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推荐12篇)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金燮玫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0课 教学目标:
1、为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故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2、运用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绘画技巧表达古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教学重点:
通过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提高绘画创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一到三首喜欢的、能够背诵、理解的古诗及绘画工具。
师收集了解一至五年级学生学过的古诗,并收集绘制相关绘画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给学生讲老舍先生请齐白石为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配画的故事,生猜测画面内容。
2、出示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生谈想法„„师:齐白石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准确表现了诗中内涵,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今天我们也来学习诗情画意。(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诗情画意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有很多大画家都喜欢用画来表达诗的意境,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宋代的名画,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出示马远《寒江独钓图》)生猜测„„
师:南宋画家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在画面留出许多空白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这幅画在平静的江面上孤舟、老翁在独钓,由于钓者坐船的一端故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在船边勾出几条淡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联想起江的空旷,意境深远。
2、连线匹配:师出示两幅不同的荷花图,请学生根据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连线匹配。(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揣摩诗意)
3、欣赏课本中18页学生作品,生思考:你认为哪幅画最符合诗意?为什么?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4、同一首诗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受,欣赏课本19页学生作品,比较同一首诗不同的画面在表现诗意上的侧重点,启发学生:如果你来画这首诗,还有哪些独特的创意?
5、同学们一定也很想试一试,先请大家在脑海中选一选:你比较喜欢哪首诗?你的脑海里会有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讨论交流)
6、(1)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范画:先根据诗意确定画面主体并将之画大画详细以突出主体(师板书:主体 大 详细);(2)通过师示范杜牧《山行》,使学生明白,先确定近景具体刻画,再添加相关背景使画面完整,但远景等相关背景可画小些、简单些,(师板书:背景 小 简单)并思考画面题诗的位置。
7、师出示内容相同但色调不同的两幅《静夜思》,比较色彩在烘托诗意中的作用。(师板书:色彩)
三、学生作业:
1、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为熟悉并喜欢的一首古诗或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2、比一比:谁画的画更符合诗意?
四、展示评价:
1、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生互评,你认为哪张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3、师点评,从画面构图、色彩、是否符合诗意并有自己独到的创意这几方面展开评价。
五、总结拓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情画意,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活跃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文本,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我们不能将安静、有序看成课堂教学的标准,而是要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天性,让课堂展现出诗情画意,从平实走向生动,从单调走向丰富,让学生天真烂漫的天性得到释放,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向新的阶段。
一、生动导入,创新情境
老师要有丰富的情感,还要有诗意、隽永的语言,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体会到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我会利用音频、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在舒缓、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优美的画面中,感受自然、社会的风情;还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教具,或者一起表演、一起游戏等,激活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带进诗情画意中来。
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捉蟹的小行家”,我一边比画,一边哼着小曲,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大屏幕上出现了大海美丽的图画,海浪声响起,全班同学一起唱起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动人的旋律让课堂弥漫着动人的气息。朗朗的读书声传来,学生们全体投入。你读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出后,大家非常积极,有的说,赶海真好玩,可以追浪花,可以捡贝壳,可以抓螃蟹,还可以大声地呼喊;有的说,我最喜欢小作者描写大虾的片段,他把大虾描写成一个戏台上的武将,威风凛凛,却成为我的俘虏;还有的说,小作者观察非常细致,在他的眼中这些海洋小动物太可爱了,“努努嘴”的小螃蟹居然“束手就擒”……
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心灵完全解放,表现会更加积极主动,全身心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创造更多的奇迹,结出更多智慧的果实。
二、平等对话,润泽心灵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指出,语文教学实际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是精神层面的自由交流,更是灵魂之间的自由碰撞。在教学中,我不会用师长的威严来压制学生,更不会要所谓的标准来苛求学生,我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与学生平等对话,润泽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爱生之意,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个性主张。
在《二泉映月》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课下看了我发的《阿炳生世录》了解了阿炳的生平资料,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上课中,我们读完课文,疏通大意后,一起聆听了这首有名的《二泉映月》,并一起畅谈听后的感受。有的学生听出了宛转悠扬,有的学生听出了深沉悲伤,有的学生还听出了压抑的激愤,有的还领略到了音乐中的哀伤之美……这首曲子的感染力很强,因为这是阿炳对生活、对月光下二泉的生动展现,饱含着深情。于是我们开始探究音乐背后的故事,盲人阿炳卖艺为生,艰难度日,饱经了旧社会的风霜,感受了人世间的冷暖。学生们说这首曲子把阿炳对生活的感悟全部表达出来,至真至美。大屏幕上,月光下的二泉,阿炳一个人回忆往事,美景与哀情间构成对比,乐曲的感染力才如此强烈啊……体会了情感后,学生诵读时对语气的把握就更准确了,“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情感喷薄而出。
小学生就如稚嫩的幼苗,需要每个老师精心的呵护,也需要每个老师的细心引领和点拨,让学生能愉快地与文本、同学、老师对话,敞开自己的心扉。
三、感悟生命,升华认知
生命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课题。在小学生的眼中,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星空、大地等都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和生命、生活联系起来,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感受文本的生命情怀,升华学生的生命认知,让小学生懂得关爱、包容、坚强、勇敢等,为日后的人生打好基石。
在《第一朵杏花》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分角色朗读小孩子和竺爷爷的对话,体会背后的内涵。学生们揣摩了双方的心理,用奇怪、高兴、激动、自豪、怀疑、肯定等语气读出来,表现小孩因发现第一朵杏花而无比兴奋的心情。我问大家,你们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精神?有的说,竺可桢善于观察大自然,积极探索的精神值得钦佩;还有的说竺可桢对小孩子非常有耐心,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学完课文之后,我问大家你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一个个小手举起来,有的说,春天,我发现小草发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还有的说,他在奶奶家发现了刚刚成形的小黄瓜,非常可爱;还有的说,自己的京巴狗下了一窝小狗,可爱极了……只要善于观察,我们就能发现生命之美。
富有诗意的生命,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两者相得益彰。小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在语文课堂高唱生命的赞歌。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富有诗意的、审美的情景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我们要为小学生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语文的节奏美、音乐美、内涵美,张扬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情怀,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乐学语文,乐享语文。
参考文献
[1]应中赋.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感初探[J].教育艺术,2008(12).
秋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
秋天总是酝酿出一种明朗而又沉稳的诗意,也因此深得文人墨客钟情。在他们笔下,秋天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灵动;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烂;是“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的浪漫;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大美……即使流传了千百年,那些诗词中所刻画的诗意秋情,还在不知不觉中召唤着我们远足出游,追随着他们的眼睛去赏秋。也许不经意间,你会与千年前的诗人相逢,幻化出同样的心境,感受诗中的意境。
寒山秋水——让身体沁入天堂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秋情:同样是写秋天,王维却一改古人悲凉之调,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深秋暮色的纯美景象。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带着北国之秋特有的淳朴,加上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曾引发出我们多少羡慕的感慨。此刻,时间正对,何不抛开心中的纷杂念想,用最纯粹的欣赏眼光,去看看这个王维笔下的秋景有多吸引人。
壮美的山势、纷呈的色彩、如洗的碧空,飒飒秋风扑面而来,饱含着成熟的味道,明媚秋阳将这千山万壑重峦叠嶂照耀得通透鲜亮,穿行期间,看着那山,那水,想想那人那情,闭上眼,用尽全力地深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或许你的胸膛也会在那一刹那间变得容纳百川,即使阴郁的心情也早已烟消云散。
层林尽染——让眼睛领略“枫”情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情:“好色”之秋,“枫情”万种。古往今来,人们对“枫叶”的迷恋始终长盛不衰,
从历代文人墨客对枫叶的迷恋,到如今熙熙攘攘赏枫的人流,那抹醉红总是在这个季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年杜牧在南国的岳麓山赏枫叶时,踏着弯弯曲曲蜿蜒伸向山头的山路,看到在白云飘浮的地方,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而夕阳晚照下,那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相辉映的景象,却更让他如痴如醉,停车领略,感慨这绚丽的色彩堪比江南春日里鲜艳的花朵。
东篱采菊——让心感受花的风骨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秋情:秋天菊花盛开,遍地金黄煞是好看,文人雅士们历来有将人性赋予花木的雅兴,他们自然也给菊花注入了气节和品格。菊花也就因自己的美色、芳香、气节、品格被历代文人赞不绝口,并与梅、兰、竹组成花卉“四君子”。花还被称为花中“隐士”,因为它不张扬、不狂放、不沽名钓誉。所以,能淡泊处世的饱学之士往往会得到“人淡如菊”的佳誉。诗中陶渊明流露出了他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既寓情于景又直抒胸臆,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菊花在秋日的寒风严霜中傲然挺立、吐露芳华;因为她,紫色的如烟似霞,黄色的生机勃发,白色的堆起千层瑞雪,粉色的羞落三月桃花……这个秋天,我们不妨感受一下菊的风骨:簪菊花、喝菊茶、品菊肴、饮菊酒。哪怕不能长寿赛神仙,也能活到“九十九”。
千里共婵娟——让思念寄托于秋景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情:人们喜欢悲春伤秋,同时也喜欢借月抒怀。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时至中秋佳节,总有一份“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张九龄的诗中所展现的澄澈柔美的夜景,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分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由“海上生明月”的描写,引出下面的抒情。由景入情,触景生情,自然、贴切。
秋日胜春朝——让耳朵将心叫醒
《秋日》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情: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日子,呼朋引伴,携侣同游,或登高望远看北雁南归,或对酒当歌笑谈人生。抛却往日的烦恼忧愁,纵情于醉人秋景之中,岂不快哉。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清朗之声入耳,唤醒了人也唤醒了心。白鹤入云霄,秋日胜春朝,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nlc202309020130
油彩描绘的秋天
如果说中国的诗词中描绘出的秋天是一幅写意风流的画卷,那么西方的油画所描绘出的秋天则更添一分唯美与浪漫的气息。画家们用油彩描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秋景,柔和而明丽的颜色让人陶醉,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心中的秋天。
自然之美
想象在一个秋日的午后自己独坐在河边,阳光不那么刺眼,黄绿树叶被风吹着沙沙作响,仿佛柔美的音乐,抬头望天,云也白的很好看,低下头就能看到清澈的小河泛起波纹,风景如画,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就如同《干草车》所描绘的那样。
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他的风景画的重要特点,是忠实于画家自身的视觉感受,真实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尤其是自然界的光、色效果,具有朴实、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干草车》是他最著名的风景画,1821年在法国巴黎沙龙展出时,许多法国画家为之倾倒。
该油画描绘了康斯太勃尔诞生的村庄。英国萨福克郡(Suffolk)斯陶尔河(River Stour)河畔的小村庄特福德(Flatford,又名:弗拉富德)的优美风景。画面大部分为天空所占据,表现的是平淡的乡间场景。其中一只循声而望的狗引领着视线:一辆干草车正在过河,河水平静温和,静静地伴随着正在河边淘洗的农妇以及其身后颇具特色的乡间小屋。沉着的色调给画面平添了几分静谧与安逸。在这并不开阔的视线里,远处萨福克起伏平缓的地平线被明媚的阳光笼罩,生动和活力由此而生。画面上绚丽多变的色彩、真实的描绘和浓郁的抒情笔调都令人陶醉。这一切是如此自然、清新、真实,充满爱与美感,没有一点矫揉造作。
该画长约1.85米,这种规格的画作一般以大型题材作为绘画主题,比如历史题材。而康斯太勃尔毫不吝惜地将风景绘制其上,非但不显呆板和单调,其层次分明的主题以及严谨的构图还将自然与人的和谐表现得恰到好处。其间闪烁的好似“珠光”的笔触使得画面富有生气而灵动。画中康斯太勃尔将磨坊画得那么朴实、简洁,给整幅令人陶醉的景色加上锦上添花的一笔。这幅画上的景色,被称为典型英国式的农村风景。
在西欧的电影里尤其是英国的电影中常常见到这类似曾相识的镜头。凭构图色彩的配置,空气感等,康斯太勃尔树立了一种完美的标准。以后的法国现实主义风景大师如卢梭、柯洛等,都是康斯太勃尔最忠实的追随者。
伊萨克·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他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画了一系列明朗、愉悦的作品,如《三月》、《金色的秋天》、《伏尔加河上的清风》等。画中以清新的笔调,明媚的阳光和轻快的色彩节奏,一改以往的沉闷和压抑。列维坦这一阶段的内心的轻松,清晰地表现在他的画面上。1895年前后俄国社会上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活跃,画家本身的环境和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生活中的变化,使他的创作呈现了生命的活力。《金色的秋天》这幅画中饱和的金秋色彩,散发着诗意;透明、清澈、有如宝石一般的溪水,大片的白桦树林,溪边和坡上的草花,远处的白云蓝天,使人感到大自然无限的美好,使人振奋。
列维坦在90年代中期前后,曾在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任教,每到夏秋季节,都带学生到外地进行写生。这幅画是他在写生的基础上整理创作而成的。
著名的《金色的秋天》创作于1895年,画面充满了阳光,湛蓝的天空,仿佛活生生的会呼吸似的,天空飘浮着灰白色的云,阳光穿过云朵照耀在同样蓝得发亮的小溪上,田野正在由绿变黄,树叶已全部变成金黄色,清晰可见的笔触宣泄着画家心中涌动的激情。
劳动之美
《拾穗者》是弗朗索瓦·米勒(法国)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油画《拾穗者》中描绘着三位农妇在收割后的麦地上捡拾麦穗的场面。这儿没有什么戏剧性的事件,也没有任何有趣的情节,在广阔的田野上,远处堆放着高高的麦垛,满载粮食的马车和农夫们奔波忙碌着。三位农妇在前景中弯腰拾着麦穗,她们没有绰约的仪态,美丽的容貌,也没有飘洒的衣衫。她们有的是结实浑圆的身体、简洁的造型和粗羊毛织的朴实的衣裙,在阳光灿烂的田野上,她们正平静而安详地劳动着。然而正是从这样的人物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比学院派绘画中的英雄人物更为自然、可信的风貌。画面构图似乎很随意,地平线处理得较高,给我们留下宁静平稳的印象。几位农妇的动作设计得错落有致,油画《拾穗者》的画面富有节奏感和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淳朴与自然的深刻意义。
雅各布·乔登斯(jacob jordaens 1593-1678年)是法兰德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通过努力研究北欧的意大利艺术大师们的艺术作品,从中揣摩,仔细研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主要的成就表现在继承和发扬法兰德斯风俗画的传统方面。雅各布擅长创作农民形象,通过描绘农民丰收时的情景反映出内心的喜悦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都描写了法兰德斯的市民生活,充满生活情趣和乐观主义精神。《祭谷神,收获的女神》就是表现的这样一幅场景,画面中的人物饱满细腻,表情柔和中透着喜悦。淳朴善良的人们辛勤劳作了一年,终于得以收获,他们虔诚的向谷神祈祷,庆祝丰收。
nlc202309020130
收获之美
当金黄麦子堆满了粮仓,新鲜的瓜果满室飘香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秋天的快乐,那是收获的快乐。是的,秋天真的来到了我们中间。就让我们快乐地忙碌着、收获着……好好珍惜这属于收获的季节吧!
奥地利画家约瑟夫·劳尔(josef lauer ,1818年 —1881年)的这幅画让人联想到了这样的场景: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嫩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荡着清朗的笑声。鸟雀的欢噪已经退让到另外一些角落去。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方乱闯。花儿们迎着光伸展着腰身,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看得见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串串晶莹的葡萄压低了藤蔓,带着好看的绿或玫红,轻轻颤动着。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斡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空气中飘来水果与鲜花的香气,仿佛下一秒就能尝到水果甘美的汁水,一切都让人沉醉。纵然叶落秋收,终将凋零,但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约瑟夫通过深厚的绘画功底具体细致的表现了秋天的收获之美,画面构图饱满并且很好的处理了色彩搭配、明暗关系、黑白灰的关系,把灰色调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不失景物本身的色彩和生机。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莫奈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莫奈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而这仅仅是为了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天气、光线下的不同表象,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
在《苹果与葡萄》这幅画中,莫奈运用了这比较特殊的画法,大部分面积是用小的画笔来描绘,并非是用大号画笔拉出明暗关系,灰色的基调衬托出了水果的立体感。桌上的水果安静的摆放在那,仿佛可以联想到一位温柔的少女用柔软的双手刚刚将他们采摘下,少女脸上带着笑意,那是对收获的歌颂。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一到秋天,奶奶家的院子里就放满了玉米。大片的阳光照在金灿灿的玉米上,就像是院子里摆满了黄金。奶奶和爷爷总是安静的坐在院子里给玉米“编辫子”,但我和几个弟弟却丝毫不消停,总在玉米的缝隙之间蹦来蹦去,像一只一只的小蚱蜢。因为玉米太多,就连进屋子都得用蹦的,但我丝毫不觉得厌烦,反而觉得这更像是秋天特有的闯关游戏,有趣极了。可我不能避开所有玉米,有时候会踩烂几个。这时候爷爷总会训斥我:“你这个丫头也太不小心了!”我就会不好意思的摆摆手,假装用哭腔恳求道:“再也不会了,原谅我吧!”我的几个弟弟看到我这样就会肆无忌惮的嘲笑我,有时候连奶奶都会跟着笑起来。这样的故事几乎年年秋天收玉米的时节都会发生。
奶奶家的院子里还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我唯独最爱墙角那株淡红色的牵牛花,远远看去就像是穿着红衣的妖娆仙子,偶尔“她”还会跟着清凉的秋风翩翩起舞,我总是看的如痴如醉。
金灿灿的玉米,欢声笑语的孩子,还有美丽的花朵,组合在一起难道不是一幅唯美的画?
这时节我还总会和几个小伙伴上山摘酸枣,树上的叶子是淡黄色的,黄的有些内敛却充满了韵味,我看到这些叶子便会联想到深秋时漫天飞舞的枯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摘枣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让树下的蚊子饱餐一顿,还会被酸枣树上的棘刺扎破手,但心里感到的却是收获的喜悦。或许是因为秋天太美让我忽略了这小小的痛苦吧!摘累了便会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天空湛蓝湛蓝的,偶尔会有几朵白云飘过,看起来像是软软的棉花糖。如果有凉爽的秋风扑面吹来,那便更舒服了。秋风一来叶子们便沙沙的唱起歌来,比起歌手演唱的歌我更喜欢这大自然的天籁。
别在树下叹息。
别在黑暗中落泪。
告诉那颗你把快乐嵌在年轮里的树,他将充盈成你参天的回忆。”
“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恰似以莲传情,在这美丽的自然中,仿若看到两船两人,一船两人,无船无人的情景片。如若无这莲蓬过人头的荷塘,哪来着悄无声息,眉间脉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自踏风而来,松林自泥土而生,泉水源高山冰层,心中的不灵石也随着泉水叮咚叮咚,“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清脆地敲响。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记得鲁迅在《秋夜》说过:“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诚然是这两棵枣树,容纳了鲁迅童年是的悄悄话,这些话嵌在年轮里,随流年长成参天的回忆。这两棵枣树体现了环境的单调无聊,正是环境的单调无聊乃是寂寞无聊之人以寂寞无聊之内心观照之的结果,这无比寂寥苦闷的心境,需要到后园来静一静,寻找一份暂时的安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瓜果蔬菜扣农作物熟了,沉甸甸的果实里包含着丰收的喜悦,天是繁忙的季节,农民伯伯的身影是那样的忙碌,他们的脸上依然挂着掩饰不住的微笑。
秋天,没有夏天的燥热,也没有冬天的干冷,只有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一阵秋风吹过,落叶随风飞舞,像身着彩衣的小精灵,准备在大地的怀抱中举办盛大的舞会。
秋雨下起来了,洋洋洒洒,不像春雨那样缠绵,也不像夏雨那样凶猛.雨后,淘气的孩子们用力一推挂满雨滴的树,水滴落下来.洒落在干渴的泥土里,滋润着大地。
盛开的秋菊经过秋雨的洗涤,显的更加美了;蔚蓝色的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加蓝了;变化万千的云朵飘在蓝天中,显得更白了。
秋风轻轻地吹,落叶静静地飘,这风景宁静幽远,和谐优美的画卷,又岂能用我的笔描绘出来呢。
生动鲜活的比喻美
文中运用了不少比喻, 形象地描绘了桂林的山水美, 如“瞧瞧那漓水, 碧绿碧绿的, 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 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 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 却又那样玲珑剔透, 千奇百怪, 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 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 用比喻写出了漓江水的清纯碧绿, 桂林山石的千姿百态;“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 像莲花, 像海棠叶儿, 像一挂一挂的葡萄, 也像仙人骑鹤, 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 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 用比喻表现了漓江石乳形态各异的特点。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比喻, 这些比喻使文章诗意顿生, 意境深远, 紧扣标题“画山绣水”, 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富有韵律的叠词美
作者还运用叠词使文章充满音韵美, 与“画山绣水”相互映衬, 如“瞧瞧那漓水, 碧绿碧绿的”一句, 用“碧绿碧绿”写水之绿, 用口语化的“瞧瞧”引导读者欣赏山水之美;“水面平得像玻璃, 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 晕糊糊的, 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用“一片一片”“晕糊糊”写出了晴天江面朦胧的梦境美;“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凤尾竹, 清风一吹, 萧萧瑟瑟的, 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 用“绿盈盈”“萧萧瑟瑟”“袅袅”写出了山美人美;另外还有“修着修着”“累累垂垂”“斑斑点点”“黑黝黝”“一挂一挂”“阴惨惨”等叠词, 这些叠词均为文章增添了诗意美。
凄婉神秘的传说美
作者把山水之美与船家所述的传说有机融合, 边赏景, 边听故事, 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富有情趣。
文章写了四个传说:“父子岩”的传说———父子二人宁死不为万员外赶造大船搜刮百姓的粮米, 最后躲入岩洞饿死;“寡妇桥”的传说———善心婆婆种地、打草鞋, 攒钱为路人建桥;“望夫石”的传说———灾荒年一对夫妇逃荒到桂林, 妻子从山脚仰望爬上山顶的丈夫, 最后化为了石头;“媳妇娘岩”的传说———姑娘为逃避财主逼婚, 毅然跳下悬崖。这四个传说, 除“寡妇桥”是写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外, 其余三个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这些传说不仅增添了山的神韵, 使桂林山水美的内涵更加丰富, 也启示人们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 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古代诗人的词章里
代表荡漾的春风。
因此,
东风总是充满诗情画意。
李白说: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杜甫说: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白居易说:
澹澹春水暖,东风生绿蒲。
李商隐说: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苏东坡说: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好一个东风,好一番诗情。
悠悠东风,
在共和国领导人的布局里,
代表着战斗的激情。
因此,
东风成为三线建设的一个缩影。
毛主席说:我们要建设二汽。
周总理说:二汽可以建设在郧县深山里。
邓小平说:二汽建设得很好!是个奇迹。
……
好一个东风,
彰显共和国领袖的高屋建瓴。
悠悠东风,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词汇中,
代表着艰苦创业和自主创新。
因此,
东风总是在逆境中跨越前行。
1969年:
东风从偏僻的十堰创业起家,
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追寻中国汽车梦。
1975年:
第一輛两吨半越野车下线
东风汽车源源不断驶进军营。
1978年:
东风首次产品结构调整,
成功实现军转民。
1986年:
东风建成十万辆汽车产能。
从此,东风追梦行动开始由十堰,
向全国布局和谋定。
……
好一个东风,好一番豪情。
悠悠东风,
抚慰大地恩情。
在婉转轻柔的行云流水间,
我看到诗人笔墨的舞动,
我看到画家艳丽的色蕴。
这饱含深情的笔墨,
是东风人对大自然的祝福,
是东风人豪迈的自我抒情。
悠悠东风,
昂首挺立前进。
在汹涌澎湃的市场浪潮里,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东风一路驰骋。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
改革调整、战略重组、走向国际,
东风实力倍增。
东风四十年,
跨越一千万,
我们充满激情。
悠悠东风,
在现代诗人的词章里
依然是荡漾的春风。
但这春风的词韵
已与古代大相径庭。
悠悠东风,
在汽车人的表达中
依然叫做“二汽”。
但如今的“二汽”,
已与往昔截然不同。
悠悠东风,绵绵诗韵。
悠悠东风,巍巍豪情。
东风伴着东风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教学重难点:
1、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为古诗配画。
2、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绘画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1、导入: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熟悉的古诗并想象古诗的意境。如《枫桥夜泊》(多媒体出示图片)。揭示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板书课题)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古诗欣赏:杜甫《绝句》
1、请同学们背诵杜甫的这一首《绝句》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绝句》的景色组成。(多媒体图片)
3、统一讨论结果:(结合图片)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
4、师生共同赏析《绝句》图片(多媒体展示),并从中学习构图和绘画的方式方法。
(三)借鉴学习
1、背诵《咏柳》、《清明》两首诗,欣赏图片,借鉴学习其构思以及绘画。
2、为自己熟悉的古诗分类:写人、写景、叙事等,利用多媒体分析不同类型诗歌的不同表现方法。
3、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绘画中构图和绘画的方式方法,并作简单示范。
三、当堂练习(大显身手)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 教师提醒学生在创作中应注意构图和用色。
2、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3、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提醒完成基本构图,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2)对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四、评价交流,用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评,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3、老师对学生做适当评价、点评。并为优秀作业粘贴优秀标志——五角星。
五、课后拓展:
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为古诗配上不同形式的画。如国画,剪纸等等。
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古诗课,每学期都要组织“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每次上这节课,我都把它调节安排在“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之后。这样无形中就增进了学生学习本课兴趣——我们不但会朗诵诗歌,还要会“绘画”诗歌。
1、人生就像穿着一件长满虱子的华丽睡袍,外表美丽,而内心却充满了干啊和恐慌。
2、思念在流年里沉淀,辗转,是谁的歌声依旧打动着彼此的心?
3、再大的风不会永不停息,在浓得雾不会经久不散,风息雾散仍是阳光灿烂。
4、这个世界像1条深深的河流,走向不清楚,带着记忆与未知的情绪,和流浪的波纹,不停地淌过。
5、人生不能缺乏的是雨夜,淅沥地,独自的雨夜。这样的雨夜里,天有泪,烛有泪,天泪有声,烛泪有形,唯有斯人面上簌簌流下的,是点点无声无行的热泪。
6、任何人如果要走向成功的彼岸,务必走出安乐,勇敢的迎接风雨,甚至雷电,在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上一路高唱凯歌。
7、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8、青春的寂寞是性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然而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咱们不懂幸福。
9、1条古道,一匹瘦马,一个人影,被落日的余晖缓缓拉长。
10、在极度的喧嚣中,独自微笑独自平静是憾,落花是美的,淡淡的书香,淡淡的花香,淡淡的馨香。
11、以前我是个爱仰望天空的人,苍蓝的天空总是给我求生的勇气,而此刻我喜欢深邃的夜空,包容一切的黑暗和隐忍,留下眼泪也没人看见。
12、细碎的声音,如羞涩的蓓蕾,夜暮花影,轻浅六月,寂寂流年,拢一阙清绝,归隐在宋词里。
13、授人玫瑰,(经典语句)手有余香。
14、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1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6、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
17、也许,就在那一刻里,梦境还在,柔情亦在。
18、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习并领悟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习并领悟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19、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品人生似棋。
2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1、片的时光如浮云般流过,咱们的青春单薄的穿梭在蓝天之上。
22、天空飘过一朵云,有时是晴,有时是阴。但白昼终归还是白昼中秋之曰不可能岁月明如水,偶然的暗淡,恰似镜子的背后之面,有所缺憾,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23、用心聆听,音乐中总会有些东西在不经意间打动咱们。许,是那些久不曾碰触的忧伤;抑或是那些久不曾忆起的愉悦。
24、人们总是惊艳于花儿的明艳,却不知道那种子当初经历了怎样的血泪的洗礼。
25、人生没有轮回,就像花,人活一世,花开一季人生如花,花似梦。
26、落叶在泥土里迷失自我的时候,才融入到森林的性命里去了。
27、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此次想起,你被雨淋湿的心,是否依旧。
28、一夜高风凋碧树,凋落了记忆沧桑的羽翼。一个人淡淡地期盼,时光如梭。一个人静静地回忆,望眼欲穿。一个人虔诚地祈祷,昙花若现。
29、当爱丽思丢失了通往仙境的钥匙,她是就应难过的往回走,还是蹲下来哭泣?
30、人生路,路迢迢,谁道自古英雄多寂寥,若一朝,看透了,一身清风挣多少。
31、水滴虽小,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32、一眼凝眸望穿秋水,隔断了奈河,醉花迟落。一声咿语轻出梦里,回荡在心房,痴月娇容。一缕青丝滑落素指,缠绕住情殇,恋水轻柔。
33、那些以前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咱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咱们遗忘了。
34、1条古道,一匹瘦马,一个游子,夕阳西下,黄昏的余晖洒满千年古道,秋风渐起,吹动芳草碧连天,吹起游子思满面。
35、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7、天空飘过一朵云,有时是晴,有时是阴。但白昼终归还是白昼。
38、像这样轻飘飘的日子和平平静静的情绪,也算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吧。
39、夕阳沉落在海水深处却不见浪花翻滚,淡淡的只留下一个让人沉思的背影。落雨是晚风中的殇,带着晨曦的翘首滑落最后的伤痕!雨尽含羞,淡抹嫣红!
40、阳光依旧在,咱们穿越光影,沿着历史的足迹继续前行,创造完美生活,走向美丽明天!
41、咱们要去流浪,虔诚地定格住每一寸记忆;咱们要去成长,潇洒地忘却掉每1条纹路。
42、成功是白天的太阳,那么失败就是黑夜中的星辰,没有星辰的降落也就不会有太阳的升起,耀眼的太阳也会有被乌云遮掉的时候;成功是甜果,那么失败就是酸果,甜果在最初却是酸苦的,也有不少甜果会甜得发苦发烂。
43、人生似棋,性命如雨:不去理解浪花的吹打,风帆只是一块破布;没有经历大海的咆哮,小船只是一块朽木;未能“品尝”烈火的烘烤,钢铁只能困于顽石。同样的,不会独立自主的处理事情,生活在他人襁褓之中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44、我收拢了梦想的翅膀,我停却了信念的脚步,却再也作不回以前的那一天。
45、一个人的戏,自我独自导演,诠释精彩。在剧中尽情释放着自我的喜怒哀乐。笑得凄然绝美;哭得肝肠寸断。
46、回忆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珍藏着的一种心灵的颤动。
47、回首往事,日子里竟全是斑澜的光影,(经典语句cgw)记忆的屏障,以前心动的声音已渐渐远去。
48、如果我的感情,注定是一场独角戏,注定独自导演,诠释精彩。我也会投入所有真情,将他唱到繁花落尽,承受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49、寂寞的人总是记住性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正如我总是意犹未尽的想起你。
50、无影击碎了泪水,岁月在那个光年划下的痕迹原来是一刀一刀地刻在了我的心上。
51、往事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而你是我唯一鲜明的记忆,那绿叶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
5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3、用心去品味它,我看见了世间最美丽的音符,那跳动的旋律在我心灵中荡漾,犹如落在水中的花瓣轻轻的飘散。
54、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
55、融入银河,就安谧地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这样才算善待性命,不负年华。
56、人生路,路迢迢,谁道自古英雄多寂寥,若一朝,看透了,一身清风挣多少
57、有一天,我会歌唱,在风雨中,嘶哑了歌喉;有一天,我会起舞,在月光下,翩纤了身姿;有一天,我会痛苦,在烈日下,化作了泪水;有一天,我会狂笑,在高山上,激荡了云雾。
58、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59、雨后,山茶花开得正妖冶,杜鹃花却已颓靡,性命的时刻与距离不可匹敌。容华谢后,一日春光再难寻觅。
6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61、雨后,叶绿得剔透。我不忍再过多的采撷,竟感觉那是你的化身,采摘未免太过残忍。
62、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快乐是你辛勤耕耘获得的果实,悲伤正是那成熟前的秕粒。
63、愿自心出,景需人设。
64、坚信优美的性命,就是一曲无字的挽歌,漫过心际的孤独,早已蔚然成冰,而你是这个季节里最美的音符。
65、中秋之曰不可能岁月明如水,偶然的暗淡,恰似镜子的背后之面,有所缺憾,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66、酒般的思念,一饮就醉,醉时就用全部的热情读这忧伤的月色,于是,月醉了,夜醉了,我也醉了。
67、岁月的日记,打湿了眼眶,寻不到昨日的天堂,用微笑抵挡迷茫,倘若有一天我离开了,也会带着微笑吧。
68、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敢看天。
69、我宁愿用尽此生,为那些尘世的硝烟尘雾,潸然泪下,为菩提落花,为世间繁华。
70、一枝清绝,但把浮尘歇。不事张扬,可敬可爱,花中极品。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芳心轻吐,香喷清绝在纷繁的碧叶中,星星点点地透着笑靥。
71、以前盛开的蔷薇,虽经风吹雨打,但和着微风,还有屡屡暗香飘过。
72、曾芬芳过的那片土地,幸福的花儿虽早已凋谢,只留下风雨吹打的痕迹。
73、做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
74、月寂如沙,很多个这样的夜晚来临时,我都是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站立在有水的亭边,看看暮色夕阳,看着夜色一点点的弥漫开来,慢慢地将自我笼罩在幕霭之中,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话,同样的地方,在不一样的时刻里却能够千变万化。
75、人们总是惊艳于花儿的明艳,却不知道那种子当初经历了怎样的血泪的洗礼人生没有轮回,就像花,人活一世,花开一季人生如花,花似梦。
76、叹!万般景色,黄昏云收,似说春事迟暮。
77、总有一天咱们学习并领悟不再忧伤,正因咱们已经像蝴蝶一样,完成了既定的相聚。
78、时空轮转,岁月更迭。梦想依旧是梦想,而咱们已不再年少。
79、辗转半世红尘,缘去缘灭,空留满池伤痕。雨花迟落,霜雪纷飞,池水泛冰,已益处月的苍凉。
80、你在雨中行走,你从不打伞,你有自我的天空,它从不下雨。
81、那段岁月,无论从何种角度读你,你都完美无缺,你所缺少的部分,也早已被我用想像的画笔填满。
82、没有一种性命的轮回是命中注定的,就像,隔夜的狂欢。
83、咱们人生的大幕才刚刚拉启:刀光剑影,英雄本色;是非恩怨,儿女情常。
8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85、记忆像是倒在掌中的水,无论你是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滴流淌干净。
86、嗅着昨日芬芳遗留的气息,寻寻觅觅,仍不见踪迹。邂逅了一场烟火,终还是那般凄凉。迷失的夜晚,点缀了无数颗孤单的星星,不知道那是否有属于我的一颗。
87、纵然这个世界总使咱们视觉模糊,但是,四周的空气依然是一片静寂,一轮旭日照旧一如既往地从东方冉冉升起。
88、洋溢着春日的微笑,坚强了外表,却虚伪了内心,脆弱了,是不敢触及的。
89、嘴角挂着一抹邪异的微笑,听着那个夏日留下的歌。
90、月姗姗,星淡淡,一川涟漪羞涩莹,在与你相遇的刹那,我找到了性命中的永恒,星之光,柔美奢华,所有的诗意都在那缥缈如烟的追寻里。
91、松声空壑动,月镌花影碧窗幽,静观淡漠了的人生中很多是是非非,那些功利性很强的东西都被大脑屏蔽,注重自然赋予的灵魂,使一切都重新回到一个起点。
92、如丝般缠绕不绝的细雨里,烟花会谢,笙歌会停。
93、透过听涛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留给人隽美意境和韵味,静谧安详,抿住呼吸细细聆听着那千峰翠微处发出的行走声,景观万象,一切似乎都在静止中前行。
94、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力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文字魅力 体验情感 积淀底蕴
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凝练,韵律朗朗上口,想象大胆丰富,哲理深刻入微。对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所以古典诗词的教学,重在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感受其中诗情画意的韵味。
一、“绘一幅彩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画的神韵,真切阐释了诗词与绘画的不解之缘。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词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画家。王维是诗画派的代表,他的诗清新秀丽、色彩明丽如一幅幅风景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千百年来带来的是无限的遐想与美好的意境。
古诗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动手绘画,水彩画、蜡笔画、国画……按学生的意愿作画。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暮春时节村童扑蝶图,诗人伫立窗口,目光透过稀疏的篱墙投向一条又细又长蜿蜒伸向远方的田间小路。路旁的新枝上,细叶闪着嫩绿萦满枝头,丽日当空,微风轻拂,地面上樹影斑驳;遍地盛开着的金灿灿的油菜花,满脸欢畅的孩童,以及那翩翩飞舞的黄蝴蝶,黄花、嫩叶、花瓣、飞蝶、篱笆、斜线、直线、弧线……一幅春意浓浓、自在其中的阳春景象,不同的学生描绘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风韵。
二、“演一出动画”
小学生天性爱动、爱模仿,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讲故事、表演,把诗中描写的形象进行联想、补充、再创造,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且对诗意的理解,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对主导作用的发挥,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袁枚《所见》中勾画的夏日牧归图。诗人起笔先描述了小牧童的动态情景,那高坐牛背、大声歌唱的姿态,显现的是散漫、悠闲、放肆、享乐;随后笔锋一转,抓住小牧童静态的专注,那屏息凝神、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那么令人驻足欣赏。短短一首小诗动静结合,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悠闲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课上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演出空间,“在这样的傍晚,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你是一个牧童,你会唱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随即相互间进入情境,感受做一回乡下牧童的乐趣。
三、“品一种境界”
“诗言志 歌咏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诗歌,我们的精神需要诗意。诗情画意是灵魂深处宁静的追求,是欲说还休的纯净渴望,似有绕梁三日的余韵,让人沉醉不愿梦醒。
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就是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动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佳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得怡然自得,那样得超凡脱俗!陶渊明用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自己的闲适心情,我们在感怀作者那种心境的同时,更多的是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在喧闹的现实中,只要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一些世俗,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
四、“立一点志向”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运用抓题眼,抓重点词,读重点句子,了解特定历史背景环境等方法来感悟诗词所包蕴的精髓。王冕《墨梅》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文天祥《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古人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鼓励和告诫后人,一个人要想在学习、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勇于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要想达到自己向往的目标,不经过磨炼甚至失败,幻想一帆风顺获取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时成功,也不会坚持长久。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句话,凡事都须艰苦锻炼,不断磨砺,才能取得成功。
诗的开篇二句便入题, 写了月出江上, 江潮连海的壮丽场面。春天江潮浩瀚, 仿佛与大海相连, 宏大壮阔, 江上明月升起, 从水边望去, 就好像是从浪潮中涌起一样。将江比作海写出了江面的宽广, 而月共潮生, 更让人感到潮水的澎湃和水天相接的阔达。诗中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生命感, 为诗增添了一丝明朗生动的气息。两句诗勾勒出春江月明的整体框架, 为后文的描写铺展了背景。诗的开篇以潮浪连天的浩渺无垠之气势拉开序幕, 作为主角的明月由此缓缓登场。随后诗人的目光落到了江上和岸边。粼粼的波涛一泻千里, 何处的江水不在月光朗照下熠熠生辉!江流弯曲迂回绕过遍生花草的原野, 月光洒在花林上, 花儿好似被蒙上了洁白的冰粒。皎洁的月光涤荡, 使人感觉不到空中流霜的飞动, 也看不见沙汀上的白沙。由此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一一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这六句诗先写了粼粼宛转的江波, 用一个反问句叹出了明月普照万里江波的明朗优美。读者的心也仿佛被月光照亮了。接着通过描写像撒上了层冰粒的花林, 以及“空里流霜”“汀上白沙”不能为视力所察, 从侧面表现出月光之明。虽然是描写春、江、花这些暖色调的意象, 但是诗人用了“霰”“流霜”“白沙”这样冷色调的意象衬托, 在黑夜的背景下让读者感到一种清冷但不失温情的风致。在如洗的月光浸染下, 一切景物也都变得如洗的洁白。江天浑然一色, 纯净纤尘不染, 皎皎的空中只望见一轮孤月。春江花月夜的图景便全部展开了。从开篇以来, 作者的视线由远处慢慢拉近, 由整体到局部, 最后聚焦到了这一轮孤月上。一个“孤”字极妙, 既写出了明月亘古的孤单, 更突出表现了它是这夜空当中唯一的主角, 那洒遍江天的清辉更显其圣洁幽静。从前十句诗起伏的节奏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在消受这良辰美景时心中激荡的同样起伏的情怀。面对这皎皎孤月, 作者慨然长叹, 发出了千古之问:江畔是谁最先看到这月亮?江月又是何年开始普照人间?人类的生命代代相延无穷无尽, 世间也更迭变幻无常, 而江月却年年望去都相似, 以那亘古不变的姿态普照人间, 是在等待着什么人吧, 可是总也等不到, 是多么无奈, 只有一江春水滚滚东流。诗人前面发出的两问早已惊人, 道出了宇宙间的瞬间与永恒。人的生命短暂, 但月亮却是永恒的, 世间早已物事人非, 但古人今人同观一轮明月。后面四句更是别出心裁。一代代的人们看到的江月是年年相似的, 诗人想象这江月千年不变一定是在痴情地等待。诗人赋予孤独的江月人类的情感, 是多么精妙的一笔!江月朗照下的滚滚流水似匆匆流逝的时间又似世代不息的生命, 这永恒的动与江月永恒的静形成了自然的反照。这六句诗由自然而联想到宇宙时空, 又联想到人类, 超乎寻常的视野, 不同凡响的想象使之成为全诗最精彩的一笔。
接下来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诗人由月的绵绵无绝期的等待想到了游子思妇同样无奈的痴情。白云悠悠, 荒凉偏僻的水边有人不堪悲愁。白云, 青枫浦是一些给人感觉偏而远的意象, “悠悠”二字烘托出一种凄清悲苦的气氛。是谁家的客子今夜还飘荡在江湖?哪一处的明月楼中还有妇人在无尽的相思?“扁舟子”代指客子, “明月楼”代指思妇。游子思故里, 闺妇思远人, 都是人间难胜的悲情。此四句为总述, 后为分说。先是写闺妇。明月楼上月影移动, 照在悲伤的妇人的梳妆镜上, 月光照在玉户帘中卷不去, 洒在捣衣砧上拂去又回来。“徘徊”二字一语双关, 既传神地写出了月光的明暗不定, 又写出思妇不胜悲伤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的宛转的心绪。“卷不去”“拂还来”一系列动词, 写出了月光恼人地移动着, 妇人想避开, 却拂不开, 月光带着离愁渗入了思妇的心, 那心头的烦闷更加无法排遣。可见思妇思念之深, 连很平常的自然现象都成了烦恼。月影移动也表明时间的推移, 那位思妇已在明月楼上望了多久了?可是, 此时只能够望着月亮, 借月托情, 却听不到所思恋的人的一点消息, 真想追逐着月光飞到那个人的身边。因为千里共婵娟, 所以希望逐月光去见日思夜梦的郎君。此时的思妇已不愿再被动地等待, 而有了主动追求的愿望, 这一转变中凝聚了思妇多么炙热的情感啊。然而望星空, 鸿雁也飞不出这片月色, 鱼潜水龙飞腾也像水纹那样虚妄, 无法传递心声。这四句诗, 借月光, 将情感与自然巧妙地融合, 鸿雁, 鱼, 龙是春江中的自然之景, 而且自古以来, 鸿雁, 鱼, 龙常为书信的象征, 这不动声色的用典, 有浑然天成之感。这几句诗也将思妇的情感描写推向了高潮, 苦闷、惆怅、无奈的心情堆积已久, 只望借这虚幻的月光寄托相思了。八句诗没有直接写思妇的感情, 却在字里行间让人感到深深的悲愁, 怜悯之心也油然而起。最后是写游子。昨天夜宿闲潭梦见了落花, 可怜自己春天已近半了还回不了家。江水不停息, 春天也随着江水流去, 将要走到尽头, 江潭边落月西斜。落花, 半春, 落月西斜, 这些意象给人残春落幕的凄凉之感, 落花流水的残景正触及了游子心中那最脆弱的一块, 那装着乡愁的一块。《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曲辞相传由陈后主所创。《乐府诗集》里说:“陈后主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互为诗, 采其中最为艳情者, 命名为《春江花月夜》。”如今所见的《春江花月夜》有隋炀帝两首, 诸葛颖一首, 张子容两首, 温庭筠一首。
这首诗的风格总体看来是清丽而明朗。作者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全景主要用了潮水、江流、花林、白沙等意象, 在夜色的衬托下这些意象给人以一种静谧的感觉, 而又由于月光的朗照, 景物被月光洗净芳华, 只留下最本真最纯净的一面, 组成一幅澄澈唯美的画面。景物在银灰色的月光下带给人凄清之感, 但因为月光的皎洁, 这份凄清也被削去几分而代之以明朗。诗中展现的春潮连海, 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这样的画面又是阔大浑然天成的场面, 于是景物在一片静谧之中也有一分浩然之气。所以诗中所描绘的是一幅清新明朗而又有浩然之气的春江月夜图。诗中表达感情含蓄隽永, 用了白云, 清枫浦, 扁舟子, 明月楼, 鸿雁, 鱼龙这些典型意象, 来描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这思绪随着江水默默的流淌, 宛转深沉却并不消沉。而落花、残月这些意象在月夜下也带给人淡淡的忧伤之感。诗中描写景物并没用很多的修饰, 抒写感情也未过多地雕琢, 一切都是平淡真实地写出, 正是这平淡真实让人感动。
这首诗是一首感人的歌, 不仅因为难见的赤子之心, 他沉醉了。但陶醉并不耽于享受, 面对美景, 他舒展胸襟, 思绪便游离到了宇宙时空, 顿生悲天悯人之情。孤月, 在诗人的眼中成了忧愁的化身, 而这亘古不移的等待又给忧愁镀上了坚贞的美丽的金边。转而由太空又想到了人间。在诗人眼中, 那游子对家乡的思恋, 那闺妇对远人的忧思, 因为那相思的真挚, 与孤月一般, 也有了美丽的感人的力量。愁情虽愁, 但在诗人的心中因为有了美感, 所以表达出来使人有哀而不伤的感觉。
诗的韵调也是优美宛转的。全诗共三十六句, 四句一换韵, 平声庚韵起首, 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 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韵脚平仄相错, 柔和与急促相间, 读来回环往复, 节奏感极强。整首诗读来就像在低沉地倾诉, 感情含蓄隽永, 但也难掩内在的热烈。诗文的感情表达与声音的节奏有致相得益彰。或慷慨悲壮, 或低回感叹, 时高时低, 正与韵律相合。全诗的句式也灵活变换, 或陈述, 或感叹, 还有反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连续的反问, 增强了提问的力度, 使得诗人心中难以抑制的情怀自然地流露, 也引起了读者的深思。诗的整体结构也紧凑有层次。全诗是以月为线索来贯穿叙述的, 月出到高悬再到西斜而后落下, 将诗人怀想的神思和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连为一体, 也使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情感因为时间的变化而贯为一线, 同时月相的变化与诗人感情的升华与收敛也是相互配合的。
【诗情画意】推荐阅读:
诗情画意教词串09-08
诗情画意说课稿09-25
诗情画意中国画 教案05-30
小学五年级美术《诗情画意》教案11-08
田园诗情公开课07-21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案06-25
小学四年级语文《田园诗情》教案07-13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课件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