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考点资料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性学习考点资料(共7篇)

综合性学习考点资料 篇1

A.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和客货梯

B.直流电梯.交流电梯

C.单机控制电梯.集选控制电梯

D.运行梯和高峰梯

2、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

A.致密程度

B.密度

C.密实度

D.坚固度

3、电气照明是通过电光源将(),在夜间或采光不足的情况下提供保证工作.学习.生活所需要的明亮环境。

A.电能转换为光能

B.热能转换为光能

C.光能转换为电能

D.电能转换为热能

4、()即冷.热源系统,是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部分之一。通过冷.热源设备提供满足要求的冷.热水,并由水泵输送到各个空调机组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把处理后的空气送到被调区域。

A.空调系统

B.传热系统

C.传冷系统

D.热交换系统

5、()是指完好房屋与基本完好房屋建筑面积之和占房屋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A.房屋完好率

B.危房率

C.房屋基本完好率

D.设备设施完好率

6、建筑中水系统是将()等经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作为生活杂用水的压力供水系统。

A.屋面的雨水和冰雪融化水

B.建筑中排放的废.污水及冷却水.雨雪水

C.室外的雨水和冰雪融化水

D.工业厂房排放的污水

7、利用热媒(通常是水.蒸汽和热风)将热量从热源输送到各用户的系统,称为()系统。

A.传输

B.供热

C.供风

D.供水

8、散热器是房间里的散热设备,俗称暖气片。温度较高的热水或蒸汽流过散热器,以()的方式将热量不断地传给室内空气,达到加热室内温度的门的。

A.导热

B.对流和辐射

C.加热

D.循环和加热

9、依靠通风机所造成的压力来迫使空气流动进行室外空气交换的方式叫作()。

A.机械通风

B.通风

C.换风

D.强迫通风

10、房屋及设备设施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房屋及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充分发挥设备功能,有效延长设备设施的(),并自始至终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A.使用功能 B.技术寿命 C.使用寿命 D.技术更新

11、根据有关规定,电梯每()要由政府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合格才能继续使用。

A.半年

B.两年

C.无自备电源和有自备电源供电

D.长期供电和临时供电

12、()是指完好房屋与基本完好房屋建筑面积之和占房屋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A.房屋完好率

B.危房率

C.房屋基本完好率

D.设备设施完好率 13、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于()。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香港

14、()是根据建筑物高度.用水量.配水点布置及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和水量等因素确定的。

A.排水方案

B.建筑给水方案

C.消防给水方案

D.生产给水方案

15、电气照明是通过电光源将(),在夜间或采光不足的情况下提供保证工作.学习.生活所需要的明亮环境。

A.电能转换为光能

B.热能转换为光能

C.光能转换为电能

D.电能转换为热能

16、气硬性胶凝材料是指只能在()中保持或继续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A.空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

17、()是测试消防设备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全面测试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错误和隐患,还可以训练操作人员避免实际发生火警时由于紧张而产生错误的判断和操作失当。

A.建立消防设备巡视.检查.测试制度

B.消防演习

C.配备消防设施主管人员

D.建立消防设备.设施技术档案

18、屋面水排水系统是收集和排除(),以免屋面积水造成渗漏。

A.屋面的雨水和冰雪融化水

B.室内污水

C.中水

D.室外的雨水和冰雪融化水

19、智能建筑中()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室内空气的冷.热.干.湿和净化空用,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舒适环境。

A.空调系统

B.送风系统

C.排风系统

D.加湿系统

20、电气照明是通过电光源将(),在夜间或采光不足的情况下提供保证工作.学习.生活所需要的明亮环境。

A.电能转换为光能

B.热能转换为光能

C.光能转换为电能

D.电能转换为热能

21、消防加压泵.正压送风.排烟风机试启动应多长时间一次:()

A.每半 B.每季度 C.每年 D.每月

22、空气调节简称“空调”,是指能够控制室内()及气流速度的技术。

A.与室外通风

B..废气排放

C.空气净化

D.温度.湿度.洁净度

23、水硬性胶凝材料是指能更好地在()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A.混合体

B.水

C.固体

D.气体

24、在设施设备节能管理中,()是一种最经济的节能方式。

A.经常进行技术改造

B.对设备的及时更新

C.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使用时间

D.采用管理手段节能降耗

25、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称为(),如住宅.医院.学校.商店等。

A.构筑物

B.住宅建筑

C公共建筑

D.建筑物

26、当材料两侧存在温度差时,热量将由温度高的一侧通过材料传递到温度低的一侧,材料的这种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

A.导热性

B.传导性

C.传递性

D.互通性

27、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

A.抗震性

B.抗渗性

C.抗水性

D.抗旱性

28、()是在探测到防范现场有入侵者时能发出报警信号的专用电子系统。

A.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B.出人口监控系统

C.防盗报警系统

D.巡更管理系统

29、在完成建筑设计之后,根据建筑各方面的要求,再进行结构选型和构件布置,通过力学计算,决定各承重构件(基础.柱.承重墙.梁.板)的材料.形状.大小以及内部构造等,并将设计结果绘制成图样,以指导施工,这种图称为()。

A.结构施工图

B.总平面图

C.建筑平面图

D.立面图 30、人们不能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的建筑称为(),如水塔.烟囱.桥梁.堤坝.纪念碑等。

A.公共建筑

B.构筑物

C.建筑物

D.公共设施

31、房屋及设备设施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房屋及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充分发挥设备功能,有效延长设备设施的(),并自始至终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A.使用功能 B.技术寿命 C.使用寿命 D.技术更新

32、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称为(),如住宅.医院.学校.商店等。

A.构筑物

B.住宅建筑

C公共建筑

D.建筑物

33、现代科技的发展,防水材料施工方法已逐步由()发展。

A.热熔法向热粘贴法

B.速熔法向冷粘贴法

C.热熔法向冷粘贴法

D.速熔法向热粘贴法

34、()是指完好房屋与基本完好房屋建筑面积之和占房屋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A.房屋完好率

B.危房率

C.房屋基本完好率

D.设备设施完好率

35、()是对有一定智能程度的住宅小区的统称。

A.智能小区

B.智能建筑

C.智能住宅

D.智能公寓

36、建筑材料的密实度是指()。

A.材料体积内被物质充实的程度

B.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C.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填充的程度

D.材料体积内被化学物质填充的程度

37、()即冷.热源系统,是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部分之一。通过冷.热源设备提供满足要求的冷.热水,并由水泵输送到各个空调机组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把处理后的空气送到被调区域。

A.空调系统

B.传热系统

C.传冷系统

综合性学习考点资料 篇2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初中阶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组织文学活动、研究身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学会查找资料。所谓“综合”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二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三是课堂与生活的交融。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指导思想, 同时也是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命题的指导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 笔者对多个省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 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考点的命题特点可以归纳为:以教材内容为基点,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以贴近生活为方向。

以教材内容为基点, 即综合性学习题的设题点和考查要点均基于教材的相关内容, 例如苏教版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专题学习”、“口语交际”、“名著推荐与阅读”等, 语文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引读”等, 人教版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

2006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中, 有一个题目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曾学习了《狼》《鸟》等专题, 如果增加《昆明与海鸥》的语文专题学习, 请你设计一个学习方案”。语文专题学习的方案形式多样, 除了苏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单独列出的十次语文专题学习外, 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举行过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如果我主办校刊”等语文实践活动都可以为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设计思路。2007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有一个“赏书法”的板块, 试卷提供了颜真卿和米芾的两幅书法作品, 要求考生“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作赏析”。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的教材附录中专门列有《名家书法赏析》, 考题中呈现的米芾的《蜀素帖》则直接选自教材上的书法作品示例。200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以制作《走进〈水浒传〉》小报为载体, 要求学生填写《水浒传》的作者姓名、为未完成的栏目命名、根据材料对人物性格进行探究、向参加活动的家长介绍小报内容, 这些题目就涉及了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主办校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读书方法) ”等内容。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即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虽然重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 展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是它考查的核心内容仍然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字、词、句、段、篇章等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例如2008年福建厦门市的中考语文探究性学习题, 命题者选取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丰富意蕴的“竹”为核心信息, 以编写《竹韵》小报为主线, 设置了四个小题, 题干及题目提供的文字材料中涉及古典诗歌、古典文学名著、花木文化、对联、画题诗、诗意画等传统文化内容, 考生须根据要求完成拟写编者按语、仿写、对联辨识、诗句情境扩写及景物描写、拟写栏目名称等题目。尽管题干内容丰赡多姿, 但从提问的内容来看, 答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都未超出学生应具备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范围, 只是因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较高, 需要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自己的储备, 把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激活并整合起来。

以贴近生活为方向, 即命题者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设题。2006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 其中一题要求学生用成语给自己“画像”, 写出自己突出的优点、明显的缺点、待人接物 (的特点) 和理想;另一题则要求考生从云南多个少数民族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民族, 就这个民族的民居、服饰、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 任选一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2006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 要求考生围绕红嘴鸥的图文材料完成答题。2007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第三小题, 题目是“假如今天是妈妈 (或爸爸) 的生日, 请你为妈妈 (或爸爸) 送上一份礼物, 写一句与礼物相关的生日祝福语”。2008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则以“端午节”为核心信息, 要求考生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写一写自己家乡过端午节时的习俗, 并对国家将端午节定为法定节日进行评论。

在笔者查找到的63份全国各省市的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中, 有46份试卷专门列出“综合性学习”板块。其中北京、重庆、江西省、福建莆田市等19个省市的考题涉及“5·12”汶川大地震。河北省、山东烟台市、湖南娄底市等8个省市的考题涉及2008北京奥运会。天津、广西玉林市、江苏泰州市等省市的题目涉及环保主题, 其中江苏泰州市考题直击2008年1月8日颁布的“限塑令”。此外, 央视青歌赛、全国助残日、嫦娥一号、方文山歌词、网络发帖与跟帖、传统节日放假等社会热点现象在一些省市的考题中被作为题干信息。也有一些省市选取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题材进行命题, 例如陕西省、海南省、江苏徐州市、湖南益阳市考题, 分别创设了参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参与“海南辉煌20年”语文综合活动、开展“魅力徐州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学习何凤山先生优秀事迹活动周”的问题情境。

基于上述语文中考综合性学习题的命题特点,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备考时参考。

第一, 立足教材内容, 分类分项整理。

初中语文教材中与综合性学习考点相关的内容, 可以分为三类进行整理:知识类、方法类和程序类。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知识类内容要求熟记积累, 例如六册教材中推荐阅读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鲁宾孙漂流记》、《朝花夕拾》等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 包括名著的作者、朝代 (国籍) 、小说人物、经典情节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文学名著读书卡, 以达到眉目清楚、便于记忆的效果, 如下表所示。

方法类内容要求理解运用, 主要指教材中的“专题学习”、“名家书法赏析”、“口语交际”、“读书方法综合性学习探究”等内容, 通过“专题学习”借助多角度阅读解读事物、根据需要搜集资料、依据材料提炼观点、小组分工合作等方法, 通过“读书方法综合性学习探究”了解并学会作批注、比较与辨微、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等读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考题实例帮助学生学习常用的解题方法, 例如“依据材料提炼观点”,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求同存异”——合并同类信息、汇集相关信息、并列不同信息;“删繁就简”——抽取中心句, 剔除次要信息;“去伪存真”——辨析并排除干扰性信息, 对否定词和限定性副词领起的句子要注意其转折语意;“融会贯通”——根据题目要求, 整合归纳必要的信息,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程序类内容要求熟记掌握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主要指教材中的“语言实践活动”等内容, 在这些活动的实际操作中学习组织一项语文活动的常见思路和步骤。比如主办一期校刊的一般程序是:选出主编, 组成编辑小组, 确定刊名, 设置栏目, 征集稿件, 编辑文稿, 封面及插图、排版设计等, 其中“设置栏目”的相关要求在教材中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应要求学生掌握并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 把握语文视角, 关注社会生活。

首先要提醒学生关注、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了解、掌握、运用隐匿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存在于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现象, 例如广告语、流行语、短信、歌词、新闻标题、演讲、辩论、诵读、电视广播节目中不时出现的语病, 街头出现频率高的错别字等等。还有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比如对联、歇后语、俗语、灯谜、谐音双关等。

例: (2008年湖北黄石中考题)

这是一个流行歌曲汹涌的时代。古代广为传唱的歌曲已成为我们现在学习的经典诗词。如《阳关三叠》《明月几时有》等。今天还有能打动你的文采斐然、情韵兼美或富有哲理的歌词吗?请写出一句并简要分析。

示例: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赏析:“等”字采用拟人手法, 将天色青灰将要下雨之景描写成天色青苍是在等烟雨的来临, 使之具有生命感, 与下文“人”的等待相关联。

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中值得重视的现象、事件和问题, 能够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文字对其进行概述、分析和评价, 同时能够用得体、有文采、有创造性的语言文字有针对性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完成这一类题目, 考生要避免由于题目涉及的材料较为熟悉而产生疏忽大意的心理, 避免人云亦云, 避免思维的惰性, 要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进行联想思考。

例: (2008年甘肃中考题)

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备受关注。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经典”。

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

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

答:秦朝。李世民。

问: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答:黄河、长江。

(1) 探究一下, 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 对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人说, 歌手亟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也有人说, 术业有专攻, 没必要用这些“综合知识”为难歌手。你怎么看?

另外, 要指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考题中经常出现的续写、改写或补足对联, 按要求拟写宣传标语或文章标题, 拟写活动方案, 拟写开场白、解说词或编者按语, 修改与活动相关的文稿等等。

例: (2008年桂林中考题)

张小费同学十分爱好写作。她将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写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她想编辑成册, 作为永久的纪念。请你帮她:

(1) 给整个册子取一个名字, 并说明你这样命名的理由。

(2) 给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封面 (用文字描述) 。

第三, 培养良好习惯, 学会审题答题。

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 通常包括背景简述、题干要求和图文材料等内容, 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要有步骤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和答题习惯。

题目的“背景简述”, 一般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设置某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情境, 一方面体现了“课堂与生活的交融”,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语境。阅读这部分文字时, 做到认真通读、心中有数即可, 不必过分深究它的行文措辞。

例: (2008北京中考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为支援灾区, 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题干要求”, 需要细读精读, 不能遗漏题干中任何附加的信息, 例如2008年昆明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考题的题干中括号里的“要求”, 不慎忽略就会造成失分:

请你代表第一小组, 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介绍小报的内容。 (要求:介绍时要用上“栩栩如生”、“受益匪浅”两个词语, 60字左右。)

同时还需要理解题干中常见用语所暗含的答题要求, 如“概括”、“评析”、“评价”、“感受” (感言) 、“介绍”、“建议”、“劝说”、“态度及理由”、“标题”、“标语”等。

“概括”, 即要求考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写出题目提供的图标文字材料的主要信息或具有共性的内容。答题时切忌内容繁杂、语言啰嗦。

“评析”, 要求学生对某事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其好坏优劣发表个人的看法。在答题的要点中, 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感受”, 指个人针对某个事物而生发出的想法或体会。答题语言可以较为自由, 但回答的内容一定要紧扣引发“感受”的对象特点。

其他如“介绍”、“建议”和“劝说”, 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目的。“态度及理由”, 则必定要包括“对事物的评判”和“这样评判的根据”两方面内容。“标题”和“标语”要注意区分, “标题”指的是概括作品内容的简明词句, 而“标语”指的是对公众发出的简短而富有感染力的宣传鼓动口号。

考题中提供的图文材料, 通常包括文字、图片 (照片) 、图表等三类, 是考题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答题的主要依据。在解读图文材料的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完成“图片——文字”“图表——文字”的语言转换:首先阅读图表的表头, 了解图表要比较的主要内容;其次看图表要比较的主要项目;然后对图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变化的规律性, 是递减还是递增, 是否呈现某种周期性变化;最后要注意图表下方的解释和补充文字。同时, 考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当中极少有冗余信息, 因此材料中所有的信息都要纳入对比、分析、提炼的范围。另外, 题目如果提供了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 即在提示考生需要将两则或几则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其交叉、重合或互补的内容, 提炼出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不等式的综合考点再解析 篇3

下面我们就从这部分主要的一些考点来谈谈对不等式复习的一些思考与再认识:

一、解不等式

在考试说明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C级要求,同学们要给予充分重视,核心方法是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1 (2009天津卷文)若关于x的不等式(2x-1)2

解析:易知a>0时,原不等式有解,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2+a)x-1][(2-a)x-1]<0

由题意,2-a>0,所以0

所以3<12-a≤4,所以a∈(259,4916].

点评:含有参数的不等式问题是高考常考题型,求解过程中要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变形,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问题去解决,并注意参数在转化过程中对问题的影响.

二、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问题以求线性目标函数最值为主,同时应关注求参变量的取值范围,斜率和距离最值的命题趋势.

例2 定义max{a,b}=a(a≥b)b(a

解析:由题意,z=x+y,x+y≥2y-x2y-x,x+y<2y-x,又x,y满足|x|≤2,|y|≤2,

所以问题即转化为在|x|≤2,|y|≤2x+y≥2y-x 的条件下研究目标函数z=x+y的最小值和在|x|≤2,|y|≤2x+y<2y-x 的条件下研究目标函数z=2y-x的最小值,最后比较两个最小值中的较小者,不难发现答案为-3.

点评:适当转化后,本题的实质是一个两次线性规划问题.

三、不等式中的恒成立问题

恒成立问题一般采用分离参数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是否需要分类讨论.

例3 (南京期末调研试题)设a=x2-xy+y2,b=pxy,c=x+y,若对任意的正实数x,y,都存在以a,b,c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解析:由条件,易判断出c=x2+2xy+y2>a=x2-xy+y2,所以要存在以a,b,c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只需a+b>ca+c>b,

即x2-xy+y2+pxy>x2+2xy+y2x2-xy+y2+x2+2xy+y2>pxy,

即pxy>x2+2xy+y2-x2-xy+y2pxy

即p>x2+2xy+y2-x2-xy+y2xyp

即p>xy+yx+2-xy+yx-1pt+2-t-1p

p>3t+2+t-1

p

点评:本题初看无从下手,但细看还是一类恒成立问题,仍然采用分离参数的方法.另,此题最后阶段也可以通过研究关于t的函数的性质来确定p的范围

四、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一般涉及解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关注题意中的不等关系是解决这一类型问题的关键.

例4 省环保研究所对市中心每天环境放射性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一天中环境综合放射性污染指数f(x)与时刻x(时)的关系为f(x)=|xx2+1-a|+2a+23,x∈[0,24],其中a是与气象有关的参数,且a∈[0,12],若用每天f(x)的最大值作为当天的综合放射性污染指数,并记作M(a).

(1)令t=xx2+1,x∈[0,24],求t的取值范围;

(2)省政府规定,每天的综合放射性污染指数不得超过2,试问目前市中心的综合放射性污染指数是否超标?

解:(1)当x=0时,t=0;

当0

∴t=xx2+1=1x+1x∈(0,12],

即t的取值范围是[0,12].

(2)当a∈[0,12]时,记g(t)=|t-a|+2a+23

则g(t)=-t+3a+23,0≤t≤a

t+a+23,a

∵g(t)在[0,a]上单调递减,在(a,12]上单调递增,且g(0)=3a+23,g(12)=a+76,g(0)-g(12)=2(a-14).

故M(a)=g(12),0≤a≤14

g(0),14

=a+76,0≤a≤14

3a+23,14

∴当且仅当a≤49时,M(a)≤2.

故当0≤a≤49时不超标,当49

点评:对于不等式应用题要通过阅读,理解所给定的材料,寻找量与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利用不等式的知识求出题中的问题.

五、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的命题趋势较强,同时应关注利用基本不等式把等式转化为不等式,解此不等式求出最值的命题趋势.

例5 (常州期末调研试题)已知a,b,c均为正实数,记M=max{1ac+b,1a+bc,ab+c},则M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M≥1ac+bM≥1a+bcM≥ab+c,又(1ac+b)-(1a+bc)=(1-c)(1ac+b)

所以①当c≥1时,1ac+b≤1a+bc,

∴M≥1a+bc>1a+bM≥ab+c>ab+1,∴2M>1a+b+ab+1≥2ba+2ab≥4,∴M≥2

②当c<1时,1ac+b>1a+bc,M≥1ac+bM≥ab+c,

∴2M≥1ac+b+ab+c≥2bac+2acb≥4,

∴M≥2

综合①②,M的最小值为2.

点评:此题是求最大值的最小值问题,解题的突破口在将前两项首先比较,较大者再与第三项比较.

在复习不等式这个章节时,关注以上几个方面,特别是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小学六下综合性学习资料 篇4

1.读一读赞美教师的成语和名句。一丝不苟无微不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和蔼可亲博学多才文思敏捷学富五车 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春蚕吐丝甘为人梯百年树人

2.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太公家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陶行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

我要把这些赞美老师的词句灵活地运用到描写师生情的作文中,表达我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依依惜别

1.读一读关于友谊的成语。朝夕相见如胶似漆亲密无间不分彼此 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情同手足心心相印 推心置腹天涯比邻天长地久志同道合2.诵读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人在离别时,倍感凄凉。

3.《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沙健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课文是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阅读这一课,先要了解“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要让学生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4.《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

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5.《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

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

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很多学生虽然没有像蔡林那样被判为“差生”,但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所以这篇文章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回忆老师帮助、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6.《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

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班同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写下来。

《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

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

《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课文简说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学生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在信中,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给老师写信,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陌生的事,阅读时着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演讲稿。文中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学生可以以此为范本,学写演讲稿。

《给校长的建议》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写给校长的信,侧重于提出建议。信中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办法,言辞恳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母校表达了热爱之情。以这封建议书为范例,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学校存在的不足,学习本文的写法,向校长写一封建议书。《同学录》是一首短短的诗。同学录,是种在校园里永远的记忆,是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这首诗也是一个情味浓浓的倡议,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录的作用,也来做一个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综合性学习考点资料 篇5

忧国忧民忠臣良将鞠躬尽瘁 精忠报国 为国捐躯 保家卫国同仇敌忾 前仆后继

公而忘私 以身许国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君报国 碧血丹心 为国捐躯 忠心耿耿为国尽忠 殉节报国 战死沙场血洒疆场浩气长存光荣就义碧血丹心

爱国的名言

1、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4、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5、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中国的耻辱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签订,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签订,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6月26日、27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9月15日,中日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9月7日,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签订 1926年9月6日,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综合性学习考点资料 篇6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编著的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使用、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如同课程专家吕达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1]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统整性,要力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唯智主义,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唯语文”倾向

语文综合性学习统整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功能的整合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第 1 页 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学习片面强调书本特别是课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悖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基于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或情境模拟来达成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不仅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从学习功能上看,不再单单追求智育目标,而是要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如果用这一观点来考察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状

第 2 页 况,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与展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对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有的老师在组织教学“这就是我”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①,把活动目标定位在“口头作文”训练上。如果作为“语文课外活动”,这样的定位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单一狭隘了。实际上,以“这就是我”这一主题作为七年级(初一)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是有其特别的内涵和用意的,除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还应容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课文学习——这一单元以人生、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丰赡的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2.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共处;3.在各种情境中,学会调适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语举止,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

(二)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课

第 3 页 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在这一观念下展开活动,学生势必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制造故事。实际上,这里的三个活动(可任选其一)尽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惟一目的,或者说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动结果的一种呈现形式,只是为教师评价或学生评价提供一种手段。当然也不排除通过作文来实现作文自含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之外,设置这一单元还有以下几个期望:1.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2.在对家庭中平时不被注意的寻常小物小事的调查了解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3.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关爱,理解关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

(三)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例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两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有的教师时有纳闷:“这像语文吗?”“语文何以体现呢?”这种担心实质上是传统的语文观念的表现,或者说是长期以来过细的分科课程教学观在语文学科上的反映。在有些合科课程中,学科界限已趋于淡化,越来越趋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谁不像谁的问题。语文学

第 4 页 科由于它本身综合性和工具性很强,所以目前尚属分科设置,但并不是说它必须和其他学科壁垒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语文作为母语可以通达各个学科,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的一种努力。语文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而学好其他学科也可以成为学好语文的基础。简言之,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在整体上提高,语文能力也就随之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切莫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2]“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3]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自由度和自主

第 5 页 创造的空间。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逻辑体系中,而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完全可以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也只是提供一种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可是,就目前的综合性学习的实验来看,还缺乏现代语文教育资源意识和语文大课程观特别是新教材观。具体表现在:

(一)过于依赖课本,而且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开放性特点;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没有认清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的根本区别。有的老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按部就班地进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突破,是对知识授受教学模式的挑战。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能蜕变成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一定要让学生自主性地开展实践活动。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是为学生提供活动情境、途径和广阔的天地,而绝不可不顾当地的学习资源和学生实际状况,把课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实际上,语文

第 6 页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最好应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承担与完成,只是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形态第一次进入语文课程的必修课,新教材才较为具体地设置了一些适于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情境,给予了必要的示范与引导。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其职能有了变化,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是:首要是组织与管理,其次才是指导与辅导。

(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有的学校地处僻远山村或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相对而言,这些地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是,这些地方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可开发利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比如,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会比城里的孩子弱;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会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深切得多,等等。实际上,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4]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要拓宽语

第 7 页 文课程的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来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要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目标在不断生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具有整体性、多元性,教育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新的教育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过程即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5],语文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可是,在目前语文综合性教学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学习过程”认识不足,对“整体考虑”关注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和督导。开展活动直奔目标而去,既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不确定性,丰富多采性和目标生成性,又忽视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如,“感受自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其中有一项“我有一个‘朋友’”的主题活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决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写作题材,也不是

第 8 页 通常意义上的“秋游”,而是如同课文要求的那样,“投向自然的怀抱”“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所以,在指导这一活动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投向”“对话”“结交”的具体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体验和表现,调度、引导学生以心灵贴近自然,在与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遐思……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不同表现和言说方式,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但这正是要达成的活动目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给予引导、激发、激励,而不能是仅在活动结束后来甄别优劣。再如,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学生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也无意于让学生来解开月球之迷。而是让学生能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冲浪,凭此可以培养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与基本的科学方法,可以徜徉在唐诗宋词的那个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可以想像、漫游在亦幻亦真的迷宫里

当然,涉及到上述审美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评价,目前还不能像对待知识、能力那样构建系统的培养方法与检测手段,但这些非智力因素生成与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个性素质的生成过程,实质上是在具体情境中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下主体自我建构过程。因此,面对

第 9 页 新的学习与活动情境,学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灵激荡了,真切体验了,感情融入了,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学生的个性素质获得了发展。那么,我们就应把目光聚焦在过程上、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和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上,及参与过程中情感反应上,而不能只关注那些可以通过结果来呈现、检测的知识与技能。

(二)正是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目标的不断生成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而不是固守既定的教学目标。比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要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便于形成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纤敏之处,这给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两项主题活动,都有可能触及学生家庭生活的底层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触动、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生活体验。由于学生家庭背景不同,开发学习资源的取向也就不同,因而教育的价值和达成的目标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家庭生活等学习资源

第 10 页 的含纳,也有可能从某些角度展现、折射出学生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触及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隐痛。这些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对待。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有善待之心和体察之智,关爱、保护那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处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如果处理得当,恰恰可以成为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契机。

综合性学习考点资料 篇7

华图教育 高颖

国考悄悄临近了,资料分析大家掌握的怎么样了?国考资料分析每年都会考察20道题,其中的高频题型包括现期基期、增长量、增长率和比重问题,这里给大家逐一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期基期类:

题型特征:题目所问时间比材料所给时间靠前 常用公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速算方法:化除为乘,截位直除

【真题重现1】(2017年国家)某市201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4.16万吨,同比下降2.3%;甘蔗产量0.57万吨,下降23.6%;油料产量0.12万吨,增长32.4%;蔬菜产量15.79万吨,下降3.4%;水果产量7.84万吨,增长7.4%。2014年该市蔬菜产量比水果产量高多少万吨?()

A.6 B.7 C.8

D.9

现期量 1+r【答案】D 【解析】基期量计算。题中给出了2015年蔬菜产量的现期为15.79,增长率为-3.4%,2014年蔬菜产量15.79/(1-3.4%)≈16.35,水果产量现期为7.84增长率为7.4%,2014年水果产量为7.84/(1+7.4%)≈7.3,两个基期做差,则为9,选D。

增长量相关:

题型判断:问题中出现如“增加了”/“增长了”+具体数值(带单位),或直接求XX的增长量。常用公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r=计算速算方法:特殊分数法 比较速算方法:

(1)现期量大,r大,增长量一定大;

(2)当现期量和r一大一小时,比较“现期量×r”,乘积越大,增长量越大。

【真题重现2】(2012年国家)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加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44.1%。2010年,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同比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在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下列哪一项的同比增长金额最高?()

A.机电产品出口 B.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

现期量´r 1+r

C.机电产品进口 【答案】A D.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解析】A、B、C、D四项的增长率相差不多,均略大于30%,但是A项机电产品出口的现期量明显远大于其余三项,故增长金额最高的为机电产品出口。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增长率相关:

题型判断:问题中出现如“增加了”/“增长了”,且选项为百分数的形式,或直接求XX的增长率。常用公式:增长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1

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基期量速算方法:截位直除

【真题重现3】(2017年北京)材料: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渔业产值4152.56亿元,同比增长5.91%;渔业增加值2260.05亿元,同比增长5.92%,高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增幅2.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上半年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为()。

A.1.85% 【答案】B 【解析】题目“渔业增加值2260.05亿元,同比增长5.92%,高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增幅2.2个百分点”,所以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增速为5.92%减去高出的2.2个百分点为3.72%。因此,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比重相关;

题型判断:题目所问时间与材料所给时间一致,并求比重的问题 常用公式:比重=A BB.3.72% C.5.91% D.8.12% 速算方法:截位直除

【真题重现4】(2017年国家)截至2014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3658个,占文物机构总数的43.5%。全国文化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063.58万件,比上年末增加222.77万件。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2929.97万件,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70.00万件。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9.82万件,二级文物68.82万件,三级文物340.51万件。2014年末,我国一、二、三级文物总量占全部文物藏品的比重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A.8% B.10% C.14% D.54% 【答案】B 【解析】比重计算。将一、二、三级文物总量相加9.82+68.82+340.51=419.1,全部文物藏品为4063.58,比重等于部分除以整体419.1/4063.58≈10%。正确答案为B 以上列出了资料分析中常考的几类题型,难度并不高,希望各位考生可以放平心态,正常发挥,尽

--

早上岸!

华图教育 高颖 2017年11月29日

上一篇:浙江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复试参考书目下一篇:从《王的盛宴》谈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