 但公民是否将法治内化于心, 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 要建设法治中国, 就离不开对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
谈到法治, 在现实中有这样一种现象, 有人负责写, 有人负责学, 有人负责讲, 有人负责信, 但是在学的人不讲, 在写的人不用, 在用的人不信, 出现了写、学、讲、信分离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一种“法制”手段与“法治”思维的断裂, 是缺乏法治精神的表现。“法治”与“法制”虽一字之差, 却有着根本的不同。法治, 是法治精神的培养, 期待着“防于未然之前”;法制, 是制度规则的设定, 执行着“惩于已然之后”。前者是以教化来实现思维方式上的依法观念, 后者是用禁令来规范道德底线上的守法行为。如果仅仅设定了严格的法规制度, 却没有依照法治行事的思维, 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学用分离、讲信分离的倾向。
“规章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 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不可动摇的拱心石。”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话, 其意也是在强调法治精神与法治思维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使法治精神真正成为“慢慢诞生的风尚”, 成为“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呢?
“法者, 天下之程式也, 万事之仪表也。”首先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公共规则意识, 这是培育法治精神的社会基础。所谓公共规则, 就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公共生活准则。公共规则意识就是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权利, 同时也确定每个人应该担负的责任。人们在处理权责问题时, 不感情用事, 而是依据所定规则作具体分析。法治是对公共规则的制度化提升, 是用法律的手段使人们约定的规则得到权威的确认。只有在全社会具有良好的公共规则意识的基础上, 才可能形成真正的法治精神。大家都知道“中国式过马路”, 不必看红绿灯, 只要凑齐一堆儿人就能过去。这是典型的公共规则意识的匮乏,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没有法规吗?不是的。交通法有明文规定:红灯停, 绿灯行。所以说, 形成法治精神的前提必须是公共规则意识的建立。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其次就是要在全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培育法治精神的思想基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基本要求。之所以把法治纳入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表述中, 一方面是培育法治精神的根本问题在于将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内化于人心;另一方面是核心价值观建设呼唤并能促进法治的健全和完善, 两者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培育法治精神, 不仅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的完善, 还要着力在规则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加以深化, 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价值观建设, 使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孙子兵法》讲“朝气锐、昼气惰”。法治精神的涵养应以青年为主体, 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影响力。这是培育法治精神的群众基础。“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正如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所言, 青年之于国家, 意味着希望和未来;青年人最具可塑性, 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 其思想正处于建构时期, 能够较快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法治精神的培育应当以青年为主体。
培育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实现依法治国, 关键是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
(选自2014年10月22日《求是》,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法治精神”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民是否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 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B.法治, 是法治精神的培养, 期待着“防于未然之前”。它是以教化来实现思维方式上的依法观念。
C.只有在全社会具有良好的公共规则意识的基础上, 才能形成真正的法治精神。
D.之所以把法治纳入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表述中, 是因为培育法治精神的根本问题在于将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内化于人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两种方法, 证明“培育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实现依法治国, 关键是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
B.培育法治精神, 既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的完善, 又要着力在规则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加以深化, 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价值观建设, 使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C.尽管公共规则意识是培育法治精神的社会基础, 但人们在处理权责问题时, 可以感情用事, 依据所定规则作灵活处理。
D.法治精神的涵养应以青年为主体, 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影响力。这是培育法治精神的群众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法治精神与法治思维的重要性为主题, 从要建设法治中国, 就离不开对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切入, 接着分析法治精神与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再论证怎样才能使法治精神真正成为“慢慢诞生的风尚”, 最后呼应上文, 再次点题。
B.作者在论证“法制”手段与“法治”思维的断裂时, 运用“有人负责……有人负责……有人负责……”的句式构成排比, 一气呵成地指出当今“写、学、讲、信分离的现象”, 颇有现实针对性。
C.作者援引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所言, 证明培育法治精神的主体在于青年。因为青年人最具可塑性, 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 其思想正处于建构时期, 能够较快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运用引用、比喻说理, 既生动形象, 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D.作者援引习近平主席的话“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说明治理国家只有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 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二、古代诗文阅读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华佗治病
佗之绝技, 凡此类也。太祖③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 每发, 心乱目眩。佗针鬲, 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 以医见业, 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 得病笃重, 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 恒事攻治, 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 因曰:“当得家书, 方欲暂还耳。”到家, 辞以妻病, 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 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 犹不上道。太祖大怒, 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 赐小豆四十斛, 宽假限日;若其虚诈, 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④, 考验首服⑤。荀彧请曰:“佗术实工, 人命所悬, 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 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⑥佗。佗临死, 出一卷书与狱吏, 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 佗亦不强, 索火烧之。佗死后, 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 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 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 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 令此儿强死也。”
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 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 青黏屑十四两, 以是为率, 言久服去三虫, 利五藏, 轻体, 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 寿百余岁。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差:音chài, 同“瘥”, 病愈。②逐:追赶。③太祖:曹操的庙号。④传付许狱:解押送给许昌的监狱。⑤考验首服:拷问认罪。⑥考竟:判决。这里指处死。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B.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C.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D.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合汤不过数种”中的“汤”指“汤剂”。它的意思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四肢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 意思相同。
B.“太尉黄琬辟, 皆不就”中的“辟”, 应解释为“征召”, 不能理解为“躲避”。
C.“语其节度, 舍去辄愈”中的“节度”指 (服药的) 禁忌和注意事项。
D.“谷气”即“水谷之气”, 指饮食的精气, 因为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 故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华佗原是读书人, 外出求学, 通晓多种经书, 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 他都不接受, 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术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医术高明, 性格倔强, 不畏权势, 不喜逢迎, 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医。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 又不为他医治, 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 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 吐了几升黑血, 病就好了。
D.华佗倡导体育运动, 认为生命在于运动, 这是我国养生医学的经验总结。但由于他被杀害, 其医学著作没有直接流传下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有一郡守病, 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无何弃去, 留书骂之。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久服去三虫, 利五藏, 轻体, 使人头不白。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8、9题。
采凫茨
[北宋]郑獬
朝携一筐出, 暮携一筐归。
十指欲流血, 且急眼前饥。
官仓岂无粟, 粒粒藏珠玑。
一粒不出仓, 仓中群鼠肥。
【注】凫茨, 又称荸荠、地梨、马蹄。多年生草本植物, 种于水田中。地下茎为扁圆形, 表面呈深褐色或枣红色。肉白色, 可食。
8.与《观刈麦》相比, 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全诗八句, 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从叙述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琵琶行》中作者诉说自己和琵琶女同病相怜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2)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花喻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_________。”
(3) 《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在荀子的《劝学》中, 直接提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治水的快捷方式
孙道荣
眼看最后期限就要到了, 黄局长寝食难安。
去年这个时候, 黄局长当着省厅市里一帮领导的面立下誓约, 给他一年的时间来治理, 必将改变污染现状, 到时候, 他陪领导们下河游泳。黄局长的豪言壮语, 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各家媒体都予以重点报道。一眨眼, 一年就过去了, 兑现诺言的时刻, 到了。
可那条流经县城的河流, 状况丝毫也没改变, 不但没好转, 污染甚至更严重了。就在上个星期, 有个孩子不慎落入河中, 幸被一路人及时救起, 上岸后, 孩子和英雄却在医院住了半个月, 因为他们全身的皮肤, 都被河水灼伤了, 大面积溃烂。这样的河水, 别说下去游泳了, 在岸边待久了, 都能把你直接熏倒。
一年来, 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承诺, 黄局长也算煞费苦心。他知道, 最直接, 最简单, 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将两岸的污染企业关停, 或者转走。可县里领导不答应, 两岸集中了全县八成以上的工业企业, 全县的GDP就指望它了, 你说关停就关停?
这条路行不通, 黄局长只能另辟蹊径。他呷一口茶, 想啊想, 茶味怎么这么淡?茶是新茶, 正宗的西湖龙井, 一个老板送的。他盯着茶杯, 想起来了, 这杯茶还是早晨泡的, 已经冲了好几杯水了, 忘了换茶叶了。黄局长一拍脑袋, 有了!如果有更多的水, 注入河中, 被污染的河水一稀释, 岂不就干净起来了?
可上哪儿去弄那么多干净的水呢?别看这个县号称是江南水乡, 到处是池塘, 河流纵横, 可大多数的水, 都被污染了, 就连全县人饮水的那座大山里的水库, 水质都严重下降, 有一年, 因为水库的水被上游的一家矿山企业污染, 不得不从邻县紧急调水, 以解燃眉之急。
天无绝人之路, 就在黄局长抓耳挠腮时, 老天爷突然连降大雨, 倾盆而下的雨水, 将原有的河水, 都冲到下游去了。大雨之后, 河水混浊了不少, 却也少了很多化学味。可惜, 雨停之后没几天, 从各家工厂排出来的污水, 又将河流染得五颜六色。
虽然河水很快又回到了原状, 但这让黄局长看到了一线希望。他请示县领导, 在承诺期即将到来时, 通过人工降雨, 增加降雨量, 以期洗刷、改变河水的水质。县里紧急动员部署, 但凡天空有雨云, 就朝天开炮, 让雨水降下来。那段时间, 全县炮声隆隆, 经常是一时艳阳高照, 骤然倾盆大雨, 几成一景。全县老百姓都养成了习惯, 随时带把伞, 以备不期而至的大雨。
还别说, 河水还真被稀释了, 慢慢干净起来了。黄局长心里美滋滋的,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啊。黄局长深有感触地一遍遍对手下的人说。
没想到, 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 老天爷却不肯配合了, 天天万里无云, 人工降雨也没辙了。几天没下雨, 河水就又恢复到了往昔, 恶臭熏天。
大限临头, 黄局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老婆给他出了个主意。黄局长一听, 乐了。
约定的这一天, 到了。省厅和市里的领导, 各路记者, 如期而至。黄局长安排了几辆商务车。车出了县城, 上了高速, 又转进省道, 再拐了几道弯, 在羊肠小道上又颠簸了半个多小时后, 终于在山脚下停了下来。
黄局长拿出一张地图, 指给大家看, 我们面前的这条河, 就是流经县城的那条河, 我们今天就在这儿下河游泳。河水果然清澈。但有人质疑, 不是应该在县城段下河游泳吗?
黄局长不慌不忙地解释, 县城段人多, 情况复杂, 难以保障领导和各位的安全。反正是同一条河嘛。转身对记者们说, 你们看看地图, 是不是同一条河。
黄局长第一个“扑通”一声跳进河里。紧接着, 大家一个接一个跳进河中。河水真清凉, 真干净, 真爽啊。领导们感慨道。
第二天的报纸上, 都大幅报道了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新闻, 说的是, 县城曾经污染最厉害的那条河, 现在又清澈如初了。不信?有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图片为证!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巧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黄局长的形象就是在他自身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正面描写及检查组领导对他治水的肯定等侧面描写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 明线是黄局长快捷治水, 暗线是省市领导检查验收治污情况。黄局长快捷治水才是文章情节发展的主线。
C.小说的语言生动, 充满生活气息, 如“寝食难安”“煞费苦心”“抓耳挠腮”“不慌不忙”等成语的运用, 既丰富了人物形象, 也增添了文化底蕴。
D.小说情节曲折生动, 综合运用倒叙、顺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方法, 读来使人感觉既条理清楚, 又波澜起伏, 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颇具艺术匠心。
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黄局长快捷治水的故事, 表现了只要肯开动脑筋, 治水就可以成功的主题, 发人深省。
(2) 小说安排黄局长妻子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黄局长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的结尾写“第二天的报纸上, 都大幅报道了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新闻”, 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意图。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路遥传》问世, 揭秘路遥“不平凡的世界”
《路遥传: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姗姗来迟, 省作协副主席厚夫说他用了近十年时间来准备和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 完成《路遥传》是厚夫的使命。上延川中学时厚夫就听着老师们说“我们路遥”的故事成长。厚夫曾请路遥到学校做讲座, 路遥也曾写信推荐他进延大任教。厚夫参与筹建了路遥文学馆, 如今他又一次与路遥产生交集, 写出这本志在“信史”的《路遥传: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
( )
谈到为路遥立传, 厚夫说路遥是他的文学偶像, “我是路遥的追随者, 我们都是延川人。我们少年梦的形成、人生的展开, 均与路遥、曹谷溪、史铁生等人的文学引导分不开。路遥是我们延川县中学的校友, 他的人生经验与文学影响着我和我的同学们。我外公是路遥的‘忘年交’, 因此他与我这位文学青年的交往是不设防的。他真心实意地帮助我, 甚至专门写信推荐我”。延大是路遥的母校, 这使得厚夫研究他的文学创作有诸多便利条件。
为何为路遥立传用时多年?厚夫说自己年轻时更多的是仰望路遥。“但是, 撰写他的传记却不同, 情感上要理性, 材料上要准确, 不能有一丝含糊。作为传记, 它有‘信史’的价值;作为文学, 它有艺术的功能。这样, 我首先要写成一部有学术价值、能够靠得住的‘信史’。要写出一本‘信史’, 最核心的工作是对资料的收集与甄别。路遥病逝后, 社会上出现大量回忆文章, 这虽有助于传记资料的收集, 但是, 许多撰写者按照自身的立场叙述事件, 既存在着‘为尊者讳, 为亡者讳’的情况, 也存在着记忆不准与夸大事实等情况。这就要对材料进行认真辨析, 而不是盲目引用。为了弄清楚某些小问题, 我多次查阅各种资料、多次走访回忆者了解情况。”
路遥人生路上, 有五个关键性节点
在厚夫看来, 路遥的人生道路上, 有这样五个关键性节点。
一是1957年秋被过继给延川县的大伯为子。幼年的人生变故, 对于路遥敏感心灵的形成, 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是在延川接受完整的小学到初中的教育, 这对于培养路遥的人生志向提供了重要条件。少年时代的路遥不仅衣服破烂, 而且还经常吃不饱, 经常饿得发晕。但是, 他却在去县城的文化馆与书店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
三是路遥在历经一次极速的“青春过山车”后, 开始用文学的方式, 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1966年夏, 路遥在初中升中专的考试中, 考取了当时的西安石油化工学校。在当时的情况下, 农家子弟要是考到中专学校去, 就意味着鲤鱼跃龙门。然而“文革”爆发了, 路遥被卷进这场革命风暴中, 一心想要跳出“农门”的他, 又一次以“返乡知识青年”的身份背着铺盖回到农村。
四是路遥在1973年被推荐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 继而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当编辑, 这使他有了文学远征的条件。
五是在新时期, “农裔城籍”的路遥找寻到“城乡交叉地带”这个属于自己独特生命体验的文学表达区位。
路遥身在“城籍”, 却是“农裔”, 他的根尚在陕北农村。他在“城乡交叉地带”思考当代青年的命运, 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其中篇小说《人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走的也是这条路子。厚夫说他正是通过这些节点, 书写路遥的人生状态的。
尊重读者的作者, 读者才会尊重他
应该如何评价路遥在当下的价值?厚夫认为, 一方面, 路遥作品提供了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尊重读者的作者, 读者才会尊重他。读者让‘路遥热’一热再热。另一方面, 路遥长期主动沉潜到生活中书写人民大众情感的担当精神, 也正是当下的作家们应该学习的。”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与作家的“才、胆、力、识”分不开。厚夫说如果没有路遥当年决绝般的坚持, 《平凡的世界》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许不会面世。“路遥是一位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作家, 敢于花六年时间创作一部六卷、一百万字, 反映中国当代城乡社会巨大历史性变迁的史诗性小说《平凡的世界》。他既能忍受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与寂寞, 也敢于迎风而立、挑战‘唯洋是举’的文坛风气。”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 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 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 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冲突, 文明与落后, 新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冲突等, 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 (摘自《路遥自传》)
②由于路遥出身农村, 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 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 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 他坚信“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 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摘自百度百科)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从某种程度上说, 完成《路遥传》是厚夫的使命。”厚夫把完成《路遥传》当作自己的使命, 原因是上延川中学时厚夫就听着老师们说“我们路遥”的故事成长, 可以说厚夫是路遥的一个粉丝。
B.厚夫后来走上文学道路, 实现人生理想, 均与路遥、曹谷溪、史铁生等人的文学引导分不开, 尤其与路遥写信推荐其到延大任教分不开, 这些说明顺境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
C.厚夫为了把《路遥传》写成一部靠得住的“信史”, 不盲目引用社会上出现的回忆路遥的文章中的资料, 因为撰写者按照自身的立场叙述事件, 既存在着“为尊者讳, 为亡者讳”的情况, 也存在着记忆不准与夸大事实等情况。
D.少年时代的路遥不仅恶衣恶食, 而且还经常挨饿。但是, 他却在去文化馆与书店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这与巴金《灯》中的“我们不单单靠吃米活着”殊途同归, 人还要有精神食粮。
E.如何评价一部作品在当下的价值?厚夫认为, 一方面, 作品要提供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另一方面, 作者要有长期主动沉潜到生活中书写人民大众情感的担当精神。
(2) 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 在文中括号内加上一个小标题。要求:不超过20个字。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路遥是一位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作家”, 他的“坚忍不拔之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说“路遥人生路上, 有五个关键性节点”。有人认为路遥之所以成为一名优秀作家, 其中最重要的节点应该是第五点——寻到“城乡交叉地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身为党员干部, 脑海中必须始终绷紧理想信念这根弦, 锤炼_________的党性,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始终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②伟大的民族有伟大的精神。每到人民生命遭遇危险的关键时刻, 全民族都能团结一心, 凝聚成空前的力量。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自然灾害, 可是在这些灾害和困难面前, 就从来没有低过头, 从不屈服, 反倒表现出了顽强拼搏、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希望越来越多的建筑能像这所希望小学一样, 多一些“民心工程”“民安工程”, 多一些“有良心”的承建商, 让百姓多一些心安, 让学校多一些安全, 让国家多一些_________的建筑!
A.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B.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C.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D.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只有让当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 成为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安心学习、传承技能, 踏踏实实做出“中国制造”的好产品。
B.据统计, 我州目前存量贫困人口中, 16岁以下贫困少年儿童有17.3万名, 涉及17.3万个家庭、50多万人口处于贫困, 占了全州贫困人口的一半多。如果将他们全部培养成才, 这50多万人口也就基本脱贫了。
C.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禹新荣介绍, 我省还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 重点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D.在该官网上, 十部提名作品的作者及出版社名单也予以公示。该公示还注明“公示截止期为8月15日。其间, 如发现提名作品有不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的情况, 请向评奖办公室反映”。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中共十八大以来, 反腐在中共党内刮起旋风并高压推进。据有关方面统计, 在不到两年时间的反腐战役中, 已有超过18万党员干部被处分, 更有数目可观的司局级以上高管被查处严惩。无论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大员, 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无论是正崭露头角、渐起风云的政治明星, 还是已功成名就、退居山隐的过往功臣, _________。用中央纪委的话说, 就是反腐“决不留死角”。
A.一旦正在或者曾经涉足违法乱纪、有腐在身, 一定会“老账新账一起算”
B.一旦曾经涉足或者正在违法乱纪、有腐在身, 一定会“新账老账一起算”
C.只要正在或者曾经涉足违法乱纪、有腐在身, 一定会“老账新账一起算”
D.只要正在或者曾经涉过违法乱纪、有腐在身, 一定会“新账老账一起算”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古人历经几千年的总结并结合自身哲学文化, 给一张好琴定下了九个条件, ①_________,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明代冷谦的《琴书大全·琴制》, 指“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芳”。②_________, 这些描述惜字如金,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斫琴人来说, 对它们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 即使心里知道一张琴的大体形制, 细节仍是要靠自己琢磨的。比如“九德”之中排在首位的“奇”, 古人的解释是“③_________”, 听起来像极了一款巧克力的广告, 具体说来, 是“举之则轻, 扣之则松, 抚之则滑, 击之则脆”, 但什么是松, 什么是脆, 并无量化的标准, 全靠体悟。
17.下面是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有关2015年海南省住房公积金覆盖率及缴存总数的调研。请你仔细阅读下图, 用简洁的文字向读者解说2015年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的有关情况。80个字左右。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路之奇者入不宜深, 深则来踪易失;山之奇者入不宜浅, 浅则异境不呈。
警甫云:知此方可陟历。
【注】陟:登高。历:游历。
阅读上述材料, 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五)
一、现代文阅读
1.D
【解析】D项, “之所以……是因为”与原文“之所以……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表述不相符, 系以偏概全。解答这类试题需要仔细比对概念。
2.C
【解析】C项, 理解有误, 由文中“人们在处理权责问题时, 不感情用事, 而是依据所定规则作具体分析”可知, 本项中“人们在处理权责问题时, 可以感情用事, 依据所定规则作灵活处理”错误。
3.D
【解析】“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出自《孟子·离娄上》, 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 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4.A
【解析】解答本题必须明白语句大意。原文标点为:人体欲得劳动, 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 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5.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借代修辞、文化常识等。“四肢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指热水。
6.C
【解析】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 而是故意丢下郡守, 自己跑开, 以此来激怒他。
7. (1) 有一名郡守得病, 华佗认为这人如能极其愤怒病就会好了, 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又弃他而去, 留下书信辱骂他。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病:名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认为。差:音chài, 同“瘥”, 病愈。货:财物。无何:没有多久。
(2) 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 对五脏有利, 使身体轻便, 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三虫:三种寄生虫。藏:通“脏”。轻: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 “使……轻便”。
【参考译文】华佗字元化, 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县) 人。曾经到徐州去求学, 通晓多种经书。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 太尉黄琬征召他, 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 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 可看起来还像壮年的容貌。华佗还精通医方药物, 他治病时, 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 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 用不着再称量, 把药煮熟, 让病人服饮, 同时告知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 等到华佗一离开, 病人也就好了。
有一名郡守得病, 华佗认为这人如能极其愤怒病就会好了, 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又弃他而去, 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 命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 嘱咐使者不要追赶。郡守大怒得更厉害了, 吐黑血数升而痊愈。
华佗手到病除的绝技, 大都属于这一类。曹操听说后把华佗召来。曹操因为头疼感到痛苦, 每当头疼发作, 惊慌意乱, 眼睛昏花。华佗用针扎 (曹操) 胸部膈穴, 随着手的转动, 头就不疼了。然而本是读书人, (却) 被人看作以医术为职业, 华佗心里常常懊悔。后来, 曹操亲自处理国事, 使得病情加重, 让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 不断地进行治疗, 可延长些寿命。”华佗长久远离家乡, 很想回去, 于是 (向曹操告假) 说:“刚才接到家里来信, 正想暂时回家。”回到家乡, 拿妻子的病进行推脱, 多次请求延长假期。曹操多次用书信召唤, 又下诏令郡县遣送他回来。华佗倚仗才干, 厌恶吃侍候人的饭, 还是不起程。曹操非常生气, 派人前去查看, 说:如果 (华佗) 的妻子真的有病, 赏小豆四十斛, 放宽期限;如果华佗弄虚作假, 就立即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华佗被解押送到许昌的监狱, 拷问认罪。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确实高明, 关系着人们的生命, 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 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于是判决处死。华佗临死前, 拿出一卷书交给狱吏, 说:“这本书可以救活人。”狱吏畏惧法律不敢接受, 华佗也不勉强, 要来火把书烧了。华佗死后, 曹操头痛病没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病。小人有意拖延我的病, 是想用此抬高他自己的地位。然而我不杀这个人, 也终究不会为我断绝头痛的病根。”等到后来曹操的爱子仓舒病危, 曹操叹息道:“我很后悔杀死华佗, 让这个孩子活活死去。”
广陵人吴普曾跟华佗学过医。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 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 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 血脉环流通畅, 病就不会发生, 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 他们模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 舒腰展体, 活动关节, 用来求得延年益寿。”
樊阿向华佗讨教可以服用而且对人体有好处的药方, 华佗便传授给他“漆叶青黏散”的药方。药方用漆叶的碎屑一升, 青黏碎屑十四两, 按这个比例配制, 说是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 对五脏有利, 使身体轻便, 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樊阿遵照他的话去做, 活到一百多岁。
(二) 古代诗歌阅读
8.在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上, 两首诗歌的相同点:两首诗都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 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2分) 不同点:郑诗为悯农诗, 诗中对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白诗则是讽喻诗, 尽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但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 而是表现为内疚自愧, 这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 目的在于规劝皇上。 (3分)
【解析】考生答题时首先要清楚两首诗的题材, 是悯农诗, 还是讽喻诗;然后按诗歌种类分析思想感情。古代诗歌从题材上分类, 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闺情诗、游仙诗、饮酒诗、怀古诗、羁旅诗、送别诗、赠寄诗、咏物诗、遣怀诗、悼亡诗、记游诗、干谒诗等。
9.本诗先叙后议。 (1分) 全诗八句, 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的前四句, 叙述劳动者采凫茨的艰辛。第二部分是诗的后四句, 议论官府囤积民粟的可恶。 (3分) 本诗叙议结合, 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 对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2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首悯农诗, 作者从采凫茨的一个劳动场景生发感慨, 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 对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分析古诗的结构层次, 主要是从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分析。解答本题可按事与志的关系对诗歌进行分层, 然后用适当的语言组织材料。
【赏析】这首《采凫茨》, 通篇语浅意显, 明白如话。前四句的叙事与后四句的议论, 水乳交融;而由表及里的过渡, 流转自然, 一气呵成。这首诗, 有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的同情, 有对尸位素餐者的憎恨, 感慨良多, 在说理中裹着情韵, 避免了枯燥。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讽喻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 愿得天子知”。诗歌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 对造成人民贫困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诗人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 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 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 夹叙夹议, 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首诗中, 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 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 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 手法巧妙而委婉, 可谓用心良苦。
(三) 名篇名句默写
10. (1)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2)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本题的考查内容出自考试说明规定的教材必背篇目。默写时, 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二是顺序错乱, 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答题时要沉着, 万一一时记不起来, 可以先放一放, 不要急躁。答完题时, 要仔细检查语序和书写错漏的问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 BC (选C给3分, 选B给2分, 选D给1分, 选A、E不给分)
【解析】A项, 文中没有侧面描写, 也没有正面的语言描写。D项, 小说情节的叙述中没有插叙。E项, 小说的主题是批评黄局长治标不治本的治水方法和检查组领导的官僚主义作风。
(2) 小说安排黄局长妻子这个人物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分) 为下文黄局长应对省市领导的验收作铺垫, (2分) 丰富了黄局长关键时刻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的人物形象。 (2分)
【解析】作者安排次要人物的意图, 一般要从三个方面分析:①看其对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②看其对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③看其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3) ①信誓旦旦但又不能估计事情的复杂性。 (1分) 一年前当着省市领导的面立下誓约, 但因为不能关停污染企业而不能遏制污染变得更加严重, 没有想到排污治理会影响全县的GDP。 (2分) ②精于应对, 善于采纳意见。 (1分) 当排污不能如期达标时, 寝食难安, 大费周章, 或调水稀释, 或人工降雨, 或曲线迎检, 最终快捷治污, 成为新闻人物。 (2分) (从“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等角度分析, 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需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人物语言、行为描写, 相关的情节和事件等。如黄局长一年前当着省市领导的面立下誓约, 一年时间可以把河流治理好, 可见其头脑简单, 不能估计事情的复杂性。
(4) 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 “报道了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新闻”, 说明黄局长快捷治水成功。 (2分) ②从小说的主题上看, “报道了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新闻”, 批判了当今治污中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也针砭了检查验收走过场的现象, 同时提出了在当下该如何落实三严三实的问题, 引人深思。 (4分) ③从小说的结构上看, “报道了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新闻”, 既照应标题及开头, 又使小说结构完整, 主题得到深化。 (2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报道了黄局长等人下河游泳的新闻”这一结尾匠心独运, 而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可以从情节的安排、主题的表现及小说的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1) DE (选E给3分, 选D给2分, 选A给1分, 选B、C不给分)
【解析】A项, 对原因的分析不全面, 遗漏了“厚夫的感恩意识”。B项, “顺境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分析错误。C项, “因为撰写者按照自身的立场叙述事件”的表述有误, “撰写者”前遗漏了“许多”, 以偏概全。
(2) 年轻时仰望路遥, (3分) 但写传记时要理性。 (3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抓住“为何为路遥立传用时多年?厚夫说自己年轻时更多的是仰望路遥。‘但是, 撰写他的传记却不同, 情感上要理性, 材料上要准确, 不能有一丝含糊’”几句, 提炼主干即可。注意:小标题要简洁。
(3) ①敢于花六年时间创作一部六卷、一百万字, 反映中国当代城乡社会巨大历史性变迁的史诗性小说《平凡的世界》 (或:能忍受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与寂寞) 。②敢于迎风而立、挑战“唯洋是举”的文坛风气。 (每点3分)
【解析】解答本题时, 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表现”“哪些”等词语。另外, 题目赋分为6分, 提醒我们答案为两点或三点。
(4) 我认为路遥之所以成为一名优秀作家, 最重要的是寻到“城乡交叉地带”。 (2分) ①路遥身在“城籍”, 却是“农裔”, 他的根尚在陕北农村。他在“城乡交叉地带”思考当代青年的命运, 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 (2分) ②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 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人生》《平凡的世界》都是如此。 (2分) ③伟大的社会改革, 使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再不是各自封闭的天地了。它们还将会在更大的程度上交叉在一起。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 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等, 构成了当代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要求作家作品既要有“农村味”, 又要有“城市味”。 (2分)
【解析】本题要求探究题干提出的问题, 表达自己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 表态时以认同为好, 然后结合原文和“相关链接”捕捉信息。抓住“城乡交叉地带”, 从文学之根、文学之题材及农村和城市日益密切的关系等方面作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A
【解析】坚如磐石:坚固得像大石头一样。形容意志非常坚定, 不可动摇。坚不可摧:非常坚固, 摧毁不了。固若金汤: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 多形容所守的城池阵地无比坚固。
14.D
【解析】A项,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只有……就”应改为“只有……才”。B项, 句式杂糅, 应将“涉及17.3万个家庭、50多万人口处于贫困”改为“涉及17.3万个家庭、50多万人口”。C项, “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并列不当。
15.D
【解析】根据“一旦”表示假设, 仅指如果有一天, 排除A、B项;根据词语的对应关系得知, “正在或者曾经”对应“新账老账”, 排除C项。
16.①是所谓琴之“九德”②在外行人看来③轻、松、滑、脆
【解析】填①空时, 要根据“九个条件”“九德”来填写与“九德”相关的词语。填②空时, 要围绕“对斫琴人来说”思考, “斫琴人”是内行人, 根据分号反推, 可知此处应填“在外行人看来”。③空处于总结性的句子中, 要结合其所处位置 (在句首) , 它与下文构成的是 (总分) 关系, 并根据“具体说来”来推断, 应填“轻、松、脆、滑”。
17.2010年之前, 全省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仅有65.41%, 短短四年间这一数字提升了近25个百分点, 达到2014年底的90.07%;全省住房公积金缴存总数由2011年的187.7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56.9亿元, 增加269.19亿元, 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解析】此题为图文转换题, 首先由图可以看出, 其由两个部分构成, 即全省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和缴存总数;接下来根据图示内容有条理地展开解说即可。解说时要注意轻重详略。
六、作文
18.略。
【写作指导】材料文句出自张潮的《幽梦影》。要写好本文, 首先要弄清材料内涵。结合材料的注解, 我们可以得知:道路崎岖的, 进入得不能太深, 太深就容易迷失来时的路;山势奇异的, 进入得不宜太浅, 浅了的话奇异的境界就不会呈现。显然, 材料拿“走路”“看山”来比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颇具思辨色彩。我们写作时, 一定要进行类比联想, 方能把握材料的旨意。立意角度有:
角度一, 从材料的本义出发:“路”与“山”是不同的事物, “走路”“看山”的目的各不相同, 前者是为放松心情, 后者是为了欣赏奇异美丽的景象。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 我们凡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要学会变通, 不可盲目冒进, 不可机械地照搬经验。
角度二, 从材料的引申义出发:做事情应该适可而止, 也应该不断努力向前。如果把应该适可而止的事情做得过了头, 或者把应该不断努力向前的事情做得不足, 都无法把事情办好。只有顺应事物的规律, 才能把事情做好, 而且自己也能够体会其中的乐趣。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 我们凡事都要恰到好处, 把握好度。
角度三, 对材料进行类比延伸:对于我们来说, 对物质的享受要适可而止, 对精神修养的追求应该锲而不舍。假如在物质上永不满足, 只想得到更多, 就会成为一个被物化的人, 终将身败名裂。假如不注重自己的精神修养, 个人的素质就无法提高, 精神世界终将会一片荒芜。精神和物质都是我们自身应该具备的东西, 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 都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人。
角度四, 从创新角度出发, 可谈求道应逆势而为。联系河中石畜、石钟山命名、屠呦呦获奖等, 谈凡事我们都应深思慎取。
【五年级安全教育试题】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11-10
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集 金媛媛09-21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下册教学计划07-12
泰山出版社 五年级上 安全教育教案07-02
五年级一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11-25
安全教案五年级小学07-23
五年级安全班会记录10-02
五年级健康与安全教案10-03
消防安全心得体会五年级作文11-25
一年级安全和传统文化试题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