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多少天》集备教案(精选6篇)
一、备课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3、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6、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7、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二、单元总目标及训练重点:
(一)单元总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现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二)训练重点:
1、熟记6—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表内乘法。
2、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能够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学的。教材通过“一共有多少天”这一情境,一到学生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在7的乘法口诀中,前6句是学过的,只有后3句是新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在提出:“7个星期有多少天?”引导学生先探索“7×7=?”的算法,特别是利用学过的口诀来计算,如从7×3=21、7×4=
28、得7×7=28+21=49等,体验算法的灵活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策略和方法。本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延续。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所以学7的乘法口诀应该不是很困难。
五、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7的乘法口诀。过程与方法:
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难记的口诀:五七三十五和六七四十二。易混的口诀:六七四十二和四六二十四。
六、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的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诀卡。
八、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师:
1、同学们,一个星期有几天吗?
2、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与星期有关的信息,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多媒体)
3、请学生读一读淘气和笑笑的话,从而引出问题: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编制口诀:
1、填表格:
(1)大家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你们能指出这个表格上所要
求的内容吗?
(2)出示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这张表格的每一栏表示什么,要求什么。
(3)学生独立填写,小组内交流一下。
(4请学生汇报一下算出的结果,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2、编写7的乘法口诀。
(1)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表格,说一说每个算是表示什么?(2)学生独立编口诀,然后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把你列的算式告诉大家,并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4)谁愿意把自己的口诀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3、寻找规律。
(1)今天编的口诀里,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哪些是今天刚接触的?(2)那刚才你们是怎样算出后面三句口诀的结果的呢?你为什么只加7,不加其他数字呢?(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口诀的得数7个7个的增加。)
4、记忆口诀。
(1)哪些口诀难记?你们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吗?(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记忆方法,并用喜欢的方法记忆口诀)
(2)对口令、记口诀。
5、交流编制口诀7×8=?的其他办法。
师:刚才经过同学们的独立思考和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整非编
制出7的乘法口诀,同学们可真棒。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和我们一样,现在也正学习7的乘法口诀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书80页图)
(1)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编口诀,虽然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学生通过积极动脑整理、汇报总结、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三、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1、应用口诀完成练习题:1、2、3、4。
2、口诀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语文中也能有数学问题呢?那位同学来背古诗《山行》,你们猜一猜老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诗中有什么地方与7有关?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能用一句口诀来解决吗?
3、师: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乘法口诀的用处可真大,智慧爷爷也想考考大家!他为我们准备了两道考题,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解决。
7×2+7×7=7×()7×2+1+2+3+4+5+6+7=7×()
【设计意图】两道题的难度不一,目的是使优秀生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加法意义。经历将2个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学生能看图说图,并能列式计算。教具、学具准备: PPT、铅笔、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学趣:
师:同学们,老师的左手里有2支铅笔,右手里有3支铅笔。(动作:双手缓慢合在一起)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 生:5支铅笔。
师:很好,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一共有多少”(板书)
请全班同学拿出小棒,跟着老师一起来边比划,边说:我左手里有2支铅笔,右手里有3支铅笔,合在一起,一共有5支铅笔。
二、探究新知:
1、熊猫图(认识加法算式)
出示熊猫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用完整的话对该图进行描述。师:你从这幅图里看到了有()只熊猫在吃竹子,有()只熊猫在玩皮球,(动作:合起来)然后······ 生:······(要求学生完整的将三句话说完整)
学生边说,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3 师:现在,老师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三句话。在上面的三个数字之间加上运算符号。请看:3 + 2 = 5(板书)
↓
加号
A.认识加号:这个符号(+)叫加号,表示将前后的两个数字合起来 B.学习加号的写法:书空(2根线一样长)C.读作:3加2等于5(读两遍)
师:算式:3+2=5在这幅图里面,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2=5表示: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合起来一共有5只熊猫。
2、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听指令,摆学具。(下面三种情况)请学生将以下三种情况,完整的表述出来
○
○○○(板书:1+3=4)○○
○○
(板书:2+2=4)○○○○
○
(板书:4+1=5)
三、巩固练习:
1、动笔算一算:
书P24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书P25页练习通过PPT展示出来,让学生先动嘴说一说,再引导学生列式
2、说一说:
出示书P25说一说中的4副图,请学生根据图用三句话进行表述,再进行列式(引导学生发现并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四、总结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一共有多少”,明白当我们需要将两个部分的数量合起来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加法算式。下课之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小眼睛去仔细观察,找找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加法,好吗?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
○○○(板书:1+3=4)+ 2 = 5(板书)○○
○○
(板书:2+2=4)
↓ ○○○○
○
(板书:4+1=5)
加号
读作:3+2=5
作业设计:
1、书P25第1、2题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7月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中国民间老百姓根据地球积蓄热量的情况,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但是,中国民间老百姓也同时总结出了“立秋早晚凉;蚊从立秋死”的谚语。这意思是说,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还很热,但是,一早一晚却是凉快了,而且,讨厌的蚊子也开始从立秋就越来越少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日子的六十循环情况,所以,有的时候,初伏结束之后,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庚日,于是,有的时候,中伏期间,可能会超过十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今年是阳历公元,阴历乙酉(鸡)年。“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今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露??眨┏龇?梗?昂笳?盟氖?臁?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 天,比如今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3.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4.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养成认真倾听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即简单的用数字来表示,接着用学生的感兴趣的谜语引入今天的主题图。观察笑笑图,通过笑笑的铅笔演示,先让学生说说图意,接着试着提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演示,最后说说数法。出示熊猫乐园图。还是让学生说说图意,试着提问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画一画,最后说说数法。归结两幅情景图,引入加法,认识加法算式。第二环节动手操作,体会加法的含义,教师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第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我巧设练习的坡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最后联系生活,总结反思。
反思整节课,在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我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一样丰富多彩。其次,教师能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掌握数学知识信心。
鲁迅1936年10月辞世,迄今75年间,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曾编辑出版过许多卷数不同、版本相异的 《鲁迅全集》,但就编校内容质量与流传影响而言,在鲁迅著作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以下5种各具特色的全集版本:
第一个版本为1938年出版的20卷本 《鲁迅全集》。当时国民党一党专制,出版全集需要报批,而鲁迅的一些作品集属于查封的对象,所以这本全集只能以民间的方式出版,由上海复社接手编辑,所用时间仅仅四个月,因此不免有些遗漏。
第二个版本是1958年人民文学社出版的10卷本 《鲁迅全集》,第一次为鲁迅文集加了注释。但名为“全集”,实则是最不 “全”的一个版本。因为这个版本只收集了鲁迅的创作、评论和文学史著作等,而他翻译的外国作品和编校的一些作品却另行出版。
第三个版本是1973年人民文学社出版的20卷本 《鲁迅全集》,是根据1938年版重排,但是删除了书中蔡元培的序言,个别地方也作了一些改动。这是在特殊年代下出版的一本全集,不能全面展现鲁迅的作品。
第四个版本是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6卷本 《鲁迅全集》,这是在1958年出版的10卷本基础上,又增加了 《集外集拾遗补编》、《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并将1912年至1936年的日记(1922年缺失),以及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全部书信都收了进来,当时编撰该全集时,几乎动员了所有重要的学者,被公认为是阅读和研究鲁迅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版本。该版本中没有收录鲁迅的译文部分。
1981年的16卷本 《鲁迅全集》曾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鲁迅全集版本,不仅深受中国内地读者欢迎,而且中国台湾的谷风出版社也据此出版了繁体字的 《鲁迅全集》;日本东京的学刀研究社还与我国有关方面洽谈签约,以这一版本为底本,进行翻译编辑,于1984—1986年(昭和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出版了日文版20卷本《鲁迅全集》。
第五个版本是2005年由人民文学社出版的18卷本 《鲁迅全集》,该版从2002年5月开始修订,共改动近千处,修改、新增注释2000多条,增收佚文、佚信、原信100多封;收入鲁迅为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约10万字。但鲁迅的译文集仍未收入全集。
1.我的愿望(或理想)2.我的学习生活 3.我尊敬的人
4.我喜欢的动物(或植物)5.童年的记忆 6.我喜爱的职业 7.难忘的旅行 8.我的朋友
9.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10.谈谈卫生与健康 11.我的业余生活
12.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13.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14.谈谈服饰
15.我的假日生活 16.我的成长之路
17.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18.我知道的风俗
19.我和体育
20.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21.谈谈美食
22.我喜欢的节日
23.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24.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25.谈谈个人修养
26.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27.我喜爱的书刊
28.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9.我向往的地方
【《一共有多少天》集备教案】推荐阅读:
汉字一共有多少个09-25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09-14
丧假多少天10-27
大小多少第一课时教案10-24
中秋节放假多少天06-25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06-25
房产共有协议09-14
诗经全书共有11-13
夫妻共有房产协议06-14
共有房屋分割协议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