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导学案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医院导学案(精选9篇)

在医院导学案 篇1

十三、在医院

课时

2课时

知识技能

大胆运用色彩、线条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与记忆。

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生活,认识、记忆周围的事物。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健康、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谈话导入:

上课时,现为学生出示医院的情景图片或录像,由此引起孩子们的回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去医院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体验探究:

(一)学会由简入繁的绘画方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教师提问:1、你能模仿一下医生打针时的动作吗?

2、大夫是怎样扎液的?

3、当你受伤时,你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这些同学模仿的想不想?

小结:大家模仿的真不错,其实作为一名医生要掌握很多医术要领,下面大家看看这些叔叔阿姨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

教师:下面大家看一看这些医生再干什么?(线描范画)

提问:你能够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去医院的经历表现出来吗?

绘画方法:先用线画出外轮廓,在进一步画表情和衣服。

(二)尝试阶段:

学生尝试用由简入繁的方法表现自己或他人去医院的亲身经历。教师辅导。

(三)欣赏范画

教师和学生欣赏范画的同时一起讨论怎样借助色彩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色方案。

三、学生创作:

学生进行设色练习。教师辅导。适当教学生一些涂色方法:例如平涂、渐变、块面涂法等。

四、作品评价:

作业完成后,可以采用自评的方法谈谈自己所画的内容,在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和自己是如何用绘画手段体现主题的谈话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边回答问题边模仿动作,学生们在欢快的笑声中深深的体会到“当人所做的事情不同,动作也就发生了变化”。

学生:像!

学生怀着好奇心看视频。

学生欣赏范画,掌握方法。

学生:能!

学生表现阶段。

学生欣赏书中范画。

学生涂色,教师辅导。

教是引导学生有重点的表达,着重于情感体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适时提出引导性问题。

·

教师所提问题要灵活,让学生模仿动作就是为了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教师选择的视频要贴切学生生活,不能太远。

教师现场用简笔画的形式做范画,出示范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线由简入繁的表现造型。

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构图、画面上重点画些什么最能恰当表现主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色方案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的绘画工具进行现场演示,验证一下色彩搭配的是否漂亮。

教师对学生作品要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教师范画

在医院导学案 篇2

1 学案的设计

针对语文新授课的特点, 学案的设计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以课本为基础, 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 学案的设计原则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 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学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1 课时化原则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高中语文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是一小节一课时,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有利于学案的编写。而新教材的实施就需要教师对新课标和教材都需进行深入地研究, 宏观把握, 细节入手, 按课时编写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 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1.1.2 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编写, 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 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科信息的准确性;学科信息的系统性;学科信息的思想性;学科信息的启发性;学科信息的多样性;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 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 具有较强的思考性。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1.1.3 生活化原则

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学科特色, 在学案设计过程中, 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 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性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中等生看到激励, 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1.2 学案的组成

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 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 情意目标, 能力目标等等。并给出学习的要求, 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等, 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 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程序问题?紧扣新课标要求, 围绕重点难点进行编写, 并渗透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活动 (练习) , 课后讨论 (思考) 等等, 题不求多而求精, 以巩固所学, 培养能力, 并获得反馈。

总之, 学案应围绕着新课标和教材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融入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灵活而人性地编写, 提高教学效益, 实现教学目标。

2 学案的实施

2.1 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 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2 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 可以教师提问学生, 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 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他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 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 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 要结合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 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当然, 作为新授课, 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 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 所谓深入而浅出。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 并及时给出解答, 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 既巩固所学, 又使学生学有所用, 并获得一种艰苦 (脑力) 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 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 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 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 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2.3 课后巩固深化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 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 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 以收到实效。

在新授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 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 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 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人, 关注人的情感,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 培养其思维, 传授其技能, 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师乐教、善教, 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 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 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 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 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3 学案教学的意义

3.1 学案教学是教师集体备课的平台

学案教学在学生程度基本一样的前提下, 教学进度可以统一, 在制订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例题、练习题, 学案可以体现各教师的教学思想, 发挥各教师的教学优势, 每个教师可制订不同章节的学案, 学案就成了教师交流、能力提升的平台, 教师集体的优势得以发挥, 学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利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学案制订和集体使用节约了教师的精力, 使教师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3.2 学案教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

有了学案, 学生便知道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前可以进行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前学不会的内容, 学生可以进行讨论解决, 再有不会的问题课堂上由教师点拨、指导, 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学案上的难点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查阅资料、思考、实验、检验发现的问题, 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完成教学目标, 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平台。

3.3 学案教学是学生灵活学习, 教师驾驭课堂的平台

学案教学是开放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时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 能适应程度不同的学生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学案的教学内容, 完成学习目标, 还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围绕学习目标探究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程度差的学生围绕着学案的目标学习, 可以完成基础目标。学案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功的感觉, 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也为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了平台。

3.4 学案教学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平台

学生遇到困难问题, 可直接问老师、问学生, 老师可以问学生。

关注学生的最佳答案, 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正确结论或错误的结论。学案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传统的教案教学是教师自导、自演的课堂教学, 是教师整理好的知识, 灌输给学生, 学生是观众, 被动听课, 不能自主学习。学案教学是教师写好的剧本, 学生是剧本中探索知识的主人翁, 是课堂学习的急先锋, 主导着课堂学习的进度和效果, 。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 才是成功的教学, 学案教学恰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学生学习的天地。

综上, 学案导学在革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方面, 尤其是在促进教师成长层面, 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学案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以学案教学实施的过程为切入点, 探究了学案的设计, 学案的实施, 阐述了学案导学在促进教师成长层面的意义。

关键词: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29.

[2]王昌善, 张希希.变革与反思:对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检视[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1) :72-77.

[3]刘旭.教师专业教学机构设置体制的比较与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1) :6-10.

[4]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36-76.

[5]吕世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

[6]刘旭东, 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89-109.

[7]罗建国.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 , 2009 (4) .

在医院导学案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讲模式 导学案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斯宾塞本身就是靠自学成才,他主张教师要相信学生,善于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这种自学能力呢?

笔者认为“学讲模式”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因为“学讲模式”始终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就是要看教师课前导学案的设计能否发挥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能设计出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精品”导学案。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学案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而不至于跑偏。教师给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于我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不能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照抄到导学案中,教师设计学习目标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目标要简洁,要准确,不能超标,降标,不能空洞,布置任务要明确,方法要具体。学生能从教师给的学习目标中认清楚应该做什么,做那些准备,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执行,实施的过程会出现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二、导学案要能给学生具体的方法上的指导

我们的学生不论年级的高低,都有自己所固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在头脑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方法,但是他们并不能达到方法自动化的程度,这样储存在他们头脑中的这些学习方法并不会给他们带来有效的自学效果。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给学生具体的方法上的指导。

比如在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我们曾一起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你能从中得到启发,试着找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我的猜想:--------------------------------

我的验证:--------------------------------

我的结论:--------------------------------

我的应用:---------------------------------

又比如在设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导学案的设计中:

1、觉得自己可以解决新问题的同学可以独立进行研究。(要求:交流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2、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可以先做老师提供的准备性练习,再独立探究。(要求:做完后想一想准备题和新知有什么联系)

3、做过准备题后仍感到无从下手的,可以自学课本,看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4、经过努力后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主动寻找他人的帮助,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这样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就会完全熟练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方法,并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达到了学习方法的自动化。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在无形中学会了学习。

三、导学案中要设置提问环节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开启一次成功的学习,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比如:在设计《梯形的认识》导学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自学书,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2、根据书上的内容提出2—3个以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3、根据你对梯形的理解,向大家推荐2—3个好题。

又比如:在设计《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导学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找:找一个圆柱和圆锥性质的物体,自学书说出他们各部分的名称。

2、疑:提出自己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疑问与大家分享。

3、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特征在小组内探究

4、画:观察圆柱和圆锥,用示意图画出今天学习的知识

这样在导学案中设计提问环节,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行动欲望,能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意义,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便于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风格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导学案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由探究训练。

导学案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领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去探究。

比如:在设计《年、月、日的认识》导学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先看书,画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

2、根据看书后掌握的知识,设计出一张2016年年历表,并能做出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

又比如:在设计《圆锥的体积》导学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那么圆锥的体积会与什么有关?请提出你的假设。

我的假设是:圆锥的体积与 有关

2、实验研究:利用你身边的材料(水或沙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并把发现的结论写在下面。

我发现的结论:

3、与别人交流你的发现,并对自己的发现作必要的补充,完善。

因此多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进行一些有主题的探究性学习,经常这样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导学案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中所有的现实问题隔绝开了,这就给意义学习构成了障碍。罗杰斯曾提出要构建一种让每个学生都面临非常真实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动机,让他们意识到真实的挑战。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导学案有培养学生心智独立,自由思考的使命。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仔细的研读教材,研读学生,争取设计出“精品”导学案,方便学生课前的自学。

27、在太空中理家 导学案 篇4

1课时 2016年11月30日 第3节 星期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空知识

2.感受太空生活的探索、牺牲精神

二、导入: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浩瀚天空。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坐上“神六”再次遨游太空;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神七”;“神八”无人飞船;景海鹏、刘旺、刘洋“神九”出舱训练。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想知道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吗?(请看投影)想知道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遨游,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让我们与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共同体验《在太空中理家》。

三、预习导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吮.吸()

拖拽.()铠.甲()萎.缩()

沮.丧()T恤.()

无xiá()顾及

2、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读书法初读课文,感受太空生活。

四、小组交流展示

1、提到理家,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理哪些方面呢?与地球上有何不同?请同学们仔细听读课文,用圈点勾画读书方法,各自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一点给大家作介绍。答:

2、(1、2、3、4组)寻找太空生活中有哪些“趣”?(5、6、7、8)寻找太空生活中有哪些“苦”?教师组织辩论太空生活“趣”多,还是“苦”多?

答:

五、拓展提高

1.结合课文、资料,既然太空生活并不容易,太空飞行中经常发生人员伤亡等事故,时时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当宇航员?为什么太空飞行计划还不断地进行?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宇航员。答:

六、当堂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漂浮(piāo)排泄(xiâ)沮丧(jǔ)滤过器(lǜ)B.呻吟(yíng)模仿(mú)T恤(xù)萎缩(wěi)C.瞥(piē)给予(yǔ)灼烧(sháo)铠甲(kǎi)D.拖曳(zhuài)吮吸(yǔn)疏松(sū)腋下(yâ)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纯粹

报怨

臀部

急据 B.书籍

渲哗

倒置

篮箍 C.脉膊

故障

陶醉

脊椎 D.垒球

退役

胡茬

蓬乱

3.俄罗斯产的棉布真的太薄了,衣服几乎..是透明的。加点“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太空“行走”

①1984年2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离地球285公里的空间轨道飞行。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布鲁斯和罗伯特开始了这次航天飞行中最精彩的一幕。他们以每秒10厘米的速度离开航天飞机,先后进入黑洞洞的宇宙空间,自由自在地在空中漂浮。他们飞离航天飞机的最远距离达90多米,在宇宙空间“行走”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返回航天飞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系安全带在宇宙空间“行走”。②美国宇航员的太空“行走”,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尤其是时速28000公里的速度,更令人“叹为观止”。那么,这里的奥秘是什么呢?时速28 000公里,相当于超音速喷气飞机速度的20多倍。对于站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可谓是风驰电掣的“神行太保”了。尤其这正是离地球285公里高空轨道上的航天飞机赖以不坠所必须具备的环绕速度。因此,只要乘坐在航天飞机上,就可以“坐享其成”地获得这样的太空速度。美国的两名宇航员离开“挑战者”号进入茫茫太空后,便是靠了这个惯性速度,成为继续绕地球运动的人体地球卫星。这个速度听起来似乎很吓人,其实,地球作为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时速高达十万零八千公里,几乎为这两名宇航员绕地球旋转速度的四倍!地球上的人都身处如此高速,尚能毫无感觉,难怪宇航员以时速二三万公里在太空轨道上“行走”,也能若无其事,“胜似闲庭信步”了。

1.第一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在本文中起________作用。

2.文中为了使读者对宇航员太空行走的速度有个具体的认识,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你概括说明作者把宇航员太空行走的速度与哪些速度作了比较?

3.文章的主要说明方法除作比较外,还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请举一列。

4.在原文中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5.第一段中“漂浮”一词用的是否恰当?为什么?

6.宇航员在太空轨道上“行走”却“若无其事”“胜似闲庭信步”,其原因是什么?

7.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8.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学案答案:预习答案

一、A。

二、D。巩固训练 1. 记叙。摆出现象,为下文说明作铺垫。2.与超音速喷气飞机的速度相比,与地球绕太阳运

行的速度相比,与地球上人的感觉相比。3.列数字。如:28000公里,四倍等。4.第一段: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布鲁斯和罗伯特开始了这次航天飞行中最精彩的一幕;第二段:尤其是时速28000公里,更令人叹为观止。5.恰当,因为他们完全凭借获得的高速度在太空中自由自在地前进。6.地球上的人随地球绕太阳旋转的速度是宇航员太空行走速度的四倍左右,人们什么感觉都没有,宇航员对行走速度能够承受。7.逻辑顺序,由现象说到本质。8.略。答题必须有“准确”的字样,在这个基础上再分析语言特点:如简明平实、生动活泼等。

27.在太空中理家 导学案

两课时 2012年11月26日 第6节 星期一 27日 第1节 星期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空知识

2.感受太空生活的探索、牺牲精神

二、导入:请一一例举我国神五、六、七、八、九的航天员

三、预习导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吮.吸()拖拽.()铠.甲()萎.缩()沮.丧()T恤.()无xiá()顾及

2、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读书法初读课文,感受太空生活。

四、小组交流展示

1、提到理家,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理哪些方面呢?与地球上有何不同?请同学们仔细听读课文,用圈点勾画读书方法,各自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一点给大家作介绍。答:

2、(1、2、3、4组)寻找太空生活中有哪些“趣”?(5、6、7、8)寻找太空生活中有哪些“苦”?教师组织辩论太空生活“趣”多,还是“苦”多?

答:

五、拓展提高

1.结合课文、资料,既然太空生活并不容易,太空飞行中经常发生人员伤亡等事故,时时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当宇航员?为什么太空飞行计划还不断地进行?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宇航员。答:

六、当堂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漂浮(piāo)排泄(xiâ)沮丧(jǔ)滤过器(lǜ)B.呻吟(yíng)模仿(mú)T恤(xù)萎缩(wěi)C.瞥(piē)给予(yǔ)灼烧(sháo)铠甲(kǎi)D.拖曳(zhuài)吮吸(yǔn)疏松(sū)腋下(yâ)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纯粹

报怨

臀部

急据 B.书籍

渲哗

倒置

篮箍 C.脉膊

故障

陶醉

脊椎 D.垒球

退役

胡茬

蓬乱

3.俄罗斯产的棉布真的太薄了,衣服几乎..是透明的。加点“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太空“行走”

①1984年2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离地球285公里的空间轨道飞行。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布鲁斯和罗伯特开始了这次航天飞行中最精彩的一幕。他们以每秒10厘米的速度离开航天飞机,先后进入黑洞洞的宇宙空间,自由自在地在空中漂浮。他们飞离航天飞机的最远距离达90多米,在宇宙空间“行走”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返回航天飞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系安全带在宇宙空间“行走”。②美国宇航员的太空“行走”,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尤其是时速28000公里的速度,更令人“叹为观止”。那么,这里的奥秘是什么呢?时速28 000公里,相当于超音速喷气飞机速度的20多倍。对于站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可谓是风驰电掣的“神行太保”了。尤其这正是离地球285公里高空轨道上的航天飞机赖以不坠所必须具备的环绕速度。因此,只要乘坐在航天飞机上,就可以“坐享其成”地获得这样的太空速度。美国的两名宇航员离开“挑战者”号进入茫茫太空后,便是靠了这个惯性速度,成为继续绕地球运动的人体地球卫星。这个速度听起来似乎很吓人,其实,地球作为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时速高达十万零八千公里,几乎为这两名宇航员绕地球旋转速度的四倍!地球上的人都身处如此高速,尚能毫无感觉,难怪宇航员以时速二三万公里在太空轨道上“行走”,也能若无其事,“胜似闲庭信步”了。

1.第一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在本文中起________作用。

2.文中为了使读者对宇航员太空行走的速度有个具体的认识,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你概括说明作者把宇航员太空行走的速度与哪些速度作了比较?

3.文章的主要说明方法除作比较外,还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请举一列。

4.在原文中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5.第一段中“漂浮”一词用的是否恰当?为什么?

6.宇航员在太空轨道上“行走”却“若无其事”“胜似闲庭信步”,其原因是什么?

导学案_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篇5

张敏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既是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彰显个性的殿堂,又是学生心灵受到感染、智慧得以启迪的舞台。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迅速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它把以前笼统繁多的环节,变成了多层次多环节的分段学习,更好的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导学案 自主学习

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的教学手段不再是以前老式的黑板式教学,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互动的一个平台。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把以前是老师强制让学生学习变成了现在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导学案教学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还要注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那么如何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念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由“教师教”变为“自己学”。本文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揣简陋而论之。

一、目标导航,使学生自学有方向

即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依据导学案,了解学习重点难点,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受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目标认识模糊,界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课文之际相机点拔、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学”、“我要学什么”,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预习导学,使学生自学有章法

即学生依据导学案,尝试解决课本问题。学生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带着问题学习课本,主动查阅工具书,对问题作深入探讨和分析,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巡回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收集信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亦可适时点拨。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学生可依据导学案疏通文意、初步感知。疏通文意,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积累词汇、理解文意的过程,也是初步体会文章主旨的过程。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翻译课文,教师巡视相机答疑解惑。通过这一“导学”行为,使学生抓住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促其形成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即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精讲点拨等多种形式,进行研讨,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疑”,巧运“导”术,启发思维,引导学生释疑解困,从而扫清学习障碍。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引导学生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时,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谁?有人说是“我”,有人说是于勒叔叔,还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你认为是谁?2.这篇小说的主题有“金钱关系”说、“同情”说、“虚荣”说等等,你认为是什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出来,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它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问题探究与阅读思考正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阅读中掌握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此时的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控制着课堂节奏,避免了探究课堂的无序性,确保了课堂教学向目标流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检测评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达标检测既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的环节。学生通过达标练习检验自己的自学成果,获得了成就感,更增加了他们自学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认真巡视,以了解全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补偿教学。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检测:

1、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作者既然喜欢“调素琴”,又如何理解“无丝竹之乱耳”的那份轻松?

3、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这样的达标检测题紧扣学习目标,既有双基的落实,又有能力和创新的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能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自信,更懂得怎样在学习中获取知识与能力,在发现不足的同时调整努力的方向。

五、总结提升,拓展学生视野

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思路、方法技巧,以便更好地内化为创新所必需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结束之际,并不意味着“曲终人散”。教师应引导学生作自我归纳、自我小结。“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受到了哪些启发”等问题应成为学生自己思索的主题,努力寻求适合自我的学法,构建具有自我特点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课内外的联系,由课内延展到课外,运用迁移规律,让课内获取的知识在课外得到巩固,让课内习得的能力在课外得以夯实。如学习了《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学习自读课文中的《梁思成的故事》等类似的文章,这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医院导学案 篇6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根据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般以问题为载体,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一、活动问题设计重在“导”

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难点、疑点给出恰当的学习提示。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在这样的学案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用,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活动问题设计重在“细节”

导学案还要重视向细节要质量。例如我在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我首先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正确分析关键句子,从中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导学案上,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让学生从中找出关键句子: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分之4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本节课中最关键的,最不容易理解地方,就这样一带而过,学生自学起来,也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知半解。后面的解题步骤也只是按部就班的写着。

三、检测问题设计胜在“导”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那如何精选练习也就成了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训练题,B档为综合练习题,A档为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实行分层训练,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另外,反馈练习还要强化解题规范的训练,注意表述要严谨、规范。有效的导学问题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引起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注意与教师的教的设计紧密结合,着眼难点内容的铺垫和搭建台阶,做好新知与旧知衔接;导学问题的设计还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在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因此,导学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导学问题要着眼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医院导学案 篇7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重要的学习资料, 它起着引导学生自学教学内容, 自主探索、发现、解决新知识的重要作用, 因此, “导学案”的内容编写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 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确定合适的学习容量, 让新知识有层次、有梯度地出现, 并有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学法指导。

在导学案的编写中, 我们一般遵循5个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使用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只有客观地认清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出发, 才能编写出学生易懂、易会、易接受的“导学案”, 这样的“导学案”才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2) 导学性原则。编写的“导学案”在教学中要真正能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中, 一定要在“导”上下足功夫。 (3) 问题性原则。在“导学案”的编写中, 对于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精心思考, 要具体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分解成难度较小的问题, 逐步深入。 (4) 层次性原则。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 应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对学生的要求要有层次性, 体现分层教学要求。 (5) 互动性原则。没有互动的教学过程, 就如一潭死水, 没有生命力, 其教学效果应该不是很理想的。在导学案的设计中, 应当设计适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 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导学案”的内容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及难点、自主预习、问题讨论、当堂训练反馈、个人反思等几个部分组成。 (1) 学习目标的编写应紧扣教学内容, 目标要明确具体, 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后所能达到和实现的知识目标、行为目标及情感目标, 切忌大而空, 虚而不实, 目标太多。 (2) 重点和难点在“导学案”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导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如果没有重、难点提示, 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明确指向, 影响学习效果。 (3) 自主预习部分, 我们设计了一些只要略加思考和整理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这些内容的选择就需要教师认真反复研究教学内容, 认真研究学情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比如在编写《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的导学案时, 我们将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确定放大倍数、在目镜中看到的像有什么特点等知识以填图形式和问题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 问题讨论部分主要是把一节课中重点、难点以问题形式或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比如在教学《人体内的废物排出》一课时, 我们将如何形成原尿、如何形成尿液、尿液与原尿的区别、原尿与血浆的区别等较难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 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所获得的知识, 必然会在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 练习反馈的习题要精挑细选, 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 同时对优生和差生要兼顾, 做到分层训练。 (6) 个人反思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 分析在本节课中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 让自己对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导学案”在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的“导学案”通常都是课前5分钟发给学生, 上课后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或看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一开始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会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意注意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第二步, 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并完成相关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巡视, 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辅导,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无需作任何讲解。第三步, 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 (一般4个人) 对“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进行探究, 合作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及时把握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要适当参与到学习有较大困难的小组中去辅助他们讨论。讨论结束后, 教师组织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展示, 在学生展示时, 对于不完整的或者错误的结论先由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最后不能解决的由老师补充或纠正。第四步, 学生训练反馈。课堂练习的题量一般在15分钟左右, 在完成得比较快的同学中, 选4个同学让他们把自己的答案书写在黑板上, 然后让其他做好的同学对黑板上的答案有争议用红粉笔标记并写上自己的答案。最后师生共同对有争议的题目进行讨论。第五步, 个人反思。最后学生花3~5分钟的时间, 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在头脑中梳理一下,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同时把还感到有疑问的知识或还没理解的知识写下来, 课后去请教他人或老师。

让导学案在化学教学中流光溢彩 篇8

关键词:高效;引导;问题设置;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88-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36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只有抓住课堂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构建高效课堂,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要寻找新颖高效的教育模式——导学案教学。导学案正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大胆尝试。本文就导学案这个教育方式依照自身的教学心得来分析和阐述在导学案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一、提出导学案教学的背景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学生要“减负”,但教学内容不减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实施有效教学,只有构建高效课堂。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开化学课的节数是一定的,要想在课堂上收到好的效果,必须让学生课前预习,也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效预习。如何落实有效预习,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我校化学备课组实施导学案教学方式。导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目的,按照教学内容而编写的学案。这样学生在有预习时就仿佛有一个“领路人”一样,引导着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落实有效预习。同时相当于教学内容提前延伸到学生自主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高效的教学。也减轻了课堂教学的紧迫感,真正达到高效课堂。

二、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在编写导学案中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新课导入、自主探究、课堂反馈练习,课堂小结和作业等环节。导学案中重点在“导”,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在备课上花精力和功夫,对每一节知识的教学目标要熟记于心,我们采取化学组集体备课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每周四研讨下周将要学习的内容,导学案的编写过程,最终有备课组长(我)来把关、审阅、印刷。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认为新课的导入和自主探究这两个环节要着重把握。在编写中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点,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新颖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关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认识规律,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点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制而成的问题。例如“过氧化钠的性质”导学案编写中采用情境性问题设计:①大家知道,水能灭火,但有同学见过水能点火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演示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脱脂棉燃烧。)②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③推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试着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

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学生会很清晰明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及知识体系,根据自己情况,会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依据导学案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链接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达到真正的预习目的。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及时点拨、指导、评价,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3中,对于SO2与BaCl2是否产生沉淀是很多学生容易答错的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果产生沉淀,会是什么物质?

试着写出你认为反应的方程式       。

②观察你写的方程式是否符合所学的强酸制弱酸的规律。

这时候学生会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刚才的分析是错误的,需要考虑得到沉淀该如何处理?

③接着滴加H2O2溶液观察现象,体现SO2的什么性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化解了知识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生自己参与学习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所学知识记忆犹新。同时,由于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了,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大面积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导学案教学不仅能相互促进教学相长,还有效地协调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有效地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会,完善教学,达到和谐高效的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吴军,许林楼.有效预习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必要途径[J].化学教与学,2011,(10)

六年级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导学案 篇9

导学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的语言美。

导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导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神舟五号”、“神舟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课时安排:

课时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我会读:遨游

瑰丽

绚烂

尝试

捆绑

穿越

振奋

规模

协作

嫦娥奔月

炎黄子孙

积劳成疾

风华正茂

我读懂:这篇课文记叙了

重点写了的经过。

我不懂: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的问题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多媒体,教师激情导入: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出示学习目标:

课文中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学结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升华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2.“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4.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课堂检测

一、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邀()

载()

航()

傲()

栽()

杭()

蜿()

二、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夜以()日

积劳成()

风华正()

九天()月

()黄子孙

()然长逝

()()生机

坚持不()

三、我能用“_____”画出括号中合适的词语。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地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动)和(鼓舞

鼓励)。

2.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沉重)代价,(坚定

坚强)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3.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

研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亮丽

绚丽)的曲线。

主题学习丛书阅读

阅读主题学习从书《风雨历程》这一部分,说说通过读书,你又了解到些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了哪些启发?此时你想到了些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跟同学交流一下。

课后拓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9*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上一篇:关于支付结算业务自查情况的报告下一篇:月到天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