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阅读题答案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阅读题答案(通用7篇)

小学六年级阅读题答案 篇1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通风姿。本诗的难点应该是重点词的理解及对诗描绘的意境的把握上。因此,课堂上,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首先,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本单元需要积累的谚语入手,播放苏杭的画面。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风光图片,并且用优美的语言作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晴天的西湖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还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在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画面时,我又让学生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冥想:“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一系列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体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六年级阅读题答案 篇2

例1:阅读《长脚秧鸡和田鼠》, 请根据短文内容, 给长脚秧鸡做一个简介。

《长脚秧鸡和田鼠》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篇童话, 写了长脚秧鸡在从温暖的南方回北方途中, 跟田鼠之间发生的故事。关于长脚秧鸡的知识散落在故事当中——

“一只小小的长脚秧鸡从遥远的温暖的地方回到了北方, 回到了我们的土地上。”“这是一种灰色的小鸟。夏天长脚秧鸡在我们这里生儿育女, 而到了冬天就飞到非洲去了。”“长脚秧鸡对田鼠讲述自己的遥远的北方的祖国和温暖的非洲土地。”

这里传递出来的是长脚秧鸡的外形, 以及长脚秧鸡是夏候鸟的信息。

“长脚秧鸡飞起来很吃力, 他的翅膀很小。所以他就一会儿飞, 一会儿走。”“他独自走着, 轻声地哼着歌, 歌唱遥远的北方, 歌唱绿色草地上翠竹柳丛底下的小巢, ———那里是他可爱的家乡。”

这里传递出来的是长脚秧鸡活动及筑巢的信息。

“为什么你每年都要旅行好几千公里?瞧瞧, 你的脚受伤了, 在流血。老鹰到处在暗中算计着你。是什么东西让你能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什么东西在召唤你到寒冷的北方去?”

这里传递出来的是关于长脚秧鸡天敌的信息。

“请根据短文内容, 给长脚秧鸡做一个简介”, 这个题目好在哪里呢?好在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融读、思、写的实践于一体。这里的“读”, 应该属于信息性阅读, 信息性阅读是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学生最为基本的活动就是获取文章中重要的内容信息。我们知道,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独立的阅读能力, 他们的阅读更为关注语言材料信息的获取, 从文字表述中准确地提取有关信息及对其合理地整合。这个题目恰恰是为学生提供了搜集处理信息的一个实践———这些信息是散落的, 需要从句子中提取出来。而提取这些散落的信息, 学生通过“浏览”短文就可以完成。对搜集到的信息, 需要进行处理。处理的过程既是学生对长脚秧鸡特点认识的一个过程, 也是对表达顺序进行确定的过程。

例2:阅读《睡莲花开的声音》, 请为露茜修女写一段简短的评语。

与例1不同的是, 这里不是提取信息进行整理, 而是看到信息后面的意味。关于文中的人物露茜修女, 学生可能留意到这些句子:

◇冬天过去了, 春天也过去了, 到夏天来临的时候, 杰瑞医生不得不遗憾地告诉露茜:“恐怕丹尼的听觉不会恢复了, 他的情况太复杂。”露茜很难过, 毕竟, 所有的孩子都是满怀希望而来的, 却有一个注定只能失望而归。

◇宣布治疗结果前夕, 露茜跟杰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一个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 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一个晴朗的清晨, 杰瑞医生和露茜修女带着孩子们来到茵梦湖畔。露茜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她用“听”而不用“看”, 真是奇怪!丹尼明明什么也听不见哪!

◇在一片临岸的睡莲边, 露茜让孩子们蹲下来, 将手抚在花蕾上。然后, 她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 指指耳朵, 闭上眼。于是, 孩子们都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这时, 露茜修女微笑着对孩子们打着手语:“其实,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 (只要) 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 (就) 一定可以听见。”

◇杰瑞医生的心里暖暖的, 他看见孩子们真诚地拥抱在一起, 丹尼的脸上是一种释然后的平静。是的, 医学上有些问题可能已成定局, 但睡莲花开的声音却能弥补一切。只要用心去听, 一切皆有可能。

透过这些句子, 学生会看到什么呢?可能会看到她的善良———为一个孩子不能治愈失聪而难过, 就连告诉结果这样简单的事, 也要考虑怎样不伤丹尼的心, 不至于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可能会看到她对孩子用心的爱, 她的职责是照顾几个孩子, 但她考虑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照顾, 更考虑到对孩子心灵的呵护, 对孩子生活态度的启迪;还可能会看到她的聪明, 她用“倾听睡莲开花的声音”这个方式, 拾捡回一个孩子的自信, 让丹尼明白生活的哲理, 让我们也仿佛听见了在丹尼这个聋儿的心里, 有一朵睡莲在“叭叭”绽放, 让我们仿佛看见了这个命运并不眷顾的生命在露茜修女的爱的滋润下, 鼓起信心, 平静而坦然地抬起了头面对现实。

实际上, 这个题目, 是要学生透过露茜修女的所作所为, 看到她的善良和爱心, 看到她对孩子心灵的小心呵护, 以及她对孩子真诚的鼓励和帮助。对露茜修女的评价, 考查的正是学生对文章内涵的体会和感受。

例3:阅读《卡罗纳的母亲》, 短文有两处写了作者看到卡罗纳表现后的联想, 请在文中用“◇◇◇◇◇◇”标出来, 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 第一处联想是在 () 时候。

(2) 第二处联想是在 () 时候。

(3) 根据卡罗纳的表现, 写出你的联想。

他什么也没说, 也没有抬起头来, 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________________

检测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文章、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以及在阅读中的联想能力和潜在信息提取能力, 是这个题目的着眼点。

短文《卡罗纳的母亲》中, 有两处作者通过卡罗纳的动作表现, 展开合理联想, 有力地表现了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的悲哀心境。

第一处, 是在卡罗纳刚走进教室的时候:

卡罗纳走进教室, 他的脑海里一定闪现出学校里一幕幕的情景。那时候, 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 考试的时候, 母亲总是俯下身子向他千嘱咐万叮咛应注意的事情。在课堂上, 他常常思念母亲, 放学时, 他迫不及待地跑出去迎接母亲……想到这一切, 他绝望地放声大哭起来。

这里的联想来自于卡罗纳绝望地放声大哭的表现。

另一处是在放学时卡罗纳发现母亲接“我”的时候:

过了一会儿, 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 他的目光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 那神情仿佛在诉说着:“你可以拥抱妈妈, 我却再不能了, 你妈妈还健在, 我妈妈却去世了!”

以孩子之敏感的心来触摸孩子的心, 尽管卡罗纳什么也没有说, 可是他幼小的心中承载的悲哀, 就这样通过作者的联想倾泻出来。正是这样的联想, 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

短文中对卡罗纳的描写, 只有动作、神态, 没有语言, 他悲痛得什么也说不出来, 唯有哭和痛苦。题目中请学生展开联想的句子———“他什么也没说, 也没有抬起头来, 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就出现在“我”安慰他之后。这个小小的动作, 表达了卡罗纳这个孩子的知情达理和无尽悲伤。他感受到了朋友的关心, 并心怀感激。他内心可能这样说:“我知道哭也没有用, 可是我忍不住, 我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可能这样说:“谢谢你安慰我, 我的好朋友!”可能这样说:“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的朋友, 我没有妈妈了!”

阅读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更是个体情感体验的过程, 阅读过程中的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更加丰富。这个题目, 没有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参与, 是很难完成的。从这个角度说, 这个题目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情感也是一个检测。

例4.阅读《夹竹桃》:“无不奉陪”一词的意思是____, 夹竹桃“奉陪”什么____?____。

阅读《螳螂捕蝉》:文中“恍然大悟”的意思是____, 吴王“悟”到了____。

如何不孤立地为理解词语而理解词语?对词语的理解如何走向内容或内涵深处?这两个题目, 值得细细推敲。两个题目都是以理解词语 (无不奉陪、恍然大悟) 开始, 却在对内容和内涵的深入体会和理解处作结。看似是对一个词语的理解, 却让学生透过这个词语———比如透过“无不奉陪”所奉陪的所有的花们, 看到夹竹桃长开不败的韧性和坚持;透过“恍然大悟”, 体悟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道理。

这个题目也给我们另一方面的启示。我们总是提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却很少去想一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实际上, 我们大可以从一个词语这样的小处着眼, 展开视野来看全文这个整体。这正是两个题目的魅力所在。

赏析这样四个阅读检测题, 到底想表达怎样的思考呢?

思考一:检测要树立目标意识, 突出重点。

如果你仔细对比阅读, 就会发现四个阅读检测题全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检测目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读物的词、句、段、篇的认知和对文章内涵信息的提取能力, 其核心是准确而迅速地获得必要的读物信息。四个检测题从篇的角度着眼, 把对重点信息的把握、对潜在信息的推理、对整体信息的建构, 确定为六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重点, 是符合课标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课程目标及学生阅读能力发展阶段特点的。

思考二:检测要遵循有效原则, 合理布局。

小学六年级阅读题答案 篇3

赊米

小说选自《自贡日报》,作者为自贡市作家赵丰华

这天,镇上逢集,牛村长又向“二虎米行”走来,裤腰上别着一个塑料口袋,在屁股后头一甩一甩的。“二虎,给我装一袋米。记账!”

二虎到剥米车间,盛了一袋米出来:“牛大叔,看我给你装的新鲜米,刚剥出来的,还热着哩!”

牛村长“嗯”一声,扛起米袋,头也不回,走了。

二虎干瞪眼,瞅着牛村长背影骂娘:“哼!芝麻粒儿大个官,牛气啥呀!”

不到一个月,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一塑料袋,走拢吼一嗓子。

“二虎,装一袋米!下次一并给钱!”

二虎攥着塑料袋,进剥米车间,仍是装一袋好米,提到牛村长跟前。

“牛大叔,新鲜米,热着呢!我那宅基地手续,啥时候批得下来?”

“慌啥?你又没在家呆过几日。”牛村长扛起米袋,晃悠悠走了。

“下次来,老子往你米里掺沙!”二虎望着牛村长远去的背影,气得咬牙切齿。

没过多久,牛村长又来了,还是那只塑料袋,还是吼那些个话。

二虎心里不乐意,照旧到车间装一袋米出来,照样笑嘻嘻的。

“着雷打的,下次来,老子再给你就不是人!”二虎向着牛村长的背影,重重啐了口唾沫。

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那只袋子。

“牛大叔,又赊米呀!我们把以前的账结一下吧?!”二虎挤出一脸笑,皮笑肉不笑。

“我堂堂村官,会赖你这点米钱?以后一块儿结!”

“姓牛的,你太……欺人太甚了!村里几百口人,你……三番五次,只诈我……”二虎涨一张黑脸。

“等你爹死了,这账也就结了!”牛村长解下袋子,冲剥米车间去了。

“你……难不成逼我……逼我爹去火化……我……我告你!”二虎气得直哆嗦。

牛村长扛着米袋子出来,板着脸,理直气壮地走了。

问题一:根据以上文字,你认为村长说的“等你爹死了,这账也就结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问题二:根据以上文字,你认为牛村长是个怎样的人?

二虎说到做到,一纸状子告到了法院。

法院受理了这案子,开庭那天,牛村长被传唤到庭,坐在被告席上。

作为被告,牛村长对二虎的指控,全部认账。

二虎得理不饶人:“还村长哩!次次拿米,都说下次付钱。还说我爹死的时候,要重重敲我一回。今儿个,我得讨个说法!”

话音刚落,门外跌跌撞撞进来一老头,衣衫破旧,瘦得皮包骨头。这干老头扶着椅子,喘了半晌气儿,颤声说道:“我……我来回这说法!你……黑了良心的,开着米行,连米都不给我吃……要不是村长,我早饿死了!

二虎大张了嘴怔在那里,好久回不过神来。

问题三:读完全文,你认为村长说的“等你爹死了,这账也就结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问题四:读完全文,你现在认为牛村长是个怎样的人?

问题五: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赊米

二虎攥着塑料袋

啐了口唾沫

我来回这说法

二虎大张了嘴怔在那里

问题六:填空。

文章批判了 (某某人)的(行为),表扬了

(某某人)的(行为)。

题二:

千 一

小说选自《自贡日报》,作者为自贡市作家黄礼明

辉花去一千一百块钱,在狗市上买了一只小狗,取名千一。

千一长得乖巧玲珑,机灵过人,一身绒绒白毛,无丝毫杂质,柔软飘逸,玉润光亮,一双眼睛,似秋水似寒潭似宝石,很是惹人怜爱。辉和他老婆颖没有孩子,就把千一视作心肝宝贝,住的房间装修得富丽堂皇,有床铺有空调有拉撒的地方,还有穿的服装,长的短的,厚的薄的,红的绿的样样俱全,最抢眼的是千一有一副黑宝石、一副红宝石项链,挂在脖子上那才叫帅,每当这时,千一会得意扬扬地唧唧哼哼,不停向人炫耀。闲暇之时,辉和颖便带千一上公园,到河边散心溜达,踏青郊游。有一回,他们一家三口去了趟九寨沟,在那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玩儿了个痛快。

当然,千一也着着实实受过一次委屈。那是千一的主人颖和辉要出国旅行,没带上它,就把它交给了一对老年夫妇。这对老年夫妇平日以捡破烂度日,住房临河搭建,漏风漏雨,虽说他们对千一极尽呵护,精心照看,几乎是事事迁就,但那吃的用的住的,相差实在太大了,没油腥的菜汤,变味的馒头,发霉的屋子,仿佛一脚踏进了地狱,一个来月的时间,千一觉得它吃尽了人间的所有苦头。所以,熬到辉和颖归国后接它回家,千一忍不住和主人赌气,他们从国外买回来的东西,不管是吃的玩的穿的,它统统不吃不玩不穿,女主人急得直抹眼泪,揪着头发喊:宝贝,心肝,爹,妈,你究竟要我怎么做?

末了,主人还骂骂咧咧地跑到河边找那对老年夫妇理论,千一担心把事情弄大了不好收拾,便赶紧收场,因为它自己明白,自己长得再乖巧再机灵再会做狗,也还得靠主人才能过上潇潇洒洒的好日子。

眨眼工夫,雪花飘飘的冬日来了。入冬不久,千一不小心感冒了,发烧、咳嗽、流鼻涕,老是耷拉着眼皮,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急得颖和辉像热锅上的蚂蚁,喂药加衣服,都不见好转,便顶着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将千一送进了医院。在医院里,拍片、打针、输液,一直折腾到第二天凌晨两点过,辉和颖才抱着千一踩着厚厚的积雪往家里走。来到自家门前,两人拍拍身上的雪就准备进屋,千一眼尖,见楼梯口坐着一对冻得哆哆嗦嗦的老年夫妇,正是头几个月对自己招待不周的人,便很不高兴,汪汪汪地朝他们狂吠。千一的叫声引起了辉的注意,这才发现楼梯口坐着人:“你们……这么晚了……来做什么?”

“你爸病了,我们过来……借点钱看病。”

问题一:全文使用最明显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使用最明显的一种写作手法是()。

问题二:那对老年夫妇与千一的主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请用上原文语句帮助回答。

问题三:简述短文内容。

问题四:用直线勾出千一生活条件的句子;再用曲线勾出老年夫妇生活条件的句子。

问题五: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批评社会上的什么现象?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篇4

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解答

首先要确定3枚棋子的颜色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有:3黑,2黑1白,1黑2白,3白共4种配组情况,看作4个抽屉.把每人的3枚棋作为一组当作一个苹果,因此共有5个苹果.把每人所拿3枚棋子按其颜色配组情况放入相应的抽屉.由于有5个苹果,比抽屉个数多,所以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也就是他们所拿棋子的颜色配组是一样的。

2、牛吃草:(中等难度)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解答

这类问题,都有它共同的特点,即总水量随漏水的延长而增加.所以总水量是个变量.而单位时间内漏进船的水的增长量是不变的.船内原有的水量(即发现船漏水时船内已有的水量)也是不变的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如果设每个人每小时的淘水量为“1个单位”.则船内原有水量与3小时内漏水总量之和等于每人每小时淘水量×时间×人数,即1×3×10=30. 船内原有水量与8小时漏水量之和为1×5×8=40。 每小时的漏水量等于8小时与3小时总水量之差÷时间差,即(40-30)÷(8-3)=2(即每小时漏进水量为2个单位,相当于每小时2人的淘水量)。 船内原有的水量等于10人3小时淘出的总水量-3小时漏进水量.3小时漏进水量相当于3×2=6人1小时淘水量.所以船内原有水量为30-(2×3)=24。 如果这些水(24个单位)要2小时淘完,则需24÷2=12(人),但与此同时,每小时的漏进水量又要安排2人淘出,因此共需12+2=14(人)。 从以上这两个例题看出,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都必须求出原有的量及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量,这两个量是不变的量.有了这两个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3、奇偶性应用:(中等难度)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题-004】整除问题:(中等难度)

用一个自然数去除另一个整数,商40,余数是16.被除数、除数、商数与余数的和是933,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解答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即被除数=除数×40+16。由题意可知:被除数+除数=933-40-16=877,∴(除数×40+16)+除数=877,∴除数×41=877-16,除数=861÷41,除数=21,∴被除数=21×40+16=856。答:被除数是856,除数是21。

4、灌水问题:(中等难度)

公园水池每周需换一次水.水池有甲、乙、丙三根进水管.第一周小李按甲、乙、丙、甲、乙、丙……的顺序轮流打开小1时,恰好在打开某根进水管1小时后灌满空水池.第二周他按乙、丙、甲、乙、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灌满一池水比第一周少用了15分钟;第三周他按丙、乙、甲、丙、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比第一周多用了15分钟.第四周他三个管同时打开,灌满一池水用了2小时20分,第五周他只打开甲管,那么灌满一池水需用________小时.

解答

如第一周小李按甲、乙、丙、甲、乙、丙……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恰好在打开丙管1小时后灌满空水池,则第二周他按乙、丙、甲、乙、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应在打开甲管1小时后灌满一池水.不合题意. 如第一周小李按甲、乙、丙、甲、乙、丙……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恰好在打开乙管1小时后灌满空水池,则第二周他按乙、丙、甲、乙、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应在打开丙管45分钟后灌满一池水;第三周他按丙、乙、甲、丙、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应在打开甲管后15分钟灌满一池水.比较第二周和第三周,发现开乙管1小时和丙管45分钟的进水量与开丙管、乙管各1小时加开甲管15分钟的进水量相同,矛盾. 所以第一周是在开甲管1小时后灌满水池的.比较三周发现,甲管1小时的进水量与乙管45分钟的进水量相同,乙管30分钟的进水量与丙管1小时的进水量相同.三管单位时间内的进水量之比为3:4:2.

5、队形:(中等难度)做少年广播体操时,某年级的学生站成一个实心方阵时(正方形队列)时,还多10人,如果站成一个每边多1人的实心方阵,则还缺少15人.问:原有多少人?

解答

当扩大方阵时,需补充10+15人,这25人应站在扩充的方阵的两条邻边处,形成一层人构成的直角拐角.补充人后,扩大的方阵每边上有(10+15+1)÷2=13人.因此扩大方阵共有13×13=169人,去掉15人,就是原来的人数169-15=154人

6、分数:(中等难度)某学校的若干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所得分数之和是8250分.第一、二、三名的成绩是88、85、80分,得分最低的是30分,得同样分的学生不超过3人,每个学生的分数都是自然数.问:至少有几个学生的得分不低于60分?

解答

除得分88、85、80的人之外,其他人的得分都在30至79分之间,其他人共得分:8250-(88+85+80)=7997(分).

为使不低于60分的人数尽量少,就要使低于60分的人数尽量多,即得分在30~59分中的人数尽量多,在这些分数上最多有3×(30+31+…+59)= 4005分(总分),因此,得60~79分的人至多总共得7997-4005=3992分.

如果得60分至79分的有60人,共占分数3×(60+61+ …+ 79)= 4170,比这些人至多得分7997-4005= 3992分还多178分,所以要从不低于60分的人中去掉尽量多的人.但显然最多只能去掉两个不低于60分的(另加一个低于60分的,例如,178=60+60+58).因此,加上前三名,不低于60分的人数至少为61人.

7、行程:(中等难度)王强骑自行车上班,以均匀速度行驶.他观察来往的公共汽车,发现每隔12分钟有一辆汽车从后面超过他,每隔4分钟迎面开来一辆,如果所有汽车都以相同的匀速行驶,发车间隔时间也相同,那么调度员每隔几分钟发一辆车?

解答

汽车间隔距离是相等的,列出等式为:(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12=(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4得出: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的2倍. 汽车间隔发车的时间=汽车间隔距离÷汽车速度=(2倍自行车速度-自行车速度)×12÷2倍自行车速度=6(分钟).

8、跑步:(中等难度)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

解答

根据“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可以设马每步长为7x米,则狗每步长为4x米。根据“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可知同一时间马跑3乘7x米=21x米,则狗跑5乘4x=20x米。可以得出马与狗的速度比是21x:20x=21:20根据“现在狗已跑出30米”,可以知道狗与马相差的路程是30米,他们相差的份数是21-20=1,现在求马的21份是多少路程,就是 30÷(21-20)×21=630米

9、排队:(中等难度)有五对夫妇围成一圈,使每一对夫妇的夫妻二人动相邻的排法有( )

解答

根据乘法原理,分两步:第一步是把5对夫妻看作5个整体,进行排列有5×4×3×2×1=120种不同的排法,但是因为是围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圈,就会产生5个5个重复,因此实际排法只有120÷5=24种。第二步每一对夫妻之间又可以相互换位置,也就是说每一对夫妻均有2种排法,总共又2×2×2×2×2=32种综合两步,就有24×32=768种

10、分数方程:(中等难度)

若干只同样的盒子排成一列,小聪把42个同样的小球放在这些盒子里然后外出,小明从每支盒子里取出一个小球,然后把这些小球再放到小球数最少的盒子里去。再把盒子重排了一下.小聪回来,仔细查看,没有发现有人动过小球和盒子.问:一共有多少只盒子?

解答

设原来小球数最少的盒子里装有a只小球,现在增加了b只,由于小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小球和盒子,这说明现在又有了一只装有a个小球的盒子,而这只盒子里原来装有(a+1)个小球.

同样,现在另有一个盒子装有(a+1)个小球,这只盒子里原来装有(a+2)个小球.

类推,原来还有一只盒子装有(a+3)个小球,(a+4)个小球等等,故原来那些盒子中装有的小球数是一些连续整数.现在变成:将42分拆成若干个连续整数的和,一共有多少种分法,每一种分法有多少个加数?

因为42=6×7,故可以看成7个6的和,又(7+5)+(8+4)+(9+3)是6个6,从而42=3+4+5+6+7+8+9,一共有7个加数;又因为42=14×3,故可将42:13+14+15,一共有3个加数;又因为42=21×2,故可将42=9+10+11+12,一共有4个加数.所以原问题有三个解:一共有7只盒子、4只盒子或3只盒子.

11、自然数和:(中等难度)在整数中,有用2个以上的连续自然数的和来表达一个整数的方法.例如9:9=4+5,9=2+3+4,9有两个用2个以上连续自然数的和来表达它的方法.

解答

(1) 请写出只有3种这样的表示方法的最小自然数.(2)请写出只有6种这样的表示方法的最小自然数.关于某整数,它的“奇数的约数的个数减1”,就是用连续的整数的和的形式来表达种数.根据(1)知道,有3种表达方法,于是奇约数的个数为3+1=4,对4分解质因数4=2×2,最小的15(1、3、5、15);有连续的2、3、5个数相加;7+8;4+5+6;1+2+3+4+5;根据(2)知道,有6种表示方法,于是奇数约数的个数为6+1=7,最小为729(1、3、9、27、81、243、729),有连续的2,3、6、9、10、27个数相加:364+365;242+243+244;119+120+…+124;77+78+79+…+85;36+37+…+45;14+15+…+40

六年级数学分数奥数题

1、把甲乙丙三根木棒插入水池中,三根木棒的长度和为 360 厘米,甲有 3/4 在水外,乙有 4/7在水外,丙有 2/5 在水外。水有多深?

【答案】

设水深x厘米,则甲长 4x,乙长 7x/3,丙长 5x/3

4x+7x/3+5x/3=360

x=45

水有 45cm 深

2、小刚有若干本书,小华借走一半加一本,剩下的书小明借走一半加两本,再剩下的书小峰借走一半加三本,最后小刚还剩下两本书,那么小刚原有还剩下两本书,那么小刚原有多少本书?

【答案】

考点:逆推问题.分析:本题需要从问题出发,一步步向前推,小刚剩的 2 本书加上 3 本就是小明借走后的一半, 那么就可以求出小明借走后的数量, 同理可以求出小华借走后的数量,进而可求小明原有的数量.解答:解:小峰未借前有书:

(2+3) ÷(1-1/2 )=10 (本),

小明未借之前有:

(10+2)÷(1-1/2 )=24 (本),

小刚原有书:

(24+1)÷(1-1/2 )=50 (本).

答:小明原有书 50 本.

故答案为:50.

3、甲数比乙数多 1/3,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

【答案】

乙数是单位“ 1”,甲数是:

1+1/3= 4/3

乙数比甲数少:

1/3÷4/3=1/4

4、有梨和苹果若干个 ,梨的个数是全体的 5/3 少 17 个,苹果的个数是全体的 7/4 少 31 个,那么梨和苹果的个数共多少?

【答案】

解:设总数有 35X 个

那么梨有 35X乘3/5-17=21X-17 个

苹果有 35X乘4/7-31=20X-31 个

20X-31+21X-17=35X

41X-48=35X

6X=48

X=8

所以梨有21×6-17=109 个,苹果有 20× 6-31=89个。

5、有一个分数,它的分母比分子多 4,如果把分子、分母都加上 9,得到的分数约分后是 9 分 之 7,这个分数是多少?

【答案】

设分子为 X ,分母为 X+4,

则(X+9)/( X+ 13)= 7/9;

解之,得 X=5

答:该分子为 5/9

6、把一根绳分别折成 5 股和 6 股, 5 股比 6 股长 20 厘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

【答案】

这根绳子长 20÷( 1/5-1/6)=600cm

7、小萍今年的年龄是妈妈的 1/3,两年前母女的年龄相差 24 岁。四年后小萍的年龄是多少岁?

【答案】

解:设小萍今年 X 岁,则妈妈今年 3X 岁

3X-2=X-2+24

3X=X+24

2X=24

X=12

最终答案:12+4=16 (岁)

8、有一篮苹果,甲取一半少一个,乙取余下的一半多一个,丙又取余下的一半,结果还剩下一个。如果每个苹果值 1 元 9 角 8 分,那么这篮苹果共值多少元?

【答案】

丙又取其余的一半,结果还剩一个,说明丙取前是 1+1=2 个

乙取余下的一半多一个,则乙取前是 (2+1)x2=6 个

甲取其中的一半少一个,则甲取前时 (6-1)x2 = 10 个

因此,原来有 10 个

下面是解题过程:设这袋苹果原来 X 个,则

甲取走苹果的个数为 X/2-1

乙取走苹果的个数为( X-X/2+1)/2+1

丙取走苹果的个数(也是剩余的个数)为:总数 -甲取走 -乙取走,即

【X-X/2+1-(X-X/2+1)/2-1 】/2=1

解方程得 X=10

9、小辉乘飞机参加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数学金杯赛。机窗外市一片如画的蔚蓝大海。他看到云海占整个画面的 1/2,并遮住一个海岛的 1/4,露出的海岛占整个画面的 1/4.求被遮住的海岛占应看见的整个海面的几分之几?

【答案】

设海岛为 x,整个画面为 y,遮住海面为 z,

根据题意,

3/4乘x=1/4乘y

y=3x

则海面为 3/4乘x

z=1/2乘3x-1/4乘x=5/4乘x

又海面为 2x …………y-x=3x-x=2x

所以比例为 5/8

除了不用 XY,只用算数,不行的话,只有 X 也行

海岛占整个画面 =1/4÷3/4=1/3

海面占整个画面 =1-1/3=2/3

遮住的海面占整个画面 =(1/2-1/4乘1/3)=1/2-1/12=5/12

遮住的海面占应看见的整个海面 =5/12÷2/3=5/8

即:被遮住的海面占应看见的整个海面的八分之五

10、一只猴子摘了一堆桃子:

第一天吃了这堆桃子的七分之一;

第二天吃了余下桃子的六分之一;

第三天吃了余下桃子的五分之一;

第四天吃了余下桃子的四分之一;

第五天吃了余下桃子的三分之一;

第六天吃了余下桃子的二分之一;

这时还剩下 12 个桃子,那么第一天和第二天猴子所吃桃子的总数是多少个?

【答案】

设桃子总数为 x

1/7x 乘以 6/7x 乘以 5/6x 乘以 4/x5 乘以 3/4x 乘以 2/3x 乘以 1/2x=12

1/7x=12

x=84

第一天 84X1/7=12

第二天 72X1/6=12

12+12=24

11、甲从 A 地到 B 地需要 5 小时,乙从 B 地到 A 地,速度是甲的 5/8.现在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后继续前进。甲到 B 地后立即返后,乙到 A 地后也立即返回,他们在途中又一次相遇。如果两次相遇点相距 72 千米,则 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

解:设 AB两地的距离是单位 1

则甲的速度是 1/5 ,乙的速度是( 1/5 )x(5/8 )=1/8

甲乙的速度比是 甲:乙 =(1/5 ):( 1/8 )=8/5

即第一次相遇时甲行了全程的 8/ (8+5)=8/13

乙行了全程的 5/13

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共行 3 个全程,

那么甲行了 3x8/13=24/13

离行完 2 个全程差 2-24/13=2/13

所以 AB两地相距 72/ (8/13-2/13 )=156

答:A、B两地相距 156 千米。

12、把 100 个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 4/3 倍,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 5/4 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人?

【答案】

设第一队为 1,第二队为 3/4,第三队为 4/5,则三队和为 1+3/4+4/5=51/20 ,可知,第一队人数应为 20 的倍数。

第一队为 20 时,20+15+16+49=100 ;

第一队为 40 时,40+30+32>100 舍去。

所以, 20+15+16+49=100 为唯一解,即:第四队有 49 人。

ps:也可将第一队设为 k 人,三队之和 =51k / 20 ;显见, k 应为 20 的倍数。

只有 k=20 时有解。

13、足球赛门票 15 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每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答案】

观众增加一倍,即原来只有一个人来看,现在是两个人来看。收入增加 1/5 ,即现在两个人的总票价比原来一个人时单人票价多 1/5 ,为 15×(1+1/5 )=18元

平均每人 18/2=9 元

比原来降低了 15-9=6 元

降低了 6/15=40%

答:解:15-15 ×[ (1+1 /5 )÷( 1+1 /2 )

=15-15 ×[6 /5 ÷3 /2 ]

=15-15 ×[6/ 5 ×2 /3 ]

=15-15 ×4/ 5

=15-12

=3 (元)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 篇5

(1)

吃西瓜

前几天,爸爸买了两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晚上,天气闷热,爸爸招呼我和弟弟一起吃西瓜。

我和弟弟看着这两个西瓜,就仿佛看到里面鲜红的瓜瓤。爸爸切开了第一个瓜。啊!是个生的,黄里微微泛有白色。瓜籽也是白嫩的,我和弟弟好失望。可是,爸爸一声不吭,若无其事地切开第二个,啊!鲜红的瓜瓤,黑又饱满的瓜籽,诱人的瓜汁往外渗着,渗着。

“吃吧!吃吧。”爸爸把两片推到我和弟弟面前笑着说。弟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也刚要吃,突然发现爸爸拿起一个生西瓜。咬了一口,嚼了几下,眉头一皱,硬咽下去了。这时,他发现我正盯着他。爸爸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你吃你的吧,这生瓜也很好吃呀!”这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手中小小的一片西瓜突然变重了许多。我又低头咬了一口,可怎么也咽不下去。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熟瓜,拿起一片生瓜咬了一大口,清淡无味。我还是把它吃下去了。

这件事过去很多天了,但我的心甜甜的。我觉得在这件小事中,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

1、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4分

闷热(menmen)瓜瓤(yangrang)

诱人(youxiu)硬咽(yanyanye)

2、判断四个自然段的小标题哪个对,在括号内画“√”。2分

第一自然段:买瓜。()第二自然段:切瓜。()

第三自然段:让瓜。()第四自然段:难忘。()

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2分

4、填空:描写爸爸吃瓜动作的词有()()2分

5、选择正确答案,在后面括号里画“√”。2分

“我得到一种宝贵的东西”这一种东西是:

(1)西瓜的营养。()

(2)父子的情谊。()

(3)父亲的疼爱。()

(4)团结的力量。()

6、写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自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1、文中的“它”是指,“园丁”是指

2、联系上下文解释:

(1)炫耀——

(2)夜以继日——

3、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近义词:黎明()平凡()培育()

反义词:黑暗()平凡()短暂()

4、在原文中用“”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5、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线画出来。

6、用()画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7、这段话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举二、三个例说明你认为什么人或什么职业的人具有“露珠精神”?

(3)

“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缓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向下流。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1、这是一段关于的描写。

2、作者抓住等事物突出表现天气的热。

3、根据本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愁眉紧锁的()

没精打采的()爱唱爱跳的()

4、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动态和神态来突出天气的热的?请根据下列提供的词语填空。

知了()老人()狗()

禾苗()小河()树()

5、仿照本文的写法,以“今天的天气真冷啊!”为开头写一段话。

(4)太阳花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最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金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花瓣的自然娇艳,单层花瓣的更是那么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从文中找出与“洁白如玉”的“如”意思相同的三个词写下来。

()()()

2、短文先写太阳花的,再写太阳花的,最后写太阳花的。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4、作者为什么喜欢太阳花?

5、简单地写你喜欢的一种花的两三个特点。

(5)____________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口。狐狸说□□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就不理狐狸。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乌鸦还是不理睬。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1、给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眼珠一转”的。

5、说说乌鸦为什么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

6、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知识创新题:乌鸦应该怎样才能既保住嘴上的肉,又回击狐狸的话?。

(6)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的清晨,下着毛毛细雨,七班长欧阳海带领全班战士,走在野营队伍的最后。

朝前看,啊!好险的一道峡谷。两道铁轨绕过山脚,延伸过来。

七班,紧跟人欢马跃的炮兵连,进入了峡谷。突然,随着“呜——”的一阵汽笛长鸣,不远处,两山缝隙里,冲出一列火车,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燥的黑色驮马,突然受惊,背负着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串上铁路,横在路心,瑟瑟打抖,死活不动。正在这时候,雷霆万钧的车头,喷着浓烟,鼓起强风,响声隆隆,排山倒海地逼近„„五十米,马不动!三十米,马,还是一动不动!急转弯,陡坡路!三十米距离,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四秒钟后,翻车的事故即将发生。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欧阳海飞一般地冲了上去,他脸不变色,心不跳,用尽全力把战马推出铁道„„列车停稳了,五百名旅客的危险消除了!副班长在血染的钢轨上,抱起重伤的欧阳海,呼唤着英雄的名字。风停了,雨住了。雪白的云层里,射出了灿烂的阳光。欧阳海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又看看转危为安的列车,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合上眼帘。

南京市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含答案 篇6

戴维曾经想做一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但是他的理想却成了一个永远的“梦”。现在,他当了一名老师。

第一天上课,戴维有些紧张,这节课他要指导学生写一篇题为“幸福”的作文。他想起了心理学教授教的方法,于是他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如果你感到幸福就拍拍手,这样就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幸福感。来吧,孩子们!”

孩子们纷纷拍手,他们的神采变得鲜活明亮。戴维更加激情高涨,视线如摄像头一样,从一个学生跳跃到另一个学生。最后,定格在一个男孩子脸上——他居然是那样置身事外!戴维又把游戏重复了一次,男孩依然如故!“你叫什么名字?”戴维问。听到问话,男孩抿紧嘴唇,【 】一声不吭,【 】变得愤怒起来。戴维又问了一次,男孩还是不说话。这时,一个学生轻轻地说:“老师,他叫詹姆斯,他就那样。”戴维深深吸了一口气,(克制 克服)着怒气继续上课。

下课后,戴维老师把詹姆斯叫到了办公室,亲切地说:“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拍手呢?下次不可以,知道吗?”男孩双手放在口袋里抄着,沉默地望了望戴维,转身就走。直到他消失在戴维视线的尽头,男孩的双手始终放在口袋里没有拿出来。戴维老师心想:我好像遇到了一个脾气倔(jùe júe)强的孩子。旁边的老师说:“哦,戴维,詹姆斯的右手以前触过电,被切断了。”啊!戴维愣住了。过了好久,他单独把詹姆斯的作文本抽了出来,读了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上课,戴维平静地把前一天的作文本子发下去。直到下课前的五分钟,他说:“嘿!我们来重复昨天的游戏好吗?但是今天我们稍微改一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来吧,老师带头!”说完,戴维老师真的跺起脚来,可是,左右两只脚不协调地一起动着。看上去非常滑稽。一分钟后,教室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跺脚声。戴维听到了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声音,那就是詹姆斯发出的,并且他的眼睛里泪光闪烁„„

戴维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打了一个99分,写了这样的一段评语:没有给你满分,是因为你为了身体的不幸福,而拒绝了让你自己的心感到幸福。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注意到你的戴维老师其实是一个截去左脚的人,但是,他没有拒绝让心去感受不幸之外的幸福。他仍然认真地、快乐地生活。

是的,戴维老师是幸福的。他曾经“治愈”了自己心里的伤痛;现在,他又“治愈”了一个小小的心灵!1.划去短文中不恰当的读音和词语。(6分)2.在短文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置身事外—— 克制——

4.简要概戴维老师于詹姆斯同学之间发生的三件事。(3分)第一件(1-4)第二件(5)第三件(6)

5.第二天的游戏与第一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变化?(2分)

6.如果你是詹姆斯同学,读了作文评语有何感想?写一写,50字左右。(2分)7.联系全文内容,说说短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8.戴维老师失去了左脚,短文中多处做了暗示,用——画出。(2分)

2给一颗星星找片夜空

①一个极寒冷的圣诞夜,大雪纷纷扬扬地飘洒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极其贫困落后,除了漫天的飞雪,找不到一点儿圣诞的气氛。镇西边有一户人家,还亮着微弱的灯光,一个十岁的男孩儿正在灯下写信。

②男孩时不时地搓搓冻得冰冷的手,这时,他的母亲走过来,问:“孩子,你在给圣诞老人

写信吗?”那个时候,许多穷人家的孩子都给圣诞老人或者上帝写信,想让这些神明来帮助自己。只是,几乎没有灵验的时候,所以,人们称这个小镇是被上帝遗忘的地方。

③男孩叫克里,他对母亲说:“不是,我在给自己写信!我已经给自己写了好多信了!”母 亲闻言,心里一阵感伤,这个孩子,心里是有着太多的苦。克里自出生就有残疾,一条腿短些,而且,一只眼睛几乎没有视力。家境艰难,不能给他看病,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一直在家里自学着学校的课程。即使如此,他仍是烦闷,因为他看不清自己以后的路。一个十岁的孩子,心思却沉重得像个大人。

④镇上有一个年纪最大的老者,也是全镇最有学问的人。克里一有什么难题总是去请教他,不管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老者都耐心地给他帮助,这几乎成了克里生命中的一盏灯。他真怕,如果有一天,这盏灯在岁月的风中熄灭,他的生活是不是就会完全暗无天日。克里除了那个老者,几乎不见任何外人,只是把自己封闭在小屋子里,或者于无人的夜晚,在镇外的荒野上闲逛,看着那些暗暗的辽阔发呆。

⑤圣诞后的一天,克里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老者去世了。他站在自家的后院,远远地看着人们把老者葬在郊外的原野上,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无边的原野,可他却觉得一切都是黑暗。他变得比以前孤独封闭了。

⑥一周之后,母亲给了他一封信,说是那老者留给他的,而且叮嘱一定要一周后才能给他看。克里一阵激动,他急切地想知道老人到底要告诉他些什幺。老人在信的开始写了一件事,那时克里对天文着迷,曾好几次去找老人请教星辰的问题。老人给他看了各种星星的图片,他那时很吃惊,看起来那么明亮美丽的星星,真实的面目却是满目疮痍。老人在信中告诉他:“星星那么美丽,是因为它们能发出光芒来,更因为它们能置身于黑黑的夜空之中。我的孩子,你不是丑陋的,就像那些星星一样,而且,离开我的七天,你是不是认为生活完全黑暗了?你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夜空,你该散发出光芒采,展现你的美丽!”

⑦克里从此心里便有了自己的愿望,他要把自己变成夜空里最亮的星星,既然不能像别人那样在阳光下幸福地生活,那么就在黑夜里璀璨吧。他没有放弃学习,后来,他去了外面上大学,毕业后回到小镇,竞选上了镇长。别人不理解,他应该去外面发展,这个时候,他身体上的缺陷已没人去注意,人们更多是被他的精神所感染。这个小镇,积贫积弱,在大家眼里毫无发展前景。

⑧几年之后,克里硬是凭着自己的才能改善了小镇的环境,然后又想方设法地拉来资金,把小镇周围变成了风景宜人之地。这还不算,他还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以自己的语言,打动了附近一个大城市中的一个大学校长,在小镇开了一个分校。几年后,那所大学的总部也迁了过来。此时的小镇已经是今非昔比,渐渐许多人迁居而来,只为了周围美丽的环境。在那些年中,许多大学纷纷迁来或成立,这个曾被上帝遗忘的小镇,竟成了一个大学城。而且,来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小镇的人口和面积比原来增加了数十倍。

⑨又一个圣诞夜,年迈的克里坐在灯下,外面依然是大雪纷飞。他依然在写信,从小到大的每-个圣诞夜,他都没有停止过写信;只是,后来他的信不是写给自己,也不是上帝或圣诞老人,而是写给那位曾给他一片夜空的老人:他在信中写道:

⑩“亲爱的老师,现在的蒙大拿州的波兹曼小镇,已经成为西部十大魅力小镇之一了。您还记得吗,这个曾被上帝遗忘的地方,原来是那么丑陋落后。可是您让我知道,小镇也只是一颗星星,它也一直处于黑暗之中,我努力让它发光,就像当初,您给了我这颗小星星一片夜空一样。是的,是苦难让我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也是苦难让小镇成长起来。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就是苦难中芬芳的来源,就是夜空中最美最亮的那颗星星!”

1.第③段,“这个孩子,心里是有着太多的苦”这句话中的“太多的苦”指什么?

2.第④段中说“这几乎成了克里生命中的一盏灯”,这盏“灯”是怎样照亮小克的心灵的?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雪,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4.“克里从此心里便有了自己的愿望,他要把自己变成夜空里最亮的星星,既然不能像别人那

样在阳光下幸福地生活,那么就在黑夜里璀璨吧。”请结合文章谈谈克里是怎样实现自已人

生的“璀璨”的。

3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①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②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③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④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

⑤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⑥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⑦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⑧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⑨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l.本文记叙的顺序的是: 2.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3.第一段中“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有什么作用?

4.老人“大步走,眉没皱,抡铁棍,打瓦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5.第⑧段中“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的含义是什么,请你想象“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4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别人碰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女儿竟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她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姑娘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从这一连串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2.“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在文中,“隐情”指的是什么?

3.与文中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①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②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

③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4.用简洁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5.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1.克里自出生时腿和眼睛就有残疾;家境艰难,不能给他看病;他看不清自己以后的路,心里烦恼,心思沉重。

2.老者耐心地帮助克里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开导他的心灵,给了他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3.开头写雪,作用是烘托气氛,烘托小克里灰暗的心境。结尾写雪,作用是反衬老克里此时平和的心境。

4.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后来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小镇,竞选上了镇长,通过努力改善了小镇的环境,随着一些大学以及许多人的迁来,小镇越来越繁荣,规模也越来越大。(3):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2.“我”找不到工作而沮丧万分。

“我”遇见了做泥坯的老人,他给了“我”启发,开始做小工。

3.为自己当时的不如意做衬托和铺垫,衬托出“我”的心情万分沮丧。

4.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5.含义:作者十分敬佩老人的信心与行为。心理活动:作者心想老人近年才开始学习。那种不怕困难,十分的信心是自己所缺少的。一定要向老人学习,老人给自己指引了一条明路。《成全善良》答案

1.微笑 尴尬 流露出笑容 姑娘很乐意让座,谢绝后又觉得不自然,让座成功后非常高兴„„ 2.老人臀部有伤口 3.③

4.双休日,“我”在去医院的公交车上看见年迈的父亲为了成全让座姑娘的善良,强忍臀部伤痛坐在座位上。

小学六年级阅读题答案 篇7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 阅读能力

语文教育有自身的特点,笔者将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运用活动因素的分析法,深入分析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对分析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科学的鉴别,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的结构,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一、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因素的分析

教师在分析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的因素时,在围绕应该采用哪一种方法的问题时一直存在争论。教学活动因素分析法则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结构的特点,采用斜交旋转分析的方法是最合适的。几十年来的大量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陈立教授也认为,事实上,社会中完全独立的集团因素是不存在的,社会集团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所以,为了使活动因素分析的合情合理,采用真正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结构的自然模式是较合理的。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采取实践模拟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用抽样法抽取公共因素,得出科学合理的初始因素的矩阵,在对初始因素的矩阵进行斜交处理,得出旋转式的因素矩阵。根据资料矩阵的分析,可以求出相应的矩阵,结合矩阵的分布情况和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被测验学生之间有很大程度的正相关,这表明完成这些分测验有共同的能力因素,这些学生的能力因素对于产生相关系数的产生存在着巨大的关联。

同时,我们采用雅可比法求出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然后对贡献率,如果超过75%,则可以确定从相关矩阵中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涉及到词义的理解、词语语法的理解、病句错句的理解、文言文的理解等多种涉及语文阅读能力的部分。所以我们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即在于此。然而我们上面所揭示的只是停留在数学意义上,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理解,下面我们从心理学意义上对其做出合理的科学的解释。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影响因素的鉴别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因素分析在分析出结构因素之后,由教学研究者根据自身测验的心理过程来解释该因素,并揭示学生的心理实质,这是完全不科学的。这种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研究者主观臆断的可能性较大这样,由此必然导致结论的差异性。

活动因素分析法指出,学生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的,对个体的定性的分析研究可以揭示调节学生内心活动的心理特征。所以,可以将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编制,让学生们独立完成测试,然后研究者对完成的作业进行具体的定性分析,并揭示学生的心理机制,从而根据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实质进行分析鉴别的基本做法,研究者称为活动鉴别法。此外,作为补充性的方法,可以用鉴别性插入法对相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但这种分析方法的心理意义不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很难直接依据对某一特定因素的测验去解释该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影响并调节着在记忆中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从而对信息进行解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这种方法的测验分析,然后按照研究人员设计的方法进行阅读广度的测验,以此来测试学生,然后将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

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主要从阅读方式、阅读情志两个方面构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方式上,新课程标准在朗读方面增加了两点要求:一至九年级的学生朗读要用普通話;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朗读内容要上由课本扩展到课外读物,朗读的内容要先借助课本用普通话做正确的、有感情地学习。此外,训练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这不仅尊重了教育的规律,而且也尊重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在培养快速略读方面,2001年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初步掌握快速略读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三、四年级的学生就要学习如何略读,如何根据文章的首尾句,粗知文章的大意,要求从小学五、六年级学习浏览,并提出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资料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个挑战。

关于阅读情志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教学的质量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体验。

小学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的不同要求,教师要明确这些,才能把握教学的脉搏,让各学段紧密的衔接,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学习畅通无阻,也才使学生阅读能力由课内转到课外,才能带动阅读能力考核成绩的不断提高,才能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也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也这是语文教学的正真意义。

总结:

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其结构的影响因素和鉴别以及分析阅读结构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指导性意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罗照盛,张厚粲.中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J]. 心理科学,2007(06)

[2]莫雷.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3]苏睿,李来政.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与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2)

上一篇:市卫生局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汇报发言下一篇:如何写三分钟求职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