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专题(精选7篇)
1 平台功能结构图
如图1所示。
2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1)服务器端要求
硬件:PIII 700以上中央处理器,256M以上内存,10M/100M网卡,2G以上硬盘空间。
软件:中文Windows 2000 Server (SP4)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IIS5.0, IE5.5及以上版本浏览器,AspJpeg1.3及以上图形处理组件。
2)客户端要求
硬件:PII 233M及以上中央处理器,64M以上内存,10M及以上网卡。
软件:Windows 98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IE5.5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Office 2000, Windows Media Player6.0、Realone Player等多媒体播放器,Directx6.0及以上版本,开启cookies功能,允许弹出新窗口。
3 易教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的安装与设置方法
1)服务器安装IIS5.0或以上版本并正常运行。
2)运行安装光盘中的“setup.exe”文件,根据提示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安装程序会在IIS中建立“yijiao”虚拟目录,并自动注册组件。
3)安装完成后,安装程序会自动打开本产品的“系统管理中心”前台首页,如图2所示。你必须单击“管理入口”链接,登录“系统管理中心”后台,默认帐号和密码均为“admin”,务必在登录后立即修改,以确保安全。
4 用易教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搭建专题学习网站
4.1 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
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专题定位要小,内容要精,更要有针对性。它不能是资料的简单堆积,毫无创新,让人看了一头雾水,理不出头续。网站只有做到有特色才会有生存的空间。因此,我们要考虑以下几点:
1)选题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应该体现教育教学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拟定的《教育专题网站评价量表--初稿》中,将“充分体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评价教育专题网站“选题”的重要标准。因此在专题网站建设的选题阶段就应考虑把网站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信息特色的学习平台,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开辟一块的实验基地。
2)选题要具有校本特色。
学习网站在选题时,必须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否则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每个学校往往有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有的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的学校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独有的自然资源,有的学校具有有专长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选题时要发扬自己的资源优势,才能有效激活全校的人力和物力,让专题学习网站具有校本特色。
3)选题要坚持整合性原则。
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要坚持整合性原则。我们选好主题后,要从多角度,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有机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事物。要注重从全局把握一个选题,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专题学习网站呈现的不仅仅是单个知识点,它更需要整体向外拓展,让专题更加丰满。所以选题要在专题范围内成为一个体系,将各相关知识点都联接起来,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体现学科的整合性。
4)选题要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专题学习网站所包含的知识可能是全面的、综合的,但是绝对不可能包含了所有的知识。因此,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也应该具有较大的扩展性和开放性,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开展,网站包含的知识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4.2 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设计
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是根据不同学科的本身特点来设计的。例如我们信息技术课有这样一个特点,周课时数少,间隔时间长,上课的遗忘率非常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遗忘规律在起作用;另一方面是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常常会发生“差生吃不饱,好生不够吃”,老师只能是两头为难。第一个原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是第二个因素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想出对策。我尝试着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上的“任务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任务单”可以用来呈现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课前就可以下载下来预习。它好比一个指路牌,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怎么学,都清晰的描述出来。顺着这个路牌,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最后成功地达到终点。同时便于学生开展复习、预习,也可以充当学生的笔记本。
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的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
从利用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的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可以发现,一个专题学习网站的基本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结构化知识库:是指按照信息技术教材,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形式制作专题网络教学课件。
2)资源部分:是指将有关的资源分类整理并收纳到专题资源库中去。类型可以是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源库为专题学习网站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提供物资。资源的维护与更新工作也要列入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3)交流讨论部分:是指学习者提供能应用专题知识和专题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的工具,这为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论坛”、“留言板”、“BBS”、“聊天室”等方式互相交流,并且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
4)评价部分:是指为学习者提供自我学习评测的手段,通过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联系以及总结性考察的评测资料,学生可以在线完成自我学习的评价。
4.3 专题学习网站的生成步骤
在易教专题学习网站管理平台的主页中,我们可以通过“管理入口”进入后台,进行创建和管理专题学习网站的操作。这个后台被称作是“系统管理中心”。
1)第一次进入该系统,我们要在“系统管理”中修改系统管理员帐号和密码,及一些基本设置,做好安全防护。
2)在它前台主页中显示了所有利用它创建的专题网站和建立了超链接的站点,及已经发布了的公告、调查和文章。如果你要进行添加或删除操作,可以在“内容管理”中去实现。它有四个功能块,分别是公告管理,调查管理,文章管理,友情链接管理。
3)专题网站管理。
专题网站管理是整个系统管理中心的核心部件,我们就是利用这项功能来生成专题学习网站的。
(1) 创建专题网站
网站基本信息中除“网站描述”外,其余基本信息你都必须填写。其中所属学科和所属年级要利用“资源中心”的“编辑资源属性”进行设置。
(2) 添加网站链接
可以利用该功能添加用其它网站的超级链接,方便用户在“系统管理中心”前台集中进行访问。
(3) 专题网站列表
列表中显示了由系统管理员创建的专题网站和网站链接,对网站的操作包括“查找”、“推荐”、“编辑”、“打包”和“删除”等功能。
4)资源中心。
上传和管理共享资源在资源中心完成,供教师调用。
4.4 专题学习网站的管理办法
我们创建好地网站只有初步的模型,就好比一个外壳,没有肉体一样。我们还要利用“网站生成中心”进行内容的添加及首页的一些设置。
“网站生成中心”由系统管理、模板管理、首页管理、栏目管理、内容管理、虚拟社区和资源中心等模块组成,是管理某个专题学习网站的后台中心。我们可以在专题学习网站的首页进入。
1)系统管理。
可以进行以下操作:网站初始化;综合设置;单位信息设置;用户管理;内容过滤设置;成长记录设置;缩略图及水印设置;文件上传设置;日志管理;IP禁用/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
2)模板管理。
系统内置了不同风格的网站模板,提供“预览”功能供网站管理员查看效果,你可以通过设定网站默认模板随时改变网站风格。如果你不喜欢现有的模板,也可创建新模板。它有两个功能块:创建/编辑网站模板;导入/导出模板。只要你有基本的图形操作基础,就可以对模板进行修改。
3)首页管理。
基本网站管理功能包括首页的LOGO、BANNER、图片新闻、公告、友情链接和在线调查等,都可以在“首页管理”中进行更改,可以满足网站管理员自定义网站首页的需要。
4)栏目管理。
(1) 基本栏目设置
基本栏目包括系统内置平台和通用在线工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它们的名称并任意选用几款。
(2) 自定义栏目设置
255级栏目是系统允许管理员添加的最大数目。我们可以对栏目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设置栏目内容的审核,还可以实现栏目的任意搬迁和顺序调整。
5)内容管理。
(1) 评论管理
用户在前台针对文章发表的评论可以在这里查看并清除。
(2) 审核上传内容
这里提供“网站共建”的功能,具有某栏目访问权限的用户可以利用前台“网站共建”功能添加该栏目的内容。
(3) 自定义栏目内容管理
在这里允许你添加栏目的内容,并可以任意移动。还可以添加附属于该栏目的在线讨论话题,用户访问该栏目时可以直接进入“在线讨论专用论坛”并进入该话题开展讨论。
6)虚拟社区。
主要是用来建立和管理论坛。这里为师生开展平等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7)资源中心。
它包括以下四个内容:资源格式设置;资源上传;资源浏览;清除垃圾资源。在这里,你可设定上传文件的类型,大小等格式,还可以添加,删除资料。
当一个网站成功创建好后,我们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但是它的后绪工作还有很多,例如“课题研究平台”,“在线考评系统”,“在线编辑器”的使用,都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最好是以学科为单位,分教研组开展讨论与实践活动。让专题学习网站为我们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郝照.用智能生成系统轻松搭建专题学习网站[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 (4) :84-86.
[2]王文利, 温淑霞.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促进“大语文”教学观的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3) :76-78.
【关键词】 国土资源 信息技术人才建设 调研报告
1.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1.1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1.1.1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是一家大型国有地勘单位,地处美丽的草原城市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88号,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矿业开发等工作,下属8个企业、实体,产业涉及地质勘查、矿业开发、矿业权经营、五星级酒店经营、基金管理、房地产、物业管理、设备修造等行业。“十一五”期间单位实现经营收入10.4亿元,其中2010年实现经营收入2.25亿元,2011年全年实现经营收入2.5亿元,年末账面资产总额9.27亿元,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1.2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人,全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实现信息化办公;其中专职计算机人员5人,全部为大中专毕业生,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4人。
1.1.3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地质资料室、信息制图部实现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全院建有人事系统数据库、事业编制实名制数据库、财政供养数据库、地质勘查资质数据报盘管理等数据库。
1.1.4由于推进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院管理和业务工作进行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的准确率,降低了资料传输、资料储存、办公消耗、人力强度等工作成本。
1.1.5推进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来,加快和促进了单位获得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等8项地质勘查资质、4项地质灾害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了单位的整体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专业人才和专职计算机管理人员较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全院186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5名计算机人员,而且全是新进大中专毕业生,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只懂得基本的浏览网页、网络聊天等计算机知识,限制了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在单位的推进和深入。
2.2单位没有单独设立信息化机构,计算机人员在全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只是从事计算机信息制图等辅助性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得不到足够的培训、适合的办公资源和长期发展。
2.3全院近五年来招聘和引进了百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但绝大多数是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管理、财务等专业,计算机专业人才只要5名,而且单位近期也没有招聘计算机专业和内部选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计划。
2.4在每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人员培训上,几乎没有单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审并入制图系列,在上级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举办的各类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上,也几乎没有计算机专业的学历教育深造和相关培训。
3.加强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1要想更好的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在理论上我们一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系统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规律,以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环境逐步优化,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以改善,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干部双重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为国土资源事业各方面工作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保障。
3.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国土资源人才素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的保障能力。能够实现上述要求的关键要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国土资源部门中,人才不少,但是具备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足,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专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尽合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从目前来看,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从整体上提高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4.对“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4.1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和整个国土资源系统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通过学习和整合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为单位发展提供最大的智力支持和做好信息及管理服务。
4.2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其中组织领导是关键、统筹协调是前提、业务部门牵头是重点、资金投入是保障。
4.3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队伍的要求:信息化队伍必须站在信息化技术的前沿,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服好务;信息化队伍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信息化建设如何最大化的利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单位经济发展;信息化队伍必须有大局观念,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自身发展与单位的整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4.3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国土资源系统从上到下加强领导,切实把信息化建设推向深入;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业务部门带好头、加强自身技术力量,做好示范和推广作用;单位保证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化设备的引进、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机构的建设。
4.4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①单位设置独立的国土信息化科室,由一名副院长分管,职责是:整合单位的信息化资源,设计、管理和建设全院的信息化网络。②根据单位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招聘引进或内部选拔培养急需或将来需要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③在单位培训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全院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④领导型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提高领导人的整体素质。要着眼于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把加强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⑤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领导人才。继续抓住和利用好班子调整和换届的有利时机,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成绩突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年轻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结论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是今后国土资源部门节能增效的突破点,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强学习,认真总结,将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让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成为全国一流地勘单位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人事司在西宁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J]. 青海国土经略. 2010(04)
[2] 孙文盛. 认真学习 狠抓落实 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 国土资源通讯. 2001(01)
[3]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努力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的全面发展--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文升同志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山东地质. 2003(01)
检视剖析材料
师宗县人民法院审判团队党支部
按照中央、省、市、县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安排部署,按照《师宗县人民法院队伍教育整顿专题组织生活会实施方案》的要求。会前,师宗县人民法院审判团队党支部聚焦教育整顿主题主线,坚持学深悟透,通过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和自查自纠等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打牢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的思想基础。同时,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收集和征求意见建议,深入查找差距和不足,对存在的问题深入查摆分析并深刻剖析问题症结,现将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认识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推进政法队伍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推动政法队伍紧跟时代步伐、在新时代履行好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着力补齐政法队伍依法履职中的短板弱项,不断提升政法干警专业化能力,为助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作出更大贡献的“关键之举”。审判团队党支部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本次教育整顿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足精神之“钙”,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切实守护好一域之安全稳定促大局之安全稳定,切实将教育整顿实效转化为工作质效。
二、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在抓好理论武装上的有“落差”。不自觉地把理论学习当成了“软任务”,抓得时紧时松,理论学习不深入不系统。对“新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新旧动能转换”以及《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等方面的文件和书籍,往往是简单了解、缺乏深入研究,距离“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还有差距。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政法工作会和省委、市委政法工作会召开后,组织了集中学习的时间较少,监督党员自学的措施不完善,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际思考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方面还不深入。二是维护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敏锐性不强。有时存在关系不大的思想,只要大方向不偏即可,不重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苗头性问题,比如,对部分党员干部中关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错误言行,没有及时严厉地批评教育,缺少足够的警惕。三是开展自查自纠的主动性不强。总是要求大家严守纪律、从严治警、不出杂音,但在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有时理解意图不够准确、对标执行不够到位、自查自纠各环节工作落地落实不够精准,无形中出现偏差、打了折扣。四是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深刻到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举措办法不多,对一些存在较高廉政风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监管制度建设滞后,针对性防范措施不严密,日常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三、分管部门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一是工作积极性不强。个别存在“事儿来了先等一等、躲一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遇到工作始终不敢放手去做,无论多么紧急的任务,仍一味地等待领导的指示。特别是在工作中任务繁重的时候,更是会产生惧怕担责、逃避工作的思想。经自己检视,这类问题也是存在,作为分管领导,没有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工作合格率不高。个别同志在一个岗位上呆久了,工作总是依赖老办法老经验去解决,存在标准不高、能应付即可的现象。甚至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比如,近期的教育整顿工作任务中,个别庭室工作的质量不高,难以达到上级要求。三是管理科学性不够。存在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有个别干警的执行意识不严,导致制度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如
四、“三个规定”的落实情况
审判团队党支部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规定,并将“三个规定”精神传达到审判团队党支部的每一位干警,引导干警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将“三个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确保干警对“三个规定”的思想认识到位、执行到位。
五、违规经商办企业的情况
审判团队党支部干警及家属均不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入股的情况。
六、谈本单位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警示教育开展不够入脑入心。对干部廉政思想教育不重视,满足于观看警示教育片、简单剖析案例,形式陈旧,效果不好,未真正起到震慑和警醒的作用。如,观看警示教育片,只是走马观花地进行观看,没有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作深入细致的剖析,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没有真正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二是监督专责履行不到位。运用“第一种形态”的实践仍较为缺乏,没有深化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来。如,对各庭室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仍然没有及时抓早抓小,班子内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不够。三是落实党风廉政与干部谈心谈话不够。谈心谈话沟通交流做的不够,平时主动与党员干部谈心谈话较少,方式方法简单,接触时谈工作的多。如,对涉及党员干部思想、生活的问题谈得较少,开展提醒谈话的效果不明显,对干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视还不够,谈心谈话的效应发挥得不好。
七、存在问题产生原因
通过认真剖析,虽然以上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放松了严格的理论武装。在工作中,虽然我们能够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也缺少更加坚定的理论自信,缺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学习,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改造不彻底。究其根本,主要还是放松了对自身建设的要求,在比较和计较中淡化了理想信念、公仆情怀、群众观念。
二是放松了严格的党性修养。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官本位思想有所滋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在掌握民情、解决民忧、改善民生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完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根本评判标准。新时代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思路很多时候还是“老一套”,支委班子成员做群众工作、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放松了严格的纪律规矩。虽然能够时刻保持对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敬畏,但有些时候在想问题、作决策和办事情的过程中,在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上不够坚定、不够到位,满足于不违规、不出事、不触线,有些该执行的纪律坚持不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够严格,有时会产生纪律松懈、观念淡化的情况。
四是放松了严格的履职担当。作风不够扎实,勇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劲头没有以前足,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减退,工作中存在求稳怕难的思想,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导致工作效果体现的不明显,在抓落实方面做得不到位。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审判团队党支部班子将继续坚持以问题导向,坚持立行立改、标本兼治,全面有序抓好整改落实,用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来检验警示教育的成效。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在做到“两个维护”上做标杆、当表率。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时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以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善于识别两面人,敢于同两面派做坚决斗争,在对党绝对忠诚上做标杆、当表率。
二是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在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上做标杆、当表率。支部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分管领域工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从严抓责任落实,从严抓思想教育,从严抓监督管理,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对违反纪律的行为早发现早处理,确保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在制度笼子里规范运行。
共享蓝天碧水
命题角度一
巴黎气候大会
1.为什么世界各国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大会受到世界广泛关注,说明了什么?)
(1)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2)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名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只有携起手来,协调行动,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加快自身发展。(4)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只有世界各国真诚协作,共同应对挑战,才能保护地球家园。
2.中国政府的上述举措说明了什么?(中国承诺说明了什么?)(1)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事务义务,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4)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3.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有信心和决心实现减排承诺。实现减排承诺,我国必须怎么做?(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决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2)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3)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依法整顿,严惩破换环境的行为。(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环保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是治理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
4.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选择低碳绿色生活方式。(4)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手段,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5)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小手带大手,向低碳靠拢”“低碳小窍门”竞赛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命题角度二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以“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为主题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③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④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①符合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减轻环境压力;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引导公民践行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④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⑤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为什么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①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计划;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理念;③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④这是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⑤这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应对荒漠化方面应该怎样做?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开发新能源。(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4)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治理荒漠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5)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应对荒漠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5.我们中学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荒漠化问题?(1)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2)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如: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不乱砍滥伐,保护植被;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不吃野生动物。(3)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4)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6.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你认为国家、企业、公民分别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创新,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④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⑤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2)企业:①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②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③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⑤树立法制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等。
(3)公民:①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7.《意见》提出的“五个坚持”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8.“绿色化”和“五个坚持”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唤起广大人民对环境关注的热情;②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③有利于唤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④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⑤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9.为了推进绿色化,除了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之外,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③严格执法,加强节能减排,严惩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④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面行动;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10.为什么要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1)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落实到大力推进绿色化的新行动上,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携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宜居美丽的绿色家园。(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1.为了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做?
(1)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普及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法制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等。
(3)公民: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并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12.青少年能够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1)思想上: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行动上:①做环保的践行者,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快餐盒,对废弃物分类处理,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外出时及时关闭电源、以步代车等;②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1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1)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4)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4.为了响应《贵阳共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1)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创新,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普及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2)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法制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等。(3)公民: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并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命题角度三
节能减排
践行低碳
1.让“阅兵蓝”常态化为“北京蓝”,需要我们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2.为什么要让“阅兵蓝”常态化为“北京蓝”?(1)空气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让“阅兵蓝”保持下去,符合我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将“阅兵蓝”变成常态化的“北京蓝”有何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有利于为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3)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4)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要让“阅兵蓝”成为天空常态,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1)国家:制定和完善治理雾霾的法律法规,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治理雾霾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加大对燃油车辆、垃圾处理等的规范管理;加强植被保护。(2)社会:加大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对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处罚和整改力度。(3)公民:增强低碳环保意识,积极践行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如学会垃圾分类处理、不焚烧秸秆、绿色出行等。
5.《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正式施行有什么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与污染环境的行为;②有利于增强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③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决心;④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⑤符合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
6.有人认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正式施行就能杜绝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保护环境,不仅仅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还需要相关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破坏和污染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7.政府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应该如何做?(1)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供法律保障。(4)注重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科技支撑。(5)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整治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6)加强宣传教育,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8.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1)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2)部分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3)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监督力度不强。(4)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9.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该怎么做?(1)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2)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3)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4)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5)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10.为什么要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什么要倡导“节能低碳,绿色发展”?)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③是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的要求;④是缓解我国资源不足,减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确保国家资源安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11.有人认为“倡导节俭必定会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加快经济发展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加大科技投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
12.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2)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能源紧张等问题。13.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青少年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选择低碳
绿色生活方式。(4)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手段,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5)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小手带大手,向低碳靠拢”“低碳小窍门”竞赛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命题角度四
落实责任
法律监督
1.2015年上半年环保涉罚金逾2.3亿表明了什么?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依法治理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我国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利益;⑤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2.加大环保监管执法力度有何重要意义?①有利于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②有利于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⑤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落实环保责任终身制体现了什么?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党和政府树立领导干部人人负责乃至终身负责的责任意识,必须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4.针对国务院落实的环保“终身追责制”这一规定,公民应该怎么做?(1)积极拥护和宣传国家的这一规定。(2)积极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监督举报政府在落实环保方面的不作为行为,采用不同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5.《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施行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和政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施行有何重大意义?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7.《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此项权利?(1)批评建议权、监督权。(2)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8.我国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1)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2)部分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3)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监督力度不强。(4)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9.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就能杜绝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观点:错误。(2)理由:保护环境,不仅仅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还需要相关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0.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与污染环境的行为。(2)有利于增强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3)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4)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
1.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廉政建设“三清”目标。具体指什么?
答: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设立和使用“小金库”处分规定》中所指的“小金库”是什么?
答:是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
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务实”要求具体指什么内容?
答: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凤;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之风。
4.《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发现领导干部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答:对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应当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5.习近平同志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什么?
答: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6.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三不腐”的机制。请问是哪三个机制?
答: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7.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分为哪几种?
答: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8.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纪委各负什么责任? 答: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9.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五个方面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四是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五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
10.请简述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内容?
答:
1、改进调查研究;
2、精简会议活动;
3、精简文件简报;
4、规范出访活动;
5、改进警卫工作;
6、改进新闻报道;
7、严格文稿发表;
8、厉行勤俭节约。
11.中央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
12.县纪委今年中秋、国庆发出的严肃节日纪律的“九条禁令”是什么?
答:一是严禁用公款购买、发放、赠送月饼、购物卡等节礼。二是严禁节日期间下级单位到上级机关走访、看望、慰问。三是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接待。四是严禁用公款组织旅游或到景区游玩。五是严禁违反公务车报备管理规定使用公务车。六是严禁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健身、娱乐等活动。七是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升学宴”、“谢师宴”和借机敛财。八是严禁以各种名义突击花钱、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九是严禁组织和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13.习近平同志坚持“三严三实”
推进作风建设,三严三实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4.《违规发放津补贴行为处分规定》,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单位,那些人员应当承担纪律责任?
答: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个人。
15、廉政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答:廉政文化是以崇廉尚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6.5月9日,总书记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请问“三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都要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抓细,就是要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抓长,就是要反复抓,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17.我县党员干部正风肃纪“十条禁令”的主要内容?
答:一是严禁漂浮涣散。二是严禁为政不为。三是严禁侵害群众利益。四是严禁铺张浪费。五是严禁饮酒贻误工作和造成不良影响。六是严禁参赌涉赌。七是严禁“官老爷”作派。八是严禁公车私用和领导干部私驾公车。九是严禁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十是严禁收受红包、购物卡、贺年卡、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电子礼品、土特产。
18.我县党员干部正风肃纪“十条禁令”中“严禁漂浮涣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不准在工作时间购物、买菜、吃早点,利用电脑、手机逛淘宝、网购、玩游戏、炒股、看电影、电视剧,上班迟到、早退、随意离岗、串岗聊天,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吃零食、水果。
19.我县党员干部正风肃纪“十条禁令”中“为政不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不准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落实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慵懒散拖、推诿扯皮、吃拿卡要。
20.我县党员干部正风肃纪“十条禁令”中“铺张浪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不准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接待、接待上烟和高档酒,私客公待、变相接待,以及操办调动、升迁、谢师宴、吃年饭。
21.《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所称的浪费是什么?
答: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
22.什么是党的纪律处分?党的纪律处分分有哪几种?
答:党的纪律处分是党的组织对于违犯党纪的党员,根据其错误性质和情节的轻重,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作出的处罚。党纪处分是对违纪党员采取的必要的教育手段和组织手段。党章规定的党纪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23.对公务员的处分有哪几种?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24.什么是“一岗双责”?
答:“一岗双责”指既要抓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案件防范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规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问责,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应有的力度。
25、“三重一大”是指什么? 答:“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26.十八大提出的“四大考验”是指什么?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27.十八大提出的“四大危险”是指什么?
答: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28.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内容包括那些?
答:(1)本人、配偶、共同生活得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和参加集资建房的情况;(2)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不含仅在近亲属范围内办理的上述事宜);(3)本人、子女与国外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4)本人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活动的情况;(5)配偶、子女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6)配偶、子女经营个体、私营工商业或承包、租赁国有、集体工商企业的情况,受聘于三资企业担任企业主管人员或受聘于外国企业驻华、港澳台企业驻境内代办机构担任主管人员的情况。本人认为应向组织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也可以报告。
29.党中央、国务院对违规修建楼堂管所现象是如何强调的?
答: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各级党政机关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立过经日子的思想,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规范办公用房管理,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30.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设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机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31.坚持党的政治纪律的核心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32.我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至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党风政风和民风社风进一步好转;惩治腐败力度加大,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纪律约束和法律制裁的警戒作用有效发挥;预防腐败工作扎实开展,反腐败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33.我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决有力惩治腐败,科学有效预防腐败,加强党委统一领导。
34.当前,反腐倡廉总体态势的“三个并存”和“两个依然”是什么?
答: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35.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是什么?
答:管理失之于软、宽,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监督不够得力,预防不够有效。36.当前民众认为反腐倡廉呈现“三高”态势是指什么? 答:中央高度重视,百姓高度关注,贪官高度紧张。37.最近,云南省委提出“四位一体”内容是什么? 答:改革、发展、稳定、反腐。
38.党风廉政建设纪委的监督责任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经常进行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39.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中提出的“两个为主”是什么?
答: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40.廉政警示常识中常算“七笔账”是指哪七笔?
【考情分析】
近两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对本单元的考查共7个选择题, 另有4个非选择题涉及到本单元知识。这些试题的考查特征主要是:
1.考点相对集中。主要考查政治协商制度 (3题) 、祖国统一 (2题) 、人大制度 (1题) 、基层民主制度 (1题) 。主要集中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上, 如2013年北京卷考查了中央人民政府与政协会议的关系、2013年江苏卷考查1949年政协会议的使命、2013年上海卷考查共同纲领对国家性质的表述等。非选择题往往只是在答案中涉及到本单元知识, 而且是与同时代的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相对而言, 本单元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新时期法制建设成就等内容均没有命题, 属于高考的“冷点”。
2.知识点的时间分布相对固定。7个选择题中, 考查过渡时期的有4题, 考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3题, 其中过渡时期的有更多的集中于1949年前后, 非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大多集中于新时期。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革时期几乎没有涉及到。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不多, 没有突破, 祖国统一方面更是空白。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错误, 以致于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挫折。
3.提供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 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试题呈现的新情境材料丰富多彩、新颖别致、来源广泛。材料来源包括中央文件、新闻报道、统计数据等。材料形式除以文字材料为主, 也有命题者自己绘制的图示材料。
4.科内综合的倾向越来越强。高考中的主观题一般都是大跨度、宽视野、高概括的综合题型, 打破了国界、代界、模块界, 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跨越不同时段、不同地域, 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4个非选择题均属于这一类型。但近年来选择题也呈现出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特征。这一特征在近两年本单元试题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如2013年涉及政协会议的3个选择题的选项均涉及到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
【金题点睛】
1. (2013·北京文综·20) 图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2)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4)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 (1) (2) B. (2) (4)
C. (1) (3) D. (3) (4)
答案:A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从题干结构图中注意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中央人民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关系。图示显示政协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 中央人民政府接受政协领导。二是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等, 这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 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革命色彩。在建国初期, 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责的时期, 故 (1) (2) 正确。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 排除 (3) (4) 。
变式练习下图呈现的是20世纪的七十年中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1) 都借鉴、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2) 表明了民主建设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3) 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 (4) 说明了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A. (1) (2) (3) B. (1) (3) (4)
C. (1) (2) (4) D. (2) (3) (4)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宪法文献不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 而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自我完善。排除含 (3) 的选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2. (2012·天津高考·6)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 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 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答案:D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信息, 并将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 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一事件为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国力的强大。故答案选D。
变式练习1961年6月, 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 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 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 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答案:B
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据此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 排除;D项说法错误, 排除。材料只是表达了毛泽东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为B。
【重点突破】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
(1) 一大“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2) 两大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3) 三个宪法性文件: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 四大政治制度:1949年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98年的基层民主制度 (村民自治制度) 。
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历的曲折历程
1.初步奠基 (1949-1954年)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 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基本形成 (1954-1956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标志着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结束。1956年,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宪法里有明确的规定, 成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3.严重破坏 (1956-1976年)
这一时期, 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 特别是1966-1976年, 民主党派人士遭迫害, 司法部门瘫痪,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发展完善 (1976年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共中央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颁布各种法律法规, 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 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理解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和民主特色
1.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具体鲜明的中国特色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 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 符合我国国情, 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 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2.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具有鲜明的特色
(1) 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珍重自己的实践成果, 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 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
(2) 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独自担负起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职责和角色, 是经过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斗争才取得的, 也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3) 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式、步骤具有鲜明的特色。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文化落后, 新中国成立时马上实行全国普选的时机和条件均不成熟。因此, 扩大基层民主, 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有了这样牢固的基础, 再一步步地从地方各级逐渐发展, 达到覆盖全国的范围。
四、“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法律保证, “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
(1)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 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 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 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5) 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具有稳定性。
3.成功实践及现实意义
中国对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昭示了光明的前景;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4.深度剖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1) 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 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3)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4) 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 渴望回归。
5.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
(1) 有利因素: (1) 经过改革开放, 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 (2) 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 实现统一, 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 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 (4)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以及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 (5) 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6) 《开罗宣言》等一系列国际法均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 不利因素: (1) “台独”势力的阻挠。 (2) 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 插手中国内政。
五、辨析几组概念
(1) 《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的比较:
(2) 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比较:
(3) 中国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的多党制的比较:
(4)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5) 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的比较:
(6) 台湾问题与东西德国、南北朝鲜问题的比较:
(7) 弄清“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是包括民族区域地区所有少数民族的自治, 并非单指哪一特定少数民族的自治。
(8) 弄清“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应彻底否定, 因为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外交、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 恰恰是广大干部、群众自自觉抵制“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结果。因而不可将“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混为一谈。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50分, 每题2分)
1. (原创) 新中国的成立, 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下列属于“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制
C.少数民族自治制度
D.责任内阁制度
2. (原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 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 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下面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是农村经济与政治发展的结果
B.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体现
C.实现了同票同权
D.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3. (原创) 有学者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是中国民主政治史上一个伟大创举。这主要是指人民政协
A.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始终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C.以各党派平等合作为和平建国的途径
D.是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4. (原创) 《中国人权发展50年》 (2000年) 白皮书:中国人民在50年中实现了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中国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过上了丰衣足食、文明健康的美好生活, 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下列关于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B.“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C.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新民主主义两大原则
D.“文革”期间, 两会停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出现根本性逆转
5. (原创) 下图为1953年版人民币1角、2角和5角正反两面图案, 该图案的设计不能体现
A.民族平等原则
B.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C.民族团结原则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6. (原创) 周恩来说:“中国如果实行联邦制, 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 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 有些地区, 如内蒙古、广西、云南, 汉族都占很大比例, 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 很多人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 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 正确的是
A.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B.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D.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7. (原创) 1949年以来, 虽然国家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 但是中国的民主建设一直充满坎坷。“坎坷”表现在
8. (原创) 1977年10月7日, 《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 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 推翻“四人帮”一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B.为平反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
C.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
D.为改革开放造势
9. (原创)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法制建设是其核心内容
B.针对“文革”践踏民主法制的活动
C.强调了法制与时俱进的思想
D.指导了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10. (原创) 某次会议召开后, 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 有效票3040张, 其中同意票3037张, 反对票没有, 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A.我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C.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D.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1. (改编) “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 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
D.得到进一步普及
12. (原创) 据华商报报道, 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 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 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 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三人同意后, 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 盖了章的发票才能入帐报销。对些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五合章”现象是村民自治的一种形式
B.“五合章”现象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C.“五合章”现象反映了村民参与管理的愿望
D.“五合章”现象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13. (原创) 自1978年起人大、政协每五年一届, 从未间断。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 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据此可知, 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趋势是
A.民主机构有规律地运转
B.宪法进一步完善
C.法律法规更加健全
D.民主政治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系统化
14. (原创) 有学者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由此不能得出
A.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B.民主政治建设要尊重历史传统
C.民主政治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中国不能借鉴西方民主制度
15. (改编)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 只要‘公社’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这可能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理论提供参考和可借鉴之处
A.“一国两制”构想
B.行省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16. (原创)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
A.首先提出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
B.最先发表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最初是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D.最先发表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7. (改编) 回归后,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转口基地与第三大贸易伙伴, 以及第二大出口市场;而内地已是香港最大的港产品贸易出口、进口及转口对象。此外, 香港也是内地的最大投资者。”能使香港顺利回归的条件不包括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海峡两岸人民往来频繁
D.邓小平的外交才能
18. (原创) 新中国成立以来, 根据国情的需要, 分别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19. (原创) 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连体钞珍藏套装包括10元、20元两种面值。钱币的主景图案选自澳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景点, 10元正面是妈祖阁, 20元正面是大三巴牌坊, 背面选用澳门中银大厦作为主景, 衬景是澳门的四座大桥。这种设计的寓意是
(1) 澳门钱币在中西交流中占据桥梁作用 (2) 澳门被外族占领的屈辱历史 (3)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预祝澳门的未来更美好 (4) 中国文化元素预示着中国的主权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20. (原创) 1999年澳门回归前的一项调查显示, 有76.6%受访居民对“一国两制”有信心。10年后, 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公布的大型民意调查报告显示, 81.84%的澳门居民对“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施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对中央港澳政策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的合计高达97.36%;对中央政府的信心平均分值为7.48分 (10分最高) , 其中, 一半以上居民给出的分数为8分以上。这说明
A.只有实现祖国统一, 澳门人才会认同中华民族
B.坚持“一国两制”,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解决澳门问题的最佳方式
C.澳门人希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施增强了澳门人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意识
21. (原创) 下面是金门海域两岸的两幅图片,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1980年6月蒋经国先生产生提出。下面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岸在祖国统一问题仍存在原则分歧
B.当时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协议
C.海峡两岸都主张统一中国
D.“一国两制”不符合于台湾
22. (原创) 下列两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台湾问题
B.改革开放政策取得重大成果
C.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D.顺应工作重心的转移而调整对台政策
23. (原创) 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召集举办, 《浮生六记 (卷五) 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原件专家认证会2010年9月11日召开。经海峡两岸学者研讨, 认为《海国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图文中内容明确表示古钓鱼岛归属中国, 为中国确认钓鱼岛主权又添铁证。这一认证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海峡两岸“一个中国”共识的形成
B.有利于祖国和平大业的实现
C.影响着中日关系的发展
D.有利于促进学术和艺术的发展
24. (原创) “1980年以前, 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 但到了90年代, 我们认识到, 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由此可得出
A.两岸有着相同的文化根基和血浓于水的亲情
B.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官方的认可
D.台湾与美国的经济联系不复存在
25. (改编) 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 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 金门每4个家庭, 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 每10个金门的居民, 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
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
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
二、非选择题 (50分)
26. (原创) (17分) 法制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 而是“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 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 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材料三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 新中国第一个律师立法的颁布施行, 标志着律师制度的正式确立;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被称为“我国律师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材料四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 其中主要包括《宪法》 (82年修订) 、《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套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启示》
(1) 材料一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4分)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性。 (4分)
(3) 结合史实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律师制度确立和完善的必要性。 (4分)
(4) 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 说明改革开放后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5分)
27. (原创) (19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 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 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 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 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 “选举法”修订, 取消了举手选举, 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 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材料二近110年时间里, ……中华民族危难深重, 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 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 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 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1945年, 在延安窑洞里,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颜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 “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 周期律是跳不出的, 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 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 这条新路, 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012年12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 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摘自凤凰博报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 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6分)
(2) 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6分)
(3)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 (5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8. (原创) (14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英国是分几步从中国手中获取香港的, ……1949年之后, 周恩来对英国明确表示, 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中国仍允许英国人留在香港只是权宜之计。……在1982年, 当中英谈判走出礼貌性接触阶段, 进入实质性讨论阶段时, 她最初的态度是充满敌意的。在内部会议上, 她 (撒切尔夫人) 承认“新界”的租约将在1997年结束。但她问手下的官员, 英国是否有可能在面对中国的敌对的情况下, 依靠陆海军力量守住香港岛和九龙, 能否在1997年之后与中国共享对香港的控制权。在1982年9月撒切尔在人民大会堂与赵紫阳会谈之前, 除了完全将权力移交给中国以外的所有其他可能的方案, 英国都考虑了。……但其实在与邓会谈之后, 她已经明白1997年之后英国就不可能再对香港行使任何控制权了。
———贾尔斯·钱斯《撒切尔夫人与香港》
(1) 根据所学知识, 列举英国是怎么逐步完成对香港的占领的? (4分)
(2) 指出1949年“允许英国人留在香港”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有哪些积极意义? (3分)
(3)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哪些因素促使英国1997年以后“不可能再对香港行使任何控制权”? (5分)
(4) 结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个别解析
7.A反映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至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符合题目要求。B项属于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 D项属于外交关系的领域, 均不符合题目要求。C项是法制建设和实践的成果, 不是坎坷。
19.图案中有澳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景点、三巴牌坊, 也有现代建筑中银大厦, 所以体现了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 预示历史悠久, 前景美好。古典和现代建筑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 体现了中国主权。四座大桥体现了澳门钱币在中西交流中占据桥梁作用。 (2) 在图案中没有体现。
20.材料所述是澳门回归后澳门人对“一国两制”的认可, 强调的是“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 A、B两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所以排除C。
26. (1) 实现:通过《共同纲领》,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1分) 召开一届全国人大,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分)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2分)
(2) 进步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年满18岁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或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 。1787年宪法公民权是有限制的 (或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相等的权利) 。 (4分)
(3) 必要性:中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4分)
(4) 特点: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开始形成。 (2分) 原因:文革后被破坏的法律体系亟待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强调法制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3分)
27. (1) 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 (3分) 作用:更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 (2分) 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 但整体仍在向前推进。 (1分)
(2)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分) 特点: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并举;民主形式不断创新。 (3分) 趋势: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系统化。 (2分)
(3) 制度建设: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召开一届人大,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说明:中共与民主党派的真挚情谊;中共的忧患意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坚强决心。 (2分, 任答两点,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4) 认识:新中国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制度要适合国情;民主政治建设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2分, 任答两点,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8. (1) 占领: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租借新界。 (4分)
(2) 意义:有助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联系与交往 (香港是中国与西方交往的唯一窗口) ;有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有助于中英关系的改善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和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半外交关系) ;如果当时收回香港, 则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联系的唯一通道就会被封闭, 香港也将成为死港。 (3分, 任答三点即可)
(3) 因素: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英国国力的进一步衰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5分)
(4) 认识: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2分)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专题网站;国际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84-03
一、引言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我国将致力于扩大教育开放,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天津大学2010年底率先颁布《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1]此后吉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推出各自的专门国际化战略规划。大多数高校则将国际化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已不同程度地进入国际化实施阶段。
国际互联网是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之一,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无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高度重视大学网站的建设。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我国一些高校特别提出要加强建设学校英文网站。然而笔者通过对中美大学网站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大多数一流大学均开设名为“Global”或“International”的国际化专题网站,如表1所示,而我国大学基本忽视此项工作。
资料来源:参考USNEWS 2014美国大学排名随机选择的九所美国大学网站
什么是国际化专题网站,我国大学的英文网站与国际化专题网站的区别何在,我国大学外事职能部门网站能否替代国际化专题网站的功能?本文拟通过借鉴分析美国大学国际化专题网站的建设来讨论上述问题,以期对我国大学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有所启示。
二、中美大学开设专题网站比较
专题网站并没有明确定义,广义而言,专题网站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的网页集合,根据主题的逻辑结构设置栏目,为实现特定工作目标或为特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我国大学目前开设的专题网站比较常见的有政治学习型专题网站,如创先争优、群众路线实践等;以及大型活动型专题网站,如百年校庆网站等。[2]另外,根据我国大学职能制式的管理特点,一些职能部门如人事、科研、教务、外事等的部门网站发布与特定职能相关的管理信息,为开展相应行政管理工作服务,这些部门网站以相应职能为主题,可认为是职能型专题网站。
美国大学主要设置用户型专题网站,即围绕学生、教师、职员、家长、校友等不同用户需求对校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针对特定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性信息。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学生专题网站为例,该网站从学生需求出发,将校内信息按学术指导与支持、学术规划及工具、科学研究、吃住行、文体活动、健康、公共服务、国际化机会、职业发展、工作实习、财务、安全共计12个方面作为一级栏目分类,从学生的角度整理提供全面详实的服务信息。[3]美国大学的用户型专题网站充分体现了学校服务于师生员工、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已有少数大学尝试开设此类专题网站。
美国大学还重视设置战略型专题网站,即将大学发展战略或核心任务作为主题。如密歇根大学在学校网站首页的显著位置上放置Focus(焦点或专题)专栏,列举了该校当前七项核心任务:艺术与创造性、成本削减及预算、多元化、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全球化的密歇根、密大遗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并分别连接指向相关专题网站。[4]战略型专题网站目前在我国大学比较少见,我国大学的战略实施主要通过各级干部会议或文件传达的形式进行宣传、布置、汇报与总结。
三、美国大学国际化专题网站
美国大学国际化专题网站是针对大学国际化这一主题全面整合学校相关信息资源,为实施国际化战略服务的大学二级网站。笔者选择密歇根大学做具体分析,该校国际化专题网站命名为”全球化的密歇根”(Global Michigan),网址为:http://global.umich.edu。
密歇根大学国际化专题网站栏目组织结构及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密歇根大学国际化专题网站主要根据该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各项内容,从师生出国、校内国际化活动、国际学生与学者及学校国际化状况等方面分类整理校内资源,为校内外用户查询学校国际化相关信息资料提供针对性服务。
国际化专题网站的主要内容均来自于对学校相关部门网站国际化相关栏目的连接,原创性信息只限于介绍密大国际化水平的“世界性的密大”及“新闻”等几个栏目。密大国际化专题网站由分管国际事务的副教务长办公室负责维护,接受学校国际化委员会的指导。
四、我国大学英文网站与国际化专题网站的区别
英文是国际通用语言,从利用互联网推动国际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大学加强建设学校英文网站的重要性勿庸质疑,但仅仅重视英文网站还不够,这一点可通过美国大学的情况来旁证,即美国大学网站本身就是英文网站,但美国大学仍然十分重视建设国际化专题网站。二者有以下差异。
(1)网站定位不同,英文网站需要从总体上介绍学校全面信息,而国际化专题网站主要针对实施国际化战略这一个主题。
(2)服务对象差异,我国大学建设英文网站的目的是方便那些不熟悉中文的国外用户了解学校信息。而国际化专题网站的目标用户除了外国留学生及外教以外,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本国师生员工、家长、校友等人群。我国大学的国际化专题网站应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
部分栏目可共享,学校英文网站可以共享国际化专题网站中的部分英文栏目,如国际化新闻、外国学生学者、学校国际化成果数据等。
五、我国大学外事职能部门网站不足以替代国际化专题网站的功能
我国大学网站一般在首页上设置“国际交流”的导航,直接链接到学校的外事职能部门,如国际合作交流处。国际合作交流处的部门网站基本按照处内科室的行政职能分类来设置相关栏目,如国际交流、公派出国、学生交流项目、国际会议、外国专家、留学生(很多高校都另设国际教育学院专门负责留学生工作)等。作为以国际合作为主题的职能型专题网站,我国大学外事职能部门网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美国大学的国际化专题网站,但在推动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作用功能上仍存在很大差距。endprint
以前述美国密歇根大学为借鉴,笔者以为:建设国际化专题网站对于推进实施国际化可起到以下作用,而这些功能是我国大学外事职能部门网站所不能完成的。
(1)强调国际化主题。密大在学校网站首页上将国际化列为学校七项重点任务之一,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宣传国际化理念,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2)集中国际化资源。学校的国际化资源分散在全校各个部门院系当中,如国际化课程目录、院系交流生项目、校内国际化相关活动、海外校友资料等,通过建立国际化专题网站可以有效地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来,方便用户查询。
(3)服务国际化人群。大学国际化直观表现为人群的国际流动,即本国师生出国、外国学生来校。国际化专题网站可以非常全面地为不同人群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4)展示国际化成果。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国际化专题网站可以集中展示学校国际化成果,对于提升大学的国内外影响都有很大帮助。
(5)协调各部门工作。 学校内部参与国际化事务的部门很多,通过国际化专题网站,一方面可以统一发布学校国际化相关政策,避免政出多门;另一方面也可检查评估各部门工作绩效。
六、我国大学国际化专题网站建设方案
根据我国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特点,并综合借鉴美国大学经验,我国大学的国际化专题网站可以“国际化”命名,代替目前的“国际合作”,由国际化新闻、师生出国、国际学生与学者、国际化程度、国际化资源几部分组成,具体栏目如表3所示。
其中,新闻、国际学生学者、概况三个栏目以英文为主,与学校英文网站共享。国际化专题网站应由学校国际化领导小组指导建设,由外事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如天津大学在其国际合作处内设信息科,负责学校网站英文版及其部门网站建设,国际化专题网站也可由此类部门维护。[5]
总而言之,既然我国大学已经把国际化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战略之一,如何有效实施国际化就是接下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由于互联网天生的国际特性,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网站的作用对于服务国际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美国大学经验,我国大学除了学校英文网站以外,也应重视国际化专题网站建设。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天津大学推出国内高校首个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EB/OL].http://edu.people.com.cn/GB/xiaoyuan/112230/13087824.html,2010-10-30.
[2]陈海平.中美高校网站内容分析与比较[J].情报杂志.2012(2).
[3]麻省理工大学MIT Student resources[EB/OL]. http://resources.mit.edu.
[4]密歇根大学网站[EB/OL]. http://www.umich.edu.
[5]天津大学国际合作处网站[EB/OL]. http://ico.tj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