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课本(推荐8篇)
班 级:学 号:姓 名:指导老师:
论黄金和货币的关系与未来的发展
“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
——马克思
黄金是人类认识最早的金属。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金属,不仅它的颜色非常特别,它完全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种可以触摸的,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古埃及人把黄金比喻成太阳,还把黄金看作神圣之物。从竖立在世界各大基督教堂顶上的黄金十字架,到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黄金五星”标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黄金,作为塑造权威标志的最佳金属。
与此同时,人类逐渐发现贵金属的物理属性比较稳定,更容易保存和流通,是最为理想的交换媒介。所以大部分的国家,也相继选择黄金、白银作为自己铸造货币的原材料。马克思曾说:货币天生不是金银,而金银天生就是货币。黄金本身是一种商品,也是人类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在人类几千年的货币史中,黄金的特殊属性决定其成为国际货币,被国际社会所认可。金本位制的出现更是确保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法律地位,保证货币与国内物价的稳定。
1816年,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形式来发行纸币英镑,英国由此成为历史上
货币从一产生就被人类赋予了它特殊的属性,它是人类为了方便进行交换而产生的一种工具,一种交换媒介。货币丈量着一切,从货币诞生后,地球上每一商品都可以用货币量化,有形劳动和无形的发明创造。货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丰富,同时货币引发全球金融风暴,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货币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世界格局。
最初的货币是贸易的工具,中世纪的犹太人发掘货币的资本价值,意大利的城邦帮助货币完成了从货币到资本的跨越,货币完成资本化、债券化、股票化转变,而中国却由于士、农、工商等级划分,货币始终未能转化为资本。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资本化程度为亚洲最高,迅速成长为世界金融中心,货币促进着城市发展。
人类历史上的
子化人民币。电子支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颠覆无需赘述,刷卡支付、扫码支付等已经极大地缩小了纸币使用的空间,可见技术的进步已经有逐渐倒逼纸币退场的趋势。
现代货币的历史不足百年,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却帮助人类创造了巨量财富。下面以美元为主线,浅述货币如何在人类现代史上叱咤风云。
黄金美元从1944年布雷顿开始直到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仅仅27年的时光美元这只野兽便冲出了黄金的牢笼。生产力在科技的助推下节节高升,人类所能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所创造的的物质越来越丰富,各国之间贸易因此越来越频繁,世界对于美元的需求大大增长,可是以黄金为锚的美元的发行无法跟随这越来越快的脚步。为了向世界不断地输出美元,美国需要保持长期的贸易逆差(同时,由于布雷顿协议,各国须与美国一道捍卫美元对黄金的官价,实际上就是各国把自己的黄金存放到美国然后换取美元,这就是美国拥有世界70%黄金储备的重要原因,但在黄金美元时代后期,黄金开始流出美国),但是长期的贸易逆差是各国开始怀疑美国的前景,各国纷纷用手中的美元去美国挤兑黄金,但就在此刻,尼克松宣布美国不在维持美元兑黄金的官价,改为依据市场自由浮动。随后各国也放弃了官价。现代的外汇市场的雏形初步显现。
黄金这个纸牢笼终觉无法困住美元这只野兽,因为美元的价值不再需要黄金来证明和担保。就在尼克松放弃布雷顿协议的同时,美国和沙特签署了一项秘密协议,那就是石油的结算货币采用美元的协议,美元由此进入了石油美元时代。
今天,如果黄金被央行抛弃,纸币和数字货币乃至国家的信用拿什么来作担保,以取得民众的信任?虽然这个问题有点天马行空,却很现实。好比一个问题:一个人在中国人民银行存储了大量现金,转帐到美国,如果要在美国提现金。美国银行是否需要在中国银行索要等量的黄金,而不是货币?事实上,黄金这样要来要去的,既浪费转移成本,又浪费保管成本。在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用黄金来做交割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国际储备中,除了黄金,还有很多,比如支付单位也是可以的。一般而言,银行系统中,清算,轧平头寸时候才可能用到黄金。
货币和黄金将何去何从?黄金作为流通货币有着长远的渊源,一直以来黄金被视为一种准货币,为国际所接受。如今黄金再一次接受自然与历史的筛选,随着文明的发展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黄金通过它的稀有与珍贵传递着人们对生产、生活、物质的认知与理解。5000多年前,商品交换的需要,促使人类创造了货币,货币又反过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300多年前,货币成为国家利益的代表,国家主权的象征,70多年前,货币成为政府干预经济制造经济增长的工具,货币使得交易更加顺畅,货币给了人们自由,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困惑。自从货币被人类创造出来,货币就不可能消失,现代法律为其提供了一种强制的契约,法治确保了市场经济的运转。
黄金与货币的关系:观察黄金价格的变化,可以洞察货币市场的走势。在经济波动和政治动荡时期,黄金被视为典型的首要货币形态和最后的安全投资。黄金与货币的关系具体表现:黄金价格上涨,则美元下跌。黄金和美元走势相反。如果黄金价格坚挺,则意味着市场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便利, 但同时也带来风险。和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使信息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一样, 金融危机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扩散速度也空前迅猛, 并且在快速扩散过程中加强放大。北美的一只蝴蝶前一刻扇动翅膀, 后一刻就能在东南亚刮起旋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在金融风暴中扮演了和互联网类似的角色。
国际货币体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要求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适应。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 美元实际上成为了国际统一结算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也即成为所谓的“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 这个体系却有很多严重问题, 法国总统府发布的报告指出,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至少存在四大弊端:一是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二是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 冲击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新兴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三是“货币战争”风险犹存;四是宏观经济失衡加剧。
在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制度下, 美元的国际供应有贸易和金融两条渠道。根据国际收支平衡原理, 美元的两类投放渠道必然相向对应两类回流渠道, 由此形成了两类截然不同的美元国际循环模式:即美元循环模式一 (金融渠道投放, 贸易渠道回流) 和美元循环模式二 (贸易渠道投放, 金融渠道回流) 。数据显示, 2000年以来,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增速加快, 在2007年达到7312.14亿美元, 全球75%的顺差来源于美国。与此同时, 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向全球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 2007年, 包括以利率、外汇、股权、商品以及信贷为基础的远期、互换和期权、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在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超过500万亿美元, 美国每个交易日都要通过这些金融创新产品从海外引入34亿美元的资本方能补足国内储蓄的巨大差额。由此可见, 当前美元主要以模式二的形式在全世界循环。在美元本位体系下, 只要人们对美元有信心, 美国就可以通过不断增加美元发行来还债, 就能以国际负债支撑其政府开支、居民消费和国内经济运行。且短期内似乎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于是美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行为:
(一) 过度的消费和家庭借贷
在危机前的几年中, 美国家庭和金融机构负债越来越严重, 这增加了他们的偿债能力的脆弱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崩溃经济衰退逐步恶化。美国家庭债务占个人每年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从1990年的77%增加到2007年年底的127%。到了2008年,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债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的46%增加到了73%, 达10.5万亿美元。1981年美国的个人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 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 这这一数字达到290%。
(二) 住房投机
在2006年期间, 购买住房的家庭中有22%是作投资用途, 还有14%用于购买度假屋。在2005年, 这些数字分别为28%和12%。换句话说, 近40%的家庭购买房产的目的不是作为住宅。房屋价格在2000年至200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而同时期的通胀率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趋势。这些过度消费和投机行为, 导致美国家庭的偿债能力下降, 人们担心失去抵押品赎回权, 而这导致了更加激进的冒险——次级贷款即放贷给信用较差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的贷款。在房市火爆的时候, 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 但如果房市低迷, 利率上升, 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 大量违约客户出现, 不再支付贷款, 造成坏账。次级债务危机由此产生。
(三) 放任杠杆作用
2003至2007年投资银行的杠杆比率显著上升。2007年11月花旗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说:“只要有音乐, 你就一定会随之而舞。”这个比喻总结了金融机构如何利用宽松的信贷环境借入和投资大笔资金, 这种做法被称为杠杆贷款。从2004年至2007年, 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显着增加其财务杠杆, 这增加了他们的脆弱性。在2007财年, 这5个机构报告了超过4.1万亿美元的债务, 约等于2007年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30%。最终, 雷曼兄弟公司被清算, 贝尔斯登公司和美林证券公司以大甩卖的价格被出售,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接受更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
二、未来国际货币体系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 才能避免某一个主权国家的错误造成全球的经济灾难?笔者认为:
(一) 长远来看, 需要建立一个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
历史已经证明, 某一主权国家的货币体系存在着系统性风险, 而这种风险在人类投机和贪婪本性的意义上很难避免。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二) 近期而言, 建立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则更加现实
表2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的几种格局。就像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理念一样, 相对独立分隔的船舱才能不至于在某一船舱破损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整艘船的下沉。
三、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
经济自由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内在完满, 具备自我均衡机制的完善体系, 周期性危机是非必然的。然而, 当此次金融风暴演变成经济危机时, 最应该推行和信奉这一理论的西方资本主义政府却毫不犹豫的伸出了看得见的手, 纷纷采取干预措施。因为他们发现,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了。
投机交易带来的高额利润可以刺激人失去理智,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法律的严格监管, 无理性的“理性人”就会无限度地扩大负债, 扩大做空。无止境的证券化被冠以“金融自由化”的美名, 似乎行为者的自律可以代替外部监管。外部监管虽然存在, 却多为摆设和装饰。衍生金融产品在华尔街无限制推广, 股市上的投机活动无限制扩张, 天文数字的高额利润和高收入无限制上升, 空手套白狼, 狼越套越大, 越套越多, 最后被狼给吃了。金融危机终于爆发了。这场金融危机对现行金融法律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
在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 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 各国不但要完善国内的监管法律制度, 更要相互合作, 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体系。此次危机中金融法律监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除了跟近年来美国过于相信市场自律而放松金融监管有直接关系外, 监管法律制度本身发展跟不上金融创新的速度也是重要原因。
四、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笔者认为当今世界金融监管的完善, 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国内法层面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1. 建立与虚拟经济特征相适应的金融法律制度, 杠杆比例过高的投资银行不应适用有限责任。
金融创新是为了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产品设计, 以抵消借款人风险、协助取得持续的融资。例如:可调利率抵押贷款、抵押支持债券 (MBS) 、担保债务凭证 (CDO) , 信用违约掉期 (CDS) 。通过这些金融衍生品, 投行运营的金融杠杆比例与风险都比商业银行至少高数倍, 没有存款准备金, 没有资本充足率等法律限制, 但它们却采取了与一般商业银行一样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一旦投行经营失败导致破产, 巨额的经济损失根本就无法弥补。由此, 笔者赞同吴志攀教授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一文中的观点:实物经济形态下的法律, 不适用于虚拟经济形态。此次金融危机已充分证明华尔街模式属于虚拟金融的典型, 实物经济形态下的法律对其监管无效。华尔街上的金融机构及其高管们在盈利时分得天文数字的利润, 到金融危机时, 却要全世界的纳税人“埋单”, 那些疯狂的投机者却毫无法律责任, 这非常不合理。要对这些高管们追究责任, 在现行投行有限责任的模式下是行不通的。法律可允许有实物资产的公司对外承担有限责任, 不应允许投资银行这种实物资产少, 主要从事投资咨询及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金融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立。
2. 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错误评级应承担法律责任。
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给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评级过高, 造成房地产厚的业务, 这些评级业务带来的利润比传统业务高出3倍的利润。一位业务经理说, 这些评级业务的是他们的“会生金蛋的鹅”, 2000年到2006年期间, 结构性融资 (包括债务) 的信用评级收入占这些机构总收入的40%。然而, 在华尔街金融危机中, 这些信用评级公司被证明做了许多错误的评级报告, 信用评级公司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信用评级公司应该为他们的错误评级承担欺诈、赔偿等法律责任。法律应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 使其回归第三方的客观和公正。
(二)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体系, 落实国际金融监管各项制度措施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主要重视金融监管的国内监管, 忽略金融国际监管。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与世界银行 (WB) 对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其设立宗旨的局限性致使其不能也不应对金融监管行使职权。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区域和多边制度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实行监管, 但是这些制度存在的缺陷导致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难以进行。主要缺陷有:一是缺乏金融监管理念的支持;二是缺乏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三是缺乏规则相互间的协调;四是缺乏强制约束力和系统的监管规则。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 G20伦敦金融峰会宣言明确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 形成了具有一定实质性内容的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组织改革的制度。包括:同意IMF对各国金融业进行监管;在确保本国推行强有力的监管系统的同时, 还同意建立更加具有一致性和系统性的跨国合作;创立全球金融系统所需的, 通过国际社会一致认可的高标准监管框架;积极推进IMF和WB改革等。目前, 世界各国已普遍意识到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为此做出了共同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 距离金融危机爆发已有三年多时间, 危机虽有所控制但却还没有结束, 世界经济仍在艰难中前进, 世界经济将继续考验各国及全人类在改革与落实全球金融监管制度中的决心与智慧。
参考文献
[1]贺小勇著《.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2]贺小勇, 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 2010年版.
[3]徐孟洲等著《.金融监管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年版.
[4]贺小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法律思考———以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为视角》[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
[5]贺小勇《.汇率主权攻守战———中美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J].国际贸易, 2010年第04期.
[6]吴志攀《.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 2008年第12期.
[7]胡晓红《.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制现状及其完善》[J].法学, 2005年05期.
[8]Labaton, Stephen“.Agency's’04Rule Let Banks Pile Up New Debt, and Risk”.The New York Times.2008.10.3.
[9]Mansoor Dailami.“The New Triumvirate”.Foreign Policy.September7, 2011.
[10]David Bosco“.Dreaming of SDRs”.Foreign Policy.September7, 2011.
[11]Jessica Naziri.“Gold standard comeback enjoys support”.CNBC.September1, 2011.
一、解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观点评论
(一)主流观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孤立性解释。此类观点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由某些相对孤立现象和事件引起,比如,美国低利率政策与房地产泡沫、次级债券、评级制度、会计准则、金融监管、金融高管的贪婪等观点。
2联系性解释。此类观点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经济形势演变的必然结果,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全球经济失衡等观点。
以上观点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对认识金融危机发挥不可或缺作用,但要找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却力不从心。
(二)当前主流观点不能揭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1美国宏观货币政策并非主观性失误。也就是说,美国IT泡沫破灭后采取的低利率的政策并没有根本性错误。因为,现代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稳定物价,现代国家的货币政策通过盯住物价和就业来调控经济,这也是现代货币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结果。美国的物价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保持了较低水平,失业率情况稳定。基于上述宏观经济现实和最先进经济研究结果的货币政策的推出,出现问题,不是某个机构和某个美联储主席的失误,而是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以前的理论框架和政策框架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条件下现实经济的发展。
2金融监管不足与过度监管都会妨碍经济发展。美国和法德等国在国际监管方面的差异源于英美国家和欧陆国家深刻的思想传统差异。欧洲的所谓加强监管的政策根源于欧洲大陆相信精英主义、相信唯理理性的思想基础。英美自由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它根源于这些国家深层文化中对政府的不信任,对民众力量的认同,它的思想基础是经验理性。两种思想基础的差异从欧洲大陆成文法和英美普通法的法系区别可以看见端倪。以后者为基础的经济思想相信市场、坚持自由市场观念;以前者为基础的经济思想相信制度构建的作用,看重实施监管手段。两种思想源流都是对世界的某种程度的认知,到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一次金融危机不能说明哪种思想流派的胜利与失败,金融监管不严导致金融危机的判断并不全面。
3全球经济失衡不是危机的充分条件。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看到了巨额储蓄和巨额消费的差异,没有考虑经济全球化体系中,国际商品贸易体系的成功。而否定了国际商品贸易体系的有效性,也就否定了近年来全球化的积极成果。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认为存在过度消费和过度储蓄,该观点忽视国际贸易体系所处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根源于真实的供给和需求。发展中国家积累财富进行再投资以实现经济上的赶超;发达国家发展平稳用消费来兑现全球化的红利。如果发展中国家以相对较低的收入大举消费、不进行积累,则难以在全球化阶段实现经济阶段的跨越。现代世界,确实存在消费与储蓄的不平衡,但是它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储蓄与发达国家消费的失衡不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4国际会计准则、评级制度和衍生工具只是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会计准则是更加现代化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因危机而否定其价值,评级公司如果严格按照现代经济规则行事,则不应苛责。至于金融衍生交易的问题,全世界最好的数学家、金融工程专家和最好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的博士,在从事相关的工作。衍生品交易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产品或者套利模式的失败。金融杠杆的高低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5评点:我们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是旧国际金融货币制度框架难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危机是成长的代价。全球化在近代出现阶段性加速的特征,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科技革命和冷战格局的打破,使全球化出现全力加速,国际商品贸易在WTO框架下快速发展,旧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全球化条件。尤其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国际商品贸易体系的进展。全球化快速发展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滞后构成结构性矛盾,导致小的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和本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危机是人们认识全球化,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形势变化所付出的代价。
全球化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和快速流动的背景下,国际商品贸易体系拥有几百年的实践积累、深厚的研究理论的支撑和运转有效的国际贸易磋商体系,而旧的货币金融体系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全面落后,已经成为一个破旧的河堤,虽经不断修补已成悬河或堰塞湖,加之监管、评级等方面的漏洞,由次贷危机引发而终于导致溃坝效应——国际金融危机的广泛全面爆发。
事实证明,一个均衡的经济全球化体系是一个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同时有效运转和均衡发展的体系,一方的问题必然导致全面的冲击。
二、国际商品贸易体系运转有效
我们认为,国际商品贸易体系的运转与全球化的进程相得益彰,国际商品贸易体系有效运转形成世界经济低通胀、低失业的稳健型快速增长。就像水流在完整顺畅的河道流动,并不断加深水槽的良性运转模式,不妨称之为“水渠效应”。
(一)国际商品贸易带动产生全球分工体系
历史上,经济的全球化大体可以分为这三个阶段,一是要素流通本国化,商品贸易国际化阶段,大概以20世纪中叶之前为主,因交通手段发展所限,尚没出现能源原料等的大规模国际流动:二是要素流通国际化,生产商品满足同类型国家需求阶段,体现为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大概以20世纪80年代之前为主;三是要素流通全球化和商品流通全球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参与到全球分工体系当中,一直持续到现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交通手段、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前发展。
全球化以比较优势、要素优势为分工原则,以信息科技为技术手段,以资本全球流动为推动力,实现全球的资源配置与全球的生产分工体系。目前来看,这种分工体系的运转是有效的。它得以在全球配置资源,中国印度的人力资源、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的原燃料供应、美欧的资本与技术、美国的消费市场,形成庞大有效的循环体系。2000-2007年,世界商品出口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5%,而同期的世界商品生产的增长率是3%,同期的世界GDP平
均增长率是3%。2005-2007年世界商品出口的增长率分别达到,6.5%、8.5%、6.0%。
(二)国际商品贸易体系的有效运转带来世界整体福利的增进
1过去八年来的经济呈现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的特征。全球增长——200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这八年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接近3%;2003-2007年这五年的世界平均经济增长超过3.5%。低通胀——2001-2007年的全球经济的平均通胀水平维持在4%以下。世界重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都较低:德国,的平均通胀率1.72%,美国的平均通胀率2.69%,英国的平均通胀率1.69%,中国的平均通胀率1.86%,只有俄国的通胀率因为体制性因素达到14%。低失业率水平——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日本为4.67%,美国为5.19%,德国达到8.76%(因为保障制度问题,已属较低)。
2国家间收入差距缩小,大量人口脱贫。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体现在国家之间和异国内部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对于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存在争议,但是参与全球化的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缩小了的,大量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参与全球化生产,迅速积累经济实力,国内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大量的人口通过垒球生产体系,也获得从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化的机会,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了工业化的比率,增加了国民收入。即使在国家之内,收入差距的大小不足以说明全球化的贡献,因为人们的绝对收入水平因为经济全球化而得到提升。因此,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的总体福利。全球化参与程度低的是非洲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落后。
3国际商品贸易体系的相对成功得益于实践与理论的深厚积累。国际商品贸易体系的相对有效运转得益于数百年的现代国际贸易的实践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厚积累和不断发展,经济学的鼻祖们像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们对国际贸易已经做出全面阐述,之后的学者像赫柯歇尔、俄林,最近的克鲁格曼等因为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成果已经获取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滞后于全球化的整体进程
国际金融的流动性因为受到制度性障碍和客观现实的约束,会在某些领域堆积泡沫形成悬河又类似孤岛,威胁实体经济的安全,不妨称之为孤岛效应。
(一)成因
1虚拟经济本身的滞后性。人类的贸易,从物物交易开始,后来有了货币中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诞生是有先后顺序。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贸易的产物,人类对二者之间的认识也是有时间先后和程度上的差异。二战之后,1972年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重点在于,国际收支平衡。1973年开始实施浮动汇率机制之后,人们开始关注汇率的形成机制。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和现代国际货币体系尚处于发展中,认识与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人们对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粗浅认识导致国际金融货币制度的粗糙与不健全,最终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难以适应由技术突破和制度变革带来的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2制度安排的不完备。第一,各国金融货币制度的不同一性。各国存在不同的汇率制度(管理浮动、自由浮动,订住浮动、单一浮动、联合浮动)、不同的资本项目开放、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不同的财政健康状况。导致国际金融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巨大难度;第二,浮动汇率制的问题。汇率作为一种国际比价,它的波动太大涉及全球范围和跨国界的资源调整,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成本太高。政府对汇率的干预一方面是稳定汇率市场,调整过度波动,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获取贸易利益。第三,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机构的问题,国际贸易体系的运转良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的成功。而国际金融货币领域缺乏这样的多边组织。IMF作为全球货币政策协调机构,其资金来源于成员的认缴份额,在金融稳定已经成为全球公共物品的情况下,IMF却采取了类似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第四,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问题。美元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存在特里芬难题,储备货币为主权货币,在提供流动性和保持货币价值方面存在不同一性。欧元的问题是,作为超主权货币,在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情况下,欧元难以发挥关键作用。第五,国际金融监管的缺失。金融领域通常被看作私人部门,然而金融部门的影响却是全世界的,理念上的差异导致监管的缺失。
3世界经济的不平等。全球化对缩小国家之间收入差距有贡献,但是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社会发展差距,经济实力极其不对等,资金实力的不对等、人才经验的不对等、科技实力的不对等、信息手段的不对等。同贸易体系可以充分利用禀赋差异来促进福利增进的逻辑不同,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的运转需要更平等的世界,包括人才、经验、制度、财富之间的更大平等,而不平等会形成国际间流动性的流转不畅,好比水流在高低不平的河床,很容易导致国际流动性的淤积、溢出或不足。从这个角度讲,现代国际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是国家间收入不平等,这只能依靠全球化的发展来解决。
4其他技术层面的因素也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如,国际投资组合中的“家乡偏好”问题。很多研究表明,“家乡偏好”会导致资产配置组合中,本国的资产会占据更高的比例,从而导致国内金融泡沫。非贸易品的问题,非贸易品的存在会使国内的利率政策与国际汇率变动产生复杂的关系,等等。
(二)滞后性的表现
国际金融货币制度体系的不完备极易形成国际流动性的悬河、堰塞湖,国际流动性很容易在某个领域,形成淤积,堆积泡沫。因为国际资金的流动缺乏有效的渠道和监管。
1国际金融危机频频爆发。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人们还记忆犹新。之前的危机也频频,1987年美国发生黑色星期一事件,股票市场罕见暴跌,跌幅超过22%;1989年的美国储贷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2资产价格虚高。国内的资本资产价格虚涨。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从2000年以后,出现全面快速上涨。到2005年初的四年累计涨幅已经高达50%以上,此前50多年,美国的平均房价涨幅却仅为6%左右。2007年以来,国际石油和其他大宗物品出现价格泡沫。泡沫的破灭带来了溃坝效应,严重冲击世界实体经济,最严重的这次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二战以来的发达国家最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3大宗物品的暴涨暴跌。国际原油的价格从2007年初开始,由55美金左右一直涨到2008年
7月份的150美金左右,涨幅高达254%。继而又从最高峰直线跳水,到2009年初已经跌到40美金以下。国际市场的大宗物品的价格同样经历暴涨暴跌的经历,大批的套保资金损失惨重。
(三)为什么本次危机从美国爆发
美国的GDP占世界的20%左右,国际贸易总量稳居世界之首,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能力都具有全球影响力。2007年,美国的进口量达到2020.4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1162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美国主导了全球化的进程,互联网科技,大规模的制造业、服务业外包。自由贸易、比较成本的经济理念。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美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大股东。也就说,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地位,参与程度最深,受全球化影响的程度最深,全球化的制度与进程产生结构性矛盾时,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金融海啸的策源地是主导全球化的美国,正说明了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化发展的危机,是全球化成长过程的危机。
四、对策
(一)发展全球化、加强全球化研究
1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全球化来解凑。国际危机要通过遏制全球化发展来解决,是本末倒置。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就是这样一种开历史倒车的举动。目前的交通通讯条件、信息科技水平已不可能使人们回到闭关锁国的小国寡民时代。贸易保护主义以短暂的国内利益,损害本国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国际社会的福利而得不偿失。因此,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当前和今后促进世界经济体系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当然,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危机传播的范围和速度的加快也是全球化的作用,因此更需强调发展健康的全球化。
2加强对全球化及其影响的全面研究。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对各国经济与政策制定产生深刻变化。随着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前发展,以前的理论基础已经发生动摇。研究的进展不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现代经济学研究还停留在国内经济和开放经济的研究阶段,而没有一个全球生产的研究视角。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对经济学研究中的技术、偏好、政府政策规则和各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产生深刻影响,而这些设定在理论研究中已经数十年没有变化。一个最方便可行也是最必要的开始是,研究全球化给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预算约束带来的变化。
(二)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建设
1正确认识金融活动的公共性。金融部门是私人部门,但是各国对金融系统的大规模注资表明,金融活动具有强大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鲜明特征,往往会导致市场失灵。因而金融稳定是政府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全球金融稳定,是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的挑战,就像气候一样的全球公共物品,需要世界各国合力提供。
2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对冲基金、衍生工具实行全面地监管,对国际大宗物品的价格波动予以重要关注。但是不要夸大监管的威力、低估市场的修正作用。
3促进国际储备体系的多元化。根据贸易规模,来确定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等贸易大国和其他世界重要经济体的货币。甚至可以先期研究探讨成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可能性。
4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政策磋商机制。国际贸易和WTO的经验表明,一个稳定的协商机制在主导世界经济秩序方面会发挥突出作用。G20峰会临时扮演了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协商会议。但是国际金融货币领域依然缺乏一个稳定的政策措施机制、机构和固定场所。
5加强双边、地区多边、国际多边的货币政策协调。首先,要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根据经济实力和贸易份额提升发展中国家决策权,甚至借鉴联合国其他经济组织的经验,使之能够更多发挥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作用。其次,加强双边的货币政策协调,最大贸易伙伴之间,相互影响较大的经济体之间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再次,发挥地区金融货币政策协调机构的作用,可以在当前的区域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增设货币政策协调机购,如东盟、拉美经济联盟等重要区域性发展中国家机构。发挥各地区发展银行的作用。
(三)促进世界平衡发展
一个平衡的国内经济是中等收入居民占大多数的经济,同样一个平衡的世界经济是中等收入国家占大多数的世界。然而长期以来,世界格局是少数富国和大多数穷国并存的世界,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成功,以及中、印、俄、巴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使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正朝着中等收入国家的方向迈进,这是全球化带来的一个积极变化。
援助不发达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在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交往时,往往患得患失,进退失据。常常在贸易与投资中附加政治条件,要求落后国家先要政治进步,后而发展经济。实际上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并不是所谓西方式政治体制就会导致经济发展,西方式的援助会导致这些国家匆忙的改革不能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现实状况,经济得不到发展,政治更加腐败,社会冲突加剧,社会动荡进一步把经济拖入泥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中国式的经验会证明,首先从经济发展取得突破口,经济发展带动民智开化,促进政治进步,密切国际联系,社会结构趋于稳定,又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圈。因此讲,经济发展会促进政治文明的进步,二者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单纯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是基于发达国家的傲慢与偏见,漠视这种关系,一意孤行的结果。
(四)加快我国参与金融全球化体系建设的步伐
平衡的全球化是商品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双重全球化,我国的国际贸易规模已经跃居世界前三位,然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却只有4%,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我国的国际贸易与吸引外资规模不相匹配。中国是世界的重要成员,像金融稳定这样的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国的责任与权利都应该有与国际地位、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承担与接受。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A:市消费者协会 B:民政部
C:北京市税务局 D:县级人民政府 E:注销库存股
2、正在编辑的Word文件因断电而丢失信息,原因是。A:半导体RAM中信息因断电而丢失 B:存储器容量太小
C:没有执行Windows系统的关机操作 D:ROM中的信息因断电而丢失 E:以上都不正确
3、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失业率波动不定 E:全国人大常委会
4、按照规定,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与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之比不得低于。A:20% B:25% C:30% D:50%
E:全国人大常委会
5、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E:事后控制
6、银企存款对账采取哪两种核对方式。A:“日间”核对和“日终”核对 B:“往来账务”核对和“余额”核对 C:“流水账”核对和“余额”核对
D:“往来账务”核对和“客户账务”核对 E:现金流量表
7、大学四年级某班共有50名同学。其中奥运会志愿者10人,全运会志愿者17人。30人两种志愿都不是,则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而非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数是多少?[银行真题] A:3人 B:9人 C:10人 D:17人
E:全国每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8、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制度是。A:管理制度 B:产权制度 C:组织制度
D:收益分配制度 E:事后控制
9、下列关于个人信用报告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每个人都能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
B:经过被查询人书面授权他人才能查询信用报告 C:商业银行无需被查询人授权就可以查询信用报告
D:信用报告中实时记录“何时、何人、因何原因”查询过
10、用来衡量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偿债率指标是____ A:(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S226;100% B:(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S226;100% C:(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S226;100% D:(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S226;100%
11、对格式条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011年人行真题】 A:格式条款违反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条款无效
B: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C: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D: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格式条款 E:注销库存股
12、在我国.典权属于. A:担保物权 B:用益物权 C:动产物权 D:完全物权 E:注销库存股
13、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符合商业银行法的规定? A:在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业务和股业务 B:在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不得向企业投资
C:在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不得向金融机构投资
D:在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E:注销库存股
14、传统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A:信用中介和流通中介 B: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C:流动中介和支付中介 D:支付中介和信用创造 E:全国人大常委会
15、银行为存款人开立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的,应自开户之日起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A:3个 B:2个 C:5个 D:7个
16、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在净利润基础上调整减少现金流量的项目是。A:存货的减少 B:无形资产摊销 C:应收账款的增加
D: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E:现金流量表
17、在Word中,字符格式通常应用于。A:插入点所在的段落 B:所选定的文本 C:整篇文档
D:插入点所在的节 E:以上都不正确
18、有271位游客欲乘大、小两种客车旅游,已知大客车有37个座位,小客车有20个座位。为保证每位游客均有座位,且车上没有空座位,则需要大客车的辆数是。A:1辆 B:3辆 C:2辆 D:4辆
E:事后控制
1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下列哪一项完整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①马列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E:事后控制
20、投资与筹资循环的特征是,影响本循环账户余额的业务数量较少,但每笔业务的金额通常都很大。基于这个特点,在审计时,可以采用的审计方法是。A:抽样
B:实质性分析程序 C:大量的控制测试 D:细节测试 E:现金流量表
21、某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净资产5000万元.该公司于2007年1月发行1年期公司债券500万元.2007年11月,该公司又发行3年期公司债券600万元.2008年7月,该公司拟再次发行公司债券.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该公司此次发行公司债券的最高限额为万元. A:2000 B:1500 C:1400 D:900 E:注销库存股
22、我国商业银行机构的核心资本包括。
A: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B: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呆账准备金、长期债务 C:实收资本、未收资本、重估资本、未分配利润 D:资本净值、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呆账准备金 E:全国人大常委会
23、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____ A:10% B:5% C:8% D:6%
2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A:圣西门和欧文 B:马克思和恩格斯 C:列宁和斯大林 D:毛泽东和邓小平E:事后控制
25、会计凭证按分类,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A:填制程序和用途 B:来源 C:填制方法 D:反映的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下列事实不能引起不当得利之债的有. A:养子女给付生父母赡养费用 B:明知不欠他人欠款而为给付 C:提前偿还所欠他人债务
D:为履行合同而支付对方金钱.后该合同被确认为无效 E:全国人大常委会
2、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的是。A:犯罪人与被害人是朋友关系 B:犯罪行为
C: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D:行为人的行为使一定的社会关系受侵害 E:全国每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在经济增长中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的理论是。A:传统增长理论 B:新增长理论
C:新古典增长理论 D:新古典回潮理论 E:全国人大常委会
4、宪法的特征有.
A: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B: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宪法的制定要通过特定的程序 D:宪法的修改要通过特定的程序 E:全国人大常委会
5、下面关于Windows中滚动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单击滚动条上的滚动箭头实现单步滚动 B:通过拖动滚动条上的滚动块可以实现快速滚动 C:滚动条有水平滚动条和垂直滚动条两种 D:每个窗口上都具有滚动条 E:以上都不正确
6、尽管大家开始抵制珍稀动物的皮草产品.但仍有家居制造商将珍稀动物的皮毛用于家居饰品。几年前专家发明了一种新的高仿合成皮草。受到了家居制造商广泛的好评。但从最近几年的统计看,各地为获取皮毛而对珍稀动物进行捕杀的活动却并没有减少.以下哪一项正确,最有助于对“捕杀活动没有减少”进行解释? A:生产新的高仿合成皮草比生产原来的合成皮草的成本更低 B:新的高仿合成皮草与动物皮毛的质地相似.很难区分 C:绝大部分珍稀动物的皮毛用在越来越流行的皮草服饰上
D:家居制造商在销售大的家居物件时.往往将家居饰品当作赠品免费送给购买者
E:不管他们的医生认为偏头痛的起因是心理方面的,还是生理方面的.大多数患有偏头痛且追求专业治疗的人在他们停止患有偏头痛后仍坚持治疗
7、两个以上的物品环绕一个中心组合在一起,两边平衡、重量或吸引力(包括形状、色彩方面的吸引力)都有同等的分量,使人产生一种宁静的感觉,这就叫做均衡。根据定义,下列不属于均衡的是。[农行真题] A:人们中线两边各有一只眼睛.一只耳朵,一个鼻孔,一边脸,一手一脚 B: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画面是一个长方形,以耶稣为中心,门徒在他两边,人数相等,两边的人与耶稣的距离也相等.两边墙上的背景也是相同的
C:在儿童公园中,有一种跷跷板.跷跷板两头坐着两个一样重的小孩,两人坐的位置与中心距离相等
D:某模特身上穿着银灰色的套装.脚上穿着一双米黄色的皮鞋。肩上背着绿色的休闲包
E:毫无根据地假设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有其他吸引雌孔雀的特征
8、某些媒分子通过使环绕肺气管的骨肉细胞收缩来抵御有毒气体对肺部的损害.这使得肺部部分封闭起来。当这些媒分子被不必要的激活时,对某些无害的像花粉或家庭粉尘做出反应.就出现了哮喘病。有一项计划是开发一种药物通过阻碍接受由上文所说的媒分子发出的信息来防止哮喘病的发生。以下哪一项,如果是正确的,将指出这项计划的最严重的缺陷?[2008年招行真题] A:研究人员仍不知身体是如何产生这种引发哮喘病的媒分子的 B:研究人员仍不知是什么使一个人的媒分子比其他人的更容易激活
C:很多年内无法获得这样的药物.因为开发和生产这种药物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D:这样的药物无法区分由花粉和家庭粉尘引发的信息与由有毒气体引发的信息 E:这样的药物只能是预防性的.一旦得上哮喘.它无法减轻哮喘的程度
9、一空水池有甲、乙两根进水管和一根排水管。单开甲管需5分钟注满水池,单开乙管需10分钟注满水池。如果单开排水管需6分钟将整池水排尽。某次池中没有水,打开甲管若干分钟后,发现排水管未关上,随即关上排水管,同时打开乙管,又过了同样长的时间,水池的注了水。如果继续注满水池,前后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A:3 B:3.5 C:4 D:4.5 E:全国每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0、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是。A:应否确认
B:符合某项要素的定义 C: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D:如何确认
E: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分派的现金股利的决案于只引起企业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变化,而不影响股东权益总额及其构成,因此无需进行会计处理。但应当在备查簿中记录因派发股票股利而造成的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变化情况,所以不会形成流动负债。
11、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公平正义理念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E:事后控制
12、下列渠道中,哪一个不是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销售渠道()A:基金公司直销 B:保险公司代销
C:银行及证券公司代销 D:专业销售经纪公司代销
13、我行是第____家获得人民银行批准开办交易资金托管业务的国内商业银行。A:1 B:2 C:3 D:4
14、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机构是____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证监会 C:中国保监会 D:中国银监会
15、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外汇标价方法是____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应收标价法 D:单式标价法
16、银行的结算原则是。A: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B:先收后付.收妥抵用
C: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D:银行不垫付
E:全国每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7、在Windows下建立的文件中。A:只能包含字符
B:只能包含字符与图片
C:只能包含字符、图片与声音
D:可以包含字符、图片、声音与其他对象 E:以上都不正确
18、私营部门试图通过提供高薪来吸引有技能的研究科学家。结果,大多数受雇于私营部门的研究科学家赚的钱比技能相仿的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研究科学家多出50%。所以,除非政府雇佣的研究科学家更多地被对公众的职责感而不是被他们的个人利益所驱使,否则政府就有可能使它最有技能的科学家流失到私营部门.因为这些科学家中没有人会在私营部门中找不到工作。上述论述依赖的假设是。
A:与私营部门相比.政府部门的研究科学家的科研贡献难以被承认
B:目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研究科学家中.没有人赚的钱比受雇于私营部门的研究科学家多
C:政府部门雇佣的技能卓越的研究科学家的人数没有私营部门中多
D:政府不给它的研究科学家提供非常好的工作条件。或由于低薪水所应获得补偿的额外福利
E:张先生是四川人.最不喜欢粤菜
19、在我国,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审计机关 D:人民法院 E:注销库存股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的遍历过程中每一顶点仅被访问一次
B:遍历图的基本方法有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两种 C: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的方法不适用于有向图 D:图的深度优先搜索是一个递归过程 E:以上都不正确
21、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价款的清偿顺序,下列正确的是。
A:抵押合同已登记生效的。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 B:登记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C: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的,该抵押物已登记的,按照规定清偿;未登记的,按照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D:抵押物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E:功率放大器
22、SRAM指的是。A:静态随机存储器 B:静态只读存储器 C:动态随机存储器 D:动态只读存储器 E:以上都不正确
23、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A: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 B:汇价变化率
C: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D:物价变动率
E:全国人大常委会
24、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相对人是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组织:(2)行政相对人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作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的个人、组织;(3)行政相对人是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组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相对人是受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的个人、组织 B:非法人组织不能作为行政相对人、组织
C:行政机关、非法人组织也可能作为行政相对人 D:国家公务员不可能作为行政相对人
E:毫无根据地假设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有其他吸引雌孔雀的特征
25、何女士提供三块木料给某家具厂订制一个衣柜,开工不久何女士觉得衣柜样式不够新潮,遂要求家具厂停止制作。家具厂认为这是个无理要求,便继续使用剩下两块木料,按原定式样做好了衣柜。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家具厂应赔偿因此给何女士造成的损失 B:何女士应支付全部约定报酬 C:何女士应支付部分报酬
统计0901 0909020155 赵预立
《金钱的故事》是根据弗格森的《货币崛起》改编的一部六集的纪录片,告诉人们货币究竟怎样影响到今天的社会,六集分别是贪婪的美梦,债券,泡沫经济,风险对抗,房产安全以及中美经济共生体。
在我看来,货币如今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与人对其的信心有着密切联系。
们对它的信心,只要人人都相信手中的货币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货币变成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应当反映人们愿意支付的价值。四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就用土块充当过货币的职能。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金银成了货币的代名词,正对应了那句真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正是由于人们对于金银货币的信心,借贷者出现了,又经过一系列改革变化,银行的出现使借贷合法化了,世界上第一家银行便是在意大利诞生的。这一集还提到正是货币流通如此繁荣才会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且不说这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所有的文化现象都是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其次是债券和股市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使得货币承载着价值,在这样的基础上债券业和股市蓬勃发展了。当然,其中还有政治因素,但是不可否认,当人们对货币越有信心时,债券和股票就越值钱。
除了对货币抱以信心,人们还有着忧患意识:攒钱以备不时只需,这是最基本的金融动力。由于未来的不可知性,人们渴望在未来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所保障,尤其是欧洲金融史的跌宕起伏以及债券和股市在面对天灾人祸时的不堪一击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保险这一领域。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同,许多衍生品出现了,期权,期货等。衍生品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更加丰富诱人。英语国家的人对房产的痴迷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保险的原理。“大富翁”这一游戏告诉人们拥有房产是明智之举,那么把钱借给拥有房产的人
就更是明智之举。因为人跑了还可以把房子收回来,房子是最稳定的最保险的。房产所有权的发展开启了金融史的新时代。以房产进行抵押贷款成了一种新的风尚,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吸引了众多开发商用人民币与它交换,这样货币流向政府,土地流向社会。开发建设阶段土地及逐步完工的房产被反复评估增值,每增值一次,就会增加其作为抵押品的价值,这样房地产流向银行,货币流向社会,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银行将越来越多的储蓄存款变成了“以房地产为储备的货币”,或者说是“房产券”,这是房地产的货币化。当房价下跌时,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资产会变成负值,这就是房地产货币化的“海市蜃楼”。
正如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做出的“非理性繁荣”的警告,股市证券市场所带来的经济繁荣是一种非理性的繁荣,因为这是基于一种从众心理,毕竟,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信心是经济繁荣的保障,资金充裕才会有泡沫。
最后,我想引用《监守自盗》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为什么一个金融工程师的收入是一个真正工程师的4倍甚至于100倍?真正的工程师建造桥梁,金融工程师构筑梦想,然而当这些梦想变成噩梦时,却要由其他人来买单了。美国金融系统一直稳定而安全,但忽然一切都变了,金融业背叛了社会,腐蚀了我们的政治系统,使全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历尽艰辛 我们度过了灾难,从头再来,但导致灾难的人和机构仍在掌权,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他们会声称是我们需要他们,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复杂而难以理解,他们会承诺这一切不会重演,他们却还是会投入数十亿去抵抗重组······这一切都不容易,但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
参考资料:《货币崛起》
(1)凯恩斯对货币需求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人们之所以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种心理倾向,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而这种持币动机又可以分为三类;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有关,被称之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而投资者为抓住有利的投机机会产生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有关,是利率的减函数。由此,凯恩斯得到货币需求函数:
Md /P= f(Y, i), 其中,Md /P为实际的货币需求余额,i为利率。Y为实际收入。在整个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利率起着至关重要的是作用。
(2)弗里德曼将货币看成是资产的一种形式,同债券、股票等一样都是资产,都是保存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人们保存财富时就面临这在各种资产之间的选择。那么,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就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预算约束,即持有的总财富量。而弗里德曼则用人们的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
②货币及其他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这些资产作为货币资产的替代品,其名义收益率就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③财富持有者的偏好。即人们对持有货币资产的心理偏好。综合以上各种分析,弗里德曼得到了货币需求函数: Md/P=f(y,w,Rm,Rb,Re,gP,u)其中y为实际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Rb为债卷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e为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gP为预期价格变动率;Rm为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最后经过弗里德曼的分析对货币需求函数做出了简化,他认为w,u, gP都较为稳定,因此得出简化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d/P=f(y,i)但是弗里德曼经过对美国统计资料分析得知,长期看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较小。而弗里德曼有假定了恒久性收入,也较为稳定,由此可知,货币需求函数极其稳定。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比较 在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方面: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财富形式仅包括货币和债券,在短期中,收入稳定,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利率的变化,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关系。由于利率变动是经常的,所以对货币的需求量是不稳定的。
货币主义的则认为,财富包括多种形式,如货币、债券、股票、房地产等。弗里德曼在否定其他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实质性影响之后,最后确定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从实证数据研究可知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很小的。由于恒久性收入是人们在长期中的正常收入,较为稳定,由此决定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认为,利率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变量。因为,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得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超过了他们医院持有的数量,会增加对债券的购买,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进而刺激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强调利率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的间接性
货币主义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影响甚微,而货币供应量本身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并不需要利率利率作为中间变量。对货币政策的选择:
凯恩斯主义重视财政政策,轻视货币政策,主张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而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强调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不管经济运行处于什么状态,货币供给都按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之和增长,从而抵消经济体制中由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动荡。
2、谈谈你对反洗钱的看法
反洗钱,是指政府动用立法、司法力量,调动有关的组织和商业机构对可能的洗钱活动予以识别,对有关款项予以处置,对相关机构和人士予以惩罚,从而达到阻止犯罪活动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反洗钱的意义:反洗钱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公正和市场竞争,打击腐败等经济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洗钱是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不仅破坏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原则,破坏市场经济有序竞争,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和正常运行,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而且洗钱活动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贪污腐败和偷税漏税等严重刑事犯罪相联系,已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安全以及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坚决打击洗钱活动。
3、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定位对金融监管有无影响,为什么?举例说明。
4、投资银行业务和经济景气状况有无关系,为什么?举例说明。
投资银行业务与经济景气状况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原因在于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投资者对未来充满信心,股市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与之相反,股票价格的大致走势都是趋于上升。如果此时选择上市发行股票,公司承担的风险则较少,而且由于股市未来前景向好,投资者信心满满,股票在一级市场的价格也会较高,会筹集到企业想筹集的资金,再者就是此时发行股票的成本较低,基于以上因素大部分公司都会选择在经济繁荣时上市,进而投资银行业务较好,而且此时,由于投资银行意识到承销股票风险较低,也会乐于承销股票。反之,经济萧条时期,投资银行业务就较为惨淡。
5、比较中外资银行的优劣势.中资银行的对策。(sorry, it’s very long)
外资银行的优势:
1.资本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
2.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外资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倡导自由竞争的环境中建立发展起来的,一直信奉着以客户为中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管理方式灵活多变而富有成效,多年来所积累的财务指标体系、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等都是非常完备而严格的。而中资银行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改革过程中,一方面是外部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许多银行还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办成真正的金融企业,管理机制较为僵化,与国际竞争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优势明显。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能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凭借着遍及全球的机构网络体系,实现国内外联行资金的自由划拨,为客户提供全球24小时金融市场的跟踪服务。
4.综合的资源动员能力强。外资银行普遍实行混业经营的管理方式,信贷、投资、保险甚至证券业务都可以做,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金融商品的超级市场,从而更多地争取客户,赢得市场份额,并且能够从各项业务、多种渠道获得盈利,弥补某一方面的亏损。而我国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行经营、分业管理,银行主要从事信贷业务和其他服务性中间业务,提供的金融商品少,盈利渠道单一。5.创新能力极强。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创造金融工具、发展新业务及采用高科技服务手段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中间业务的拓展方面更为突出。而中资银行长期处在利率严格管制以及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的市场环境中,虽然近年来中资银行加快了创新步伐,推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业务,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依然不足,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的层次较低,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盈利能力差;创新产品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创新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中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6.熟悉国际市场,精通国际惯例。外资银行对国际市场非常熟悉,他们的触角遍及世界各地,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外资银行对国际惯例的研究也非常深刻,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心应手。而中资银行普遍缺乏海外创业经历,对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信息知之较少,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尚需时日。
7.激励机制健全,对人才有极强的吸引力。外资银行为吸引人才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员工能够不断地得到学习的机会;员工在工作做出突出成绩时,都会相应得到较好的奖励。另外,外资银行员工的高薪待遇,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这一因素可能导致中资银行业务人才的严重流失。
中资银行的优势: 中资银行具有本土经营的独特优势。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信誉,建立起星罗棋布的密集网点,庞大而又稳定的客户群体,联系紧密的银企合作关系等,这都是外资银行在短期内无法做到的。中资银行对国内各个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能够尽量满足他们的服务要求。对此,外资银行也是一时做不到的。
三、中资银行的应对之策
1.树立现代国际金融服务意识。中资银行传统的经营意识是“存款立行”,以抓存款为主,抓规模为重,而对服务的优劣、产生的经营效益则重视不够。当今国际金融业是以抓客户、抓服务、抓效益的理念来指导经营工作。所以中资银行也应该根据客户的贡献大小,采取差别化服务,对重点优质客户要给予特别的关照,尽最大努力来满足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保证其可靠的忠诚度。把成本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头脑中,不断健全成本控制体系,切实建立起绩效经营考核指标体系,降低各种费用,确保利润的最大化。
2.注重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银行的市场地位取决于创新,创新能力是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中资银行传统业务模式难以改观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产品创新能力。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之后,大量涌入的外资银行凭借其在国外积累多年的产品创新的丰富经验与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将对中资银行现有的高端客户形成强烈的冲击。为此,中资银行必须确立创新的思维,从战略高度重视创新,要通过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体制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为保障,实现产品、制度、技术和营销的持续创新,全面培育和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在产品和业务的持续创新方面,不仅要大力发展金融工程和信息技术含量高的业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发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而且要将国外成熟市场上一些好的、适合于国内现阶段需求的金融产品引入国内市场,尤其要大力发展在国外成熟市场上有重要地位的私人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通过产品和服务手段的不断丰富,满足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领先优势。
3.强化风险管理。风险控制能力代表着银行经营管理的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的突出表现。中资银行风险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以理念和文化为导向,以体制为保障,以技术为支撑,建立健全独立、全面、垂直、专业、高效和差异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来说,一是要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收益与风险平衡,力求实现过滤掉风险的效益持续稳定增长。中资银行要大力培育追求真实利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积极推进风险文化建设,引导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行为。二是要完善风险管理架构。进一步完善董事会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下的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职能,通过上述委员会的高效运作,确定本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政策等,建立本行风险资源的配置机制。三是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全面开发内部评级系统,建立高度敏感的风险量化技术系统,使之全面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
4.提高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加大信息建设的投入力度,弥补中外银行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要从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渠道、综合化经营等方面加快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并在上述系统平台的支撑下,优化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实现管理决策的信息化、集约化和智能化。
5.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人力资源是银行核心能力的载体,核心竞争力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绩效进步、重在转变观念和转换机制、统筹安排与稳妥推进的原则。要重视引进人才,优化和调整内部人才结构,加大培训开发力度,加快各类优秀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高全员素质。要健全激励机制,建立股东、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均能合理分享经营成果的长期激励制度,以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6、银行信用体系建立的情况,对违约的惩罚措施.。
7、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什么。
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安全性:指商业银行资产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可靠程度越高,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强;反之,资产的安全性则越差。这是首要原则。
衡量安全性的指标:
1、贷款对存款比率
2、资本充足率
3、备付金比率
4、资产对资本的比率
5、负债对流动资产的比率
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它既指速动资产,又指在速动资产不足时其他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转变为速动资产的能力。负债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需要的资金。筹资能力越强,筹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盈利性: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三者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从盈利性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分为盈利性资产和非盈利性资产,资金用于盈利资产的比重较高,商业银行收取的利息就越高,盈利规模也越大。从流动性角度看,非盈利资产如现金资产可以随时用于应付存款的体现需要,具有十足的流动性,因而现金资产的库存额越高,商业银行体系应付体现的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强。从安全性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收益的资产,其风险总是较大的。为了降低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商业银行不得不把资金收益率较低的资产。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8、什么是基础货币,货币创造过程。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几点总和,他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和基础。M=C+R C:流通中的现金,R:银行存款准备金,M:基础货币
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具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即由原始存款可以创造出多倍的派生存款。因此,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仍然取决于原始存款的数量。原始存款的来源就是中央银行所提供的基础货币量。中央银行向流通中投入现金,公众用现金向银行存款,其结果是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当于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派生机制派生出多倍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前提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和转账结算。而存款派生机制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要将原始存款中的一部分存款准备金,可以将大部分原始存款用于放款,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另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该活期存款又只需要提取部分准备金其余部分用于放贷,如此反复,就会创造出大量的活期存款。这就是货币的创造过程。
9、期权和期货的区别。(1)权利和义务。期货合约的双方都被赋予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且权利和义务买卖双方是对称的,其权利在合约到期日才能行使。期权买方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期权卖方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美式期权在合约有效期类均可能被要求履行,(2)标准化。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现货期权合约在场外是非标准化的,在场内是标准化的;期货无论在场内场外都是标准化的。
(3)盈亏风险。期货交易双方承担的盈亏风险可能是无限的。期权交易卖方的亏损可能是无限的(看涨期权),也可能是有限的(看跌期权),盈利则以期权费为限。相应地,期权买方的亏损以期权费为限,盈利可能是无限的(看涨)也可能是有限的(看跌)。
(4)保证金。期货交易双方均需缴纳保证金,期权买方的亏损以期权费为限,所以不缴纳保证金,期权买方在场内交易时需缴纳保证金,在场外交易时由买卖双方商定。
10、什么是CAPM 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1)假设:
①投资者都是在期望收益率和方差的基础上选择投资组合 ②投资者具有完全相同的预期且均按证券组合理论来选择证券组合
③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摩擦。摩擦指对整个市场上资本和信息的自由流通的阻碍,该假设目的是为了得到期望收益率与风险关系的明确表述,避免交易成本、税收以及信息滞留造成的无效率带来的扰乱。
(2)研究内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是在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3)公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式: 单个股票或者股票组合的预期回报率(Expected Return)的公式如下:
其中,rf(Risk free rate),是无风险回报率,纯粹的货币时间价值 βa是证券的Beta系数,该风险证券对整个证券组合的风险贡献率;
:是市场期望回报率(Expected Market Return),是股票市场溢价(Equity Market Premium).CAPM公式中的右边第一个是无风险收益率,比较典型的无风险回报率是政府债券。如果股票投资者需要承受额外的风险,那么他将需要在无风险回报率的基础上多获得相应的溢价。那么,股票市场溢价(equity market premium)就等于市场期望回报率减去无风险回报率。证券风险溢价就是股票市场溢价和一个β系数的乘积。
(4)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应用于资产估值、资金成本预算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如证券定价,以及判断市场证券是否被错误定价。主要方法:
证券的均衡价格指对投机者而言,股价不存在任何投机获利的可能,证券均衡价格为投资证券的预期报酬率,等于效率投资组合上无法有效分散的等量风险,如无风险利率为5%,风险溢酬为8%,股票β系数值为0.8,则依证券市场线所算该股股价应满足预期报酬率11.4%,即持有证券的均衡预期报酬率为:
E(Ri)= Rf + βi[E(Rm)− Rf] 而实际上,投资人所获得的报酬率为股票价格上涨(下跌)的资本利得(或损失),加上股票所发放的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即实际报酬率为:
在市场均衡时,预期均衡报酬率应等于持有股票的预期报酬率
若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此均衡价格,投机性买进将有利润,市场上的超额需求将持续存在直到股价上升至均衡价位;反之若股票的交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投机者将卖出直到股价下跌达于均衡水准。
11、资产组合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风险分为两种,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和非系统风险(unique risk or unsystematic risk。其中,系统风险是与整个市场整体运动相关联的,非系统风险只同某种具体的股票、债券相关,而与其他有价证券无关。对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采用分散投资来弱化甚至消除。资产组合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化解投资风险的可能性。该理论描述了投资者怎样通过证券组合,在最小风险水平下获得既定的期望收益率或者在风险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率。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投资者如何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非系统风险,使得在既定收益率下风险最小
12、什么是股指期货,它的推出你怎么看待股指期货的问题。
股票指数期货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在具体交易时,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价值是指用指数的点数乘以事先规定的单位金额来加以计算的。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其风险是通过对股市走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操作来相互抵消的。它与股票期货交易一样都属于期货交易,只是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对象是股票指数,是以股票指数的变动为标准,以现金结算,交易双方都没有现实的股票,买卖的只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进卖出。
13、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有什么意义。
股票指数期货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证券商向投资者提供信用而进行的证券交易。若投资者预期行情看涨,他将一部分证券款交付给证券商,不足部分由证券商垫付,投资者按约定利率支付垫款利息给证券商,日后投资者卖出证券归还借款,扣除成本后就是投资者的利润(亏损),这种借入部分资金先买后卖的过程称为买空。相反,投资者预期行情看跌,他将一部分证券或资金交付给证券商,不足部分由证券商借入,然后卖出证券,日后再买入证券归还,买卖之间的差额扣除交易成本后是投资者的利润(或亏损),这种借入证券先卖后买的过程称为卖空。
意义:(1)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丰富了投资产品品种,不仅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选择,而且通过增加投资产品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抑资产价格泡沫的作用;
(2)理性的投资者通过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进行套利交易,可推动高估的资产价格自我修复;资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将有利于引导部分投机资金流向实体经济。(3)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并产生作用后,不同的资本金融证券市场之间的套利就会变得市场化、机制化、正规化了。因此,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和运行,会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密化、精细化,有利于资本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14、MM 定理。
MM模型(Modigliani Miller Models)是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iller)所建立的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不相干模型 MM定理的基本假设有:
第一,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即所有的市场主体均可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
第二,信息是充分的、完全的,不存在交易费用和成本。
第三.任何一种证券均可无限分割。投资者是理性经济人,以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目标。
第四,公司未来平均预期营业收益以主观随机变量表示。投资者具有一致性预期,对每一公司的未来息前税前收益的概率分布及期望值有相同的估计。而且,未来各期预期营业收益的概率分布的期望值与现期的相同。
第五,所有债务都是无风险的。个人和机构都可按照无风险利率无限量地借入资金。而且,不存在公司所得税。
15、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区别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行为。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主要在于融资过程中资金的需求者与资金的供给者是否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在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判断是否直接融资的标志在于该中介机构在这次融资行为中是否与资金的需求者与资金的供给者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债权债务关系。
优缺点的比较:见书P85
16、三元悖论是什么。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17、证券投资相关的问题。
18、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什么,各自作用。
三大货币政策是指: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这三大政策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工具。
贴现政策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改变贴现率上。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贴现政策通过影响贴现贷款和基础货币的量来影响货币供给。一国中央银行如果想紧缩信用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可以提高贴现利率,于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增加,从而缩小其借款量。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下降。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当货币供给不足、利率偏高时,中央银行即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通过支付证券款项而增加基础货币的市场投放,由此推动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反之,当货币供给过多、利率偏低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通过收取证券款项而减少市场上的基础货币量,由此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
法定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左右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借以改变货币乘数,增减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国民经济。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使得商业银行同等数量的存款额所要求的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将会减少,进而货币供给量将会减少,反之,降低准备金率则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19、怎样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 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保持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一、中央银行应以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为基本出发点制定货币政策,从事业务操作;二是中央银行应该按照金融运行规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尽量规避政府短期行为的干扰。
中央银行独立性包括:(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币值。(2)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3)独立监管、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20、.什么是实值期权,虚值期权,和两平期权?
实值期权指具有内在价值的期权。当看涨期权的敲定价格低于相关期货合约的当时市场价格时,该看涨期权具有内涵价值。当看跌期权的敲定价格高于相关期货合约的当时市场价格时,该看跌期权具有内涵价值。
虚值期权,又称价外期权,是指不具有内涵价值的期权,即敲定价高于当时期货价格的看涨期权或敲定价低于当时期货价格的看跌期权。
两平期权指:期权合约敲定价(履约价)与相关期货合约的当时市场价格相等或大致相等的期权。
21、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的区别?
封闭型基金是指基金的单位数目在基金设立时就已确定,在基金存续期内基金单位的数目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出现基金扩募的情况除外。
开放型基金是指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或受益凭证没有数额限制,投资者可以随时退回基金单位或增加基金单位。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基金规模的可变性不同。封闭式基金均有明确的存续期限,在此期限内已发行的基金单位不能被赎回。在正常情况下,基金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开放式基金所发行的基金单位是可赎回的,而且投资者在基金的存续期间内也可随意申购基金单位,导致基金的资金总额每日均不断地变化。这是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根本差别。
(2)基金单位的买卖方式不同。封闭式基金发起设立时,投资者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销售机构认购;当封闭式基金上市交易时,投资者又可委托券商在证券交易所按市价买卖。而投资者投资于开放式基金时,他们则可以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销售机构申购或赎回。
(3)基金单位的买卖价格形成方式不同。封闭式基金因在交易所上市,其买卖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当市场供小于求时,基金单位买卖价格可能高于每份基金单位资产净值,这时投资者拥有的基金资产就会增加;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基金价格则可能低于每份基金单位资产净值。而开放式基金的买卖价格是以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为基础计算的,可直接反映基金单位资产净值的高低。在基金的买卖费用方面,投资者在买卖封闭式基金时与买卖上市股票一样,也要在价格之外付出一定比例的证券交易税和手续费;而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需缴纳的相关费用(如首次认购费、赎回费)则包含于基金价格之中。一般而言,买卖封闭式基金的费用要高于开放式基金。
(4)基金的投资策略不同。由于封闭式基金不能随时被赎回,其募集得到的资金可全部用于投资,这样基金管理公司便可据以制定长期的投资策略,取得长期经营绩效。而开放式基金则必须保留一部分现金,以便投资者随时赎回,而不能尽数地用于长期投资。一般投资于变现能力强的资产。
(5)投资的绩效不一样。由于开放型基金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现金以备赎回要求,因此从资金运用效率上看,封闭性基金要高于开放型投资基金。
22、.比较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
现金交易学说主张货币仅仅只是交易的媒介,保存货币仅为便利交易。现金交易学说的交易方程式为:MV=PT,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一般价格水平,T为交易总量。其基本假定是:
(1)货币流通速度V由社会惯例,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等决定,可以视为稳定不变的
(2)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变动极小,也可以视为常数(3)一般物价水平完全被动,其变化由其他因素决定,而P对其他因素没有影响 由交易方程式:MV=PT 得出M=KPT 其中K=1/V 进而由以上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固定水平的名义收入(PT)导致的交易水平(KPT)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即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与利率无关
(2)货币需求决定于名义收入以及经济中影响人们的交易方式,决定K的制度因素
(3)货币数量的变动将导致物价的同比例,同方向变动
现金余额学说:考察了人们持有货币余额的动机,即分析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该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把财产和收入的一部分用货币形式持有,而另一部分则用非货币的形式持有。人们有多种选择来保持自己的财富,人们愿意持有货币的实际数额是人们在持有货币获得利益、进行投资获得收益以及用于消费获得享受三者之间选择的结果。
剑桥方程式:M=KY 或 M=KPy 其中,M:货币需求量,即停息在人们手中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数量;K为人们愿意以通货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P为物价缩减指数;y为实际国民收入。现金交易学说和余额学说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现金交易学说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的功能;现金余额学说重视货币的资产功能和贮藏功能。
(2)现金交易学说的研究对象时一段时间内货币流量;现金余额学说强调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点上人们持有的货币存量。
(3)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不同。现金交易学说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金融体制等客观因素,忽视了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的主观意志;现金余额学说强调人们主观选择资产的行为、人的意志、预期、心理因素的作用。***(4)在货币余额学说中,允许人们自愿选择持有货币的数量以及持有的形式,而是否采用货币形式贮藏财富以及采用货币形式贮藏多少财富的决策实际取决于其他也可以作为贮藏财富的财产的回报率和预期回报率,所以事实上他们考虑了在短期中K发生波动的可能学性。并没有否定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任何影响。
23、.叙述银行经济成本资本的含义和作用?
经济资本成本是经济资本与最低经济资本回报率要求的乘积。根据这一定义, 风险越高的资产经济资本成本越高,反之,风险低的资产所承担的经济资本成本也低。
通过引入经济资本成本这一概念来对单笔业务的利润或者全部业务的净利润进行调节, 从而得到风险扣除后的真实收益, 用以判断正确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方向。经济资本成本在商业银行内不同层面的使用能够为管理带来不同的指导作用。
银行资本成本的作用:
首先,经济资本成本可以用于商业银行整体价值的判断。我们把风险调整后的净利润(税后净利润减预期损失成本)与经济资本成本的差值称为经济增加值。如果经济增加值为正数, 那么说明收入在弥补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和经济资本成本后仍有剩余, 是银行在满足股东最低资本回报要求以后赚取的超额利润,可以用于银行业务的再扩大。如果为负数,则说明股东的利益会受损,银行需要进行业务整合来降低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其次,经济资本成本可以用于商业银行内部对分支机构进行考核时使用, 提高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行向分支机构扣收经济资本成本,能够彻底改变分支行容易产生的所谓/ 免费资本0幻觉的现象, 防止分支机构盲目的去追求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网点的数量, 从源头上杜绝对资本的浪费。
再次,不同业务部门在计算各产品的盈利能力时, 考虑了经济资本成本扣除之后, 能够分辨出哪些业务真正是比较赚钱的,哪些业务是几乎不赚钱的,从而把最宝贵的资本配置在业务最需要的地方。当某些产品发展过快、占比过高时, 通过改变这些产品在计算经济资本成本时的风险权重, 能够降低它的盈利空间,从而抑制其过快发展。
最后,商业银行在做预算时把经济资本成本考虑进来,能够更合理的计划出需要扩张的规模和需要鼓励或者抑制发展的产品。不同业务的风险权重占比能够预先向下级行发出信号, 指导业务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各机构在经济资本成本的约束下会自觉的追求资本的最有效使用。
所以,在管理中运用经济资本成本之后, 能够起到事前预警的作用, 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更为平稳。这有利于银行避免短期行为,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改变银行间低水平的同质竞争,防止银行业务的重复建设, 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4、.什么是流动性过剩?简述去年央行六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是指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的危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
流动性过剩的表现:
⑴过量的货币追逐有限的金融资产,导致资产价格例如房地产、股市、资源类商品快速上升和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即所谓的资产泡沫;
⑵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速度;
⑶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其根本原因是国家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出口企业不断把外汇收入收回给了国家,国家又把其转换为货币投放到市场。
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形成资产泡沫,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央行六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市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三大政策之一,在目前出现的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以及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央行为减轻通货膨胀以及房地产等资产泡沫对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必须减少货币供给量。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的商业银行同等数额的存款需要更多的准备金,从而抑制了其创造货币的能力,减少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给量,最终达到央行货币政策的目的:降低通货膨胀率,使得经济能够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25、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创新的工具
26、.对比分析职能分离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模式?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又称分离型商业银行,主要存在于实行分业经营体制的国家。指在长短期金融业务及特定金融业务实行分离的银行体制下,主要从事短期性资金融通业务的商业银行。这类银行以经营工商企业短期存放款和提供结算服务为基本业务,而长期资金融通、信托、租赁、证券等业务由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承担。采用这种类型体制的国家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
全能型商业银行也称为综合型商业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贷款,各种证券买卖以及信托、支付清算等金融业务。采用这种类型分工的国家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为代表。
27、货币层次划分
货币分层,也称为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划分依据: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和货币的定性职能
划分目的:是为了考察各种具有不同流动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这样做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28、证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真实、准确、完整原则
真实、准确和完整主要指的是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性是信息披露的首要原则,真实性要求发行人披露的信息必须是客观真实的,而且披露的信息必须与客观发生的事实相一致,发行人要确保所披露的重要事件和财务会计资料有充分的依据。
完整性原则又称充分性原则,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在数量上和性质上能够保证投资者形成足够的投资判断意识。
准确性原则要求发行人披露信息必须准确表达其含义,所引用的财务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审核,引用的数据应当提供资料来源,事实应充分、客观、公正,信息披露文件不得刊载任何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性的词句。(2)及时原则
及时原则又称时效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报告的法定期间不能超越;二是重要事实的及时报告制度,当原有信息发生实质性变化时,信息披露责任主体应及时更改和补充,使投资者获得当前真实有效的信息。任何信息都存在时效性问题,不同的信息披露遵循不同的时间规则。(3)风险揭示原则
发行人在公开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办法、上市公告书、持续信息披露过程中,对有关部分简要披露发行人及其所属行业、市场竞争和盈利等方面的现状及前景,并向投资者简述相关的风险。(3)保护商业秘密原则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验信息。由于商业秘密等特殊原因致使某些信息确实不变披露的,发行人可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内幕信息在公开披露前也是属于商业秘密,也应受到保护,发行人信息公开前,任何当事人不得违反规定泄露有关的信息,或利用这些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商业秘密不受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原则的约束。
----------------下面是赠送的excel操作练习
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Excel 2003部分)1.公式和函数
1.(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0.xls;
(2)利用函数计算每个人各阶段总成绩,并利用函数计算各阶段的平均成绩;(3)“平均成绩”行数字格式都为带一位小数(例如0.0)格式;(4)同名存盘。
步骤:
a)文件→在各阶段总成绩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择求和函数“SUM”,在对话中Number1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平均成绩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选择算术平均值函数AVERAGE,出现对话框后,采用求和时的相同方法,完成操作→选中平均成绩行,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点数字,在分类项下点数值,设小数位为1,b)确定→保存
2.(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3.xls;
(2)根据工作表中给定数据,按“合计=交通费+住宿费+补助”公式计算“合计”数,并计算交通费、住宿费和补助的合计数;(3)所有数字以单元格格式中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后2位数表现(如:¥2,115.00格式);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3.xls→在合计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交通费(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E3)+住宿费(同上)+补助(同上)”,回车(其他的合计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利用求和函数,参考1中的方法完成交通费、住宿费和补助的合计→选择文件中的所有数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货币,选择货币符号为“¥”,设置小数点后为2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3.(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计算“总成绩”列的数据。总成绩=一阶段成绩×0.3+二阶段成绩×0.3+三阶段成绩×0.4;
(3)“总成绩”列数据格式为小数点后2位小数(例:6.20);(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xls→在总成绩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一阶段成绩(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E3)*0.3+住宿费(同上)*0.3+补助(同上)*0.4”,回车(其他的合计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选中总成绩列的数据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数值,设置小数点后为2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4.(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xls;
(2)计算“审定费”和“税后款”,“审定费=全书字数÷1000×3,税后款=审定费-审定费×5%”;
(3)利用菜单将“审定费”和“税后款”列格式设置为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1位(例¥1,280.0);(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xls→在审定费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全书字数(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E3)/1000*3”,回车(其他的审定费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税后款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审定费(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F3)-审定费*5%”,回车(其他的税后款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选中审定费及税后款列的数据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货币,选择货币符号“¥”,设置小数点后为1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5.(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8.xls;
(2)利用函数计算“总成绩”,利用公式“平均成绩=总成绩÷3”来计算“平均成绩”;(3)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8.xls→在总成绩下的一个单元格,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求和函数“SUM”,在对话中Number1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平均成绩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平均成绩(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B3)/3”,回车(其他平均成绩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6.(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xls;
(2)利用公式计算每个项目的“合计”;
(3)“合计”列数据的格式和其它数据的格式相同;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xls→在合计下的一个单元格,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求和函数“SUM”,在对话中Number1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利用格式刷将合计的列的数据格式刷成与其他数据格式相同的格式(使用格式刷的方法是,先选中合计列外的其他任意一个单元格,点格式刷,然后再点需要刷成该样格式的单元格即可)→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7.(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xls;
(2)计算出“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总额;(3)“净资产收益率”行以保留三位小数的百分数形式表现(如:32.310%);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xls→在净资产收益率下的一个单元格,输入“=净利润(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B3)/净资产总额”,回车(完成一个单元格后,可以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单元格的操作,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选中净资产收益率列下的数据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单百分比,将小数位数设为3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8.(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xls;
(2)分别利用函数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3)平均成绩设置带两位小数格式(例如:78.00);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的excel-7.xls文件→在总成绩对应的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择求和函数“SUM”,在对话中Number1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如果有多个总成绩项,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平均成绩对应的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选择算术平均值函数AVERAGE,出现对话框后,采用求和时的相同方法,完成操作→选中平均成绩对应的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点数字,点数值,设小数位为2,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9.(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6.xls;
(2)计算出“全套优惠价”,公式为:全套优惠价裸机价+入网费-送话费;
(3)所有数字都以单元格格式中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后1位小数表现(如:¥1,450.00);(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6.xls→在全套优惠价对应的单元格,输入“=全套优惠价裸机价(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B3)+入网费(同上)-送话费”,回车(如果有多个全套优惠价项,可以利用填充柄完成,也可以重复上面的顺序)→选中所有的数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货币,选择货币符号为“¥”,设小数位为2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0.(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1.xls;
(2)利用函数计算奖金项的值,公式是“满工作量为40,满工作量的奖金为800元,工作量不足的奖金为600元”;
(3)利用公式计算实发工资项的值,公式是“实发工资为基本工资加奖金,再减去住房基金和保险费”;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1.xls→选中奖金项下的一个单元格,点插入,点函数,点IF函数,在对话框中,第一个条件格式内输入“该行工作量项下的单元格(比如是E3)>=40(即E3>=40)”,在true内输入800,在false内输入600,确定(其余行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重复上述的顺序)→选择实发工资项下的一个单元格,输入“=基本工资(在该行的单元格名)+奖金(同上)-住房基金(同上)-保险费(同上)”,确认(回车)(其余单元格采用填充柄完成,或重复上述顺序)→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1.If函数的应用:根据教师工作表教师职称确定其职务津贴
练习Excel2003P140:Excel2003电子表格的编辑操作
2.排序
3.(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4.xls;
(2)在B4单元格内键入数字“45637”;
(3)表格所有数字格式为带1位小数格式(如:23456.0);
(4)将Sheet1的所有内容复制到工作表Sheet2的相应单元格内,并以“电器”为关键字,对四个季度所有数据递减排序;(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4.xls→点B4单元格,输入“45637”→选中表格内的所有数字格式,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设小数位为1,确定→全选SHEET1(即当前的文件),点复制,点开SHEET2,点当前页面的左上角的单元格,点粘贴→点“电器”单元格,点表格,点排序,主要关键字下选择电器,点降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4.(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9.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在B4单元格内键入数据“2580”;(3)表格数字数据设置为“0,000.0”的格式;
(4)以“1997年”为关键字,对不同规格所有相应数据进行递减排序;(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9.xls→点B4单元格,输入“2580”→选中表格内的所有数字格式,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值,设小数位为1,点使用千分分隔符为有效,确定→点“1997年”单元格,点表格,点排序,主要关键字下选择1997,点降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5.(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3.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在E4单元格内键入数据“商务出版社”;
(3)将SHEET1所有内容复制到工作表SHEET2的相应位置,并以“单价”为关键字,递减排序;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3.xls→点E4单元格,输入“商务出版社”→全选SHEET1(即当前的文件),点复制,点开SHEET2,点当前页面的左上角的单元格,点粘贴→点“单价”单元格,点表格,点排序,主要关键字下选择单价,点降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6.(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3.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在A4单元格内键入数据“李四”;(3)“总成绩”列数据都设置为带一位小数格式;(4)将所有内容复制到SHEET2工作表中相应单元格,并以“总成绩”为关键字递增排序;(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3.xls→点A4单元格,输入“李四”→选中总成绩列的全部数据,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数值,设小数位为1位,确定→全选SHEET1(即当前的文件),点复制,点开SHEET2,点当前页面的左上角的单元格,点粘贴→点“总成绩”单元格,点表格,点排序,主要关键字下选择总成绩,点升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7.(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6.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在A4单元格内键入数据“狮子座”;(3)A4单元格数据格式与该列其它相应数据格式保持一致;
(4)将SHEET1的所有内容复制到SHEET2中,并以“赤纬(度)”为关键字,递减排序;(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6.xls→点A4单元格,输入“狮子座”→选中A4单元格所在列的其他单元格,点格式刷,点A4单元格→全选SHEET1(即当前的文件),点复制,点开SHEET2,点当前页面的左上角的单元格,点粘贴→点“赤纬(度)”单元格,点表格,点排序,主要关键字下选择赤纬(度),点降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8.(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1.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在B5单元格内键入数据2719840;
(3)B列、C列数字都以单元格格式中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后2位小数表现(如:¥3,200,000.00”);
(4)将所有内容拷贝到SHEET2中相应位置,并按关键字“增长率”递减排序;
(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1.xls→点B5单元格,输入“2719840”→选中B、C列下的数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货币,设货币符号为“¥”,设小数点位为2位,采用千分隔符,确定→全选SHEET1(即当前的文件),点复制,点开SHEET2,点当前页面的左上角的单元格,点粘贴→点“增长率”单元格,点表格,点排序,主要关键字下选择增长率,点降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9.(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0.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在C4单元格内键入数据“3650”;(3)所有数字所在格式为0,000.0格式;
(4)将SHEET1的所有内容复制到SHEET2相应单元格并以“木材”为关键字,递减排序;(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30.xls→点C4单元格,输入“3650”→选中所有数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数值,设小数位为1位,采用千分隔符,确定→全选SHEET1(即当前的文件),点复制,点开SHEET2,点当前页面的左上角的单元格,点粘贴→点“木材”单元格,点表格,点排序,主要关键字下选择增长率,点降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0.(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7.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在B3单元格内键入数据“1000×2000×15”;(3)设置报价列数据带1位小数格式;
(4)将所有内容复制到工作表SHEET2的相应位置,并以“报价”为关键字,递减排序;(5)同名存盘。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7.xls→点B3单元格,输入“1000×2000×15”→选中报价列下的数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数值,设小数位为1位,确定→全选SHEET1(即当前的文件),点复制,点开SHEET2,点当前页面的左上角的单元格,点粘贴→点“报价”单元格,点表格,点排序,主要关键字下选择报价,点降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1.(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2.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在E8单元格内键入数据40115.7;
(3)“房价款(元)”列数字都以单元格格式中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后2位小数表现(如:¥44,886.20);
(4)将所有内容拷贝到SHEET2中的相应单元格内,并按关键字“房价款”递增排序;(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2.xls→点E8单元格,输入“40115.7”→选中“房价(元)”列下的数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货币,设货币符号为“¥”,设小数位为2位,确定→全选SHEET1(即当前的文件),点复制,点开SHEET2,点当前页面的左上角的单元格,点粘贴→点“房价款”单元格,点表格,点排序,主要关键字下选择房价款,点升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2.图表
13.(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7.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建立折线图;
(3)生成图表的作用数据区域是A2:A6和E2:E6,数据系列产生在列,使用前一列为分类(X)轴坐标刻度标志,使用前一行作为图例说明;(4)图表标题为“消费水平调查表”;
(5)生成新图表工作表(不是在原工作表中嵌入),图表工作表的名称为“图表1”;(6)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7.xls→点插入,点图表,在标准类型下,点折线图,选择一种折线图,点下一步,点数据区域右侧的按钮,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工作表中选择“A2:A6”数据区域,点对话框右侧的按钮,返回到数据区域对话框,选择系列产生在列,点下一步,点标题,图表标题内输入“消费水平调查表”,点下一步,选择“作为新工作表插入(即第一个选择)”,名称为“图表1”,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4.(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56.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建立数据点折线图;
(3)生成图表的作用数据区域是A2:E4,数据系列产生在“行”;(4)图表标题为“净利润”,图例不显示,数据标志显示类别名称;(5)生成新图表工作表存于原工作表中;
(6)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56.xls→点插入,点图表,在标准类型下,点折线图,选择数据点折线图,点下一步,点数据区域右侧的按钮,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工作表中选择“A2:E4”数据区域,点对话框右侧的按钮,返回到数据区域对话框,选择系列产生在行,点下一步,点标题,图表标题内输入“净利润”,点图例,选择显示图例,点数据标志,选择类别名称为有效,点下一步,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即第二个选择)”,名称为默认的设置,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5.(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3.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建立数据点折线图;
(3)生成图表的作用数据区域是A3:B7,数据系列产生在列,使用前一列为分类(X)轴坐标刻度线标志;使用前一行作为图例说明;(4)图表标题为“销售额统计表”;
(5)生成新图表工作表(不是在原工作表中嵌入),图表工作表的名称为“图表1”;(6)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3.xls→点插入,点图表,在标准类型下,点折线图,选择数据点折线图,点下一步,点数据区域右侧的按钮,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工作表中选择“A3:B7”数据区域,点对话框右侧的按钮,返回到数据区域对话框,选择系列产生在列,点下一步,点标题,图表标题内输入“销售额统计表”,点下一步,选择“作为新工作表插入(即第一个选择)”,名称为图表1,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6.(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9.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建立簇状柱形图;
(3)生成图表的作用数据区域是A2:A5和F2:F5,数据系列产生在列,使用前一列为分类(X)轴坐标刻度标志,使用前一行作为图例说明;(4)图表标题为“总成绩图”;
(5)生成新图表工作表(不是在原工作表中嵌入),图表工作表的名称为“图表1”;(6)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9.xls→点插入,点图表,在标准类型下,点柱形图,选择簇状柱形图,点下一步,点数据区域右侧的按钮,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工作表中选择“A2:A5”数据区域,点对话框右侧的按钮,返回到数据区域对话框,选择系列产生在列,点下一步,点标题,图表标题内输入“总成绩图”,点下一步,选择“作为新工作表插入(即第一个选择)”,名称为图表1,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7.(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1.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建立簇状条形图;
(3)生成图表的作用数据区域是A2:C6,数据系列产生在列,使用前一列为分类(X)轴坐标刻度标志,使用前一行作为图例说明;(4)图表标题为“家电销售情况图”;
(5)生成新图表工作表(不是在原工作表中嵌入),图表工作表的名称为“图表1”;(6)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1.xls→点插入,点图表,在标准类型下,点条形图,选择簇状条形图,点下一步,点数据区域右侧的按钮,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工作表中选择“A2:C6”数据区域,点对话框右侧的按钮,返回到数据区域对话框,选择系列产生在列,点下一步,点标题,图表标题内输入“家电销售情况图”,点下一步,选择“作为新工作表插入(即第一个选择)”,名称为图表1,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8.(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51.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建立折线图;
(3)生成图表的作用数据区域是A2:E5,数据系列产生在行,使用销售类型作为图例说明;(4)图表标题为“计算机市场销售额”;
(5)生成新图表工作表(不是在原工作表中嵌入),图表工作表的名称为“图表1”;(6)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51.xls→点插入,点图表,在标准类型下,点折线图,选择其中的一种折线图,点下一步,点数据区域右侧的按钮,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工作表中选择“A2:E5”数据区域,点对话框右侧的按钮,返回到数据区域对话框,选择系列产生在行,点下一步,点标题,图表标题内输入“计算机市场销售额”,点下一步,选择“作为新工作表插入(即第一个选择)”,名称为图表1,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19.(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6.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建立簇状柱形图;
(3)生成图表的作用数据区域是A2:E5,数据系列产生在列,使用前一列为分类(X)轴坐标刻度标志,使用前一行作为图例说明;(4)图表标题为“企业财务指标”;
(5)生成新图表工作表(不是在原工作表中嵌入),图表工作表的名称为“图表1”;(6)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46.xls→点插入,点图表,在标准类型下,点柱形图,选择簇状柱形图,点下一步,点数据区域右侧的按钮,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工作表中选择“A2:E5”数据区域,点对话框右侧的按钮,返回到数据区域对话框,选择系列产生在列,点下一步,点标题,图表标题内输入“企业财务指标”,点下一步,选择“作为新工作表插入(即第一个选择)”,名称为图表1,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20.(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53.xls;
(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建立三维簇状柱形图;
(3)生成图表的作用数据区域是A2:B5,数据系列产生在“行”;(4)图表标题为“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图例在底部显示;(5)生成新图表工作表存于原工作表中;
(6)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53.xls→点插入,点图表,在标准类型下,点柱形图,选择三维簇状柱形图,点下一步,点数据区域右侧的按钮,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工作表中选择“A2:B5”数据区域,点对话框右侧的按钮,返回到数据区域对话框,选择系列产生在行,点下一步,点标题,图表标题内输入“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点图例,选择在底部显示,点下一步,“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即第二个选择)”,名称为默认的设置,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21.工作表
22.(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2.xls;
(2)对“财务指标”复制新工作表“指标2”,移至工作表SHEET3前;(3)将工作表名“SHEET2”标签设为红色;(4)设置工作表“SHEET3”的显示比例为125%;
(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2.xls→点“财务指标”工作表名,点右键,点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在“下列工作表之前”项下选择SHEET3,选择建立副本,确定→右键点击“财务指标(2)”,点重命名,将名称改为“指标2”,确认(回车)→右键点工作表名“SHEET2”,点工作表标签颜色,点红色,点确定→点开工作表“SHEET3”,点视图,点显示比例,设比例为“125%”(在自定义内输入),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23.(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1.xls;
(2)对“彩色图表”复制新工作表“复制图表”,移至最后;(3)设置新表“复制图表”的显示比例为50%;(4)把表“彩色图表”的A3:E7范围内的底色设为无;
(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1.xls→点“彩色图表”工作表名,点右键,点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在“下列工作表之前”项下选择移到最后,选择建立副本,确定→右键点击“彩色图表(2)”,点重命名,将名称改为“复制图表”,确认(回车),点视图,点显示比例,设比例为50%,确定→点开“彩色图表”工作表,选择A3:E7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图案,设颜色为无,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24.(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6.xls;
(2)将“2001年”和“2002年”工作表隐藏;(3)将“2002年(2)”工作表标签改为“2003年”;(4)设置工作表“SHEET3”的显示比例为125%;(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6.xls→点开“2001年”工作表,点格式,点工作表,点隐藏,对“2002年”工作表进行与“2001年”工作表同样的操作→右键点击“2002年(2)”,点重命名,将名称改为“2003年”,确认(回车),点视图,点显示比例,设比例为125%(在自定义输入),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25.(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4.xls;
(2)对工作表“一季度部门信息”进行复制,生成“三季度部门信息”,并移至最后;(3)将工作表名“一季度部门信息”移动为第一个工作表(移动到最左边);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64.xls→点“一季度部门信息”工作表名,点右键,点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在“下列工作表之前”项下选择移到最后,选择建立副本,确定→右键点击“一季度部门信息(2)”,点重命名,将名称改为“三季度部门信息”,确认(回车)→鼠标点中“一季度部门信息”工作表名,将其拖到最左边(为第一个工作表)→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26.格式
27.(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8.xls;
(2)在B6单元格中输入日期“2004-3-24”,显示格式为“2004年3月24日”;(3)将A1:C1区域进行单元格合并且文字垂直水平居中;
(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8.xls→点B6单元格,输入“2004-3-24”,确认(回车),右键点击B6单元格,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日期,选择“***年**月**日”格式,确定→选中A1:C1区域,点右键,点对齐,在水平对齐下选择居中,在垂直对齐下选择居中,选择合并单元格为有效,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28.(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3.xls;
(2)将A列格式设置为文本,从A3往下输入数据“01、02、03、04”;(3)销售额列数据设置自定义格式“0,000.00;
(4)在单元格B5输入日期数据“2004-3-23”,单元格数值格式为自定义格式:yyyy年m月d日;
(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3.xls→选中A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文本,确定,由A3单元格开始,往下,依次输入01、02、03、04→选中销售额列数据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数值,设小数为2位,设使用千位分隔符为有效,确定→点B5单元格,输入“2004-3-23”,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日期,选择“***年**月**日”格式,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29.打印区域
30.(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6.xls;
(2)对B9:D9区域单元格数据进行设置:黑体、加粗、黄色字;(3)隐藏A列;
(4)设置打印区域为B8:D13数据区;
(5)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76.xls→选中B9:D9区域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字体,字体设为黑体,字形设为加粗,字体颜色设黄色,确定→选中A列,点格式,点列,点隐藏→选中B8:D13数据区,点文件,点打印区域,点设置打印区域→保存文件→本题完成
31.高级筛选
32.根据要求在A65:B67区域建立高级筛选条件区域进行高级筛选,将结果显示在以A69为左上角起始位置的区域;
提示:
阅读教材高级筛选P135的步骤说明
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将筛选结果复制到…位置→选择列表区域、条件区域.33.对象
34.在Excel中对某区域内文本进行90度翻转
选择A3:F11区域单元格-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对齐-方向-90
35.转置
36.Excel表格的行列转置
一、区域集团化潮流
(一)欧美以区域经济合作谋霸权
欧洲欲重振雄伟。二战后,欧洲经济逐步恢复,但其全球地位已大幅下降,且面临严重的美国经济渗透和苏联军事威胁;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更将欧洲排挤在国际货币体系外围,西欧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对美严重贸易逆差下,不得不面临美元荒造成的支付危机。为重新提高国际地位,夯实经济实力,欧洲一体化在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和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中拉开帷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欧元横空出世,成就人类经济货币史的一大创举。
美国欲巩固霸权。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深感威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来自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竞争日益激烈,连后院拉丁美洲的市场都已被欧盟渗透。为巩固经济实力,维护霸权,美国的美洲经济一体化提上日程。1990年6月,布什提出开创“美洲事业倡议”;1992底,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正式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9月,“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隆重推出。与此同时,拉美的美元化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991年,阿根廷推出《自由兑换法案》,采用联系美元的货币局制度;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均于2001年实行了完全美元化,美元成为唯一合法货币;危地马拉也在2001年将美元流通合法化。
(二)区域集团化冲浪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日显重要。一方面,区域内经济互补与趋同创造整合利益,加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货币金融合作可以帮助抵御全球化中资本流动等因素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冲击,区域信心的树立还可有效预防危机发生。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区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旨在建立货币联盟、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1981年,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立;1991年签订的《阿布贾协定》和2000年施行的非盟宪章勾勒出非洲一体化的蓝图;同年,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等四国签订《亚松森条约》,并于1995年启动了南方共同市场;1993年底,东南非共同市场成立;亚洲也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开始走向区域金融合作之路。
二、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实践与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理论指导实践最佳范例的欧洲货币一体化
20世纪60年代,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争论的成就之一就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诞生。早期争论的主要是孰优孰劣,但谁也说服不了谁,形成的共识是没有一种汇率制度适合所有国家,理论争论转向更为务实的问题,即什么样的国家适合固定汇率。1961年,蒙代尔提出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汇率制度选择进而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开创了理论先河。之后,关于建立最优货币区所需条件的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如麦金农提出经济高度开放标准、凯南认为经济多样化是前提、英格拉姆将金融一体化作为货币一体化的基础、哈伯勒和弗莱明提出的通胀率趋同要求,以及演化至后来的经济政策相似、趋同等条件。
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现。经过20世纪60年代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及共同市场的逐步建设,欧洲将货币金融合作提上议程。1971年,《维尔纳报告》提出货币合作十年过渡规划,以期1980年形成单一货币并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之后,虽然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造成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在各国实行独立的浮动汇率制中搁浅,但1978年欧共体又发布《不来梅宣言》,正式提出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建议,设立欧洲货币单位,形成稳定汇率的机制;并在1989年《德洛尔报告》和1992年《马约》中详尽安排货币、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严格按照最优货币区条件,要求成员加强货币、财政、汇率等政策的配合与趋同。最终,欧元区于1999年成立,欧洲有了对国际货币金融领域进行联合干预和抗衡的一股力量。
(二)多元货币一体化模式推动理论发展
效仿欧洲并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中国家推出货币一体化热情高涨。GCC通过20年的努力,借助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带来的优势,成功完成了自由贸易区、关税联盟到共同市场的过渡,通胀、利率、汇率、财政等各项指标高度趋同并保持良好状况,于2009年12月,宣布海湾货币联盟进入实施阶段。加勒比海于1968年建立自由贸易区,虽然区内成员国际收支及债务问题曾严重影响经济与货币一体化进程,一度破坏了区域多边清算机制,但本着强烈的合作意愿,经过近40年的努力,终于2006年初建成加勒比共同体单一市场。阿根廷在形成关税联盟两年后,即于1997年就提出建立南方共同体货币联盟,期望快速进入货币一体化轨道。南非在存有8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情况下,已计划在2034年前完成货币一体化进程。
面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货币一体化的意愿与进度,传统的货币区理论已难以提供支持。于是,20世纪90年代,最优货币区理论有了新发展,成本-收益理论、内生化理论占据主导。成本-收益理论权衡成立和发展货币联盟的成本收益,认为当一国加入货币联盟以及货币区吸纳新成员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就应该积极推进合作与一体化。内生化理论则暗示,即便候选国的各项经济、政策指标趋同条件未能满足,在加入货币联盟之后,也会逐步通过货币金融合作达到趋同,实现最终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
对于发展中国家,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往往收益大于成本。收益表现在:首先,货币金融合作降低区内的交易成本,促进资源的流动与配置,增强价格透明度,提升经济效率;其次,合作帮助防御危机;最后,提升政策公信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成本则表现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会受到限制,而这些可由区域通过基金或财政转移机制来弥补。
发展中国家货币一体化困难重重,但困难遇到越来越强的合作意识,结果会是区域金融合作越来越多样化。巴西、阿根廷因危机将南方共同市场联盟搁浅近10年后,于2008年建立贸易本币结算。2009年10月16日,玻利瓦尔美洲国家联盟同意创立新的地区货币“苏克雷”(SUCRE),从而逐渐减少使用美元。
(三)欧洲债务危机与货币一体化质疑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引发了对欧元区的质疑。2010年5月23日,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外长会议上,轮值主席穆罕默德·萨巴赫指出,鉴于欧元区最近爆发债务危机,正在推动成员国走向货币统一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应“仔细考虑”这一计划。
事实上,欧元区的合作效力似乎在2003年就减弱了。欲与美元分庭抗礼的欧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从1999年的17.9%上升到2003年的25.2%之后,就不再有大起色,上下徘徊了6年之后,2009年虽有突破,也只有27.3%,而且2010年又回到26%以下。 (1) 欧元区相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在2004年出现拐点,占全球GDP比重一路下滑,遭遇危机,更是雪上加霜。欧元区内成员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也从2003年开始日益扩大,人均GDP最高与最低值之比从2002年的4.1(同1999年)扩至2010年的7.6 (2) ;据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预测,2011年希腊实际GDP增速为-5%,卢森堡、德国分别有3.6%和2.7%的增速,区内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或许,欧元区的坎坷部分印证了克里门科在1998年提出的最优货币区“俱乐部”理论。最优货币区类似公共产品,随着成员国的增多,后续成员加入成本将不可测,政策协调出现低效率,或者后续成员存有趋劣性,都有可能致使“俱乐部”崩溃。
现实世界瞬息万变,最优货币区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但注重实质、符合区域发展状况,形式可灵活应变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将无疑是未来全球竞争的主要形式。
三、教训吸取与亚洲货币金融合作展望
危机暴露全球经济失衡,同时引出未来世界经济新一轮激烈的贸易、经济竞争。新能源、环保技术将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如何加快亚洲金融经济合作,以调整经济结构、深化资源有效配置、将未来的亚洲从制造中心向真正的经济中心转换,将是亚洲需要努力探索推进的。
面对当今区域金融合作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反思,在既面临着多国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调整,又面临各国经济发展、体制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将才起步的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稳妥推进。
首先,亚洲合作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协调,连续发展。
亚洲金融协调与合作的概念诞生于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中国际性金融组织和欧美大国的袖手旁观,让亚洲自我求助意识加强。1997年9月,日本率先提出“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因美国的反对而搁浅。1999年10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立“东亚货币基金”的倡议。2000年,东盟十国和中日韩(10+3)则将合作从概念升华至行动,就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达成共识,形成“清迈协议”,以便能够解决流动性短缺问题。之后,亚洲双边货币互换取得了实质性的推进,2009年以来,中国还与12个国家签署了总额为10212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此次国际震荡下增强亚洲区域金融经济稳定作出了贡献。
遗憾的是,“清迈协议”向前再迈一步已是又一轮危机之后。早在2003年温家宝总理就提出应该将清迈协议多边化,建立一个货币储备的集合,以在危机时提供贷款和流动性支持。然而直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该问题才再次得到关注。2010年的3月24日,清迈协议多边安排正式生效,“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建立,资金规模达1200亿美元。但是,亚洲已错过了过去几年利用外汇储备集中发展区域经济的机会。
趁热打铁、连贯发展,应当是区域金融合作的态度。作为经济增长中心,又面临新经济增长难题的亚洲更是如此。一轮冲击刚过,又担心欧美国家可能带来的下一轮冲击,各国合作意愿非常强烈,持续稳步推进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是重要课题。
其次,保障安全,强化区域流动性提供机制。
危机已为流动性提供机制的缺失敲响警钟。欧元区自成立以来就存在流动性提供机制缺失的缺陷。欧盟和欧洲中央银行的“不救助”条款,加上欧元区没有顺畅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导致欧元区成员国一旦陷入危机,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希腊债务危机就是典型,致使主权债务信心丧失,危机放大到整个区域。作为救助措施,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已达到1万亿欧元。阿根廷则因为2001年IMF拒绝向其提供13亿美元紧急援助贷款,从而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债务危机,致使“南方共同市场货币联盟”计划被搁浅。
亚洲金融合作应危机而生,且当前亚洲各国的经济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汇率制度也从固定到浮动呈多元化,汇率稳定机制难以建立。更重要的是,亚洲国家急需解决的是如何降低开放性经济体可能遭遇的外部冲击,流动性提供机制的作用更为突出。
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已建立,以在危机时提供流动性救助。但储备库基金由各国自行专项管理,在需要时经区域领导集团同意,安排资金调度,实现多边货币互换。该安排适用于单个国家发生危机时的应急救助,一旦传染性危机发生,则协议难以实施;而且,目前1200亿美元的规模尚小,难以完成抵御危机的使命。因此,继续促进货币双边和多边互换、扩充区域外汇储备库以及加强亚洲开发银行作用是当前更为现实的努力方向。
需要强调,区域流动性提供机制与国际金融机构如IMF危机救助机制并不冲突,相反,二者互补,但区域机制不应依附于国际机制。上世纪末IMF对亚洲金融危机救助过程中提出的经济紧缩与结构调整等约束条件可能给亚洲国家留下阴影,但应当承认,无论是来自区域、各国政府还是国际金融机构,完善、成熟的贷款和流动性提供机制都是抵御危机,维护地区金融、经济安全的坚实盾牌。目前,清迈协议多边安排的实施条件还是依附于IMF的贷款条件,这一方面会造成亚洲国家轻易不敢求助于该安排;另一方面造成安排不能根据亚洲经济与危机发生的特点来灵活发挥作用。因此,既寻求提高亚洲在IMF、G20等国际组织的影响力,以加强其对亚洲的重视、放松对亚洲国家的救助条件、加大对亚洲国家发生危机时的救助力度,又努力完善区域内独立、反应快、成本低的自身救助机制和监控体系,对未来危机的防御和整个地区的金融稳定非常重要。2011年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的成立,以及亚洲积极参与G20峰会以期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都符合亚洲合作发展方向,需要再接再厉。
然后,形成亚洲特色货币联盟。
退出盯住美元是第一特色。在亚洲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变的情况下,不论从单个国家还是货币联盟的发展来看,盯住美元都不是长久之举。东亚各国贸易多样化,贸易方向也不对称,盯住美元使外部冲击对进出口造成不对称的影响,增加宏观经济的脆弱性和调控的难度。况且,亚洲作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支重要的力量,不能为美元霸权再添砝码。
灵活的汇率稳定机制是另一特色。亚洲货币单位于2007年设立,但单一货币联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亚洲来讲不会实现。亚洲的汇率制度逐渐向弹性较大的管理汇率制迈进。在共同的管理制度中,通过政策协调努力,汇率稳定机制有待形成,亚洲货币储备库可提供稳定机制保障。亚洲货币单位则可从清算、支付开始,逐步发挥作用,朝着欧洲货币单位的方向发展。
再次,充分利用亚洲货币储备库。
亚洲货币储备库为应对危机而建,但在非危机时期,可以投身亚洲经济、金融市场的建设。一方面寻求自身的扩张,另一方面,寻求亚洲技术进步与未来经济新增长点。储备库资金在亚洲区域内投资的过程中,还有助于拉动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应积极推进储备库扩张和运用。储备库可部分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过多、收益率低下的难题。将储备从美国国债中拿出来,投入到亚洲经济发展和崛起当中,在分享经济增长果实的同时,还能提升中国的亚洲地位乃至国际地位。
最后,拓展亚洲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要成功,也要驾驭全球化的浪潮,实现跨区域合作。欧债危机演化至目前阶段,已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诉诸救助。这说明货币金融合作程度越高,区内救助困难与博弈也越多。
亚洲区域有必要未雨绸缪,加深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盟友关系。国际经济的治理权是零和博弈,提升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有助于维护亚洲区域的经济利益,提高区域合作效力。亚洲国家在IMF中的治理权还很弱,东盟+3占基金15.7%的份额,占15.2%的投票权;东盟+6,即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一起,拥有20%的份额和19.2%的投票权,显然与超过世界总产值34%的亚洲国际经济地位不相符合。
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发布了《三亚宣言》,旨在提高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2011年11月,戛纳G20峰会承认了应对外部冲击进行资本流动管理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利益得到国际组织的考虑和回应,显示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成效。新加坡成立小国论坛和环球治理组织,受邀参加G20峰会,都有利于亚洲和发展中国家整体话语权的提升。
实质性跨区域合作持续深入开展无疑将与亚洲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相辅相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日显重要。旨在建立货币联盟、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经济区域纷纷建立。虽然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全球经济失衡, 引发了对欧元区的质疑, 但注重实质、符合区域发展状况, 形式可灵活应变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 将无疑是未来全球竞争的主要形式。加快亚洲金融经济合作, 以调整经济结构、深化资源有效配置、将未来的亚洲从制造中心向真正的经济中心转换, 将是亚洲需要努力探索推进的。
关键词:货币金融合作,区域集团化,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区理论,欧洲债务危机
参考文献
[1]金砖国家领导人.三亚宣言[R].三亚:金砖国家首脑第三次会晤.2011.
[2]高海红.后危机时期东亚货币合作的路线图[J].国际经济评论, 2011, (5) .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货币危机风暴。在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的接连冲击之下,世界很多国家已陷入了经济持续低迷且复苏乏力的困境,甚至导致了部分国家濒临“国家破产”的尴尬窘境。为了化解危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陆续推出一系列应对举措。但事实表明,各国的“救市计划”并未发挥有效作用,危机仍在持续蔓延。更为严重的是,各国所推出的各种应急性与短期性的“一揽子”救市举措反而导致了公共支出与公共债务的急遽扩增和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日益恶化,进而使得世界陷入了危机—治理—严重危机的治乱循环。在此背景之下,探索与发现彻底破解治乱循环的可能路径成了各个学科所关注的重点与焦点。在货币宪法学的分析框架中,导致各国陷入治乱循环的原因有多种,但是,未能认清危机的实质应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也是寻求彻底破解治乱循环的起点所在。在货币立宪主义的规范结构中,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主权债务危机,其本质都是货币危机。货币危机的本质是由国家货币权力失范所导致的宪政危机,而宪政危机在实质上是违背了尊重与保障人权这一立宪主义核心价值的权力危机。客观而言,从作为部门宪法学分支之一的货币宪法学的角度来研究金融—货币问题,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即便在西方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在立宪主义的视野下考量货币危机、货币体制、通货膨胀与政府财政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对货币政策、货币权力的宪法规制等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阐释货币危机的实质是宪政危机这一理论认识,以期为应对货币危机这一时代性命题提供一个立宪主义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原点,并为后续研究“货币立宪主义”这一制约货币权力的规范框架奠定基础。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中影响体系稳定的“系统性风险”累积到使系统崩溃的临界状态。其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即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与货币危机,而市场流动性枯竭(本币或者外汇的流动性枯竭)则是所有金融危机的一个共同的症状。[1]而所谓本币或者外币的流动性枯竭,实际就是资金链的断裂,资金链的断裂会引发连锁反应。[2]一只蝴蝶在巴西轻轻挥动一下翅膀,或许就会导致一个月之后的德克萨斯州发生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而在经济运行中,这种效应就会更加明显。[3]正如美国次贷危机掀起的金融风暴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体系崩溃与实体经济衰退。此次危机导致的金融海啸与以往的金融危机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往的金融危机往往只是导致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衰退与低迷,而此次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造成了灾难性的冲击与影响。
金融危机放大效应的一个必然结果便是全球性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总体上已呈现出逐渐复苏的趋势,世界各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也逐渐调整,开始从应对与化解金融危机向刺激经济稳健复苏方面转移。考虑到目前经济复苏的根基与环境仍然非常脆弱与严峻,所以,在当下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与相对宽松的货币金融政策措施仍然是各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举措。这就意味着稳健保守的财政-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历史,同时这也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2008年冰岛债务危机、2009年迪拜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史无前例的灾难性美国国债危机(2011年8月6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降到AA+,评级展望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4])。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不仅给努力走出危机阴霾的世界经济增添了更多变数,而且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无形黑手”。持续恶化的危机导致许多国家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社会混乱,甚至正在走向“国家破产”的深渊。
其实,金融危机以及由其导致的主权债务危机均是财政金融体制及其状况偏离了正常状态的一种外在“症状”,是已经建立起来并正在运转的财政金融系统结构业已不能正常地控制和解决问题的“病变”的财政金融危机,进而导致财政金融秩序的混乱与失控。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与化解危机,挽救世界经济形势,各国积极寻求应对与化解危机的对策和措施。对各国政府而言,自现代经济学产生之始,特别是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出现以来,通过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对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一直被视为熨平经济周期的有效措施与手段。正如美国学者鲁迪格·多恩布什所指出的那样,“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在追求低通货膨胀的适度经济增长目标时能够支配的两个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也是政府用来缩短衰退过程和防止经济过度繁荣的政策工具”[5]。
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多种排列组合中,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的结合往往是各国政府惯用的反金融危机的理想策略。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为核心内容,通过以减税为主兼发国债的形式,以期实现扩大政府公共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6-7];宽松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方式增加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8]。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李扬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政策体系,而且,它们的调控都集中于社会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的流转与运行。”[9]其实,纵观世界各国所实施的危机治理举措,无论是侧重于减税、增支的积极财政政策抑或是偏重于注资的宽松货币政策,它们的直接目的都是通过外部性的国家干预解决经济市场中货币的流动性枯竭,将已经断裂的资金链条重新连接起来,进而使经济运行重返健康与繁荣。
根据现代宪政理论,管理经济、克服危机是各国政府所负的宪法责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都应服务于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各国政府在行使相关权力时,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滥发货币,盲目减税,结果导致严重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金融危机进一步演化为货币危机,人民不得不承受通胀和失业的双重煎熬。
面对货币危机,经济学研究的繁荣景象凸显出法学话语权集体缺失的窘况。造成这一尴尬境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代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融合已经发展到这样的一个阶段:政治现象的解释需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理论工具,而经济增长的轨迹完全取决于政治制度的安排”[10]。鉴于此,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在经济学研究中嵌入国家理性、政府权威、权力制约与人权保障等传统的政治学命题,将经济学命题置于宪法学的视角下加以考量。当我们将分析场景转换至立宪主义这一古老的政治场域中,运用宪法学的独特概念、基本假设、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来审视货币危机以及用以解决危机的治理举措时,我们将会发现另一部撼动心魄的“宪政危机史”。
首先,解读货币危机存在多重维度,但是从宪法学的角度切入,货币危机是一种政治现象和法律现象,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宪法现象。“宪法实质上是一种经济文献”[11],英国学者 K.C.惠尔就认为:“宪法未必只反映政治或法律信仰和利益。它们可能体现制宪者希望保障或宣告的经济和社会事务。”[12](P63)另一方面,在系统论的分析框架中,危机是系统整合的持续失调。货币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体制是一国政府体制的核心构件。在一般的政治事务讨论中,宪法通常被用来描述国家的整个政府体制。[12](P1)很明显,无论是一国之内的货币制度规则的缺失,还是发生在货币体制之内系统整合的失调,都是国家宪政制度的缺失或者缺位,是宪政规范体系尚未存在或者容纳解决货币体系失调的规范、制度和机制缺失,而作为结果的货币危机就成为一种危及现行宪政体系的宪政危机。
其次,货币危机是一个涉及政府职能范围、力量强度以及制度供给等国家治理能力的国家构建问题。事实表明,货币危机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均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资本化的当今世界,货币危机已成为导致国家社会失序与政治动荡的滥觞,如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街头暴乱频发乃至政权更迭等;另一方面,货币危机的巨大冲击造成了国家经济的萧条与社会的失序,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降,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工厂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贫困人口数量增加。[13]政治的动荡、社会的失序、经济的混乱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失范。
虽然世界政治的主旋律是抨击“大政府”,国家(权力)的作用也一直饱受争议,虽然对于公民、公民社会和市场经济而言,拥有合法权威的理性国家具有潜在的巨大危险性和破坏力,但现代社会中国家权力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强大而有效存续的国家政权、拥有合目的性的职能和提供合宪性制度的政府均是实现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政主义核心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必需手段。所以,货币危机这一现代性的世界各国的伴生性顽疾,其存在与爆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成为导致国家治理能力虚弱、衰退或者丧失的巨大祸根。
再次,货币危机是一种关涉人的基本生存与生活以及人的价值实现的民生问题。货币危机不仅会对一国经济、政治与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货币危机还导致了就业机会减少、个人收入减少、日常生活成本上升、社会福利水平降低等民生问题。民生问题通常由于其所涉及的范围与对象的多样化、多元化而导致人们难以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但是当我们通过降低环境的复杂性,在纯粹立宪主义分析框架内加以研究时,情况就立即显得清晰起来了。在宪法学的视域中,民生问题只是一个宪法问题,仅仅是涉及财产权、平等权、政治参与权、人格权以及发展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的宪法现象,其本质是实现与保障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的确,所有民生问题“在法律上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问题,它们既包括生活、生计等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也包括快乐、幸福、满足等涉及人的价值得以实现和丰富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等;前者强调的是满足和实现与人的生存相关的权利诉求,后者强调的是在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满足和实现与人的发展相关的权利诉求”[14]。在民生问题上,我们一度过多地强调政府主动性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政府权力膨胀的负面影响。当政府在“保障”过程中无度扩张其财政权、任意行使货币发行权时,不仅不能保障民生,反而使民众的财富缩水,生存能力下降,从而与政府保障民生的初衷相违背。
最后,货币危机是国家权力失范导致货币秩序紊乱的结果,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一场滥觞于国家货币权力失范而导致的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权力危机。货币权力是国家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国家基础权力,是一种属于国家主权性权力和国家建构权力范围之内的权力。货币权力的失范无疑是导致货币危机产生、传递与恶化的核心因素。一方面,为了能够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适时推出的宏观调控举措,无论是积极财政政策还是宽松货币政策,其本质都是国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公共财政理论认为,为了有效履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国家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财政收入,而国家财政收入是由税收和非税收入这两部分组成的。而在征税、发债和印钞这三种主要的财政汲取手段中,善于聚财之道[15]的理性国家往往倾向于选择印钞——因为它对于国家而言几乎是零成本的。理性的“政治人”通过这种近乎零成本的聚财之道,不但可以达到应对化解金融危机、营造经济荣景、刺激经济复苏和促进社会就业率等暂时性的战术目标,而且可以实现降低政治压力、维持政权稳定、巩固国家统治等长期性的战略意图。但是,在现代自由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体制的魅力组合中,政府的这种聚财之道和治理之术不仅会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与恶化、财政赤字规模的累积与剧增、政府机构的不断扩张与膨胀,同时也会将国家推向债台高筑积重难返的不利境地,形成现代民主社会中“民主政治诱发财政赤字”的真实悖论,而且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货币危机(系统失调)—危机治理(宏观调控措施)—危机治理的危机(政府机构膨胀、财政赤字剧增与通货膨胀恶化)—货币危机(系统失调)这样一种治乱循环。
更为严重的是,政府这种权宜之计的最终恶果的买单者却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一个“真实的纳税人”。所以,金融危机是国家垄断货币权力(金融集权)与恣意行使货币权力的必然结果。英国宪法学者艾沃·詹宁斯指出:“权力控制的集中,无论是被称为暴政、专制、领导,抑或是真正的自由,其危险性则从未被忽视过。”[16](P193)另一方面,深陷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为了化解危机,就必须获得充足的财政收入。可是,欧洲统一货币计划的实施,要求成员国的货币政策统一地交由欧洲央行行使,欧元区国家正式丧失了或者说放弃了自己本应拥有的货币权力,国家除了增税或者举债之外无法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应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福利国家理论的长期统治之下,欧洲各国的国家债务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般的规模,缩减公共支出、发行公债、举借外债以及增税等备选措施在现代民主政治的压力之下更是难以有效实施。在这种严峻境况之下,丢弃了货币政策这一治国利器的欧元区国家已无法通过印钞这一零成本的方式获取应急性的财政融资以应对危机、挽救经济,从而造成国家宏观调控举措的无力或者失效,进而导致了这些国家濒临“国家破产”与“政府关门”的窘境,从而直接影响了公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换言之,货币权力的缺位与弃位,正是导致希腊、西班牙等国深陷主权债务危机而不能自拔的制度性根源。鉴于此,笔者认为,从权力控制的维度审视货币危机,国家货币权力失范(集权、滥用、缺位、弃位)是导致这场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国家权力失范的最终结果是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屡屡遭到侵犯,公民的人性尊严与人格自由频繁受到践踏,本应成为限制国家权力的立宪主义核心价值俨然成了一条形同虚设的“马其诺防线”。
概而论之,在宪法学的理论视域中,货币危机是一种宪法现象,是宪法学应当予以关注与研究的突出问题。货币危机不仅是一个涉及国家治理能力的国家构建问题,而且是一个关涉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一场由于国家货币权力失范导致的权力危机。故而,笔者认为,货币危机其实也是一场能够推动宪政构建的宪政危机。
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价值已经成为论证现代民主政治和社会制度正当性的最终根据。[17]事实上,世界政治与宪政发展的历史表明,国家能够实施有效治理依赖于被统治者对其统治合法性的普遍认同。而统治的合法性是任何一个统治者(氏族首领、封建君主、教皇、民主政府)要求被统治者服从的前提与基础,这种前提与基础也是统治者获取统治权并且赖以维持统治的力量之源。氏族首领从风雨雷电等图腾处获取了“权杖”,封建君主发现了“君权神授”而加冕神圣的“皇冠”,教皇依赖上帝通过祭坛而获得了“永生”,而近代以来的民主政府则在“社会契约”中寻到了其赖以合法存续的“原始密码”,个人自主性或者说个人权利则是构成这一“原始密码”的核心密钥。所有现代性的社会制度(包括国家、宪法)都必须从个人权利中寻求和发现其自身存在的正当性(合法性)基础。换言之,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是现代宪政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国家获取统治合法性和政治权威的根源所在。当我们回顾由货币超发而导致的一系列危机时会发现,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繁荣稳定和社会公众的正常生活,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侵蚀了民主政治的根基,导致了公民对国家(政府)的信用、执政能力、统治合法性甚至宪法权威与宪法认同的质疑甚至丧失,进而可能引发社会的崩溃。这种“初由‘财政危机’,转为‘经济危机’,终陷入‘宪法危机’”的异变轨迹,已经成为了许多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不归之路”。[18]
我们知道,立宪主义发展进化的脉络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英国的虚君共和为代表的古典宪政主义;二是以美国的民主共和为代表的现代宪政主义;三是“宪政主义的第三波”,即通过宪政转型完成对制度传统和价值传统的颠覆与更新的“革命性的宪政主义”[19]。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发展阶段中,立宪主义所体现和追求的理念与价值或许会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倾向性,但是立宪主义的一些核心要素是亘古不变的。韩大元教授认为,可以从价值内涵、规范形式、文化形态和制度功能这四个方面寻求立宪主义概念的核心构成要素。[20]宪政危机亦可以从这四个核心构成要素切入进行分析。宪政危机首先是国家政治形态、国家权力的运行状态以及行使权力的主体脱离了宪政主义制度与价值控制的状态,而这种失控状态已经达到了持续性失调的程度,导致宪政这一规范结构暂时性地削弱或丧失了限制国家专制性权力的约束能力。
宪政危机是由恐怖主义、毒品危机、艾滋病危机、经济危机、民主化转型以及社会转型等时代性、外源性或者内生性的事实变量,导致由国家的宪法和其他宪法性法律构成的规范化宪法体系难以与立宪主义的政治哲学和价值核心相吻合,进而造成规范化的宪法结构受到严重挑战与破坏,以至于最终导致公民(社会)对于宪法规范体系合理性的认同危机。而认同危机与控制失效是紧密相关的。一旦陷入认同危机,宪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必将丧失本应拥有的权威性与控制力,成为形同虚设的“文明摆件”。
宪政危机往往表现为立宪主义作为普遍性的社会共识的认知瓦解,或者说立宪主义的共识基础受到严重冲击与侵蚀,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处于一种断裂、失衡与混乱的临界状态。而价值共识的瓦解或者断裂往往是社会系统濒临崩溃的一个重要标志,即立宪主义不再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共识,不再是人们所仰慕与信仰的主流文化形态,而这种共识文化的缺失进而会危及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进步和公民的幸福。
宪政危机是由于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的设计、运转和更新未能体现与实现立宪主义的核心制度设计和价值内核,造成了强制性国家权力失范,进而导致了难以解决的权力失控问题。而这一问题转换成宪法学的话语就是,在制宪、行宪与修宪的不同阶段中,立宪主义的政治原理与价值底蕴未能成为引导、指导和主导国家设计、运行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这种核心指导思想的缺失或者说弱化就有可能甚至必然会导致宪政制度的缺失与缺位。
有论者认为,“宪政制度的缺失往往容易导致宪政危机的产生”。这种缺失主要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先天性的,即宪法在制定颁行之后显示出明显的缺陷与弊端,进而导致宪法无法对主要的社会关系实施有效调整;另一种情形是后天性的,即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现行宪法已经难以适应,而且又没有通过修宪或者释宪制度与机制进行及时的修订与完善,进而导致宪政实践与宪政制度的严重脱节。[21]同时,在作为指导思想的立宪主义政治原理的缺失与弱化以及由其导致的宪政制度缺失的合力之下,必然产生国家权力失范。无数的历史事实也印证了,公权力的滥用、异化、寻租、越位、缺位以及弃位等权力失范问题均成为践踏人权价值、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根源,进而造成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对民主政治缺乏热情。
故此,笔者认为,宪政危机是一种政治系统危机、价值认同危机、社会文化危机、制度构建危机,本质上是权力危机。无论是以哪一种危机或者危机组合的形式出现,其实质就是一种由国家货币权力失范所导致的、违背了“人权价值的尊重与保障”这一立宪主义本质的宪政危机。也正因为如此,对于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萧条的研究,早已经不能局限于经济学领域,而应该突破学科划分的樊篱,从多维度,尤其是从政治学和宪法学的维度加以审视和考查,深究危机的根源,并为从源头上消除危机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从经济本质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的实质是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的全球性肆虐引发了人们对货币危机这一议题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无论是货币危机的肇因、形成、影响以及相关货币当局所施行的货币政策,还是对于货币危机的预防、应对与化解,均成了世界范围内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与焦点。而在宪法学的理论和分析范式中,货币危机的实质是宪政危机,而导致危机的肇因和制度性根源则在于国家垄断并控制了货币权力。而正如艾沃·詹宁斯所言:“法律家只有了解法律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法律施加于受治者的后果,才可能理解法律。”[16](P11)所以,宪法学者们更倾向于从立宪主义的视角透视、分析并挖掘隐藏于金融危机或者说货币危机现象背后的宪法与宪政问题,审视其中所隐含的独特的货币权力诱因,探秘货币危机与自由、民主和宪政之间的运作机理、逻辑内联性以及发展规律。
宪政本身即是一种具有逻辑自洽性的、具有系统整合功能的规范结构。任何宪政制度变革都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蕴含于社会这一有机体内部的、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往往成为宪政变革的“催化剂”。与此同时,只有在起伏跌宕、危机迭起的社会转型时代,辨析研究社会变迁与宪政变革的逻辑内联性、社会危机与宪政构建的内在关联性,方能够有助于深刻地认知、理解和领悟宪政主义的内涵要素与外延要素、发展趋势以及价值真谛。具体而言,货币危机是一种经济危机、宪政危机、社会危机,是社会基本矛盾在货币金融领域的集中体现。对于一国固有的宪政体制而言,货币危机既是一种猛烈的冲击、严峻的挑战,又是一种难得的机遇、现实的动因。货币立宪这一可能的宪政构建路径是应对与化解货币危机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根本上治理货币危机的必由之路,由此亦可促进、推动和实现宪政体系自身的更新与升级。正是不断出现的在各种伪装之下的宪政危机,才促使宪政制度、机制、规范乃至价值在宪政体系内不断地进行着多层次、多方位和应急性、适时性的创新、变革、构建与进化。
[1]曹远征.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C]//国际金融监管:问题·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
[2]蔡定创.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6-37.
[3]陶红亮.中国式通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
[4]杨波.标普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EB/OL].(2012-07-15)[2011-10-30].http://finance.people.com.cn/stock/GB/217390/227891/15344570.html.2011-10-30.
[5][美]鲁迪格·多恩布什,斯坦利·费希尔.宏观经济学[M].10版.王志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2.
[6]毛夏鸾,任丽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与效应评价[J].税务研究,2009(12):26.
[7]王美涵.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2(2):183.
[8]邓力平.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的主权运用与国际协调[J].税务研究,2009(11):30.
[9]李扬.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几个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7(9):7.
[10][美]布鲁斯·布恩诺·德·梅斯奎塔,希尔顿·L·鲁特.繁荣的治理之道[M].叶娟丽,王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11][美]查尔斯·A·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M].何希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16.
[12][英]惠尔K C.现代宪法[M].翟小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3][美]多米尼克·巴顿.险象环生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M].徐志宏,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3-30.
[14]苗连营.民生问题的宪法学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3):48.
[15]刘尚希.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87-289.
[16][英]詹宁斯.法与宪法[M].龚祥瑞,侯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7]金观涛.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 -12.
[18]葛克昌.国家学与国家法——社会国、租税国与法治国理念[M].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95.
[19]王怡.宪政主义:观念与制度的转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5-37.
[20]韩大元.亚洲立宪主义研究[M].2版.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