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栏目分析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走近科学栏目分析(精选7篇)

走近科学栏目分析 篇1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陈爷爷的讲座,同学们都被这别开生面的科技讲座所吸引,我也听得入了迷。原来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平时所用的日用品都是科学家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像我们最熟悉的(粘不沾)也叫尼龙搭扣,它是根据苍耳和牛蒡发明的。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它呢?那就要从一个故事说起,一位跑步选手要跑到终点时,自己的鞋带开了,所以他不得不蹲下来把鞋带系好,当系好时自己已经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了。科学家就想:有什么东西不妨碍跑步呢?有一次他上山的时候裤腿上粘了好多苍耳的种子。科学家拿出显微镜看了看后才知道,苍耳的种子上面长有细而密的小钩子,因此发明出了方便的尼龙搭扣。

有人说沙漠能变成绿洲,海水能浇灌稻田,还能培育彩色棉花。伟大的科学家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证实了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人类造福,还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通过这次讲座,使我明白了科学的重要性,有了科学,人类才能进步;有了科学,社会才能发展;有了科学,我们才能获取知识。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发现科学,让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科学。

作者:赵梓壹

走近科学栏目分析 篇2

一、文本选取和类目建构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是选取一定比例的节目进行量化研究, 从而比较其在题材和理念上的不同, 并找出其中的差异。

首先, 进行文本的选取。这里主要以央视科教频道的《走近科学》栏目和美国Discovery亚太网的《探索聚焦》栏目为例。并选取了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12个月的播出节目。

《走近科学》是在1998年6月1日于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科普栏目。时至今日, 《走近科学》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 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改版, 从板块式结构到主题通篇结构, 从报道科技热点到解读科学故事等等。近几年, 随着《走近科学》把故事化和悬疑发挥到了极致, 但也因为越来越偏向鬼怪和故弄玄虚而被淘汰出黄金时段。

探索频道 (Discovery Communications) 是商业频道。探索频道通过遍布世界的100多个电视台播放科学节目, 促使人们探索世界、满足好奇心。对于中国而言, 目前美国探索频道在中国的播出主要依靠Discovery亚太网传送节目。Discovery亚太电视网与中国各地方电视台进行合作, 一般在非黄金时段播出, 每个季度栏目调整一次。其中2012年在中国内地的播出栏目主要有探索频道、人文发现频道、玩转地球频道和动物星球频道四个频道节目。其中探索频道的节目最多, 也最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这个频道每周的栏目主要有《探索聚焦》、《动力特区》、《发明创世纪》、《动物寻奇》、《科学新疆界》、《周末求生营》等等。其中, 《探索聚焦》可谓是集合探索频道节目的精髓, 也是和《走近科学》在形式上比较相似的栏目。

其次, 在选取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类目建构。从选题策略上看, 节目类别和其传播理念是电视科普栏目必须具备的要素。在节目类别中, 根据两档电视节目的内容, 我们分为探秘类、人文类、动物类、猎奇类、科技类、军事类、农业类、安全类、灾病类等等。从节目传播理念来看, 主要分为反思类主题、知识性主题、宣教性主题、娱乐性主题、纯猎奇主题等等。

下面就根据以上类目对《走近科学》和《探索聚焦》两档节目做分类对比。

二、题材:节目类别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 2012年《走近科学》栏目播出了共328期节目, 在整理的九大类节目中, 猎奇类和科技类节目比重最高, 分别占到了18.6%和17.4%, 但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将历史考古也归为探秘类的话, 那么探秘类将占到22.8%, 是播出最多的节目类型。由此可见, 猎奇和探秘是《走近科学》在2012年播出最多的节目类型, 基本上也反映出《走近科学》对于“猎奇、探秘”的节目的偏爱。

再看《探索聚焦》, 在2012年播出的总共97期节目中, 动物类占比最高, 达到了27.9%, 其次是安全类, 达到了19.6%;再次是猎奇类和探秘类, 说明《探索聚焦》主要还是把节目内容放到了动物与人身上, 并没有刻意强调猎奇和探秘。

从表中可以看出, 《走近科学》的节目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化、动物、植物、科技、工业、农业、军事、社会、医学以及奇人奇物奇事等各个领域, 内容覆盖面很广, 适合不同领域, 不同学识的人观看。但就一个栏目来说, 过于宽泛的内容可能导致了《走近科学》对每一个领域的挖掘不够深入, 缺乏精细感。

相比之下, 《探索聚焦》是谋求对时代焦点事件的记录和分析。该栏目对于节目中涉及内容力求彻底分析, 节目播出后都能触发人们对于节目内容中反映出的问题的关注, 例如《空难事件簿》系列节目引起人们对空难的全面反思等等。

总之, 科教节目的素材来源非常广泛, 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素材可供选择, 各种内容应有尽有, 为选题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但也相应提高了选题的难度。因为在科教节目中, 科学知识是节目的核心, 这个核心往往不具备电视表现的要素。因此, 科教节目的选题比创作本身更重要。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看, 《探索聚焦》的题材似乎更加程式化, 也更加合理一些。

三、主题:传播理念对比

由于时代的发展, 科普的概念已经显得有些过时,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 都倾向于赋予“科普”新的涵义。近些年, 随着传播学的兴起, 国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公众理解科学”与“科学传播”的概念。2000年, 刘华杰和吴国盛先后发表文章, 也提出了科学传播这个概念, 并指出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是科普 (或科学传播) 的三个不同阶段。文章对传统科普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提出了一种新的更具包容力的科普理念, 并将这种新的科普理念命名为科学传播。

刘华杰在其文章中提出应该从传播学的角度, 把科普或者说是科学传播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中心广播模型、缺失模型和民主模型。其中中心广播模型对应的是传统科普时代, 强调科学权威、强调科学信仰, 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缺失模型也叫欠缺模型, 以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报告《公众理解科学》为标志, 意思是公众相对于科学家, 在科学素养上十分欠缺, 而科学家或者科学共同体想要获得大众的信赖, 就必须让公众理解科学。而民主模型就是对应新兴的科学传播理念, 强调受众与主体的多元化;强调公众的态度和发言权。

因此, 依据上述三个模型, 我们将《走近科学》与《探索聚焦》的2012年每一个节目的主题思想和传播理念都进行了考察, 在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 制作出以下两个表格。

*注:根据CNTV《走近科学》官网节目表整理

*注:根据Discovery探索频道中文网节目单整理

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 《走近科学》与《探索聚焦》两档节目在2012年的节目都以知识性主题为主, 知识性主题的占有率分别达到了60.7%和48.5%, 这表明两档科教节目都秉承“公众理解科学”传播理念, 力求给观众带来更多的科学知识。

不过, 抛开知识性主题, 我们看到, 《探索聚焦》的主题很大一部分还是带有反思性的主题, 比例占到了总数的38.1%, 而宣传性主题只有3.1%, 这说明《探索聚焦》的节目传播理念是以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为主, 同时朝着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科学, 讨论科学的方向发展。

再来看《走近科学》, 其反思性主题只有8.2%, 而且涉及内容要么是过去的历史, 要么是未来的气候和环境, 很少涉及当下的科技与生活。宣传性主题占到了11.0%, 说明自上而下的宣传与传统科学主义的传播方式依然存在, 尤其是2012年12月19日播出的节目《2012世界末日科学?荒谬?》, 虽然推翻了玛雅预言以及网络传言的世界末日, 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强制组织观看的行为也充分说明这种节目在传播时的中心传播模式。另外, 还有一些诸如江湖骗术、民间奇闻等纯粹猎奇的无主题节目也占到了17.7%, 这就让我们对《走近科学》的科学性与科学价值产生了怀疑。

总之, 《走近科学》节目虽然改变了传统的宣教角色, 引进了国外关于“公众理解科学”的新理念, 使内容不再枯燥乏味, 但是, 节目的科学性却跟着降低了。例如, 节目的内容多处于描述过程和澄清事实的阶段, 对于节目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表现得不够。而《探索聚焦》则比较注重科学性, 不仅传播自然科学方面的前沿知识, 还涉及到了科学发展前沿和科学人物的介绍等人文方面的内容。其中表现出的在娱乐之外的严谨科学精神, 是《走近科学》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十分欠缺的。

四、总结

通过以上量化分析, 我们比较了中美电视科教节目在2012年中的选题策略, 我们应该看到, 《走近科学》的问题很多, 一方面在于对涉及不同领域的电视节目, 挖掘不够深入, 暴露出诸多的缺陷。另一方面, 虽然《走近科学》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公众理解科学”的传播上, 但是其传播的内容有很多都不能称之为科学。这是因为《走近科学》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那些构成“奇闻”和“秘闻”的细节的雕琢与回味中, 反复地把那些更能证明其离奇程度的细节无限扩大, 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窥私”上, 而对于那些“奇闻”和“秘闻”背后的科学知识却只是在节目结尾处蜻蜓点水般地略作解释。

为了改善此种情况, 参考《探索聚焦》等美国优秀科普栏目的优势, 笔者认为, 中国的电视科普节目首先应该做到严谨的科学性, 然后再谋求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传播。在内容上要关注热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播, 在选题上应具有代表性和深刻性, 学会总结技巧, 逐渐向类型化发展。另外, 科普节目不光有传授和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 还有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文明的义务, 这种节目往往以表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造意义, 借此培养受众的科学品质和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探索频道中文网.Discovery亚太电视网简介[EB/OL].http://discovery.baidu.com/about.php.

[2]刘华杰.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与三个阶段[J].科普研究, 2009 (2) :10-18.

[3]百度百科.探索频道[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9224.htm.

[4]蔡春红.科教电视节目传播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5]王宏.科教电视节目的选题和前期构思[J].电影评介, 2007 (24) :110.

[6]冯其器.科教类电视节目如何实现科学传播[J].科技传播, 2010 (4) :125-126.

“走近科学体”蹿红 篇3

请关注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近科学》暑期系列节目《丛林秘影之探秘丛林矮人》。

是恶搞,还是致敬?

“走近科学体”蹿红

“开端一定要诡异,剧情一定要曲折,当事人一定要权威,结局一定要坑爹。”近日,有观众根据央视10套节目《走近科学》总结出的“走近科学体”的教程爆红网络,不少网友纷纷撰写“走近科学体”奇文,或恶搞或戏仿《走近科学》栏目。相关人士认为,这并非坏事,而是对国内科普栏目的一种致敬,是一种成功的民间营销。

部分网友恶搞“走近科学体”

据了解,《走近科学》栏目于1998年6月1日开播,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大型科普栏目。2001年7月9日央视科教频道开播,《走近科学》作为其主打栏目在央视10套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该节目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

然而部分网友对该节目的评价却并不高。搜狐网友“昏然”指出节目中将“打呼噜”称为“深夜里的恐怖怪音”;“神经病”称为“灵魂出窍”或“僵尸附体”。新浪网友“游荡的小影子”更是一针见血地说,《走近科学》里大量使用“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这样的语句,就是哗众取宠。

在网友们竞相调侃、恶搞的过程中,“走近科学体”的教程也被好事者炮制出来。随后,蜡笔小新篇《走近科学:成年的幼儿》、白雪公主篇《走近科学:探秘丛林矮人》、多啦A梦篇《走近科学:人猫传说》等奇文竞相出笼。

《走近科学》制造出了丰富有趣的情节

“无论怎样,《走近科学》以其贴近读者的态度,制造出了丰富有趣的情节,因为好看,才使更多观众和网友感到亲切。”本土作家高铭指出,自己十分喜欢看科普节目,他认为《走近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鉴了《国家地理》的手法,“当然受某些题材局限,可能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是一个国产科普的好节目。”

为了表达对《走近科学》的敬意,晋江文学网网友“饭卡”,写了一部目前“最长科学体”小说《千妖百魅》,以女大学生江珧应聘入《非常科学》栏目组上班为开端,借用了《走近科学》的几个著名调查事件进行发挥。该帖子在晋江文学网上,日点击率最高达471823次,引发“走近科学体”创作高潮。很快,这部网络奇文被武汉一家动漫出版商所斩获,今年6月已出版。

“其实,《走近科学》在一定意义上融娱乐、趣味、知识性为一体。”“饭卡”说,“网友们总结的一套‘走近科学体’教程,其实能更大程度地传播该节目,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用说教的口气来讲科学,恐怕现在没有人喜欢听了。”重庆出版人严国栋认为,存在即合理,它用另一种方式来让人分明真伪、开阔眼界、增长心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走近科学》是成功的。

走近科学栏目分析 篇4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科学家的故事入手,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体会到科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们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渊博的科学知识有直接的关系,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3.能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出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能体会到科学家不迷信权威。

3.能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具体说出某个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及给自己留下的印象。2.能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

3.能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能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所了解的科学家”。

难点是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出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科学家的图片或资料。课时建议: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科学家呢? 学生回答。

讲述:大家说的很好,这些科学家取得的科学成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今天,我们就走近科学家,去了解他们的事迹,去领悟他们人生的真谛。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我所了解的科学家 1.看教材插图,回答问题。

(1)说说P82上的人物都是谁?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哪些成就?(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说说他们的成就。(3)学生间相互交流。2.教师讲述科学家的故事。(1)张衡(2)牛顿(3)爱因斯坦(4)阿基米德(5)袁隆平(6)居里夫人 3.讨论。

哪位科学家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他们有哪些主要成就?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走近科学家(1)张衡(2)牛顿(3)爱因斯坦(4)阿基米德(5)袁隆平(6)居里夫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

◆活动2:科技与历史

1.讲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看看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怎样发展的。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1)食物保鲜技术的发展史。(2)电影机及放映技术的发展史。(3)汽车的发展史。„„

3.交流。

相互交流各自小组的发现,并试着将全班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在校园走廊或围墙上进行展示。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走近科学家

走近科学栏目分析 篇5

但不是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能对气候变化做出准确判断的。徐匡迪院长给在座听众算了一笔账:发电厂发出的电,只有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能够被用户真正利用。2006年的一份调查,已被他引证多次。这份对北京中关村某中等收入住宅楼25户家庭的能源消耗调查,其结果显示,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为23千瓦时。令人吃惊的是,耗能最少和最多的家庭之间居然相差50倍。“人的消费行为,对终端的能源消耗具有决定性影响。”

“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徐匡迪说,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现有能源使用效率;加大核电发展的力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他同时强调,现在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消费理念需要转变。

“有一种说法,现在是市场经济,我有钱爱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徐匡迪院长说,资源是整个社会的,过去仅仅依靠道德来约束,这还不够,今后还需要强化所有成员都要遵守的社会责任,“要把节约变成社会时尚。”

以汽车为例。汽油真正用于汽车,大概只占汽油消耗的13%,87%没有用于车牵引。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比如,用于发动机本身的损失,等红绿灯时汽车停在那里,还有能量传送的损失,等等。徐匡迪院长说,同样运载240人,轨道交通需1个单位路面资源,公共汽车需要2个,私家车需要6个,不同交通设施道路面积可以相差30倍。你坐轨道交通1公里一个人只要0.01公斤的标煤,如果坐公共汽车是0.02,如果坐出租车是0.14,所以,能源消耗,从我们中国的国情来讲,应大力提倡市民选择公共出行,不能大量发展私家车。

走近“五心级”服务的科学美容 篇6

生活在节奏紧张的现代社会里,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身心感觉渐渐变得迟钝起来。不知不觉中积劳成疾,红颜渐退。为了挽救逝去的青春,盲目地走进了各种美容院。高档的美容院费用太高,街边的小美容院的卫生与产品又无法让人信任。

姚利美容帮我们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难题。选择姚利,美丽一生。姚利美容扎根兰州发展20年只是一个开端,姚利品牌走出兰州发展的上海旗舰店也已送走了六个春夏寒暑。姚利美容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把我们的追求与大家分享;把我们的专利技术与大家分享;把我们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我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姚利在兰州又一个直营店的开张,而是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看到姚利所拥有更多的朋友相逢!

位于兰州东部兰新瑞德摩尔商业街的姚利新店,将做为姚利品牌新形象以其独特的风格——美丽门诊店正式回报新老顾客。无论从环境到设备都是一流和独树一帜的经典。美容师们周到细致专业的服务,加上店内温馨、优美的音乐缓缓流淌,让每一位客人都身心愉悦仿佛身临至美的天堂。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姚利专利美容技术带给您的神奇效果。姚利专利美容融会贯通了科学、中西医学、心理学、美学、皮肤学、药学等基础理论,并结合“姚利专利美容技法”二十年反复实践的应用方法自成一体。坚持美丽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坚持辨证施治,内外兼治。坚持诚心、爱心、耐心、细心、信心的五心服务的宗旨。留住青春与自信难道不是金城每一位爱美女性的渴望和追求吗?只要您拿起手中的电话,姚利将永远是您最贴心的抗衰老美容顾问!

美丽热线:

0931-4862255东部兰新店

东部兰新瑞德摩尔商业街20-1306A(省中医学院对面)

0931-8489958 双城门店 双城门胜利宾馆西一楼

0931-8857601 广场东口店 广场东口平凉路424号

021-64261365 上海旗舰店 上海市徐家汇宛平南路295号

走近科学栏目分析 篇7

1.灵活安排教学时间,适度整合探究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听到不少教师抱怨课时紧张,没有时间安排探究活动。我认为,整个教学设计要做到科学安排,合理预留探究时间,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对于教材中的探究栏目也不能盲目套用,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相关栏目进行适度的整合或改造,更好地践行“用教材教”的理念。

例如,在进行必修2第2章“化学能与电能”一节教学时,可将教材的“科学探究”(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电池装置)改造成为“探究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从而与前面的实验2-4进行整合,把学生在已知基础上进行的装置设计变成在未知状态下探索发现的过程,更加契合探究的涵义,同时适度的整合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预先设计探究方案,提高科学规划能力

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案是成功进行探究活动的必要前提或基础。因此在探究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目的,预先设计可行的探究方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规划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科学的探究方案应包括探究目的、科学假设、实验用品、实验装置、操作步骤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切不可为节省时间而省略设计过程,使得科学探究有名无实,变成“照方抓药”式的低效活动。

例如,教材必修1第3章第1节的“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实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理想的探究方案:明确探究目的,做出科学假设,设计合理装置和操作步骤进行探究,从而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理论实验相互结合,突出实验探究方式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开展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科学探究中离不开必要的理论假设与逻辑推理,但实验探究仍是科学研究的必由途径之一。因此,在利用“科学探究”栏目进行教学时,必须凸显实验的基础地位,让学生尽可能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切忌将探究活动搞成纯理论推导的过程。

例如,教材必修2第3章第3节的“科学探究”:设计一个比较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可让学生先行设计探究方案,然后进入具体的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完整地感受这一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同时引导其在实验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理解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4.关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激发继续探究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异常现象,并激励其进行积极思考或进一步的探究,必要时可提供一定的指导,以保持或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学生成资源对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的独特作用。

例如,在教材必修1第4章第2节“氯水成分的探究活动”中(注:此处教材中并未设置“科学探究”栏目,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成探究活动),学生向氯水中加石蕊试液后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变红说明氯水中含有,那么红色很快褪去,又说明什么呢?教师可就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努力探索,寻求对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这样一来,可以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可使其在后续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锻炼,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5.重视思想方法渗透,提高学生科学品质。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品质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科学探究”栏目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观察、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类比、对比等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体会,增进对科学探究实质的深层把握,并且在探究活动完成后还要督促学生及时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完成探究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

例如,在组织进行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探究活动时,要突出实验条件控制、对比、分析归纳等思想方法的体现,通过强光、普通光线、无光线等实验条件的控制,让学生认识到光是促使反应发生的主要条件,通过反应前后气体颜色、液面高度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反应的实质;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全面理解和把握取代反应的主要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实验结束时尾气的处理,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上一篇:电影《盗墓笔记》观后感作文500字下一篇:不动产权属证书证明遗失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