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阅读答案

2025-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色鹿阅读答案(共12篇)

九色鹿阅读答案 篇1

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1.说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王非常惭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九色鹿阅读答案 篇2

一、主动学习,亲历探究美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开始从被动地主体向主动地学习转变,心理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他们的思维也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九色鹿》这篇民间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比较喜欢,是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好教材。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就告诉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就好像在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大家要有滋有味地读,一边读一边想,故事中的人物就会慢慢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活’了起来,你们不仅会看到人物的神态,还会听到他们的声音。想想看文中的九色鹿美在哪里?调达又丑在何处?”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开始了自己的感情朗读,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让探究美的能力落到实处。

二、品词析句,体会形象美

在教学“九色鹿勇救调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思考:在调达快要淹死时,九色鹿是怎样救他的?调达又是怎样感谢和发誓的呢?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说得有条理,我课件出示“当我读到()这个词语(句子)时,我感受到()”这样的句式,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这个句式练习说话,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的感受如何。由于学生有了切身的阅读体验,产生了自己的感悟,所以发言踊跃。如,有的学生说自己从“立即”“纵身”读出了九色鹿的勇敢、果断、奋不顾身;有的同学说自己从插图中读出了调达感激涕零的心情;有的同学说九色鹿不图回报的品质让自己敬佩不已……我认真倾听着学生的发言,给予适时的赞许,并抓住重点适时板书“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等词语,体会九色鹿心灵的美好。再如,在教学第8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当调达看到重金悬赏的皇榜后,他忘记了什么?选择了什么?从学生的交流中,自然而然地牵引到“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理解,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调达内心的丑陋与肮脏。

课文中出现的人物,除了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主要人物外,还有王妃、国王和乌鸦,这些人物对故事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学时抓住词语体会他们身上的不同形象,王妃爱慕虚荣的丑、国王知错就改的美和乌鸦助人为乐的美,从而让学生对美的真正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朗读体会,感受情感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这里的朗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见字读声的过程,而是指导学生沿着课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课文作者精神境界的高峰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作品的言语积淀为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显然,这样的朗读过程是一个“美读”的过程,即“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充分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思考能力,能通过朗读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比较主观的评价能力,应以读为本,紧扣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指导朗读,加深对人物的印象,读出文本的温度,充分感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篇课文所有的情感指向和价值指向都寄存于字里行间。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唯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会在自己的朗读中体会感悟。九色鹿对着国王斥责调达的那段话是故事最精彩的地方,更是整堂课教学内容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次阅读,潜心体悟,层层推进,引领他们品读文本,在读中感悟,有所感悟后再读,对九色鹿的情感体验从气愤到勇敢再到机智,越来越深刻,故事越读越有味道,“人”之道得以升华。

四、展开想象,激发创造美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创造美的境界。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美的人物形象和美的思想内涵,就能不同程度不同方式把内心美的意境表达出来,达到激活学生创造美的目的。爱因斯坦认为,联想和想象在本质上是种创造力。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联想或想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联想出或再造出与语音符号相应的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文本的内容,获得对文章的切实理解和真实体味。

在精读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展开了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指导观察第一幅插图,根据调达下跪的动作和表情,想象调达信誓旦旦的话语;围绕“重金悬赏”一词,引导学生想象国王张贴的皇榜上会写些什么内容;再如,调达看了皇榜之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当九色鹿被抓之后,看到调达正站在国王的身边时,此时的九色鹿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国王非常惭愧”,他此时又会想些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进行“补白”。这几处人物的内心活动正好折射出了文本所表现的价值观讨论,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了对主旨的理解。学生的个性在自我展示的活动中得到张扬,同时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九色鹿》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九色鹿》这篇文章在很多版本的教材中都有,其他版本中的《九色鹿》安排在中高年级,而在我们S版教材中《九色鹿》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相对来说,比起中高年级版的教材要容易,文字有很大的删减。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一篇词语丰富,难以掌握的课文。他与之前学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共同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分析,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课文。

2.象。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应当恪守信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感受两个主人公的形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

教学难点:领悟九色鹿善良、勇敢的品质,谴责调达不遵守诺言的可耻行为,懂得做人要可守信用。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2.朗读感悟法:通过多形式、多人次的反复朗读,不断体会文中

人物的情感。

3.情景表演法: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通过表演理解字词,领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五、说学法

合作探究法、体验阅读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复习生字,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未知欲望。

(二)学习文章前半部分,感受深厚的恩情和郑重的起誓。1.画面切入,整体感知。

一找二说三画,启迪孩子的扩散思维,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2.品读词句,感悟深情。①用打比方的方式理解“挣扎”。

②用递进式的提问,让学生加深对九色鹿这个人物的理解。3.合作表演,感受“郑重”。

分小组表演,小演员上台表演,采访小演员。进一步体会调达千恩万谢,感激不尽的表现。

(三)课间游戏。

(四)学习后半部分,感受美与丑的对立,体会人物性格。1.找关键词句,展开想象。

由学生边读边画心里想法的句子入手,再猜想可能会得到多少钱财,让学生大胆的想像,这时的调达只想着钱财,他忘掉了什么。体会调达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为后面学习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等词语的理解做好铺垫。

接着用三个句式引领学生接读-----调达眼前是一万元钱了,他心里想: 调达眼前是更多的钱了,他心里想: 调达眼前是大把大把的钞票了,他心里想:

在一次次读的过程中,学生看透了调达丑恶的性格,对调达的痛恨达到一种不骂不痛快的地步,顺势设计一个情景:假如这个贪财的家伙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学生大胆想象发言。这时,我又不忘及时把学生拉回到文本,九色鹿送了一个怎样的词语给调达,这样,就引出了关键词“见利忘义”、“忘恩负义”。

2.对比凸显主题,领悟诚信做人的道理。

一个提问带入故事的结尾:你知道故事的结局吗?通过两次读最后一自然段,明白九色鹿和调达不同的生活,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五)课内外结合,碰撞观点。

我把课内《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和课外《狼来了》,以及本文进行整合,编成儿歌,这样既强化知识,又可以把课堂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七、说课后反思

1.教学删繁就简,把握清晰思路。2.自读感悟,想象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

3.需要改进的不足:在学生情景表演的这一环节中,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本的再现,怎样进行表演的指导,怎样教学机智有效调控课堂教学,我还需要不断地向各位老师学习。

《九色鹿》 教案 篇4

基础目标: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发展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实施开放式教学,通过多渠道的说话训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能有创造性的复述、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的童话故事——《九色鹿》。

2、九色鹿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3、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九色鹿和调达。同学们对九色鹿都很——喜欢,而对调达都很——讨厌。(板书)

你为什么会喜欢九色鹿,而讨厌调达呢?(板书)。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二段。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来体现这两个主要人物的特点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配图的课文录音)

1、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1)九色鹿对调达有什么“恩”呢?

(2)面对不图报答的九色鹿,调达是怎么做的呢?

2、讨论交流思考题(1)(救命之恩),你能把书上描写的具体的情景说一说吗?(引读)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生答)。面对救命恩人,调达的心情肯定十分激动,谁能读出调达当时的语气。(指名读)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感谢九色鹿吧!(学生齐读)九色鹿救了调达却不图报答,它只要求什么?

3、交流思考题(2)。(郑重起誓)想象说话练习。(对,调达郑重起誓,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大屏幕出示题目)

4、小结。师一边叙述,一边屏幕出示板书。(当时,九色鹿救助了调达,调达非常感激,愿意永远做它的奴仆,但九色鹿不图报答,只要求调达不泄露自己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5、同学们肯定想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大家听,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练习讲故事,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注意表情,并加入恰当的动作,同学们可以站起来练习。

指名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同学们简单的给予评价。

(二)学习第三段。过渡:但是调达却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下面我想请4个同学分自然段读下面的课文。谁愿意?(指名)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思考:调达做了些什么?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2、交流思考题。(告密、带路)

3、调达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他看到了重金悬赏的皇榜。)想象说话练习。(是呀,重金悬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同学们想象一下,面对重金悬赏的皇榜,调达会想些什么呢?)

4、这就是那个又是叩头,又是感激,又是郑重起誓的调达吗?想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九色鹿说的话。

面对这种背信弃义的小人,九色鹿也非常气愤,请同学们练读九色鹿说的话,体会它当时的心情。(练读、指名读)

真是太令人气愤了!让我们一起来怒斥这个小人吧!(齐读)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国王听了之后——(学生说),调达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九色鹿得到了人们的保护,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调达受到了重重地惩罚,如果调达现在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如果调达在你的面前,他肯定会被你感动的。)

2、教师总结。

我们做人要正直、守信用,可千万不要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应该像九色鹿那样救助他人,不图报答。如果调达在看到皇榜时就能遵守自己的诺言,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知恩报恩,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学生想象)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老师指导的第二段课文的复述方法,练习复述整个故事,回去讲给家人听。

2、发挥你的想象,改编故事《九色鹿》,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汇报交流。

《九色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报,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设计理念:紧扣文本,联系生活,放眼学生未来。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落实“读、说、想”;在内容感悟上突显“利、恩、信”,两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让学生在充分地“读、说、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从而深刻领悟文中的内涵。设计特色:

1、大胆打破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2、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3、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升华。

4、体现“情感性、幽默性、哲理性、灵活性、创造性”的个

人教学风格。教学要求:能够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的道理。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引出“利”字。

一、感受“巨利”

1、过渡:《九色鹿》这篇课文中摆在调达面前的“利”又是什么呢?

2、课件出示1: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指名读)(1)知道这句话中的“利”体现在哪个词上?(重金)想象一下这个皇榜上会说些什么?

(2)这是一个怎样的“利”?(擦掉原写的“利”,大大地写“利”,读这句话)(3)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面对如此巨利,你有什么真实的想法?

3、调达见了皇榜怎么做了?课件出示2: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调达为什么觉得自己发财的机会来啦?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心情怎样?(读这句话)

4、调达看了皇榜,一心想到的是什么? 但忘却的是什么?(1、九色鹿对他的恩,2、他发过誓言)

二、体会“恩”、“誓”

1、体会“大恩”。

(1)指名读有关内容。

(2)课件出示3: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3)自由读读这段话,看能从中体会出什么。(情况万分危急;九色鹿的善良和奋不顾身)从哪儿体会出的?(4)指名带着体会,读这段话。(教师相机指导:第一句话,情况万分紧急;第二句话,九色鹿奋不顾身;读到“将落水人救上岸来”舒缓一些,显得有惊无险。)(5)恩有大小,从这段话中我们体会九色鹿对调达是普普通通的恩吗?而是——(救命之恩)有一个成语叫做——(恩重如山)

(6)受人如此大恩,调达回报他的竟然是以什么?课件出示(7)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生读)

(8)读后,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过渡:他忘记的不仅仅是大恩,还有什么?

2、体会“重誓”。

(1)指名读有关内容。

(2)课件出示5: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3)什么叫“郑重起誓”?生活中,你郑重起誓过吗?想象一下,他当时会怎样郑重起誓?(4)面对调达这些动听的誓言,又让我们想到那些成语?

(5)曾经是那样严肃而又认真发过的誓言,在金钱面前,调达还是忘却了——课件出示6: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再次读了这句话,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如果他是你的朋友、同桌„„,你会——

3、体会“人品”。(1)读到这儿你觉得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学生将自己的回答写到黑板上)(2)齐读黑板上学生写的答案。

三、痛斥“小人”

1、面对这样一个小人,九色鹿是怎样控诉调达的。

2、课件出示8:“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处,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自由读)

3、九色鹿是处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段话的?(刀枪剑斧的包围中)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她感到——(生答),心里会想——(生答)。但是,当她再一看,看到——(生答,指导有语气),她感到——(生答),心里会想——(生答)。此时此刻,九色鹿的心情怎样?(无比愤恨)谁来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句话?(指名读

4、自由读,看从这段话中,除了读出愤恨,我们还能读出什么来?(尽管九色鹿无比愤恨,但也表现得很礼貌;九色鹿很勇敢,也很智慧;最后还不忘劝人为善)从哪儿读出来的?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这段话。

5、现在你们当国王,我就是九色鹿。请听好。(教师范读)国王们,听了九色鹿的话,你们有什么感受,心里是怎样想的?

6、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觉得国王会怎样惩罚调达?

7、面对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揽全文

1、教师总结:同学们,如果这块黑板就是整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你最不想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擦去学生不想看到)那么,大家现在看看这个世界上剩下的是什么——(生答:九色鹿)九色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学生将自己的回答写到黑板上)齐读黑板上学生写的答案。

2、让我们将这只美丽的九色鹿一起送回那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课件出示8:第一自然段。齐读。

3、作业:(1)如果文中的九色鹿、调达、国王„„来到我们身边,你愿意和谁交朋友,说说为什么?(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吧,对自己,对朋友,或对文中的某一个人物,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故事,能大体把握人物性格。

2、知道这则民间故事的寓意,人要善良,要讲诚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叙说:(欣赏课件)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2、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读这个故事。

(过渡:然而九色鹿却又是神秘的,有一个人遇到了,这个人就是„„)板书:调达

二、“恩”的板块的学习

调达和九色鹿是怎么遇见的呢?

1、自由读2~5自然段。

2、交流,并读句子。

调达掉进了河里,九色鹿救了他。(是的,九色鹿对调达是有恩的)板书:恩

读第二自然段,评价。

3、这恩是救命之恩哪,此时调达„„

而九色鹿„„

4、看来调达只能用誓言来表达自己满心的感激了,(板书:誓)

调达郑重起誓:我调达,如果说出恩人九色鹿的下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多么令人感动的誓言啊!然而调达能信守这誓言吗?)板书:信?

三、“利”的板块

师叙述第六自然段: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头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种鲜艳毛色的鹿。她突发其想:如果用这只鹿的毛皮做件衣服穿上,我一定会显得更加漂亮!于是她缠着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1、课件:出现一张皇榜

看皇榜,知道上面说了些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重金悬赏)

2、调达见了这皇榜怎么想?(他看见了皇榜,心想„„忘记了当初的誓言,忘记了曾经的救命之恩。此时,用哪个词来形容他比较准确——忘恩负义、见利忘义)

(过渡:灾难就这样逼近了九色鹿。)

四、“信”的板块

课件:春光明媚的山林里,九色鹿睡得正香。

1、国王的大军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可九色鹿却一点也不知情,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喊醒九色鹿。

2、九色鹿醒来了,可却已被刀枪箭斧所包围。

3、九色鹿能脱险吗?自由读第8、9自然段。

4、(课件:九色鹿的话)

(1)指名读,你读出了什么?镇定,机智,彬彬有礼,临危不惧(两次用“您”,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2)评价指导

五、“义”的伸张

1、国王对九色鹿说:我真惭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王斥责调达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故事的结局。

课件:自由幸福的九色鹿。

九色鹿教案 篇5

1、同学们认识这几个人吗(周杰伦、、李宇春、九色鹿)

2、民间故事最早出此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千百年来深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就是因为故事谴责了贪心与负义,颂扬了善良与正义!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学讲这个民间故事。

3、板书课题:22九色鹿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了解文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个怎样的故事

(2)文中的两个人物:九色鹿和调达,各有什么特点(九色鹿:美丽善良、机智勇敢;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三.学习课文

1.自主学习

(1)生谈对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理解。

(2)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调达是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人他见了什么利,忘了什么义,忘了谁的义画出文中重点的词句。

2.师生研讨

(1)他见了什么利(国王重金悬赏。)

指导朗读:调达就进宫告密。

(2)调达见了重金,却忘了义,忘了什么义(忘了九色鹿把他从水里救上来这个义。

师:九色鹿是在什么状况下救得调达

指导朗读:谢谢你的救命之恩终身受你的驱使)

师:救命之恩在心中是多么重啊,又是多么感激啊!但是九色鹿他只提一个小小的条件,怎样说的

指导朗读:调达郑重起誓的话。

(3)应对调达这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小人,九色鹿情绪怎样指导朗读九色鹿气愤的话。

4.合作探究,感情升华

小组为单位分主角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四.课外拓展

师:人的最大美德莫过于诚信。它像春雨,冲刷掉心灵的尘埃;它像沃土,孕育出信任之花;它又像彩虹,装扮着我们完美的人生。老师最后送给几个诚信有关的名言。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民无信不立。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五.小结

九色鹿阅读答案 篇6

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根据画而改编的———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

师:为什么叫“九色鹿”呢?

生: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师:如果用上“因为……所以……”关联词语怎么说?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所以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所以人们都称他九色鹿。

师:这不仅是一只“外形美”的九色鹿,还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生:它还是一只聪明善良的九色鹿;乐于助人的九色鹿;智慧勇敢的九色鹿;见义勇为的九色鹿。

师:它不仅外形美,内心也美,想着它的样子,读读它的名字。

生:九色鹿。 (齐读)

师:看到九色鹿,我们会想到另外一个人谁?

生:调达。 (齐)(板书:调达)

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他是一个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是一个灵魂肮脏的人。

(板书:“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指导写好“义”字,口诀是“先点后撇有呼应,交点落在竖中线”,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习。 )

师:让我们一起来斥责调达。 (指着板书)

生:(齐)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两个人,一个善良、智慧、善良,另外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对此,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们有不一样的性格。他们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师:这是你们的发现,同学们,民间故事中往往有鲜明的人物。 (板书:鲜明的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教师巧妙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课文中或记忆仓库中的词语,语言表达不断走向顺畅、规范,课伊始,就彰显了“重表达”的理念。

二、读读文本,融入情景还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1至5自然段,故事讲得精彩,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讲故事,要想故事讲得好,就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谁来读读第六节开头。

(出示 :有一天 ,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

(一生读第一句。 )

师:民间故事的开头往往用“有一天”,或者用“有一次”,或者用“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头,这里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又好像是故事开头,为什么呢? 课文学完后你们就知道了。

师:谁能把九色鹿的外形之“美”和王妃心里之“美”读出来?

师:“缠”读得好,“只好”读得妙。 (齐读)这段话你们会讲了吗? (自由练习讲这段话。 )谁来讲呢?

(一生讲这这段话,同学们鼓掌。 )

师:你是讲故事高手,讲得绘声绘色。下面这节是情节最紧张、出现人物最多的一个自然段,谁来读读前三句。

(出示:山林之中……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 )

(一生读,“突然”读得很突然。 )

师:你抓住了“突然”一词,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的情景之中,谁再来试一试。

生:(一生读出了叫喊的语气。 )

师:你关注了“高声叫喊”这个提示语,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像他这样一起读。 (齐读)面对这样的险境,九色鹿说了这样一段话,谁来读?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

(自由练读,指名一生读这一段话。 )

师:要想读得好,必须想象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 (生读)

师:你有点气愤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气愤呢? 请把用笔划下来。

生:“指着”这个地方;正是这个人;灵魂肮脏;竟然。

师:你关注了“竟然”这个词。 (板书:竟然)

师:我们再读的时候,关注这些词语,就能读出九色鹿的气愤了,谁来读?

(指名一生读。 )

师:你读得很气愤了,气愤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表现,而且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可以在什么地方加什么动作?

生:加上“指着”这个动作,我认为在“正是这个人”处。我认为在“竟然”处。我认为在“灵魂肮脏”处加上指着。

师:站起来,我们一齐读,要加上动作哦! (齐读)

师:好玩吗? (好玩。 )谁愿意当调达? 谁愿意做九色鹿? 来读演一下。

(一生做调达 , 一生做九色鹿 ,“九色鹿”演得非常气愤 ,“调达”低着头,孩子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

师:读得好,演得很专业,我们都来当“九色鹿”,黑板做调达吧! (全班同学加动作读演。 )

师:这个人指谁? (调达。 )如果将这句话中“这个人”换成“他”或者“调达”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语气更重,调达语气有点轻。

师:请你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两句话,语气一轻一重。 )

师:这是你的发现,发现语气不一样,还有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更表现了九色鹿极其气愤的心情。(学生读两句话。 )

生: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个人”到此处的“这个人”,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找出第二自然写调达的一段话,读出来。

师:前文是“一个人”,到这里是“这个人”,你们会发现,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看似普通的字眼,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我们读书就是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再来读。

师:当时如果九色鹿不是这样说的,而是换一种说法,行吗?

(出示 :九色鹿非常气愤地说:“昏君 ,你是非不明 ,好坏不分,残害无辜,你和调达一样,都是灵魂肮脏的小人。”)

生:不行,国王只是一时糊涂,与调达不同。

生:如果这样说,则是对国王大不敬,国王一气之下可能会杀了它。

师:九色鹿首先要保全性命,它对调达和国王态度是不一样的,九色鹿说话很有分寸、有智慧,让我们一齐读。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没有在文本“写什么”层面徘徊,而是发掘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趣盎然地读,生动活泼地演,独具慧眼地置换对比,从而走向语言文字的深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笑声不断,于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写写内心,感悟文体特点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恍然大悟说,会说什么呢? 说起来难,就请你们写一段话,能用上黑板上的四个词语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写话。 )

师:(教师巡视,提醒坐姿,指导。 )你们在写的时候,都注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这叫学以致用,谁来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

生:国王恍然大悟说:“我真糊涂呀! 听了调达的谗言,调达这个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会好好惩罚你,让臣民不去伤害你。”

师:很好,你用上了黑板上的两个词语。

生:我真糊涂呀,一时头脑发热,竟然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谗言,现在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背信弃义”,什么是“忘恩负义”,放心吧,我会下令臣民保护你的。

师:你用上了三个词语,恰当贴切,真是知错就改的国王。

生:对不起,九色鹿,我一时糊涂,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话,我没想到调达竟然是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要下令全国臣民不准伤害九色鹿。

师:你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国王。

生:哎,我一心只顾赢得妻子的欢心,竟然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来,哎,还有这个调达,没想到他竟然这样的恩将仇报,没想到他竟然背信弃义。

师:两个语气词、两个“竟然”、两个“没想到”写出国王的内心世界。

生: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学会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做忘恩负义之人。”

师:读民间故事,还能悟出做人的道理,可见,民间故事中还蕴含丰富的哲理。 (板书:丰富的哲理)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到底怎么做的呢? 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如果让你将这个故事分成两个部分,那么你打算怎么分?

生:我认为1至5自然段为一部分,6至9自然段为一部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至5自然段写了九色鹿救了调达,6至9自然段主要写国王军队来捕捉九色鹿。

师:如果故事到第五自然段就结束了,好玩吗? (不好玩。 )有意思吗? (没意思。 )于是就有了后边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是平铺直叙,情节常常扣人心弦。 (板书:曲折的情节)

师: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常常有———鲜明的人物,丰富的哲理,曲折的情节。 (齐读)

师:所以课文第六自然段是怎么开头的?

生:有一天……

师:虽然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好像是故事开头,因为是故事中一件新事的开始。

设计意图:将“写”挤进课堂,也成为共识。老师发现文本的空白处,抓住练笔契机,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写,通过写加深了对人物的感知,活化了文中的词语,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领悟,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同时,教师关注文体,巧妙地引导学生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轻轻一点,水到渠成,把握了“度”,体现教者的智慧。

四、讲讲故事,内化文本语言

师:课文学完了,我们来分自然段讲故事,讲6至9自然段,先自己练练,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与创造。

师:请四个同学到黑板前展示,可以加上动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评价打分。

生:一生讲第六自然段。 (生评价:你是讲故事高手,九十八分。 )

生:一生讲第七自然段。 (生评价:九十五分,开始动作非常好,后边有点紧张。 )

生:一生讲第八自然段。 (掌声。生评价:满分。 )

生:一生讲第九自然段。 (生评价:九十九。有点结巴,多讲就可以了。 )

师:同学们,学语文就是要留下形象,留下语言,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像“九色鹿”一样的智慧,课后推荐大家课后阅读《民间传说》,这本书讲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我们将于近期开展读民间故事交流会,下课。

《九色鹿》教学反思 篇7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学会讲故事、演故事,从讲对话到讲片段,从演对话到演片段,循序渐进,从点到面。

在教研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尝试过引入其他绘本,但是由于这篇课文的特殊性——本身就是绘本故事。我们就想,语绘课堂是不是不应该存在单一固定的模式,而仅仅引入其他绘本。另外,课后实在找不到与本课关联密切的绘本,于是我们反思:是否可以针对课文自身的特点来设计绘本的加入呢。这就成了这堂语绘课设计产生的契机——用课文的绘本来促进孩子们对本课的学习与理解,通过学会“读”图来深入“读”课文。

九色鹿 篇8

于是他又进宫了,这次进宫是想要告诉陛下,他想要去那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给九色鹿道歉,并且调达说:“如果你们不相信我的话,陛下您可以派人陪我到那里,看我到底是伤害九色鹿还是向九色鹿道歉。”

“不用了,难得你这么有诚意,去向你的救命恩人道歉吧,我这次也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我就不派人监督你了!”陛下说道。

调达说:“谢陛下,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于是他又回到了那片山林,乌鸦妹妹看到了调达来了便立即找到了九色鹿,对他说:“九色鹿你快去看看吧,那个忘恩负义的人又来了,只不过这次没有国王和军队。”

听了乌鸦的话九色鹿立刻跑到调达那里,令九色鹿没有想到的是调达这次来是想他道歉的。

调达又一次跪下了他说:“对不起,九色鹿我不应该伤害你,我再一次谢谢你!”

九色鹿阅读答案 篇9

关键词:朗读,感悟,表演

一、朗读, 品味童话语言

朱作仁先生告诉我们, 讲解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 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朗读能让孩子感受关键词句的内涵, 体悟文章情感, 把握作品的意蕴。因此, 我们要通过朗读, 让孩子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

1.示范朗读

童话的语言生动活泼, 情感丰富细腻。课上, 我们想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己得先进入文本角色, 挥洒真情, 用激发孩子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孩子, 努力将文中无声无情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打动人的语言, 使文本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 以此来感染学生, 增加其艺术表现力, 引领孩子沉浸在童话语言之中。

2.自我实践

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朗读基本功, 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将童话语言的和谐婉转、生动有趣、抑扬顿挫、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朗读实践, 感受童话语言、情感与思想融为一体的魅力, 品味童话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

指导朗读《九色鹿》时, 我们通过文本前后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提问朗读等形式, 在品味、揣摩、体验、想象等学习活动中进行朗读实践, 孩子们能用引人入胜的语言表现跌宕起伏的情节, 他们能读懂文本背后的内涵, 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他们的语音、语调、节奏的变化, 也读出了自我对文中人物的主观评价。

二、感悟, 体会童话形象

1.对比感悟, 了解主人公形象

对比感悟, 可抓住文本中的同一人物或事物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 也可抓住文本中不同人物或事物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来感受人物或事物鲜明的形象。这篇课文就可以抓住调达和九色鹿前后变化,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感悟, 了解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课上, 我提醒孩子想要了解调达和九色鹿的性格特点, 可通过纵向对比, 感受他们前后的不同态度, 调达快淹死时说的话, 感受那份深厚的恩情和郑重的誓言, 为下文体会调达背信弃义作好铺垫。而九色鹿从之前的同情施救到之后的正义愤怒, 态度明显转变。接着通过横向比较来凸显调达的丑和九色鹿的美的鲜明个性, 从而深刻了解童话的主人公形象。

2.想象感悟, 体会人物性格

故事的发展总有起伏, 也总会有留白处。我们要抓住这些留白挖掘可培养孩子想象的“孔隙”, 自然、有目的地对文本进行想象感悟, 一方面丰富文本的内涵, 另一方面又调动了孩子品味语言的积极性, 加深对人物的情感体验, 深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如, 调达见了皇榜后的心理活动, 调动起孩子活跃的思维, 当学生以文本中的角色自居时, 便很快进入想象世界, 深切体会到调达行为的反差如此之大。而文中除了两位主人公外, 还有王妃、国王、乌鸦等形象, 也可借助想象引导孩子体会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王妃的任性、国王的无奈等。

三、表演, 提升童话内涵

1.依托文本, 情景再现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表演童话可以激发孩子的情感, 促进他们的想象, 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刚开始我们可从简单的复述童话内容入手, 抓住童话中主要人物形象, 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 选择合适的角色表演, 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去理解童话内容, 唤醒复活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再现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 融入自己的情感, 加入表情色彩、体态色彩, 充分展现出童话的形象美。

有了之前朗读及对文本的充分感悟, 孩子们看透了调达卑鄙丑恶的嘴脸, 感受到九色鹿施恩不图报的美德, 积淀了丰富的情感。他们分角色表演时, 能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形象地展现出来。

2.拓展延伸, 创编童话

在依托文本的基础上, 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训练, 创编童话。比如, 可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续编童话;也可借助童话中的留白处, 引导学生再编童话;也可借助童话作品中的情境和意象, 引导学生新编童话;还可创设新奇的故事情境, 引导学生创编童话。

调达怎样郑重起誓、告密、带路及王妃如何任性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孩子们分组合作时, 在这些地方充满个性的想象, 他们会深入文本情境之中, 抓住人物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句言语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充盈人物形象。这样的想象表达, 也是孩子们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他们将故事蕴含的道理巧妙地渗透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总之, 我们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童话教学, 要挖空心思地让学生多渠道地感受童话语言, 体会童话形象, 提升童话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将童话课上得鲜活、上得有趣, 使学生更热爱童话、喜爱语文。

参考文献

续写《九色鹿》 篇10

九色鹿对那个人说“;我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了一边去救你,你怎麽还要恩将仇报呢?我真后悔,那是不应该去救你”。九色鹿说。那个人说“:我也后悔,不应该贪财,也不应该让皇上派人来抓你,我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九色鹿对不起”。那个人说。

九色鹿说“;我还能给你第二次机会吗?请回答我”。那个人说“;请你再给我最后一次机会,我会知错就改的九色鹿,请原谅我”。

九色鹿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给了那个人第二次机会。

《九色鹿》续写作文 篇11

落水者跳进一旁的小河里,国王以为他要自杀,于是就对他说:“你小心点哦!”

落水者满不在乎的对国王说:“上次九色鹿把我救上岸以后,给我吃了灵芝草。灵芝草能让我百病不生,还能让我长生不老,国王,您放心好了!”说完就大声呼救。

九色鹿一眼就看穿了落水者的诡计,于是,它就假装去搭救落水者,在他不远处却唱起了山歌,这一唱,使本来清清流淌的小河,变成了凶猛的虎,落水者淹死了。

九色鹿又对国王说:“用我的皮做褥,角做膏,不仅不能救你的妃子,反而会让她病得更重!喇嘛是个骗子!”

国王立即下令处死喇嘛。然后又问九色鹿:“那我妃子的病……”

九色鹿笑了,对国王说:“你等一会。”于是,就腾空飞翔了峨眉山,采了一些灵芝草回来,对国王说:“让你妃子吃下这些灵芝草就能好。”

《九色鹿》课堂反思 篇12

结合课文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留白处的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分角色读九色鹿和调达的对话;演一演调达的郑重起誓;想象说国王斥责、重罚调达、下令保护九色鹿的话,体会国王惭愧的原因。在交流“面对此时的调达,九色鹿非常气愤,它想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九色鹿想到当初救调达的情景。”“九色鹿觉得调达感激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九色鹿想到调达当初发下的可是重誓、毒誓啊!现在他竟然背信弃义。”

“调达为了金钱竟然出卖自己,真是‘见利忘义’!”“调达还带领军队来加害我,他不但没有知恩图报,反而恩将仇报!”……学生们飞扬的个性得到彰显,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在闪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与文本、同学的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内化语言。

上一篇:动物作文500字-动物作文下一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