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物流的调研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生产物流的调研

企业生产物流的调研 篇1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通过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已转向非生产领域,特别是物流领域。物流被公认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迅速加大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钢铁产能的提高为钢铁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钢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现代钢铁物流的进程,逐步使钢铁企业物流趋于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这是值得钢铁物流企业思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特点

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现代钢铁生产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企业内部衔接,在制品的存储与库存管理,以及生产安排及节奏的调整等活动。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物流流程繁杂。钢铁企业产品制造需要经过多分厂联合制造才能交货。因此其生产过程是多段生产、多段运输、多段存储,物流管理是分段式(分割式)的;而且从原料投入到最终产品产出,整个物流中多数工序同时兼有物理和化学变化,是高温、高能耗工艺过程,生产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很高。

生产过程中信息量大。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将矿石经过复杂工艺加工成钢材的过程,生产过程环节多、流程长,且伴随着原料、燃料、辅料的信息变化,及生产过程中各物流节点之间保持物流作业衔接的大量信息。因此生产过程中信息复杂。

钢铁生产所使用的都是大型生产和运输设备,且主要工艺路线和设备比较稳定,整个工艺流程有很强的连续性或分段连续性,上下环节关联性强,后道工序受前道工序的约束。各主要厂之间的生产-物流的密切联系,各种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量以及运输设备的停留时间等都对生产物流产生影响。

在制品的温度和生产时间在过程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如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的目的是提高连铸坯入加热炉的温度,其考核指标为连铸坯入炉温度和热送热装率。另外,在制品的生产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该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节奏性和比例性。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

物流过程的连续性。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道工序的流转要紧密衔接,连续不断的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能够顺畅、最快、最省地通过各个工序,直至成品。期间不出现物流堵塞现象而影响到整个生产的进行。

物流过程的单向性。即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流转要向一个方向流动,要避免迂回流动往返运输。单一方向的物流运输路线短,可减少运输工作量,节省运输费用。

物流过程的比例性。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在生产中对各种物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而各种物料在数量上要有一定比例,这就形成了物流过程的比例性。它是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比例型遭到破坏,则生产过程必将出现瓶颈,瓶颈将制约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破坏了物流过程的连续性。

物流过程的均衡性。均衡性是指产品从投料开始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

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即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按照计划有节奏地运行,保证按计划均衡完成生产任务。

物流过程的适应性。这要求生产过程应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市场变化,具备从一种产品迅速转移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以满足生产过程品种变化的需要。

钢铁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物流系统各要素分散且难以实现系统优化

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没有实现集成,缺乏整体优化。绝大部分企业物流组织还处于物流功能整合的初级阶段。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要素分散在企业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一系列零散的活动之中,企业内部参与物流活动的部门包括采购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各自负责一部分物流职能;企业内没有物流管理专门机构,物流业务人员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物流合理化的计划、方案以及企业物流体制改善的任务都由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兼管。物流系统各要素间普遍存在着效益背反的现象,各物流要素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如果各部门仅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优化决策,虽能实现局部目标最优,但对整个生产物流系统而言,很难实现系统整理效益的最大化,甚至会降低系统的效益很难进行要素整合,实现系统效益的最优。

(二)物流资源分散管理且物流节点间衔接不顺畅

由于钢铁企业仓储、运输对象的特殊性,在长期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铁路、公路、港口、仓库、起重设备等物流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合力。钢铁企业生产的物流网络节点多、流向复杂,整个钢铁生产过程可能要几个生产厂共同协调完成,由于钢铁生产的连续性、特殊性,因此物料流转过程之间的衔接较重要,这就要求物流节点之间的信息顺畅。目前虽已有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而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节点之间还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实现充分即时的信息交流和分享。

在不断改建、扩建中无法完全遵循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导致设施布局上形成一定的缺陷,物流流量大,运输方式复杂,运输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

生产物流管理涉及的部门、环节较多且各自为政,致使各部门连接处常常存在重复操作和多余环节,物流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无法正确把握和控制。

(三)生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是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保障。但我国钢铁企业和钢材流通领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都还相当滞后。尤其是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人才更加匮乏,有些钢铁企业在生产部门中成立物流管理科,其成员仍由原生产部门的人员兼任,而钢铁企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而物流管理工作却是由生产物流某一节点的生产管理人员担任,显然其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其最终的管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专门针对钢铁行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几乎凤毛麟角。另外由于国企内部机制不灵活,导致钢铁企业薪酬结构与外资、民营企业相比普遍缺乏竞争力,企业人才管理措施不多。

(四)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且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目前公司已有一些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如销售管理、炉料管理、公司生产管理系统、一些工厂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问题,他们是零散的、局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厂际间的通讯没有运行,现行的操作仍停留在半自动化的操作阶段。没有形成整个公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同步的完整的生产经营信息系统。

(五)技术装备落后且作业效率低

钢铁物流装备较落后, 仓储设施70%是普通平房仓库, 旧有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库设施较少, 仓储空间利用率不足。物料出、入库机械化程度低, 人工搬运车及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 很多仍采取手工装卸,作业效率较低,作业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另外很多企业运输、仓储手段单一, 车辆可承载的货物种类有限,同时信息系统落后, 企业内部运输规划不合理,交叉运输、迂回运输的现象普遍,同时货运车空载率较高,单位运输成本偏高,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发展合理化物流的相应对策

(一)实现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生产物流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生产环节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建立起“外与市场接轨,内部高度集中”的物流管理模式,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一体化生产物流包括:纵向一体化生产物流和水平一体化生产物流。物流一体化是针对传统的物流分割式管理提出来的。

然而,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效益背反,使得各部分优化的叠加有可能导致系统的劣化。为此,应将企业物流所有环节联系起来,将贯穿整个过程的物流看作一个整体;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这样做的结果消除了物料在各部门之间流动的障碍,加快了产品流动的速度,缩短了交货周期,减少了库存量,使得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从战略高度促成了物流部门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协调,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运用MRP和JIT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优化企业生产物流

MRP是通过产品结构文件(BOM)、产品出产计划(MPS)和库存状态文件输入到MRP系统中,MRP系统运行后,输出企业的主计划即车间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及辅助计划。MRP是以保证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的确定性、信息的灵敏性和企业资源的无限性为假设前提,以消除超量库存为目的。JIT采用拉引式生产物流控制原理,在生产中由下一个工序决定上一个工序供应物料的品种、数量、到达时间和地点,以改变传统的生产计划(下一个工序被动的接受物料,由于物料的提前或延迟到达,造成库存的增加或生产中断)产生的损失,达到降低库存、消除废品、实现最大节约的目的。精益生产(LP)要求消灭残次品,实现零库存,是同原来的大批量生产相对的一种以尽善尽美为目标的生产方式。敏捷制造(AM)则是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生产方式。这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以系统的观点,从企业的全局出发,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目标,对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三)采用先进物流设备及信息技术

对企业的物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运用现代先进的物流设备及电子信息技术,实施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的物流业务管理。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及EDI、GPS、EOS、条码技术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使库存、装卸、运输、采购、配送、订货等各个环节都实现电子化;另外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 采用可视叉车、现代化立体自动仓库及箱式货柜和集装箱及特种运输车辆等先进的物流设备,从而提高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运作的效率。

(四)培养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企业生产物流的调研 篇2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我校“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了提高物流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使我校培养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围绕学校“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深刻领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围绕2013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2 调研对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成员于2014年3月2日至2014年7月6日期间走访或电访了苏州物流商会、苏州育华培训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苏沪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涵盖了行业商会、物流培训机构、物流企业、货代公司、加工贸易、加工制造)就苏州物流发展状况、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习、相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职业能力、企业内部物流(特别是商贸物流)专业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需求情况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71份,并通过EXCEL进行数据分析。

3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访谈法。

4 调研内容

4.1 行业发展趋势

苏州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有长江、运河及42.72公里可利用岸线资源,临近长江入海口,是江海联运最理想的节点;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形成了“一纵二横、一环两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截止到2011年底,苏州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2415公里;苏州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年发货运量300多万吨;苏州的航空运输主要凭借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及苏南硕放机场,苏州距虹桥机场仅70公里,距浦东机场为150公里,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3公里。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2013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达1.89亿吨左右,比2012年增长6.8%。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81.5亿吨公里,增长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社会物流总费用199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8.7%。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据专家测算,苏州各类物流从业人员在100万人左右。苏州市物流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从事仓管人员10万人,快递业务的人员近5万人。

4.2 物流人才需求

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社会需要大量各种层次的物流管理服务业应用型人才,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按每年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每年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

苏州市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城市之一,现有一万多家外资企业;同时苏州又是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因此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看,目前我市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三类企业:一是制造企业占54.1%,如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二是商贸企业占24.3%,如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岗位;三是物流企业占25%,如理货、配送、拣货、快递等物流岗位。

5 调研分析

5.1 调整专业方向,满足企业需求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苏州是长三角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据估算苏州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笔者获悉,目前河北省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招生规模小,但都在努力探索,细分培养方向,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的人才“不专”也“不精”,虽然就业率还可以,但从事物流工作的只有一半左右,且大部分在小的货代公司或快递公司工作,就业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招生规模,满足不断人才需求的需要,还要确立专业方向,培养“又专又精”的人才。

5.2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看,苏州物流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占54.1%)、物流企业(占25%)和商贸企业(占24.3%)。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苏州物流人才需求集中在操作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分析:第一,到2013年第一季度,苏州企业数量突破37万家,其中生产制造类企业134267家,贸易经营类企业66005家,对外贸易类企业17072家,信息技术类企业7213家,旅游类企业1829家。而制造企业存在内部物流,具有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以及行政办公用品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第二,苏州又是一个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苏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9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1757.06亿美元,增长0.6%,进口1336.42亿美元,增长2.0%,分别超全省平均增速0.7、0.5和0.9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在全省占比分别达56.2%、53.4%和60.2%。巨大的进出口业务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对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第三,2013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达5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发达的商贸业,带动了国内物流配送产业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对快递、仓储、配送、制单等物流岗位人才的需求。

5.3 加快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建设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国内先进性;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验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强化与现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6 调查结论

6.1 正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2 构建“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

6.2.1“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

根据企业需求调研结果,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现代物流服务业,主要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企业需求,建立和实施“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课堂教学、实训室理实一体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创设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实习贯穿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具有较好实践操作能力及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专业岗位及相关技能证书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同,“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感知: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完成职业模块的各项初级训练,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和苏州市通用英语初级证书,并通过参观、讲座、参加企业冠名技能大赛等形式指导学生感知职业,了解岗位人才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阶段———职业准备: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职业模块的核心内容训练,完成基于岗位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展开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等实训项目,考取助理物流师、国际商务单证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证书。同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将职业规范、职业态度、职业习惯渗入到教学中,学生通过仿真实训,作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三阶段———职业体验: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把部分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移师企业实习,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履行其实习岗位职责,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学校通过三方协议、校企共管、学生返校、追踪调查、实习总结等方式确保实习的规范化。

6.2.2 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以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定位及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模式。如2图所示:

6.2.3 优质特色教材建设

就目前来说,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材相对比较完善,但实训操作教材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理念及技术相对比较滞后,为顺应实践性教学需要,由专业教师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和编制本土实用性的教参、教辅资料,编写《仓储管理与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等优质特色教材用于学生课堂教学或用于进行省、市技能大赛的培训。

6.2.4 实行“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和探索。

(1)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实用性与基础性的统一。现代物流是将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以仓储岗位、货运代理和电子商务等岗位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践,把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使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技术方向有特长。密切产学合作,注重该专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

(2)在教学手段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利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6.3“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心,形成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推荐专业教师担任企业访问工程师、到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培训,让其获得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证。目前,我校具有4名高级物流师,3名物流师,他们为专业建设、(下转第270页)课程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等主要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6.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6.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各类社会人员职业培训为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不断更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建设并完善物流综合实训室、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助理物流师实训室、供应链管理实训室、德意通收银员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用友ERP沙盘实训室等功能实用的实训室,新建报关模拟实训室、3D物流实训室,主要设备价值总计350多万元,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并加强实训基地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地方物流技能训练与物流职业培训“共享资源”平台。积极探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6.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拥有了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伟中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关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同时又为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职业院校目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中基于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初步探明了企业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认知,提出了“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模式,并从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企业需求,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47-49.

[2]彭后生.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物业,2010,(3).

[3]郑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过程工作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2).

[4]冼碧霞.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2,(7).

印刷企业生产物流规划管理窥探 篇3

生产物流合理化

合理的生产物流规划设计能够提高印刷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物流的规划设计应考虑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以及在各个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并参照适当的单位时间生产量以及使用的运输工具(最好能考虑使用叉车等机械化运输工具)等,以此来设计各处通道宽度及转序产品存放点、存放容量,保证制品、半成品储备合理,为生产物

流顺畅流转提供必要条件。图1为一般的印刷企业的生产物流图。总体来说,生产物流的合理化应着重考虑以下内容。

(1)工厂平面布置合理化。合理布置工厂平面和车间内的设备,就等于基本上固定了工厂物流的大致方位,应注意减少物流迂回及过远运输等不良情况。

(2)生产物流活动与生产工艺流程同步化。生产物流必须严格按工艺流程要求移动,生产流程应从物流的连续性、时间性、稳定性和有序性等方面进行控制。

(3)物流搬运短距化、直线化。要求各车间的布置尽量紧凑、路线要直,避免迂回、倒流往复,以减少装卸搬运费。理想状态是:物料仅移动一次,移动距离尽可能短,移动时物料置于高效率的运输箱中。生产物料应沿生产线存放,而不是在几个库存区分隔储藏。在任何工厂里,空间都是宝贵的,有些工厂把腾出新的空间定为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4)物流搬运机械化、省力化。

(5)库存合理化。生产所需的各种备品、备件尽可能依靠社会协作解决,以减少库存量,降低生产运营费用。

(6)在搬运工艺设计中,尽量做到装卸搬运集装化,以减少物流搬运次数,提高物流搬运活性指数,提倡储、运、包一体化,集装单元化。

(7)厂内运输与厂外运输要求做到协调化,使厂内外运输有机衔接,降低工厂物流费用等。

厂房设计

(1)厂房面积。一般来讲厂房面积越大越气派,从厂房面积上可以体现公司的经营规模,较大的厂房面积有利于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布局,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控制。但从经营上来讲,厂房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而应与印刷企业的生产规模、发展目标、投资规模、基础配套设施等相适应,关键要做到符合当前、适应发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般小型印刷企业厂房面积以1000~3000平方米为宜,中型印刷企业要3000~10000平方米,大型印刷企业要10000平方米以上。

(2)厂房结构。为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纸张变形以及印品质量稳定,印刷车间的温湿度要求都较高;同时印刷和印后生产线都比较长,操作空间、维修保养空间要足够大。因此在考虑厂房结构时应注重大跨度的要求,设备车间的最基本跨度为6~12m,这样才能保证普通单双色胶印机、印后处理的模切机和烫金机等设备的摆放需求。如果是要想设备能有更大的辅助空间,厂房的跨度可以做8~15m。当然如果像现在流行的大跨度的厂房,长度有100m,宽度有60m,中间有一排柱子,这样30m的跨度更有利于设备的摆放布局。

(3)厂房层次和承重。一般情况下,都建议厂房修建成单层的,这样主要是为了整个生产环节的物流控制,特别是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料纸张和油墨的搬运,因为一卷或一件纸张的重量都在700kg以上。如果是多层厂房,则对电梯的使用频率和载重量要求较高,至少应配备一台载重3吨和一台载重5吨的电梯。还有就是印刷设备的自重,尤其是现在的进口设备,单色组就有7吨多,对楼层的承重要求较高,一般楼层承重要达到每2吨/平方米;模切机、烫金机等后处理设备单台设备都在14吨以上,根本没有上楼的可能。所以说,在土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一般要考虑建造单层大跨度的厂房。

设备布局

设备布局对印刷企业生产流程,尤其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辅料等物流的畅通影响巨大。印刷企业的设备布局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考虑厂房的平面布局、空间跨度、楼层承重等。这就要求主要的生产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必须放在厂房的主体部位,应该优先考虑;后处理设备、小型印刷设备摆放时对空间要求较低。楼层承重能力主要是约束大型设备和后处理设备的摆放,这些设备尽量摆放在一楼,也方便设备的安装。

(2)分析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主要是设备要符合生产的需要,尤其是主导产品、主要工艺流程,占公司业务比重较大,每月甚至是每天都在生产,设备的布局决定了主导产品生产过程是否流畅、工艺安排是否合理、上下工序是否匹配等生产管理的关键因素。

(3)考虑生产区域内的物流控制。印刷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废料等的物料流量都较大,应考虑各种物料进入生产区域的方式、路线,物料应定置管理。只有物料畅通、定置规范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有序。

(4)考虑同一机型的集中摆放。同一种机型的集中擺放,不仅有利于生产管理,还有利于生产过程的产品互换、生产物料的管理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等,集中摆放、统一布局还可以美化生产环境。

(5)考虑功能区域的划分。工作区域、辅助区域、物料区域和主要通道必须在设备定置的同时规划好,以便它们相不侵占,最好用不同的颜色对这些功能区域进行区分,特别是工作区域和通道,这样更有利于规范生产现场,强化现场管理。

生产物流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生产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物流流程的顺畅,保证印刷生产的可持续。生产物流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生产部生产调度的指挥力度,保证调度的计划性、预见性、集中性、及时性和科学性

要严格按生产作业计划组织货物流程,检查执行情况,掌握各半成品在各工序的投入和生产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物流过程中的问题,如某一工序货物积压,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半成品及时转移到下一工序,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此外,还应掌握产品配套和车间场地安排,协调控制工序进度,掌握全部生产物品的流向、数量和速度。总之,生产部应认真研究后制定切合实际的日、周、月、年计划,以便更好地实施对物流的管理与监控。

2.严格控制工序质量

对工序中半成品的好、次、废一定要有明显的标记标示,严格把关,不合格品绝不能流入下一工序,下一工序接到上一工序送来的半成品时应该进行抽检,积极配合品管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此外,还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防止次品率的上升。只有各个工序都为下一工序提供100%合格的在制品,才能使车间的物流真正高效运转。

3.加强物流过程中对半成品、成品的管理

车间内半成品要定置安放。周围应该保持通畅,员工要负责自己工序在制品的保管。对于成品,如果一时没有入仓,一定要将其安放在通风、避雨、避晒处,并要堆放整齐;对于已入仓的成品,一定要做好验收、验货工作,并做好标签,避免物流过程中的少数、错发、漏发与损失。

4.加强车间内部的生产管理

对生产现场各要素包括人、物、机、料进行合理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它们处于良好状况,保证在低成本下的高效运作,并不断加以改进,实行“看板管理”,生产部、车间、班组成员负责制,使现场调度有序,车间内物流顺畅。

5.加强物流中的储运管理

品管部检验合格后的产品要按工艺文件规定严格包装,并注明名称、数量、规格等,然后入仓妥善存放,同时严格填好成品台账,做到账物相符。

生产物流是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制造各环节成为有机整体的纽带,高效的生产物流必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

物流企业员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篇4

小组成员:陈扬

调 查 报 告

徐涛 陆烨 张凯丽 印香 姚莉丽 二零一四年四月十七日

物流企业员工工作现状调研计划

前言

中国物流行业是一个很有挑战力、很有发展力和生机勃勃的产业,而我们学习的又是物流专业,本着对物流的了解和对物流认知的欲望以及毕业后从业的现实角度,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物流人员从业及其从业环境做一份这样的调研。

一、调查时间

2014年4月14日——2014年4月15日

二、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物流公司员工从业及从业环境,调查问卷共向员工提出了24个问题

三、调查范围

一力物流园;大润发仓储;百世汇通,圆通,中通,顺丰等收发站点

四、调查方案设计

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调查法为辅,并通过简单地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五、任务分配

问卷设计:陆烨、陈杨

调研报告:印香、张凯丽

PPT制作及汇报:姚丽莉、徐涛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协助参与此次调研,本问卷是苏州经贸学院为了解贵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而设计的,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帮助我们完成此次调研活动,再次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一.企业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1.您所在的企业员工性别分布状况()【单选】 A.男性居多 B.女性居多 C.基本均等 2.您所在企业的员工学历分布情况()【单选】

A.初中级以下 B.高中(职高,中专,技校)C.大专 D.本科 E.硕士 F.博士及博士以上

3.您所在企业的员工服务时间()【单选】 A.3年以下 B.4-9年 C.10年以上 4.企业员工流动性()【单选】

A.很大 B.很少 C.具有时间性 D.不一定 5.流动性较高的岗位是()【多选题】

A.输配送等一线岗位 B.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C.物流专业管理人员 6.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您觉得是()【多选题】

A.薪水等福利不满意 B.晋升空间小 C.人际关系紧张 D.学不到自己想要的技能 E.工作环境艰苦 二.人力资源管理

1.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这份工作的?()【单选】

A.网站招聘 B.人才市场 C.校园招聘 D.亲友介绍 E.社区广告 2.您认为目前您公司物流人才的技能水平能否满足岗位需要?()【单选】 A.完全胜任并超出岗位需求 B.胜任 C.基本胜任 D.不胜任

3.您所在单位中高层物流技术人员或者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否持有专业上岗证?()【 单选】

A.持有 B.没有 C.一部分有

4.您认为企业对于人才比较看重以下哪些因素?()【多选】

A.能否吃苦 B.人品道德 C.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D.专业实操能力 E.职业拓展能力F.创新能力 G.团队合作能力

5.物流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工作岗位是?’()【多选】

A.运输配送等一线岗位 B.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C.物流专业管理人员 D.其他 6.您所在企业的员工的主要培训方式是()【多选】

A.内部培训 B.外部培训 C.学历教育 D.自学 E.挂职锻炼 F.几乎没有培训

7.您觉得企业培训结束后,您有收获吗?()【单选】 A.有 B.没有 8.您的月工资范围在()元?【单选】

A.1000-2000 B.2000-3000 C.3000-4000 D.4000-5000 E.5000-6000 9.您对现在工资吗? A.满意 B.不满意

10.您所在的单位是否提供五险一金()【单选】

A.有五险一金 B.有五险但没有住房公积金 C.五险无法保障 11.您所在单位是否提供吃住?()【单选】

A.提供吃住 B.只提供住宿 C.只特供就餐补贴 D.不包吃住 12.您每天工作时间多少小时()?【单选】

A.少于8小时 B.8小时 C.8-10小时 D.10-12小时 13.您经常加班吗?()【单选】 A.经常 B.不加班

14.您所在单位休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单选】

A.常年无休,除非请假 B.每周休息一天,法定假日照常休息 C.双休,法定假日照常休息 D.单休/双休,法定假日没有休息 15.您所在的员工福利有()【多选】

A.工作餐 B.通讯补贴 C.交通补贴 D.节日补贴 E.员工年度体检 F.教育补贴 G.旅游补贴 H.生日补贴 16.您所在公司的奖励种类有()【多选】 A.年资奖 B.创造奖 C.功绩奖 D.全勤奖 17.您所在公司奖励方式有()【多选】

A.奖金 B.奖品 C.外出旅游 D其他 18.您认为目前物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多选】

A.观念陈旧 ,体制僵化 B.基础薄弱,技术落后 C.人才短缺,研究滞后 D.信息不畅通

物流企业员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物流行业是一个很有挑战力、很有发展力和生机勃勃的产业,而我们学习的又是物流专业,本着对物流的了解和对物流认知的欲望以及毕业后从业的现实角度,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物流人员从业及其从业环境做一份这样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概要

(一)调查时间

2014年4月14日——2014年4月15日

(二)调查对象

物流公司中低层工作人员。(如:一力物流园;大润发仓储;百世汇通,圆通,中通,顺丰等收发站点)

实际情况是调查调查对象大部分为中下层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问卷调查方式,问卷采取当面填写收回的方式,此次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1份。

(四)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物流公司员工从业及从业环境,问卷共向员工提出了24个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物流企业员工性别状况分析

如图(2-1)所示,物流企业中,男性占88%,女性占12%。由此可以得出,物流企业男女比例失衡,且男性居多。现代物流是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业务流程偏向于重型操作,因此,物流企业对男性的需求多于女性。此外,部分物流企业对女性就业存在歧视,主要从企业经济角度考虑,因为女性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这“三期”会给企业造成成本负担。

物流企业员工性别分布情况12%男性女性88%

图2-1

2.物流企业岗位需求量分析

由于物流行业是一个跨行业、部门的复合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搬运、信息处理等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操作,其特殊的作业特点也造成物流行业人才需求成倍增加。如图(2-2),物流人才的需求突出表现在运输配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方面。

物流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工作岗位9%33%25%运输配送等一线岗位物流专业技术人员物流专业管理人员其他33%

图2-2 3.物流企业员工应聘渠道分析

如图(2-3)所示,在应聘渠道方面,使用的渠道有亲友介绍,人才市场,网站招聘,校园招聘,社区广告等。一般,亲友对企业情况了解,会向被举荐人员作好前期沟通,由于对企业所需人员的技能和其他条件有较深的了解,故在推荐人员时有针对性,技能和人品都较可靠,成功率高。所以,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员工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其次,人才市场中,人员多、类型不一能够一次性满足中低层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人员需求。网络招聘正成为求职者重要手段之一,其覆盖范围广,不受空间限制,适合企业职能部室,站点中低层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聘。

14121086420网站招聘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亲友介绍社区广告1812物流企业员工应聘途径137

图2-3 4.物流企业中低层员工的学历分析

此次调查中,如图(2-4),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是工作在物流公司的最底层,管理层占很少部分且不是实际意义上的高层管理人。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占总人数的46%,专科学历占总人数的37%,本科学历占10%,初中级以下学历占7%。由于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操作水平低,人工作业、机械化班机械化普遍存在,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运作方式使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也较低,高中、中专、技校毕业即可胜任工作(图2-5),职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同时,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几年几十年工作经验的人,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而这些人学历普遍偏低,他们所积累的是传统运作模式下的所谓的经验,缺乏对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的把握。

物流企业中低层员工学历分布情况7%10%初中级以下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大专本科37%46%

图2-4

物流人才技能水平情况1221126不胜任基本胜任胜任完全胜任并超出岗位需求0510152025

图2-5 5.物流企业中高层人员专业上岗证持有情况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运作链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其中,物流管理和营运工作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人才。正是这个原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广泛,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多,同时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涉足物流行业,参加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图(2-6)。简单来说,物流资格证书是新人的入行捷径,也是从业人员能力提

升的有效保证。证书级别:物流管理员、高级物流管理员、物流经理。适合人群:物流及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做物流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和有志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如图(2-7)所示,物流企业中46%的中高层人员持有专业上岗证。

***036物流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方式15871015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学历教育自学挂职锻炼几乎无培训

图2-6

物流企业中高层人员专业上岗证的持有情况37%46%持有没有一部分有17%

图2-7 6.物流企业看重人才的因素分析

由图(2-8)可以看出,企业对新员工的吃苦耐劳能力, 专业实操能力,人品道德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我们调查的人员中,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目前,公司更需要不用思考的、做简单重复工作的机械人。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较低,原因可能是多数企业的物流业务或

***0物流企业看重人才的因素2114877专业实操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否吃苦人品道德创新能力

图2-8

10.物流企业员工每天工作时间分析

鉴于物流服务地域广(存在时差),服务需求时间的随机性,很多物流企业提出了全程,全天候的服务承诺,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不论节假日、白天黑夜或晴雨天气,每时每刻都要有人员值班,特别是基层人员要每时每刻处于待命状态。从图(2-9)我们可以看出41个调查对象中每天工作少于8小时的有14人,占27%,按正常工作8小时的有12人,占24%,有18人工作时间是8-10小时,占35%,而有7个人每天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占14%。占35%。

物流企业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14%27%少于8小时8小时8-10小时10-12小时24%35%

图2-9

在人力成本的压力下,物流企业只好让自己的员工做到一员多岗,延长工作时间,尽量压缩人员编制,借口服务行业特点,要求员工无私奉献自己的业余时间,如图(2-10)。

25201510501723物流企业休息时间的安排情况常年无休,除非请假每周休息一天,法定假日照常休息双休,法定假日照常休息单休/双休,法定假日没有休息741

图2-10 8.物流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分析

从我国物流发展机制来看,众多的物流企业都集中在传统的、低层次的末端物流服务,服务内容没什么差别,高成本的粗放式内部管理,价格成为主要的竞

争武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流自身的业务特点决定了行业整体利润不会太高,物流企业直接面临着薪酬幅度受限的问题。

从图(2-11)我们以看出物流基层员工的工资普遍较低,在被调查的41个对象中,月薪为1000-2000元的有1人,大多数基层人员月薪在2000-4000元之间,获得4000-5000元的有8人,而获得5000元以上的也只有4人。因为基层员工处于公司一线普遍待遇比较低,企业能给基层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也很有限,如图(2-12),图(2-13),图(2-14)所示,即使对于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一些强制性的福利如社会保险,有的公司也不能完全为员工购买。

物流企业员工工资范围5000-60004000-50003000-40002000-30001000-***416134815

图2-11

物流企业员工五险一金的持有情况24%44%有五险一金有五险但没有住房公积金五险无法保障32%

图2-12

物流企业提供吃住情况302520151050提供吃住只提供住宿只提供就餐补贴不包吃住52925

图2-13

物流企业员工享受的福利2%2%8%14%8%36%10%20%工作餐通讯补贴交通补贴节日补贴员工年度体检教育补贴旅游补贴生日补贴

图2-14 9.物流企业激励种类分析

很多物流企业向人力资源管理做了许多努力,希望更大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然而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在员工激励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如图(2-13)所示,可以看出,物流企业激励机制呈现出单一,不健全和片面理解机制三个特点。

全勤奖功绩奖创造奖年资奖0510***0物流公司的奖励种类有

图2-15

3.物流企业员工的流动原因

物流业中从业人员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线员工中这种现象更普遍。物流企业中,一线操作人员大多来自农民工,他们的流动几乎没有门槛限制。而且,多数时候的流动也有助于他们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提高他们的收入。但是对企业来说,员工流动过快则不是好事,企业总是要花费精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招到合适的替代人员。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物流业从业人员流动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收入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是最主要的因素,员工缺乏晋升空间紧跟其后。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从业人员中一线员工向上流动的机会普遍不多,报酬、工作压力和晋升机会是影响他们选择的最直接的因素。因此,对他们来说,更高的报酬则相对有着较高的吸引力。这就导致了物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流动性特别大。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物流业一线员工较大的流动率对企业管理和企业稳定发展是不利的,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如果要想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要在员工管理等各方面比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做的更好,就要在员工管理中真正为员工的利益着想,增加企业自身对员工的吸引力。

三.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上面的调查结果分析,不难得出: 1.物流企业员工男女比例失衡。

2.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员工学历水平总体不高。3.薪酬管理体系不完善。

4.物流人企业力资源缺乏战略性规划,造成员工流失严重。

建议

1.注重全方位的物流人员培养

为了使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紧跟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我们要重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实现物流人才的培养范围由行业层面向国家层面的转化,从行业战略的高度把握我国各类物流人才的培养。

2.增强校企联合,实行订单式培养

物流企业有自身的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色及特点,订单式培养解决了人才市场上很难找到适合企业的特需的人才的问题,确保物流企业能够招到真实所需的人才,做到“适人适事”,也避免了学校的培养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造成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3.完善人员招聘体制

招聘到适合岗位需要的员工是降低员工流动率的基本保证。在招聘时通过认真分析岗位要求招聘与企业和职位相匹配的员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流动率。此外,企业招聘应该采取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内部员工充分的发展机会。

4.建立健全物流人员职业培训机制

要提高物流人员素质除了不断输入新的素质较高人员外,还必须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技能。职业培训可采取在岗培训和离岗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习和锻炼。此外,从培训方式上,物流企业可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从培训内容上,物流企业还应该强调培训的针对性,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才安排不同的培训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健全物流行业的职业技术培训制度。

5.加强物流人员职业生涯规划

任何一个企业既要重视外部优秀人力资源的引进,更要注重对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企业也能够发掘内部人力资源的潜力,根据员工的个性及学识,为员工制定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内部人力资源的长期持续的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以及减少企业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招聘的成本。也不至于使本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流失到同行业的竞争企业里,成为本企业的潜在竞争力。6.进行工作分析,优化岗位说明书。7.健全企业薪酬管理体系

物流企业应该定期进行薪酬体系调整。通过对岗位进行评价,确定企业内部岗位的排序,保证内部公平。通过对薪酬进行市场调查,根据采取

的薪酬策略,确定企业基准岗位的薪酬水平,保证外部公平。最后,在保证内不公平和外部公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 8.树立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企业生产物流的调研 篇5

一、目的意义

我市是全省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市水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梅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为梅州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水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漏洞,去年发生的一起3死4伤的安全事故就是很好的说明。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水泥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特别是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过渡期内的管理现状,推动水泥行业安全管理工作,市安全生产协会于今年4月组织由8人组成的专家组,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协会13家水泥生产会员单位开展调研。

二、调研企业的类型

这次到13家企业调研,其中3家新型干法旋窑企业,2家水泥粉磨站,9家机立窑企业,有代表当今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工艺,也有即将淘汰的机械化立窑落后工艺,既有正在进行产业转型的企业,也有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进行节能升级的企业。可以说选定的调研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研内容

按《水泥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验收细节》和《水泥企业-1-

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内容进行。重点调研:

1.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2.员工三级教育情况;

3.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4.安全会议制度执行情况;

5.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情况。

四、工作步骤

1.协会专门召开专家专题会议,研究调研内容和方案;

2.向受调研单位发出通知,要求企业先按《水泥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验收细节》自查;

3.专家到企业实地调研。

五、调研方法

专家组到企业:

1.听取企业领导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2.查阅安全管理台账;

3.生产现场检查;

4.专家组企业领导交换意见,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通过调研,专家组认为:

一是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比较健全,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取得安全资质,持证上岗;

二是经过几年的标准化建设,我市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岗位有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三是大部分企业三级安全教育抓得比较好;

七、存在问题

专家组在调研中,还发现如下存在问题:

一是安全防护栏的问题:有的厂磨机电机没有护栏,有的电机没有护罩;

二是消防器材问题:有的操作室无灭火器;有的有灭火器,但悬挂不规范或灭火器已过使用期限;

三是岗位责任制落实问题:有的操作室无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有的有但被灰尘遮住;

四是机电设备基础管理问题:设备无安全运行记录,班组无交接班记录;电力配电箱、盘、柜缺少定期的维护保养,蜘蛛网、粉尘遮盖现象较为普遍;

五是危险点、隐患点识别问题:部分险源、险点无安全标识;

六是安全应急预案管理问题:部分企业缺乏事故应急预案或编制的预案不切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操作性差,缺少演练;

七是安全疏散通道问题:有的通道被设备配件等物件占用,有的安全疏散通道缺少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

八是企业员工素质问题:有的企业大量使用农民工,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既缺乏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也

不熟悉生产现场的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九是安全教育培训问题: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比较欠缺,未能严格执行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员工转岗、复岗培训制度,经常性的在岗培训基本未开展。

十是安全投入问题:有的企业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缺少或采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有的未按政策法规要求全员缴交社会保险;有的机立窑企业认为按产业政策即将淘汰,对生产现场必要的、基本的安全投入不足。

八、专家建议

1.企业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大于天、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在目前管理体制下和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下,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法律意识的高低、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与绩效。事实证明,凡是一把手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企业,其各级安全责任人责任就能得到有效落实,安全投入就有保证,安全工作实际效果就好,隐患就少,事故就少。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必须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学习,增强安全法制意识,并贯彻与

落实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而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尤其是面临即将淘汰的机立窑企业,不能搞短期行为,安全生产管理只有加强,不能放松,全力确保过渡期间的不出事故,不出大的事故。而产业升级或转型的企业,要充分利用产业升级或转型的企业的契机,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基础。

2.积极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加大安全基础管理力度。从此次安全生产调研活动来看,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仍较为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现场安全隐患不少,问题的存在还是基础管理的问题,反映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够牢固,今天不出问题,不代表明天或后天不出问题。建议各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力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机电装备、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加强与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打牢企业本质安全生产基础。其中重点:首先是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做到整改资金、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四落实,消除事故隐患与根源;其次是重视与加强员工队伍的素质建设。企业要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同时,加强企业各级

企业生产物流的调研 篇6

嘉善县总工会 马超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情况,近日嘉善县总工会按照6月份“县级机关部门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深入基层企业走访调查等形式,对魏塘镇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广大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稳定职工队伍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的影响

(一)市场疲软,企业发展步伐放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受阻,内需不振,一些企业的主要产品市场严重萎缩,价格下行,货款不能及时回笼,致使企业发展放缓,甚至不得不停产、半停产。如魏塘镇龙头企业中集木业员工由原来的1000多人下降到目前的百余人;新华昌木业仅库存就有1亿多元,且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长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外销订单和内销订单分别减少了70%和30%,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压力。据统计,占我县较大比重的家具、电子、五金机械等行业受国外需求萎缩以及产品价格下调影响很大,三个行业出口分别同比下降15.8%、25.6%、31.5%。

(二)用工成本上升。由于企业订单减少,导致开工率不足,而企业为了留住熟练操作工,采取补贴方式实现职工不减薪,稳定职工队伍,加之《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致使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上升。如:长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对每月出勤10天的员工采取公司补贴的方式保证其850元/月的收入,对长期放假的员工采取补贴20元/天的方式,同时每月还要为放假员工缴纳每人3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用工成本的额外支出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

(三)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企业职工生活受到影响。随着全县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增加,职工下岗或减薪,而这些企业能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缴纳社保的不多,极个别的企业甚至拖欠职工工资,职工生活发生困难。尤其以一线职工为主的低收入群体生存压力增大,部分职工收入平均减少15%-20%,有的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职工只能保证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部分职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在子女就学、就医、住房等方面陷入困境。同时职工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许多企业在近期不再招用新职工或将压缩招工计划,招聘市场出现了“三减”现象,即招聘单位减少,招聘岗位减少,招聘公司提供的薪酬减少。甚至部分企业出现裁员现象,目前我县新局民人数已从08年8月份32万下降到目前的26万左右。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家采取了适度从宽的金融政策,贷款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不多、财务透明度不够、资信程度不高等自身因素,以及银行机构控制风险的考虑,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偏小企业的贷款仍然较少。

(五)职工队伍稳定形势趋紧。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由于企业裁员经济补偿支付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频发,加之目前《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解除、社会保险金的缴纳、劳动报酬的追索、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等方面的规定更加明确细化,使得纠纷调解的难度加大。同时部分职工担心企业破产倒闭、被企业裁减、工资收入降低、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使得职工无法安心从事生产工作,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所抬头。

二、分析原因:

(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减少是直接因素。最新公布的一份《亚洲生活信心指数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的安全感和信心正在降低,对失业的担忧成为影响其生活信心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消费者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不买或者少买商品,给企业带来了销售难题,而这样的问题又造成资金回笼难,把资金变成了存货。有的企业为了回笼资金,会主动降低进货价格,以便要求买方加大进货量。今年1-3月出口累计下降8.6%,外部市场萎缩,出口销售放缓,这对出口依存度高、中小企业较多的嘉善影响相对

突出。

(二)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是根本因素。家具、电子、五金机械是我县的三大支柱行业,去年以来这三大主导行业受国外需求萎缩以及产品价格下调影响很大,同时,与之关联的企业结构也受到影响,不少“低、小、散”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弱,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就会相对弱一些,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也会比较弱,面临被淘汰的严峻局面。此外,新型行业的培育仍待较长一段时间,产业结构的多元性尚未形成。从根本上说,这是我县长期以来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在宏观调控“倒逼”机制下的充分暴露。

(三)过高的外向度与较低的产业层次是重要因素。我县的经济外向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目前外贸依存度达70%,且出口的多数为一些劳动密集度高、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就是低廉的价格和庞大的产量。这种粗放型的产品结构和产业层次,经济效益差、抢占市场难度大、抗风险能力低,一遇到国家宏观调控,就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四)民营企业落后的管理方式是关键因素。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不少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兼任,或者是把各种管理职能尽可能地加以简化合并后集中于少数几个人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专门的专业化训练,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化和集权化,往往造成企业内劳资关系紧张,人员流动频繁,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绩效。

(五)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基础因素。目前我县企业员工多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全县外来民工已占企业职工总数的60%。外来民工小农意识浓厚、个性自由行为散漫,文化层次偏低、文明素质欠缺,缺乏组织观念和团队精神,职业意识淡薄,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员工与企业依存关系脆弱,往往是“唯钱是图”,导致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性不高,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三、下阶段关于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

从企业层面上看,广大企业要发挥转型升级的主体作用,练好“内功”,度过难关。建议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加大技改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有条件的企业要努力创建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目前尚不具备条件的,也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产研联合,搞好借脑开发,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如:长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在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挤出近300万元,用于购买各类研发设备,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实现转型升级奠定了硬件基础。新千年木业由于一直较为注重新产品开发,目前已转型为生产高端家具等产品,据企业负责人表示,金融危机非但没有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市场份额和企业效益不减反增。

2、加强市场调研,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培育,巩固和开拓国外市场,实现两个市场互补发展。建立和完善点、面结合的销售网络,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根据国家产业规划,确定本企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好中期、长期发展计划,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思考企业定位、企业战略。

3、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一线工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坚持诚信经营,加强信用建设,强化财务管理,完善会计核算。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节能降耗增效活动,使企业发展有强大的后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如:长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一方面在在金融危机中就采取逆势蓄才的方式,招聘高新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推行6S管理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软件基础。

从政府层面上看,要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围绕“解困、扶持、服务”,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加大帮扶企业工作力度,全力维护经济的平稳运行。建

议抓好四方面工作: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对现行政策进行梳理和调整,加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政策扶持。一方面是用活财政资金。财政资金的支持重点和扶持方式应从传统的支持具体企业和项目为主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为中小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变;整合现有的科技、技改、贴息等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担保机构奖励和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推进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扶持企业出口。充分发挥外贸发展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涉外部门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指导和各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努力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做好企业投资的引导工作,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通过贴息等措施,重点用于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资。

2、搭建企业发展平台。一方面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帮助中小企业引进项目和技术,分行业建立研发基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及时搜集国际国内的市场信息,编制主要贸易国家的风险预警报告和行业发展的趋势预测报告,引导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经营决策。同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银监部门组建三位合一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借助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数据化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提供企业贷款资信依据,发挥信用信息效能。

3、缓解要素制约。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为目标,全力抓好要素制约缓解工作。资金方面,切实抓好信贷融资,强化银企合作,引导在善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努力扩大信贷资金投放总量,加大对那些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资金暂时困难企业的支持;积极探索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企业融资方式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为企业融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土地方面,要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下功夫,盘活存量土地,抓好供地率,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人才方面,加强对外引进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推进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大对内培育工作,抓好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工作,同时探索依托浙大研究生、上海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培育企业转型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

4、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行动,及时宣传中央、省、市有关优惠政策,尤其是各级部门扶持中小企业“过冬”的税收优惠、扶持措施等最新政策,通过减免部分收费项目。如:税务、工商等部门可以开展主动上门和窗口延时等服务,劳动和工会等部门应积极帮助企业进行劳动争议调解和协调工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确保我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深入调研,掌握动态,倾听并反映企业职工的意见、呼声,向政府多提有利于企业和职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切实维护我县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导广大职工与企业共克时艰。积极开展经济形势教育,增强职工的忧患意识,充分利用工时以外时间,进企业下车间为广大职工宣讲科学发展理念,引导职工全面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背景及影响,对国内外形势形成正确的认识,以强烈的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让职工树立企业兴旺我兴旺,企业发展我发展的观念,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为企业分忧解难。

二是团结稳定职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准确判断和掌握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通过加强三方协商对话和共同行动,在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中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的独特作用。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为活动载体,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积极做好职工信访调处工作,及时化解

劳资纠纷、保持企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7

对于企业而言, 生产物流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全过程, 是企业内部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本分。如何建立良好的生产物流关系着企业的身家性命和发展前景, 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一、生产物流问题分析

企业的生产物流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 是指与企业生产相关的物流活动。它是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可以压缩在制品库存, 均衡化设备负荷, 对工厂的生产秩序造成重要影响。在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活动中, 内部的生产物流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问题如下:

1) 库存管理水平不高。生产物流中的库存管理中比较重要的是缓冲区的物料分配。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各道工序之间应当保持良好的节奏, 这就需要对缓冲区的物料进行合理的分配。缓冲区的物料堆积过多, 物料流动不畅;缓冲区的物料不足, 则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最终影响到的是企业的效益。

2) 忽视生产物流过程管理。目前我国的制造企业对生产物流的运作结果比较重视, 着重分析每一次生产结束后的相关数据, 从而对工艺过程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控制, 但这一做法并不会解决此时生产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也不会解决该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 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增加生产物流的成本。

3) 未建立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当前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多数依靠个人的经验, 没有建立与企业生产计划相联系的信息管理系统, 不能发挥生产物流系统的效率。物料的配送应当按照订单来进行配送, 通过企业合理的配送制度, 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生产物流的优化策略

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企业生产物流发展的基础,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然而我国许多制造企业的决策者由于对物流认识不够, 缺乏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热情与力度, 致使企业物流成本过高。因此, 企业的决策者需要改变这种思想, 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加强物流设施投资, 建立一些自动化立体仓库, 更新运输设备, 购买微机进行信息处理等。因为从长远角度考虑, 这样的投资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2) 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 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例如JIT配送方式, 即企业及时地将按照订单生产出来的物品配送到用户手中, 在此过程中, 该系统追求的是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 或者是库存最小的生产系统。它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和均衡化生产, 并对生产资源进行了合理利用。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按订单生产的方式, 根据具体的订单要求, 采购具体的原料, 关注生产进度和后续生产数据的联动, 能够跟踪和调整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是根据订单信息进行流动的, 也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缓冲区的物料。

3) 建立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只有建立了生产物流的的管理系统, 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物流进行有效管理。该系统涉及到仓储作业管理、运输及配载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 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 以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 使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针对目前许多制造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同抓共管, 但又无人主管, 责权不分的问题, 建议企业成立物流事业部, 把它定位为对全企业物流负有责任和权利的专门机构, 由物流技术人员、工艺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根据生产的要求开发出最佳的物流系统, 并维持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同时, 通过加强生产及物流过程控制, 解决生产作业计划优化编制、物流跟踪、生产调度等方面的问题。

4) 实时监控和预先防范生产物流过程。通过实时监控和预先防范生产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避免进一步损失的发生。同时对相关数据的分析, 可以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预先防范必须依靠生产线上一线工人的生产经验以及管理监测人员的管理经验, 在生产开始之前, 就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源头进行预测, 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通过试验性生产的方式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时将问题消灭在试验阶段。

5) 物流成本核算明确化。有了统一的物流管理部门, 还要有明确的物流成本核算, 才能实现企业经营成果并进行量化的分析, 评价物流效率。物流成本核算通过对某一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计算, 能更好把握物流运营每个环节的成本构成, 不仅有助于弄清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更为物流运营的优化提供方向, 使物流运营决策更有效;同时也有利于对各个环节的业绩进行评价。

三、小结

生产物流系统是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联系生产制造各环节成为有机整体的纽带。现代企业生产物流系统是向着机械化, 自动化, 智能化, 合理化, 以实现物流系统时间和空间的效益方向发展的, 它的推广使用必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手段。我国要通过进一步优化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 提高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 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领先地位。

摘要:生产物流是制造企业的重要环节, 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物流的问题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绩效。

关键词:制造企业,生产物流,优化

参考文献

[1]白士强.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王兴国.论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的改进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3]徐辉, 梅强.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发展分析与研究[J].江苏商论, 2007.

[4]谭颖.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物流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

企业生产物流的调研 篇8

设施规划是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物流设施规划是产品生产和了流通的连接载体,也是企业制定发展策略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制造企业都在采用缩减成本的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开始重视设施规划的重要作用,绝大部分的制造企业都希望通过设施规划来降低生产物流成本。

一、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

1、物流的设施规划对企业长期运营效率的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设施规划是企业管理的蓝图,是科学管理的开端,对企业的利润和效率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物流的成本是由设施规划决定的,古语曾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规划、设计、建造、安装、投产的一系列流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事先的规划设计。2、设施规划的好坏决定着物流系统的优劣,科学合理的设施规划要以优化物流系统和搬运系统为基础,进行路线、距离、设备、场址和平面布置等的合理规划。3、设施规划是生产持续开展的必要条件,物料的移动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只有良好的物流系统才能保障生产的持续开展。4、设施规划能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加强竞争力。在企业经营中一般流动资金占用比例较大,而总的流动资金里有75%被制品资金和库存物料资金占用,因此要减少物流量,降低流动资金的占用比,就必须合理的设施规划,优化物流系统。5、企业的整体素质是企業发展的关键,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设施规划有效提高,物流贯穿企业的每个部门,整个生产过程中完全离不开物流。企业物流包括供应链、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气物流整个物料流动,因此企业物流系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制造企业设施规划

(一)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的特点

生产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生产物流和企业生产紧密相关,要使整个生产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就要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过程,以下是关于生产物流的相关特点分析:1、节奏性。物流过程的节奏性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从投料到产品完成阶段,整个过程能够按照计划有节奏、有步骤地均衡进行。2、比例性。物流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组成产品的物流量虽然不同但是有一定的比例性,在生产过程中依照比例形成物流过程的比例性。3、连续性。物流过程的连续性是指企业生产逐道工序依次进行,物料在最快最省的方式下走完各个程序阶段最终成为产品,如果哪一个阶段出现不正常都会造成物流的不同程度堵塞,影响企业生产进度。4、适应性。物流过程的适应性是指产品品种变化时,生产过程要具有随之改变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在短时间内将一种产品迅速转化为另一种产品。5、平行性。物流平行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每个产品的组成需要把不同零件分配到不同工序上加工生产,而各个支流之间要实现平行流动,否则会影响整个物流。6、准时性。物流生产过程的准时性是指生产的各阶段、各环节都要在需要的时候,根据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零件,只有保证了生产的准时性,才能推动生产的连续性、节奏性、平行性。

(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线情况

“高起点打造自主品牌”是制造企业的发展理念,要坚持以自身为主,以外部为辅,形成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是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生产成本和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这就是生产时间、生产成本和资源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产品数量一定的前提下,生产成本和生产时间相互制约,而在确定生产成本和生产时间后,根据时间的限制和成本的预算来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生产成本降低时使用的资源会随之减少,生产时间会相应增加;生产时间减少时生产资源会加大投入,生产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找到生产成本和生产时间的平衡点,根据平衡点来实现优化配置。在生产过程中设备是核心资源,为设备配置的各种资源要以设备的数量作为依据,因此工段内的设备数量优化后,其他资源也相应地实现了优化配置,从而完成了生产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机械制造企业作业作业改善

上一篇:药王孙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下一篇:为了的完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