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025-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精选9篇)

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篇1

矿业城市发展问题探讨

矿业城市依托矿业的开发而兴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产是矿业城市的`主导产业.由于矿产资源的可耗竭性,矿业城市有可能出现“矿竭城衰”的危机.规避风险,克服危机,是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矿业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作 者:杨筠 全默 YANG Jun QUAN Mo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历史系,云南,曲靖,655000刊 名:曲靖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QUJI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1(4)分类号:F290关键词:矿业城市 可持续发展 探讨

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篇2

一、会计的发展阶段

1. 回顾我国会计的发展过程:

我国最早出现的是西周时代的宫厅会计, 秦汉以后, 不但政府设置了主管会计工作的官员, 而且出现了:“计簿”或“簿书”的账册, 以登记会计事项。到宋代, 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账簿体系“四柱清册”。新中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会计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1985年《会计法》的颁布实施, 标志着我国会计步入法治时期。

2. 现代会计工作简介: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和发展、出现了会计电算化。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 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 经历了尝试阶段, 自我发展阶段和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 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3. 未来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 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 会计环境在网络下也发生了变化, 网络时代的来临必将使会计由传统的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

二、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和应对

1. 人们对电算化会计的思想认识: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 人们的思维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动作效率。这种认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从表面上来看, 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 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 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而实际上, 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 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 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 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转变会计工作职能, 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 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2. 重视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从一定上意义上讲, 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 对现行会计政府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 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 必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电算化会计论据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动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 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 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 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 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 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3.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 核算规程是否规范, 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 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 才能使电算化会计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 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困难。提高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 调整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修改扩建机房, 选购、安装、高级设备, 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 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 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

4. 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目前,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 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很少, 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 就束手无策;还有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 一旦出错, 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 使系统数据丢失, 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降低, 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 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 维护软件正常运行, 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 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5. 加强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 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在电脑网络环境下, 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 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 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 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 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另外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 在进入系统时设置用户权限等措施。

6. 做好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 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到光盘上, 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 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 注意防潮、防尘。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 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三、网络会计是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1. 网络会计:

是计算机网络化的会计系统, 其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 对各种交易中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其特点:在线反馈、全面反映、实时分析比较、资源共享、方便、灵活、成本低等。

2. 网络会计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在实践中存一些问题。首先表现在会计软件通用性差, 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隔, 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系统性;其次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不能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 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 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住处共享、控制管理, 不能与其他子系统集成融为一体, 形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网络会计弥补了这些不足, 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3. 怎样处理发展网络会计出现的问题:

由于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获得其他计算机的信息资源, 因此安全问题是网络会计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必须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 以保证会计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其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安全及性能必须得到有力保障, 以防止出现故障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对病毒的防御通用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墙。对于信息流则普遍采用加密技术, 以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密, 数据加密的主要方法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网络环境下, 大量不相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 再加上多用户共享数据库, 如果内控制度不严密, 一旦有缺乏严格检验的凭证录入到整个网络系统中, 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因此把好数据录入关, 保证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十分重要。在输入系统前, 数据要经过检验, 输入工作应由多人多组分担;对输入的数据, 代码等进行必要的效验, 以保证合法性、真实性。可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和网络系统的特点, 把同类凭证按凭证顺序号分成几组进行输入。具体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应随时查询每个成员单位的财务帐, 直至每张单据、所有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账表的生成都集中处理, 信息需求者不仅可以了解企业某些方面的经济事项, 还可以了解企业会计总账的经营状况。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 应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曲晓辉:中国特色的会计解读《会计研究》2000年4月

[2]葛家澍:《会计学导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3]牛守愚:《会计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年9月

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篇3

湖南省桂东县地处东经113°37'——114°14',北纬25°44'——26°13',湘赣两省结合部,县境东西最大跨度61.2km,南北最大跨度53.6km。本县境内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北东向黄坳大断裂从县域中部纵贯南北,将县域分为差异明显的东西两部分。东部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及一些非金属成矿区,西部是煤、石灰岩、砷、金等成矿区。根据地质矿产报告提供的资料,本县的矿产有:钨、锡、铝、铜、铅、锌、铍、铋、金、铌、钽、煤、稀土、高岭土、粘土,长石(钾长石、钠长石)、冶金用脉石英、石煤、石灰岩、萤石、砷等32种。能源矿产煤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沙田镇、贝溪乡,县域西部四都乡、青山乡也有分布,保有资源量210.8万吨。能源矿产铀主要分布于县域南部沙田镇和西部青山乡、四都乡,但无勘查储量登记资料可查。能源矿产铀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北部寒口乡、黄洞乡,也无资源勘查储量登记资料。金属矿产钨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新坊乡、沙田镇、东洛乡、贝溪乡、大塘乡,县域中部的流源乡以及县域西部的四部乡。经查明有钨矿点17处,矿床1处,其中桂东新坊乡青洞钨矿WO3保有资源储量139吨,平均品位0.76%,其它钨矿点均无探明资源储量,估算资源储量达1150吨以上。金属矿产锡主要分布在普乐小江、江背、东洛亚山、流源,估算资源储量达2248吨以上,平均品位0.7%。金属矿产铅、锌、钼、铋、铜、金、铌、钽,主要分布在流源乡、大塘乡、贝溪乡、寒口乡、四都乡、普乐乡、东洛乡,由于地质勘探程度太低,资源储量均不明。稀土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清泉镇、大塘乡、桥头乡等几个乡镇,现只查明有6个矿点。非金属矿产冶金用脉石英、长石分布广,2/3以上乡镇都有分布,且品位较高,由于地勘滞后,储量不明,非金属石灰岩资源较为丰富,全县保有资源储量692万吨,主要分布在四都乡、沙田镇、贝溪乡、黄洞乡、三洞乡、流源乡。非金属高岭土资源非常丰富,高岭土质量好,易开采,主要分布在普乐乡、新坊乡和东洛乡,矿石储量已登记达1772万吨,非金属萤石、云母、方解石主要分布在寒口乡、清泉镇、大塘乡、桥头乡、四都乡,由于地勘滞后,储量不明。

我县矿产资源存在矿种多、矿点较多,但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滞后,大多数矿山资源储量不明。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地勘工作的战略调整,矿产勘查投入相应减少,商业性勘查逐步实施,本县境内资源基本没再进行勘查。

目前桂东县已开发利用了煤、钨、锡、钼、 冶金用脉石英、萤石、金、石灰岩、矿泉水及少量高岭土、砂石、粘土、砷、花岗岩等14种矿产资源。我县矿山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煤矿企业生产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仅有沙田煤矿1家,其它非煤矿、非金属矿区面积只有流源矿许家山砷矿、普乐陶瓷原料加工厂、桂东县新祥矿业庄川硅矿、桂东县平鑫采矿场等4家达到市国土资源局的要求。

2007年有持证矿山企业41家,矿业从业人员877人,年产矿量44.08万吨,采选业实现吨值2969.68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3035.94万元,矿产资源税610万元。矿产资源的开发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就业,增加了财政收入,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只要用足用活政策,加强管理,矿业将成为桂东县经济发展继小水电后又一支柱产业。

二、桂东县矿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矿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全县矿产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点多面广、规模小,小矿山所占比例大,达97%,集约化程度低。矿山布局不尽合理,砂石矿、砖瓦粘土矿的开发分散。矿产品结构不合理,矿产资源开发以销售原矿或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率低。全县小矿山技术设备落后,粗放管理,资源保护意识差,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金属矿回收率不到60%,贫化率大于10%,选矿回收率不到80%,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二)资源低效利用,经济效益差。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多数以经营原矿为主,精深加工程度低,矿产品附加值低。如高岭土原矿35元/吨左右,经加工售价150元/吨以上。金属矿以主矿产开发为主,共(伴)生矿产没有回收利用,资源利用率低。矿产资源优质劣用较多,如可用于玻纤、造纸、涂料等工业的优质高岭土,却用于水泥配料和陶瓷原料。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县有3家高岭土矿山,2家萤石矿山,十几家硅加工厂,还有不少矿产品贩卖者,从事矿产品经营和销售。由于没有行业组织管理,造成无序经营,人为压价销售,恶性竞争,致使资源价值大量流失。据了解,2008年高岭土产品减少销售收入近千万元,硅石产品减少销售收入一千万元以上。

(三)破坏生态环境,局部环境污染加重。据调查,全县境内主干道两侧有近10家矿山企业,占用林地数百亩,损坏植被和自然景观。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碴、尾矿堆放及露天采矿,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河道,易诱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井下开采,抽排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农田蓄水条件差,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破坏。如沙田煤矿的开采,对龙头、水庄两村500多人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影响。四部乡的金矿、东洛乡的钨矿、铅锌矿金属矿山,排放的废水和堆放的废碴、尾砂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

(四)采矿许可证准入门槛要求提高。市国土资源局规定硅石、钾长石、萤石等非金属矿建矿必须达到矿区面积0.1平方公里以上,生产规模在2万吨/年以上,矿山设计服务达2年以上,而桂东县的硅石、钾长石、萤石矿等非金属矿原设计规模的矿区面积、资源测量、服务年限基本没达到上级部门的规定要求,未达到市局规定的主要因素为桂东县的矿山都是未经地质勘探调查,资源储量不明晰。由于矿产品中的金属矿的含量问题,一直没有找到有资质的地矿队来做评估报告,现在只能降低矿区的面积和储量去市国土局办证。桂东县的稀土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是国家战略性储备物质,采矿权的办证要到国家资源部去审批,因此大大地增加了办证的难度。为符合上级部门换证有关规定要求,各矿山需调整矿区面积、资源储量。对此,各矿山企业要面临较大的资源储量风险。

三、解决桂东县矿业生产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科学决策,高起点规划,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一是严格探矿权、采矿权管理。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对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刹住非法干预设置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进一步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申请、延续、变更、注销等相关管理制度。二是集中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整合矿山资源,优化矿山设置。特别是针对矿山设置过密、上下重叠、矿山范围过小,既浪费资源,又极易引起资源纠纷安全隐患大的问题,要下决心整合。整合必须遵循先关闭后整合,以优并劣、以大并小。三是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采取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规范全县矿业权市场。四是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新建和投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加快治理与恢复的进程。五是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国土资源、安监、电力、工商等有关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企业设立等各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各个环节的监管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以大并小,以优并劣,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环境

一是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要对无证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对持勘查许可证采矿或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不符的,要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和相关证照并由政府予以关闭。对停产整改期间擅自采矿的,要进行严肃查处。二是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对在各类保护区的禁采区内进行开采的矿山企业和影响大矿安全生产的小矿,要坚决予以关闭。对严重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未经“三同时”审查验收的矿山企业,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并及时收回执照。三是全面清理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企业设立等各项管理进一步清理检查。对违法违规审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依法进行严肃查处。(三)要着力实施矿产业“集团化”经营战略

围绕硅石资源开发,把全县的硅石加工厂改组扩股成一个庞大的“硅业集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科学化管理、集团化经营;围绕高岭土资源开发,建成一个以普乐小江为中心的集采、选、冶为一体生产领域;围绕稀土资源开发,建成一个以大塘、清泉为中心的稀土产业带。

(四)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促进矿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加强矿业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搞好技术工人和生产工人的培养和培训,对矿区有一定文化的适龄青年,由桂东职校实行定向招收、联合培养、定向使用的方式,解决矿山用人需求。统筹规划重点矿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矿山建设要充分发挥相关产业推动小城镇建设的作用,统筹考虑矿业服务需求与相关产业配套,促进矿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如开发稀土和高岭土的时候就要考虑推进普乐乡、大塘乡、清泉镇的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建立健全矿业权市场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篇4

当然我们也看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这是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紧迫话题。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才720多万户,不到全国的1/3。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还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90%左右,而我们国家仅仅在40%到50%左右。

龙头企业规模小。在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7%,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更屈指可数了。

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开发农产品新产品的动力,更开发农产品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力。美国开发品种有300多个,而我们国家才100多个。而农业装备水平有80%是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平均水平,15%达到90年代水平,只有5%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

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是农业产业化面临一大难题。利益连接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实际行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户作为独立的主体,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买断过程中,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扶持政策不到位。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年各方面对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共识,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措施,总体效果不错,现在全国各个省市都已经建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扶持政策不到位,给企业退税等优惠措施不理想这么一些问题。

现阶段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1、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新产品开发差距,抑制竞争力的提高。由于受自身技术、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在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上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落后,龙头企业较少进入是一个典型例子;再以玉米加工为例,美国可加工出2000多种产品,且深加工量占15%—20%,我国只能加工100多个品种,深加工比例不到玉米加工量的9%。行业自律差距,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行业协会以官办居多,按产、加、销分段设置的多,难以起到高效、统一的自律协调作用,近年来我国茶叶、苹果汁、蔬菜等产业都出现过因国内企业自相恶性竞争,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典型案例。市场竞争力弱的直接后果是带动力不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的覆盖面为720多万户,不到全国总农户的1/3。

2、农产品质量差距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竞争的压力首先来自出口,而非进口,即沿海发达地区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农产品受到了进口国技术壁垒的限制,目前我国有近90%的食品、土畜产品出口企业受到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徘徊,尚未突破300亿元,今年首次出现逆差。这与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存在差距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在农业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涉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一是种养环节的污染问题。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小,实施农产品全过程监控难度大,由农药、兽药使用引起的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加工环节问题。部分是因不法食品加工企业有意违反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知假造假,获取不义之财所致;更多的是因生产技术水平低,达不到生产加工规定的标准所致。在目前我国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他们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食品企业的小、多、散、乱特点最能说明问题。三是流通环节问题。全国食品经营企业达300多万家,大多为个体商户,缺乏很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集散地。在不法经营者中,即有蓄意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的,也有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

3、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别于其他经营方式的根本特征,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政策本身具有的深刻内涵。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创新利益连接机制成为关键。

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篇5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晓刚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3期

[摘要]推广群众体育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对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和体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分析,并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试图找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若干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群众体育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4

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篇6

郎老师深入浅出、娓娓到来的课堂讲授,使我们通过讲授,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要点和难点;通过同学精彩的案例分析和郎老师点评,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战略管理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郎老师说过: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差异化,而对于我们MBA学生来说,MBA的创造性思维才是我们将来制胜的法宝。

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的最终目的是使MBA如何从繁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现象中发现那些令人激动的有价值的新问题和商机,且找到问题解决之道。对MBA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要求其以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和案例讨论中不断地思考、反思,对一事物和案例进行详细的剖析,从复杂的结构中寻求共同性、规律性的本质。

浅析矿山测量面临的问题与发展 篇7

矿山测量是建立在测量技术基础之上的一个分支, 其是矿山生产、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基础技术, 同时也是矿山正确、科学开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测量仪器设备的逐步科学、以及勘察数据、资料的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 就目前我国矿山测量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并不容我们乐观, 随着采矿业的迅猛发展, 采矿深度的不断增加, 而许多采矿企业矿山测量部门却不能与时俱进, 才测量工作开展过程中仍采用传统老旧的勘察模式, 且人力资源也逐步老化, 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 在诸多方面都严重影响了矿山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 在新时代发展下, 矿产开采企业不断认真分析矿产测量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数据资料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矿山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矿山测量事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促进矿山测量事业与时俱进的方法测量以及矿山测量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现如今矿山测量工作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1) 面临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紧缺的问题。现如今, 我国矿山开采业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转型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 由于矿山测量工作环境的艰苦, 专门学习矿山测量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 随之, 国家教育部门将矿山测量专业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合并, 这就意味着高校所培养的测量人才也不在细化为专业的矿山测量人才, 而测量人才的综合化, 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才投入到艰苦的矿山测量工作中去, 而大多数投入到矿山测量工作中去的人才无法使用矿山测量的艰苦环境, 而打退堂鼓, 最终退出矿山测量工作。这就导致现阶段矿山测量工作中缺乏大量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去开展工作, 严重影响了矿山测量工作水平的提高。

(2) 矿山测量实际工作困难。矿山测量作为生产性实时现场服务单位, 现场服务因不同工程要求不一, 测量要同时承担多单位急需服务时, 如果能多方面独立工作的人员不足, 难解此况下的困难和矛盾。与此同, 矿山测量作为矿山企业的一个基础技术部门, 受内部制约的因素多, 不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技术运作方式和发展方向。而作为矿山企业的上级单位又都缺少综合的测量部门来主导, 指导, 监督各个矿山的具体测量工作, 矿山企业的测量部门一般都处于相对独立的模式, 相互间缺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交流。这样就造成各个矿山的测量技术规范, 标准的不统一, 形成了各异的作业技术形式和工作程序。没有一个服务标准规定, 很难同时做好测量技术服务者和工程现场管理者这种双重角色。

2 矿山测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矿山测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矿山测量是一门技术科学, 其应用领域涉及到矿山生产的各个阶段, 应用到矿山生产与管理的各个环节, 也面临解决实践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 而在已有的软硬条件难于解决问题, 就得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技术创新, 矿山测量是一门发展性学科, 应用范围和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所以, 矿山测量既要巩固传统的应用领域和技术方法, 又要不断地开拓新, 有潜力的应用领域和管理范畴。所以, 要想有效的促进矿山测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 人力资源为发展关键。创新必须有一定的基础, 其关键在于创新的主体要---人才, 作为矿山具体来说要考虑矿山测量的长远持续发展就得增加矿山测量人员的同时扩开测量的业务范围, 建立矿山测量技术规范, 使矿山测量走上人员充足, 事务拓广的良性、灵活循环工作方式。同时企业也应考虑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补助, 贡献量比, 责任大小方面的待遇等激励机制, 充分挖掘测量人员的潜力, 同时也让测量人员充分享受企业的关爱。只有我们不把测量简单化, 从实质上重视起来, 引进高新人才, 建立新发展要求下的测量工作程序和管控模式, 放到企业发展人力硬实力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基础部门的工作流程, 才能满足测量事业的发展需求。

(2) 建立矿山测量研究部门。只有建立矿山测量研究机构, 我们可以根据矿山实际情况与仪器厂商联合开发一些矿山测量实用的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软件, 达同等结果的情况下, 减少过程实际工作量。同时, 制定切实相应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提高技术规范, 达到测量技术服务及时准确的要求。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国策实施的不断深化, 我们矿山开采业也逐步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度与转变,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我们矿山测量事业在企业内部改革的背景下走过了一段非常艰辛的路程, 所以, 在企业改革与转型的背景下, 矿山测量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 要想使矿山测量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矿山开采企业的发展, 就必须使矿产测量事业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工作理念, 规范矿山测量技术, 建设一套现代化、自动化的矿山测量体系, 来更好的迎接挑战。今天, 本文就是以矿山测量在新时代发展下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浅析,矿山,测量,问题,面临,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马钟路, 马沈岐.煤矿坑道水文地质钻探工艺[J].甘肃科技, 2008, 24 (21) :134-137.

[2]纪贤仕.刍议测绘新技术如何在矿山测量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 2012.

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篇8

内外部经济不协调、储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同时技术进步推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内外部经济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改在封闭条件下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其他要素,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上一轮世界经济上升周期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积极利用外部需求加快发展,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经济实力。事实充分说明,这一战略不仅符合世界潮流,也符合我国国情,不仅不应当改变,而且应当长期坚持。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经济内外不协调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贸易顺差的持续大幅度增长和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累积上。比如,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顺差从254.7亿美元,一路上涨到2955亿美元,而国家外汇储备规模也从4032.5亿美元增加到将近20000亿美元。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对外开放战略的长期有效实施,对我国的发展也会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容易引起国际贸易纠纷和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二是发展成果的共享性较差,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形成制约,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四是对国内产业的升级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随着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情况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短期来看,金融危机使得西方主要经济体出现衰退甚至萧条,市场需求大幅度收缩,导致我国出口增速下滑,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地区受到很大冲击。中长期来看,在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之后,美国有可能对其过度消费的增长模式进行调整,从而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重要变化。此外,在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使我国出口面临的困难加大。

因此,不论从短期应对危机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中长期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要求来看,都需要逐步改变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积累过多的情况,逐步实现内外经济的基本平衡。

导致我国内外经济不协调、贸易顺差过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正常的、合理的因素,也有不正常、不合理的因素。需要仔细分析,找出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正常的、合理的因素是,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我国具有要素组合条件较好的优势,因而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正常、不合理的因素是,一些国家对向我国出口高科技产品进行限制以及由于我国一些体制和政策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竞争优势当中带有一些虚高的成分,导致了出口的不合理增长和贸易顺差的不合理扩大。换句话说,如果能够通过体制和政策调整,消除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中的虚高部分,使得竞争力回归其本来状态,那么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就可以得到部分缓解。从德国的经验来看,即使一国的贸易顺差较大,如果能够通过对外投资或购买国外有价值的资产、资源,将贸易盈余加以有效使用,也可以有效缓解贸易不平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显然,在巨大的外汇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我们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消费与储蓄关系失调

那么,为什么我国形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能力必须通过出口加以消化呢?是不是国内没有对这些生产能力的需求呢?显然不是。国内需求潜力是巨大的,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却难以充分释放出来。

长期以来,由于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消费率(总消费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储蓄率相对较高。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消费和储蓄比例关系的变化,明显超出了用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因素所能够解释的范围。比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资金流量表”所提供的数据,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总储蓄率(国内总储蓄占增加值总额的比重)由35.1%上升到51.8%,上升了16.7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0年的20多年问,除个别年份略高于40%以外,我国国民总储蓄率绝大多数年份都保持在35-40%之间。从横向比较看,我国的总储蓄率也远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比如,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5年,我国国内总储蓄率为49%,而同年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只有33.7%,前者比后者高出15.3个百分点。

分析本世纪以来我国国内总储蓄率上升的结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2000年到2007年,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储蓄额占全国增加值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了4.5、5和7.1个百分点。

储蓄额的变动由收入变动和储蓄率变动两个因素决定。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导致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储蓄额占全国增加值总额比重上升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企业部门的储蓄额主要是收入份额上升的结果(由于企业的全部收入用于投资,归入储蓄,因而不存在储蓄或消费倾向问题)。比如,从2000年到2007年,企业部门收入在初次分配总收入中的比重从18.9%上升到22.6%,上升了3.7个百分点;在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从15.6%上升到18.4%,上升了2.8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是由于收入份额增加和储蓄率上升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从2000到2007年,政府部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中的比重由16.7%上升到19.5%,上升了2.8个百分点;在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由19.5%上升到24.1%,上升了4.6个百分点,同时,政府部门的储蓄额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储蓄倾向),则由32.5%上升到44.2%,上升了11.7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上升,表示政府支出中用于投资的比重增加。而住户部门的储蓄额占增加值总额比重的增加,则是在其收入占比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是说,由于居民储蓄倾向上升所导致的储蓄额增加,远远大于由于居民收入比重降低所导致的储蓄额减少。比如,从2000到2007年,住户部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中的比重由64.4%下降为57.9%,下降了6.5个百分点;在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由64.9%下降为57.5%,下降了7.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住户部门的储蓄倾向则由25.5%上升至37.9%,上升了12.4个百分点。

住户部门的储蓄倾向提高、消费倾向下降,有一部分是正常的,这就是由于近年来居民购房支出在总支出中比重的集中和快速增长。根据我们的分析,这部分原因大体能够解释住户部门的储蓄比重上升的一半,即上述5个百分点中的2 3个百分点。住户部门储蓄比重上升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在社会保障和基本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居民自保意识的增强,这是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同时,技术进步推力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低成本的优势。而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发展政策的变化,这种低成本优势的基础正在发生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由过去的几乎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的转变,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已经开始逐步减弱。二是随着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也在逐步减弱。三是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模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空间越来越小,由后发国家地位所决定的低成本适用技术优势也在逐步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并成功应对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通过增强创新能力,使技术进步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中逐步发挥主导作用,实现竞争优势的转换和升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客观地说,我国在推进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成就斐然。我国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硕果累累,更通过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等,提高经济效率,使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经济仍属于粗放增长方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两点:一是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规模上的大国地位不甚相称。我国虽然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不多。二是在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与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每万人中的研发人员数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倍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增长方式转变迟缓,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发展阶段和国情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因素。

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面临的资源压力在不断增大。在能源和其他资源约束加强的同时,水资源不足的约束更具挑战性。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而且在可预见的较长时间内难以缓解。

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环保部的报告,由于粗放发展方式迟迟未能改变,致使目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流普遍受到污染,酸雨污染和土壤面源污染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对500多个城市的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沙漠化、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通过国际比较,也可以看出我国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为评价各国的环境和生态状况,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四家国际经济及学术机构联合开发了“环境绩效指数”(EPI)。根据其2008年发布的报告,我国在报告所列出的14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05位,而排位在前50名之内的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大量的污染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增多,导致社会财富的减少,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国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背离。

在传统的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加大的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减排的本质是给全球的增长附加了一个新的约束条件,要求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单位碳排放的产出。显然,这种约束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将产生重要影响。虽然目前我国人均历史累积碳排放水平仍然很低,但年排放总量已达世界前列。而且,由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还不可避免地具有高碳排放的特征,使得我们面临的减排压力和难度异乎寻常。我们既要在国际谈判中积极争取我国应有的权益和发展空间,又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既与我国的发展阶段和所处的国内国际背景有关,也与长期以来粗放的增长方式没有能够切实转变有关。我国的人口规模比世界上现有的56个高收入国家的全部人口之和还要多出3亿多。如此规模的人口进行现代化,相当于把过去一两百年来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历程在中国重演一遍,而我们既不具备他们早期发展所具有的相对宽松的国内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通过开拓殖民地掠夺现代化所需要的资源。另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正赶上世界范围新一轮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印度等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使我们面对的资源环境挑战更为严峻。仅“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人口加起来,就有14.24亿之多,加上我国和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新一轮现代化浪潮涉及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现代化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二是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发展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纠正过去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错误方式,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社会由温饱不足走上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实践证明,这不仅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方向,也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随着我国总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和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比如,1978-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57上升到3.33;反映省际人均GDP差异水平的基尼系数由0.328扩大到0.345;反映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由0.230(1980年)扩大到0.458。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仅比巴西(0.57,2005年)、阿根廷(0.51,2004年)等少数几个国家低。

不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理论分析来看,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要素和经济活动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人群集中。但是,国际经验也说明,一国的体制和政策对于其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平衡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甚至是显著收入差距水平;一些发达国家在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后又开始扩大。另外,判断收入差距是否到了警戒水平,不能仅依据统计数据计算的结果,还要看社会调查得出的结果和社会舆情的变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既不利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平稳增长。特别是,由于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外,往往也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因此往往造成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果说发展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的话,那么通过政府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面向全民的、均等化的基本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各国发展过程中缩小收入差距的普遍方法,也是减缓收入差距扩大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国际经验还表明,由政府以公共产品的形式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增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减轻居民后顾之忧,使居民把原本用于养老、看病和子女教育等的储蓄转化为消费,从而扩大总的消费规模;还有利于改善国民健康状况,提高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积累人力资本,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后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转变发展方式可以说是现代化进入一定阶段后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如果能够成功应对这个挑战,就能保持现代化的连续性,反之亦然。我国的经济已连续保持了几十年的快速增长。要把这个势头保持下去,最关键的是要适应发展阶段变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创新和提升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增强抵御内外风险的能力和持续增长的动力;同时,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及各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全社会能够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篇9

【摘 要】随着生态公益林扩面和禁伐保护,遂昌县国有林场建设面临着资金紧缺、人员包袱过重、发展空间狭窄、职工收入过低和生存发展相对滞后等矛盾和问题。为此,笔者深入遂昌县白马山、湖山、牛头山、桂洋等4个国有林场,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调查,根据林场的实际,就遂昌四个国有林场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对策;遂昌县引言

近年来,在遂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通过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扎实开展“二次创业”,国有林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国有林场实现以木材采伐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已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为 9.8万亩,公益林比例达 83.3%,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林场;坚持因场制宜,立足优势,培植特色,发展以茶叶、毛竹、干水果为主的支柱产业,总面积2268亩,不断壮大林场经济,促进林场增效,职工增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国有林场基本实现了通电、通路、通电话的“三通”目标,完成了道路硬化,新建了自来水工程,利用危旧房改造项目改善了办公、生活用房,有效改善了林场干部职工和林农的工作生活条件林区经济平稳增长。基本情况及经营现状

遂昌县国有林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对原有林场进行改扩建后,现有白马山、湖山、牛头山、桂洋等4个国有林场,下设22个林区,35个护林点,共有人员为221人,其中在职人员111人:在编事业人员102人、编外用工9人;退休职工87人;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人员23人。根据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四林场总面积11.7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5.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遂昌县国有林场大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立地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困难,信息闭塞,土地贫瘠,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导致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已远远落后于全县平均水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105公里林区公路,除已新建23公里水泥路外,还有82公里因灾塌方,年久失修,急需复修、加宽、加固;二是交通信息闭塞,到目前,4个国有林场仍有6个林区未开通有线电话和移动通讯,无法接收有线电视;三是林场办公条件较差,基层林区、护林点办公条件简陋,办公楼陈旧老化,有的林区甚至没有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公设施,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

3.2 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

遂昌县4个国有林场大多地处偏僻,受交通、通讯等因素影响,林场经济发展缓慢,脱贫致富缺乏有效途径,地理条件制约林场发展;国家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后,国有林场顺利实现了以木材采伐为主向生态保护为主的重大转变,从而陷入了“资金缺乏,发展无门”的困境,林场一点有限资金只能解决职工的基本生存问题,难以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近年来,遂昌县国有林场在发展后续产业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像茶叶、中药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发展后续产业缺乏项目支撑。

3.3 干部职工待遇偏低,矛盾十分突出

2011年改革后,四个国有林场均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长年在边远山区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工作任务繁重,而工资待遇却普遍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付出与收入的比例严重失衡,致使干部职工情绪低落,缺乏工作积极性。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后,四个国有林场仍有干部职工人员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林木资源禁伐后,生态公益林难以见效,采伐指标逐年递减,“二次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无法发挥经济效益,大多数林场都守着“聚宝盆”过穷日子,林场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3.4 林场地处偏僻,林场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距县城较远,交通相对不便,再加上路状较差、弯道多,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资金缺乏,森林公园设施陈旧,景点道路无能力改造,造成硬件设施落后,加上宣传工作资金不足、力度跟不上,公园的旅游业实际情况与原设想的相差较远。林场领导班子调动频繁,林场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不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职工人数多、资金缺乏,林场的各项设施陈旧,房屋翻修维护资金用量大,林场本身难以解决困难。对策

4.1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遂昌县地处瓯江、乌溪江的源头,其生态地位非常重要。为此,请求省、市林业局及当地党委政府在安排生态公益林保护、土地开发、长防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方面,对林场重点倾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生态公益林政策和补偿资金。遂昌县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支持国有林场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一是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将划入林场的自然村恢复村级建制,林农划归原所属乡镇管理,享受地方政府给予行政村的政策优惠;二是实行分类经营,将现有国有林场全部确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明确为全额事业单位,每个林场明确5到8名管理人员,其工资待遇和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三是妥善化解林场债务,对国有林场历年来因营林生产所产生的银行债务全部予以豁免,减轻资金压力,确保国有林场积极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四是实行集约化经营,将现有4个林场进行整组合并,扩大林场规模,提高林场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4.2 发展林下经济,高度重视多种经营

林场要充分认识发展多种经营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把发展林下经济,开展多种经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林场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明确领导分工,强化行政推动。以高山林区为载体,以高效生态林产品种植为重点,带动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林业观光旅游、住宿餐饮、林业科技服务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一批三产融合大平台建设。加快培育高山无公害农业、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珍稀菌类、精品果业、高山蔬菜、笋竹、中药材、绿茶、油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等;围绕特色林产品,积极发展可食用林产品、竹木精深加工业。充分调动职工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并形成合力,共同为多种经营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最终把多种经营作为林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做大做强,实现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3 坚持促进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以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国有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为核心,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充分发挥国有林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和森林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的作用。根据国有林场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实施。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国有林场纳入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以建设促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国有林场纳入新农村建设等规划,在安排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统筹考虑国有林场,使其享受与周边农村同等的扶持政策,切实解决林场道路、危房、电力、饮水、通讯等薄弱问题。

4.4 坚持科学经营,统筹林场经济发展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从国有林场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把握改革的最佳时机和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绿色生态屏障和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基地的重要作用,确保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科学经营,大力提高森林生态质量。国有林场要把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作为首要职责,按照生态公益林的有关技术规程,积极开展封山育林、人工补植造林、退耕还林和阔叶林发展等工程,落实封育管护措施,确保建设成效,使国有林场成为全省生态建设的示范区。

4.5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做好森林公园特色文章

根据境内资源优势和整个景区的实际情况,坚持景区开发与外部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主体景区开发与农家乐发展相结合、森林公园与周边农村联动发展、旅游开发与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络信息等大力宣传森林旅游资源,不断地拓宽客源市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举办的节会旅游、会务旅游、商业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4.6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田明华 《试论我国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北京林业出版社 2008

[2]贾治邦 《生态建设与改革发展》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3]李荣富 《对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

[4]赵军鹏 《对河北省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现代农村科技》2012

[5]汤春琳 《我国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改革探讨》《改革与开放》2011

[6]曾 鹏 《浅谈森林公园的发展思考及管理的对策》《中国科技博览》2011

作者简介:

上一篇:学校文明礼仪心得体会下一篇:社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