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艾滋病演讲稿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防治艾滋病演讲稿(精选8篇)

防治艾滋病演讲稿 篇1

大家晚上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gettingtozero,怎样共建和谐校园”。大家都知道今年的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就是“Getting to Zero”,中文可以翻译为“朝零努力”。可以进一步诠释为 “Zero New HIV Infections”(零新增感染),“Zero Discrimination”(零歧视),“Zero AIDS Related Deaths”(零死亡)。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防治艾滋病中来,虽然能做的只是一些微薄的事情,但是我相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可以为艾滋病人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心中多一些坚强,让他们脸上多一些微笑,生活多一些希望!

就目前情况来看,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接近四千万 我国累计超过了18万。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戴志澄指出: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尚存5大问题,即“对艾滋病流行的危害认识不足、宣传不够、相关政策落实不平衡、监测和检测系统尚不完善、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引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那么,我们可以就第一点,和第二点作出针对性的行动。对艾滋病的知识进行一些宣传,加深大家对艾滋病的了解。

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去了解更多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说到这里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大家对艾滋病的了解有多少。比如说,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症状有哪些等等。大家又没有主动地去了解过这些知识。其实我敢肯定地说,大部分人对这些知识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正是由于这种无知,才引发了对艾滋病的恐

慌和歧视。甚至连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拥抱都不敢给这些需要被关怀的人。防治艾滋病不仅仅只是医生和艾滋病人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创造一个美好、健康的环境。所以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主动了解和学习艾滋病知识吧,只有当大家都清楚地了解这些知识后。我们才能给予他人帮助。同时更好地保护身边的人,远离艾滋病,珍爱生命!

然后,我们应该正视,尊重,关爱他们。他们也是和我们平等地存在于世界上的生命体。他们只是患了病,我们不能歧视他们,给他们心理压力,我们反而要更加关心和尊重那些孤单寂寞的人,心灵受过创伤的艾滋病人,鼓励他们战胜病魔,激起他们好好活下去的意志。不能因为恐慌和担心被传染而歧视艾滋病人,大家知不知道,对于艾滋病人来说,我们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比艾滋病毒来得更可怕啊!因为歧视,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隐瞒病情,成为隐匿于健康人群中的危险因素。因为歧视,许多有高危行为的人拒绝接受艾滋病检测,不仅加大了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而且危及接触到的人员。因为歧视,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治疗,生活困难,而一旦失去生活来源,他们极易从事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职业,部分感染者还可能因此产生报复心态。歧视不仅无益于防艾,而且已成为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一大帮凶。要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必须正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他们也渴望被尊重,像正常人一样有尊严的生活,不希望看到世人冷漠的、同情的眼光。他们不应该被贴上“我是艾滋病人”的标签生活。他们已经在身体上经历了病魔的摧残,心灵上及其缺乏安全感。那么就让我们用温暖的心,为他们住起一座无坚不摧的信心墙,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我们心中会永远飘起红丝带,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人的一生之中什么都可以缺少,就是不能缺少希望,缺少关爱,特别是在最无助的时候,哪怕你一句亲昵的问候,一个善意的眼神儿,一个微笑,都会带给他人希望。

最后,我倡导全校一起向getting to zero奋斗!正确认识艾滋病,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歧视,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到街边小店打耳洞,不找街头无医生执业证书的牙医拔牙、补牙,不到没有消毒办法的诊所注射,远离毒品等等。建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多参与交际活动,多交益友,多读好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洁身自好,以免沾染艾滋病。遏制艾滋病性病在大学的传播和蔓延。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校园环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防治艾滋病演讲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艾滋病监测检测的信息数据,社区暗娼、吸毒人群、孕产妇、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等四类人群的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

1.2 方法

数据通过Excel进行录入,使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有关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保障措施的落实

2.1.1 建立防治工作领导机制

2009年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分管副区长为主任的工作委员会,成员由16个镇政府(开发实验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21个茂南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7个市直单位组成,架构示范区工作领导管理体系。研究制订综合性防治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鼓励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投入防治工作,形成了由政府主导为主体,多部门共同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局面。

2.1.2 专项经费拨付情况

设立示范区专项经费银行账户,严格财务管理,认真审核专项经费的使用。市级财政对国家和省级经费下拨及时,并按专项经费1:1进行配套。2009-2013年共筹集中央、省及地方艾滋病示范区专项经费300万元。

2.1.3 扩大防艾队伍

区疾控机构与抗病毒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艾滋病防治科室,增加专职人员数量,不断建立健全艾滋病快速检测点、VCT门诊、针具交换点,完善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的转介网络,基本满足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等各领域工作的需要。见表1。

注:-无数据,以下表同

2.1.4 强化督导工作

根据《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要求,加大了对艾滋病工作的督导。区政府每年都下发督导文件对示范区成员单位进行抽查,主要检查成员单位示范区年度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及专项经费使用情况。通过这一举措,有效地促进了示范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2 示范区防治效果

2.2.1 艾滋病疫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

2009-2013年,茂南区的艾滋病疫情虽然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已减缓,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死亡人数不断下降。见表2。

2.2.2 监测检测覆盖面明显扩大

构筑了区、镇二级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增大。

2008年,茂南示范区监测哨点仅2个,其后在2009年和2010年先后新增暗娼和孕产妇哨点。目前开展了4类人群的哨点监测,监测人数由2008年的1176人增至2013年1606人。示范区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建设不断扩大,在疾控、妇幼保健机构、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建立规范的VCT门诊,提供专业的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同时还促进辖区综合性的医疗机构能为门诊和住院病人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乡镇卫生院则通过HIV快速检测点的建立而加强艾滋病相关咨询检测的服务增大。见表3、表4。

2.2.3 宣传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

2009-2013年示范区每年都自主开发3种含HIV、梅毒及丙肝知识的宣传资料,共计12类;在茂南区每个行政村村委设立艾滋病宣传栏或悬挂宣传标语共146个;围绕“12·1”、“6·26”、“7·28”等主题日进行宣传,累计宣传各类人群20万人次;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医护人员、公安司法人员、青年学生、农民工、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开展艾滋病知识培训合计12073人次。通过这一系列的宣教活动,全区各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见表5。

2.2.4 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明显加强

示范区有1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但2009-2013年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美沙酮门诊年保持率、HIV/HCV/梅毒检测率的提高显著。据《2013年度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显示,至2013年12月茂南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在广东省61个美沙酮门诊综合排名第二。见表6。

进行常规暗娼干预工作,通过充实干预服务内容,增加常规妇科检测项目,在干预队伍中增加妇科专业医师,及时提供专业的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干预覆盖率。见表7。

开展对男男同性性行为(以下简称MSM)人群的干预,2011年成功通过网络群组寻找居住或活跃于茂南区的MSM人群,借此成功打入茂南区乃至全市MSM群体,成功举办了10多场MSM干预活动。见表8。

2.2.5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明显加强

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或其固定性伴提供干预服务,包括艾滋病防护知识及定期免费的HIV检测服务,至2013年12月茂南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检测率达到了100%,CD4检测率达99%以上。对CD4+检测低于350个单位的给予免费抗病毒治疗。5年来,管理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342人。

2.2.6 各项关怀救助政策得到落实

完善HIV感染者/病人医疗救治制度,治疗机构设立了独立科室和配备专职人员,建立了病人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了药品管理,积极落实医药费减免政策,大大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效率。见表9。

3 讨论

3.1 主要成效

(1)通过示范区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对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的认识,更加明确各自在艾滋病防控中的职责,有利于示范区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保证了地方配套防治经费按项目要求配套落实,推动抗病毒治疗医院和区级疾控中心成立艾滋病防治科室,配备了专职人员。(3)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通过开展艾滋病知识宣教、健康咨询、同伴教育、行为干预等措施,目标人群的预防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大众为88.5%,青少年为95.9%,暗娼为99.0%,吸毒人群为93.8%。(4)完善了疫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了实验室网络体系,及时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使其能尽早获得救治。(5)提高安全套推广、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针具交换等干预工作的工作质量,使示范区暗娼干预覆盖率达到了98.3%,暗娼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保持在93.0%;美沙酮药物维持门诊维持率达99.7%。降低了高危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6)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工作见成效。通过不断地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随访服务的内容,使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与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2013年该示范区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接受CD4检测比例及其配偶/固定性伴检测比例、抗病毒治疗比例等都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7)逐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积极开展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工作,动员多部门和社会组织参与对感染者和病人进行生活关怀和支持,降低了社会歧视程度,为艾滋病感染者与病人提供了充足的心理支持与关怀[3]。(8)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指标迅速提高。2013年茂南区示范区项目的10个考核指标中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示范区的平均水平,在2013年的309个国家示范区排名中位居103名,较2011年的第254名进步了151名[4]。(9)发挥带动作用,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市,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茂名市仿效示范区每季度情况通报,促使茂名市各县区之间形成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提高了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

3.2 问题与建议

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仍重视不足;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尚未满足目前的防治需求;艾滋病防治人员的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防治工作中的一些难点,如男男同性恋的干预、农村人群宣传干预、对感染者的结果告知与转介、乡镇卫生院开展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随访、一站式服务等工作需进一步探索;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程度不高,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经验缺乏,社会歧视现象依然存在等。建议:(1)加强政府对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将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落实专人责任制,建立政府定期的督导与通报制度[5]。同时,还要通过党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培训等形式的加强对相关部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促进各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去[6]。(2)在制度层面保证艾滋病防控工作经费。建议政府将艾滋病防控工作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或将艾滋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当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从制度上保证艾滋病的防控经费。同时,上级部门要加强对防控艾滋病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开展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队伍的素质。防治专业队伍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力军,必须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建立市、县(区)、镇三级防治工作网络,特别是逐渐培养乡镇卫生院的艾滋病防治能力,通过加强培训、政策支持及必要的物质鼓励,稳定防治工作队伍,提高队伍的素质[7]。(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健康知识是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疫苗”,让群众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自觉采取预防行为,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才能有效减少新发病例,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疫情[8]。(5)进一步动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9]。支持和引导民间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在逐渐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不断地提升民间防艾组织的工作热情和技能[10]。

摘要:目的 分析茂南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艾滋病流行特点进,评价其防治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示范区2009-2014年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数据,包括能力及机构建设、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病人管理、治疗关怀、行为干预等几项指标,计算和分析示范区指标完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艾滋病综合防治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14年专职的防治工作人员数较2009年增长300%;艾滋病检测实验室、VCT门诊、美沙酮门诊及抗病毒治疗等网络不断扩大及完善,宣传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监测检测能力不断加强,高危人群干预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初步形成。结论 2009-2014年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落实综合防治工作显著。

关键词: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吴迪,张恒,姚新蕾,等.2008-2011年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主要工作质量指标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2):65-66.

[2]卫生部.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Z].2004.

[3]李春梅.艾滋病病人歧视环境的主观建构研究——以鄂东QQ镇乡村艾滋病病人为例[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9.

[4]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2013年全省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R].粤疾控[2014]57号.

[5]何科方.湖北省地方领导干部防艾意识与能力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6]徐鸣,杨维多,覃世龙,等.某省委党校艾滋病教育培训效果评价[J].医学与社会,2009,22(9):44-49.

[7]赵锐.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优化策略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2.

[8]罗洁.健康教育对消除艾滋病歧视的作用概述[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0):932-934.

[9]者丽艳.云南艾滋病相关组织长效链接平台建设探索及其意义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3):328-328.

艾滋病防治环球掠影 篇3

政治意愿和财政投入被认为是衡量防治艾滋病是否得力的关键环节。2002年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艾滋病问题被确认为“世纪大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不同场合就此进行阐述。作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非洲许多国家的领袖公开表达了对防治艾滋病的政治意愿。例如,纳尔逊·曼德拉谈到,“艾滋病是一场后果复杂而严重的悲剧。它所夺去的生命超过历史上任何战争和自然灾害。艾滋病是反对人类的战争……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迈指出,艾滋病是对非洲大陆发展的最大威胁,领导的作用在防治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不仅应体现在资金动员上,而且应体现在提高人民认识,根除羞辱和歧视。津巴布韦于2000年宣布全国紧急状态,并于最近宣布将紧急状态延续到2008年,还制定了国家政策,实行了“捐税”计划以筹集艾滋病防治资金。乌干达最近决定增加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作为对全球基金的配套。一些发达国家也做出了相应的积极反应,例如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86个国家驻美外交官强调要推动本国政府对艾滋病防治做出明确的政治承诺、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美国巴尔的摩市议会2年前设立了艾滋病防治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建议宣布艾滋病紧急状态,建立专门委员会。

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私营机构在资金动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瞩目的是比尔·盖茨基金会,最近向印度提供的100万美元捐款将主要用于长途汽车司机、流动劳动者的预防和反对歧视。药业巨头默克麾下的默克基金会也相当活跃,最近表示继续承诺在不盈利基础上提供治疗药物。美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筹款活动,例如,去年8月起点为尼亚加拉大瀑布,终点为纽约炮台公园的自行车巡游就筹集了25万美元,提供给“无国界医生”等国际组织和当地的艾滋病组织。南非作为经济相对发达而防治艾滋病行动迟缓的国家,曾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强大压力,最近决定将投入增加2倍,一些知名企业也开始给感染员工提供治疗,媒体对此评论认为是“民间社会在推动政府采取行动”。

由于迄今尚没有真正有效的艾滋病根治办法,预防是至关重要的。倡导、教育和行为改变是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都具有意义的环节。为推动布什行政当局增加艾滋病防治的经费,美国数百名活动家曾在华盛顿游行;在中部的印第安那州,200名倡导者在州议会集会,要求立法者增加对艾滋病防治的认知;纳尔逊·曼德拉为了筹集款项,曾在他被囚18年的地方举办别开生面的音乐会;爱尔兰摇滚歌星家博诺和英国音乐家久·斯卓默尔专门作曲,音乐会所得善款将用于艾滋病防治和其他慈善事业,博诺还建立了一个名为“非洲的债务、艾滋病和贸易”的组织,并为有关艾滋病的立法而四处奔走。联合国基金会和广告理事会在2002年11月曾发起一个主题为“艾滋病可以预防,冷漠就是死亡”的包括电视、平面等多种形式的广告运动,运动还配合有网页和免费咨询信息电话。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利用报纸、广播等登载图文广告,并采用双语(英、法)形式,也收到较好效果。美国芝加哥一非盈利组织为17名无家可归的艾滋病感染者出资1450万美元建造家园。一些组织开展项目对怀孕感染者给予营养指导,倡导领养艾滋病孤儿,美国洛杉矶娱乐和公园委员会最近一致通过在一所公园修建死亡患者纪念碑,此前在纽约的炮台公园已修有一座。

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 篇4

如何预防艾滋病?

1、血液传播的预防: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检测合格的血液或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不到不正规的地方拔牙、美容、穿耳、纹身、修脚等;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2、性传播的预防: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和经性传播的根本措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母婴传播的预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生产时避免损伤性操作、产后后实施母乳喂养等综合干预措施。

性病与艾滋病

性病与艾滋病宛如一对孪生兄弟,性病患者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染是正常人的5倍,这是因为一方面患者生殖器上的溃疡或炎症损伤,容易作为病互进入体内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性病患者染上性病这一事,本身已显于了本人或者性伴有不安全性行为,增加了被病毒感染的机会。

毒品与艾滋病

共同注射器静脉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如果其中一个人是感染者,不需要很长时间,在一起共用注射器的吸毒者全部都会染上艾滋病。再加之多数吸毒者尤其是女性“以淫养吸”,通过不安全性行为有更多的机会把病毒在吸毒人群和卖淫嫖娼人群中传播开来。

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也没有可供预防的有效疫苗。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1996年美籍华人何大一教授提出的“鸡尾酒疗法”,就是三种以上高效抗病毒药物联合运用,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延缓发病,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降低传播危险。

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该怎么办?

艾滋病防治工作意见 篇5

2013年,XX县艾滋病防治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县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新政办〔2013〕22号),以“两降一升”为目标,把预防艾滋病性传播作为工作重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综合防治,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推动防治

工作深入开展。

一、认清防治形势,强化责任落实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艾滋病防治效果明显,政府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不断强化,经血液传播得到根本遏制,母婴传播率不断降低,艾滋病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态势。但是,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性传播明显上升,已经成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社会上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现象还比较突出,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艾滋病防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行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艾滋病防治“五扩大、六加强”(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母婴阻断、综合干预和医疗救治覆盖面,加强血液管理、医疗保障、关怀救助、权益保护、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蔓延,不断取得艾滋病防治工作新成效。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防治氛围

各级政府和成员单位要坚持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公益性、经常性,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努力营造共同关注、共同防治、共同努力,对艾滋病患者共同关爱的社会氛围。

一要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政策培训和宣讲活动。继续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政策纳入党校等机构的培训内容,明确学时,同时将防治知识和政策掌握情况、宣传教育力度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要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组织开发针对性强的宣传材料,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六进”(进学校、进工地、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医院)活动。要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技术培训计划;将建筑工地、厂矿、企业、职业培训机构作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要形成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部门联动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口计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工地、厂矿、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共青团、妇联、工会、红十字会等部门和群团组织,要组织志愿者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青年工人、妇女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人口计生部门要利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向育龄人群、流动人口宣传预防艾滋病等科学知识;教育、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强化在校学生防治艾滋病知识课程学习,并充分利用学校社团、网络等平台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四要加强媒体宣传。宣传、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制定防治艾滋病公益宣传的指令性指标,充分发挥网络、手机、车载电视、公共交通视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县电视台、电台要开辟专门频段,定期播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公益广告。

三、扩大监测检测,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

各级政府和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哨点监测系统,提高监测、预警和干预能力。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艾滋病检测点建设。充分发挥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机构作用,不断拓展咨询检测覆盖面,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主动开展艾滋病、梅毒检测咨询。继续将艾滋病和性病检测纳入娱乐场所、宾馆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并规范告知检测结果;主动为新婚人群提供免费婚前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

四、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提高干预工作质量

《艾滋病防治条例》摘要 篇6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时,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将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重点放在: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相关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等方面。

《艾滋病防治条例》三十八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依照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不属于法律禁止结婚的范围,因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可以结婚。但是,没有禁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结婚,不意味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结婚可以不承担法定义务。由于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为了防止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结婚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项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应当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

相关解读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一章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解读:不用担心结婚、就业、就医、入学等问题,因为这些权益受法律保护的.。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章 第三十八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二)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三)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四)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与防治对策 篇7

1 AIDS流行情况

1985年我国发现首创AIDS后,AIDS随之在全国扩散蔓延[2]。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累计报告AIDS感染者370 393例,其中AIDS病人132 440例,AIDS死亡超过68 315例。据专家估计,2003年全国存活HIV感染者约84万,其中AIDS患者约8万。2005年评估显示,全国存活HIV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54~76万),其中AIDS病人约7.5万(6.5~8.5万)。2005年新发生的HIV感染者约7万人(6~8万),因AIDS死亡约2.5万(2~3万)。尽管2005年评估存活HIV感染者和病人数低于2003年的估计数,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3]。截至2009年底,全国存活HIV感染者约为74万人,其中AIDS病人约10.5万人。2009年新发HIV感染者约4.8万人,因AIDS死亡约2.6万人。

2 艾滋病流行特点

2010年11月29日,卫生部通报了中国AIDS疫情及防治工作情况,近两年,中国AIDS疫情呈现3个特点:①AIDS疫情持续上升,上升幅度有所减缓;②性接触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接触传播上升速度明显;③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感染者仍面临歧视[4]。

2.1 时间分布

我国AIDS流行时间可分为3个时期。

2.1.1 输入散发期

1985—1988年,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2例,其中AIDS病人3例。HIV感染者主要分布于沿海各大城市,多为输入性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有浙江省有4例血友病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Ⅷ因子被感染,病例呈高度散发。

2.1.2 局部流行期

1989—1994年,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 752例,其中AIDS病人62例,1989年10月云南省德宏州的瑞丽等个别地区,在吸毒人群中发现146例HIV感染者,系从境外传入,此后在德宏州的几个边境县发生局部流行。全国其他省份吸毒人群中也开始有HIV感染者发现。全国各地在性病患者、暗娼、同性恋、归国人员中以性接触传播HIV感染的例数逐年增加。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我国境内感染者以共用未消毒的注射用具进行静脉注射吸毒为主要传染途径,除云南有AIDS流行外,全国其他地区均为散发。

2.1.3 广泛流行期

1995—2010年10月,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368 619例,其中AIDS病人132 375例,全国报告HIV感染者人数迅速上升,AIDS病例数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一方面,云南、新疆、广西、四川等地吸毒人群中发生HIV感染聚集流行;另一方面,1995年起在我国中东部河南省等一些地区的地下采血(浆)点的供血员中发现大量的HIV感染者,许多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娼中发现经性接触传播的感染者人数迅速增加。

2.2 地区分布

全国AIDS疫情地区分布很不均衡,2000年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4个省份(云南、新疆、广西和广东),合计报告人数占全国报告总数76.7%(3 989/5 201),这些地区大多位于全国西南、西北部一带,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HIV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海南、福建等南部及东南沿海省份,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河南、山西、安徽等中部地区,感染者主要为有偿采供血人员及流动人口,感染途径多不详。显示AIDS疫情地区分布也呈现聚集性特点。据报道,历年处于低流行省份的江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报告HIV感染者人数明显上升[5]。截至2005年7月,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其次为河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青海省1998年6月首次发现感染者,成为全国最后发现感染者的省份。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HIV/AIDS人数最多的省份为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广东,这6个省累计报告HIV/AIDS人数占全国报告总数77.1%,是全国AIDS流行最严重省份,尤其是广酉从原全国排位第3,上升为第2位。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地区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东南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病人、暗娼等为主。我国各地HIV感染者人群呈现地区差异大、流行范围广、由沿海向内地发展、感染率上升的趋势[6]。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分布

全国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中,男女性别比为2.6 ∶1。近年来发现和报告的女性HIV感染者的比例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15.3%上升为2004年的39%,由于女性感染者大部分处于育龄期,在个别地区孕产妇的哨点监测数据显示,HIV感染率由1998年0.3%上升为2005年的超过1%。中越边境广西靖西县1997—2008年HIV监测结果显示,49例HIV感染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8 ∶1,但是,女性感染人数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男女性别比从2005年的7 ∶1上升到2008年1.56 ∶1[7]。某些高危行为(静脉注射吸毒、卖淫、配偶为感染者)的孕产妇人群 HIV感染率甚至高达2%~3%,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HIV的人数逐年上升。

2.3.2 年龄分布

青壮年是受AIDS影响的主要人群。从哨点监测或报告的数据中,以20~29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最多,占50%左右;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约占30%;40~49岁年龄组约占10%,年龄<15岁儿童所占比例2004年比2000年明显增加,可能由于女性感染者上升,经母婴传播所致[8]。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15岁以下儿童HIV感染者2091例,AIDS患儿773例,大部分集中在河南、云南等省的局部高流行区。

2.3.3 职业分布

我国HIV/AIDS职业分布主要以商人、退休干部、村干部、公务员、医生、外资企业员工、乡镇企业干部、推销员、司机等9类人群,占80.6%;流动农民工和企业杂工等2类人群,占25%。近年来干部及国家公职人员性病的患病人数增长最快,平均增长幅度为290.71%[9]。

2.3.4 传播途径

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传播途径构成比为血液传播占74%,其中静脉注射吸毒占51.2%,采供血占21.0%,使用血液/血制品占1.8%;性途径传播(异性/同性)占7.5%;母婴传播占0.4%,传播途径不详占18.1%。据国家AIDS办公室和联合国AIDS规划署中国办公室估计,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截止2007年底,中国现存HIV,感染者中40.6%为异性传播[10]。全国2008—2010年1—10月每年报告HIV感染者中,异性传播所占比例分别为40.3%、47.1%、53.0%,而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分别为5.9%、8.6%、12.6%。男性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3 流行因素

AIDS在我国流行多年,传播方式已相当明确,主要是经注射毒品、性、母婴和血液途径传播。目前,我国AIDS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静脉吸毒者、暗娼、男男性行为,该人群是推动HIV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人群,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HIV在这3类人群中的流行,随时间推移,IDU感染异性性伴,暗娼感染嫖客,MSM感染异性性伴,进而导致一般人群感染,最终导致婴儿感染。

3.1 静脉注射吸毒

据公安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注射吸毒人数达100万人,全国涉毒县2 084个县,占全国总县数72.7%,专家估测实际吸毒人数为650万人,其中IDUAIDS病毒感染率约为20%~3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98%,共用注射器比例高达37.0%。广东省HIV哨点监测结果显示,2001年广东省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为52.7%[11],HIV感染率为2.76%,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检出率为0.21%。

3.2 人口流动频繁

据统计,全国每年流动人口总量为0.8~1.2亿人,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流入地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远远跟不上流动人口增长的速度。1998年以来,随着旅游业发展,我国每年出国旅游数百万人,国内旅游人数6.6亿人次。每年入境旅游2千万人次。

3.3 不安全性行为

3.3.1 暗娼人群

我国通过异性性传播HIV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哨点监测资料表明,暗娼的HIV感染率由1995年的0.02%上升到2003年的1.2%。性病病人的HIV感染率由1995年的0.02%上升到2003年的1.5%。

3.3.2 男男性行为人群

男男性行为人群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该人群的多性伴、无保护性口交和肛交等高危行为构成了HIV/AIDS在该群体中高度流行的条件,男男性行为人群存在低龄化、高学历趋势,广州市部分男男性行为人群首次发生男男性行为年龄25岁以下占71.7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6.21%[12]。根据专家研究估测我国男性同性恋者约为1500万人。1998—2001年全国开展4次调查发现,该人群HIV感染率在2.5%~17.7%之间。调查表明有近30%的同性恋者在同性性活动中支付或索取金钱。2008年7—9月,我国14个大中城市的男男性行为人群AIDS感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HIV感染率为6.3%,其中昆明最高11.8%,青岛最低1.1%[13],男男性行为人群不同于异性性接触人群,一般具有文化程度较高、危险性行为发生率较高(性伴更换率高、无保护性肛交)、隐蔽性更强、不易被传统干预措施所覆盖、主要在互联网上活动、HIV感染率较高等特点,而且男男性行为人群知识与行为严重分离,尽管对AIDS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性有良好认识,但多性伴行为和高危行为难以转变[14]。目前HIV在男男性行为人群间传播是AIDS防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3.4 社会大众HIV/AIDS知识较缺乏

中国CDC在2002年对全国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对于HIV的感染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32.8%~40.3%之间。尤其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流动人口、家务、待业、商业服务、工人等文化程度较低的社会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匮乏,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较弱,一旦发生危险行为,往往成为AIDS等传染病的受害者和传播者[15]。

4 防治对策措施

AIDS是由HIV所致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或血液、血制品及母婴传播感染[16],AIDS防治对策应采取综合性防治策略,才能有效遏制AIDS的传播蔓延。

4.1 宣传普及AIDS防控知识

AIDS是最应该预防,最容易预防,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AIDS不单是一个医学生物问题,其传播与个人行为、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有密切关联。缺乏预防AIDS知识是造成AIDS传播的主要原因。我国开展AIDS防治工作已有25年,但是社会大众仍普遍缺乏预防AIDS知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人群、流动人口人群AIDS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因此,在AIDS尚未有疫苗预防和理想药物治愈方法前,要更广泛地开展AIDS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等“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宣传,促使有过危险性行为的人及时主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及时进行干预、宣传及随访管理,落实国家关怀和支持策略,防止AIDS的进一步蔓延。通过宣传教育把有关预防知识交给社会大众,预防为主,人人参与,群体预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是目前预防和控制AIDS最有效方法之一[17]。

4.2 加强AIDS监测检测工作

从及时发现HIV/AIDS来看,耐心细致地做好AIDS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对其性伴侣、配偶及密切接触者进行HIV抗体检测,是及时发现HIV/AIDS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以性病门诊为依托做好VCT工作,不仅是及时发现HIV/AIDS的有效途径,也是AIDS预防和关怀工作的切入点[18]。因此,要建立健全县、乡、村AIDS防治网络体系,确保经费投入,稳定县、乡、村三级AIDS防治专业队伍,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AIDS咨询监测检测、初筛试验室网络建设,加强吸毒人群、暗娼人群、非婚性行为人群、同性恋人群、感染者配偶、子女、感染者性伴侣等人群的HIV抗体检测,最大限度地发现AIDS感染者和病人,并加强医疗服务和社会支持,加强督导随访管理。

4.3 加强HIV感染者和病人规范化管理

医学科学研究表明,HIV感染者和病人是人类AIDS的传染源。HIV主要存活在HIV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淋巴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HIV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种途径进入人体。尊重HIV感染者和病人的人权、隐私权、保密权,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医疗服务,消除社会歧视的同时,还要将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及其困难家庭成员纳入政府低保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范围。应加强HIV感染者和病人实名制管理,HIV感染者和病人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政策,有权利和义务将感染AIDS实情告知家人配偶以及性伴侣,不得从事高危行为,防止AIDS向公众感染传播。

4.4 加强高危人群干预

4.4.1 对吸毒人群

我国政府对吸毒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控制效果还不太理想。应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切实可行有效措施,应从减少毒品供应、需求、危害等3方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毒品的非法种植、生产、贩卖,切断毒品供应;广泛开展大众宣传和预防教育活动,使公众对毒品危害有深刻认识,自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拒绝吸毒,对吸毒者采取强制戒毒治疗措施,减少对毒品的需求;应从实际出发,对静脉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降低毒品危害,减少HIV的感染传播。

4.4.2 暗娼人群

暗娼人群是高危人群与一般人群的桥梁,极易造成AIDS和性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19]。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我国AIDS主要传播途径,因此,有效地阻断性接触传播途径是遏制HIV/AIDS流行的最关键措施。AIDS与性病两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及预防措施[20]。预防性病是AIDS的一级预防[21],是控制AIDS的重要策略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安全套对性病、AIDS的易感者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要加强暗娼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宣传、培训、干预、监测检测工作,积极开展推广使用安全套活动,降低经性传播的危险性,控制AIDS流行[22]。

4.5 加强采供血及用血单位监管,确保血制品安全

“零艾滋”的目标与艾滋病的防治 篇8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快速通道:在2030年以前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人类有望于2015年后终结艾滋病的流行,并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这一目标显然分为前期目标——2015年后终结艾滋病的流行和最终目标——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虽然这两个目标目前还难以实现,但是经过努力,是很可能实现的。因为,近几年艾滋病的新增感染人数、死亡人数都在下降,而且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目前,全世界有350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但是大多数需要艾滋病药物治疗的人却没有条件和途径得到药物以进行治疗。与2001年新增340万病例相比,2013年新增病例为210万人,降低了38%。其中75%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5个国家,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尼日利亚、南非和乌干达3个国家的新增艾滋病感染人数占总数的48%。

在过去的3年里,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也降低了20%,每年减少150万人。其中,南非和埃塞俄比亚改善状况最为显著。同时,2013年因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是2005年以来的最低值,2005年有230万病人死亡,但2013年只有160万病人死亡,大幅下降35%。2013年全球增加了230万名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现在已有近1300万名患者接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

但是,要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为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制定了一个必须在2020年实现的“3个90%”的阶段性防治目标,即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90%接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的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

提出这“3个90%”的科学根据是,3个90%相乘约是73%。研究结果表明,当72%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时,才能够控制艾滋病疫情。因此,只有2020年实现“3个90%”的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终结艾滋病”的目标。

艾滋病的知晓率

显然,排在这“3个90%”首位的是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如此才能极早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防止艾滋病的蔓延。艾滋病传播有一个特点,很多人是在无知或不自知的情况下染上艾滋病的。所谓无知有3个方面:一是对性伴侣是否染上艾滋病无知,二是对防范措施和行为无知,三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染上艾滋病。这3个无知是导致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或重要原因。

同时,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并不仅限于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在于对艾滋病有无常识性的了解。只有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般的了解,才会在自己和亲朋好友患了艾滋病时及早发现,并勇于到医院就诊和确诊,以获得有效的治疗和帮助。但是艾滋病的知晓率在世界和中国都存在不平衡性。

例如,即便是在医疗条件较好和对同性恋相对宽容的美国,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或发现率也才达到75%,全球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30%~50%。在泰国目前共有近5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但仅有一半人知道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并接受治疗。在中国,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尚未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估计为54%。

但是,中国人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呈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有较大差异的特点。广西桂西某县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知晓率为45.21%,而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云南的一项调查表明,与东南亚留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较高。对昆明市2所高校的660名东南亚留学生及中国大学生(包括358名外籍留学生及302名中国籍本科生)的调查表明,中国籍大学生8个艾滋病核心问题中7个问题的正确知晓率均高于东南亚留学生;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确定的5个关键问题知晓率,中国学生为43%,而外籍留学生的知晓率仅为24.9%;《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确定的艾滋病知晓率,中国学生为91.4%,外籍留学生为6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2省份校内青少年48516人、校外青少年13085人进行调查,按《大众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专题调查方案》进行,结果表明,校内青少年的艾滋病知晓率为83.4%,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知晓率为77.3%。同时,另一项对1110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表明,城市居民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65.09%,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为39.60%,男性艾滋病知晓率高于女性。

上述各项研究表明,中国人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并不太高,而且呈现多态分布,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和城镇居民对艾滋病知晓率较高,而校外青少年和农村人口对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

即便总体上中国人的艾滋病知晓率为54%,但当很多艾滋病感染者不自知或没有被发现时,艾滋病的传播不仅会增速,而且容易危及青少年。

药物供给和治疗策略

“3个90%”的第二个是,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能够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但是,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在全球和中国都存在差异。

目前,防治艾滋病的有力手段当然是药物和疫苗,但是,在艾滋病疫苗迟迟没有问世之前,药物的使用、药物供应策略和研究如何提高药物效果就是终结艾滋病最能依赖的手段。由于经济和文化的种种原因,发达国家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获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但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却难以获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这就造成世界艾滋病防治的区域差距。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弥合艾滋病防治区域差距的设想。

nlc202309041148

为了让全球90%的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得到药物治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协助各国弥合在艾滋病预防和治疗服务方面的区域差距,希望能全面向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的人(如卫生工作者、性工作者)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在中国,获取抗御艾滋病的药物又存在一线药与二三线药的差距。尽管中国从2006年就实现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免费获得抗病毒药物,但是使用的都是基本的一线药物。在中国目前使用的5种一线免费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中,有3种是国产药,另外两种是进口药,而且还没有复合制剂。

由于一线药物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使艾滋病病毒产生耐药性,因而出现耐药情况后需要换用更好的二线药或三线药,病人就得负担一定的费用。而且,二三线药有专利保护,中国不能生产,只能靠进口,其高昂的价格会让很多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负担不起。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艾滋病防治的区域差距。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对专利药仿制生产。但是,仿制专利药有两种条件:一是专利药的保护自然到期,例如,2014年7月1日美国辉瑞公司的万艾可在中国的专利保护到期,国内药物企业可以仿制万艾可;二是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条款,以国家权力强制许可生产抗艾滋病病毒的二三线药物。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当某一国家出现某种特别严重的流行病或全国范围暴发的疾病,使该国公共卫生安全处于紧急或极度紧急状态时,国家有权强制许可生产专利药的仿制药。

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津巴布韦、加纳、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正是利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相关条款生产抗艾滋病病毒的专利仿制药,其中,巴西在2004年就通过强制许可生产了5种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包括依非韦伦、奈非那韦、洛匹那韦、替诺福韦和阿扎那韦,使得这些药物的价格降低了37%。

然而,中国在利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条款方面有难处,因为,由于中国落实“四免一关怀”的政策,艾滋病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这一疾病正如在发达国家一样成为一种慢性病,而不像在非洲一些国家那样危及到国家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来由政府宣布强制仿制专利药。如此,就需要想出新的方法。通过对专利法的修订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中国新修订的专利法中已经通过了有关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内容,也许过不了多久,中国仿制二三线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将可能实现。

提高药物疗效

在尚无疫苗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提高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效果同样是达到终结艾滋病目标的另一种有力措施。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源自何大一发明的“鸡尾酒疗法”,本质上就是利用几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配合使用,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并阻止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性。现在,国际上对这种药物搭配治疗的使用正在向高效方向发展,即试验用哪些药物搭配,或用一种新的药物与旧有的哪些药物搭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劳克斯等人对荷兰全国艾滋病病毒队列研究——ATHENA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恩曲他滨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等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效果更好。

中国是一个艾滋病大国,国外的这些联合用药经验和结果值得中国借鉴。由此,才有可能实现第二个和第三个90%,即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能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和90%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当然,实现第三个90%还要依赖于抗艾滋病药物的有效和更好的抗艾滋病病毒的二三线药物。

当“3个90%”都能达到时,也才会有72%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才能够基本控制艾滋病疫情。所以,能否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就要看这“3个90%”的目标是否能尽早实现。

【责任编辑】张田勘

上一篇:深圳场所使用证明下一篇:儿童节慰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