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共10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 篇1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定义: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性质:

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故曲线运动一定存在加速度,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物体做直线运动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所受合外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4)物体作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有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个概念: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合运动的位移叫做合位移;分运动的位移叫分位移。合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叫合速度;分运动在该同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叫分速度。

(2)运动的合成及分解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 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 分运动之间是相互不相干的。

③ 合运动和各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④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⑤ 特例:

<1> 初速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看成是同方向的一个匀速运动和另一个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2> 竖直上抛运动可看成是一个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另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合成后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4>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变速直线运动合成后运动轨迹是曲线(合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合运动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定义:水平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性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分解为

结果得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定义: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性质:

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故曲线运动一定存在加速度,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物体做直线运动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所受合外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4)物体作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有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个概念: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合运动的位移叫做合位移;分运动的位移叫分位移。合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叫合速度;分运动在该同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叫分速度。

(2)运动的合成及分解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 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 分运动之间是相互不相干的。

③ 合运动和各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④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⑤ 特例:

<1> 初速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看成是同方向的一个匀速运动和另一个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2> 竖直上抛运动可看成是一个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另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合成后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4>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变速直线运动合成后运动轨迹是曲线(合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合运动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定义:水平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性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 篇2

一、新教材助推“理科男”的理性思维

笔者从上高中起, 在三十年的读书和教学生涯中, 亲身经历过三次大的教材改革。读书时期使用老教材的感受仍深刻难忘。1978年, 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大纲》, 作为1981级的高中生, 笔者用的就是按这个大纲编写的全国通用教材。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比现行大纲要高, 教材逻辑体系严密, 物理知识完备, 对于理性思维强大, 立志将来投身理工科的“理科男”来说, 真是如鱼得水, 很好地满足了他们追求“所以然”的求知欲。它的缺憾是也许并不适合所有学生, 特别是拿今天的新课标理念衡量, 没有起到关注每个学生差异化发展的作用, 大多数学生成了“陪太子读书”的“陪读生”。

2000年前后开始使用的必修和选修版教材最令人不解的是, 有些重要的知识点完全从教材中删除, 而习题和考试又常常遭遇他们, 爱思考的学生思维常常因此受阻。这些知识点包括非静力概念、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反电动势本质等。这次在新教材中重现这些知识, 弥补了体系的缺陷, 笔者举双手赞成。

二、新教材释疑解惑“四两拨千斤”

物理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尤其是牛顿发明的微积分对推动物理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中学数学直到高三才初涉这些知识, 物理中的很多结论要在高三作出其实不太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新教材从一开始就注重渗透“以不变量代替变量”的微积分思想, 使得一系列难点迎刃而解。最初如位移公式通过对v-t图线分割求和推出来的方法比起原来通过平均速度推导显然讲理多了。又如, 关于动能定理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结论, 以前一句“容易证明”其实就是“不易证明”。新教材是这样说明的:“当物体受变力作用或作曲线运动时, 我们仍可采用过去的方法, 把过程分解成许多小段, 认为物体在每小段内的运动中受到的是恒力, 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这样也能得到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应用领域自然拓展, 真有“四两拨千斤”之感。

三、新教材中的习题编排让人“心动不如行动”

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 高考中“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考题明显增多, 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 与教材中的习题编排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紧跟科技与生活的发展步伐不无关系。而且教材有吸纳高考命题专家智慧结晶的好传统, 老教材中“用斜槽轨道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 应该就是受高考题影响的结果, 原来支持被碰小球的支柱拿掉了, 实验就此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顺利。现在, 当我们把这些年的高考题与新教材中的习题对照时, 分不清到底是先有高考题后有课本习题, 还是先有课本习题后有高考题, 这无疑可以引导高中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使得全体师生对课本习题“心动不如行动”, 避免一味追求“偏, 难, 怪”, 加重师生教与学的负担而违背新课改的精神。

四、新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动人心弦、催人奋进

新教材中的文字, 风格清新流畅, 内容深刻有启发性, 特别耐读。笔者最觉亲切动人的是取材广泛的名人名言。过去的教材中也有名人名言, 不过常常囿于马思列斯毛或文人先哲的语录, 多半起着励志或说教的作用, 于物理学习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新教材目前所选用的名人名言, 包括了历史上那些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言论, 取材更广泛, 往往能画龙点睛地阐明一个个具体问题, 对学生不知不觉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伽利略的成就和获得成就的方法, 爱因斯坦的赞扬最具代表性:“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开普勒经过大量尝试性演算, 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他享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人生的满足。“我曾测量天空, 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 肉体安息土中。”开普勒自撰的墓志銘集中表现了他毕生从事天文研究的愉快心境。

当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作用力而被看作“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时, 文学家马克·吐温满怀激情地说:“科学真是迷人, 根据零星的事实, 增添一点猜想, 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真实表达了科学的无限魅力。

而当发现经典力学对高速运动, 微观世界和强引力场不再适用时, 爱尔兰作用萧伯纳曾诙谐地说:“科学正是从正确走向错误。”这种调侃对于人类的认识过程不失为一种幽默的表达。

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 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罩上神秘的光环, 似乎科学家都是能呼风唤雨的魔术师。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麦克斯韦曾就法拉第的著作说道:“他既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 也告诉我们不成功的经验, 既告诉我们那些成熟的想法, 也告诉我们那些粗糙的想法。读者的能力可能远不及他, 但是感到的共鸣却常常多于钦佩, 并且会引起这样一种信念: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机会, 也会成功一个发现者。”读到这些文字, 我们能不平添自信进而更加热爱科学吗?

以上选例全部取自课本, 这些我们熟悉和喜爱的名人对于科学的真知灼见, 对于科学家的客观评价或发自心底的真情实感无不动人心弦、催人奋进。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先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和无比的兴趣进入高中物理学习, 必将对现在以及未来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摘要:2009年, 湖北省在高中学段正式推行新课程。物理新教材使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和无比的兴趣进入高中物理学习, 对其现在以及未来的物理学习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 篇3

1.知识目标与技能

理解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熟练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相关经济现象,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实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应对价格变化的

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对价格变动认识的科学态度,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四、新课引导

枸杞是我们宁夏的特产,在宁夏,很多人靠生产枸杞生活,李大山就是一个代表,李大山有个爱好就是创作打油诗,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大山的打油诗学习价格变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

影响。

五、新课讲授

1.对生产的影响

师:每年夏季是枸杞收获的季节,作为枸杞生产者,枸杞的价格时刻牵动着大山的心,影响着他的心情,2012年的夏天,大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李大山的喜和忧(一)

种植枸杞已多年,靠它吃来靠它穿,

卖高卖低不由咱,到底由谁说了算?

今年价格又走低,我心犹如血在滴!

枸杞枸杞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师:原来是枸杞的价格让大山苦恼了,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今年枸杞价格下滑呢?一起看看今年的枸杞行情。(看视频)

师:看来今年的枸杞行情确实不够乐观,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枸杞价格下滑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需求不足、质量不好。如果你是大山,面对这样的行情,面对外来枸杞的冲击,该怎么办呢?(生:讨论2分钟并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一下,看看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产会有哪些影响!

板书: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我会把大家的想法带回去给大山,相信大山的腰包会越来越鼓,他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红火。近些年,由于大山吃苦耐劳,再加上国家政策照顾,他的日子已经很红火了。

李大山的喜和忧(二)

感谢国家政策棒,我由温饱奔小康,

前年盖上大瓦房,去年买了电冰箱,

添了电脑连了网,城里农村一个样。

日子年年大变样,犹如心里吃了糖。

师:真为他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此时,我们也发现大山的角色也由生产者转变成了消费者。那么,作为消费者会关注商品价格的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是的,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对消费者的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需求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呢?

2.对生活的影响

板书:1.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的变化成反相关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并上黑板画曲线图。

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山的日子确实好过了,可是物价的不断提高给大山增添了不少烦恼:

李大山的喜和忧(三)

老婆想要金手镯,粮油价涨不停歇,

老婆老婆听我说,生活计划还得做,

镯子咱再拖一拖,看看金价跌不跌。

师:金镯子之类的商品和食品有什么不同吗?这两类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一样吗?(生:……)

板書:2.不同商品对价格的反应程度不同

学生活动:在同一区间画上对比函数图(对学生有点难度,教师可适当指导)

师:在人们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哪类商品的价格对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大?(生:……)

教师总结: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尤其是食品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越小,越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带动物价上涨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物价上涨的速度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这就非常不利于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非常重视物价的稳定,在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当然,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

教师: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大山的收入确实增加了不少,今年大山又圆了自己一个梦,拥有了一辆汽车,可是,经历了短暂的喜悦,苦恼也随之而来:

李大山的喜与忧(四)

有了汽车真方便,买车容易养车难,

汽油改成天然气,谁知气价又翻倍,

开车成本实在贵,喜忧参半啥滋味?

电动汽车快普及,还是用电最实惠。

教师:大山为什么会有“买车容易、养车难”的体会?养车需要的东西和车是什么关系?

学生:互补品,概念,举例。

教师: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学生:……)

教师:大山为什么会油改气,甚至有换电动汽车的想法?油、气、电是什么关系?

学生:替代品,概念,举例。

教师:如果两种商品为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

板书: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互补品——反相关,替代品——正相关。(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并画曲线图)

3.课堂总结(我们的收获……)

总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条经济规律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若价格的变化在合理的范围内,只要人们能够按照价格的变化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调整,那么,人们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一定会像宁夏的枸杞一样越来越红!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中学)

人教版高一物理复习试题有哪些 篇4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受摩擦力作用,则一定受弹力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出现弹力

C.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进行或阻碍相对运动的发生

D.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关于摩擦力,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为µFN

C.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D.摩擦力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成一锐角

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D.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

4.如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

A.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5.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

A.0N、1N、0N B.1N、0N、1N

C.1N、2N、1N D.1N、1N、0N

6.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来源:21世纪

A. 2m/s B. 10m/s C. 2.5m/s D. 5m/s

7.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m/s2,那么刹车后2S与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

8.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A、B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 )

A.mgtanθk B.2mgtanθk

C.mgtanθ2k D.2mgtanθ2k

9.在已知的一个力的分解中,下列情况具有唯一解的是( )

A.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1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 m/s2)(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A将向左运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变为0

D.A所受的合力不变

11.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球,球被挡板P挡住,如图所示.改变挡板P的取向使它所受的压力最小.这一最小的压力等于( )

A.mgtanθ B.mgsinθC. D.mgcosθ

12.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共16分)

13.用一根长20 cm、劲度系数k=200 N/m的弹簧,水平拉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 kg的木块,弹簧的长度逐渐伸长到22.4 cm时木块开始运动,当弹簧的长度为21.7 cm时,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4.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B,A悬挂起来,B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mA∶mB等于______

15.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 S2,若S2—S1=6米,S1:S2=3:7,求斜面的长度为

16.如图所示,一小虫在半径为R的圆心为O的半球形碗内爬动,设小虫与碗壁的动摩擦因数μ=3/4,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求小虫能在碗内爬到的最大高度为 (sin 37°取 , g取10m/s2)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7.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18.某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F1和F2合力的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图(b)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图示,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________(填甲或乙)

(3)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4)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如图所示,用A、B两弹簧拉橡皮条结点,使其位于O点处,此时(α+β) = 900,然后保持测力计A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O处,可采取的办法是( )

A.增大B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 B.增大B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

C.减小B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 D.减小B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

四、计算题(共4小题,共34分,写出必要的做题步骤,计算过程和单位.其中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9分.第22题9分)

19.如图所示,m质量为2 kg的圆柱体放置在光滑的V形槽内如图所示,凹槽右壁竖直,左边为倾角 = 37的斜面。(sin 37°取 , g取10m/s2)

(1)对竖直档板的压力F1为多少?

(2)对斜面的压力F2为多少?

20.汽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4s未关闭发动机,再经6s停下,10s内共行驶了30m.求:

(1)汽车运动中的最大速度;

(2)汽车在加速与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a1与a2的大小。

21.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N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θ=37°时,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54 kg/m,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 kg,试求(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取 ,忽略空气阻力):

(1)水平牵引力的大小;

(2)滑板的速率;

22.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 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高一历史人教版教案 篇5

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越南的关系;丝绸之路。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越南、安息、大秦等国交往情况以及当时这些国家历史状况的学习,培养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秦汉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2.在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中,中国的文化向外辐射,同时,中国人民也吸取和借鉴了外来的文明成果,发展了中华文明。

3.在世界的古代和中世纪,人类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各国之间联系较少,但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着当时世界的几个不同文明。这在中外古代和中世纪,意义尤显重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汉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汉朝与大秦的往来。

教学难点:中外交流中的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回忆本章的引言,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秦汉的历史地位与当时世界各大文明区域历史发展的大致情况:

①印度的孔雀帝国昙花一现,迟至公元4世纪才形成局部统一。而中国在秦亡之后出

现长达四百年的大一统繁盛局面。

②古罗马和安息帝国雄踞地中海和西亚时,东亚屹立着强大的秦汉王朝。

③公元1—2世纪,亚欧大陆古文明地区并列的4个帝国(东汉、贵霜、安息和罗马)

中,汉朝和罗马的历史地位尤其重要。

然后引入本节的授课,指出:汉朝在当时是空前强大,并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使得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突破了东亚的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讲授新课:

一、与朝鲜的关系

1.两汉与朝鲜的密切往来

①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

②战国纷争与秦汉之交时有许多中国人到朝鲜,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指马韩、辰韩

和弁韩)曾多次派人赴汉。

③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辰韩就有“秦韩”之称。

2.中朝贸易的发展

①朝鲜特产输入中国,朝鲜特产檀弓、文豹、果下马、班鱼皮等输入中国,

②中国铁器、铜镜、漆器等输往朝鲜。

③中朝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互通有无,对朝鲜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影响。

二、同日本、越南的交往

1.日本的社会状况

①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

②汉朝时,日本“分为百余国”。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

译通于汉”。

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字部分,从《汉书·地理志》中初步了解日本的社会生活。

2.两汉与日本的关系

①徐福浮海东渡的传说,在中日两国都是从古流传至今;

②日本考古发现的一些工具、器皿的制作也有的同中国相似,两者相互印证。

③汉武帝时,日本一些部族小国与汉朝已经有了通使关系;

④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得赐印绶(汉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已出土)。

⑤汉安帝时,倭国又遣使来汉。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促进了日本生产和文化的发展。

3.两汉时期的中越经济文化联系

①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联系更加密切。

②中国从越南输入土特产和东南亚的珍稀物产,如越南的象牙、犀牛、玳瑁、珍珠等。

③中国的铁器、农耕和水利技术传到越南,使越南的社会经济生活有了显著提高。

④中越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两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积极影响。

三、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开通

①西汉以前,中国的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等地。

②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

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

后世的“丝绸之路”。

③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当时,世界各文明区域尚处于隔绝分散的状

态,交通工具也很简陋,丝绸之路却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

2.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①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③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由印度经中亚、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西南陆上丝绸之路

①秦汉时期,西南有一条从四川出发,经云南,过缅甸,最后到达印度的丝绸之路。

②西南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加强了中原和西南地区的联系,而且为中缅、中印

的友好往来,创造了条件。

4.海上丝绸之路

①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a.秦汉时期,一些商人船舶不惧风浪,很早就往来于中国与东南亚之间。

b.西汉中后期,汉朝政府派人远航,直抵东南亚和南亚,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方向、大致航线与经过地区。

a.阅读课本插图《海上丝绸之路》;

b.了解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

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

斯里兰卡。

③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

的外交活动范围。

5.评价:

①两汉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通也日益发达,古代世界的东方与西方的几个文明

地区联系起来。

②中国的丝绸驰誉世界,中国被称为“丝国”,中西交通线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与

海上“丝绸之路”。

四、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1.汉朝与安息的交往

①安息是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西亚大国,成为罗马帝国与汉朝之间的中转站,

②安息利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贸易谋获其利。

2.汉朝与大秦的往来

①汉朝与大秦(罗马帝国)之间都有直接交往的愿望。

②公元,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果,166年,大秦安敦王朝遣使来到东汉,这

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 篇6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小狗包弟》(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进作家巴金

2、理清全文的思路。

3、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4、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思考反映文革现实为什么要写小狗?学习作品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思考为什么一只小狗会引发作者深深地自责?体会巴金的人格力量,从中受到的启发,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

(一)作者介绍(由一首诗歌《公元2005.10.17》引入)2005年10月17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神六凯旋了,巴金却逝世了。“一个大地震颤的日子/一颗星来,神六/载着中国航天人的胆略/归来,04:33//一个情感失落的日子/一颗心逝,巴老/承着中国文学的祈福/归去,19:06//玩弄笔杆子的太多/多到拥挤排挤压挤/无法呼吸,苍老的脊背/驮着阳光下的阴影//巴山是您尖硬的笔头/蜀水是您不竭的笔墨/良知的经络,牵动/一颗文脉的心//白昼里,我带着面具舞蹈/您的《随想录》开启真诚的门/夜幕下,我的灵魂/在您文字的天空行走。”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二)由文革引入课文《小狗包弟》(课前曾安排学生回家询问家中亲历过文革的长辈,让他们对文革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关于“文革”(幻灯片)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这就是十年文革,又称作“十年浩劫”,浩劫者,即“巨大的灾难”。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这是一个多么**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写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二、习读并理解课文(学习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的写作方法)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 篇7

1. 曲线运动新、旧教材结构内容比较

1.1 教材结构内容的总体分析。

总的来看,章节编排顺序基本不变。新教材大体继承了原教材“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线索。关于平抛运动的学生实验,旧教材基本上属于测定性实验,测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而新教材则把该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第三和第四两节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新教材把旧教材第四节匀速圆周运动改成第五节的圆周运动,旧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而新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加速度,再学习向心力。新教材把旧教材第六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和第七节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改成了一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并增加了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1.2 具体结构教材内容的分析。

1.2.1 测定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新教材在理论分析平抛运动前,先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具体教学设计是,先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特点,在获得结论之后,利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进一步探究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特点。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体现抛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进而拓展到斜抛运动。

1.2.2 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学习。

新教材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节中,通过对红蜡块运动的分析,让学生悟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研究,即在知道两个方向的分运动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它的合运动,在知道它的合运动的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其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在“抛体运动的规律”中,进一步延伸该思路,重在对思路和方法的教学,教学目标并不只是规律本身。

1.2.3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新教材把“向心加速度”的教学放在“向心力”前面,是先从运动学的角度了解向心加速度的意义,再从牛顿第二定律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关系,这样学生所获得的向心加速度概念就更全面、合理,而不仅仅从逻辑上知道“因为向心力指向圆心,所以向心加速度也指向圆心”。这种安排的关键是需要懂得“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个难点,教材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铺垫,努力克服用极限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困难。

1.2.4 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旧教材中的向心力实验是探究性的,因装置复杂,通常为演示实验。新教材的向心加速度公式是根据运动学得到的,并由它推出向心力公式,因此,向心力公式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新教材设计的圆锥摆实验装置简单,是向心力知识的具体应用,适合安排学生实验,让学生经历一次对向心力的测量和分析过程。

2. 教材变化的意图分析

2.1 倡导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探究质量。

2.1.1 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

新教材不仅重视实验探究,还重视理论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对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既采用极限思想进行理论探究,又通过实验探究。

2.1.2 改变教材的处理方式,增强探究方案的选择性。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研究平抛运动内容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机会,即新教材提供了描绘平抛运动轨迹的三种方法,供学生选择。总之,新课标人教版物理教材把科学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常用器材发展到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从学校扩展到家庭、社会,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机会,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树立。

2.2 注重物理规律的应用。

如平抛运动,旧教材注重通过实验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即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重在物理规律本身的理解和应用。新教材从红蜡块的运动讲起,介绍普遍性的由分运动分析合运动的方法,再以“飞机起飞”的例题分析如何由合运动分析分运动,再把这个道理应有于平抛物体的运动,最后拓展到斜抛运动。显然,本教材是借助平抛运动落实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当然,平抛的运动规律在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落实。

2.3 重视数学知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新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重视数学知识在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描述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3.1 矢量运算。

新教材在重视矢量运算方面可以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矢量运算呈现次数多,比如,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理论推导、分析向心加速度等。旧教材是在得出向心力公式的基础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公式。新教材的思路是,借助矢量运算从理论上得出向心加速度公式,然后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向心力公式。

2.3.2 极限思想。

在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理论推导中,运用极限思想从理论上证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是质点在某点的切线方向,实现理论与实验的统一。另外,在矢量分析的基础上用极限思想确定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3. 结语

以曲线运动这一章为例,通过对新旧物理教材的比较不难发现,旧教材内容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编排较为合理,且难度适中,但缺少趣味性,不能很好地突出时代性;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突出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关注近现代物理发展和应用,设计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实现三维课程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素材。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物理第一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普通物理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书物理 (必修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较过.中学物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1.

[4]李执敏.新课改前后高中新旧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硕士论文.

浅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 篇8

关键词:贴近生活;注重基础;激发兴趣;丰富全面

新课改的实施首先会在教材上体现,教材的更新是为了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改变旧的不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汲取必要的物理知识。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材应该在教材编排上下足工夫,不仅要体现出教材内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更要注重学生通过教材学习的效率。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有以下特点:

一、导学部分贴近生活实例,让学生有想象空间并对本节课程所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比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弹性势能的学习中,导学部分给出的就是一幅图片,图片描绘的是一个人在拉弓射箭还有一个人在用力拉橡皮绳,这幅图片可以让学生迅速联想到生活中切身体会过的相似东西,这就使得学生对弹性势能的存在和形式有了一个更加形象的认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学部分的简易有趣就提起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极大兴趣。

二、在课程目标上,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详细的概念,力求做到难易结合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物理水平

教材内容的编排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顺序,以物质、运动和能量为三大部分详细展开,物质部分的学习与引入和初中的物理知识体系接轨。比如,在完整地学会物质部分后引入以物质为载体的运动,任何物体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在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还引入了参照物的概念,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在详细地给出参照物 的概念后,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吸收知识。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偏科的现象。

三、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参考案例针对性强,易激发起学生的自我研究和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扎实的理论知识需要实践去证明、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即物体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竖直落下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塑料球和铅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的实验,在保持它们体积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材中还给出了让学生自己练习观察记录雨滴从屋檐下落的参考案例。这种针对性强的参考案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理论知识。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的参考案例合理并且人性化,鼓励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和实践。

四、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问题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题型丰富和全面的特点

教材课后的问题与练习多以问答题、简述题和计算题为主,并且题目内容与本节课程的内容顺序相同,可以让学生针对性地练习自己的薄弱环节。同时问题与练习在立足基本的物理基础知识上逐步增加试题的难度,层层深入又让学生在不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比如,有的章节的问题与练习结合了两节课程的内容,比如在力的学习过程中有两节是关于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的,在力的合成的问题与练习中穿插着力的分解的知识点,这些试题必须结合力的合成和分解才能正确地解答,这样就帮助学生成功地将两节内容串联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会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区别与联系,再遇到相似问题时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总而言之,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紧密地联系实际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它以学生为本,利于教师不断创造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让教师在教材的帮助下形成最佳的教学模式,并且学生可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物理知识。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是一盏指明灯,为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进程指明了方向。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摒弃了传统应试教育教材的弊端,并且符合新世纪下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项红专.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科书中的科学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8(4).

[2]孟芳,郑修林,刘春兰.人教版与沪科版两种高中物理教材比较浅析:以“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内容为例[J].硅谷,2009(22).

高一人教版化学教案 篇9

1、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鉴别一些常见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进行检验和鉴别,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检验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生活中的化学

1、请你说说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

例如: 、 、 、 、 、 、 、 、 等。

2、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出上述几种物质。

活动二、合作过关----巧辩试剂

第1关:任选一种试剂鉴别

两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分别是HCl、Ca(OH)2,你有多少种方法鉴别它们?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归纳整理常见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碳酸盐溶液的鉴别方法。

第2关:加入一种试剂鉴别

现有HCl、Ca(OH)2、NaCl三种无色溶液,选择加入一种试剂来鉴别。(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请学生到讲台进行演示实验)

所加试剂 现象

HCl

Ca(OH)2

NaCl

第3关: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现有HCl、Ca(OH)2、NaCl、CuSO4四种溶液,不添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

要求:1、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2、利用实验药品和仪器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药品:A、B、C、D四瓶试剂。实验仪器:试管若干、滴管4支)

3、记录实验现象,鉴别出四瓶溶液。组长汇报实验方案和结论。

A

B

C

D

溶液名称

活动三、我会整理

1、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物理方法:看、闻、溶……

化学方法:①任选试剂鉴别②加入一种试剂鉴别③不加任何试剂鉴别

2、检验及鉴别物质的一般步骤: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活动四、科技前沿

1、酒精测试仪

2、指纹识别仪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培养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电离的本质。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

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

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1)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2)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3)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课本第14页。

[图示]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讨论后填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物质类别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弱碱、弱酸、水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

渐暗

熄灭

渐亮

反应为:Ba(OH)2+H2SO4

==

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总结]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

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解质

(全部电离)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弱电解质

弱碱:如NH3

•H2O、Cu(OH)2

(部分电离)

水:H2O

[布置作业]

P18习题

上一篇:人教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下一篇:房屋征收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