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毕业生给高一新生的建议演讲稿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届毕业生给高一新生的建议演讲稿(精选8篇)

届毕业生给高一新生的建议演讲稿 篇1

从初三跨入高一表面上看仅仅是一个年级的差别,但实际上这其中的差别太大太大。由初中生变成高中生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将发生一系列较大的变化。有条件的话,最好能与在校的高中生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让未来的师哥、师姐,结合他们自身的高中生活体验,给出一些指点和建议,这里当然包括吸取他们的一些教训,使自己未来的高中生活尽量少走,甚至不走弯路。

今年新生报到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学校随着入学通知书还下发了一些其他材料,其中有《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新生入学须知》,还有相关学科的暑假作业。这些作业有弹性指导作业,也有硬性笔头作业。报到那几天,我特意留意学生拿到作业后的反应和状态,约有一半学生最先关心的是作业的数量,有的当场就开始数起来:语文、英语各两版,数学、物理各八版,化学四版……。数完之后,掩饰不住满意的笑:“还行,总共二十几版。”

有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便插上一句:“小同学呀,回家后好好把《须知》上面的内容读几遍。如果能把上面的要求落实好,足够你忙活一个暑假。”听了我的话,他们往往会把舌头伸出……

的确,显性的那二十几版作业真的不算什么,要想完成绝对不会用太多时间。但是《须知》上面提到的一些要求和指导建议,也叫“弹性作业”,要想落实好,那还真不容易。

这些准高中生们在暑假需要做的、需要准备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教师布置的那一点点作业不过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直白一点说,那是教师为那些经常偷懒、不愿学习的孩子布置的一点硬性任务而已。仅就学习方面来看,初中知识漏洞的弥补,高中相关知识的预习,学习方法的适应,学科兴趣的培养等等,都需要在这难得的假期做好储备,这样才不至于在新学年开学以后知识接不上茬,方法不适应,处处被动。

邻家小女今年如意考上了高中,前些日子邻居领着她到我家来特地拜我为师,请我为她做个指点:这么长的暑假应该学点啥,新学年开学也好领先其他同学一步。又问,高中学习应该注意点啥,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尽管邻居只是在学习层面想让孩子抢占个先机,但我还是暗暗佩服邻居的远见和智慧。虽然我从来不愿“好为人师”,但是邻居这样诚心,很令我感动,因此就毫不保留地谈开了我的个人之见。

邻居家的孩子中考打了604分,超过录取线5分。要她的成绩单看了看:语文98,数学106,英语76,物理72,化学65,历史22……明显看出,英语、物理和历史三个学科拉了后腿,才导致总分不高,险些落榜。就成绩单上的学科成绩,我问了她几个问题,这样我心里就有了底。俗话说:下药要对症嘛。接着,我就开始对他们讲开了――

根据孩子的成绩,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挺聪明,而且具有学好一切学科的潜质,比如,两大代表性的主科语文和数学成绩都很棒,说明孩子无论在文科方面还是理科方面都具有极好的天资。而现在恰巧文科性质的英语和理科性质的物理又是她的弱科,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两个学科的学习上不够用心,功夫不到。当然也包括一开始接触这两个学科的时候就没能打好基础,导致信心丧失,兴趣失去,成绩下降。

鉴于此,在这个暑假当中,弥补这些弱势学科的知识漏洞就是首当其冲的头等大事。初中所学知识,都是最基础的,将来学习高中课程几乎都要用到。“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地基,高楼大厦何从谈起?所以弥补漏洞,夯实基础,至关重要。

对于物理,补起知识漏洞来很容易。因为初中学得知识很少,难度也不大,就其目前基础状况来看,只要用心,自己就完全可以弄懂、敲定。具体程序:

打开课本,一章章,一节节地看,边看边思考、便领悟,不要贪多,不要求快,“欲速则不达”。关键地方反复细读、研读,遇到自己确实搞不明白的知识,可以找老师或者同学点拨一下即可,但是尽量不要依赖别人。看完一部分,就把课本上附有的练习题认真、规范地做一遍;做完之后,再把老师曾经补充的有关这部分知识的稍微拔高一点的题目找一些来做做。做得时候可以对照、参考一下以前做过的,这样一来可以验证正误,二来可以帮助梳理思路,唤起已有记忆,加深知识理解,达到巩固目的。

届毕业生给高一新生的建议演讲稿 篇2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的佼佼者, 进入高中阶段, 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 数学成绩不理想, 在数学学习上饱受挫折, 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打击。由于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 学不得法, 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对数学产生厌倦, 甚至影响一生。那么对数学兴趣的降低、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原因何在?

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难度提高, 部分新生一时无法适应。

表现为上课都明白, 课后犯糊涂, 作业总爱错,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因此有些家长很纳闷, 孩子在初中数学成绩都还好, 怎么到了高中经常考试不及格呢?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难度提高,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开始就使用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符合语言等, 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2) 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脱节, 很多在初中选讲或不讲的内容在高中经常使用, 如十字相乘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等, 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3)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内容上相比急剧增加了, 在同样的学习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辅助练习、消化的时间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2、学习方法不适应。

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 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 课堂易听懂, 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 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 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 及时巩固, 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活学活用, 也离不开死记硬背。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 不能体会思想方法, 一节课不得要领, 茫然无序。课后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3、思想上有所放松。

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 到高一部分同学会有松口气的想法, 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 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 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同学, 这些同学错误的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 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几个月, 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还指望“重温旧梦”, 这是很危险的想法。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 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 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具有很强的选拨性, 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 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方法、技能是无法弥补的。如果高一基础不扎实, 指望高三突击, 大量实践表明, 一切希望最后都会落空。

二、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几点建议

高一的课程内容不得懈怠, 集合、函数知识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 函数思想更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利器, 学好函数对整个高中数学都很重要, 放松不得。在高一开始时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非常重要。勤奋、自信是成功的法宝。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 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如何才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好高中数学?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 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一定要符合个人实际, 既有长远打算, 又有短期安排, 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磨炼学习意志。

(2) 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非一定要在课前把教材都弄懂, 但应清楚教材上的基本内容, 知道困难在哪里, 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3)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 上课要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向同学学习, 专心听老师评讲, 把握好重难点, 注意把老师补充的内容或同学们的优秀的思想方法有选择地记录下来, 而不是全抄全录, 顾此失彼。

(4) 及时复习巩固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查阅有关资料,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效,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 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这一过程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 解决疑难是指对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 通过他人点拨使思路畅通、解答者正确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 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 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 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长期坚持以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 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 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 参照笔记与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 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 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 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 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 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 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 防止急躁。

有的同学平时不用功, 囫囵吞枣, 想靠高三冲刺学习一蹴而就, 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 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 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高一同学要树立自信心, 取得成绩时体会成功, 强化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动力;遇到挫折要及时寻找原因, 调整学习方法。只要脚踏实地, 循序渐进, 三年的努力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3、注意学科特点, 结合自身实际,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放在首位,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 解题时一定要优化运算策略;有的同学认为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 头脑笨, 其实不然, 通过长期培养都能达到较高水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是要重视问题的转化、归类, 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每位同学应根据学科特点, 结合自身实际,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届毕业生给高一新生的建议演讲稿 篇3

You are at a moment of transition that requires making choices,’ President Faust told the members of the Class of 2008.Staff photo Stephanie Mitchell/Harvard News Office 按照这所古老大学的奇怪的传统,我应该是站在这儿,告诉你们那些永恒的智慧。我就站在这个讲坛上,穿得像个清教徒牧师一样——这个打扮也许已经吓到了我那些高贵的先人们,让他们以为是巫婆现身(校长是女的,译者注)。这会让英克利斯(Increase)和考特恩(Cotton)父子俩(他们反对清教,译者注)忍不住想审判我的。但是,我还是要站在这儿,跟你们聊聊。

你们已经上了四年的大学了,我当校长还不到一年;你们认识三任校长,我只认识大四一个班的学生。那么,经验是什么?也许你们应该搞清楚。也许我们可以互换一下角色,我可能就会以哈佛法学院惯有的风格,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自说自话。

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似乎都做到了——不管程度多少。但我最近才知道,从5月22日开始你们就没有晚饭吃了。虽然我们会把你们比作已经从哈佛断奶的孩子们,但我从没想到会这么彻底。

再让我们来说说那个“自说自话”吧。让我们把这个演讲看作是一个答疑式的毕业生服务,你们来提问题。“浮士德校长,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在哈佛读四年?校长,四十年前你从学校毕业的时候,肯定学到不少东西吧?”(四十年了。我可以大声地说出我当时生活的每个细节,和我获得布林莫尔学位的年份——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但请注意,我在班里还算岁数小的。)

其实,这个答疑环节你们早就从我这儿预定了。你们问的问题也大概就是这类的。我也一直在想该怎么回答,还在想:你们为什么为这么问。

听我的回答。2007年冬天,助理就告诉我要有这么一个演讲。当我在Kirkland听中午饭的时候,在Leverett吃晚饭的时候,当我在我上班时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甚至当我在国外碰见我们刚毕业的学生的时候,同学们都会问我一些问题。你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不是问课程计划,不是提建议,也不是问老师的联系方式或者学生的空间问题。实际上,也不是酒精限制政策。你们不停地问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多都去了华尔街?为什么我们哈佛的学生中,有那么多人到金融、咨询和电子银行领域去?”

这个问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回答,我要用的是威利萨顿(一个美国银行大盗,译者注)的回答。你们可能知道,当他被问到为什么要抢银行时,他说“因为那儿有钱”。我想,你们在上经济学课的时候,都见过克劳迪亚·戈丁和拉里·凯兹两位教授,他们根据七十年代以来他们所教学生的职业选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发现,虽然金融行业在金钱方面有很高回报,但还是有学生选择了其它的工作。实际上,你们中有37个人选择做教师,有一个会跳探戈的人要去阿根廷的舞蹈诊疗所上班,另一个拿了数学荣誉学位的人要去学诗歌,有一个要在美国空军受训作一名飞行员,还有一个要去作一名治疗乳房癌症的医生。你们中有很多人会去学法学、学医学、读研究生。但是,根据戈丁和凯兹的记录,更多的人去了金融和咨询行业。Crimson对去年的毕业生作了调查,参加工作的人中,58%的男生和43%的女生去了这两个行业。虽然今年的经济不景气,这个数字还是到了39%。

高薪、不可抗拒的招聘的冲击、到纽约和你的朋友一起工作的保证、承诺工作很有趣——这样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理由。对于你们中的一些人,也许只会在其中做一到两年。其他人也都相信这是他们可以做到最好的一份工作。但,还是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其实,比起回答你们的问题来,我更喜欢思考你们为什么会问。戈丁和凯兹教授的研究是不是正确的;到金融行业是不是就是“理性的选择”;你们为什么会不停地问我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看似理性的选择,却会让你们许多人无法理解、觉得不尽理性,甚至有的会觉得是被迫作出的必要的选择?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这么多人呢?

我认为,你们问我生活的意义的时候,是带着指向性的——你们把它看成是高级职业选择中可见、可量度的现象,而不是一种抽象而深不可测的、形而上学的尴尬境地。所谓“生活的意义”已经被说滥了——它就像是蒙提·派森(Monty Python)电影里可笑的标题,或者说是《辛普森一家》里的那些鸡零狗碎的话题一样,已经没有任何严肃的涵义了。

让我们暂时扔掉哈佛人精明的处世能力、沉着和不可战胜的虚伪,试着来寻找一下你们问题的答案吧。

我想,你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你们不想只是做到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而且还想过得有意义。但你们又不知道这两个目标如何才能同时达到,你们不知道在一个大名鼎鼎的公司中有一份丰厚的起薪,并且前途很有保障,是不是就可以让你们自己满足。

你们为什么要焦虑?说起来,我们学校这方面也有错。从你们进来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你们,到这里,你们会成为对未来负责的精英,你们是最棒的、最聪明的,我们都要依靠你们,因为你们会改变这个世界。这些话,让你们个个都胸怀大志。你们会去做各种不平常的事情:在课外活动中,你们处处体现着服务的热情;你们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因为你们关注地球的未来;在今年的总统竞选中,你们也表现出了对美国政治改革的热衷。

但现在,你们中的许多人迷惘了,不知道这些在做职业选择时都有什么用。如果在有偿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做个选择,你们会怎么办?这二者可以兼顾吗? 你们都在不停地问我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关于价值、试图调和那些潜在竞争的东西、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认识,等等。现在的你们,到了要作出选择的转换阶段。作出一个选择——或工作、或读研——都意味着失去了选择其他选项的机会。每次决定都会有舍有得——放弃一个可能的同时,你也赢得了其他可能。对于我来说,你们的问题差不多就等于是站在十字路口时的迷茫。

金融业、华尔街、“招聘”就是这个困境的标志,它带来了比职业选择更广更深的一系列问题。不管你是从医学院毕业当了全科医生或者皮肤科医生,从法学院毕业进了一家公司或者作了一名公设辩护律师,还是结束了两年的Teach for America项目,在想要不要继续教书,这些问题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困扰你们。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你们知道你们所受的教育,让你们不只是为自己的舒适和满足而活,而且还要为你们周围的人而活。现在,到了你们想办法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了。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使你们焦虑——这个原因和第一个原因相关,但又有所不同。你们想过得幸福。你们一拥而上地去选修“成功哲学”和“幸福的科学”,想从中找到秘诀。但我们怎么样才能幸福呢?我可以提供一个不错的答案:长大。调查数据说明,越老的人——比如我这个岁数的人——比年轻的人感到更幸福。但可能你们都不愿意等。

当我听着你们说你们面前有如何的选择时,可以听出来,你们在为搞不明白成功和幸福的关系而烦恼——或者更确切地说,什么样的成功,不仅能带来金钱和名望,还能让人真正地幸福。你们担心工资最高的工作,不一定是最有意义、最令人满足的工作。但你们想过没,艺术家、演员、公务员或者高中老师都是怎么过的?你们有没有思考一下,在媒体圈里该怎么生存?你们是否曾试想过,在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研究生学习、写了不知道多少篇论文之后,你们能否找到一个英语教授的工作?

所以,答案就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但是不管是画画、生物还是金融,如果你都不试着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生活的路还很长,总有机会尝试别的选择,但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这个。

我把这个叫作职业选择中的停车位理论,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和同学们说这些。不要因为你觉得会没有停车位,就把车停在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你可能喜欢投资银行、喜欢金融、喜欢咨询,它们可能是最适合你的。也许你和我在Kirkland碰到的一个大四学生一样,她刚从西海岸一家很有名的咨询公司面试回来,她问:“我为什么要做这行?我讨厌坐飞机,我不喜欢住酒店,我不会喜欢这个工作的。”那就找个你喜欢的工作吧。要是你醒着的时间里,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也不会感到幸福的。

但是,最最最最重要的是,你们要问出这个问题——问我或者问你们自己。你们选择了一条路,也就选择了一份挑战。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到达那儿。这是好事。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们的错。关注你的生活,思考怎样才能把它过好、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对:这些也许是博雅教育给你最宝贵的东西。通识教育让你自觉地生活,让你在你所作的一切中寻找、定义价值。它也让你成为一个自我的分析家和批评家,让你从最高水平上掌握你生活的展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博雅教育让你自由。它们赋予你行动、发现价值和作出选择的能力。不要静止不动,要随时准备接受改变。牢记那些我们告诉你们的远大理想,就算你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可以指引你们,让你们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你们的未来在自己手中。

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成就了。无论如何,常回家看看,和我们分享你的幸福生活。

In the curious custom of this venerable institution, I find myself standing before you expected to impart words of lasting wisdom.Here I am in a pulpit, dressed like a Puritan minister — an apparition that would have horrified many of my distinguished forebears and perhaps rededicated some of them to the extirpation of witches.This moment would have propelled Increase and Cotton into a true “Mather lather.” But here I am and there you are and it is the moment of and for Veritas.You have been undergraduates for four years.I have been president for not quite one.You have known three presidents;I one senior class.Where then lies the voice of experience? Maybe you should be offering the wisdom.Perhaps our roles could be reversed and I could, in Harvard Law School style, do cold calls for the next hour or so.We all do seem to have made it to this point — more or less in one piece.Though I recently learned that we have not provided you with dinner since May 22.I know we need to wean you from Harvard in a figurative sense.I never knew we took it quite so literally.But let’s return to that notion of cold calls for a moment.Let’s imagine this were a baccalaureate service in the form of Q & A, and you were asking the questions.“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 President Faust? What were these four years at Harvard for? President Faust, you must have learned something since you graduated from college exactly 40 years ago?”(Forty years.I’ll say it out loud since every detail of my life — and certainly the year of my Bryn Mawr degree — now seems to be publicly available.But please remember I was young for my class.)

In a way, you have been engaging me in this Q & A for the past year.On just these questions, although you have phrased them a bit more narrowly.And I have been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I might answer and, perhaps more intriguingly, why you were asking.Let me explain.It actually began when I met with the UC just after my appointment was announced in the winter of 2007.Then the questions continued when I had lunch at Kirkland House, dinner at Leverett, when I met with students in my office hours, even with some recent graduates I encountered abroad.The first thing you asked me about wasn’t the curriculum or advising or faculty contact or even student space.In fact, it wasn’t even alcohol policy.Instead, you repeatedly asked me: Why are so many of us going to Wall Street? Why are we going in such numbers from Harvard to finance, consulting, i-banking?

There are a number of ways to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and how to answer it.There is the Willie Sutton approach.You may know that when he was asked why he robbed banks, he replied, “Because that’s where the money is.” Professors Claudia Goldin and Larry Katz, whom many of you have encountered in your economics concentration, offer a not dissimilar answer based on their study of student career choices since the seventies.They find it notable that, given the very high pecuniary rewards in finance, many students nonetheless still choose to do something else.Indeed, 37 of you have signed on with Teach for America;one of you will dance tango and work in dance therapy in Argentina;another will be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Kenya;another, with an honors degree in math, will study poetry;another will train as a pilot with the USAF;another will work to combat breast cancer.Numbers of you will go to law school, medical school, and graduate school.But, consistent with the pattern Goldin and Katz have documente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you are selecting finance and consulting.The Crimson’s survey of last year’s class reported that 58 percent of men and 43 percent of women entering the workforce made this choice.This year, even in challenging economic times, the figure is 39 percent.High salaries, the all but irresistible recruiting juggernaut, the reassurance for many of you that you will be in New York working and living and enjoying life alongside your friends, the promise of interesting work — there are lots of ways to explain these choices.For some of you, it is a commitment for only a year or two in any case.Others believe they will best be able to do good by first doing well.Yet, you ask me why you are following this path.I find myself in some ways less interested in answering your question than in figuring out why you are posing it.If Professors Goldin and Katz have it right;if finance is indeed the “rational choice,” why do you keep raising this issue with me? Why does this seemingly rational choice strike a number of you as not understandable, as not entirely rational, as in some sense less a free choice than a compulsion or necessity? Why does this seem to be troubling so many of you?

You are asking me, I think,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though you have posed your question in code — in terms of the observable and measurable phenomenon of senior career choice rather than the abstract, unfathomable and almost embarrassing realm of metaphysics.The Meaning of Life — capital M, capital L — is a cliché — easier to deal with as the ironic title of a Monty Python movie or the subject of a Simpsons episode than as a matter about which one would dare admit to harboring serious concern.But let’s for a moment abandon our Harvard savoir faire, our imperturbability, our pretense of invulnerability, and try to find the beginnings of some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I think you are worried because you want your lives not just to be conventionally successful, but to be meaningful, and you are not sure how those two goals fit together.You are not sure if a generous starting salary at a prestigious brand name organization together with the promise of future wealth will feed your soul.Why are you worried? Partly it is our fault.We have told you from the moment you arrived here that you will be the leaders responsible for the future, that you are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on whom we will all depend, that you will change the world.We have burdened you with no small expectations.And you have already done remarkable things to fulfill them: your dedication to service demonstrated in your extracurricular engagements, your concern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 expressed in your vigorous championing of sustainability, your reinvigor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s through engagement in this year’s presidential contests.But many of you are now wondering how these commitments fit with a career choice.Is it necessary to decide between remunerative work and meaningful work? If it were to be either/or, which would you choose? Is there a way to have both?

You are asking me and yourselves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values, about trying to reconcile potentially competing goods, about recognizing that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have it all.You are at a moment of transition that requires making choices.And selecting one option — a job, a career, a graduate program — means not selecting others.Every decision means loss as well as gain — possibilities foregone as well as possibilities embraced.Your question to me is partly about that — about loss of roads not taken.Finance, Wall Street, “recruiting” have become the symbol of this dilemma, representing a set of issues that is much broader and deeper than just one career path.These are issues that in one way or another will at some point face you all — as you graduate from medical school and choose a specialty — family practice or dermatology, as you decide whether to use your law degree to work for a corporate firm or as a public defender, as you decide whether to stay in teaching after your two years with TFA.You are worried because you want to have both a meaningful life and a successful one;you know you were educated to make a difference not just for yourself, for your own comfort and satisfaction, but for the world around you.And now you have to figure out the way to make that possible.I think there is a second reason you are worried — related to but not entirely distinct from the first.You want to be happy.You have flocked to courses like “Positive Psychology” — Psych 1504 — and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in search of tips.But how do we find happiness? I can offer one encouraging answer: get older.Turns out that survey data show older people — that is, my age — report themselves happier than do younger ones.But perhaps you don’t want to wait.As I have listened to you talk about the choices ahead of you, I have heard you articulate your worri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success and happiness — perhaps, more accurately, how to define success so that it yields and encompasses real happiness, not just money and prestige.The most remunerative choice, you fear, may not be the most meaningful and the most satisfying.But you wonder how you would ever survive as an artist or an actor or a public servant or a high school teacher? How would you ever figure out a path by which to make your way in journalism? Would you ever find a job as an English professor after you finished who knows how many years of graduate school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给高一新生的励志名言 篇4

2、励精图治,争创一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用信心擦亮自己,用成功擦亮校名。

4、十年一博六月梦,赢得寒窗锦绣程。

5、不要再空想了,放手去做才会成功。

6、行胜于言,超越自我,知识启迪智慧。

7、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8、我不要年少轻狂,我要胜者为王。

9、强班强校,校荣我荣。

10、与时间赛跑,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11、做一个有实力的人,不要让今天的懒惰成为明天的痛。

12、奋勇拼搏,披荆斩棘。

13、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14、今天拼搏努力,他日谁与争锋。

15、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1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17、把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

18、自强不息身方健,心底无私天地宽。

19、锲而不舍,存义精思。

20、秀你自信,展现自我。

21、让过程变得美丽,让结果变得灿烂。

22、勤奋学习,顽强拼搏。

23、千淘万漉虽辛苦,千锤百炼始成金。

24、相信自己,你就是最耀眼的太阳。

25、耐劳求学,踏实做人。

26、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27、团结一心,奋勇向前。

28、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2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30、青春似火,超越自我。

31、拼搏创造价值,努力成就未来。

32、山中猛虎,水中蛟龙。

33、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34、文明勤奋,竞争超越。

35、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决不放弃。

36、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37、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38、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

39、立志欲坚不欲锐,在久不在速。

40、先做该做的事,再做喜欢的事。

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2、严实活新,勤奋进取。

43、开拓创新,争优进取。

44、积极思考会有积极人生,消极思考会有消极人生。

45、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46、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47、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改变结果。

48、扬帆起航,劈波斩浪。

49、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篇5

首先是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要准备好作业本、错题本、笔记本和词汇及作文积累本,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把知识的细沙建成城堡。课前预习,课上及时提出问题,当堂理解记忆吸收,课后复习整理笔记、融汇吸收知识很重要。每天至少要花30分钟听、朗读和做课外阅读,零碎的时间如课间、上下学路上、睡前等能帮大忙。写好作文要注意平时积累,要随遇随记好词汇好句子。练习考试完要把典型的、易错的题记在专门的本子上,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聚沙成塔,滴水成河。要有合适英语词典和语法工具书,词典是学好英语的利器。不能丢了听英语,良好的口音和英语学习本身都少不了它。

学习英语中应注意什么呢?首先是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先听,要第一遍就读准。第二是词汇。词汇掌握量基本体现了语言水平。高中英语注重对基础词汇全面含义的理解。在句子中学习词汇,注意语境、语篇和文化内容。单词不是在一次就学会的,不要怕忘,记忆单词要百折不挠。单词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要经过几个阶段:初次的了解、在各种情境下的理解、不同感官的感受、与各种技能结合的运用、多次的回忆、不断地校正、经常地提取等若干“工序”,才能成为长久的记忆。词汇记忆方法多,可以多尝试,最基本的就是拼读记忆。能把词汇像拼音一样一读就会写,词汇记忆多容易。构词法能极大的扩展我们的词汇,要注意学习。代词、冠词、介词、连词、数词等数目有限,用法约定俗成,优先记忆,动词学习重视搭配和短语还有其具体形式运用、理解和总结。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丰富我们表达的内容和准确。词汇和建材,语言的大厦不可缺。

第三个是阅读,它是高中学生必须要认真完成的内容。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学好语言的前提。它包括两方面:精读与泛读。精读主要是指对课本Reading的学习,精读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词汇、短语、结构、语法知识,掌握能为学生所运用的语言,并培养阅读的技能。精读课文要反复听反复读,一篇文章的真正被内化吸收,往往需要几十遍的重复。精读学好了,我们就有了实在的基础,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有了运用语言的资料库。泛读指在课余快速地、只以读懂大意为目的的阅读。它帮助开阔眼界,复习巩固旧知识,学习新词汇新表达,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丰富我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学到新知识,更提升我们对英语语言的熟悉亲切程度,最终整体提高语感水平。泛读不可替代的,必不可少。所以要大量阅读和我们的知识水平较为接近的英文读物,日积月累。泛读过程中要适当适量查字典,摘抄高频词和好句子。

届毕业生给高一新生的建议演讲稿 篇6

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死抠句子、死记语法,而要在交际用语、习惯搭配及语言的多变方面多下功夫。同时还要讲究学习策略,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从一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己充满信心,学好英语。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要求掌握的日常交际功能项目共41个。这些交际用语分别在初、高中教材各个单元的对话中陆续出现。本单元为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教材在对日常用语的安排上,由已学的交际用语引出新的对话。如怎样介绍新朋友,结束谈话告别时的用语以及如何委托他人转达问候的几种表达方法等。这些句子都是英美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用语,也是考查的热点。

近年来的英语高考试题在命题指导思想上转变了传统的以考查知识为主题,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从而改变了过去重语法轻交际的倾向,加强了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了考查交际用语的形式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这就预示着今后将在听力测试题型中增强对交际能力的考查,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情景交际用语的掌握与使用。

要提高听说能力,正确的态度是,尽可能设法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抓住一切机会多听多说,并持之以恒。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同学们必须具有自觉实践的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多听多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并持之以恒,水平才能提高。机会在哪里?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课内是基础,课外天地更宽广。同学们要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听说活动,不但要仔细听英语录音带和老师说的英语,而且还要仔细听其他同学说的英语。听懂之后必有反应,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不要怕说错而闭口不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尽可能设法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决不要未开口而先担忧。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设备(电化教具和电脑多媒体)也要用足用好。再来看课外英语听说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广播、电视、互联网、录音带、录像带、CD、VCD、原版电影,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和夏令营等活动,英语学习的素材不一而足。同学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强化自身周围的听说氛围。

另外多看课外读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阅读的好处是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力,巩固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有力地推进听说写能力。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与做试卷时看几个段落和短篇是两回事。前者是一种泛读,一种休闲式的欣赏,一种大多数情况下效果更好的无意学习。

这里建议你去外文书店选购适合自己水平的简易读物。怎样才算适合自己的水平?一般说来,自己粗看几页能知大意的书,便称得上适合自己水平,其中当然有生词和新的结构,但这不要紧,跳一跳,便能摘下果子,这反而能激发好奇心,提高兴趣,增强理解能力。阅读之后作些摘记,留下一些新词汇、新句型和信息,作为自己实践的足迹,供日后再学习。自己动了手,记忆更牢固。

顺便说一下词汇难记的老大难问题。记不住词汇,其实是词汇的复现率不够,而光死背单词,又太枯燥,费时效果差。词汇记忆难是事实,记忆词汇有许多方法,但多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词汇的识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书面表达的基础是口头表达,其实质是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其中词汇和句型是必要条件,语法知识是重要条件,这些条件的积累靠的是长期听、说和阅读实践的运作。

总的说来,学好英语有以下几点诀窍:

一、认真听教科书规定的内容,大略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单词。

二、课下完成作业后,要选择一套英语录音带来听,它应该是让你在随意中就能轻松听下去的录音带,它不会给你增加太大的压力,但却能让你把教科书上学过的句子、单词、语法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这就是快速学习法中的“存储、记忆、激活”三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激活。

三、在完成了“学好教科书”的目的之后,要有“先人一步、捷足先登”的思想,那就是选择一条适合于你自己的学英语的捷径、比如利用做完功课闭目养神的休息时间训练听说,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说很多地道的英语句子。一年后你突然发现你已远远走在其它同学前头了。

四、为了应付考试,你要经常多做几套试题。你会意识到,你会说的那些句子能十分有效地帮你对付各种各样的考试题。

英语考试听力的小技巧

1考前先把题看过1遍

2把答案先写在草稿纸上,短文填空这种较长的题目先写出开头的2、3个字母,听完后再补上去

3中遇到个别不懂的单词不要停在那里,一、两个不会的不会有太大影响。

4注意被选答案中的关键词,试从中找到

5填空填完后注意内容的通顺

6注意被选答案中较绝对的答案

听力部分是四六级考试里面最容易拿分数的部分。总分20分里面,如果听力水平较好,拿16-18分不成问题。所谓的水平好,我觉得只要能听懂,应付六级就足够了。作为我个人,我没系统听过历年四六级考试的题目,但是考试估分,听力都是16-18分。

最开始的时候,我连听都很困难。我的方法是:一个sp要听4-5次,把里面不懂的英语单词的发音,含义全部搞清楚,然后每天坚持2个小时的听力训练,狂攻sp。如果没事,就拿一个MP3吊耳朵,让自己慢慢习惯英语语境。2个月后,我听了一盘四级英语考试磁带,发现自己原来根本听不明白的东西变的简单了。

现在,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力基础。接下来,可以进行一些special的听写,尝试听stand English。这个阶段真是打击你信心的时候^^:听写出现很多拼写错误,stand听起来象天书,然后就想:我的水平还是不行啊,5555~~~不过没关系,其实你已经在进步,只是你没察觉到而已。坚持下去,慢慢就发现自己的听写正确率提高了,而且stand也变得越来越熟悉。当听写special觉得简单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听写比较短的stand。如果能坚持进行训练,半年左右,你就已经达到了六级外语听力的要求。因为六级对听力的要求不是特别高,能听懂stand的话,你真是会觉得六级的语音真的挺慢的。

给新生的建议 篇7

Hello, everybody!Congratulations to you for being enrolled bySISU.Now you are my dear sisters and brothers.A year ago we were just like you, and we felt exciting and hopeful about the future as you do now.I guess some of you have already made a plan for your college life.But to be honest, most of your plans may not work.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share you something interesting and relaxing.During my first year in this college, one of our teachers often suggested us to start a relationship.She often said:”wow!Look, how lovely you are!It’s the most beautiful age to fall in love with someone.And there’s one thing you must do in your college is to start a relationship.” Then all of us laughed as we always do, and she continued:”I really mean it!My dear students just go to find someone to love during your four years here.” Then, we laughed again, in fact, we laughed not because we don’t agree with her, it’s just so unbelievable that a teacher told us to do the thing we always been told not to do.A year past, it seems her word doesn’t work.I think about the reasons, and I found it.Men in our school are rare animals, a real man in our school has almost died out.Ha-ha-ha, I’m just kidding.Hope your brothers who want to get your heart do not be mad on me.But girls I think you will catch this jokes’ laugh point one day.Well, as your school sister, today I am standing here not only tell you something interesting, but also I have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all of you, I hope it can be helpful to you.No.1 attend all classes It can be easy to skip classes when you are not required to go, but you should attend all class sessions.If you miss class, you might also miss important information that could be on an exam, extra-credit opportunities or pop quizzes.Going to class also ensures recognize your face and learn your name.Getting to know your instructors are valuable, because they are often more willing to help you if you have been showing up to class consistently.NO.2 get involved Getting involved in campus life, sports or other social activities can help you succeed in college.Building friendships and creating a support network of other students is invaluable when you are away from home for the first time, need help or find a job.Staying active, social and involved can also help you once you graduate, because many associations will assist you with career planning and networking.No.3 starts the semester off with/(keep)good eating habits.It sounds so minor, but eating healthy in college really can make a difference.Eating healthy as soon as you arrive can keep your immune system up, give you the energy you need, and help set great habits for the next few years of your college life.Well, all above are much as possible as I can say.I wish you can know more about college life through my speech, and may you have a wonderful college life.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届毕业生给高一新生的建议演讲稿 篇8

暑假过了大半,高中新生就快开学了。杭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许涛老师,开学带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语文课,他都会发书单和影碟推荐单,建议学生在高中三年多读好书,多看好电影。

书单很丰富,有古诗文、童话、传记、散文、诗歌、小说、评论、励志书等,共140多本。童话推荐的数量最少,有4本。小说、散文和评论推荐得多,每类都有30本左右;电影有88部,根据国家分,中国、美国的推荐最多。

一、古诗文 余冠英《诗经选注》 安德义《论语解读》 叶嘉莹《叶嘉莹说词》《宋词赏析》 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唐宋词赏析》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司马迁《史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 张 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 李 昉《太平广记》 苏 轼《东坡志林》 纪 昀《阅微草堂笔记》

二、童话 法国 圣埃克絮贝里《小王子》 英国 巴里《彼得〃潘》 美国 E.B.怀特《夏洛的网》 荷兰 凡〃伊登《小约翰》

三、传记 林语堂《苏东坡传》 罗曼〃罗兰《巨人三传》 林贤治《人间鲁迅》 斯 通《凡高传》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人类群星闪耀时》 巴特利《维特根斯坦传》

四、散文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张晓风《张晓风散文》 周国平《周国平散文》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林清玄《林清玄散文》 刘 墉《刘墉散文》 梭 罗《瓦尔登湖》 苇 岸《大地上的事情》 高尔泰《寻找家园》 李奥帕德《沙郡年纪》 伊凡克里玛《布拉格精神》 刘亮程 《风中的院门》 夏 榆《白天遇见黑暗》 鲍尔吉〃原野《掌心化雪》 史铁生《对话练习》《病隙碎笔》 李 锐《谁的人类》 李国文《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 祝 勇《重读大师》(中国卷、外国卷)马 原《阅读大师》 《百年人文随笔》(中国卷 外国卷)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五、诗歌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惠特曼《草叶集》 纪伯伦《沙与沫》 《朦胧诗选》 《顾城的诗》 《海子的诗》 《食指的诗》 《洛夫的诗》

六、小说 余 华《许三观卖血记》《活着》 萧 红《呼兰河传》 沈从文《边城》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金锁记》 白先勇《孽子》《永远的尹雪艳》等 路 遥《平凡的世界》 杨显惠《夹边沟纪事》 尤凤伟《中国:1957》 韩少功《马桥词典》《爸爸爸》 阿 城《棋王》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马 原《冈底斯的诱惑》 汪曾祺《汪曾祺小说选》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 刘志钊《物质生活》 姜 戎《狼图腾》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乔治奥威尔《1984》《动物庄园》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卡夫卡《变形记》《城堡》《审判》 崔卫平《积极生活》《正义之前》

雨 果《悲惨世界》《九三年》 贺雄飞《风雨敲书窗》《守望灵魂》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傅国涌《追寻失去的传统》

凯鲁雅克《在路上》 陈丹青《退步集》《退步集续编》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谢有顺《活在真实中》

卡尔维诺《尖脚猫游戏》《树上的男爵》 萧雪慧《独钓寒江雪》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林 达《一路走来一路读》《总统是靠不住的》《我川端康成《依豆的舞女》《雪国》 也有一个梦想》《历史深处的忧虑》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拒绝遗忘》

七、评论类 徐友渔 《自由的言说》

李泽厚《美学三书》

八、励志类

罗 素《西方哲学史》 奥格〃曼狄诺 《羊皮卷》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 李开复 《做最好的自己》

余 杰《火与冰》《铁屋中呐喊》 丁远峙 《方与圆》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九、读本类

祝 勇《我们对于饥饿的态度》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余 华《高潮》《内心之死》 严凌君 《青春读书课》(成长的岁月 心灵的日出 张远山《告别五千年》 白话的中国 古典的中国 人间的诗意 人类的声音 世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界的影像)

(以上是许老师开的书单。因篇幅所限,推荐电影发在快学网‚文学历史‛版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

为什么推荐这些书和电影?

许老师推荐的书和电影,都是出版或上映超过5年以上的,经过了时间检验。

他说高中的语文学习,太理想化做不到,挑这些书和电影,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工具性。拿古诗文来说,不少作品能促进学生的文言知识。比如《史记》,文章里的文言现象特别多,包括倒装等特殊句式,实词和虚词的运用等,学生课余多看看,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很有帮助。

书和电影的人文价值,对学生更是有益。许老师说:‚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成为有独立思想的公民,高中阶段正是他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课本选文有局限,课外补充很重要。看各种文章,观点碰撞,反思后得到审美能力和审美追求的提升,再学语文,就有了文化视野,不是只关注词汇、语句等。‛

看书不为功利,但对写作文很有帮助

许老师的学生傅小敏,今年考上复旦大学。她平时读书多,高一到高三,全国全省的作文竞赛大奖拿了不少。去年傅小敏写了篇文章参加上海复旦大学的博雅杯人文知识竞赛,从200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后通过面试,享受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政策。只要高考成绩达到省一本线就能被复旦大学录取。

昨天,我们联系上傅小敏,请她介绍高中生阅读和她的这篇获奖文章《我们的信仰》(对这篇文章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到快学网‚文学历史‛版块查看)。

傅小敏说,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知识竞赛要求读一本书,然后阐发自己对这本书的独到理解。‚我看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超过四五遍,比较有感触。去年年底的一天下午,我写了这篇文章,算是一气呵成。书的内容很多,我找了‘信仰’这个小切口切入,写完后给许涛老师看,他说不错。

‚选史铁生的文章,是因为我觉得他真诚,他的文字质朴,不是不用修辞,而是很自然。他写文章看得出,是在病中和自我交流,向内心跋涉,不是为了迎合大众或某些社会化目的。‛

傅小敏说,许老师推荐的书,她看了很多。而且几乎每本书,都不会只看一遍。

高中阶段学业比较紧张,如何腾出看书时间?

傅小敏说,比如晚上我写作业烦了,想看看书,就从手边书架上拿一本下来,‚可能我当时心里很烦,就拿了《病隙碎笔》,因为它一篇很短;我最近刚读完《百年孤独》,书就放在桌面上。下午写字帖累了,就拿过书来翻翻,虽然这本书很厚很长,但刚读完对内容还有印象,随便翻翻也能续得上。我想这样随手翻翻,总是有益处的。

上一篇:全年招商会活动策划下一篇:“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方案